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丹经武学--循经太极拳培训中心网站
  [Search] 搜索   [Recent Topics] 最新主题   [Hottest Topics] 热门主题   [Members]  会员列表   [Groups] 返回首页 
[Register] 会员注册 / 
[Login] 登入 
文章发表人是: 楠乙置信
论坛首页 » 个人资料 楠乙置信 » 文章发表人是 楠乙置信
发表人 内容
续有感
访学半年后有感。

十六字令·访学后言
山,千年不变静柱天;漫游走,博大广无边。

十六字令·忆师授
师,平静温和述真言;细体验,惊鸿冲上天。
22.4.26记
认识道!
通行本: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窍)。
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马王堆甲本:
道,可道也,非恒道也。
名,可名也,非恒名也。
无名,万物之始也。有名,万物之母也。
故恒无欲也,以观其眇;恒有欲也,以观其所噭。
两者同出,异名同谓。玄之有玄,众眇之门。
注释:
名:1、“明”字最早的形体,也和“名”的甲骨文一样。所以“名”字即“明”字。2、〈文言〉名目;种类。(《孙膑兵法·五名五恭》:“兵有五名:.....)3、命名等。
恒:1、〈文言〉规律;法则。(左丘明《国语·越语下》)2、〈文言〉从前的,旧的(做法)。(《礼记·月令》)
欲:《说文解字》【欲】,贪欲也;也就是贪求更多的意思。现代解释:1、名词:想得到某种东西或想达到某种目的的要求。2、动词:想得到某种东西或想达到某种目的。
以:《说文解字》【以】,用也。
眇:原指一只眼瞎,后亦指两眼俱瞎。又,细小,微小:~小。再,古同“渺”,远,高。(节选汉以前古文献中释义)
噭:拼音是jiào,qiào,chī;意思是呼喊。鸣叫。
玄:《说文解字》幽远也。黑而有赤色者为玄。象幽而入覆之也。凡玄之属皆从玄。串,古文玄。胡涓切。
门:《说文解字》闻也。从二户。象形。凡门之属皆从门。《说文解字注》闻也。以叠韵为训。闻者,谓外可闻於内。内可闻於外也。
自读:
道可,道非,恒道。
名可,名非,恒名。
无名,万物之始也。有名,万物之母也。
故恒无欲也,以观其眇;恒有欲也,以观其所噭。
两者同出,异名同谓:玄之有玄,众眇之门。
释义:
认可【道】也好,非议【道】也罢,【道】都是规律的存在。
认可此【名目】也好,非议此【名目】也罢,规律的【名目】也抹不掉。
【无】的名目,是指万物最初、最原始的阶段。【有】的名目,是指万物产生、诞生的阶段。
因此要贪求【无】的规律,就要观察它的微小的、细微的变化;要贪求【有】的规律,就要观察它的处在位置的声响、声音的变化(注:声有五行,音有五律;音乃发音之初声,声乃发音后的余音;声音本是一对阴阳)。
(即便是)两者同时出现、显现,(也仅仅是)名目不同(但也还是)这么说:(贪求、观察)黑红色中的黑红色(义:研究、探究事物中更小的事物,现象中更小的现象),(才是研究)众多细微(变化的)门径。


《德篇》
通行版:

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
上德无为而无以为;下德无为而有以为。上仁为之而无以为;上义为之而有以为。上礼为之而莫之应,则攘臂而扔之。
故失道而后德,失德面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
夫礼者,忠信之薄,而乱之首。前识者,道之华,而愚之始。
是以大丈夫处其厚,不居其薄;处其实,不居其华。故去彼取此。
马王堆版:
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
上德无为,而无以为也。上仁为之,而无以为也。上义为之,而有以为也。上礼为之,而莫之应也,则攘臂而扔之。
故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
夫礼者,忠信之泊也,而乱之首也。
前识者,道之华也,而愚之首也。是以大丈夫居其厚而不居其泊(薄),居其实而不居其华。故去彼取此。
上:通“尚”。
泊:通“薄”。轻微;不厚道。
理解:
德有阶段,分上下;上德是无为之德即玄德,与道为一体的两面。道,不可说,为内为阴;德,有形象、外表可现,为外为阳。道为体,德为用。
德分上德、下德、尚仁、尚义、尚礼五个层次。由无为到有为逐次递增。礼,指礼法,是有为的最高层次,不含丁点无为层次。礼是伦理道德,法是法律法规;礼是最高的法,法是最低的礼(引自张其成语)。孔子首提仁、义、礼,仁以爱人为核心,义以尊贤为核心,礼就是对仁和义的具体规定。
又,尚礼是混乱之首,忠信败坏才会尚礼。玩弄道的皮毛是愚蠢的之首。
至此,就搞清楚了一件事:修德从那入手。没受过法律惩治、伦理道德无缺的人,就看看自己在“义”上是否有缺...以此类推。
到此就提出了另一个问题:为什么修德?不修可不可以?就像现在社会上的流行戏谑语“年轻人不讲武德”,这话对不对?
