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往:
|
发表人 |
内容 |
![[Post New]](/forums/templates/default/images/icon_minipost_new.gif) 26/09/2007 17:21:38
|
无忧乐境
11、剑庐士 剑庐周天卧 有无同呈痕 大千谙真我 无处不藏真
![[Avatar]](/forums/images/avatar/fbd7939d674997cdb4692d34de8633c4.png)
注册时间: 05/01/2008 21:05:32
文章: 2158
离线
|
![]()
有一个学僧到法堂请示禅师道:“禅师!我常常打坐,时时念经、早起早睡、心无杂念,自忖在您座下没有一个人比我更用功了,为什么就是无法开悟?”
禅师拿了一个葫芦、一把粗盐,交给学僧说道:“你去将葫芦装满水,再把盐倒进去,使它立刻溶化,你就会开悟了!”
学僧依样葫芦,遵示照办,过不多久,跑回来说道:“葫芦口太小,我把盐块装进去,它不化;伸进筷子,又搅不动,我还是无法开悟。”
禅师拿起葫芦倒掉了一些水,只摇几下,盐块就溶化了,禅师慈祥的说道:“一天到晚用功,不留一些平常心,就如同装满水的葫芦,摇不动,搅不得,如何化盐,又如何开悟?”
学僧:“难道不用功可以开悟吗?”
禅师:“修行如弹琴,弦太紧会断,弦太松弹不出声音,中道平常心才是悟道之本。”
学僧终于领悟。
世间事,不是一味执着就能进步的,读死书而不活用,不能获益。留一点空间,给自己转身;余一些时间,给自己思考,不急不缓,不紧不松,那就是入道之门了。
这篇文章被编辑了 1 次. 最近一次更新是在 15/03/2008 14:08:21
|
|
 |
![[Post New]](/forums/templates/default/images/icon_minipost_new.gif) 26/09/2007 17:24:03
|
无忧乐境
11、剑庐士 剑庐周天卧 有无同呈痕 大千谙真我 无处不藏真
![[Avatar]](/forums/images/avatar/fbd7939d674997cdb4692d34de8633c4.png)
注册时间: 05/01/2008 21:05:32
文章: 2158
离线
|
<H1>草木成佛</H1>
![]()
日本真观禅师,最初研究天台教义六年,后来改习禅学七年,为了寻师访道,以期明心见性,找到自己本来面目,又负笈中国各名山丛林,参话头,习禅定,又经历十二年之久。
二十多年后,他终于在禅门中得到了自我消息,因此束装返国,在东都、奈良等地弘扬禅法。各地学者,蜂拥而来参禅求道,大家都争相以一些困难的问题,要他解答。
那些问题包括:
一、什么是吾人自己的本来面目?
二、达摩祖师西来大意是什么?
三、人问赵州狗子有无佛性,赵州时而说有时而说无,究竟是有是无?
问题虽多,真观禅师总是闭着眼睛,不予回答。有人也知道真观禅师不愿和人议论禅门公案,大家对公案禅搬来说去,并不能得到真正的受用。
一天,有一位五十余岁的天台学者道文法师,研究天台教义三十余年,慕名而来,非常诚恳的问道:“我自幼研习天台法华思想,有一个问题始终不能了解。”
真观禅师非常爽朗答道:“天台法华的思想博大精深,圆融无碍,应该问题很多,而你只有一个问题不解,不知是什么问题?”
道文法师问道:“法华经说:“情与无情,同圆种智”,这意义就是认为树木花草皆能成佛,请问:花草成佛真有可能吗?”
真观禅师不答反问:“三十年来,你挂念花草树木能否成佛,对你有何益处?你应该关心的是你自己如何成佛?你要作如是想才对!”
道文法师先是讶异,然后道:“我没有这样想过,那请问我自己如何成佛?”
真观禅师道:“你说只有一个问题问我,关于第二个问题就要你自己去解决了。”
花草树木能不能成佛?这不是一个重要问题,因为大地山河,花草树木,一切宇宙万物,都是从我们自性中流出,只要我们成佛,当然一切草木都跟着成佛,不探讨根本,只寻枝末,怎能进入禅道?
