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经武学--循经太极拳培训中心网站
搜索
最新主题
热门主题
会员列表
返回首页
会员注册
/
登入
(原创)西天取经中人物与《悟真篇》
论坛首页
»
以文入道
前往:
选择一个版面
网站公告
教学信息
修习心得
循经太极
六脉太极
教学研讨
基础功法
专修功法
精进功法
声律真诠
书法教学
以文入道
武当嫡脉
少林正宗
太乙显真
九脉合真
健康生活
养生方法
诗书画印
百家武学
道家纵横
佛学纵横
儒学纵横
医易纵横
文化杂谈
图片视频
电子书屋
温馨家园
会员茶室
发表人
内容
07/07/2008 11:14:19
文章主题:
(原创)西天取经中人物与《悟真篇》
dao1008
7、初侠 为侠常明理 三十六般兵 刚柔任显化 出入太乙身
注册时间: 05/01/2008 19:49:52
文章: 267
离线
西天取经中人物与《悟真篇》
《西游记》是丹经,是一部小说体裁的丹经。书中人物的设计描写都是以道成之的。在唐僧和三个徒儿的身上就形象的诠释了《悟真篇》中的一首七言诗。
《悟真篇》中说:“三五一都三个字,古今明者实然稀。东三南二同成五,北一西方四共之,戊己本居生数五,三家相见结婴儿。婴儿是一含真气,十月胎圆入圣基。”
三五一都三个字:是说三、五、一这三个字在丹道中都是有特指的。
古今名者实然稀:从古到今,能将三、五、一这三个字弄明白者实在是不多的。
东三南二同成五:这是猪八戒形象设计的依据。
北一西方四共之:这是孙悟空形象设计的依据。
戊己本居生数五:这是沙和尚形象设计的依据。
三家相见结婴儿:这是丹道中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环节。
婴儿是一含真气:这是唐僧形象设计的依据。
十月胎圆入圣基:这是丹道中的特有景象。
这里提到一二三四五之数,基本上都出自《河图》。
《河图》中,天以三生木居东,木即“东三”;地以二生火居南,火即“南二”;三与二相加得五,这就是“东三南二同成五”之意。木又能生火,则木与火同宫;三与二合成一五,这“一五”在丹经中有专门所指。“东三南二同成五”在丹经中被称作“木火一家”或曰“木火为侣”,此一家为猪八戒。
“北一西方四共之” 是说“水”数一居北,“金”数四居西,一与四又合成一五,而金又能生水,金与水同宫;“北一西方四共之”在丹经中称“金水一家”或曰“金水合处”,此一家是孙悟空。
“戊己本居生数五”是说天以五生土,“土”本身生数就是五,是又一个五,戊土己土都居于中宫,土自成一家,此一家是沙僧。
“婴儿是一含真气”:此“一”乃丹道中特有之“一”,不同于《河图》中的生数一,虽然它也是先天一气,但其意义上还是有些差别的。所以称作婴儿,是真气之婴儿。
“十月胎圆入圣基”,此真气之婴儿如十月怀胎一样,要经过结胎、温养、直至脱胎成圣。“三家相见结婴儿”,即是结胎。此三家乃木火一家、金水一家、土一家,也就是八戒、悟空、沙僧三个徒儿,这三家能够相聚就能够结婴儿。“三家相见”的本质是攒簇五行,而攒簇五行是为了结胎即“结婴儿”。“三家相见”丹经中又称作“三五合一”;一个五为一家,三个五就是三家。虽说是三家,讲的却是五行。此婴儿不是顺则凡中由父母構精成孕的幼虫阶段的婴儿,而是逆则圣中生成的成虫阶段的真气婴儿。
关于三个徒儿与五行
我们知道孙悟空是坎中真阳水中金(请参见《孙悟空为什么是猴子》),这与金水一家不会产生矛盾吗?