依我现在的认识,从有为层面略说一点。
一、大家都知道儒家讲——仁、义、礼、智、信五德。
简说:五德对应肝魂、肺魄、心礼、肾智、脾信(中医理论)。五德不修,德行不真,脏气不正。
二、武当山戒堂楹联:
天地君亲师,大恩难报;
仁义礼智信,至德当修。
三、《悟真篇》中有:
若非积行施阴德,动有群魔做彰缘。
黄芽白学不难寻,达者须凭德行深。
至此三点可以回答上面的问题了吧!

说明:此文为粗浅练功感读,个人一家之言。水平层次属于白鼠级的,莫笑啊!
仅以此文纪念学练气功二周年。2021.12.28
潮白西岸
田野农乡
联排鳌首
道隐之家
兆生循经
法场太极
文著似海
玄理珠玑
真人已逝
衣钵不显
三丰门广
不拒千里
文助明理
武扶众生
穷究精神
与人健康
十二月十五日二访留念。这是诗,不是就事论是。观者莫胡思乱想!
十一终于得空拜访了一下中心,了却了我一个认门的小心愿。
期间受文谦老师的开导,回来后认真思考了一下加练摇身掌的问题。加上最近左臂疼痛、抬起困难的问题大为缓解,也有心情考虑可以加练点什么的了。
阅读提示:
1、这是加入我自身因素的推导结果,且尚未实际习练;只是理论推导的课前预习。2、此推导未加入李先生功谱等内容,也就是说未加入李先生《小炼形》的核心内涵因素。3、写出来是为了娱乐和活跃一下气氛,只是娱乐文字,且末与我这个自学者认真啊。4、老规矩:没有过程,只有初步结果。
一、摇身掌(定数40)
——初识:1、此式主利脾胃,对足太阴脾经和足阳明胃经促进明显。2、适合体质虚弱、脾虚、气虚无力、湿气重、肥胖多肉(大腹)、懒惰、喜平躺、无动向、面及身体各部位外形方平而肉多等状态习练。3、跟随习练,不要用拙力。4、要修德,必须修德,修德是重中之重。
——练法:1、(略写)被动的跟随练,不要有主动的练、用拙力去练。2、前期易有身体为湿寒(虚寒)性体质、有腹内停水、后颈椎及肩部易疼痛等状态。3、后期易有外热内寒性的体质、上热下寒、有咽炎和呼吸道疾患、有上冲症状等状态。4、其余略、略、略。
——看法:1摇身掌是前四式中最接近修真的一式。但【接近】还等于【就是】,且仅仅是接近于修真的某一小阶段的状况。余略。2修德是长期练此式的关键和重点,小心有命练功、无命长寿。警告德行有失的人绕道。3一般习练练到舒筋活血就够了,没明师想深入习练有危险。
二、跨虎横云(定数59)
——练法:1、方式:往复运动、强有力的动力、急速、爆发力很强及有能量施放。2、效果:外柔软内刚性。3、身体反应:是腰酸痛(4到6椎之间及腰的左侧为甚)、左手腕水肿、左胁下或肝区有水肿、喜食酸咸口味。4、注意:表面风光,内在空虚,多虚少实。宜充实自己,稳重行事,量力而为。
——缺点:出现前列腺肥大、小便黄热、胃热、左心室阻滞等状态,就不能再练了、必须停练。
——看法:单看此式,练法中的1、2是重点。余略。
三、提龙腿(定数52)
——初识:1、此式有一定的危险性、胡来后果可能较可怕。2、外柔软内刚性。3颈腰易酸痛。4所幸阴虚阳实,诚信可豁然贯通。虽险难重重,却方能显人性光彩。
——练法:1、以柔软方式习练。2、先求外柔内刚(外虚内实)。3、再求外刚内柔(外实内虚)。4、前期颈腰易酸痛。中期腹胀之症,调气无忧。后期燥热之症(一种感冒、受寒凉的疾患状态(往往是外寒内热、胸胁苦满、寒热往来的“少阳症”))。5、后期要注意保暖,严防中风或称受风(左肩关节酸疼(受寒或骨质老化所致)、右腿关节冷疼(受风或骨质硬化、老化所致)、头疼(受风寒或血管硬化所致)、头部右后方基底动脉硬化等))。
——看法:1、此式是前四式中除《金锋抖肘》外,明确有七日限期取证的一式。2、修德、修心很重要。此式中暗含有闹桃色纠纷的几率,不管是坏德、还是乱心,全都是得不偿失的。3、恒心习练必成。
练习《金锋抖肘》已经一年半有余了。目前取得了一些小成就:1、体认到左阴右阳。外硬内空和外虚内实的感受是真实的。2、在服药的前提下,血糖维持在较低水平波动。3、轻微的烂足现象今年消失了,且足部大片色斑明显减小、消失中。4、皮肤有变细变白倾向,且右侧比左侧明显。等等。
练功到现在,我在经历第二个八月;尽管这个八月还没过完,但这个八月是有感受的——门槛!周期!!!