禅,要我们当下认识自我,不要去攀缘其它。
|
|
 |
![[Post New]](/forums/templates/default/images/icon_minipost_new.gif) 26/09/2007 17:27:19
|
无忧乐境
11、剑庐士 剑庐周天卧 有无同呈痕 大千谙真我 无处不藏真
![[Avatar]](/forums/images/avatar/fbd7939d674997cdb4692d34de8633c4.png)
注册时间: 05/01/2008 21:05:32
文章: 2158
离线
|
那里没有佛
![]()
一次,有位禅师在佛殿里随众课诵,忽然咳嗽了一声,就将一口痰吐在佛像身上,管理的纠察师看到以后就责骂他道:“岂有此理!怎么可以把痰吐在佛身上呢?”
这位吐痰的禅师又再咳嗽了一下,对纠察师说:“请您告诉我,虚空之中那里没有佛?我现在还要再吐痰,请问那里没有佛?”
这位吐痰者,他已经悟到“佛性遍满虚空,法身充塞宇宙”的道理,您怪我把痰吐在佛身上,自以为对佛尊敬了,其实,这正表示你还不懂什么是佛,佛的法身是遍满虚空,充满法界的,所以这位禅师说:“请您告诉我,那里没有佛?”
这么一问,您能回答得出吗?回答不出,就是尚未悟道。即使悟道,这样反诘一问,他的灵智,他的禅机,也就由此更加展开了。
|
|
 |
![[Post New]](/forums/templates/default/images/icon_minipost_new.gif) 26/09/2007 17:29:42
|
无忧乐境
11、剑庐士 剑庐周天卧 有无同呈痕 大千谙真我 无处不藏真
![[Avatar]](/forums/images/avatar/fbd7939d674997cdb4692d34de8633c4.png)
注册时间: 05/01/2008 21:05:32
文章: 2158
离线
|
诸佛不欺
![]()
黄檗禅师出家后,认为“必须放弃恩情,达到无为时,方才是真实的报恩”,因此过了三十年禅者的生活,却从来不曾回过俗家,探望亲人,但他内心深处,非常记挂年迈的母亲。五十岁时,有一次在参访的旅途中,不自觉的就往故乡的方向走去。
母亲也思念出家的儿子,可是毫无音讯,每天从早到晚哀伤的哭泣着,把眼睛都哭得失明。为了想念儿子,母亲就在路旁设个司茶亭,不但亲自招待过往的云水僧,并且亲自迎到家中,为他们洗脚,以示礼敬;另外还有一个原因,那就是因为黄檗禅师左脚上有颗大痣,她眼睛虽瞎了,但希望凭万分之一的洗脚机遇,或可认出谁是他的爱子。
这一天,黄檗禅师也接受了母亲的招待,他一边让母亲洗脚,一边向母亲述说佛陀出家的故事,希望母亲能因此得到信仰、安心。黄檗禅师只将右脚给母亲洗,却不把左脚给母亲洗。
黄檗禅师接连二次返家,虽然觉得难舍难离,但还是忍痛起程云游行脚,继续参访。邻居们忍不住将这个事实,告诉他的母亲说,那个向你讲释迦出家故事的人,就是你经常盼望的儿子。母亲听后几近疯狂似的说:“难怪声音好像我儿”。说后就追上去,一直追到大河边,不巧,这时黄檗禅师已经上船,而且船也开动了,母亲情急的跳到河里,非常不幸的淹死了。
黄檗禅师站在对岸看到母亲失足,落水溺死的情形,不禁悲从中来,恸哭着说道:“一子出家,九族升天;若不升天,诸佛妄言。”
黄檗禅师说后,即刻乘船返回,火葬母亲,说一偈曰:“我母多年迷自心,如今华开菩提林,当来三会若相值,归命大悲观世音。”
在黄檗禅师说偈的时候,乡人都看见他的母亲在火焰中升空而去。
黄檗希运禅师,福建人,在江西出家,受法于百丈怀海禅师,但也在安徽南泉禅师处得到印证。黄檗禅师不是一个不孝顺的人,所谓孝顺有三:(一)为小孝,甘脂奉养;(二)为中孝,光宗耀祖;(三)为大孝,度其灵识超升。禅师度母乃大孝中之大孝也。
|
|
 |
![[Post New]](/forums/templates/default/images/icon_minipost_new.gif) 26/09/2007 17:32:11
|
无忧乐境
11、剑庐士 剑庐周天卧 有无同呈痕 大千谙真我 无处不藏真
![[Avatar]](/forums/images/avatar/fbd7939d674997cdb4692d34de8633c4.png)
注册时间: 05/01/2008 21:05:32
文章: 2158
离线
|
安住何处
![]()
唐朝丹霞禅师有一次想要去拜见马祖禅师,在路上碰到一个白胡苍苍的老人及一个髻龄的童子,丹霞禅师见老者器宇不凡,因此向前恭谨的问道:
“公住何处?”
