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经武学--循经太极拳培训中心网站
搜索
最新主题
热门主题
会员列表
返回首页
会员注册
/
登入
(原创)周潜川——当代“以道成医”者
论坛首页
»
医易纵横
前往:
选择一个版面
网站公告
教学信息
修习心得
循经太极
六脉太极
教学研讨
基础功法
专修功法
精进功法
声律真诠
书法教学
以文入道
武当嫡脉
少林正宗
太乙显真
九脉合真
健康生活
养生方法
诗书画印
百家武学
道家纵横
佛学纵横
儒学纵横
医易纵横
文化杂谈
图片视频
电子书屋
温馨家园
会员茶室
发表人
内容
24/06/2007 20:22:57
文章主题:
(原创)周潜川——当代“以道成医”者
dao1008
7、初侠 为侠常明理 三十六般兵 刚柔任显化 出入太乙身
注册时间: 05/01/2008 19:49:52
文章: 267
离线
周潜川——当代“以道成医”者
中国传统中医药学已有几千年的历史,曾经闪烁着耀眼的光芒。同中华民族的其它传统文化一样,中医药学也是古奥玄深之内容。西方医学兴起后,几百年来逐渐占据了上风,而中医药学却距离我们越来越遥远,让我们越来越感到陌生了,以致在今天出现许多质疑中医药学的声音,甚至出现网上万人签名“取消中医”之举。
虽然如此,中医药学几千年的灿烂光辉是抹杀不掉的,中医药学的精深哲理和独到的治疗效果仍然有着巨大的吸引力,使人们向往和折服。
中医药学的本来面目是什么,它为什么会放射出如此光芒,又为什么直到今天仍然有如此的魅力,我们应该怎样看待中医药学,当今之时,中医药学的症结又在何处?这些问题在今天尤其显得尖锐和突出。
一、周潜川先生对传统中医药学的描述
周潜川先生在《气功药饵疗法与救治偏差手术》绪言中讲过这样一段话:
因此古人对“静”的作用,首先在呼吸上发现了所谓“众妙之门”、“天地之根”的道理,体会出一呼一吸,一升一降,上会眩中,下沉丹田,气脉运行,周遍全身的“景象”。更精细地体验和观察,统计呼吸与循环作用,“一呼一吸,脉行六寸”,“一昼一夜,呼吸一万三千五百通,脉行八百一拾丈。”……因练气而影响全身的循环作用,这叫做“修脉”……统计全身共有“二十部奇正相因”的脉道。每一条脉道又有转折曲屈和大会小交的地方,这些地方叫“穴道”……这样的脉道在人体内遂产生了“阴阳水火相推”,“如环无端,莫知其纪”,“周天运行”的作用……古人又发现了“气脉”在“阴阳十二时中”,运行流转,各有旺时,互相传递承授,自寅时由肺经起运,到丑时肝经终止,叫做“子午流注”……古人摸清了活着的人在清静休息中,从呼吸一直到脏腑的气脉运行情况,从而掌握了它的规律,于是创造出了光耀古今的“气化论”,“经络论”。研究这种学问古人叫做“内景”,用“练气修脉”的方法,主动地支配人体气脉的平衡,叫做“内景功夫”……这也是祖国医学理论出发点的基础。
周潜川先生是峨嵋临济宗十二代掌门,精通丹法、医事、内功、武学,于一九七一年辞世。生前任职于山西省中医研究所,著有《峨嵋十二桩释密》、《气功药饵疗法与救治偏差手术》和《峨嵋天罡指穴法》,并有多卷手本《丹医语录》等。
周潜川先生的这段话讲的是什么内容呢?主要是讲的丹道与医学的关系。周先生此论有什么依据吗?其实,周先生讲的中医药学的本质所在,也是几千年中医药学的本来面貌,是与历史上的中医经典一脉相承的。只不过由于现代医学的繁荣和发展,而使今天的人们对这些问题有些陌生罢了。要弄懂周先生的这段话,还是要多下点功夫,费些周折的。
1、中医药学的基本知识
经络论、气化论——经络论、气化论是中医药学的两大基础理论。所谓经络论,是说人有十二经脉、奇经八脉、还有十二经别、十五络脉、十二经筋、十二皮部等,这些脉络各有功能和特点,于人体的健康方面发挥着不同的作用,并且这些脉络将人体的脏腑和体表以及整个人身全部勾连和流通,无所不达;所谓气化论,是说人是靠元气生存的,元气通过脉络在内脏和体表中输布流注,通达全身而使人具备了无限的活力,元气在运行中有升降开合等各种变化和规律。
