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丹经武学--循经太极拳培训中心网站
  [Search] 搜索   [Recent Topics] 最新主题   [Hottest Topics] 热门主题   [Members]  会员列表   [Groups] 返回首页 
[Register] 会员注册 / 
[Login] 登入 
[转贴]什么是导引术?  XML
论坛首页 » 六脉太极
前往:
发表人 内容
文熙
12、剑真           剑真合于道 大千是法身 六甲合三昧 内外同此身
[Avatar]

注册时间: 04/01/2008 23:17:43
文章: 6360
离线

本贴转自:百度知道


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19606133.html?si=1&wtp=wk


导引是修炼者以自力引动肢体所作的俯仰屈伸运动(常和行气、按摩等相配合),
以锻炼形体的一种养生术,与现代的柔软体操相近似,属气功中之动功。道教根据古人
所谓“流水不腐,户枢不蠹”的道理,认为人体也应适当运动,通过运动,可以帮助消
化,通利关节,促进血液循环,达到祛病延年的目的。唐道士司马承祯《服气精义论·
导引论》云:
“夫肢体关节本资于动用,经脉荣卫实理于宣通,今既闲居,乃无运役事,须导引
以致和畅,户枢不蠹,其义信然。”①导引术起源很早。《吕氏春秋·古乐》称:“昔
陶唐氏之始,阴多滞伏而湛积,水道壅塞,不行其源,民气郁阏而滞著,筋骨瑟缩不达,
故为舞以宣导之。”②此古人为通利筋骨所制之舞蹈,实为导引之雏形。此后,至迟在
战国时期,医学家和神仙家分别从治病和养生目的出发,相继将它发展为导引术,使之
流传于世。《黄帝内经·素问·异法方宜论》云:
“中央者(按指中原地区——引者注),其地平以湿,……故其病多痿厥寒热,其
治宜导引按蹻。”③蹻按即按摩,表明医学家将它和按摩术相结合为人治痿厥寒热病。
《庄子·刻意》云:”吹呴呼吸,吐故纳新,熊经鸟申,为寿而已矣,此道引之士,养
形之人,彭祖寿考者之所好也。”④表明神仙家将它和行气术相结合进行养生,旦出现
了像彭祖那样长寿的人物。
1973年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帛画《导引图》,绘有四十四个演练导引动作的人物
图像,图中人物多著庶民衣冠,男女老少均有,表明导引术在汉初已普及于社会。
早期道教承袭方仙道纳入此术,为各派共同修习的方术之一。《华阳国志·汉中志》
称,张鲁“以鬼道见信于益州牧刘焉,鲁母有少容,往来焉家。”⑤鲁母之有“少容”,
盖为修炼行气、导引术所致。曹操招致的方士群中,甘始善导引行气。在他的影响下,
曹营“众人无不鸱视狼顾,呼吸吐纳。”⑥此后各派中多有以此术名世者。《魏书·释
老志》称,太上老君授寇谦之“服气导引口诀之法,遂得辟谷,气盛体轻,颜色殊丽。
弟子十余人,皆得其术。”《续文献通考》谓楼观道士马俭“从孙彻学道,授五符真文、
断谷服水、行气导引,遂役使万灵,制御群邪。”唐代著名茅山道士司马承祯更是研究
导引行气术之大家,《旧唐书·隐逸传》称其“事潘师正,传其符箓及辟谷、导引、服
饵之术。”所著《服气精义论》主论行气,又辟专节《导引论》以述导引。直至宋代,
导引和行气等术一起,一直为道教各派所共习。此后,内丹术兴起,一些内丹家排斥行
气、导引,称之为外道、邪术,方在道教内渐趋衰落,但社会其他各界人士仍继续传习
并得发展。
现存《正统道藏》中收有不少记载导引术的著作。葛洪《抱朴子·杂应》篇记录过
“龙导”、“虎引”、“熊经”、“龟咽”、“燕飞”、“蛇屈”、“鸟伸”、“虎据”、
“兔惊”等九种导引术势名称,但未记录具体作法。梁陶弘景《养性延命录·导引按摩
篇》除记录几种按摩术外,对“狼踞鸱顾”、“五禽戏”等几种导引术势作了具体记载,