老人用手一指上下,回答道:“上是天,下是地。”这意思是说宇宙之内都可为家。
丹霞好像抓住了老人的辫子,追问道:
“若遇天崩地陷怎么办”这意思是说宇宙天地毁灭了怎么办呢?
老人高声呼叫道:“苍天!苍天!”这意思是说宇宙天地是成住坏空的。
童子就在旁边“嘘”了一声,这嘘声的意思是透露自家本性的住处是不生不灭的。
丹霞大大的赞美道:“非其父不生其子。”
老人与童子随即入山而去。
住,吾人要住何处?慈航法师说:“只要自觉心安,东西南北都好”。所以上是天,下是地,处处无家,处处为家。
但世间人把自己住在声色货利里,住在功名权力里,而声色货利功名权力都在变异不停,那里能平安无事的安住?
人若能肯定自己,不被五欲六尘的境界牵着鼻子走,心能安住,则天崩地裂又奈我何!
菩萨清凉月,常游毕竟空,看到月亮在空中四无依靠,象是非常危险,其实非常安全,就因菩萨住在般若空性之中,了无挂罣,菩萨才能生活得自由自在。
这篇文章被编辑了 1 次. 最近一次更新是在 15/03/2008 14:09:35
|
|
 |
![[Post New]](/forums/templates/default/images/icon_minipost_new.gif) 26/09/2007 17:33:52
|
无忧乐境
11、剑庐士 剑庐周天卧 有无同呈痕 大千谙真我 无处不藏真
![[Avatar]](/forums/images/avatar/fbd7939d674997cdb4692d34de8633c4.png)
注册时间: 05/01/2008 21:05:32
文章: 2158
离线
|
快乐与痛苦
![]()
昙照禅师每日与信徒开示,都离不开:
“快乐呀!快乐呀!人生好快乐呀!”
可是有一次他害病了,在生病中不时叫说:
“痛苦呀!痛苦呀!好痛苦呀!”
住持大和尚听到了,就来责备他:
“喂!一个出家人有病,老是喊苦呀,苦呀,不好看呀!”
昙照:“健康快乐,生病痛苦,这是当然的事,为什么不能叫苦呢?”
住持:“记得当初你有一次,掉进水里,快要淹死时,你且面不改色,那种无畏的样子,视死如归,你那豪情如今何在?你平时都讲快乐,快乐,为什么到病的时候,要讲痛苦,痛苦呢?”
昙照禅师对住持和尚道:
“你来,你来,你到我床前来!”
住持到了他床边,昙照禅师轻轻地问道:
“住持大和尚,你刚才说我以前讲快乐呀,快乐呀!现在都是说痛苦呀,痛苦呀!请你告诉我,究竟是讲快乐对呢?还是讲痛苦对呢?”
