[Logo] 丹经武学--循经太极拳培训中心网站
  [Search] 搜索   [Recent Topics] 最新主题   [Hottest Topics] 热门主题   [Members]  会员列表   [Groups] 返回首页 
[Register] 会员注册 / 
[Login] 登入 
文章发表人是: 瑞靄芝華
论坛首页 » 个人资料 瑞靄芝華 » 文章发表人是 瑞靄芝華
Error on line 64, column 41 in default/user_posts_show.htm topics.get(post.topicId) is undefined. It cannot be assigned to topic The problematic instruction: ---------- ==> assignment: topic=topics.get(post.topicId) [on line 64, column 41 in default/user_posts_show.htm] ---------- Java backtrace for programmers: ---------- freemarker.core.InvalidReferenceException: Error on line 64, column 41 in default/user_posts_show.htm topics.get(post.topicId) is undefined. It cannot be assigned to topic at freemarker.core.Assignment.accept(Assignment.java:111) at freemarker.core.Environment.visit(Environment.java:196) at freemarker.core.MixedContent.accept(MixedContent.java:92) at freemarker.core.Environment.visit(Environment.java:196) at freemarker.core.IteratorBlock$Context.runLoop(IteratorBlock.java:160) at freemarker.core.Environment.visit(Environment.java:351) at freemarker.core.IteratorBlock.accept(IteratorBlock.java:95) at freemarker.core.Environment.visit(Environment.java:196) at freemarker.core.MixedContent.accept(MixedContent.java:92) at freemarker.core.Environment.visit(Environment.java:196) at freemarker.core.Environment.process(Environment.java:176) at freemarker.template.Template.process(Template.java:232) at net.jforum.JForum.processCommand(JForum.java:233) at net.jforum.JForum.service(JForum.java:200) at javax.servlet.http.HttpServlet.service(HttpServlet.java:731) at org.apache.catalina.core.ApplicationFilterChain.internalDoFilter(ApplicationFilterChain.java:303) at org.apache.catalina.core.ApplicationFilterChain.doFilter(ApplicationFilterChain.java:208) at org.apache.tomcat.websocket.server.WsFilter.doFilter(WsFilter.java:52) at org.apache.catalina.core.ApplicationFilterChain.internalDoFilter(ApplicationFilterChain.java:241) at org.apache.catalina.core.ApplicationFilterChain.doFilter(ApplicationFilterChain.java:208) at net.jforum.util.legacy.clickstream.ClickstreamFilter.doFilter(ClickstreamFilter.java:59) at org.apache.catalina.core.ApplicationFilterChain.internalDoFilter(ApplicationFilterChain.java:241) at org.apache.catalina.core.ApplicationFilterChain.doFilter(ApplicationFilterChain.java:208) at org.apache.catalina.core.StandardWrapperValve.invoke(StandardWrapperValve.java:219) at org.apache.catalina.core.StandardContextValve.invoke(StandardContextValve.java:110) at org.apache.catalina.authenticator.AuthenticatorBase.invoke(AuthenticatorBase.java:494) at org.apache.catalina.core.StandardHostValve.invoke(StandardHostValve.java:169) at org.apache.catalina.valves.ErrorReportValve.invoke(ErrorReportValve.java:104) at org.apache.catalina.core.StandardEngineValve.invoke(StandardEngineValve.java:116) at org.apache.catalina.connector.CoyoteAdapter.service(CoyoteAdapter.java:445) at org.apache.coyote.http11.AbstractHttp11Processor.process(AbstractHttp11Processor.java:1137) at org.apache.coyote.AbstractProtocol$AbstractConnectionHandler.process(AbstractProtocol.java:637) at org.apache.tomcat.util.net.JIoEndpoint$SocketProcessor.run(JIoEndpoint.java:317) at java.util.concurrent.ThreadPoolExecutor.runWorker(ThreadPoolExecutor.java:1145) at java.util.concurrent.ThreadPoolExecutor$Worker.run(ThreadPoolExecutor.java:615) at org.apache.tomcat.util.threads.TaskThread$WrappingRunnable.run(TaskThread.java:61) at java.lang.Thread.run(Thread.java:745) 文章发表人是 瑞靄芝華
发表人 内容
文熙 wrote:心如玉

这个说得好!
dao1008 wrote:虽然这些人的言论举动曾在社会上引起一个时期的震动,但是传统文化的魅力太强大了,使得人们不得不心仪和向往。

我特别喜欢这一句,社会上的种种现象表明
dao1008 wrote:传统文化的魅力太强大了,使得人们不得不心仪和向往。

好的东西自然会有人欣赏!
我觉得在练功的过程中,经常背诵一些谱文也很好的,我现在背诵了《少林禅宗法蒂老祖飞龙脉玉环桩概谱》,我不练少林玉环桩,但是背诵一下谱文,是不是声律里面有对经脉的微调的作用,背诵了谱文见对练功也是很有帮助的。
顺便问个问题,我见李老师的《武当修真密笈诠编秘录注本》里有好多玉环桩的谱文,比如:武当玉环桩全体大用诀谱文、少林禅宗法蒂老祖飞龙脉玉环桩概谱、少林禅宗法蒂老祖飞龙脉玉环桩密持概谱、缠丝混元玉环桩谱文、罗天宝镜玉环桩谱文,这些玉环桩相互之间有哪些相同和不相同的地方呢?为什么它们都叫玉环桩呢?为什么它们虽然都叫玉环桩,但是前面冠予的名称却都是有区别的呢?
http://www.56.com/u15/v_NTY4MTQzMDA.html
最近我在网上看了一下王希海大哥的视频,心里非常受感动,希望大家也能看一下。
以前也曾经听说过王希海大哥伺候父亲的事迹,但那时把事情想象得比较简单,最近看了下视频才知道事情并不象我想象地那么简单。王希海大哥每天5、6点钟便起床,直到晚上12点钟都没能休息,每天都是如此精心地全力地照顾父亲,更难得可贵的是他是24年如一日地如此付出,这种艰辛、磨难是常人难以想象的。平时他还要照顾到年迈母亲的情绪,让她也能开开心心地过好每一天。他所说的一句话再次深深地感动了我:“母亲不能再生病了,她生病了,我们家的情况不允许。”“母亲再发生什么事,我们这个家就散了。”为了这个家,王希海付出了所有。这个孝心,真地能感动天地!希望自己能向他学习,学习他的这种伺候父亲不屈不挠、无微不至的精神,学习他为了这个家无怨无悔地付出的精神,学习他对父亲的赤子之心,学习他的孝道!
希望好人一生平安!希海大哥家的情况会越来越好!我们的国家和社会也会越来越和谐,因为有越来越多的人学习传统文化!祝福祖国!
我基本上在室内练得多,偶尔在室外练。尽量坚持天天练。
到北京循经太极拳培训中心。
天鹰 wrote:古代的书籍是由上而下竖向排列,人们在读书时,头部是不断的由上而下运动,刚好是顺着任督二脉气机运行,而头部左右运动,刚好把这条经脉给闭住了,所以是间长了,人们会感觉到疲倦。古代圣贤书多含韵律符合阴阳,在诵读时配合头部由上而下由左而右的运动,久而久之,由声音和头部运动,导引体内气机循经,从而达到开发智慧,这也是古人多读不倦的原因。可见古人早已得知这种养气和开发智慧的方法,也作为传统流传下来。

真的吗?古人真是聪明,一举一动都合乎自然的规律。
我个人非常喜欢缠丝混元玉环桩的谱文,不过我只是一个初学者,只练习武当玉环桩,我请的《武当修真密笈诠编秘录注本》上有此谱文,内在的含义我不懂,但是从文字的文采上我是很喜欢,也背诵一下,挺好的。看了论坛我才知道,原来真有一个缠丝混元玉环桩的具体行功,我还以为是武当玉环桩练着练着,练了好久,比如说几十年他就很自然转入了缠丝混元玉环桩的练习,看来我的想法是错的。不过现在能练习武当玉环桩已经很不错了,好功法呀!希望有更多有缘人来学习!
dao1008 wrote:关于《循经太极拳的修炼要点》的几点补充说明

三、传统武学的修炼层次
《真元宝笈》P414有“功法可分为五种修炼层次”的内容,这五种层次分别是筑基功、必修功、专修功、精进功和归一功。丹经武学和少林禅宗武学中的功法都可作为筑基功、必修功和专修功等来修为,而循经太极拳则是属于专修功的内容,所以它应该是在有了筑基功和必修功的基础之后再开始修炼的。