丹道是行逆则圣之为,金水一家着重在坎水中真阳即水中之金。此金乃逆出之物,即子反生母,金由水中生出。所以坎中真阳水中金与金水一家不会产生任何矛盾,又因为此金为真阳,所以又称为金公。
同样的道理,木火一家着重在离中真阴即火里木,同样是逆出之物,子火生木母;又因为此木为真阴,所以称其为木母。子火生木母是母子关系,金公木母则是强调其为真阴真阳。
沙僧是土一家,此一家有两个土,即戊土己土,传统中又称为“刀圭”。“圭”是两个土字,即戊土己土,“刀圭”是戊土己土的一种形象的说法。
金公、木母、刀圭在《西游记》都有多次出现,如各回题目中就有“木母助威征怪物,金公施法灭妖邪”、“猿马刀圭木母空”等。对于三个徒儿的金、木、土的身份题目中也有论述,如“金木土计闹豹头山”、“金木垂慈救小童”等。那么这金木土的身份是原著的写作本意吗?
《西游记》六十一回中,悟空、八戒、土地等大战牛魔王,八戒说过这样几句话:“木生在亥配为猪,牵转牛儿归土类。申下生金本是猴,无刑无克多和气。”猪八戒在原著中虽然经常被调侃、斥责,但是全书中对于金、木身份说的最明白的就是八戒的这几句话。
“木生在亥配为猪”是说五行与十二地支关系中,木生于亥,亥的属相是猪;这句话是说八戒为木而拟化为猪的形象。“申下生金本是猴”则是说金生申下,申为申猴,所以悟空为金必是猴身。
书中十九回,悟空绑了八戒来拜见唐僧,有这样一段话:“金性刚强能克木,心猿降得木龙归。金从木顺皆为一,木恋金仁总发挥。”“金性刚强能克木,心猿降得木龙归”是说金能克木,悟空必定能够降伏八戒而归顺唐僧。“心猿”也指悟空,“木龙”也是八戒。“金从木顺皆为一,木恋金仁总发挥”,“金木交并”是“攒簇五行”的必有之为,所以悟空和八戒必要成为师兄弟。
八戒与沙僧大战流沙河时,书中说:“宝杖轮,钉钯筑,言语不通非眷属。只因木母克刀圭,致令两下相战触。”因为金克木、木又克土,所以悟空是大师兄,八戒是二师兄,沙僧是三师弟
二十二回中,当惠岸与悟空拿了观音的红葫芦去收服沙僧时,书中说:“五行匹配合天真,认得从前旧主人。炼己立基为妙用,辨明邪正见原因。金来归性还同类,木去求情共复沦。二土全功成寂寞,调和水火没纤尘。”“金来归性”指悟空,“木去求情”是八戒,“二土全功”是沙僧。虽然是三个徒儿,却是“五行匹配合天真”。金能生水,木能生火,金木之中已含有水火。能够达到“金木交并”,则“水火既济”自然也在其中了。
关于唐僧与婴儿
丹道修为可进入人生的成虫阶段,即“我命由我不由天”。这成虫阶段的生命是有明显的标志的,即要经过结胎、温养、直至脱胎成圣而羽化飞升。
结胎是成虫阶段生命的开始,也是逆则圣生命的开始。怎样才能结胎呢?“三家相见结婴儿”即是结胎,“三家相见”就是攒簇五行,攒簇五行后才能形成新的生命。这新的生命如同孕育于母腹中的胎儿一样,所以称其为婴儿。
关于此婴儿,《道德经》中有不少的论述。如:“专气致柔,能如婴儿乎?”“沌沌兮,如婴儿之未孩”;“常德不离,复归于婴儿”;“我不知谁之子,象帝之先?”还有:“含德之厚,比于赤子。毒虫不螫,猛兽不据,攫鸟不搏。骨弱筋柔而握固,未知牝牡之合而脧作,精之至也。终日号而不嘎,和之至也。”这“谁之子”和“赤子”也是婴儿之意。
《道德经》中还说:“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并且“有无相生”。人能生身立世,是“无中生有”,攒簇五行后结胎是“有中生无”,这“有无相生”是丹道修炼的标志,也是逆则圣生命的标志。“有中生无”之“无”仍为先天一气,是从有中生出的真气婴儿,即“婴儿是一含真气”。
