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丹经武学--循经太极拳培训中心网站
  [Search] 搜索   [Recent Topics] 最新主题   [Hottest Topics] 热门主题   [Members]  会员列表   [Groups] 返回首页 
[Register] 会员注册 / 
[Login] 登入 
这篇文章是行路人2009前辈以前的帖子整理;非常好。  XML
论坛首页 » 修习心得
前往:
发表人 内容
yhc93421
6、武英           英侠开迷路 教化愚泯心 授人见长训 势已入天真
[Avatar]

注册时间: 11/01/2008 13:00:07
文章: 171
离线

下面是文章,还请行路人2009前辈不要见怪:
我也是从初学者一步一步走过来的。当年自己也是热血沸腾,对传统宗风中的神奇境界相当神往。经过这些年的亲历亲为也逐渐明白了宗风文化中除“神奇”外,更有传承的“严谨”和“法度森严”,师徒之间的教与学不是随随便便的。这些往事或许对后来者认识宗风文化有所帮助,仅为一家之言,一孔之见。
先生在真元宝笈中已经明确指出宗风中保存至今的各项功法可分为筑基功,必修功,专修功,精进功和归一功。这里有层次之分,分别对应修习者在不同阶段的承受能力。这类似于现代教育中,小学有小学的课本,中学有中学的课本,大学有大学的教材。但是现在教育中,小学生看大学课本至多就是看不懂而已,但是丹经武学深层次的内容涉及内脉循行,乱了次第,那是拿自己的健康甚至是生命在开玩笑。都说“三十六气天罡吼”了不起,练成之后内外坚如金铁,但是如果没有严格的禀承,罡气在瞬间冲腾而出时,筋脉将承受不了这样的强大冲击,轻者筋脉受损,重者颅腔充血身亡。所以说这些深层次的内容不是随随便便就学的,当然,先生也不是随随便便就教的。
本人未入门之前对飞鸣图非常神往,也照着真元宝笈中的文字和照片自己学。但是入门之后不到一个月,先生就明确指示“不练飞鸣图”,当时自己也不理解,但是畏于“师道尊严”只能“谨遵师命”不练飞鸣图。两年之后的一天,先生突然让我再练飞鸣图二十四翅。这一次重捡飞鸣图的感受与两年前大不相同,内脉的循行赋予飞鸣图动作新的意义,到此境里才真正明白了对于“内功掌法”而言,没有内功时是空谈掌法,徒有其形。到此时才体会到先生当初的良苦用心。飞鸣图的前六式是可以用来打基础,后面几式,功夫不到是无法领会其深刻含义的。与其在这上面苦耗时间,不如回头扎扎实实把基础打好,水到自然渠成。万丈高楼平地起。

