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丹经武学--循经太极拳培训中心网站
  [Search] 搜索   [Recent Topics] 最新主题   [Hottest Topics] 热门主题   [Members]  会员列表   [Groups] 返回首页 
[Register] 会员注册 / 
[Login] 登入 
文章发表人是: 雪山飞龙
论坛首页 » 个人资料 雪山飞龙 » 文章发表人是 雪山飞龙
发表人 内容

悟道录卷上

 



 


天高地厚

 


    天体至高,虚圆不测,廓大无边,无物不覆,无物不容,始万物而不恃德,恩万物而不望报,人尊敬也由他,人欺瞒也由他,人感戴也由他,人毁骂也由他,人之喜恶美丑,物之凶顽驯顺,听其自然而皆不计也。地势至厚,居卑处下,无物不载,无物不育,泰岱崧华至重也能负,江河湖海冲崩也能受,树木草茨穿钻也能忍,飞禽走兽践踏也能随,一切垢污欺侮而皆不知也。


    吾之观此,因悟的效天法地之道矣;人能度量宽宏,无物不容,恤老怜贫,扶危救困,施德不望报,有怨而不结,人我同观,彼此如一,即可与天为徒;人能柔弱自下,谦卑自处,躁气全无,火性尽扫,有毁谤而不嗔,有凌辱而不晓,艰难困苦随时,疾病灾害顺受,一切大险大危,不顺境遇,绝无烦恼怨尤之心,即可与地为配。崇效天,卑法地,即与天地合德而与天地并长久矣!



 


日月归临

 


    日之运用,昼升于天以照外,夜入于地以照内;月之运用,前半月生明以照外。后半月退明以养内,日月明内明外,总是一明。

    吾之观此,因悟的用明之道矣!人能用明于外,谨言慎行,非礼不履,非义不行,非道不处,不为酒色财气所迷,不为富贵功名所诱,不为尘缘世情所染,是能如日月之外明矣。人能用明于内,闲邪存诚,去妄归真,惩忿窒欲,烦恼不生,嗔恨不起,伐三毛,除六贼,扫七情,净八识,消灭人心,振发道心,戒慎恐惧,无丝毫之妄念,是能如日月之内明矣。内明外明,无一不明,与日月同光,养到极处,圆陀,光灼灼,万物难瞒,一灵妙有,法界圆通,即与日月同功运矣!


 


雷鸣风吹

 


    雷鸣猛烈而刚,风吹渐远而柔,风雷相搏,两而合一,刚烈中柔缓,柔缓中藏刚烈,刚柔相需也。

    吾之观此,因悟的刚柔中和之道矣。凡人修道立德,应事接物,一味刚急好强,而过于躁,作事不久,其锐必挫;一味柔则逡畏不果,而失于懦,作事难成,其柔无用。若能刚以果决,柔以渐行,不急不缓,不躁不懦,刚柔相济,得其中和,则攸往攸利,以之学道,终必明道,以之修道,终必成道。故圣经云:“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中和之道,岂小焉哉!


 


四时代谢

 


    春夏秋冬四时,春而生物,夏而长物,秋而收物,冬而藏物,各有代谢,周而复始,相接相连,末有间断。

    吾之观此,因悟的损益相因之道矣。夫损者损其刚躁之有余,益者益其柔弱之不足,刚不使太过,柔不使不及,刚以柔接,柔以刚用,刚柔相济,阴阳相当,可大可小,可高可低,可进可退,可顺可逆,方圆不拘,曲直并行,即与四时合其序,变通无碍。吾身自有一天地,吾心自有一造化,而不为天地造化所拘矣!


 


月借日光

 


    月本纯阴无阳,借日之景而后生明,月光盈亏亏之也。

    吾之观此,因悟的借阳化阴之道矣。人本一身纯阴无阳,须借他家之阳以为阳。所谓他家者,对我家皆是,天地也,日月也,万物也,万事也。所谓他家之阳者,先天虚无真一之气也,即不死之人也。有生以来,此气本具,交于后天,渐次散于天地日月万物万事之中,不为我有,属于他家矣。知的此气在于他家,随时盗来归于我家,无而复有,失而又得,亦如月借日光而生明。此乃窃夺造化、颠倒阴阳之天机。彼世之迷徒,误以女子为他家者,真地狱种子也。


 


安炉立鼎

 


    烧炼家炼药,必先安炉立鼎。鼎之为物刚,所以藏药;炉之为物柔,所以运火。鼎不坚则药易失,炉不妥则火乱飞。

    吾之观此,因悟的煅炼身心之道矣。修道志念坚固,即鼎也;愈久愈力,百折不回,不动不摇,即立鼎也;随时觉察,即炉也;渐次用功,从容不迫,即安炉也。鼎炉稳当,煅去历劫以来轮回种子,露出生身之初乾元面目,脱尽一切后有滓质,矿尽金纯,即是革故鼎新。从此再涣炉鼎,别置钳锤,以做向上事业,镕化真金,为汁为霜,返于父母未生以前面目而后已。故丹经子书,先以安炉立鼎为首着也。


 


阳燧方诸

 


    阳燧与日相隔,不知几千万里,而能取日中之火;方诸与月相隔,不知几千万里,而能取月中之水;盖以阳燧方诸之气与日月同类也。

    吾之观此,因悟的招摄阴阳之道矣。人身阴阳本来和合一气,因其交于后天,阴阳相离,各居一方,生气日消,死气日长,消而又消,长而又长,终于殆而已。若知回光返照,借假修真,瞬息之间,则阴阳不期交而自交,不期合而自合,自然而然,无容勉强。迷之者远隔千里,是在乎人能下肯心耳。


 


蜣螂狮兽

 


    蜣螂滚弹,狮兽团毬,日久弹中生子,毬中出狮。弹毬原是死物,内中一无所有,彼则形不交而神交,以雌雄二气感通,一意不散,神凝气结,即能无质生质,无形生形。

    吾之观此,因悟的无中生有之道矣。人秉天地阴阳二气而生,身中即有此阴阳二气也。人能运阳就阴,以阴顺阳,阴阳抟聚,恍也杳冥之中有一点生机,自无而有,能以结圣胎,能以生法身,功力到处,打破虚空,身外有身,步日月无形,入金石无碍,超出乎造化之外矣!



黒铅水银


 


    炉火之术,水银见火则飞,得黑铅投之,水银被制,即结成块而不飞。


    吾之观此,因悟的以阳制阴之道矣。人心易动,出入无时,莫知其乡,见景生情,随风扬尘,如水银见火则飞也。若道心常存,防危虑险,随时觉察,则人心无隙而生,如水银见铅凝结也。再加勤修增减之功,增其道心之阳气,减其人心之阴气,增之又增,减之又减,到得无所增减处,则人心死而道心固。真种到手,可以为圣,可以为贤,可以成仙,可以成佛,而性命之大本已立,于是做向上事业,未有不深造而自得者也。



 


弄影侮像

 


    童子弄影,自以为乐,不知为影所弄,枉费精神,狂夫侮像,自以为能,不知为像所侮,徒劳唇舌。

    吾之观此,固悟的避祸致福之道矣。举世之人贪图无厌,谋利而得利,求名而得名,自谓足以养身荣身矣,殊不知日夜劳心,费精耗神,因假伤真,有时气血衰败,大限一到,有财买不得生死,有敌不得无常,惟有罪业相随,来生各受报应而去,与童子弄影、狂夫侮像何异?若是明哲上士,别有高见,以性命为重,以道德为贵,俯视一切,惜气养神,绝不以假伤真,虽阴阳造化且不能迁移,而况于他乎!


 


种黍种麻

 


    种黍即得黍,种麻即得麻。麻不成黍,黍不成麻,种异也。

    吾之观此,因悟的造作因果之道矣。人之一念为善,则所作所为亦善,必受其福;一念为恶,则所作所为亦恶,必招其祸。夫善念恶念者,事之因也,受福招祸者,事之果也。有因必有果,未有种善而果不善,未有种恶而果不恶,善恶之报,如影随形,一定不易,只在种善种恶之间分别好歹。故君子作事谋始,谨之于始,自能全之于终也。


 


接桃接杏

 


    桃树老,接以嫩枝,则又结桃;杏树老接以嫩枝,则又结杏。盖以树虽老,而根本之气未绝也。


    吾之观此,因悟的人老栽接之道矣。人之老也,皆由恣情纵欲,百忧感其心,万事劳其形,费精耗神,以假作真,以苦为乐,一点生机斫丧怠尽,性乱命摇,根本不固,由是壮而老,老而死,非可委之于天,实自取之耳。若人自知悔过,改头换面,斩断恩爱牵缠,离去酒色财气,视富贵如浮云,以势利为寇仇,万有皆空,千般不着,专气如婴儿,守约若处子,蓄精养神,去妄归真,时时在根本上培植,步步在正道上行持,增其正念,减其妄念,内外真诚,浑然天理,可以尽性,可以立命,可以返老,可以还童。是亦嫩枝接老树之法。古仙云:“七十八十,一息若存,犹能还丹。实不虚也!



 


发化水蛇


    发落水坑,暑日晒之,则化蛇形,,何以然哉?盖发虽死物,得水之湿,日之热,湿热搏聚,凝而为一气,杳冥之中,有一点生机,氤氲活动,故能化而为蛇。曲折摇摆于水中。
    吾之观此,因悟的固本凝命之道矣。人之阳气属火,阴气属水,阴阳和合,水火之气相济。其中有一点生机,由微而著,生生不息,衰者可以旺,弱者可以强,无命者可以凝命,无寿者可以延寿,此深根固蒂,长生久视之道也。



 


鹤胎龟息


    鹤善存神,故胎固而千年长生;龟善养气,故不食而百岁不死。


    吾之观此,因悟的延年益寿之道矣。人能自卑自下,柔弱朴诚,不耗气而常养气,则气足;人能无私无虑,寡欲少谋,不劳神而常存神,则神全。气足神全,根本坚固,基址稳妥,久而不衰,延年益寿,理有可决也。彼鹤龟者,一全其神,一全其气,尚能长生,而况神气兼全者,焉有不能长生乎?



 

水冻冰消



    水遇寒而冻成冰,冰遇热而化为水。


    吾之观此,因悟的为圣为凡之道矣。人之初,性本善,原无圣凡之分;因积习之气,即有凡圣之别。习于善,不失天赋之性者,即为圣;习于不善,失其天赋之性者,即为凡。若不善者而知改过迁善,去邪归正,习之于善,复其天赋之性者,虽凡亦圣;若本善者不知戒谨恐惧,随风起尘,习于不善,迷其天赋之性者,即圣亦凡。善如水也,不善如冰也。圣可作凡,凡可作圣,亦如水能成冰,冰能化水。故《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止于至善也。



 


木茂水长


    木根深则叶自茂,水源远则流自长,盖以有本者如是也。
    吾之观此,因悟的护持根本之道矣。人身之元精、元气、元神,即性命之根源也。元精不亏则形全,元气不伤则命坚,元神不昧则性明。形全、命坚、性明,则万物不能移,造化不能拘,性命由我不由天,亦如木之根深叶茂,水之源远流长,本立道生,生机常存而不息矣。但人多不知在根源上护持,乃于枝梢处做作,妄想成道,如缘木求鱼,终必落空,岂不愚哉!



 


松心竹节


    松心实,竹节坚,故遇冬寒而不凋,经雪霜而长茂。
    吾之观此,因悟的修持立命之道矣。人能无愧无怍,主敬存诚,大同无我,则心实。心实则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临事不惧,遇难不忧;吉凶福祸,境遇在彼,造命在我矣。人能持身制事,止于其所,立不易方,则节坚。节坚则非礼不履,非道不处,非义不行;可苦可甘,可上可下,可生可死;常应常静,不为物移。心实节坚,可以处平易,可以处危险;可以动,可以静;可以变通无碍,方圆不拘;纵横逆顺,莫遮拦矣。



 

木炭坏砖(坏疑为“坯”字之误。)


 


    木枝暴露,日久则即朽,经火煅而成炭,则千年不损。水土和坏(坯),经雨则便破,遇火烧而成砖,则万载常存。
    吾之观此,因悟的修真锻炼之道矣。人之不能成道,以其未在大造炉中锻炼也;若在大造炉中,步步脚踏实地,事事经历闯过,在生死关口,不动不摇,如真金愈炼愈明,似宝镜愈磨愈亮,炼磨到圆陀陀、光灼灼、净倮倮、赤洒洒之处,有无俱不立,物我悉归空,形神俱妙,与道合真,亦如木炭坏(坯)砖,经火煅成,永久不能伤损矣。



 

尸肉尸发


 


    尸骸埋久,片肉不化,则为邪崇而伤人;尸发露久,湿热熏蒸,即成鬼火而迷人。
    吾之观此,因悟的脱离大患之道矣。人身上下内外,无一物非邪崇鬼魅也。外而眼、鼻、口、舌、身,朋党以招客邪;内而心、肝、脾、肺、肾,牵连以起妄念,内外交攻,斫丧天真,不至于倾丧性命而不止,其伤人迷人,尚可言哉?老祖云:“吾之所以有大患者,为吾有身;吾若无身,患从何来?”可知此身为吾大患,若能脱去此患,自有无患者存。无患者,方是真我。去患之道,先要认得真我。认得真我,方知此身是他,他与我两不相关,以我而去他,易如反掌,绝不费力。奈何修道者,多以他为我,以患为真,爱之恋之,与鬼为邻,而不肯舍去。更有一等愚人,在大患之物上,搬东弄西,采下补上,推前运后,妄想成道。此等之辈,皆是以奴作主,认贼为子,不但不能去患,而且更增其患,无怪乎一生忙迫,终落空亡矣。



 

水上火下


   


    水本寒,火本燥,火上水下,水火异处,彼此不能既济。若水上而火下,则燥者而不焰,寒者而能温。
    吾之观此,因悟的阴阳离合之道矣。人之阳气为刚,刚而无制则过燥,如火在上也;阴气为柔,柔而无扶则过懦,如水在下也。刚柔不济,孤阴不生,独阳不长,生气息矣。若刚而不燥,以柔运刚,如火之在下也;柔而不懦,以刚扶柔,如水之在上也。刚柔得中,阴阳和平,性清混合,水火相济,所谓“坎离颠倒”者是也。



 

瓜果子仁


 


    瓜果中俱有子,子中俱有仁;其仁两瓣,瓣中又有一心,此心乃一点生机,其瓜果生成皆本于此,所谓“天地之心”者是也。
    吾之观此,因悟的阴阳生机之道矣。盖阴阳相合方有仁,有仁即含天地之心;阴阳不合即无仁,无仁即无天地之心。天地之心,为生生之本;得此心者,为圣为贤,作佛作仙;失此心者,为人为兽,为鬼为魔。有此心无此心,总在阴阳离合之间耳。学者若能调和阴阳,不偏不倚,归于中正,则天地之心复见;随手拈来,头头是道,信脚走去,步步皆真,而造化枢扭,在吾掌握之中矣。



 

混水垢镜



    混水本浊,澄之即清;垢镜本昏。磨之即明。
    吾之观此,因悟的明心见性之道矣。人之心不清、性不定者,贪嗔痴爱,般般皆有,喜怒哀乐,件件皆全;加之历劫根尘,积习客气,蛊惑心君,茅塞灵窍,如水之混,如镜之垢;本来真心真性,全然迷却,一任三尸搬弄,六贼猖狂,无尘不染,无物不纳,其胸中秽污,不堪言矣。若能顿悟回头,涤尘洗垢,把有生以来等等偏病客气,样样妄念邪行,渐次而炼磨,愈久愈力,炼磨到无可炼磨处,矿尽金纯。本心本性,自然全现,慧光顿生,即照见三千世界,如在掌上,绝无遮碍;亦犹混水澄之仍清,垢镜磨之复明,而本性依然无亏也。



 

动热静寒


 


    凡人行动则生热,静坐则生寒;寒则行动又生热,热则静坐又生寒,是寒热不由天而由人也。
    吾之观此,因悟的窃在阴阳造化之道矣。夫刚者属阳,柔者属阴;刚而太躁者,自卑自下,则自不躁,而归于和平;柔而过懦者,立志强行,则自不懦,而登于高明。能刚能柔,顺理顺时,知进知退,能大能小,能上能下,能虚能实,可以夺造化,转生杀,逆气机,出死就生;亦如行动生热,静坐生寒,人力能以回天也。



 

高台大树


 


    百尺高台,从地而起;十围大树,自蘖而成,非一朝一夕之故,盖以由来者渐矣。
    吾之观此,因悟的深造自得之道矣。夫性命之事,为天下第一大事;保全性命,为天下第一难事;非可容易而成,非可躐等而求;必须脚踏实地,一步步走去,一事事阅历;自卑登高,由浅入深;渐次用功,不计年月;不堕志气,终必到得意之处;万不可因循过日,半功而止,自贻伊戚。特以经久不易之事,必须经久不已之功而方成。倘始勤终怠,或悬空妄想,而欲保全性命,以成天下希有之事,万无是理。故圣人云;“人而无恒,不可以作巫医”,而况性命大事乎!



 

洼实突消


 


    洼低日久则自实,突高日久则自消,盖虚者实之兆,高者低之因。
    吾之观此,因悟的损益虚实之道矣。人之自高自大者,恃才恃能,予圣自雄,人多厌恶,每每因满招愆,终必落于人下而不高,亦如地突日久,践踏而自消也。人之自卑自小者,黜聪毁智,低心下气,人多敬爱,每每虚心受益,终进于人上而不低,亦如洼低日久,上积而自实也。故君子道愈高而心愈低,德日大而心日小,傲气全无,躁性尽化矣。



 

鲤鱼老狐


 


    鲤鱼能化为云龙,老狐能化为羽人,此皆神全而形能变化也。
    吾之观此,因悟的神通变化之道矣。彼鱼狐者,得天地之偏气,不过所恃赖者,含灵之些子耳。惟人亦为万物之灵,得天地之正气,五行皆全,五德俱备,居三才之中,有天地之全能;若能养天地之正气,保五行之和气,不偏不倚,浑然一气之流行,即有天地之造化。可以变而为圣,化而为仙,形神俱妙,与道合真,方且千变万化,化化无穷,岂仅化形而已哉!



 

神龙变化


 


    龙之为灵昭昭也,能大能小,能上能下,能隐能显,穿山破石,腾云行雨,何以能如是哉?以神运之也。
    吾之观此,因悟的神化不测之道矣。人之所以得为人者,神也。神存则生,神去则死。神之为物,通天彻底,达古知今;无微不入,无处不在;入水不溺,入火不焚,入金石不碍;大则量充宇宙,小则细入毫端;视之不见,听之不闻,抟之不得;不可以言传,不可以笔肖;善于用之,变化随时,可以与天地合德,与日月合明,与四时合序,与鬼神会吉凶;先天而天弗违,后天而奉天时;亦如神龙变化,不可以形迹窥矣。



 

枯木寒灰


 


    枯木则焚之无焰,灰寒则拨之不热。
    吾之观此,因悟的变化气质之道矣。人秉气质之性,为害最大,稍有触犯,暴躁无忌,伤天害理,蹈水火而不知,入窟井而不晓,性命不顾,生死不管,其为祸不一而足。若能克己复礼,反刚就柔;扫去万般慎恨烦恼,除去一切好胜心肠;变化血气暴躁之性,归于温和平静之性;专气致柔,虚心养神;无我无人,无彼无此;远观其物,物无其物,近观其身,身无其身;内观其心,心无其心,无识无知,空空洞洞;亦如枯木焚之无焰,寒灰拨之不热;可以在造化之中,而不为造化所移;处阴阳之内,而不为阴阳所拘矣。



 

近朱近煤


 


    近朱之物,日久则为朱染而必赤;近煤之物,日久则为煤染而必黑。
    吾之观此,因悟的善恶习染之道矣。人与善人居,则常闻者善言,常见者善行。善言善行,闻见于耳目,日久种之于心地,不期善而自习于善矣。人与恶人居,则常闻者恶言,常见者恶行。恶言恶行,闻见于耳目,日久种之于心地,不期恶而自习于恶矣。善恶之人,虽曰秉性则然,大半由习而成,故君子居必择邻,交必择友也。



 

元牝真窍说  

    学人欲修大道,了性命,莫先于认元牝之门。元牝之门,即元关一窍,此窍有门两扇,一开一合,高九尺,阔五尺,门外有灵官把守,门内有龙虎护卫;中堂一间,四通八达,有真人居焉,蓬头赤足,身穿五色纳衣,腰系黄绿长绦,手执金光如意,稳坐自然床,后靠无影壁,前悬玻璃灯,塞兑垂帘,不动不摇,等闲眼不轻睁,口不妄开,左有金童,右有玉女,有时睁眼,光满天地,黑暗阴司,无处不明;有时开口,气充宇宙,鬼怪邪魔,尽皆远避;掌造化之权,把阴阳之机,握生死之簿,操性命之柄。人能见之,诚心礼拜,朝夕奉侍,须臾不离;真人有延命酒、长寿丹,得尝之者,脱胎换骨,出死入生。但世间少大丈夫,真烈士,下不得苦力,耐不得长久,又不穷究根本正理,专在一身上下有形有象处讲元关,论元牝,做些着空执相小法乘,妄想成道,悲哉!果是个真正豪杰,截然放下,万缘皆空,在切身大事上留心,拜访真师,结交良友,存至死不变念头,元关终必知,元牝终必见,性命终能了,学者其勉之。


  

修真要诀


大道无为本自然,功夫不到不方圆。
三岔路口寻真种,八卦炉中炼性天。
没底法船能渡海,随身药料可延年。
刑中藏德人难测,害里生恩心要专。
四象调和归本面,五行攒簇长金莲。
有增有减方为妙,知吉知凶始入玄。
脱尽牵缠尘垢物,全成父母未生前。
修仙作佛皆由此,余二虚玄俱走偏。


(本贴转自金丹大道网,转贴学习,表示衷心感谢。)

破疑诗
七言绝句五十首

离世

世事千般俱不真,俗缘恩爱最伤身,


一刀两断无牵扯,解脱场中作个人。


炼睡

少睡原非炼睡魔,忘飱废寝斩藤萝。


诸缘扫去心清静,昼夜长眠怕甚么。


功行

修行积德最为先,功大行深感动天。


可笑愚人惟利己,无功少行想成仙。




金丹

先天本性号为丹,八卦炉中炼作团。


举世迷徒寻外药,吞飱妄想上云端。


元关

元关一窍少人知,恍惚杳冥含两仪。


顺去流归烦恼路,逆来便是圣贤基。


识神

思虑精灵号识神,轮回种子带根尘。


愚迷俱把游魂弄,到底谁能见主人。


阳精

阳精一点秘形山,认得真时可驻颜。


非在心中非在肾,不空不色隐元关。


先天气

先天一气在鸿蒙,无象无形不落空。


认得生初真面目,方知我有主人公。


先后天

未生身处号先天,一出头来气质连,


先圣后人分两路,须当仔细辨偏全。


首经

首经本是先天宝,恍惚杳冥真一精。


纯白无疵清净物,休将浊血冒安名。


三药

大药三般精气神,有形不是本来真。


至精至粹虚灵物,炼就金刚大法身。


性命

性命原分先后天,生身落地定偏全。


后天性命后随天运,捉住先天我操权。


天地心

天地之心甚处藏,阴阳感激现圆光。


虚无鼎里烹煎熟,万古千秋不损伤。


道心人心

人心似铁道心金,可向微危细酌斟。


变化灵通无上下,源头活水别阳阴。


未生时

未生身处有谁知,静静悄悄混沌时。


四象五行皆未到,混然一气没雄雌。


初生时

初生面目事如何,先后二天一气和。


无识无知无点染,佛仙种子圣贤窝。


他家

他家不是别人家,误认人家早大差。


我的孩儿迷失外,一呼见面子随爷。


彼我

经言彼我辨阴阳,非色非空清净乡,


采战闺丹邪术辈,烟花寨里坏天良。


侣伴

侣伴须分内外因,身中侣伴两三人,


外边侣伴同扶佐,脱尽轮回历劫尘。


外护

皆寻外护望成功,买鼎烹铅乱捉风,


怎晓天机超俗法,借它大力镇愚慒。


九鼎

乾元九数号纯阳,九鼎还丹锻炼方,


造孽迷徒猜女鼎,决然打入铁围乡。


招摄

招摄先天有秘方,鼓琴敲竹见虚皇。


色声闹处无妨碍,随手扭回北斗光。


颠倒

颠倒阴阳有甚难,当于静里运神观。


道心不昧人心灭,立地直登百尺竿。


火候

运火工夫本没时,朝乾夕惕斩三尸。


防危虑险常清静,应物不迷损益之。


卦象

火候经言周易卦,推爻执象俱皆非。


大都要会阴阳理,进退随时任指挥。


乾坤炉鼎

乾鼎坤炉在我身,休从外面问原因,


刚柔二事无间隔,煅出先天一气真。


偃月炉

问道何谓偃月炉,黑中有白晦而苏。


分明指出还丹母,叫醒时人识也无。


朱砂鼎

修真藉赖朱砂鼎,非铁非金非是银,


认得灵明些子物,取新革故见元仁。


土釜

土釜岂由土作成,中央正位是真名。


木金水火皆攒此,养颗元珠彻夜明。


斗柄

因观斗柄运周天,始悟生机在那边。


扭转脚根翻过面,当时火里现金莲。


两弦

下弦是水上弦金,止是调停阳与阴。


果若刚柔和合了,当中露出涅槃心。


壬癸

壬水阳兮癸水阴,学人几个细追寻。


枢机动处分真假,去浊留清产白金。


炼己

修行炼己最为先,绝欲忘情却万缘。


六贼三彭皆剪灭,干干净净一丹田。


筑基

志念坚牢是筑基,身心不动最为奇。


凭它祸患与灾厄,止水无波万有离。


铅汞

真汞原非尘世汞,真铅不是出山铅,


一情一性先天药,锻炼归根了大还。


婴姹

姹女藏离本不真,婴儿在坎亦难遵,


而今说破阴阳窍,能实能虚产法身。


坎离

坎离莫向北南求,火性飞腾水下流,


二物如能颠倒过,水升火降结丹头。


震兑

兑非西地震非东,性乱情迷气不同。


会得情来归性法,霎时见我主人翁。


子午

子午休从日夜寻,身中别有指南针。


阴阳动静随时有,定里常听太古音。


卯酉

沐浴经言卯酉时,形容二气没偏疵,


愚人不晓阴阳会,朝夕二分静坐之。


黄婆

雌雄匹配要黄婆,戊己成圭造化窝。


若问黄婆真信息,一诚感格五行和。


还丹

修丹为甚号还丹,五气分离俱各单,


明善复初皆聚会,身心不动打成团。


丹熟

丹已还时别有方,不须加减再增阳,


自然神火炉中炼,迸出通天一粒光。


圣胎

圣胎非是有形胎,气聚神凝真种栽,


虑险防危常谨慎,若还大意必生灾。


脱胎

圣胎脱化始全真,十月功夫养谷神。


阳气极纯阴气尽,虚空跳出一仙人。


有为

有为岂是弄皮囊,做作千般总受伤,


怎晓心传真妙诀,鬼神莫测扭阴阳。


无为

无为不是着顽空,还得勿忘勿助功。


拔去轮回生死种,当中只有一神童。


复姤

阴极复阳须进火。阳纯将姤运阴符。


阴符阳火无差错,煅出先天太极图。


文武

猛力降魔为武炼,虚心养气是文烹。


知凶晓吉随时变,遍地黄金耀眼明。


和光

和光混俗秘天机,大用神功真个希,


常应常清常自在,随时脱旧换新衣。

凝结圣胎  

    圣胎者,圣人之胎。即无识无知,婴儿本面。道至无识无知,百神会集,万缘俱息,混混沌沌,入於恍惚杳冥之境,自有为而入无为矣。愚人不知,或运心液肾气相交於黄庭为圣胎,或神存中宫为圣胎,或运气后升前降,住於丹田为圣胎者,皆非也。圣胎无形无质,虽名为胎,而实无胎可见,所云胎者,不过形容真灵凝结不散耳。若以气血强凝成胎,是乃促死之鬼胎,非长生之圣胎也。


十月胎圆  


    十月胎圆,乃神全气足,根尘拔去,客气消化,阴尽阳纯之象;犹如妇人怀胎,十月方能成全。丹道以十月胎圆喻之者,取其圣胎凝结之后,必须防危虑险,沐浴温养,期必至於圆成无亏而后已,非以十月为定期也。愚人不知,疑於十月二字,或运气,或存想,或凝神,妄想结胎,以十月为定期者,非也。修真之道,自采药烹炼结丹结胎,以至道成脱胎换化,要费无限功力,岂可以十月为期?可知十月乃象言耳。


婴儿出现  


    婴儿出现,圣胎脱化之谓。圣胎者,色身中又怀一法身也;脱化者,色身中又生出一法身也。因其色身中又生出一法身,如凡妇十月怀胎生出一婴儿,故以法身名婴儿。婴儿出现,身外有身,跳出三界之外,不在五行之中,躲过轮回,与天地同寿,与日月同庚矣。愚人不知,以坎中真阳为法身婴儿,或以肾中精气为法身婴儿者,非也。夫坎中婴儿,乃阴中之阳,法身婴儿,乃阴阳混化之真;至于肾气,乃肾中之邪火,绝无婴儿之义,岂得混论哉?悟真篇云:婴儿是一含真气,十月胎圆入圣基。四百字云:夫妇交会时,洞房云雨作,一载生个儿,个个会骑鹤。於此可知法身婴儿之说矣。


移炉换鼎  


    大道圆成,身外有身,形神俱妙,已到大圣人地位,而炉鼎无所用,更何有移换炉鼎之事乎?其所以移换炉鼎者,仍将此法身潜藏密养,变化神通耳。所移者何炉,所换者何鼎?以太虚为鼎,无为为炉,而前之乾鼎坤炉、朱砂鼎、偃月炉,一概药物,俱皆不用矣。只所用者,法身耳。法身在虚无之中,自变自化,愈虚愈神,愈无愈妙,神妙不测,变化无穷,所谓子又孙孙又枝,到此地位,休歇罢功,打破虚空,跳上大罗之境,方为了当也。后之学人,未得真传,或疑身外有身,已抵道之尽头路者,非也。敲爻歌云:一物无,随显道,五方透出真人貌,仙童仙女彩云迎,五明宫里传真诰。观此而知法身千变万化,方为极功也。

 

死我之户

 月至东北,阳光将灭,东北属艮,阴气将纯,阳光些微,有上艮下坤之象,在卦为剥,在月为覆碗,皆喻其客气剥消真元之义。若有出世丈夫,勇猛男子,顿悟回头,借此一点余阳,以明破暗,用功修持,亦不难於返本还元。一切凡夫,迷而不悟,顺其阴气剥阳,阳尽阴纯,不死岂能之乎?易曰:东北丧朋,丹书又号死我之户。愚人不知,以妇女产门为死我之户者,非也。夫生门死户,皆无形无象之门户,因其顺阴则死,逆阳则生,故以生门死户名之,其实只一窍耳。古仙号曰生死关。虽名为关,亦无方无所,乃强名也。悟真云:须将死户为生户,莫执生门号死门。若会杀机明返覆,始知害里却生恩。於此可知生门死户之义矣。


有为之窍  


    有为之道即有欲观窍之功。观窍者,观阴阳造化之窍,借后天返先天,和四象、攒五行、采药进火,自还丹以至结胎,工程次序,皆在其内。若非真师口传心授,毫发之差,千里之失。愚人不知,在后天幻皮囊上摆弄气血,以为有为之道者,非也。夫金丹之道,先天之学,能以扭转阴阳,窃夺造化,逆回气机,颠倒乾坤,先天而天弗违之道,岂做作后天一身有形有质之物所能成乎?正阳翁云:涕唾津精气血液,七般灵物总皆阴。若将此物为丹本,怎得飞升朝玉京。紫阳翁云:嚥精纳气是人行,有药方能造化生。鼎中若无真种子,犹将水火煮空铛。噫!金蝦蟇,玉老鸦,认得真的是作家。有为之道岂易知哉!


无为之妙  


    无为之道,即无欲观妙之功,乃圣胎凝结以后之事,是静观一气变化之妙。当圣胎凝结之后,后天已返为先天,只用沐浴温养之功,勿忘勿助,运天然真火熏烝,变化自然,无形生形,无质生质,瓜熟蒂落,婴儿出现,而前之烹炼武火之功,皆弃而不用也。愚人不知未穷性命是何物,修道是何事,学些旁门曲径小法乘,而便入山静坐,或闭关定神,以为无为者,非也。夫性命必须双修,功夫还要两段,两段者,一有为而先了命,一无为而后了性,岂空空静坐定神而能了性命哉?悟真云:未炼还丹莫入山,山中内外尽非铅,此般至宝家家有,自是愚人识不全。又云:始於有作无人见,及至无为众始知。但见无为为要妙,岂知有作是根基。於此可知有为无为,各有时节,各有作用,大不同也。


混俗和光  


    混俗和光,及乃大隐市朝之作用。混俗者,混於俗中,使人不识也;和光者,和而不同,在尘出尘也。能混俗和光,外圆而能应物,内方而有主宰,依世法而修道法,显晦逆顺,无阻无挡,行道至易。愚人不知,或疑混俗和光是日间应事,夜间修静者,非也。果如是言,谓之从俗则可,谓之混俗则不可;谓之蔽光则可,谓之和光则不可。盖混俗和光之道,有夺天地造化之能,窃阴阳生杀之诀,岂容易而知,容易而行哉?


药归土釜  


    土性温柔,能以养物;釜主烹煎,能以成物。釜以土名,为养物成物之器,非寻常之土,非寻常之釜可比。药归土釜,是喻其阴阳相合,圣胎凝结温养之功。温养圣胎,全在一意不散,允执厥中,阴阳相当,不偏不倚,故亦以土釜名之。究到实处,只一中字耳。守此中,则阴阳和,五行攒,圣胎全;失此中,则阴阳偏,五行分,圣胎伤。然则守中为温养圣胎之妙诀也。愚人不知,或挖地炉,养朱砂,取朱砂中水银,以地炉为土釜;或泥炉作灰池,烧铅入灰池分银,以灰池为土釜者,皆非也。子野云:真土无位,真意无形,特以中之土釜,无形无象,无方无所,因其能成全圣胎,故以釜名之,岂泥土之釜之谓乎?

黄婆媒娉

 黄婆者,中央土母,以其能调阴阳,能和四象,故名黄婆,丹书借此以喻人之真意中真信,能以和性情,养精神之义。真意真信即吾身中之黄婆,所谓黄中通理者是也。愚人不知,以意运五脏之气会合,为黄婆媒娉,又有造孽之辈,用能言老妇调戏男女行淫,取处女首经梅子,为黄婆媒娉者,大非也。夫真土无位,真意无形,无物不生,无理不具,能以会三家、攒五行,故名黄婆媒娉,岂意念之意,作妖老妇之谓乎!


二八两弦  


    月自晦朔之间,与日相交,初三微光现象,至初八阴中阳半,有如弓弦,是为上弦,十六圆满,一阴胎内微黑现象,二十三阳中阴半,有如弓弦,是为下弦;上弦得水中之金八两,下弦得金中之水八两,二八一斤,金水相停,阴阳相合之象,丹书借此以喻刚柔相当,不偏不倚,至中至正之义。愚人不知,或以男子十六岁为二八,两弦之气足,而遂勒闭阴精,或以黑铅八两,水银半斤为二八两弦之药料,而烧炼服食者,皆非也。《四百字》云:上弦金八两,下弦水半斤,两弦合其精,乾坤体乃成。两弦者,一阴一阳也。乾刚为阳,坤柔为阴,阴阳相配,乾坤体成,丹元有象,於此可知两弦之意矣。


黍米珠  


    人当未生身之前,在胞胚之中,混混沌沌,昏昏迷迷,只有浑然一气盘旋,别无他物,所谓太乙含真气者是也。此气至神至妙,至虚至灵,至无而藏至有,三元、八卦、四象、五行皆包於内,故无形而能变化,所以变化无穷,五脏六腑、九窍百骸俱皆自然成就,因其至神至妙,至虚至灵,又名真灵,又名不神之神。当其在母腹之中,一气含真,名曰真气,及其出母腹,灵含一气,名曰灵气,一气为体,即是真空;真灵为用,即是妙有。真气真灵,真空妙有,名虽有异,只是一真。此真无形无象,无声无臭,不可以言传,不可以笔肖,仿彿形容,不过一黍米之微,故古仙皆称此真为黍米宝珠。虽云黍米,而实无黍米之形,因其有一点灵气,隐於中央,故名黍米;因其有一点黍米之灵,而混沌虚空,三界无一不包,故名黍米珠;究到实处,总是鸿濛未判之始气也。愚人不知,以女子首经中梅子为黍米珠,又工夫家神存明堂,久而眼光散外,为黍米珠,皆非也。夫鸿濛未判之黍珠,为生圣生贤,成仙成佛之灵宝,岂浊血之物、存想之光所可能哉!《四百字》云:混沌包虚空,虚空包三界,及寻其根源,一粒黍米大。三丰翁云:谁不知,谁不会,谁不行,都只在鸿濛未判一粒黍米上迷。


火候卦象  


    丹经皆借六十四卦为阳火阴符之法象,以乾坤二卦为鼎炉者,取其阳刚阴柔为体也;以坎离二卦为药物者,取其刚柔中正为用也;復姤二卦为阴阳之交界,取其刚柔运用各有时节也;屯蒙二卦为造化之始,取其当进火而须用刚,当退火而须用柔也;既未为造化之终,取其阳火而用刚,不可太过,阴符而用柔,不可不及也。其余五十四卦,皆随乾坤坎离復姤屯蒙既未十卦运用,自然而然。约而言之,总以阴阳相当,两而合一,归於混成之象而后已。愚人不知,按六十四卦,在年月日时上强做作用功者,非也。夫天地阴阳造化一气流行,周而復始,循环无端,岂从六十四卦行哉?六十四卦是圣人观天象地,体阴阳造化而作,六十四卦乃阴阳造化之解注耳。人身造化与天地造化相合,自有六十四卦,岂可泥文执象哉!


生我之门 


    月至西南,晦极而生明,西南属坤,纯阴之方。纯阴之下,一阳潜生,有上坤下震之象,在卦为復,在月为偃月,皆喻其静极之中,忽有天心现露之义;又名道心,又名天良真心,即前所谓偃月炉。若见此心,保守不失,借之进阳退阴,如猫捕鼠,必至阳渐生,阴渐退,阴尽阳纯,则仙矣。故以西南坤位为生我之门。愚人不知,以妇人产门为生我之门者,非也。产门乃生人之处,何以能生仙哉?

元关一窍  

    元关者,至元至妙之关口,又名生死户、生杀室、天人界、刑德门、有无窍、神气穴、虚实地、十字路等等异名,无非形容此一窍耳。元关即元牝之别名,因其阴阳在此,故谓元牝门;因其元妙不测,故谓元关窍,其实皆此一窍耳。愚人不知,或以心下肾上处为元关,或以脐心为元关,或以尾闾为元关,或以夹脊双关为元关,凡此皆非也。盖元关无定位,若有定位即非元关。陈虚白以念头起处为元关,似是而实非也。念头起处已落於后天有形之物,如何称为元关?吾今与大众分明指出:在恍惚杳冥之间,有无相入之际,悟真篇曰:"恍惚之中寻有象,杳冥之内觅真精,有无从此自相入,未见如何想得成?"又四百字云:"此窍非凡窍,乾坤共合成,名为神气穴,内有坎离精。"此实指元关一窍而言也。
谷神
 

    谷神者,空谷之神,俗名崖娃娃。因其两山高耸,中间一谷,人声喊叫,谷中传声,故名谷神。修道借此以喻人身虚灵之神。盖心虚则灵,不虚不灵,灵出於虚,亦名谷神。神者,无形无象,灵而不可测度之义。所谓寂然不动,感而遂通者,此神也;所谓凝结圣胎者,亦此神也。愚人不知,以神存天谷谓谷神,或神守黄庭谓谷神者,皆非也。若神存於天谷,神守於黄庭,则是不虚,不虚焉得有神?不虚无神,何得名谷神?悟真云:"要得谷神长不死,须凭元牝立根基。真精既返黄金室,一颗灵光永不离。"元牝合而中即虚,虚则真灵常存而不昧矣。真精灵光谷神,皆喻真灵之一物耳。


金鼎 玉炉  


    金鼎者,刚强坚固之物,喻人志念专一,能以载道之义,又名乾鼎;玉炉者,温柔平静之物,喻人工夫渐进,能以久远之义,又名坤炉。愚人不知,铸造铁鼎,做作泥灶,烧炼金石,妄想成丹者,非也。盖有形之炉鼎只能炼有形之凡药,而不能炼无形之仙药。古仙云:鼎鼎原无鼎,炉炉亦非炉。其所谓炉鼎者,以其修道之功,刚柔两用方能济事,亦如烧炼家,有鼎不可无炉,有炉不可无鼎,鼎炉俱备,方能成药也。


乌兔 药物  


    日中有金乌,为阳中之阴;月中有玉兔,为阴中之阳。日在卦为离,外阳内阴,喻其刚中有柔之义;月在卦为坎,坎外阴内阳,喻其柔中有刚之义。金丹之道,惟取刚中之柔,柔中之刚,两味真阴真阳大药,熔化一气而成丹。曰药物者,以其真阴真阳能以返老还童,延年益寿也。至於龟蛇盘结,水火相济,亦是此理,不过随便取象,以证真阴真阳合一之道耳。愚人不知,疑为乌兔二字,或口吸日精月华,或眼接日精月华者,非也。夫天有天之日月,人有人之日月,人身真阴真阳,即人之乌兔日月也。天边日月精华,与我相远,怎能采来?如曰能采,则所采者身外邪气,久必内得臌胀,外则失明,无益有损矣。


龙虎相会 


    龙性柔,主生物,属木,在卦为震,喻人之柔性。震本阳而取柔象者,阳少阴多也。虎性刚,主杀物,属金,在卦为兑,喻人之刚情。兑本阴而取刚象者,阴少阳多也。此性此情,彼此隔碍,则为气性尘情而伤生;彼此和合,则为真性真情而益生。龙虎相会,是以性求情,以情归性,性情合一之义。至於东家女、西舍郎,配为夫妻,长男少女,两家合一,金木相并等象,无非喻此真性真情交会之意。愚人不知,以肝为龙,肺为虎,运肝肺之气於脐心,或於丹田,或於黄庭,以为龙虎交媾者,非也。殊不知肝肺之气皆后天有形之气,不但不能凝结一处,即强团聚,积久成蠱,无法医治,自促其死,岂不愚哉!


坎离颠倒  


    坎卦外阴而内阳,离卦外阳而内阴。内阳为水,内阴为火。丹道取坎中之阳,以填离中之阴,以水济火,是谓水上火下,水火颠倒,又名坎离颠倒,以喻道心真知之神水,去制人心灵知之邪火也。吾之真知,外暗内明,如坎卦外阴内阳;吾之灵知,外明内暗,如离卦外阳内阴。以真知而制灵知,以灵知而顺真知,真灵如一,凝结成丹,亦如颠倒坎离,水火相济也。至於婴儿、姹女、黑铅、红汞之象,亦无非形容真知灵知两而合一耳。愚人不知,指肾为坎,心为离,运肾气上交於心,心气下降於肾为颠倒坎离;又有采取闺丹,以男女作婴儿姹女,男下女上为坎离颠倒;又烧炼家以黑铅制水银,或炉下煨火,鼎上贮水,为坎离颠倒、水火相济者。凡此皆非也。夫修真之道,修其真也,一切有形滓质,邪行丑事之类,假而不真,何能成真哉!


五行颠倒  


    五行顺生,木生火,金生水;五行颠倒,火生木,水生金。盖火生出之木,永为不朽之木,如木遇火,煅炼成炭,入地常存之类;水生出之金,永为不坏之金,如散金炉中熔汁成块,分外生明之类。火生木,喻人之本性在大造炉中,煅炼出来,永为不动不摇之性矣;水生金,喻人之真情在欲海波中,亲渡过去,永为无尘无垢之情矣。古仙所谓,五行顺行,法界火坑,五行颠倒,大地七宝者是也。愚人不知,搬东弄西、采下补上、推前运后为五行颠倒者,非也。殊不知一身纯阴,内而心肝脾肺肾,外而眼耳鼻舌身,尽是假物,咽喉气一断,一堆臭秽骨肉,哪有一件是真?若以此假物妄想了性了命,乌乎能之?

象言破疑卷下 


金丹  

    金者,坚刚永久不坏之物;丹者,圆满光净无亏之物。古仙借金丹之名,以喻本来圆明真灵之性也。此性在儒则名太极,在释则名圆觉,在道则名金丹。名虽分三,其实一物。儒修之则为圣,释修之则为佛,道修之则为仙。三教圣人皆以本来真性为成道之本也。愚人不知,或用五金八石煅炼成药为金丹者,非也;真性在大造炉中,经火煅炼成熟,与天地同长久,与日月同光明,岂凡世有质之物能成哉?


天地之心  


    修真第一要着,须要认得天地之心。天地之心即前所云天良真心也。此心恍惚杳冥,不轻现象,因有虚室生白,暗中忽明之时,方露端倪。天属阳,地属阴,天地之心,乃阴不离阳,阳不离阴,阴阳相合之心。阴阳合,有此心,阴阳分,无此心;非色非空,即色即空,非有非无,即有即无,色空无碍,有无不立,乃真空中之妙有也。识得此心,守而不失,则大本已立,其余易事耳。愚人不知,皆在肉团顽心上揣摩,或以动心为天地之心,或以静心为天地之心,或心住中宫为天地之心者,皆非也。夫顽心者,后天私欲之人心,动心则着於有,静心则着於无,住心又着於象,此等之心与天地之心云泥相隔。盖以天地之心,动静如一,寂然不动,感而遂通,感而遂通,寂然不动,岂肉团顽心之谓乎?
偃月炉
 

    偃月者,偃仰蛾眉之月。月晦极,下又生明,喻人至静之中,忽有天根现露,号曰道心,有如偃月之象。炉者,运火之器,以其道心阳光,能以煅炼一身之阴气,故又喻之为炉,其实道心即天地之心。以体言,为天地之心;以用言,为道心。一物而二名也。愚人不知,以丹田之下横骨上仰为偃月炉,或认心字一弯上仰,误以肉团心为偃月炉,又采战家以妇女产门为偃月炉者,皆非也。夫偃月炉,乃道心之光辉,此光照处,诸邪皆灭,能以作圣,能以作仙。紫阳翁云:"休泥丹灶费工夫,炼药须寻偃月炉。"又云:"偃月炉中玉蕊生,朱砂鼎里水银平;只因火力调和后,种得黄芽渐长生。"於此可知偃月之义矣。


朱砂鼎  


    朱砂者,火之色,因其火能煅炼诸物,去旧换新,故人以鼎象之。火之为物,最灵最神,无物不化,喻其神明无处不照,无事不成之义。但神有元神有识神,识神能以败道,元神能以成道。盖识神带有历劫根尘,借元神之灵而生妄,不至丧去性命而不止。修行大法,须要以元神而制识神,识神不起,则邪火灭,邪火灭而真火生,真火生而和气氤氲,生机不息,大道可望。愚人不知,误认昭昭灵灵之识神以为元神者,非也。夫元神者,不神之神,灵而最真,真而最灵;昭昭灵灵之神,乃神而神者,虽灵有假,假中之灵为轮回之种子。古仙云:"无量劫来生死本,痴人唤作本来人。"生死本,即识神之谓也。


元牝之门  


    元为阳、为刚、为动,牝为阴、为柔、为静,元牝之门乃阴阳之窍、刚柔之门、动静之关,无方无所,无形无象,彷彿曲肖,虚悬一窍,在五行不到之处,四大不着之境,至无而含至有,至虚而含至实,乃阴阳相合之中一窍。愚人不知,以口鼻为元牝者,非也。夫口鼻是呼吸出入之门,非阴阳出入之门,阴阳相合,生仙生佛,口鼻呼吸之气,岂能生仙生佛乎?悟真云:"元牝之门世罕知,莫将口鼻妄施为"者是也。

炼己筑基

 修真之道,返还之道也。返者,我已去而又来之谓;还者,阳已失而复得之义。是於纯阴之内,而返还其本来真阳也。人自后天用事,一身纯阴,先天阳气消化迨尽,不有返还之功,何能无者而复有,失者而仍得耶?返还之功莫先於炼己筑基。炼己者,炼其历劫根尘、气质偏性,与夫一切习染客气,即惩忿窒欲,克己复礼之功。能惩忿窒欲,克己复礼,则无思无虑,不动不摇,根本坚固。即如起屋必先筑基,基地坚固,木料砖瓦由人做作,无不负载也。炼己即在筑基之中,筑基不在炼己之外。愚人不知,以炼己为守心,筑基为闭精者,非也。夫炼己之功,为丹道始终之要着,直至阴尽阳纯之后,而炼己之功方毕。若未到阴尽阳纯之时,而炼己之功不可歇。若谓守心闭精即是炼己筑基,岂能全金丹之大事乎?古仙云:还丹在一时,炼己须十月。於此可知,非守心闭精矣。


天良真心  


    炼己筑基,非是强制强作、苦力用功,必要认的天良真心,借此真心以炼己。则黑暗之中,即有一点阳光发现,号曰真灵。真灵若现,是非邪正,判然分明,不为物欲所牵,不为尘缘所染,炼己甚易。倘认不得真心,则邪正不分,是非罔辨,是以心制心,终是人心用事,强制强作。所谓却除妄想重增病,趋向真如亦是差。如何到无己之处?愚人不知,误认人心为真心者,非也。夫真心无心,无心之心,方是天良之心。有此天良之心,何难於己之不能克去乎?百字碑云:动静知宗祖,无事更寻谁。黄鹤赋云:离内七般朱砂,无真种则时刻难留。三丰云:筑基时须用槖籥,炼己时还要真铅。祖宗真种、槖籥真铅,皆天良真心之别名。噫!天良真心,岂易知哉?若有知之者,则得其一,而万事毕矣。


阳长阴消  


    认的天良真心,主人公稳坐中央,为道日减,为功日增;阳气渐长,阴气渐消;长而又长,消而又消,直到无可长消处,方为极功。愚人不知,以静坐无为、寂灭顽空,妄想阳气自长,阴气自消者,非也。夫还丹者,阴中复阳也。若以静坐无为、寂灭顽空而欲复阳,阳岂能自来,阴岂能自退?《悟真》云:"总识朱砂与黑铅,不知火候也如闲;大都全藉修持力,毫发差殊不结丹。"於此可知进阳退阴之道矣。


攒簇五行  


    阳长阴消,还要知的攒簇五行。五行攒簇,大道可望。攒簇之功是在后天五行中返出先天五行也。后天五行,彼此相克也;先天五行,彼此相生也。返者,於相克之中而致相生也。五行相生,浑然天理,是五行一气,四象和合也。愚人不知,以意引心肾之气,上下相交,运肝肺之气,左右相会为攒簇五行者,非也。夫五脏之气,皆有形之物,后天滓质,有成亦有坏,如何凝结永久不坏之命宝哉?


阴阳混合  


    五行从阴阳中分出,五行攒簇,合而为一,即是阴阳合而为一。阴阳混合,金丹有象,仍是孩儿面目,但不过后天之气,犹未化去耳。然虽是未化去,先天返还,后天即顺,亦是不能为祸,从此再下一重功夫,金丹可成矣。愚人不知,或心肾相交,或任督相会,或男女相交,为阴阳混合者,非也。夫金丹先天虚无之气凝结而成者,岂后天气血有形之物所能凝结哉?


浑然一气  


    阴阳返还於混成,孩儿面目已复,从此运天然真火,煅去后天余阴,归於无识无知地位,神藏气聚,所谓男儿有孕者是也。这个胎孕,即是婴儿面目,即是生身受气处,亦即始极,亦即太一含真气。愚人不知,采红铅,摘梅子,服食吞飡,相结圣胎者,非也。若谓红铅梅子能结圣胎,不过所结者血块肉团,促死之鬼胎而已,其他何望乎?


太空虚无  


    圣胎凝结,再加十月温养之功,运天然真火,熏烝烹炼,由微而著,由嫩而坚,群阴剥尽,胎圆丹成,瓜熟蒂落,忽的打破混沌,迸出清净法身,跳入太空虚无之境,超出乎三界之外矣。此即未生身以前面目,亦即无极面目。道归无极,形神俱妙,与道合真,大丈夫之能事毕矣。愚人不知,或对镜演神,或默想顶门,或面壁忘形,出阴神之类者,非也。金丹脱化之神,乃为阳神,其一切静功所出之神,乃为阴神;阳神万载长在,不生而不灭;阴神未经火炼,抛身又入身。千门万户,若不得金丹大道点化,虽能阴神出入自便,知前晓后,难逃轮回,所谓饶君千万劫,终是落空亡也。

    以上七图,皆逆行造化,修仙之道也。


 十四图中,顺行逆运二事,大略可知,以下拈出紧要象言,分判邪正,指出实义,以示学者,诸如此类,可以意会矣。  

胎中面目  

    人当父母未生身以前,男女阴阳二气交感之时,杳冥之中有一点生机自虚无中来,所谓先天真一祖气者是也。此气入於精血之内,陶镕精血,混而为一,无形而即生形,无质而即生质,内而五脏六腑,外而五官百骸,变之化之,皆自然而成全,虽怀胎之妇,亦莫知其所以然也。后学不知此理,或疑人在胎中,脐带通於母气,母呼亦呼,母吸亦吸,渐次变化成形者,非也。夫呼吸之气,乃后天之气,后天之气,焉能变化精血而成形?况呼吸之气,焉能入於胞胎之中?殊不知母胎中,只有先天一点祖气,浑浑沦沦,始而凝胎,既而养胎,终而全胎,始之终之,皆此祖气成就之,别无加杂。当斯时也,虽有人形而无人道,天地万物,水火刀兵,俱不能伤;七情六欲,五贼四相,俱不能近,究到实处,只一虚空而已。古仙教人修道,返於父母未生身以前面目者,即返於虚空之境,而无声无臭也。无声无臭,即是无极,无极者,无之极,即是一无而已。


婴儿面目  


    人在母腹之中,十月胎圆,瓜熟蒂落,破胞而出,足向天,头向地,"哇"的一声,方接后天之气,自口鼻而入,下於气海,与先天元气相合,先天为体,后天为用,后天借先天而呼吸往来,先天借后天而蓄养血脉。不但此也,当"哇"的一声时,历劫轮回识神,亦入於窍,而与先天元神混而为一,元神借识神而存,识神借元神而灵,但婴儿初生,虽有后天之气,后天之神,而先天统后天,后天顺先天,先后混成,混混沌沌,无识无知,一真而已。古仙教人穷取生身处,即穷取生身之初,即穷取婴儿面目也。迷人不知,妄言生身处是妇人产门者,非也。夫生身之初,婴儿面目,纯白无玷,是圣贤胚胎,仙佛根芽,故飞鸟不搏,虎兕不伤。盖不搏不伤者,以其无心也,无心而生死不碍,何灾何患?此即始极之象。始极者,始之极,未交於后天,虽与后天相混,纯是先天管事,因其在始之极,由无而方始也。
孩儿面目
 

    人自婴儿渐长,能行能走,能言能语,随人指引,名曰孩儿,又名孩提之童。婴儿无识无知,孩儿已有识有知,未免浮云点太空矣。能识有知,是由始极渐至太极矣。太极者,大之极,大极则必小,阳极则必阴之时,但小未来,阴未生耳。小未来,阴未生,尚是先天用事,后天伏藏,虽有识有知,根尘尚未发,客气尚未侵,饮只食,寒只衣,喜怒哀乐,随兴随灭;富贵穷通,不知不晓;顺其自然,绝无杂念,亦是圣贤胚胎,仙佛根芽。愚人不知,以孩儿为婴儿者,非也,婴儿是赤子,孩儿是童子,虽然皆俱天真,而身分高低不一,知识有无各别,故古仙皆以返本还元为婴儿本来面目,不取孩儿顽童面目也。


阴阳分判  


    人自孩儿渐长,二八气足,阳极生阴,日鑿一窍,阴阳两分,各居一方,真中有假,於是知识渐开,善恶分别,是太极判而阴阳分矣。所谓二八气足者,如月上弦下弦,两弦合一,光浑圆满之象;喻其先天阳极,如太极也,阳极必阴,如太极一判,而阴阳两离矣。愚人不知,以二八生阴之说,疑为男子十六岁而阴精洩者,非也,试观世间男子,有十四五岁而洩精者,有十六七岁而洩精者,更有十八九岁而洩精者,岁精多寡不等;可知二八之数,不论人之年岁,乃言气之盈满也。


五行分位  


    阴阳一分,於是五行亦乱矣。五行者,金木水火土之五气也。五行在先天,则是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五行一气,发而为仁义礼智信之五德;在后天则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木克土,五行相戕,发而为喜怒哀乐欲之五贼。五行相合,则五德备而阴阳混一;五行分散,则五贼兴而阴阳驳杂。五行一分,识神渐起,根尘渐发,真者退位,假者当权,孩儿面目亦失矣。愚人不知,以五脏分五行者,非也。夫五脏者,有形有质之浊物,为后天五行之旅寓,非先天五行之德园,若以五脏即是五行,五脏如何能分能合?且五行有先天后天之别,先天本於生身以前,后天出於生身以后;先天生圣,后天生人;两个五行,虽分先后,皆是活的,非有定位,岂可以五脏之浊物为五行乎?


后天用事  


    阴阳判,五行分,后天一交,先天退位,於是秉受气质之性发,外来习染之尘生。六根门头,门门招贼;七情孽种,种种生灾。纯白之体,渐渐阴气入内矣。阴气一入,阴气渐长,阳气渐消,长而又长,消而又消,顺其所欲,无所不至矣。愚人不知,以气质之性为真性者,非也。真性者,天命之性,属於先天,有益於人;气质之性者,人生之性,出於后天,有损於人。岂可以后天之性即先天之性乎?


纯阴无阳  


    后天用事,阴进阳退,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内而万念作殃,外而万物牵引,内外加攻,阳气消尽,一身纯阴,三宝耗灭,魂魄难存,不死岂能之乎?愚人不知,以数尽命绝,委之於天者,非也。夫人生所依赖者,阳气也。一点阳气,不尽不死,一点阴气,不纯亦不死。顺其阴气,消灭阳气,自寻死路,与天何涉也?以上七图,皆顺行造化,生人之道也。

顺逆说

 举世之人,皆知顺行之道,而不知逆运之道。何为顺?顺其造化也;何为逆?逆其造化也。顺造化则生人生物,生老病死,轮回不息;逆造化则成仙成佛,不生不灭,寿同天地。
    凡人自父母成胎,生身以后,二八数足,交於后天,内而七性六欲迷其真,外而万缘万事劳其形,认假为真,以邪为正,以苦为乐,顺其所欲,无所不至,将本来精气神三宝,消化迨尽,将原有圆明真性,全然昧却,不到咽喉气断之时,不肯休歇,以故生生死死,万劫沉沦,所谓阎王不呌,自投其死也。若是大智慧人,逆运造化,不为造化所拘束,不为阴阳所陶镕,不为万物所牵引,不为万缘所牵移,在大火里栽莲,泥水中拖船,借世法而修道法,依人道而全天道,将历劫根尘尽皆拔去,把后起客气一概扫无,命由自主,不由天主,复还当年乾元面目,躲去轮回,超出三界,为金刚不坏之物矣。
    但这个顺中逆运天机,有口传心授之秘,必须真师指点,非可私猜而知。世间学人,恃自己萤火之明,管窥之见,记下几句话头,看过几宗公案,自谓知道,再不求人,人前卖弄,满口乱谈,以己盲而引人盲,罪过罪过。
    又有一等糊涂汉,认不得真师,朝王暮李,学此小乘工夫,亦负有道,即有明人在前,不肯低心下气,乱作乱为,或心气下降,肾气上升为逆行,或运气后升前降为逆行,或还精补脑为逆行,或闭气定神为逆行,或采阴补阳为逆行,或男下女上为逆行,如此等类,千门万户,皆是背逆圣道,非是逆运造化;尽是取死之道,非是至生之道。殊不知逆者,逆回於父母生身之初也,如人离家远出,而又逆回於家之谓。
    虽云逆行,其实是顺理而行,乃逆中之大顺,因其与常人所行相反,故谓是逆。旁门曲径,惑於逆之一字,而遂在肉皮囊上万般作为,到底落空,岂不愚哉!


药物说  


    丹经子书,所言采取药物,烹炼金丹,皆是先天无形无质之真,非世间有形有质之药,亦非人身有形有质之物,因其人自有生以后,认假失真,将本来圆成之宝,消化迨尽,一身纯阴,满腔邪气,如大病临身,待时而死,不有真正灵药疗治,如何返阴为阳,保全性命也?
    真正灵药是何药?先天真一之气也,先天精气神三宝也。先天真一之气又名真种子,此气不落於色象,至无而含至有,至虚而含至实,真空妙有,统摄精气神三宝,三宝亦非有形之物,乃无形之真。玉蟾翁云:其精不是交感精,乃是玉皇口中涎;其气即非呼吸气,乃知却是太素烟;其神即非思虑神,可与元始相比肩。虽分三家,总归於先天一气,三家合而成一气,一气分而为三家。采药者,即采此一气三宝,运真火煆炼成丹,点化一身万般阴气,归於纯阳清静无垢无尘之原物,如人有病,用药医治而成好人矣。所谓药物者,譬象也;后世学者见丹经药物之说,误为有形有质之物,而遂采取山中草药,配合服食,妄冀长生,或采五金八石,煆炼丹药服食,妄想飞升,殊不知有形之药,仅能治有形之病,而不能治无形之病,若欲治无形之病,非采先天真一之气,余无他术矣。参同云:同类易施功兮,非种难为巧。悟真云:竹破须将竹补宜,抱鸡当用卵为之;万般非类徒劳力,争似真铅合圣机。真铅即先天真一之气也。观此一切,认凡药为仙药可以悟矣。


火候说  


    丹经子书所言火候,乃喻其修持工夫次序之准则也。盖修持功力有先后,有急缓,有进退之时候,不得宜先者而后,宜后者而先;不得宜急者而缓,宜缓者而急;不得宜进者而退,宜退者而进;亦如炉火烧药,有文武进退止足之时候,故修真用功次序,取象为火候也。但用功火候,不拘年月日时,刻刻行之,宜先而即先,宜后而即后,宜急而即急,宜缓而即缓,宜进而即进,宜退而即退,随时变通,毫发不得有差。
    所谓宜先者,先严於内也;宜后者,后御其外也;宜急者,急於用功也;宜缓者,缓於温养也;宜进者,阳未足而须进阳;宜退者,阴方生而须退阴;此即火候之实理,非工家子时进阳火,午时退阴符,卯酉二时宜沐浴之说;亦非冬至进阳火,夏至进(当为退)阴符,春分秋分宜沐浴之说。夫天有天之子午卯酉,人有人之子午卯酉,岂可以天之子午卯酉而即是人之子午卯酉乎?人身子午卯酉,刻刻皆有,古经云:不必天边寻子午,身中自有一阳生。盖以阳生即子,阴生即午,阳与阴合即卯,阴与阳合即酉,所谓活子午卯酉也,岂是天边死子午卯酉乎?金丹四百字云:火候不须时,冬至不在子,及其沐浴法,卯酉亦虚比。悟真篇云:纵识朱砂与黑铅,不知火候也如闲,大都全藉修持力,毫发差殊不结丹。曰冬至不在子,曰卯酉亦虚比,曰毫发差殊不结丹,可知非天边子午卯酉矣。如云是天边子午卯酉,是十二时只有四时修持,所余八时弃之不用,岂能毫发无差乎?入药镜云:一日内,十二时,意所到,皆可为。可见年月日时,刻刻用功修持,防危虑险,毫发不容有差;至於六十四卦火候之说,亦是指示阴阳进退之法,教人随时加减,变通用功耳,岂是教人依六十四卦次序而行乎?悟真云:卦中设象本儀形,得象忘言意自明,举世迷徒惟执象,却行卦气望飞升。读书须要会的古人取象立言之意,意已得而象可忘矣。
    修真之道,千经万典皆象言也,虽取象不一,总以发明阴阳顺逆、药物真假、火候准则而已,其外再无别说。予自得师指示,实悟的象中之意,不敢自私,愿公诸知音之士,因将丹经紧要之条拈出,绘图传真,分析是非,以破学者之疑,其余可类推而知。  

师兄所言极是,阴阳的生化就是老子的大道

窃以为:少林功夫是阳刚现于外的功夫,武当功夫是威猛藏于内的功夫。都是在运化阴阳,只不过入手有些不同罢了。

秋胡行(二首)

                          晨上散關山,此道當何難!
                          晨上散關山,此道當何難!
                          牛頓不起,車墮谷間。
                          坐磐石之上,彈五弦之琴。
                          作為清角韻,意中迷煩。
                          歌以言志,晨上散關山。

                          有何三老公,卒來在我旁?
                          有何三老公,卒來在我旁?
                          負揜被裘,似非恆人。
                          謂卿云何困苦以自怨,徨徨所欲,來到此間?
                          歌以言志,有何三老公?

                          我居昆侖山,所謂者真人。
                          我居昆侖山,所謂者真人。
                          道深有可得。
                          名山歷觀,遨游八極,枕石漱流飲泉。
                          沈吟不決,遂上升天。
                          歌以言志,我居昆侖山。

                          去去不可追,長恨相牽攀。
                          去去不可追,長恨相牽攀。
                          夜夜安得寐,惆悵以自憐。
                          正而不譎,辭賦依因。
                          經傳所過,西來所傳。
                          歌以言志,去去不可追。
 

                                  其二

                          愿登泰華山,神人共遠游。
                          愿登泰華山,神人共遠游。
                          經歷昆侖山,到蓬萊。
                          飄遙八極,與神人俱。
                          思得神藥,萬歲為期。
                          歌以言志,愿登泰華山。

                          天地何長久!人道居之短。
                          天地何長久!人道居之短。
                          世言伯陽,殊不知老﹔
                          赤松王喬,亦云得道。
                          得之未聞,庶以壽考。
                          歌以言志,天地何長久!