筑基功、必修功修炼多长时间才可以修专修功呢?筑基功和必修功都可以长时间的、大运动量的修炼,也可作为专修功来专门修炼。而专修功可以先打好基础再练,也可以边打基础边练。也就是筑基功、必修功、专修功穿插起来练。具体的做法,可以根据自身的条件和环境因素等在实践中不断摸索出最佳方案来。

关于筑基功,我现在的体会比较深刻!记得“2010年循经太极拳高级研修班”时,我跟项金真老师讲,我在做“大舒大展循指轮经式”时,后面举起的手很难受,举不了多久,当时项老师讲:“这是你小炼形的基础没有过关。”当时也没有在意。事隔一年多,在这一年多的时间,我的炼功情况反反复复,时好时差,有时推玉环桩可以推2个小时,有时刚开始推马上就气喘吁吁,一直推到后面也会维持这种状态(也曾经追求过炼功的时间要多久多久),有一次感冒了,连续推了几天的玉环桩都是气很急的。反正我当时百思不得其解,反正推玉环桩感冒是不会好了(只是对于我个人当时的情况而言),没办法,咋办呢,原来没那么容易感冒的。我只好试着炼了一下金锋抖肘,马上感冒的症状得到了缓解,当天晚上就好了70%,第二天,我早上又炼了金锋抖肘360个,中午炼了900个,下午炼了1800个,晚上感冒基本上好了。第三天,我早上又炼了金锋抖肘,大概也有900个,才开始推玉环桩,推时没有了气喘吁吁的现象了,又有点恢复了以前推时的很舒适很缓慢很柔和的状态,此时,我才有点明白,原来推玉环桩也是要基础的,不是说推上2个小时就2个小时的。此时,我才有点明白,为什么我炼金锋抖肘,有时抖1个小时,玉环桩就推得好,不炼金锋抖肘了,玉环桩在推得好的状态下过了一段时间马上直线下降,搞得我自己都莫名其妙的,怎么好好的突然就推得不是很顺了呢?其时也不是突然了,也是慢慢推着推着状态就下来了,也就是那几天的功夫。此时,我才有点明白,为什么我参加了每一次学习班,都无一例外地要学习小炼形,李老师所出版的每一本关于武学的书上无一例外都会有小炼形的部份在里面。其实这些李老师的书上都写了,只是我没有注意。
小炼形,真的很好!
以上只是我个人的一点体会,不知对不对?希望各位老师和学友能够指出!
怀念那些曾经逝去的......
感恩那些曾经给予我们无私关心和帮助的人......
希望我们永远能记住他们......
希望他们永远激励我们前进的脚步......
希望我们能够一如既往......
希望我们能够勇往直前......
对于我而言,我是经常会在“练功留有余兴”上产生我执的念头,产生太过于执着的念头。我经常会在自己练功状态比较好的情况下,比如今天推玉环桩推了2个小时还不见累,然后我就会下意识地对自己说,明天或者以后每天都要练2个小时或者是2个小时以上。我自己在这方面吃的苦头够多了。每一次,只要产生了这个念头并且付之于行动的话,我都会在这方面栽个大跟头。没去北京学习的时候有,去年国庆去了北京学习回来以后也有,今年国庆从中心学习回来以后也有。只不过,以前产生了这种执着的念头会栽个很大很大的跟头,把自己摔得很疼很疼自己才会知道,现在摔个很小的跟头,摔得轻些没那么疼自己就知道了。我心里自己暗想,修真修真,就是修得自己把自己的我执的念头去掉,剩下纯真的念头,那可能就差不多了。只要你对什么事情还会产生执着的念头,那你还会在上面吃苦头的,吃得直到你记住为止,下次不会再犯了。我们就是在这样不断地磨炼自己的意志和思想,然后慢慢进步,螺旋状地进步,有时甚至是看不到自己的进步,这时也不能灰心,还是要继续努力的,因为温暖的春天总是经历了严酷寒冷的冬天之后才会来临!
心上只不过是我个人的一点不成熟看法,如在错缪,希望得到各位老师和学友的批评指正!
我原来也有象您一样的情况,应该是半年前吧。那时也是因为炼玉环桩,人觉得饿,吃饭又见很香,什么都吃,什么都见好吃,后来经过中心的老师提醒,说人吃得太胖了不好,只要吃得七、八成饱就行了,就刻意地改变了这个不好的饮食习惯。炼了功容易感到饿是正常的现象,不必太过于担心。吃饭时只吃到七、八成饱,饿了,就吃点水果什么的,您吃水果吗?如果以前不吃,现在可以尝试吃一点。效果不错,不胖又填饱了肚子。另外,肚子饿时,还可以喝点水,它就没有那么饿了。我父亲有一次跟我讲:“肚饿口干,肚子饿了往往是和口干联系在一起。”这个我可从来没有听别人讲过,只是听父亲讲过,也不知对否?经过改正不好的饮食习惯,我的体重在三个月内又恢复了原来的体重。大概轻了有十几二十斤。我觉得这样挺好的,也不用担心衣服穿不了。
我是1993年读的中专,在九十年代,读中专是很时髦的选择,和读大学一样,因为读中专是有工作分配的。我所读的中专应该是属于文科性质的吧,虽然读的是初中考的中专,没有分文理科,读了出来没有什么悬念是在国家行政机关工作。为了适应分配单位的工作要求,学校专门开设了一门书法课,因为分配单位反映,毕业出去的学生连用毛笔字写个布告都不会,太丢人了。
那时好象是一个星期两节的书法课,教我们书法的是学校的校长,周德正老师。第一个学期是学柳体,第二个学期是学颜体。周校长非常有耐心,我们学的一笔一划当然是社会上很流行的那种了,不象咱们在中心学的龙形大草,老师一指点马上非同小可!但是难得可贵的我学习书法的兴趣却是从那时培养起来的。周校长非常喜欢我写的毛笔字,每一次的书法课他都很耐心地指导我写,每一次的书
法作业都是我得全班的最高分,仅管分数差别不是很大,一般都是一两分到五分。每次改好的书法作业发下来,我都会拿去和同学的作业来比一下,一看,是自己得了最高分,心里就美滋滋的,嘴上虽然不说。到了学期结束的时候,书法课我们学校也是作为考核的课程,学期结束的总结大会,会宣布每一个课程的年级最高分是谁,其他课程我记不得了,但是书法课程的年级最高分一定会是我。有时候连我自己都怀疑,自己的毛笔字是不是写得最好的?因为我觉得班上有些男同学的字也写得很漂亮,特别是写一些草书什么的,看上去龙飞凤舞,可漂亮了。可不管怎么说,我毕竟得了年级最高分,可以得十几块钱的奖学金了,虚荣心得到了满足,从而让自己爱上了写毛笔字,爱上了书法!而自从在学校学了书法课后,过年回到家,我得意洋洋地写起了毛笔字给父亲看,父亲高兴极了,当即
表示今年的对联不用买了,就由我来写!过年了,看到家里的对联红通通地贴在门边,并且是我写的,心里别提多高兴。渐渐地左邻右舍看见了,也买来了红纸叫我帮他们写,我也很乐意代劳。父亲说他自己的毛笔字都没有我写的漂亮。后来,树爷爷奶奶外公墓地的碑也是我写的,我们这里建了庙,里面有部分字也是我写。写毛笔字爱好一步一步培养了起来!才有了1995年,在大哥的带领下,买了李老师的三本书《翰墨缘》、《真元宝笈》、《声律真诠》,与丹经武学结下了这不解之缘,学习了龙形大草,是幸!
我看李老师的书中描写玉环桩的动作“玉虚呈华”双手推出去时,要求是两手“曲中求直”,只是不知道这“曲中求直”在实际炼功过程中如何体现呢?是双手肘部向下微弯曲呢?还是双手肘部微向左右方面弯曲(这样的话从空中看两手是呈一个括号形状,有点象二十四式循经太极拳“太极双吊球”的动作,只是弯曲的幅度要小些)?我自己试了下,如果是双手肘部向下微弯曲的话,两个手掌是可以竖直对着前方的。如果是双手肘部微向左右弯曲,两手的手掌就有点横向的了。不知道是哪个动作更对些?希望各位老师和学友可以指出。
我教孩子们学传统文化(芷竹)
http://zhizhu258866.blog.hexun.com/58815645_d.html
最近,因为小孩教育的问题,重新读了一下芷竹学友在和讯网站上的文章,其中有一篇文章的标题叫做《水结晶的科学实验--心善可以净化世界》,仅管以前也知道这个故事,但是却从来都没有仔细读过,这次是仔细读完了。读完了,心里也是蛮吃惊的。想不到人的心力量是如此大。
在文章中,出示了大量的日本科学家江本胜博士拍摄的各种各样的环境下水结晶的照片。在照片中,
有些好的环境下的水结晶的照片是如此的美丽动人,比如日本山梨县“三分泉”的水结晶照片、奈良县吉野郡天川村钟乳洞的“叮咚泉”的水结晶照片、广岛海拔500-700米高山的泉水的水结晶照片等等。相反有些环境不好的水结晶的照片非常的丑陋,甚至是狰狞难看,比如读到“真恶心讨厌,我要杀了你”的水结晶照片、东京品川的水结晶的照片等等。以及一些听了世界名曲的水结晶的照片、
对藤原湖水进行佛教密宗真言加持过以后的水,四周有些象佛光的形状的照片等等也是非常美丽的。人的身体70%是由水组成的,假如我们体内的水结晶的照片每一张都是美丽的,那么这个人的身心应该是和谐的。地球的面积大部份也是由水组成,假如地球的每一滴水结晶的照片都是美丽的,那么这个世界也应该是和谐美好的,不会象现在这样有这么多的自然灾害。比以往任何时期都多、出现都
频繁的自然灾害应该是自然界给人类无穷无尽欲望的提醒和惩罚。人做为万物之灵,是可以创造良好的自然和社会环境的,只要每个人的心都善良。
由此联想到小孩的教育问题,小孩通常都比较调皮,都有不听话的时候。这时家长老师就要尽自己的能力去正确地引导,是大声地呵斥还是用温和的态度去说服教育,还是两者兼有,这个都是值得考虑的事情。如何用一种小孩能够接受的方式让他自己意识自身存在的问题,让他自己有足够的力量去改正它,这样可能比较好些。让小孩从小处在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中,应该是比较好的。要不我们为什么成天说“为了孩子的一切!一切为了孩子!”当然每个小孩的情况是不一样,教育的方式方法也是多种多样,只要是适合自己小孩的就好。适当的赞赏和表扬是需要的。才能产生良好地成长氛围和学习环境。小孩有了错的、不好的地方,也要及时给他指出来,绝不能姑息,或者有了合适的机会也要指出来以好让其改正。当然如果有条件最好是让小孩能够到中心支参加“文武同宗少儿学习班”,中心的环境可是上好的哟!力量可是不可思议的哟!还可以让小孩接触到许多的良师益友!



