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往:
|
发表人 |
内容 |
![[Post New]](/forums/templates/default/images/icon_minipost_new.gif) 29/07/2010 21:06:14
|
无忧乐境
11、剑庐士 剑庐周天卧 有无同呈痕 大千谙真我 无处不藏真
![[Avatar]](/forums/images/avatar/fbd7939d674997cdb4692d34de8633c4.png)
注册时间: 05/01/2008 21:05:32
文章: 2158
离线
|
好吧,说一说那些所谓的《图解×××》系列
在雍和宫附近书店,以及一些寺院周边、佛教书店,常能看到一些名为《图解×××》系列的书。这类书涉及佛教内容,大概200-300页厚,内文一半是绘制图一半是正文。
由于和佛教相关,如“图解”某部经典;前面又有一些较为好看的拉页以及唐卡,因此,尽管价格不菲(每本书标价在60-90之间,打折后也是40元以上),仍有许多佛教徒甚至寺院藏书室购买。
由于工作缘故,我曾和图书出版界打过交道,也认识几位曾参与制作此类书籍的编辑,知道这些书制作过程后,多少有些如鲠在喉,所以今天便在这儿说一说。
一、作者子虚乌有
图解系列中,涉及藏传佛教的,往往作者是个藏人;涉及汉传佛教的,作者可能是某某法师。
但即使KGB或FBI也无法在现实中查找到这些人,因为根本不存在。
制作这些书的,一般是出版商手下的编辑或请来的作者,但后一情况极少。
之所以用虚构的名字,有以下几个目的:
1、暗示作者身份的权威。
2、强调“系列感”。
3、令目标读者群产生信赖。
4、令真正作者籍籍无名,以防被其他同类公司挖角,或以此作为资历跳槽。
二、高速的流程
在全国出版业都普遍低迷的情况下,高速的出版可以令码洋总额得到保证,同时占领市场份额。对于主要靠这类书籍来保证财政收入的图书公司而言,出版流程的压缩再压缩就变得极为重要。
于是,在一个图书公司中,往往选题编辑绞尽脑汁挑选选题,选题与当下热点有关,如藏密法器、大圆满、瑜伽士等等。从报选题到通过的时间,不超过三个工作日。一旦确定后,便会选择更低一级的文字编辑来负责内容。
除却一半的插图,正文文字约有8万字左右。这8万字需要在12-15个工作日内完成,也就是每天至少写7000-8000字。
即使对于一个资深佛教徒,这样的工作量也显然有压力。
何况做这些书的文字编辑基本都不信佛(在这里,“基本”一词只表示客气),许多人连三皈依的内容都不懂。但在要求下,他们需要对经典进行解析,甚至解构无上密。
于是,手头能拿到的最佳武器便是左手“CTRL+C”,右手“CTRL+V”,百度仁波切与谷歌活佛成为最慈悲的赐予者。
三、修改=新作
为了避免版权的冲突,许多文字被修改。这在现今的出版界早已是常态,插句题外话,90年代出版的译著,译者还是真正的翻译家(向李霁野、方平等前辈致敬),到了新世纪,许多小出版社为完成码洋,已经请一些在读外文系学生甚至根本不懂外文的人,将词语加以“巧妙”置换,从而完成一本“新的”译著。
举例:
他狠狠地揍了那家伙一顿。
——那家伙被他狠狠地揍了一顿。
现在我们不能够更系统一点地去了解和上座部佛教同时或者更晚时期盛行过的其他部派佛教。
——和上座部同时,甚至更晚一些盛行过的其他部派佛教,现今已经不能被我们更系统一些地去了解了。
简言之,就是主动改被动,复合长句拆分成多个短句。
改动后的文字成为了内文的一部分,而在封面上,作者后面也加上了巧妙的两个字“编著”,倘若有人找上门来,也可以辩护说这是属于“编”的部分,而非“著”。
在短暂的一个月内,这本书会完成从插图设计到内文写作的全部流程,然后进入美编绘图、封面设计和购买书号的阶段。
由于这类图书的制作者往往是书商,自己手里无权拥有书号,只能通过向一些效益不好的出版社购买书号来完成正式出版。一个书号的价格大约两三万。
所以,倘若买到烂书,请别对着书籍上标注的出版社骂娘——他们只是打酱油的,唯一认真关注的就是有没有在倾向上出问题。
四、沧海一粟的亮点
之前提到,图解系列也有少许是外面的作者写,这些作者往往是佛教徒,对佛教常识有所了解,也有敬畏之心,在选择原料时也多用权威说法,甚至有佛学修养颇深者能信手拈来,让读者阅读之后基本能明白这本书的主旨。
这类作者亦十分珍惜自己的署名权,不肯用共用的藏文名或冒充出家人身份。
但外包出去的图解书少之又少,尽管在良莠不齐的图解书中绝对是莠多于良,但为免误伤,此处也有必要提及一下(尤其其中一位是我相当敬佩的)。
你所能发现的错谬:
1、本尊图像与名字不符。
2、内文前后矛盾、概念混淆、人物称呼前后文不统一、时间节点有差池。
3、对于无上密要么想当然地臆测和解读,要么照搬网页上书上未经证实的内容。
4、对佛教缺乏基本的理解和尊重。在一本列举藏传佛教修持法的图解书籍中,甚至加入了“五鬼搬运法”等民间神道内容。
要认真列举,恐不一一而足,有心者不妨搜集一批逐条驳斥,但只怕这是极为浩大的工程。
大致也就说到此,为这样粗制滥造出来的书籍花钱还是小事,但如果无知信徒将其奉为圭臬,甚至寺院也收藏推荐,恐怕不妥。
转贴自这里,其中靠谱的几本作者还是论坛的师兄和版主
http://www.gelu.org/bbs/viewthread.php?tid=19563&extra=page%3D1
看各位师兄的跟帖:
曲世宇当然没问题,是这里论坛的资深者。
诺布旺典却是不存在的,纯属虚构人物。
大概是指紫图系列吧?!
