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丹经武学--循经太极拳培训中心网站
  [Search] 搜索   [Recent Topics] 最新主题   [Hottest Topics] 热门主题   [Members]  会员列表   [Groups] 返回首页 
[Register] 会员注册 / 
[Login] 登入 
[转贴]董仲舒的天人理论  XML
论坛首页 » 儒学纵横
前往:
发表人 内容
勿传非其人
新同学           初来入宝境 新到结奇缘 开眼拂真慧 立志入统元

注册时间: 08/07/2007 09:29:24
文章: 2
来自: 221.201.222.134
离线

       董仲舒的思想特点是,在精神实质上承继了秦代《吕氏春秋》开拓的方向,竭力把人事政治与天道运行附会而强力地组合在一起。特别是把阴阳家作为骨骼的体系构架分外地凸现出来,以阴阳五行(天)与王道政治(人)互相一致而彼此影响的“天人感应”学说作为理论轴心,一切环绕着它而展开。董仲舒的贡献就在于,他最明确地把儒家的基本理论(孔孟之道)与战国以来风行不衰的阴阳家的五行宇宙论具体地配置安排起来,从而使儒学纲常有了一个系统性的宇宙图式作基石,使儒家所向往的“人与天地参”的世界观得到了具体的落实。  


        下面具体地阐述董仲舒的天人理论。


  董仲舒的理论是由十种材料构筑而成的,它们是天地、阴阳、五行与人。《春秋繁露·官制象天》: “天有十端,十端而止已。天为一端,地为一端,阴为一端,阳为一端,火为一端,金为一端,木为一端,水为一端,土为一端,人为一端,凡十端而毕,天之数也。”这十大因素组合而成四时,五行、天地与宇宙:“天地之气,合而为一,分为阴阳,判为四时,列为五行。”

  董仲舒论阴阳颇近于阴阳家,认为事物莫不有阴阳,并把阴阳看作相互对立的两个方面。在阴阳关系上,却不同于《周易》的阴阳和合之说,认为阴阳之间不得两起,而是阳尊阴卑,阴服从于阳,进而对于人类社会的君臣、父子、夫妇等关系也用阳尊阴卑的观点进行了解释。“故阳气处于东北,人于西北,发于孟春,毕于孟冬,而物莫不应是。阳始出,物亦始出,阳方盛,物亦方盛,阳初衰,物亦初衰。物随阳而出入,数随阳而终始。”①

  接着他下了明确的结论:“三王之政,随阳而更起,以此见之,贵阳而贱阴也。……达阳而不达阴,以天道制之也。大夫虽贱,皆为阳;妇人虽贵,皆为阴。阴之中亦相为阴,阳之中亦相为阳。诸在上者皆为其下阳,诸在下者各为其上阴。阴犹沉也,何名何有,皆并于一阳。”③他又吸收五行学说并加以改造,以五行配四季、五方、五官,认为五行相生,五行相胜,并且用阴阳灾变的观点对于五行灾变与人事的关系进行了解释,认为“五行变至,当救之以德。”“天有五行,一日木,二日火,三日土,四曰金,五曰水。木,五行之始也:水,五行之终也;土,五行之中也。此其天之次序也。”③“天”正是通过五行次序来显示它的性格和功能的。

  董仲舒认为天有两种基本次序和基本功能。一是“比相生”:“天有五行,木火上金水是也。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为冬,金为秋,土为季夏,火为夏,木为春。春主生,夏主长,季夏主养,秋主收,冬主藏。藏,冬之所成也。是故父之昕生,其子长之;父之所长,其子养之:父之所养,其子成之。”④另一种次序和功能是“间相胜”:“夫木者,农也。农者.民也。不顺如叛,则命司徒诛其率正矣,故曰金胜木。金者,司徒。司徒弱,不能使士众,则司马诛之,故曰火胜金。夫土者,君之官也,君大奢侈,过度失礼,民叛矣,其民叛,其君穷矣,故日本胜土。””