并绘制过《导引养生图》一卷(已佚)。唐孙思邈《千金要方》卷八十二《养性》篇记
有“天竺国按摩法”、“老子按摩法”,虽题名按摩,实为导引。唐代又出有导引专书
《太清导引养生经》,⑦其中收载有“赤松子导引法”,“宁封子导引法”,“虾蟆行
气法”(为行气与导引相结合)、“彭祖卧引法”、“王子乔导引法”、“道林导引要
旨”等多种,皆详载具体作法,或十势,数十势不等。北宋张君房《云笈七签》卷三十
六又收“玄鉴导引法”,除具载十三势的作法外,又指明某势治甚病。宋道士蒲虔贯著
《保生要录》,分“养神气”、“调肢体”等六门,调肢体门提出“小劳术”导引法,
简便易行,为后世所推崇。宋人托名许真君之《灵剑子》,⑧有《导引势第八》载导引
十六势,写明每势补益某脏腑,于何季节施行。以上诸书所记导引法,可谓千姿百态,
式样繁多,为我国导引术之一大宝库,宋代出现的八段锦、十二段锦、十六段锦及太极
拳等,就是在它们的基础上发展演化出来的。
在以上众多导引术中,有不少曾对当时社会产生过很大影响,有的还广泛流衍于近
现代。其中最早的要数被陶弘景《养性延命录》所记的华佗“五禽戏”,⑨它模仿虎、
熊、鹿、猿、鸟等五种鸟兽活动形态,编制出一套导引程式,用以健身,确有很好效果。
《正统道藏》所收《太上老君养生诀》亦录此“五禽戏”,署华佗授广陵吴普。这套导
引术一直流传下来,明人周履靖在所著《赤凤髓》和《万寿仙书》中,将它加以改进,
减少动作难度,并与行气相结合,除了文字说明外,还绘制出程式图谱。清人更于五种
术势之外,加入向后顾望的“鹗顾势”和摇头摆尾的“狮舞势”,称作“七禽戏”。可
见“五禽戏”对后世影响之大。
其次,孙思邈《千金要方》所记“老子按摩法”(共四十九势)、“天竺国按摩法”
(共十八势)和司马承祯《服气精义论·导引论》所记“养生操”(共十七势),都曾
在当时社会上广为流传。前二者还被明人高濂收载于所著《遵生八笺》之《延年却病笺》
中。
再次,约北宋末出现的“八段锦”,也曾在社会上长期流传。其术势口诀(八句),
最先被北宋末南宋初人曾慥《道枢》所记录。其后称名许旌阳的《灵剑子引导子午记》,
将其口诀整饬为句子整齐而有韵的八句。《修真十书》卷十九除所记口诀为三十六句
(有韵)外,又记八段的具体作法,且绘制术势图像配于每段之下,称名“钟离八段锦
法”。至清代,《易筋经图说·附录》再将《灵剑子引导子午记》之口诀进行修饬,成
为更加通畅易懂的八句。不仅如此,此八段锦又在明初演化为十二段锦、十六段锦,明
初道士冷谦的《修龄要旨》和其后的几种书中皆有记载。可见八段锦影响之广泛和流传
之久远。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医疗、气功界在这方面进行过大量的整理工作,创制出很
多的导引术势,向社会推广。实践证明,它们对提高人民的体质,促进身体健康,有不
可忽视的作用。这是教较有科学价值的方术之一,有进一步加以整理创新的必要。
注:
① 《道藏》第22册397页,文物出版社、上海书店、天津古籍出版社联合出版,1988年
② 《百子全书》第5册,浙江人民出版社,1984年
③ 《黄帝素问直解》第二卷89页,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80年
④ 《庄子集释》第三册535页,中华书局,1982年
⑤ 《丛书集成初编》第3187册16页,中华书局,1983年
⑥ 《三国志》第3册805页裴松之注引曹丕《典论》,中华书局,1959年
⑦ 《太清导引养生经》,《通志·艺文略》著录,当出于唐代。
⑧ 《灵剑子》《宋史·艺文志》著录,似为北宋末南宋初净明派道士托名之作。
《灵剑子引导子午记》同此。
⑨ 《三国志·华佗传》只记华佗创“五禽戏”,未记具体作法,陶弘景最早记录
其作法,当有所本。班固《白虎通》言“禽为鸟兽之总名”,故名“五禽戏”,简称
“禽戏”。
敬慎山房导引图是我们社出的,很不错的