人生有苦乐的两面,太苦了,当然要提起内心的快乐;太乐了,也应该明白人生苦的真相。热烘烘的快乐,会乐极生悲;冷冰冰的痛苦,会苦的无味;人生最好过不苦不乐的中道生活。
这篇文章被编辑了 1 次. 最近一次更新是在 15/03/2008 14:10:17
|
|
 |
![[Post New]](/forums/templates/default/images/icon_minipost_new.gif) 26/09/2007 21:42:05
|
文熙
12、剑真 剑真合于道 大千是法身 六甲合三昧 内外同此身
![[Avatar]](/forums/images/avatar/3295c76acbf4caaed33c36b1b5fc2cb1.jpg)
注册时间: 04/01/2008 23:17:43
文章: 6360
离线
|
谢谢无忧乐境道友的大力支持,丹经武学网站离不开大家的热情支持,在看贴的时候也希望留下您的宝贵看法,如能时常关心网站,也把自己喜欢的帖子介绍给更多的道友学习,使大家共同提高修养,生喜乐正信之念头,则善莫大焉,因此渡人即是渡己,莫以善小而不为,殊不知小流可汇成江海,小善常行可至于大善,常常以此心处世,即是修心入正觉菩提玄妙真如乐趣,善莫大焉!再次感谢各位的大力支持!
|
大千万古岁月稠 惟有修真是吾求
龙心雪魄映玄宇 点点星光共诗修 |
|
 |
![[Post New]](/forums/templates/default/images/icon_minipost_new.gif) 27/09/2007 09:17:00
|
无忧乐境
11、剑庐士 剑庐周天卧 有无同呈痕 大千谙真我 无处不藏真
![[Avatar]](/forums/images/avatar/fbd7939d674997cdb4692d34de8633c4.png)
注册时间: 05/01/2008 21:05:32
文章: 2158
离线
|
<H1>八风吹不动</H1>
![]()
宋朝苏东坡居士在江北瓜州地方任职,和江南金山寺只一江之隔,他和金山寺的住持佛印禅师,经常谈禅论道。一日,自觉修持有得,撰诗一首,派遣书僮过江,送给佛印禅师印证,诗云:
稽首天中天 毫光照大千
八风吹不动 端坐紫金莲
(注:八风是指吾人生活上所遇到的“称、讥、毁、誉、利、衰、苦、乐”等八种境界,能影响人之情绪,故形容为风。)
禅师从书僮手中接看之后,拿笔批了两个字,就叫书僮带回去。苏东坡以为禅师一定会赞赏自己修行参禅的境界,急忙打开禅师之批示,一看,只见上面写着“放屁”两个字,不禁无名火起,于是乘船过江找禅师理论。
船快到金山寺时,佛印禅师早站在江边等待苏东坡,苏东坡一见禅师就气呼呼的说:“禅师!我们是至交道友,我的诗,我的修行,你不赞赏也就罢了,怎可骂人呢?”
禅师若无其事的说:“骂你什么呀?”
苏东坡把诗上批的“放屁”两字拿给禅师看。
禅师呵呵大笑说:“哦!你不是说“八风吹不动”吗?怎么“一屁就打过江”了呢?”
苏东坡惭愧不已。
修行,不是口上说的,行到才是功夫。
|
|
 |
![[Post New]](/forums/templates/default/images/icon_minipost_new.gif) 27/09/2007 09:18:17
|
无忧乐境
11、剑庐士 剑庐周天卧 有无同呈痕 大千谙真我 无处不藏真
![[Avatar]](/forums/images/avatar/fbd7939d674997cdb4692d34de8633c4.png)
注册时间: 05/01/2008 21:05:32
文章: 2158
离线
|
鸟窠与白居易
![]()
有一天,大文豪白居易去拜访鸟窠道林禅师,他看见禅师端坐在鹊巢边,于是说:“禅师住在树上,太危险了!”禅师回答说:“太守!你的处境才非常危险!”
白居易听了不以为然的说:“下官是当朝重要官员,有什么危险呢?”
禅师说:“薪火相交,纵性不停,怎能说不危险呢?”意思是说官场浮沈,勾心斗角,危险就在眼前。白居易似乎有些领悟,转个话题又问道:“如何是佛法大意?”