                          明明日月光,何所不光昭!
                          明明日月光,何所不光昭!
                          二儀合聖化,貴者獨人不?
                          萬國率土,莫非王臣。
                          仁義為名,禮樂為榮。
                          歌以言志,明明日月關。

                          四時更逝去,晝夜以成歲。
                          四時更逝去,晝夜以成歲。
                          大人先天而天弗違。
                          不戚年往,憂世不治。
                          存亡有命,慮之為蚩。
                          歌以言志,四時更逝去。

                          戚戚欲何念!歡笑意所之。
                          戚戚欲何念!歡笑意所之。
                          壯盛智愚,殊不再來。
                          愛時進趣,將以惠誰?
                          泛泛放逸,亦同何為!
                          歌以言志,戚戚欲何念!
 

                                  善哉行(三首)

                          古公亶甫,積德垂仁。
                          思弘一道,哲王于豳。

                          太伯仲雍,王德之仁。
                          行施百世,斷發文身。

                          伯夷叔齊,古之遺賢。
                          讓國不用,餓殂首山。

                          智哉山甫,相彼宣王。
                          何用杜伯,累我聖賢。

                          齊桓之霸,賴得仲父。
                          后任豎刁,虫流出戶。

                          晏子平仲,積德兼仁。
                          與世沈德,未必思命。

                          仲尼之世,主國為君。
                          隨制飲酒,揚波使官。
 

                                  其二

                          自惜身薄祜,夙賤罹孤苦。
                          既無三徙教,不聞過庭語。

                          其窮如抽裂,自以思所怙。
                          雖懷一介志,是時其能與!

                          守窮者貧賤,惋嘆淚如雨。
                          泣涕于悲夫,乞活安能睹?

                          我愿于天窮,琅邪傾側左。
                          雖欲竭忠誠,欣公歸其楚。

                          快人由為嘆,抱情不得敘。
                          顯行天教人,誰知莫不緒。

                          我愿何時隨?此嘆亦難處。
                          今我將何照于光曜?釋銜不如雨。
 

                                  其三

                          朝日樂相樂,酣飲不知醉。
                          悲弦激新聲,長笛吹清氣。

                          弦歌感人腸,四坐皆歡悅。
                          寥寥高堂上,涼風入我室。

                          持滿如不盈,有德者能卒。
                          君子多苦心,所愁不但一。

                          慊慊下白屋,吐握不可失。
                          眾賓飽滿歸,主人苦不悉。

                          比翼翔云漢,羅者安所羈?
                          沖靜得自然,榮華何足為!
 

                                  苦寒行

                          北上太行山,艱哉何巍巍!
                          羊腸阪詰屈,車輪為之摧。
                          樹木何蕭瑟,北風聲正悲!
                          熊羆對我蹲,虎豹夾路啼。
                          溪谷少人民,雪落何霏霏!
                          延頸長嘆息,遠行多所懷。
                          我心何怫郁?思欲一東歸。
                          水深橋梁絕,中路正徘徊。
                          迷惑失舊路,薄暮無宿棲。
                          行行日已遠,人馬同時飢。
                          擔囊行取薪,斧冰持作糜。
                          悲彼《東山》詩,悠悠令我哀。

                                     (作于建安十一年)
 

                                  步出夏門行 (五章)
 

                                  艷

                          雲行雨步,超越九江之皋。
                          臨觀異同,心意懷游豫,不知當復何從?
                          經過至我碣石,心惆悵我東海。

                                  (作于建安十二年春)
 

                                  觀滄海

                          東臨碣石,以觀滄海。
                          水何澹澹,山島竦峙。
                          樹木叢生,百草豐茂。
                          秋風蕭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漢燦爛,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詠志。

                                   (作于建安十二年秋)
 

                                  冬十月

                          孟冬十月,北風徘徊,
                          天氣肅清,繁霜霏霏。
                          鶤雞晨鳴,鴻雁南飛,
                          鷙鳥潛藏,熊羆窟息。
                          錢鎛停置,農收積場。
                          逆旅整設,以通賈商。
                          幸甚至哉!歌以詠志。

                                    (作于建安十二年至十三年冬)
 

                                  土不同

                          鄉土不同,河朔隆冬。
                          流澌浮漂,舟船行難。
                          錐不入地,蘴藾深奧。
                          水竭不流,冰堅可蹈。
                          士隱者貧,勇俠輕非。
                          心常嘆怨,戚戚多悲。
                          幸甚至哉!歌以詠志。
 

                                  龜雖壽

                          神龜雖壽,猷有竟時。
                          騰蛇乘霧,終為土灰。
                          老驥伏櫪,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壯心不已。
                          盈縮之期,不但在天﹔
                          養怡之福,可得永年。
                          幸甚至哉!歌以詠志。
 

                                  卻東西門行

                          鴻雁出塞北,乃在無人鄉。
                          舉翅萬餘里,行止自成行。
                          冬節食南稻,春日復北翔。
                          田中有轉蓬,隨風遠飄揚。
                          長與故根絕,萬歲不相當。
                          奈何此征夫,安得驅四方!
                          戎馬不解鞍,鎧甲不離傍。
                          冉冉老將至,何時返故鄉?
                          神龍藏深泉,猛獸步高岡。
                          狐死歸首丘,故鄉安可忘!
 

                                  謠俗詞

                          瓮中無斗儲,發篋無尺繒。
                          友來從我貸,不知所以應。
 

                                  董逃歌詞

                          德行不虧缺,變故自難常。
                          鄭康成行酒,伏地氣絕﹔
                          郭景圖命盡于園桑。
 

                                  塘上行★

                          蒲生我池中,其葉何離離。
                          傍能行仁義,莫若妾自知。
                          眾口鑠黃金,使君生別離。
                          念君去我時,獨愁常苦悲。
                          想見君顏色,感結傷心脾。
                          念君常苦悲,夜夜不能寐。
                          莫以豪賢故,棄捐素所愛?
                          莫以魚肉賤,棄捐蔥與薤?
                          莫以麻枲賤,棄捐菅與蒯?
                          出亦復何苦,入亦復何愁。
                          邊地多悲風,樹木何修修!
                          從君致獨樂,延年壽千秋。
 
 
  (本贴转自中华文化网,转帖学习,表示感谢。)

须识了义教不了义教语。须识遮语不遮语。须识生死语。须识药病语。须识逆顺喻语。须识总别语。说道。修行得佛。有修有证。是心是佛。即心即佛。是佛说。是不了义教语。是不遮语。是总语。是升合担语。是拣秽法边语。是顺喻语。是死语。是凡夫前语。不许修行得佛。无修无证。非心非佛。佛亦是佛说。是了义教语。是遮语。是别语。是百石担语。是三乘教外语。是逆喻语。是拣净法边语。是生语。是地位人前语。从须陀洹向上直至十地。但有语句。尽属法尘垢。但有语句。尽属烦恼边收。但有语句。尽属不了义教。了义教是持。不了义教是犯。佛地无持犯。了义不了义教尽不许也。从苗辩地。从浊辩清。祇如今鉴觉。若从清边数。鉴觉亦不是清。不鉴觉亦不是清。亦不是不清。亦不是圣。亦不是不圣。亦不是见。水浊说水浊过患。水若清都无可说。说却浊他水。若有无问之问。亦有无说之说。佛不为佛说法。平等真如法界无佛。不度众生。佛不住佛。名真福田。

  须辩主客语。贪染一切有无境法。被一切有无境惑乱。自心是魔王。照用属魔民。祇如今鉴觉。但不依住一切有无诸法世间出世间法。亦不作不住知解。亦不依住无知解。自心是佛。照用属菩萨。心心是主宰。照用属客尘。如波说水。照万像以无功。若能寂照不自玄旨。自然贯串于古今。如云神无照功至功常存。能一切处为导师。众生性识。他为未曾踏佛阶梯。是黐胶性。多时黏著有无诸法。乍吃玄旨药不得。作闻格外语。他信不及。所以菩提树下四十九日默然思惟。智慧冥朦难说无可比喻。说众生有佛性。亦谤佛法僧。说众生无佛性。亦谤佛法僧。若言有佛性。名执著谤。若言无佛性。名虚妄谤。如云。说佛性有。则增益谤。说佛性无。则损减谤。说佛性亦有亦无。则相违谤。说佛性非有非无。则戏论谤。始欲不说。众生无解脱之期。始欲说之。众生又随语生解。益少损多。故云。我宁不说法。疾入于涅槃。向后返寻。过去诸佛皆说三乘之法。向后假说。假立名字。本不是佛。向渠说是佛。本不是菩提。向渠说是菩提。涅槃解脱等。知渠担百石担不起。且与渠一升一合担。知渠难信了义教。且与渠说不了义教。且得善法流行。亦胜于恶法。善果限满恶果便到。得佛则有众生到。得涅槃则有生死到。得明则有暗到。但是有漏。因果翻覆。无有不想酬献者。若欲免见翻覆之事。但割断两头句。量数管不著。不佛不众生。不亲不疏。不高不下。不平不等。不去不来。但不著文字。隔渠两头捉汝不得。免苦乐相形。免明暗相酬。实理真实亦不真实。虚妄亦不虚妄。不是量数物。喻如虚空不可修治。若心有少许作解。即被量数管著。亦如卦兆。被金木水火土管。亦如黐胶五处俱黏。魔王捉得自在还家。夫教语皆三句相连。初中后善。初直须教渠发善心。中破善心后。始名好善。菩萨即非菩萨。是名菩萨。法非法非非法。总与么也。若祇说一句。令众生入地狱。若三句一时说。渠自入地狱。不干教主事。说到如今鉴觉是自已佛是初善。不守住如今鉴觉是中善。亦不作不守住知解是后善。如前属然灯后佛。祇是不凡亦不圣。莫错说佛非凡非圣。此土初祖云。无能无圣为佛圣。若言佛圣者。亦非九品精灵。龙畜等类及释梵巳来。皆能通变。上品精灵。亦知今古百劫时事。岂得是佛。如阿修罗王。身极长大。敌两倍须弥山。与帝释战时。知力不如。领百万兵众。入藕丝孔里藏。通变辩才不少。他且不是佛教语。节级奢缓升降不同。未悟未解时名贪瞋。悟了唤作佛慧。故云不异旧时人。祇异旧时行履处。

  问:斩草伐木,掘地垦土。为有罪报相否。师云。不得定言有罪。亦不得定言无罪。有罪无罪事在当人。若贪染一切有无等法。有取舍心在。透三句不过。此人定言有罪。若透三句外。心如虚空。亦莫作虚空想。此人定言无罪。又云。罪若作了。道不见有罪。无有是处。若不作罪。道有罪。亦无有是处。如律中。本迷煞人及转相煞。尚不得煞罪。何况禅宗下相承。心如虚空。不停留一物。亦无虚空相。将罪何处安著。亦云。禅道不用修。但莫污染。亦云。但融冶表里心尽即得。亦云。但约照境。祇如今照一切有无等法。都无贪取。亦莫取著。亦云。合与么学。学似浣垢衣。衣是本有。垢是外来。闻说一切有无声色如垢腻。都莫将心凑泊。菩提树下三十二相八十种好属色。十二分教属声。祇如今截断一切有无声色流过。心如虚空相似。合与么学。如救头然始得。临命终时寻旧熟路行。尚不彻到。与么时新调始学无有得期。临终之时尽是胜境现前。随心所爱重处先受。祇如今不作恶事。当此之时亦无恶境。纵有恶境亦变成好境。若怕临终之时慞狂不得自由。即须如今便自由始得。祇如今于一一境法。都无爱染。亦莫依住知解。便是自由人。如今是因。临终是果。果业巳现。如何怕得。怕是古今。古若有今。今亦有古。古若有佛。今亦有佛。如今若得。直至未来际得。祇如今一念一念不被一切有无等法管。自古自今。佛祇是人。人祇是佛。亦是三昧定。不用将定入定。不用将禅想禅。不用将佛觅佛。如云。法不求法。法不得法。法不行法。法不见法。自然得法。不以得更得。所以菩萨应如是正念于法。罄然独存。亦无知独存之法智。性自如如。非因所置。亦名体结。亦名体集。不是智知。不是识识。绝思量处凝寂体尽。忖度永亡。如海大流尽波浪不复生。亦云。如大海水无风币币之波。忽知币币之波。此是细中之粗。亡知于知还如。细中之细。是佛境界。从此初知名三昧之顶。亦名三昧王。亦名尔焰智。出生一切诸三昧。灌一切诸法王子顶。于一切色声香味触法刹土成等正觉。内外通达悉无有阂。一色一尘一佛一色。一切佛一切色。一切尘一切佛。一切色声香味触法亦复如是。一一遍满一切刹土。此是细中之粗。是善境界。是一切上流知觉闻见。亦是一切上流出生入死。度一切有无等。是上流所说。亦是上流涅槃。是无上道。是无等等咒。是第一之说。于诸说中最为甚深。无人能到。诸佛护念。犹如清波。能说一切水清浊深流广大之用。诸佛护念。行住坐卧。若能如是。我时为现清净光明身。又云。如汝自等语等。我亦如然。一佛刹声一佛刹香。一佛刹味一佛刹触。一佛刹事悉皆如是。从此上至莲华藏世界。纵广总皆如是。若守初知为解。名顶结。亦名堕顶结。是一切尘劳之根本。自生知见无绳自缚。所知故系世有二十五。又散一切诸烦恼门缚著于他。此初知二乘见之名为尔焰识。亦名微细烦恼。便即断除。既得除巳。名为回神住空窟。亦名三昧酒所醉。亦名解脱魔所缚。世界作坏定力所持。漏向别国土都不觉知。
<TABLE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width="100%" border=0>
<TBODY>
<TR>
<TD class=main_title_575>
<TABLE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width=778 align=center border=0>
<TBODY>
<TR>
<TD class=menu_s align=middle> | 网站首页 | 资讯中心 | 太极商城 | 太极论坛 | 影视中心 | 名家聊天 | 太极博客 | </TD></TR>
<TR>
<TD class=top_nav_menu>
<TABLE class=st_tbcss style="Z-INDEX: 1000; FILTER: filter:Glow(Color=#000000, Strength=3) progid:DXImageTransform.Microsoft.Alpha(opacity=100); VISIBILITY: visible; WIDTH: 0px; "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TBODY>
<TR>
<TD class=st_tdcss>
<TABLE class=st_tbcss style="BORDER-RIGHT: #000000 0px; BORDER-TOP: #000000 0px; BACKGROUND: none transparent scroll repeat 0% 0%; MARGIN: 0px; BORDER-LEFT: #000000 0px; BORDER-BOTTOM: #000000 0px"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TBODY>
<TR>
<TD class=st_tdcss style="PADDING-RIGHT: 2px; PADDING-PADDING-BOTTOM: 2px; PADDING-" vAlign=center noWrap height="100%">
<TABLE class=st_tbcss style="BORDER-RIGHT: #fffff7 0px; BORDER-TOP: #fffff7 0px; BORDER-LEFT: #fffff7 0px; CURSOR: default; BORDER-BOTTOM: #fffff7 0px; BACKGROUND-COLOR: transparent" height="100%"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TBODY>
<TR>
<TD class=st_tdcss style="PADDING-RIGHT: 2px; PADDING-PADDING-BOTTOM: 2px; COLOR: #000000; PADDING-" vAlign=center noWrap align=left height="100%">|</TD></TR></TBODY></TABLE></TD>
<TD class=st_tdcss style="PADDING-RIGHT: 2px; PADDING-PADDING-BOTTOM: 2px; PADDING-" vAlign=center noWrap height="100%">
<TABLE class=st_tbcss style="BORDER-RIGHT: #fffff7 0px; BORDER-TOP: #fffff7 0px; BORDER-LEFT: #fffff7 0px; CURSOR: hand; BORDER-BOTTOM: #fffff7 0px; BACKGROUND-COLOR: transparent" height="100%"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TBODY>
<TR>
<TD class=st_tdcss style="PADDING-RIGHT: 2px; PADDING-PADDING-BOTTOM: 2px; COLOR: #000000; PADDING-" vAlign=center noWrap align=left height="100%">太极商城首页</TD></TR></TBODY></TABLE></TD>
<TD class=st_tdcss style="PADDING-RIGHT: 2px; PADDING-PADDING-BOTTOM: 2px; PADDING-" vAlign=center noWrap height="100%">
<TABLE class=st_tbcss style="BORDER-RIGHT: #fffff7 0px; BORDER-TOP: #fffff7 0px; BORDER-LEFT: #fffff7 0px; CURSOR: default; BORDER-BOTTOM: #fffff7 0px; BACKGROUND-COLOR: transparent" height="100%"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TBODY>
<TR>
<TD class=st_tdcss style="PADDING-RIGHT: 2px; PADDING-PADDING-BOTTOM: 2px; COLOR: #000000; PADDING-" vAlign=center noWrap align=left height="100%">|</TD></TR></TBODY></TABLE></TD>
<TD class=st_tdcss style="PADDING-RIGHT: 2px; PADDING-PADDING-BOTTOM: 2px; PADDING-" vAlign=center noWrap height="100%">
<TABLE class=st_tbcss title="VCD 录像带" style="BORDER-RIGHT: #fffff7 0px; BORDER-TOP: #fffff7 0px; BORDER-LEFT: #fffff7 0px; CURSOR: hand; BORDER-BOTTOM: #fffff7 0px; BACKGROUND-COLOR: transparent" height="100%"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TBODY>
<TR>
<TD class=st_tdcss style="PADDING-RIGHT: 2px; PADDING-PADDING-BOTTOM: 2px; COLOR: #000000; PADDING-" vAlign=center noWrap align=left height="100%">音像</TD></TR></TBODY></TABLE></TD>
<TD class=st_tdcss style="PADDING-RIGHT: 2px; PADDING-PADDING-BOTTOM: 2px; PADDING-" vAlign=center noWrap height="100%">
<TABLE class=st_tbcss style="BORDER-RIGHT: #fffff7 0px; BORDER-TOP: #fffff7 0px; BORDER-LEFT: #fffff7 0px; CURSOR: default; BORDER-BOTTOM: #fffff7 0px; BACKGROUND-COLOR: transparent" height="100%"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TBODY>
<TR>
<TD class=st_tdcss style="PADDING-RIGHT: 2px; PADDING-PADDING-BOTTOM: 2px; COLOR: #000000; PADDING-" vAlign=center noWrap align=left height="100%">|</TD></TR></TBODY></TABLE></TD>
<TD class=st_tdcss style="PADDING-RIGHT: 2px; PADDING-PADDING-BOTTOM: 2px; PADDING-" vAlign=center noWrap height="100%">
<TABLE class=st_tbcss title=图书 style="BORDER-RIGHT: #fffff7 0px; BORDER-TOP: #fffff7 0px; BORDER-LEFT: #fffff7 0px; CURSOR: hand; BORDER-BOTTOM: #fffff7 0px; BACKGROUND-COLOR: transparent" height="100%"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TBODY>
<TR>
<TD class=st_tdcss style="PADDING-RIGHT: 2px; PADDING-PADDING-BOTTOM: 2px; COLOR: #000000; PADDING-" vAlign=center noWrap align=left height="100%">图书</TD></TR></TBODY></TABLE></TD>
<TD class=st_tdcss style="PADDING-RIGHT: 2px; PADDING-PADDING-BOTTOM: 2px; PADDING-" vAlign=center noWrap height="100%">
<TABLE class=st_tbcss style="BORDER-RIGHT: #fffff7 0px; BORDER-TOP: #fffff7 0px; BORDER-LEFT: #fffff7 0px; CURSOR: default; BORDER-BOTTOM: #fffff7 0px; BACKGROUND-COLOR: transparent" height="100%"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TBODY>
<TR>
<TD class=st_tdcss style="PADDING-RIGHT: 2px; PADDING-PADDING-BOTTOM: 2px; COLOR: #000000; PADDING-" vAlign=center noWrap align=left height="100%">|</TD></TR></TBODY></TABLE></TD>
<TD class=st_tdcss style="PADDING-RIGHT: 2px; PADDING-PADDING-BOTTOM: 2px; PADDING-" vAlign=center noWrap height="100%">
<TABLE class=st_tbcss title=器械 style="BORDER-RIGHT: #fffff7 0px; BORDER-TOP: #fffff7 0px; BORDER-LEFT: #fffff7 0px; CURSOR: hand; BORDER-BOTTOM: #fffff7 0px; BACKGROUND-COLOR: transparent" height="100%"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TBODY>
<TR>
<TD class=st_tdcss style="PADDING-RIGHT: 2px; PADDING-PADDING-BOTTOM: 2px; COLOR: #000000; PADDING-" vAlign=center noWrap align=left height="100%">器械</TD></TR></TBODY></TABLE></TD>
<TD class=st_tdcss style="PADDING-RIGHT: 2px; PADDING-PADDING-BOTTOM: 2px; PADDING-" vAlign=center noWrap height="100%">
<TABLE class=st_tbcss style="BORDER-RIGHT: #fffff7 0px; BORDER-TOP: #fffff7 0px; BORDER-LEFT: #fffff7 0px; CURSOR: default; BORDER-BOTTOM: #fffff7 0px; BACKGROUND-COLOR: transparent" height="100%"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TBODY>
<TR>
<TD class=st_tdcss style="PADDING-RIGHT: 2px; PADDING-PADDING-BOTTOM: 2px; COLOR: #000000; PADDING-" vAlign=center noWrap align=left height="100%">|</TD></TR></TBODY></TABLE></TD>
<TD class=st_tdcss style="PADDING-RIGHT: 2px; PADDING-PADDING-BOTTOM: 2px; PADDING-" vAlign=center noWrap height="100%">
<TABLE class=st_tbcss title=服装 style="BORDER-RIGHT: #fffff7 0px; BORDER-TOP: #fffff7 0px; BORDER-LEFT: #fffff7 0px; CURSOR: hand; BORDER-BOTTOM: #fffff7 0px; BACKGROUND-COLOR: transparent" height="100%"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TBODY>
<TR>
<TD class=st_tdcss style="PADDING-RIGHT: 2px; PADDING-PADDING-BOTTOM: 2px; COLOR: #000000; PADDING-" vAlign=center noWrap align=left height="100%">服装</TD></TR></TBODY></TABLE></TD>
<TD class=st_tdcss style="PADDING-RIGHT: 2px; PADDING-PADDING-BOTTOM: 2px; PADDING-" vAlign=center noWrap height="100%">
<TABLE class=st_tbcss style="BORDER-RIGHT: #fffff7 0px; BORDER-TOP: #fffff7 0px; BORDER-LEFT: #fffff7 0px; CURSOR: default; BORDER-BOTTOM: #fffff7 0px; BACKGROUND-COLOR: transparent" height="100%"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TBODY>
<TR>
<TD class=st_tdcss style="PADDING-RIGHT: 2px; PADDING-PADDING-BOTTOM: 2px; COLOR: #000000; PADDING-" vAlign=center noWrap align=left height="100%">|</TD></TR></TBODY></TABLE></TD>
<TD class=st_tdcss style="PADDING-RIGHT: 2px; PADDING-PADDING-BOTTOM: 2px; PADDING-" vAlign=center noWrap height="100%">
<TABLE class=st_tbcss title=保健 style="BORDER-RIGHT: #fffff7 0px; BORDER-TOP: #fffff7 0px; BORDER-LEFT: #fffff7 0px; CURSOR: hand; BORDER-BOTTOM: #fffff7 0px; BACKGROUND-COLOR: transparent" height="100%"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TBODY>
<TR>
<TD class=st_tdcss style="PADDING-RIGHT: 2px; PADDING-PADDING-BOTTOM: 2px; COLOR: #000000; PADDING-" vAlign=center noWrap align=left height="100%">保健</TD></TR></TBODY></TABLE></TD>
<TD class=st_tdcss style="PADDING-RIGHT: 2px; PADDING-PADDING-BOTTOM: 2px; PADDING-" vAlign=center noWrap height="100%">
<TABLE class=st_tbcss style="BORDER-RIGHT: #fffff7 0px; BORDER-TOP: #fffff7 0px; BORDER-LEFT: #fffff7 0px; CURSOR: default; BORDER-BOTTOM: #fffff7 0px; BACKGROUND-COLOR: transparent" height="100%"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TBODY>
<TR>
<TD class=st_tdcss style="PADDING-RIGHT: 2px; PADDING-PADDING-BOTTOM: 2px; COLOR: #000000; PADDING-" vAlign=center noWrap align=left height="100%">|</TD></TR></TBODY></TABLE></TD>
<TD class=st_tdcss style="PADDING-RIGHT: 2px; PADDING-PADDING-BOTTOM: 2px; PADDING-" vAlign=center noWrap height="100%">
<TABLE class=st_tbcss title=电子版图书 style="BORDER-RIGHT: #fffff7 0px; BORDER-TOP: #fffff7 0px; BORDER-LEFT: #fffff7 0px; CURSOR: hand; BORDER-BOTTOM: #fffff7 0px; BACKGROUND-COLOR: transparent" height="100%"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TBODY>
<TR>
<TD class=st_tdcss style="PADDING-RIGHT: 2px; PADDING-PADDING-BOTTOM: 2px; COLOR: #000000; PADDING-" vAlign=center noWrap align=left height="100%">电子图书</TD></TR></TBODY></TABLE></TD>
<TD class=st_tdcss style="PADDING-RIGHT: 2px; PADDING-PADDING-BOTTOM: 2px; PADDING-" vAlign=center noWrap height="100%">
<TABLE class=st_tbcss style="BORDER-RIGHT: #fffff7 0px; BORDER-TOP: #fffff7 0px; BORDER-LEFT: #fffff7 0px; CURSOR: default; BORDER-BOTTOM: #fffff7 0px; BACKGROUND-COLOR: transparent" height="100%"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TBODY>
<TR>
<TD class=st_tdcss style="PADDING-RIGHT: 2px; PADDING-PADDING-BOTTOM: 2px; COLOR: #000000; PADDING-" vAlign=center noWrap align=left height="100%">|</TD></TR></TBODY></TABLE></TD>
<TD class=st_tdcss style="PADDING-RIGHT: 2px; PADDING-PADDING-BOTTOM: 2px; PADDING-" vAlign=center noWrap height="100%">
<TABLE class=st_tbcss title=视频点播卡 style="BORDER-RIGHT: #fffff7 0px; BORDER-TOP: #fffff7 0px; BORDER-LEFT: #fffff7 0px; CURSOR: hand; BORDER-BOTTOM: #fffff7 0px; BACKGROUND-COLOR: transparent" height="100%"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TBODY>
<TR>
<TD class=st_tdcss style="PADDING-RIGHT: 2px; PADDING-PADDING-BOTTOM: 2px; COLOR: #000000; PADDING-" vAlign=center noWrap align=left height="100%">视频点播卡</TD></TR></TBODY></TABLE></TD>
<TD class=st_tdcss style="PADDING-RIGHT: 2px; PADDING-PADDING-BOTTOM: 2px; PADDING-" vAlign=center noWrap height="100%">
<TABLE class=st_tbcss style="BORDER-RIGHT: #fffff7 0px; BORDER-TOP: #fffff7 0px; BORDER-LEFT: #fffff7 0px; CURSOR: default; BORDER-BOTTOM: #fffff7 0px; BACKGROUND-COLOR: transparent" height="100%"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TBODY>
<TR>
<TD class=st_tdcss style="PADDING-RIGHT: 2px; PADDING-PADDING-BOTTOM: 2px; COLOR: #000000; PADDING-" vAlign=center noWrap align=left height="100%">|</TD></TR></TBODY></TABLE></TD>
<TD class=st_tdcss style="PADDING-RIGHT: 2px; PADDING-PADDING-BOTTOM: 2px; PADDING-" vAlign=center noWrap height="100%">
<TABLE class=st_tbcss title=旅游纪念 style="BORDER-RIGHT: #fffff7 0px; BORDER-TOP: #fffff7 0px; BORDER-LEFT: #fffff7 0px; CURSOR: hand; BORDER-BOTTOM: #fffff7 0px; BACKGROUND-COLOR: transparent" height="100%"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TBODY>
<TR>
<TD class=st_tdcss style="PADDING-RIGHT: 2px; PADDING-PADDING-BOTTOM: 2px; COLOR: #000000; PADDING-" vAlign=center noWrap align=left height="100%">旅游纪念</TD></TR></TBODY></TABLE></TD>
<TD class=st_tdcss style="PADDING-RIGHT: 2px; PADDING-PADDING-BOTTOM: 2px; PADDING-" vAlign=center noWrap height="100%">
<TABLE class=st_tbcss style="BORDER-RIGHT: #fffff7 0px; BORDER-TOP: #fffff7 0px; BORDER-LEFT: #fffff7 0px; CURSOR: default; BORDER-BOTTOM: #fffff7 0px; BACKGROUND-COLOR: transparent" height="100%"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TBODY>
<TR>
<TD class=st_tdcss style="PADDING-RIGHT: 2px; PADDING-PADDING-BOTTOM: 2px; COLOR: #000000; PADDING-" vAlign=center noWrap align=left height="100%">|</TD></TR></TBODY></TABLE></TD>
<TD class=st_tdcss style="PADDING-RIGHT: 2px; PADDING-PADDING-BOTTOM: 2px; PADDING-" vAlign=center noWrap height="100%">
<TABLE class=st_tbcss title=内部资料 style="BORDER-RIGHT: #fffff7 0px; BORDER-TOP: #fffff7 0px; BORDER-LEFT: #fffff7 0px; CURSOR: hand; BORDER-BOTTOM: #fffff7 0px; BACKGROUND-COLOR: transparent" height="100%"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TBODY>
<TR>
<TD class=st_tdcss style="PADDING-RIGHT: 2px; PADDING-PADDING-BOTTOM: 2px; COLOR: #000000; PADDING-" vAlign=center noWrap align=left height="100%">内部资料</TD></TR></TBODY></TABLE></TD>
<TD class=st_tdcss style="PADDING-RIGHT: 2px; PADDING-PADDING-BOTTOM: 2px; PADDING-" vAlign=center noWrap height="100%">
<TABLE class=st_tbcss style="BORDER-RIGHT: #fffff7 0px; BORDER-TOP: #fffff7 0px; BORDER-LEFT: #fffff7 0px; CURSOR: default; BORDER-BOTTOM: #fffff7 0px; BACKGROUND-COLOR: transparent" height="100%"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TBODY>
<TR>
<TD class=st_tdcss style="PADDING-RIGHT: 2px; PADDING-PADDING-BOTTOM: 2px; COLOR: #000000; PADDING-" vAlign=center noWrap align=left height="100%">|</TD></TR></TBODY></TABLE></TD></TR></TBODY></TABLE></TD></TR></TBODY></TABLE></TD></TR>
<TR>
<TD></TD></TR>
<TR>
<TD background=/Skin/Ocean/addr.jpg height=21>
<TABLE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width="100%" border=0>
<TBODY>
<TR>
<TD align=middle width="5%"></TD>
<TD width="95%">您现在的位置: 太极网 >> 太极商城 >> 图书 >> 其它流派 >> 商品信息</TD></TR></TBODY></TABLE></TD></TR></TBODY></TABLE>真元养生法/李兆生详细资料</TD></TR></TBODY></TABLE>
<TABLE cellSpacing=1 cellPadding=2 width="100%" bgColor=#d2d3d9 border=0>
<TBODY>
<TR bgColor=#ffffff>
<TD vAlign=center align=middle rowSpan=8>

<TABLE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align=center border=0>
<TBODY>
<TR>
<TD width=50>名 称:</TD>
<TD>真元养生法/李兆生</TD></TR>
<TR>
<TD>编 号:</TD>
<TD>2005100117161494</TD></TR>
<TR>
<TD>点击数:</TD>
<TD>25</TD></TR></TBODY></TABLE></TD>
<TD align=middle width=85>商品型号</TD>
<TD width=120> </TD>
<TD align=middle width=85>商品规格</TD>
<TD width=120> </TD></TR>
<TR bgColor=#ffffff>
<TD align=middle width=85>生 产 商</TD>
<TD>人民体育出版社</TD>
<TD align=middle>品牌商标</TD>
<TD> </TD></TR>
<TR bgColor=#ffffff>
<TD align=middle>商品属性</TD>
<TD width=120> </TD>
<TD align=middle width=85>推荐等级</TD>
<TD width=120>★★★</TD></TR>
<TR bgColor=#ffffff>
<TD align=middle width=85>商品类型</TD>
<TD>正常销售商品</TD>
<TD align=middle>上架时间</TD>
<TD>2005-10-1 17:14:22</TD></TR>
<TR bgColor=#ffffff>
<TD align=middle>降价折扣</TD>
<TD>折</TD>
<TD align=middle>限购数量</TD>
<TD>本</TD></TR>
<TR bgColor=#ffffff>
<TD align=middle>优惠期限</TD>
<TD colSpan=3></TD></TR>
<TR bgColor=#ffffff>
<TD align=middle>购物积分</TD>
<TD>1分</TD>
<TD align=middle width=85>库存数量</TD>
<TD>994本</TD></TR>
<TR bgColor=#ffffff>
<TD align=middle>赠送点券</TD>
<TD>0点</TD>
<TD align=middle>返还现金券</TD>
<TD>0</TD></TR>
<TR bgColor=#ffffff>
<TD colSpan=5>促销方案:不促销</TD></TR>
<TR bgColor=#ffffff>
<TD colSpan=5>商品价格:市场价:¥11/本 商城价:¥10/本 会员价:¥10/本 优惠价:¥10/本</TD></TR>
<TR align=middle bgColor=#ffffff>
<TD colSpan=5> </TD></TR>
<TR align=left bgColor=#ffffff>
<TD colSpan=5>商品说明:</TD></TR>
<TR align=left bgColor=#ffffff>
<TD style="WORD-BREAK: break-all" colSpan=5>
<DIV style="OVERFLOW: hidden; WIDTH: 575px">真元养生法/李兆生    人民体育出版社
第一章真元修真法简介;第二章小炼形功;第三章玉环桩;第四章九龙环;第五章横运太极手;第六章劈雷震掌;第七章真元修走俏地静功 </DIV></TD></TR>
<TR align=left bgColor=#ffffff>
<TD colSpan=5>商品简介:</TD></TR>
<TR align=left bgColor=#ffffff>
<TD style="WORD-BREAK: break-all" colSpan=5>
<DIV style="OVERFLOW: hidden; WIDTH: 575px">第一章真元修真法简介;第二章小炼形功;第三章玉环桩;第四章九龙环;第五章横运太极手;第六章劈雷震掌;第七章真元修走俏地静功 </DIV></TD></TR>
<TR align=left bgColor=#ffffff>
<TD colSpan=5>相关商品:</TD></TR>
<TR align=left bgColor=#ffffff>
<TD style="WORD-BREAK: break-all" colSpan=5>
<TABLE class=tdbg cellSpacing=1 cellPadding=3 width="100%" align=center border=0>
<TBODY>
<TR vAlign=top>
<TD class=tdbg3>
<TABLE cellSpacing=2 border=0>
<TBODY>
<TR>
<TD align=middle></TD></TR>
<TR>
<TD align=left>太极养生十三式/关永年
市场价:<STRIKE>¥10</STRIKE>
商城价:¥6
会员价:¥6</TD></TR></TBODY></TABLE></TD>
<TD class=tdbg3>
<TABLE cellSpacing=2 border=0>
<TBODY>
<TR>
<TD align=middle></TD></TR>
<TR>
<TD align=left>养生太极拂尘1-3路/吴阿敏
市场价:<STRIKE>¥50</STRIKE>
商城价:¥45
会员价:¥45</TD></TR></TBODY></TABLE></TD>
<TD class=tdbg3>
<TABLE cellSpacing=2 border=0>
<TBODY>
<TR>
<TD align=middle></TD></TR>
<TR>
<TD align=left>养生保健集/陈盛甫
市场价:<STRIKE>¥25</STRIKE>
商城价:¥20
会员价:¥20</TD></TR></TBODY></TABLE></TD>
<TD class=tdbg3>
<TABLE cellSpacing=2 border=0>
<TBODY>
<TR>
<TD align=middle></TD></TR>
<TR>
<TD align=left>养生太极推手/黄康辉
市场价:<STRIKE>¥20</STRIKE>
商城价:¥18
会员价:¥18</TD></TR></TBODY></TABLE></TD></TR>
<TR vAlign=top>
<TD class=tdbg3>
<TABLE cellSpacing=2 border=0>
<TBODY>
<TR>
<TD align=middle></TD></TR>
<TR>
<TD align=left>陈式太极拳养生功
市场价:<STRIKE>¥10</STRIKE>
商城价:¥8
会员价:¥8</TD></TR></TBODY></TABLE></TD>
<TD class=tdbg3>
<TABLE cellSpacing=2 border=0>
<TBODY>
<TR>
<TD align=middle></TD></TR>
<TR>
<TD align=left>养生太极拳任选组合动作
市场价:<STRIKE>¥25</STRIKE>
商城价:¥20
会员价:¥20</TD></TR></TBODY></TABLE></TD>
<TD class=tdbg3>
<TABLE cellSpacing=2 border=0>
<TBODY>
<TR>
<TD align=middle></TD></TR>
<TR>
<TD align=left>养生太极拳固定组合动作
市场价:<STRIKE>¥40</STRIKE>
商城价:¥36
会员价:¥36</TD></TR></TBODY></TABLE></TD>
<TD class=tdbg3>
<TABLE cellSpacing=2 border=0>
<TBODY>
<TR>
<TD align=middle></TD></TR>
<TR>
<TD align=left>养生太极拳治病基础
市场价:<STRIKE>¥25</STRIKE>
商城价:¥20
会员价:¥20</TD></TR></TBODY></TABLE></TD></TR></TBODY></TABLE></TD></TR></TBODY></TABLE>
<DIV class=w776>
<DIV>  
<DIV class=banner>
<TABLE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width=760 border=0>
<TBODY>
<TR>
<TD width="100%" bgColor=#006600 height=25>

我们卓越的才能,如果没有机会,就将失去价值。——拿破仑【法】

</TD></TR></TBODY></TABLE></DIV>
<DIV class=ads></DIV></DIV>
<DIV>
<DIV class="cateleft floatr">
<DIV class=conletit>相关最新图书</DIV>
<DIV class=leone>·牛津:杜登法语 汉语图文对照词典
·文艺复兴三杰画传
·打开通往职业镖手之门:飞镖教练员、运动员手册
·从黄山到福建土楼
·天路历程
·意拳拳学
·扬琴考级训练问答
·杨式太极拳竞赛套路
·现代市场营销学
·书刊印刷企业管理工作手册
</DIV></DIV>
<DIV class="cateright floatl">
<DIV class="floatl w100">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循经太极拳二十四式详细信息</DIV>
<DIV class=w100>
<H1 class=booktitle>《中国循经太极拳二十四式》</H1></DIV>
<DIV class=w100>
<H1>所属分类</H1>

首页 - 体育 - 武术/太极/气功 - 太极 

</DIV>
<DIV class="onebook w100">
<DIV class="bigpic floatl"> </DIV>
<DIV class="bookdetail floatl">

<H2 class=bookitem>作   者:  李兆生</H2>

<H2 class=bookitem>出 版 社:  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H2>

<H2 class=bookitem>ISBN   :   781051667</H2>

<H2 class=bookitem>原    价:  ¥16</H2>


<H2 class=bookitem> 有一家网站低于80折正在热销 </H2></DIV></DIV>
<DIV class=w100>
<H1>图书目录-中国循经太极拳二十四式</H1>


第一章  太极说真第二章  中国循经太极拳二十四式·动作第三章  中国循经太极拳二十四式·谱文解解第四章  文卷篇第五章  太极拳理论集汇

</DIV>
<DIV class=w100>
<H1>图书简介-中国循经太极拳二十四式</H1>

  笔者从弘扬民族传统文化的角度对原二十四式简化太极拳进行剖析、升华,使之近于完善,重新赋予其循经内涵,与国家全民健身的时代精神组合,并“愿太极拳的生命焕发出新的光彩”。本书介绍的循经太极拳是活步太极拳,以人为本,不被死的套路所限制,以武演道,因地制宜,因人而异。

</DIV></DIV></DIV>
<DIV>
<DIV>
<DIV class=w100>首页 | 全部分类 | 网站地图    </DIV></DIV></DIV></DIV>
<TABLE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width=583 border=0>
<TBODY>
<TR>
<TD vAlign=top>
<TABLE class=main height=25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width=400 align=center border=0>
<TBODY>
<TR>
<TD>
<CENTER>中国循经太极拳二十四式
<SPAN style="FLOAT: right; MARGIN-RIGHT: 10px">详细介绍 收藏</SPAN> <SPAN style="FONT-WEIGHT: 100; FONT-SIZE: 12px">作者:李兆生著 页数:283</SPAN> </CENTER></TD></TR></TBODY></TABLE>
<CENTER></CENTER>
<CENTER>中国循经太极拳二十四式
<SPAN style="FLOAT: right; MARGIN-RIGHT: 10px">详细介绍 收藏</SPAN> <SPAN style="FONT-WEIGHT: 100; FONT-SIZE: 12px">作者:李兆生著 页数:283</SPAN> </CENTER></TD>
<TD vAlign=top width=167>
<TABLE class=main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width=167 border=0>
<TBODY>
<TR>
<TD width=1 bgColor=#cbc8cb> </TD>
<TD width=165></TD>
<TD class=001color1 width=1> </TD></TR>
<TR>
<TD width=1 bgColor=#cbc8cb> </TD>
<TD width=165 height=5> </TD>
<TD width=1 bgColor=#cbc8cb> </TD></TR>
<TR>
<TD width=1 bgColor=#cbc8cb> </TD>
<TD width=165>
<TABLE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3 width=150 align=center border=0>
<TBODY>
<TR>
<TD class=main align=middle colSpan=2 height=30>商品评级: ★ ★ ★ ★ ★ </TD></TR>
<TR>
<TD class=main align=middle colSpan=2 height=20>总点击数:183</TD></TR>
<TR>
<TD class=main align=middle colSpan=2 height=20> </TD></TR>
<TR>
<TD class=main align=right width="50%" height=18>用户评论</TD>
<TD class=main align=left width="50%" height=18>咨询商品</TD></TR>
<TR>
<TD class=main align=right width="50%" height=18>本类热卖</TD>
<TD class=main align=left width="50%" height=18>配送说明</TD></TR>
<TR>
<TD class=main align=right width="50%" height=18>推荐好友</TD>
<TD class=main align=left width="50%" height=18>批发团购</TD></TR></TBODY></TABLE></TD>
<TD width=1 bgColor=#cbc8cb> </TD></TR>
<TR>
<TD width=1 bgColor=#cbc8cb> </TD>
<TD width=165 height=5> </TD>
<TD width=1 bgColor=#cbc8cb> </TD></TR>
<TR>
<TD width=1 bgColor=#cbc8cb> </TD>
<TD width=165 bgColor=#cbc8cb height=1> </TD>
<TD width=1 bgColor=#cbc8cb> </TD></TR></TBODY></TABLE></TD></TR></TBODY></TABLE>
<TABLE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width=583 border=0>
<TBODY>
<TR>
<TD align=middle width=240 height=30>
</TD>
<TD class=main2 rowSpan=2>市场价:16元  会员价:12.6元  VIP价:12.5元
</TD></TR>
<TR>
<TD class=main2 align=middle height=35>   </TD></TR>
<TR>
<TD class=main2 vAlign=top align=left colSpan=2> </TD></TR></TBODY></TABLE>
<TABLE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width="90%" border=0>
<TBODY>
<TR>
<TD vAlign=top width="20%">
<DIV class=toptitletext><SPAN class="toptextweizhi qcleft">首页</SPAN></DIV>

<SPAN class="toptextweizhi qcleft">书店</SPAN> <SPAN class="toptextweizhi qcleft">小组</SPAN><SPAN class="toptextweizhi qcleft">邀请</SPAN><SPAN class="toptextweizhi qcleft">帮助</SPAN> 


图书分类:

</TD>
<TD vAlign=top>体育 -> 武术/太极/气功 -> 太极
体育 -> 体育理论与教学
</TD></TR></TBODY></TABLE>
<DIV class="torightmargin divonlyright">分类勘误或细分</DIV>
<DIV class="nbookzibiankuang clearfix">

<DIV>    <SPAN class=BOOKtitletextsy>中国太极拳统真大典(卷一)</SPAN>  
</DIV>
<DIV class="toppicbian clearfix">
 
</DIV>
<DIV class=nbooksx>
作者:<SPAN class=bangzhutextcontent>李兆生</SPAN>
出版社:<SPAN class=bangzhutextcontent>商务印书馆国际有限公司营销部</SPAN>
出版日期:<SPAN class=bangzhutextcontent>1998年1月</SPAN> 版次:<SPAN class=bangzhutextcontent></SPAN>
ISBN:<SPAN class=bangzhutextcontent>780103106</SPAN> 页数:<SPAN class=bangzhutextcontent>208</SPAN>
开本:<SPAN class=bangzhutextcontent></SPAN> 包装:<SPAN class=bangzhutextcontent>精装</SPAN>
原价:<SPAN class=bangzhutextcontent>¥268.0</SPAN>
蔚蓝价:<SPAN class=bangzhutextcontent>¥<SPAN class=STYLE3>251.9</SPAN>(1星会员价)   <SPAN class=bangzhutextcontent>¥</SPAN><SPAN class=STYLE3>246.6</SPAN>(2-3星会员价)   <SPAN class=bangzhutextcontent>¥</SPAN><SPAN class=STYLE3>241.2</SPAN>(4-5星会员价)</SPAN> 
 
<DIV align=right>  购买  放入Blog  填补  勘误  </DIV></DIV></DIV><SPAN class=styletitle22>—— 内容简介 ——  目录 </SPAN> 
<DIV class=nbookzibiankuang>
<DIV class=nleftconttenbj>本书以其举世无匹的文言武举展示了真宗嫡传的脉流叙说,给面对众多太极学说而感迷惑的人们以衡准之判据。 </DIV>
<DIV align=right>>>> 更多   </DIV></DIV>
<DIV></DIV>
<SPAN class=styletitle22>—— 读者评论 ——</SPAN> 
<SPAN class=styletitle22>—— 图书目录 ——  </SPAN> 
 
<DIV class="nbookzibiankuang clearfix ">
<DIV class=bujunei5px>统元楼藏真丛典.序言
藏真大辞典序
中国太极拳统真大典序
第一章  太极泛波
世说太极
漫话太极
第二章  太极说范
太极内参
…… 
</DIV>
<DIV align=right>>>> 更多     </DIV></DIV>
<DIV class=ndright>
<DIV class=rightto10px>
<DIV class="nbookzibiankuang clearfix">
<DIV class=booksbj></DIV></DIV>

<DIV class="nbookzibiankuang1 clearfix">
<TABLE cellSpacing=5 cellPadding=0 width="90%" align=center border=0>
<TBODY>
<TR>
<TD bgColor=#fff0d9> 力荐    0</TD></TR>
<TR>
<TD bgColor=#fff0d9> 推荐    0</TD></TR>
<TR>
<TD bgColor=#fff0d9> 还行    0</TD></TR>
<TR>
<TD bgColor=#fff0d9> 较差    0</TD></TR>
<TR>
<TD bgColor=#fff0d9> 很差    0 </TD></TR></TBODY></TABLE></DIV></DIV>


<DIV class="nbookzibiankuang1 clearfix">
<DIV class=bujunei5px>
<TABLE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5 width="100%" border=0>
<TBODY>
<TR>
<TD vAlign=top align=middle>
<DIV class=nbookrightpictouxiangdiv>
neverfeier@126.com </DIV>
<DIV class=nbookrightpictouxiangdiv>
symmetrix </DIV></TD></TR></TBODY></TABLE></DIV></DIV>


<DIV class="nbookzibiankuang1 clearfix">
<DIV class=bujunei5px>
<TABLE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width="90%" align=center border=0>
<TBODY></TBODY></TABLE></DIV></DIV>


<DIV class="nbookzibiankuang1 clearfix">
<DIV class=bujunei5px> 陈式太极拳体用图解  

 二十四式太极拳 


 太极养生内功 


 太极拳内功劲法 


 陈式太极拳养生功 


 太极拳内功理法 


 太极拳内功修炼法/杨式太极拳术述真 


 杨式太极拳术述真 


 太极拳行拳心法 


 陈式太极拳 


</DIV></DIV></DIV>
<DIV class=divcenter>
<DIV class=boxcenter>
<DIV class="main left">
<DIV></DIV>
<DIV>
</DIV>
<DIV>客服、订购热线:  010-60877066、010-60877067、010-60877068</DIV>
<DIV>
</DIV>
<DIV class=clear></DIV>
<DIV>
<DIV class=left></DIV>
<DIV class=right></DIV></DIV>
<DIV class=clear></DIV></DIV></DIV></DIV>
<DIV class=divcenter>
<DIV class=boxcenter>
<DIV class="contentleft left">
<DIV class=sboxb>
<DIV class=bg8>您的购物车</DIV>
<DIV class=car>在购物车中有0种商品
共计0
合计¥0.00元 


 <SPAN class=red>提交收货人信息完成购物</SPAN></DIV></DIV>
<DIV class=clear></DIV>
<DIV class=sboxb>
<DIV class=bg8>最近浏览商品</DIV>
<DIV>您没有浏览记录...</DIV></DIV>
<DIV class=clear></DIV>
<DIV class=sboxo>
<DIV class=bg2>图书主题分类</DIV>
<DIV class=taglist>八卦佛学观音堪舆
孔孟空手道命理气功
少林太极跆拳道武当
相学易学自卫术</DIV>
<DIV class=more>更多分类>>></DIV></DIV></DIV>
<DIV class="contentmain right">
<DIV class="boxblue left">
<DIV class=bg4>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循经太极拳二十四式</DIV></DIV>
<DIV class=clear></DIV>
<DIV class="boxblue left h8">
<DIV class=bg1> 中国循经太极拳二十四式 基本信息:</DIV>
<H1>《中国循经太极拳二十四式》『推荐』</H1>
<DIV class="bookinfopic left"></DIV>
<DIV class=bookinfos>
<DIV class="bookinfo1 left"><SPAN class=bookitem>出版社:</SPAN><SPAN class=blue>北京体育大学</SPAN>
<SPAN class=bookitem>作   者:</SPAN><SPAN class=blue>李兆生</SPAN>
<SPAN class=bookitem>版   本:</SPAN><SPAN class=blue>2002-10 </SPAN>
<SPAN class=bookitem>包   装:</SPAN><SPAN class=blue></SPAN>
<SPAN class=bookitem>开   本:</SPAN><SPAN class=blue></SPAN>
<SPAN class=bookitem>库   存:</SPAN><SPAN class=red>货源充足</SPAN> </DIV>
<DIV class="bookinfo2 right"><SPAN class=bookitem>编   号:</SPAN><SPAN class=biaoshi>36-18662</SPAN>[图书标识]
<SPAN class=bookitem>ISBN :</SPAN><SPAN class=blue>7810516671</SPAN>
<SPAN class=bookitem>积   分:</SPAN><SPAN class=blue>0 积分</SPAN>
<SPAN class=bookitem>定   价:</SPAN><SPAN class=blue>¥16.00</SPAN>
<SPAN class=bookitem>销售价:</SPAN><SPAN class=red>¥16.00</SPAN> [折:100%]
<SPAN class=bookitem>VIp 价:</SPAN><SPAN class=red>¥13.60</SPAN> [折:85%] </DIV></DIV>
<DIV class="carwish right">   </DIV>
<DIV class=clear></DIV>
<DIV class=sendbook>因本站所在楼正在进行装修,图书查阅不便,故最近一段时间不方便进行图书是否有现货查询,请尽可能点击上面的购买按钮来提交您的购货信息(尽可能避免电话查询,以节约您的电话费用,降低购物成本),我们会一一核实,尽快与您取得联系,给您造成的不便,希望您能谅解! </DIV></DIV></DIV></DIV></DIV>
<DIV>
<DIV>
</DIV>
<DIV>
<DIV style="BACKGROUND: #fff; HEIGHT: 41px" align=center>本站40万种现货图书特价图书4折封顶! </DIV>

  •  
  •  
  •  
</DIV>
<DIV>
</DIV></DIV>
<DIV align=center>

</DIV>
<DIV>
<DIV class=le></DIV>
<DIV class=l2></DIV>
<DIV class=ri> </DIV></DIV>
<DIV>
<DIV></DIV>
<DIV></DIV>
<DIV></DIV>
<DIV></DIV>
<DIV></DIV></DIV>
<DIV class=action>口袋彩图励志图书7折促销    0折大抢购,每周三欢迎您的参与!    招聘在校大学生兼职! </DIV>
<DIV>
<DIV class=clearfix style="MARGIN: 10px 0px">
<DIV>
<DIV>
<DIV class=biaoqian>会员登陆</DIV></DIV>
<DIV>
<DIV class=benlei>本类畅销排行</DIV>逝去的武林-1934年的求武纪事
瑜伽自学天书
棋士
少林基本功
跑步
篮球运动高级教程
张三丰原式太极拳剑
中国式摔跤教程
r身气功·易筋经
让智商提高到200的魔术
</DIV>
<DIV>
<DIV class=benlei>本类新书</DIV>各国特种部队格斗术
中国摔跤术
体育与健康理论教程
武术(新课标第5级之一...
运动生物化学研究进展(...
体育基础论教程
香格里拉酒吧
痞子猪上网
足球闹天宫
猪八戒与总裁夫人
楚汉六凤:谢思明,高华...
学校体育教学探索
钓点与钓铒
现代英汉、汉英田径词典
郭林新气功:治疗功法 ...
健身气功:易筋经 五禽...
二十四式太极拳(附光盘...
四十八式太极拳(附光盘...
保安博击教程
尚派形意拳械抉微.第二...
</DIV>
<DIV>
<DIV class=benlei>特色专题</DIV>
</DIV>
<DIV>
<TABLE cellSpacing=1 width="100%" bgColor=#666666>
<TBODY>
<TR>
<TD bgColor=#ffcc66>
<DIV align=center>您最近浏览过的商品</DIV></TD></TR></TBODY></TABLE>
<TABLE cellSpacing=1 width="100%" bgColor=#666666>
<TBODY>
<TR>
<TD bgColor=#fbf8b0> 中国太极拳统真大典 
</TD></TR></TBODY></TABLE>
<TABLE width="100%" border=0>
<TBODY>
<TR>
<TD> </TD></TR></TBODY></TABLE></DIV></DIV>
<DIV>图书所属分类:图书>>文化教育>>文化、科学、教育、体育>>体育理论与实践 
<DIV class=clearfix>
<H1>中国太极拳统真大典</H1>
<DIV class=bookinfo>
<DIV style="DISPLAY: inline; FONT-WEIGHT: bold"></DIV>
<DIV>
<DIV> </DIV>

查看大图 
参与书评
查看书评(共0条) 

</DIV>
<DIV>
<TABLE>
<TBODY>
<TR>
<TH>作    者:</TH>
<TD colSpan=3>李兆生</TD></TR>
<TR>
<TH>I S B N:</TH>
<TD colSpan=3>7801031067</TD></TR>
<TR>
<TH>页    数:</TH>
<TD colSpan=3>3</TD></TR>
<TR>
<TH>开    本:</TH>
<TD colSpan=3>16开</TD></TR>
<TR>
<TH>封面形式:</TH>
<TD colSpan=3>简裝本</TD></TR>
<TR>
<TH>出 版 社:</TH>
<TD colSpan=3>商务印书馆国际有限公司</TD></TR>
<TR>
<TH>出版日期:</TH>
<TD colSpan=3>1998-11-1</TD></TR>
<TR>
<TH>定    价:</TH>
<TD colSpan=3>268元</TD></TR>
<TR>
<TH class=price vAlign=top>现 卖 价:</TH>
<TD colSpan=3><SPAN class=price>241.2元</SPAN>(1星会员价)
<SPAN class=price>235.8元</SPAN>(2星会员价)
<SPAN class=price>230.5元</SPAN>(3星会员价)</TD></TR></TBODY></TABLE></DIV></DIV>

 内容简介  相关资料 


<DIV class=action>        </DIV>

配送说明: 北京地区新增高校免费配送区!65个城市送货上门货到付款,其他地区邮寄或快递


<DIV class="realtedbook clearfix">    </DIV>
<H3>中国太极拳统真大典 内容简介</H3>
<DIV class=section>本书包括:太极泛波;太极说范;中国太极拳古代史;中国太极拳近、现代史等内容。</DIV>
<H3>中国太极拳统真大典 相关资料</H3>
<DIV class=section>3册(208,374,323页,(20)页图版) </DIV>

返回顶部

</DIV></DIV></DIV></DIV>
<TABLE>
<TBODY>
<TR>
<TH>Δ问题解答</TH>
<TH>Δ购买商品</TH>
<TH>Δ关于我们</TH>
<TH>Δ其它服务</TH></TR>
<TR>
<TD>
</TD>
<TD>
</TD>
<TD>
</TD>
<TD>
</TD></TR></TBODY></TABLE>
<DIV>
<DIV></DIV>
<DIV>            下面是在淘宝网上复制的网页图照,是关于李真阳著作群的详细介绍,几乎囊括了李老师的所有著作图照,并在线销售,读者可以点击相关书名的活动图标,去看李老师各种著作的快照。</DIV>
<DIV></DIV>
<DIV> </DIV>

 


<DIV>

  • 您好,欢迎来淘宝!    
</DIV>
<DIV class=HackBox></DIV>
<DIV class=hidden>
<DIV></DIV></DIV></DIV>
<DIV>
<DIV>
<DIV>
<DIV>
<DIV>
<DIV></DIV></DIV>
<DIV style="DISPLAY: none"></DIV></DIV>
<DIV class=HackBox></DIV></DIV>
<DIV>
<TABLE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width="100%" border=0>
<TBODY>
<TR>
<TD vAlign=top>
<DIV class=ReItem>
<DIV class=ReItemPic> </DIV>
<DIV class=ReItemName>中国循经太极拳二十四式 </DIV>
<DIV class=ReItemPrice actype="b" promoted="false" price="21.00" unit="元" tp="rec">一口价  <SPAN class=ItemPrice>21.00 元</SPAN> </DIV></DIV></TD>
<TD vAlign=top>
<DIV class=ReItem>
<DIV class=ReItemPic> </DIV>
<DIV class=ReItemName>〈武当修真密笈〉诠编密录注本---精装 </DIV>
<DIV class=ReItemPrice actype="b" promoted="false" price="300.00" unit="元" tp="rec">一口价  <SPAN class=ItemPrice>300.00 元</SPAN> </DIV></DIV></TD>
<TD vAlign=top>
<DIV class=ReItem>
<DIV class=ReItemPic> </DIV>
<DIV class=ReItemName>张三丰祖师圣像朱砂拓片 </DIV>
<DIV class=ReItemPrice actype="b" promoted="false" price="500.00" unit="元" tp="rec">一口价  <SPAN class=ItemPrice>500.00 元</SPAN> </DIV></DIV></TD>
<TD vAlign=top>
<DIV class=ReItem>
<DIV class=ReItemPic> </DIV>
<DIV class=ReItemName>李兆生禅诗百卷翰墨真迹--八开精装 </DIV>
<DIV class=ReItemPrice actype="b" promoted="false" price="530.00" unit="元" tp="rec">一口价  <SPAN class=ItemPrice>530.00 元</SPAN> </DIV></DIV></TD>
<TD vAlign=top>
<DIV class=ReItem>
<DIV class=ReItemPic> </DIV>
<DIV class=ReItemName>《修真图》全称为《御赐万全修真图密示原本》(龙虎堂本) </DIV>
<DIV class=ReItemPrice actype="b" promoted="false" price="160.00" unit="元" tp="rec">一口价  <SPAN class=ItemPrice>160.00 元</SPAN> </DIV></DIV></TD></TR></TBODY></TABLE></DIV>
<DIV>
<DIV>
<DIV>
<DIV>店铺类目</DIV>
<DIV>所有宝贝    
</DIV></DIV>
<DIV>
<DIV>李兆生翰墨真迹(龙行大草) </DIV></DIV>
<DIV>
<DIV>
<DIV class=Item>
<DIV class=ItemPrice actype="b" promoted="false" price="300.00" unit="元" tp="list">300.00 元 </DIV>
<DIV class=ItemSellType>一口价 </DIV>
<DIV class=VipPrice style="DISPLAY: none"></DIV>
<DIV class=ItemTimeLeft><SPAN class=ItemTimeLeftHint>剩余 </SPAN> 7天 </DIV></DIV>
<DIV class=Item>
<DIV class=ItemPic> </DIV>
<DIV class=ItemName>天龙神剑朱砂拓片 </DIV>
<DIV class=ItemPrice actype="b" promoted="false" price="500.00" unit="元" tp="list">500.00 元 </DIV>
<DIV class=ItemSellType>一口价 </DIV>
<DIV class=VipPrice style="DISPLAY: none"></DIV>
<DIV class=ItemTimeLeft><SPAN class=ItemTimeLeftHint>剩余 </SPAN> 1天 </DIV></DIV>
<DIV class=Item>
<DIV class=ItemPic> </DIV>
<DIV class=ItemName>天轮地煞图朱砂拓片 </DIV>
<DIV class=ItemPrice actype="b" promoted="false" price="500.00" unit="元" tp="list">500.00 元 </DIV>
<DIV class=ItemSellType>一口价 </DIV>
<DIV class=VipPrice style="DISPLAY: none"></DIV>
<DIV class=ItemTimeLeft><SPAN class=ItemTimeLeftHint>剩余 </SPAN> 1天 </DIV></DIV>
<DIV class=Item>
<DIV class=ItemPic> </DIV>
<DIV class=ItemName>中国循经太极拳二十四式教程--精装 </DIV>
<DIV class=ItemPrice actype="b" promoted="false" price="30.00" unit="元" tp="list">30.00 元 </DIV>
<DIV class=ItemSellType>一口价 </DIV>
<DIV class=VipPrice style="DISPLAY: none"></DIV>
<DIV class=ItemTimeLeft><SPAN class=ItemTimeLeftHint>剩余 </SPAN> 9小时 </DIV></DIV>
<DIV class=HackBox></DIV>
<DIV class=Item>
<DIV class=ItemPic> </DIV>
<DIV class=ItemName>武当玉环桩光盘(一张) </DIV>
<DIV class=ItemPrice actype="b" promoted="false" price="120.00" unit="元" tp="list">120.00 元 </DIV>
<DIV class=ItemSellType>一口价 </DIV>
<DIV class=VipPrice style="DISPLAY: none"></DIV>
<DIV class=ItemTimeLeft><SPAN class=ItemTimeLeftHint>剩余 </SPAN> 9小时 </DIV></DIV>
<DIV class=Item>
<DIV class=ItemPic> </DIV>
<DIV class=ItemName>《修真图》全称为《御赐万全修真图密示... </DIV>
<DIV class=ItemPrice actype="b" promoted="false" price="160.00" unit="元" tp="list">160.00 元 </DIV>
<DIV class=ItemSellType>一口价 </DIV>
<DIV class=VipPrice style="DISPLAY: none"></DIV>
<DIV class=ItemTimeLeft><SPAN class=ItemTimeLeftHint>剩余 </SPAN> 9小时 </DIV></DIV>
<DIV class=Item>
<DIV class=ItemPic> </DIV>
<DIV class=ItemName>中国传统丹经武学文集(1期) </DIV>
<DIV class=ItemPrice actype="b" promoted="false" price="280.00" unit="元" tp="list">280.00 元 </DIV>
<DIV class=ItemSellType>一口价 </DIV>
<DIV class=VipPrice style="DISPLAY: none"></DIV>
<DIV class=ItemTimeLeft><SPAN class=ItemTimeLeftHint>剩余 </SPAN> 9小时 </DIV></DIV>
<DIV class=Item>
<DIV class=ItemPic> </DIV>
<DIV class=ItemName>中国传统丹经武学文集(第4期) </DIV>
<DIV class=ItemPrice actype="b" promoted="false" price="280.00" unit="元" tp="list">280.00 元 </DIV>
<DIV class=ItemSellType>一口价 </DIV>
<DIV class=VipPrice style="DISPLAY: none"></DIV>
<DIV class=ItemTimeLeft><SPAN class=ItemTimeLeftHint>剩余 </SPAN> 9小时 </DIV></DIV>
<DIV class=HackBox></DIV>
<DIV class=Item>
<DIV class=ItemPic> </DIV>
<DIV class=ItemName>李兆生禅诗百卷翰墨真迹--八开精装 </DIV>
<DIV class=ItemPrice actype="b" promoted="false" price="530.00" unit="元" tp="list">530.00 元 </DIV>
<DIV class=ItemSellType>一口价 </DIV>
<DIV class=VipPrice style="DISPLAY: none"></DIV>
<DIV class=ItemTimeLeft><SPAN class=ItemTimeLeftHint>剩余 </SPAN> 9小时 </DIV></DIV>
<DIV class=Item>
<DIV class=ItemPic> </DIV>
<DIV class=ItemName>太乙元明八式 示范光盘 </DIV>
<DIV class=ItemPrice actype="b" promoted="false" price="120.00" unit="元" tp="list">120.00 元 </DIV>
<DIV class=ItemSellType>一口价 </DIV>
<DIV class=VipPrice style="DISPLAY: none"></DIV>
<DIV class=ItemTimeLeft><SPAN class=ItemTimeLeftHint>剩余 </SPAN> 9小时 </DIV></DIV>
<DIV class=Item>
<DIV class=ItemPic> </DIV>
<DIV class=ItemName>小练形第一洞天示范动作光盘(两张) </DIV>
<DIV class=ItemPrice actype="b" promoted="false" price="120.00" unit="元" tp="list">120.00 元 </DIV>
<DIV class=ItemSellType>一口价 </DIV>
<DIV class=VipPrice style="DISPLAY: none"></DIV>
<DIV class=ItemTimeLeft><SPAN class=ItemTimeLeftHint>剩余 </SPAN> 9小时 </DIV></DIV>
<DIV class=Item>
<DIV class=ItemPic> </DIV>
<DIV class=ItemName>中国传统丹经武学文集(第2期) </DIV>
<DIV class=ItemPrice actype="b" promoted="false" price="280.00" unit="元" tp="list">280.00 元 </DIV>
<DIV class=ItemSellType>一口价 </DIV>
<DIV class=VipPrice style="DISPLAY: none"></DIV>
<DIV class=ItemTimeLeft><SPAN class=ItemTimeLeftHint>剩余 </SPAN> 9小时 </DIV></DIV>
<DIV class=HackBox></DIV>
<DIV class=Item>
<DIV class=ItemPic> </DIV>
<DIV class=ItemName>中国传统丹经武学文集(第3期) </DIV>
<DIV class=ItemPrice actype="b" promoted="false" price="280.00" unit="元" tp="list">280.00 元 </DIV>
<DIV class=ItemSellType>一口价 </DIV>
<DIV class=VipPrice style="DISPLAY: none"></DIV>
<DIV class=ItemTimeLeft><SPAN class=ItemTimeLeftHint>剩余 </SPAN> 9小时 </DIV></DIV>
<DIV class=Item>
<DIV class=ItemPic> </DIV>
<DIV class=ItemName>天轮地煞图墨拓 </DIV>
<DIV class=ItemPrice actype="b" promoted="false" price="300.00" unit="元" tp="list">300.00 元 </DIV>
<DIV class=ItemSellType>一口价 </DIV>
<DIV class=VipPrice style="DISPLAY: none"></DIV>
<DIV class=ItemTimeLeft><SPAN class=ItemTimeLeftHint>剩余 </SPAN> 9小时 </DIV></DIV>
<DIV class=Item>
<DIV class=ItemPic> </DIV>
<DIV class=ItemName>天龙神剑墨拓 </DIV>
<DIV class=ItemPrice actype="b" promoted="false" price="300.00" unit="元" tp="list">300.00 元 </DIV>
<DIV class=ItemSellType>一口价 </DIV>
<DIV class=VipPrice style="DISPLAY: none"></DIV>
<DIV class=ItemTimeLeft><SPAN class=ItemTimeLeftHint>剩余 </SPAN> 9小时 </DIV></DIV>
<DIV class=Item>
<DIV class=ItemPic> </DIV>
<DIV class=ItemName>张三丰祖师圣像墨拓 </DIV>
<DIV class=ItemPrice actype="b" promoted="false" price="300.00" unit="元" tp="list">300.00 元 </DIV>
<DIV class=ItemSellType>一口价 </DIV>
<DIV class=VipPrice style="DISPLAY: none"></DIV>
<DIV class=ItemTimeLeft><SPAN class=ItemTimeLeftHint>剩余 </SPAN> 9小时 </DIV></DIV>
<DIV class=HackBox></DIV>
<DIV class=Item>
<DIV class=ItemPic> </DIV>
<DIV class=ItemName>张三丰祖师圣像朱砂拓片 </DIV>
<DIV class=ItemPrice actype="b" promoted="false" price="500.00" unit="元" tp="list">500.00 元 </DIV>
<DIV class=ItemSellType>一口价 </DIV>
<DIV class=VipPrice style="DISPLAY: none"></DIV>
<DIV class=ItemTimeLeft><SPAN class=ItemTimeLeftHint>剩余 </SPAN> 9小时 </DIV></DIV>
<DIV class=Item>
<DIV class=ItemPic> </DIV>
<DIV class=ItemName>真元养生法 </DIV>
<DIV class=ItemPrice actype="b" promoted="false" price="15.00" unit="元" tp="list">15.00 元 </DIV>
<DIV class=ItemSellType>一口价 </DIV>
<DIV class=VipPrice style="DISPLAY: none"></DIV>
<DIV class=ItemTimeLeft><SPAN class=ItemTimeLeftHint>剩余 </SPAN> 9小时 </DIV></DIV>
<DIV class=Item>
<DIV class=ItemPic> </DIV>
<DIV class=ItemName>翰墨缘--精装 </DIV>
<DIV class=ItemPrice actype="b" promoted="false" price="71.00" unit="元" tp="list">71.00 元 </DIV>
<DIV class=ItemSellType>一口价 </DIV>
<DIV class=VipPrice style="DISPLAY: none"></DIV>
<DIV class=ItemTimeLeft><SPAN class=ItemTimeLeftHint>剩余 </SPAN> 9小时 </DIV></DIV>
<DIV class=Item>
<DIV class=ItemPic> </DIV>
<DIV class=ItemName>真元宝笈 </DIV>
<DIV class=ItemPrice actype="b" promoted="false" price="91.00" unit="元" tp="list">91.00 元 </DIV>
<DIV class=ItemSellType>一口价 </DIV>
<DIV class=VipPrice style="DISPLAY: none"></DIV>
<DIV class=ItemTimeLeft><SPAN class=ItemTimeLeftHint>剩余 </SPAN> 9小时 </DIV></DIV>
<DIV class=HackBox></DIV>
<DIV>
<DIV class=ViewInfoLeft>显示 1 到 20 (共 30 个宝贝) </DIV>
<DIV class=ViewInfoRight>页数: 1     往后>>   </DIV>
<DIV class=HackBox></DIV></DIV></DIV>
<DIV>
<DIV>
<DIV>店铺最新留言 </DIV>
<DIV>我要留言 </DIV>
<DIV>全部留言 </DIV>
<DIV class=HackBox></DIV></DIV>
<DIV>
<DIV class="GBMessage ">
<DIV class=IdAndTime>gzrascal 
2006-03-17 16:39 </DIV>
<DIV class=MessageContent></DIV></DIV></DIV></DIV></DIV></DIV></DIV></DIV>
<DIV>
<DIV>Copyright 2003-2007, 版权所有 TAOBAO.COM</DIV>
<DIV>     </DIV>
<DIV>app102</DIV></DIV></DIV>
<DIV class=w776>
<DIV>
<TABLE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width=760 align=center border=0>
<TBODY>
<TR>
<TD width="30%"> </TD>
<TD class=topTD align=left width="70%" height=50>经管社科: 经济 政治 法律 社科 管理 历史 军事 哲学/宗教 文学艺术文化 文学 古籍/国学 艺术 文化 教育 外语 中小学教辅 考试 科技 计算机 工业技术 建筑/水利 自然科学 医学卫生 农业 生活 旅游地理 娱乐时尚 保健 婚育 生活 励志 体育 其它 音像 综合 女人 </TD></TR></TBODY></TABLE>
<DIV class=banner></DIV></DIV>
<DIV>
<DIV class="cateright floatl">
<DIV class=w100>
<H1 class=booktitle>《中国太极拳统真大典》</H1></DIV>
<DIV class=w100>
<H1>所属分类</H1>

