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经武学--循经太极拳培训中心网站
搜索
最新主题
热门主题
会员列表
返回首页
会员注册
/
登入
丹经武学的修真理论 /李兆生
论坛首页
»
武当嫡脉
前往:
选择一个版面
网站公告
教学信息
修习心得
循经太极
六脉太极
教学研讨
基础功法
专修功法
精进功法
声律真诠
书法教学
以文入道
武当嫡脉
少林正宗
太乙显真
九脉合真
健康生活
养生方法
诗书画印
百家武学
道家纵横
佛学纵横
儒学纵横
医易纵横
文化杂谈
图片视频
电子书屋
温馨家园
会员茶室
发表人
内容
25/06/2009 18:49:40
文章主题:
丹经武学的修真理论 /李兆生
文熙
12、剑真 剑真合于道 大千是法身 六甲合三昧 内外同此身
注册时间: 04/01/2008 23:17:43
文章: 6360
离线
丹经武学的修真理论 /李兆生
光耀古今的太极拳作为中华民族精神文明的代表,已经泛波海内外,形成一种时尚一种文化而普及开来,塑造着人文精神,象征和平美好的生活。但至今研究其内在隐涵的较为玄深古奥的学识内容,还是要再三仔细审视察诠,才能洞察其真识。
并不是像时人将其看作如何如何简明单纯。其中蕴涵着中华五千年之文明,囊括了中国道家至朴的天人合一观及祖国医学传统系列养生哲理,
通过自我行拳来积极地认识自然,健全自我,乃至健康文明,“天行健,寿而康”。
概言之,循经太极拳已成为人们研习丹经武学的阶梯。
对于丹经武学而言,并不是以武克敌。
因为丹经武学是“与道合真”的宝贵经验和珍贵的文明遗产,通过习文演武能管窥天地自然界的规律,去除人生的疾苦,颐养天年。
太极拳是祖国养生家和丹道家经过千百岁月操拳演武,行血推脉,养气柔体,总结得到的宝贵经验。循经太极拳的循经谱文所说的“气脉宣通十二经,养真泛武翻作拳”,意在太极拳的锻炼过程中,每一个动作都在影响着人身十二经的流注循环。十二经是概括人身气脉的代词,包括十二正经、奇经八脉、毛络孙络等周身循缠有度的气脉行经,标志着人的气血盈亏的过程,循经是太极拳的生命。
而哺育循经太极拳生命的则是传统的修真思想。
即如何修持自我,净化身心的完整理论。
修真的思想与理论基础是建立在传统的“天人合一”观点之上的。
古人认为,在遥远的太古岁月之前,宇宙是一个旷然无物的混沌世界。这个世界没有上下的区别,没有物象,什么都不存在,只是一片虚无。古人把这个时期的运化称为“太虚呈象”,也被称作“混沌未开”。经过若干年的运化,世界发生了质的变化,形成了雾状空间,古人喻为“太素生形”。又过了若干年,世界上了现了一种振动,即传说中的盘古开天。盘古氏挥动巨斧,劈开了浑蒙世界,使清气上腾凝为天,浊气下降结为地。盘古氏的精气形成了日月星辰的天体运化,血脉化为江河湖海,骨肉变作山脉,毛发化为林木。这个古老的传说是古人对宇宙拟人化的描述。古人用《易经》这部古朴的哲学史书,来认识自然界中的万物生长变化之规律。太极生二仪,二仪曰阴阳,二气交感,产生万物。古人指出,天地产生之前的宇宙已充满了“太合元气”,亦称“混元之气”。天地生成之后,这宇宙的元气则寓化在天地之中了,这时的先天之气是阴阳未分的混元状态。直至天下万物成形,“太极生万物”,元气也有了“阴阳显化”的运行,交注往返,这时的元气就不再是混元之气,而是孕育万物的真元太和之气。此一气而分清浊,清者是灵光,浊者是精质,清者而成象,浊者而结形。
宇宙产生阴阳的变化,天上地下形成乾坤之象,二仪歧分之形。
