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丹经武学--循经太极拳培训中心网站
  [Search] 搜索   [Recent Topics] 最新主题   [Hottest Topics] 热门主题   [Members]  会员列表   [Groups] 返回首页 
[Register] 会员注册 / 
[Login] 登入 
(原创)丹经武学是中医药学的根之二——《庖丁解牛》告诉了我们什么  XML
论坛首页 » 医易纵横
前往:
发表人 内容
dao1008
7、初侠           为侠常明理 三十六般兵 刚柔任显化 出入太乙身

注册时间: 05/01/2008 19:49:52
文章: 267
离线

丹经武学对于传统中医药学的意义是非凡的,这在“以道成医”中我们已有所了解。丹医就是“以道成医”者,这才是传统中医药学的历史原貌,也是中医药学的魅力所在。如果从此入手,那当今的中医药学一定会有一番崭新的面貌,无论是医学知识还是技术水平都会有实质性的突破。正如周潜川先生所言:“采用医药治病的方法为手段,以实现利他的宗旨,包括‘烧丹炼汞,丸散膏汤,针灸熏洗,导引按摩’等等医药及技术。这一系列的理论及技术的发明和运用,完全以‘内景功夫’为依据的,从动、静两种功夫中,经过千锤百炼体会摸索而得来的各种方法,是有物质基础合乎科学的,是实践中综合所得的结果,是非常可贵的东西。从动功的‘内视’方法中,每一个架子,全身都在‘蛇形蛹动’地运动着。对于全身筋、骨、皮、肉的节合离散,阴、阳、气、脉的交流灌注,都体会得如掌上观纹,这些体会所得,在‘经络论’的基础上,建立了祖国‘针灸科’、‘整骨科’、‘按摩’科的理论与精细的操作方法,也就是说这些理论和方法,都是从练动功而总结出来的。……凡是精通针灸、整骨、按跷的历代名家和前辈先生们,可以肯定的说,他们至少都会动功,而且有精湛的造诣(《动功的好处》)。”
中国传统中医药学不仅是理论上,而且在具体实践操作方面也是“以道成医”。丹医在针灸、整骨、按跷方面是怎样一种境界,我们不得而知,但我们可以借助其他方面的介绍而触类旁通。
《庄子》中载有《庖丁解牛》,庖丁说:“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好道者,必定如孙悟空所说“无眼耳鼻舌身意……眼不视色,耳不听声,鼻不嗅香,舌不尝味,身不知寒暑,意不存妄想,如此谓之祛褪六贼”。“进乎技矣”是对周潜川先生说的“‘烧丹炼汞,丸散膏汤,针灸熏洗,导引按摩’等等医药及技术。这一系列的理论及技术的发明和运用,完全以‘内景功夫’为依据的……对于全身筋、骨、皮、肉的节合离散,阴、阳、气、脉的交流灌注,都体会得如掌上观纹,这些体会所得,在‘经络论’的基础上,建立了祖国‘针灸科’、‘整骨科’、‘按摩’科的理论与精细的操作方法”的具体解释。
从庖丁的这句话来看,庖丁应该是“以道成庖”,是不是这个样呢?庖丁接着说:“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官知止而神欲行。依乎天理,批大郤,导大窾,因其固然;技经肯綮之未尝,而况大軱乎!”这段话说得就比较明白了,我们将之细分析一下:
“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同于“视之不见名曰夷”。
“官知止而神欲行”同于“听之不闻名曰希,搏之不得名曰微”。
“依乎天理”同于“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和“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没有离开“众妙之门”和“天地之根”之学识。
“大郤”、“大窾”、“大軱”同于“大音”、“大象”、“大白”、“大方”、“大智”……
以上的解释引语引自《道德经》,请参阅《周潜川——当代“以道成医”者》一文。
现在我们可以确定无疑,庖丁的确是“以道成庖”。由此才能够“手之所触,肩之所倚,足之所履,膝之所倚,哗然向然,奏刀騞然,莫不中音,合于桑林之舞,乃中经首之会 ……臣之刀十九年矣,所解数千牛矣,而刀刃若新发于硎。彼节者有间,而刀刃者无厚;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发于硎。”
“良庖岁更刀,割也;族庖月更刀,折也”——这是普通之庖,与“以道成庖”的境界简直差如天堑。
道生万物,万物之宗为道,又“万变不离其宗”,所以万物都不能离开“道隐无名”,则“以道成庖”也就不足为奇了。
“至道在微,变化无穷”,医学是其一化,武学是其一化,庖丁也是一化。不仅如此,如果我们致力于将此中隐秘一探究竟,能够溯“知其原”(《黄帝内经》:“至道在微,变化无穷,孰知其原!”请参阅《孙悟空做医生给了我们什么启示》一文),就会明白传统文化中的一切文化如书法、丹青、律文、兵器、易数、礼仪……都是以道成之的,并将会在丹经武学的不断修为中,在传统学识的不断学习增长中,逐一得到验证的。

这篇文章被编辑了 2 次. 最近一次更新是在 03/02/2009 15:45:25


尊重原创,转贴请注明出处
呼吸之间
6、武英           英侠开迷路 教化愚泯心 授人见长训 势已入天真

注册时间: 28/12/2008 23:32:24
文章: 117
离线

好一个“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受教了,能达此境界,医者之幸,病人之幸
 
论坛首页 » 医易纵横
前往:   
Powered by JForum 2.1.8 © JForum Te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