禅师回答道:“诸恶莫作,众善奉行!”白居易听了,以为禅师会开示自己深奥的道理,原来是如此平常的话,感到很失望地说:“这是三岁孩儿也知道的道理呀!”
禅师说:“三岁孩儿虽道得,八十老翁行不得。”
这首七佛通偈看起来虽然稀松平常,可是又有几人能够做得到呢?如果人人能够消极的不为恶,并且积极地行善,人间那里还有邪恶?社会那里不充满爱心和乐呢?也因此白居易听了禅师的话,完全改变他那自高自大的傲慢态度。
这篇文章被编辑了 1 次. 最近一次更新是在 15/03/2008 14:10:58
|
|
 |
![[Post New]](/forums/templates/default/images/icon_minipost_new.gif) 27/09/2007 09:20:41
|
无忧乐境
11、剑庐士 剑庐周天卧 有无同呈痕 大千谙真我 无处不藏真
![[Avatar]](/forums/images/avatar/fbd7939d674997cdb4692d34de8633c4.png)
注册时间: 05/01/2008 21:05:32
文章: 2158
离线
|
慧可安心
![]()
神光慧可禅师翻山越岭来到嵩山少林寺,拜谒达摩祖师,要求开示,并请为入室弟子,达摩面壁静坐,不理不睬,神光于是在门外伫候,时值风雪漫天,过了很久,雪深及膝。达摩看他确实求法虔诚,才开口问他:“你久立雪中,所求何事?”
神光道:“惟愿和尚开甘露门,广度群品。”
达摩说:“诸佛无上妙道,旷劫精勤,难行能行,难忍能忍,尚不能至,汝公以轻心慢心,欲冀真乘,徒劳勤苦。”神光听此诲励,即以刀断臂在达摩座前。
达摩说:“诸佛求道为法忘形,你今断臂,求又何在?”
神光答道:“弟子心未安,请祖师为我安心!”
达摩喝道:“把心拿来,我为你安!”
神光愕然地说:“我找不到心呀!”
达摩微笑说道:“我已经为你将心安好了。”
神光慧可于找不到处,而有一个转身入处,终于豁然大悟,我们的烦恼本空,罪业本无自性,识心寂灭,没有妄想动念处,就是正觉,就是佛道。如果能够保持一颗平实不乱的真心,佛性当下就会开显。
这篇文章被编辑了 1 次. 最近一次更新是在 15/03/2008 14:11:46
|
|
 |
![[Post New]](/forums/templates/default/images/icon_minipost_new.gif) 27/09/2007 09:22:40
|
无忧乐境
11、剑庐士 剑庐周天卧 有无同呈痕 大千谙真我 无处不藏真
![[Avatar]](/forums/images/avatar/fbd7939d674997cdb4692d34de8633c4.png)
注册时间: 05/01/2008 21:05:32
文章: 2158
离线
|
是邪是正
![]()
渐源仲兴禅师在道吾禅师处任侍者时,有一次端茶给道吾禅师,道吾禅师指着茶杯道:“是邪?是正?”
仲兴走近道吾禅师的跟前面对着他,一句话不说,道吾禅师道:“邪则总邪,正则总正。”
仲兴摇摇头,表示意见道:“我不认为如此。”
道吾追问:“那你的看法?”
仲兴就把道吾手中杯子抢到手里,大声反问:
“是邪?是正?”
道吾抚掌大笑,说道:“汝不愧为我的侍者。”
仲兴便向道吾禅师礼拜。
道吾禅师开示的“是正?是邪?”这内中的道理,所谓“邪人说正法,正法也是邪;正人说邪法,邪法也成正。”有些天天说道的人,却破坏人的信心;有些好打喜骂的人却能给人入道。名医治病,砒霜毒药皆成良药,因此说“邪则总邪,正则总正”。
仲兴禅师认为宇宙有“诸法因缘生,诸法因缘灭”,能体会时则不执断,亦不执常,作如此会时,则一切皆正。若将手中物执有执空则皆是邪。以此见地反问老师,道吾禅师欣慰嘉勉,终于师资相契了。
这篇文章被编辑了 1 次. 最近一次更新是在 15/03/2008 14:12:20
|
|
 |
![[Post New]](/forums/templates/default/images/icon_minipost_new.gif) 27/09/2007 09:24:15
|
无忧乐境
11、剑庐士 剑庐周天卧 有无同呈痕 大千谙真我 无处不藏真
![[Avatar]](/forums/images/avatar/fbd7939d674997cdb4692d34de8633c4.png)
注册时间: 05/01/2008 21:05:32
文章: 2158
离线
|
禅的心要
![]()
大诗人白居易有一次请问惟宽禅师道:“身口意如何各自修行?”
