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丹经武学--循经太极拳培训中心网站
  [Search] 搜索   [Recent Topics] 最新主题   [Hottest Topics] 热门主题   [Members]  会员列表   [Groups] 返回首页 
[Register] 会员注册 / 
[Login] 登入 
文章发表人是: 精进
论坛首页 » 个人资料 精进 » 文章发表人是 精进
发表人 内容
佛说无量寿经卷上:
设我得佛,十方无量不可思议诸佛世界众生之类,闻我名字,不得菩萨无生法忍、诸深总持者,不取正觉。(三四)

........

设我得佛,他方国土诸菩萨众,闻我名字,至于得佛,诸根缺陋不具足者,不取正觉。(四一)

设我得佛,他方国土诸菩萨众,闻我名字,皆悉逮得清净解脱三昧。住是三昧,一发意顷,供养无量不可思议诸佛世尊,而不失定意。若不尔者,不取正觉。(四二)

设我得佛,他方国土诸菩萨众,闻我名字,寿终之后,生尊贵家。若不尔者,不取正觉。(四三)

设我得佛,他方国土诸菩萨众,闻我名字,欢喜踊跃,修菩萨行,具足德本。若不尔者,不取正觉。(四四)

设我得佛,他方国土诸菩萨众,闻我名字,皆悉逮得普等三昧。住是三昧,至于成佛,常见无量不可思议一切诸佛。若不尔者,不取正觉。(四五)



佛说观无量寿佛经:佛告阿难:如此妙华,是本法藏比丘愿力所成。若欲念彼佛者,当先作此华座想。作此想时,不得杂观。皆应一一观之,一一叶、一一珠、一一光、一一台、一一幢,皆令分明。如于镜中,自见面像。此想成者,灭除五万亿劫生死之罪,必定当生极乐世界。作是观者,名为正观。若他观者,名为邪观。
佛告阿难及韦提希:见此事已,次当想佛。所以者何?诸佛如来,是法界身,入一切众生心想中。是故汝等心想佛时,是心即是三十二相、八十随形好。是心作佛,是心是佛。诸佛正遍知海,从心想生。是故应当一心系念,谛观彼佛多陀阿伽度、阿罗诃、三藐三佛陀。想彼佛者,先当想像。闭目开目,见一宝像,如阎浮檀金色,坐彼华上。见像坐已,心眼得开,了了分明。

见极乐国,七宝庄严,宝地宝池,宝树行列。诸天宝幔,弥覆其上,众宝罗网,满虚空中。见如此事,极令明了,如观掌中。见此事已,复当更作一大莲华,在佛左边,如前莲华,等无有异。复作一大莲华,在佛右边。想一观世音菩萨像,坐左华座,亦作金色,如前无异。想一大势至菩萨像,坐右华座。

此想成时,佛菩萨像,皆放光明。其光金色,照诸宝树。一一树下,亦有三莲华。诸莲华上,各有一佛二菩萨像,遍满彼国。此想成时,行者当闻水流、光明,及诸宝树、凫、雁、鸳鸯,皆说妙法。出定入定,恒闻妙法。行者所闻,出定之时,忆持不舍,令与修多罗合。若不合者,名为妄想。若与合者,名为粗想见极乐世界。是为像想,名第八观。作是观者,除无量亿劫生死之罪,于现身中,得念佛三昧。



《大佛顶首楞严经》卷九:

阿难当知。汝坐道场,销落诸念。其念若尽,则诸离念一切精明。动静不移。忆忘如一。当住此处入三摩提。如明目人,处大幽暗,精性妙净,心未发光。此则名为色阴区宇。若目明朗,十方洞开,无复幽黯,名色阴尽。是人则能超越劫浊。观其所由,坚固妄想以为其本。


《大佛顶首楞严经》卷九:
**阿难。彼善男子,修三摩提奢摩他中色阴尽者,见诸佛心,如明镜中显现其像。若有所得而未能用。犹如魇人,手足宛然,见闻不惑,心触客邪而不能动。此则名为受阴区宇。若魇咎歇,其心离身,返观其面,去住自由,无复留碍,名受阴尽。是人则能超越见浊。观其所由,虚明妄想以为其本。


楞严经卷九:
“阿难,彼善男子,修三摩提,受阴尽者,虽未漏尽,心离其形,如鸟出笼,已能成就。从是凡身,上历菩萨六十圣位,得意生身,随往无碍。譬如有人熟寐寝言,是人虽则无别所知,其言已成音韵伦次,令不寐者咸悟其语。此则名为想阴区宇。若动念尽,浮想销除,于觉明心如去尘垢,一伦生死首尾圆照,名想阴尽,是人则能超烦恼浊。观其所由,融通妄想以为其本。