《水结晶的科学实验--心善可以净化世界》 http://zhizhu258866.blog.hexun.com/15572739_d.html






2011年国庆带着母亲到中心学习丹经武学之余,我们一行四人在10月7日一大早便兴致勃勃到故宫进行游览。先是去买票,60元一张,在如此著名的景点,是不贵的。去到门口,排队的人不是很多,但是还未到8点钟,没开始售票呢,同行的罗老师及其夫人小马自告奋勇排队买票,让我和母亲随处逛逛。我和母亲便到了故宫旁边的中山公园门口的地方坐了一下,那里正好有一条马路通过,对面便是故宫的城墙。我们看见故宫的城墙好高呀,可能有几层楼那么高,上面有很大的裂痕,真是好古老呀!
不一会,票买好,我们开始了今天的故宫之游。通过了长长的城门,映入眼帘的是好宽好宽的内城,好多的宫殿。看看故宫的地面,铺的砖头都是不平的了,可能是因为游玩的人,踩得不平了。好多好多的宝贝。看得我们眼花缭乱的。但是有两个地方我的映象是特别深的,一个是珍宝馆里的石鼓文。乍一看到“石鼓文”三个字,以及字旁边的箭头所示,我还以为看错了,因为来之前我不知道石鼓
文是放在故宫。揉揉眼睛,发现是真的,我欣喜不已,自然是要去看的了。一进入放石鼓文的门口,是石鼓文的简介。再进去一个门,一个未加装饰的石鼓便静静地停放在台上,有些斑驳不清,黝黑的颜色,上面整齐地镌刻一些我不认识的篆书。其中有一些文字是原来在资料上见过的,似曾相识。历史便这样带着厚厚的文化气息静静地猝不及防呈现在我的面前,让我来不及思索任何的问题,也许在真实的历史面前,我们根本就不需要去思索,只要去看着她就行了。能想什么呢,她就在那里,如此真实,甚至你可以伸长手去抚摸一下她。我仔细地端详着她,想多看一眼,让她停留在我心里的时间长些,可是抬头一看,前面还有好多个石鼓呢,可她们都摆放在厚厚地玻璃罩里,不似这个这样可以近距离地接触。再一看,他们都走到前面了,还在那催我呢。我只好恋恋不舍地离开了这个石鼓文,到下一个石鼓文那里去观看。我还把我的相机拿出来一阵好拍。我们一个一个石鼓文的在那里看,慢慢地看。突然,罗老师指着其中的一个石鼓文对我说:“看,这个石鼓文,便是古人产生循经状态写出来的文字。你知道吗?篆书是最能体现循经的文字了。文字是天垂之象呀!”中国的文字真是伟大!古人真是伟大!参观完全部的石鼓文,回过头来看见,好长的一条长廊。该去参观下一个景点了,我赶紧叫罗老师帮我拍了一张和石鼓文的留影。出了石鼓文的门口,仿佛又进入了另外的一个朝代,这个朝代便是清朝。故宫真的好大好大,我们早上8点钟进来,一路玩下来返回到到故宫门时,已经是中午,接近1点钟的时候。我们都走得很累了,但是到了门口,我发现前方右边,打着好多旗子,上面写着:“千古兰亭序,故宫书画展”。这还了得,竟然还有《兰亭序》主题的书画展,不看一下,岂不是白来故宫玩了一天。在征得罗老师等人的同意后,我们一行四人又走进了《兰亭序故宫书画展》。在这个展览馆里,是不能拍照的,我们只能观看。走进了全封闭的展览馆,仿佛进入了另
一个世界。幽暗的灯光,仿佛述说着《兰亭序》字帖年代的久远。展览馆还展出故宫书画的另一个镇馆之宝--晋朝.陆机的《平复帖》。想来晋朝离我们也有几千年了,《平复帖》的原件,一张宣纸,静静地躺在玻璃柜台里,述说着历史,那种深厚的历史文化氛围迎面扑来。不能不惊叹一代一代中国人对文化的重视和传承,才让这个国宝得以流传下来并且保存完整无缺。顺着柜台一路观看,我
们依次观看了各朝代有名的书法家临摹的《兰亭序》,真真是琳琅满目,让我们大饱眼福。还展出了中国最早出土的毛笔,算是序上了中国书法的根了,真的是有物为证的呀!
出了故宫的门口,已经是下午1点钟了,我们拖着疲惫的身体,带着满身的精神粮食,踏上了回旅馆的路,结束了有意义的故宫之游。
  
 
石鼓文的百度百科
http://baike.baidu.com/view/45774.html?wtp=tt

         

                                   

                                   

   
余窃以为修真即是修持自我的掌控能力,即自己对自己的掌握能力。学习了丹经武学,学习了中国传统文化,知道了什么是对的,知道了什么是可以做的,知道了事情应该怎样去做,那么就应该让自己顺着这条路走,不要走偏。可是很多的时候我们对自己的掌控能力是非常有限的,明明知道这样做不妥当,但是硬是要这样做。象教育小孩,小孩一般都有调皮不听话的时候,这个时候是要大人去正确引导他的。虽然也不排除有少部分人是自学成才,但是自学成才的他毕竟也要去看书呀,接触社会呀等等通过种种的途径去学习,看书就是师古人了吗,从来都没有不学习就可以成才的。小时候不理解父亲为什么在自己犯错误时会苦口婆心地劝自己,或者有时是大发雷霆(这个是极少数),心想,为什么自己觉得不起眼的事父亲会那么在意?现在长大了,为人父母,才明白父亲的苦心,真是可怜天下父母心!一个家庭一个小孩况且需要家长付出很多的努力和心血去教育,更何况是丹经武学里众多的学子们,这需要李老师和李老师的老弟子付出多少的辛勤汗水和努力才换来今天丹经武学这朵奇葩的盛开、绽放!这其中的艰辛和困难应该是常人难以想象的,更何况是坚持几十年如一日地付出如此艰辛地努力,更是难得!更是可贵!是用语言所不能表达的!希望我们都能认真努力专心地学习丹经武学报答李老师以及中心的各位老师的厚望!
dao1008 wrote:毛笔书写是五指握笔,书写时,五指都要参与活动,使用筷子也是如此。这是“形于手指”于生活中的泛化作用,所以使用毛笔和筷子可以使人身心受益并且头脑灵活。电脑的键盘要十个手指敲击,虽然是十指并用,但是十个手指是分散开的,各自为政,分别行动。与用毛笔和筷子时的手指聚拢、攒簇,五指目标一致,齐心协力是截然相反的。所以,虽然计算机的普及时间很短暂,但敲击键盘而形成的弊病还是不在少数的。