有几本比较靠谱,包括论坛喜绕写的,还有宗大师那本也还可以。都是熟人写的。
其他很多的,确实很明显就是不懂的外行到处抄写的,给个假名字,譬如诺布旺典就是其中一个紫图发明的“藏族学者”,根本不存在(我知道,因为我认识写那本书的幕后汉人作家,出版社让他写,却不让他署名,然后虚构了一个“诺布旺典”成为作者)。
|
|
 |
![[Post New]](/forums/templates/default/images/icon_minipost_new.gif) 29/07/2010 21:08:25
|
无忧乐境
11、剑庐士 剑庐周天卧 有无同呈痕 大千谙真我 无处不藏真
![[Avatar]](/forums/images/avatar/fbd7939d674997cdb4692d34de8633c4.png)
注册时间: 05/01/2008 21:05:32
文章: 2158
离线
|
输入您的搜索字词 提交搜索表单
Web www.gelu.org
上善如水
管理员
个人空间 发短消息 加为好友 当前离线 16# 大 中 小 发表于 2010-7-28 20:46 只看该作者
我读过全个系列,确实错漏百出,其中极少数几本靠谱的,作者我几乎每个都认识(除了曲世宇以外,大多作者只是虚构的名字,根本不存在,真实作者没有署名权),很熟悉,在他们写文字正确之余,配图的人却胡乱、外行地配上图下的解释文字。
由于了解,个人认为,楼主的话不算情绪化了,实际上算是很隐晦、很客气、很含蓄的了,很多事情都没明说出来呢。
其中有好几本,里面所谓的密法,根本不是正信佛教,而是抄自卢胜彦等附佛外道胡乱说的内容,千万别作准自己去练。
|
|
 |
![[Post New]](/forums/templates/default/images/icon_minipost_new.gif) 10/09/2010 17:53:12
|
danlxq
1、初义士 初义鸣铁甲 壮怀演三军 拳脚并锋仞 始知入自身
注册时间: 25/02/2009 20:04:49
文章: 10
离线
|
写的很好,谢谢无忧
|
|
 |
![[Post New]](/forums/templates/default/images/icon_minipost_new.gif) 23/09/2010 09:46:35
|
沧海茫茫
5、武士 武士封两极 造作自我身 锋拦如长短 如一始见真
![[Avatar]](/forums/images/avatar/ed7ec77be8029e30e8532d41448d1c52.jpg)
注册时间: 21/05/2009 18:01:09
文章: 60
离线
|
谢谢提醒,还好我不太盲从那些。。
|
|
 |
![[Post New]](/forums/templates/default/images/icon_minipost_new.gif) 23/09/2010 15:59:11
|
龙乙
新同学 初来入宝境 新到结奇缘 开眼拂真慧 立志入统元
注册时间: 11/06/2008 11:06:45
文章: 7
离线
|
有些的确是不够严谨,内容是网上本来就有的,或是抄一下港台以前出版中文书.
比如《图解西藏生死书:认识生命轮回与解脱之道》这本,明明是介绍藏密瑜伽,封面的脉与轮却是印度教瑜伽的.
不过这类书系列,网上都能下到,靠这么做,也解决不了目前出版业的困境.
这篇文章被编辑了 1 次. 最近一次更新是在 23/09/2010 16:00:43
|
|
 |
![[Post New]](/forums/templates/default/images/icon_minipost_new.gif) 10/10/2010 20:48:44
|
逐风
4、勇威士 勇威参八法 身剑出色论 文武同宗出 渐逐出天真
注册时间: 30/10/2008 23:58:37
文章: 46
离线
|
呵呵 楼上的,藏密本身就与印度瑜伽渊源颇深
|
|
 |
![[Post New]](/forums/templates/default/images/icon_minipost_new.gif) 17/10/2010 16:24:46
|
龙乙
新同学 初来入宝境 新到结奇缘 开眼拂真慧 立志入统元
注册时间: 11/06/2008 11:06:45
文章: 7
离线
|
的确渊源颇深,我本身也非某一门派中人,无意证明谁高谁低.我也不能认同某些藏密信众认为自已是内道,印度教是外道的观点(虽然二者知见的确不同).同样,某些印度教信众也是这样.比如帕布帕德的信众.
虽说渊源颇深,但二者的脉轮的确不同,比如藏密,在主要的轮中,中脉上的轮一般多说四轮,五轮,六轮,
三脉的结构与印瑜也不同,
轮的具体描述,藏密对于每轮的支脉数与印度瑜伽的花瓣数也完全不同.这个现在一般书上都有具体描述.
提出脉与轮,只是就书籍编辑的严谨性而言的.因为既然其中一方不认同另一方,编书时就要严谨些.
这套书还是有资料价值的,凡能下载到的,我都下了一套在电脑里,(在新浪爱问上下的.)
这篇文章被编辑了 1 次. 最近一次更新是在 17/10/2010 16:25:46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