........
佛说无量寿经卷上:
佛语 阿难:法藏比丘说此颂已,应时普地六种震动,天雨妙华,以散其上。自然音乐,空中赞言:决定必成无上正觉!
于是法藏比丘,具足修满如是大愿,诚谛不虚。超出世间,深乐寂灭。阿难,法藏比丘,于其佛所,诸天、魔、梵、龙神八部大众之中,发斯弘誓,建此愿已,一向专志庄严妙土。所修佛国,开廓广大,超胜独妙。建立常然,无衰无变。于不可思议兆载永劫,积植菩萨无量德行。不生欲觉、瞋觉、害觉,不起欲想、瞋想、害想,不着色、声、香、味、触、法。忍力成就,不计众苦。少欲知足,无染恚痴。三昧常寂,智慧无碍,无有虚伪谄曲之心。


佛说观无量寿佛经:佛告阿难:“汝好持是语。持是语者,即是持无量寿佛名。”佛说此语时,尊者目犍连,尊者阿难,及韦提希等,闻佛所说,皆大欢喜。



大般涅槃经遗教品第一:阿难。如汝所问。如来灭后结集法藏。一切经初安何等语者。阿难。如来灭后结集法藏。一切经初。当安如是我闻。一时佛住某方某处。与诸四众而说是经
佛说无量寿经卷上:
佛语阿难:法藏比丘说此颂已,应时普地六种震动,天雨妙华,以散其上。自然音乐,空中赞言:决定必成无上正觉!
于是法藏比丘,具足修满如是大愿,诚谛不虚。超出世间,深乐寂灭。阿难,法藏比丘,于其佛所,诸天、魔、梵、龙神八部大众之中,发斯弘誓,建此愿已,一向专志庄严妙土。所修佛国,开廓广大,超胜独妙。建立常然,无衰无变。于不可思议兆载永劫,积植菩萨无量德行。不生欲觉、瞋觉、害觉,不起欲想、瞋想、害想,不着色、声、香、味、触、法。忍力成就,不计众苦。少欲知足,无染恚痴。三昧常寂,智慧无碍,无有虚伪谄曲之心。


佛说观无量寿佛经:佛告阿难:“汝好持是语。持是语者,即是持无量寿佛名。”佛说此语时,尊者目犍连,尊者阿难,及韦提希等,闻佛所说,皆大欢喜。



大般涅槃经遗教品第一:阿难。如汝所问。如来灭后结集法藏。一切经初安何等语者。阿难。如来灭后结集法藏。一切经初。当安如是我闻。一时佛住某方某处。与诸四众而说是经
佛说观无量寿佛经:
尔时阿难,即从座起,白佛言:“世尊,当何名此经。此法之要,当云何受持。”

佛告阿难:“此经名《观极乐国土、无量寿佛、观世音菩萨、大势至菩萨》。亦名《净除业障、生诸佛前》。汝当受持,无令忘失。行此三昧者,现身得见无量寿佛及二大士。若善男子及善女人,但闻佛名、二菩萨名,除无量劫生死之罪,何况忆念。若念佛者,当知此人,则是人中分陀利华。观世音菩萨、大势至菩萨为其胜友。当坐道场,生诸佛家。”

佛告阿难:“汝好持是语。持是语者,即是持无量寿佛名。”佛说此语时,尊者目犍连,尊者阿难,及韦提希等,闻佛所说,皆大欢喜。



大般涅槃经卷第四十北凉天竺三藏昙无谶译憍陈如品第十三之二:世尊。我于今者乐说譬喻。佛言。善哉乐说便说。世尊。譬如难陀婆难陀龙王等降大雨。如来法雨亦复如是。平等雨于优婆塞优婆夷。世尊。若诸外道欲来出家不审如来几月试之。佛言。善男子。皆四月试不必一种。世尊。若不一种唯愿大慈听我出家。尔时世尊告憍陈如。听是犊子出家受戒。时憍陈如受佛敕已。立众僧中为作羯磨。于出家后满十五日得须陀洹果。既得果已复作是念。若有智慧从学得者。我今已得堪任见佛。即往佛所头面作礼。修敬已毕却住一面。白佛言。世尊。诸有智慧从学得者我今已得。唯愿为我重分别说。令我获得无学智慧。佛言。善男子。汝勤精进修习二法。一奢摩他。二毗婆舍那。善男子。若有比丘欲得须陀洹果。亦当勤修如是二法。若复欲得斯陀含果阿那含果阿罗汉果。亦当修习如是二法。善男子。若有比丘欲得四禅四无量心。六神通八背舍八胜处。无诤智顶智毕竟智四无碍智。金刚三昧尽智无生智。亦当修习如是二法。善男子。若欲得十住地无生法忍无相法忍不可思议法忍。圣行梵行天行菩萨行。虚空三昧智印三昧。空无相无作三昧。地三昧不退三昧。首楞严三昧金刚三昧。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佛行。亦当修习如是二法。
大般涅槃经卷第二十五北凉天竺三藏昙无谶译光明遍照高贵德王菩萨品第十之五:

复次善男子。云何菩萨摩诃萨修大涅槃微妙经典。具足成就第八功德。善男子。菩萨摩诃萨修大涅槃。除断五事。远离五事。成就六事。修习五事。守护一事。亲近四事。信顺一实。心善解脱慧善解脱

善男子。云何菩萨除断五事。所谓五阴。色受想行识。所言阴者其义何。谓能令众生生死相续不离重檐。分散聚合三世所摄。求其义理了不可得。以是诸义故名为阴。菩萨摩诃萨虽见色阴不见其相。何以故。于十色中推求其性悉不可得。为世界故说言为阴。受有百八。虽见受阴初无受相。何以故。受虽百八理无定实。是故菩萨不见受阴。想行识等亦复如是。菩萨摩诃萨深见五阴。是生烦恼之根本也。以是义故方便令断

云何菩萨远离五事。所谓五见。何等为五。一者身见。二者边见。三者邪见。四者戒取。五者见取。因是五见生六十二见。因是诸见生死不绝。是故菩萨防之不近

云何菩萨成就六事。谓六念处何等为六。一者念佛。二者念法。三者念僧。四者念天。五者念施。六者念戒。是名菩萨成就六事

云何菩萨修习五事。所谓五定。一者知定。二者寂定。三者身心受快乐定。四者无乐定。五者首楞严定。修习如是五种定心。则得近于大般涅槃。是故菩萨勤心修习





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 大势至法王子,与其同伦五十二菩萨,即从座起,顶礼佛足,而白佛言:‘我忆往昔,恒河沙劫,有佛出世,名无量光;十二如来,相继一劫。其最后佛,名超日月光;彼佛教我,念佛三昧。譬如有人,一专为忆,一人专忘;如是二人,若逢不逢,或见非见。二人相忆,二忆念深;如是乃至从生至生,同于形影,不相乖异。十方如来,怜念众生,如母忆子;若子逃逝,虽忆何为?子若忆母,如母忆时,母子历生,不相违远。若众生心,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去佛不远;不假方便,自得心开。如染香人,身有香气;此则名曰:香光庄严。我本因地,以念佛心,入无生忍;今于此界,摄念佛人,归于净土。佛问圆通,我无选择;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得三摩地,斯为第一。
大般涅槃经卷第二十四北凉天竺三藏昙无谶译光明遍照高贵德王菩萨品第十之四:
若有菩萨安住如是金刚三昧。于一念中变身如佛。其数无量遍满十方恒河沙等诸佛世界。而是菩萨虽作是化。其心初无憍慢之想。何以故。菩萨常念。谁有是定能作是化。唯有菩萨安住如是金刚三昧乃能作耳。菩萨摩诃萨安住如是金刚三昧。于一念中遍到十方恒河沙等诸佛世界还其本处。虽有是力亦不念言我能如是。何以故。以是三昧因缘力故。

楞严经
卷六:“世尊,由我供养观音如来,蒙彼如来授我如幻闻熏闻修金刚三昧,与佛如来同慈力故,令我身成三十二应,入诸国土:
“世尊,若诸菩萨入三摩地,进修无漏,胜解现圆,我现佛身而为说法,令其解脱。

“若诸有学寂静妙明,胜妙现圆,我于彼前现独觉身而为说法,令其解脱。

.......


学习摩诃般若波罗蜜经,当我读到这一段经文时,我就想起了我写的“观、练、熏、修四种禅定与耳根圆通章经文对照学习体悟”里的一段心得: 有一天我在河边念佛持咒,耳朵忽然有音声,全身很舒畅,这种感受从来没有的。从此我经常用念佛持咒打坐捕捉这种音声,这样有半年多了,终于有一天晚上刚睡下床上就听到一种比第一次听到的更清楚的音声,以后经常听到。刚开始我都分不清楚这是什么音声,反正好听也不想太多了。有一天我想起印光大师开示说观世音菩萨是修耳根的,我看了一下书果然是。我又上网听法师讲耳根圆通章,我就按反闻闻自性这个方法修。白天有空也修,晚上在床上也修。在床上听着这音声入睡,以前我有失眠的,现在不怕了,睡不着我就修耳根圆通。因为是这样进步很快。又因为没人指导,又怕着魔就在定中念阿弥陀佛这句佛号往前推进。那段时身体吐出很多痰,慢慢就少了。


我也不知道修的是什么禅定,就在网上查,查到有天台小止观,就知道有四禅八定。又在网上听一些法师讲天台止观,禅净双修,耳根圆通章。所以我就经常在定中修六秒门念佛法门。 我又听法师讲四念住禅修,也是15年10月忽然想到通过观定来分析修到那个位置。怎么观法,就是听每个禅定的音声,除了初禅和二禅音声差不多,其他都有分别。初禅和二禅都有喜、乐、一心,这里就有三种音声。三禅是乐、一心,音声只有二种。四禅只有一心所以就一种。四空定每个定也只有一种。这样一算才知到达八定。