就像是:我骑着单车,唱着歌;走着,走着,就不自主的慢下来了。迷惑中,稍作调整,小车又轻快起来;且不同以往。来!让我们同声高唱“我们走在大路上....”O(∩_∩)O哈哈~
玩笑归玩笑,下面说点我推导出来的看法。推导的方法就不说了,反正不是猜出来的看法,也不是炼出来的看法。
自解:(个人练法与书中有差异)
①启动于肺经,右臂、右侧脏腑得到较好锻炼。也就说右侧的得功感受比左侧明显。——个人已验证。
②过程中:会脾虚、肝气虚、左上臂(左下肢)无力,喜吃甜酸性食物等状态。七日一小节,循环往复。——脾虚和肝气虚是什么情况不知道,所以暂时没验证。其余的均有感受。
③最终:腹部、消化器官(脾)、脾脏、脾经、肌肉(包括肌肤)、右肩、右太阳穴、各个器官肢体的右上、右前侧等得到锻炼。后略。——验证过程中。
④需要注意的:循环往复,生机复萌;成功在望,性急即败。——道理是清楚的,还没验证到这阶段。
⑤从推导过程看,总体来说:练《金锋抖肘》需要付出,不急不躁;练功过程中会有小搅拌,一帆风顺是不可能的;最终练成是必然的。
特别声明:此推导结果可能只对我个人有效。写出来只是交流一下而已,不是指导文字。
楼上的字母:人在做,天在看!今天的无理取闹、满肚子的坏水,必将在将来自己身体上以某种方式补偿回去。心障深厚,念破佛经也无用——内心的煎熬无人能救!
自去年炼功开始练功以来,可以说已很久夜睡不做梦了,昨晚却做了一个奇怪且莫名其妙的梦。
奇怪:从未做过练功的梦。昨晚梦的是在练类似揉球的动功,且是在山间一块平地上;我是只在家里练功,连公园都不去的。这种场景真是想都没想过,奇怪、找不到北。
这个奇怪还得加上一个更加意想不到的莫名其妙!
我只与家里的女性浅聊过《金锋抖肘》的初步练法,与外人从未聊过练功的内容,尤其是理论问题更是从未与人交流过。但昨晚的梦中:我双手漫无目的的做着划圆揉球动作时,旁边却有一个身着古装、发髻高挽,类似影视剧里道姑形象的大姐在一旁武剑。看面相也就大我七八岁,从未见过的面孔。此大姐是舞一会剑就停下来和我聊一会天,然后再自顾自的舞剑;再停、再聊、再舞剑,如此反复直至梦醒。我到现在还记得——我们之间聊的气氛是轻松愉快的,就像生死旧交、无话不谈的那种。话题是围绕着“太虚炼气”(我姑且这么命名内容)聊的,聊了很多;只可惜具体的内容不记得了。
和一个陌生人而且是个女性无话不聊,这与现实中的我反差太大了——想不明白。
也别说什么“仙人梦里传法”之说,超出我的理解范围了——接受不了,况且所聊的具体内容也没记住啊。
何况女神仙传我个大男人干什么?我没那吸引力,也不感兴趣。
但这个不正常里面肯定有正常的一面,我倒是希望这是炼功过程中的一个插曲。那样炼功就是一件更好玩的事了——还带做梦复习理论知识的,岂不是很好玩嘛!