经过若干年月,又出现新的变化。地气升腾,天气下注,形成阴阳交感,呈于卦象为地天交泰。产生了生命,即古人所言的“三阳交泰产群生”。天地之气未形成气机交注之前,卦象为“天地否”态。祖国医学认为,人博天地宇宙阴阳二气而剖产性命,入乾道为男,入坤道为女。阴阳感而复生,无有穷尽。人类生成性命之后,全靠真元之气推动肾水周流,润泽周身,靠元气推动血液,循经导脉。人的生命又是由先天后天两大部分组成。先天的元精、元气、元神是生命的前提,它孕育了后天的精气神。气功的修持,是以后天滋养先天。万物水中生,是指先天肾水元气以成人;万物土中生,是指后天生身的水谷之养,即后天的饮食之养。
传统的修真认为,人生大略分为三个阶段。
人自结胎到出生,来到这个自然界中,这个生命从成长到成熟,是童心未泯人事未涉的阶段。人事未尽阶段是步入成年后的岁月,为生活而忙碌,人的生命、身心、衰老、病苦,多来源于兹。人事的完结,即是人生的最后阶段。这是常人所说的风烛残年,人事已尽的晚年。
“顺则凡,逆则圣”,是传统修真积极看待人生的思想。
传统的修真理论认为,体内三宝——精气神能聚而不散,人即可长生久视。祖国医学指出,“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母”,用后天的办法补充先天不足或后天耗散的真气,以驱除因元气亏损而导致的诸种疾患,使身体由五漏状态转为近似元真的状态。这个过程,古人称为“修墙补屋”。“修墙补屋”一词是由唐代纯阳真人吕洞宾提出来的。这样,循经太极拳和丹经武学才能使人颐养天年。
自然界中的江河湖泽提醒了人们。由内外循缠的经脉,而得知“正经犹夫沟渠,奇经犹夫湖泽,相互调济溢满……”。又得知人在动时有缠循之度,在静时也行经子午,身中阳气“起于子而终于亥”,并按时循环,“每日寅时起肺经”。人“一呼,脉再动,气行三寸;一吸,脉亦再动,气行三寸;呼吸定息,气行六寸”。“一昼夜一万三千五百息,脉行八百一十丈”,这就是“修脉”的过程。太极内炼是动中“修脉”和知脉的过程。到了这个层次,养生武学的修为便从“动以练形,静以养气”的形气合一,努力达到“形神俱妙”,“内以养生,外以却恶”的观念由此产生。“元气充实,外邪不侵”,这又是人所共知的常识,从此由道分出侠与医。泛武却恶者为侠,救命治病者为医,两者共存共荣,同时救人水火,保卫生命,始有“卫生”之词出现。
这种有经纬有起始的血脉气机,随着功夫的演化,智者得知其真气归藏在小腹丹田里面,古人将这个归处称作“黄庭”。
“积久呈真”,每当真气饱满之后,会产生超常的脉道,或从腹而上升,或经背脊而上行,前后循环,或中起一线,随日月阴阳而产生升降。
这则是丹家的“丹脉”现象。
体验修脉的研究学者把这种常识称为“内景功夫”。早在晋代,王羲之当年书写《黄庭经》换鹅的故事就是指此(《黄庭经》全称《太上黄庭内景经》)。
当人们得知这团“元气”能起到“生死”的关键作用时,“培育元气”的手段即应运而生。然而,生命中的这团元气如何才能“久固呈真”而产生质变不再耗散,乃至于在颅腔形成“结晶”?这则是藏传内密的“一指樱红”。
研究这门学问的人在常识上则形成了专业体系,谓之“丹经武学”。
一旦元气凝成结晶之际,颅腔内会出现耀眼的光芒。这一景象在历史上被称之“慧光”的专习。因光芒如同金子闪光般地灿烂,故人们又名之为“炼金术”,在体内形成生理与心理的变化,此谓之“内脉丹学”。
以金石草木用鼎炉烧炼升华而成的物体被誉为“外丹大药”。医家的丸散膏汤丹剂就是这样形成的。这也是历史上炼丹炼汞、金砂白雪的学识,它一直影响了封建帝制多少朝代,数百年岁月(参见《真元宝笈·武库遗真]之引言》)。
在动静修为过程中又分为文武两大脉源,文以明其哲,武以演其身。