想不到中国人的筷子和书写毛笔有如此深刻的内涵,真是:“百姓日用而不知”。而使用电脑的弊病也是知道有的,以及现在很多人打牌上瘾都有肩周炎什么的,原来还见奇怪,为什么同样是手的运动,为什么书写毛笔就能长寿呢?别的为什么不能呢?现在看了这篇文章才明白。
我最近看了下dao 1008先学的文章,写得真好,其中对“中、守”有详细地论述。http://www.djwx.com/forums
dao1008 wrote:循经太极拳与中庸之道
太极拳又称十三式,即棚捋挤按採挒肘靠进退顾盼定,棚捋挤按採挒肘靠为八卦,进退顾盼定为五行。虽然张三丰祖师和王宗岳都如是说,但世人并不知道这其中还有宗传之隐。
李兆生先生的太极拳文集中有这样的内容:
然十三式中进退按太极之论,当为一法也,顾盼一法也,此仅余存十一式而何?夫另见二法隐于修真,不肯轻授而言,此后二诀之势,乃“中”“守”二字,“中”乃求意追涉于太极本始,不弃不离,“思虑通审,志气和平,不激不厉”,孔子所谓“从心所欲,不逾距”,孙过庭“初谓未及,中则过之,后乃通会”。乃见于诸法行功之境地,均以不成熟至成熟之过程,合平正与险绝融为一体,方是功纯炉火,更为中庸之道。唯不前不后,不左不右,不刚不柔,不放不纵,不擒不随,不上不下,乃为中也。当然于修真之畴另有别隐;“守”字是对敌之拒,守我本真,不激不厉,发乎旨,本乎心。守住自己门户,闭住他人手脚,而修真更见隐奥,恕不直言。
如此说来,十三式乃棚捋挤按採挒肘靠顾盼定中守。为什么会这样呢,这是由传统文化的独特性而决定的。这传承有别也是传统文化中的独有特点。传统传承中,视其基础高低而传承层次有别。这不是古人吝啬,而是因为层次未达者无能掌握更高的学识,不能把握修持法度,势必要造成混乱而至不可收拾之后果。这传承有别实在是不得已而为之。门派中最高学识必传于掌门,非掌门者其学识不会高于掌门。传统传承分为泛传、普传、宗传、脉传、嫡传等。李兆生先生乃“明•九脉合真,一脉真谕”之嫡传,不仅是当代中国文人翰墨大师,而且是中国丹道武学之泰斗,文宗武传都达至极。
李兆生先生揭示的是宗传之隐。太极拳是有十三式,这是不错的,但这其中有社会泛传与脉学宗传之别。社会泛传是棚捋挤按采挒肘靠进退顾盼定;而脉学宗传是棚捋挤按采挒肘靠顾盼定中守。
关于传承有别,人们并不陌生。历史上六祖惠能得到五祖弘忍的单传密授之后,马上辞山远遁,躲离众僧,潜踪隐迹,独修秘炼十余载;《西游记》中孙悟空得须菩提祖师之传,很重要的一个条件是“此间更无六耳”,没有第三者在场,悟空才能“得传大品天仙诀”。由于传统文化的独特性,因而形成了不少的隐语、隐事、隐史、隐传……这也是传统文化的独有特色。
我们再来看看这脉传宗风十三式,其中关于“中”字这一段:
“中”乃求意追涉于太极本始,不弃不离,“思虑通审,志气和平,不激不厉”,孔子所谓“从心所欲,不逾距”,孙过庭“初谓未及,中则过之,后乃通会”。乃见于诸法行功之境地,均以不成熟至成熟之过程,合平正与险绝融为一体,方是功纯炉火,更为中庸之道。唯不前不后,不左不右,不刚不柔,不放不纵,不擒不随,不上不下,乃为中也。
原来此“中”乃中庸之道,太极拳与中庸之道竟然有如此密切的关系,并且还是十三式之一,尤其是作为一种隐秘而数百年不现,这中庸之道真是非同小可。
李兆生先生这样说能符合太极拳的本意吗?我们来看看太极拳经典中的内容。
《太极拳经》中言:“无过不及……不偏不倚,忽隐忽现,左重则左虚,右重则右杳……立如平准,活似车轮……尾闾中正神贯顶,满身轻利顶头悬……立身中正安舒,支撑八面。”
“无过不及、不偏不倚”,这正是中庸之道的核心内容。
原来循经太极拳就是中庸之道的实际体现。其实太极拳经典中早就讲得明明白白,只是现在有些练太极拳的人连太极拳经典是什么都不知道,有些人虽然知道,却因为文化修养的欠缺,而无法领会其中的深邃之理。
中庸之道不仅体现于循经太极拳中,传统武学也是中庸之道的具体体现,也就是武学也必须合于中庸之道。
在《循经太极拳与“发于腿”》一文中,我们知道“太乙元明功”的“两脚平站”,是为了保证三阴气脉和三阳气脉同时循注,不偏不倚,取其半阴半阳之势。
而在“金锋抖肘”中讲解的更加详细,“外形的直立,掌握了前后的中正;两足与肩同宽,体现了上下的平衡中定;两足平行,两臂松沉,是阴阳气脉的不偏;目光平视前方,使心火自然下降,肾水升润瞳仁;内外神光的合一内守,正是“内固精神,外示安逸”,在神意上可以体会到内外如一,水火既济的状态。”为什么要有这么细致周到的准则呢?那是因为金锋抖肘“预备式取象于天心地轴的阴阳平衡,放松入境后,阴阳气机的自然循行,取决于外形的姿态。外在的形态,与内在的气血神意构成了一阴一阳的太极整体。不偏不倚,忽隐忽现。左重则左虚,右重则右渺。是身体,两足之重力失去衡均之势而为偏执之形,‘阳有象而阴皆形’”。原来在“金锋抖肘”的这动作简单的“预备式”中竟然有如此细致的各个方面的中庸之道的具体体现。
中庸之道到底是什么呢?中庸之道是一个还是有多个?在“玉环桩”的“玄关一窍”中讲“散为百脉支流,合为玄关一窍”,中庸之道也同于玄关一窍。百脉支流中有中庸之道,玄关一窍中也有中庸之道。只有百脉支流都合于中庸之道,才能在玄关一窍之处也合于中庸之道。
循经太极拳中“脚踩平行,阴阳得位”是在行功或走桩中的中庸之道,它保证了足三阴足三阳气脉的平衡。同样的道理,手三阴手三阳气脉也必须保证平衡,这体现在手臂的动作上。如手臂抬起时,要求肩、肘、腕(或手)三者在同一个平面上,也就是三者与地面等距。若高抬则三阳气脉受阻;若下压则三阴气脉受阻。只有抬平,才能保证手三阴手三阳气脉的平衡循注。我们从诸谱文中可以看到其具体的要求。如:
起式:前抬两臂吊腕平。
野马分鬃:左手托球右肘横、左转身姿横左肘、球掩横肘肘齐肩、托掌前棚齐胸间、势藏挤撞平肘肩、托掌上映金肘横。
揽雀尾:上合右手平肩肘、前棚左手齐肩胸、右横金肘抱球圆。
玉女穿梭:虎步左肘平肩封、右抱球持右肘横。
除了手足阴阳气脉以外,还有其它的方面。如预备式中“守定中宫无极势”,这是外在形态与内在气血神意方面的中庸之道。
太极起手式“平身降气抖神威”,“老祖断凳”这一式要“平身降气”,这样保证了天心地轴的阴阳平衡。
白鹤亮翅中“正展身姿神气升”,“正展身姿”同样保证了天心地轴的阴阳平衡。
手挥琵琶中“平送眉目降肝火”,这同于金锋抖肘中“目光平视前方,使心火自然下降,肾水升润瞳仁;内外神光的合一内守,正是‘内固精神,外示安逸’,在神意上可以体会到内外如一,水火既济的状态。”这是目光与神意方面的中庸之道。
“无过不及、不偏不倚”在太极拳中的体现是比较复杂多样的。
再接着看《太极拳经》的内容,“忽隐忽现”又指的是什么呢?玉环桩在“二仪呈象”之式后接着是“隐现虚灵”,在“二仪呈象”时可使气机无论是左进右出,还是右进左出都能顺遂通达。“隐现虚灵”的动作是刚一向前,又马上向后,不知道是向前还是向后,或者说是忽前忽后。在这忽前忽后的动作之中,可使气机在体内鼓荡,达到虚灵。玉环桩的动作还有忽上忽下,忽左忽右……这些动作可使气机在体内八方迴荡。所谓八方迴荡,就是合于八卦而神意守定中宫。八方迴荡就是在八个方位都不偏不倚,平衡无虞,才有如此效果。《太极拳论》一开头就说“一举动,周身具要轻灵”,现在人练太极拳只能看到外部动作的松软,而对气机的轻灵却一无所知,外部松软和气机轻灵两者是风马牛不相及的。
“左重则左虚,右重则右杳”,这与金锋抖肘中的内容是一样的。
“立如平准”这是指天心地轴要像铅垂线一样正直,而前后、左右、上下的阴阳气脉也会达到平衡中正,就是放到天平上也不差分毫。