体育体育理论与教学/    体育武术/太极/气功太极/    

</DIV>
<DIV class="onebook w100">
<DIV class="bigpic floatl"> 
<H2 class=bookitem>作者:李兆生</H2>

<H2 class=bookitem>出版社:商务印书馆国际有限公司营销部</H2>

<H2 class=bookitem>ISBN:780103106</H2>

<H2 class=bookitem>原价: ¥268</H2>

</DIV>
<DIV class="bookdetail floatl">
<DIV class=bookgooglead>
有一家网站低于95折正在促销 立刻购买 </DIV></DIV></DIV>
<DIV class=w100>
<H1>图书简介</H1>

本书以其举世无匹的文言武举展示了真宗嫡传的脉流叙说,给面对众多太极学说而感迷惑的人们以衡准之判据。

</DIV>
<DIV class=w100>
<H1>图书目录</H1>

 

</DIV></DIV>
<DIV class="cateleft floatr">
<DIV class=conletit></DIV>
<DIV class=conletit>本类热销图书</DIV>
<DIV class=leone>
<OL>
  • 太极名师系列之二十八引导术 V 
  • 精编陈式太极拳拳剑刀 
  • "二段"太极拳 
  • 四十二式太极拳挂图 
  • 李德印:中国太极功夫扇太极第列之十八(上下)(V) 
  • 中国太极拳辞典 
  • 崔仲三杨式太极剑68式V 
  • 42式太极拳竞赛套路 
  • 杨式太极拳传统套路黄氏教学法 
  • 吴阿敏48式太极拳V 
  • </OL></DIV>
    <DIV class=conletit>本类最新图书</DIV>
    <DIV class=leone>
    <OL>
  • 学练三十二式太极剑 
  • 大学体育与健康教程 
  • 于幼华名局精选 
  • 拳脚功夫 
  • 怎样投得远 
  • 我爱跆拳道 
  • 足球训练年度计划 
  • 怎样跳得高 
  • 体育与健康 
  • 文明·北京时间 奥运圣火照北京·珍藏特刊 Ⅰ 
  • </OL></DIV></DIV></DIV>
    <DIV>
    <DIV>
    <DIV class="floatl w240p"></DIV>
    <DIV class=floatl>设为首页 | 全部分类 | 加入收藏夹    </DIV></DIV></DIV></DIV>

    <TABLE cellSpacing=0>
    <TBODY>
    <TR>
    <TD></TD>
    <TD>
    <TABLE>
    <TBODY>
    <TR>
    <TD class=funcmenu align=right height=40>首页 | 排行榜 | 优惠情报 | 图书分类 | 请注册 或 登陆</TD></TR>
    <TR></TR>
    <TR>
    <TD>
    <TABLE cellSpacing=1 cellPadding=0 width="100%" align=center border=0>
    <TBODY>
    <TR>
    <TD align=middle>
    <DIV style="TEXT-ALIGN: left">热门搜索:诛仙 藏獒 长尾理论 怀孕 明朝那些事儿 于丹论语心得 易中天 金庸 自助游 鬼吹灯 </DIV></TD></TR></TBODY></TABLE></TD></TR></TBODY></TABLE></TD></TR></TBODY></TABLE>
    <DIV class=AdsBlock></DIV>
    <DIV class=intro_text>
    <DIV>

    好图书搜索 <EM>22</EM> 家网上书店, <EM>1,345,303</EM> 种图书,售价及其他信息。 更多介绍

    </DIV>
    <DIV style="DISPLAY: none">

    好图书是一家购书搜索网站,搜索 <EM>22</EM> 家网上书店中的 <EM>1,345,303</EM> 种图书;


    快速查到某本书在哪些网络书店可以买到;


    并列出所有书店的售价及其他信息,帮你快捷实惠地买到心仪的图书;


    买书之前,当然要先上好图书查询。


    <DIV class=intro_text_register>只需半分钟就可以在好图书注册,享受更多会员功能!</DIV>点此关闭说明 </DIV></DIV>
    <DIV>

    首页 > 图书大全 > 中国循经太极拳二十四式教程

    </DIV>
    <DIV>
    <DIV class=AdsBlock></DIV>
    <DIV class=ProdInfo>
    <H2>中国循经太极拳二十四式教程</H2>
    <DIV class=ProdInfoImg> </DIV>
    <DIV class=ProdInfoDetail><LABEL>作者</LABEL> 

    李兆生   

    <LABEL>ISBN号</LABEL> 

    7500923236

    <LABEL>出版</LABEL> 

    人民体育出版社 / 2003-03-01

    <LABEL>开本装帧</LABEL> 

    胶版纸 / - / 307页 / 215000字

    <LABEL>定价</LABEL> 

    ¥25.00

    <LABEL>网上售价</LABEL> 

    ¥17.50 - ¥20.75 (3家书店) 


    中国书网(¥20.75),当当网(¥17.50),2688网店(¥18.00)

    </DIV></DIV>
    <DIV class=ProdFunc>
    <DIV class=dobtn>收藏本书</DIV>
    <DIV class=dobtn>马上购买</DIV>
    <DIV class=dobtn>降价时通知我</DIV></DIV>
    <DIV class=clear></DIV>
    <DIV style="MARGIN-.3em">
    </DIV>
    <DIV class=CurInfo>
    <H3>"中国循经太极拳二十四式教程"的详细介绍……</H3>
    <DIV class=ProdDescInfo>

    两千多年前,老子便提出了“道法自然”,教化人们要效法自然,顺应自然。体会太极之理、自然之情。从太极拳的操练中,不只是学习太极拳的动作,而是通过动作来完善人类自我,是统、净化自我的开始……

    </DIV>
    <DIV class=BackToTop>回到页首</DIV></DIV>
    <DIV class=clear></DIV>
    <DIV>
    <H3>哪里可以买到"中国循经太极拳二十四式教程"?</H3>
    <DIV class=PriceList>
    <H3>从 3 家优秀的网上书店中选购"中国循经太极拳二十四式教程"</H3>
    <TABLE cellSpacing=0 border=0>
    <TBODY>
    <TR class=PriceListHeader>
    <TD>书店名称</TD>
    <TD>价格</TD>
    <TD>购买</TD>
    <TD>去看看</TD>
    <TD>特惠活动</TD></TR>
    <TR class=PriceListLine>
    <TD class=PriceListMerchant></TD>
    <TD class=PriceListPrice>¥18.00</TD>
    <TD class=PriceListBuy>
    <DIV class=dobtn>立刻购买</DIV></TD>
    <TD class=PriceListBuy>
    <DIV class=dobtn>去看看!</DIV></TD>
    <TD class=PriceListEvent>
    <DIV class=ProdPagePriceListBlockEventTitle>年末重磅出击--2006年图示年度排行榜</DIV>
    <DIV class=ProdPagePriceListBlockEventTitle>年底岁末,各种合订本竞相上市</DIV>  </TD></TR>
    <TR class=PriceListLine>
    <TD class=PriceListMerchant></TD>
    <TD class=PriceListPrice>¥17.50</TD>
    <TD class=PriceListBuy>
    <DIV class=dobtn>立刻购买</DIV></TD>
    <TD class=PriceListBuy>
    <DIV class=dobtn>去看看!</DIV></TD>
    <TD class=PriceListEvent>
    <DIV class=ProdPagePriceListBlockEventTitle>06年终淘书惊爆价 5特惠区</DIV>
    <DIV class=ProdPagePriceListBlockEventTitle>春节抱金猪,好礼限时抢</DIV>  </TD></TR>
    <TR class=PriceListLine>
    <TD class=PriceListMerchant></TD>
    <TD class=PriceListPrice>¥20.75</TD>
    <TD class=PriceListBuy>
    <DIV class=dobtn>立刻购买</DIV></TD>
    <TD class=PriceListBuy>
    <DIV class=dobtn>去看看!</DIV></TD>
    <TD class=PriceListEvent>
    <DIV class=ProdPagePriceListBlockEventTitle>圣诞、新年特价活动</DIV>  </TD></TR></TBODY></TABLE></DIV><SPAN style="DISPLAY: none"></SPAN>
    <DIV class=clear>
    </DIV>
    <DIV class=AdsBlock>
    <TABLE cellSpacing=1 cellPadding=0 width="100%" align=center border=0>
    <TBODY>
    <TR>
    <TD>
    <DIV style="FONT-SIZE: 14px">买不到书?立刻前往孔夫子旧书网搜索相关旧书</DIV></TD></TR></TBODY></TABLE></DIV>
    <DIV class=clear>
    </DIV>
    <DIV class=ProdPagePriceNotice>

     


    ※ 如果您是第一次来到好图书选购图书,请点此查看“购书指南”


    ※ 发现价格错误了?书店有售而好图书却没有显示?立刻点此给好图书改错


    ※ 图书价格仅供参考,实际售价及是否有库存以各网站实际标示为准。

    </DIV></DIV></DIV>
    <DIV class=cPopText style="Z-INDEX: 1000; "></DIV>
    <DIV align=center>
    <TABLE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width=778 border=0>
    <TBODY>
    <TR>
    <TD width=4 background=/en_images/index/index_left_bg.gif rowSpan=2> </TD>
    <TD vAlign=baseline align=right width=770 background=/en_images/index/index_top_002.gif height=26>              </TD>
    <TD width=4 background=/en_images/index/index_right_bg.gif rowSpan=2> </TD></TR>
    <TR>
    <TD width=770 background=/en_images/index/index_top_bg.gif height=149> </TD></TR></TBODY></TABLE>
    <TABLE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width=778 border=0>
    <TBODY>
    <TR>
    <TD width=4 background=/en_images/index/index_left_bg.gif> </TD>
    <TD vAlign=baseline align=right width=770>
    <TABLE height=15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width="100%" border=0>
    <TBODY>
    <TR>
    <TD vAlign=center width="100%"></TD></TR></TBODY></TABLE></TD>
    <TD width=4 background=/en_images/index/index_right_bg.gif> </TD></TR></TBODY></TABLE>
    <TABLE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width=778 border=0>
    <TBODY>
    <TR>
    <TD width=4 background=/en_images/index/index_left_bg.gif> </TD>
    <TD vAlign=baseline align=right width=770>
    <TABLE borderColor=#990000 width=770 align=center border=1>
    <TBODY>
    <TR height=20>
    <TD class=but5 width=30>
    <DIV align=center>Home</DIV></TD>
    <TD class=but5 width=77>
    <DIV align=center>What is new</DIV></TD>
    <TD class=but5 width=90>
    <DIV align=center>I want know</DIV></TD>
    <TD class=but5 width=90>
    <DIV align=center>I want buy</DIV></TD>
    <TD class=but5 width=99>
    <DIV align=center>I want to lern</DIV></TD>
    <TD class=but5 width=131>
    <DIV align=center>I wont to contact</DIV></TD>
    <TD class=but5 width=87>
    <DIV align=center>Where we are</DIV></TD>
    <TD class=but5 width=77>
    <DIV align=center>What we are</DIV></TD>
    <TD class=but5 width=77>
    <DIV align=center>Who we are</DIV></TD>
    <TD class=but5 width=30>
    <DIV align=center>BBS</DIV></TD></TR></TBODY></TABLE></TD>
    <TD width=4 background=/en_images/index/index_right_bg.gif> </TD></TR></TBODY></TABLE>
    <TABLE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width=778 border=0>
    <TBODY>
    <TR>
    <TD width=4 background=/images/index/index_left_bg.gif> </TD>
    <TD vAlign=baseline align=right width=770 height=26>
    <TABLE borderColor=#990000 width="100%" align=center border=1>
    <TBODY>
    <TR>
    <TD vAlign=top align=middle bgColor=#000000>
    <TABLE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width="100%" border=0>
    <TBODY>
    <TR>
    <TD width="77%" bgColor=#003333 height=25>
    <DIV align=left> Chinese Kungfu-Sanshou Website: I want buy </DIV></TD>
    <TD align=middle width="23%" bgColor=#003333> </TD></TR></TBODY></TABLE>
    <TABLE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width="100%" border=0>
    <TBODY>
    <TR>
    <TD vAlign=top align=middle bgColor=#333333>
    <TABLE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width="100%" border=0>
    <TBODY>
    <TR bgColor=#003333>
    <TD width="100%"> </TD></TR>
    <TR>
    <TD bgColor=#ffcc00 colSpan=5 height=1> </TD></TR></TBODY></TABLE>
    <SPAN class=glow_red>Îäµ±Óñ»·×®-ÀîÕ×Éú</SPAN>


    <TABLE width="100%" border=0>
    <TBODY>
    <TR>
    <TD align=middle width="33%" rowSpan=6>

    </TD>
    <TD height=20>Price:$9</TD>
    <TD vAlign=center align=middle width="33%" rowSpan=3></TD></TR>
    <TR>
    <TD height=9>Quantity:1</TD></TR>
    <TR>
    <TD height=3>Postage:matthew_cn_postage</TD></TR>
    <TR>
    <TD colSpan=2 height=1>Serial number:YHZ</TD></TR>
    <TR>
    <TD colSpan=2 height=1>Sort:Ãñ¼äÎäÊõÀà</TD></TR>
    <TR>
    <TD colSpan=2 height=20>Explain:Óñ»·×®ÊÇÒ»ÖÖ¼òµ¥Ò×ѧµÄÐÐÖ®ÓÐЧµÄÇ¿Éí½¡Ìå·½·¨¡£ÓеÄÈËÌå²ÃÖʽÏÈõ£¬ÌرðÊÇÀÏÄêÈË£¬Á·²»ÁËÏóÉÙÁÖÕâÑùµÄ¸ÕÃ͵Ť·ò£¬¶øÓñ»·×®Ô´ÓÚÖйúÎäµ±µÄ´«Í³¶ÍÁ¶·½·¨£¬¶¯×÷¼òµ¥£¬ÈÝÒ×¼ÇÒ䣬Õû¸öµÄ¹ý³Ì¾ÍÊÇÉÏÏ¡¢¿ªºÏ¡¢½øÍË¡¢×óÓÒµÄÑ­»·Ô˶¯£¬Í¨¹ýÕâÖÖÓÐÐòµÄÔ˶¯ÄÜʹ×Ô¼ºµÄÆøѪÔËÐеõ½¸ÄÉÆ¡£Óñ»·×®¶¯×÷¿ÉÒÔºÍÌ«¼«È­Ò»ÑùÈáºÍ£¬ÈçÐÐÔÆÁ÷Ë®£¬Äܹ»ÎªÌ«¼«È­Á·Ï°´òÏÂÁ¼ºÃµÄ»ù´¡£¬·Ç³£ÊʺÏÓÚÄêÀÏ¡¢ÌåÈõ¡¢¶à²¡µÄÈ˶ÍÁ¶¡£</TD></TR>
    <TR vAlign=center align=middle>
    <TD>

    </TD>
    <TD>

    </TD>
    <TD>

    </TD></TR></TBODY></TABLE>
    </TD></TR></TBODY></TABLE></TD></TR></TBODY></TABLE></TD>
    <TD width=4 background=/images/index/index_right_bg.gif> </TD></TR></TBODY></TABLE>
    <TABLE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width=778 border=0>
    <TBODY>
    <TR>
    <TD align=middle>
    Defaulthomepage | AddFavorite | I wont to contact |  Admin |  

     


    Chinese Kungfu-Sanshou Website Copyright 2000--2005 Chinese Sanshou Website 
    E-MAIL:SANSHOUMASTER@SINA.COM
    TEL0086-)
    <EM>13722738263 317-8601972 </EM>

    </TD></TR></TBODY></TABLE></DIV>
    <TABLE height=65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2 width=782 align=center border=0>
    <TBODY>
    <TR>
    <TD vAlign=bottom width=200></TD>
    <TD></TD>
    <TD>
    <TABLE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width=110 border=0>
    <TBODY>
    <TR>
    <TD align=middle width=25></TD>
    <TD>书城简介</TD></TR>
    <TR>
    <TD align=middle width=25></TD>
    <TD>法律声明</TD></TR>
    <TR>
    <TD align=middle width=25></TD>
    <TD>广告服务</TD></TR>
    <TR>
    <TD align=middle width=25 height=13></TD>
    <TD height=13>联系方式</TD></TR></TBODY></TABLE></TD></TR></TBODY></TABLE>
    <TABLE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width=782 align=center border=0>
    <TBODY>
    <TR>
    <TD width=60> </TD>
    <TD vAlign=bottom align=right height=26></TD></TR></TBODY></TABLE>
    <TABLE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width=782 align=center border=0>
    <TBODY>
    <TR>
    <TD height=31></TD></TR></TBODY></TABLE><MAP name=Map><AREA title=免费翻阅 shape=RECT alt=免费翻阅 coords=546,5,615,27 href="/channel_fanyue" target="_blank" ><AREA title=读者俱乐部 shape=RECT target=_blank alt=读者俱乐部 coords=665,7,764,28 href="/club/index.htm" target="_blank" ><AREA title=图书 shape=RECT alt=图书 coords=202,5,240,25 href="/channel_book/index.htm" target="_blank" ><AREA title=音像 shape=RECT alt=音像 coords=250,5,293,26 href="/channel_music/index.htm" target="_blank" ><AREA title=软件游戏 shape=RECT alt=软件游戏 coords=309,5,378,26 href="/channel_soft/index.htm" target="_blank" ><AREA title=新品上架 shape=RECT alt=新品上架 coords=491,6,535,25 href="/channel_newness" target="_blank" ><AREA title=原版外文 shape=RECT alt=原版外文 coords=390,5,433,27 href="/channel_newpages/index.htm" target="_blank" ><AREA title=特价图书 shape=RECT alt=特价图书 coords=438,5,489,26 href="/search/search.jsp?range=E01" target="_blank" ></MAP>
    <TABLE width=780 align=center>
    <TBODY>
    <TR>
    <TD>
    <TABLE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width=780 align=center bgColor=#eff7ff>
    <TBODY></TBODY></TABLE></TD></TR>
    <TR>
    <TD></TD></TR>
    <TR>
    <TD></TD></TR></TBODY></TABLE>
    <TABLE width=760 align=center border=0>
    <TBODY>
    <TR>
    <TD></TD></TR></TBODY></TABLE>
    <TABLE cellSpacing=1 cellPadding=2 width=760 align=center bgColor=#86c2ff border=0>
    <TBODY>
    <TR bgColor=#cee6fd>
    <TD>商品名称</TD>
    <TD>作者</TD>
    <TD>出版社</TD>
    <TD>定价</TD>
    <TD>促销价</TD>
    <TD> </TD></TR>
    <TR bgColor=#ffffff>
    <TD>真元养生法</TD>
    <TD>李兆生</TD>
    <TD noWrap>人民体育出版社</TD>
    <TD noWrap>¥10.00元</TD>
    <TD noWrap>¥8.80元</TD>
    <TD noWrap> </TD></TR>
    <TR bgColor=#ffffff>
    <TD>中国循经太极拳二十四式教程缺货</TD>
    <TD>李兆生</TD>
    <TD noWrap>人民体育出版社</TD>
    <TD noWrap>¥25.00元</TD>
    <TD noWrap>¥22.00元</TD>
    <TD noWrap> </TD></TR>
    <TR bgColor=#ffffff>
    <TD>中国循经太极拳二十四式缺货</TD>
    <TD>李兆生</TD>
    <TD noWrap>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TD>
    <TD noWrap>¥16.00元</TD>
    <TD noWrap>¥14.08元</TD>
    <TD noWrap> </TD></TR></TBODY></TABLE>
    <TABLE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3 width=760 align=center border=0>
    <TBODY>
    <TR>
    <TD height=19>
    <TABLE cellSpacing=0 width=50 border=0>
    <TBODY>
    <TR>
    <TD noWrap height=19> </TD>
    <TD noWrap height=19>(页码:1/1 行数:30/3)</TD>
    <TD noWrap height=19>1 </TD></TR></TBODY></TABLE></TD></TR></TBODY></TABLE>
    <TABLE height=80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1 width=782 align=center border=0>
    <TBODY>
    <TR align=middle>
    <TD></TD></TR></TBODY></TABLE>
    <TABLE height=28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width="100%" background=images/bookonline-detail_06.jpg border=0>
    <TBODY>
    <TR>
    <TD width=51>


    <TABLE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width="100%" border=0>
    <TBODY>
    <TR>
    <TD width=245>
    <DIV align=center></DIV></TD>
    <TD align=left width=599>
    <DIV></DIV></TD></TR></TBODY></TABLE>


     


     


     

    </TD>
    <TD class=f14>浏览《真元养生法 》的详细信息</TD>
    <TD align=right width=12></TD></TR></TBODY></TABLE>
    <TABLE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10 width="100%" border=0>
    <TBODY>
    <TR>
    <TD width="23%">
    <TABLE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align=center border=0>
    <TBODY>
    <TR>
    <TD>
    <TABLE style="BORDER-RIGHT: #dedede 1px solid; BORDER-TOP: #dedede 1px solid; BORDER-LEFT: #dedede 1px solid; BORDER-BOTTOM: #dedede 1px solid"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5 border=0>
    <TBODY>
    <TR>
    <TD>
    <DIV align=center></DIV>
    </TD></TR></TBODY></TABLE></TD>
    <TD vAlign=bottom rowSpan=2></TD></TR>
    <TR>
    <TD align=right></TD></TR></TBODY></TABLE></TD>
    <TD vAlign=top width="77%">
    <TABLE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width="100%" border=0>
    <TBODY>
    <TR>
    <TD vAlign=top width="3%"></TD>
    <TD vAlign=top width="60%">
    <TABLE cellSpacing=1 cellPadding=0 width="95%" align=center border=0>
    <TBODY>
    <TR>
    <TD style="BORDER-BOTTOM: #eeeeee 1px solid" align=right width="28%">ISBN/RC:</TD>
    <TD style="PADDING-BORDER-BOTTOM: #eeeeee 1px solid" width="72%"><SPAN class=dr></SPAN></TD></TR>
    <TR>
    <TD style="BORDER-BOTTOM: #eeeeee 1px solid" align=right>供 应 量:</TD>
    <TD style="PADDING-BORDER-BOTTOM: #eeeeee 1px solid"><SPAN class=dr>1</SPAN></TD></TR>
    <TR>
    <TD style="BORDER-BOTTOM: #eeeeee 1px solid" align=right>书  名:</TD>
    <TD style="PADDING-BORDER-BOTTOM: #eeeeee 1px solid"><SPAN class=dr>真元养生法</SPAN></TD></TR>
    <TR>
    <TD style="BORDER-BOTTOM: #eeeeee 1px solid" align=right>出 版 社:</TD>
    <TD style="PADDING-BORDER-BOTTOM: #eeeeee 1px solid">人民体育出版社</TD></TR>
    <TR>
    <TD style="BORDER-BOTTOM: #eeeeee 1px solid" align=right>作  者:</TD>
    <TD style="PADDING-BORDER-BOTTOM: #eeeeee 1px solid"><SPAN class=dr>李兆生</SPAN></TD></TR>
    <TR>
    <TD style="BORDER-BOTTOM: #eeeeee 1px solid" align=right>页  数:</TD>
    <TD style="PADDING-BORDER-BOTTOM: #eeeeee 1px solid"><SPAN class=dr>124</SPAN></TD></TR></TBODY></TABLE></TD>
    <TD vAlign=top width="37%">
    <TABLE cellSpacing=1 cellPadding=0 width="95%" align=right border=0>
    <TBODY>
    <TR>
    <TD style="BORDER-BOTTOM: #eeeeee 1px solid" align=right width="36%">开  本:</TD>
    <TD style="PADDING-BORDER-BOTTOM: #eeeeee 1px solid" width="64%"><SPAN class=dr>32</SPAN></TD></TR>
    <TR>
    <TD style="BORDER-BOTTOM: #eeeeee 1px solid" align=right>品  相:</TD>
    <TD style="PADDING-BORDER-BOTTOM: #eeeeee 1px solid"><SPAN class=dr>十成品相</SPAN></TD></TR>
    <TR>
    <TD style="BORDER-BOTTOM: #eeeeee 1px solid" align=right>码 洋 ¥:</TD>
    <TD style="PADDING-BORDER-BOTTOM: #eeeeee 1px solid"><SPAN class=dr>¥10.00</SPAN></TD></TR>
    <TR>
    <TD style="BORDER-BOTTOM: #eeeeee 1px solid" align=right>实 洋 ¥:</TD>
    <TD style="PADDING-BORDER-BOTTOM: #eeeeee 1px solid"><SPAN class=dr>¥10.00</SPAN></TD></TR>
    <TR>
    <TD style="BORDER-BOTTOM: #eeeeee 1px solid" align=right>出版时间:</TD>
    <TD style="PADDING-BORDER-BOTTOM: #eeeeee 1px solid"><SPAN class=dr>2004-11-01</SPAN></TD></TR></TBODY></TABLE></TD></TR></TBODY></TABLE>
    <TABLE height=10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width="100%" border=0>
    <TBODY>
    <TR>
    <TD> </TD></TR></TBODY></TABLE>
    <TABLE height=1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width="100%" background=images/dot.gif border=0>
    <TBODY>
    <TR>
    <TD> </TD></TR></TBODY></TABLE>
    <TABLE height=10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width="100%" border=0>
    <TBODY>
    <TR>
    <TD> </TD></TR></TBODY></TABLE>
    <TABLE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width="100%" border=0>
    <TBODY>
    <TR>
    <TD vAlign=top width="4%"></TD>
    <TD vAlign=top>
    <TABLE cellSpacing=1 cellPadding=0 width="90%" border=0>
    <TBODY>
    <TR>
    <TD style="BORDER-BOTTOM: #eeeeee 1px solid" align=right width="18%">发 布 者:</TD>
    <TD style="PADDING-BORDER-BOTTOM: #eeeeee 1px solid" width="82%"><SPAN class=dr>马波</SPAN></TD></TR>
    <TR>
    <TD style="BORDER-BOTTOM: #eeeeee 1px solid" align=right>联系地址:</TD>
    <TD style="PADDING-BORDER-BOTTOM: #eeeeee 1px solid"><SPAN class=dr>北京白云观街7号院紫云斋工艺品店</SPAN></TD></TR>
    <TR>
    <TD style="BORDER-BOTTOM: #eeeeee 1px solid" align=right>发布单位:</TD>
    <TD style="PADDING-BORDER-BOTTOM: #eeeeee 1px solid">北京紫云斋书店 </TD></TR>
    <TR>
    <TD style="BORDER-BOTTOM: #eeeeee 1px solid" align=right>联系电话:</TD>
    <TD style="PADDING-BORDER-BOTTOM: #eeeeee 1px solid"><SPAN class=dr>010-63425183</SPAN></TD></TR>
    <TR>
    <TD style="BORDER-BOTTOM: #eeeeee 1px solid" align=right>传  真:</TD>
    <TD style="PADDING-BORDER-BOTTOM: #eeeeee 1px solid"><SPAN class=dr>010-63425183</SPAN></TD></TR>
    <TR>
    <TD style="BORDER-BOTTOM: #eeeeee 1px solid" align=right>邮件地址:</TD>
    <TD style="PADDING-BORDER-BOTTOM: #eeeeee 1px solid">mabodaoyuan88@yahoo.com.cn</TD></TR></TBODY></TABLE></TD></TR></TBODY></TABLE></TD></TR></TBODY></TABLE>
    <TABLE height=4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width="95%" align=center bgColor=#dedede border=0>
    <TBODY>
    <TR>
    <TD> </TD></TR></TBODY></TABLE>
    <TABLE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10 width="95%" align=center border=0>
    <TBODY>
    <TR>
    <TD>
    <TABLE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3 width="100%" border=0>
    <TBODY>
    <TR>
    <TD width="4%"></TD>
    <TD class=f14 width="96%">内容简介</TD></TR>
    <TR>
    <TD colSpan=2>      

    真元修真法即九脉合真后“一脉真谕”的宗系嫡传,古传之全称为“三界修真法、万乘统元功”。三界指天、地、人,亦即指自然界中高层次的、低层次的以及中间层次的。其修真之法均为修持自己体内之元气。万乘是指功夫当中的中乘、下乘、下下乘、上乘、上上乘等等不一而足,就以万乘为计,也都离不开元气。离开元气的修持,就不是功夫, 也不是武学,更谈不上修真。


    第一章 真元修直法简介第二章 小炼形功第一式 金锋抖肘第二式 摇身掌第三式 跨虎横云第四式 提龙腿第五式 醉翁扑蝶第六式 虚弥振翅第七式 一柱擎天第八式 弥天架彩第九式 卷帘腿二式第十式 灵芝桩功第三章 玉环桩第一节 玉环桩简序及修习阶段......

    </TD></TR></TBODY></TABLE></TD></TR></TBODY></TABLE>
    <TABLE cellSpacing=1 cellPadding=0 width="100%" align=center border=0>
    <TBODY>
    <TR>
    <TD width="50%" bgColor=#df9c03>
    <DIV align=right></DIV></TD>
    <TD background=http://www.china-pub.com/edition06/BANNER/38370/tejiapindao_bg.gif></TD></TR></TBODY></TABLE>
    <DIV>关键词: <SPAN class=red14>中国太极拳统真大典   ( 1种)</SPAN> <SPAN class=gray12>(相关搜索:  中国太极拳统真大典  )</SPAN> </DIV>
    <DIV>
    <DIV>
    <DIV class=left-div>
    <DIV class=leftblue>
    <DIV class=leftblue_lefttop></DIV>
    <DIV class=leftblue_white13>结果分析</DIV>
    <DIV class=leftblue_righttop></DIV></DIV>
    <DIV class=blueborder>
    <DIV></DIV>
    <DIV class=brown14>共有( <SPAN class=red14>1</SPAN> )条查询结果 </DIV>
    <DIV class=search>
  • 文化教育(1)  
  • </DIV>
    <DIV class=brown14></DIV>
    <DIV></DIV></DIV></DIV>
    <DIV class=leftgray style="WORD-BREAK: break-all">
    <DIV class=green14>您的查询历史</DIV>
    <DIV style="PADDING-MARGIN-BOTTOM: 10px">中国太极拳统真大典
    </DIV></DIV>
    <DIV class=leftgray>
    <DIV class=green14>您的浏览历史</DIV>
    <DIV></DIV></DIV></DIV>
    <DIV>
    <DIV>


    按关注程度


    按上架时间


    按评论星级


    按销售排行


    按价格升序


    按出版日期

    </DIV>
    <DIV class=float98>
    <DIV class=pageline></DIV>
    <DIV><SPAN>1/1页 </SPAN>[上一页] [下一页] [首页] [尾页] </DIV>
    <DIV>显示:1-40条,共<SPAN class=red12>1</SPAN>条 显示方式:       </DIV></DIV>
    <DIV class=pageline></DIV>
    <DIV class=float98>
    <DIV class=xunhuan_left style="MARGIN-">
    <DIV class="xunhuan_left_left xh">

    [购买]  [团购]  [收藏] </DIV>
    <DIV class="xunhuan_left_right myleft xh1"><SPAN class=red>中国太极拳统真大典</SPAN> 

    作者: 李兆生
    市场价:<SPAN class=gray12line>¥268.00</SPAN>
    4-5星会员:<SPAN class=red12> ¥241.20
    </SPAN>出版社:商务印书馆国际有限公司
    ISBN:7-80103-106-7
    出版日期:1998-11-1 
    </DIV></DIV></DIV></DIV></DIV>
    <DIV>
    <DIV>
    <DIV>        以下是在读秀网上复制的关于《真元宝笈》一书的书影图照,读者可以按底部活动图标“李兆生”三个字,而进入读秀网,去看李老师的其他相关著作书影图照和内容介绍。</DIV>
    <DIV></DIV>
    <DIV></DIV>
    <DIV></DIV>
    <DIV style="FLOAT: right; WIDTH: 150px">线路选择:主站 海外镜像</DIV>
    <DIV>
    <DIV>图书 | 章节 | 全文</DIV>
    <DIV></DIV></DIV>真元宝笈 内功神髓大观</DIV>
    <DIV>
    </DIV>
    <DIV>
    <DIV style="PADDING-RIGHT: 8px; FLOAT: right; WIDTH: 250px"><SPAN style="DISPLAY: none; FLOAT: left; MARGIN-RIGHT: 10px">    PDG阅读    </SPAN>
     </DIV></DIV>
    <DIV> </DIV>
    <DIV>

    • 【作 者】李兆生著  
    • 【丛书名】统元楼藏真丛典  
    • 【形态项】 844 ; 20cm  
    • 【读秀号】000000479956  
    • 【出版项】 学苑出版社 , 1995  
    • 【ISBN号】 7-5077-0733-4 / R214  
    • 【原书定价】 $88  
    • 【主题词】气功(地点: 中国)  
    • 【参考文献格式】李兆生著. 真元宝笈 内功神髓大观. 学苑出版社, 1995.  

    <DIV>
    </DIV></DIV></DIV>
    <DIV></DIV>

    <DIV class=m_ab>
    <DIV class=m_abname> 获得本书:</DIV>

    <TABLE style="WORD-BREAK: break-all" cellSpacing=2 cellPadding=0 width=583 border=0>
    <TBODY>
    <TR>
    <TD>
    <TABLE class=STYLE7 cellSpacing=2 cellPadding=0 width="99%" border=0>
    <TBODY>
    <TR>
    <TD width="15%" bgColor=#d7e8f9 height=25>
    <DIV align=center>文献传递</DIV></TD>
    <TD bgColor=#f0fafd colSpan=2> FirstDRS参考咨询服务中心 (由各图书馆通过email免费提供部分页的借阅服务)</TD></TR>
    <TR>
    <TD bgColor=#d7e8f9 height=25>
    <DIV align=center>免费全文阅读</DIV></TD>
    <TD width="64%" bgColor=#f0fafd> </TD>
    <TD width="21%" bgColor=#f0fafd>
    <DIV align=right>我要提供 </DIV></TD></TR>
    <TR>
    <TD bgColor=#d7e8f9 height=25>
    <DIV class=STYLE1 align=center>电子图书</DIV></TD>
    <TD bgColor=#f0fafd colSpan=2> 超星数字图书网</TD></TR>
    <TR>
    <TD bgColor=#d7e8f9 height=25>
    <DIV class=STYLE1 align=center>图书馆借阅</DIV></TD>
    <TD bgColor=#f0fafd colSpan=2> 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 山东省图书馆</TD></TR></TBODY></TABLE></TD></TR></TBODY></TABLE></DIV>

    <DIV style="FLOAT: left; WIDTH: 583px">
    <DIV style="MARGIN-BOTTOM: 5px; BORDER-BOTTOM: #000 1px dotted"><SPAN style="FLOAT: right">发表我的评论</SPAN>  评论</DIV>
    </DIV>


    <DIV class=m_ab>
    <DIV class=m_abname><SPAN class=mleft>(欢迎转发各类媒体上与本书相关的信息)                  添加信息</SPAN> 相关媒体信息: </DIV>

    目前该书还没有相关信息!

    </DIV>
    <DIV>  </DIV>
    <DIV><SPAN>找到 2,381 个网页(用时 0.166 秒)</SPAN>搜狗 >> 网页搜索 >> “循经二十四式太极拳”搜索结果:</DIV>

    跳至搜索结果


    <DIV>

    <STRONG cnip_frag="3_0_0_">按相关性排序 | 按时间排序


    </DIV>
    <DIV style="WIDTH: 527px">
    <DIV cnip_frag="4_1_">
    <H2>中国循经太极拳二十四式</H2>

    中国循经太极拳二十四式 - 书籍详细信息...中国循经太极拳二十四式 笔者从弘扬民族传统文化的角度对原二十四式简化太极拳进行剖析、升华,使之近于完善,重新赋予其循经内涵,与国家全民健身的时代精神组合...


    <SPAN class=url><SPAN class=a>www.dushu.com/book/10079670/</SPAN> - 13k - 2000-01-01</SPAN> - 网页快照 - 类似网页


    www.dushu.com站内的其它相关信息

    </DIV>
    <DIV>
    <H2>中国循经太极拳二十四式教程 李生 中国 太极拳</H2>

    中国循经太极拳二十四式教程 介绍:...中国循经太极拳二十四式教程 中国循经太极拳二十四式教程 基本信息: 《中国循经太极拳二十四式教程》『推荐』 作者:李生 版本:12/2002 包装: 开本: 库存:货源充足...


    <SPAN class=url><SPAN class=a>www.guoxue365.com/3622573/</SPAN> - 15k - 2007-01-02</SPAN> - 网页快照 - 类似网页


    www.guoxue365.com站内的其它相关信息

    </DIV>
    <DIV cnip_frag="4_3_">
    <H2>中国循经太极拳二十四式 - Books Searching搜书引擎</H2>

    中国循经太极拳二十四式 【内容简介】 笔者从弘扬民族传统文化的角度对原二十四式简化太极拳进行剖析、昇华,使之近於完善,重新赋予其循经内涵...【书摘】 泛谈循经太极拳二十四式的操修原则 经络理论产生於传统的修真...


    <SPAN class=url><SPAN class=a>www.bookssearching.com/...100001/226209/</SPAN> - 27k - 2000-01-01</SPAN> - 网页快照


    www.bookssearching.com站内的其它相关信息

    </DIV>
    <DIV>
    <H2>中国循经太极拳二十四式教程的参数信息 - 友买网</H2>

    >> 中国循经太极拳二十四式教程 参数信息 $22-23.80 > > 中国循经太极拳二十四式教程 整体评分: 0 品质: 0 功能特色: 0 外观设计: 0 售后服务: 0 尚未有评论 参数信息 出版社 ...


    <SPAN class=url><SPAN class=a>www.uobuy.com/Item/581357/parma.html</SPAN> - 10k - 2002-12-01</SPAN> - 网页快照


    www.uobuy.com站内的其它相关信息

    </DIV>
    <DIV>
    <H2>中国循经太极拳二十四式 蓝岭香柏网络书店-网上书店</H2>

    书名:中国循经太极拳二十四式 作者:李兆生 出版社:体育大学 出版日期:1900-1-1 页数:0页 ISBN:78...中国循经太极拳二十四式 简介:暂无内容! 中国循经太极拳二十四式 目录:暂无内容! 本站发表读者评论...


    <SPAN class=url><SPAN class=a>www.llxb.net/...28/280385.html</SPAN> - 15k - 2006-11-29</SPAN> - 网页快照 - 类似网页

    </DIV>
    <DIV cnip_frag="4_6_">
    <H2>中国循经太极拳二十四式教程 李兆生著</H2>

    所属分类: 首页 - 中国循经太极拳二十四式教程 作 者: 李兆生著 出版社: ISBN : 750092323 原价: $25 图书目录: 图书简介: 相关最新图书...孙剑云·孙式太极拳诠真(中国当代太极拳名家名著丛书)...


    <SPAN class=url><SPAN class=a>www.china-tushu.com/...009617/</SPAN> - 5k - 2006-12-31</SPAN> - 网页快照 - 类似网页


    www.china-tushu.com站内的其它相关信息

    </DIV>
    <DIV cnip_frag="4_7_">
    <H2>中国循经太极拳二十四式</H2>

    中国循经太极拳二十四式 作者: 出版社: ISBN: 781051667 定价: 16.0元 折扣: 94 折扣价: 15.0元 内容提要: ... 图书目录: ... 所属分类 热门分类  中国循经太极拳二十四式 ashchan.com


    <SPAN class=url><SPAN class=a>book.ashchan.com/255213.aspx</SPAN> - 9k - 2007-01-25</SPAN> - 网页快照


    book.ashchan.com站内的其它相关信息

    </DIV>
    <DIV>
    <H2>..::先生著作《中国循经太极拳二十四式》::..</H2>

    以及渊博的学识,对二十四式简化太极拳进行了微妙动作的矫正...并将学术科研成果笔之于文,即为《中国循经太极拳二十四式》和《中国循经太极拳二十四式教程》两部著作,为全民健身运动的广泛开展提供了良好的教材。


    <SPAN class=url><SPAN class=a>www.djwx.com/...npop.php?id=71</SPAN> - 2k - 2006-09-27</SPAN> - 网页快照 - 类似网页


    www.djwx.com站内的其它相关信息

    </DIV>
    <DIV>
    <H2>若水堂书店《中国循经太极拳二十四式</H2>

    中国循经太极拳二十四式 【作者】李兆生 【出版社】北京体育大学 【出版日期】2002.10 【价格】 16人民币 内容简介...太极拳循经内练使人们体会身体中气血的运行、流速、脉道,从而体会太极之理、自然之情……...


    <SPAN class=url><SPAN class=a>www.waterlike.com.tw/...sp?NO=G85C06A008</SPAN> - 30k - 2006-11-16</SPAN> - 网页快照


    www.waterlike.com.tw站内的其它相关信息

    </DIV>
    <DIV>
    <H2>中国循经太极拳二十四式</H2>

    中国循经太极拳二十四式 出版日期:2002-1-1 ...详细介绍了简化杨式太极拳概述、简化杨式太极拳动作规格、简化杨式太极拳(42式)和杨式太极拳传统套路(85式)。为了让研究者和学练习者更深入、全面地了解和掌握传统杨式太极拳,悟其真义...


    <SPAN class=url><SPAN class=a>book.leyee.cn/c1202_3_97</SPAN> - 83k - 2002-01-01</SPAN> - 网页快照 - 类似网页


    book.leyee.cn站内的其它相关信息

    </DIV></DIV>
    <DIV cnip_frag="6_">结果页码: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一页>>
    </DIV>
    指玄访道篇

    堪叹世间学修行,不明性理说道经。先天三宝拆散了,金木水火不相生。闭目枯坐假装像,不知采取乱胡行。自己盲修自昧自,将错传人问自心。那里是你生死窍,谁个才是本来真。冬至一阳在何地,夏至一阴怎么生。离明二字怎么讲,返本还原怎样行。拆坎补离怎下手,清浊二气何处分。爻珠老嫩甚物件,织女牛郎怎样亲。修行不明此中理,切莫人前谈坎离。守死血心默景意,现出幻景当宝贝。大限来时无常取,凭何本领避吉凶。劝君早究生死处,访求明师指灵机。悟真参同为凭据,大学中庸言贯一。玉皇心经藏妙义,金刚宝典醒愚迷。三教圣经同一理,并非分门别有奇。吾把下手来洩论,仔细参详访圣师。无缝塔前收神炁,譬如北辰一真机。芦茅穿膝浊拨出,存无守有恍惚时。居其所止归善地,众星共之朝紫微。四句偈等七宝布,虎归龙穴现明珠。松木慧剑高举起,降伏邪魔把头低。十恶八邪归正处,四大苦海返太虚。六百卦足结灵体,千八二六养胎息。离兑震数纯阳聚,不增不减是真如。万法归一十六句,得受平步上天梯。若问此篇谁人著,单传直指号涵谷。

    司空图(837~90唐代诗论家、诗人。字表圣,自号耐辱居士、知非子。河中(今山西永济)人。咸通十年(869)进士,官至知制诰、中书舍人。唐末政局混乱,他力求退隐,归居中条山王宫谷别墅中,游吟于泉石林亭间。曾作《休休亭记》以示放达。
    司空图论诗发展殷□、皎然之说,注重含蓄蕴藉的韵味与清远醇美的意境,提倡"咸酸之外"的"味外之旨"和"近而不浮,远而不尽"的"韵外之致"(《与李生论诗书》);讲究"象外之象,景外之景"(《与极浦书》)。他推崇王维、韦应物"趣味澄□"的诗风,而批评元稹、白居易为"力□而气孱"(《与王驾评诗书》)。他也赞美过李白、杜甫之作与韩愈歌诗的气势奔腾,"物状奇变"(《题柳柳州集后序》),但并不专主一格。《与李生论诗书》中曾自引其得意诗句,有得于早春、山中、江南、塞下、丧乱、道宫、夏景、佛寺、郊园、乐府、寂寞、惬适等,大都属于抒写闲情逸趣而偏于静美的。他的部分作品如《秋思》、《喜王驾小仪重阳相访》、《狂题》、《偶书》、《河湟有感》等,也流露了他别有伤心怀抱。
    《二十四诗品》是他的论诗专著,简称《诗品》。其中把诗歌的艺术风格和意境分为雄浑、冲淡、纤□、沉着、高古、典雅、洗炼、劲健、绮丽、自然、含蓄、豪放、精神、缜密、疏野、清奇、委曲、实境、悲慨、形容、超诣、飘逸、旷达、流动等二十四品类,每品用十二句四言韵语来加以描述,也涉及作者的思想修养和写作手法。与钟嵘《诗品》以品评作家作品源流等第为内容是不同的。
    论诗文而品评风格,曹丕《典论·论文》、陆机《文赋》、刘勰《《文心雕龙》·体性》等已开先河。皎然《诗式》分诗歌为十九体,品目更详,但解释笼统,分体名目也较牵强。司空图的《诗品》则不仅分类确切多样,而且对比较抽象的诗艺特征运用大量形象化比喻,作了生动细致的描绘。这里可以看到唐代诗歌创作高度繁荣,百花齐放所提供的经验。书中列举的诗歌风格相当丰富多采,有属于壮美的,有属于柔美的,也有两者结合的。如《雄浑》强调"大用外腓,真体内充",《含蓄》揭示"不著一字,尽得风流",要求气象高大壮阔而非浮阔,含蕴深沉精微而不浅率,都是内在美的自然体现。作者对于诗歌艺术特征的探讨确是深有会心的,尤其倾心于清远高妙的韵味风致。诸品中多用山林逸士的生活情趣以及神仙道释超尘出世的语言来描写诗歌境界,有些语句说得过于迷离恍惚,容易令人产生神秘之感。然而,"语不涉己,若不堪忧"、"大道日丧,若为雄才"等,字里行间也曲折流露出某种身世时代的悲慨。至于《诗品》全书是否存在严密的体系,清代有些研究者曾作过探索。杨振纲《诗品续解》曾从二十四品的次第中寻找其连贯的脉络。许印芳 《二十四诗品跋》 则说它"分题系辞,字字新创,比物取象,目击道存。然品格必成家而后定,如'雄浑''高古'之类,其目凡十有二。至若'实境''精神'之类,乃诗家功用,其目亦十有二"。但这些分析有不能自圆其说之处。

    《二十四诗品》影响深远。宋代苏轼《书黄子思诗集后》说:"唐末司空图崎岖兵乱之间,而诗文高雅,犹有承平之遗风。其论诗曰:'梅止于酸,盐止于咸,饮食不可无盐梅,而其美常在咸酸之外。'盖自列其诗之有得于文字之表者二十四韵,恨当时不识其妙,予三复其言而悲之。"表示了向慕之忱。严羽《沧浪诗话》提倡"兴趣"、"妙悟",与司空图主张韵味也是一脉相承的。清代王士□标举"神韵"之说,更奉司空图、严羽的论说为准则。他在《香祖笔记》中说:"表圣论诗有二十四品,予最喜'不著一字,尽得风流'八字;又云'采采流水,蓬蓬远春'二语,形容诗境亦绝妙,正与戴容州'蓝田日暖,良玉生烟'八字同旨。"《鬲津草堂诗集序》说:"昔司空表圣作《诗品》凡二十四。有谓冲淡者曰'遇之匪深,即之愈稀';有谓自然者曰'俯拾即是,不取诸邻';有谓清奇者曰'神出古异,淡不可收'。是三者,品之最上。"论者或对其所取不满,如《四库全书总目》说,诗品"所列诸体毕备,不主一格。王士祯(□)但取其'采采流水,蓬蓬远春'二语,又取其'不著一字,尽得风流'二语,以为诗家之极则,其实非图意也。"王士□对二十四诗品的撷取确有其片面性,但所取却不能不说是司空图诗论精神的重点所在。《诗品》在开创文艺批评形式方面有广泛影响。模仿之作,清代有袁枚《续诗品》、顾翰《补诗品》,还有马荣祖的《文颂》、许奉恩的《文品》、魏谦升的《二十四赋品》、郭□的《词品》等。

    今存《司空表圣诗集》,有《唐诗百名家全集》本、《乾坤正气集》本、《四部丛刊》影《唐音统签》本;《司空表圣文集》有《四库全书》本、《四部丛刊》影旧钞本。《嘉业堂丛书》本文集与诗集附有缪荃荪等撰校记。《二十四诗品》不载于今存的《司空表圣文集》和《司空表圣诗集》,但收于《全唐诗》,别有单行本多种,通行的有《津逮秘书》本、《学津讨原》本、《说郛》本、《历代诗话》本、《四部备要》本等。事迹见新、旧《唐书》本传。(本贴转自艺术中国)
    曹操詩集 

            曹操(155-220):即魏武帝。三國時政治家、軍事家、詩人。字孟德,
    小名阿瞞,沛國譙縣(今安徽亳州市)人。初舉孝廉,任洛陽北部尉,遷頓丘令。后
    在鎮壓黃巾起義和討伐懂卓的戰爭中,逐步擴充軍事力量。初平三年(公元192年),為袞州牧,分化、誘降青州黃巾軍的一部分,編為“青州兵”。建安元年(19
    6年),迎獻帝都許(今河南許昌)。從此用其名義發號施令,先後削平呂布等割據
    勢力。官渡之戰大破河北割據勢力袁紹后,逐漸統一了中國北部。建安十三年,進位
    為丞相,率軍南下,被孫權和劉備的聯軍擊敗于赤壁。封魏王。子曹丕稱帝,追尊為
    武帝。他在北方屯田,興修水利,解決了軍糧缺乏的問題,對農業生產的恢復有一定
    作用﹔用人唯才,羅致地主階級中下層人物,抑制豪強,加強集權。所統治的地區社
    會經濟得到恢復和發展。精兵法,著《孫子略解》、《兵書接要》等書。善詩歌,《
    蒿里行》、《觀滄海》等篇,抒發自己的政治抱負,并反映漢末人民的苦難生活,氣
    魄雄偉,慷慨悲涼。散文亦清峻整潔。著作有《魏武帝集》,已佚,有明人輯本。今
    有整理排印本《曹操集》。(《辭海》1989年版)

            太祖御軍三十余年,手不舍書。書則講武策,夜則思經傳。登高必賦,及造新詩
    ,被之管弦,皆成樂章。(《魏書》)

        上雅好詩書文籍,雖在軍旅,手不釋卷。每每定省,從容常言:人少好學,則思專
    ,長則善忘﹔長大而能勤學者,唯吾與袁伯業耳。(《典論﹒自敘》,袁伯業名遺,
    袁紹從兄。)

        曹公古直,甚有悲涼之句。(鐘嶸《詩品》)
     

                                      氣出唱(三首)

                              駕六龍,乘風而行。
                              行四海,路下之八邦。
                              歷登高山臨溪谷,乘云而行。
                              行四海外,東到泰山。
                              仙人玉女,下來翱游。
                              驂駕六龍飲玉漿。
                              河水盡,不東流。
                              解愁腹,飲玉漿。
                              奉持行,東到蓬萊山,上至天之門。
                              玉闕下,引見得入,
                              赤松相對,四面顧望,視正焜煌。
                              開玉心正興,其氣百道至。
                              傳告無窮閉其口,但當愛氣壽萬年。
                              東到海,與天連。
                              神仙之道,出窈入冥,常當專之。
                              心恬澹,無所愒。
                              欲閉門坐自守,天與期氣。
                              愿得神之人,乘駕云車,
                              驂駕白鹿,上到天之門,來賜神之藥。
                              跪受之,敬神齊。
                              當如此,道自來。
     

                                      其二

                              華陰山,自以為大。
                              高百丈,浮云為之蓋。
                              仙人欲來,出隨風,列之雨。
                              吹我洞簫,鼓瑟琴,何誾誾。
                              酒與歌戲,今日相樂誠為樂。
                              玉女起,起舞移數時。
                              鼓吹一何嘈嘈。
                              從西北來時,仙道多駕煙,
                              乘云駕龍,郁何齊蓩蓩。
                              遨游八極,乃到昆侖之山,
                              西王母側,神仙金止玉亭。
                              來者為誰?赤松王喬,乃德旋之門。
                              樂共飲食到黃昏。
                              多駕合坐,萬歲長,宜子孫。
     

                                      其三

                              游君山,甚為真。
                              崔嵬砟硌,爾自為神。
                              乃到王母台,金階玉為堂,芝草生殿旁。
                              東西廂,客滿堂。
                              主人當行觴,坐者長壽遽何央。
                              長樂甫始宜孫子。
                              常愿主人增年,與天相守。
     

                                      精列

                              厥初生,造划之陶物,莫不有終期。
                              莫不有終期。
                              聖賢不能免,何為懷此憂?
                              愿螭龍之駕,思想昆侖居。
                              思想昆侖居。
                              見期于迂怪,志意在蓬萊。
                              志意在蓬萊。
                              周禮聖徂落,會稽以墳丘。
                              會稽以墳丘。
                              陶陶誰能度?君子以弗憂。
                              年之暮奈何,時過時來微。
     

                                       度關山

                              天地間,人為貴。
                              立君牧民,為之軌則。
                              車轍馬跡,經緯四極。
                              黜陟幽明,黎庶繁息。
                              於鑠賢聖,總統邦域。
                              封建五爵,井田刑獄。
                              有燔丹書,無普赦贖。
                              皋陶甫侯,何有失職?
                              嗟哉后世,改制易律。
                              勞民為君,役賦其力。
                              舜漆食器,畔者十國,
                              不及唐堯,采椽不斫。
                              世嘆伯夷,欲以厲俗。
                              侈惡之大,儉為共德。
                              許由推讓,豈有訟曲?
                              兼愛尚同,疏者為戚。
     

                                      薤露行

                              惟漢廿二世,所任誠不良。
                              沐猴而冠帶,知小而謀彊。
                              猶豫不敢斷,因狩執君王。
                              白虹為貫日,己亦先受殃。
                              賊臣持國柄,殺主滅宇京。
                              蕩覆帝基業,宗廟以燔喪。
                              播越西遷移,號泣而且行。
                              瞻彼洛城郭,微子為哀傷。
     

                                      對酒

                              對酒歌,太平時,吏不呼門。
                              王者賢且明,宰相股肱皆忠良。
                              咸禮讓,民無所爭訟。
                              三年耕有九年儲,倉谷滿盈。
                              斑白不負載。
                              雨澤如此,百谷用成。
                              卻走馬,以糞其土田。
                              爵公侯伯子男,咸愛其民,以黜陟幽明。
                              子養有若父與兄。
                              犯禮法,輕重隨其刑。
                              路無拾遺之私。
                              囹圄空虛,冬節不斷。
                              人耄耋,皆得以壽終。
                              恩德廣及草木昆虫。
     

                                      蒿里行

                              關東有義士,興兵討群凶。
                              初期會盟津,乃心在咸陽。
                              軍合力不齊,躊躇而雁行。
                              勢力使人爭,嗣還自相戕。
                              淮南弟稱號,刻璽於北方。
                              鎧甲生蟣虱,萬姓以死亡。
                              白骨露於野,千里無雞鳴。
                              生民百遺一,念之斷人腸。
     

                                      陌上桑

                              駕虹霓,乘赤云,登彼九疑歷玉門。
                              濟天漢,至昆侖,見西王母謁東君。
                              交赤松,及羨門,受要秘道愛精神。
                              食芝英,飲醴泉,柱杖桂枝佩秋蘭。
                              絕人事,游渾元,若疾風游欻翩翩。
                              景未移,行數千,壽如南山不忘愆。
     

                                    短歌行(二首)

                              對酒當歌,人生幾何?
                              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當以慷,憂思難忘。
                              何以解憂?唯有杜康。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但為君故,沈吟至今。
                              呦呦鹿鳴,食野之苹。
                              我有嘉賓,鼓瑟吹笙。
                              明明如月,何時可輟?
                              憂從中來,不可斷絕。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
                              契闊談讌,心念舊恩。
                              月明星稀,烏鵲南飛,
                              繞樹三匝,何枝可依?
                              山不厭高,海不厭深。
                              周公吐哺,天下歸心。
     

                                    其二

                              周西伯昌,懷此聖德。
                              三分天下,而有其二。
                              修奉貢獻,臣節不隆。
                              崇侯讒之,是以拘系。

                              后見赦原,賜之斧鉞,得使征伐。
                              為仲尼所稱,達及德行,
                              猶奉事殷,論敘其美。

                              齊桓之功,為霸之首。
                              九合諸侯,一匡天下。
                              一匡天下,不以兵車。
                              正而不譎,其德傳稱。

                              孔子所嘆,并稱夷吾,民受其恩。
                              賜與廟胙,命無下拜。
                              小白不敢爾,天威在顏咫尺。

                              晉文亦霸,躬奉天王。
                              受賜圭瓚,秬鬯彤弓,
                              盧弓矢千,虎賁三百人。

                              威服諸侯,師之所尊。
                              八方聞之,名亞齊桓。
                              河陽之會,詐稱周王,是其名紛葩。
     

    座右銘    後漢    崔瑗
     

    無 道 人 之 短 . 無 說 己 之 長 .


    施 人 慎 勿 念 . 受 施 慎 勿 忘 .
    俗 譽 不 足 慕 . 唯 仁 為 紀 綱 .


    隱 身 而 後 動 . 謗 議 庸 何 傷 .
    無 使 名 過 實 . 守 愚 聖 所 臧 .


    柔 弱 生 之 徒 . 老 氏 誡 剛 強 .
    在 涅 貴 不 緇 . 曖 曖 內 含 光 .


     硜 硜 鄙 夫 介 . 悠 悠 故 難 量 .
    慎 言 節 飲 食 . 知 足 勝 不 祥 .


    行 之 苟 有 恆 . 久 久 自 芬 芳 .

    蘭亭集序    王羲之 

    永 和 九 年 , 歲 在 癸 丑 , 暮 春 之 初 , 會 于 會 稽 山 陰 之 蘭亭 , 修 禊 事 也 . 群 賢 畢 至 , 少 長 咸 集 . 此 地 有 崇 山 峻 嶺, 茂 林 修 竹 , 又 有 清 流 激 湍 , 映 帶 左 右 , 引 以 為 流 觴 曲水 , 列 坐 其 次 . 雖 無 絲 竹 管 絃 之 盛 , 一 觴 一 詠 , 亦 足 以暢 敘 幽 情 .

    是 日 也 , 天 朗 氣 清 , 惠 風 和 暢 , 仰 觀 宇 宙 之 大 , 俯 察品 類 之 盛 , 所 以 游 目 騁 懷 , 足 以 極 視 聽 之 娛 , 信 可 樂 也.

    夫 人 之 相 與 , 俯 仰 一 世 , 或 取 諸 懷 抱 , 悟 言 一 室 之 內, 或 因 寄 所 託 , 放 浪 形 骸 之 外 . 雖 趣 舍 萬 殊 , 靜 躁 不 同, 當 其 欣 於 所 遇 , 暫 得 於 己 , 快 然 自 足 , 不 知 老 之 將 至. 及 其 所 之 既 倦 , 情 隨 事 遷 , 感 慨 係 之 矣 . 向 之 所 欣 ,俛 仰 之 間 , 已 為 陳 跡 , 猶 不 能 不 以 之 興 懷 . 況 修 短 隨 化, 終 期 於 盡 . 古 人 云 ︰ 「 死 生 亦 大 矣 . 」 豈 不 痛 哉 !

    每 覽 昔 人 興 感 之 由 , 若 合 一 契 , 未 嘗 不 臨 文 嗟 悼 , 不能 喻 之 於 懷 . 固 知 一 死 生 為 虛 誕 , 齊 彭 殤 為 妄 作 , 後 之視 今 , 亦 猶 今 之 視 昔 , 悲 夫 ! 故 列 敘 時 人 , 錄 其 所 述 ,雖 世 殊 事 異 , 所 以 興 懷 , 其 致 一 也 . 後 之 覽 者 , 亦 將 有感 於 斯 文 .
     