大千万古岁月稠 惟有修真是吾求
龙心雪魄映玄宇 点点星光共诗修
文熙
12、剑真           剑真合于道 大千是法身 六甲合三昧 内外同此身
[Avatar]

注册时间: 04/01/2008 23:17:43
文章: 6360
离线

是导引术而不是引导术。

导引术是我国最早的气功种类,目前来看也是比较科学合理的气功种类,安全不易出偏差,动静结合,疏导气血,对养生健身有很强的作用。

所谓导引,指的是通过肢体的运动,有意识地疏导气血沿经络顺畅地运行,从而达到舒筋、活血、养气、怡神、健身的效果。它类似于广播体操,但比普通的体操更加注重气血的活动,而不象广播体操一样只是拉伸肌肉、活动关节。导引术中虽然有的有意念、呼吸等方面的内容,但不过分注重意念和呼吸,不刻意讲究怎么引导内气沿经络行走,而是注重顺其自然,通过活动肢体使气血按自然规律沿本身该走的路线自然走通。它要求的呼吸是自然达到的,而不是人为控制的,意念也是如此。现在流传下来的易筋经、五禽戏、八段锦、太极拳等都应当算是导引术,或者是主要来自于导引术。

可以说,导引术是我国最土生土长、同时也是古代最高层次的养生技术。那些片面讲究意念、呼吸、静坐之类的功夫,基本上都是接受佛教和其它外来文化影响而产生的。</CA>

大千万古岁月稠 惟有修真是吾求
龙心雪魄映玄宇 点点星光共诗修
文熙
12、剑真           剑真合于道 大千是法身 六甲合三昧 内外同此身
[Avatar]

注册时间: 04/01/2008 23:17:43
文章: 6360
离线

上述帖子转自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35232356.html?si=2&wtp=wk

大千万古岁月稠 惟有修真是吾求
龙心雪魄映玄宇 点点星光共诗修
346414285
1、初义士           初义鸣铁甲 壮怀演三军 拳脚并锋仞 始知入自身
[Avatar]

注册时间: 17/08/2008 14:14:41
文章: 13
离线

你有Q吗 ?
你去哪里得的
看到加我Q346414285 我有事要问
还有吐呐法你有吗?
还有心法
aim icon [MSN] [ICQ]
文熙
12、剑真           剑真合于道 大千是法身 六甲合三昧 内外同此身
[Avatar]

注册时间: 04/01/2008 23:17:43
文章: 6360
离线

您好,我原来有,但是好久不上了,估计现在不能用了吧。
另外,我不太喜欢也很少有时间上网聊天,因此请您见谅。如有问题,请您直接给论坛留言,我或者大家都会根据自己所能回复您。
其实,最正宗的导引术和吐纳术就是丹经武学的各种锻炼方法,如小练形和玉环桩等都是,可以达到洗髓伐骨、循经导引、服气餐霞、金玉其身的修真实证。
而并非某些社会上的流传功法的吐纳导引所能比拟。
所谓心法就是心上求法,心法为法上法,会因缘索迹的以智慧照彻而瞭然真实,所谓感而遂通。入门之前需要进行必要的学习和启发,智慧玄关开启后则可以顿悟于阴阳玄机而自升慧镜照彻万有,触类旁通而可此心通玄。
因此,您只要先入手丹经武学,然后多进行实践和多读相关著作,就会自悟而悟他,明瞭前后一切。