后来我又上网查,前面还有一个灭受想定,我又入定再试验,反反复复数又数到有九个定。又上网查,知道只有大乘的六地菩萨(现前地),与声闻、缘觉们(辟支佛),他们是入灭尽定的。七地菩萨(远行地),念念之间,不离三昧正受...八地菩萨,同于声闻、缘觉们的涅槃(寂灭无为)境界,但大乘菩萨道的三昧境界,心持正觉,所以虽得三昧之乐,而不入于涅槃。

查到这里这些我都不敢相信我自己了。 那个月我反反复复参耳根圆通章经文,第一次参时是这样的,初于闻中,入流亡所,所入既寂,动静二相,了然不生是初禅到四禅,因这些定的一心与经文动静二相,了然不生意思差不多。
如是渐增,闻所闻尽,尽闻不住,觉所觉空,空觉极圆是四空定,因为都有空的意思。空所空灭,生灭既寂,寂灭现前是灭受想定,因为灭受想定谓受想心灭意思差不多。后来觉得不对,但也说不出原因。

有一天入了很深的定,观世音菩萨的影子总是在身边。出定后又上网查到有九次第定、师子奋迅三昧和超越三昧。我试下又能上九次第定、师子奋迅三昧。因为这两个定都能进能退。又用意识上超越三昧,在禅定中用右手握紧拳头,再用左手抓住就将禅定停住,如果后退就放开两手。如果向前就先停住,然后两手按住两脚底,因为我不能双盘所以散盘。玩了一个月觉得没意思就不玩这种超越三昧了,因为这是用意识的。

接着像以前一样自由自在,有时又想想七地菩萨是怎样念念之间入灭受想定,入定时有时观世音菩萨的影子会在身边转来转去,这些我也不太在意,因为金刚经说不可以着相。不过这样我又会想到七地菩萨念念之中入受想心灭是用菩萨的超越三昧入的。

前段时在梦里那个灭受想定的音声太大了有几次将我吵醒。醒来又继续入定,观世音菩萨的影子也在身边转来转去。出定了我又会上网查菩萨的超越三昧,了解之后我又从九次第定入师子奋迅三昧。又依师子奋迅三昧入超越三昧。花了几个小时通过了最后一关。这一关一过白天晚上都定中,出定入定都可以自动。 后来就写了观、练、熏、修四种禅定与观音耳根圆通章经文对照。

可以说是观世音菩萨借我身体写这篇文字,因为在定中见到观世音菩萨影子后就能用下一个禅定对照下一段经文。有一天在定中有很多佛菩萨影子转来转去,其中有阿弥陀佛、释迦牟尼、观世音菩萨,地藏菩萨。其他不认识了。这样就想到可能要我再重新写过上传度众生,又想起经文说这个时候,诸佛亲自现在他的面前,以佛的智光加被他,令其继续修学诸佛法身智能,续佛慧命,引导他前进说:「……你现在虽然得到了寂灭解脱,但是无尽的凡夫众生,依旧在生死苦海中打滚,你应当忆念你过去所发济度众生同入不可思议智能解脱之门的大悲誓愿,不应该就此入于究竟涅盘。
菩萨摩诃萨安住如是金刚三昧。于一念中能断十方恒河沙等世界众生所有烦恼。与唯除五逆,诽谤正法。

大般涅槃经卷第二十四北凉天竺三藏昙无谶译光明遍照高贵德王菩萨品第十之四:
菩萨摩诃萨安住如是金刚三昧。于一念中能断十方恒河沙等世界众生所有烦恼。而心初无断诸众生烦恼之想。何以故。以是三昧因缘力故。菩萨住是金刚三昧。以一音声有所演说。一切众生各随种类而得解了。示现一色一切众生各各皆见种种色相。安住一处身不移易能令众生随其方面各各而见。演说一法若界若入。一切众生各随本解而得闻之

菩萨安住。如是三昧。虽见众生而心初无众生之相。虽见男女无男女相。虽见色法无有色相。乃至见识亦无识相。虽见昼夜无昼夜相。虽见一切无一切相。虽见一切烦恼诸结。亦无一切烦恼之相。虽见八圣道无圣道相。虽见菩提无菩提相。虽见于涅槃无涅槃相。何以故。善男子。一切诸法本无相故。菩萨以是三昧力故。见一切法如本无相。何故名为金刚三昧。善男子。譬如金刚若在日中色则不定。金刚三昧亦复如是。在于大众色亦不定。是故名为金刚三昧。善男子。譬如金刚一切世人不能评价。金刚三昧亦复如是。所有功德一切人天不能评量。是故复名金刚三昧。善男子。譬如贫人得金刚宝。则得远离贫穷困苦恶鬼邪毒。菩萨摩诃萨亦复如是。得是三昧则能远离烦恼诸苦诸魔邪毒。是故复名金刚三昧。是名菩萨修大涅槃具足成就第六功德