“活似车轮”,同于“忽隐忽现”。气机八方迴荡,合于八卦。而八宫卦中又含64卦、384爻。“八方迴荡”的精微层次可使64卦、384爻都得到振荡,不偏不倚,无过不及,无一遗漏并且都平衡等效。无论八卦还是六十四卦都是圆形,这“活似车轮”,虽然仅仅四个字,就将此中之精髓概括的精深明透。
“尾闾中正神贯顶,满身轻利顶头悬”,同于“立如平准”。就是天心地轴正直而神意合于中宫。
“立身中正安舒,支撑八面”,就是“立如平准,活似车轮”。
我们再来看看《太极拳论》中的内容:
一举动,周身俱要轻灵,尤须贯力。气宜鼓荡,神宜内敛。毋使有凹凸处,毋使有断续处……总需完整一气,向前退后,乃得机得势。有不得机得势处,身便散乱,必至偏倚,其病于腰腿求之,上下前后左右皆然……有上即有下,有前即有后,有左即有右。
“尤须贯力,气宜鼓荡……毋使有断续处……总需完整一气”,这是讲的由无极至万物的一气流行在太极拳中的体现。
“一举动,周身俱要轻灵……向前退后,乃得机得势”,这是玉环桩中由“二仪呈象”到“隐现虚灵”,太极拳也同于此理。
“有不得机得势处,身便散乱,必至偏倚,其病于腰腿求之,上下前后左右皆然……有上即有下,有前即有后,有左即有右”,这里明确指出“忽隐忽现”、“活似车轮”即中庸之道,并且明确指出它在太极拳中的重要性。
“神意内敛”即“尾闾中正神贯顶,满身轻利顶头悬”,也就是“全凭心意练功夫”(《太极拳经》语)。
我最近看了下dao 1008先学的文章,写得真好,可以对这个问题解释一下。http://www.djwx.com/forums
dao1008 wrote:循经太极拳与中庸之道
太极拳又称十三式,即棚捋挤按採挒肘靠进退顾盼定,棚捋挤按採挒肘靠为八卦,进退顾盼定为五行。虽然张三丰祖师和王宗岳都如是说,但世人并不知道这其中还有宗传之隐。
李兆生先生的太极拳文集中有这样的内容:
然十三式中进退按太极之论,当为一法也,顾盼一法也,此仅余存十一式而何?夫另见二法隐于修真,不肯轻授而言,此后二诀之势,乃“中”“守”二字,“中”乃求意追涉于太极本始,不弃不离,“思虑通审,志气和平,不激不厉”,孔子所谓“从心所欲,不逾距”,孙过庭“初谓未及,中则过之,后乃通会”。乃见于诸法行功之境地,均以不成熟至成熟之过程,合平正与险绝融为一体,方是功纯炉火,更为中庸之道。唯不前不后,不左不右,不刚不柔,不放不纵,不擒不随,不上不下,乃为中也。当然于修真之畴另有别隐;“守”字是对敌之拒,守我本真,不激不厉,发乎旨,本乎心。守住自己门户,闭住他人手脚,而修真更见隐奥,恕不直言。
如此说来,十三式乃棚捋挤按採挒肘靠顾盼定中守。为什么会这样呢,这是由传统文化的独特性而决定的。这传承有别也是传统文化中的独有特点。传统传承中,视其基础高低而传承层次有别。这不是古人吝啬,而是因为层次未达者无能掌握更高的学识,不能把握修持法度,势必要造成混乱而至不可收拾之后果。这传承有别实在是不得已而为之。门派中最高学识必传于掌门,非掌门者其学识不会高于掌门。传统传承分为泛传、普传、宗传、脉传、嫡传等。李兆生先生乃“明•九脉合真,一脉真谕”之嫡传,不仅是当代中国文人翰墨大师,而且是中国丹道武学之泰斗,文宗武传都达至极。
李兆生先生揭示的是宗传之隐。太极拳是有十三式,这是不错的,但这其中有社会泛传与脉学宗传之别。社会泛传是棚捋挤按采挒肘靠进退顾盼定;而脉学宗传是棚捋挤按采挒肘靠顾盼定中守。
关于传承有别,人们并不陌生。历史上六祖惠能得到五祖弘忍的单传密授之后,马上辞山远遁,躲离众僧,潜踪隐迹,独修秘炼十余载;《西游记》中孙悟空得须菩提祖师之传,很重要的一个条件是“此间更无六耳”,没有第三者在场,悟空才能“得传大品天仙诀”。由于传统文化的独特性,因而形成了不少的隐语、隐事、隐史、隐传……这也是传统文化的独有特色。
我们再来看看这脉传宗风十三式,其中关于“中”字这一段:
“中”乃求意追涉于太极本始,不弃不离,“思虑通审,志气和平,不激不厉”,孔子所谓“从心所欲,不逾距”,孙过庭“初谓未及,中则过之,后乃通会”。乃见于诸法行功之境地,均以不成熟至成熟之过程,合平正与险绝融为一体,方是功纯炉火,更为中庸之道。唯不前不后,不左不右,不刚不柔,不放不纵,不擒不随,不上不下,乃为中也。
原来此“中”乃中庸之道,太极拳与中庸之道竟然有如此密切的关系,并且还是十三式之一,尤其是作为一种隐秘而数百年不现,这中庸之道真是非同小可。
李兆生先生这样说能符合太极拳的本意吗?我们来看看太极拳经典中的内容。
《太极拳经》中言:“无过不及……不偏不倚,忽隐忽现,左重则左虚,右重则右杳……立如平准,活似车轮……尾闾中正神贯顶,满身轻利顶头悬……立身中正安舒,支撑八面。”
“无过不及、不偏不倚”,这正是中庸之道的核心内容。
原来循经太极拳就是中庸之道的实际体现。其实太极拳经典中早就讲得明明白白,只是现在有些练太极拳的人连太极拳经典是什么都不知道,有些人虽然知道,却因为文化修养的欠缺,而无法领会其中的深邃之理。
中庸之道不仅体现于循经太极拳中,传统武学也是中庸之道的具体体现,也就是武学也必须合于中庸之道。
在《循经太极拳与“发于腿”》一文中,我们知道“太乙元明功”的“两脚平站”,是为了保证三阴气脉和三阳气脉同时循注,不偏不倚,取其半阴半阳之势。
而在“金锋抖肘”中讲解的更加详细,“外形的直立,掌握了前后的中正;两足与肩同宽,体现了上下的平衡中定;两足平行,两臂松沉,是阴阳气脉的不偏;目光平视前方,使心火自然下降,肾水升润瞳仁;内外神光的合一内守,正是“内固精神,外示安逸”,在神意上可以体会到内外如一,水火既济的状态。”为什么要有这么细致周到的准则呢?那是因为金锋抖肘“预备式取象于天心地轴的阴阳平衡,放松入境后,阴阳气机的自然循行,取决于外形的姿态。外在的形态,与内在的气血神意构成了一阴一阳的太极整体。不偏不倚,忽隐忽现。左重则左虚,右重则右渺。是身体,两足之重力失去衡均之势而为偏执之形,‘阳有象而阴皆形’”。原来在“金锋抖肘”的这动作简单的“预备式”中竟然有如此细致的各个方面的中庸之道的具体体现。
中庸之道到底是什么呢?中庸之道是一个还是有多个?在“玉环桩”的“玄关一窍”中讲“散为百脉支流,合为玄关一窍”,中庸之道也同于玄关一窍。百脉支流中有中庸之道,玄关一窍中也有中庸之道。只有百脉支流都合于中庸之道,才能在玄关一窍之处也合于中庸之道。
循经太极拳中“脚踩平行,阴阳得位”是在行功或走桩中的中庸之道,它保证了足三阴足三阳气脉的平衡。同样的道理,手三阴手三阳气脉也必须保证平衡,这体现在手臂的动作上。如手臂抬起时,要求肩、肘、腕(或手)三者在同一个平面上,也就是三者与地面等距。若高抬则三阳气脉受阻;若下压则三阴气脉受阻。只有抬平,才能保证手三阴手三阳气脉的平衡循注。我们从诸谱文中可以看到其具体的要求。如:
起式:前抬两臂吊腕平。
野马分鬃:左手托球右肘横、左转身姿横左肘、球掩横肘肘齐肩、托掌前棚齐胸间、势藏挤撞平肘肩、托掌上映金肘横。
揽雀尾:上合右手平肩肘、前棚左手齐肩胸、右横金肘抱球圆。
玉女穿梭:虎步左肘平肩封、右抱球持右肘横。
除了手足阴阳气脉以外,还有其它的方面。如预备式中“守定中宫无极势”,这是外在形态与内在气血神意方面的中庸之道。
太极起手式“平身降气抖神威”,“老祖断凳”这一式要“平身降气”,这样保证了天心地轴的阴阳平衡。
白鹤亮翅中“正展身姿神气升”,“正展身姿”同样保证了天心地轴的阴阳平衡。
手挥琵琶中“平送眉目降肝火”,这同于金锋抖肘中“目光平视前方,使心火自然下降,肾水升润瞳仁;内外神光的合一内守,正是‘内固精神,外示安逸’,在神意上可以体会到内外如一,水火既济的状态。”这是目光与神意方面的中庸之道。