大千万古岁月稠 惟有修真是吾求
龙心雪魄映玄宇 点点星光共诗修
346414285
1、初义士           初义鸣铁甲 壮怀演三军 拳脚并锋仞 始知入自身
[Avatar]

注册时间: 17/08/2008 14:14:41
文章: 13
离线

那你有什么来聊的吗?
我有些不知道 一些入静啊 导引术啊 吐纳术啊 我不太知道
aim icon [MSN] [ICQ]
文熙
12、剑真           剑真合于道 大千是法身 六甲合三昧 内外同此身
[Avatar]

注册时间: 04/01/2008 23:17:43
文章: 6360
离线

丹经武学是由动入静的功夫,只要坚持练习,就会逐渐体会到什么才是真正的吐纳导引和入静了。
梨子的味道只有自己亲自尝试一下才知道是什么味道,同样只有亲自去练习,才知道什么是吐纳导引和真正的入静。

大千万古岁月稠 惟有修真是吾求
龙心雪魄映玄宇 点点星光共诗修
346414285
1、初义士           初义鸣铁甲 壮怀演三军 拳脚并锋仞 始知入自身
[Avatar]

注册时间: 17/08/2008 14:14:41
文章: 13
离线

那你有点什么心法吗?
我入静都静不了
只有30分种 静下来 再来我就是脚抽筋了
你练过吗 ?
我不知道怎么练 都是一些打坐 搞我脚抽筋
希望你帮我找点心法 如果没有就算了
机缘为未到吧
aim icon [MSN] [ICQ]
346414285
1、初义士           初义鸣铁甲 壮怀演三军 拳脚并锋仞 始知入自身
[Avatar]

注册时间: 17/08/2008 14:14:41
文章: 13
离线

我见你什么贴都可以回答 你是什么人
练神。修元 入门 你都知道
你是练修元的吗 ?
我只是想知道
没有原因 我是想真的有修元的话
那我以后的梦想就可以实现了
aim icon [MSN] [ICQ]
346414285
1、初义士           初义鸣铁甲 壮怀演三军 拳脚并锋仞 始知入自身
[Avatar]

注册时间: 17/08/2008 14:14:41
文章: 13
离线

哦对了
见人家有什么武学 你有吗
可以帮我找一下 我不要武功 我要的是心法
修练内功的也可以
aim icon [MSN] [ICQ]
346414285
1、初义士           初义鸣铁甲 壮怀演三军 拳脚并锋仞 始知入自身
[Avatar]

注册时间: 17/08/2008 14:14:41
文章: 13
离线

有坐姿的书吗?
我也不太懂坐姿 那写双盘式 单盘式`````
我不懂 我是刚知道这些的 希望你能帮帮我点 呵呵
aim icon [MSN] [ICQ]
文熙
12、剑真           剑真合于道 大千是法身 六甲合三昧 内外同此身
[Avatar]

注册时间: 04/01/2008 23:17:43
文章: 6360
离线

那你有点什么心法吗?
我入静都静不了
只有30分种 静下来 再来我就是脚抽筋了
你练过吗 ?
我不知道怎么练 都是一些打坐 搞我脚抽筋
希望你帮我找点心法 如果没有就算了
机缘未到吧