刚刚入门时,我对门内的各种功夫也是充满好奇,总觉得应该是“多多益善”。但是在入门后那段时间里,先生亲手传授的仅寥寥数式,然后我们就自己埋头练功做事,数月之后,先生要求我们“闯关”,自己挑教过的任何一个桩功,卯足劲“闯过”两个小时的关口。当时我们是咬着牙从10分钟再到20分钟再到40分钟。两个小时的站桩真的很容易吗?站过的人心里自然清楚。以一个桩功两个小时计算,自己清楚一天能站几个桩,当自己咬牙闯关时就明白是否真的需要“多多益善”了。
经过两小时桩功这个基础阶段之后,先生就严令闯关大字桩。早就听众多师兄说过“大字桩又称缘法桩,依旧律,大字桩能站过三个小时的,师父不收你,武当的祖师爷都收你。” 后来才知道这是一个入门的考试,这是后话。从大字桩我深深体会到练功的苦,当时虽然有两个小时其他桩功的基础,但是在大字桩这连10分钟都站不下去。肌肉像撕裂般的疼痛,豆大的汗珠一滴一滴往下淌,站着站着手脚就不听使唤,想撑但是撑不住。经过一个月我都过不了20分钟的关口。当时也曾问先生:“能不能休息一会儿再站?”先生的答复是:“水总是烧到70度就不烧了,什么时候才能烧开?”先生只是静静地看着我闯关,后来看我实在闯不过去了,才再教一式,辅助闯关。就这样嚼着苦根,天天熬,月月熬,从15分钟顶到1个小时,再从1个小时顶到两个半小时,此时先生依然无动于衷,静静地看着我闯关。直到一个星期天的早晨,我终于顶过了三小时的关口,那一天,先生也很高兴,也就是这一天,先生讲了很多内容,从身法讲到步法。。。在此前的日子里,这些内容先生只字未提,是先生不会呢?还是忘记了?我想都不是。那是因为我自己还没有合格,还没有达到相应的要求。先生有一句诗文是:“平生唯愿弟子才”。作为老师都希望自己的学生个个成器,这是人之常情,没有学生达到要求而老师不传授的道理。学员进一年级了,先生就给一年级的教材,考试合格升入二年级后,先生自然会给二年级教材。先生守旧律,是按规矩向下传授宗风所学,而且教完功夫之后,先生常正襟危坐,要求我们磕头。六阳真锋点地,天地皆知。此后直到我的大字桩再闯过一个关口之后,先生才教了大字桩后面的两桩。师徒之间的教与学真的是那么随意吗?练功真的像论坛上某些人说的那样“风花雪月”吗?至少我所看过的和经历过的并不是这样。也许是我没有什么过人的天赋和显赫的过去吧。
丹江口授课之后,丹经武学的普及面确实在扩大,但是传授的尺度因此就放松了吗?就我所知,没有。有一年,先生曾经准备教玉环桩的第四式“摩天宝镜玉环桩”,但是先生看过几天学员的玉环桩后连连摇头,太多的人达不到要求,最后果断决定不教了。
就团练自己的元气而言,所需的功法真的要很多吗?其实先生流传于世的任何一个功法都非常了不起,就是“小练形”都有九第玄功,而且小练形还有“第二洞天”的内容,只是不太多的学员功夫下到这个程度而已。先生曾经说过“有的人只要经一两个禅桩即可慧化,但是祖师为什么留下七十二禅桩呢?那是为了适应不同的人群。” 许多功法本身也有自己一些特点,有些是先开阴脉,有些是先开阳脉。先生根据弟子不同练功阶段遇到的不同问题,会单独教一些特殊的功夫助其过关,这些功夫是有一些针对性,不一定对其他人合适。就像我过大字桩时是肩膀疼,但是同时期练功的另一师兄是脚底疼,先生是教了我们不同的功夫辅助过关,我没有必要去学师兄加练的功夫,他也没有必要学我加练的功夫,因为不对症。所以同门间没有必要削尖脑袋去探听别人练什么功夫,也许打听到的只是治愈别人“病”的一副“药”。没有必要不听诊不号脉就端起别人的药碗悄悄喝一口。明白这一点之后,就清楚那些“贪功贪法”的是挺可怜的。其实把先生交待的功夫练精练透就很不容易了。先生对太乙十三桩的期望是桩桩6个小时。
对于广大的初学者在没有得到先生亲自指点前,不妨静下心,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好好把在培训中心的所学的功夫练深练透。一般健身而言,半个小时到一个小时就够了。不必在意前文中的几个小时的指标,那是对提高班学员和弟子的要求,先生在课堂上曾经说过:“当地基打得像飞机场那么大时,盖什么房子都可以。”其实也是勉励众多学员先练好基本功,以后条件合适了,再提高就容易了。
