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经武学--循经太极拳培训中心网站
搜索
最新主题
热门主题
会员列表
返回首页
会员注册
/
登入
匀、慢、柔、圆充分体现了太极拳的美学思想
论坛首页
»
修习心得
前往:
选择一个版面
网站公告
教学信息
修习心得
循经太极
六脉太极
教学研讨
基础功法
专修功法
精进功法
声律真诠
书法教学
以文入道
武当嫡脉
少林正宗
太乙显真
九脉合真
健康生活
养生方法
诗书画印
百家武学
道家纵横
佛学纵横
儒学纵横
医易纵横
文化杂谈
图片视频
电子书屋
温馨家园
会员茶室
发表人
内容
08/03/2014 10:51:51
文章主题:
匀、慢、柔、圆充分体现了太极拳的美学思想
taijiaihaozhe
5、武士 武士封两极 造作自我身 锋拦如长短 如一始见真
注册时间: 13/02/2014 14:44:04
文章: 54
离线
太极拳讲究匀、慢、柔、圆,这就充分体现了美学思想。圆是最美的图形,也是最完整的。太极拳不支离破碎,又给人以动感,且有指东打西、指上打下、指左打右之能,左右手相互配合(如云手),构成圆的运动,显得舒展潇洒。身体得到充分舒展,能够舒筋活血,有利于健康。太极拳中的内气运行也是圆的运动(如气功中的大、小周天),经常习练太极拳有助于周天运行。
圆的运动是能量的互继,力量的承接,生命的延续。“天人合一”是人与自然的能量循环。形成循环往复运动,又能寓静于动,寓动于静,显得飘忽不定,不知着力点在何处,常令对手迷惑。现在的太极拳表演就是利用它的美学特征,使人观看时觉得左右对称,上下一致,前后协调;看似静,又在动;静得有规律,动得有节奏;看似柔,实是寓刚于其中,确实给人以一种美的享受。太极拳的整体美,用太极拳名家陈鑫的话来概括就是:“太极拳千变万化,无往非动,势非不侔,而劲归一。所谓一者,自顶至是,内有脏腑筋骨,外有肌肤皮肉,四肢百骸相连而为一者也,破之而不开,撞之而不散。上欲动而下自随之,下欲动而上自领之,上下动而中部应之,中部动而上下和之,内外相连,前后相需,所谓一以贯之者,其斯之谓欤!”因此太极拳整体化一,高度统一,形成强有力的凝聚力。从外观上看,散而不乱,每一手足运用,都有一定的章法可循,且布置得天衣无缝,从而达到了太极拳完善的整体美。
武术与书法同属于中华民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均以其独特的光彩流传于人间。武术与艺术之间潜移默化,相得益彰。太极拳中洋溢着书法艺术之神,书法艺术中也渗透着太极拳的刚柔之气。
陈式太极拳刚柔相济,杨式太极拳简洁舒展,吴式太极拳柔化轻松,武式太极拳紧凑舒缓,孙式太极拳行云流水。各式太极拳中无不体现着书法艺术的韵味。
太极拳十三式包括掤、捋、挤、按、采、挒、肘、靠、进、退、顾、盼、中定,都以“八卦”、“五行”为中心,以相生相克为精要,讲求阴阳、沉浮、刚柔、上下、内外诸矛盾的辩证统一。书法则以中锋、侧锋、偏锋、裹锋、衄锋、圆笔、方笔为运笔的基本手法,讲求黑白、精细、直曲、方圆、向背、燥润、疏密、动静、刚柔等“阴阳互补”形式,崇尚朴、韵、法、意、态、质、情、趣。如赵孟用笔灵活,清秀潇洒,流转圆润,讲求平正;王羲之的行草,如清风生袖,明月入怀,潇洒自如。书法艺术中每个字都应有固定的重心,字形的宽窄、轻重、布白等都要相生相宜,在沉稳中求生动,稳健中求变化,以达到精熟而遒劲、意态自然、气象生动的境界。可见,书法美中也寓含着太极美。
书法创作与太极拳运动在要领上也有许多相通之处,主要有以下几点:第一是以意领力。书家凝神静虑,先研墨,拟字形,然后作字,两者相辅相成。书家气沉丹田,气长力足,笔力自然雄浑,力透纸背。第二是上下相随。提笔,便凝聚全身之力、之气,由腰传肩、由肩传臂、由臂传手,书家腰、臂皆动,眼神亦随之而动,遂能“龙飞凤舞”。第三是内外相合。内之为心,外之为手笔,心手合一,字如其人。第四是相连不断。王羲之《兰亭序帖》,以上管下,以前领后,从一笔到整个字,从一个字到全篇,相互顾盼,一气呵成。第五是动中有静。心、笔、字皆讲动中有静。
由此可见,习拳与书法的练习过程是相通的。太极拳与书法都来源于生活,通过相互借鉴、学习和探索,能够开阔眼界,从而增强书法艺术的意境、气势、韵味、节奏感、美感和功力;同时通过学习、欣赏、研究书法,引起共鸣和丰富的联想,有助于提高太极拳套路的演练技巧和表演艺术的创造。
太极拳
论坛首页
»
修习心得
前往:
选择一个版面
网站公告
教学信息
修习心得
循经太极
六脉太极
教学研讨
基础功法
专修功法
精进功法
声律真诠
书法教学
以文入道
武当嫡脉
少林正宗
太乙显真
九脉合真
健康生活
养生方法
诗书画印
百家武学
道家纵横
佛学纵横
儒学纵横
医易纵横
文化杂谈
图片视频
电子书屋
温馨家园
会员茶室
Powered by
JForum 2.1.8
©
JForum Te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