答:您好,我也没有什么心法,李老师的著作中写的都是丹经武学的心法,可以通过阅读而逐渐领悟。
但是我通过学习丹经武学确实使自己与以前有了翻天覆地的本质改变,也就是气质完全改变了。原来也是心不喜静,喜欢热闹,容易心驰神往,但是现在是比较喜欢安静,不愿意多受俗事干扰,对于古人的修真之说有了一定的体会,那就是,未修真前不触而动,心意难安;逐渐修真,则变得不触不动,也就是说心随境转;继续努力逐渐感受到触而不动的心定神安的状态,也就是逐渐达到了您说的入静。
静坐要求的是观心入定,入于禅之定境,体会智慧三昧。
而要达到这个境界,必须有法,并非普通人都可以入坐的。普通人入坐虽然也有安静身心的作用,但是与真正的修真之士是有着本质不同的。
修真之士是由动入静顺理成章,也就是说先通过动功开启玄关,发动真元,产生循经现象,然后再顺理成章的入坐。这时的入坐才能达到真正的静定和心安。
因为,古人强调无中生有,也就是在身体这个小宇宙之中产生阴阳交注的聚敛升华状态,也就是产生了炼丹的药物,才能入手静坐,起火炼丹而升腾紫烟,否则在没有开启玄关之前就入坐起火,必然有火燃空鼎之嫌,虽静坐也不能达到阴阳交注,坎离周宫的效果。
并且,由于身体内的经络没有通过动功开通,入手静坐必然是腿抽筋的,这是因为气脉阻滞的原因。同样,由于体内没有达到阴升阳降的地天泰卦的生化之态,气质没有形成循经的凝练升华,浮杂气质活跃于体内,阳不胜阴,不但白天清醒的时候心念纷飞如猿猴攀援难以静定,就是晚上睡觉的时候也多是梦中颠倒,所谓的身处于阴阳离绝的剥落状态,心处于无所定的心猿意马的状态。
如何解决?那就是立即入手丹经武学,通过循序渐进的学习和锻炼,去真实体会丹经武学是如何聚敛真元,开经展脉和升华气质的。论坛有很多学友的亲身体会可以参考。更可以证明丹经武学的真实不虚。

大千万古岁月稠 惟有修真是吾求
龙心雪魄映玄宇 点点星光共诗修
文熙
12、剑真           剑真合于道 大千是法身 六甲合三昧 内外同此身
[Avatar]

注册时间: 04/01/2008 23:17:43
文章: 6360
离线

我见你什么贴都可以回答 你是什么人
练神。修元 入门 你都知道
你是练修元的吗 ?
我只是想知道
没有原因 我是想真的有修元的话
那我以后的梦想就可以实现了


答:您好,我只是李老师的一个学生,是丹经武学的一名普通追随者,也有很多喜怒哀乐,辛苦的生活在这个世界上。
我并非什么帖子都能回答,也并非什么都懂,只是以我10多年的修真实践为基础谈谈自己个人的经验和感受。我作为论坛管理员迫切希望论坛发挥良好的作用,能成为引导大家了解和学习丹经武学的一座灯塔,因此不揣冒昧和浅陋,谈谈自己个人的修真感受,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与各位同道好友进行讨论,虽然早已自感力不从心,但是也勉力为之,目的就在于抛砖引玉的活跃论坛气氛,邀请大家一起讨论丹经武学。
我早已觉得自己非常嚼舌,已经谈得太多了,可以说是黔驴技穷,真心希望各位同道好友都能真诚而深入的来这里探讨丹经武学。
另外,您所说的修元应该叫做修真。这是古人对这门学问下的最简明而准确的定义。人生如梦,浮世乃幻,因此被称为虚妄红尘,就像庄周梦蝶,是梦中庄周,还是庄周梦中?如何能堪破泡影?惟有修真,惟有聚敛真元和升华精神,才能超越茫茫的宇宙,冲破有形的束缚,脱离生死欲海,入于清静摩天,获得精神上的完全自由。
如果您也能入门修真,步入真元大道,您就会知道,世上没有比这个更加宝贵的东西了。所谓真如龙境,统元玄海,智慧广大,弥漫苍穹。

大千万古岁月稠 惟有修真是吾求
龙心雪魄映玄宇 点点星光共诗修
文熙
12、剑真           剑真合于道 大千是法身 六甲合三昧 内外同此身
[Avatar]