现代医学将人体分成各种系统,如呼吸系统、消化系统、循环系统、神经系统……这些系统于人体健康各有影响,但真正决定人体健康的是经络。《黄帝内经》中说:“经脉(即经络)者,所以决生死,处百病,调虚实,不可不通。”从小处讲,人的各种疾病都是经络出了问题,从大处讲,经络是决定人的生或死的关键所在。所以说,经络论是中华民族的祖先对人类作出的不可磨灭的贡献;人的生存需要空气、水分和各种养分等,但真正决定人的生命质量的是元气。同样,气化论也是给予人类的非凡的贡献。经络论与气化论共同诠释了人体百态、人与人之间的素质差别以及种种面貌和作用等。
“一呼一吸,脉行六寸”,“一昼一夜,呼吸一万三千五百通,脉行八百一拾丈”——这是气化论的细致内容,主要讲元气在体内的运行规律,在中医的经典之中都有详细论述。
“二十部奇正相因”的脉道——主要指十二经脉和奇经八脉,十二经脉和八脉总数是二十。
穴道——即通常讲的穴位以及所属的经脉。
子午流注——十二经脉的循行有其严格的规律,各经脉之间有“运行流转,各有旺时,互相传递承授”的运行规律,一昼夜在体内运行一周,称为“子午流注”。十二经脉依次是:手太阴肺经、手阳明大肠经、足阳明胃经、足太阴脾经、手少阴心经、手太阳小肠经、足太阳膀胱经、足少阴肾经、手厥阴心包经、手少阳三焦经、足少阳胆经、足厥阴肝经。十二经脉的循行规律是:从寅时开始由手太阴肺经起运,卯时运行至手阳明大肠经,辰时行至足阳明胃经,巳时至足太阴脾经,午时手少阴心经……子时行至足少阳胆经,丑时至足厥阴肝经,寅时又运行至手太阴肺经,周而复始。这种运行规律称为“子午流注”。
阴阳十二时——一昼夜二十四小时,分为十二时辰,以地支纪之,即“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十二个时辰。若按时辰论,前六时辰为阳,后六时辰为阴;十二经脉分为六阳经和六阴经,若按经脉的“子午流注”论,则子、卯、辰、未、申、亥六时辰运行阳经,其余的时辰运行阴经。
阴阳水火相推——肾为坎水,心为离火,心肾相交,人才健康祥和;心肾不交,人将大毁。元气的运转阴极生阳,阳极生阴,并且阴阳交注,推动元气运转的动力是先天肾水。
如环无端,莫知其纪——“如环无端”,指气脉的运行周而复始、转运不息;“莫知其纪”,是说诸气脉各司其职、没有轻重缓急之分,并且分不清哪是开始,哪是结尾。这与老子说的“迎之不见其首,随之不见其后”的意思是一样的。
2、与丹道修炼相关联的知识
众妙之门——此语出自《道德经》:“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众妙之门”包括两玄,即“无”与“有”。一是天地之始名为“无”,一是万物之母名为“有”,“无”与“有”是同一事物的不同阶段的不同表现(同出而异名);弄懂其中一玄还要弄明白另一玄(玄之又玄),才能进得众妙之门。
这众妙之门也离不开宇宙之演化,“无”是天地生成之前,通常称作先天、无极、太虚呈象、混沌、鸿蒙……“有”为万物之母,一般称作后天、太素生形、有极、太极、太极阐化……(关于此“无”与“有”的内容,李兆生先生著作中有详尽地阐述,在《真元宝笈》中的《太素炼形法》的原序及又序,《老子三清大法》中《三清漫笔》之附文中讲得尤为详细而透彻)
古人为什么要将宇宙演化规律分辨得如此清晰而明确呢,是为了弄明白玄学之内容;弄懂了玄学,就可进入“众妙之门”;也就进入了“人外有人,天外有天”之境界,那么一切玄妙、神奇将通通不在话下了。
天地之根——也出于《道德经》:“谷神不死,是为玄牝。玄牝之门,是谓天地之根。”“谷神”即道,道有生生不已之用——因为道生万物,又“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并且“有无相生”(《道德经》),所以说“谷神不死”;“天地之根”同于“天地之始”为“无”,所以“玄牝”和“玄牝之门”都属“无”,仍然与宇宙演化有关。(关于宇宙演化的内容,请参阅《孙悟空做医生给了我们什么启示》一文)
内景——语出自《太上黄庭内景经》即《黄庭经》,由王羲之的老师卫夫人传世。千余年来,《黄庭经》对中华民族的诸多领域的影响是很广泛和全面的。内景是丹道家之专持,传统中的许多学识都是内景学识。如果有了内景学识,就会对传统文化中的诸多学说理论有一个崭新而直接的认识。
内景是一种专有景象,通常的方法是不可能见到的。老子说“视之不见名曰夷,听之不闻名曰希,搏之不得名曰微”,这“视之不见名曰夷”即是内景。把这些东西放到眼前,常人也不可能看到,丹道家把它称为“夷”或“内景”。