交综而后,文感“易”而参宗玄慧称儒宗;武练“形”乃悟彻天象言道学,追求“顺天道,合人道”的理智教育。一则因形循理,“读书修福,安分养神”;二则寓理于形,造福社会,立于人事。提出“文章行世大神仙”,“玩易以知吉凶”,以文人三绝诗书画来体现,由传统文人与大自然相合鸣的行动,乃至“智明达化”、“理邃三玄”。泛武者,观文以省心性,操演以壮气魄。与道合真而后,则是“内执丹道”以明修自我,“外显金锋”以善拯其涣(患、灾、争、杀)。归隐而后,观天地以拟自身,观日在天照彻自我,自然天地是由智慧般的太阳照耀。拯世大儒而为良臣扶社稷,济苍生以医哲弘真。
王羲之官拜右将军乃武夫习文;李白少爱纵横乃文武侠道于一身;陆游乃文人习武,学剑四十载;苏东坡诚为儒释合一;韩退之实儒道合一;杜甫一生只在儒家境内;伍冲虚、柳华阳为仙佛合宗;赵佶以艺为道文笔绝响;唐太宗文武泛真,参贤释教;孙登隐石窟而食石髓延生;嵇康操琴曾师鬼魂而得广陵散传世;介子推孝五伦绵山被火;张三丰得白云诀,书剑纳为丹道,擅龙形大草,以武传世;吕纯阳警喻世人,“是道仍是儒,称师亦称祖”;张仲景身居太守而著《伤寒论》乃儒行医道;孙思邈伏龙虎,济苍生,以丹医入道,千古尊称“药王”;董永典身葬亲,妻配天仙而得一子,取名仲舒,是为感仙济儒;纵贯岁月,真是“神州瑞气五千年”所呈之者,“五彩云英仗文华”,“海潮送心音”。
史卷经传,演伦岁纳。诸种行操,概言之为完善自我,亦是古人所言之“修真”。或可说通过修整,而产生完臻之自我。
让人类从疾苦中走出来,像旭日升天照亮大地一样,给万物以光辉。
大千万古岁月稠 惟有修真是吾求
龙心雪魄映玄宇 点点星光共诗修
25/06/2009 18:57:39
文章主题:
回复:丹经武学的修真理论 /李兆生
文熙
12、剑真 剑真合于道 大千是法身 六甲合三昧 内外同此身
注册时间: 04/01/2008 23:17:43
文章: 6360
离线
研究这门学问的人在常识上则形成了专业体系,谓之“丹经武学”。
丹经武学是修真的学术体系,已经超越了门派的范畴,成为一门独立的学问,是在中华民族的历史长河中,经过无数先师法祖的不懈努力而开创出来的修持自我的真实道路,是修真的国学宗风,是九脉合真后的学术升华。因此能否正确理解我们现在正在探索的这门学问的深刻内涵,就显得尤为重要。我们应该反复仔细的阅读和体会老师的这篇文章,明白自己所走的道路是怎样的一条道路,而不要误解甚至曲解丹经武学。
大千万古岁月稠 惟有修真是吾求
龙心雪魄映玄宇 点点星光共诗修
16/12/2009 06:38:14
文章主题:
回复:丹经武学的修真理论 /李兆生
修丹
9、豪侠 豪侠佩神剑 大道说得清 九派环归处 自然浑如真
注册时间: 01/05/2007 16:25:13
文章: 614
来自: 121.31.17.18
离线
师论宗风育后学,
实为经典乃称绝。
自修文武焉识易,
玉镜照心启道觉。
23/08/2010 17:26:28
文章主题:
丹经武学的修真理论 /李兆生
yinyue
5、武士 武士封两极 造作自我身 锋拦如长短 如一始见真
注册时间: 10/08/2010 00:16:43
文章: 53
离线
感谢楼主分享
03/05/2013 23:55:04
文章主题:
丹经武学的修真理论 /李兆生
bus1201
新同学 初来入宝境 新到结奇缘 开眼拂真慧 立志入统元
注册时间: 03/05/2013 23:35:32
文章: 2
离线
感谢分享``还不错
论坛首页
»
武当嫡脉
前往:
选择一个版面
网站公告
教学信息
修习心得
循经太极
六脉太极
教学研讨
基础功法
专修功法
精进功法
声律真诠
书法教学
以文入道
武当嫡脉
少林正宗
太乙显真
九脉合真
健康生活
养生方法
诗书画印
百家武学
道家纵横
佛学纵横
儒学纵横
医易纵横
文化杂谈
图片视频
电子书屋
温馨家园
会员茶室
Powered by
JForum 2.1.8
©
JForum Te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