注册时间: 04/01/2008 23:17:43
文章: 6360
离线

哦对了
见人家有什么武学 你有吗
可以帮我找一下 我不要武功 我要的是心法
修练内功的也可以


答:我只是丹经武学的追随者,不能说有什么武功,在这个方面我的修为是不足的。但是我愿意不断努力去探索丹经武学的奥秘,直到能以武学来印证真元大道。关于武学,小练形和玉环桩等都是武学的真正入门的基础,还有寒山七式和循经太极拳等都是内涵武学精髓。只要从上述入门就可以领悟丹经武学的神髓。
另外,谈到武学,还是要加上丹经两个字。没有丹经作为基础的武术和丹经武学是有本质区别的。武术流于俗,而武学证于真。就像张三丰祖师所说的,不欲世人追逐技击之末。同样,丹经武学不是以教人变成武术高手为目的的,而是以武学为开通经络和入道的手段,通过武学这种方法来使自己体会真如,悟彻大道之人生真理。
也就是说大道是一切学问之祖,因此丹经武学的前提是以文武入道,希望人们以此为手段来体悟真元玄境,具备圣人胸怀,而并非期望人们都成为武术高手。因此如何正确对待武术和大道也是贤愚有别,各取所需。
您要的心法甚至内功,丹经武学是至尊完备之学问,大家风范之宗风,李真阳先生的著作皆是心法,丹经武学的功法俱是内功,可以满足追求国学神髓和内功武法之国学爱好者的需求。

大千万古岁月稠 惟有修真是吾求
龙心雪魄映玄宇 点点星光共诗修
文熙
12、剑真           剑真合于道 大千是法身 六甲合三昧 内外同此身
[Avatar]

注册时间: 04/01/2008 23:17:43
文章: 6360
离线

有坐姿的书吗?
我也不太懂坐姿 那写双盘式 单盘式`````
我不懂 我是刚知道这些的 希望你能帮帮我点 呵呵


答:李老师一直强调由动入静顺理成章,因此并不强调尽早入坐。
尽管如此,在他的各种著作中都或多或少的涉及到静坐的内容,尤其是《真元宝笈》,如果您有兴趣可以看一下。
双盘难于单盘,都是入境和循经修脉聚敛并升华真元的手段。但是入坐需要有相当的动功作为基础,并且在开通脉络以后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否则就会出现像您所说的腿抽筋和心难入静的状态。不练动功是很难解决上述问题的。

以上是我个人的体会,简单回复您,或有错谬之处,敬请各位不吝指出!

大千万古岁月稠 惟有修真是吾求
龙心雪魄映玄宇 点点星光共诗修
346414285
1、初义士           初义鸣铁甲 壮怀演三军 拳脚并锋仞 始知入自身
[Avatar]

注册时间: 17/08/2008 14:14:41
文章: 13
离线

《真元宝笈》是什么 何为净心 净耳 净眼
我有一篇不知道是什么的 你可以帮我翻译吗?
也希望你叫我翻译古代的古文
aim icon [MSN] [ICQ]
文熙
12、剑真           剑真合于道 大千是法身 六甲合三昧 内外同此身
[Avatar]

注册时间: 04/01/2008 23:17:43
文章: 6360
离线

《真元宝笈》是什么 何为净心 净耳 净眼
我有一篇不知道是什么的 你可以帮我翻译吗?
也希望你叫我翻译古代的古文


答:《真元宝笈》是李兆生老师的著作,又名《内功神髓大观》,在论坛下载专区有相关内容,您可以参考一下。
净者纯也,能纯则为净。心藏神为主帅统摄协调一身,眼耳鼻舌身意为六贼,沟通内外,散幻精神,惟有使六贼变换为六守,由戕害散幻精神变为内守纯一之神气,不使消散,方可走上修持真元之路。
您给我信箱留言的内容是《周易参同契》,这个您可以到图书馆或者书店找相关解释的书籍看一下就会明白了。恕我没有足够的时间翻译和解释此书。

大千万古岁月稠 惟有修真是吾求
龙心雪魄映玄宇 点点星光共诗修
346414285
1、初义士           初义鸣铁甲 壮怀演三军 拳脚并锋仞 始知入自身
[Avatar]

注册时间: 17/08/2008 14:14:41
文章: 13
离线

有的时候我用意念把体内的气逼到手掌上 然后手掌就有一点凉凉的感觉 我再试一次就不可以了
不知道怎么回事
aim icon [MSN] [ICQ]
文熙
12、剑真           剑真合于道 大千是法身 六甲合三昧 内外同此身
[Avatar]

