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丹经武学--循经太极拳培训中心网站
  [Search] 搜索   [Recent Topics] 最新主题   [Hottest Topics] 热门主题   [Members]  会员列表   [Groups] 返回首页 
[Register] 会员注册 / 
[Login] 登入 
"力在自然,形似有无,意含宇宙"  XML
论坛首页 » 修习心得
前往:
发表人 内容
taijiaihaozhe
5、武士           武士封两极 造作自我身 锋拦如长短 如一始见真
[Avatar]

注册时间: 13/02/2014 14:44:04
文章: 54
离线

试力中 是桩法的延伸与放大。正如姚宗勋先生所说:"力由试而知"。站桩求取浑元力时,周身有很多不得力、微弱之处。通过各种不同方位的试力训练,将站桩中体会阻力微弱,不得力之处,在各种试力中加以放大进行锻炼,使周身各处充分协调统一的调动起来参与运动,进行试力中的放大训练。使周身之阻力向更远处乃至更大的空间延伸与放大。试力中的意念假借同时延伸与放大。这种训练,把站桩细微不足之种进行锻炼。充实桩法内涵。弥补站桩摸索浑元力不足之处,使浑元力锻炼更加笃实、浑厚,周身更加"力在自然,形似有无,意含宇宙"。
灵动、活泼、自然。达到"力在自然,形似有无,意含宇宙"。在试力训练中真正做到神意不断,力不空亡。意生则力生,意断则力止,这是需要长期地揣摩体认。严格按照意拳原则原理规范、正确地做试力。譬如最基础的丁八步开合试力。在试力时,双手分开与挤合,着重体会,两手掌指肘,臂之间有弹簧缓缓分开,缓缓挤合之意,指尖前方各有五根弹簧相拉。分开时缓缓拉开,挤合时,缓缓挤压回去。身体随手之分开。重心缓缓向后坐靠,由前五后五,转换成前三后七,后胯与前膝似有弹簧相争。前脚趾扒地,着重体会身体向后挤靠水,挤靠树之意。求取这种阻力感,而双手挤合,同样身体配合向前挤靠水,挤靠树之意,重心由前三后七转换成前五后五。同时前脚微微下踩,后脚下踩前蹬微微上站,两腿微微挤合,头与前,后脚相争向上领起。都同时同步去运动体会阻力,仔细的用意不用力去摸索。正如前辈所讲"意力水中行";"上动下自随,下动上自领"。周身无处不同时同步动作,一动周身无有一种不动,一止周身俱止。动即手之开合是大动,身体转换重心是小动。些许细微之处是微动,甚至周身毛发都与假借弹簧牵拉徐徐而动,动乎其微。此乃周身生生不已之意,生生不已之动,生生不已之力,日积月累,渐达至意即力,力即意,意力不分。举手投足挥洒自如。"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身手挟风裹浪起风雷,有如霜杀草木"之境。有先生云:"试力如此岂不把人捆死。"据本人体验,只要按照意拳原则原理和试力要领做试力,阻力之感渐至周身,自然浑元力上身。拳手投足无不有沉重之感,如这位先生所说,他未得系统之体认指导,只不过是刻意模仿,没有做到用意不用力去摸索求取。试力不得法,而非意拳原则原理使然。关于意拳更详细、更精深之要领、原则、训练的阐述,在姚承光先生之函授追踪教材及《中国意拳》教学光盘中详尽阐述和演示。我仅作一简谈大概。况时下有关意拳争鸣论述见之不鲜。就自己体认,及姚师所教之浅薄微得,示于初学及疑问者,与诸君共进。尝得前辈,方家斧正、指点,必当于拳学获益菲浅,更能匡弘学术之正气。

本文来源于太极网:www.taiji.net.cn

太极拳
 
论坛首页 » 修习心得
前往:   
Powered by JForum 2.1.8 © JForum Te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