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丹经武学--循经太极拳培训中心网站
  [Search] 搜索   [Recent Topics] 最新主题   [Hottest Topics] 热门主题   [Members]  会员列表   [Groups] 返回首页 
[Register] 会员注册 / 
[Login] 登入 
如意太极拳学习体会  XML
论坛首页 » 修习心得
前往:
发表人 内容
紫经红叶
新同学           初来入宝境 新到结奇缘 开眼拂真慧 立志入统元

注册时间: 21/08/2017 11:50:21
文章: 4
离线

我从2009年开始学习丹经武学的基础功:武当玉环桩、小炼形、元明功等,前年学了24式循经太极拳、去年学了36式先天太极拳,这是我今年(2017年)去北京循经太极拳培训中心学习如意太极拳前的武学基础。

相比之前学过的两种太极拳,如意太极拳动作更觉简单易学,总共24式,非常多的动作都是明显的升降开合,这使我对“收敛而后生力”有了初步体验,下面我取部分动作为例子谈一下个人的学习体会。

为方便叙说,恭录如意太极拳24式的动作名称如下:
第一式太极元桩;第二式横开二臂;第三式山人捧图;第四式孔雀开屏;第五式揽雀尾;
第六式孔雀抖翎;第七式三展鸿图;第八式罗汉屈臂;第九式斜挂单鞭;第十式寒犀望月;
第十一式肘底抛锤;第十二式单展翅;第十三式太极边球;第十四式倒转彩球;第十五式推窗望月;第十六式山人执灯;第十七式苏秦背剑;第十八式倒提金枪;第十九式肋下掖掌;
第二十式手挥琵琶;第二十一式童子学剑;第二十二式黑熊戏水;第二十三式萍运双环;第二十四式太极绷捶。

第一式太极元桩,动作很简单,从一开始学,我就发觉自己平时炼的基础功派上了用场,两手臂轻微的提放,开合,起按的转换间,我感到自己两臂犹如鸟的翅膀,肩背作为重要的力气交通枢纽,手指作为末梢犹如羽毛般被带动,霎时想起老师平时说的“没有手”。

第二式横开二臂,当做到两臂做波浪伸展时,我明显感受到力气的生成与“消失”,后来老师告诉我,力气没有消失,是收回身体里边了。两臂收回到刚好力不在臂上时,我就明白,这就是收的极点了,再伸展开来,感到力在体内沿臂慢慢发出,达到指尖时,我就明白这是伸展的极点了。这一式的教学时,只是跟着老师做动作,老师并没有讲解收到那里,伸到哪里是动作的标准,我却在感受到力的收回与生成中对动作标准没有产生疑问。正如老师所说“不平衡时,一定会想继续动,平衡了,就找到了中,身体就自然定住了,练武之人动如脱兔,静如处子,在行拳过程中体会到平衡,即找到中,才能体会到何时该定,何时还未达到动作的尽头,动作尽头处是阳极生阴,阴极生阳处。”

如意太极拳动作中,有孔雀三式:孔雀开屏、揽雀尾、孔雀抖翎。我认为孔雀开屏与孔雀抖翎比较难做得“好看”。孔雀抖翎这一式的动作看似简单,需要一手掌横收于胸前,再向前方平切而出。要做得“好看”,关键是力从身体发出,而非手出力。孔雀开屏的全体大用诀为“孔雀开屏扭步横”,脚以涌泉穴为轴转动,双手沿壬脉向上向两侧呈反背摔掌落下。此式反背摔掌落下难做得“好看”,需要体内元气升至最高蓄势,再循经络力达四梢。《中国太极拳统真大典》言“归合阴阳而内敛,使先天力生于其中,动静如一,快慢应之,以心行气,以气催形,形动气动,内外如一,方为内家内敛,兹持真为内功”。闻言普通的太极拳难体会用意不用力,现在看来,关键在于肾水元气是否充足。《易》言无极生太极,太极生二仪,二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继而生化出万物,又有“万物水中生”,体内真力由肾水生化出来,继而“动之形骸与身内气血相合”。因此,太极拳应以团练元气为根本,如若元气不能增加,再怎么全身放松,使用各种意念,也不能使力气凭空增加,“腰为主宰,形于手指”,腰不正是肾吗。