注册时间: 04/01/2008 23:17:43
文章: 6360
离线

您这样做是很危险的,这是意念引导真气外游。前些年社会上风行一时的自发功就是这样,运用意念导引真气外游,以至于真气乱窜发于头颅和四肢,手舞足蹈,或哭或笑,或疯癫或跳舞,以为是功夫上身,实质是真气脱离原有循行轨道,如流星散失荒野。
真元修真法最忌意念导引,真元龙气乃阴阳混成太乙流龙,龙者首尾无端,出入不可测也,此龙气乃先天大道,不运而自运,不生而自生,呼之欲出,弥漫内外,流动苍穹,内外沟通,实乃不可言之状,非是后天意念可以获得的。必然是阴升阳降,循经内敛,混元结成大道之像方可发生。
因此,丹经武学是最科学的国学宗风、国术精髓,非是社会上一知半解、似是而非的那些流行功法所能企及的。它们的功法以故弄玄虚为特征,纠集一些古典文言,加上自封名称,或称张三丰后脉,或称某某独传,实则无可溯其根源,自欺欺人、沽名钓誉、败坏国学、欺骗学子耳。因此,学人一定要具备一定的阅读和分析能力,也就是要具有相应的智慧,自己对照判别,则高下自分也。如不能具有一双慧眼,被那些虚假的功法或者所谓的正宗所蒙蔽,就有可能给自己带来不可预见的损害。
学问者以科学的理论为其载体,首先必须阅读其理论著作,然后进行分析对比和鉴别,只有如此,才能准确的判断其真伪,而不至于上当受骗。科学者最注重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理论须由实践进行验证,并对照古人学说,自可辨别真伪,绝对要避免轻信盲从,只有这样才能去伪存真,逐渐走上正确的修真道路。
以上是我个人的一点建议,或有不妥,敬请各位指出!

大千万古岁月稠 惟有修真是吾求
龙心雪魄映玄宇 点点星光共诗修
346414285
1、初义士           初义鸣铁甲 壮怀演三军 拳脚并锋仞 始知入自身
[Avatar]

注册时间: 17/08/2008 14:14:41
文章: 13
离线

那我怎么样才能知道我体内的真气呢
我坐到现在我都不知道怎么用体内的真气
aim icon [MSN] [ICQ]
文熙
12、剑真           剑真合于道 大千是法身 六甲合三昧 内外同此身
[Avatar]

注册时间: 04/01/2008 23:17:43
文章: 6360
离线

真气者先天之元气也,万物禀此元气而生,如鱼游于水中而不自知,此气应为炁字,弥漫天地之间,为万物生化之根本。
人生在世禀赋此元气方有生命之生化迁变、万物禀此元气方能生生不息。
因此,修真就是聚敛和升华这团真元之炁汇聚体内,产生玄妙变化而结成丹砂白羽,穿透时空,由后天有形之躯返归先天玄妙法身。
古人说惟有混元难结成,因此强调以无心入手,渐修渐悟,等待玄关发动,玄关开启则自然能体会真气氤氲体内,如醍醐灌顶,乃自然生发,须由无心之心入手悟透,而非能凭借有心之心获得。
人若自然秉持无求之念,天真之态,则无为而开真,乃先天道境自然显现也。如果以有欲求之心入道,即是以欲障道,难见清明本心。
因此,以追求气感之心入手,则此心已被欲望所障碍,难以开启玄关,得见先天之大道。
您应该以无心之心而入道,以清明无求平和之心态来涵养道德,意气平和则自然感通先天,再通过丹经武学的各项动功入手,就会在某个不期然的时刻瓜熟蒂落、感而遂通的体会到真元流入内景隧道,如龙游沧海、凤起梧桐,玄妙逍遥如化入云天,此乃是真气之熏陶作用、净化和升华作用,乃感而通之,非是求而得之。
以上简单恢复您,如有错谬敬请各位指出!