    <H3>李煜詞全集</H3>      李煜(937-978),初名從嘉,字重光,號鐘隱,南唐中主第六子。徐州人。宋建隆二年(961年)在金陵即位,在位十五年,世稱李後主。他嗣位的時候,南唐已奉宋正朔,苟安於江南一隅。宋開寶七年(974年),宋太祖屢次遣人詔其北上,均辭不去。同年十月,宋兵南下攻金陵。明年十一月城破,後主肉袒出降,被俘到汴京,封違命侯。太宗即位,進封隴西郡公。太平興國三年(978)七夕是他四十二歲生日,宋太宗恨他有“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之詞,命人在宴會上下牽機藥將他毒死。追封吳王,葬洛陽邙山。

            後主前期詞作風格綺麗柔靡,還不脫“花間”習氣。國亡後在“日夕只以眼淚洗面”的軟禁生涯中,以一首首泣盡以血的絕唱,使亡國之君成為千古詞壇的“南面王”(清沈雄《古今詞話》語),正是“國家不幸詩家幸,話到滄桑語始工”。這些後期詞作,淒涼悲壯,意境深遠,已為蘇辛所謂的“豪放”派打下了伏筆,為詞史上承前啟後的大宗師,如王國維《人間詞話》所言﹕“詞至李後主而眼界始大,感慨遂深。”至於其語句的清麗,音韻的和諧,更是空前絕後的了。

            後主本有集,已失傳。現存詞四十四首,其中幾首前期作品或為他人所作,可以確定者僅三十八首。其中較著名的二十幾首以前已由曉拂等人輸入,我這次做了校對,並予補足,大體按寫作的時間順序排列。
     

            浣溪沙

    紅日已高三丈透,
    金爐次第添香獸,
    紅錦地衣隨步皺。

    佳人舞點金釵溜,
    酒惡時拈花蕊嗅,
    別殿遙聞簫鼓奏。
     

            玉樓春

    晚妝初了明肌雪,
    春殿嬪娥魚貫列。
    鳳簫吹斷水雲閒,
    重按霓裳歌遍徹。

    臨風誰更飄香屑,
    醉拍闌干情味切。
    歸時休放燭花紅,
    待踏馬蹄清夜月。
     

            更漏子

    金雀釵,紅粉面,
    花裡暫時相見。
    知我意,感君憐,
    此情須問天。

    香作穗,蠟成淚,
    還似兩人心意。
    珊枕膩,錦衾寒,
    覺來更漏殘。

    (一題溫庭筠作)
     

            菩薩蠻

    花明月黯籠輕霧,今霄好向郎邊去!
    衩襪步香階,手提金縷鞋。

    畫堂南畔見,一向偎人顫。
    奴為出來難,教君恣意憐。
     

            又

    蓬萊院閉天台女,畫堂晝寢人無語。
    拋枕翠雲光,繡衣聞異香。

    潛來珠鎖動,驚覺銀屏夢。
    臉慢笑盈盈,相看無限情。
     

            又

    銅簧韻脆鏘寒竹,新聲慢奏移纖玉。
    眼色暗相鉤,秋波橫欲流。

    雨雲深繡戶,來便諧衷素。
    宴罷又成空,魂迷春夢中。
     

            喜遷鶯

    曉月墜,宿雲微,
    無語枕邊倚。
    夢回芳草思依依,
    天遠雁聲稀。

    啼鶯散,余花亂,
    寂寞畫堂深院。
    片紅休掃盡從伊,
    留待舞人歸。
     

            長相思

    雲一緺,玉一梭,
    澹澹衫兒薄薄羅,
    輕顰雙黛螺。

    秋風多,雨相和,
    簾外芭蕉三兩窠,
    夜長人奈何!
     

            一斛珠

    晚妝初過,沉檀輕注些兒個。
    向人微露丁香顆,
    一曲清歌,暫引櫻桃破。

    羅袖裛殘殷色可,
    杯深旋被香醪涴。
    繡床斜憑嬌無那,
    爛嚼紅茸,笑向檀郎唾。
     

            子夜歌

    尋春須是先春早,看花莫待花枝老。
    縹色玉柔擎,醅浮盞面清。

    何妨頻笑粲,禁苑春歸晚。
    同醉與閒平,詩隨羯鼓成。
     

            後庭花破子

    玉樹後庭前,瑤草妝鏡前。
    去年花不老,今年月又圓。
    莫教偏,
    和月和花,天教長少年。

    (或為馮延巳作)
     
     

            漁父

    浪花有意千重雪,桃李無言一隊春。
    一壺酒,一竿綸,世上如儂有幾人?
     

            又

    一棹春風一葉舟,一綸繭縷一輕鉤。
    花滿渚,酒滿甌,萬頃波中得自由。
     

            蝶戀花

    遙夜亭皋閒信步,
    乍過清明,早覺傷春暮。
    數點雨聲風約住,
    朦朧澹月雲來去。

    桃李依依春黯度,
    誰在秋千笑裡低低語?
    一片芳心千萬緒,
    人閒沒個安排處。

    (一題李冠作)
     

            更漏子

    柳絲長,春雨細,
    花外漏聲迢遞。
    驚塞雁,起城烏,
    畫屏金鷓鴣。

    香霧薄,透重幕,
    惆悵謝家池閣。
    紅燭背,繡幃垂,
    夢長君不知。

    (一題溫庭筠作)
     

            柳枝

    風情漸老見春羞,
    到處芳魂感舊游;
    多謝長條似相識,
    強垂煙穗拂人頭。
     

            清平樂

    別來春半,
    觸目柔腸斷。
    砌下落梅如雪亂,
    拂了一身還滿。

    雁來音信無憑,
    路遙歸夢難成。
    離恨恰如春草,
    更行更遠還生。
     

            阮郎歸

            呈鄭王十二弟

    東風吹水日銜山,春來長是閒。
    落花狼籍酒闌珊,笙歌醉夢間。

    佩聲悄,晚妝殘,憑誰整翠鬟?
    留連光景惜朱顏,黃昏獨倚闌。
     

            采桑子

    亭前春逐紅英盡,舞態徘徊。
    細雨霏微,不放雙眉時暫開。

    綠窗冷靜芳音斷,香印成灰。
    可奈情懷,欲睡朦朧入夢來。
     

            搗練子令

    深院靜,小庭空,
    斷續寒砧斷續風。
    無奈夜長人不寐,
    數聲和月到簾櫳。
     

            搗練子

    雲鬢亂,晚妝殘,
    帶恨眉兒遠岫攢。
    斜托香腮春筍嫩,
    為誰和淚倚闌干?
     

            三台令

    不寐倦長更,披衣出戶行。
    月寒秋竹冷,風切夜窗聲。
     

    <TABLE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width=778 align=center border=0>
    <TBODY>
    <TR vAlign=top>
    <TD width=608>

    <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 mso-ascii-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 mso-hansi-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望   海   潮</SPAN>


    <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 mso-ascii-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 mso-hansi-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折元礼</SPAN>


    <SPAN lang=EN-US> <?xml:namespace prefix = o ns = "urn:schemas-microsoft-com:office:office" /><o:p></o:p></SPAN>


    <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 mso-ascii-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 mso-hansi-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从军舟中作</SPAN>


    <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 mso-ascii-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 mso-hansi-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地雄河岳,疆分韩晋,重关高压秦头。山倚断霞,江吞绝壁,野烟萦带沧洲。虎旆拥貔貅。看阵云截岸,霜气横秋。千雉严城,五更残角月如钩。</SPAN>


    <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 mso-ascii-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 mso-hansi-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西风晓入貂裘,恨儒冠误我,却羡兜鍪。六郡少年,三明老将,贺兰烽火新收。天外岳莲楼。想断云横晓谁识归舟?剩著黄金换酒,羯鼓醉凉州。</SPAN>


    <SPAN lang=EN-US> <o:p></o:p></SPAN>


    <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 mso-ascii-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 mso-hansi-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这是首赞颂军旅生涯的词,写得雄浑豪放,气势天成。作者生活在金章宗时代,时金之国力正雄霸中原。此词即反映了金军的强盛,和作者由此激发的雄豪气慨。</SPAN>


    <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 mso-ascii-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 mso-hansi-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诗作于潼关一带黄河舟中。涧关是我国中原地区的著名关隘,据崤函之险,扼秦晋豫三省要冲,下视黄河,形势极为险要。这一带黄河又是山西、陕西的界河,春秋时山西一带为晋国封地,陕西一带为韩国(不同于战国七难的韩国)封地,所以说黄河在这里把韩晋两国的土地分开。“高压秦头”是说潼关高踞秦地险山之巅。潼关本位于山腰,写它位于山巅是夸张的说法,也为了表达潼关特有的气势。起首几句,气度就不凡,使全诗有了个高起点。</SPAN>


    <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 mso-ascii-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 mso-hansi-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山倚断霞”写山之高,如倚断云霞。“江吞绝壁”写水之急,欲把在它冲激下形成的绝壁也一口吞掉。“野烟”句则写河面之阔,“沧洲”指的是黄河岸边的沙洲。这几句一动一静、一高一远,形象地描绘出潼关一带河岳的宏伟画面。起首几句重在写气势,这几句则重在写具象,是起首几句的深化、补充。</SPAN>


    <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 mso-ascii-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 mso-hansi-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虎旆”以下几句写军阵之势。军阵如云把河岸分(截)开,军容壮观。“霜气”、“角声”、“残月”和月下的“千雉严城”,则突出了军阵的肃杀气氛。河山的险峻和军阵的肃杀,自然渲染出金军的威武。</SPAN>


    <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 mso-ascii-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 mso-hansi-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上半阕侧重写景,景中有雄豪之情;下半阕则侧重写情,情中也不乏壮观之景。</SPAN>


    <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 mso-ascii-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 mso-hansi-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西风”句写潼关一带秋晓的寒风料峭。一个“入”字,写晓风之寒极贴切,微寒而不致使人不胜。在这种军阵秋晓的环境中,连进士出身的诗他不禁羡慕起军旅生涯来。“兜鍪”,军人头盔,这里指代军队。</SPAN>


    <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 mso-ascii-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 mso-hansi-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六郡”本指陇西、天水一带。《汉书·地理志》称:“汉兴,六郡良家子,选给羽林、期门,以才力为官,名将多出焉。”“三明”指晋诸葛恢、荀</SPAN><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闿、蔡襄三人,他们均以“道明”为字,史称中兴三明(见《文选主》)。这是借典故比喻金军官兵素质的精良。“贺兰”指今宁夏贺兰山带,金时为夏国。“烽火新收”则是借指,赞扬金之武功。实则当时金、夏间并无战事。时西夏国力已衰,新皇继位尚须金之册封。<SPAN lang=EN-US><o:p></o:p></SPAN></SPAN>


    <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岳莲”指华山中峰莲花峰,因状似莲花,故称岳莲。华山在潼关之西,故称莲花峰上的楼阁远在天外,是远眺之景。“断云横晓”,白云在古人的心目中往往和家乡联系在一起。《新唐书》:“锹仁杰登太行山,见白云孤飞,谓左右曰:‘吾亲舍其下’;瞻怅久之”。这里说望“断云”而无人“识归舟”,亦即无人思家,均志在从军建功立业。<SPAN lang=EN-US><o:p></o:p></SPAN></SPAN>


    <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最后两句,“黄金换酒”喻饮者豪,“羯鼓”、“凉州”喻案会音乐之豪,进一步抒发了作者从军的豪迈心情。羯鼓产自羯中,为匈奴人的乐器。凉州为乐曲名,唐天宝间产自凉州。这里用来写军乐的勇武气势。<SPAN lang=EN-US><o:p></o:p></SPAN></SPAN>


    <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本词在状物、抒情、渲染气氛上颇有特点。另外,用典也是本词的重要表现手法。<SPAN lang=EN-US><o:p></o:p></SPAN></SPAN>


    <SPAN lang=EN-US style="FONT-FAMILY: 宋体"> <o:p></o:p></SPAN>


    <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庄星华)</SPAN>

    </TD></TR>
    <TR vAlign=top>
    <TD></TD>
    <TD> </TD>
    <TD> </TD></TR></TBODY></TABLE>
    <TABLE width="72%" bgColor=#ffffff border=0>
    <TBODY>
    <TR>
    <TD align=left width="97%">
    <TABLE class=wr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border=0>
    <TBODY>
    <TR>
    <TD class=gray14><文心雕龙>名篇节选 原道,神思,声律   
     [文心雕龙]   
       
     原道第一  

       文之为德也大矣,与天地并生者何哉?夫玄黄色杂,方圆体分,日月叠璧,以垂丽天之象;山川焕绮,以铺理地之形:此盖道之文也。仰观吐曜,俯察含章,高卑定位,故两仪既生矣。惟人参之,性灵所锺,是谓三才。为五行之秀,实天地之心,心生而言立,言立而文明,自然之道也。  

       傍及万品,动植皆文∶龙凤以藻绘呈瑞,虎豹以炳蔚凝姿;云霞雕色,有逾画工之妙;草木贲华,无待锦匠之奇。夫岂外饰,盖自然耳。至于林籁结响,调如竽瑟;泉石激韵,和若球锽:故形立则章成矣,声发则文生矣。夫以无识之物,郁然有采,有心之器,其无文欤?  

       人文之元,肇自太极,幽赞神明,《易》象惟先。庖牺画其始,仲尼翼其终。而《乾》、《坤》两位,独制《文言》。言之文也,天地之心哉!若乃《河图》孕八卦,《洛书》韫乎九畴,玉版金镂之实,丹文绿牒之华,谁其尸之?亦神理而已。  

       自鸟迹代绳,文字始炳,炎皞遗事,纪在《三坟》,而年世渺邈,声采靡追。唐虞文章,则焕乎始盛。元首载歌,既发吟咏之志;益稷陈谟,亦垂敷奏之风。夏后氏兴,业峻鸿绩,九序惟歌,勋德弥缛。逮及商周,文胜其质,《雅》、《颂》所被,英华曰新。文王患忧,繇辞炳曜,符采复隐,精义坚深。重以公旦多材,振其徽烈,剬诗缉颂,斧藻群言。至若夫子继圣,独秀前哲,熔钧六经,必金声而玉振;雕琢性情,组织辞令,木铎启而千里应,席珍流而万世响,写天地之辉光,晓生民之耳目矣。  

       爰自风姓,暨于孔氏,玄圣创典,素王述训,莫不原道心以敷章,研神理而设教,取象乎《河》、《洛》,问数乎蓍龟,观天文以极变,察人文以成化;然后能经纬区宇,弥纶彝宪,发挥事业,彪炳辞义。故知道沿圣以垂文,圣因文以明道,旁通而无滞,日用而不匮。《易》曰∶“鼓天下之动者存乎辞。”辞之所以能鼓天下者,乃道之文也。  

       赞曰∶道心惟微,神理设教。光采元圣,炳耀仁孝。  
             龙图献体,龟书呈貌。天文斯观,民胥以效。  
    神思第二十六  

    --------------------------------------------------------------------------------  


        古人云∶“形在江海之上,心存魏阙之下。”神思之谓也。文之思也,其神远矣。故寂然凝虑,思接千载;悄焉动容,视通万里;吟咏之间,吐纳珠玉之声;眉睫之前,卷舒风云之色;其思理之致乎!故思理为妙,神与物游。神居胸臆,而志气统其关键;物沿耳目,而辞令管其枢机。枢机方通,则物无隐貌;关键将塞,则神有遁心。   

        是以陶钧文思,贵在虚静,疏瀹五藏,澡雪精神。积学以储宝,酌理以富才,研阅以穷照,驯致以怿辞,然后使元解之宰,寻声律而定墨;独照之匠,窥意象而运斤:此盖驭文之首术,谋篇之大端。   

        夫神思方运,万涂竞萌,规矩虚位,刻镂无形。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我才之多少,将与风云而并驱矣。方其搦翰,气倍辞前,暨乎篇成,半折心始。何则?意翻空而易奇,言徵实而难巧也。是以意授于思,言授于意,密则无际,疏则千里。或理在方寸而求之域表,或义在咫尺而思隔山河。是以秉心养术,无务苦虑;含章司契,不必劳情也。人之禀才,迟速异分,文之制体,大小殊功。相如含笔而腐毫,扬雄辍翰而惊梦,桓谭疾感于苦思,王充气竭于思虑,张衡研京以十年,左思练都以一纪。虽有巨文,亦思之缓也。淮南崇朝而赋《骚》,枚皋应诏而成赋,子建援牍如口诵,仲宣举笔似宿构,阮禹据案而制书,祢衡当食而草奏,虽有短篇,亦思之速也。   

        若夫骏发之士,心总要术,敏在虑前,应机立断;覃思之人,情饶歧路,鉴在虑后,研虑方定。机敏故造次而成功,虑疑故愈久而致绩。难易虽殊,并资博练。若学浅而空迟,才疏而徒速,以斯成器,未之前闻。是以临篇缀虑,必有二患∶理郁者苦贫,辞弱者伤乱,然则博见为馈贫之粮,贯一为拯乱之药,博而能一,亦有助乎心力矣。
       
    </CC></TD></TR></TBODY></TABLE></TD></TR>
    <TR>
    <TD height=17></TD></TR></TBODY></TABLE>

    考古发现大西洋底可能存在第八大洲


      去年12月到今年6月间,古巴近海和陆地考古接连有惊人的大发现。这些发现引起了一个让全世界都关注的课题:地球上可能存在过第八大洲———大西洲吗?古巴近海甚至大西洋底真的隐藏着一个极其发达的超文明吗?去年12月10日的美国《华盛顿邮报》和今年9月5日的《海底考古杂志》对此进行了详细的报道。


      神秘莫测的海底“建筑群”


      当神秘的画面缓缓出现在电视屏幕上时,船上的人们共同的感觉是:海底冒出了鬼影———无人驾驶的潜艇所过之处,漆黑的洋底到处是方方正正的巨大石头和金字塔形状的建筑。海面科考船声纳扫描的结果更令船上所有的人感到震惊,海底这些白色的巨石方阵排列得非常整齐,整个图像看起来就是一座被海水突然吞没的城市废墟,方圆足足有16平方公里!


      按合同负责为古巴勘测领海的加拿大“资深数字化通讯公司”的科学家保罗·温威格说:“我们现在发现的是一个谜,一个异常难解的谜!大自然肯定不会在海底摆出如此有规则的巨石方阵,但到底是什么,我们不好下结论。”


      温威格的一位同伴透露说,他们在该海域内发现了8座类似巨型金字塔样的建筑,这8座金字塔在整个废墟上按轴线分列,分布得十分有规律。至于其它的巨石阵,现在可以隐隐约约区分出“城市广场”、“大厦”和“公共设施”之类的东西。


      这些东西究竟是自然造化还是奇迹,还要进行实地勘测才能断定。不过,自去年12月宣布了这一重大发现以来,许多热衷于“大西洲”科考的人们就纷纷猜测说,这一发现给地球曾经存在过高度文明的大西洲之说提供了重要的证据。


      地球存在过大西洲?


      美国航天飞机中有一架称为“亚特兰蒂斯”,意为大西洲。公元前380年,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发表了自己著名的语录体哲学著作《泰密阿斯》和《克利斯提亚》。这两篇文章是关于大西洲的最早文字记述。根据这两篇文章的记载,柏拉图的表弟克里西亚斯是大西洲故事的讲述者。这位表弟与柏拉图一样是苏格拉底的学生。在对话中,克里西亚斯三次强调大西洲的故事是真实的。他宣称,亚特兰蒂斯的故事是他的祖父从梭伦那里得知的,而梭伦不仅是古希腊的著名政治家、改革者、立法人,而且还被誉为最诚实的人。


      据柏拉图的记述,大约1.2万多年前,在今天直布罗陀海峡以西的大西洋海域中,曾经有一个高度先进的古代文明存在。柏拉图讲到,亚特兰蒂斯有绵延的崇山峻岭,草木茂盛的平原,矿产资源十分丰富,尤其是古希腊人十分看重的铜蕴藏量十分丰富。正是这片富庶的土地孕育了一个高度发达的文明社会。亚特兰蒂斯人在大西洲的中央建立了自己帝国的首都,并用伟大的保护神波塞东的名字来命名这座城市。这个强大的帝国历经了十个伟大的皇帝的统治,当时无人能与之抗衡。这时,岛上的居民由于生活的富足,日益变得骄傲、腐化和堕落,他们竟然抛弃自己的保护神而崇拜起各种异教神灵,从而引致人神共愤。于是,根据柏拉图的说法,海啸和大地震相继发生,短短一日一夜的时间,整个亚特兰蒂斯沉入汪洋大海,无影无踪了。这个伟大的古代文明就此灭亡。


      困惑2000年的历史之谜


      大西洲一直困惑着人类近2000年。这期间,许多人都声称他们发现了大西洲的遗址。早在1909年,弗洛斯特教授就提出,柏拉图描述过的亚特兰蒂斯可能是克里特岛上延续至公元前1400年左右的迈诺斯文明。迈诺斯文明与亚特兰蒂斯文明有许多相似之处,但克里特岛并没有因为一场浩劫而陆沉。1939年,希腊考古学家马里纳托斯试图解释这一疑点:公元前1470年发生了一次火山爆发,毁灭了克里特岛西北、爱琴海中的基西拉岛的一部分,这场大灾难也可能毁灭了迈诺斯文明。火山首先喷出大量灰尘,然后大爆发,继而发生海啸和地震。近年来,由于考古学家在桑托林火山遗址发现了大量迈诺斯人的文物,这样马里纳托斯的说法获得了更多人的支持。他们认为桑托林本身就是亚特兰蒂斯。


      1967年的一天,美国一飞行员在大西洋巴哈马群岛低空飞行时,突然发现在水下几米深的地方有一个巨大的长方形物体。次年,美国一考察队在安德罗斯岛附近海下发现了一座古代寺庙遗址,长30米、宽25米,呈长方形;在比米尼岛附近海下5米处发现了一座平坦的经过加工的岩石大平台。考察队从而断定,在遥远的过去,巴哈马群岛一带的海底曾是一座用岩石修筑的大陆城市。有些科学家还在大西洋底的好几个地方发现了岩石建筑物,其中有防御工事、墙壁、船坞和道路。这些海底建筑物的排列和形状,与传说中的亚特兰蒂斯非常一致。科学家根据种种发现加以推测,已经消失了的古代大西洲———亚特兰蒂斯,可能就沉没在波涛滚滚的大西洋底。


      不少科学家认为,远古的大西洲人掌握着相当发达的科学文化技术。他们能够冶炼高纯度的金属,能够不受距离、障碍限制地通讯联系。他们掌握的通讯手段甚至比无线电通讯要先进得多。有些学者还认为,人类的语言特别是字母文字就源于大西洲,遗址上出土了不少刻有字母的石头,金字塔这种建筑也来源于大西洲。一些科学家认为,大西洲是在1万多年前被几乎同时袭来的几次大灾难毁灭的。这些灾难是突然降临的:覆盖地球大片陆地的冰雪融化了,形成了大洪水。大洪水迅速冲击了大陆;大洪水带来的大地震又震撼了大西洲;恰巧这时,又有一颗小行星不偏不斜地撞在大西洲大陆上。这一连串的沉重打击,使大西洲彻底毁灭,并沉入海洋。


      亚特兰蒂斯(大西洲)之谜最引人入胜之处超出了事实的范围,牵涉到人类的思想和历史,这些与亚特兰蒂斯传说本身一样惹人遐思。


      摘自《新闻信息报》安在民文

    (贵州大学哲学系哲学专业2005级 张智勇)


       哲学在哲学史上有三个不同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事古代西方哲学,强调即一即一切,人与万物融合为一,原始的天人合一。第二个阶段是近代西方哲学:把存在当作独立于人以外的概念来加以追求,强调主-客体对立。第三个阶段现当代哲学:是讲人与世界交融合一的生活世界的意义世界的学问,是更高阶段的天人合一。(参看张世英:《哲学导论》,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2年1月第一版 第七页)其中第二个阶段就是西方哲学“主体——客体”二元对立占主导地位的阶段,笛卡儿就处于这一时期。


      笛卡儿(1596——1650)法国著名哲学家,有近代西方哲学之父的称号。著有《方法论》、《形而上学的沉思》、《哲学原理》等。


       笛卡儿是近代哲学之父就是因为笛卡儿明确提出了主体与客体的心物二元论。明确将存在划分为主体和客体两部分。


       在中西哲学史上,关于人与世界万物的关系问题的看法,粗略看来占主导地位的有两类:一是把世界万物看作是与人处与彼此外在的关系中,并且以我为主体,以他人他物为客体,主体凭借认识事物(客体)的本质、规律性以征服客体,使客体为我所用,从而达到主体与客体的统一。西方哲学中把这种关系称为“主客关系”,又叫“主客二分”,用一个公式来表达“主体——客体”结构。西方哲学史上在苏格拉底、柏拉图以前早期的自然哲学关于人与自然的关系学说主要是“人——世界”合一式。柏拉图的“理念论”,从认识论角度讲客体的理念是“认识”的目标,实开“主——客”式思想之先河。明确的把主体与客体对立起来,以“主客二分”式为哲学主导原则,乃是笛卡儿为真正创始人的西方近代哲学之事。


       笛卡儿说“我思,故我在”(Cogito,erto sum)我思是什么?为什么我要思?我思的对象是什么?我思是我怀疑,我思维,我之所以要思是因为我对所有的知识的真假性的怀疑。笛卡儿所怀疑的知识有三种:一是感性的知识是不可靠的,尽管感性给予我们感性世界的许多报告,但是感官有时是会骗人的。当我们看到伸如水中的筷子是弯的而实际上并没有弯,而是光的折射造成的。二是权威的知识是要怀疑的。亚里士多德曾指出两个轻重不同的球从同一高度落下,重的球先落地。而伽利略在比萨斜塔做的著名实验就证明了亚里士多德的说发是错误的。一切依靠考察事物的科学也是可疑的。如物理学、天文学、医学等等都是可疑的。因为它们的对象是否现实存在都是不确定的。我思的对象理所当然的就是知识。知识论是近代西方哲学讨论的主要问题。我思、我怀疑是不用置疑的。我怀疑所以我存在。我思所以我是主体,我所思维、怀疑的是客体,我怀疑的对象即客体就是知识,所以我思,故我在和知识论都体现了心物二元论。而心物二元论最直接体现于笛卡儿关于精神和肉体的论述上。笛卡儿认为精神和肉体都是上帝创造的,是完全对立的。肉体的属性是广袤,肉体是被动的,而精神的属性是思维,精神是主动的。这两种实体绝对不同:精神绝对没有广袤,肉体不能思维。我们不能设想精神或灵魂没有思维,灵魂是能思维的东西。作为一个能思维而无广袤的东西,我对自己有一个清晰明确的观念的解,我,即那便是我成为我的精神,完全真正的与我不同,可以脱离我的肉体而存在,那么我簿司是不是我就不存在了呢?答案是否定的。在笛卡儿的身心关系说中,明确提出精神与肉体是独立的,不同的。所以我的灵魂不思不能推出肉体不存在。刚出生的婴儿不能思维、精神病患者不能思维,但我们并不能否认其肉体的存在,而只是不具理性,没有灵魂即便有也是灵魂被束缚、被污染而不能进行思维。


       王阳明(1472——1529)生于明宪宗成化八年,于明世宗嘉靖七年去世,名守仁,字伯安,谥文成,有《王文成公全集》传世。心学的集大成者,主张“心外无物”、“心外无理”、“心外无事”、“知行合一”、“致良知”等,后分为左右两派。王学堪称古代哲学思想最后一个有影响的学说。


       以人与对象的关系为出发点,是王阳明难以悬空的去构造一个宇宙图式,也无法以思辨的方式对世界的构造作逻辑的定位。在王阳明那里,物的界定总是关联着心:“心之所发便是意,意之本体便是知,意之所在便是物。”(《传习录上》《全集》第六页)心指在中国古代指肉体的心即主体的人,意指的是道德意识。知在王阳明的学说中指的是良知。而其中的"事"并不是具体的事而是指道德行为,这体现了王阳明心物统一的观点。如意在于事亲,事亲便是一物;意在于事君,则事君便是一物;意在于仁民爱物,即仁民爱物便是一物(《传习录上》《全集》第六页)。所以某说无心外之理,无心外之物,其中的“外”并不是内“外”的外,并不是指所有的理都在心中,而是指心、理、物是联系的统一的。如上所述,王阳明在要求理内化于心的同时,也有肯定心体有其外化的趋势。在这里便是心体在外化过程中的显现。此处之物不同于本然的存在,本然的存在总是处在本体意识,作为“意之所在”的物,则是已为意识存在所作用并进入意识之域的存在。可以看到,意之所在便是物,并不是意识在外部时空中构造的一个物理世界,而是通过心体的外化赋予存在以某种意义,并由此够建主体的意义世界;而所谓心外无物亦非指本然之物不能离开心体而存在,而是指意义世界作为进入意识之域的存在,总是相对于主体有现实意义。


       从东汉魏伯阳开始哲学的考察便与体用问题联系在一起。在体用关系上,王阳明肯定二者具有不可分离的关系:“即体而言用在体,即用而言体在用,是谓体用一源。”(《传习录》《全集》第31页)本体与显现并不是二重世界,体用一源而无间。以次为原则,王阳明对心物关系作了进一步的规定:意之所用,必有其物,物即事也。


       在王阳明那里意指向的对象的过程,同时也就是事亲、事君的实践过程。作为心之所发之意首先发于道德、实践中:“心外无物。”如我心发一念事亲,即事亲便是一物。实际上,在王阳明那里,事与物已被打通,物常常被理解为事,所谓“物即事也”即表明了这一点。意指向本然之物,诚然化本然的存在为意义世界的对象,但此时意义世界还主要是意识之中的存在。惟有通过切而行的过程,意义世界才能进一步获得现实性的品格。在谈到良知与天地万物的关系时,王阳明便认为:良知是造化的精灵,这些精灵,生天生地,成鬼成帝,皆从此处,真是与物无对。这里生天生地并不是宇宙论中的一种生成关系,而是心体与对象之间的意义关系。在心体之外天地固然存在,天地之分离不开心体的灵明知觉,所谓“皆从此处”便是指天地之意源于心体。从这种关系意义上看,心与物并不呈现两种对立的序列,进入意义世界的天地等物与心体难以截然分开,就此言,二者确乎“无对”。


       由上所述,王阳明的心物关系与笛卡儿的心物关系是迥然不同的,究其原因有以下几点:


      一 在西方哲学的划分中存在着苏格拉底、柏拉图以前早期的自然哲学是关于人与自然的关系学说,主要是“人——世界”合一式。明确把主体与客体对立起来,以“主客”二分式为哲学的主导原则,乃是近代哲学之父笛卡儿。黑格尔是近代哲学“主客”关系的集大成者,他的“绝对精神”是主体与客体的最高统一。从笛卡儿到黑格尔西方近代哲学的主导原则是


      “主体与客体”式。黑格尔以后,从主要方面来说,大多数西方现当代哲学家还有一些神学家,都贬低以至反对“主——客”式,其中海德格尔是一个划时代的人物。他把批评“主-客”式与批评柏拉图至黑格尔的旧行而上学传统联系起来,认为这种旧行而上学传统的根基是“主——客”式。海德格尔可以说是西方现代哲学中“人——世界”合一思想的主要代表。西方当代哲学,特别是人文主义的思潮的哲学思想,其主要的共同倾向是超越“主体——客体”式达到一中类似中国的“天人合一”的境界。


       中国哲学史长期以“天人合一”的思想为主导。中国哲学史上的‘天人合一“的思想在西周时期的天命论中就有萌芽。天人相通的哲学观点起源于孟子。他主张天人相通,人性乃“天之所与”,天道有道德意义,而人禀受天道,因此,人性才是有道德意义的,人之性善有天为依据。老庄实际上也主张天人合一的学说。《老子》:“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庄子.外篇》:“汝身非汝身也。孰有之哉?曰:是天地之委行,生非汝有,是天地之委和也。性命非汝有,是天地之委顺也。孙子非汝有,是天地之委蜕也。”《知北游》张载的“天人合一”说是宋代道学的开端。王阳明的“天人合一”具有中国古代哲学说的特点即缺乏“主——客”式的思想。


       二 中国哲学扮演了宗教在西方哲学中的地位。哲学就是对人生有系统的反思的思想。中国哲学家大多数是人生哲学家,中国的人性问题是靠中国哲学解决的,中国人从来不以宗教活动来解决中国的人性问题。冯友兰对人生境界的划分:1自然境界2功利境界3道德境界4天地境界。天地境界也就是我们国家所说的“天人合一”的境界。中国哲学以人生为对象,但又受到生活环境的影响。


       以上便是王阳明与笛卡儿“心物关系”学说之所以不同的主要原因,当然还有其他原因在此不作分析。

      


          孔子将人分成君子与小人,又把君子细分为知者与仁者。故有“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之说。此说出自《论语》,前两句更是广为传诵。然而,后人对这段话的理解多流于表面,最普遍的翻译竟然是“聪明的人喜欢水,仁德的人喜欢山;聪明的人喜欢动,仁德的人喜欢静。聪明的人乐观,仁德的人长寿。”典型的望文生义。 
     
    我个人认为,理解这句话,首先用弄清:何谓知者?何谓仁者?老子云:“知人者智;自知者明。”知者之知,乃明智之智,是为大智慧,非为小聪明。知者便是那些对自己、对人生、对人性有着足够的了解和领悟的人,并且因智慧而超脱;仁者,古人常说:仁者无敌。何谓仁?孔子云:“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仁为本心之德,仁者是能够克制自己的私欲,遵从天理,讲求仁义道德之人。此说后被朱熹等理学家曲解为:“存天理,灭人欲。”其实大谬。所谓天理,所谓道德,乃自然法则尔。要存天理,先存人欲,否则,人欲已灭,人性何存? 
     
    因此,我将这段话解读为:因智慧而超脱的人像流动的水一样快乐;信奉仁义道德的人像沉静的山一样恒久。 
     
    此外,古人云:“北人跑马,南人行船。”实际情况亦是如此:西、北多山,北人性格如山,故北方出仁者;东、南多水,南人性格如水,故南方出知者。仁义之人可成就丰功伟业,或为王,或为圣;智慧之人基本上大隐于市,或逸士,或高人。故此,千年以降,王气在北,民气在南。 
     
    虽然在孔子的思想里,他更推崇乐山的仁者(仁是孔子的主导思想)。但其实仁者、知者并无高下之别,就像自然界的山与水从无争胜之心,且互为映衬,共成山水。知者上善若水,海纳百川;仁者高山仰止,厚德载物。  


    (本贴转自百度国学吧,作者:芦花)
      


      24日晚11时,走出成都双流机场的于丹显得闷闷不乐,她说:“我下班一打开门,没看到我老公、没看到我女儿,就看到他(祝安顺)坐在客厅里,他说飞机要起飞了,催我快走,我连女儿都没看到就被他们带走了。”据说,于丹的女儿现在坚持认为,出版社的叔叔是在绑架妈妈,每个星期都要绑架,等自己要上课了才把妈妈送回来。于丹讲《论语》和《庄子》都是教人快乐的,试图让别人快乐的于丹25日在成都接受记者采访时却有点不快乐——新书猖獗的盗版、应接不暇的邀请,都难以让于丹快乐。(2007年4月26日《成都商报》)

      说于丹不快乐,这话似乎没有几个人相信。因为一个红得发紫的知名教授,一个央视《百家讲坛》的著名演讲者,一个日进斗金的畅销书作家,谁会相信于丹不快乐?但看了记者的报道,又不得不相信于丹的不快乐是真的。

      于丹为什么不快乐?首先是新书猖獗的盗版。盗版书甚至卖给了她的同事、她的母亲和丈夫。如果认为于丹教授是正版版权的捍卫者因此不快乐那就错了,引用新闻出版总署的一个官员的说法,关于《论语》和《庄子》的两本书如果没有盗版,现在销量肯定不止400万册,至少能上1000万册!于丹教授听到这话是一脸苦笑。盗版猖獗致使正版销量下跌恐怕是于丹不快乐的原因之一。

      于丹为什么不快乐?应接不暇的邀请使她不快乐。于丹走红之后,全国各地请于丹的人太多了。于丹透露,她的办公室每天都要收到10到20封邀请函,邀请她去搞讲座。从25日于丹日程表来看,她的日程已经安排到极致:早上9时30分参加记者见面会,11时对四川教育界人士做报告,下午1时30分到购书中心参加央视一节目启动仪式,然后是长达1个半小时签售;下午5时,于丹坐车前往重庆。因此,当她到了商务车上时,已经不想再说一句话了。活动太多、身心太累是造成于丹教授不快乐的另一原因。

      于丹为什么不快乐?是她自己讲的让人快乐的理论在实践中却是两回事。理论与实践脱节造成了她的不快乐。于丹在电视上反复用各种例子启发大家,让大家快乐,如今她不但不能让生活中不快乐的人变得快乐,连她自己也都不快乐。如她自己所讲,不是听了她的讲座,大家都去淡泊名利,农民工被欠了工钱也可以不讨要了,这是不可能的。

      于丹为什么不快乐?是她意外走红后她的快乐也很快到了顶点。古罗马的西塞罗说:“快乐一达到顶点便会使人产生厌腻感,这在任何情况下都是毫不例外的。”这也符合中国人的说法:“物极必反。”鱼翅燕窝虽然好吃,但天天都吃也会倒胃口的。

      于丹为什么不快乐?是她做了她力所不及的工作。英国的罗斯金说过,“为了使人们在工作时感到快乐,必须做到以下几点:第一,他们一定要胜任自己的工作;第二,他们不可做得太多。”于丹也许是个好教授,也许是个好的演说者,也许是个好作家。但她不一定是个好的社会活动家,好的演员,好的经销商,好的推销员。事实上,她后来做的许多事就是这些事,她分身乏术,她心力交悴,她又怎么快乐得起来?

      于丹为什么不快乐?更重要的是她没有学会拒绝,她讲庄子但她学不了庄子,她抛弃不了已有的名利。她也不敢得罪人,也许她得罪不起人,她没有这个勇气。她习惯被人操纵,她已经被人利用。可以这样说,于丹虽然自己发了财,但发财更多的肯定不是她。造成她不快乐的根本原因其实是她自己造成的。伊壁鸠鲁说,快乐没有本来就是坏的,但是有些快乐的产生者却带来了比快乐大许多倍的忧愁。于丹现在的状况也许如此。

      给亿万观众带来快乐的人本身却不快乐,这真是一个非常奇怪的矛盾。于丹在解说《论语》时说,“《论语》的真谛,就是告诉大家,怎样才能过上我们心灵所需要的那种快乐的生活。”孔夫子能够教给我们的快乐秘诀,就是如何去找到你内心的安宁。

      不管有多少人反对于丹对孔子的新解,但在我看来,于丹教授说得是非常好的,也是符合现实需要的。但她自己却不快乐,她的不快乐是她没有拒绝欲望的勇气,因此,她的内心无法获得孔子所希望的那种宁静。那种宁静其实就是过一种简单生活。像孔子的学生颜回那样:“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也像“简单生活”的实践者梭罗那样,生活得就像自然一样简单。

      于丹教授要找回曾经的快乐生活其实也很简单:学会拒绝,回到宁静的校园生活中去。但今天的于丹已经不是过去的单纯的教授于丹了,所谓“曾经沧海难为水”,于丹要像过去一样的快乐生活,估计是很难的了。因此,于丹的不快乐也许将伴随她终身。

    中国循经太极拳基础教程之一 武当玉环桩 
    优酷地址: http://v.youku.com/v_show/id_XMjg2Mzk5MjA=.html





      读者问:我看到报上介绍菊花能药用,我想问一问家养菊花可不可以入药。如果可以,是经霜的好还是一般的就行?


      谢海洲答:


      菊花有观赏价值,但供饮用及药用的菊花是小花头的,有栽培的,也有野生的。如果一盆菊花长了50个或更多的花头就是药用的。如果仅长一个或几个大花头就是观赏的,不能药用。


      饮茶用的菊花也宜蒸后晒干为好,蒸前宜充分洗涤一下,去除残留农药或不洁的物质,但一洗容易使花瓣散开,为了保证质量还是洗后蒸,蒸后晒晾为好。


      菊花可作为菊花茶,沏后有清香味,可醒脑明目,止头目眩晕,平肝清火。饮时还可加些冰糖调味。菊花因其清肝明目、滋补抗衰的作用,久服可清身延年。


      野菊花野生于山坡稍高一点的丘陵地带,在草木丛中或篱笆圈上,矮小,绿叶,小花,味苦,作茶饮,稍嫌其苦,但用作外科用药有比栽培菊花更优的效果,疏风清热消肿解毒,对多种细菌有一定抗菌作用,既可内服,又可用鲜品连叶捣烂外敷。野菊花对心肌缺血具有保护作用,可减少心肌耗氧量。


      药用菊花既适用于大面积栽培,也适用于盆栽,待花开罢可剪去其茎,留有宿根,明年还可发育。


      采摘与霜前霜后无关,只是不要打农药。再有,水洗蒸后晒干,也是值得注意之点。虽然菊花按理论讲可抗虫抗菌,但其叶仍易着虫,霉菌滋生。农场栽培,为了抗虫,有可能施化肥及农药。用者仍当谨慎,因为残存量是个人不会测知的。


    中国中医研究院广安门医院 谢海洲

    会心集

    会心内集

    卷上

    诗类

    七言绝句


    汉上遇师
    悟道二首
    书怀五首
    醒眼诗十六首
    破迷正道二十四首

    七言律诗


    炼志
    炼睡魔
    求元关
    求先天铅
    下手作用
    采取药物
    默运火功
    演道二十四首

    词类


     


    锦堂春
    洞天春
    千秋岁
    贺圣朝
    金人捧露盘
    南乡子 穷理
    南乡子 修性
    南乡子 修命
    西江月 五词
    双调望江南 十二词

    曲类


     


    字字双
    神仗儿
    驻马听
    孝顺歌
    望吾乡 五曲
    不是路 五曲
    拙鲁迷 四曲
    迓鼓四边静 四曲
    鹊跕枝 连珠七曲
    驻云飞 二十四曲
    圣药王带金蕉叶 十二曲
    药蕉叶 二十四曲

    卷下

    歌类


     


    铸剑歌
    炼睡魔歌
    煅炼阴精
    血化白膏
    修路歌
    金丹直指歌
    修真诀
    下苦歌
    证道歌
    道要歌
    真要歌
    慨叹歌
    金丹歌

    论说类


     


    大道归一论
    真正丹药论
    颠倒阴阳论
    采取药物论
    作运火候论
    穷理说
    你我说
    结缘说
    随缘说
    法财说
    真种说
    十病九恶说

    补疑


     


    三字诀
    心传秘要
    阳精歌
    去病歌
    修道辩

    会心外集

    卷上

    诗类

    五言绝句


    正道 二首
    睹物有感
    圣凡分途
    见人图利有感
    游栖云后山
    叹修道不识真
    勉学人
    土雾(时有贼匪作乱)
    日中飘雪
    训徒 二首
    勉学人深入
    天外天
    中道
    炉灰
    穷理
    叹学人不会意
    步五图峰
    偶作
    独睡洞中
    圣凡




    好茶
    灯花
    风雷
    觅写书人不得
    题鲤鱼朝月图
    栖云山二十四景
    自在窝吟 十六首
    自在窝四宝

    七言绝句


    读《道德经》出生入死章有悟
    五书合集吟
    参悟直指吟
    三易注略吟
    景福山留题 四首
    龙门洞题留 五首
    题鸣鹤图
    题松枝立鹤图
    题松鹤隐士图
    题鲤鱼嘘气图
    川口王母宫留题 时有人求予留诗
    答温秀才
    七言绝句八首
    夜梦
    训蒙吟
    夜看丹经
    叹某官有忧事
    叹为名日忙者
    叹因恩爱受害者
    竹兰松菊 四首
    于瀛川呈己所见因回诗以示之
    叹医人杀生灵治病者

    五言律诗


    寄闫阳和
    讃仙人李致亨
    讚仙人秦致通
    示张阳全于瀛川
    普示
    痴苍蝇
    雾后大雪

    七言律诗


    藏隐
    离尘
    答李养中
    二次下功
    乐真
    赠贾翰元
    赠善闻和尚
    过十字路
    灯花
    寄徒
    石灰
    赠印真周先生
    赠白云鹤
    答潘某求诗
    遗李阳观、闫阳和(二人皆通医)
    自题生辰(三首。时年四十)
    赞寺口苏真人仙壳
    奉呈痴道人苏老先生
    读痴道人苏老先生烟霞问答
    赠王岐山(四首)
    除日自叹
    新正元旦有感
    逸人赵贵
    叹修行人回首慌乱者
    送众门人年底回里

    词类


     


    栖云山二十四景 寄调金人捧露盘
    题刘海戏蟾像 寄调步檐宫
    又 寄调西江月
    酒色财气四调 寄调如梦令
    又戒道者四词 寄调西江月

    曲类


     


    寄刘阳宗 四首 寄调大还鼓
    戒徒 四曲 寄调倒拖船
    训徒 四曲 寄调解三醒
    读西游有悟五曲 寄调鹊悄枝
    答崔高齐 五曲 寄调五供养
    题陈希夷睡像 四曲 寄调四边静
    睡仙塔院流题 五曲 寄调五供养
    答张西川 寄调字字双

    铭赞类


     


    自在窝铭
    又铭(省城五圣词有小屋一间,予曾居之,亦名自在窝)
    灯壁铭
    布袋和尚赞
    马拙菴赞
    睡仙张真人赞
    静菴阮真人赞
    性洁和尚赞
    又赞
    仪淸上人赞
    达摩赞
    碧云孙真人像赞
    纯阳吕祖赞

    卷下

    歌行类


     


    十二叹
    十二笑
    狗皮歌
    葫芦歌
    山中清闲高强歌
    逍遥游
    女丹法
    度迷歌
    眼药方
    栖云歌
    韬光歌
    了愿歌
    恨六贼歌
    梦景行
    祝印真周先生耋寿行

    杂文类


     


    太和记
    自乐记
    史文伯月轩跋
    寇雪山跋
    三教辨
    示李源昌书
    答阎阳和书
    示李鼎实书
    示闫如愚书


     


     


     

    会心集

     

     

     

    会心集序


     


        盈天地间者,皆阴阳之道;盈天地间者,皆性命之道;人能于阴阳之道,会悟于一心,则知阴阳之道即性命之道,性命之道即阴阳之道,阴阳性命总无二道,所以古圣云:人在道中而不知道。易曰:百姓日用而不知。不知者,以其视天地为天地,视人为人,视物为物,未曾会得天地、人、物一道耳。世间修养之士,不穷究实理,不印证真师,性命二字尚未认的,得其一言半语,自为大彻大悟,即便冒然下手,无怪乎入于旁门曲径,空空一世,到老无成。或有知性命为阴阳者,而不知真阴真阳,强于有形有象处揣摸,认鸟为鸾,指鹿为马,乃乱乃萃,识不得阴阳,焉能知的性命!不知性命,焉能修的性命!余自得仙留龛谷之旨,实会的盈天地间者,皆是阴阳之象;盈天地间者,皆是吾性命之理;远取诸物,近取诸身,可以一道而贯无穷之道,可以一心而统无数之心,纵横逆顺,左右前后,黄芽满地,白雪飞空,信步走去,头头是道,故生平因物书怀,就事写意,无非会之于心,发之于言,故将吟咏拙句,编为内外二集,分为四卷,名曰会心集。愿结知音道侣,早会性命之道于一心,勿为旁门曲径所误可也。至于集中所会之是非,余亦弗知,惟有会道于心者自知之耳。


     


    大清嘉庆六年岁次辛酉重阳节,悟元子自序。

    公孫龍子 

    跡府第一
     

            公孫龍,六國時辯士也。疾名實之散亂,因資材之所長,為「守白」之論。假物
    取譬,以「守白」辯,謂白馬為非馬也。白馬為非馬者,言白所以名色,言馬所以名
    形也;色非形,形非色也。夫言色則形不當與,言形則色不宜從,今合以為物,非也
    。如求白馬於廄中,無有,而有驪色之馬,然不可以應有白馬也。不可以應有白馬,
    則所求之馬亡矣;亡則白馬竟非馬。欲推是辯,以正名實而化天下焉。

            龍於孔穿會趙平原君家。穿曰:「素聞先生高誼,願為弟子久,但不取先生以白
    馬為非馬耳!情去此術,則穿請為弟子。」龍曰:「先生之言悖。龍之所以為名者,
    乃以白馬之論爾!今使龍去之,則無以教焉。且欲師之者,以智與學不如也。今使龍
    去之,此先教而後師也;先教而後師之者,悖。

            「且白馬非馬,乃仲尼之所取。龍聞楚王張繁弱之弓,載亡歸之矢,以射蛟口於
    雲夢之圃,而喪其弓。左右請求之。王曰:『止。楚人遺弓,楚人得之,又何求乎?
    』仲尼聞之曰:『楚王仁義而未遂也。亦曰人亡弓,人得之而已,何必楚?』若此,
    仲尼異『楚人』與所謂『人』。夫是仲尼異『楚人』與所謂『人』,而非龍『白馬』
    於所謂『馬』,悖。」

            「先生修儒術而非仲尼之所取,欲學而使龍去所教,則雖百龍,固不能當前矣。
    」孔穿無以應焉。

            公孫龍,趙平原君之客也;孔穿,孔子之葉也。穿與龍會。穿謂龍曰:「臣居魯
    ,側聞下風,高先生之智,說先生之行,願受益之日久矣,乃今得見。然所不取先生者,獨不取先生之以白馬為非馬耳。請去白馬非馬之學,穿請為弟子。」

            公孫龍曰:「先生之言悖。龍之學,以白馬為非馬者也。使龍去之,則龍無以教
    ;無以教而乃學於龍也者,悖。且夫欲學於龍者,以智與學焉為不逮也。今教龍去白
    馬非馬,是先教而後師之也;先教而後師之,不可。」

            「先生之所以教龍者,似齊王之謂尹文也。齊王之謂尹文曰:『寡人甚好士,以
    齊國無士,何也?』尹文曰:『願聞大王之所謂士者。』齊王無以應。尹文曰:『今
    有人於此,事君則忠,事親則孝,交友則信,處鄉則順,有此四行,可謂士乎?』齊
    王曰:『善!此真吾所謂士也。』尹文曰:『王得此人,肯以為臣乎?』王曰:『所
    願而不可得也。』」

            「是時齊王好勇。於是尹文曰:『使此人廣眾大庭之中,見侵侮而終不敢斗,王
    將以為臣乎?』王曰:『鉅士也?見侮而不斗,辱也!辱則寡人不以為臣矣。』尹文
    曰:『唯見侮而不斗,未失其四行也。是人失其四行,其所以為士也然。而王一以為
    臣,一不以為臣,則向之所謂士者,乃非士乎?』齊王無以應。」

            「尹文曰:『今有人君,將理其國,人有非則非之,無非則亦非之;有功則賞之
    ,無功則亦賞之,而怨人之不理也,可乎?』齊王曰:『不可。』尹文曰:『臣口觀
    下吏之理齊,齊方若此矣。』王曰:『寡人理國,信若先生之煙,人雖不理,寡人不
    敢怨也。意未至然與?』

            「尹文曰:『言之敢無說乎?王之令曰:『殺人者死,傷人者刑。』人有畏王之
    令者,見侮而終不敢斗,是全王之令也。而王曰:『見侮而不斗者,辱也。』謂之辱
    ,非之也。無非而王非之,故因除其籍,不以為臣也。不以為臣者,罰之也。此無而
    王罰之也。且王辱不敢斗者,必榮敢斗者也;榮敢斗者,是而王是之,必以為臣矣。
    必以為臣者,賞之也。彼無功而王賞之。王之所賞,吏之所誅也;上之所是,而法之
    所非也。賞罰是非,相與四謬,雖十黃帝,不能理也。』齊王無以應。」

            「故龍以子之言有似齊王。子知難白馬之非馬,不知所以難之說,以此,猶好士
    之名,而不知察士之類。」
     
     

    白馬論第二
     

            「白馬非馬」,可乎?

            曰:可。

            曰:何哉?

            曰:馬者,所以命形也;白者,所以命色也。命色者非名形也。故曰:「白馬非馬」。

            曰:有馬不可謂無馬也。不可謂無馬者,非馬也?有白馬為有馬,白之,非馬何也?

            曰:求馬,黃、黑馬皆可致;求白馬,黃、黑馬不可致。是白馬乃馬也,是所求
    一也。所求一者,白者不異馬也,所求不異,如黃、黑馬有可有不可,何也?可與不可,其相非明。如黃、黑馬一也,而可以應有馬,而不可以應有白馬,是白馬之非馬
    ,審矣!

            曰:以馬之有色為非馬,天下非有無色之馬。天下無馬可乎?

            曰:馬固有色,故有白馬。使馬無色,有馬如已耳,安取白馬?故白馬非馬也。
    白馬者,馬與白也。黑與白,馬也?故曰白馬非馬業。

            曰:馬未與白為馬,白未與馬為白。合馬與白,複名白馬。是相與以不相與為名
    ,未可。故曰:白馬非馬未可。

            曰:以「有白馬為有馬」,謂有白馬為有黃馬,可乎?

            曰:未可。

            曰:以「有馬為異有黃馬」,是異黃馬與馬也;異黃馬與馬,是以黃為非馬。以
    黃馬為非馬,而以白馬為有馬,此飛者入池而棺槨異處,此天下之悖言辭也。

            以「有白馬不可謂無馬」者,離白之謂也;不離者有白馬不可謂有馬也。故所以
    為有馬者,獨以馬為有馬耳,非以白馬為有馬耳。故其為有馬也,不可以謂「白馬」也。

            以「白者不定所白」,忘之而可也。白馬者,言白定所白也,定所白者非白也。
    馬者,無去取於色,故黃、黑皆所以應;白馬者,有去取於色,黃、黑馬皆所以色去
    ,故唯白馬獨可以應耳。無去者非有去也,故曰:「白馬非馬」。
     
     

    指物論第三
     

            物莫非指,而指非指。

            天下無指,物無可以謂物。非指者天下,而物可謂指乎?

            指也者,天下之所無也;物也者,天下之所有也。以天下之所有,為天下之所無
    ,未可。

            天下無指,而物不可謂指也。不可謂指者,非指也?非指者,物莫非指也。

            天下無指而物不可謂指者,非有非指也。非有非指者,物莫非指也。物莫非指者
    ,而指非指也。

            天下無指者,生於物之各有名,不為指也。不為指而謂之指,是無部為指。以有
    不為指之無不為指,未可。

            以「指者天下之所無」。天下無指者,物不可謂無指也;不可謂無指者。非有非
    指也;非有非指者,物莫非指、指非非指也,指與物非指也。

            使天下無物指,誰徑謂非指?天下無物,誰徑謂指?天下有指無物指,誰徑謂非
    指、徑謂無物非指?

            且夫指固自為非指,奚待於物而乃與為指? 


    (本贴转自中华文化网,表示感谢)
     

    百丈怀海大智禅师


      百丈怀海禅师。福州长乐人也。师参马大师为侍者。檀越每送斋饭来。师才揭开盘盖。马大师拈起一片胡饼示众云。是甚么。每日如此。师经三年。一日随侍马祖路行次。闻野鸭声。马祖云。什么声。师云。野鸭声。良久马祖云。适来声向什么处去。师云。飞过去。马祖回头。将师鼻便搊。师作痛声。马祖云。又道飞过去。师于言下有省。却归侍者寮。哀哀大哭。同事问曰。汝忆父母耶。师曰无。曰被人骂耶。师曰无。曰哭作甚么。师曰。我鼻孔被大师搊得痛不彻。同事曰。有甚因缘不契。师曰。汝问取和尚去。同事问大师曰。海侍者有何因缘不契。在寮中哭。告和尚为某甲说。大师曰。是伊会也。汝自问取他。同事归寮曰。和尚道。汝会也。教我自问汝。师乃呵呵大笑。同事曰。适来哭。如今为甚却笑。师曰。适来哭如今笑。同事罔然。明日马祖升堂才坐。师出来卷却簟。马祖便下座。师随至方丈。马祖云。适来要举转因缘。你为什么卷却簟。师曰。为某甲鼻头痛。马祖云。你什么处去来。师云。昨日偶有出入不及参随。马祖喝一喝。师便出去。

      马祖一日问师。什么处来。师云。山后来。祖云。还逢著一人么。师云。不逢著。祖云。为什么不逢著。师云。若逢著即举似和尚。祖云。什么处得者个消息来。师云。某甲罪过。祖云。却是老僧罪过。师再参马祖。祖竖起拂子。师云。即此用离此用。祖挂拂子于旧处。良久祖云。你巳后开两片皮。将何为人。师遂取拂子竖起。祖云。即此用离此用。师亦挂拂子于旧处。祖便喝。师直得三日耳聋。后住洪州大雄山。以居处岩峦峻极。故号百丈。既处之未期月。参玄之宾四方麇至。沩山黄檗当其首。

      一日师谓众曰。佛法不是小事。老僧昔被马大师一喝。直得三日耳聋。黄檗闻举。不觉吐舌。师曰。子巳后莫承嗣马祖去么。檗曰不然。今日因和尚举。得见马祖大机大用。然且不识马祖。若嗣马祖。巳后丧我儿孙。师曰。如是如是。见与师齐减师半德。见过于师方堪传授。子甚有超师之见。檗便礼拜。因僧问西堂。有问有答即且置。无问无答时如何。堂曰。怕烂却那。师闻举乃曰。从来疑这个老兄。曰请和尚道。师曰。一合相不可得。师谓众曰。有一人长不吃饭不道饥。有一人终日吃饭不道饱。众无对。云岩问。和尚每日区区为阿谁。师曰。有一人要。岩曰。因甚么不教伊自作。师曰。他无家活。

      僧问。抱璞投师。请师一决。师云。昨夜南山虎咬大虫。云不缪真诠。为甚么不垂方便。师云。掩耳偷铃汉。云不得中郎鉴。还同野舍薪。师便打。僧云。苍天苍天。师云。得与么多口。云罕遇知音。拂袖便出。师云。百丈今日输却一半。[佛鉴云虽得一场荣。刖却一双足]至晚侍者问。和尚被这僧不肯了便休。师便打。者云。苍天苍天。师云。罕遇知音。者作礼。师云。一状领过。

      有一僧哭入法堂。师云。作什么。僧云。父母俱丧。请师拣日。师云。明日一时埋却。问如何是奇特事。师云。独坐大雄峰。僧礼拜。师便打。西堂问师。你向后作么生开示于人。师以手卷舒两边。堂云。更作么生。师以手点头三下。

      上堂云。灵光独耀回脱根尘。体露真常不拘文字。心性无染本自圆成。但离妄缘即如如佛。问依经解义三世佛冤。离经一字如同魔说时如何。师云。固守动静三世佛冤。此外别求如同魔说。马祖令人驰书并酱三瓮与师。师令排向法堂前。乃上堂。众才集。师以拄杖指酱瓮云。道得即不打破。道不得即打破。众无语。师便打破归方丈。

      上堂。众才集。师以拄杖趁下。却召大众。大众回头。师云。是什么。沩山问仰山。百丈再参马祖竖拂因缘。此二尊宿意旨如何。仰山云。此是显大机大用。沩山云。马祖出八十四人善知识。几人得大机。几人得大用。仰山云。百丈得大机。黄檗得大用。余者尽是唱道之师。沩山云。如是如是。

      师因普请开田。回问。运阇梨开田不易。檗云。众僧作务。师云。有烦道用。檗云。争敢辞劳。师云。开得多少田。檗作锄田势。师便喝。檗掩耳而出。师问黄檗。甚处来。檗云。山下采菌子来。师云。山下有一虎子。汝还见么。檗便作虎声。师于腰下取斧作斫势。檗约住便掌。师至晚上堂云。大众。山下有一虎子。汝等诸人出入好看。老僧今朝亲遭一口。后沩山问仰山云。黄檗虎话作么生。仰山云。和尚如何。沩山云。百丈当时便合一斧斫杀。因什么到如此。仰山云。不然。沩山云。子又作么生。仰山云。不唯骑虎头。亦解把虎尾。沩山云。寂子甚有险崖之句。

      师每日上堂。常有一老人听法。随众散去。一日不去。师乃问。立者何人。老人云。某甲于过去迦叶佛时曾住此山。有学人问。大修行底人还落因果也无。对云。不落因果。堕在野狐身。今请和尚代一转语。师云。汝但问。老人便问。大修行底人还落因果也无。师云。不昧因果。老人于言下大悟。告辞师云。某甲巳免野狐身。住在山后。乞依亡僧烧送。师令维那白槌告众。斋后普请送亡僧。大众不能详。至晚参师举前因缘次。黄檗便问。古人错对一转语落在野狐身。今人转转不错是如何。师云。近前来向汝道。黄檗近前打师一掌。师云。将谓胡须赤。更有赤须胡。时沩山在会下作典座。司马头陀举野狐话问。典座作么生。典座以手撼门扇三下。司马云。太粗生。典座云。佛法不是者个道理。后沩山举黄檗问野狐话问仰山。仰山云。黄檗常用此机。沩山云。汝道天生得从人得。仰山云。亦是禀受师承。亦是自宗通。沩山云。如是如是。

      黄檗问。从上古人以何法施人。师良久。黄檗云。后代儿孙将何传授。师云。将谓你者汉。是个人。便归方丈。

      师与沩山作务次。师问。有火也无。沩山云有。师云。在什么处。沩山把一茎柴。吹过与师。师接云。如虫蚀木。因普请锄地次。有僧闻鼓声举起锄头。大笑归去。师云。俊哉。此是观音入理之门。后唤其僧问。你今日见甚道理。云某甲早辰未吃粥。闻鼓声归吃饭。师呵呵大笑。问如何是佛。师云。汝是阿谁。云某甲。师云。汝识某甲否。云分明个。师竖起拂子问。汝见拂子否。云见。师更不管。师令僧去章敬处。见伊上堂说法。你便展开坐具礼拜。起将一只鞋。以袖拂却上尘。倒头覆下。其僧到章敬。一依师旨。章敬云。老僧罪过。

    广录

      夫语须辩缁素。须识总别语。须识了义不了义教语。了义教辩清。不了义教辩浊。说秽法边垢拣凡。说净法边垢拣圣。从九部教说。向前众生无眼。须假人雕琢。若于聋俗人前说。直须教

    达摩大师血脉论



    达摩祖师著                   达摩大师血脉论序

        右朝奉郎通判建昌军事赐绯鱼袋任哲作

        原人之心,皆具佛性。泛观诸家禅说一切经文,原其至当之理,未有不言自己性中本来真佛。达磨西来,直指人心,见性成佛;盖谓自己真佛,不出一性之中。人人不自委信,所以向外驰求。将谓自性真佛外更有别佛,故诸佛诸祖师说法要人省悟自己本来真佛,不假外求。又缘种种法语泛滥不一,转使学人惑乱本性,无悟入处。惟有达磨血脉论,并黄檗传心法要二说,最为至论。可以即证自己佛性,使人易晓。比之求师访道,钻寻故纸,坐禅行脚,狂费工夫,相去万倍,此非小补。绍兴癸酉见独老人任哲序。

          达摩血脉论

          渝州华严寺沙门释宗镜 校刻

        三界混起,同归一心,前佛后佛,以心传心,不立文字。问曰:‘若不立文字,以何为心?’答曰:‘汝问吾即是汝心,吾答汝即是吾心。吾若无心因何解答汝?汝若无心因何解问吾?问吾即是汝心,从无始旷大劫以来,乃至施为运动一切时中,一切处所,皆是汝本心,皆是汝本佛。即心是佛,亦复如是。除此心外终无别佛可得;离此心外觅菩提涅槃无有是处。自性真实非因果。法即是心义,自心是涅槃。若言心外有佛及菩提可得,无有是处。佛及菩提皆在何处?譬如有人以手提虚空得否?虚空但有名,亦无相貌;取不得、舍不得,是捉空不得。除此心外,见佛终不得也。佛是自心作得,因何离此心外觅佛?前佛后佛只言其心,心即是佛,佛即是心;心外无佛,佛外无心。若言心外有佛,佛在何处?心外既无佛,何起佛见?递相诳惑,不能了本心,被它无情物摄,无自由。若也不信,自诳无益。佛无过患,众生颠倒,不觉不知自心是佛。若知自心是佛,不应心外觅佛。佛不度佛,将心觅佛不识佛。但是外觅佛者,尽是不识自心是佛。亦不得将佛礼佛,不得将心念佛。佛不诵经,佛不持戒,佛不犯戒、佛无持犯,亦不造善恶。若欲觅佛,须是见性,见性即是佛。若不见性,念佛诵经持斋持戒亦无益处。念佛得因果,诵经得聪明,持戒得生天,布施得福报,觅佛终不得也。若自己不明了,须参善知识,了却生死根本。若不见性,即不名善知识。若不如此纵说得十二部经,亦不免生死轮回,三界受苦,无出期时。昔有善星比丘,诵得十二部经,犹自不免轮回,缘为不见性。善星既如此,今时人讲得三五本经论以为佛法者,愚人也。若不识得自心,诵得闲文书,都无用处。若要觅佛,直须见性。性即是佛,佛即是自在人,无事无作人。若不见性,终日茫茫,向外驰求,觅佛元来不得。虽无一物可得,若求会亦须参善知识,切须苦求,令心会解。生死事大,不得空过,自诳无益。纵有珍馐如山,眷属如恒河沙开眼即见,合眼还见么?故知有为之法,如梦幻等。若不急寻师,空过一生。然即佛性自有,若不因师,终不明了。不因师悟者,万中希有。若自己以缘会合,得圣人意,即不用参善知识。此即是生而知之,胜学也。若未悟解,须勤苦参学,因教方得悟。若未悟了,不学亦得。不同迷人,不能分别皂白,妄言宣佛敕,谤佛忌法。如斯等类,说法如雨,尽是魔说,即非佛说。师是魔王,弟子是魔民,迷人任它指挥,不觉堕生死海。但是不见性人,妄称是佛。此等众生,是大罪人,诳它一切众生,令入魔界。若不见性,说得十二部经教,尽是魔说。魔家眷属,不是佛家弟子。既不辨皂白,凭何免生死。若见性即是佛,不见性即是众生。若离众生性,别有佛性可得者,佛今在何处?即众生性,即是佛性也。性外无佛,佛即是性;除此性外,无佛可得,佛外无性可得。’问曰:‘若不见性,念佛诵经布施持戒精进,广兴福利,得成佛否?’答曰:‘不得。’又问:‘因何不得?’答曰:‘有少法可得,是有为法,是因果、是受报、是轮回法,不免生死,何时得成佛道。成佛须是见性。若不见性,因果等语,是外道法。若是佛不习外道法。佛是无业人,无因果,但有少法可得,尽是谤佛,凭何得成。但有住著一心一能一解一见,佛都不许。佛无持犯,心性本空,亦非垢净。诸法无修无证,无因无果。佛不持戒,佛不修善,佛不造恶,佛不精进,佛不懈怠,佛是无作人。但有住著心,见佛即不许也。佛不是佛,莫作佛解。若不见此义,一切时中,一切处处,皆是不了本心。若不见性,一切时中拟作无作想,是大罪人,是痴人,落无记空中;昏昏如醉人,不辨好恶。若拟修无作法,先须见性,然后息缘虑。若不见性得成佛道,无有是处。有人拨无因果,炽然作恶业,妄言本空,作恶无过;如此之,堕无间黑暗地狱,永无出期。若是智人,不应作如是解。’

        问曰:‘既若施为运动,一切时中皆是本心;色身无常之时,云何不见本心?’答曰:‘本心常现前,汝自不见?’

