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简体中文

  栏目分类


站内搜索
论坛搜索
友情连接

导师介绍

汲传统法乳 演文武之道

作者:刘泽南

李兆生先生是共和国的同龄人,质秉聪慧,性行笃厚。少时先后师承数十位先贤,霜枫为伍,明月为伴,操持文武诸艺,尽得祖国传统文化之真髓。

求太极本质

李兆生先生亦是武林宗风中一代宗真,承袭九脉合真之“一脉真谕”。自幼秉承太极拳宗传,历经四十余年,寒暑无间。为继承发扬太极宗风,耗时六年的八十万字撼世之作《中国太极拳统真大典》,更是“以其举世无匹的文言武举展示了嫡传真宗丹脉的脉流叙说,给面对众多太极学说而感迷惑的人们以衡准之判据,使太极拳的研究家们更新认识、接受真实,给修真者提供一个前进的阶梯”。同时为太极拳学术的健康发展开拓了坦途,为全民健身运动的广泛开展提供了良好的教材。但更为不易的是真正让人们认识正宗一脉的完整面貌。

李兆生先生赴日期间,有感于太极拳在日本的盛行,并闻“十年后,学太极拳到日本之说。”1983年,铃木大拙在联合国向全世界宣布),民族的自尊心、历史的责任感与使命感,促使先生决心把太极拳真正内涵贡献给世界人民。在日本初示“青龙出水”、“太极云手·吴带当风”等隐秘,昭示太极拳的根依然在中国。在日本期间挥笔疾书“中国太极拳正宗标准”等章节,之后耗时六年出版了八十万字的《中国太极拳统真大典》。先生作为先天太极拳第十八代掌门,已把祖国人民健康事业、保健文化的瑰宝——循经太极拳公之于世,为人民的健康保健事业作出了应有贡献。

社会广传的24式太极拳,正如丹医泰斗周潜川所言,“虽是精华,但是只打架子,缺少运气的内功,是不够的。同时建议各家指导太极功的老师们,精研改进,把改进的总结,贡献给政府的主管机关,以供作综合钻研的材料……”遗憾的是,“降至近代群贤辈出,传播日广,各有见地各说各理,加之年代久远,越传越谬……”(关亨久《武当修真密笈》),却始终不见一人能赋简化太极拳以运气内涵,更何况气血循经乎?的确,非有宗风传真和高深的武学不能洞察人体气血经脉循环的精微之处,不能使24式太极拳合于内脉循经,形成运气的内涵。

李兆生先生深知“经络决生死,别阴阳”之理,当经络循行失度有悖阴阳时,犹如大病在身,并能危及生命。乃决心赋予简化24式太极拳循经的内涵。由于简化 24式并无循经的结构,先生在将一招一式转化为循经的过程中,时时因经络循行反常严重影响到健康,简化24式太极拳的循经改良确非易事。众多弟子看到先生为了完善简化24式太极拳而呕心沥血,纷纷劝其放弃时,先生以慈悲万类的博大胸怀甘冒生命危险,以惊人的毅力完善循经过程中的每一个动作。由于简化24式失阴阳准度,每个动作的改良过程中都不断地打断和违背经络的循缠,先生在两载春秋中每改良一个动作,都尝试循经,饱尝阴阳失调之苦。

李兆生先生内功炉火纯青,洞察人身中二十部经脉阴阳交汇如掌上观纹。因简化24式动作不能大变。所以只能从循经动作的精微之处变化。先生以渊博的学识,精深的功夫,矫正简化24式的微妙动作,使其具有循经内涵。世人很难想象循经太极拳诞生的艰辛,历时两载春秋,24式循经太极拳终于诞生了。虽然先生的健康也受到了严重的影响,但先生欣慰的是以自我的健康换来无以数计人们的康复机会,也充分地说明循经在太极拳的锻炼过程中是何等的重要。遗憾的是,世人由于学识和功夫的欠缺,未能深谙于此。

世纪之交,李兆生先生亲自拍摄了24式循经太极拳的完整操演过程,并对一招一式都作了详细的解说。先生依旧律为24式循经太极拳写下了《中国循经太极拳 24式操演谱文》、《中国循经太极拳24式内脉循经谱文》、《中国循经太极拳24式武学概谱》、《中国循经太极拳24式全体大用诀》等谱文,使后学之人在操拳之余,领略中国循经太极拳所具有的宗风神韵。如今中国太极拳的种子遍撒世界,先生又将循经太极拳奉献给社会,回归了太极实质,使社会上普及的太极拳有了崭新的面貌。这在太极拳的发展史上,具有深远的意义和影响。