  以董仲舒为代表的“天人感应”的阴阳五行学说成为官方哲学后,它笼罩、统治着汉代数百年,弥漫在几乎全部意识形态领域。其实在先秦时期,已有了儒家把阴阳观念接纳过去的倾向,战国时,大概是阴阳家首先把阴阳与五行混合统一起来。这种混合或统一,是基于二者都从某些根本功能和力量的相互作用与关系中,来解说、论证宇宙和人生的。重要的是,阴阳和五行的相结合,使五行的结构组织有了两种内在的普遍动力,从而使五行结构具有了确定的自我运动自我调节的功能。即是说,五行之所以能有“相生”。相克”的具体运转,是由于阴阳作为两种彼此依存、互补而又消长的功能或矛盾力量,在不断推动的缘故。阴阳推动着这个五行图式运转变换,才使这一图式不流为固定不变,难以解释的僵硬表格。董仲舒说:“金木水火土,各奉其所主,以从阴阳,相与一力而并功。其实非独阴阳也,然而阴阳因之以起,助其所主。故少阳因木而起,助春之生也;太阳因火而起,助夏之养也。少阴因金而起,助秋之成也;太阴因水而起,助冬之藏也。”②阴阳在这里不是五行之外的独立力量,而是作为五行原动力与五行“相与一力而并功。

  阴阳五行系统论具有科学的一面,由于在一定的程度上反映了事物的客观状貌,并能在一定范围和一定程度上有效地应用于实际生活中,因而也被就保存和延续下来,并不断地被细致化和丰富化。在这种系统论中,对诸性质诸功能的序列联系和类比感应关系,较少有意志论和目的论的主观臆测,更多具有机械论和决定论的倾向。这种系统论的最高成就和典型形态应该算是代表中国生命学说的中医理论。李泽厚先生曾指出:中医及其理论历数千年而不衰,经过了漫长历史实践检验而至今有效,这恐怕应算是世界文明史上的奇迹之一。而中医理论却与秦汉时代的宇宙沦有关。中医理论产生在很古很古的年代,包裹着种种在今天看来颇为牵强附会、稀奇古怪的观点、思想和说法,例如什么“天人感应”、“五运六气”之类。因之,极容易被现代人们斥为迷信,视同胡说,特别是在现代如此发达的实验科学,在显微镜、透视机的比较对照之下。然而,奇怪的是,数千年的实践经验,也包括今天极为广泛的实践经验,却又仍然不断证明着中医讲的理论。就比如说经络理论吧,不仅有其存在的根据,而且还颇为灵验,尽管至今经络的物质实体始终没有发现。而经络理论与中医的五行学说,藏象理论又是不可分地连在一起,构成整套体系的:……西医的方法是从具体到抽象,中医相反,有点从抽象到具体的味道。从它那套抽象的阴阳五行的原理出发,结果却非常具体地落实到此时此地此人此病来。辨证论治”。所以春秋朝暮方颇不同,男女长幼,治病异样。

  李泽厚说:我常以为,现代医学大概需要再发展几十年后,才可能真正科学地严密地解释和回答中医凭几千年经验所归纳和构造的这一整套体系。因为目前西医的科学水平还处在局部经验概括的理论阶段,对作为整体性的人的生物——生理机制还极不了解,也就暂时还不可能真正解答中医所提供的种种实践经验及其理论体系,尽管这个体系携带
儒子
8、英侠           英侠隐长途 默然识自身 导引推真法 数术始称心

注册时间: 16/11/2020 14:29:56
文章: 457
离线

大好
儒子
8、英侠           英侠隐长途 默然识自身 导引推真法 数术始称心

注册时间: 16/11/2020 14:29:56
文章: 457
离线

 
论坛首页 » 儒学纵横
前往:   
Powered by JForum 2.1.8 © JForum Te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