        间曰:‘心既见在,何故不见?’师曰:‘汝曾作梦否?’答:‘曾作梦。’问曰:‘汝作梦之时,是汝本身否?’答:‘是本身。’ 又问:‘汝言语施为运动与汝别不别?’答曰:‘不别。’ 师曰:‘既若不别,即此身是汝本法身;即此法身是汝本心。’此心从无始旷大劫来,与如今不别;未曾有生死,不生不灭。不增不减,不垢不净,不好不恶,不来不去;亦无是非、亦无男女相、亦无僧俗老少、无圣无凡;亦无佛、亦无众生、亦无修证、亦无因果、亦无筋力、亦无相貌;犹如虚空,取不得、舍不得,山河石壁不能为碍;出没往来,自在神通;透五蕴山,渡生死河;一切业拘此法身不得。此心微妙难见,此心不同色心,此心是人皆欲得见。于此光明中运手动足者,如恒河沙,及乎问著,总道不得,犹如木人相似,总是自己受用,因何不识?佛言一切众生,尽是迷人,因此作业,堕生死河,欲出还没,只为不见性。众生若不迷,因何问著其中事,无有一人得会者,自家运手动足因何不识。故知圣人语不错,迷人自不会晓。故知此难明,惟佛一人能会此法;余人天及众生等,尽不明了。若智慧明了,此心号名法性,亦名解脱。生死不拘,一切法拘它不得,是名大自在王如来;亦名不思议,亦名圣体,亦名长生不死,亦名大仙。名虽不同,体即是一。圣人种种分别,皆不离自心。心量广大,应用无穷,应眼见色,应耳闻声,应鼻嗅香,应舌知味,乃至施为运动,皆是自心。一切时中但有语言道断,即是自心。故云如来色无尽,智慧亦复然。色无尽是自心,心识善能分别一切,乃至施为运用,皆是智慧。心无形相,智慧亦无尽。故云如来色无尽,智慧亦复然。四大色身,即是烦恼,色身即有生灭,法身常住无所住,如来法身常不变异故。经云:众生应知,佛性本自有之。迦叶只是悟得本性,本性即是心,心即是性,性即此同诸佛心。前佛后佛只传心,除此心外,无佛可得。颠倒众生不知自心是佛,向外驰求,终日忙忙;念佛礼佛,佛在何处?不应作如是等见,但知自心,心外更无别佛。经云:凡所有相,皆是虚妄。又云:所在之处,即为有佛。自心是佛,不应将佛礼佛;但是有佛及菩萨相貌,忽尔见前,切不用礼敬。我心空寂,本无如是相貌,若取相即是魔,尽落邪道。若是幻从心起,即不用礼。礼者不知,知者不礼,礼被魔摄。恐学人不知,故作是辨。诸佛如来本性体上,都无如是相貌,切须在意。但有异境界切不用采括,亦莫生怕怖,不要疑惑,我心本来清净,何处有如许相貌。乃至天龙夜叉鬼神帝释梵王等相,亦不用心生敬重,亦莫怕惧;我心本来空寂,一切相貌皆是妄见,但莫取相。若起佛见法见,及佛菩萨等相貌,而生敬重,自堕众生位中。若欲直会,但莫取一切相即得,更无别语。故经云:凡所有相,皆是虚妄。都无定实,幻无定相。是无常法,但不取相,合它圣意。故经云:离一切相,即名诸佛。

        问曰:因何不得礼佛菩萨等?答曰:天魔波旬阿修罗示见神通,皆作得菩萨相貌。种种变化,是外道,总不是佛。佛是自心,莫错礼拜。佛是西国语,此土云觉性。觉者灵觉,应机接物,扬眉瞬目,运手动足,皆是自己灵觉之性。性即是心,心即是佛,佛即是道,道即是禅。禅之一字,非凡圣所测。又云:见本性为禅。若不见本性,即非禅也。假使说得千经万论,若不见本性,只是凡夫,非是佛法。至道幽深,不可话会,典教凭何所及。但见本性,一字不识亦得。见性即是佛,圣体本来清净,无有杂秽。所有言说,皆是圣人从心起用。用体本来空,名言犹不及,十二部经凭何得及。道本圆成,不用修证。道非声色,微妙难见。如人饮水,冷暖自知,不可向人说也。唯有如来能知,余人天等类,都不觉知。凡夫智不及,所以有执相。不了自心本来空寂,妄执相及一切法即堕外道。若知诸法从心生,不应有执,执即不知。若见本性,十二部经总是闲文字。千经万论只是明心,言下契会,教将何用?至理绝言;教是语词,实不是道。道本无言,言说是妄。若夜梦见楼阁宫殿象马之属,及树木丛林池亭如是等相;不得起一念乐著,尽是托生之处,切须在意。临终之时,不得取相,即得除障。疑心瞥起,即魔摄。法身本来清净无受,只缘迷故,不觉不知,因兹故妄受报。所以有乐著,不得自在。只今若悟得本来身心,即不染习。若从圣入凡,示见种种杂类,自为众生,故圣人逆顺皆得自在,一切业拘它不得。圣成久有大威德,一切品类业,被它圣人转,天堂地狱无奈何它。凡夫神识昏昧,不同圣人,内外明彻。若有疑即不作,作即流浪生死,后悔无相救处。贫穷困苦皆从妄想生,若了是心,递相劝勉,但无作而作,即入如来知见。初发心人,神识总不定;若梦中频见异境,辄不用疑,皆是自心起故,不从外来。梦若见光明出现,过于日轮,即余习顿尽,法界性见。若有此事,即是成道之因。唯自知,不可向人说。或静园林中行住坐卧,眼见光明,或大或小,莫与人说,亦不得取,亦是自性光明。或夜静暗中行住坐卧,眼睹光明,与昼无异,不得怪,并是自心欲明显。或夜梦中见星月分明,亦自心诸缘欲息,亦不得向人说。梦若昏昏,犹如阴暗中行,亦是自心烦恼障重,亦自知。若见本性不用读经念佛,广学多知无益,神识转昏。设教只为标心;若识心,何用看教?若从凡入圣,即须息业养神,随分过日。若多嗔恚,令性转与道相违,自赚无益。圣人于生死中,自在出没,隐显不定,一切业拘它不得。圣人破邪魔,一切众生但见本性,余习顿灭。神识不昧,须是直下便会,只在如今。欲真会道,莫执一切法;息业养神,余习亦尽。自然明白,不假用功。外道不会佛意,用功最多;违背圣意,终日驱驱念佛转经,昏于神性,不免轮回,佛是闲人,何用驱驱广求名利,后时何用?但不见性人,读经念佛,长学精进;六时行道,长坐不卧;广学多闻,以为佛法。此等众生,尽是谤佛法人。前佛后佛,只言见性。诸行无常,若不见性,妄言我得阿耨菩提,此是大罪人。十大弟子阿难多闻中得第一,于佛无识只学多闻,二乘外道皆无识佛,识数修证,堕在因果中。是众生业报,不免生死,远背佛意,即是谤佛众生,杀欲无罪过。经云:阐提人不生信心,杀欲无罪过。若有信心,此人是佛位人。若不见性,即不用取次谤它良善,自赚无益。善恶历然,因果分明。天堂地狱只在眼前,愚人不信,现堕黑暗地狱中;亦不觉不知,只缘业重故,所以不信。譬如无目人,不信道有光明,纵向伊说亦不信,只缘盲故,凭何辨得日光;愚人亦复如是。现今堕畜生杂类,诞在贫穷下贱,求生不得,求死不得。虽受是苦,直问著亦言我今快乐,不异天堂。故知一切众生,生处为乐,亦不觉不知。如斯恶人,只缘业障重故,所以不能发信心者,不自由它也。若见自心是佛,不在剃除须发,白衣亦是佛。若不见性,剃除须发,亦是外道。

        问曰:白衣有妻子,淫欲不除,凭何得成佛?答曰:只言见性不言淫欲。只为不见性;但得见性,淫欲本来空寂,自尔断除,亦不乐著,纵有余习,不能为害。何以故?性本清净故。虽处在五蕴色身中,其性本来清净,染污不得。法身本来无受,无饥渴,无寒热,无病,无恩爱,无眷属,无苦乐,无好恶,无短长,无强弱,本来无有一物可得,只缘执有此色身,因即有饥渴寒热瘴病等相,若不执,即一任作。若于生死中得自在,转一切法,与圣人神通自在无碍,无处不安。若心有疑,决定透一切境界不过。不作最好,作了不免轮回生死。若见性,旃陀罗亦得成佛。

        问曰:旃陀罗杀生作业,如何得成佛?答曰:只言见性不言作业。纵作业不同,一切业拘不得。从无始旷大劫来,只为不见性,堕地狱中,所以作业轮回生死。从悟得本性,终不作业。若不见性,念佛免报不得,非论杀生命。若见性疑心顿除,杀生命亦不奈它何。自西天二十七祖,只是递传心印。吾今来此土,唯传顿教大乘,即心是佛,不言持戒精进苦行。乃至入水火,登于剑轮,一食长坐不卧,尽是外有为法。若识得施为运动灵觉之性,汝即诸佛心。前佛后佛只言传心,更无别法。若识此法,凡夫一字不识亦是佛。若不识自己灵觉之性,假使身破如微尘,觅佛终不得也。佛者亦名法身,亦名本心,此心无形相,无因果,无筋骨,犹如虚空,取不得。不同质碍,不同外道。此心除如来一人能会,其余众生迷人不明了。此心不离四大色身中,若离是心,即无能运动。是身无知,如草木瓦砾。身是无性,因何运动。若自心动,乃至语言施为运动,见闻觉知,皆是动心动用。动是心动,动即其用。动用外无心,心外无动。动不是心,心不是动。动本无心,心本无动。动不离心,心不离动。动无心离,心无动离,动是心用,用是心动。动即心用,用即心动。不动不用,用体本空。空本无动,动用同心,心本无动。故经云:动而无所动,终日去来而未曾去,终日见而未曾见,终日哮而未曾哮,终日闻而未曾闻,终日知而未曾知,终日喜而未曾喜,终日行而未曾行,终日住而未曾住。故经云:言语道断,心行处灭,见闻觉知,本自圆寂。乃至嗔喜痛痒何异木人,只缘推寻痛痒不可得。故经云:恶业即得苦报,善业即有善报,不但嗔堕地狱,喜即生天。若知嗔喜性空,但不执即业脱。若不见性,讲经决无凭,说亦无尽。略标邪正如是,不及一二也。

          颂曰:

        心心心难可寻,宽时遍法界,窄也不容针。我本求心不求佛,了知三界空无物。若欲求佛但求心,只这心这心是佛。我本求心心自持,求心不得待心知。佛性不从心外得,心生便是罪生时。

          偈曰:

        吾本来此土。 传法救迷情。

        一华开五叶。 结果自然成。


    (本贴转自金丹大道网,表示衷心感谢。)

    东密功法举要


    完全具足四部密法的只有藏密,故秘法甚多,特重气、脉、明点的修习;东密具备前三部密法,内容不及藏密丰富,以观想和诵咒为主要修法。汉密五代后失传,自然秘法不存。因而,下面介绍仅就东密、藏密的公开的秘法择要叙述。先叙东密功法:


    1、五轮投地法


    任何到过寺院参观的人都会发现僧人和善男信女爱做的一个礼节是:膝盖着地,弯腰向前,直至头、两肘着地。两膝、两肘、头就称“五轮”或“五体”。此行礼法称“五轮投地”或“五体投地”,佛经中常见的“顶礼”亦指此,是表达信徒对释迦牟尼的崇敬之情。为佛教中的最高礼节。此大礼传入东密遂成一常行功课,无论修持何种密法,都应先实行五体投地法,这犹如藏密中盛行的磕长头一样,其要求、作用都相同。具体做法如下:


    第一步:洗手、漱口、清心澄虑后入静室,直立于佛像前,双手做“金刚合掌”印(双掌合拢;唯五指互相交叉),举至面前。


    第二步:口诵普礼(礼拜主佛及诸佛)的真言:“唵 萨嚩怛他蘖多 播那 满娜囊 迦噜弥”(意为:愿五体投地于如来脚下,一切皈依我佛)。一面念一面将膝部微微弯曲。反复三次。


    第三步:正坐,再念“南无惭愧忏悔无量所犯罪”(愿忏悔所犯的一切罪孽),边念边做五体投地式。此时双掌分开;做持花印(五指平伸,唯弯曲拇、食二指相接触),头着地时,双手指稍稍抬高,表达行者抬佛脚的心情。


    此行法应早、晚各500次,愈多愈好。功效:强身健体、改善大脑供血状况、脑明心清。此功效同于藏密中磕长头、印度瑜伽“兔式”。.


    2、虚空藏求闻持法


    闻持即把听闻得来的东西记住不忘。虚空藏菩萨在众多菩萨中是专主智慧、功德和财富的。因其智慧、功德、财富如虚空一样广阔无边,并能尽量满足世人的需求,使众生获益,故名。因此有此法,在善无畏译《虚空藏菩萨能满诸愿最胜心陀罗尼求闻持法》一书中所说:“此法既成,即得闻持之力,一旦入耳目则文义俱解;铭记于心,永久难忘。”此法由于东密创始人弘法大师空海修学此法一举领悟密法奥义更加著名。历史上日本僧侣为应付政府考试纷纷修学此法。虽然此法简单,只诵念虚空藏菩萨真言,但行持不易,诵真言百万遍!简易做法是:


    选择静所。如山顶、树下、洞穴等自然环境中的场所;或家中辟一静室,光线柔和,但东方敞开,以便接受象征虚空藏菩萨金星的光芒。


    安排日期。一般是要求在月蚀、日蚀这一天完成百万遍持诵的心愿,因此要合理安排。


    入坐静室。全跏趺坐(或半跏趺坐、正坐)于虚空藏菩萨像前。双手结金刚合掌印。


    持诵真言。定心、澄虚,一心不乱,反复口诵虚空藏菩萨真言:“南牟 阿迦舍揭婆耶 唵 阿唎加,摩唎 慕唎莎嚩诃”(愿皈依虚空藏菩萨,祝身着花饰头戴莲花冠之人幸福)。


    安排诵量。诵真言2万遍需费时1o小时以上。但现在基本上人人都工作,无法长时诵咒。变通方法是搞百日行或千日行,每天诵一定量,连续累计达百万遍。一旦开始,就不要中断;并且每天的诵咒时间要固定,不要多作变动。坚持下去,必有宏效。


    3、护身法


    东密有许多密法,各不相同,但有一种行法却是做任何一种行法时必须先做的,这就是护身法。护身法目的是要行者抛开内外魔的障难,守护自己的身心,按现在话说,即打好基础,作好准备。因此,也叫“护身皈依法”、“庄严行者法。”此法分为五部,即净三业、佛部三昧耶、莲花部三昧耶、金刚部三昧耶、被甲护身。具体操作由于各派、师承不同有十几种方法,这里介绍的只是其中的一种:


    (1)净三世


    ①以全跏趺坐或半跏趺坐坐好,澄心静虑。(以下各部坐式同此)。


    ②双手做莲花合掌:双手合拢,掌中成空,而后把二中指末端稍微移开即可。


    ②结印的双手按以下顺序移动:前额、右肩、左肩、胸部、喉部,并在各部位前稍作停留,并诵真言一遍,最后停在喉部前。共念真言5遍。


    ④真言如下:“唵 萨嚩婆嚩输驮 萨嚩婆嚩 输度唅”(意为:一切法都自然清净平等,我也自然、清净)。


    功效:使自身身语意三业清净。


    (2)佛部三昧耶


    以下为行“三部”,即佛部(身密)、莲花部(语密)和金刚部(意密)三个阶段。


    ①双手结佛顶印:将莲花合掌拇指分开,以食指指梢按在中指背后的节部,再将两手拇指按在食指根部。手印置于胸前。


    ②念真言一遍:“唵 怛他蘖都 纳婆唵也 婆唵诃”(佛之灵德产生于我的身体)。


    功效:佛顶印即率覩婆印。开拇指,为开塔印,即法界塔。又作佛顶之形,安印于顶,顶配于佛部,责示净三业之意。中指表正体智,食指表方便智。即是将佛的清净三密变成行者的身语密,希望由净三业而清净自身体内的佛性,使佛的领悟成为行者自己的。


    (3)莲花部三昧耶


    ①双手结莲华印:闭合佛顶印而成莲花合掌,中间六指徐徐分开(小、拇指不分开),宛如八叶莲花绽开一般,也称八叶印。置于胸前。


    ②诵真言一遍:“唵 跛娜漠 纳婆嚩也 婆嚩诃”(如佛般的大慈悲发自我的内心)。


    功效;在结印诵咒时,清净慈悲之念正如莲花开放般涌起佛心。莲花印表心莲开放之形,开即修生显得之义,开自心八分之心莲,上有一大摩尼宝,为莲花部之宝珠。前面净三业表众生本有清净之心莲,故结合莲之印,而此印为三部果德之一,故作开莲之印。


    (4)金刚部三昧耶


    ①结三铅印:闭合八叶印而合掌,然后,转左手拿心向下,右手掌心向上,再将双手手背相触重叠在一起(左下右上),而双手小指与拇指交错以指腹相触。


    ②手印置于脐前,中间三指稍分开,然后念真言一遍:“唵 嚩曰庐 纳婆嚩也 婆嚩诃”(金刚般的智慧发自我内心)。


    功效:三钴印表示金刚杵形。希望一切金刚部圣众加持护念,使所有业障悉皆消除,一切病苦不著于身,成就如金刚一般坚固的身体,表示在人心里,确立了菩提心。


    以上四部功用是:籍“净三业”净化自己的身语意,而籍后三部将佛的身语意之密容纳在自己的身语密中,如此就具备了一切性德。


    (5)被甲护身


    ①结甲育印:打开三钻印,双手掌心向上;手指交叉,腕部靠近合拢成拳(手指在拳内),这叫内缚拳。然后,竖立中指,指端相接,又竖立食指并分开各移至中指背后(勿相挨),接着二拇指弯曲按在无名指上。


    ②结印的双手移动。顺序同上“净三业”的③式,真言也是各诵一遍。


    ③真言为:“唵 嚩曰嚩 银你 钵嚩捻 跛跢也 婆嚩诃”、(愿皈依于普遍照耀的金刚智火)。


    功效:被甲,即是穿上甲胄保护身体,但这里的甲胄是指巩固大慈大悲之心来保护身体。结诵此印咒可成金刚甲胄,所有作障碍的诸天魔全都星散逃走,而行者则身披光明,威德自在,若居山林,或处险难,无所畏惧。


    (6)收功


    分为两步:


    ①结智拳印:双手拇指内屈,食指压着拇指指甲而握拳,置于胸前。然后竖立左手食指,用右手的小指、无名指、中指将其握住。同时,右手拇指与食指夹住左手食指指端而压着。口念真言一遍:“唵 嚩 婆嚩诃”(愿弟子与佛成一体)。


    功效:密教视右手为佛,即宇宙的根本佛大日如来,视左手为自己,双手食指表各自的生命。此智拳印旨在使宇宙与自己合为一体。


    ②最后行金刚合掌,口念真言一遍:“南无大师 遍照金刚”。意思是,皈依大师,弟子亦走弘法大师(空海)所走的路,修成如大师之佛,成为此世之光。


    4、阿字月轮观


    东密最高瞑想术就是此观法,被称为“净菩提心观”、“一体速疾力三昧”,被视为密数的总持。这是因为,“阿”为言语文字第一态,是胎藏界大日如来的种子,其它秘法、义理皆由此出。这里介绍“阿字观略作法”。


    准备工作:先绘制挂图一幅,上学一直径约36公分的月轮,内有八叶莲花座,座上书写金色的梵文“阿”字。以月、 莲、阿作所本尊实有深意,月轮表质多心,即缘虑心,代表智。八叶莲华表汗栗驮心。即肉团心,代表理。金色阿字表众生本有菩提心。


    瞑想的场所,宽敞而安静,墙壁颜色、光亮须柔和,服装宽松。夜晚修行时,灯光不能直接照在眼睛上。将图挂置墙上,使月轮的底和修行者的眼等高。距本尊60公分置一坐垫。本尊前放香炉,内点二柱香。


    具体做法分为15个步骤:


    (1)入室:洗手漱口:入室中。其他人不得进出,以免妨碍瞑想。


    (2)三礼:一面诵普礼的真言(见前)三遍,一面行五体投地礼三遍。


    (3)落座:做砌趺坐(半跏趺坐、正坐亦可)。将座垫对折垫在座位上。正对着本尊,挺胸、收下巴。身体向前后左右挪移两、三次,以决定身体的舒适位置,身体重心放在脐下丹田。


    (4)护身法:依次做净三业、三部(佛部、莲花部、金刚部)、被甲护身(做法同上)。


    (5)发菩提心:做金刚合掌,诵真言三遍:“唵 冒地质多 母怛播娜夜弭”(弟子现在将发起菩提心)。


    (6)三昧耶戒;手印同上,念真言三遍:“唵 三摩耶萨怛锻”(弟子与如来平等)。


    (7)五大愿:手印同上,念诵:“众生无边誓愿度,福智无边誓愿集,法门无边誓愿学,如来无边誓愿事,菩提无上誓愿证。”


    (五字明:手印同上,念胎藏界大日如来的真言七遍:“唵 阿味罗吽欠”(愿皈依普天下诸佛)。


    (9)调息:做深呼吸使身心平稳。


    (10)正观:双手结法界定印(右手在左手上,两拇指轻触),置于膝上,眼睛成半闭,注视鼻端,将视线投向阿字本尊(放素色白光),过一会儿,轻闭双眼,观想刚才所看到的阿字,再睁再闭再观想。如此反复,直至阿字清晰映入心眼为止。莲花、月轮亦如此观想:等阿、莲、月历历分明后,再慢慢缩小该阿、月、莲,从鼻子收进自己心中,观想自心与阿字月轮莲花相吻合,然后从鼻子吐出阿、月、莲。将吐出的阿月莲渐渐扩大至充满全宇宙之中,再与自心融为一体,进入“定”中。一会儿以后,从此“定”出来,将扩大的阿月莲徐徐缩小,由鼻子引进心中。观想自心与阿月莲同样清净,然后从鼻子吐出阿月莲,将阿月莲请回到挂画中。


    (11)出定:深呼吸几次,然后恢复自然呼吸。再用双手抚摸自头至膝盖,恢复成平常感觉。


    (12)三力:做金刚合掌,念:“以我功德力、如来加持力、及以法界力 普供养而住”(意思是愿行者所修行的功德力与如来大慈大悲之力,及宇宙、社会之力互相和谐而相应,产生不可思议的结果)。


    (13)祈念:祈念心中之愿。


    (14)护身法:此时不做净兰业,仅做三部、被甲护身。


    (15)出室:坐着行三礼,走出房间。


    以上修炼费时并不长。功效甚大。不过,在正观这个步骤有的东密行者传的却有不同,分为三个内容:


    ①于自身中观看阿、莲、月白耀分明,想自身是从阿字本觉的体性所产生,使阿字之光遍于全身;


    ②观想自心与佛的阿、莲、月三平等,且同时并存于心中,使自己、他人和本尊不但平等,、且同为一体;


    ③将阿莲月所意味的真理深入心中,观想宇宙本身成为阿,万象被包含在阿中。由此修行者进入一个广大世界,感到自己的呼吸与宇宙的呼吸相同,天地与自己融为一体。最后使阿莲月恢复到原大小,慢慢地出定。


    在有的东密行者那里,在上述的第12个步骤前,还有两个步骤以增强后效:


    (1)佛眼印明:阿字观瞑想是使人的心眼开启,所以要结诵佛眼印明,以证明大日如来具备五智。双手虚心合掌,内曲两小指及无名指,将二食指置于中指之下,诵真言:“吨波达落西亚及索瓦长”(唵 佛眼尊啊 婆缚诃)。


    (2)供养印明:供养阿字观的功德。双手做金刚合掌或虚心合掌,竖立并合二食指,并竖立二拇指。诵咒:“吨 阿波基亚波基亚玛尼罕多玛巴基列依 塔塔基亚他比落基帖依 珊曼达 哈拉沙拉 温”(唵 向广大的摩尼珠、莲花和金刚杵供养吧!如来的观点啊!请普遍吧,吽)。


    密教认为修行者如果熟达此观,可成就无量的福智,行者自心之心莲自然开显,而与大日如来的内证产生契合。经由此一观法,可直接了解密教的统一原理,体悟到宇宙万事万物的自体本来不生。但,此观法实践甚易,但意趣甚深,若非观法彻底。难以获致真正体悟,所以,通常修行此一观法时须有上师传授正诀。


    5、五相成身观


    又称五转成身法、五法成身法。属《金刚顶经》系统即金刚界修法,此法是以自己肉身作观想,完成本尊身所具备的五相,达到即身成佛。其具体做法是:


    ①通达菩提心。目的:观察而通达自身中本有性德的菩提心,亦即悟解我们本有即身成佛的根本心。方法:观想自心住于薄雾中,犹如薄雾蒙住月轮般,薄雾喻无明,消散薄雾即是除去无明,使月轮圆明、皎洁。在此状态中,心系一缘,进入三摩地的安定境界。


    ②修菩提心。目的:进一步实证菩提心由修而显。方法:观想满月的清净、圆明,排除一切烦恼妄想,显现自身的净菩提心。


    ③成金刚心。目的:证得自身与诸佛融通无碍。方法:观想满月中的莲花、金刚杵等,并把自心与莲花、金刚杵合一,同时为与宇宙合一,须细修广金刚观和敛金刚观;’依前者即将我心中月轮的莲花、金刚杵等三昧耶形逐渐扩大延体至宇宙之大,将宇宙法界统摄入我心月轮的三昧耶形中;依后者,把扩大的三昧耶形逐渐收敛,将宇宙收敛于我心中。此法就是己身入佛,佛入己身,无二元别。


    ④证金刚身。目的:证行者自身成为本尊的三昧耶身。方法:在③的基础上继续观想,使心中月轮如金刚杆那样坚固,使自身成为如金刚柠那样牢固,从而达到肉身与本尊的三昧耶形肉体。


    ⑤佛身圆满。这是结果,继续观想自己的身体与佛一致无二,获即身成佛之果。


    在东密中还把上述五相依序与大圆镜智、平等性智、妙观察智、成所作智、法界体性智想配,更说明五相成身法的果位是即身成佛具五智。


     


    密宗流变与派系

    密宗,或称密教、真言宗、秘密教、金刚乘等。国际上一般通称但多罗佛教。它是印度佛教发展的后期阶段。而作为中国佛教宗派之一的密宗,是印度的密教传来中国后,吸收了中国的文化因子形成的一个宗派。得名密宗是由于此宗依理事观行,修习三密瑜伽(相应)而获得悉地(成就),故名。从密宗的立场说,全部佛法’分为教、证二法,显教为教法,密教为证法,二者互为表里,直趋菩提。显教即是应身佛棗释迦牟尼所说,密教则是法身佛棗毗卢遮那所说。密宗传说,大日如来(毗卢遮那)授法金刚萨垂,释迦牟尼逝世800年时,龙树菩萨开南天些铁塔,亲从金刚萨垂受法,后传龙智,龙智传金刚智和善无畏。但考诸史实,实际情形复杂得多。

    1.印度佛教密教

    公元六世纪以后印度进入了大乘佛教的晚期,也是佛教在印度步入了衰蜕期。这时,被千年前释迦牟尼所禁止的真言咒语在佛教内部合理化,极为盛行,被称为密教。教典总称为但多罗。密教在教理上以大乘中观派和瑜伽行派的思想为其理论前提,,在实践上则大量吸收婆罗门教一印度教和民间信仰诸因素攘灾、祈福、祟祀众神等,不断发展,渐升为印度佛教的主流;它以高度组织化了的咒术、礼仪、本尊信仰崇拜等为特征,宣传口诵真言咒语(语密)、手结契印(身密)和心作观想(意密),三密相应可以即身成佛。另外,在修法时建筑坛场’(曼荼罗,意为“轮圆具足”),配置诸佛菩萨。密教成为独立的思想体系和派别;一般认为在7世纪中叶《大月经》和《金刚顶经》成立以后。最初流传于西南印度、德干高原,后来再向南印.度和东北印度传播,由于波罗王朝大力支持而迅速发展。当时,波罗王朝第二代君主达摩波罗极崇密法,于恒河南岸建立超戒寺(又名超行寺、超岩寺),规模之大超过历史上著名的那烂陀寺。超戒寺有l08座小院。6处研究院,中心为大菩提佛殿(一说观音殿),周围53座殿堂环绕,其供奉几乎全是密教男女神像。有6重门,每门置有守门学者接受各方问答、辩论或挑战。西藏密教大师阿底峡在入藏前于1034—1038年在该寺任住持。寺内名憎大德极多,研习密法之外,又育密教僧才,成为印度密教传播、研究中心。

    《金刚顶经》出现以后,密教被称为金刚乘。其后从金刚乘中又分出一支称俱生乘或易行乘。这派经典很多是导师所传歌诀。主张佛身四身说(法身、报身、应身和俱生身),宣传自我是“与生俱有”(本性)的性质并是实现的目的。在实践上重视导师的作用和秘密的仪式。

    在11世纪西亚突厥系的伊斯兰军队侵入南亚次大陆以后,密教今又出现了时轮教。有些学者认为时轮教即是俱生乘。他们宣传现实存在像时间的车轮一样,倏忽即逝。“般若与方便二而不二”,只有信仰宇宙的绝对者本初佛方能从迷妄的世间中解脱出来。另外。宣传佛教的理想国香巴拉(今人熟知的“香格里拉”一词即源于此)的思想。在时轮教出现以后不久。中印的佛教寺院受到入侵军队的彻底摧毁。超戒寺也于1203年被焚毁,所以,这年成为古代佛教在印度绝迹的标志。但佛教密教传入中国,又传至日本、朝鲜、韩国等。至今不绝。

    2.汉地密宗

    密教输入中国及其流传演变的过程,可分为三个时期:

    初期即由度古密教传入时期,后世称为杂密。印度密教的思想和实践传入中国,始于三国时代。自2世纪中至8世纪中的600年间,汉译佛经中约有100多部陀罗尼经和咒经。最早汉译密典类的是三国时代东吴僧人支谦,他所译的秘密经咒,见诸《经录》的有7部:

    《佛说无量门微密持经》一卷

    《华积陀罗尼咒经》一卷

    《七佛神咒经》一卷

    《八吉祥神咒经》一卷

    《摩诃般若波罗密咒经》一卷。

    《陀罗尼句咒经》一卷

    《摩登伽经》二卷(与竺律炎共译)

    上述7经,除《无量门微密持经》外,其它6经是否为支谦所译尚有疑问,在此不赘。稍后,竺法护等也译出《密迹金刚力士》、《八阳神咒》等不少有关密教的经咒,但未被当时人注意。

    到东晋时,此法门由于佛图澄(232;348年)的影响才广为普及。佛图澄,西域人,于西晋怀帝永嘉四年(3lo年)来到洛阳,“志弘大法,善诵神咒,能役使鬼物,以麻油杂燕脂涂掌,干里外事,皆彻见掌中,如对面焉;亦能令洁斋者见。又听铃音以言事,无不效验。”(《高僧传》卷九《佛图澄传》)所以深受上下崇信,北地佛事大兴。此时又有帛尸梨密多罗(意译吉友)入中土,善持咒术,在建康翻译了三部经,全是密教典籍。这三部经是:

    《大孔雀王神咒经》一卷

    《雀王杂神咒经》一卷

    《大灌顶经》十二卷(据僧佑核查,该经前9部9卷为帛氏所译,后3部3卷非帛氏所译,为后人民羼入。见《出三藏记集》卷四)

    后一部经为陀罗尼和真言的汇编性质。后世以他为密咒传入中土之始。稍后又有县无兰在扬都译出61部经典,其中20余部为杂咒,如《陀邻尼钵经》(即《持句神咒经》)、《摩尼罗宜经》、《玄师弗陀所说神咒经》、《龙王咒水浴经》、《请雨咒经》、《止雨咒经》、《咒小儿经》、《咒牙痛经》、《咒眼痛经》等。

    北方最著名为县无谶,他“明解咒术,所向皆验,西域号为大神咒师”。之后,译传密教典籍的日渐增多。到初唐,印度僧人阿地瞿多来到唐长安,他从梵本《金刚大道场经》(即《持明咒藏》,有十万颂)摄要钞译成《陀罗尼集经》十二卷,其中包括有佛顶、如来、观音、菩萨、金刚、诸天;杂部等坛法咒术,为印度旧密咒法的集成之作。阿地翟多并在长安建立陀罗尼普集会坛,传授灌顶。此外,传译密咒的梵华僧人还有许多,此不详述。

    第二期是印度纯粹的瑜伽密教传入,也就是中国密宗正式建立时期。由于创派于唐朝,又称唐密。此期开始于善无畏,他在唐开元四年(716)以80岁高龄从中印度携梵本到唐都长安。他原从那烂陀寺密教耆德达摩掬多传授瑜伽三密总持法门。来唐京后,玄宗礼为国师,设置内道场,尊为灌顶大阿阇梨。先译出《虚空藏求闻持法》一卷,又于洛阳大福先寺译出《大毗卢遮那成佛神变加持经》(即《大日经》)七卷,唐沙门一行亲承讲传,笔受口诀,撰成《大日经疏》二十卷,为中国密教正式传授之始。后善无畏继续译出《苏悉地羯罗经》等二部六卷,并撰《禅要》一卷。他的传授以胎藏界变法为主。后于开元二十三年(735年)在洛阳圆寂,年99,葬于龙门西山。下录一则在唐人著述中广为流传的善无畏求雨故事:

    暑天亢旱,帝遣中官高力士,疾召畏祈雨。畏日:“今旱,数当然也,若苦召龙致雨,必暴,适足所损,不可为也。”帝强之日:“人苦暑病矣,虽风雷亦足快意”。辞不获已,有司为陈请酉具,幡幢螺钹备焉。畏笑曰:“斯不足以致雨,急撤之。”乃盛一钵水以小刀搅之,快言数百,咒之,须央有物如龙,其大如指、赤,色,矫首瞰水面,复潜于钵底。畏且搅且咒,须之有白色自钵底而兴,径上数尺,稍稍引去。畏得力士曰:“亟去,雨至矣。”力士驰去,回顾见白气疾族自讲堂而西,若一匹素翻空而上,既而“昏霾、大风、震电,力士才及天津桥,风雨随马而骤,街中大树多拔焉。力士入奏,而衣尽沾湿矣。帝稽首迎畏,再三致谢。(《宋高僧传》卷二《善无畏传》)

    善无畏在唐19年,以传胎藏界密法为主,另外还译了几部禁戒类的密典。总计6部,18卷:

    金刚顶部:

    《虚空藏菩萨能满诸愿最胜心陀罗尼求闻持法》

    一卷

    《金刚顶经毗卢遮那一百八尊法身契印》一卷,与一行共译。

    胎藏部:

    《大毗卢遮那成佛神变加持经》(即《大日经》)

    七卷。

    苏悉地部:

    《苏悉地踢罗经》三卷

    《苏悉地揭罗供养法》三卷

    《苏婆呼童子经》三卷

    在善无畏来唐后4年,南印度密教高僧金刚智携弟子不空,经海路从广州上岸,抵洛阳,大弘密法。金刚智原从南印龙智阿阇梨修学金刚顶瑜伽诸部秘藏,至唐京后也被礼为国师。金刚智在唐22年主要传金刚界密法,所住之刹必建大曼荼罗灌顶道场,广度四众。僧传中曾载有他为唐玄宗第25公主治病,使其魂灵回体的神奇经过:

    初帝之第二十五公主甚钟其爱,久疾不救.移卧于域宜外馆,闭目不语已经旬朔。有敕令智授之戒法。此乃料其必终,故有是命。智诣彼,择取宫中七岁二女子,以绯增缠其面目卧于地,使牛仙童写敕一纸焚于他所,智以密语咒之,二女冥然诵得不遗一字。智入三摩地以不思议力令二女持敕诣球摩王,食顷间,王令公主亡保母刘氏护送公主魂随二女至,于是公主起坐、开目、言语如常。帝闻之,不俟义卫,驰骑往于外馆,公主奏曰:“真数难移,今王遣,略觐圣颜而已。”可半日间然后长逝。自尔帝方加归仰焉。武贵纪宠异六宫,荐施宝玩,智劝贵妃急造金刚寿命菩萨像,又劝河东郡王于毗卢遮那塔中绘像,谓门人曰:“此二人者,寿非久矣。”经数月皆如其言。凡先觉多此类也。(《宋高僧传》卷一《金刚智传》)

    金刚智的译经为密教经典,共有l0部,14卷:

    金刚顶部:

    《金刚顶瑜伽中略出念诵法》四卷

    《金刚峰一切瑜伽经》二卷

    《金刚顶经瑜伽修习毗卢遮那三摩地法》一卷

    《金刚顶经曼殊室利菩萨五字心陀罗尼品》一卷

    《金刚顶瑜伽青颈大悲王观自在念诵仪轨》一卷

    《观自在如意轮菩萨喻伽法要》一卷

    《不动使者陀罗尼秘密法》一卷

    杂咒部:

    《千手千眼观自在菩萨’广大圆满无碍大悲心陀罗尼咒本》(即《大悲心陀罗尼》)一卷

    《千手千眼观自在菩萨大身咒本》(勘同《大悲心陀罗尼》)一卷

    《七俱服佛母准提大明陀罗尼经》一卷

    另有一部《千臂干钵曼殊室利经》十卷,传系金刚智所译,《续贞元录》收入。金刚智于开元二十四年(736年)八月十五日病逝,享年71岁。

    金刚智的弟子不空继承了金刚智的全部密法,并遵遗命回天竺广请密教经典于中土译传,得玄宗允准,率僧俗37人赴印度求法,到狮子国(今斯里兰卡)从密教大师普贤阿阇黎学法,被授以十八会《金刚顶瑜彻经》和毗卢遮那大悲胎藏五部灌顶真言秘典经论梵夹,学法三年后携干余卷梵本经论回到长安。后翻译了77多部120多卷,在我国四大译经家中,译经最多,他所住持的长安大兴善寺被后世尊为密宗祖庭。

    善无畏、金刚智、不空,史称“开元三大士。”

    不空灌顶30余年,入坛授法弟子颇多,但从学五部大法的只有8人,两人先不空亡故,余6人,世称“六哲”,他们是:金阁含光、新罗慧超、青龙惠果、崇福慧朗、保寿元皎、觉超。五部即指金刚界曼陀罗之佛部、金刚部、宝部、莲花部、羯磨部。

    惠果承不空法系,后又从善无畏弟子玄超学胎藏界密法。不空之后学贯两部密法者,惟惠果一人。代宗敕为内道场护持僧,德宗、顺宗亦优礼维渥,后世称为“三朝国师”。惠果承受两部密法,又把两部密法的思想融会在一起,建立“金胎不二”的思想。惠果在青龙寺设灌顶道场大弘密法,其法嗣既有汉僧,又有外国僧人,如日本、新罗、爪哇等。

    延至唐末五代,连年战乱,密宗法脉断绝。

    第三期为印度晚期密教输入时期。在汉地则北宋初期,中印度沙门法天、天息灾,北印度沙门施护等各资梵夹先后来到中国,宋朝设译经院,令各宣译。但此时密教典籍,以印度波罗王朝晚期所传的乐空不二的所谓无上瑜加密法占主要部分,和中国的伦理思想相抵触,因而译时多被修改走样,有些密经被限制翻译、流行,印度后期的金刚乘密教终未为汉地佛教徒所接受。

    直到近代,中国与外国佛教文化交流活动大增,各语系佛教也活跃起来,汉地失传的密宗引起佛教徒的注意,结果形成两个动向:一部分僧人东渡日本求取唐代密法,如持松等,另一部分僧人西去西藏求学晚期密教,如大勇;法尊、能海等。如此才使汉地密宗重兴。时至今日,藏传佛教密宗的传法方兴未艾。

    3.日本密宗

    唐贞元二十年(804年),日僧空海来唐学法,在长安青龙寺从惠果受金刚界、胎藏界两部佛法,并受传法大阿阁梨位。3年后回国,以平安(今京都)东寺为中心弘传密教,并建高野山金刚峰寺为传教“根本道场”,创立真言宗,以传金刚界密法为主,称“东密”。其教义与中国密宗略同,但重视空海的《十住心论》、《秘密宝钥》、《辩显密二教记》、《即身成佛义》等所言的基本要义。镰仓时期,赖瑜创新义真言宗,认为大日如来的法身不说法,其化身说法,以和歌的根来寺为中心,现有真言宗丰山、智山两派;反对此说的为“古义真言宗。”;以东夺和高野山为中心,现有高野山真言宗、真言宗山阶派,真言宗醒酗派;真言宗东寺派等。此外,又有日僧最澄、圆仁、圆珍等先后来唐学天台宗和密宗教义,回国后在比睿山等地进行弘传,被称为“台密”,以传胎藏界密法为主。此派基本上可分为根本大师(最澄)派,慈觉大师(圆仁)派和智证大师(圆珍)派,由是瑜伽密教盛流于日本,代代相传,至今不绝。

    4.园地密教

    在中国西藏地区的密宗通称“藏密”。由于西藏与印度接壤,西藏所得的密宗传授既多又纯粹。早在7世纪松赞干布时期,最初输入的佛教中,即传有《阎曼德迎法》等密部经典。8世纪问迎请印度密教僧人寂护和莲花生入藏弘法,莲花生入藏用密咒降伏了土著宗教棗本教,并将本教的神祗封为密宗的护法神,于公元766年在拉萨郊外建成密教根本道场桑耶寺,这也是西藏第一所寺庙。莲花生的弟子25人并在西藏布教,使“因陀罗部底”系的密教在藏区各地流通。其后又有法称来藏传瑜伽金刚界法、大曼荼罗等灌顶;无垢友、施戒等来藏译出《集密》等许多密宗典籍。但无上瑜伽部的典籍当时曾被限制翻译,未广流行。

    其后藏地佛教由于赞普朗达玛(838?/FONT>842年在位)禁佛受到严厉打击。这之前,史称“前弘期”,之后,称“后弘期”。到10世纪,藏地阿里地区统治者智光派沙门宝贤等赴印学习《集密》、《时轮》等经续及注释与仪轨等,并迎请印僧作信销、作莲密、佛详静、佛护、莲花密等来藏,从事显密经论的翻译,而以瑜伽密部尤其是《集密续》为重点。东印度僧人法护和他的弟子等在藏地译出许多前所未有的密乘典籍,使密教在藏地又得到弘通。11世纪中期,中印度超戒寺僧入阿底峡应请入藏,宣扬显密观行具备的教法,使密教得到相应发展。其弟子仲敦巴续其法灯,‘奉四尊(释迦、观音、救度母、不动明王)法,分别四密(事、行、瑜伽、无上瑜伽)次第,而以上乐、集密为最胜,奠定了西藏无上瑜伽部弘通的基础,并首开西藏密教噶当一派。此外,又有宁玛(此派传承前弘期莲花生、无垢友、遍照护等所传密法,注重大圆满教授,为藏地密教中最古的一派)、边举(此派起自后弘期玛巴译师,传承东印度弥勒巴之学,弘集密、喜金刚等法,尤注重于空智不二解脱的大印教授)、萨边(此派始于后弘期卓弥译师,注重道果教授,以清辩系中观学为密乘解释)、觉时刻曩(此派创自不动金刚,以时轮、集密等教法为主)等,以及其后又形成希结、觉宇、廓札、响巴边举、霞鲁等许多教派。

    15世纪初,宗喀巴及其弟子贾曹杰、克主杰等创立格鲁派,或称黄教,下传达赖、班禅两大系,为现今藏地盛行的一大密宗教派。

    西藏密法一般分为四部,即事部、行部、瑜伽部、无上瑜伽部。但以上各派的密乘修习,几乎全以无上瑜伽部各种教授为主要修习法门。这是西藏后弘期的特色。

    西藏保存了许多密宗典籍,在西藏大藏经《甘珠尔》中收密部经典728部,《丹珠尔》中收各种经疏、仪轨、成就法印度僧人法护和他的弟子等在藏地译出许多前所未有的密乘等计3120部,全部约合100余万颂,约当汉译3000余卷。(见表1、表2)而各派关于密宗的著述数量亦极庞大,目前尚无确切统计。汉地有一些汉译密法书,如元朝译的《大乘要道密集》、当代译的《密宗道次第广论》(宗喀巴著)、《密宗道次第论》(克主杰著)。还有近代康藏上师来内地弘法时,或口授,或笔著,或翻译了一些法本,散在人手,流通较少。
    玄風慶会録


                玄風慶会録序



        國師長春真人昔承宣召不得已而後起,遂别中土,過流沙、陈道德以致君止干戈而救物。功成身退,厭世登天。自太上玄元西去之後,寥寥千百载,唯真人一人而已。其徃回事跡,載于《西遊記》中詳矣,唯餘對上传道玄言奥旨,上令近侍録而秘之,歳乃踰旬传之及外,將以刊行于世,願與天下共知玄風慶會一段竒事云。壬辰長至日序。


    玄风庆会录



        元侍臣?武大将军尚书礼部侍郎移刺楚才奉勅编录。

        欽奉皇帝聖議,宣請高道長春真人,歳在己卯正元後一日,敕朝官劉仲禄齋詔尋訪,直至东莱,適符聖意禮迎仙馭,不辞遠遠而來。逮乎壬午之冬十月既望,皇帝畋于西域雪山之陽,是夕御行在(談)庭燎虛前延長春眞人,以問長生之道。眞人曰:夫道,生天育地,日月星辰、鬼神人物皆從道生。人止知天大,不知道之大也。余生平棄親出家,唯學此耳。道生天地開關而生人焉。人之始生也,神光自照,行歩如飛。地生菌自有滋味,不假炊[ ],人皆食之,此時尚未火食,其菌皆香,且鼻嗅其香,口嗜其味,漸致身重,神光尋滅,以爱欲之深故也。學道之人,以此之故,世人爱處不爱,世人住處不住,去聲色以淸靜爲娱,屏滋味以恬淡爲美,但有執著,不明道徳也。眼見乎色,耳聴乎聲,口嗜乎味,性逐乎情,則散其氣。譬如氣鞠氣實則徤,氣散則否。人以氣爲主,逐物動念則元氣散,若氣鞠之氣散耳。天生二物曰動植,草木之類爲植,植而無識,雨露霑濡因得生榮;人物之屬爲動,動而有情,無衣無食何以卒歲?必當經營耳。旦夕云爲,身口爲累故也。夫男陽也,屬火;女陰也,屬水,唯陰能消陽,水能剋火,故學道之人首戒乎色。夫經營衣食則勞乎思慮,雖散其氣而散少;貪婪色欲則耗乎精神,亦散其氣,而散之多。道產二儀,輕淸者爲天,天陽也,屬火;重濁者爲地,地陰也,屬水;人居其中,負陰而抱陽。故學道之人,知修錬之術,去奢屏欲,固精守神,唯錬乎陽,是致陰消而陽全,則昇乎天而爲仙,如火之炎上也。其愚迷之徒以酒为漿,以妄爲常,恣其情,逐其欲,耗其精,損其神,是致陽衰而陰盛,則沉於地爲鬼,如水之流下也。夫學修眞者,如轉石上乎髙山,愈髙愈難,跬歩顚沛,前功俱癈,以其難爲也,舉世莫之爲也;背道逐欲者,如擲石下乎峻坡,愈卑而愈易,斯須隕墜一去無迴,以其易爲也。故舉世從之莫或悟也。余前所謂修錬之道,皆常人之事耳。天子之說又異於是,陛下本天人耳,皇天眷命,假手我家,除殘去暴,爲元元父母,恭行天罰,如代大匠,斷克艱克難,功成限畢,即昇天復位。在世之間,切宜減聲色,省耆欲,得聖體康寧,睿筭遐逺耳。庶人一妻尚且損身,況乎天子多畜嬪[ ](彳缷)寧不深損?陛下宫姬滿座,前聞劉仲禄中都等揀選處女以備後宫,竊聞道経云:“不見可欲,使心不亂”,既見之,戒之則難,願留意焉。人認身爲己,此乃假物,從父母而得之者;神爲眞己,從道中而得之者,能思慮寤寐者是也。行善進道則昇天,爲之仙;作恶背道則入地,爲之鬼。夫道產衆生,如金爲衆器,銷其像,則返成乎金;人行乎善,則返乎道。人間聲色衣食,人見以爲娱樂,此非眞樂,本爲苦耳。世人以妄爲眞,以苦爲樂,不亦悲哉!殊不知,上天至樂乃眞樂耳。余儕以學道之故,棄父母而棲巖穴。同時學道四人:曰丘、曰劉、曰譚、曰馬。彼三人功滿道成,今已昇化,余辛苦之限未終,日一食一味一盂,恬然自適以待乎時。其富者、貴者済民拯世、積行累功,更爲異耳。但能積善行道,胡患不能爲仙乎?中國承平日久,上天屢降經敎,勸人爲善,大河之北,西川江左悉有之。東漢時干吉受太平經一百五十卷,皆修眞治國之方。中國道人誦之、行之,可獲福成道。又恒帝永壽元年正月七日,太上降蜀臨卭授天師張道陵南斗北斗經及二十四階法籙諸經籍千餘巻,晉王纂遇太上道君法駕乗空賜經數十巻。元魏時,天師寇謙之居嵩山於太上等處受道經六十餘巻,皆治心修道、祈福禳災、掃除魑魅、拯疾疫之術,其餘經敎不可盡言。降經之意,欲使古今帝王臣民皆令行善。經旨太多,請舉其要。天地之生人爲貴,是故人身難得如麟之角,萬物紛然,如牛之毛。既獲難得之身,宜趣修眞之路,作善修福,漸臻妙道。上至帝王,降及民庶,尊卑雖異,性命各同耳。帝王悉天人謫降人間,若行善修福,則昇天之時,位踰前職;不行善修福,則反是。天人有功微行薄者,再令下世修福済民,方得髙位。昔軒轅氏天命降世,一世爲民,再世爲臣,三世爲君,済世安民,累功積德,數盡昇天而位尊於昔。陛下修行之法無他,當外修陰徳,內固精神耳。恤民保衆,使天下懷安,則爲外行;省欲保神,爲乎內行。人以飮食爲本,其淸者爲之精氣,濁者爲之便溺。貪慾好色,則丧精耗氣,乃成衰憊。陛下冝加珍嗇,一宵一爲已爲深損,而況恣慾者乎?雖不能全戒,但能節慾,則幾於道矣。夫神爲子,氣爲母,氣經目爲泪,經鼻爲[ ](左血右農),經舌爲津,經外爲汗,經內爲血,經骨爲髓,經腎爲精。氣全則生,氣亡則死,氣盛則壯,氣衰則老。常使氣不散,則如子之有母;氣散則如子丧父母,何恃何怙?夫神氣同體,精髓一源,陛下試一月靜寢,必覺精神淸爽、筋骨強徤。古人云:“服藥千朝,不如独卧一宵。”藥爲草,精爲髓,去髓添草,有何益哉?譬如囊中貯之金,旋去金而添鐵,久之金盡,囊雖滿,空遺鐵耳,服藥之理夫何異乎?古人以繼嗣之故娶婦而立家,先聖周公、孔子、孟子各有子,孔子四十而不惑,孟子四十不動心。人生四十以上,氣血已衰,故戒之在色也。陛下聖子神孫,枝蔓多廣,冝保養戒欲爲自計耳。昔宋上皇本天人也,有神仙林靈素者,挈之神游上天入所居宫題其額曰:神霄不飢不渴、不寒不暑、逍遥無事、快樂自在,欲久居之無復徃人間之意,林靈素勸之曰:陛下天命人世,有天子功限未畢,豈得居此?遂下人間,自後女眞國(與)太祖皇帝之將婁失虜,上皇北歸,久而老終于上京。由是知,上天之樂何啻萬倍人間!又知因縁未終,豈能遽然而歸也?余昔年出家,同道四人,彼三子先已昇化,如蟬蛻然,委此凡骨而去,能化身千百無不可者。余辛苦萬端未能去世,亦因縁之故也。夫人之未生,在乎道中,不寒不暑,不飢不渇,心無所

    終南山重陽真人全真教祖碑          

    金 . 密國公金源璹 

        皇圖啟運,必生異人,大定隆興,道圓賢哲。夫三教各有至言妙理,釋教得佛之心者,達麼(磨)也,其教名之曰禪;儒教傳孔子之家學者,子思也,其書名之曰《中庸》;道教通五千言之至理,不言而傳,不行而至,居太上老子無為真常之道者,重陽子王真人也,其教名之曰「全真」。屏去妄幻,獨全其真者,神仙也。 

        真人名嚞,字知明,應現於咸陽大魏村。仙母孕二十四月又十八日生,按二十四氣餘土氣而成真人也。真人美鬚髯,大目,身長六尺餘寸,氣豪言辯,以此得眾。家業豐厚,以粟貸貧人,惠之者半;其濟物之心,略可見矣。 

        弱冠,修進士舉業,籍京兆府學,又善武略。聖朝天眷間,收復陝西,英豪獲用,真人於是捐文場,應武舉,易名德威,字世雄,其志足可以知。還被道炁充餘,善根積著,天遣文武之進,兩無成焉。於是慨然入道,改今之名字矣。會廢齊攝事,秦民未附,歲又饑饉,時有群寇,劫真人家財一空,其大父訴之統府,大索於鄰里三百餘戶,其所亡者金幣,頗復得焉。又獲賊之渠魁,真人勉之曰:「此乃鄉黨饑荒,譬如乞諸其鄰者,亦非真盜也,安忍陷於死地?」縱捨使去。里人以此敬仰真人愈甚。咸陽、醴泉二邑,賴真人得安。是後,於終南劉蔣村,創別業居之,置家事不問。半醉高吟曰:「昔日龐居士,如今王害風」。於是鄰里見真人,曰:「害風來也」。真人即應之,蓋因自命而人云。 

        正隆己卯季夏既望,於甘河鎮,醉中啗肉,有兩衣氈者,繼至屠肆中,其二人形質一同,真人驚異,從至僻處,虔禱作禮。其二仙徐而言曰:「此子可教矣」,遂授以口訣。其後愈狂,詠詩曰:「四旬八上始遭逢,口訣傳來便有功」。明年,再遇於醴泉,邀飲肆中酒家,問之鄉貫年姓,答曰:「濮人,年二十有二;姓則不知也」,其異歟!留歌頌五,命真人讀,餘火之,文載《全真集》中。自此棄妻子,攜幼女送姻家,曰:「他家人口,我與養大,弗議婚禮」,留之而去。又為詩,故以猥賤語,詈辱其子孫,其末後句云:「相違地肺成歡樂,撞入南京便得真」。後別號重陽子,於南時村作穴居之,名曰「活死人墓」。後遷居劉蔣村北,寓水中坻;凡肆口而發,皆塵外句,鄉人唯以害風謔,而未始詢其意。遇遊則挈一壺,行歌且飲,有乞飲者,亦不拒。或以壺取水與人,但覺其釀,香冽異常。後復遇至人,飲以神瀵,因止酒,唯飲水焉。人聞真人口鼻間醺酣之氣,而已醉矣。 

        大定丁亥四月,忽自焚其庵,村民驚救,見真人狂舞於火邊,其歌語《傳》中具載。又云:「三年之後,別有人來修此庵」。口占詩有「修庵人未比我風流」之句。凌晨,東邁過關,攜鐵罐一枚,隨路乞化而言曰:「我東方有緣爾」。七月,至山東寧海州,郡豪有馬從義者,先夢南園仙鶴飛翥,俄傾,真人至,馬公信猶未篤,真人於鶴起處築全真庵,鎖門百日化之。或食或不食,又絕水火。庵至馬宅幾百步,復隔重街,馬公寢於宅中,樓上門戶扃閉。真人遇夜,親對談論,不知從何而來。人欲寫其神,左目右轉,右目左轉,或見老少肥瘠,黃朱青白,形色無定,人不能狀之。馬夢母曰:「有一客呂馬通」,未嘗語人。次日,真人訓馬公名曰通有。馬復夢有梓匠周生者,傳道與馬即辭。乃尊有關中之行,被席出家,見一道士,入族人馬戶曹邸,馬亦隨入,見真人與道士對坐,有馬九官人者,求術於二老真人,目公曰:「教馬哥代我」。於是馬公誦歌一首,約二百餘字。夢覺,唯記歌尾三兩句云:「燒得白,煉得黃,便是長生不死方」。翌日,真人訓馬公,法名曰鈺,號丹陽子。又夢隨真人入山,及旦,真人便呼馬公曰:「山侗至於出神入夢,感化非一」。有譚哥者,患大風疾,垂死,乞為弟子,真人以滌面餘水賜之,盥竟,眉髮儼然如舊,頓覺道炁瀟灑,訓名處端,號長真子。又有登州棲霞縣丘哥者,幼亡父母,未嘗讀書,來禮真人,使掌文翰,自後日記千餘字,亦善吟詠,訓名處機,號長春子者是也。後願禮師者雲集,真人誚罵捶楚以磨鍊之,往往散去﹔得真人道者,馬、譚、丘而已。 

        八年三月,鑿洞於崑崳山,於嶺上採石為用,不意有巨石飛落,人皆悚慄,真人振威大喝,其石屹然而止﹔山間樵蘇者,懽呼作禮,遠近服其神變。又或餐瓦石,或現二首坐庵中,人見遊於肆,或留之飯,預言來餽者何。神通應物,不可概舉。至八月間,遷居文登姜氏庵,在張氏家食,童子輩見目前琉璃、瑪瑙、珍珠眾寶,競來乞取,餘人則不能見。於文登建「三教七寶會」。九年巳丑四月,寧海周伯通者,邀真人住庵,榜曰:「金蓮堂」。夜有神光,照耀如晝,人以為火災,近之,見真人行光明中。寧海水至鹹鹵,真人咒庵之井,至今人享其甘潔。於是就庵建「三教金蓮會」。至福山縣,又立「三教三光會」。至登州,遊蓬萊閣,下觀海,忽發颶風,人見真人隨風吹入海中,驚訝間,有頃,復躍出,唯遺失簪冠而已。移時,卻見逐水波,汎汎而出。或言真人目秀者,即示以病眸,或誇真人無漏者,即於州衙前登溷。凡為變異,人不可測者,皆此類也。在登州建「三教玉華會」;至萊州,起「三教平等會」。凡立會,必以三教名之者,厥有旨哉。真人者,蓋子思達磨之徒歟,足見其沖虛明妙,寂靜圓融,不獨居一教也。萊人從之者眾,獨納劉處玄者,號長生子。有釣罷將歸,又見鰲之什。此四子者,世所謂丘劉譚馬也。又於寧海塗中,真人擲油傘於空,傘乘風而起,至查山王處一庵,其傘始墜,至擲處已二百餘里也。其傘柄內有傘陽子號。王自髫齕閒,嘗遇玄庭宮主空中警化,今呼云「玉陽子」是也。與寧海州署相對,有卜隱郝生鬻肆,真人倒坐於其間,郝曰:「真人請回頭。」真人曰:「爾不回頭」,拂袖而去,郝亦隨悟,乃廣寧郝大通也。馬公之妻孫不二者,亦同入道,早明心地,世云「孫仙姑」者。四哲之亞,真人門人,又有此三大士矣。 

        真人一日告眾曰:「時將至矣」。明日西行,道友乞詩詞,自旦至夜,留詩曰:「登途上路不由吾,雲霧相招本性甦。萬里清風常作伴,一輪明月每為徒。山青水綠程程送,酒白粱黃旋旋沽。今夜一杯如有意,放開紅燭照冰壺。」筆尚未投,從外有史公者來送酒,一座大驚。真人勸人誦《般若心經》、《道德》、《清靜經》、及《孝經》,云:「可以修證」。明日,率馬公等四人,徑入大梁,於磁器王家旅邸中宿止時,遇歲除,與眾別曰:「我將歸矣。」眾乞留頌,真人曰:「我於長安欒村呂道人庵壁上書矣。」枕左肱而逝。眾皆號慟,真人復起,曰:「何哭乎?」於是呼馬公,附耳密語,使向關中,化人入道。至十年庚寅正月四日,口授頌曰:「地肺重陽子,呼名王害風。來時長日月,去後任西東。作伴雲和水,為鄰虛與空。一靈真性在,不與眾人同。」頌畢,儼然而終。 

        是後,馬公傳道,四海大行。伏遇世宗皇帝,知真人道德高明,二十八年戊申二月,遣使訪其門人,應命者丘與王也。命丘主萬春節醮事,職高功(懋)。五月,見於壽安宮長松島,講論至道,聖情大悅,命居於官庵。又命塑純陽、重陽、丹陽三師像於官庵正位。丘累進詩曲,其辭備載《磻磎集》中。八月,懇辭還山,至承安丁巳六月,章宗再詔王處一至闕下,特賜號「體玄大師」,及賜修真觀一所。十月,召劉處玄至,命待詔天長觀。自重陽、丹陽、長春暨諸師,皆有文集傳於世。 

        嗚呼!真人起西州,化行山東,道滿於天下,名聞天子,開發後人,使盡逍遙之遊,豈不偉歟!後真人五十六年,嗣法孫汴京嘉祥觀提點真常子李志源,中太一宮提點洞真子于善慶二大士,真實道行,弘揚祖道者也。殷勤求記於玉陽子友人樗軒居士,居士援筆而銘之曰:



    咸陽之屬,曰大魏村。山川溫麗,實生異人。


    幼之發秀,長而不群。 工乎談笑,妙於斯文。


    又善騎射,健勇絕倫。以文非時,復意于武。 

    戡定禍亂,志欲斯舉。文武二進,天不我與。


    蓋公宿緣,道氣為主。 慨然入道,真仙自遇。


    頃刻授之,口訣秘語。人呼害風,真人承當。 

    或歌或舞,以酒徜徉。維摩非病,接輿非狂。


    肆口而發,皆成文章。 燒卻庵舍,拂袖關中。


    乞化而往,全真道東。寧海因緣,萊陽通融。 

    亟顯神異,東人畢從。陶汰真實,杜絕虛假,


    鍛鍊百端,捶楚怒罵。 餘鄙解散,四子傳化。


    四子為誰,丘劉譚馬。德其亞者,王郝與孫。 

    共成七賢,贊我真人。玉陽長春,大啟其門。


    遭遇聖朝,為王之賓。 真人高躅,望若星雲。


    瀛海渺然,仙跡宛存。此道大行,逍遙乎真。 



    本文出處:新文豐《正統道藏》第33冊,第119--123頁。
    《甘水仙源錄》(元、天樂道人李道謙集)

    (本贴转自百度贴吧“佛本是道”,作者:作者: lokisu  2006-7-4 15:33 ;因为内容比较有趣,因此转贴过来。) 


        中国的神仙繁多,法力各异,且难分高下,不相统属。中国的神仙多出于宗教,而中国土生土长的宗教---道教中流传的神仙最多,虽然是一个教派中的神仙,仍然有着神话传说的通病----各位神仙的法力和统属自相矛盾;但是一般道教传说中有几个神仙的法力和权力是公认的,一是道教三清,即元始天尊、灵宝道君、太上道君(即老子,也称太上老君),他们是道教敬奉的最高仙祖,称为三清祖师。也有部份传说中,说浑沌更较三清为前,三清是浑沌的徒弟,这四个人是道教神仙中法力最强的。二是玉皇大帝,是公认的权力人物,是天庭正统的代表,不过因为人间的帝王有很多事做得不尽如人意,所以他的很多作为让人听起来也是不那么舒服。三是王母娘娘,这在《山海经》中本是个怪兽的西王母,可能因为有个母字,后来经过演化成了玉帝的老婆,专门跟私自下凡的仙女作对,典型的一个更年期情绪不稳型的老巫婆。另外还有一个舶来的神仙-------佛祖释迦牟尼,佛祖释迦牟尼生
    于公元前563年,老子则生卒年月不详,但是以孔子曾问礼于老子,可见老子比孔子大约大了一代人即二十岁左右,孔子生于公元前551年,小了佛祖十二岁,那比孔子大二十岁的老子比之于佛祖亦不过早生了十年左右,佛祖悟道的时候是三十五岁,老子思想的成型想必和佛祖悟道在一个前后,而且道教真正成派的时候应该是在东汉年间,而那时佛教进入我国已二百多年,佛法无边一词已广为流传,所以道教可能也就没好意思把佛祖的法力排在三清之后,但是由于元始天尊是开天辟天的大神盘古的精气一灵不昧入贞洁仙女太元之口而生,而浑沌顾名思义,是盘古未开天辟天便存在的,这无论如何牵强佛祖也不能和浑沌是平辈啦,最多由于学无先后达者为师,在法力上不弱于他们就够给面子了。另外其他的什么天王、元帅、天将、星宿雷电、天师、龙王、阎王、山神、土地的就有些不相统属,各有各的说法,各有
    各的能力,常常权力交叉宝贝互用,争权夺利,还常常大打出手,弄得乱七八糟,让玉帝常常为如何安排座次头痛不已。
      这样缤纷杂乱的传说一直到明代,有两个人给中国传统的神话人物大概排了一下座次,这两个人一个是《封神演义》的作者许仲琳,一个是《西游记》的作者吴承恩。这两本书一言道家,一言佛门。前者以评书《武王伐纣》为筋骨,道家各路上古神仙以及三山五岳得道精怪为血肉,用封神榜贯穿其中,在书的最后将道家传说的神仙排了一下座次。《西游记》写的则是佛门故事,以唐贞观年间玄奘天竺之行为背景,塑造了一个不畏强暴、神通广大的妖精孙悟空。这两本书的故事在此前已有流传,但是成书则应该前后不久,虽然一言道家,一讲佛教,但是传道的也穿插着佛家,讲佛的也穿插着道门,两本书的情节和人物实在是有着千思万缕的关系。 
      孙悟空一出世便风云变色,以后更强夺龙宫宝物、搅闹地府擅改生死簿、接着擅离职守(在就职避马瘟期间)、打伤天兵天将(巨灵神和哪咤)、恃强要官(自封齐天大圣)、偷吃蟠桃、搅闹蟠桃大会、偷吃金丹、踢翻八卦炉、最后大闹天宫打得天兵天将个个而逃,这些罪行是以前没有任何一个妖精或是神仙犯过或者说有能力犯过,无论其中哪一个罪名都够掉脑袋了,这加起来十个罪名足够悟空掉十个脑袋了,可是玉帝无奈请来的如来佛祖只把悟空压在了五指山下,为什么佛祖只把悟空压在五指山下,而不取其性命呢?猜测有以下几种: 
      1. 佛祖的大慈大悲或是怜才吗?这个观点明显站不住脚,以悟空犯律之重,佛祖不过是一个出家人,他无权赦免其罪。玉帝自历劫为天帝以来,恐未受过如此惊恐,自是深恨悟空,而玉帝不至于不知道佛祖有能力将已至金刚不坏之身的悟空置死,若没有特殊原因,佛祖不会让玉帝不满而放过悟空,这因慈悲之念而放过悟空的理由是不存在的。六耳弥猴法力神通较之悟空有过之而无不及,以悟空杀戮之众,佛祖岂不知他要行凶?未预先阻挡,那说明佛祖心中已然要定其死罪。而六耳弥猴的罪较之于悟空那是不可以道里计,由此,若说佛祖是怜才而饶悟空性命实是一样不成立。 

    《老子》第一章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
      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老子》第二章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
      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恒也。
      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而弗始,生而弗有,为而弗恃,功成而不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老子》第三章


      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
      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智者不敢为也。为无为,则无不治。



    《老子》第四章


      道冲,而用之或不盈。渊兮,似万物之宗;湛兮,似或存。吾不知谁之子,象帝之先。



    《老子》第五章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天地之间,其犹橐龠乎?虚而不屈,动而愈出。
      多言数穷,不如守中。



    《老子》第六章


      谷神不死,是谓玄牝。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绵绵若存,用之不勤。



    《老子》第七章


      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
      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



    《老子》第八章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



    《老子》第九章


      持而盈之,不如其已;
      揣而锐之,不可长保。
      金玉满堂,莫之能守;
      富贵而骄,自遗其咎。
      功遂身退,天之道也。



    《老子》第十章


      载营魄抱一,能无离乎?
      专气致柔,能如婴儿乎?
      涤除玄鉴,能如疵乎?
      爱国治民,能无为乎?
      天门开阖,能为雌乎?
      明白四达,能无知乎?