佛说无量寿经卷上:
设我得佛,十方众生,至心信乐,欲生我国,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觉。唯除五逆,诽谤正法。(十八)

设我得佛,十方众生,发菩提心,修诸功德,至心发愿,欲生我国,临寿终时,假令不与大众围绕现其人前者,不取正觉。(十九)


设我得佛,十方众生,闻我名号,系念我国,植众德本,至心回向,欲生我国,不果遂者,不取正觉。(二十)




大般涅槃经名字功德品第三:
迦叶菩萨复白佛言。甚奇世尊。如来功德不可思议。法僧亦尔不可思议。是大涅槃亦不可思议。若有修学是经典者。得正法门能为良医。若未学者。当知是人盲无慧眼无明所覆
大般涅槃经卷第十四
北凉天竺三藏昙无谶译
圣行品第七之四:

善男子。是诸世尊安住于此大般涅槃。而作如是开示分别演说其义。以是义故。名曰圣行。声闻缘觉及诸菩萨如是闻已。则能奉行。故名圣行。善男子。是菩萨摩诃萨得是行已。则得住于无所畏地。善男子。若有菩萨得住如是无所畏地。则不复畏贪恚愚痴生老病死。亦复不畏恶道。地狱。畜生。饿鬼。善男子。恶有二种。一者阿修罗。二者人中。人中有三种恶。一者一阐提。二者诽谤方等经典。三者犯四重禁。善男子。住是地中诸菩萨等终不畏堕如是恶中。亦复不畏沙门婆罗门外道邪见天魔波旬。亦复不畏受二十五有。是故此地。名无所畏。


楞严经卷六:
“世尊,我复以此闻熏闻修金刚三昧无作妙力,与诸十方三世六道一切众生同悲仰故,令诸众生于我身心获十四种无畏功德:
**“一者、由我不自观音以观观者,令彼十方苦恼众生,观其音声,即得解脱。
........

在 “《佛说阿弥陀经》与耳根圆通章念佛圆通章对照学习体悟”那篇文章中,我写到:

按照《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都摄六根。净念相继这个方法来念佛。念佛时听佛号声,两句之间听无声之声。也可以用修止观的方法来观无声之声等。这样坚持下去会听到一种自然之声。也就是圣严法师文摘说的:禅定之中,有一种境界,会听见一种平稳悦耳的声音。 有了这内听的功能就容易步入修耳根圆通的大门。

观世音菩萨就是教我们学习般若波罗蜜。坚持下去反闻功夫到了的时候,自然就能入一行三昧。有了这种功夫容易达到一心不乱,往生阿弥陀佛极乐国土就有把握了。

我自从有了内听的功能后,自然就能听到禅定中的声音。

《楞严经》之“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教我们念佛要都摄六根,净念相继。我就听着禅定中的声音和佛号声来都摄六根的。也就是听着禅定中的声音吸气,然后念一个“阿”字与呼气同时进行,其他三个字也是这样。要与禅定中的声音合二为一。

要一字一字念这样才能持久,要顺着禅定中的声音来念。这样才容易做得到都摄六根,净念相继。

在这里说明一下我为什么会这样念佛,是以前见到一些人唱歌很专注。我想除了爱好之外是还有一种音响声伴唱,所以之后我将禅定中的声音作为伴唱伴念了。
大般涅槃经卷第十四
北凉天竺三藏昙无谶译
圣行品第七之四:
尔时文殊师利白佛言。世尊。我于此义非为不知。所以问者为欲利益诸众生故。世尊。我已久知转法轮者。实是诸佛如来境界。非是声闻缘觉所知。尔时世尊告迦叶菩萨。善男子。是名菩萨住于大乘大涅槃经所行圣行
迦叶菩萨白佛言。世尊。复以何义名为圣行。善男子。圣名诸佛世尊。以是义故。名为圣行

世尊。若是诸佛之所行者。则非声闻缘觉菩萨所能修行。善男子。是诸世尊安住于此大般涅槃。而作如是开示分别演说其义。以是义故。名曰圣行。声闻缘觉及诸菩萨如是闻已。则能奉行。故名圣行。善男子。是菩萨摩诃萨得是行已。则得住于无所畏地。善男子。若有菩萨得住如是无所畏地。则不复畏贪恚愚痴生老病死。亦复不畏恶道。地狱。畜生。饿鬼。善男子。恶有二种。一者阿修罗。二者人中。人中有三种恶。一者一阐提。二者诽谤方等经典。三者犯四重禁。善男子。住是地中诸菩萨等终不畏堕如是恶中。亦复不畏沙门婆罗门外道邪见天魔波旬。亦复不畏受二十五有。是故此地。名无所畏。