关于“内景”先谈到这里,再来看看“听之不闻名曰希”。
吕洞宾曾作有《内丹百字吟》,后人将之勒之石上,又叫《百字碑》,中言“自饮长生酒,逍遥谁得知。坐听无弦曲,明通造化机。”张紫阳的《石桥歌》中也说:“景堪羡,吾暗喜,自斟自酌醺醺醉。醉弹一曲无弦琴,琴里声声教仔细。”这“无弦曲”和“无弦琴”也都是丹道家之专持,只有丹道修炼有成者才有可能听到“无弦曲”或“无弦琴”,常人是不可能听到的,丹道家把它称为“希”。陈抟老祖又号“希夷先生”,说明陈抟老祖在“内景”和“无弦曲”“无弦琴”方面的修为是不同凡响的。
另外,“自饮长生酒,逍遥谁得知”,与庄子的《逍遥游》有没有相通之处呢?这其中还是大有深意的,值得深入探讨。
老子说:“大音希声,大象无形,道隐无名。”这三者我们现在可以一一对上号了。大音希声是无弦曲或无弦琴,大象无形是内景,道隐无名是对“道心惟微”(参阅《孙悟空做医生给了我们什么启示》一文)的一种解释,但它还有另外一层意思。
《道德经》中说:“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并说:“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地母。吾不知其名,强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天地母为先天,则“道”与“大”都是指先天,即为“无”。这里要注意,老子讲的“大”是与“道”相同的,都为“无”,而非“有”。“大音”、“大象”是如此,还有“大白若辱,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成若缺,大盈若冲,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辨若讷……”这些都是讲的“无”。郑板桥说“难得糊涂”,就是“大智若愚”之意。
“道隐无名”告诉我们的究竟是什么呢,道是无处不在的(道生万物),却又可用可不用(寂兮寥兮);可是若离开了道,又会处处碰壁、牵绊羁留、难以顺畅(人心惟危);这道又似乎是须臾不能暂离的。道是什么,真是难描难画,难以用语言说的清楚。而“道心”呢,又微微渺渺,捉不住摸不着,难留而易逝。如何能达到朱熹说的“微者著”和“道心为一身之主”,如何能进得“众妙之门”呢?所以说“道隐无名”。也才有“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也。”
我们再来看看《道德经》中这段话:“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狩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华丽的色彩可以令人赏心悦目,但它却使人看不到内景;华美的乐章可以令人心旷神怡,但它却使人听不到“无弦曲”和“无弦琴”;美味佳肴是人人都喜爱的,但它却使人饮不到长生酒;竞技拼力之类可以令人兴奋激动,但它却使人迷失心智;奇珍异宝、极具价值之物品可以震撼社会,但它却常常使人陷入无边的灾殃之中。五色、五音、五味……都是人心为用,而致道心无立足之地,所以既不能看到大象,也不会听到大音,更不会有“自斟自酌醺醺醉”……的“逍遥”之状态,距离“无”之“大”会越来越远。
佛家也有此类内容,《般若波罗密多心经》中讲“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声香味触法”,眼耳鼻舌身意和色声香味触法都属“人心惟危”,又称为六贼。祛褪六贼就是“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声香味触法”,也就是“道心惟微”。《西游记》中是乌巢禅师授予唐僧《心经》的。在这之前的《心猿归正,六贼无踪》一回中,描写六贼是“眼看喜,耳听怒,鼻嗅爱,舌尝思,意见欲,身本忧”,而在四十三回,悟空就很明白地对唐僧说到:“老师父,你忘了‘无眼耳鼻舌身意’。我等出家人,眼不视色,耳不听声,鼻不嗅香,舌不尝味,身不知寒暑,意不存妄想,如此谓之祛褪六贼。你如今为求经,念念在意,怕妖魔不肯舍身,要斋吃动舌,喜香甜嗅鼻,闻声音惊耳,睹事物凝眸,招来这六贼纷纷,怎生得西天见佛?”