    《老子》第十一章


      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
      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
      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
      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老子》第十二章


      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
      是以圣人为腹不为目,故去彼取此。



    《老子》第十三章


      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
      何谓宠辱若惊?宠为下,得之若惊,失之若惊,是谓宠辱若惊。
      何谓贵大患若身?吾所以有大患者,为吾有身,及吾无身,吾有何患?
      故贵以身为天下,若可寄天下;爱以身为天下,若可托天下。



    《老子》第十四章


      视之不见,名曰夷;听之不闻,名曰希;搏之不得,名曰微。此三者不可致诘,故混而为一。其上不□,其下不昧。绳绳兮不可名,复归于物。是谓无状之状,无物之象,是谓惚恍。迎之不见其首,随
    之不见其后。
      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能知古始,是谓道纪。



    《老子》第十五章


      古之善为道者,微妙玄通,深不可识。夫唯不可识,故强为之容:
      豫兮若冬涉川;
      犹兮若畏四邻;
      俨兮其若客;
      涣兮其若凌释;
      敦兮其若朴;
      旷兮其若谷;
      混兮其若浊;
      澹兮其若海;
      □兮若无止。
      孰能浊以静之徐清?孰能安以动之徐生?
      保此道者,不欲盈。夫唯不盈,故能蔽而新成。



    《老子》第十六章


      致虚极,守静笃。
      万物并作,吾以观复。
      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归根曰静,静曰复命。复命曰常,知常曰明。不知常,妄作凶。
      知常容,容乃公,公乃全,全乃天,天乃道,道乃久,没身不殆。



    《老子》第十七章


      太上,不知有之;其次,亲而誉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信不足焉,有不信焉。
      悠兮其贵言。功成事遂,百姓皆谓:「我自然」。



    《老子》第十八章


      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



    《老子》第十九章


      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此三者以为文,不足。故令有所属:见素抱朴,少思寡欲,绝学无忧。



    《老子》第二十章


      唯之与阿,相去几何?美之与恶,相去若何?人之所畏,不可不畏。
      荒兮,其未央哉!
      众人熙熙,如享太牢,如春登台。
      我独泊兮,其未兆;
      沌沌兮,如婴儿之未孩;
      累累兮,若无所归。
      众人皆有馀,而我独若遗。我愚人之心也哉!
      俗人昭昭,我独昏昏。
      俗人察察,我独闷闷。
      众人皆有以,而我独顽且鄙。
      我独异于人,而贵食母。



    《老子》第二十一章


      孔德之容,惟道是从。
      道之为物,惟恍惟惚。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窈兮冥兮,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
      自今及古,其名不去,以阅众甫。吾何以知众甫之状哉?以此。



    《老子》第二十二章


      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多,多则惑。
      是以圣人抱一为天下式。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
      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古之所谓「曲则全」者,岂虚言哉!诚全而归之。



    《老子》第二十三章


      希言自然。
      故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孰为此者?天地。天地尚不能久,而况于人乎?故从事于道者,同于道;德者,同于德;失者,同于失。同于道者,道亦乐得之;同于德者,德亦乐得之;同于失者,失亦
    乐得之。
      信不足焉,有不信焉。



    《老子》第二十四章


      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
      其在道也,曰:馀食赘形。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



    《老子》第

    上清黄庭内景经
        上清章第一
      
    上清紫霞虚皇前,太上大道玉晨君。闲居蕊珠作七言,散化五形变万神。是为黄庭曰
    内篇,琴心三叠舞胎仙。九气映明出霄间,神盖童子生紫烟。是曰玉书可精研,咏之
    万过升三天。千灾以消百病痊,不惮虎狼之凶残,亦以却老年永延。


        上有章第二
      
    上有魂灵下关元,左为少阳右太阴。后有密户前生门。出日入月呼吸存。四气所合列
    宿分,紫烟上下三素云。灌溉五华植灵根,七液洞流冲庐间。迥紫抱黄入丹田,幽室
    内明照阳明。


        口为章第三
    口为玉池太和官。漱咽灵液灾不干。体生光华气香兰,却灭百邪玉炼颜。审能修之登
    广寒。昼夜不寐乃成真,雷鸣电激神泯泯。


        黄庭章第四


      
    黄庭内人服锦衣,紫华飞裙云气罗。丹青绿条翠灵柯.。七蕤玉龠闭两扉,重扇金关密
    枢机。玄泉幽关高崔巍,三田之中精气微。娇女窈窕翳霄晖,重堂焕焕明八威。天庭
    地关列斧斤,灵台盘固永不衰。


        中池章第五
    中池内神服赤珠,丹锦云袍带虎符。横津三寸灵所居,隐芝翳郁自相扶。


     天中章第六
      
    天中之岳精谨修,云宅既清玉帝游。通利道路无终休,眉号华盖覆明珠。九幽日月洞
    空无,宅中有真常衣丹。审能见之无疾患,赤珠灵裙华前茜粲。舌下玄膺生死岸,出
    青入玄二气焕,子若遇之升天汉。


        至道章第七
      
    至道不烦决存真,泥丸百节皆有神。发神苍华字太元,脑神精根字泥丸,眼神明上字
    英玄,鼻神玉垄字灵坚,耳神空闲字幽田,舌神通命字正伦,齿神峭锋字罗千。一面
    之神宗泥丸,泥丸九真皆有房。方圆一寸处此中,同服紫衣飞罗裳。但思一部寿无穷
    ,非各别住俱脑中。列位次坐向外方,所存在心自相。
     
        心神章第八
      
    心神丹元字守灵,肺神皓华字虚成。肝神龙烟字含明,翳郁导烟主浊清。肾神玄冥字
    育婴,脾神常在字魂停。胆神龙字威明。六腑五藏神体精,皆在心内运天经。昼夜存
    之目长生。


        肺部章第九
      
    肺部之宫似华盖,下有童子坐玉阙。七元之子主调气,外应中岳鼻齐位。素锦衣裳黄
    云带,喘息呼吸体不快。急存白元和六气,神仙久视无灾害。用之不巳形不滞。


        心部章第十
      
    心部之宫莲含华,下有童子丹元家。主适寒热荣卫和,锦飞裳披玉罗。金铃朱带坐婆
    娑,调血理命身不枯,外应口舌吐五华。临绝呼之亦登苏,久久行之飞太霞。


        肝部章第十一
      
    肝部之中翠重里,下有青童神公子。主诸关键聪明始,锦披裳佩玉铃。和制魂魄津液
    平,外应眼目日月清。百疴不存无英,同用七日自充盈。垂绝念神死复生,摄魂还魄
    永无倾。


        肾部章第十二
      
    肾部之宫玄阙圆,中有童子冥上玄。主诸六府九液源,外应两耳百液津。苍锦云衣舞
    龙幡,上致明霞日月烟。百病千灾急当存,两部水王对生门,使人长生升九天。


        脾部章第十三
      
    脾部之宫属戊已,中有明童黄裳里。消谷散气摄牙齿,是为太仓两明童。坐在金台城
    九重,方圆一寸命门中。主调百谷五味香,辟却虚赢无病伤。外应尺宅气色芳,光华
    所生以表明。黄锦玉衣带虎章,注念三老子轻翔,长生高仙远死殃。


        胆部章第十四
      
    胆部之宫六府精,中有童子曜威明。雷电八震扬玉旌,龙旗横天掷火铃。主诸气力摄
    虎兵,外应眼童鼻柱间。脑发相扶亦俱鲜,九色锦衣绿华裙。佩金带玉龙虎文,能存
    威明乘庆云,役使万神朝三元。


        脾长章第十五
      
    脾长一尺掩太仓,中部老君治明堂。阙字灵元名混康,治人百病消谷粮。黄衣紫带龙
    虎章,长精益命赖君王。三呼我名神自通,三老同坐各有朋。或精或胎别执方,桃孩
    合延生华芒。男女迥九有桃康,道父道母对相望。师父师母丹玄乡,可用存思登虚空
    。殊途一会归要终,关塞三关握固停。含漱金醴吞玉英。遂至不饥三虫亡。心意常和
    致欣昌,五岳之云气彭亨。保灌玉庐以自偿,五形完坚无灾殃。


        上睹章第十六
      
    上睹三元如连珠,落落明景照九隅。五灵夜烛焕八区,子存内皇与我游。身披凤衣衔
    虎符,一至不久升虚无。方寸之中念深藏,不方不圆闭牖窗。三神还精老方壮,魂魄
    内守不争竞。神生腹中衔玉当,灵注幽阙那得丧。琳条万寻可荫仗,三魂自宁帝书命


        灵台章第十七
      
    灵台郁蔼望黄野,三寸异室有上下。间关营卫高玄受,洞房紫极灵门户。是昔太上告
    我者,左神公子发神语。右有白元并立处,明堂金匮玉房间。上清真人当吾前,黄裳
    子丹气频烦。借问何在两眉端,内侠日月列宿陈,七曜九元冠生门。


        三关章第十八
      
    三关之中精气深,九微之内幽且阴。口为心关精神机,足为地关生命哭,手为人关把
    盛衰。


        若得章第十九
      
    若得三宫存玄丹,太一流珠安昆仑。重重楼阁十二环,自高自下皆真人。玉堂绛宇尽
    玄宫,璇玑玉衡色兰开。瞻望童子坐盘桓,问谁家子在我身。此人何去入泥丸,千千
    百百自相连。一一十十似重山,云仪玉华侠耳门。赤帝老与己魂,三真扶胥共房津。
    五斗焕明是七元,日月飞行六合间。帝乡天中地户端,面部魂神皆相存。


        呼吸章第二十
      
    呼吸元气以求仙,仙公公子已在前。朱鸟吐缩白石源,结精育胞化生身。留胎止精可
    长生,三气右回九道明。正一含华乃充盈,遥望一心如罗星。金室之下可不倾,延我
    白首反孩婴。


        琼室章第二十一
      
    琼室之中八素集,泥丸夫人当中立。长谷玄乡绕效邑,六龙散飞难分别。长生至慎房
    中急,何为死作令神泣。忽之祸乡三灵殁,但当吸气录子精。寸田尺宅可治生,若当
    决海百渎倾。叶去树枯失青青、气亡液漏非己形。专闭御景乃长宁,保我泥丸三奇灵
    。恬淡闭视内自明,物物不干泰而平。意矣匪事老复丁,思咏玉书入上清。


        常念章第二十二
      
    常念三房相通达,洞得视见无内外。存漱五牙不饥渴,神华执巾六丁谒。急守精室勿
    妄泄,闭而宝之可长活。起自形中初不阔,三官近在易隐括。虚无寂寂空中索,使形
    如是不当污。九室正虚神明舍,存思百念视节庆。六府修治勿令故,行自翱翔入天路


        治生章第二十三
      
    治生之道了不烦,但修洞玄与玉篇。兼行形中八景神,二十四真出自然。高拱无为魂
    魄安,清净神见与我言。安在紫房帏(左巾右莫)间,立坐室外三五玄。烧香接手玉
    华前,共入太室璇玑门。高研恬淡道之园,内视密盼尽睹真。真人在己莫问邻,何处
    远索求因缘。


        隐影章第二十四
    隐形灭形与世殊,含气养精口如朱。带执性命守虚无,名入上清死录除,三神之乐由
    隐居。倏(左焱右欠)游遨无遗忧,羽服一整八风驱。控驾三素乘晨霞,金辇正立从
    玉与。何不登山诵我书,郁郁窈窕真人墟。入山何难故踌躇,人间纷纷(上如下巾)
    如。


        五行章第二十五
      
    五行相推反归一,三五合气九九节。可用隐地回八术,伏牛幽阙罗品列。三明出华生
    死际,洞房灵象斗日月。父曰泥丸母雌一,二光焕照入子室。能存玄真万事毕,一身
    精神不可失。


        高奔章第二十六
    高奔日月吾上道,郁仪结(王旁磷)善相保。乃见玉清虚无老,可以回颜填血脑。口
    衔灵芒携五皇,腰带虎(上竹下录)佩金  ,驾(左焱右欠)  接生宴东蒙。



        玄元章第二十七
      
    玄元上一魂魄炼,一之为物叵卒见。须得至真始顾盼,至忌死气诸秽贱。六神合集虚
    中宴,结珠固精养神根。玉(上竹下氏)金龠常完坚,闭口屈舌食胎津,使我遂炼获
    飞仙。


        仙人章第二十八
      
    仙人道士非有神,积精累气以为真。黄童妙音难可闻,玉书绛简赤丹文。字曰真人巾
    金巾,负甲持符开七门。火兵符图备灵关,前昂后卑高下陈。执剑百丈舞锦幡,十绝
    盘空扇纷坛。火铃冠霄队落烟,安在黄阙两眉间,此非枝叶实是根。


        紫清章第二十九
      
    紫清上皇太道君,太玄太和侠侍端。化生万物使我仙,飞升十天驾玉轮。昼夜七日思
    勿眠,子能行此可长存。积功成炼非自然,是由精诚亦由专。内守坚固真之真,虚中
    恬淡自致神。


        百谷章第三十
      
    百谷之实土地精,五味外美邪魔腥。臭乱神明胎气零,那从反老得还婴。三魂忽忽魄
    糜倾,何不食气太和精,故能不死入黄宁。


        心典章第三十一
      
    心典一体五藏王,动静念之道德行。清洁喜气自明光,坐起吾俱共栋梁。昼日曜景暮
    闭藏,通利华精调阴阳。


        经历章第三十二
      
    经历六合隐卯酉,两肾之神主延寿。转降适斗藏初九,知雄守雌可无老.知白见黑急
    坐守。


          肝气章第三十三
      
    肝气郁勃清且长,罗列六府生三光。心精意专内不倾,上合三焦下玉浆。玄液云行去
    臭香,治荡发齿炼五方。取津玄膺入明堂,下溉喉咙神明通,坐侍华盖游贵京,飘飘
    三帝席清凉,五色云气纷青葱,闭目内眄自相望。使心诸神还相崇,七玄英华开命门
    。通利天道存玄根,百二十年犹可还。过此守道诚独难,唯待九转八琼丹。要复精思
    存七元,日月之华救老残。川气周流络无端。


        肺之章第三十四
      
    肺之为气三焦起。视听幽冥候童子。调理五华精发齿,二十六咽玉池里。开通百脉血
    液始,颜色生光金玉泽。齿坚发黑不知白,存此真神勿落落。当忆此宫有座席,众神
    合会转相索。


        隐藏章第三十五
      
    隐藏羽盖看天舍,朝拜太阳乐相呼。明神八威正辟邪,脾神还归是胃家。耽养灵根不
    复枯,闭塞命门保玉都。万神方胙寿有余,是谓脾建在中宫。五藏六府神明主,上合
    天门入明堂。守雌存雄顶三光,外方内圆神在中。通利血脉五藏丰,骨青筋赤髓如霜
    。脾救七窍去不祥,日月列布设阴阳。两神相会化玉英,淡然无味天人粮。子丹进馔
    肴正黄,乃曰琅膏及玉霜。太上隐环八素琼,溉益八液肾受精。伏于太阴见我形,扬
    风三玄出始青。恍惚之间至清灵,坐於飙台见赤生。逸域熙真养华荣,内盼沉默炼五
    形。三气徘徊得神明,隐龙遁芝云琅英。可以充饥使万灵,上盖玄玄下虎章。


        沐浴章第三十六
      
    沐浴盛洁弃肥薰,入室东向诵玉篇。约得万遍义自鲜,散发无欲以长存。五味皆至正
    气还,夷心寂闷勿烦冤。过数已华体神精,黄华玉女告子情。真人既至使六丁,即受
    隐芝大洞经。十读四拜朝太上。先谒太帝后北向,黄庭内经玉书畅。授者曰师受者盟
    ,云锦凤罗金钮缠。以代割发肌肤全,携手登山歃液丹。金书玉景乃可宣,传得可授
    告三官。勿令七祖受冥患,太上微言致神仙,不死之道此真文。


     
        太上黄庭外景经
        上部经第一
      
    老君闲居作七言,解说身形及诸神。上有黄庭下关元,后有幽厥前命门。呼吸庐间入
    丹田,玉池清水灌灵根。审能修之可长存,黄庭中人衣朱衣。关元茂龠阖两扉,幽阙
    侠之高巍巍。丹田之中精气微,玉池清水上生肥。灵根坚固老不衰,中池有士服赤朱
    。横下三寸神所居,中外相距重闭之。神庐之中当修治,玄膺气管受精府。急固子精
    以自持,宅中有士常衣绛。子能见之可不病,横理长尺约其上。子能守之可无恙,呼
    吸庐间以自偿。子保完坚身受庆,方寸之中谨盖藏。精神还归老复壮,结幽阙流下竟
    。养子玉树令可杖,至道不烦无旁午。灵台通天临中野,方寸之中间关下。玉房之中
    神门户,既是公子教我者。明堂四达法海源,真人子丹当啊H刂芯睿,闭子精门可长活。正室堂前神所舍,洗心自治无败(三点水夸)。历观五藏视节度
    ,六府修治洁如素。虚无自然道之固,物有自然道不烦。垂拱无为身体安,虚无之居
    在帏间。寂寞廓然口不言,修和独立真人宫,恬(竖心旁炎)无欲游德园。清净香洁
    玉女前,修德明达神之门。



        中部经第二
      
    作道优游深独居,扶养性命守虚无。恬(左竖心旁右炎)自乐何思虑,羽翼已具正扶骨
    。长生久视乃飞去,五行参差同根蒂。三五合气其本一,谁与共之斗日月。抱玉怀珠
    和子室,子能守——万事毕。子自有之持无失,即欲不死入金室。出日入月是吾道,
    天七地(走之旁回)相守。升降进退合乃久,玉石落落是吾宝。子自有之何不守,心
    晓根基养华彩。服天顺地合藏精,七日之午(走之旁回)相合。昆仑之上不迷误,九
    原之山何亭亭。中有真人可使令,蔽以紫宫丹城楼。侠以日月为明珠,万岁昭昭非有
    期。外本三阳物自来,内拘三神可长生。魂欲上天魄入渊,还魂返魄道自然。庶几结
    珠固灵根,玉(上竹下氏)金龠身完坚。戴地悬天周乾坤,象以四时赤如丹。前仰后
    卑列其门,选以还丹与玄泉。象龟引气致灵根,中有真人巾金巾。负甲持符开七门,
    此非枝叶实是根。昼夜思之可常存,仙人道士非有异。积精所致和专仁,人尽食谷与
    五味。独食太和阴阳气,故能不死天相溉。试说五藏各有方,心为国主五藏王。受意
    动静气得行,道自将我神明光。昼日昭昭夜自守,渴可得浆饥自饱。经历六府藏卯酉
    ,通我精华调阴阳。转阳之阴藏於九,常能行之可不老。肝之为气修而长,罗列五藏
    主三光。上合三焦下玉浆,我神魂魄在中央。精液流泉去臭香,立於玄膺含明堂。雷
    电霹雷往相闻,右酉左卯是吾室。



        下部经第三
      
    伏於志门候天道,近在子身还自守。清静无为神留止,精神上下开分理。精候天道长
    生草。七窍巳通不知老。还坐天门候阴阳,下于喉咙神明通。过华盖下清且凉。入清
    灵渊见吾形。期成还年可长生,还过华下动肾精。立於明堂望丹田,将使诸神开命门
    。通利天道存灵根,阴阳列布若流星。肝气周还终无端,肺之为气三焦起。上坐天门
    候故道,津液醴泉通六府。随鼻上下开两耳,窥视天地存童子。调和精华治发齿,颜
    色光泽不复白。下于喉咙何落落,诸神皆会相求索。下入绛宫紫华色,隐藏华盖观通
    庐。专守心神转相呼,观我神明辟诸邪。脾神还归依大家,致於胃管通虚无。藏养灵
    根不复枯,闭塞命门如玉都。寿传万岁年有余,脾中之神主中宫。朝会五藏列三光,
    上合天门合明堂。通利六府调五行。金木水火土为王。通利血脉汗为浆,修护七窍去
    不祥,二神相得化玉英,上禀天气命益长。日月列布张阴阳,五藏之主肾最精。伏於
    太阴成吾形,出入二窍合黄庭。呼吸虚无见吾形,强我筋骨血脉盛。恍惚不见过青灵
    ,坐於庐下见小童。内息思存神明光,出於天门入无间。恬(竖心旁炎)无欲养华茎
    ,服食玄气可遂生。还过七门饮太渊,通我悬膺过青灵。坐於庐间见小童,问於仙道
    与奇方。服食芝草紫华英,头戴白素足丹田。沐浴华池生灵根,三府相得开命门。五
    味皆至善气还,被发行之可长存。大道荡荡心勿烦。吾言华矣慎勿传。

        中医学认为,春饮花茶好,因为这种茶可散发冬天积在人体内的寒邪,浓郁的香茶,又能促进人体阳气生发。春天万物复苏,人却容易犯困,此时若沏上一杯浓郁芬芳、清香爽口的花茶,不仅可以提神醒脑,清除睡意,还有助于散发体内的寒邪,促进人体阳气的生长。尤其是前列腺炎或前列腺肥大者、肝病者、少女经期前后和更年期女性等都宜饮用花茶。
        花茶是我国特有的茶类,有诗赞:“香花调意趣,清茗长精神”。饮花茶不仅是一种乐趣,而且可以保健祛病,如常见的菊花茶就能抑制多种病菌、增强微血管弹性、减慢心率、降低血压和胆固醇。同时,可疏风清热、平肝明目、利咽止痛消肿。再如茉莉花茶,则有清热解暑、健脾安神、宽胸理气、化湿、治痢疾、和胃止腹痛的良好效果;桂花茶具有解毒,芳香避秽,除口臭、提神 解渴、消炎祛痰、治牙痛、滋润肌肤、促进血液循环的作用;金银花茶能清热解毒、凉血止痢、利尿养肝、抗癌;至于珠兰花茶,则具有治疗风湿疼痛、精神倦怠、癫痫等作用,对跌打损伤、刀伤出血也有一定疗效。

        庄周服气法谓服气乃成仙(长寿)之道。《道藏·庄周气诀解》:“夫欲神仙,当先营气。能益能易,名上仙籍。不益不易,不离死厄。但能握固闭气,吞液气,化为血,血化为精,精化为神,神化为液,液化为骨,胎结丹田,绵绵长存。行之不倦,神光体溢。”


    具体练法:


         ①“凡服气,皆须喉中徐徐咽,不得泄,泄即令人发烦。每咽从容,中间隔十息停歇,又一咽弥住。若但咽之,则易奔出。”


          ②“初服气必须心意坦然。无疑无畏,必大胜。若怀疑感,即正气难行,盖须安心决志耳。”


          ③“凡服气,四体调和,必须情意欣乐自足,不羡一物事,日畅一日。”


          ④“凡食谷服气,虽得食,食不得饱,饱即气住,气住即逆出。弥忌荤辛,须坦然去弃滋味,自抑捺。不抑捺,即心不正气不行也。”


          ⑤“凡服气日,别饮少药,洒亦妙,并煮薤食之,益气。若气不下,吃少许姜蜜汤。能游心于玄漠,百物不思,至诚感神,则自然饱足,绝粒久视,一无所妨。服气纵体中胸心间不安,亦非害事。久久日胜一日矣。服气次,不得食肉及一切果子生菜。若未能全断肉味,须除十二属,亦恐腹中不安稳,又滓秽,肠中正气难行。且渐空腹,但自忍抑。久自觉神清有异,四体渐胜,眼中自识善恶。澄心定志三七日,即内视肠胃,通鉴五脏,历历使用,妙不可言。凡身中气常从口鼻中出,令制使不出。仙诀曰:欲得不死,肠中无滓;欲得长生,五脏当清;欲得不走,还精补脑。盖为行道也,初学一日不可忘。四时六时,内自通融作惯,行住坐卧,纵横并得服气。饱须闭气,令遍身中,次想气觉气,道成。”


         ⑥每欲咽气,先瞑目、叩齿、握固讫,存五脏各为兽,肺化为白麟,心化为赤麟,肝化为青麟,脾化为黄麟,肾化为黑麟,各吐本方正色,蒙蒙萦绕,状如五云入于口中,即鼓颊受之,如常咽法。毕,即摩拭面目七遍,定心叩齿七通,咒曰:(略)。咒毕,又叩齿七通,咽液七遍,无为无作,安神定志,无与气争,乃候出息,便鼓颊如婴儿含乳而咽之,定心意送至丹田。察其气在左边下,历历闻之,如水之度坎,声极分明,乃为一气。如此良久,又送一气,觉似满即休,不得过多,日久通乃知也。”


        ⑦“初服气,皆因出息时住其息少时,似闭满其息。出时,三分出二,又住少时,想满腹中时服之,朝、暮、子、午是也。觉满欲出,咬少许甘草、桂心、咽液,亦得渐散丹田,未满亦不到满也。元气下时,自然有少闷抑,莫令出。凡气欲从口鼻中冲出,即须强咽津液,直要加力小腹,从容咽下。如不可禁,即合返取所出气,还鼓腮,努小腹,咽入渐固,久久自不出矣。” 

     日本健康专家总结出三种不正确的休息方法:

      娱乐不一定是休息


      适当的娱乐能使人身心放松,精神愉悦,应该说是一种较好的休息。但是如果过度欢娱就失去了休息的意义。娱乐时间最好控制在每天连续3小时内。
     
        睡眠时间并非越长越好


      适度的睡眠能消除疲劳,恢复精力。睡眠时间的长短,应根据疲劳程度而定。对于成年人来说,夜晚睡8小时足够。如果睡眠时间长,那么活动时间必定相应减少,也会影响健康。


      静止不动不等于休息


      不少人以为坐在沙发上或躺在床上静止不动就是休息,其实不是。因为休息的含义是指暂时停止工作。如果一个脑力劳动者,虽然是坐着或躺着,但是还在那里动脑筋继续思考问题,那就不算休息。


    (作者:佚名    资讯来源:人民网-市场报)

    经常在电脑前工作的人常会觉得眼睛干涩疼痛,所以,在电脑桌上放几支香蕉很有必要,香蕉中的钾可帮助人体排出多余的盐分,让身体达到钾钠平衡,缓解眼睛的不适症状。此外,香蕉中含有大量的β胡萝卜素,当人体缺乏这种物质时,眼睛就会变得疼痛、干涩、眼珠无光、失水少神,多吃香蕉不仅可减轻这些症状,还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眼睛疲劳,避免眼睛过早衰老。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39健康网)

    人们通常把疲劳分为生理疲劳和心理疲劳两种。前者主要针对劳动而言,主要表现为肌肉酸痛、疲倦、无力等;后者主要指脑力劳动而言,疲劳的主要表现为心情烦躁,注意力涣散,思维不敏捷,反应迟钝等。

      心理疲劳的一个明显标志是学习与工作效率降低,而长期的心理疲劳影响心理健康,使人心境压抑,百无聊赖,心烦意乱,精疲力竭,甚至出现神经衰弱症状,如头痛头昏、记忆力减退、失眠、怕光等,还可能发生其它心因性疾病。
      
      一般情况下,人们比较注重减轻体力劳动强度,改善劳动环境,注意劳逸结合和其它心理卫生要求,这对保护健康确有益处。专家们则特别建议脑力劳动者劳逸结合,注意脑力劳动中的心理卫生。科学家提倡脑力劳动者注重强调对其所有从事的脑力劳动的兴趣,使脑力劳动环境的安静及光线照明符合卫生要求等方面,认为这些对消除心理疲劳有益。
      
      脑力劳动疲劳的信号是心理疲劳感觉,这种疲劳感是人体、器官或主要细胞(离细胞等),对继续工作的抵触,疲劳信号揭示机体已经需要休息,需要调整和恢复,应该停止工作,以睡眠或者娱乐、体育活动(或体力劳动)等积极方式促进大脑功能的调整。此时,若强制大脑继续工作,则会加重心理疲劳,造成脑细胞的损伤,或使脑功能恢复发生障碍。
      
      而很多人在现实生活中喜欢采用各种脑兴奋措施来消除心理疲劳感,以继续完成工作,如大量抽烟是作家刻苦写作的兴奋剂;诗人则是以酒助兴;西方人则喜欢抽雪茄、饮咖啡,或者使用其它兴奋物质,来振奋自己或以意志来强迫自己战胜疲劳,继续学习和工作。


      但是,医学研究表明,只有能够改善细胞的生理过程,才能促进细胞疲劳的恢复。因此,人们常用兴奋大脑的方法强迫大脑继续工作,就会加重心理疲劳,加重细胞损伤,对机体十分有害。
      
      要消除心理疲劳,避免用脑过度对身体的损伤的关键是强调劳逸结合,体脑结合,科学用脑。科学用脑最重要的措施是顺应大脑活动的生理节律,强调劳逸结合,体脑结合,切忌长时间以各种强制手段增加脑力劳动的负荷。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飞华健康网  )

          爱美是人的本性,特别是女性朋友都希望能够通过化妆,使自己更具有魅力。利用天然食物用于美容,既可避免美容品引起的过敏,又能获得简便、易学、廉价、无副作用等功效。

      一、瓜类美容法


      黄瓜不仅可用来敷在浮肿的眼睛上消肿,而且可以洁肤,能使皮肤细腻滑嫩。其方法是: 将黄瓜切成薄片,贴在面部,让瓜汁中的营养渗入皮肤和吸去皮肤表层之污秽,在约15分 钟后用清水洗净,然后轻轻按摩面部即可。


      盛夏新鲜丝瓜既可食用,也可美容。将丝瓜去皮后压出瓜汁,与等量蜂蜜匀混。取少量 涂在脸上10至15分钟,有洁肤去皱之功效。


      西瓜皮也可美容,将吃剩的西瓜皮,用来擦脸部,倾刻会使你感到清爽、凉快,坚持使 用数日,会使你在夏季因太阳曝晒而受损伤的肌肤得到很好的保养。


      二、果汁美容法


       喝鲜果汁,既美容,又健身。现已得到较为广泛的重视,被誉为“随街养颜法”。


      胡萝卜汁美容:胡萝卜汁含胡萝卜素和维生素等,可以刺激皮肤的新陈代谢,增进血液 循环,从而使肤色红润,对美容健肤有独到之效。胡萝卜汁最好在早晨空腹时喝,因为,这更利于胃肠吸收。


      葡萄汁美容:葡萄适合油性皮肤。将葡萄榨出汁来,直接搽抹脸上,效果甚佳。


      鲜桔子汁美容:深秋时节桔子上市,在品尝桔味的同时,可将桔汁挤出直接在面部涂擦, 可使你的肌肤马上变得清爽不腻。因为,桔子含果酸和维生素C、维生素A。常用桔子汁擦脸,可使你皮肤抵抗力增强,从而减少皮肤的干燥,达到健肤美容的功效。


      三、面液美容法


       一些果品经过简易加工成美容液,可以不受时令季节的限制,常年可用。


      栗麸面液:栗麸即栗子的内果皮。将栗麸捣为细末,与蜂蜜调匀,瓶装贮备,早晚各敷 面一次。栗麸是一味难得的美容良药,性味甘平而涩,与蜂蜜合用,能使皮肤光洁,皱纹舒展,对皮肤具有防衰老之效。


      桃仁洗 面液:去壳桃仁即桃的果仁,味甘性平,可活血祛瘀。用粳米饭浆同研后绞汁, 搅拌成糊状,澄清便成面液,装瓶备用。其用法:把面液加温擦面,每日早晚各一次。能使瘀血消散、脸部血流畅通。桃仁富含脂肪油,本身就有润肤的作用。而粳米饭浆,质软 粘稠,可粘吸皮肤表面的污物,具光洁皮肤之作用。


      蜂蜜蛋清液:将鸡蛋清搅动,直至全部起泡,加入蜂密,搅匀即成(五个鸡蛋的蛋清, 蜂蜜一汤匙),贮瓶备用。用法:将蜂蜜蛋清液涂于面部,待干燥后,再用清水洗净,每周2至3次。蜂蜜不仅内服可以驻颜美容,外用亦有很好的益颜美容之功效。可用来治疗面部皮肤干涩及皱纹。


    (转自:http://www.cnkang.com

          法国有句俗语,叫做“美女生在山上,不生在海边。”记者的一位邻居就经常念叨它,当身边有皮肤姣好的女性出现时,还会半开玩笑地问一句:中南部人吧?吃盐少啊!(注:法国中南部为阿尔卑斯山区。)据法国美容师解释,这句俗语的意思是说,因为住在海边的女性平时摄入的盐量较多,所以皮肤很容易长出皱纹,自然影响美观。而山区的女性较少吃盐,皮肤往往光滑细腻。

      盐吃多了为什么容易长皱纹呢?法国国家医学院网站上的专家解释说,食盐以钠离子和氯离子的形式存在于人体血液和体液中,它们在保持人体渗透压、酸碱平衡和水分平衡方面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如果吃盐过多,体内钠离子增加,就会导致面部细胞失水,从而造成皮肤老化,时间长了就会使皱纹增多。


      应该说,正常的盐分摄入并不可怕。不过,法国国家医学院的一份调查显示,法国人的饮食普遍偏咸,其中以他们最常吃的法式面包含盐量最高,有的能达到25%―30%。其次,在熏肉、肉制品,以及奶酪中,含盐量也相当高。而且,法国人还有个爱用“盐水煮饭”的习惯,这也大大增加了日常盐分的摄入量。


      医学专家们提醒大家,吃盐多不仅会造成高血压,还会直接影响人的容貌。要想皮肤好,比较科学的方法是多喝水,帮助皮肤排毒,另外每天盐分摄入量不要超过6克。


    (转自:http://www.cnkang.com

           先说“寒头”。一般情况下人的头部总以相对地保持寒凉为好,这样才有利于健康。人们工作紧张忙碌之时,用冷水洗一洗脸,能起到清醒头脑和提高思维能力的效果。长年坚持用冷水洗脸还能预防感冒。具体做法是先打上一盆冷水,事先吸足一口气,将整个脸部浸泡入水中,能坚持 多久就坚持多久,可以反复进行几次;再将双手浸泡入水中数分钟,然后再用毛巾蘸水清洗脸部。这样做既可以润肤明目,又可醒脑提神,还可驱寒,更可预防感冒。

      再说“暖足”。人的足部距离心脏最远,最易受到寒邪侵袭,因而有“寒从脚起”之说。因此,足部保暖很重要。有的人常用炉火烤足,这样容易导致足部皮肤皲裂。最好的暖足方法是用热水烫足。做法是先用脸盆准备半盆热水,旁边再准备一个热水瓶,然后双足入盆浸泡,水温宜高一些,但必须忍受得了,并以不伤足为原则。每次濯足最好在20分钟以上,水温低了就从热水瓶中倒入一些高温的水,使水温始终保持热烫。


      坚持用热水洗足可以驱散寒气,温暖全身;促进周身血液循环,及时消除疲劳;早上运动之后用热水洗足可以健脑强身,夜晚就寝以前用热水濯足可以提高睡眠质量;用热水烫足还有利于治疗脚癣。


    (转自http://www.cnkang.com

    祖国医学认为:人有喜怒忧思悲恐惊的情志变化,亦称“七情”。其中怒喜思忧恐为五志,五志与五脏有着密切的维系。《内经》有“怒伤肝,悲胜怒”、“喜伤心,恐胜喜”、“思伤脾、怒胜思”、“忧伤肺,喜胜忧”、“恐伤肾,思胜悲”等理论。此观点被历代医家应用于养生学中,对于情志调摄、防病祛疾、益寿延年起着不可低估的微妙作用。

        我们知道,人是一个极其复杂的有机体,七情六欲,人皆有之,属于正常的精神活动,有益于身心健康。但异常的情志活动,可使情绪失控而导致神经系统功能失调,引起人体内阴阳紊乱,从而出现百病丛生、早衰,甚至短寿的后果。故善养生者,宜注意情志调摄。而过激的情志,可影响体内功能失调,而累及五脏。


        情志伤肝。怒是较为常见的一种情绪,怒则气上,伤及肝而出现闷闷不乐、烦躁易怒、头昏目眩等。亦是诱发高血压、冠心病、胃溃疡的重要原因。


        情志伤心。喜可使气血流通、肌肉放松、益于恢复机体疲劳。但欢喜太过,则损伤心气。如《淮南子. 原道训》曰:“大喜坠慢”。阳损使心气动,心气动则精神散而邪气极。出现心悸、失眠、健忘、老年疾呆等。《儒林外史》中,描写范进年老中举,由于悲喜交集,忽发狂疾的故事,是典型喜伤心的病例。


        情志伤脾胃。中医认为:“思则气结”,大脑由于思虑过度,使神经系统功能失调,消化液分泌减少。出现食欲不振、纳呆食少、形容憔悴、气短、神疲力乏、郁闷不舒等。


        情志伤肺。忧和悲是与肺有密切牵连的情志,人在强烈悲哀时,可伤及肺。出现干咳、气短、咳血、音哑及呼吸频率改变,消化功能严重干扰之症。《红楼梦》中,多愁善感、悲忧伤身的林黛玉,就是很好的证明。


        情志伤肾。惊恐可干扰神经系统,出现耳鸣、耳聋、头眩、阳痿,其可致人于死亡。在生活中,通过惊恐的语言暗示,而把人真的吓死的报道,已屡见不鲜。可见,恐则气下的危险性。


      综上所言:情志活动与内脏关系十分密切,老年人随着脏腑功能减退,调节适应能力较弱,面对过激的情志变化,难以承受而易引起疾病。如陈直说:“虚者风烛,百疾易攻”,这说明过激的情志,是产生疾病的重要因素。人生在世,喜怒哀乐等情志变化,充满在生活之中。避免过激情志的较好方法是:遇事要镇定自如,冷静地对待目前的复杂事情。事情过后,不要把它长期放在心上,以自寻苦恼。培养乐观的人生态度,提高心理上的抗逆能力,胸怀要宽阔,情绪宜乐观。要淡泊宁静,知足常乐,把人生忧喜、荣辱、劳苦、得失视为过眼烟云。万事只求安心,保持精神内守,人则长寿。另外,平日增加各种有益心身健康的兴趣,寻找精神寄托,这样对预防情志过度,保证脏俯安泰,能起到积极的作用。


    (本贴转自:中华康网http://www.cnkang.com 2007-4-27 )

    养生三字经

        人到老,莫烦恼,忧愁多,催人老。

        常锻炼,抗衰老,量力行,误过劳。

        经常笑,变化少,心胸宽,寿自高。

        善交往,广爱好,心情畅,睡眠好。

        遇事忍,不急躁,多谦让,少烦恼。

        调饮食,莫过饱,身体健,疾病少。

        心不顺,尝花草,听音乐,怒气消。

        勤动笔,读书报,常用脑,记忆好。

        三字经,要记牢,保健康,乐陶陶。

      养生歌

        君欲求长寿,养生最重要。

        起居须定时,睡眠不可少。

        时而跑跑步,抽空做做操。

        活动筋骨舒,食增脾胃好。

        早餐营养精,中餐要吃饱。

        晚餐宜清淡,糖盐量宜少。

        素菜样样吃,节制饮食好。

        劝君莫抽烟,勿贪杯中酒。

        节欲是关键,色为寿之仇。

        夫妻过生活,也要把握周。

        财为身外物,不正勿贪求。

        遇事勿发怒,性情要温柔。

        劳逸相结合,锻炼贵持久。

        若能照此作,健康保长寿。

        八怕歌

        一怕性子急,冲动发脾气。

        二怕有苦衷,心情受压抑。

        三怕灾祸至,精神遭刺激。

        四怕嗜酒肉,体肥血管细。

        五怕事忙乱,烦扰多难题。

        六怕头猛震,抬举用过力。

        七怕连失眠,熬夜不节欲。

        八怕烈日晒,风寒也需避。

        莫生气

        人生就像一场戏,因为有缘才相聚

        相扶到老不容易,是否更该去珍惜

        为了小事发脾气,回头想想又何必

        别人生气我不气,气出病来无人替

        我若气死谁如意,况且伤神又费力

        邻居亲朋不要比,儿孙琐事由他去

        吃苦享乐在一起,神仙羡慕好伴侣


    (转自新华社区,推荐网友:红叶晚萧萧)

           春季是海产品的产出淡季,时下人们从市场购买的海产品大都是冷冻存放时间较长的,加之春节刚过,有些家庭仍旧食用节日储存的海产品。

      海产品存放时间过长,就容易腐败变质。海产品变质后,所含的蛋白质就分解,并且产生胺类、可溶性毒蛋白、吲哚、恶臭素等有毒害的物质。值得提出的是,上述有毒害的物质,加热煮、熬并不能彻底破坏其毒害性,若人们食后,毒性物质经肠道进入血液,便会危害身体的健康。因此,春季人们应慎食海产品,尤其那些变质的海产品切不可食用。


    (本贴转自养生网,表示感谢。)

    太極拳的醫療保健功能
           太極拳在我國歷代人民的長期實踐中不斷地演進和發展,使它無論在技術上、理論上都形成了完整而系統的內容,成為具有寶貴醫療價值,輕鬆柔和的運動項目。這是我國古代人民在體育事業上的巨大貢獻之一。 


          太極拳有高深的技擊藝術,有寶貴的醫療保健作用。它是一種把我國源遠流長的拳術、導引術、吐納術三者結合,加以創新的治病強身、增強體質和延年益壽的體育運動。在太極拳精典論著中,就有“詳推用意終何在,益壽延年不老春”的話。太極拳運動的特點,是舉動輕靈,運作和緩,呼吸自然,用意不用力。是靜中之動,雖動猶靜,靜所以養腦力,動所以活氣血,內外兼顧,身心交修。也就是使意識、呼吸、動作三者密切結合,從而達到調整人體陰陽,疏通經絡,和暢氣血,使人的生命得以旺盛,故可使弱者強,病者康,弱者復壯,起到增強體質、祛病延年的作用。


          現代醫學研究表明,太極拳和一般的健身體操不同,除去全身各個肌肉群、關節需要活動外,還要配合均勻的深呼吸與橫膈運動,而更重要的是需要精神的專注心靜、用意,這樣就對中樞神經系統起了良好的影響,從而給其他系統與器官的活動和改善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太極拳對神經系統的影響
     
       神經系統,尤其是它的高級部分,是調節與支配所有系統和器官活動的樞紐。人類依*神經系統的活動,以適應於外界環境並改造外界環境,人依*神經系統的活動,使身體內各個系統與器官的機能活動按照需要統一起來。太極拳的練習,對中樞神經系統起著良好的影響,因為太極拳一開始,就要求體舒心靜,排除雜念,注意力集中,用意不用力,這些都是對大腦活動的良好訓練因素。此外,從動作上來講,太極拳的動作,練習時要如行雲流水,連綿不斷,如長江大河,滔滔不絕,“其根在腳,發於腿,主宰於腰,行於手指,由腳而腿,而腰總須完整一氣”。由眼而手部、腰部、足部,上下照顧毫不散亂,前後連貫,同時動作的某些部分比較複雜,必須有良好的平衡能力,因此需要大腦在緊張的活動下完成,也間接地對中樞神經系統起市面上訓練作用。這樣就提高了中樞神經系統的緊張度,從而活躍了其他系統與器官的機能活動,加強了大腦方面的調節作用。 
     
       太極拳是一種很有趣的活動,經常練習的人,都有這樣一種感覺,就是練架子的時候,周身感覺舒適,練後精神煥發,心情愉快,這些都是練者高度的情緒性與興趣濃厚的證明。情緒性的提高,在生理上有極重要的意義。國外一位醫學專家說過:“提高了患者的情緒,就等於將病治好了一半。”以上說明,太極拳對中樞神經系統起了良好的作用。 
     
       太極拳對心臟血管系統及呼吸系統的影響
     
       太極拳的動作,包括了各組肌肉、關節的活動,也包括了有節律的均勻的呼吸運動,特別是橫膈的運動,因此它能加強血液及淋巴迴圈,減少體內的淤血現象,是一種用來消除體內淤血的良好方法。
     
       全身各部骨骼肌的週期性的收縮與舒張,可以加強靜脈的血液迴圈,肌肉的活動保證了靜脈血液回流,及向右心室充盈必要的靜脈壓力。呼吸運動同樣也能加速靜脈的回流。太極拳由於要求深長均勻的自然呼吸,且要氣沉丹田,呼吸的效果增加,也就更好地加速了血液與淋巴的迴圈,加強了心肌的營養,改善了心臟的營養過程,為預防心臟各種疾病及動脈硬化建立了良好的條件。同時,太極拳深長的腹式呼吸,對提高肺臟的通氣和換氣功能,增加肺活量都有良好的作用。 
     
       太極拳對新陳代謝方面的影響
     
       改善人體新陳代謝,是太極拳重要的健康因素。老年人的很多疾病是與新陳代謝的降低分不開的。因此,堅持打太極拳,對降低血液膽固醇含量,預防動脈搏硬化有良好的作用。
     
       綜上所述,太極拳是一種適合生理的健身運動,它對中樞神經系統起著良好的影響,加強了血液迴圈,減少體內淤血,改善了消化作用與新陳代謝過程。幾乎適應各種人體慢性疾病的康復,對神經衰弱、神經痛、高血壓、心臟病、腸胃病、肝病、腎病、腰肌勞損、風濕寒腿、關節炎、糖尿病等等,都有良好的療效。它是一種老少鹹宜的養生、保健運動。
     (本贴转自香港太极功夫论坛)

    1.均衡营养 没有任何一种食物能全面包含人体所需的营养。西方营养学家提倡每人每天要50种食品以上。既要吃山珍海味、牛奶,也要吃粗粮、杂粮、蔬菜、水果,这样才符合科学合理均衡营养观念。饮食合理,疾病就不易侵入。还要注意饮食方法,勿暴饮暴食,大饥大饱,一定做到定时定量,有针对性,均衡消化,保证营养。
     
      2.保障睡眠 伴随着社会的变革和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睡眠不足也已成为当今最普遍的健康和社会问题。睡眠一应占据人类生活1/3左右的时间,它和每个人的身体健康密切相关。世界卫生组织确定“睡得香”为健康的重要客观标志之一。当感到情绪不佳或者身体不适时,美美地睡上一觉后,会觉得精神倍,身体的不适也会有所减轻,甚至恢复如常。

      3.动养兼顾 人的健康躯体也是一种神形的表现,之所谓要神形兼备。人的健康的精神状态来自于自身的思想意志,一方面人总是要有精神的,另一方面精神也要靠肢体,人体的各种力量的养护,使人的思维,内脏各器官功能都保持兴旺状态,人才能显得精神无比。


      4.培养兴趣 广泛的兴趣爱好,会使人受益无穷。它可以增加你的活力和情趣,使生活更加充实、生机勃勃,使娱乐活动更加丰富多彩。人们在娱乐活动中,应该发展多种兴趣。有益的活动不仅可以修身养性,陶冶情操,而且能够辅助治疗一些心理疾病。


      5、善待压力 心理学家认为,人之所以感到疲劳,首先是情绪使我们的身体紧张,因此要学会放松,让自我从紧张疲劳中解脱出来。善待压力,首先要树立正确的处世观,把压力看作是生活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作好抗压的心理准备。遇到突如其来的困难和压力,不要惊慌失措,要静下心来,审时度势,理顺思绪,从困境中找出解决问题、缓解压力的办法。其次,要确立切实可行的目标定向,切忌由于自我的期望过高,无法实现而导致心理压力,倘若目标经过积极努力有可能实现,无论出现何种艰难和困厄,都不要退缩和逃避,要借助压力的刺激,不断强化自己的意志,充分发挥全身的能量,达到目标。再者,要学会适度卸减压力。以保证健康、良好的心境。使体内的正气旺盛,去除致病的因素,早日回到第一状态,成为健康人。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医药网  )

    运动为何能减压


      运动之所以能缓解压力,让人保持平和的心态,与腓肽效应有关。腓肽是身体的一种激素,被称为“快乐因子”。当运动达到一定量时,身体产生的腓肽效应能愉悦神经,甚至可以把压力和不愉快带走。


      此外,适当的运动锻炼,有利于消除疲劳,使复习更有成效。考生们整天伏案苦读,单调而枯燥。长时间单调刺激易引起生理、心理疲劳,而运动能使刺激强度得到变换,起到改善、调节脑功能的重要作用。要充分发挥大脑潜能,必须合理地安排活动,不使某一半球或某一功能区由于反复单调刺激而疲劳,要动静协调、张弛有度,才能有助于提高大脑皮层的分析综合能力。


      哪些运动能减压


      通常来说,有氧运动能使人全身得到放松。想通过运动缓解压力,可以参加一些缓和的、运动量小的运动,使心情先平静下来,如跳绳、跳操、游泳、散步、打乒乓球等。对考生而言,如果有机会参加一些集体运动,如篮球、排球等,还能体会到合作的愉快,增强斗志。运动时间可掌握在每天半小时左右。


      这里介绍一种放松肌肉的方法,可以在睡前练习。在一间安静、灯光柔和的房间里躺下,掌心向上,两腿伸直,脚尖向外。闭上眼睛,轻柔地按照自己的节奏呼吸。绷紧脸部肌肉约10秒钟,放松;缓慢地向上抬头,放下;提肩10秒钟,放松;伸展手臂及手指,握拳10秒钟,放松;提臀,然后缓缓地放下;脚后跟并拢,向外伸展腿和脚趾,然后完全放松。重复练习5次。


      呼吸减压很有效


      运动的人都知道,当你在进行最后放松时,深呼吸能帮助你尽快将运动心率恢复到正常心率。而当人紧张的时候做几次深呼吸,也能起到放松心情的作用。考生最好能学习一些呼吸减压的方法,十分有效。


      深呼吸选一种舒适的姿势,或站或坐,将双手放在胸前,上身保持放松,吸气的同时扩展胸部,稍停,紧闭双唇,慢慢呼气,重复几次,就会感到紧张的情绪缓和了许多,心情也会随之舒畅。


      净化呼吸立姿,两脚分开与肩同宽。用鼻做深吸气,同时两臂缓缓经体侧平举至上举。待吸足气后(两臂恰成上举),两臂急速下放似“挥砍”,张口吐气的同时高喊一声“哈”。这一练习有助于消除精神紧张,并能使长期郁积在肺部的浊气排出。


      运动过量反无效


      如果带着太大的压力和不良情绪去锻炼,在锻炼中思绪杂乱,注意力不集中,反而会影响锻炼的效果。比如有人刻意去做一些激烈的、运动量大的运动项目,认为出一身大汗,压力和不良情绪就会全部释放出来。其实效果恰恰相反,这种激烈且大运动量的锻炼,不但会造成身体疲劳,加上原来紧张的精神,压力不但排解不了,情绪反而会更坏。


      为了达到放松身心的作用,可以选择自己喜爱的、能产生愉悦感的运动。运动完毕后要及时洗浴,防止感冒,运动时间不要过长,避免过度疲劳或兴奋。复习前、睡前、考试前一小时不适宜进行激烈运动,尤其在考试前最后一天更不宜做剧烈运动。


      饮食辅助不可缺


      营养专家认为,面对令人担忧的事情或持续不断的压力,身体会产生心跳加速、血压升高、肌肉收紧等“攻击或逃避反应”,这时特别需要身体提供营养素、维生素和额外的能量。当人承受巨大的心理压力时,身体会消耗大量的维生素C,应注意多摄取诸如洋葱、青椒、花椰菜等富含维生素C的蔬果。少食多餐也有助于减轻考生的紧张与疲劳。


      国外减压奇招频出


      压力无处不在。看看国外有哪些减压奇招?


      运动消气 法国出现了一种新兴的行业:运动消气中心。中心均有专业教练指导,教人如何大喊大叫、扭毛巾、打枕头、捶沙发等,做一种运动量颇大的“减压消气操”。在这些运动中心,上下左右皆布满了海绵,任人随意摸爬滚打。


      以暴减压 “随身带个小皮球,郁闷时偷偷捏一捏。”美国一个专为男性白领排忧解难的服务网站这样建议。随身携带一个网球、小橡皮球或是别的什么,遇到压力过大需要宣泄的时候,就偷偷地挤一挤、捏一捏,这显然要比掐同事的脖子、在大家目瞪口呆之下歇斯底里地撕废纸、捶桌子要好得多。


      咀嚼零食 当食物与嘴部皮肤接触时,一方面能够通过皮肤神经将感觉信息传递到大脑中枢,从而产生一种慰藉,使人通过与外界物体的接触而消除内心的压力;另一方面,当嘴部接触食物并咀嚼和吞咽的时候,可以转移人对紧张和焦虑的注意,在大脑摄食中枢产生另外一个兴奋区,从而使紧张兴奋区得到抑制,最终使身心得到放松。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中国健康网)

    1.醋蛋液:取新鲜鸡蛋一枚,洗净揩干,加入500毫升优质醋中浸泡一个月。当蛋壳溶解于醋液中之后,取一小汤匙溶液掺入一杯开水,搅拌后服用,每天一杯。长期服用醋蛋液,能使皮肤光滑细腻,扫除面部所有黑斑。
     
      2.蜂蜜蛋白膜:新鲜鸡蛋一枚,新鲜鸡蛋一枚,蜂蜜一小汤匙,将两者搅和均匀,临睡前用干净软刷子将此膜涂刷在面部,其间可进行按摩,刺激皮肤细胞,促进血液循环。待一段时间风干后,用清水洗净,每周两次为宜。这种面膜还可以用水释稀后搓手,冬季可防治皲裂。
     
      3.杏仁膏:将90克浸去皮有杏仁捣烂如膏,掺入鸡蛋清调匀,每夜涂面,翌日早晨用米泔水洗净。
     
      4.白雪膜:鸡子三枚浸入白酒,密封四五日,用来涂面,能使面黑渐白,皱纹减少。但过敏性皮肤者慎用。
     
      5.蛋黄面膜:用牛奶掺入鸡蛋清,或配用鸡蛋黄调匀,涂面15分钟,对中性皮肤的保养效果尤佳。只须坚持三个月,你的容颜便会焕然一新。
     
      6.蛋壳软膜:做菜时,将蛋壳内的软薄膜粘贴在面部皱纹处以及脸颊、下巴部位,任其风干后再揭下来,用软海绵擦去油性皮肤的死皮;如果是干性皮肤,应涂些植物油再擦去死皮,最后洗净。
     
      7.磨砂膏:为除去面部死皮,打一只鸡蛋加一小匙细盐,用毛巾蘸之在皮肤上来回轻轻擦磨,犹如使用磨砂膏一般。找回美丽,简单而快捷。
     
      8.蜂蜜蛋黄面膜:用蛋黄加入蜂蜜和面粉调成浓浆,均匀涂敷面部,不但能治粉刺,而且可预防秋冬皮肤干燥。如果是油性皮肤,应加入一匙柠檬汁混合搅匀,用棉签涂于脸上,15-20分钟后以温水洗去。
     
      埃及艳后是利用鸡蛋美容的,慈禧太后也是利用鸡蛋美容的,你也能利用鸡蛋使自己更加美丽,这抬手可得的机会可不要被你放弃呀!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中国康网)

       一贯知足,知足常乐。不盲目与别人比较,量体裁衣地安排自己的生活,不求花天酒地,只求平淡人生。

      二目远眺,远眺明目。无论何时,不可只看到眼前利益;不可患得患失,要登高望远。


      三餐有节,食不过饱。早吃好,午吃饱,晚吃少。


      四季不懒,勤于锻炼。根据季节的变换,选择不同的时间和项目进行适度的体育锻炼,贵在坚持。


      五谷皆食,营养均衡。不可偏食,才能摄入人体所需的多种营养。


      六欲不张,清心寡欲。欲节则养精气,纵欲伤身,后患无穷。


      七分忍让,豁达大度。遇事达观,得让人处且让人。


      八方交往,广结朋友。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才能接纳各方的信息,提高适应能力。


      九(酒)薄烟戒,神清气爽。饮酒不可过量,且根据各自身体条件限酒,不得贪杯豪饮;力求戒烟,以免危害身体。


      十分坦荡,以诚待人。为人襟怀坦白,宽以待人,不做亏心事,保持心平气和的好心境,心平天地宽。

    (转自:http://www.cnkang.com
    悟道录 

    天高地厚 日月归临 雷鸣风吹 四时代谢 月借日光 安炉立鼎 阳燧方诸 蜣螂狮兽 

    黒铅水银 弄影侮像 种黍种麻 接桃接杏 发化水蛇 鹤胎龟息 水冻冰消 木茂水长 

    松心竹节 木炭坏砖 尸肉尸发 水上火下 瓜果子仁 混水垢镜 动热静寒 高台大树 

    洼实突消 鲤鱼老狐 神龙变化 枯木寒灰 近朱近煤 婴儿天真 橐籥运用 斗柄月建 

    癫汉醉人 提纲提领 淘金拣玉 桔槔取水 草木花实 木偶泥胎 灯光烛亮 曲酒米粥 

    钟鸣鼓响 傀儡风筝 鹦鹉石猴 榆荚荠麦 思水思火 向南向北 斩草栽树 瓶满瓶半 

    器皿妆饰 有形有气 空谷传声 戥秤尺丈 筏子筌罾 蛰虫复生 蚌珠鸡卵 凤凰孔雀 

    日中月盈 睡人作梦 商贾谋利 颠猿劣马 男女生育 开门揭窗 媒娉作合 食物尝味 

    上山渡河 灯蛾蚯蚓 蚕丝蜂蜜 他家借种 龟藏鱼潜 油涸炭化 泥莲霜菊 灯笼炉罩 

    物圆物方 锅破瓮漏 婴儿无心 筑基起屋 丹房器皿 毛蛆蝌蚪 骐骥驽骀 红花绿叶 

     注:此《悟道录》计八十条,似少一条。

    附:叹道歌七十二段


     


    重刊悟道破疑集序


     


        余于斯道,向慕有年,而是非邪正终难剖彻。庚午岁,遇拜来中老师,蒙恩指皈正道。于辛未年朝谒各属名山,至甘肃省,访得栖云山悟元老人,续注《周易阐真》诸祖师丹经,及自著《悟道破疑》、《修真辨难》诸书,其精义入神,炳若日星,即往谒见。而四方名土参访者甚夥,即执役门下者亦复不少。余因受业,得授诸书。旋装梓里,复见吾师,特出所请悟元老人之书,以质疑义。吾师逐一展阅,欣赏不已,曰:“此老所注,宁宇箴规,言言模范,显然易见,约而能该,真乃修身立命之津梁,三教渊源之矩矱。但习元诸书汗牛充栋,而直指窍炒、辨明是非无逾此矣!倘能乐此入道,不亦希有事哉!”是时,同人索此书者甚众,其书祗一部,不能遍传,吾师曰:“私一己,不若公诸同好,以得阐发悟元之至[似“主”]意,开示后人之正宗,亦功德盛行也!”第时囊橐无余,难以悉刻,仅将《悟道破疑集》重付剞劂,印诸行丗,盖此书扫尽旁门,务撮领要,至于辟邪厘正,诚中流之一壶也。其余诸梓,赖有志者输囊补刊云尔。

        时嘉庆二十一年岁次丙子仲冬月长至日,夏复恒谨序。


    悟道破疑集原序

     


        余世间一大不肖人也,幼时习儒,年末二十,大病者三,几乎殒命。因病有悟,遂而慕道,然犹在疑似之间,以为世间未必有此延年之术也。因往西秦养病,路过泾阳,遇一蓬头老翁,相见如故.余言及切身大事。翁曰:“性命之道,人人有分,祗在有志无志耳。”又赐良方。及至南安,如方疗治,诸病顿脱。自此立意方外,以为修计。朝王暮李,如是数年,不特正理耳中未闻,即正人眼中所见有数。后游金城,闻有龛谷老人者,服儒服,冠儒冠,举止异常,人莫能测。即往叩谒,观其行藏高超,与众不同。及听言谭,俱皆义理。余虽不知身分深浅,确识其真高人也。机缘相投,得入正门,又嘱先尽人事。遵命归里,奉亲之暇,静玩诸家丹经,或明或暗,不能一以贯通,即知还有秘密。于是北游燕京,南穿河南,秦晋郡邑,无处不到,所遇缁黄,皆未能决我所疑。后抵汉南,得遇仙留丈人,打开宝藏,拈出珠玉,一一指示。十三年所抱疑团,于此打为粉碎矣!方知大道必要真传,性命还须双修,非同旁门曲径、着空执相之事也。但恨自己宿根不深,功行不大,力量有限,今已七旬有八矣,犹在半途,末登彼岸,师恩罔极,实自负之。然虽大道未成,而于作孽造罪、有碍性命之事尽皆脱去,因将昔年所阅岐路、后遇法眼编为《悟道录》、《象言破》二书,合为一集,名曰《悟道破疑集》,为学者助一炬之明。自未成道,愿人成道,聊以赎负师之罪,非敢自欺欺人、徒要名誉也。是为序。

        时大清嘉庆十六年岁次辛未三月三日,栖云山悟元子刘一明自叙于自在窝中。

     

    悟道录原序

     


        道之在天地间,无物不具,无处不有,上而日月星辰云电雷雨,下而山川草木鸟兽人物,以及蠢动含灵、有情无情等物,无非道气运用。道在目前,特人未深究耳!余二十岁时。即知有性命一大因缘,朝王暮李,诚心询问,非执相之说,即着空之事,十有余年,参求多人,未闻些子理路。后遇吾师龛谷老人,数言之下,便分邪正,再遇仙留丈人,指示细微,方见底蕴。既得二师秘旨,实悟的天地间万物万事,凡眼之所见,耳之所闻,足之所至,身之所经,头头是道,件件藏真,始知古今丹经子书所言先天后天、有为无为、药物火候、进退止足、结丹脱丹、顺行逆运等等法象,皆取天地间现现成成原有之理,发挥阐扬.并非强为捏造。索隐行怪也。可叹后后世学人无有真心实意,下不的苦心,耐不的年月,或虚悬不实,或始勤终怠,或守些旁门工夫,自误误人,或看下几句丹经,自负有道,如此等类,皆是自阻前程,终归虚妄。余因是将眼前人人共见共知之物理,拈取八十一条,也不叙层次,也不列前后,各就一事而分析之,名曰《悟道录》,附以《叹道歌》七十二段,欲以自悟者使人人皆悟之。学者若能远取诸物,近取诸身,以有象穷无象,以有形辨无形,极深研几,志念不退,功力日久,必自有得。此则余之所深望也夫!