善男子。菩萨摩诃萨住无畏地。得二十五三昧坏二十五有。善男子。得无垢三昧能坏地狱有。得无退三昧能坏畜生有。得心乐三昧能坏饿鬼有。得欢喜三昧能坏阿修罗有。得日光三昧能断弗婆提有。得月光三昧能断瞿耶尼有。得热炎三昧能断郁单越有。得如幻三昧能断阎浮提有。得一切法不动三昧能断四天处有。得难伏三昧能断三十三天处有。得悦意三昧能断炎摩天有。得青色三昧能断兜率天有。得黄色三昧能断化乐天有。得赤色三昧能断他化自在天。有得白色三昧能断初禅有。得种种三昧能断大梵天有。得双三昧能断二禅有。得雷音三昧能断三禅有。得霔雨三昧能断四禅有。得如虚空三昧能断无想有。得照镜三昧能断净居阿那含有。得无碍三昧能断空处有。得常三昧能断识处有。得乐三昧能断不用处有。得我三昧能断非想非非想处有。

善男子。是名菩萨得二十五三昧断二十五有。善男子。如是二十五三昧名诸三昧王。善男子。菩萨摩诃萨入如是等诸三昧王。若欲吹坏须弥山王随意即能。欲知三千大千世界所有众生心之所念亦悉能知。欲以三千大千世界所有众生。内于己身一毛孔中随意即能。亦令众生无迫迮想。若欲化作无量众生悉令充满三千大千世界中者亦能随意。欲分一身以为多身。复合多身以为一身。虽作如是心无所著。犹如莲花。善男子。菩萨摩诃萨得入如是三昧王已。即得住于自在之地。菩萨得住是自在地得自在力。随欲生处即得往生。善男子。譬如圣王领四天下随意所行无能障碍。菩萨摩诃萨亦复如是。一切生处若欲生者随意往生。善男子。菩萨摩诃萨若见地狱一切众生有可化令住善根者。菩萨即往而生其中。菩萨虽生非本业果。菩萨摩诃萨住自在地力因缘故而生其中。善男子。菩萨摩诃萨虽在地狱。不受炽然碎身等苦。善男子。菩萨摩诃萨所可成就如是功德。无量无边百千万亿尚不可说。何况诸佛所有功德而当可说





心经: 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

舍利子,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
舍利子,是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是故空中无色,无受想行识,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 声香味触法,无眼界乃至无意识界,无无明亦无无明尽,乃至无老死,亦无老死尽,无苦集灭道,无智亦无得。
以无所得故,菩提萨埵。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心无挂碍;无挂碍故,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涅槃。
三世诸佛,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故知般若波罗蜜多,是大神咒,是大明咒,是无上咒,是无等等咒,能除一切苦,真实不虚。
故说般若波罗蜜多咒,即说咒曰:揭谛揭谛 波罗揭谛 波罗僧揭谛 菩提萨婆诃。







我习惯将有关经文合起来看,通过这个方法理解经文的内容,同样别人说法的言论也用佛经来对一下,自己的实修心得也一样。
宣化上人:
你修道,要是到初禅的这种境界,这个脉会停住不动弹的。所以,说是你有没有功夫,看看你这个脉还有没有动。若得到初禅的境界,你的脉就停止了。身上的血脉停止了,就等于死人一样,这就是初禅。你修道要是到初禅,这还不是果位,初禅只是修行的第一步,并不是很高深的。

  恭录自《大佛顶首楞严经》浅释


大般涅槃经后分卷上 应尽还源品第二  佛复告诸大众:“我今时至,举身疼痛。”说是语已,即入初禅,以涅槃光,遍观世界,入寂灭定。
  尔时,世尊所言未讫,即入初禅;从初禅出,入第二禅;从二禅出,入第三禅;从三禅出,入第四禅;从四禅出,入虚空处;从空处出,入无边识处;从识处出,入不用处;从不用出,入非想非非想处;从非非想处出,入灭尽定;从灭尽定出,还入非想非非想处;从非非想出,入不用处;从不用出,入无边识处;从无边识处出,入虚空处;从空处出,入第四禅;从四禅出,入第三禅;从三禅出,入第二禅;从二禅出,入第一禅。
楞严经卷六:
“世尊,由我供养观音如来,蒙彼如来授我如幻闻熏闻修金刚三昧,与佛如来同慈力故,令我身成三十二应,入诸国土:

“世尊,若诸菩萨入三摩地,进修无漏,胜解现圆,我现佛身而为说法,令其解脱。

“若诸有学寂静妙明,胜妙现圆,我于彼前现独觉身而为说法,令其解脱。

“若诸有学断十二缘,缘断胜性,胜妙现圆,我于彼前现缘觉身而为说法,令其解脱。

“若诸有学得四谛空,修道入灭,胜性现圆,我于彼前现声闻身而为说法,令其解脱。

...........