大千万古岁月稠 惟有修真是吾求
龙心雪魄映玄宇 点点星光共诗修
346414285
1、初义士           初义鸣铁甲 壮怀演三军 拳脚并锋仞 始知入自身
[Avatar]

注册时间: 17/08/2008 14:14:41
文章: 13
离线

我练功时身体发热是怎么回事
还出很多的汗
aim icon [MSN] [ICQ]
文熙
12、剑真           剑真合于道 大千是法身 六甲合三昧 内外同此身
[Avatar]

注册时间: 04/01/2008 23:17:43
文章: 6360
离线

只要运动都会促进血液循环,并因此而发热或者出汗。出汗较多或者是运动量较大,或者是身体比较虚弱。


大千万古岁月稠 惟有修真是吾求
龙心雪魄映玄宇 点点星光共诗修
346414285
1、初义士           初义鸣铁甲 壮怀演三军 拳脚并锋仞 始知入自身
[Avatar]

注册时间: 17/08/2008 14:14:41
文章: 13
离线

象平常怎么使用元力
我不懂怎么使用
aim icon [MSN] [ICQ]
文熙
12、剑真           剑真合于道 大千是法身 六甲合三昧 内外同此身
[Avatar]

注册时间: 04/01/2008 23:17:43
文章: 6360
离线

这些您都可以到北京市循经太极拳培训中心去学习。

大千万古岁月稠 惟有修真是吾求
龙心雪魄映玄宇 点点星光共诗修
蝶舞霓情
新同学           初来入宝境 新到结奇缘 开眼拂真慧 立志入统元
[Avatar]

注册时间: 01/09/2008 10:50:51
文章: 6
离线

我是女孩子,也可以修真吗?今年23 ,希望解惑~谢谢
文熙
12、剑真           剑真合于道 大千是法身 六甲合三昧 内外同此身
[Avatar]

注册时间: 04/01/2008 23:17:43
文章: 6360
离线

当然可以,玉环桩就是女子修真的功法,您可以由玉环桩入手进行学习!

大千万古岁月稠 惟有修真是吾求
龙心雪魄映玄宇 点点星光共诗修
玄门问道
6、武英           英侠开迷路 教化愚泯心 授人见长训 势已入天真

注册时间: 13/01/2008 10:58:09
文章: 140
离线

蝶舞霓情 wrote:我是女孩子,也可以修真吗?今年23 ,希望解惑~谢谢


当然可以,从小炼形,玉环桩入手,不过要去北京面授效果比较好,北京培训中心里也有不少女学员在那里学习,你去的话也可以跟她们学习一下。
无忧乐境
11、剑庐士           剑庐周天卧 有无同呈痕 大千谙真我 无处不藏真
[Avatar]

注册时间: 05/01/2008 21:05:32
文章: 2158
离线

346414285 wrote: 《真元宝笈》是什么 何为净心 净耳 净眼
我有一篇不知道是什么的 你可以帮我翻译吗?
也希望你叫我翻译古代的古文


http://www.djwx.com/forums/posts/list/2533.page

这个好像是里面有陈樱宁先生的周易参同契解释
恩同
8、英侠           英侠隐长途 默然识自身 导引推真法 数术始称心
[Avatar]

注册时间: 07/03/2008 09:35:16
文章: 340
离线

我七月初去北京太极拳中心学习时就碰见一个内蒙赤峰的女孩,正在中心修学玉环桩和先天36式太极拳。她叫刘晓奕,她说她今年16岁,正上高二,因从小体弱多病,经常感冒,高二就不能坚持完成正常学业,因而休学。她父亲是李兆生老师早期弟子,就把她送到中心来学习。她说才在中心学炼俩月,身体就感觉从没有过的精神,感冒很难再缠身。丹经武学改变人的身心就是这样快,也是修真的捷径!

这篇文章被编辑了 1 次. 最近一次更新是在 08/09/2008 16:39:23

 
论坛首页 » 六脉太极
前往:   
Powered by JForum 2.1.8 © JForum Te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