“无过不及、不偏不倚”在太极拳中的体现是比较复杂多样的。
再接着看《太极拳经》的内容,“忽隐忽现”又指的是什么呢?玉环桩在“二仪呈象”之式后接着是“隐现虚灵”,在“二仪呈象”时可使气机无论是左进右出,还是右进左出都能顺遂通达。“隐现虚灵”的动作是刚一向前,又马上向后,不知道是向前还是向后,或者说是忽前忽后。在这忽前忽后的动作之中,可使气机在体内鼓荡,达到虚灵。玉环桩的动作还有忽上忽下,忽左忽右……这些动作可使气机在体内八方迴荡。所谓八方迴荡,就是合于八卦而神意守定中宫。八方迴荡就是在八个方位都不偏不倚,平衡无虞,才有如此效果。《太极拳论》一开头就说“一举动,周身具要轻灵”,现在人练太极拳只能看到外部动作的松软,而对气机的轻灵却一无所知,外部松软和气机轻灵两者是风马牛不相及的。
“左重则左虚,右重则右杳”,这与金锋抖肘中的内容是一样的。
“立如平准”这是指天心地轴要像铅垂线一样正直,而前后、左右、上下的阴阳气脉也会达到平衡中正,就是放到天平上也不差分毫。
“活似车轮”,同于“忽隐忽现”。气机八方迴荡,合于八卦。而八宫卦中又含64卦、384爻。“八方迴荡”的精微层次可使64卦、384爻都得到振荡,不偏不倚,无过不及,无一遗漏并且都平衡等效。无论八卦还是六十四卦都是圆形,这“活似车轮”,虽然仅仅四个字,就将此中之精髓概括的精深明透。
“尾闾中正神贯顶,满身轻利顶头悬”,同于“立如平准”。就是天心地轴正直而神意合于中宫。
“立身中正安舒,支撑八面”,就是“立如平准,活似车轮”。
我们再来看看《太极拳论》中的内容:
一举动,周身俱要轻灵,尤须贯力。气宜鼓荡,神宜内敛。毋使有凹凸处,毋使有断续处……总需完整一气,向前退后,乃得机得势。有不得机得势处,身便散乱,必至偏倚,其病于腰腿求之,上下前后左右皆然……有上即有下,有前即有后,有左即有右。
“尤须贯力,气宜鼓荡……毋使有断续处……总需完整一气”,这是讲的由无极至万物的一气流行在太极拳中的体现。
“一举动,周身俱要轻灵……向前退后,乃得机得势”,这是玉环桩中由“二仪呈象”到“隐现虚灵”,太极拳也同于此理。
“有不得机得势处,身便散乱,必至偏倚,其病于腰腿求之,上下前后左右皆然……有上即有下,有前即有后,有左即有右”,这里明确指出“忽隐忽现”、“活似车轮”即中庸之道,并且明确指出它在太极拳中的重要性。
“神意内敛”即“尾闾中正神贯顶,满身轻利顶头悬”,也就是“全凭心意练功夫”(《太极拳经》语)。
谢谢!我回去看一下。
为什么在专修班的时候,炼太极拳时,老师帮我们调整手势的动作多些,而脚和腿的动作几乎没有怎么调整呢?
光阴似箭!眨眼离开中心的日子已经有一个月了。在这一个月里,感触颇多。我总结了一下学习丹经武学以来的收获,有以下几点:
1、最好的地方是身体摆脱了亚健康的状态,身心状态良好,比以前进了一大步。和同事的关系相处融洽了,领导关系也处好了,心胸也变开阔了许多,许多以前在意的事情现在也不在意了,想开了。
2、通过学习丹经武学,自己也变得智慧了,比以前聪明了许多。碰到事情也不会象以前那么棘手了,对自我的掌控能力进一步增强。比如在家里为了某一件事情发生纷争,家里面有两个人内心反应是最不激烈的,一个是我儿子,另一个是我。别人都发火,我不发火,在这种状态下,我是头脑最清醒,对整件事情把握得最准,处理起来自然......在这件事情中,我又回想起专修班时我向陈老师提的问题“尺桡二骨应机转”的“机”是什么意思?当时陈老师没有正面回答我,叫我自己想。以及去年在“2010国庆循经太极拳高级研修班”里向许老师的提问“与鬼神合则吉凶”是什么意思?许老师当时是这样回答的“就是变化很快的意思”。今天我仿佛才有点明白这两个答案的意思。
3、身体确实是比原来好多了。去年国庆在北京参加学习时,那时自己感觉天气可干燥了,我不停地喝水,然后一下课就一路小跑着去上厕所。今年国庆,还是一样的北京,在学习的过程就没有很口干的感觉了。去年在向许老师提问题时,不是要站着吗?因为白天上课、炼功已经很累了,站着时,我的双腿都在发抖,许老师仿佛知道我的身体状况,很和蔼地说了一句:“你可以坐着说。”我很感动,可是我不敢坐,在如此尊敬的老师面前提问题怎么能坐着说呢?
4、身体看上去比以前年轻多了。未炼功前自己是二十四、五岁,别人问我:“你今年是二十七、八岁了?还是三十呀?”炼了功,已经是三十好几的人了,别人问我:“你今年是不是二十四、五岁?”呀,越长越小了!
5、可以美容。自从炼了功,脸上的黑斑就没有了,手指呀、手掌呀也比以前光滑了好多。以前热天洗碗我都戴着胶手套,现在天气变冷了,冬天我也不戴,洗碗照样不伤手,元气足呀!
6、据说可以治疗近视,目前未达到此境界。
7、家庭关系进一步得到改善。每天精神抖搂,带小孩,教育小孩都不在话下,指体力上,方式方法就要多看书、多交流了。
8、身材会变好,以前因为瘦,有点驼背,现在好了,不驼背了,我别提多高兴。
真的,学习丹经武学,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给我的生活带来了许多的乐趣和意想不到的收获。希望有更多的人学习丹经武学,学习中国传统文化,在古老宗风的洗涤熏陶下,开始自己崭新的生命历程!
以上我哆哆嗦嗦说了许多,有什么不对的地方希望大家能够给我指出改正。
当然了,在此次专修班中,还有许多意外的收获。比如困扰了我很久的一些问题,看似在中心时未得到圆满的解答,回到家中也迎刃而解。最实在的例子就是推玉环桩时“金顶沉锋”的动作。李老师在《真元养生法》第51页是这样描述此动作的:“接前势,右手顺右侧肾区腰际处向下滑行推之,有搓擦力,即过臀部经大腿的后侧向下导引。同时顺势蹲身,俯身,目平视;脚不动。做此动作时不得左右旁视,脊柱不能左右扭曲侧倚,头须中正,切勿偏移转动。 ......身体继续下势蹲身,取右坐步,重心偏右;左手不动,用内力撑起,右手贴腿后侧导引,推至脚腕处。两脚仍平踏,不得转身回头,身中正。”在书中的描述中,李老师明确指出此动作“脊柱不能左右扭曲侧倚”“身中正”等动作要领。而我在国庆去中心之前,每次跟父亲在一起推玉环桩,父亲就非常严厉地告诉我:“你做‘金顶沉锋’这个动作时,腰太弯了,身体不中正,这样推的效果会很差的。”说了我好多次,还详细向讲解此动作的要领,又做示范动作给我看。每一次我都不能理解和做好这个动作。每一次在一起推玉环桩,父亲都会说我这个动作做得不好,太差了。说得我羞愧不已,强烈的自尊心促使我想尽快改掉这个毛病,这个动作做得不对自己是知道的,但又不知道如何改。给我折腾了好久,东问西问,又看书,看论坛上的相关文章,看网上有关太极拳如何保护好膝盖的文章,还是不行。本想这次来中心纠正,陈老师也帮我纠正了一下,但效果还是不尽人意的。对此,我非常沮丧。果然不出所料,从北京回来第一次和父亲在一起推玉环桩,父亲又很严厉地指出我这个动作的错误。难道这个错误我真的纠正不过来?这个动作我真的不会做?我真的就这么笨吗?答案是否定的。10月13日早上,从北京回来后的第五天,我又起了一大早,在卧室里推玉环桩。推着推着,脑海里忽然想起陈老师在课堂上用八卦的知识来解释太极拳的动作要领。他说,每一个太极拳的动作都可以用一个完整的八卦来阐释,比如......一个动作某个部位的动作不精准,便是此八卦中其中的一爻变了,虽然此爻变了,但其他的爻未变,也是一个完整的八卦,只不过变成了另一个卦相,所以,动作不精准,炼功也是有效果的,只不过效果差些。