论坛只是后来者了解丹经武学的一个公共窗口, 其实还有许多先生非常优秀的弟子在为整理先生的文字和影像资料默默辛勤地工作。新问世的书籍和影像资料,也汇集了这些前辈和先行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他们对宗风文化的贡献是我们这些后来者的学习榜样。尤其是其中的一位先行,十数年来,将先生的文稿一字一字地输入电脑,从《翰墨缘》,到《真元宝笈》,再到《中国太极拳统真大典》,再至今天的《太乙金编》。当年先生指着半尺高的《丹经武学文集》打印稿对我们说:“这近百万字的文稿是项XX一个字一个字输入电脑的,这是亘古不变的事实,全国的弟子都要尊他为‘项哥’….别看他没什么时间练功,但他练出来比谁都好。”
这位先行十数年来对宗风事业的诚意和付出,感动了先生和祖师爷,这份的诚意和功德承载了他的非凡艺业。这也就是在另外的帖子中所说的头一条“饮水思源”和“以德载功”。我曾经问过先生:“古时候,不是有不少人躲在深山也修炼成就了吗?”先生的答复是:“时代变了,当今的任务是替祖师爷弘法,躲在深山算什么?”
挥汗埋头练功只是修为的第一步,能舍得人力物力财力为宗风事业付出的,那是再上一个台阶。没有为宗风事业出力,只知道向先生和祖师爷索取,于情于理都说不过去,功夫也会逐渐失去了源头;自己不练功,精气神没有经过凝练升华,就没有足够的力量克服重重困难把宗风的事情做成,(除非自己超常的付出能够感动祖师爷,不过这点很难)。所以,一般而言,自己练功和为宗风做事是相辅相成的,是修为路上交替向前走的两条腿。
我也是从初学者一步一步走过来的,也就是比新入门的早走几步而已,后来者求学求知的急切心情可以理解。在此略谈一些想法,仅代表个人见解。
作为一个求学者在急切求知的同时有没有想过:自己怎样做,才是一名合格的求知者?是不是我想知道,别人就要理所应当地告诉我?自己不妨设身处地想想:如果自己身为人父,或是身为人师,会把自己的毕生所得或是毕生所学交给或是教给什么样的人?
李先生在《真元宝笈》的《师真篇》里已经做了透彻的解释。后来有志的求知者不妨反复阅读,铭记在心,以鉴身行。
有道是:“黄金万两不卖道,十字街送有缘人”。不是老师不教你,是你自己合格了没有。
李先生是丹经武学的源泉。先生的著作要反复读,用心体会,那是先生心血所凝。精彩之处,字字珠玑,言简意赅。我们虽是先行几步,也仅是得点滴知识。虽有些许体会,也未必成体系,贸然公之于众,也许是误人也误己。所以诉诸公共论坛的文字也是审之再三。
练功有所得,本来就很不容易,再凝炼成篇,就更难了。本论坛的版主文熙的在各个方面的论述值得后来者用心体会,我也时常反复阅读文熙师兄的精彩论述。dao1008的不少文字也意寓深刻,可惜应者寥寥。还有置顶的一些论题也值得仔细阅读,温故而能知新。
在修为这条路上,知道一些道理和实例也许仅仅是开始,功夫是付出汗水练出来的,也是辛苦做事做出来的,但绝对不是谈论“谈”出来的。论坛上同道的体会是对方对他自己所处阶段的描述和认知,对自己而言这些内容可能只是“知识”。而你自己在练功中得到体会远比同道告诉你的“知识”更有意义,因为你的体会是基于自己的身心变化,是基于自己实实在在的提高。
与其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
当年师尊课授时,是要求我们一个站桩一个站桩的站过来的。桩功是对身体素质的考验,也是对意志品质的考验,同时也是对功力的检验。我们也是从5分钟到10分钟再到30分钟再到更多。后来有志者不妨从你们现在所练的一个丹经武学内容开始,24式循经太极拳或玉环桩都可以,把每一个定式当桩功来练。开始先不用多,争取一个定式站到10到15分钟,坚持一段时间。
《门户掌打手歌》已经言明:“大道深功苦中得”,这也是我所认知的修为的路。师尊以前曾经说过:圣人不以怪异乱世。这是公共论坛,不适合发表阳神和金砖铺地这样的言论。
如果你真有心孝敬师父,就尽管用心去做,“桃李不言下自成蹊”,事实胜于雄辩。否则在现实世界里,这样的言论只会沦为笑柄。好好去做吧。言归正传。
续前文:
宠辱不惊,闲庭信步----源自于内在的富足