大般涅槃经卷第二十四北凉天竺三藏昙无谶译光明遍照高贵德王菩萨品第十之四:
复次善男子。云何菩萨摩诃萨修大涅槃。昔所不闻而今得闻。菩萨摩诃萨先取声相。所谓象声马声车声人声贝声鼓声箫笛等声歌声哭声而修习之。以修习故能闻无量三千大千世界所有地狱音声。复转修习得异耳根。异于声闻缘觉天耳。何以故。二乘所得清净耳通。若依初禅净妙四大。唯闻初禅不闻二禅。乃至四禅亦复如是。虽可一时得闻三千大千世界所有音声。而不能闻无量无边恒河沙等世界音声。以是义故。菩萨所得异于声闻缘觉耳根。以是异故昔所不闻而今得闻。虽闻音声而心初无闻声之相。不作有相常相乐相我相净相主相依相作相因相定相果相。以是义故。诸菩萨等昔所不闻而今得闻
《大佛顶首楞严经》卷十:

识阴若尽,则汝现前诸根互用。从互用中,能入菩萨金刚干慧。圆明精心,于中发化。如净琉璃,内含宝月。如是乃超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四加行心,菩萨所行金刚十地,等觉圆明,入于如来妙庄严海。圆满菩提,归无所得。



善男子。如一三昧得种种名。如禅名四禅。根名定根。力名定力。觉名定觉。正名正定。八大人觉名为定觉。首楞严定亦复如是。

大般涅槃经卷第二十七北凉天竺三藏昙无谶译师子吼菩萨品第十一之一:
善男子。毕竟有二种。一者庄严毕竟。二者究竟毕竟。一者世间毕竟。二者出世毕竟。庄严毕竟者。六波罗蜜。究竟毕竟者。一切众生所得一乘。一乘者名为佛性。以是义故。我说一切众生悉有佛性。一切众生悉有一乘。以无明覆故不能得见。善男子。如郁单越三十三天。果报覆故此间众生不能得见。佛性亦尔。诸结覆故众生不见。复次善男子。佛性者即首楞严三昧性如醍醐。即是一切诸佛之母。以首楞严三昧力故。而令诸佛常乐我净。一切众生悉有首楞严三昧。以不修行故不得见。是故不能得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善男子。首楞严三昧者。有五种名。一者首楞严三昧。二者般若波罗蜜。三者金刚三昧。四者师子吼三昧。五者佛性。随其所作处处得名。善男子。如一三昧得种种名。如禅名四禅。根名定根。力名定力。觉名定觉。正名正定。八大人觉名为定觉。首楞严定亦复如是。善男子。一切众生具足三定。谓上中下。上者谓佛性也。以是故言一切众生悉有佛性。中者一切众生具足初禅。有因缘时则能修习。若无因缘则不能修。因缘二种。一谓火灾。二谓破欲界结。以是故言一切众生悉具中定。下定者十大地中心数定也。以是故言一切众生悉具下定。一切众生悉有佛性。烦恼覆故不能得见。十住菩萨虽见一乘。不知如来是常住法。以是故言十地菩萨虽见佛性而不明了。善男子。首楞者。名一切毕竟。严者名坚。一切毕竟而得坚固名首楞严。以是故言首楞严定名为佛性
楞严经:理则顿悟,乘悟并销;事非顿除,因次第尽。(如何顿悟?)

楞严经卷十:

“阿难,是五受阴,五妄想成。汝今欲知因界浅深,唯色与空,是色边际;唯触及离,是受边际;唯记与忘,是想边际;唯灭与生,是行边际;湛入合湛,归识边际。此五阴元重叠生起,生因识有,灭从色除。理则顿悟,乘悟并销;事非顿除,因次第尽。我已示汝劫波巾结,何所不明,再此询问?汝应将此妄想根元,心得开通,传示将来末法之中诸修行者,令识虚妄,深厌自生,知有涅槃,不恋三界。



大佛顶首楞严经第八卷(节选): 尔时文殊师利法王子,在大众中即从座起,顶礼佛足而白佛言:当何名是经?我及众生云何奉持?佛告文殊师利:是经名“大佛顶,悉怛多般怛啰,无上宝印,十方如来清净海眼”。亦名“救护亲因,度脱阿难,及此会中性比丘尼,得菩提心,入遍知海”。亦名“如来密因,修证了义”。亦名“大方广妙莲华王,十方佛母陀罗尼咒”。亦名“灌顶章句,诸菩萨万行,首楞严”。汝当奉持。 说是语已,即时阿难及诸大众,得蒙如来开示密印,般怛啰义,兼闻此经了义名目。顿悟禅那修进圣位增上妙理,心虑虚凝。断除三界修心六品微细烦恼。