他还详细地说,这个动作只是这个部位在变化,就是八卦中的其中一爻变了,变成了另外一个卦,又是什么意思。脑海中不禁浮现出了课堂上的情景以及父亲的諄諄教诲。情不自禁中,我微微调整了“金顶沉锋”的动作。啊!好舒服呀!身体马上就感觉到有一种全身上下贯通的感觉,那种感觉是以前从未体验过的。尝到了甜头,我开始每一个“金顶沉锋”动作都按照这样来做。这次玉环桩推下来,整个人感觉舒服多了。接下来几天的时间里,我又加深了做此动作的印象,果然效果很好,推一趟玉环桩下来,不管是半个小时、1个小时、1个半小时、两个小时,感觉体力是推之前和推之后一个样,根本就没有什么损耗似的。不象以前,推两个时的玉环桩下来,把我累得推下来就没力气了,吃早饭也没力气,到了上班那,在办公室坐在椅子动都不想动,累呀!膝盖痛呀!蹲下来都难受。把那人痛的累的都坚持不下去了。幸亏是我的兴趣和意志一直在支撑着我。由此可见,一个人的意志力是非常顽强的!又过了几天,我抑制不住内心的喜悦,得意洋洋地跟父亲说:“爸,我学会做‘金顶沉锋’的动作了。”接着在父亲面前示范了一下。这次父亲没有挑我的毛病,只是微笑地点着头。接下来的日子里,我跟父亲不断地交流着各自推玉环桩以及二十四循经太极拳的心得体会。其乐融融!我们各自都品尝到了丹经武学带给自己的乐趣并为之陶醉!在这期间,二伯也加入了我们的队伍,以七十七岁的高龄学习起了玉环桩,我们一起相互学习!相互进步!
在此次专修班中,给我体会很深的还有王老师的书法课。在书法课中,王老师详细地讲解了“阴阳”。王老师讲,阴阳就象是一个手掌,手心为阴,手背为阳,是同属于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是不可分割的,你能说光要手背不要手心吗?或者光要手心不要手背吗?他这样讲我挺明白,不过再接下来讲我就不明白了。王老师又说,就象生活中,也是有好的事情和坏的事情的,也是同属于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不可分割,同时并存的,你能说光要好的事情不要坏的事情吗?或者光要坏的事情不要好的事情吗?打个比方说,你今天很发火,你能够让自己不发火,光要高兴吗?一联系到实际的事情,我是搞不清楚了,不过我觉得老师讲的是很有道理的,没办法,只能是囫囵吞枣,暂且同意他的看法。不过对此问题,我是没有太深的体会,只是模糊地认为老师所讲的方法应该是解决日常生活所碰到难题的好办法,只好留待以后慢慢体悟罢。也希望体会深的学友把自己的体会写出来,让我借鉴借鉴!
好象李老师在某一本著作中详细述说了一下“中、守”的涵义,记不得是哪本了。或许是关老的书讲的,我记不得了。希望知道的学友说一下。
在这次专修班中,我体会最深的除了刘老师讲的二十四式太极拳的“中、守”之外,还有他所讲解的“白鹤亮翅”的动作。刘老师讲,当年李老师在纠正师兄弟这个动作时,就叫了其中一个师兄弟出来示范,结果动作一做到位,就撑撑撑,很难受呀,那种感觉。因为此动作做到位了大腿是有那种酸痛难忍的感觉的。这个时候因为难受呀,又要是站桩,已经是要怒目圆睁的了,但是这个动作的名称又是什么呀?“白鹤亮翅”,偏偏还要表现出白鹤的很优雅的姿态来,这个动作所体现的便是武当派的“威猛生之,收藏在内”的深刻内涵。“啪”的一声,那个师兄弟撑不住,便跌倒在地上了。这里我不由得联想到平时生活中许多情景,有很多时候,自己都很发火了的,但在当时的那种情况下又不好发火,只好强忍着。这不正是体现了“威猛生之,收藏在内”吗?当然,仔细一想,这个比喻是不太恰当的,但我个人认为比较符合自己的实际情况,也给了自己很深的一个深会。原来武当派的“威猛生之,收藏在内”在炼功过程中就是这样体现的。换作在日常生活中,不正是炼心吗?不正是培养炼就咱们在任何的情况之下,宠辱不惊,都要有一个优雅的外表和内心吗?有其内必有其外,有了内在的东西外在的就容易体现了。一个小小的“白鹤亮翅”的动作竟然有如此深的内涵,怪不得李老师在某些功法的函授光盘中,比如《元明八式》的函授光盘中,就详细地示范了“白鹤亮翅”的动作。大道不直示也。
记得在2003年去参加大学本科函授班的班车上,那时我的身体处于亚健康状态,动不动感冒打针,一个月大概要上医院一次。中途时,车上上来了一位农村的青年女子,脸红扑扑的,挑着一担东西,看上去身体可好了。那时我心想:要是我的身体能有她那么好,用我的工作去交换给她我都愿意。当然这是不可能的。我想,自己之所以如此热爱丹经武学,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缘于对死亡的恐惧和对身体健康的渴望吧!或许是冥冥之中的缘分,让我接触到了丹经武学,接触到了中国传统文化。身体不好的人很多,有些人是通过打针吃药维持身体的健康,有些人通过中医,有些人是通过其他的一些运动方式,而我以及众多热爱国学的朋友却选择了丹经武学。而选择了她,我们却是如此地幸运,从此慢慢摆脱了亚健康的身体状态,走上了一条漫长的探索、追求中国传统文化的道路,此生无悔!人生还有什么比找到一条自己热爱的又是如此崇高的道路走更好的事情呢?
2011年9月30日,经过了近三个月的深思熟虑,我终于带着母亲踏上了开往北京的火车。上了火车,我悬着的心终于松了口气,终于有机会到中心,实现自己的梦想了。
第二天大概是下午两点半到的北京,从北京火车西站到中心,我们一行三人又花了大概三个半个小时。一路上,因为是国庆,人很多,我们又是坐公交车,又是坐地铁,地铁又要转车,位置是不可能有坐的。能挤得上车有站的地方就不错了,所幸的事在地铁上有一位女孩把自己的位置让给了母亲坐。没来的时候,我就一直非常担心母亲能否能坐得车,会不会晕车,想不到一路上母亲竟然安然无恙。当然来之前,我也磕了头,希望祖师爷能保佑母亲路上平安,不会晕车。总之,还算顺利,我们终于到中心了。
初见中心,坐落在北京市郊的一个小村庄里,院子的外面和其他房子一样,普普通通,只是院子门口有一块石头,上面刻了一个“真”字。我早知道有这么一块石头(在论坛上见过),所以特意看了一下。石头上面满是灰尘,把“真”字遮得几乎都看不见,因为这几天都没有下雨,旁边又有人建房子,但是李老师写的“真”依然是神采奕奕的,仿佛在欢迎我们这些远到而来的客人。不,怎么能说是客人呢,我们就象回到了家一样。怎能说不是呢?
进了小院,我问清楚了教练是把我安排在哪住的,赶忙把母亲安顿好,然后我到隔壁房间看了一下,我日夜思念的杜奶奶竟然在那里住。我一看还有床位空着,赶忙把我的东西搬来,我要在这个房间住!
那天晚上,我自然是见到了一些认识和不认识的学友了,当然,上课的老师都是以前就认识的了。我非常兴奋地东窜窜西窜窜,听一下这边的人讲话又听一下那边的人讲话,偶尔又回宿舍看一看。而同宿舍的杜奶奶和李姐却比我安静多了,还有一位慕老师,我们四个人一个宿舍。
第二天,是10月1日,我们开始了专修班的正式学习。一大早,母亲便给我来了个下马威。都上课了,我一看,天哪,母亲还不见。我赶忙跑到母亲的宿舍,她竟然还在睡大觉,见了我,还躺在床上揉眼睛。我赶忙叫她起床去听课。不过还好,接下来的5天时间里,母亲都老老实实跟我们在一起听课炼功,包括晚上上课也一样。在这一点上,我特别地感谢中心能给我母亲这样一个学习丹经武学的好机会。母亲是一个大字不识的农村妇女,六十出头,普通话和桂柳话都不会说,普通话是听不懂,桂柳话是半懂不懂。原来在家时,我带母亲练小炼形和玉环桩,她只学得会摇身掌一式,其余都不会。这次专修班,我又专门帮母亲报了学习小炼形和玉环桩的名。在短短的6天时间里,母亲竟然神奇般地学会了小炼形和玉环桩的基本动作。在临走前的一天,看着母亲在小院里像模像样地推着玉环桩,我高兴地笑了。有什么能比母亲能学会玉环桩的事更开心的呢!在这里,我多么希望我们学习丹经武学子在自己切身感觉到学习丹经武学的好处的同时能把自己的父母、兄弟姐妹、家人都能带到中心来学习。我母亲大字不识,听不懂普通话都能从中受益,还有什么人不能从中受益,只要有心,从现在做起。