这既是心性修为,也是内功气脉修为。
在祖国医学中有“七情内伤”之说。七情是指喜、怒、忧、思、悲、恐、惊。七情失度则脏腑受损。“怒伤肝”,“喜伤心”,“思伤脾”,“忧(悲)伤肺”,“恐(惊)伤肾”。 《灵枢•口问》有云:“心者,五脏六腑之主也,……故悲哀愁忧则心动,心动则五脏六腑皆摇”。当内功修为达到一定程度时,体内气脉循行的力量也超出常人。但是多数修为人在日常的工作生活中难免遭遇风浪,一旦气脉受七情所扰导致循行失衡,造成的危害也是异乎寻常,毕竟黄河泛滥的后果和小河沟泛滥的后果不可同日而语。因此随着内功修为的提高,对心性修为的要求也相应提高。出于自身健康的考虑,不论练玉环桩还是其他功夫,这一点不可不明。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曰:“人有五脏化五气,以生喜怒思忧恐。” 因此“七情”是以五脏精气作为物质基础。《灵枢•本神》云:“肝气虚则恐,实则怒。心气虚则悲,实则笑不休。”也就是说 内脏气血的状况同样会影响到七情。结合前述的“七情内伤”之说,“七情”与内脏气血状况是相互影响的。因此通过适当的方法调节内脏气血,也会反过来影响“七情”。这也就是玉环桩或其他功夫可以调心性的内在原因。
如前文所述,玉环桩是在吐纳升降的反复行功中使得十二正经得到逐渐的调整和平衡,再辅以聚气成形,阴升阳降,运化周身,则元气日充,宿疾渐消。元气充足后,平抑七情的能力也相应提高,平衡气脉阴阳的能力随之增强。
更进一步说,十二正经既调则五脏六腑皆安。五脏安方可五气全,南五祖之一白玉蟾在《紫清指玄录》指出“肝气全则仁,肺气全则义,心气全则礼,肾气全则智,脾气全则信。若受气不足,则不仁、不义、不礼、不智、不信,岂人也哉!”由此玉环桩的回天之效,再造之功可见一斑。
玉环桩的一个很显著的特点在于阴升阳降。将功夫练透之后,可以遍体清凉,即使在南国烈日炎炎的的盛夏,在大马路上行走一下午,口不渴,心不烦。随着日积功深,人的气质也会透出平静祥和,温文尔雅。
对多数人而言,五脏之气由亏至盈以及十二正经的调整和开通,都不是一朝一夕所能完成的。这个过程甚至要穷数年或是数十年方能奏效。在这个过程中,没有足够的运动量,是无法完成这个飞跃的。没有量变就不会有质变,这是宇宙的普遍规律。
由于量变到质变需要一个过程,在这一发展过程中,气脉抗干扰能力还比较弱时,或是有局部质变但是气脉抗干扰能力还不够强大时,还需要从道理上了悟这世态人生,平抑七情的产生,降低“七情内伤”的影响。所以这时“心性修为”就也显得相对更重要。“只因心中存俗客,只搅神昏荡春月。”心性修为实质就是解决逐俗客的问题。“心性修为”是一个很大的议题,涉及到对修为的理解,对整个世态人生的理解,而且各人有各人的看法,不一定有标准答案。下面的论述先针对题头的“宠辱不惊”,仅是个人体会,权作参考。
对修为人而言,修真二字,已经提出了是修真元之气; 万乘统元功更是指明了离开自身元气的修炼就不是修为的正途。出顶门的一颗玄珠,以及剖产的先天婴儿都依此真元之气所化。能明白了这一点,许多的事情就清楚了。
修真这条路是有实证的。“八臂真尊图”里清楚地描绘了这团真元之气在各个阶段呈现的状态。自己不妨对照一下,看一看,想一想,已经达到哪一个层级了。对自己有了清醒的认识之后,也就不容易为外界的反应所迷惑。如果都已经达到“一颗玄珠出顶门”了,别人就是骂自己“狗屎”,自己真就变“狗屎”了吗?不会的。如果在图上都找不到一个对应的位置,别人的鲜花赞誉会化为自己元气的一部分吗?也不会的。这种时候,“宠”又有何惊?“辱”又有何惊?
不论功夫高低,如果秉自己一份的良心,上对得起天,下对得起地,尽心尽力,坦坦荡荡,又何惊之有?
心病还需心药医,强堵强压不是上策。看清楚了,想明白了,心就慢慢定下来了。
不惊与信步源自于内在的富足。
我看了《趣谈"我非我所有,我所非我有,我、我所皆无有我。"》这个主题。除了“趣谈”二字可能引起读者异议和表达方式略带诙谐外,帖中的实质内容俱是一个过来人的肺腑之言。
人与人之间意见相左是非常正常的事。舌头和牙齿再亲,也有牙齿咬到舌头的时候,但是并不是有了碰撞,牙齿和舌头就要闹分家。该合作时还是要合作。楼上两位都是受教于师尊门下,可能是大水冲了龙王庙。