先自我臭屁一下。这两天的练功感受,心里那是一个字【美】、再一个字【赞】!
两个没想到:
1、从练功以来第一次感冒了。持续一年零三个月的未感冒记录打破了。仅管感冒的具体原因还未找到,仅管只是打喷嚏、流鼻涕的轻感冒;但与我近一周有点不注意休息、贪凉吹风肯定是有关系的。没说的,发现症状就马上速效伤风、藿香正气水吃下去再说!
2、这个没想到才是让我欢喜的重点。前晚练《金锋抖肘》预备式时,突然明显感受到:右手下臂、手腕处一截,犹如缠了一条小拇指粗细的小蛇,螺旋缠绕在小臂上并由內臂向外臂螺旋、斜向上微动。就像一个松弛的弹簧丝,缠绕着半个小臂。昨天和今早练预备式时感觉依旧。哈哈哈...这似乎就是缠经的初步感受吧,反正我喜欢这感觉——对错先不论,起码可以说练功有成果了;真元有动静了!
其他一些小变化就不说了,相比于这个感受——那都不是重要的了。爱谁谁,我就是喜欢、看重这个感受
诸位好!我在练《金锋抖肘》时,由于有计数的原因明显感觉到:吸气时长=抖肘三四次,而呼气的时长却有八次或更多一些。也就是呼气时长明显长于吸气时长,且是翻倍的关系;这现象正常吗?我不会是练错了吧?
先声明一下:我是按气功来专练《金锋抖肘》的,所以抖肘速度不快。每回1080下,大概28分钟左右。
希望先学们和中心的老师能抽空给我个指示,感谢!
自从接触李先生的小炼形,已一年了。从《金锋抖肘》开始,到现在竟然还在《金锋抖肘》原地没动。
尽管其间分别短时兼练过元明八式、玉环桩,且都有一定的功效反应。比如元明八式都练到手腕处有明显的硅胶气垫似的腕套感觉了,但还是暂时先放下了。原因很简单,觉得自己有缺陷、不宜前行了;不然练功的路走不远,或是将会走向我不想走的方向。(当然这也只是我暂时的想法,练功的经历已经说明:随着炼功的进展,看法还会改变。)
再次回到单练《金锋抖肘》时,是对它有了更令自己信服的看法。我习惯于明白道理在前,实践验证在后的自学方法。
下面只略谈自己的一点看法,就不细说了。免得自己的看法成为误导别人的渊薮!
1、我认为《金锋抖肘》功谱中最关键的一句是:“反复抖动应神化”!这里面的“应”和“神化”是关键中的关键。
①、应:在我阅读行业规范时,这个字的意思是不容探讨、必须执行的意涵。
②、神化:是功谱中开启理解功法内容的金钥匙。它是作为基础功的关节点,对它的理解直接关系到炼功的走向。
对这个词的理解是决定你在练什么的关键内容。因为对它的理解直接影响到了对其它功谱句子的理解。比如:练功中对“天心地轴”的感受是真实的。对“顺通八极运四歧”、“环中真髓曾悟道”....等等句的感受和理解是大不一样的。
2、对《金锋抖肘》一势的理解是指导对小炼形十势理解的原点,也是支点。
《金锋抖肘》的神髓内容李先生在相关文章中提到了,方向是指明了。可惜我是近期在阅读其它人的著作时才理解到的,耽误了不少时间。离开对金锋抖肘这个支点,小炼形就从金牌变成了铁牌。也正因为如此,我反倒心很安稳、不急于习练其他各势了。不达到我要的效果,我是不会习练下面的功法了。望着李先生那厚厚的一摞书,心里那能不凉呐?看来我是没机会学练那么多的功法了,业余人士的遗憾啊。
3、对小炼形的远期习练规划。
下一步估计二、三个月之后,我该要去攻克《摇身掌》这一节点了。预计会是以摇身掌为重点,跨虎横云、提龙腿、元明八式兼练的阶段。如果顺利,希望明年能进入以灵芝桩为重点的练功阶段。
4、力争在开始摇身掌之前去一次中心,扫除一些心中的疑问;以利深入习练下去。
希望到时别让老师们评价为“一脑袋乌七八糟的错误概念”就好。
以上只是我个人的一点非常粗糙、简略的总结和看法。对别人不具有参考意义,因为它的重点是【简】而【略】。
我无意冒犯,只是闲聊。不喜,我可以删帖。
1、胸怀决定高度,高度决定视野。
众法平等,登顶的路不止一条。何必使枪夹棒子的贬低别人呐?没必要嘛。走对了路不等于走的远,登顶永远是少数人的游戏;那还有必要深究对错吗?平常心就好。
2、多读点史书,免得闹笑话。
别捧了曾祖,不小心又踩了高祖;那可就汗颜了。
3、我所读过的其他丹派的文献,似乎太乙循经不是唯一的标准或过程。这个似乎可以商榷。
我这是活跃气氛的文字,别当真啊。
身体变化漏掉了一点,补上。
5、心态变化。现在的我对以前很多不感兴趣的活动,变的有兴趣参与一下了;也愿意多动一动,爬爬山了,对生活的乐观意愿多了。更为重要的是我遇事没有以前急了,心态能很自然的稳得住了;患得患失的纠结少了,处理事情感觉更冷静了。
今天是立春偶然看见此帖,来这里发点感慨。
我自学已经满一年了,感谢的话就不多说了——虔诚叩拜李先生的在天之灵!