乾隆皇帝在雍和宫有一幅题联“法镜交光六根呈慧日,摩尼真境十地起祥云”,六根即眼耳鼻舌身意,“六根呈慧日”是佛家的大乘高渺之境界,由此联而知乾隆皇帝的修为层次是非同凡响的。
祛褪六贼是丹道修炼,则西天见佛取经也是丹道修炼了。这牵涉到《西游记》的写作本旨,应当作为专门议题单独加以讨论。
佛家的《心经》和道家的《道德经》讲的都是“大音希声,大象无形,道隐无名”,则佛道两家的宗旨是一致的。
由周潜川先生提到的“内景”,牵涉到这许多的内容。对于传统文化,我们还是需要下大功夫去识其“庐山真面目”的。
内景功夫——指内景专修功夫。是在有了传统武学的筑基功、必修功的基础以后而专门修习的一种传统功法。
李兆生先生的著作中关于内景的内容是很丰富的,尤其在《真元宝笈》中就专门谈到《浅谈内景观法》、《内景揭秘诗十二首》、《内景剖析》以及《气功中的内景与幻觉》等,于内景修炼方面的内容进行了很广泛全面的剖析。
内景功夫与气功潮流中的“开天门、开天目”……是截然不同的两回事。内景功夫是由“搏之不得名曰微”入手达到“至道在微”、“至微玄”而进入“众妙之门”的真实景象;而“开天门、开天目”……却是古人批评的“梦得千金、火燃空釜、昙花一现”……种种幻觉幻象,是要戕害人的生命、致人早夭的。周先生说得很明白,中医药学的基础知识——经络论、气化论、子午流注、经脉穴道……都是内景功夫的成果。
周天运行——很显然,这与天体的运行有关。《易经》中说“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是说人的气脉运行能与天体的运行相合,人就可以不仅健康长寿,而且还能够享尽天年、无疾而终,这是“人天合一”的具体内容。天体运行与人类关系最密切的是“日月经天”,李兆生先生在《中国循经太极拳二十四式教程》中有《〈黄帝内经〉中的养生之道》之篇,内中谈到“日月经天循丹体”,文中言:
人的经络如何与日月经天相共振呢?宇宙天体按照其固有轨道运行,有公转与自转。人的元气循经,也有纵为经,横为络,如环无端的循环。老子提出道法自然,人的气血循经如何与宇宙日月经天相共振,如何合于天行健的轨道,在宗风脉传当中把握着这种合于人天的途径。“大气流我”,是实现了通过修持人的真元之气达到气化循经。宇宙的生成由远古一团元气,一片虚无的物象,“太虚呈象”经过震动而进入“太素生形”,从而有一气分阴阳,阴阳交感而产生了万物。日月成为宇宙的阴阳,地上的阴阳为水火。人的阴阳为任督二脉。宗风的修习,是首先让人在后天当中启动先天的本能,放下尘念,神光寂然观照自我,思想意识上回到先天阴阳未判太虚境界。继而有诸种炼气修脉的专修,实现元气的公转与自转。在内功丹法术语中称为“太乙循经”。太乙是宇宙中最大与最小的阴阳流变,意指人体里诸多的气血循环,以达到阴阳交注,使生命臻于完善。
日月、水火、任督二脉都是具体的阴阳,那些叫喊“阴阳五行论”连伪科学都算不上的人,是不是认为这些具体的阴阳也是连伪科学都算不上呢?天阳地阴,天地也是阴阳;人得到生命是由父精母血孕育而成,父精为阳,母血为阴(哪咤是“割肉还母,剔骨还父,还了父精母血”而死去);不会有人连天地父母都不承认吧?若是如此又将自身置于何处?不会连自身的存在也一并否认吧?