一番碰撞后倒是发现台前幕后俱有英雄好汉,只是有些隐而不现而已。小小论坛已是藏龙卧虎,看样子是时候未到啊,时候到了,也许振臂一呼会出来一大片。
楼主在前文中已经指出“宠辱不惊,闲庭信步。”既为修为人,此类争执不妨淡淡看之。
师尊在课堂上早已里已经明确指出:
有徒者,天性自昭,清正秉为,此为上士,受教于真;
有徒者,左右不定,是非自行,此为中士,受教于仁;
有徒者,自性行径,无纲无常,此为下士,受教于慈。
数十年来,师尊慈悲为怀,广开善门,广度群生,可以说是桃李满天下。但是众多学员徒弟的先天禀赋不同,各自修为之后的归宿也不尽相同,只是在此生此刻同在师尊门下受教而已。既然如此,同门间也就不必强求一致。自己的五指伸出来都不能保证一样齐,更何况是芸芸众生。如果指望每位同门都是口含金钥匙出生,那么,错的是我们自己,而不是别人。因为我们对他人有了不切实际的要求。
受教于师门的,有些可能只是有心向善而已,可不能认为他现在就是大善人。从有心向善到真正的大善人也许还有很长很长的一段路要走。所以不必认为门内就是一片净土。师尊也曾经说过“各尽各的心,各尽各的孝道”,多少的辛酸和无奈尽在此言中。武当自有神明在,天网恢恢,疏而不漏,当收拾的时候,岂有含糊过。人生短暂,有这份时间不妨做一些更有意义的事。“弘法”是现在的大趋势,大家不妨在推广这门学识的大方向下,求同存异,摒弃内耗,互帮互助,共同前进。宽容了别人,其实首先是解放了自己,是使自己的心灵从愤恨中解脱出来,归于博大和平静。
另外在我们成就的前辈祖师中,有庄重的,有诙谐的,有法相庄严的,也有不拘形骸的。大家熟知的济公活佛就是不拘形骸,他也是我们的前辈祖师,他实际修为的成就相当相当高。套用一句俗话:“包子有肉,不在摺子上”。
一些个人看法,仅供参考。
师尊的这段玉环桩录像,不仅对初学者,而且对老学员,甚至是老徒弟都有现实的意义。且不说师尊以龙虎堂的身份遍览众家之长,就以师尊当年在玉环桩上下的苦功以及所达到的层次,练过玉环桩的可以自问一下,有几个能及。如果有哪位自认对玉环脉道的理解比师尊更深,那就不必勉强他了。
龙虎变换的步法不但是玉环桩的一个关键,而且还是一个很大的议题。它在玉环桩中是一种表现形式,在“十万横磨”和禅桩“万里行云”里还有其他表现形式,不一而足,不可小视。可以先在玉环桩中细心体会。
玉环桩暗合易理。在动作上,有纳必有吐,有升必有降,而且欲上先下,欲下先上,所以动作本身就有了阴阳的和谐统一。两手臂向前推时,掌心微向前凸(“吐”)。这个凸(“吐”)很关键;两手臂向後拉时,掌心微向里凹(“纳”),十指微屈,这个凹(“纳”)也同样关键。放得出去,也要收得回来。
如何放,如何收,还请仔细研究先生的这段录像。玉虚呈华时,两掌由胸前向前推,如果垂直投影到脚下,大致是前脚掌的位置;金风返真时,重心后移,脚下由“龙腾”变为“虎踞”,同时两掌拉回胸前,两掌的位置如果垂直投影到脚下,大致是在前脚掌与后脚掌的中间位置。也就是说,两掌向回拉时多拉了一段距离,这段距离大致是前进方向上前后脚距离的一半。这正是应和了先生说过的一句话“推出去一尺,再拉回来一尺半,自己不就多半尺了吗?”其实不管用意不用意,玉环桩动作本身就可以做到回纳的成分多一些,有益于自身的聚气。
先生曾经说过:“玉环桩练到深处,掌上气机的走向可以逆行。”也就是掌向前推时,气机是从外向里走。我没有达到这个程度,不敢妄言,所以“前推时劳宫穴用意念内收”的说法还需当面请教师尊。
我也只是芸芸众生里的一个行路人,得师尊教诲,才得有今日。我的前面还有众多的师兄师姐,我也经历着从不会到会的过程。不管现在如何,只要你们努力,也许将来你们会比我走的更高,更远。学员整体素质的提高才有利于这门学识的发扬光大。众人添柴火焰高,大家一起努力吧。
正心在人,正意在己,----“鹅毛天天刷才能白”
此为心性修为。
昔日,初入师门,见识浅薄。一夜,思些许见闻,不觉心绪难平,妄自评判。次晨,幡然醒悟。叩教于师尊,坦言己之胡思妄想,并问以何防范沉渣再起。师言:“正心在人,正意在己。”杳杳数年间,始未悟透此语之个中三昧。在此仅能略说一二。

