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丹经武学--循经太极拳培训中心网站
  [Search] 搜索   [Recent Topics] 最新主题   [Hottest Topics] 热门主题   [Members]  会员列表   [Groups] 返回首页 
[Register] 会员注册 / 
[Login] 登入 
(原创)什么叫做功夫:关于文的修为(二)——《翰墨缘》又名《中华笔砚衡真》——文人三绝诗书画之书  XML
论坛首页 » 以文入道
前往:
发表人 内容
dao1008
7、初侠           为侠常明理 三十六般兵 刚柔任显化 出入太乙身

注册时间: 05/01/2008 19:49:52
文章: 267
离线

什么叫做功夫:关于文的修为(二)《翰墨缘》又名《中华笔砚衡真》——文人三绝诗书画之书
书法是汉字独有的书写艺术,鲁迅先生曾说过:“饰文字为观美,虽华夏所独,而其理极通于绘事。”这也是现今社会对书法作品的普遍认识。书法艺术仅仅只有观赏价值吗?《淮南子•本经训》中说:“仓颉作书而天雨粟,鬼夜哭。”《汉学堂丛书》辑《春秋纬元命苞》:“仓帝史皇氏,名颉……实有睿德,生而能书……于是穷天地之变……指掌而创文字,天为雨粟,鬼为夜哭,龙乃潜藏。”从古人的这些论述中,使我们明白,中国的汉字是能够“与天地合德,与日月合明,与四时合序,与鬼神合吉凶”的。伴随中华文明五千年的汉字到底有什么样的内涵,其本质又是什么?这些内容正是《翰墨缘》要剖示和解析的。
1、以书入道和以书演道
书法是修为的内容,也是丹经武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武学有以武入道和以武演道一样,书法也有以书入道和以书演道。清时刘熙载在《书概》中说:“学书通于学仙,炼神最上,炼气次之,炼形又次之。”这段话在《翰墨缘》中被多次引用和反复解释,在这段话中已将书法的修为本质和修为层次揭示得明明白白了。
《翰墨缘》在《行书的书写与造型》中有这样一段话:“行书的书写,笔重中宫,八方回荡,非金气而何?”书法与金气原来有这样的渊源,而金气又是丹经武学修炼中的主角。丹经武学的入手之处是金气,丹道有成而结金丹,金气陪伴丹经武学于始终。(请参见《唐僧取经为什么要向西游》)
《太极拳经》中有“立身中正安静,支撑八面”,“笔重中宫”同于“立身中正安舒”,“八方回荡”同于“支撑八面”而更有了一种动态在里面。
我们来回顾一下“玉环桩”中的“隐现虚灵”。
——“隐现虚灵”的动作是“忽前忽后。在这忽前忽后的动作之中,可使气机在体内鼓荡,达到虚灵。玉环桩的动作还有忽上忽下,忽左忽右……这些动作可使气机在体内八方迴荡。所谓八方迴荡,就是合于八卦而神意守定中宫。八方迴荡就是在八个方位都不偏不倚,平衡无虞,才有如此效果。”(请参见《循经太极拳与中庸之道》)
这“八宫相荡”也是金气(先天一气)流行的一个周天。八卦是一周天,64卦是一周天,384爻也是一周天。也就是玉环桩的修炼中金气可流行过完整的384爻,也就是“散为百脉支流”,无一遗漏,不偏不倚,无过不及。这也是玉环桩的非凡之处,为什么一般都把玉环桩做为专修功,恒久不辍地进行习练,是因为玉环桩是一个完整的周天运行(请参见《孙悟空为什么会有七十二变》),所以它能成为一个独立的专修功法。小炼形有十式,也就是要把小炼形的十个式子都练到了,才是一个周天,这在时间上要有较多地花费。所以小炼形一般用于开关通窍,玉环桩则作为专修功法。
八卦、64卦、384爻都是周天运行,还有五行、四象、二仪、太极、无极也都是周天运行。这么多的周天运行都要达到不偏不倚、无过不及,这就是“中庸之道”。中庸之道是实实在在的修为层次,而不仅仅是一种思想境界。
《翰墨缘》中在《怎样学习气功书法》中的“悟出道妙真宝环”的谱文解语中有“百家腾跃,终入环内”。“百家腾跃”同于玉环桩的“散为百脉支流”,“终入环内”同于“合为玄关一窍”。
书法与武学真的是异曲同工,两者一阴一阳,组成一个完整的太极,所以书法也是丹经武学中必不可少的修为内容之一。但是做为修为的书法,必须选好范本。因为只有丹道家的“顺天呈象”之为才有如此之效用,《翰墨缘》是“以丹力入书”,乃是其中之高乘修为。