研丹道武学

早在远古的图腾时代,中华民族的祖先就已经开始修真事仙的追求。相传黄帝曾问道于广成子,终于实现了“白日飞升”的理想,这也正是人类追求的理想境界。降至秦汉,神仙学说已在社会上普及开来。在这种思潮的影响下,秦始皇派大臣率童男童女往海外三山寻找长生不老之药;汉代这个伟大的历史时期,诞生了被誉为“ 万古丹经王”的《周易参同契》,它把人体与周易合参,指出“龙虎大丹”正是以肝肺二脏液相交融,心肾两大器官相交融,说明神仙学说已经有了具体的实证思想和手段。

神仙学说泛化于俗,而修真学识使这种虚无飘渺的神仙学说有了物质基础,有了系统性、科学性的完整体系,《修真图》正是其教学大纲。李兆生先生作为我国传统国学权威人士,曾应日本友人之邀请讲述《修真图》,先生科学系统地讲解《修真图》受到友人真挚地欢迎。

李兆生先生宿根深厚,心怀至诚,数十年间先后受教于武当太乙铁松十二代师尊阎政昌、先天太极十七代师尊蔡祥、龙虎堂二十二代马成令、松花湖隐真吴和老人、长春般若寺清朝最后一代受“皇封”的澍培法师等。就史而论,师尊马老成令公身为末代皇帝溥仪御前侍卫队长,乃晚清大内第一高手,其书画曾得到皇帝的御览和御选。先生乃文武课业日月催,勤习苦修,迄今修真有成。先生学问广博通达,妙契神悟,依然生活简淡,谦虚随和,足见先生道高德深,修养深厚。

由于历史原因,武当正宗的学术内容隐于石壁洞天。早在80年代初期,先生遵师嘱,开始挖掘和整理濒于绝传的丹道武学,喻为“宝阁金门开,妙廊清玄生”。 1983年先生在北国冰城哈尔滨首次公开了武当宗传武学,为人们指明了去除疾苦、健康长寿、修真自持的坦途。1997年底先生在黑龙江冰城做了“人类健康长寿”学术报告。

1987年《体育文史》主编杨亚山邀请先生出席了首届武当山散打擂台赛,向世人展示传统武学的风采。当年武当一派源流,太乙神剑,武当神功,赫赫之威,给人以一种神秘之感。先生依照旧律,将珍藏孤本《白鹤真人飞鸣图》送给《武当》刊出,以应他日之约,以慰同道学友。同时登上金顶,朝拜真武大帝,一览天下奇雄,了却来武当朝山之夙愿。

先生的第一部武学专著《真元宝笈》剖示了传统宗风丹家内脉的具体修持法门,向读者展示“以丹力入剑”之隐奥。丹道武学之为,留有千古遗脉。虽现派系之分, 却统一于人于自然根骸命蒂。丹道乃顺天呈象,合于天然之道妙;武学则系于丹道,而行“修真元以通玄籍”之为。两者在武林中嫡传,留下千载云烟。

长期以来,先生亲自为学生授课,本着“有教无类”的古训,因才施教,教学中增加了传统文学的启蒙课程,注意文化方面对学生的熏陶,期望学生在文武两途均能有所造诣,使宗风的种子遍撒天下。

1993年,先生来到北京海淀走读大学中国传统学院担任院长。开设了“中国传统文化源流史”、“传统修真基础理论教程”、“以道成医”等课程。向学子阐述祖国丹医,并留下《医宗慧照心传》、《以道成医》等衡真法本。

1995年春天,先生应中央电视台的邀请,以真元养生法为题拍摄了十三集《夕阳红》节目。1995年6月,感于当前人们传统文化学识的欠缺,以中国历代传统兵器为主题,拍摄了《中国风》系列节目,《书法与剑术》、《武当拳与龙形大草》……以宗风学识讲授中国传统文化、武术生活的常识,“神兵武库”之隐真, 向人们叙说五千年的脉传。

2000年5月,先生应武当拳法研究会和《武当》杂志社之邀,传授太乙铁松派宗传武学——玉环桩。玉环桩本是太极门中混元四手之专修,分为循经玉环桩与武式玉环桩。授课期间,先生表达了对学人的愿望:继往开来,响应全民健身,利国利民,利在当代,功在千秋的号召,弘扬传统文化,振兴民族精神:牢记祖师当年 “为使天下众英豪延年益寿”的遗愿,作为宗风脉传的继承者应体自己的拳拳之心,在新的时代要做出新贡献。

先生作为一个传统国学的权威学者,十余年来多次参加国际学术交流,向国际友人阐述了“中华魂”之民族精神以及“汉字乃天垂之象”,“汉语将是未来世界通用语”等内容。日本大作家陈舜臣先生将《茶事遍路》一书赠与先生,并书题“龙虎堂主人李兆先生斧正”。陈先生就茶传入日本之史说,以回首往事之形式,详细地叙说了当时的情形。赴日期间,先生进行了多方面的讲学与交流活动。应日本密教研修会邀请,曾到成田、关西、南日本等地区讲授中国传统文化中有关儒释道之修持、养生史理法、丹道、武学、书法、汉诗、医道、外丹、饮膳、服饰、民俗、祭祀等诸方面的专题。

