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经武学--循经太极拳培训中心网站
搜索
最新主题
热门主题
会员列表
返回首页
会员注册
/
登入
密教冥想与深层心理:迷妄的三重构造
论坛首页
»
佛学纵横
前往:
选择一个版面
网站公告
教学信息
修习心得
循经太极
六脉太极
教学研讨
基础功法
专修功法
精进功法
声律真诠
书法教学
以文入道
武当嫡脉
少林正宗
太乙显真
九脉合真
健康生活
养生方法
诗书画印
百家武学
道家纵横
佛学纵横
儒学纵横
医易纵横
文化杂谈
图片视频
电子书屋
温馨家园
会员茶室
发表人
内容
13/03/2017 21:06:44
文章主题:
密教冥想与深层心理:迷妄的三重构造
文熙
12、剑真 剑真合于道 大千是法身 六甲合三昧 内外同此身
注册时间: 04/01/2008 23:17:43
文章: 6360
离线
非是云晴后有光,亘古空中明月悬。(佛国禅师句子意译)
正因为我们每个人所具有的宝贵佛性如同满月一样清净圆满,所以在密教经典中将佛性比喻为满月轮,而将遮蔽她的乌云比喻为烦恼妄执。在乌云密布的暗夜之中,从云缝中不断闪现出满月的光芒,明月皎洁清凉。因此,在密教之中将这暗云比喻为烦恼,在《大日经》中指出烦恼的乌云有三重,也就是由三妄执(kalpa 劫)所构成。
梵文的劫(kalpa कल्प),在佛教中通常被看作无限久远的时间。所谓的磐石劫,是指一由旬(yojana 印度距离的单位,牛车一日的行程)的四方形的大磐石,天女每百年一次飘落在上面,用她那薄如轻纱的衣袖拂拭一下,直到磐石被拂拭殆尽的时间;所谓芥子劫,是指在一由旬呈四方形的铁城之中装满芥子粒,每百年取出一粒,直到芥子粒被取光为止的时间;实际上都是长到令人无法想象的印度的时间单位。佛教中所谓三劫成佛的思想,是认为通过这一生的修行无法成佛,需要不断地转世以累劫修行,直到经历三劫的长久修行来成就佛道。
可是在密教之中,不将“劫”理解为时间,而是解释为妄执。在《大日经疏》卷第二中解释到:
“梵云劫跛。有二义。一者时分。二者妄执。若依常途解释。度三阿僧祇劫得成正觉。若秘密释。超一劫瑜祇行。即度百六十心等一重粗妄执。名一阿僧祇劫。超二劫瑜祇行。又度一百六十心等一重细妄执。名二阿僧祇劫。真言门行者。复越一劫。更度百六十心等一重极细妄执。得至佛慧初心。故云三阿僧祇劫成佛也。若一生度此三妄执。则一生成佛。何论时分耶。”
如上所述,劫(kalpa कल्प)除了“时间”的意义之外,还含有“无根据的想法(妄想)”、“妄念分别”之意。将三劫解释为麁(粗)、细、极细的三妄执之意,如果能在当世中破除这三重的妄执,那么不需要经历长久的时间,在当下就能成佛。这是从历经三劫成佛的思想向即身成佛的观念转换。
第一的麁妄执,就是“人执”,也即执着于“我”,认为在这身心之中存在着永恒不变的“我”。这是三妄执中最粗略和浅显的妄执,从一般心理上来说,是相当深层的意识问题。在原始佛教中,看破了我们的身心是由“色受想行识”这五蕴假合而成,是一种缘尽即散的存在形式,由此树立了无我说。第二的细妄执又称为“法执”,也即认为虽然我是由五蕴假合而成、但是这五蕴是具有实体的存在,执着于此因而迷妄。至大乘佛教方勘破这一迷执。第三的极细妄执又称为“根本无明”,也就是生出一切迷妄的根源处的无明,是潜藏在第八阿赖耶识之中的深层意识的迷妄。在密教之中,有透彻这极细妄执、打破无明的三密行法。悟境的深浅,不是取决于修行年月的长短,而是取决于观想质量的深浅。
(注:本文节译自山崎泰广《密教冥想与深层心理》第三章)
大千万古岁月稠 惟有修真是吾求
龙心雪魄映玄宇 点点星光共诗修
论坛首页
»
佛学纵横
前往:
选择一个版面
网站公告
教学信息
修习心得
循经太极
六脉太极
教学研讨
基础功法
专修功法
精进功法
声律真诠
书法教学
以文入道
武当嫡脉
少林正宗
太乙显真
九脉合真
健康生活
养生方法
诗书画印
百家武学
道家纵横
佛学纵横
儒学纵横
医易纵横
文化杂谈
图片视频
电子书屋
温馨家园
会员茶室
Powered by
JForum 2.1.8
©
JForum Te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