我本是火爆脾气。一次愤愤然之后,先生告诫:要做到像烧过的香灰,再也点不着。虽有师尊的告诫在先,日后的岁月中还是几度情绪失控,开罪于同门,至今回想实是我平日“正意在己”做得不够,师父不能天天跟着自己,不能事事提醒自己,要学会自己管教自己,自己约束自己,才能不犯同样的错误。
广而化之,正己之意,是一种超越自我的精神。从这种意义上说,它不仅适用于练玉环桩,而且适用于任何逆流而上的修为。
借用一句仁祥师爷的禅语:“鹅毛天天刷才能白”,共勉之。
师言:武当者,武挡也,是以武挡天下之求道也。言外之意:连练武的苦都承受不了,还谈何求道? 这“以武入道”也是另有深意。一方面,自武途趟过来的,身心强健,道心坚定,同时气脉有足够的力量冲关,方便坐功修习,另一方面,既落此红尘,自有落入的理由,既遇此劫难,自有遇上的原因。用练武功的苦消去自己诸多业力,也是为后续的发展铲平道路。
修为的路常常是逆着竹节,一节一节地往上顶。有心者,思之。
三. 动作要精准------以师为范
从本质上说,玉环桩是团练自身元气的一种方法,是‘内有其形,外呈有象’的行功,有序规范精准的动作有益于平衡体内的气脉。
在初习阶段,由于动作的熟悉和熟练需要一个过程,所以只能先求大概。当动作日渐熟练之后,就应该注意动作的规范和精准。大字桩讲究十二正经的平衡,其实玉环桩的玉虚呈华和金风返真在手势上的一吐一纳是调节手三阳和手三阴,金顶沉锋和预注中元在身姿上的一降一升是调节足三阳和足三阴,这样玉环桩在吐纳升降的反复行功中十二正经同样得到调整和平衡。另外在金顶沉锋时手掌沿足三阳下搓配合身姿以期‘阳降’,预注中元时手掌沿足三阴上摩配合身姿以期‘阴升’,阳降阴升以期阴平阳秘。玉环桩的动作立意深刻,不可等闲视之。
那么何为规范精准的标准?就是先生的书籍,录像光盘,以及在各次讲座学习班上的专题讲述。
先生在《真元宝笈》中有专门的篇幅论述玉环桩,用词相当精炼。当初自己也是囫囵吞枣地读过,只感觉好好好,却不知其所以然。只是当自己实实在在练到了,才知道记录在真元宝笈中的文字是真真切切,字字珠玑。所以回头看,真元宝笈的玉环桩部分应该仔细反复阅读,这是在功理和核心动作上求得精准。
由于书本这种传播媒介的限制,真元宝笈里只有核心动作的定式图片,无法展现各个动作的过渡过程,但是有了这些过渡动作才能将各个定式串成有机的整体,才能将玉环桩演练得如行云流水。现在科技发展了,已经有了录像光盘,通过光盘不仅能够一睹先生的行功风采,而且能够反复地精细地播放,相当于先生一遍又一遍地仔细教你动作的细节。
先生早年,玉环桩一天不断练了九年,如果算上间断的是练了十三年。拍这段录像时先生已年过五十。整个动作过程融入先生历经数十年丹道武学操修后对武当玉环桩的理解。看似平淡冲和,实则处处暗合规矩。不知看过这段录像的学员注意到没有,丽龙含珠时先生的落足是大趾先着地。足大趾是足厥阴肝经和足太阴脾经的起点。练到一定程度时,会感觉到足大趾着地时自己的两肋部有感应。左肋下为脾,右肋下为肝,所以‘宣化肝脾’的说法是建立在实实在在的现实基础上的。再往深处说,手上是金在前,脚下是木为先,这里是一金一木。所以有心练好玉环桩的可以仔仔细细地研究先生的这段录像。看看先生的手向前伸展至何处,向后又回缩至何处,伸展和回缩的轨迹如何,二者如何转化。值得细细品味的地方还有很多。在初级阶段可以不管理解不理解,先依葫芦画瓢照着练,细心比较自己的动作和先生的有何差异,然后在一次又一次的练习中逐渐向先生的动作靠拢。这是在全体动作上逐步求得精准。
玉环桩毕竟不是简单的广播体操,除形体动作之外,还有一些内练的心法。这些心法有些记录在《真元宝笈》中,有些散见于先生的各次学习班上的玉环桩专题中。这些内容新学员可以向老学员请教,或是咨询北京的培训中心。
其实玉环桩的内容相当精深。如果把记录在真元宝笈里的武当玉环桩称为原式,那么随着原式内练的深入,还有其他的化式,这一部分的内容另作别论。从实际的演练的感受上看,论气脉的中正平和,原式是首屈一指。将玉环桩原式诉诸文字并纳入《真元宝笈》自有其深刻的道理。因此,以师为范将原式的动作练精准也是后续发展的坚实基础。
难得楼主能够不囿于功夫的窠臼,体悟修为路上为人处世的道理,可喜,可贺。在此修为路上,如不能自武法的修习进而臻至慧力的开启,实难称上乘。曾经的同门多半也是由于心性修为上出事,而导致折戟沉沙。有鉴于此,补充些许个人体悟,权为续貂之作。一方面顶起此帖,支持楼主,另一方面,反思师尊的言传身教,略为总结,付之有缘,也不枉师尊的一番苦心教诲。楼主文中所提的六点实为枢机之处,本人就此六点略为补充。
文字上如有得罪,还请楼主海涵。
一. 缘起------饮水当知思源。
祖师当年慧悲万类,留下诸多修习法门,使得后人能够循级而入。没有祖传,没有师授,也就没有每一位修为者的在修为路上的进步和飞跃。因此尊师敬祖是修为的起点,是练任何功夫有所成就的基础。在现实生活中,虽有‘言祖不言师’的旧传,但是对眼前言传身教的授业恩师都不敬重,还谈何敬重未曾谋面的祖师爷呢?在实际修为中,尊师就是现实的起点。
旧传的密宗修为中,上师是凌驾于佛•法•僧之上的,上师能够让传人即世成就。宗传的‘九转丹成’的‘九’也通‘久’,也是喻指丹成之难。没有上师的指点,这道道难关从何而过?所以也就有了‘饶君聪慧过颜闵,不遇明师莫强猜’的说法。可叹多少今人,聪明反被聪明误。 有的自以为道听途说某某秘诀就可以独自修为,一搏功名,甚至成仙成圣。殊不知:自己的花盆里没有祖与师的真种子,也就没有日后的发芽,开花,结果,也就更不会有所谓的传承。疏通疏通筋骨倒是可能,至于内操修为,没有出偏就已经是万幸了。有的虽得师门的真种子,但是一门心思打着自己的小算盘,更有甚者自以为可以过河拆桥。自己都没有用诚意去温养这颗真种子,又怎能指望这颗真种子发芽,开花,结果。
饮水当知思源。得祖师爷恩惠,当知为祖师爷的事业效力。这是第一条,也是最重要的一条。
以德载功,共勉之。
二. 中庸之道------不慢不苛,留有余兴。
具体到玉环桩的锻炼上,玉环桩是‘内有其形,外呈有象’的行功,通过外部有序运动的反复牵引,使得内部不平衡的气脉逐渐归于平衡有序,进而循行特定的脉道,出现特殊的效果。对于初习阶段要求一定的数量是可以确保锻炼的效果,没有量变就没有质变。这是‘不慢’的原因。
修为是一个实实在在的身心转化过程,由量变到质变需要一个转换过程。虽然转化的大方向是一致的,但是由于每一个人的先天禀赋和后天的生活经历不尽相同,所以具体的发展进程却是大相径庭。这是现实。先生常说武学是一门极其精微的学术,电光石火之间判胜负定生死,由不得半点马虎。敌情我情必须做出迅速准确的判断。武学上长期精深的素养,是不会得出一个死守定数的结论的,更何况玉环桩本是源自坤丹武学,不审各自气脉的运行状况而死守一个锻炼的基数,只知进火猛攻,不知退火温养,实不合宗风风范。这是‘不苛’的原因。
真正进入玉环桩内练时,不同的气脉循行会呈现各异的行功状态。柔极生刚,罡风透体时,动作快似轮转,半个小时推360个不算多。气脉运化细致入微时,一个小时推不出10步。所以从整体上看,是不能死守一个定数,应该实事求是,依照自身气脉循行的状况,既不偷懒,也不累垮自己,也就是师尊所说的‘练功要留有余兴’。