由日月经天而形成了春夏秋冬四季变化,繁衍了大千世界。除此之外还有很多天体,如五大行星木火土金水,二十八星宿……都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人类的生命和生存环境。这是“人天合一”的具体内容,这些内容在《修真图》中都有清晰明确地揭示,李兆生先生传授的《修真图》是诸多版本中内容最丰富、学识最全面、层次最高深的。
修脉、炼气修脉——都是传统武学的主要内容,或者说是丹道武学,更精确的说是丹经武学的具体内容。炼气修脉是离不开经络论、气化论的基本知识的,武学与医学也是血脉相连不可分割的,李兆生先生在《武通于医》之文中于此方面有深刻翔实的揭示。
由于历史的原因,有些人未得宗传,只学了些外表形象的拳脚动作;或者是虽然得到过传承,但缺少功夫的磨炼,疏于内得修为,因而不能领略武学之要领,流于表面形式,因而有内家拳外家拳之说。时至今日,虽然有些人仍然强调自己是内家拳,却对气脉运行毫无知识,或者不能形成“如环无端”的“周天运行”的循经轨迹,则内家拳一词也流于形式了。
内家拳或内功之“内”,主要是指以武学手段来改善、提高以及升华气脉的循行质量。炼气修脉是武学真谛,李兆生先生出山二十余年来,传课授业,都是致力于此。并于1998年出版了《中国太极拳统真大典》三卷本,明示了宗传之“先天太极拳三十六势”,还太极拳的历史原貌,并将其内涵深隐“循经内脉之缠经”以图示明示于人。《中国太极拳统真大典》之文洋洋洒洒,尽泄丹道武学之真谛,直示丹经武学之内涵,无论是文还是武,两方面都是不可多得的宝贵经典。
为了使更多的人受益于太极拳,尽快地掌握气脉循经之要领,尽快踏上宗传脉学之轨道,2002年李兆生先生又相继出版了《中国循经太极拳二十四式》和《中国循经太极拳二十四式教程》等系列教材,展示了传统武学的多彩形象,为求学修为者洞开了方便之门。
二、以道成医
李兆生先生著有《以道成医篇》,刊载于《中国太极拳统真大典》和《〈武当修真密笈〉秘录注本诠编》中。“以道成医”才是中国传统中医药学的本来面目。
在《中国太极拳统真大典》和《〈武当修真密笈〉秘录注本诠编》中都收录了周潜川先生的《动功的好处》一文。文中说:“丹道家练功的宗旨,原来包括两个目的,所谓‘自利’与‘利他’,自利用练功方法,以‘祛病延年,长生久视’为宗;利他用医药方法,以‘救济病苦,广度有情’为宗。”这已经说得很清楚,做医生是丹道家的宗旨之一。所谓丹道家是丹道修为有成者,丹道修炼成功后才“用医药方法,以‘救济病苦,广度有情’为宗”而作医生的。这一点,当今的人们已经无从认知了。
《以道成医篇》中说:“历代医家名贤大哲,莫不是修真的贤者。学识之为,以神气为上。学书通于学仙,而学医亦是通于学仙,医之所为多是习其道而不言其妙。”
由于中国的古人“习其道,不言其妙”,虽然传统学识传承延绵几千年,但关于此“丹道家练功的宗旨”却成为今人难以窥知的隐情。“学书通于学仙”,这是书法中的隐情,“而学医亦是通于学仙”的隐情就是“以道成医”。“分析过去的悠悠岁月,修真事仙是自身的自持自修。为医弘恻隐慈悲善念,是修真学仙中‘利他’原则下产生的行动,这种行动古人曾喻之为‘三千功德’。所以济世渡人,弘传医术,广积阴德,是天下修真者之仰敬的风范。这种修真的理法在修真的队伍中延传,仁慈的医学方剂则广泛传之于世。在无以数计的大德高真精研之下,医之学识逐渐趋向完臻,无论是理论上的系统成熟,以及临床实际的技术上皆尽善美。各宗师承所传,使医之风范别列华彩,形成诸家流派(《以道成医篇》)。”