尊重原创,转贴请注明出处
dao1008
7、初侠           为侠常明理 三十六般兵 刚柔任显化 出入太乙身

注册时间: 05/01/2008 19:49:52
文章: 267
离线

2、书法和心性修炼
仍然是在《行书的书写与造型》中引用了张介宾《类经图翼》之“金性钝非火克不能成器。”书中接着说:“然‘非火克不能成器’之火者,凡指心,‘心藏神,心主神明’。”
修为中以金气为用,这是丹经武学的鲜明特色,但又因为“金性纯非火克不能成器”,这就与心性扯上了关系。因为心属火,而火克金,这也决定了修为必须要性命双修。
循经太极拳谱文有“平送眉目降肝火”,肝属木,木生火,仍未离开心性修为;”水火既济“的特点有心火下降。火性炎上,能降伏住火,即保证了心性的平和。柳公权说:“心正则笔正。”火克金是为了保证五行的平和而后攒簇五行,则此火必须不偏不倚,无过不及,这就是“心正”,如此才能达到“笔正”。
在《翰墨缘》P223有一句“书贵沉静”,P116还说:“虽然它(指书法)没有丹道、武学那样直接,但没有‘走火’之嫌。”
“书贵沉静”,作书时,一般都是平心静气且凝聚心神。此时,诸火俱已降伏,自然不会“走火”,而心性的修炼自然就在其中了。
书中P115说:“好的作品使人陶醉,而不是令人发狂。”心火炎上,很容易让人躁动、发狂,致使神意外驰而走火入魔。好的书法作品则能使心态平和,令人神往而陶醉于中。换句话说,我们在欣赏好的书法作品时,自然地就有了性命双修的修为效用在其中了,这也是古人对书法真迹倍加珍惜的缘由所在,因为“顺天呈象”之书作的层次只有在真迹中才能真正体现。李兆生先生的真迹曾在日本作过科学测定,《翰墨缘》中有记载,可惜世人并不明白这一点。

尊重原创,转贴请注明出处
dao1008
7、初侠           为侠常明理 三十六般兵 刚柔任显化 出入太乙身

注册时间: 05/01/2008 19:49:52
文章: 267
离线

3、为什么说“文有多高、武有多高”
《书法的血脉》中言:“通权达变,以审其机,起落相随,造化人天,此中妙境为血脉者能通,然非功力之久不可得之。功力者内功也……血脉未开,神思不畅……”
人体有血脉,书法中也有血脉。人的血脉与字的血脉能够通达,才会有好的书作。开通人体血脉,丹经武学可随手奏效;开通字的血脉则要有一定的专修基础。文武之血脉相合之时,就是开关通窍之时。因为文武相合即为太极,阴阳两方面功力相等,功效均衡时,所对应之关窍自然就打开了。社会上公认王羲之的书法成就是最高的,但是王羲之官拜右将军,本身是一个带兵打仗的武夫,却有这么高的书法造诣,王羲之是文武同修的典范。可是社会上不了解张三丰祖师创天龙神剑和龙行大草,使剑学修为和书法造诣在本质上又有了突飞猛进的飞跃,也就是一代宗师张三丰祖师才是书法成就的最高峰。

