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翰墨缘》有收录了一些,还有这里也有提及:
文熙 wrote:因此,不能通过文武操持达到太乙循经的都很难说是真实的修为,不能通过体内龙雷火发开启阴阳流通的功夫,最后也都与身心无补,百年瞬间,春秋空过,没有比这个更悲哀的事情了。修心难,循经难,所以才叫做修为,如果很容易就到手的,那些都不是修为,不容易得到的才最宝贵。毕竟真实的见到循经给自身带来的变化比什么都宝贵,所以没有太乙循经就不能称为丹经武学,丹经武学的根本就是太乙循经,所以才有《真元宝笈》,《太乙金编》,《中国循经太极拳统真大典》,《太乙元明密持大法》,《修真图箓》这一系列的书籍名称,说得其实都是丹道循经,或者叫做心意功夫,也就是真实实践《般若心经》的具体修为方法。所以在老师的新著《太乙金编》上卷彩页中,张三丰祖师圣像之后,就是老师画的《观自在》图,在大士的旁边用小楷工整的写经《般若心经》,这是我们丹经武学修为的根本。只有用心修为,观透一心,用真如元气之循经熏蒸自身,使成金玉水晶之心,金刚宝石之心,太乙龙流贯穿体内,一颗丹砂九曲珠微化尽凡躯,我们才是真实的走上了修持自心的修真大道!只有逐渐悟彻自心,才能使烦恼如流云而不住于一心,使大乐常在我,四时如常,万古不变。
http://www.djwx.com/forums/posts/list/5497.page
不知道您是不是也觉得上文文熙老师说得很有道理,修为的道理也都包含这里头。
我觉得学书不是仅仅学习字体的变化与美观,而更重要的是通过学习书法这个途径,悟彻人体阴阳生息的规律,和血脉的循行运转,以及心神脉络与大自然的沟通融和。
去悟透人生和宇宙的本源,日月的循行,阴阳的消长,气脉的流通,就融合在学书过程中了,总是没有离于自心而能求索、收获的,少向外求会更好些。
以上是我的个人理解,仅供您参考,多有不对之处,敬请批评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