李时珍著有《本草纲目》等专著,这是人所共知的。但是李时珍也是“修真的贤者”,这一点恐怕知道的人就不多了。李时珍在《奇经八脉考》中说:“内景隧道,惟返观者可照察之。”这句话的意思是:“内景”中观察到的经络脉道,只有具备了能够“返观照察”的“内景功夫”者才能明辨清楚。李时珍没有像周潜川先生说的那么详细,但是他们所表达的内容却是惊人的一致。由此可推而知之,中医的经典之作都是丹道家的智慧结晶,是以道成医的辉煌成果。
“‘《丹经》祖述黄帝,原与《内经》相表里。’……丹家修为以水火相推、坎离交媾,运化气血以周荣身心,其法则与医家的心肾相交、水火相调、周荣十二经、十五络、冲流奇经八脉、通彻周身之规律相对照,两者同筏人身之经纬,同审人身之阴阳。丹家修脉以自修来完善自我,医家调脉以活人之术来拯治众生。丹家自视人身阴阳,在操修中警化人生,医家以医术普济社会。本来两者不分,是时人不悟其中真谛,丹家以丹医而济真救苦,医家以天真之道理,悟真省化,循自然之道,以道成医。”这是李兆生先生在太极拳文集中的《太极拳生命中的玄奥》里所讲的内容,丹医就是以道成医者。
周先生说的更简单直观:“总结练动功的好处,除了祛病延年、治疗、保健的效用之外,对学习祖国医学有不可分割的关系,尤其是针灸疗法的操作,整骨折伤的接逗技术,按跷导引的调整气脉,非精习动功真能达到高深的造诣境界,技术水平,根本上就无法提高了(《动功的好处》)。”医学的水平与技术是与武功修为相关联的,武学层次没有达到要求,技术水平也不可能提高。这同悟空说的“医门理法至微玄,大要心中有转旋”的意思是完全一致的(参阅《孙悟空做医生给了我们什么启示》一文)。
这篇文章被编辑了 3 次. 最近一次更新是在 11/02/2011 15:17:26
尊重原创,转贴请注明出处
25/06/2007 08:40:52
文章主题:
雪山飞龙
9、豪侠 豪侠佩神剑 大道说得清 九派环归处 自然浑如真
注册时间: 05/01/2008 13:23:32
文章: 590
离线
您写的简直是太好了,非常佩服您对于医学和修真关系精辟的论述!希望在论坛中能看到您更多的好文章!其他对医学有真知灼见的网友也要多多发表文章给予我们指教啊。
25/06/2007 08:51:37
文章主题:
文熙
12、剑真 剑真合于道 大千是法身 六甲合三昧 内外同此身
注册时间: 04/01/2008 23:17:43
文章: 6360
离线
欢迎原创文章,我们论坛的原创文章实在是太少了,希望各位学友都能在您闲暇的时候,象dao1008学友一样,发表关于修真和丹经武学的原创文章,如果没有时间的话,就简单的发表几句自己对于某个主题帖子的看法,只有大家都拿出自己的宝贵时间来关注和支持我们自己的网站,我们的网站才能真正成为大家帮助别人和提高自己的心灵驿站!
大千万古岁月稠 惟有修真是吾求
龙心雪魄映玄宇 点点星光共诗修
25/06/2007 11:29:57
文章主题:
文熙
12、剑真 剑真合于道 大千是法身 六甲合三昧 内外同此身
注册时间: 04/01/2008 23:17:43
文章: 6360
离线
您好,您的文章已经收入本站首页“学人探讨”栏目中,建议您校对后向《武当》杂志或别的相关杂志投稿,非常感谢您的稿件!
大千万古岁月稠 惟有修真是吾求
龙心雪魄映玄宇 点点星光共诗修
15/11/2007 14:43:07
文章主题:
May may
新同学 初来入宝境 新到结奇缘 开眼拂真慧 立志入统元
注册时间: 05/06/2007 16:58:31
文章: 1
来自: 59.188.94.10
离线
好文章,有看头,够实在.