先生赴日期间长住东京,曾应邀在东京佛学会馆讲戒、定、慧三学。亦曾考察东密一脉的源流,并讲述密法宗传所涉脉源分布、传承、教法、仪章,宗延南无圣赞、金真法华、真如原性、金甲元辉之仁风,上溯千年《雪山密持莲花概谱》之嫡传,下涉海外诸宗诸法之脉演真华。先生在日本成田山见密宗不动明王法象与般若神锋真形,感天垂之象,作“真如明月图”,画弘法大师空海玄象,重宣密法,法留东瀛。这些法像在日本已经以特殊的装帧形成了文化珍品,而那些专门研究佛学的专业学者出于对佛的敬仰,曾一度将其当成供奉本,同时还有课颂本与袖珍本。回国后,先生把这些内容按照古老的方式,以完美的艺术手段研制出来供学者研究,收藏者珍藏。

在这些国际交流活动中,先生以他博大的胸怀,在丰富的学识,在很少有人涉足的高层次学术领域留存佳话,深深铭刻在国际友人的心中。正如日本友人所盛赞的那样:“我们的老师是传统文化的代表。”先生渊博的学识感染了无数的国际友人,留日博士孙家珍,当即叩头从师,愿为社会文化的繁荣、人类的健康和传统文化的弘扬贡献力量。

十余年来的国际学术交流过程中,先生曾经为伟大的民族、自己的国家争光,也为神州故土增誉。先生讲国学、讲民族优秀文化、讲优良传统、讲五千年神州瑞气, 让国际友人了解中国的优秀文化,让每个华人都有爱国心,都有中华魂。正像李瑞环在修复黄帝陵时说的那样:“黄帝是中化民族历史上最有代表意义的旗帜……找到共同的语言,达到最广泛的团结,从而振奋民族精神,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作诗书画印

李兆生先生作品多臻神境而声名远播。已故书法界之前贤天津李鹤年先生(享年88岁)这样评价:“兆生大师雄踞吉林,名震扶桑……贻我巨著,《声律真诠》、《真元宝笈》、《翰墨缘》与法书,博涉深邃、才富五车,更精内功及剑术,至于书法遒劲浑朴、灼见真知……”。


在广西民族文化艺术博览会中,《中国文人李兆生翰墨艺术成就展》,年越耄耋的大书法家陈政评价先生:“画好、字好、诗好,印更好!”南国国画雕塑艺术大师、艺坛巨匠朱培钧老人认为,先生“真正领会到中国传统绘画的精髓,这个时代已见不到这样的风格了”,并要求先生放刻一方“净化人生”之印为念。文物鉴定权威人士杨仁凯先生在哈尔滨一次拍卖会期间惊叹《翰墨缘》:“真乃神人也!”。

在日本东京上野美术馆,李兆生先生三度参加亚细亚美展(28、29、30届),其传统文化书画以特殊震撼力,受到与会者的瞩目,广为海外人士收藏。如《钟馗清宇图》为日本安田信托银行山口吉雄会长收藏,其书作是日本身曾岐神社永久收藏陈列的唯一中国书法精品。1992年3月,在南日本鹿儿岛,樱岛活火山游览地,先生即兴题联。如今此联经装裱后悬挂在樱岛供国际游人欣赏。

日本友人赞誉先生“是武学家、书法家……李兆生先生(号真阳)秉持中国传统文化宗风脉传”,“先生书法端庄、典雅、凝重、刚毅、雄浑、古朴、洒脱、奔放,于不均衡处现均衡”。东京大学有关专家认为,先生书法艺术具有震撼人心的真实力量。

先生文络有脉,儒书以“心正则笔正”为基,上守钟王李素,下袭赵董支脉;玄书近学蒲华、白玉蟾,远溯吕岩、三丰祖师。龙行大草得自马成令老先生“仙逸”之传,承白云上人书诀一脉,与王右军同出黄庭经一宗,与天龙神剑合真,融武学、禅悟入书境。