尊重原创,转贴请注明出处
dao1008
7、初侠           为侠常明理 三十六般兵 刚柔任显化 出入太乙身

注册时间: 05/01/2008 19:49:52
文章: 267
离线

4、书势与丹经武学
《书势》中讲了三才应真、太素生形、太极玄章、二仪呈象、中宫演阵等几种书势。
①三才应真
天地人为三才,此三者乃宇宙中三个不同的层次。天为阳,宇宙运化时,清气上腾而形成天;地属阴,由宇宙中阴气聚结形成;人为天地之间的通灵者即万物之灵。所谓应真,就是与它生成之初的根相合。三才应真主要指书法中平匀的笔划,相对应的,《真元宝笈》中有太乙三才桩。
②太素生形
宇宙演化中天地开辟之时,太清虚无的本态就产生育化了宇宙本体的生命颗子,结成生命的本体。《孙悟空为什么是猴子》(一)中有“真元之珠观于空虚之中”、“元始以一粒宝珠证道”之句,其中的“真乙之珠”和“一粒宝珠”都是指此太素生形。太素生形在书法中指点线的连结和曲线的起伏。
③太极玄章(太极图形)
天下万物,启始生于先天一气,一气初分而生阴阳,始有太极育化。太极示阴阳,阴阳即动静。太极玄章指文字字势中以方圆的迹象创造文字的灵态生命,从方圆开始渐以生化诸形。
太素生形、太极玄章通于《老子三清大法》中的太素生形和太极阐化。
④二仪呈象(内分左旋缠经,右旋缠经,上下徘徊,左右结体)
书中说:“写字时的字迹笔划向左旋转,正是手三阳经向手三阴经由手臂的外侧由上转入内测的生理现象。字迹笔划向右旋转时,是手臂内侧的手臂上转向外侧的顺时针方向的循经。”“在字迹上出现与循经出现同一轨迹。道法自然,人天合一,正是书作使人得以生长的密蒂,也是修真丹脉的内持顺应以书演道的作为。”
现在来看这段话,还是能够明白其中的意思,对于左、右旋缠经也有了感性知识。可是当时看《翰墨缘》,这些内容简直如同天书一样,不知所云为何,真如坠入五里云中。看不懂就抄写吧,把不懂的内容多写几遍,投入时间,作为重点,看看能理解多少。但是没有用,它是它,我是我,即使是把它背诵下来,也不过是一种机械运动,仅仅停留在字面上而无法加以理解。
后来看到《中国太极拳统真大典》中“先天太极拳三十六式”的缠经图示,受到很大的震动。原来太极拳中有如此高深的内涵,很想亲身体会一下这缠经到底是何物。
二○○○年五月,在首次《传统丹经武学•循经太极拳》专修班上,经过李兆生先生的讲解,并亲自指导和带领大家练功,才恍然大悟。啊!原来缠经是这么回事,可真是好东西,太了不起了!这时李兆生先生又引导大家回到《翰墨缘》中的“二仪呈象”,大家又一次恍然大悟,原来左、右旋缠经与内、外缠经是一回事,或者说书法中的缠经是为太极拳的缠经打基础的。而这个基础却非同小可,“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没有功深日久的扎实修炼是谈不上缠经的。
二○○一年开始教授“中国循经太极拳二十四式”,并对“循经太极拳的准备动作”和“推进循经的基础”中的各功法重新进行强化训练和讲解。这时我们才明白,“玉环桩”中的“二仪呈象”与书法中的“二仪呈象”原来有如此渊源,也才明白“二仪呈象”与缠经之间不可分割的血源关系。
又如“金锋抖肘”中“滚转小臂裹金风”也是缠经的内容,可以说,李兆生先生自出山一开始,所传所授都未离开此缠经,都是在为“先天太极拳”打基础。
书法中的“二仪呈象”与“先天太极拳之三十六势”是缠经的专修。
⑤中宫演阵(结索、映带)
“中宫”出于《河图》《洛书》。《河图》中,金木水火环绕四周,土居中宫。中宫是金木交并和水火既济的结聚之地,也就是攒簇五行的所在之地。则此中宫演阵就与攒簇五行有了扯不断的关系,或者说中宫演阵就是书法中的攒簇五行之作为。
书中说:“书家通常不做丹家的修脉,不知气脉出于天然,由气化神的过程,是书家的关口,超闯过去,书入佳境。否则,书中仅有痕迹而无神韵,流于俗。”这个关口,就是进入“由气化神”的关口,也就是“玄关一窍”,过此关口,才会有书法神品产生,也就是有了逆则圣的成虫阶段生命的产生。
横运太极手是攒簇五行的最典型的功法,玉环桩与“玄关一窍”的渊源最深。