学习班结束后第二天,我去了参观中国科技馆,由于久站久行,我右腿(有旧患,久行久站更甚)踝,膝,髋三个关节部位感到僵硬不适,我偷空练了如意太极拳中“罗汉屈臂”一式,仅练了几个,右腿关节处发出响声,因疲劳引起的不适竟然消除了。见效太快,我一回来立刻查书,罗汉屈臂的腿法包括了提龙腿,外桩截脚和内桩截脚。武功内功行功诀中有关罗汉屈臂仅一句“罗汉功法壮真力,功键日久尽添增”,《黄帝内经》“久立伤骨,久行伤筋”,肾主骨,肝主筋,肝肾同源,而肾水生真力,难怪罗汉屈臂一式能缓解久站的不适。我在心里对如意太极拳大为赞叹,大道至简,只要符合大道,动作看似简单,却能生发周身之真元气,其内操作用犹如从根本上拨乱反正。

“苏秦剑体千斤重”是如意太极拳苏秦背剑这一式的武功内功行功诀。当力气贯穿脚,腿,背颈,阳气生发,运化周身,才能背得起千斤重物,在一次次的纠正身体姿势,双足力气分布后,我总算有点体会到了全身如一,背后的承压力增强。第二天晨练基础功武当玉环桩时,金顶沉锋后,做予注中元这一式时,发觉自己后脚的后脚掌撑地有力了,热流沿腿腰背颈到达后脑,以前练这一式,后脚的力偏于脚尖,予注中元起身时,会憋得满脸通红,脸很热,现在终于明白了原因,是后脚不平足,以及身体弯着腰,使得起立时气从身体中部断开,力当然也随之中断,承压力弱。而今,热流由后脚直达后脑,使得整个头部都有热流环绕,再也不会头部只有脸发热了,予注中元起身也变得轻松容易。
苏秦背剑这一式学完后,第二天我就自动纠正了武当玉环桩的动作,这使得我对如意太极拳的纠偏能力大感兴趣。发觉如意太极拳的动作简易,许多招式都需要回到中线,当然有些动作,例如推窗望月一式的中线在哪里经老师指点会恍然大悟。回到中线的作用就是一旦出现气血偏差,很快就能得到修正,调整,息与脉能持久相合,每练一式,立刻起效果,气血运行再反作用于动作,我想,如意太极拳正是通过纠正气血的偏差,从而使我自动纠正了玉环桩的动作。如意太极拳修正气血的能力太优秀了,我在整个学习期间,身体发热很快,发热之快可以媲美玉环桩,且发热持久,有“常驻春风里”的感觉。

我在学习的过程中,经常想起了《情系中华魂》里的雪山飞龙图,图中有茫茫大雪山,龙在云端现,山人背杖行,洞中有童子与老师。如意太极拳的动作名称仿佛在描述这幅雪山飞龙图中的故事一样,以至我在行拳时心中就浮现出这幅图,仿如置身其中,心里无比宁静,真所谓心远地自偏。我很是奇怪,雪山飞龙图源自雪山派(武林密),如意太极拳源自武当太乙铁松派,为何我打如意太极拳时会想起雪山飞龙图呢,请教了老师如意太极拳的历史由来后,我就明白了。
原来,明朝时,武学九派(武当,少林,峨嵋,昆仑,崆峒,天山,雪山,华山,千山)学术交流合一,使武学修真统一了数百年来学术的分歧,后来反清复明,为保存这些辉煌灿烂的学术,武当太乙铁松派的铁松子祖师则隐迹于山野,为不引人注目,炼功时,隐藏功夫中威猛的外形,保留了内在的行气修脉,于是,宗风演化出六脉太极体系,如意太极拳正是六脉太极之一。如此看来,我在练如意太极拳时想起雪山飞龙图就不足为奇了,毕竟如意太极拳的创作者已经圆融了九派学术,如意太极拳动作看似平和简单,但内在的敛气修脉功夫却是与明朝时武学学术最辉煌的时期无异。

如意太极拳作为丹经武学的专修功,我能体会到她在行气修脉方面优秀的纠偏能力,除此之外,我对她的喜爱还在于,不拘场地大小,动作简单易学,“如意”的确是实至名归。

这篇文章被编辑了 1 次. 最近一次更新是在 21/08/2017 14:07:51

 
论坛首页 » 修习心得
前往:   
Powered by JForum 2.1.8 © JForum Te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