此婴儿也是打开“玄关一窍”之所得,也就是只有攒簇五行才能打开“玄关一窍”,才有了逆则圣生命的产生。此生命最终可达到羽化成圣,所以说“十月胎圆入圣基”。
唐僧是婴儿,这是书中的原意吗?“五行匹配合天真”,三个徒儿所含之五行完全合于先天之真,没有一丝偏差,也就是完全达到了人天合一,才能“认得从前旧主人”,唐僧是旧主人,所以称作“师父”。
须菩提祖师为悟空取姓氏时说:“正合婴儿之本论”,婴儿乃丹道修炼之本,也就是唐僧是取经的主人公,理所当然地要被称为“师父”。
书中还有不少描写表露了唐僧是婴儿这一点。如:二十三回开头“木母金公原自合,黄婆赤子本无差。”四十回末尾“未炼婴儿邪火胜,心猿木母共扶持。”四十九回中间“禅法参修归一体,还丹炮炼伏三家。土是母,发金芽,金生神水产婴娃。”五十三回近尾“婴儿枉结成胎象,土母施功不费难。”五十八回近尾“禅门需学无心诀,静养婴儿结圣胎。”
我们再来看看丹经中这样一段话:“东家女,西家郎,黄婆为媒效鸳鸯,朱雀玄武同称美,分娩婴儿胜孟姜。” 东家女,西家郎,南朱雀,北玄武,中央黄婆,此五者合五行之位,即攒簇五行,而所产婴儿是能够成圣之真气婴儿,必然要胜过任何顺则凡之生命。
《修真图》中在人体头上还有人,这种图在传统中是很常见的。《性命圭旨》和《伍柳仙踪》中在人的头上方是一个婴儿,《性命圭旨》中于此有这样的对话:“借问你是谁家子?”“我是你的主人翁”。婴儿即丹道修炼之主人翁,也称旧主人。
唐僧是真气婴儿,在《西游记》成书之时,这一点是明说直指的。只不过是由于时代变迁,使得我们在今天看起来却要费这么多的周折。
尊重原创,转贴请注明出处
07/07/2008 17:23:49
文章主题:
回复:(原创)西天取经中人物与《悟真篇》
文熙
12、剑真 剑真合于道 大千是法身 六甲合三昧 内外同此身
注册时间: 04/01/2008 23:17:43
文章: 6360
离线
精彩论述,深受启发!
大千万古岁月稠 惟有修真是吾求
龙心雪魄映玄宇 点点星光共诗修
07/07/2008 19:15:05
文章主题:
(原创)西天取经中人物与《悟真篇》
自照自清
6、武英 英侠开迷路 教化愚泯心 授人见长训 势已入天真
注册时间: 08/01/2008 22:25:12
文章: 182
离线
原来西游记是这么看的,受教了。
07/07/2008 22:48:19
文章主题:
(原创)西天取经中人物与《悟真篇》
脉持宗风
4、勇威士 勇威参八法 身剑出色论 文武同宗出 渐逐出天真
注册时间: 07/06/2008 01:45:36
文章: 41
离线
呵呵,可以开坛讲课啦。
论坛首页
»
以文入道
前往:
选择一个版面
网站公告
教学信息
修习心得
循经太极
六脉太极
教学研讨
基础功法
专修功法
精进功法
声律真诠
书法教学
以文入道
武当嫡脉
少林正宗
太乙显真
九脉合真
健康生活
养生方法
诗书画印
百家武学
道家纵横
佛学纵横
儒学纵横
医易纵横
文化杂谈
图片视频
电子书屋
温馨家园
会员茶室
Powered by
JForum 2.1.8
©
JForum Te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