尊重原创,转贴请注明出处
dao1008
7、初侠           为侠常明理 三十六般兵 刚柔任显化 出入太乙身

注册时间: 05/01/2008 19:49:52
文章: 267
离线

5、社会书作的缺欠与不足
文字伴随人类已数千年,“几千年来,人类使用的文字已经形成定律,任何人都在墨守成规。”“以楷书固定架子,以行书学会运动。”在行书的书写中,“由静渐渐转入行云流水的动态。”而“同时仍然要以楷书的模式来拘束书作,免得离经而远(即脱离了真书楷字的点划轨迹)失去字的天真。”(以上引语为《翰墨缘》P3-P6中)这是我们学习写字的一般规律,虽然这个阶段大多不了解修为的内涵,但是这也是儒家入世修为,教化群生的典型范例。
“从汉字的天垂之象,来追源‘秉阴阳而动静,体万物以成形’的产生过程,始知汉字的结体笔顺,如日月经天之轨迹,直接影响人的血脉经气。写字时的‘笔垂中宫,八方回荡’,执笔时的提按,而形成字的血脉,悟出这些结构,融汇了自然的属性与宇宙共振,与天地合一。”(《声律真诠》)汉字中的“人天合一”的内涵使我们在写字时不自觉地进入了逆则圣的修为之中。只要不“离经而远”,老老实实地循规蹈矩,就不会有任何流弊产生。
由于古人“习其道,不言其妙”,“没有专修内功者,没有气机运行的体会,像鱼在水中一样。”(《书法的血脉》)葛洪说:“善行气者,内以养身,外以祛恶,然百姓日用而不知焉。”虽然人们在写字书法中得到了莫大的益处,但是人们自己并不知道。又由于仅仅认为是“饰文字而观美”的偏见,使得后人争相在书法这块田园之中出新,追名逐利。虽然喜好书法之风空前浓厚,却难有好的作品问世。
“艺术界的学者们,多以物态的风格上而生感慨之词,来谈艺术。许多内含之隐真,至今少被专家指津。”(《中国传统丹道家饰文艺术•序》))
提高书作水平的关键,在丹经武学的专修。“有得机而不得势处,其病在腰腿求之,方可转换如机。”(《书法的血脉》)

尊重原创,转贴请注明出处
文熙
12、剑真           剑真合于道 大千是法身 六甲合三昧 内外同此身
[Avatar]

注册时间: 04/01/2008 23:17:43
文章: 6342
离线

绝妙好文,曼妙道机,
论及书道,玄风涌荡,
剖析精微,虬龙凌云,
五行大义,阴阳宫商,
循经走脉,洗骨伐髓,
三丰祖师,双锋真阳,
龙形大草,混元紫电,
金气为用,玄豪祯祥,
玉册金函,龙文凤篆,
昭示天机,梦醒黄粱,
书法一道,玄妙之技,
通天笼地,柔挫刚强,
挥洒云雨,凝成醍醐,
收入玄壶,化为剑霜,
可荡妖氛,飞冲北斗,
纯一太乙,玄云涌荡,
笔垂中宫,气敛神收,
以此为意,心人玄乡,
大气流我,始悟天真,
教化万种,不离心王,
内外同修,性命双修,
外示安逸,内性纯刚,
身成玉杵,心化金霜,
如能悟破,且看沧桑。

大千万古岁月稠 惟有修真是吾求
龙心雪魄映玄宇 点点星光共诗修
Jane.YIK
1、初义士           初义鸣铁甲 壮怀演三军 拳脚并锋仞 始知入自身

注册时间: 24/08/2009 10:08:50
文章: 11
离线

赞.
文远
9、豪侠           豪侠佩神剑 大道说得清 九派环归处 自然浑如真

注册时间: 09/08/2009 22:10:36
文章: 683
离线

“文有多高、武有多高”
这句话能不能反过来说,就是“武有多高、文有多高”
文和武哪个更容易学呢?我看到好多人花在武的时间比文要更多,是不是大家都认为武比文更容易学呢?
文熙
12、剑真           剑真合于道 大千是法身 六甲合三昧 内外同此身
[Avatar]

注册时间: 04/01/2008 23:17:43
文章: 6342
离线

文远 wrote:“文有多高、武有多高”
这句话能不能反过来说,就是“武有多高、文有多高”
文和武哪个更容易学呢?我看到好多人花在武的时间比文要更多,是不是大家都认为武比文更容易学呢?


任何事情都是辩证的,反过来亦然,两个都不容易学,但是这种文武互参只有在宗风的内容上才能真实地实现,但是“文有多高、武有多高”和“武有多高、文有多高”都是统一在对大道的觉悟上的,除此之外不能成立。文武其实都是心识的呈现,也就是说有什么样的认识程度和具体实践,就对应什么样的学识程度和技能。虽然如此,万事万物都是空寂的,在纯净空寂的道理上体现的才是玄妙莫测的学问。文武也是一样,是没有止境的,是存在也是虚无。所以,从文武入手的最终目的,不是为了达到多么高超的文武技艺,而是要借助这个辅助手段,去合乎寂然深邈的大道真境。所以自然纯净是最好的发心,无私无欲是最高的心境。文武皆是大道的载体,然而渡船本身不是目的地,我们需要通过文武学习来纯净自性才是最终的目的。而不是学好文武艺,去获取名利等世俗利益,这是修为者在住心上的境界差别。

大千万古岁月稠 惟有修真是吾求
龙心雪魄映玄宇 点点星光共诗修
 
论坛首页 » 以文入道
前往:   
Powered by JForum 2.1.8 © JForum Te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