惟宽:“无上菩提者,被于身为律,说于口为法,行于心为禅;应用者三,其致一也。如江淮河汉,在处立名,名虽不一,水性无二。律即是法,法不离禅,身口意合一而修,身口意皆名心也。云何于中,妄起分别?”
白居易:“既无分别,何以修心?”
惟宽:“心本无损伤,云何要修?要知道无论是垢是净,一切都要不可起念!”
白居易:“垢,可以拂拭,不可起念;净,能无念可乎?”
惟宽:“如人眼睛,物不可住,金屑虽珍宝,在眼亦为病,乌云遮蔽天空,白云同样遮蔽天空。”
白居易:“无修无念又何异凡夫?”
惟宽:“凡夫长无明,二乘长执着,离此无明和执着的二病,是名真修;真修者,不得动,不得忘,勤者近执着,忘即落无明,此为心要云尔!”
白居易有悟,后终于成为佛教实践的行者。
世间一切,有好有坏,有大有小,例如布施,布施多,多功德,布施少,少功德,故一切都有分别。身修则有不杀不盗不邪淫;口修则有不妄语、不绮语、不两舌、不恶口;意修则不贪欲、不瞋恚、不邪见。身口意的修行,当然各各有别。若于真心自性上讲,本自清净,本自具足,何假修证?何有勤忘?故惟宽禅师以此为禅之心要耳。
这篇文章被编辑了 1 次. 最近一次更新是在 15/03/2008 14:13:22
|
|
 |
![[Post New]](/forums/templates/default/images/icon_minipost_new.gif) 27/09/2007 09:25:38
|
无忧乐境
11、剑庐士 剑庐周天卧 有无同呈痕 大千谙真我 无处不藏真
![[Avatar]](/forums/images/avatar/fbd7939d674997cdb4692d34de8633c4.png)
注册时间: 05/01/2008 21:05:32
文章: 2158
离线
|
<H1>自了汉</H1>
![]()
黄檗禅师自幼便出家为僧,有一次他游天台山时,碰到一个举止奇怪的同参,两人谈笑,一如故人。当他们走到一条小溪前面时,正好溪水暴涨,那个同参叫黄檗一起渡河,黄檗便说道:“老兄,溪水这么深,能渡过去吗?”
那个同参便提高裤脚过河,好像在平地上行走一样自然,他边走边回过头来说:“来呀!来呀!”
黄檗便叫道:“嘿!你这小乘自了汉,如果我早知你如此(早知你是有神通的小乘人)便把你的脚跟砍断。”
那同参被他骂声所感动,叹道:“你真是位大乘的法器,实在说,我不如你啊!”
说着,便消失了。
佛教分大乘小乘,小乘重自度,大乘重度他,小乘圣者,纵然得道,也不及初发心的大乘行者。“拔一毛而利天下吾不为也”的作风,永远不能成佛。“自己未度,先能度人,才是菩萨发心。”黄檗斥责自了汉,难怪小乘圣者感动,并赞叹为大乘法器了。
|
|
 |
![[Post New]](/forums/templates/default/images/icon_minipost_new.gif) 28/09/2007 15:37:15
|
修丹
9、豪侠 豪侠佩神剑 大道说得清 九派环归处 自然浑如真
注册时间: 01/05/2007 16:25:13
文章: 614
来自: 121.31.17.18
离线
|
好贴!图文并茂。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