先生书法出自馆阁,承宗风古法,且书格多变。折带飞白贯彻其中,有吴带当风之飘逸、盘钢截玉之雄健、高骨游丝之灵动、润含春雨之丰腴、干裂秋风吹破竹之枯涩。

先生真草隶篆诸体皆精,字大可如幛、小可如豆。蝇头小楷清雅俊秀,巨字榜书,一笔横龙气势磅礴。先生擅写高堂大轴,其形神与明清古风无异。绝技除手卷、联轴外,竟能一次书写四、六尺幅“龙”、“虎”、“神”、“佛”、“寿”百余帧,诗文随书一气呵成,书体有石鼓、古隶、金文、大草等,无一笔虚败。“先生精于文人三绝,对雕虫小技、壮夫不为之刀,仅一上午可治巨印(10厘米方)七八块之多,刊石边款信手而出,可见刀笔扛鼎,非前人虚说。”(1997《天津首届中国书法艺术节》)

先生于数年奔走中,曾为几处题写楹联。1987年到山西永乐宫考证古迹时,身临吕祖故居,为寄怀思,题联曰:

三界高渺,金丹玄化示真吾,大道古今注玄都。玄天呈象,一气冲腾,鼎炉开时喷白雪,可见密法显乎哉:
大千浩瀚,飞剑神游养太合,圣教圆通证元明。慧海应真,万法融汇,灵胎结处展黄芽,始知妙律隐之也。

1986年到武当山朝山拜祖之时,为念真武大帝与三丰祖师,写下联语:

大道演龟蛇,长存灵犀同日月;
金锋伏龙虎,初化阳神共古今。

1993年吉林雾淞 冰雪节时,先生面对凝云飞雪,素裹江天,心音振动,畅思神州故国五千年文明脉传,写下14782字的长联(又被喻作《一万珍函》),堪称古今第一联。文理情思似野鹤翔空,幽兰剪石。对仗之工,风韵之雅,令人惊叹(《声律真诠》)。

1999年在广西《中国文人李兆生翰墨艺术成就展》期间,先生“悬空飞书”一气呵成十六幅六尺宣之《桂林赋》。
2000年岁末,三日之内为京北名刹红螺寺书作六尺对开的百幅禅诗。

庚辰小寒,天降瑞雪,先生即兴挥毫翰墨赠友人:

庚辰小寒遇贤君,恰似乾坤面目新。
江天万里银装裹,上耀玄穹下遮尘。
是吾翰墨展金卷,诗书吟咏歌尧君。
盛世辉煌多异彩,寄居故镇唱诗文。
执笔书之龙凤章,前追晋汉与同秦。

当年三丰祖师“得佛之大,得道之微,得儒之极”而创武当。李先生以笔墨传神将武当天龙神剑、龙形大草之剑谱重书旧作,装轴复真,以示此脉传绝学有承。

书画同源。先生亦精绘画,人物、瑞芝、山水、神真、佛像……意境悠远,清新隽永,开一代宗风。“画中十三科,最难为人物”,先生绘画尤以人物见长,写神真仙兽,画风颇古,对人物的刻画,一洗习俗,立意高古,有仙气。常每画必诗,顷刻立就。

李先生的《餐英图》(1987年)取材道家养生,以人物颜面上的色彩表现丹炉闪耀的火光与修真之士的仙风道骨。传统道家以积极的心态、丰富的学识来创造生活,完善自我,将人的身心与大自然共融,走真实的健康之路。此中包含陶弘景、孙思邈的《龙虎大丹》和道家通俗读物《黄庭经》之学术思想。这种“渺渺大千赏真华”的境界早已超越了儒家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田园生活。先生深明此理,几度刻下“是道仍是儒”之石。
先生的努力之中蕴含了无深深情。正如在首届天津文化艺术节展出的《海屋添筹》所描绘的那样,先生笔下的寿星,手执信香揖在胸,须发飘散随海风,巾衫、飘带、袍袖,在风中翩翩飘舞的风姿,当真令人神往。画中耄耋老人正前往传统神话世界中的海上仙苑为人类的健康而祈祷,寄托了李先生对全社会、对全人类健康长寿的美好祝愿,也是当年三丰祖师“欲使天下众英豪延年益寿”之愿。正如画中诗文所云:

荣登寿域感瑶天,三星高举朗真乾。
一筹天尊金钟响,再筹法脉延华年。
宝彩灵犀开寿域,天真法华聚金仙。
正值丹青留神采,潇洒天光不计年。

学人于装裱书画时,先生均以尺幅详说,尝以叹言而叙宗风,于翰墨楼、天龙阁亲授弟子装祯虎帐、云披,精于制作,轴中装有丹药防蛀。如今在装裱业中,像这样的六尺横画竖裱,断然少见,更谈不上“纳甲点真”之业传真谛。

李先生既为传统文化而生,又“甘作红烛燃至尽,照亮学子振国兴”。先生的德才学识,民族精神,永是我辈楷模!

打印文章 |   | 关闭窗口  

Copyright 2008-2010丹经武学,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北京市通州区北京循经太极拳培训中心

电话:13601371149    你是第
2070123 位浏览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