 文件名称 行路人2009 -文章.doc [Disk] 下载
 描述
 文件大小 52 Kbytes
 下载次数:  83 次

这篇文章被编辑了 2 次. 最近一次更新是在 28/10/2009 14:55:37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
水上郎君
6、武英           英侠开迷路 教化愚泯心 授人见长训 势已入天真
[Avatar]

注册时间: 20/01/2008 11:16:13
文章: 152
离线

就这样嚼着苦根,天天熬,月月熬。。。。。。
无忧乐境
11、剑庐士           剑庐周天卧 有无同呈痕 大千谙真我 无处不藏真
[Avatar]

注册时间: 05/01/2008 21:05:32
文章: 2158
离线

水上郎君 wrote:就这样嚼着苦根,天天熬,月月熬。。。。。。



看起来怎么像万恶的旧社会苦大仇深似地,哈哈。 :haa

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嘛。
水上郎君
6、武英           英侠开迷路 教化愚泯心 授人见长训 势已入天真
[Avatar]

注册时间: 20/01/2008 11:16:13
文章: 152
离线

呵呵,我可不是这个意思。

我对这句话很认同。坚持练功的过程,就是这感觉。
南山有约
6、武英           英侠开迷路 教化愚泯心 授人见长训 势已入天真

注册时间: 05/11/2008 19:30:23
文章: 102
离线

等拙力去掉的时候,就不会有爵苦根的感觉了,那时会觉得很轻快,没有腿和关节的酸胀,行功时,想迈步宽点就宽点,低点就低点,快点就快点,慢点就慢点.双手感觉很柔软.就如拿起一张长纸条的底部竖起来的感觉-似乎会折弯下来而有没有折下来.能推三小时还是四小时,不在身只在心了.
以上仅为个人体会,如有错处,请各位不吝指正.

这篇文章被编辑了 1 次. 最近一次更新是在 28/10/2009 21:26:23

修丹
9、豪侠           豪侠佩神剑 大道说得清 九派环归处 自然浑如真

注册时间: 01/05/2007 16:25:13
文章: 614
来自: 121.31.17.18
离线

南山有约 wrote:等拙力去掉的时候,就不会有爵苦根的感觉了,那时会觉得很轻快,没有腿和关节的酸胀,行功时,想迈步宽点就宽点,低点就低点,快点就快点,慢点就慢点.双手感觉很柔软.就如拿起一张长纸条的底部竖起来的感觉-似乎会折弯下来而有没有折下来.能推三小时还是四小时,不在身只在心了.
以上仅为个人体会,如有错处,请各位不吝指正.