文熙老师所言甚是。我观察了一下,在家中如果发生了争吵,有一个人是最不着急的,就象天塌下来了也不关他的事,这个人是谁呢?孩子。你看,小孩子思想单纯,无忧无虑,多好。所谓天下本无事,庸人自扰。
我现在仿佛有些理解了这句话的意思:修真不光是研究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是研究自然界万事万物的关系。比如现在老提起的环境保护的问题,就非常需要人类的参与,人人都应该有环保的意识,从小事做起,不乱丢垃圾,少用塑料袋,大到爱护动物,爱护野生动物,不吃鱼翅,没有买卖就没有杀害。以及日本科学家江本胜博士所做的实验,我看了一篇有关的文章《水结晶的科学实验--心善可以净化世界》,这个“心”是否不仅指人的心,也指动物的“心”或者一切有灵物体的“心”呢?想起在论坛中曾经看到的有关北京名刹法螺寺名称的由来,我跟二伯讲起这个故事,二伯哈哈大笑,说:“这么神奇!法螺也能成道。”我说:“当然,法螺也是有灵的物体吗?”
非常感谢各位老师和学友的答复!
我想问一下无极混元先学:“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天地万物由道化生,其中道就在天地万物当中,修真与道合,与天地合,与万物合,怎么合,这就是研究,是融合?适合?还是会合? ”在您说的这句话中“是融合?适合?还是会合? ”这三个“合”应该怎样深入地去理解?
我最近在李老师的《真元养生法》里看到了一句话:“修真就是研究人体与自然界万物的这种错综复杂、非常精妙的关系。”我百思不得其解。在我近一年多的修为过程中,我理解修真好象应该是研究人与人的错综复杂、非常精妙的关系,在一年来,除了练功,经常纠缠在单位和家庭的各种关系当中。处理好家庭和单位的各种关系,成了我生活中很重要的组成部分。请各位老师和学友指正为盼!
两位解释得很好,对我很有启发,谢谢了!
请教各位学友和老师一个问题,最近我发现自己身上有一个特点。那就是凡是我在网上看到一些不太好的消息,我心里就会下意识地对自己说,这个消息是假的。看到一些好的文章呢,心里面又很容易感动,相信得不得了。不知道这样是不是太不敢面对现实了,参加工作也有十来年了,也算是对社会有一点认识了吧。这是怎么回事呢?
楼主关于书法的“点”描述得很好,非常感谢您的分享!
近日看李老师的《中国循经太极拳二十四式教程》一书时,在P284页的《太极拳经》里有一句话我不能理解:“左重则左虚,右重则右杳”。二十四式循经太极拳我练的不是很多,最近基本不练,每天练玉环桩多些,我听学友讲过,玉环桩是最古老的太极拳。我想,它们之间还是有相通的地方。但我看李老师描写玉环桩动作的文章中,老是不断地写重心移向左腿,或者是重心移向右腿,或者说此时重心是在左腿腿或者是右腿。比如此书P131页倒数第5行的“身体顺势向前倾”,倒数第3行的“重心后移”P132页第1行的“身体重心在右腿”,P134页倒数第11行的“重心移向左腿”,倒数第6行的“重心移至左腿”,倒数第3行的“重心在左腿”等等,这不是和《太极拳经》中所描写的“左重则左虚,右重则右杳”意思相反吗?特向各位老师和学友请教。
写得真好。想起父亲,他真是我的好榜样。不管是练功还是处理家事、工作,他都有着一颗很平常淡定的心。有一次,他曾经跟我讲:“练功靠的就是自己。”或者他说的就是要守住自己的心罢,总之,我也不是很清楚。反正,从小到大,他孝顺奶奶的事情我是看在眼里的(爷爷很早就去世了,那时父亲才十几岁,在上学呢)。结婚之后,我和家公家婆住在一起,原来也吵过架,当时我心里就想,我不是挺喜欢孝顺的吗,现在这是怎么了?为什么老和家公家婆吵架呢?现在情况比原来好多了,我得感谢父亲给我的榜样,也感谢自己学习了丹经武学,接触到了中华传统文化。《弟子规》里面讲孝顺讲得多好呀!古人讲的,孝顺要养父母之身,养父母之心,养父母之志,讲得多好呀。原来孝顺也不是这么容易做到的。父亲很少跟人争名夺利,对金钱的态度是取之有道,总是很容忍和包容母亲。父亲虽然对我呵护有加,但是该放手的时候总是很悠然地放手。他真是我的好榜样。
刚才圆通已经打电话给我了,等下我就去拿。谢谢了!您辛苦了!
施有恩,不求报。人结怨,不计较。忍不过,需再忍。受不得,耐心受。人谤我,我能容。人侮我,我能化。
在网络上看到这句话,觉得写得很好。记得文熙老师说过:不管一个人为多少众生普及了佛法,最终还是看他自己的心悟得了什么。“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在逆境的时候,当不断地自己鼓励自己,自修自为,因为我们很多的同修都是自己在修为,并没有象在中心那时的条件那么好,可以有好多的伴。我非常喜欢每日练功后的淋漓大汗,好象可以洗涮尘世的尘土,我也非常喜欢和学习传统文化的人交流和做朋友,“能亲仁,无限好”,能够抽出时间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是一件多么快乐的事情。希望我们都能坚持练功,坚持学习丹经武学,一定会有收获的,哪怕是一点点也好。
去年“十.一”的研修班我心里有这样的认为: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少了轻闲逍遥,少了家庭同乐,少了友间茶话,修功有成不易,技术纯青更不易!
虽然我们少了许多没有练习丹经武学之前的种种生活。可以,练习丹经武学,可以让我们的心比任何的时候都宁静,一个人静静地练功、看书、看论坛上的文章,又何尝不是一种快乐呢?每个人都有权利选择自己喜欢的生活,我个人认为,练习丹经武学的生活是很惬意、怡然自乐的。我并没有觉得自己损失了许多东西,相反我觉得自己拥有了许多东西。我喜欢这种生活。
是的,丹经武学是一门学问。我们都应该以一颗纯真的心去学习它!做学问的人自然要做到心无杂念,才能把它做好、学好!
[Logo] 丹经武学--循经太极拳培训中心网站
  [Search] 搜索   [Recent Topics] 最新主题   [Hottest Topics] 热门主题   [Members]  会员列表   [Groups] 返回首页 
[Register] 会员注册 / 
[Login] 登入 

系统信息
 

An error has occurred.

For detailed error information, please see the HTML source code, and contact the forum Administrator.

Error on line 64, column 41 in default/user_posts_show.htm
topics.get(post.topicId) is undefined.
It cannot be assigned to topic
 
论坛首页
Powered by JForum 2.1.8 © JForum Te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