        时嘉庆十五年岁次庚午夏,素朴子自序于自在窝中。

    象言破疑


    象言破疑序 


        丹经万卷皆象言也。象言者,非直言,非明言,非空言,非异言,乃有物有则,有指有证,取象演真之言。后人不究其意,止执其象,在儒者读之,以为怪诞不经;在道者读之,以为包皮外象,甚至有执象猜疑,百般做作,流於曲径邪行,自伤性命者,不可枚举。咦!是岂古圣先贤取象立言之意乎?易曰:法象莫大乎天地,变通莫大乎四时,悬象著明莫大乎日月。丹经皆本周易而作,其药物火候,俱借天地、日月、四时以发挥其奥妙,若以丹经象言为怪诞,为包皮,易有风云、雷电、龙虎、牛马、鹿羊、龟雉之象,与夫眇能视,跛能履,乘其墉,朋盍簮,噬肤灭鼻,困於株木,载鬼一车,刲羊无血等象,亦将以为怪诞包皮乎?悲夫!正道失传已久,不自今始。余自遇真师之后,取诸家丹经,彼此参看,实有得乎象言之意,因将所得於师者,尽洩於参、悟、阐真、原旨等书之内,犹恐学者难於贯通,又著象言破疑一书,绘图画像,细分是非,扫旁门而指正道,息邪说而辩真宗,此则余之本愿。见是书者,当思死人亦能说生术,勿以糟粕笑弃。为幸甚。
        时  嘉庆十六年,岁次辛未,春,王正月,栖云山素朴老叟悟元子刘一明自叙於洗心亭。

      象言破疑卷上  


    栖云山悟元老人著  

    门人魏阳诚刊梓  后学刘卜云重刊


    象言说

     


        修真之学,古经多言无为之道,而於有为之道罕言之,但无为之道,惟上智者顿悟圆通,一了百当,立跻圣域,其次中下之人,性质愚钝,根尘深,识见小,若行无为之道,力量不及,决不能万缘俱空,直登彼岸。后汉魏伯阳仙翁,准易道而作参同契,度引中下之流,以有象譬无象,以有形喻无形,始有金丹之名,铅汞、砂银、乌兔、龙虎、婴姹、药物、炉鼎、烹炼等等法象之说。自后成道群真皆祖参同而作丹经,以演妙理,其意皆欲后之学者,因此以参彼,借彼以证此耳。无如后之学者,不究寓言之意,不推取象之理,见金丹铅汞炉鼎之说,疑为服食,而遂流於炉火;见乌兔龙虎之说,疑为脏腑,而遂流於存想;见他家我家阴阳男女之说,疑为闺丹,而遂流於采取;见逆顺颠倒之说,疑为强作,而遂流於运转;见修性无为之说,疑为寂灭,而遂流於顽空;见修命有为之说,疑为摆弄,而遂流於执相;等等门户,皆是以鹿为马,以鸟作鸾,不但无益於性命,而且有害於性命,是岂祖师当年取象喻言之意乎?
        夫象者,像也。言其此物而象彼物,彼事而象此事也。试以眼前人人共见共知之事物论之,譬如烹煎饮食,锅即鼎也,灶即炉也,锅中贮水,灶底烧火,火本上焰,水本下流,今锅中之水在上,灶底之火在下,水火颠倒,彼此相济,而饮食熟成,此凡水凡火相济之象也。
        人之刚性躁,多动,动则属火,柔性缓,多静,静则属水;用柔以养刚,以刚而就柔,刚柔相当,不躁不缓,归於中正,大道易成,此神水神火相济之理也。取凡水凡火相济之象,以喻神水神火相济之理,而其理显然矣。又如有人本来家业丰富,不守本分,化费财产将尽,忽然自知悔过,苦心劳力,重务生活,渐次积聚,财物由少而多,终必家业复旧,此还元返本之象也。人身精神灵气,本来充足圆满,交於后天,顺其造化,费精劳神,元气衰败,原本消耗迨尽,若知改头换面,惩忿窒欲,閑邪存诚,渐次用功,终有归根复命之时,此还元返本之理也。取世人还元返本之象,以喻修道还元返本之理,而其理显然矣。又如世间男女相配,两而合一,即能生子生孙,此人道生生不已之象也。人身阴阳相当,两而合一,即能生仙生佛,此丹道生生不已之理也。借人道生生之象,以喻丹道生生之理,而其理显然矣。丹经皆是借象以喻理,教人从象上辨别所行之理,非是教人背乎理而於象上做作也。
        今人不穷其理,只认其象,悲哉!丹经象言极多,学者须宜由象以穷理,得象忘言,得意忘象,其庶几乎?

    道家元神论


        神为人身“三宝”之一,虽历代医家皆有论述,但气功古籍所载尤详。丹道书中义将其分为先天与后天,先天之神又弥“元神”。元,有本无、根本、原始之义。元神是指与生俱来的禀受于先天的神气,与出生后由外景事物为心所任而逐渐产生的后天识神、欲神有着本质的区别。正如张伯端所说:“失神者,有元神焉,有欲神焉。无神者,乃先天以来"点灵光也;欲神者,乃后人所染气禀之性也”(《青华秘文》)。近人张锡纯也说:“元神者,无思无虑,自然虚灵也;识神者,有思有虑,灵而不虚也”(《医学衷中参西录·人身神明诠》)。


        神本原于先天父母之精。《灵枢·本神》说:“生之来,谓之精,两精相搏谓之神。”《灵枢·天年》又说:“血气已和,荣卫已通,五脏已成。神气舍心,魂魄毕具,乃成为人。”意即父母媾精结胎成形之后,神气舍心才产生生命。此神为出生前尚未被后天所染之神,故当指元神而言。正如《性命圭旨全书》所说:“父母媾精之后,一点灵光……元从太虚中来者,我之元神也。”


        元神所以在丹道书中论述较详,乃因古代内丹家在炼养实践中体验总结而成。元神是先天之性,又称“元性”、“真性”,因其不是思虑之神(即意念活动),故表现如婴儿不识不知而又具备感觉、灵动的状态。气功态下,人处于恬淡虚无的境界,此时呼吸绵绵,若存若亡,无思无虑,飘飘欲仙,恍恍惚惚,这一状态即乃元神所现。正如《黄庭外景经》石和阳注:“元神者,心中之意,不动不静之中活活泼泼时是也。”《脉望》说:“内念不萌,外想不入,独我自主,谓之元神。”〈武术汇宗》说:“此神亦谓之本性,亦谓之真意,其心必要清清朗朗,浑浑沦沦,无一毫念虑,无一毫觉知,则空洞之中,恍惚似见元神悬照于内,斯时殊觉五蕴皆空,四体皆假,而我有真我也。”其实,〈老子》所言“载营魄抱一能无离,专气致柔能婴儿,涤除玄览能无疵,爱民治国能无为,天门开阖能无雌,明白四达能无知,”正是描述元神所主宰的出命活动状态。


        先天元神与后天识神、欲神的关系是对立统一的。“欲神者,气质之性也;无神者,先天之性也”;“元性微而质性彰”(〈青华秘文〉)。人在少、长、壮、老的过程中,质性日彰,元性日微,结果欲神将掩盖元神,此乃“气质之性胜本元之性”;若杂念纷坛则元神即退,摒除杂念则元神即现,此乃“念止神即来,念动神即去”(〈养真集〉)一般人先天元神为后天识神所蔽,昼思夜梦如云遮月,因而元神隐退,识神常日主事。若能静定归一、无思无念,识神自然隐退,元神真性显现,此即佛、道两家之所谓见性。神本由心,心无为则元神之性现,心有为则欲神之性现,故张伯端说:“盖心者,君之位也,以无为临之,则其所以动者,元神之性耳;以有为临之,则其所以动者,欲念之性耳。行为者,日用之心;无为者,金丹之用心也”(《青华秘文〉)。


        元神与元气、元精的关系非常密切。“元神见而元气生,元气生则元精产矣”(《青华秘文〉)。内丹修炼尤重元神,故《金丹四百字序》说:“炼神者,炼元神,非心意思虑之神。”内丹本的主导思想既为“返本还元”,故要求以先天制后天,从有为返无为,逐步消除气质之性。只要“气质尽而本无始见,本无见而后可以用事”;“以本元之性而用之,则气力先天之气也”;“先天之气纯熟,日用常行,无非本体矣,此得先天制后天无为之用也”(《青华秘文》)。从这一意义上讲,气功人静的锻炼过程,即为除欲神、炼元神的过程,这也是气功效应的关键所在。


        有人从现代心理学的角度探讨元神,认为元神是人的一种无意识(潜意识)活动,但其并非是“未被意识到的意识”,而是与生俱来的带有明显自然属性的“原生无意识”,与出于后天生活经验的潜移默化逐步积累而成的无意识(如心理定势之类)不同,是个体的一种强大而原始的内驱力源,每个人的生命活动都在不知不觉中为它所左右,其生理基础是皮层下中枢,与真正的意识(识神)有着本质的区别。当练动者进入气功态后,意识活动暂停,于是所有监视、压抑原生无意识,使之不能活动的因素不再起作用,这种无意识就得以充分活动起来,它不仅能迅速激发体内之生理潜能,而且对人体的脏腑经络、气血阴阳等直接进行调节,使之“阴平阳秘”,从而使机体处于最佳功能态中,达到最佳练功效果。这便是元神论在气功学中的重要价值所在。


    参读文献


        宋·张伯端:《玉清金笥青华秘文金宝内炼丹诀》,《中国气功大成》本,吉林科技出版社,1989年

        明张三丰传。它融坐功、心功、身功、首功、面功、耳功、目功、口功、舌功、齿功、鼻功为一体,动静兼修,刚柔互济,以明太极之至道。


        《张三丰太极炼丹秘诀》卷二:“太极行功,功在调和阴阳。交合神气,打坐即为第一步下手工夫。行功之先,犹应治脏,使内脏清虚,不著渣滓,则神敛气聚,其息自调,进而吐纳,使阴阳交感、浑然成为太极之象。然后再行运各处功夫、冥小兀做。息用。虑,绝情欲,保守真元。此心功也。盘膝曲股,足根紧抵命门,以固精气,此身功也。两手紧掩耳门。叠指背弹耳根骨,以祛风池邪气。此首功也。两手擦面待其热,更用唾沫遍摩之,以治外侵,此面功也。两手按耳轮,一上一下摩擦之,以清其火,此耳功也。紧合其睫,睛珠内转,左右互行、以明神室,此目功也。大张其口,以舌搅口,以手鸣天鼓、以治其热,此口功也。舌抵上腭,津液自生。鼓漱咽之、以润其内,此舌功也。叩齿册六,闭紧齿关,可集元油,此齿功也。两手大指、擦热揩鼻,左右卅六,以镇其中。此鼻功也。既得此行功奥窍,还须正心诚意,冥心绝欲从头做去,始能逐步升登,证吾大道,长生不老之基,即胎于此。若才得太极拳法,不知行功之奥妙,挈直不顾,此无异炼丹不采药,采药不炼丹,莫道能登长生大道,即外面功夫,亦决不能成就,必须功拳并炼。盖功属柔而拳属刚,拳属动而功属静,刚柔互济,动静相因,始成为太极之象,相辅而成,方足致用,此炼太极拳者,所以必先知行功之妙用,行功者,所以必先明太极之妙道也。”

    德以形为车,道以气为马,魂以精为根,魄以目为户。形劳则德散,气越则道叛,精销魂损,目勤魄微。是以静形爱气,全精宝视,道德凝密,魂魄固守。所以含道不言,得气之真;肌肤润泽,得道之根。手足流汗,精气充溢,不饥不渴,龟龙胎息。绵绵长存,用之不勤,饮于玄泉,登于太清,还年返婴,道之自然。至道不远,近在己身,用心精微,命乃延永。 

      凡胎息服气,从夜半后服内气七咽,每一咽既,调气六、七息,即更咽之。每咽如水流过坎声,是气通也。气从有胎中息,气海中有气充,然后为胎息之道也。今之学其气长也,或得古方,或授自非道,皆闭口缩鼻,但贵息长。而不知藏拥闭畜,损伤正气,殊非自然之息,但烦劳形神,无所裨益。  

     凡服气之时,即须关节通、胃海开,纳元气固。纳毕,即关节还闭,徐徐鼻出,纳外气自然内外不离,胎中气亦不出。但潜屈指数息,从十至百数,从一百至二百、三百,此为小通,即耳目聪明,百病皆愈。若抑塞口鼻,拟习胎息,殊无此理也。口鼻气既不通,即畜损脏腑,有何益哉!  

     凡饵内气者,用力寡而见功多(事半功倍)。惟在安神静虑,不烦不扰,则气道疏畅,关节开通,内含元和,终日不散,肤体润泽,手足汗出,长生之道,诀在此矣。 

    从夜半后服七咽,即闭气,但内气不出,鼻口常徐徐出纳外气,内气都不相杂,至五更又服七咽,平旦又服七咽,都二十一咽止。若休粮者,即不限此数,肚空即咽内气,咽内气常满,自无饥渴。初似小难,久久习惯,自然内外之气不相混杂也。渐渐关节开通也,毛发疏畅,气自来往,亦不假鼻中徐徐通外气也。胎息之妙,穷于此也。  

    夫旧经皆存想,恐为烦劳,却使心意难行,服气本于胎息,但无思念,自合元化之功。久久行之,当自知其妙矣。 

     凡欲得道不死,肠中无滓,欲得长生,五脏精明。西王母谓武帝曰:能益能易,名上仙籍;不益不易,不离死厄。所谓益易者,能益精易形也。常法能爱精握固,闭气吞液,则气化为血,血化为精,精化为液,液化为骨。常行之不倦,精神充满,为之一年易气;二年易骸一本为易血也;三年易血一本为易脉;四年易肉;五年易筋一云易髓;六年易髓;七年易骨;八年易发;九年易形;十年道成。 


    胎息根旨要诀  

    古修胎息者,寻其所著,皆未达于玄门,据其文字所陈,悉皆互有得失。或云:无气是胎,闭气不喘是息。各执一门,未有所趣,迷误后学,疑惑益滋,而修生之人,性命已殆,足可悲哉!余今所得,实为简易,将来学人,保而深惜。夫云服气,即胎息之妙用也。 

    切在分析内、外气,及在脏腑之气,统一身之所生,不可得而知也。此气须日日生之。凡粗气在荣卫之中,为喘鸣之气。气本粗者命促,气本细者命长。众气在脏腑之内,为运动之气。此两者并非修服之气。其胎息者,是天地阴阳二气,初结精之气,气结而为形,形既成立,则精气光凝为双瞳子。双瞳子者,即父之精气,号为纯阳之精,故能鉴视万物。又受母之阴气,而成玄牝者,即口鼻也。是知形为受气之本,气为成形之根,则此二气为形之根蒂者也。根蒂既成,则能随母呼吸,绵绵十月,胎体成而生,故修养者效之。夫云复其根本,此胎息之要也。 

    古皆云:气海者,为气之根本。此说非也。为不知其所止,是以复之无益。古仙皆口口相受,非著于文字之中,盖欲贻其同志。所谓根本者,正对脐第十九椎,两脊相夹脊中空处,膀胱下近脊是也,名曰命蒂,亦曰命门,亦曰命根,亦曰精室,男子以藏精,女子以月水,此则长生气之根本也。今之所复其根本,修其所生,斯则形中母子,何不守之。  

     夫气为母而神为子,气则精液也。气无形质,随精液以上下,但先立形,则因形而住,气为其母而子不舍母,则依母而住,神气住形中,故能住世长生久视。故修生之人,常令神与气合,子母相守,自然玄牝无出入息也。庄周云:真人息以踵。言其息深深也。老子经云:深根固蒂,是为复命。此乃命门元气根本之旨也。将来君子,勿得轻泄耳。  


    胎息杂诀  

     经云:但徐徐引气出纳,则元气亦不出也,胎息者然。内外之气不杂,此名胎息。然用功之人,闭固内气讫,亦鼻中微微通气往来,便令不至咽喉而返,气则逆满上冲,不可抑塞。如此,即徐徐放令通畅,候气调,即复闭之。切在徐徐鼻中出入,勿令至喉,极力抑忍,为之须臾,忽然自得调畅,内外泰矣此盖关节开,毛窍通故也。到此,即千息亦不倦矣。 

    又胎息之妙,切在无思无虑,体合自然,心如死灰,形如枯木,即百脉畅,关节通矣。若忧虑百端,起灭相继,欲求至道,徒费艰勤,终无成功桑榆子曰:有苦恼之气,有贪恶之气,诸如此类,皆邪气,横中能为元气之关防,亦犹小人当路,则君子无所逞其才也。此道至微至妙,出尘之士,方可为之;未离名利之间,徒劳介意桑榆子曰:纵未出尘,但能使心不乱,不见可欲则可矣。  

     经云:咽气满讫,便闭气存想,意如流水,前波已去,后浪续起。凡胎息用功后,关节开通,毛发通畅,即依此,但鼻中微微引气,想从四肢百脉孔出,往而不返也,后气续到,但引之而不吐也。切在于徐徐。虽云引而不吐,所引亦不入于喉中,微微而散。如此,内气亦不下流散矣。  


    胎息口诀(并序)  

     序曰:在胎为婴,初生曰孩。婴儿在腹中,口含泥土,喘息不通,以脐咽气,养育形兆,故得成全,则知脐为命门。凡婴孩或有初生尚活,少顷辄不收者,但以暖水浸脐带,向腹将三五过即苏,乃知脐为命门,信然不谬。 

    修道者,欲求胎息,先须知胎息之根源,按而行之,喘息如婴儿在腹中,故名胎息矣。乃知返本还元,却老归婴,良有由矣。绵绵不闲,胎仙之道成焉。故先序经纪体用兼明备矣。(略)  

    若如此修行,即与经所言动息善时之义合矣。久久行之,口鼻俱无喘息,如婴儿在胎,以脐通气,故谓之胎息矣。绵绵不间。经三十年,以绳勒项,不令通气,亦不喘息。喘息

     一、速度要均匀

        初学太极拳时,宜慢不宜快,从慢上下功夫,打基础,先学会动作,理解其要领,熟练以后,不论速度快慢,都要从头到尾保持均匀。一套简化太极拳,一般速度在5~6分钟之间。四十二式太极拳、四十二式太极剑按比赛规定的时间,分别为5~6分钟和3~4分钟。

        二、架式不可忽高忽低

        初学太极拳时,由于需要首先学会动作,所以架势可以高一些,当整个套路学完之后。在起势时,就要确定高低程度,全套动作应基本保持在同样的高度(除下势动作以外)。一般情况下,体弱者最好采用高架式练习,随着动作的熟练和体质的增强,再练习中架式或低架式。

        三、运动量要适中

        太极拳运动虽然不如其它体育运动剧烈,但是由于它要求上下肢在一定弯屈下做慢动作,这就延长了身体有关部位的时间,所以,还是有一定运动量的。特别是下肢的运动量比较大一些。每次锻炼的时间长短,次数多少,运动量大小,应根据练习者的工作、学习情况和身体素质而定。

        为了让更多的爱好者进一步学习和掌握太极拳技术,懂得一门强身健体的方法,这里根据循序渐进、由易到难原则,选编了由国家体委审定,人民体育出版社出版的全国推广、普及套路二十四式太极拳、四十二式太极拳、三十二式太极剑和四十二式太极剑。


    (摘自《传统保健体育学》  编著:邬建卫)

    作者:林墨根 来源:太极网
    -----------------------------------------------------------------------------------------------------
    太极推手是太极拳术的体用实践,是搏击技艺的集中。为了普及传统的推手法则,熟练掌握手中的各种技巧,提高推手竞技水平,我想谈点自已的认识和体会,希望能抛砖引玉。
    什么是太极推手?
    太极推手就是两人手搭手按照拳架中的基本招法进行对练或竞技的一种对抗性运动,是太极拳法的体用表现形式之一,它是太极拳各学各派经过历代宗师的实践、创新、发展而成的一种独具特色的搏击技艺。
    太极推手是一种不用护具的徒手对练,主要训练皮肤触觉和本体感觉的灵敏性,同时也练视觉、听觉、手法、身法和步法,用以探知对方的劲力和动向,达到“人不知我,我独知人”的特效。在与对手较技中能及时了解对方的意图和行动路线,立即采取对应措施,将对手引进落空,乘势借力,以轻制重,用技巧牵动对方重心,使其失去平衡,轻而易举地将对方击出。太极推手是太极拳法与致用的中间途径。太极拳的运动原理、原则和要求,就是太极推手运动的原理、原则和要求。太极拳具有祛病健身、延年益寿的作用,而太极推手也同样具有这样的作用,太极推手是整个太极体系的配套功法。
    太极推手运动是检验自已和对方功夫深浅的一种手段,拳架练得好与不好,功夫深与不深,只要通过一比较就能看得出来,有人说“练太极拳不练推手就很难把太极拳真正练好”。这话有一定道理,因为只练拳架不练推手,就很难领会太极拳法的各种技艺要求。诸如什么是太极八法?什么是太极十三式?什么是用意不用力?什么是以柔克刚?什么是四两拨千斤?等等。不练推手,不经过实践的检验,要想会应用,那是绝对办不到的,只能是纸上谈兵。要想熟练地掌握这门古老的搏击技术,只有通过专门培训和老师的口传心授和自已的刻苦修练方能成功。
    太极推手的技术法则
    太极推手的种类主要有:1、定步单推手;2、定步平圆双推手;3、定步参差推手;4、四正推手;5、天合推手;6、活步推手;7、行步推手;8、大捋(四隅)推手;9、四角推手;10、乱采花(乱环)推手。
    以上十三种推手方法是较全面体现太极八法和太极十三式的技术练习。
    什么是太极八法?即:掤、捋、挤、按、採、挒、肘、靠,总称八法。前人的打手歌写道:“掤捋挤按须认真,上下相随人难进,任他巨力来打我,牵动四两拨千斤,引进落空合即出,粘连粘随不丢顶”。
    比赛规则中指出:必须用太极十三式的技术要求作为裁决准则。因此,太极推手就必须按照十三式的拳法含义循规蹈矩地学会运用。我们要公正裁决运动员发挥的实际成绩,就必须清楚“太极十三式”的技术作用和裁判标准,才能评定运动员“太极十三式”的技术熟练程度和推手功夫的深浅。
    太极十三式指:掤、捋、挤、按、採、挒、肘、靠、前进、后退、左顾、右盼、中定是也。前八法是八种不同劲别和手法,也是在临阵攻防时攻防能力的敏捷反映。前进后退指步法、身法的调整结合。顾往三前和盼往七星是指在竞技中要全神贯注、考虑全面。中定多指身桩中正,固守中线不移位。
    现将八种劲别分述如下:
    掤劲:在太极拳法中将向上向外弧形棚出之手的劲称为掤劲,它是一种似松非松、柔中寓刚、轻便灵活而又富有沉劲、弹性和韧性的力量,是一种具有粘、逼、化、舒相作用的劲。此劲来源于脚跟,发于腿、主宰于腰、形于手指,具有一定功底的运动员,能用方法破坏对方的平衡,掤引来劲时自己的重心又不被牵引。掤劲在推手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在比赛场上一般用此法御敌作为第一道防线,维持不丢不顶的原则,掤劲是掌握攻防和走化技术,还可以采取自我防护措施提高自己的应变能力,可随化随发,威力极大。运用掤劲要注意三点:一是掤劲是沾住对方而不是与之相对抗;二是掤劲之手臂要保持与自己身体有一定的幅度和距离,而不是将小臂靠近自己的胸腹;三是掤劲要贯彻敌进我退,敌退我进的原则,这里讲的进退乃是指腰腿运动。
    捋劲:在太极拳法中将傍侧的横力向自身侧面引发谓之捋,是棚劲的反面,是顺着敌方来劲方向向自身侧面斜线引动,也称化劲。成功的太极推手运动员,常用此劲力使对方的进击还击落空,在比赛场上一般能棚住对方攻击时才能捋化,蛮干或顶撞不可能出现捋劲。运用捋劲的关键有三:第一:首先顺对方的劲力而动,略微改变其方向;第二:要旋腰、坐胯、圆裆,含胸拔背而不僵滞;第三,须连着对方的腕肘,防止对方受捋而采取肩击胯打。
    挤劲:就是压迫,有向外之意,一般用于封闭对方劲路,封住其重心,加强粘逼作用,可达到力学上的合力作用。在对抗赛中将对方封闭在临近出圈时,必作挣扎,这就是挤劲的作用。若蛮干相斗勉强采用挤劲,身法必散,容易被人相乘,其势如倾山,不可挽回。
    按劲:是带积极进攻性的劲路,是用意念去避实击虚,能层层吃里(浸透),成功的太极推手运动员用此劲,能轻轻运行,潜移默化地将对方重心拔起,其尚不知,即或知道,也无法化解,是威力无比能将对手重心移动后抛出圈外的一种长劲。蛮干相斗所作的进攻,表面上与此劲相似,实则不同。此劲犹如改锥车螺丝,自然省力,效果好;而蛮干犹如铁锤钉螺钉,不是受阻就是落空,或者反被对方用合力起动重心,反受其害。更严重的是自已心慌气浮,又要力求一逞,不听劲而抢手,违背技术要求,脱手撞击犯规而被罚分。按劲是直接触及对方胸腹使用的招法,叫做吃里,即攻其内门;在对方护卫自身双臂外部用招,叫做吃外,即攻其外门。具体作法是,我用双手按住双方的手臂,控制其肘腕关节,对方不易走化或还击;按时沉肩垂肘,不用拙力,向对方轻轻按去,两手要轻灵兼备,复换虚实,忽隐忽现,不断地移动力点,逐渐使对方顾此失彼,立身不稳,此劲变化多端,运用得当,是进攻的有效手段,甚至可出乎意料而且又具有十分惊人的技击效果。
    採劲:在太极拳法中将采制对方的劲力谓之採,採劲应是一松一紧或一落即发,先沉后提或先顺后逆,一般情况下运用短促抓拿,迅速一闪,使对方来劲骤然落空、扑跌倒地的巧取法就是採劲的运用。双方手臂相持或相接,下沉,使对方反抗而上托,我则顺势提动其足跟,也是采劲的运用,用之得法,效果最佳。比赛若运用不当,未得机得势就冒然进攻,易犯双方死握其手用蛮力之病而判罚分。
    挒劲:将转移对方的劲还制于其身为挒,这是顺着对方出力的方向循弧线用力

    作者:张东武
    -----------------------------------------------------------------------------------------------------
    松活弹抖的爆发力是陈式太极拳的精华,也是陈式太极拳与其他太极拳的主要区别之一。

      众多的太极拳爱好者对发劲都很喜欢,但若练多年后能将发劲打得淋漓尽致,随心所欲,意到气到劲到者,却凤毛麟角,少之又少。究其原因是不得要领。如果真正掌握了陈式太极拳发劲的规律,练好也并非难事。笔者在多年随陈正雷老师练习陈式太极拳过程中,潜心探寻其奥妙,现就陈式太极拳发劲方面谈谈自己的切身体会。

      陈式太极拳发劲的练习,必须去僵求柔、周身放松的情况下,按照“劲起于脚行于腿,主宰于腰发于梢”这个太极拳发劲的基本规则,循序渐进,用心揣摩。只要能真正掌握了这个规律,通过不懈的训练,就能达到无论从任何角度和部位发力都能够做到得心手、随心所欲的弹抖爆发。

      放松是发劲的前提,极柔软放能够极坚刚,只有做到充分的放松,去掉全身之僵劲,才能够发出完整一气的弹抖劲。全身骨节松开肌肉松弛,最大限度地减少对抗肌的用力,
    使力不至于在中途被对抗肌的紧张用力而消耗减弱,使周身之力能够在一瞬间达到着力点,也就是集全身之力于一个力点上。另外,肌肉紧张用力的时间要短,要在发力到落点的一瞬间高度紧张,而后再迅速放松,也就是说,发劲时肌肉紧张的时间越短,力到落点 的速度就越快,威力也就越大。

      意、气是太极拳运动的灵魂,发劲要想到达一定的水平就必须结合意念和内气,以意领气,以气运身,气到劲到。意念一动,则全身皆动,在腰的带动下,按照发劲规律,节节贯穿得使劲迅速达到着力点,劲到落点的同时肌肉高度紧张,并要结合吐气发声,腹部抖弹坚实,气沉丹田,这就会产声弹抖力。此力极富弹性,有力而不僵硬,如金狮抖毛,干净利落。要想打好弹抖力,关键是腰裆劲的配合,发劲时要转腰扣裆,腰部旋转,裆劲扣住,可使动作快猛迅疾,力达梢节。练习螺旋劲,要以自己身体中心为轴,即以腰为轴心,在发劲时身体迅速向一侧转动,产生离心力。按照力学原理,圆上的任何一点都可以成为出击点,但要按圆的切线方向发出,且发劲到落点时要讲究前后左右的配合,也就是要注意对称发力,不至于出现发力落空而失重的现象,以保持自身的中心平衡。

      衡量一个拳手发劲的质量,要从下面三个方面来分析:第一要看他的劲是否从足下发出,劲不生于根就好象是无源之水,没有叫的蹬地反弹,就不会有节节贯穿的推动力,也不会发出威力强大的整体劲;第二看他是否有腰裆的弹抖旋转力,在放松的基础上,快速的转腰扣裆就会产生周身一体的弹抖力,弹抖力是陈式太极拳发劲的主要特点之一;第三看他是否有落点劲,落点劲就将周身之力集中发出于一个着力点,如只是周身弹抖而劲无落点,没有穿透力,就等于华而不实,看似很厉害却没有杀伤力。

      正如拳论所云:“不本诸身,则虚而不实,不行于梢,则实仍虚。”通过上面三点的分析,我们可以的出这样一个结论,就是要想发好劲,必须做到劲要从足下发出,腰裆要有旋转弹抖力,发劲要整,落点要准,发力要透,并且能够定位。这三点缺一不可。

      下面我们以“掩手宏拳”为例,按照发劲的基本规律,具体讲一下这个动作的发劲要点。

      这个动作发劲的预备式是:中心落实在右腿上,右脚尖内扣(有利于发劲时蹬地反弹),右手变拳放于右肋侧,拳心向上,左脚在前,左手掌放于作前方,松开左跨合住裆两眼自然平视,两肩松沉平稳,身体中正安舒,顶劲领起,自然合住劲,似上弦之箭,一触即发,做好蓄势。

      拳谱讲:“身如弓弦手如箭,蓄劲如开弓,发劲如放箭。”所以在蓄势时要求做到一身备五弓,周身上下全部合住劲,全身肌肉放松下沉,身体自然中正。发劲时,中心迅速由右腿移向左腿,同时通过右脚蹬地(利用地面的反作用力)转膝、转腰、扣裆、转跨、顺肩,使劲迅速传递到拳上。整个身体向左旋转,左肘在右拳发出的同时,迅速向后发力,和右拳正好形成对称的拉力。这样,既可以保持自己的身体平衡,又可使自己的两肩尽可能拉长,在发劲时身体不会前倾而失去中心,在实战时则不被对方引动而失重,又有助于右拳的发力,左肘快速后拉可以推动右拳向前发力的速度,从而做到集全身之力于一拳发出。左肘在右拳发出的同时,迅速向后发力,和右拳正好形成对称的拉力。这样,既可以保持自己的身体平衡,又可使自己的两肩尽可能拉长,在发劲时身体不会前倾而失去中心,在实战时则不被对方引动而失重,又有助于右拳的发力,左肘快速后拉可以推动右拳向前发力的速度,从而做到集全身之力于一拳发出。这就是力学上讲的旋转离心力。另外,在发劲前一定要尽可能放松,在劲发到落点一瞬间,肌肉才以加快发劲的速度,发劲到落点的一瞬间肌肉高度紧张,才可以将力发透,并且有助于定位,从而产生刹车力(制动力),而后再迅速放松。

      上面这个例子说明了本人打陈式太极拳发劲的一些体会。“拳无定法”,只要我们遵循陈式太极拳发劲的基本规律和要领,刻苦磨练,精心揣摩,认真研究和总结,就能练出松活弹抖的爆发劲,从而达到“周身无处不是拳,挨着何处何处击”的高级境界,无论从

      任何角度和部位发力均能随心所欲,无坚不摧。


    (本贴转自:太极中国)

    练太极拳的人们差不多都爱讲什么内家、外家。洪老师说:“陈师从来没把自己练的拳,看成是至高无上的内家;什么事物都有个内外,才学必从外形入手,经过多年钻研,才能逐渐深入进去,而得到内在的精华。学太极拳是这样,学别的拳也是这样,都有内外,也都由外才能入内。(转帖)
    作者:陈志强 文章来源:太极网
    -----------------------------------------------------------------------------------------------------
      掤劲意即向外、向上捧托之劲。就是手臂呈弧度撑开、撑圆,而且还负有张力。掤劲时手臂屈肘要大于直角,不可成锐角。从力学上讲,弧形的抗压能力要强于其它形状。掤劲不是向外硬顶、硬撞之劲,而是一种具有沾、粘、连、随的灵活之劲。它似松非松,柔中寓刚,犹如棉里裹针,要求外形上柔和而又内含坚刚,身法上灵活而又稳重,而且在劲路上还富有弹性和韧性。

      掤劲在太极拳技击中非常重要。出手都是以掤劲为先,掤劲就像战场上机警的侦察兵,又好像一道牢固的防线。利用掤出手臂的听劲(耳听、眼观、肌肤、汗毛的触感),迅速从中判断出对方进攻力度的大小和方向,以便采取相对应的方法,或打或化,随机应变。

      掤劲是太极拳基本技击方法,因为掤劲在太极拳技击中应用的重要性,所以被排在太极拳的八种技击方法之首。从太极拳技击上讲,掤劲不只是一种简单的掤式技击方法,而且还是其它种技击方法应用前的试探劲,也是一种防守反击的劲。在太极拳技击中是必不可少的一种劲路,掤劲是在应用其它种技击方法时的通用劲,应该时时、处处都含有,贯穿于太极拳整个运动过程,任何时候都不可缺少。

      掤劲是一种横劲,主要是以化解直劲和反击直劲的一种劲路。当对方以直劲进攻发力时,我应逆着对方的来劲螺旋向上、向外发力,但必须与来劲互呈角度和走弧线,达到使对方之力改变方向或被掤劲击倒。掤劲要应用好,全赖腰的转换,腰到掤劲自然就会到,腰化掤劲既化。还必须要做到下盘的稳固和灵活,掤劲发力时,心气下沉、足蹬地、转膝、拧裆转腰、转胯、旋脊、转背、旋膀,将掤劲从手臂螺旋发出。要求周身上下一家,发力要内外一致、意气结合、以腰为轴、螺旋缠绕、节节贯穿、刚柔相济、松活弹抖。真正做到一动无有不动,一静四肢百骸皆静。只有这样的掤劲,既不失刚猛之力,而又有灵活之劲。

      要想将掤劲应用好,必须要做到不丢不顶,圆转自如。在太极拳技击中讲的丢劲其实也是扁劲,就是掤劲防守不足,刚劲缺少,容易被对方压扁,外掤之劲力度不够,所以也叫软手;顶劲其实也是抗劲,就是柔劲不足,进攻过度,容易被对方借力或被大力者取胜,外掤之劲用力太过,所以也叫硬手。掤劲要做好,必须注意容易出现的丢、扁、顶、抗这四病,要想克服这四病,就要做到无过不及,随屈就伸,不偏不倚。在掤劲时手臂要撑开、撑圆,保持一定的弧度,劲力上要浑圆,方可圆满而又有张力。在任何情况下手臂都要呈一定曲度,做到劲曲蓄而有力,但又不可掤力过大,过大容易失控前倾或被借力。进攻时随机应变、圆转自如,做到有力而不过,柔顺而不软。

      要想练好掤劲,必须要先去僵化柔,然后再练柔成刚,只有练到刚柔相济,蓄发相变,对敌应用时才能做到守可自保,攻可取胜。

      掤劲不光有掤的外形,而且还得有掤的内劲,如果只有外形没有内劲的充斥,那么掤劲也是空虚的,不堪一击。就好像皮球是圆的,如果充气不足,它只要一受压就会扁下去。所以只有充足的内气支配掤劲,才能做到内外一致,形气合一。

      掤劲在技击应用方面非常有效。例如:当对方出右拳向我面部击打过来时,我心气下沉,重心落稳,下盘做到稳而灵,上身做到松而活,同时迅速抬起右臂,用右小臂逆缠丝螺旋劲由内向外,由下向上将对方的来拳拨挡开,使其发力方向改变,不能作用到我身上,进而上右步重心右移,上下合力,左脚蹬地,右小臂继续向前向外发力,用掤劲将其掀翻击倒,此式是太极拳技击中讲的直劲来力横劲破的方法。如果对方用双掌或双拳击打过来也是同样道理,都是用横劲破直劲的方法,用掤劲来接挡试探出对方来力的方向和大小,同时采取相对应的方法,如果对方发的力量小,我迅速加大掤劲的力度将其击倒;如果对方发力过大,我用掤劲将其来力方向改变,然后再寻找机会进攻。也可以随时加上捋、挤、按、採、挒、肘、靠的任意一种技击方法或多种技击方法合用,效果会更好、更妙。

      所以只有理解掌握了掤劲的含义,才能在实战技击应用中进可攻、退可守、攻守兼备、刚柔相济,克敌制胜、决胜千里。

    作者:于兴亚 来源:太极网
    -----------------------------------------------------------------------------------------------------
    “螺旋缠丝”四字对练太极拳者来说并不陌生,但是它的真正用意何在呢?这对众多练拳者来说又是一个非常迷茫的概念,但是这种迷茫绝对不是身体上体会不到的一个迷,它也不是说不清楚的一个秘密。我在师承的太极拳练法中体会到“螺旋缠丝”的实用价值与《道德经》中“结绳”的文字有联系,我就根据儿时看到的打绳子过程盘练师承拳架,慢慢地体会出了“螺旋缠丝”在身体中的用途。从直观上说:太极拳采用螺旋缠丝运动,就是用来强制性地松身体的目的。实际我体会到陈氏太极拳则是利用螺旋缠丝运动方法,在陈氏太极拳独有的松腰合胯的微妙变化中,将蓄而待发之劲加入到螺旋缠丝运行之中,使这种融合后的螺旋缠丝运动在陈氏太极拳的应用上得以升华。

    “螺旋缠丝”运动方法,在身体运动的演变过程中不知使用了多少年,单单在陈式太极拳的应用上,就已经有了三百多年的历史记载。在中华民族古老的拳种(身体修炼方法)演变过程中,又有多少密法是密不可传的呢?这些不是我等泛泛之辈,靠研究几年太极拳就能揭开的谜底,我的认识只是肤浅的皮毛。但是我知道研究“螺旋缠丝”理论不能脱离开身体运转,它是在身体运动的基础上才能认识到的一种理论。螺旋缠丝运动是一种说起来简单,要想在身体之中体会出来又是特别艰难的一种难事。即使是师承的陈式太极拳练法,其传拳方式以螺旋缠丝练法为主,但是教练在传拳过程中也是根据个人的功夫境界,讲解螺旋缠丝的使用方法,致使螺旋缠丝在同一太极拳套路中也能分出很多种类,比如说:有的老师传授太极拳强调双手的拿法;有的老师讲气沉丹田练法;有的老师讲腰胯运转;有的老师注重根基的练法;有的老师讲身体重心转换是左右移动等等。如果根据陈鑫前辈理论判断其所传如此诸多太极拳练法,都是与个人理解太极拳的方式和功夫境界有关系,与《太极拳图说》中的太极拳定义无关。

    我所体会到的身体螺旋缠丝练法,是在师父传授的拳势中慢慢揣摩到的。在长时间的摸索“着势”变化中,为了不迷失练太极拳方向,我根据身体变化反应结果,来对照前辈书中写的内容。通过反复验证的方法练习太极拳,这使我在太极拳的着势变化上有了很大地提高。特别是前辈们书中写的一句“拳架打不好,要调整脚的位置。”在这句话中得到启发后,我在练套路的同时,多在练腿脚和身体协调运动上下功夫,采用举一反三的方法来揣摩太极拳的功夫境界。初始练习螺旋缠丝,是脚底与地面摩擦产生一种拧力,使小腿、大腿、腰、肩膀,手臂到手指尖形成一种拧劲状态。后来练到全脚掌与地面产生摩擦拧力,而后是练到脚趾与地面产生摩擦拧力,现在是感到了脚的边缘与地面产生了摩擦拧力。我的这种螺旋缠丝练法,在拳架的使用上身体是左右转动的,而不是摇晃的。手臂的缠丝运转不是靠意识支配运动的,而是靠脚底摩擦产生的拧力牵动的。双手协调划圈运转,同样是来自脚底的摩擦拧力推动腰胯之间转动后牵引的。

    本人的知识浅薄,无法用适当的文字把这种练法描述的很清楚。通过认真练习师承拳架后,使我明白了一个道理,就是在功夫的中间,身体变化上还有很多细节及过程须要掌握,当身体按照要求作到位了,功夫也就自然出现了。古人说:“出功得法不必远求。”所指的应该是在师父的指导下练习身体,时间到了功夫和方法就都掌握了。

    我所体会到的螺旋缠丝运动是拳架的根基,能在拳架运动中感到身体上的每个点都有一种强大的掤劲,这种掤劲在防御上(接对方来劲时),身体能随对方来劲转动卸重。其主要特点上身是松弛的,而不是松懈。全身有掤劲,但不是僵硬的。身体运转是灵活的,绝对不是全身乱动的太极拳练法。


    (本贴转自:太极中国)

    作者:王玉生 文章来源:太极网-中华武术
    -----------------------------------------------------------------------------------------------------
    攻防是太极拳的精髓,那么太极拳攻防的精髓又是什么呢?

    打拳的初始阶段,对这个问题不甚明了,可只知其一,不知其二。打了一段时间以后开始考虑这个问题。继之,觉得在太极拳诸多攻防动作中,都贯穿着一个内核。那么这个内核又是什么呢?

    (一)

    为弄清这个问题,我们先从简化24式太极拳的“左右穿梭”谈起。这是个攻防兼备的拳势。其第一个动作是“落脚转体”,第二个动作是“抱手收脚”,第三个动作是“上步错手”,第四个动作是“弓步推架”。这四个动作合称“右穿梭”。细心观察,就会发现这四个动作在转换的这程中,都含有螺旋运动。不仅动作的路线上有螺旋运动,就是在细节上也有螺旋运动。例如“推架”的“架”,它是个防御动作。假设对方用手打来,我用右手挑架。在挑架的过程中,右前臂要有个滚动式内旋。有了这个内旋动作,就可以使对方打来的手向外滚落,不致伤着自己。此外,用于招架的右前臂在内旋的同时,还有个向侧上方上举的动作,这是为使对方击打的手落空。若没有这一系列螺旋运动,那就极有可能被对方击中,先失一招。

    同样,在右手挑架的同时,左手要迅速反击。而这个“推”,也不是简单的前推,而是向前侧推出,并且在左掌接触对方前胸的瞬间,有个旋转推按的内劲,才能转守为攻,把对方发出去。

    “左穿梭”则是依计按相反的方向攻防。

    无论是“右穿梭”,还是“左穿梭”,自始至终都贯穿着一个方法,那就是螺旋运动。

    不仅综合拳比赛套路如此,太极拳几个主要流派的拳势,也有诸多相似之处。以“云手”为例,陈式拳(比赛套路)的向右“云手”,包括“收脚旋掌”“开步推掌”“插步旋掌”“开步旋掌”“旋掌平摆”“提膝横击”。单从名称来看,这六个分解动作中,就有四个称为“旋掌”。这“旋掌”动作要求双手一高一低在体前做旋转缠绕,也就是螺旋运动。即使“推掌”、“横击”两势,手臂在外放时,也含有螺旋式内转。

    向左“云手”的劲力也类似,只是方向不同。

    我们再看看杨式拳。杨式拳(比赛套路)的“云手”,包括“转体落掌”“云手收脚”“云手开步”“云手收脚”“云手开步”“云手收脚”几个动作。两掌和两臂在体前交替画立圆时,是边云手边做螺旋式的内转和外转,两掌在左右两侧还各有个旋转翻手按掌的动作,可以说这个拳势自始至终,均含有螺旋运动。

    吴式拳和孙式拳的“云手”,虽表现形式不同,但其整个动作过程,也都含有螺旋运动,不光“云手”之类含有明显“画圆”运动的拳势如此,就是“搬拦捶”中的“弓步打拳”,用于外发冲拳的那只手,也不是简单的直击,而是从腰间“拧着麻花”打出。各主要流派的太极拳,虽风格不同,但都含有螺旋式运动。

    (二)

    刚柔相济是太极拳技击中应遵循的一个重要法则,而“以柔克刚”则是太极拳攻防中的一个杀手锏。那么如何以“柔”克“刚”呢?我认为这个“柔”的核心,就是螺旋运动。不然这个“柔”,很难克“刚”。

    按常理,在“刚”与“柔”这对矛盾中,“柔”处于劣势,刚猛占有优势,“柔”要胜“刚”,就要讲究策略,这个策略的着力点,就是不能蛮打硬拼,而是像太极拳前辈们那样,用螺旋运动的独特战法应战。螺旋式运动的高明之处在于与对手交锋时,不是以“刚”对“刚”的硬打,而是“随曲就伸”,用“四两拨千斤”的巧劲,避开对方的攻击,再乘势攻击,螺旋运动力点多变,运动方向千变万化,最能迷惑对方,使其一时难辨用力的方向。我方则能运筹帷幄,在引进化打中,变被动为主动,反制对方,克敌制胜。

    螺旋运动的威力,在日常生活中也可以得到验证。比如,在硬木上打洞,用螺旋钻头钻木,比用钉子直钉,钻得更深,也更省力。在现代战争中,有螺旋膛线的枪打出的子弹,要比无膛线的枪射出的子弹,打得更远、更准确,也更具杀伤力。螺旋运动的优势以此可见一斑。

    (三)

    那么螺旋运动是否有拳理依据呢?我们先看太极图。太极图是由一个外圆,和这个“圆”中的“阴阳鱼”及两个“鱼”中间的一个“s”形曲线组成。一般认为“圆”表示无极;“阴阳鱼”表示太极的“两仪”,以及事物的运动是个此消彼长的过程。有趣的是界定“阴阳鱼”的那条中线,不是直的,而是条“s”形曲线。对此可以有多种解释,比如说它表示对立事物的变化是个从小到大的渐变过程。而一些太极拳前辈则把它视为拳理的依据,比如,王宗岳在《太极拳论》中有“随曲就伸”的说法;陈鑫在《太极拳缠绕精论》中则说:“太极拳,缠绕法也。进缠,退缠,左右缠,上下缠,里外缠,大小缠,顺逆缠。”似乎这个缠法在太极拳中无处不在。王宗岳说的那个“曲”,陈鑫说的那个“缠”,其实就是螺旋运动。以此为据,我们可以说,太极图那个外圆中就包含的内核,也应是螺旋运动。当然太极拳攻防的内核,也不能例外。

    太极拳的攻防,还有其他因素的配合,诸如内功的运用、“懂劲”等,这里就不一一详述了。

    由此看来,与其把太极拳称做“抱圆运动”,还不如把它叫做“螺旋运动”更贴切、更符合实际。


    (本贴转自:太极中国)

    来源:太极网 作者:未知
    -----------------------------------------------------------------------------------------------------
    1.震封引击法:和人推手时,将其两手封闭于两肘处或右手抽左手按,或左手抽右手按,彼必站立不稳,顺其偏斜方向而击发之,彼必跌出。

    2.迎门套:与人手相接触时,即以沉劲压量之,人手必上挑,趁其挑势引之,使其上体靠近我身,我以前迎面一靠,彼即跌出。

    3.扭手制肱法:和人推手时,我的左右手捂接其左右手,我右臂从其左膀下用搓劲,使其左膀伸直,左下下压,右臂上挑,使其脚跟抬起,重心偏斜,顺其右向而发之。

    4.左右顺转引击法:若人以两手按我右肱,即以右肱用粘劲引之,使近我身,待其力微,肱腰一外转便击,彼必跌出。

    5.前闪后撅法:如人在身后,搂住后腰,我即以肩向前往下截,臂部向卜猛撅,则抱腰者自然放开,从我身后倒跌于我面前。

    6.厦掌掀臂墙:和人推手用捋法时,趁势用右手背击人面部或胸部,人必含胸,即用右手击其面或胸,左手掀其右臂,人必重心不稳而跌出。

    7.引上击法:如人以双手按我右臂,即以粘走劲下,抄其阴部或腿部,人必惊惶下蹲,趁势以右肩靠其胸部,彼必跌出。

    8.右引左击法:和人推手时,彼用右腰击来,找右手用粘走劲并翻掌引苒前进,使其不得势,同时以右掌击其下颏,再以左肘击其胸部,彼必后跌。

    9.上遮下打法:如肘底捶式左手屈肘上挑,一则拨人之手,一则遮人之目,右手从左肘下向前推击人胸。还有由抱虎归山变斜飞式,人必制我左手,即趁势发之,右手用扑捶制其手臂,使其不得势或背势时,即趁势发之,使其跌出。

    10.膝撞命门法:推手时我捋人手并制其肘,彼无法倾开,只有用背抵靠来救,我趁势用左右手反制其左右手,并用右膝撞其命门穴,彼无法逃避。
    作者:谢千里 文章来源:太极网-精武
    -----------------------------------------------------------------------------------------------------
    在现有的各家太极拳势中,云手演练的风格是多样的。但各家太极拳均称云手为“母式”,可见其在太极拳技术体系中的非凡位置。本篇就云手的典型问题作剖析,以期给同道们一点有益的启示。

    一、云手的名称

    关于云手的名称由来,洪均生先生在《陈式太极拳实用拳法》一书的考证中认为,“云手”的式名是象形而来的。中国画习惯以螺旋状表示云之随风旋转,而此式两手交互旋转有似画云笔法,故取此名。另外,舞蹈的经典动作里也有非常飘逸的“云手”组合,或许是它启发了拳术中划圈动势名称的命名。

    陈鑫曾说:武术中攻防手法以左右两方用得较多,所以各家套路中仍然保留了云手的模式原型,陈鑫在《陈式太极拳图说》中,把一路二三组云手称为“上、中、下”,演练的步法和手法也稍有变化。二路炮捶也多处出现“单云手”。显而易见,云手作为太极拳基本技术形式,虽然已经融化在各式拳势当中,但原型还独立存在着。

    二、云手的神意

    文事武功,对神意的要求都是第一位的。演练者的意就是不丢不顶的太极拳意。用神意统领周身,按规矩运转,就会出现“周身无处不太极”的状态。既然云手是太极拳的“母式”,那么云手的神意就是太极拳演练和实作的神意。

    正常情况下,神意的关注有内外之别。在内为内劲的随机调节,在外为眼神的适时观照。

    “遵易理,合拳法,统周身”才是云手神意的“真态”。

    三、云手的轨迹

    云手虽然是简单的画圈,但要求很绌,不是言传身教的确难以明了。而日.各家风格不同,要求有别。这里以洪传陈式太极拳为例,说明云手的运行轨迹。

    一般情况下,单独操练云手,都是先从单云手开始的。因为双云手无非是双手的交替配合,明白了单云手,自然就能举一反三,通晓双云手的动作要领。单云手又有定步和活步之别,起步阶段自然以定步为基,可减少难度,易于入门。按传统的单云手操练形式来分,又有正反之别。下面具体讲一下定步右单正云手的运动轨迹。

    预备式:马步开手

    站好右侧马步,眼睛注视右前方,左手叉腰,左肘微前下合,右手向右前方采挤展开,肘微沉,右臂稍弯曲,掌心斜向右前下方,手指高度约在肩和眉之间,右手和右脚,上下呼应。

    第一动:收肘缠手

    眼睛注视右前方,内气微松沉,腰胯走提塌劲,身体左转,右肘向右肋收转,右手同时顺缠收转。掌心斜向右前方,手指高度约在肩和肘之间。手指领劲不丢.肘不许夹紧、要松垂。

    第二动:合手挤靠

    眼睛继续注视右前方,身体继续左转,肘微沉右手顺缠收转到胸前十厘米左右位置。掌心不过身体中线,斜向左后上方,手指领劲不丢。这时右肩肘要出挤靠劲,身体保持中正。

    第三动:右转挤按

    眼睛继续注视右前方,身体右转,肘微沉有手逆缠,右手的位置大约在右肩前外二十至三十厘米处。掌心斜向前下方,手指领劲不丢。这时有肘要松沉、发挤靠劲,手掌外侧意在其右上方,身体保持中正。

    第四动:右转挤采

    眼睛继续注视有前方,身体继续右转,右手逆缠,右手的位置大约在右肩前外侧五卜厘米处。掌心斜向右前下方,手指领劲不丢,手指尖与右脚趾相合。右前臂和掌腕走挤采劲,身体保持中正。

    要点:

    整个正云手过程保持“上领下塌中间转”的身法。眼睛注视右前方,出手时“手领肘”,收手时“肘领手”,上下开合协调,既放松,内劲还要不丢不顶,呈阴阳相济状态。右正云手的动势是顺时针的轨迹,整个路线是斜向的外大内小的“鸭蛋网”。

    正确的定步云手练习应该是神意专注,速度均匀,动势流畅,开合协调。划圈时,手臂三节和全身整体的合理运转是云手锻炼的真谛。

    四、云手的实用

    云手既然是母式,当然包含拳法的攻防含义,云手划圈的过程,就是理想的攻防一体模式。手臂部三节和躯干部、下肢部三节的开合一体运转,就是最佳的人体攻防动态构架。每一个随意的点都应是处于太极状态中的,要化打合一、开合一体。


    例如:正云手的第一动“收肘缠手”,对方双手挤按我右腕、肘处,我松沉右肩肘,同时向里收肘,右掌指向右外下侧划弧,即肘与手的收中放的动势在同一时问完成。掌指部的缠转是梢节的紧放,肘部的收转是中节的随化,对方立即处于“落空”和“即…”的两难境地,非高手则即刻出局。

    当然,理想的太极状态是相对的,我们不可忽视自己的技术锤炼和心态修养。实际上,只要理念对头,打任何拳都可达太极状态。反过来说,就是打太极,不明理法,也是盲拳,只能虚妄地陶醉自己,没有实际功用。所以,我们应从云手训练着手,举一反三。只有经过持久的正确锻炼,方可达“全身无处不太极”的状态,才能在推手和实战中,处处得机得势。
    太极拳七十余式均是散手。既有散手,何必又习推手之法?盖太极拳散手之变化均由推手听劲而来,能听劲则散手方能用之而适当。若不粘住敌人,不知听劲则用散
    手,亦犹外家拳之格打,未必着着适当也。“太极拳论”云:由着熟而渐悟懂劲(着即是散手),由懂劲而阶及神明。可见着熟是第一层功夫,懂劲是第二层功夫。
    着熟不难,懂劲最难。譬如敌人打一拳来,若不先粘住,则不能听人劲之;不能听人劲之,则不能或左、或右、或高、或低、或进、或退而施用散手,既粘住之后,
    若敌人手往上起,则亦随之而起,即可以左手击其胸部;若敌人手往下落,则随之下落,以左手击其面部;若敌人手往前进劲偏于左,则随之向左化去其力,即可分
    手以左手粘之,腾出右手击其头部;劲偏于右,则随之向右化去其力,以左手击其头部或肩部;若敌人抽拳,则趁势向前放劲。此略言其大概也。
      
    总之,太极之散手与他种拳之散手不同。太极拳之散手是由粘住听劲而出。他种拳之散手是离开而各施其手脚,远则彼此不相及,近身则互相抱扭,仍有力者胜焉。
    许君禹生所作太极拳势图解,每式之后,均附以应用,甚为详细。余曾叩之杨澄甫先生云:太极拳术若将散手用法加入,则更备矣。先生曰:太极拳散手随机应变,
    无一定法。若会听劲,则闻一知百;若不会听劲,虽知多法,亦用不好。故余所著之书,未将散手加入也。孙武子曰:知己知彼,后人发先人至。太极听劲全是知彼
    功夫。能粘住敌人,彼不动我不动;彼微动我先动。彼不会听劲,一动即跌出矣。若太极拳听劲功夫尚不能到,不能粘住敌人,则不必与人动手可也。

    陈微明注《太极拳论》

    太极者,无极而生,阴阳之母也。

    阴阳生于太极。太极本无极。太极拳处处分虚实阴阳,故名曰“太极拳”。

    动之则分,静之则合,

    我身不动,浑然一太极。如稍动,则阴阳分焉。

    无过不及,随曲就伸。

    此言与人相接相黏之时,随彼之动而动。彼屈则我伸,彼伸则我屈,与之密合,不丢不顶,不使有稍过及不及之弊。

    人刚我柔谓之走,我顺人背谓之黏。

    人刚我刚,则两相抵抗。人刚我柔,则不相妨碍,不妨碍则走化矣。既走化,彼之力失其中,则背矣。我之势得其中,则顺矣。以顺黏背,则彼虽有力而不得力矣。

    动急则急应,动缓则缓随。虽变化万端而惟性一贯。

    我之缓急,随彼之缓急,不自为缓急,则自然能黏连不断。然非两臂松净,不使有丝毫之拙力,不能相随之如是巧合。若两臂有力,则喜自作主张,不能舍己从人矣。动之方向缓急不同,故曰“变化万端”。虽不同,而吾之黏随,其理则一矣。

    “人体处处皆太极”之辞,出自清末民初时期陈式太极拳理论家陈鑫,这理论与著名太极拳家顾留馨先生的“太极浑身都是手”之说有同工异曲之妙。顾先生的“太极浑身都是手”,一针见血地指出了太极拳中的攻防功能,而陈鑫之辞既含有人体的阴阳学理,又合太极拳走架出圆和攻防原理。

      一、何谓“人体处处皆太极”

    王宗岳太极拳谚说:“太极者无极而生,阴阳之母”,这说明惟有一阴一阳才算合太极之义,有阴无阳,或有阳无阴均非太极。“人体处处皆太极”,第一层含义指的是人体中固有的部位和机能,阴阳在机体内外的分布及其功能的发挥。
    人体部位有上下、内外之分,上属阳,下属阴;外属阳,内属阴。比如,头顶的“百会”是人体诸阳脉汇集之穴,它属阳;裆内的会阴穴,它是各条阴脉总会,所以属阴;十二经脉的手三阳、足三阳经循行于手、足外侧,属阳;手三阴,足三阴,循行于手足内侧,属阴;督脉位于背后中线由下而上,属阳;任脉位于胸腹前由上而下,属阴;阳维、阳跷;属阳;阴维、阴跷、属阴。冲脉、带脉都与阴阳经相交。体内的五脏、六腑,脏属阴,腑属阳。十二经脉、奇经八脉虽有阴阳之分,却是两者贯通,阴不离阳,阳不离阴,脉气循经运行,脉脉相通,依此去维持体内气血平衡,促使机体健康。如果阴阳失和,气机失调,就会导致不同疾病产生。
      人们经过练习太极拳,可以促进体内气机的旺盛及阴阳平衡,提高人体机能,这与太极拳谚说的“想推用意终何在,益寿延年不老春”的本意是相统一的‘此乃人体处处皆大极的第一层含义。
      第二层含义,是说太极拳动作必须出圆弧。所谓圆弧,不仅指平面正圆形,而且有立圆弧、平弧、斜弧、后弧、顺弧、逆弧等等的圆弧形线路出现在全身周围,从头至尾闾,从手至脚,凡是能够活动的部位,均有各种不同圆形出现。全身上下、左右,有近百个大小不同,构造不同,形状不同,活动程度不同的关节,在太极拳走架之间,这些关节极大部分均有各自的圆弧表达出来。躯干是个大太极,各个部位是小太极,大太极一转,各小太极随之而转,不存在一处死角,周身形成了大小不一的圆弧的连环,真可谓人体处处皆是圆。
      太极圆中分阴阳,根据太极拳的虚实和技击原理,各个不同的圆弧中,均含有阴与阳两个点,阳点为实,它是技击中的触着点,阴点随于阳点之后作为后盾。动作时圆弧中有阴阳之分。它不同于第一层人体固定的阴阳部位。如胸腹部前中线的任脉(阴),背部由下而上的督脉(阳),手、臂内侧的手三阴经,外侧的手三阳经,这些阴阳位置是固定不变的,阴经不能变为阳经,阳经也不会变成阴经。但是它们之间阴阳的脉气却是循径相通,阴阳相和的,循行太极之道。
      而太极拳动作划圆弧分阴阳也不是固定的,而是灵活的,有变化的,在同一个部位上,并非一成不变,而是阴可亦阳,阳能变阴。以揽雀尾挤势为例;右掌由后向前挤出,以掌背为劲点、这是与对方推手时的触着点,故掌背为实、为阳,掌心在后为虚、为阴;待挤劲到位后,右掌平弧内旋,手心翻向下形成捋势,在右掌内旋之间,便是阴阳变化的过程。这时,掌心由阴变阳,掌背由阳转为阴,以上阴阳变化的过程就在于右掌内旋之间,每一个进退之中,全身上下所有部位各自都有不同的圆弧产生,而这些圆弧中,均存在着一阴一阳两个点。根据实际的用法不同,有时阳(击点)在圆弧的外侧,这时内侧为阴(虚);也有阳(击点)在圆弧的内侧,这时外侧为阴(虚)。阳(击点)在圆弧外侧的,运用的是由里向外起离心力作用的招式,如:掤、挤、按、蹬、穿、靠等这些招式,劲均是由内向外发出。阳(击点)在圆弧内侧的,一般的运用在由外向里起向心力作用的招式。如:採、捋、套、扣、封、拿、擒、滚等招法。
    当然,在技击实用之间的阴阳变化也不是纸上所谈的那么刻板,而是相当灵活、变化无穷,这方面的感受要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去获得,逐一去领悟陈鑫“人体处处皆太极”这一论点。

      二、何说“太极浑身都是手”
      
    “太极浑身都是手”一辞,是太极拳先辈在长期太极走架中的经验总结,它与“人体处处皆太极”中第二层含义相互融贯,同出一源。
    人体本来只有一双手,何谈“浑身都是手”呢?这主要是指习太极拳者经过长期的太极拳锻炼,走架松柔沉稳,自头至尾椎,从肩至指梢,从胯至脚趾,上下均能一概放松,使其节节松开,又能处处合住,毫无僵硬出现。在此基础上,动作时,逐一去琢磨人体中各个关节和部位的骨骼构造,以及它们运动中的旋转角度,对这些有了认识之后,再经过耐心的,有经验的老师指点,与有这个方面体会的好友切磋,通过实践,渐渐悟出自己的心得,这时候就会感觉到,自己的身上不只是一双手了,而是“浑身都是手”。也就是周身上下的各个部位,都含有攻防作用。有了这方面心得之后,练拳时就会感到妙处无穷,以致进一步增强太极拳锻炼的信心和提高拳艺质量。
      浑身究竟有几双手?太极拳就其技击内容来说它不拘泥于推手。论技击的真正含义,人体各个部位的运用不该有限制,应根据客观情况,从实际出发,遇到不同的对象、不同的场合,不同的时间,采用不同的招法对敌。指、拳、腕、臂、肘、肱、肩、头、胸、背、腹、臀、胯、股、腿、膝、脚、踝、跟、趾等全身20个部位,左右并有40个部位,各自都能使出不同程度、不同方向和不同角度的招法,并可一处多用。全身上下左右前后,各种招法能在100个以上,根据应用需要,施出它们各种的招法,去对付犯己之敌。
      要使全身每个部位均能参与技击应用之列,这还要明白各部位的构造及其形态,知道它们的活动范围和转动的极限度,并与太极拳的基本要求相符合。为阐明各部位“一处多用”这个概念,本文只从以下三个部位略作简释:比如肩部,肩有内、背侧、上靠的四种技法;肘有前、后、上、下、外、滚的五种以上用法,还不包括屈肘的拿法;臀部在人们印象中在太极拳技击上没有什么地位,总以为臀部仅是起平衡重心的作用,其实,臀部在打击对方下部时很有威力,可从左、右、后三方靠击侧后之敌,并能向下坐压对手的膝部,还可配合两手将背后之敌挑起,向前翻出等。
     这三个部位,都不如手和脚那样圆活灵巧,不属于变化多端的部位。肩、肘、臀尚且一处有四个以上的招法,那么全身上下的左右面,含有100个以上的招法可施是客观存在的。只不过是部位、构造不同,它们的力量与作用不相等而已,以上便是“太极浑身都是手”的概况和简释。
     “人体处处皆太极”,“太极浑身都是手”,是对太极拳走架和应用的高度概括。这两个论点的创导者,对太极“拳”内涵的掌握,其见解非同一般。他们是通过对太极阴阳之义与人体周身上下、内外的每个部位做过无微不至的深刻研究、分析,并在长期走架实践中取得极丰富的经验之后,所悟出来的心得体会。所以能够把全身上下、内外一切部位的活动,包容在一句话之中。它既不乏具体内容,又能将那些具体复杂的内容,从阴阳两仪至拳术原理提炼到高度的抽象之中,辞简义深。先辈们的练拳境界确令后人敬佩之至。


    (本贴转自:太极中国)

    作者:安在峰 来源:太极网
    ----------------------------------------------------------------------------------------------------
    1、八门五步

    掤南捋西挤东按北采西北例东南肘东北撑西南方位。

    坎离兑震巽乾坤艮八门。

    方位八门,乃为阴阳颠倒之理。周而复始,随其所行也。总之四正四隅,不可不知矣!

    夫掤捋挤按是四正之手,采列肘靠是四隅之手。合隅正之手,得门位之卦。以身分步,五行在意,支撑八面。

    五行进步火,退步水,左顾木,右盼金,定之方中土也。

    夫进退为水火之步,顾盼为金木之步。以中土为枢机之轴,怀藏八卦,脚踩五行,手步八五,其数十三,出於自然十三势也。名之日:“八门五步”。

    2、八门五步用功法

    八卦五行,是人生成固有之良。必先明知觉,运动四字之本由,知觉运动得之後,而後方能懂劲,由懂劲后,自能接及神明矣!