观君之短语颇感欣慰。盖言汝切身之感受发人深省,依吾之见,尔已入炼光之境界。能练二三个小时不等,不言而喻,体内之元气已转化为光,已进入太乙循经(蟾游)之次第。以武入道,精神可佳。努力!再努力!

这篇文章被编辑了 1 次. 最近一次更新是在 29/10/2009 04:21:49

南山有约
6、武英           英侠开迷路 教化愚泯心 授人见长训 势已入天真

注册时间: 05/11/2008 19:30:23
文章: 102
离线

谢谢修丹先学的鼓励,其实我还差的很远,还没有完全的循经体验.只是感觉推得轻,柔,软.空.双臂如羽毛浮在空中.只要心中无事,推三四个小时,感觉也是过的很快的.感觉上就是推了不到一个小时而已.可能是轻柔的缘故.
nantian
6、武英           英侠开迷路 教化愚泯心 授人见长训 势已入天真

注册时间: 10/10/2009 15:58:39
文章: 148
离线

不知道“行路人2009”还上来不上来了。
事志
5、武士           武士封两极 造作自我身 锋拦如长短 如一始见真

注册时间: 10/03/2008 13:32:19
文章: 75
离线

行路人2009写下这篇文章很好,激励我们后学向前,先学做出的榜样,我们后学也不退缩,大家一齐向前。
行路人2009
3、勇姿士           勇姿识六法 渊源说得真 刁斗兼枪仞 出还大路魂

注册时间: 03/02/2009 23:34:56
文章: 39
离线

首先要感谢这位素昧平生的楼主收集了我过去的留言。版主也曾经建议我将这些文字单独成篇,另立一楼,但是考虑到这些文字还未经师尊过目让可,不能保证都对。所以当时还是将其隐在众多的留言中。

这些内容,如果楼主觉得好,首先应该感谢李先生。没有先生的苦心教诲,也就没有我今天的这些学识。 其次,这些学识,源自实践,也只有回归于实践,才有其应有的价值。(脚踏实地练吧!)

在先生过目之前,还是让这个帖子和以前的文字隐在众多的留言中吧。谢谢。

这篇文章被编辑了 1 次. 最近一次更新是在 20/12/2009 23:49:01

秋蝉
6、武英           英侠开迷路 教化愚泯心 授人见长训 势已入天真

注册时间: 10/06/2007 08:52:57
文章: 122
来自: 221.201.220.199
离线

学习,还是脚踏实地的去练吧。
nantian
6、武英           英侠开迷路 教化愚泯心 授人见长训 势已入天真

注册时间: 10/10/2009 15:58:39
文章: 148
离线

行路人2009 wrote:没有先生的苦心教诲,也就没有我今天的这些学识。 其次,这些学识,源自实践,也只有回归于实践,才有其应有的价值。(脚踏实地练吧!)


“这近百万字的文稿是项XX一个字一个字输入电脑的,这是亘古不变的事实,全国的弟子都要尊他为‘项哥’….别看他没什么时间练功,但他练出来比谁都好。”
同样的,版主文熙创立这个平台,实现了以前多少人想了很久却无法实现的愿望。
还有培训中心的李老师和石老师等。

也让我想起了原来在北京,后来南下了的周XX同学,很多年了一直在老师身边和其他人一起整理各种文稿、图片、录像资料。别人用来练功的时间,他用来整理资料。
我觉得这就是对宗风事业的诚意和付出吧。

每当想起这些人的贡献,心中便是无限的敬佩。
说实话,真是不容易啊。


文熙
12、剑真           剑真合于道 大千是法身 六甲合三昧 内外同此身
[Avatar]

注册时间: 04/01/2008 23:17:43
文章: 6342
离线

nantian wrote:同样的,版主文熙创立这个平台,实现了以前多少人想了很久却无法实现的愿望。


您好!非常感谢您的理解和支持,但是您上述的褒奖我实在不敢当,这些都是大家共同努力的结果,我只不过是其中的普通一分子而已,微不足道,还有许多幕后的同修们在默默地付出着,他们比我付出的更多。我想修真就是一个美好的心愿,就是希望自己好的同时,能有更多的人跟自己一样也好起来,具体的说就是通过学习丹经武学使大家的身心都能更加健康起来。再次感谢您和众多同修对论坛的鼎立支持!

大千万古岁月稠 惟有修真是吾求
龙心雪魄映玄宇 点点星光共诗修
 
论坛首页 » 修习心得
前往:   
Powered by JForum 2.1.8 © JForum Te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