一、首先说说我是怎么想起练起气功的。
19年,我在医院治牙时,意外被确诊得了糖尿病。此时我才意识到身体的状况太糟糕了,糟糕到让我这个懒人意识到必须改变了。(糟到什么程度就不多说了。一句话:我是70后,看着像50后。)
二、自学练功简历。
从金锋抖肘开始,期间尝试过摇身、跨虎、提龙和元明八式、玉环桩;现在只练金锋抖肘,从未间断过。余略。
三、自身的变化。
1、牙齿感觉变的坚固了,五香花生米已经吃了半年多了。这几天去医院复检时,医生还打趣说:你这牙还能吃花生呐?!
2、头发明显转黑了。半年前我是白发里找黑发,现在头发是灰色的、连理发师都说我头发转黑明显。
3、睡眠:由习惯性熬夜变成晚10点左右自觉睡觉。如果说睡到8点起床是睡懒觉的话,我现在6点起床就算是睡懒觉了。经常是4点半至5点半之间自然醒,醒后不困;中午增加15分钟左右的小睡,也就是坐在椅子上放松打个盹。
4、血糖平稳。不只是降糖药的作用还是炼功的收效,空腹血糖长期维持在5.5左右已经有8个月了。而且我现在基本不忌口了。
四、个人感慨。
1、从自学开始。一是因为,底子太差不知自己适不适合炼气功,先自学试试。二是因为当时不知道有中心这个可以面授学习的机构。三是《真元宝笈》尽管是繁体汉字,貌似一看就懂;没老师好像也问题不大,只是健身一下又不想练武;要求很低,也就不可求太多了。
2、胡乱炼功过了半年,感觉就不大对劲了。貌似一看就懂的书,细品起来却完全不是那么回事。举例说我曾经的错误:①道家的观点,却习惯以儒家的角度解读。②同一个词,释道两家的解释是不同的;但我大脑中第一反应往往是释家的说法,弯路没少走。③最麻烦的是遇到儒释道三家对一个事物的解释是相似的时候,真的很难意识到三家的区别、也很难找到接近正确的答案。
3、没办法看书学习吧。这才发现问题又来了——道家关于丹道的入手功夫的文字少之又少,一脑门的问号却找不到北。尤其是基础概念难理解。看书是我力所能及的,结果书一看就是二三十本。一边练功、一边看书学习,这几天翻过头来再看李先生的文章感觉大不一样了。比如再读李先生的《小炼形——丹武入轨行功的捷径》一文,知识点好多啊、新问题也不少。往往一句话却含有两个以上的知识点。
4、有去中心面授、请教的想法有几个月了,也和郑老师通过两次话。但真要规划实施时,才发现从我家到中心这六个区100多公里也很难走。俗人搅拌多,看来这个缘分还得修;看看疫情后能不能去一趟中心,以了心愿。
首先说明一下:我是一个李先生和道家功的铁粉,自学者。我所说的都是一个自学者的个人看法,是一家之言、未必正确。
一、缘起:
自学者少不了找资料解决疑问的过程。自学缺少老师的引领,只能通过盲人摸象痛苦前行——没说的,都是自找的。但也因此什么书都看,想自学起码先是一个杂家;不然问题找不到答案。
因近期有一种冲动,想正式学练玉环桩。所以来此向先行者们学习经验,但发现有点问题;或是说与我的认知有不同。之所以要说出自己的看法,是因为我认为已有的答案是对李先生文字的误解;甚至是在误导初学者,所以不吐不快。也算是我对李先生的一点感谢举措吧。
二、练玉环桩不可大汗是正确的。
1、先说血和汗的关系。
运行于脉中的血液,渗出于脉外便转化为有濡润作用的津液,以濡润脏腑组织和官窍,也可弥补脉外津液的不足。其中部分津液可转化为汗液排出体外,故又有“血汗同源”之说。当血液亏耗,尤其是在失血时,脉中血少,不能化为津液,反而需要脉外津液进入脉中,以补偿血容量之不足,因而导致脉外津液的亏损,出现口渴、尿少、皮肤干燥等症状。