    然用功之初,要知知觉运动,虽固有之良,亦甚难得於我也。

    3、固有分明法

    盖人降生之初,目能视耳能听,鼻能闻,口能食,颜色声音香臭五味。皆天然知觉,固有之良,其手舞足蹈,於四肢之能,皆天然运动之良,思及此是人熟无因,人性近习远,失迷固有,要想还我固有,非乃武无以寻运动之根由,非乃文无以得知觉之本原,是乃运动而知觉也。

    夫运而知,动而觉,不运不觉,不动不知,运极则为动,觉盛则为知,动知者易,运觉苦难,先求自已知觉运动得之於身,自能知人,要先求知人。恐失於自己,不可不知此理也,夫而後懂劲然也。

    4、粘黏连随

    粘者,提上拔高之谓也
    黏者,留恋缱绻之谓也
    运者,舍己无离之谓也
    随者,彼走此应之谓也

    要知人之知觉运动,非明粘黏连随不可,斯粘黏连随之功夫亦甚细矣。

    5、顶偏丢抗

    顶者出头之谓也。
    偏者不及之谓也。
    丢者离开之谓也。
    抗者大过之谓也。

    要知於此四字之病,不明粘黏连随,断不明知觉运动也,初学对手,不可不知也,更不可不去此病,所难者粘黏连随,而下许顶偏丢抗,是所不易矣。

    6、对待无病

    顶偏丢杭,失於对待也,所以为之病者,既失粘黏连随,何以获知觉运动,既不知己,焉能知人,所谓对待者,不以顶偏丢抗相对於人也,要以粘黏连随等待於人也,能如是,不但无对待之病,知觉运动自然得矣,可以进於懂劲之功矣。

    7、对待用功法守中土(俗名站桩)

    定之方中足有根,先明四正进退身。
    棚捋挤按自四手,须费功夫得其真。
    身形腰原皆可以,粘黏连随意气均。
    运动知觉来相应,神是君位骨肉臣。
    分明火候七十二,天然乃武并乃文。

    8、身形腰顶

    身形腰顶岂可无,缺一何必费工夫。
    腰顶穷研生不已,身形顺我自伸舒。
    舍此真理终何极,十年数载亦糊涂。

    9、太极圈

    退圈容易进圈难,不离腰顶後与前。
    所难中土不离位,退易进难仔细研。
    此为动功非站定,倚身进退并比肩。
    能如水磨摧急缓,云龙风虎象周旋。
    要用天盘从此觅,久而久之出天然。

    10、太极进退不已功

    棚进捋退自然理,阴阳水火相既济。
    先知四手得来真,采列肘靠方可许。
    四隅从此演出来,十二势架永无已。
    所以因之名长拳,任君开展与收敛,千万不可离太极。

    11、太极上下名天地

    四手上下分子地,采列肘靠由有去。
    采天靠地相应求,何患上下不既济。
    若使列肘习远离,迷了乾坤遗叹惜。
    此说亦明天地盘,进用肘列归人字。

    12、太极人盘八字歌

    八卦正隅人字歌,十三之数不几何。
    几何若是无平准,丢了腰顶气叹哦。
    不断要言只两字,君臣骨肉细琢磨。
    功夫内外均不断,对待数儿岂错他。
    对待於人出自然,由兹往复於地天。
    但求舍己无深病,上下进退永连绵。

    13、太极体用解


    理为精气神之体,精气神为身之体,身为心之用,劲力为身之用,心身有一定之主宰者,理也,精气神有一定之上宰者,意诚也,诚者,天道诚之者,人道,俱不外意念须臾之间。

    要知天人同体之理,自得日月流行之气,其气意之流行,精神自隐微乎理矣,夫而后言乃武乃文,乃圣乃神则得。若特以武事论之於心,身用之於劲力,仍归於道之本,也故不得独以末技云尔。

    劲由于筋,力由于骨,如以持物论之,有力能执数百斤,是骨节皮毛之外操也,故有硬力,如以全体之有劲,似不能持几斤,是精气之内壮也,虽然若是功成後,犹有妙出於硬力者,修身体育之道有然也。

    14、太极文武解

    文者,体也,式者,用也,文功在武用於精气神也,为之体育武功得文体於心身也,为之武事。

    夫文武尤有火候之谓,在放卷得其时,中体育之本也,文武使於对待之际,在蓄发,当其可者,武事之根也,故云武事,文为柔软体操也,精气神之筋劲,武事武用,刚硬武事也,心身之骨力也,文无武之预备,为之有体,无用,武无文之侣伴,为之有用无体,如独木难支,孤掌不响,不惟体育武事之功,事事诸如此理也。

    文者,内理也,武者外数也,有外数无文理,必为血气之勇,失於本来面目,欺敌必败,尔有文理,无外数,徒思安静之学,未知用的采战,差微,则亡耳,自用於人,文武二字之解,岂可不解哉。

    15、太极懂劲解

    自己懂劲,接及神明,为之文成而后采战,身中之阴,七十有二,无时不然,阳得其阴,水人既济,乾坤交泰,性命葆真矣!

    於人懂劲,视听之际,遇而变化,自得曲诚之妙,形著明於不劳,运动觉知也,功至此,可为攸往咸宜,无须有心之运用耳!

    16、八五十三势长拳解

    自己用功,一势一式,用成之後,合之为长,滔滔不断,周而复始,所以名长拳也,万不得有一定之架子,恐日久人於滑拳也,又恐入於硬拳也,决不可失其绵软,周身往复精神意气之本,用久自然贯通,无往不至,何坚不推也!

    於人对待,四手当先,亦自八门五步而来,站四手,手手碾磨,进退四手中四手,上下四千,三才四手,由下乘长拳四手起,大开大展,炼至紧凑屈伸自由之功,则升之中上成矣。

    17、太极阴阳颠倒解

    阳:乾、天、日、火、离、放、出、发、对、开、臣、肉、用、气、身、武、立命、方、呼、上、进、隅。

    阴:坤、地、月、水、坎、卷、入、蓄、待、合、君、骨、体、理、心、文、尽性、圆、吸、下、退、正。

    盖颠倒之理,“水、火”二字详之则可明,如火炎上,水润下者,水能使火在下而用水在上,则为颠倒,然非有法治之则不得矣!

    辟如:水入鼎内,而治火之上,鼎中之水,得人以然之,不但水不能下润,藉火气水必有温时,火虽炎上,得鼎以隔之,是为有极之地,不使炎上,炎人无止息,亦不使润下之水,永渗漏,此所为水火既济之理也,颠倒之理也。

    若使任其人炎上来润下,必至火水必分为二,则为火水未济也。

    故云:分而为二,合之为一之理也,故云一而二,二而一,总斯理为三,天、地、人也。

    明此阴阳颠倒之理,则可与言道,知道不可须臾离,则可与言人,能以人弘道,知道不远人,则可与言天地同体,上天下地,人在其中矣!

    荀能参天察地,与日月合其明,与五岳四渎华朽,与四时之错行,与草木并枯荣,明鬼神之吉凶,知人事与衰,则可言乾坤为一大天地,人为一小天地也。

    夫如人之身心,致知格物於天地之知能,则可言人之良知良能,若思不失固有,其功用浩然正气。直书无害攸久无疆矣!

    所谓人身生成一小天地者,天也,性也。地也,命也,人也虚灵也,神也,若不明之者,焉能配天地为二乎,然非尽性立命,穷神达化之功,胡为乎来哉。

    18、人身太极解

    人之周身,心为一身之主宰,主宰“太极”也,二目为日月,即“两仪”也,头像天,足像地,人中之人及中腕,合之为“三才”也,四肢“四象”也。

    肾水,心火,肝木,肺金,脾土,皆属阴,膀光水,小肠火,胆木,大肠金,胃土,皆阳矣,兹为内也,颅丁火。地合承浆水,左耳金,右耳木,两命门也,兹为外也。

    神出於心,目眼为心之苗,精出於肾,脑肾为精之本,气出於肺,胆气为肺之原,视恩明心动,神流也,听思聪脑动肾,滑也。

    鼻之息香臭,口之呼吸出入,水咸,木酸,土辣,火苦,金甜及言语声音,木毫,火焦,金润,土翁,水漂,鼻息,口吸呼之味,皆气之往来,肺之门户,肝胆巽震之风雷,发之声音,出入五味,此言口,目、臭、舌、神意,使之六合,以破六欲也,此内也,手足肩膝肘胯亦使六合,以正六道也,此外也。

    眼、耳、鼻、口、大小便肚脐外七窍也,喜、怒、忧、思、悲、恐、惊、内七情也,七情皆以心为主,喜心,怒肝,忧脾,悲肺、恐肾、惊胆、思小肠、怕膀胱、愁胃、虑大肠、此内也。

    夫离:南正、午、火、心经;
    坎:北正、子、水、肾经;
    震:东正、卯、木、肝经;
    兑:西正、酉、金、肺经;
    乾:西北隅、金、大肠化水;
    坤:西南隅、土、脾化土;
    巽:东南隅、胆、木化土;
    艮:东北隅、胃、土化火;

    此内八卦也,外八卦者,二四为肩,六八为足,上九下一左三右七也,坎一,坤二,震三,巽四,中五,乾六,兑七,艮八,离九,此九宫也。内九官亦如此。

    表里者:乙肝左肋,化金通肺,甲瞻化士通脾,丁心化木中胆通肝,丙小肠化水通肾,巳脾化土通胃,戊胃化火通心,後背前胸,山泽通气,辛肺右肋化水通肾,庚大肠化金通肺,癸肾下部化火通心,壬膀胱化木通肝,此十天干之内外也,十二地支亦如此之内外也。

    明斯理则可与言修身之道矣。

    19、太极分文武三成解

    盖言道者,非自修身,无由得也,然又分为三乘之修法,乘者成也,上乘即大成也,下乘即小成也,中乘即诚之者成也,法分三修,成功一也。

    文修於内,武修於外,体育内也、武事外也,其修法内外表里,成功集大成,即上乘也,由体育之文而得武事之武,或由武事之武而得体育之文,即中乘也,然独知体育,不入武事,而成者,或专武事不为体育而成者,即小成也。

    20、太极下乘武事解

    太极之武事,外操柔软内含坚刚,而求柔软,柔软之於外,久而久之,自得内之坚刚,非有心之坚刚,有心之柔软也。
    所难者,内要含蓄坚刚而不施,外终柔软而迎敌,以柔软而应坚刚,使坚刚尽化无有矣。
    其功何以得乎,要非粘黏连随已成,自得运动知觉,方为懂劲,而後神而明之,化境极矣。
    夫四两拨千斤之妙,功不及化境将何以能,是所谓懂粘运,得其视听轻灵之巧耳。

    21、太极正功解

    太极者元也,无论内外上下左右,不离此元也。
    太极者方也,无论内外上下左右不离此方也。
    元之出入,方之进退,随方就元之往来也,方为开展,元为紧凑,方元规矩之至,其就能出此以外哉。
    如此得心应手,仰高钻坚,神乎其神,见隐显微,明而且明,生生不已,欲罢不能矣!

    22、太极轻重浮沉解

    双重为病,干於填实,与沉不同也;双沉不为病,自尔腾虚,与重不一也。
    双浮为病。只如漂渺,与轻不例也;双轻不为病,天然清灵,与浮不等也。
    半轻半重不为病,偏轻偏重为病,半者半有著落也,所以不为病,偏者偏无著落也,所以为病,偏无著落必失方圆;半有著落,岂出方圆?
    半浮半沉为病,失於不及也;偏浮偏沉,失於太过也。
    半重偏重,滞而不正也;半轻偏轻,灵而不圆也。
    半沉偏沉,虚而不正也;半浮偏浮,茫而不圆也。
    夫双轻不近於浮,则为轻灵;双沉不近於重,则为离虚,故曰“上手”。轻重半有著落,则为“平手”,除此三者之外,皆为“病手”。
    盖内之虚灵不昧,能致於外气之清明,流行乎肢体也,若不穷研轻重浮沉之手,徒劳掘井,不及泉之叹耳!
    然有方圆四正之手,表里精粗无不到,则已极大成,又何云四隅出方圆矣,所谓方而圆,圆而方,超乎象外,得其寰中之上手也。

    23、太极四隅解

    四正,即四方也,所谓棚、捋、挤、按也。初不知方能始圆。方圆复始之理无已,焉能出隅之手矣!缘人外之肢体,内之神气,弗得轻灵方圆四正之功,始出轻重浮沉之病,则有隅矣!

    辟如:半重偏重,滞而不正,自然为采、例、肘、靠之隅手,或双重填实,亦出隅手也。病多之手,不得已以隅手扶之,而归圆中方正之手;虽然至底者,肘靠亦及此以补,其所以云尔。夫日后功夫能致上乘者,亦须获采列而仍归大中至正矣!是四隅之所用酰蚴宥谷痹圃啤换取分亳,尺寸自己辨。
    车轮两命门,一素摇又转。
    心令气旗使,自然随我便。
    满身轻利者,金刚罗汉炼。
    对待有往来,是早或是晚。
    合则放发去,不必凌霄箭。
    涵养有多少,一气哈而远。
    口授须秘傅,开门见中天。

    25、太极四时五气解图

    26、太极血气根本解


    血为营,气为卫。血流行於肉、膜、络,气流行於骨、筋、脉。筋、甲为骨之馀,发、毛为血之馀。血旺则发毛盛,气足则筋甲壮。故血气之勇力,出於骨、皮、毛之外壮;气血之体用,出于肉、筋、甲、之内壮。气以血之盈虚,血以气之消长。消长盈虚,周而复始,终身用之不能尽者矣!

    27、太极力气解

    气走於膜、胳、筋、脉,力出於血、肉、皮、骨。故有力者皆外壮於皮骨,形也;有气者,是内壮於筋脉,象也。气血功於内壮,血气功於外壮。要之,明於“气血”二字之功能,自知力气之由来矣!知气力之所以然,自能用力行气之分别。行气於筋脉,用力於皮骨,大不相侔也。

    28、太极尺寸分毫解

    功夫先炼开展,後炼紧凑。开展成而得之,才讲紧凑;紧凑得成,才讲尺、寸、分、亳。
    由尺住之功成,而後能寸住,分住,毫住。此所谓尺寸分毫之理也明矣!
    然尺必十寸,寸必十分,分必十毫,其数在焉!故云,对待者,数也。知其数,则能得尺寸分毫也。要知其数,非秘授,而能量之者哉!

    29、太极膜脉筋穴解

    节膜、拿脉、抓筋、闭穴,此四功由尺、寸、分、毫得之后而求之。膜若节之,血不周流,脉若拿之,气难行走,筋若抓之,身无主地。穴若闭之,神昏气暗。
    抓膜节之半死,申脉拿之似亡,单筋抓之劲断,死穴闭之无生。
    总之,气血精神若无,身何有主也?如能节、拿、抓、闭之功,非得点传不可。

    30、太极字字解

    挫、揉、捶打於己於人,按、摩、推、拿於己於人,开、合、升、降於己於人,此十二字皆用手也。
    屈、伸、动、静於己於人,起、落、急、缓於己於人,闪、还、撩、了於己於人,此十二字於己气也,於人手也。
    转、换、进、退於己身人步也,顾、盼、前、後於己目也人手也,即瞻前眇後、左顾右盼也,此八字关乎神矣!
    断、接、俯、仰此四字关乎意劲也。断接关乎神气也,俯仰关乎手足也。
    劲断意不断,意断神可接。劲、意、神俱断,则俯仰矣!手足无著落耳!俯为一叩,仰为一反而已矣!不使叩反,非断而复接不可。
    对待之字,以俯仰为重。时刻在心,身、手、足不使断之无接,则不能俯仰也!
    求其断接之能,非见隐显微不可。隐微似断而未断,见显似接而未接。接接断断,断断接接,其意心、身体、神气极於隐显,又何虑不粘黏连随哉!

    31、太极节拿抓闭尺寸分毫解

    对待之功,既得尺寸分亳於手,则可量之矣。然不论节拿抓闭之手易,若节膜、拿脉、抓筋、闭穴,则难!非自尺寸分毫量之不可得也。
    节,不量,由按而得膜;
    拿,不量,由摩而得脉;
    抓,不量,由推而得筋;
    拿闭,非量而不能得穴。由尺盈而缩之寸、分、毫也。
    此四者,虽有高授,然非自己功夫久者,无能贯通焉!

    32、太极补泻气力解

    补泻气力於自己难,补泻气力於人亦难。补自己者,知觉功亏则补,运动功过则泻,所以,求诸已不易也。补於人者,气过则补之,力过则泻之,此胜彼败,所由然也。
    气过或泻,力过或补,其理虽亦然,其有详夫过补为之过上加过,遇泻为之缓他不及,他必更过,仍加过也。
    补气泻力於人之法,均为加过於人矣。补气名曰“结气法”,泻力名曰“空力法”。

    33、太极空结挫揉论

    有挫空、挫结,有揉空、柔结之辨,挫空者,则力隅矣!挫结者,则气断矣!揉空者,则力分矣!揉结者,则气隅矣!
    若结柔挫则气力反,空揉挫则力气败。结挫揉则力盛於气,力在气上矣!空挫揉则气盛於力,气过、力不及矣!挫结揉、揉结挫皆气闭於力矣!挫空揉,揉空挫,皆力凿於气矣!
    总之,挫结、揉空之法,亦必由尺寸分亳量,能如是也!不然,无地之挫揉,平虚之灵结,亦何由而致於哉!

    34、懂劲先後论

    夫未懂劲之先,长出顶、偏、丢、抗之病;既懂劲之後,恐出断、接、俯、仰之病。然未懂劲,故然病亦出;劲既懂,何以出病乎?
    缘劲似懂未懂之际,正在两可,断接无准矣,故出病;神明及犹不及,俯仰无著矣,亦出病。若不出断接俯仰之病,非真懂劲,弗能不出也!
    胡为“真懂”?因视听无由未得其确也,知瞻眇颜盼之视觉,起落缓急之听知,闪还撩了之运觉,转换进退之动知,则为真懂劲!则能接及神明;及神明,自攸往有由矣!有由者,由於懂劲,自得屈伸动静之妙;有屈伸动静之妙,开合升降又有由矣!由屈伸动静,见入则开,遇出则合;看来则降,就去则升。夫而後才为真及神明矣!
    明也,岂可日後不慎行坐卧走、饮食溺泅之功!是所为及中成、大成也哉!

    35、尺寸分毫在懂劲后论 

    在懂劲先,求尺寸分毫为之小成,不过未技武事而已!所谓能尺於人者,非先懂劲也。如懂劲後神而明之,自然能量尺寸。尺寸能量,才能节、拿、抓、闭矣! 
    知膜、脉、筋、穴之理,要必明存亡之手;知存亡之手,要必明生死之穴。其穴之数,安可不知乎?知生死之穴数,乌可不明闭而不生乎?乌可不明闭而无生乎?是所谓二字之存亡,一闭之而已尽矣。 

    36、口授穴之存亡论

    穴有存亡之穴,要非日授不可,何也?一因其难学,二因其关乎存亡,三因其人才能传。
    第一、不授不忠不孝之人;
    第二、不传根底不好之人;
    第三、不授心术不正之人;
    第四、不传卤莽灭裂之人;
    第五、不传授目中无人之人;
    第六、不传知礼无恩之人;
    第七、不授反复无常之人;
    第八、不传得易失易之人;
    此须知八不传,匪人更不待言矣!
    如其可以传,再口授之秘缺,传忠孝,知恩者,心气和平者,守道不失者,真以为师者,始终如一者。此五者果其有始有终、不变如一,方可将全体大用之功,授之於徒也。
    明矣,於前於後,代代相继,皆如是之所传也。噫,抑亦知武事中乌有匪人哉!

    37、太极指掌捶手解

    自指下之腕上,里者为“掌”,五指之首为之“手”,五指皆为“指”;五指权里,其背为“捶”。
    如其用者,按、推、掌也;拿、揉、抓、闭,俱用指也;挫、摩,手也;打,捶也。
    夫捶有“搬拦”,有“指裆”,有“肘底”,有“撇身”,四捶之外有“覆捶”。掌有“搂膝”,有“换转”,有“单鞭”,有“通背”,四掌之外有“串掌”。手有“云手”,有“提手”,有“合手”,有“十字手”,四手之外有“反手”。指有“屈指”,有“伸指”,有“捏指”,有“闭指”,四指之外有“量指”,又名“尺寸指”,又名“觅穴指”。
    然指有五指,有五指之用。首指为手,仍为指,故又名“手指”。其一、用之为“旋指”、“旋手”;其二、用之为根指“根手”;其三、用之为“弓指”、“弓手”;其四、用之为“中合指”,四手指之外,为“独指”、“独手”也。食指为“卞指”,为“剑指”,为“佐指”,为“粘指”。中正为“心指”,为“合指”,为“钩指”,为“抹指”。无名指为“全指”,为“环指”,为“代指”,为“扣指”。小指为“帮指”,为“补指”,为“媚指”,为“挂指”。若此之名,知之易而用之难,得日诀秘法亦不易为也。
    其次,有“对掌”、“推山掌”、“射雁掌”、“晾翅掌”、“似闭指”、“拗步指”,“弯弓指”、“穿梭指”、“探马手”、“弯弓手”、“抱虎手”、“玉女手”、“跨虎手”、“通山捶”、“叶下捶”、“背反捶”、“势分捶”、“卷挫捶”。
    再其次,步随身换,不出五行,则无失错矣!因其粘、连、黏、随之理,舍己从人,身随步自换。只要无五行之舛错,身形脚势出於自然,又何虑些须之病也!

    38、大小太极解
    39、太极刀诀
    40、四刀赞
    41、太极枪法
    42、十不传

    43、全体大用诀

    大极拳法妙无穷,棚捋挤按雀尾生。
    斜走单鞭胸膛占,回身提手把着封。
    海底捞月亮翅变,挑打软肋不容情。
    搂膝拗步斜中找,手掸琵琶穿化精。
    贴身靠近横肘上,护中反打又称雄。
    进步搬拦肋下使,如封似闭护正中。
    十宇手法变不尽,抱虎归山采列成。
    肘底看捶护中手,退行三把倒转肱。
    坠身退走扳挽劲,斜飞着法用不空。
    海底针要躬身就,扇通臂上托架功。
    撇身锤打闪化式,横身前进着法成。
    腕中反有闭拿法,云手二进臂上攻。
    高探马上拦手剌,左右分脚手要封。
    转身蹬胸腹上占,进步栽锤迎面冲。
    反身白蛇吐信变,采住敌手取双瞳。
    右蹬脚上软肋端,左右披身伏虎精。
    上打正胸肋下用,双风贯耳看法灵。
    左蹬脚踢右蹬式,回身蹬胸膝骨迎。
    野马分鬃攻腋下,玉女穿梭四角封。
    摇化单臂托手上,左右用法一般同。
    单鞭下式顺锋入,金鸡独立占上风。
    提膝上打致命处,下伤二足难留情。
    十字腿法软骨断,指裆捶下靠为锋。
    上步七星架手式,退步跨虎闪正中。
    转身摆莲护腿进,弯弓射虎挑打胸。
    加封似闭顾盼定,太极合手式完成。
    全体大用意为主,体松气固神要凝。

    44、十三字行功诀

    十三字是“棚,捋,挤,按,采,列,肘,靠,进,退,顾,盼,定。”口诀为:
    棚手两臂要圆撑,动静虚实任意攻。
    搭手捋开挤掌使,敌欲还着热难逞。
    按手用着似倾倒,二把采往不放松。
    来势凶猛列手用,肘靠随时任意行。
    进退反侧应机走,何怕敌人艺业精。
    遇敌上前迫近打,顾住三前盼七星。
    敌人逼近来打我,闪开正中定横中。
    太极十三字中法,精意揣摩妙更生。

    45、十三字用功诀

    逢手遇棚莫入盘,粘沾不离得着难。
    闭棚要上采列法,二把得实急无援。
    按定四正隅方变,触手即占先上先。
    捋挤二法趁机使,肘靠攻在胸跟前。
    遇机得势进退走,三前七星顾盼间。
    周身实力意中定,听探顺化神气关。
    见实不上得攻手,何日功夫是体全。

    46 、八字法诀

    操练不按体中用,修到终期艺难精。三换二捋一挤按,搭手遇掤莫让先。柔里有刚攻不破,刚中无柔不为坚。
    避人攻守要采列,力在惊弹走螺旋。逞势进取贴身肘,肩胯膝打靠为先。

    47、虚实诀

    虚虚实实神中会,虚实实虚手行功。练拳不谙虚实理,枉费功夫终无成。
    虚守实发掌中窍,中实不发艺难精。虚实自有实虚在,实实虚虚攻不空。

    48、乱环诀

    乱环术法最难通,上下随合妙无穷。陷敌深入乱环内,四两千斤着法成。
    手脚齐进横竖找,掌中乱环落不空。欲知环中法何在?发落点对即成功。

    49、阴阳诀

    太极阴阳少人修,吞吐开合问刚柔。正隅收放任君走,动静变化何须愁?
    生克二法随着用,闪进全在动中求。轻重虚实怎的是?重里现轻勿稍留。

    50、十八在诀

    掤在两臂,捋在掌中,挤在手背,按在腰攻;
    采在十指,列在两肱,肘在屈使,靠在肩胸。
    进在云手,退在转肱,顾在三前,盼在七星,
    定在有隙,中在得横。滞在双重,通在单轻。
    虚在当守,实在必冲。

    51、五宇经诀

    披从侧方入,闪展无全空,
    担化对方力,搓磨试其功,
    歉含力蓄使,粘沾不离宗,
    随进随退走,拘意莫放松,
    拿闭敌血脉,扳挽顺势封,
    软非用拙力,棚臂要圆撑,
    搂进圆活力,摧坚戳敌锋,
    掩护敌猛入,撮点致命攻,
    坠走牵挽势,继续勿失空,
    挤他虚实现,摊开即成功。

    52、六合劲
    53、十三法
    54、五法
    55、八要
    56、全力法

    57、张三丰承留


    天地即乾坤,伏羲为人祖,画卦道有名,尧舜十六母,微危允厥中,精一及孔孟,神化性命功,七二乃文武,授之至子来,字著宣平许,延年药在身,元善从复始,虚灵能德明,理令气形具,万载咏长春,心兮诚真迹,三教无两家,统言皆太极,浩然塞而冲,方正千年立,继往圣永锦,开来学常续,水火既济焉,顾至戍毕字。

    58、口授张三丰老师之言

    予知三教归一之理,皆性命学也,皆以心为身之主也,保全心身,永有精气神也,有精气神才能文思安安,武备动动,安安动动乃文乃武,大而化之者,圣神也,先觉者得其寰中,超乎象外矣,後学者以效先觉之所知能,其知能虽人固有之知能,然非效之不可得也,夫人之知能,天然文武,目视耳听,天然文也,手舞足蹈,天然武也,孰非固有也,明矣。前辈大成文武圣神,授人以体育修身进之不以武事修身,传之至予,得之手舞足蹈之采战,借其身之阴以补助之阳,身之阳男也身之阴女也,然皆於身中矣,男之身祗一阳,男全体皆阴,女以一阳采战全体之阴女,故云一阳复始,斯身之阴女不独七二,以一姹女配婴儿之名变化千万姹女采战之可也,亦安有男女後天之身以补之者,所谓自身之天地以扶助之,是为阴阳采战也,如此者是男子之身皆属阴而采自身之阴,战己身之女,不如两男之阴阳对待修身速也,予及此传於武事,然不可以未技视,依然体育之学,修身之道,性命之功,圣神之境也,令夫两男之对待采战,於己身之采战,其理不二,己身亦遇对待之数,则为采战也,是为汞铅也,於人对战坎离之阴阳兑震,阳战阴也,为之四正,乾坤之阴阳良巽阴采阳也,为之四隅,此人卦也,为之入门,身足位列中土,进步之阳以战之,退步之阴以采之,左顾之阳以才采之,右盼之阴以战之,此五行也,为之五步,共为人门五步也,夫如是予授之尔终身用之不能尽者矣,又至予得武继武,必当以武事传之而修身也,修身入首,无论武事文为,成功一也,三教三乘之原,不出一太极顾后学以易理格致於身中,留於後世也可。

    59、张三丰以武事得道论

    盖未有天地,先有理,理为气之阴阳主宰,主宰理以有天地,道在其中,阴阳气道之流行,则为对待,对侍者阴阳也,数也,一阴一阳之为道,道无名天地始,道有名万物母,未有天地之前无极也,无名也,既有天地之後有极也,有名也,然前天地者曰理,後天地者曰母,是乃理化先天阴阳气数,母生後天胎卵湿化,位天地,育万育,道中和,然也,故乾坤为大父母先天也,爹娘为小父母後天也,得阴阳先後天之气以降生身,则为人之初也,夫人身之来者,得大父母之命性赋理,得小父母之精血形骸,合先後天之身命,我得而成人也,以配天地为三才,安可失性之本哉,然能率性则本不失,既不失本来面目,又安可失身体之去处哉,夫欲寻去处,先知来处,来有门,去有路,良有以也,然有何以之,以之固有之知能,无论知愚贤否,固有知能皆可以之进道,既能修道,可知来处之源,必能去处之委,来源夫委既知,能必明身不修,故曰自天子至於庶人,一是皆以修身为本,夫修身以何,以之良知良能,视目听耳,曰聪曰明,手舞足蹈,乃武乃文,致知格物,意诚心正,心为一身之主,正意诚心以足蹈五行乎,舞八卦,手足为之四象,用之殊途良能还原,目视三合,耳听六道,目耳亦是四形体之一表,良知归本耳目,手足分而为二,皆为两仪合之为一,共为太极,此由外敛入之於内,亦自内发出之於外也,能如是表里精粗无不到,豁然贯通,希贤希圣之功,自臻於曰睿,曰智乃圣乃神,所谓尽性立命,穷神达化在兹矣,然天道人这一诚而已矣


    (本贴转自:太极中国)

    (一)对待用功法守中土  
      定之方中足有根,先明四正进退身。掤捋挤按自四手,须费功夫得其真。身形腰顶皆可以,沾粘连随意气均。运动知觉来相应,神是君位骨肉臣。分明火候七十二,天然乃武并乃文。  
      (二)身形腰顶  
      身形腰顶岂可无,缺一何必费功夫。腰顶穷研生不已,身形顺我自伸舒。舍此真理终何极,十年数载亦糊涂。  
      (三)太极圈  
      退圈容易进圈难,不离腰顶后与前。所难中土不离位,退易进难仔细研。此为动功非站定,倚身进退并比肩。能如水磨催急缓,云龙风虎象周全。要用天盘从此觅,久而久之出天然。  
      (四)沾粘连随解  
      沾者,提上拔高之谓也。粘者,留恋缱卷之谓也。连者,舍己无离之谓也。随者,彼走此应之谓也。要知,人之知觉运动,非明沾粘连随不可。斯沾粘连随之功夫,亦甚细亦。  
      (五)顶匾丢抗解  
      顶者,出头之谓也。匾者,不及之谓也。丢者,离开之谓也。抗者,太过之谓也。要知于此四字之病,不明沾粘连随,断亦不明知觉运动也。初学对手,不可不知也。更不可不知此病。所难者,沾粘连随,而不许顶匾丢 抗,是所不易也。  
      (六)太极阴阳颠倒解  
      阳、乾、天、日、火、离、放、出、发、对、开、臣、肉、用、器、身、武、立命、方、呼、上、进、隅。阴、坤、地、月、水、坎、卷、入、蓄、待、合、君、骨、体、理、心、文、尽性、园、吸、下、退、正。  
      盖颠倒之理,水火二字详之则可明。如火炎上,水润下者。能使火在下而用水在上,则为颠倒。然非有法治之,则不得矣。譬如水入鼎内,而置火之上。鼎中之水,得火以燃之。不但水不能下润,藉火气,水必有温时。火虽炎上,得鼎以隔之,是为有极之地,不使炎上之火无上息,亦不使润下之水渗漏。此所谓水火既济之理也,颠倒之理也。若使任其火炎上,水润下,必至水火分为二,则为水火未济也。故云分而为二,合之为一 之理也。故云一而二,二而一。总斯理为三,天地人也。明此阴阳颠倒之理,则可与言道。天地同体,上天下地,人在其中矣。乾坤为一大天地,人为一小天地也。天者性也,地者命也,人者虚灵也,神也。 若不明之者,乌能配天地人为三乎。然非尽性立命,穷神达化之功,胡为乎来哉。  
      (七)太极轻重浮沉解  
      双重为病,干于填实,与沉不同也。双沉不为病,自尔腾虚,与重不一也。双浮为病,只如飘渺,与轻不例也。双轻不为病,天然清灵,与浮不等也。半轻半重不为病,偏轻偏重为病。半者,半有着落也,所以不为病。偏者无者落也,所以为病。偏无着落,必失方圆。半浮半沉为病,失于不及也。偏浮偏沉,失与太过也。半重偏重,滞而不正也。半轻偏轻,灵而不园也。半沉偏沉,虚而不正也。半浮偏浮,茫而不园也。夫双轻不近于浮,则为轻灵。双沉不近于重,则为离虚。故曰,上手轻重,半有着落,则为平手。除此三者之外,皆为病手。盖内之虚灵不昧,能致于外之清明,流行乎肢体也。若不穷研轻重浮沉之手,表里精细无  
    不到,则以极大成。有何云四隅出方圆耶。所谓方而园,园而方,超乎象外,得其寰中之上手也。  
       (八)太极尺寸分毫解 
      功夫先练开展,后练紧凑。开展得而成之,才讲紧凑。紧凑得成,才讲尺寸分毫。由尺进之功成,而后能寸进分进毫进。此所谓尺寸分毫之理也。然尺必十寸,寸必十分,分必十毫,其数在焉。故云对待者,数也。 知其数则能得尺寸分毫也。要知其数,必密授而能量之分毫内,即有点穴功也。


    (本贴转自:太极中国)

    作者:陈长兴

    第一章 理

    夫物,散必有统,分必有合,天地间四面八方,纷纷者各有所属,千头万绪,攘攘者自有其源。盖一本可散为万殊,而万殊咸归於一本,拳术之学,亦不外此公例。夫太极拳者,千变万化,无往非劲,势虽不侔,而劲归於一,夫所谓一者,自顶至足,内有脏俯筋骨,外有肌肤皮肉,四肢百骸相联而为一者也。破之而不开,撞之而不散,上欲动而下自随之,下欲动而上自领之,上下动而中部应之,中部动而上下和之,内外相连,前後相需,所谓一以贯之者,其斯之谓欤!而要非勉强以致之,袭焉而为之也。当时而动,如龙如虎,出乎而尔,急加电闪。当时而静,寂然湛然,居其所而稳如山岳。且静无不静,表里上下全无参差牵挂之意,动无不动,前後左右均无游疑抽扯之形,洵乎若水之就下,沛然莫能御之也。若火机之内攻,发之而不及掩耳。不暇思索,不烦拟议,诚不期然而己然。盖劲以积日而有益,工以久练而後成,观圣门一贯之学,必俟多闻强识,格物致知,力能有功,是知事无难易,功惟自进,不可躐等,不可急就,按步就序,循次渐进,夫而後百骸筋节,自相贯通,上下表里,不难联络,庶乎散者统之,分者合之,四肢百骸总归於一气矣。

    第二章 气

    天地间未有一往而不返者,亦未常有直而无曲者矣;盖物有对待,势有回还,古今不易之理也。常有世之论捶者,而兼论气者矣。夫主於一,何分为二?所谓二者,即呼吸也,呼吸即阴阳也。捶不能无动静,气不能无呼吸。呼则为阳,吸则为阴,上升为阳,下降为阴,阳气上升而为阳,阳气下行而为阴,阴气上升即为阳,阴气下行仍为阴,此阴阳之所以分也。何谓清浊?升而上者为清,降而下者为浊,清者为阳,浊者为阴,然分而言之为阴阳,浑而言之统为气。
    气不能无阴阳,即所谓人不能无动静,鼻不能无呼吸,口不能无出入,而所以为对待迥还之理也。然则气分为二,而贯於一,有志於是途者,甚勿以是为拘拘焉耳。

    第三章 三节

    夫气本诸身,而身节部甚繁,若逐节论之,则有远乎拳术之宗旨,惟分为三节而论,可谓得其截法:三节上、中、下,或根、中、梢也。以一身言之;头为上节,胸为中节,腿为下节。以头面言之,额为上节,鼻为中节,口为下节以中身言之,胸为上节,腹为中节,丹田为下节。以腿言之,膀为恨节,膝为中节,足为梢节。以臂言之,膊为恨节,肘为中节,手为梢节。以手言之,腕为根节,掌为中节,指为梢节。观於此,而足不必论矣。然则自顶至足,莫不各有三节也,要之,既莫非三节之所,即莫非著意之处,盖上节不明,无依无宗,中节不明,满腔是空,下节不明,颠覆必生。由此观之,身三节部,岂可忽也?至於气之发动,要从梢节起,中节随,根节催之而已。此固分而言之;若合而言之,则上自头顶,下至足底,四肢百骸,总为一节,夫何为三节之有哉!又何三节中之各有三节云乎哉!

    第四章 四梢

    试於论身之外,而进论四梢。夫四梢者,身之余褚也;言身者初不及此,言气者亦所罕闻,然捶以由内而发外,气本诸身而发梢,气之为用,不本诸身,则虚而不实;不行於梢,则实而仍虚?;梢亦可弗讲乎!若手指足特论身之梢耳!而未及梢之梢也。四梢惟何?发其一也,夫发之所系,不列於五行,无关於四体,是无足论矣,然发为血之梢,血为气之海,纵不本诸发而论气,要不可虽乎血以生气;不虽乎血,即不得不兼乎发,发欲冲冠,血梢足矣。抑舌为肉之梢,而肉为气之仁,气不能行诸肉之梢,即气无以充其气之量,故必舌欲催齿,而肉梢足矣。至於骨梢者,齿也,筋梢者,指甲也,气生於骨而联於筋,不及乎齿,即不及乎骨之梢,不及乎指甲,即不及乎筋之梢,而欲足尔者,要非齿欲斯筋,甲欲透骨不能也。果能如此,则四梢足矣。四梢足,而气自足矣,岂复有虚而不宜,实而仍虚之弊乎!

    第五章 五脏

    夫捶以言势,势以言气,人得五脏以成形,即由五脏而生气,五脏实为性命之源,生气之本,而名为心,肝,脾,肾也。心属火,而有炎上之象。肝属木,而有曲直之形。脾属土,而有敦厚之势,肺属金,而有从革之能。肾属水,而有润下之功。此及五脏之义而犹准之於气,皆有所配合焉。凡世之讲拳术者,要不能离乎斯也。其在於内胸廊为肺经之位,而肺为五脏之华;盖故肺经动 ,而诸脏不能不动也。两乳之中为心,而肺抱护之。肺之下膈之上,心经之位也。心为君,心火动,而相火无不奉命焉;而两乳之下,右为肝,左为脾,背之十四骨节为肾,至於腰为两背之本位,而为先天之第一,又为诸脏之根源;故肾足,则金木,水,火,土,无不各显生机焉。此论五脏之部位也。然五脏之存乎内者,各有定位,而见於身者,亦有专属,但地位甚多,难以尽述,大约身之所系,中者属心,窝者属肺,骨之露处属肾,筋之联处属肝,肉之厚处属碑,想其意,心如猛,肝如箭,脾之力大甚无穷,肺经之位最灵变,肾气之动快如风,是在当局者自为体验,而非笔墨所能尽罄者也。

    第六章 三合

    五脏既明,再论三合,夫所谓三合者,心与意合,气与力合,筋与骨合,内三台也。手与足合,肘与膝合,肩与膀合,外三合也。若以左手与右足相合,左肘与右膝相合,左肩与右膀相合,右肩与左亦然。以头与手合,手与身合,身与步合,孰非外合。心与目合,肝与筋合,脾与肉合,肺与身合,肾与骨合,执非内合。然此特从变而言之也。总之。一动而无不动,一合而无不合,五脏百骸悉在其中矣。

    第七章 六进

    既知三合,犹有六进。夫六进者何也?头为六阳之首,而为周身之主,五官百骸莫不体此为向背,头不可不进也。手为先锋,根基在膊,膊不进,则手却不前矣;是膊亦不可不进也。气聚於腕,机关在腰,腰不进则气馁,而不实矣;此所以腰贵於进者也。意贯周身,运动在步,步不进而意则索然无能为矣;此所以必取其进也。以及上左必进右。上右必进左。共为六进,此六进者,孰非著力之地欺!要之:未及其进,合周身毫无关动之意,一言其进,统全体全无抽扯之形,六进之道如是而已。

    第八章 身法

    夫发手击敌,全赖身法之助,身法维何?
    纵,横,高,低,进,退,反,侧而已。

    纵,则放其势,一往而不返。
    横,则理其力,开拓而莫阻。
    高,则扬其身,而身有增长之意。
    低,则抑其身,而身有攒促之形。
    当进则进,弹其力而勇往直前。
    当退则退,速

    中华武术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其内容丰富多彩,博大精深,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逐步成为了世界性的体育运动项目。
     源于中国,属于世界的太极拳运动,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之一。它富有东方文化的神秘魅力,渗透着中国古典哲学、美学、伦理学和医学等深遂丰富的内涵,其精湛的理论和技术内容,充分体现了中国人民的聪明智慧。它是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的贡献,深受各国人民的喜爱。学者日众,习者如云,已成为全人类共有的文化财富。它无穷的魁力,征服着越来越多的人。

      太极拳,又称"哲拳",是中华武术优秀的拳种之一。它经过几百年的发展,逐渐形成了包括各种功法、拳械套路和对抗格斗等运动形式。它具有健身养生、修身养性、防身自卫、竞技比赛、表演娱乐、增进友谊、自助助人、防治疾病、延年益寿等多种功能。它的文化底蕴是中国传统文化。关于太极拳的起源与发展,太极拳的内容与分类,特点和作用及太极武德和武礼,太极拳竞赛规则,太极拳理、拳论、拳谱等基础知识,都应认真学习,这些方面对提高太极拳的技术水平有着指导性的作用。太极拳的练习者必须了解的是:一、太极拳是中华武术的拳种之一,是体育运动项目。二、太极拳的练习过程是为人处世及养生修身之道。三、太极拳运动是武学、是文化,是需要不断研习探究的。

     其次,要对太极拳的基本技术规格进行细致的掌握。我们要本着继承、吸收、创造、发展的精神,深入研究太极拳运动的理论科学化和技术规范化。太极拳技术的规范化和准确性是非常重要的。因为练习太极拳,如若动作规格不正确,技术不规范,不但影响锻炼效果,甚至会造成疾病的产生。所以在学习了各式太极拳套路之后,应按照技术规格的要领去细化太极拳的技术动作。各式太极拳的风格特点及技术规格都有不同,在手型、手法、步型、步法、腿法、身型、身法等方面有相通和不同之处,但是在眼法、呼吸法及技击法方面的要求基本是相同的。现就太极拳的眼法、呼吸法及技击法的技术要求作简要阐述:

    一、太极拳的眼法总的要求是:精神贯注意念引导,神态自然,意动神随和势动神随相结合,动作"定势"到位时,眼要平视远望或注视前手,往下的动作,眼要注视前下方。换势运转时眼睛要与手法、腿法、身法协调配合,一般是眼随上手,神意贯顶,不可斜视。练拳时对视野以内的人、物、景应视而不见,才能做到内外相合,神形一致。

    二、太极拳的呼吸法是武术的气息调节方法之一,以养气和练气为基础。太极拳练习结合呼吸,可起到舒展筋骨、调和气血、畅通经络、增加内劲、以气催力、按摩内脏、消除淤血、促进血液循环等作用。太极拳的呼吸,一般是深长、细匀的自然呼吸,逆腹式呼吸和顺腹式呼吸及拳式呼吸,也是在练习中逐步可以配合的。整个练习过程中主要用鼻呼吸、呼吸量不足时也可辅以口腔一同呼吸,呼吸时不要受动作的影响而紧张勉强,甚至憋气,应力求自然通畅,配合拳式呼吸,开、起、屈、虚,要有意识地吸气,合、落、伸、实要呼气,每个动作完成到位都要呼气下沉。这样有意识地调节呼吸来配合动作,有助于便动作更协调,劲力更完整,精神更贯注。

    三、太极拳是快慢相间、刚柔相济的拳术,以武术的技击动作为主要内容。人们普遍认为太极拳慢慢悠悠没有技击防身的价值,这是错误的观点。太极拳的实质是慢练快用。太极拳慢练是为了放松,平心静气,去除身上的僵劲和拙力,去紧求松;快用则是出手出腿的速度要快,运用腰胯整劲。只有在太极拳慢练放松的基础上,才能放松加速度。太极拳的技击法是将传统技击术与现代技击术相结合,使格斗达到最简单、最实用、最有效,运用快速的踢、打、摔、拿和掤、捋、挤、按、採、挒、肘、靠等方法制胜对方。太极拳技击要求招无定法,一式招法多用,视实战变化而定。目前各书中单式的攻防含义用法介绍,只能作为一种参考,不可视作金科玉律。真正的太极拳技击法就是周身皆为搏击利器,招式变化无穷,强调意到拳到,随机应变,变化莫测,具有很高的搏击防身实用价值。

     在掌握了太极拳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术规格之后,就要投人认真努力的练习之中。在提高太极拳技术水平的练习方法中,单式练习、组合练习、半套和整套及叠套练习等都是必需的。根据个人的体质来合理掌握运动负荷量、负荷强度。其中针对性的练习是最关键的。譬如,单独抽出重点的腿法、步法及发劲、难度动作等进行强化练习,提高动作的完成质量和加强演练技巧的培养,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太极拳技术水平的提高是苦乐相伴的。当你经过一段艰苦的练习之后,会惊奇地发现技术水平有了新的飞跃,由此带来的这份欢愉是不可言喻的。如果想达到提高的目的,更重要的是要有明师的指点,这样可使自己在练习中少走很多弯路?拳打千遍身法自然,拳打万遍神理自现",太极拳练习贵在持之以恒。希望广大太极拳爱好者在练习中高标准、严要求、精益求精。


    (本贴转自:太极中国)

    “领”字取意甚多,其本意为衣服围绕脖子的部分,引申义有:事物的纲要、领导者、带、引、率等意思。“领劲”在太极拳中尤为重要。其作用:确定动作的先后顺序和方向,辩证地使用阴阳,使内气畅通,力点明确。拳论曰:“心劲一领起来,而五官百骸皆随之而起”。此理强调了太极拳以心为先。能意识集中,动作才能规范,加速量质的变化,才能提高练太极拳的功效。

    太极拳中的领劲,有整体性和局部性两类。

    一、整体性领劲

    太极拳是一种意拳。因此,练意为先,形随其后,气在其中。拳论曰:“心为令,气为旗,神为主帅,身为躯(驱)使,刻刻留意,方有所得。”此理强调指出,领劲决定于心,同时也告诫练者,应注意主次顺序。练拳无人似有人,像上战场一样,要有对阵作战的形感。心神为主帅是指挥官,身肢为士兵,听命于主帅调遣,四肢好似功防的武器,内气是武器的弹药。心神主帅不领,其果:军无首领,士气分散,逢战必败。缗拳也是如此。心神不领,拳架散空,套路混淆;练遍虽多,也不增功。因此,要遵循“心静用意”的原则。在意识支配下,思想始终集中在拳架动作上,排除思绪干扰,专注于指挥全身各器官系统机能的变化和动作的协调,提高神经系统意念控制能力,正确地传达和接受各器官的动作变换。传达命令者在于眼睛,眼睛是心之苗,它是先锋官,眼神应领先于动作,眼神定目标,眼到手到,内气随之而到。眼神的领劲决不能忽视,应当抽单式练习,如“云手”,“懒扎衣”,“倒撵猴”等。

    拳论曰:“虚领顶劲”。身法中正,头要领起。“虚领顶劲”是身法中正不偏的标志。头是全身的纲领。练太极拳最忌低头仰面,左右歪斜,摇头晃脑。走架时要求头顶百会穴轻轻上提,使头自然垂直。头为百穴之宗,若要身法中正,必须从头开始。

    命门穴要领劲。太极拳的四肢动作,以腰为纲、为轴心。太极五弓,腰为主弓,主弓练好在于腰脊命门穴,前对脐部,是全身的重心所在,起到调节全身平衡的作用,也是人体发力的来源。静势应注意塌腰,命门穴要向后领劲。这样腰围自然能松沉,有助于气沉丹田,促使腰的旋转幅度,合乎生理和技击上的要求。练拳和推手的时候,时刻注意着腰脊命门穴的枢纽作用,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上肢走架行气原则:动作外开,是离心力即逆缠丝旋转,内气由丹田行至肩,再到肘,通达手与指。动作里合,是向心力,即顺缠丝旋转,使气回归于丹田,由指头到掌,由掌到肘,由肘到肩,注入丹田。

    下肢动作行气原则:将丹田劲四分往下运行经胯分达两腿缠丝转至膝、足,透达于两足尖,先小趾,依次至大趾,呼气发劲。收合蓄势时,复由原路线缠退行至腹部。由趾到足,至膝回归胯与腹部丹田。吸气收势。

    二、局部领劲

    太极拳的运动攻防在于圆方的辩证。柔走圆,刚出方。攻与防,圆与方都应有领劲。领劲的确定应符合客观的拳架和主观进攻的目的。

    螺旋缠丝是陈式太极拳的独特风格。要练好缠丝劲须明大小指的领劲。陈照奎老师讲:“小指领劲大指俣为顺缠,大指领劲小指开为逆缠。”如“云手”拳势的上肢动作,承接单鞭,由右勾手变掌,从上向下画弧时,应注小指领劲,这是顺缠丝,右手由下向上画弧时,应注意中指尖领劲。左手画弧从上向下,要小指领劲。右手旋转向外画弧时,应注意大拇指领劲。在手向上穿时,用中指尖领劲,应反复照此练习。

    再如:“野马分鬃”势,承“后招”势,右掌先顺后逆缠丝动作与云手一样,先小指领劲,再中指领劲然后拇指领劲,下肢出右腿变成右弓步。左野马分鬃上肢领劲与右势同,出左腿变成左弓步。

    拳击领劲。根据出拳的方式与目的不同,领劲部位也不同。

    前冲拳要求小指和无名指蜷屈的第二节处领劲。因它是弓背的另一端,如“掩手肱捶”。

    向上冲拳要以中指与食指的蜷屈的第二节处领劲。如:“白猿献果”。

    向下冲拳要以中指与食指的蜷屈的第二节处领劲。如:“击地捶”“指裆捶”。

    里合拳,单勾拳都应以虎口领劲。如:“双风贯耳”,“全炮捶”。

    外崩拳要以拳背领劲。如“裹变炮”,“青龙出水”。

    翻砸拳要以拇指与食指第一关节处领劲。如:“指裆折手”,“背折背”等。

    手腕领劲。太极拳中,以手腕领劲拳势甚多。拳论讲:“手活于腕”。手的技击功能在于腕活。陈式太极拳新架表现突出。如:“单鞭”,“搂膝”,“六封四闭”,“撇身捶”,“抱头推山”等势。

    肘领劲。拳论讲:“远用手,近用肘,贴身打靠”。肘的使用是通过画圆缠丝趁机而击发的。根据各种肘击发力部位确定领劲。横平肘击发要以肘尖与尺骨连接处领劲。如“懒扎衣”,“护心拳”等。里克肘,应以肘尖的里侧部位领劲。如“白鹤晾翅”“撇身捶”等。外克肘,应以肘尖外侧领劲。如“野马分鬃”,“前招后招”等。

    肩的领劲。要做好“含胸拔背”姿势,须得两肩领劲微扣,撇身拳用意打靠时,应注意左肩里侧领劲,打右肩靠应肩背领劲。“上步七星”,“金鸡独立”势,都要用肩头向前领劲冲击起身。

    臀部领劲。俗称用屁股打人。臀部领劲就是向扣猛撅,使劲力从臀部发出。防御时臀部后撅,可减轻胸腹部对方进攻的压力。能破对方搂抱的合力。进攻能侵占对方面积,破其重心。配合上身能把对方从身后向前抛出。如:“闪通背”,“裹变炮”,“野马分鬃”等。

    膝盖领劲。学者常犯下肢弓步虚实不清的毛病,练时应注意膝盖领劲。若用膝盖提顶进击,更应该注意膝盖领劲。如“金鸡独立”,“白猿献果”,“抱头推山”,“左右蹬跟”等。

    脚跟领劲。太极拳向前,或左右出步,都要求脚跟铲地而出,因此要脚跟领劲。有时要用脚蹬踹对方,也常以脚跟领劲。如“左右蹬跟”,“抱头推山”,“玉女穿梭”等。

    脚尖领劲。太极拳动作中,脚尖领劲定向姿势甚多,拳架转身需知脚尖领劲,外撇里扣,根据拳势进攻防守目的而定。有的直接用脚尖出劲进攻。如“白蛇吐信”,“旋风脚”,“金刚捣碓”,“左右分脚”等。

    脚心领劲的拳势有,“高探马”提左脚勾挂时,“玉女穿梭”右脚前踩,“捣岔”提脚,“旋风脚”、“裹变炮”提下踩,都应注意用脚心领劲。
    脚帮领劲如“双摆莲”,“十字摆莲”等势。

    总之,心劲领起意集中,四肢百骸都听命,上下内外能相合,技击内劲自然通。虚领顶劲身法正,命门后撑练丹功。逆

    一、缠丝劲的真意

    太极拳爱好者对“缠丝劲”并不陌生,尤其是陈式太极拳、洪传陈式太极拳练习者。可是,细细研究起来,我们又难以讲清楚什么是缠丝劲?它的典型形式是什么?训练的要点步骤是什么?具体实作时又是怎么随机应用的?诸如此类问题,困扰了不少太极拳爱好者。

    在自然界中,水流的旋涡是螺旋推进的,藤类的植物攀缘树干或者篱笆都是把藤条缠绕成螺旋上升状,这些螺旋线状,大家早已司空见惯。太极拳运动中,人肢体的立体运转也是相同的道理。由定向旋转产生的劲力都是呈各式螺旋状的,我们广义上都可谓之缠丝劲。

    可以说,缠丝劲法是整体轻灵运转的根本劲法,是高层次太极拳内劲的主体。只是因对其内涵的把握有高低之分,故表现形式有明暗之别。

    二、各家武术中的缠丝劲

    太极拳定向旋转动作产生缠丝劲,而旋转是武术动作中普遍存在的运动方式。比如,长拳中的冲拳动作路线虽然是直线,但是拳的力量却也是成螺旋式向前发出的,从力的运行轨迹上来说,这样的力也是一种缠丝劲。在形意拳中最常见的劈拳的动作是由三体式开始的,在步法的配合下,一手下按回带,另一手前探翻转下劈,动作以翻转为主;钻拳则是一手翻转盖压,另一手向前上方旋转而出,要求小指一侧上翻,动作也以旋转为要。前者的翻和后者的旋所产生的劲力也都可称之为缠丝劲。在八卦掌的拳诀中就明确要求“拳宜滚出滚入”,这种滚出滚人本身就是旋转,旋转产生的劲力也可以称其为缠丝劲。由此可以得出结论:缠丝劲不是太极拳独有的,是普遍存在于武术动作之中的,其它流派动作中的缠丝劲与太极拳的缠丝劲在形式上并没有什么区别,只不过是把劲力方式放在次要地位;而太极拳却是把缠丝劲作为核心劲法形式而贯穿始终。 

        三、缠丝劲训练的基本形式

    太极拳本身的运动方式决定了缠丝劲训练的首要性。太极拳要求动作须沿弧线运动。要想达到这一运动目的,必须通过身体的内外协调旋转才能实现,也正是因为有了身体的旋转才产生螺旋式运动,才产生了整体的缠丝劲。

    正常情况下,身体的立体旋转训练是练出缠丝劲的基本形式。我们有三层训练模式,每层又有定步、活步两种训练形式。这里介绍的是定步训练模式,活步训练模式则是把定步左右旋转变为进退步习练。

    初级缠丝:抱球提塌 动势:身体中正,两脚同肩宽,双手左右抱圆,站成浑圆桩,保持相对静止状态。随腰胯左右旋转,相抱的双手也左右摆动,两膝配合腰胯做一前一后的立体提塌运动,腰胯尽量旋转,膝部动作要小。练到功成时,可以左右整体旋转发力试劲。

    要领:眼神始终平静地看正前方。保持中正旋转状态,胯要松塌,不许浮起,肩肘松坠,不要随意变形。速度均匀,达到“上领下塌中间转”的状态。

    中级缠丝:开合提塌

    动势:相当于陈式太极拳中的肘底捶。身法同初级缠丝,定步左有旋转,即左右手做前后开合运动,手部动作形式同倒卷肱动作。练习过程中,眼神始终注视前侧。练到功成时,可以左右整体旋转发力试劲。

    要领:练习过程中,眼神始终平静注视正前方。保持坠肘状态,不要随便撑肘,掌指领劲,螺旋松柔地做开合运动。

    高级缠丝:定步云手

    动势:以右向为例,身体中正,两脚同肩宽,站成侧马步,左右手随腰胯左右交替划圆,动势有双正、双反和一顺一反三种,两膝配合腰胯做一前一后的立体提塌运动,腰胯尽量旋转,膝部动作要小。练到功成时,可以两人挤按试劲,以不丢不顶为准。

    要领:眼神不要散乱、始终注视右前侧。保持中正旋转状态,注意松圆缓匀,膝部合而不僵,胯部塌而不死。

    四、缠丝劲实用举例

    在不断提高缠丝劲训练水平的同时,模拟实作则是提高太极拳功夫的重要方法。这里举两例供大家参考。

    例一:对方双手按我右手臂,我随势不停,在保持中正不丢的前提下,顺其来势先顺缠掤化,后逆缠开手,背势化解。若与来势硬顶,则难以脱开,不会出现轻松玄妙的开手局面。

    例二:对方左手挤、右手按,进逼我中盘,我随势左转,左手轻搭对方左手腕,右手前臂部应机搭在对方左肘部,先捋后挒,双手在引进落空的基础上,瞬间合力发放,则对方必跌出。

    这两个应用手法,都是中正为前提,顺逆缠丝为法器,轻灵顺应为缘起,引进落空为契机,随空随发,干净利落。如只有松转,无由内到外的饱满而精细的整体缠丝做前提,要轻灵发放,是不现实的。所谓“差之毫厘,谬之千里”,差一样都不是太极拳的放人方法。

    灵活运用缠丝劲,是训练求真的目的,也是太极拳由“技”上升为“艺”的必由之路。太极拳内劲是一种高深的实践功夫,决非空谈能够得来的,“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只有不断实践,不断更正,才会更上一层楼。


    (作者:谢千里 来源:太极网-精武)

        八极拳为拳种之一,全称“开门八极拳”或称“岳山八极拳”。称“开门”者,取其以六种开法(六大开)作为技法核心、破开对方门户(防守架子)之意。称“八极”者,系沿用古代有“九州之外有八殖,八殥之外有八统,八统之外有八极”的说法,寓“八方极运”之意。称“岳山”者,相传八极源自河南焦作岳山寺,故名冠“岳山”。

        八极拳据传由癞姓道士传艺河北省庆云县后庄科村人吴钟:吴钟传艺其女吴荣。后吴家移居沧县孟村镇,孟村遂成为八极拳的传播地。自吴荣之后,八极拳分两支传习:一是吴氏本家及其门生。近代传衍不绝,造诣较深者有吴楠、吴世科。其近亲马凤图影响较大,传人较广。另一支是王四学艺于孟衬后,传罗噇张克明,张传其子张景星、黄四海等。张景星传人较多,其中影响较大的有李书文、马英图、韩化臣、张玉衡(张景星之子)等。自李、马、韩之后,八极拳由孟村一隅之地,播及全国。

        八极拳以六大开、八大招为技术核心,套路有八极小架、八极拳(亦称“八极对接”)、六肘头、刚功八极、八极新架、八极双软等。器械以陆合大枪、对扎大陆合为主:其劲道讲求崩、撼、突、击、挨、戳、挤、靠、以及撞靠劲、缠捆劲等。特点为动作简洁、长短相兼、发劲迅猛、撞靠捆跌突出、肘法叠用、下盘稳固。

        八极对接单练称“八极拳”。全套四趟四十二势。主要拳势有理打顶肘、左右提打、端档、托窗、转环掌、大缠、小缠、挎塌、跪膝、扑面掌、落步砸等。


                                    (转自传统文化网)

    转贴

    迷则经累劫,悟则刹那间,俗话说:“初学三年,走遍天下,再学三年,寸步难行。”为什么呢?很简单,中华武功的修位明显分成两大境界:初期须凭毅力、韧性、汗水与时间;后期则离不开根基、缘分、悟性与德行。项羽力扛千鼎,终属气血;仲尼朝闻夕死,是何意志!
    要修成上乘武技,成为人中之凤、人中之龙、铁之铮铮的出类拔萃者,则必须重视并切实地进行心性修养。本文只就有关上乘武技心性修养方面的问题,进行探讨。
    大凡习武之人,多半知道心胸宽广在武技修为中的价值。所以,不少武林前辈特别推崇“大海一样的胸怀”,正所谓“海纳百川,方成其大”。不过,如果从更高的层次分析,我们就会发现两个问题:一是“大海一样的胸怀”是否仅仅指谦虚谨慎、温良恭让;二是心性修养是否仅限于此。
    以海来诠释心性修养,无疑是得当的。只是,一般的理解似乎片面了一点,多有偏颇。其实,水有两性,既有“柔”性,也有“强”性。大海既具有虚怀若谷的一团“和气”,也具有无坚不摧的一股“杀气”,而这股“杀气”(亦可成斗志),往往被习武之人忽视或轻视。对症方可下药,因材方可施教。为什么许多武者刻苦习武数十载,却始终停留在某在层次上徘徊不前呢?原因固然很多,但关键还在于不能正确地理解心性修养。不明其理,自然不得其法,亦难获其效。
    古往今来,一谈到武术,人们总会有“以柔可刚”的先入之见。柔弱固然可以胜刚强,但这种看法并不全面。在今人心目中,太极拳似乎是“以柔可刚”的典范,所谓“四两拨千斤”,就是这种武技的生动写照,其实,最早的太极拳以实战为主。以陈式太极拳为例,最初的拳架,身体下蹲幅度很大,往往以双脚控制对手。没有相当的毅力与体力,是根本无法训练乃至实战的。不仅如此,早期太极拳还有一种特殊的逻辑划分,即不以姓氏划分门派,而以阴柔与阳刚为标准:一是“以柔克刚型”,二是“以柔克柔型”;三是“以刚克刚型”,四是“以刚克柔型”。这才是太极真功的全貌!所以,在早期太极拳武技中,就连掌开巨石也并不回避,因为这种“硬功”只是“以刚克刚型”武技中的家常便饭而已,可是,看看今天的太极高手,虽然也有不少名师功力非凡,但属于“以刚克刚型”的确实不多见。


    以上是第一个问题,而第二个问题的答案笔者认为则呼之欲出了。心性修养不仅仅局限于“大海一样的胸怀”!这是因为,海毕竟只是心性修养的一小部分,即使是“刚柔兼备”,也难免挂一漏万,更何况是那种偏知偏见呢?那么,一个习武之人该怎样进行广义上的心性修养呢?在这方面,中国古代武哲先贤提供了丰富而宝贵的实践体验。我们必须在虚心汲取的基础上,进一步创新、深化,以修成傲然兀立的上乘武技。下面,我们不妨摘录一些古代武家毕生心血的结晶之言:
    “极缓慢然后极迅猛,极柔软然后极刚强”;
    “静若处子,动似脱兔,柔若无骨,炸似惊雷”;
    “手要电闪流星,眼要清亮分明,身要龙盘凤舞,步要连环左右,法要千变万化”;
    “练时无敌似有低敌,用时有敌似无敌”;
    “以出世之心入世,以入世之心出世”;
    “以对己之心待客,以待客之心对己”。
    此外,我在这里还要特别提到两句影响深远的古言:一句是“无故加之而不怒,猝然临之而不惊”;一是“武者无刀兵气,书生无寒酸气,女子无脂粉气,僧人无香火气,便是世上不可少之人”。如果反复揣摩这两句古言,定能受益匪浅。
    推而广之,习武之人应有修道者的风范。就思维方式而言,要从“单向思维”延伸到“双向思维”,再从“双向思维”扩展到“多向思维”,最后,百尺竿头,更进一步,达到“全向思维”(又称“太极思维”)。只有这样,才能在攻防进退中,在动静缓急中,在刚柔虚实中,在阴阳隐显中,逐步升华自己的武之境界。


    行文至此,在这里披露一些武功心法,奉献给同道诸君。
    心法之一:想象从宇宙中汲取无穷能量。如果能学会在静态与动态(如搏击)中采气,则回实现“愈战愈勇”的阶段性目标。
    心法之二:时想耳边突爆巨大鞭炮声,而自己却安之若泰。以达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的境界。
    心法之三:身历风、雨、寒、热的自然变化,保持松、通、空及清、静、定之态。
    心法之四:身处诽谤、嘲讽之中,不为所动。“外练神风铁骨,内养浩然正气”,然后待人接物。
    心法之五:善待自身,善待他人,善待一切生命,莫伤天害理,违纪乱法,要知损人则损己。
    心法之六:观想默会自己化水、化风、化火,至柔至刚,至阴至阳,静则于人无扰,动则摧枯拉朽


    一个人想要自立自强 抬头挺胸做人 是件好事 想从武术中获致肉体上的力量 免受欺凌 也没错 但是:
    1.肉体上的力量真能帮助你解决你面对的问题?
    2.难道只有肉体上的力量能帮助你解决问题?
      假设你武艺小成 把来惹你的浑蛋打到爆掉 人家拿验伤单告你 如何?
      假设那浑蛋是在混的 是有人在罩的 到时候一拖拉库人带家伙堵你 抄你 又如何?
      人生面临的问题能单纯用肉体上的力量来解决的 少之又少 透过武术修炼获致力量不是一蹴可几 而且又苦
      打基础 苦; 练到受伤 苦; 遇到瓶颈突破不了 苦;
      打基础 苦; 练到受伤 苦; 遇到瓶颈突破不了 苦;
      练了一堆发现练错方向通通丢掉重新再来 尤其苦 搞不好比被欺负还苦 为了不被欺负吃这么多苦 划不划得来?
      要想保护自己 得先明白为什么自己会被欺负 欺负你的人为的是什么 他们的个性又如何
      找出问题 得靠脑筋 不是靠武力
      解决问题 还是得靠脑筋 光用武力 不一定一劳永逸
      很多聪明人不靠自身的武力一样可以活得很好
      他们也许不强壮 但自有一套强悍的生活方式
      要想从武艺中求保护自己的方法 当然可以
      练武得吃苦 吃苦可以帮助懦弱的人减少自卑 建立自信 你有吃苦的勇气 也就有面对问题进而解决问题的勇气 但练武不要只练蛮勇 不然解决不了问题 反而帮自己找问题 虚虚实实怎么用在谈判上 怎样适时隐藏或显示自己的力量
      什么样的人要留步退路给他 什么样的人要一次让他吓破胆
      有人练武的过程练得到这些 有人练不到
      那看你用什么态度看待练武这件事而已。。。


    (本贴转自:太极中国)

    来源:新华网

    新华网消息 7月3日,87名国际旅游小姐在少林寺观看武术表演、学习武功,感受中华武术文化的魅力。(记者 岳月伟)




    (本贴转自:太极中国)

    来源: 北京娱乐信报

      昨天,首届中国功夫之星全球电视大赛法国赛区的比赛在巴黎中国城举行,30余位法国武术爱好者将参加器械和套路比赛,最终选出3名本赛区的“功夫之星”。图为两位法国女子武术爱好者在首届中国功夫之星全球电视大赛法国赛区比赛开幕式上表演。


    (本贴转自:太极中国)

    来源:半岛网-半岛都市报

    7月20日上午,一名外国武术爱好者在苦练中国功夫。当天,应青岛华文语言专修学院的邀请,40多名来自中、美、韩等国家的武术爱好者,相聚在海尔路一家武术训练馆,以武会友切磋中国武术的真谛,学习地地道道的中国功夫。本报记者 刘延珉 摄


    (本贴转自:太极中国)

     
    论坛首页 » 个人资料 雪山飞龙 » 文章发表人是 雪山飞龙
    前往:   
    Powered by JForum 2.1.8 © JForum Te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