19/11/2007 22:33:33
文章主题:
人法地
新同学 初来入宝境 新到结奇缘 开眼拂真慧 立志入统元
注册时间: 25/10/2007 19:27:42
文章: 0
来自: 58.62.42.200
离线
愚以為“推动元气运转的动力是先天肾水”一句中,“先天肾水”可以認同為先天真火(陽)。因先天陰陽未分,二者同為一氣,此“先天肾水”非后天陰陽(水火)對峙之水。不知理解的對否,有哪位高人能指點一下?
01/04/2008 11:04:02
文章主题:
回复:(原创)周潜川——当代“以道成医”者
学无止境
新同学 初来入宝境 新到结奇缘 开眼拂真慧 立志入统元
注册时间: 01/04/2008 10:57:54
文章: 2
离线
是否可以调整下字体,看的很累
17/07/2008 16:55:55
文章主题:
(原创)周潜川——当代“以道成医”者
鄭葛
3、勇姿士 勇姿识六法 渊源说得真 刁斗兼枪仞 出还大路魂
注册时间: 15/07/2008 20:08:09
文章: 32
离线
多謝!
夫上古聖人之教下也,皆謂之虛邪賊風,避之有時,恬憺虛無,真氣從之,精神內守,病安從來。
18/07/2008 23:43:31
文章主题:
(原创)周潜川——当代“以道成医”者
闲云2007
5、武士 武士封两极 造作自我身 锋拦如长短 如一始见真
注册时间: 06/01/2008 22:40:11
文章: 91
离线
谢谢,本人得好好消化一阵子才能逐渐体会楼主这么精辟的文章。
27/07/2008 14:38:45
文章主题:
(原创)周潜川——当代“以道成医”者
宾郎
1、初义士 初义鸣铁甲 壮怀演三军 拳脚并锋仞 始知入自身
注册时间: 27/07/2008 12:54:46
文章: 10
来自: 广西
离线
文章内容丰富,总的来讲就是:以道成医。以道证医。
现在中医学院里头的中医偏离医道太远了,如果不能及时纠正,中医灭亡是可以预见的。
这篇文章被编辑了 1 次. 最近一次更新是在 27/07/2008 14:43:57
如果你自己明明对,别人硬说你不对,你也要向人忏悔,修行就是修这些。你什么事都能忍下来,才会进步。就是明明是你对,你也要向他人求忏悔,那就是修行了。
18/08/2008 01:18:21
文章主题:
(原创)周潜川——当代“以道成医”者
syu999
1、初义士 初义鸣铁甲 壮怀演三军 拳脚并锋仞 始知入自身
注册时间: 10/08/2008 05:54:11
文章: 11
离线
古语有:“医道通于仙道”之说。
01/09/2009 09:05:28
文章主题:
回复:(原创)周潜川——当代“以道成医”者
闲鹤
6、武英 英侠开迷路 教化愚泯心 授人见长训 势已入天真
注册时间: 16/09/2008 16:35:34
文章: 123
离线
拜读了dao1008的文章,收益很大 ,谢谢 。
01/09/2009 09:55:32
文章主题:
回复:(原创)周潜川——当代“以道成医”者
闲鹤
6、武英 英侠开迷路 教化愚泯心 授人见长训 势已入天真
注册时间: 16/09/2008 16:35:34
文章: 123
离线
《内丹百字吟》
养气忘言守,降心为不为。
动静知宗祖,无事更寻谁。
真常须应物,应物要不迷。
不迷性自住,性住气自回。
气回丹同结,壶中配坎离。
阴阳生返复,普化一声雷。
白云朝顶上,甘露洒须弥。
自饮长生酒,逍遥谁得知。
坐听无弦曲,明通造化机。
都来二十句,端的上天梯。
论坛首页
»
医易纵横
前往:
选择一个版面
网站公告
教学信息
修习心得
循经太极
六脉太极
教学研讨
基础功法
专修功法
精进功法
声律真诠
书法教学
以文入道
武当嫡脉
少林正宗
太乙显真
九脉合真
健康生活
养生方法
诗书画印
百家武学
道家纵横
佛学纵横
儒学纵横
医易纵横
文化杂谈
图片视频
电子书屋
温馨家园
会员茶室
Powered by
JForum 2.1.8
©
JForum Te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