依据:
1)《灵枢・痈疽》说:“中焦出气如雾,上注溪谷,而渗孙脉,津液和调,变化而赤为血。”说明津液渗注于脉,即成为血;若血中的津液成分渗出于脉外,即为津液。可见二者是相互依存,不可分离的。
2)《素问·宣明五气篇》说: “五藏化液;心为汗”;
3)《素问·阴阳别论》说:“阳加于阴谓之汗”;
4)《灵枢·营卫生会篇》又说:“夺血者无汗,夺汗者无血”。
5)如仲景在《伤寒论》中把“汗”的辩证施治放在十分重要的位置,指出“亡血家,不可发汗,发汗则寒栗而振”,“衄家、不可发汗,汗出必额上陷,脉急紧,直视不能眴,不得眠”等等教诫,可见 “汗血同源”、“汗为心之液”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
这些都说明汗与阴血、津液、阳气关系密切,汗液为津液化生,血与津液同出一源,即所谓“汗血同源”。若阴血津液亏虚,则汗源不足,导致少汗或无汗,同时汗出过多,则必损伤阴血、津液,必致生他变。
2、玉环桩炼的是什么。
这话有点大了,我是想说玉环桩初期炼的是身体中的什么物质。离开传统文化说气功都是耍流氓,只因现代科学解释不了我们的传统文化。不管正宗道家的那门那派功法,起码初期炼的都是身体中的气血、并一以贯之。练气血以强筋壮骨、练气血以疏通经脉,没人反对吧?
有了这个大前提,关于是否大汗的练法也基本就不用讨论了。不可大汗是身有疾病的人的限制吗?显然不止是,而是所有习练的人都要注意的问题。
3、为什么说李先生是正确的。
李先生在《真元宝笈》第424页写的很清楚:“量力而行,不可过累,毎次行功,以身体发热,汗透皮毛为宜;不可以大汗,‘大汗则亡阳’。”李先生说的很清楚:练玉环桩要出汗,但不可以大汗。有人又该说了“不是血汗同源吗?出汗伤血又伤气。怎么可以出汗呐?”别忘了,我们的传统中医也说的很清楚——汗为血之液;汗为血之毒。不出汗你就无法排出血毒,出大汗就是太过了——即排了血毒,也伤了血;伤了血后,反过来就会伤气。气血两伤,还不如不练呐。这就是李先生要出微汗的理论道理。
炼功,炼道家动功必须要练到出微汗为度。身有疾患的人,满足不了出【微汗】的要求;就应先满足【量力而行】的要求。练道家功,初期都急不得;练一段时间急脾气改不了的,离气功远点才是明智的选择。如此可见,李兆生先生的文字是多么的精辟——只有你理解不了的,没有他白写的东西。
三、建议。
1、想自学,就要有脑袋、善思考。千万不要看别人的名牌言论来代替自己的思考。气功是涉及自己生命的学问,懂了就继续练;不懂就慢慢练、试探着练,感觉不舒服就停练。
2、建议网站适时清理一些旧帖子,错误的言论没有保留的必要。我个人以前的几个帖子很垃圾,我自己删不了、如能替我删了感谢!
无用文字,自己清理。
无用文字,自己清理。
删、删、删。
删、删、删。
无用文字,碍眼自己删。
 
论坛首页 » 个人资料 楠乙置信 » 文章发表人是 楠乙置信
前往:   
Powered by JForum 2.1.8 © JForum Te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