大般涅槃经:首楞严三昧者有五种名。一者首楞严三昧。二者般若波罗蜜。三者金刚三昧。四者师子吼三昧。五者佛性。随其所作处处得名。


摩诃般若波罗蜜经卷第二十二
六度相摄品第六十八(节选)


“世尊,云何菩萨摩诃萨住般若波罗蜜取禅那波罗蜜?”
  佛言:“菩萨住般若波罗蜜除诸佛三昧,入余一切三昧若声闻三昧、若辟支佛三昧、若菩萨三昧皆行皆入。
  “是菩萨住诸三昧,逆顺出入八背舍。何等八?内有色相外观色,是初背舍;内无色相外观色,二背舍;净背舍身作证,三背舍;过一切色相,灭有对相,不念种种相故,入无量虚空处,四背舍;过一切虚空处,入无边识处,五背舍;过一切识处,入无所有处,六背舍;过一切无所有处,入非有想非无想处,七背舍;过一切非有想非无想处,入灭受想处,八背舍。于是八背舍,逆顺出入九次第定。何等九?离诸欲,离诸恶不善法,有觉有观,离生喜乐,入初禅乃至过非有想非无想处,入灭受想定,是名九次第定逆顺出入。
  “是菩萨依八背舍、九次第定,入师子奋迅三昧。云何名师子奋迅三昧?须菩提,菩萨离欲,离恶不善法,有觉有观,离生喜乐,入初禅乃至入灭受想定,从灭受想定起,还入非有想非无想处,非有想非无想处起,乃至还入初禅。
  “是菩萨依师子奋迅三昧,入超越三昧。云何为超越三昧?须菩提,菩萨离欲,离诸恶不善法,有觉有观,离生喜乐入初禅,从初禅起乃至入非有想非无想处,非有想非无想处起,入灭受想定,灭受想定起还入初禅,从初禅起入灭受想定,灭受想定起入二禅,二禅起入灭受想定,灭受想定起入三禅,三禅起入灭受想定,灭受想定起入四禅,四禅起入灭受想定,灭受想定起入空处,空处起入灭受想定,灭受想定起入识处,识处起入灭受想定,灭受想定起入无所有处,无所有处起入灭受想定,灭受想定起入非有想非无想处,非有想非无想处起入灭受想定,灭受想定起入散心中,散心中起入灭受想定,灭受想定起还入散心中,散心中起入非有想非无想处,非有想非无想处起还住散心中,散心中起入无所有处,无所有处起住散心中,散心中起入识处,识处起住散心中,散心中起入空处,空处起住散心中,散心中起入第四禅中,第四禅中起住散心中,散心中起入第三禅中,第三禅中起住散心中,散心中起入第二禅中,第二禅中起住散心中,散心中起入初禅中,初禅中起住散心中。
  “是菩萨摩诃萨住超越三昧,得诸法等相,是为菩萨住般若波罗蜜取禅那波罗蜜。”


【观世音菩萨耳根圆通章】:我于彼佛,发菩提心。彼佛教我从闻思修,入三摩地。初于闻中,入流亡所。所入既寂,动静二相了然不生。如是渐增,闻所闻尽。尽闻不住,觉所觉空。空觉极圆,空所空灭。生灭既灭,寂灭现前。忽然超越世出世间,十方圆明,获二殊胜。

佛说般舟三昧经
  后汉月支三藏支娄迦谶译  行品第二:

佛告颰陀和。持是行法便得三昧。现在诸佛悉在前立。其有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如法行持戒完具。独一处止念西方阿弥陀佛今现在。随所闻当念。去此千亿万佛刹。其国名须摩提。一心念之。一日一夜若七日七夜。过七日已后见之。譬如人梦中所见。不知昼夜亦不知内外。不用在冥中。有所蔽碍故不见。颰陀和。菩萨当作是念。时诸佛国境界中。诸大山须弥山。其有幽冥之处。悉为开辟无所蔽碍。是菩萨不持天眼彻视。不持天耳彻听。不持神足到其佛刹。不于此间终生彼间。便于此坐见之。


大佛顶首楞严经浅释-第八卷 宣化上人著述
是种种地。皆以金刚观察如幻十种深喻。奢摩他中。用诸如来毗婆舍那。清净修证。渐次深入。

以上种种阶段,都是以金刚藏心的观察妙慧,用十种譬喻来观察,是哪十种譬喻呢?(一)观一切业如幻;(二)观一切法如焰;(三)观一切身如水中月;(四)观妙色如空中花;(五)观妙音如空谷声;(六)观诸佛国土如干达婆城;(七)观佛事如梦;(八)观佛身如影;(九)观报身如镜中象;(十)观法身如幻化。
这亦即是:
修习空花万行,宴坐水月道场。
降伏镜里魔军,大作梦中佛事。
一切都如空如幻,故在奢摩他法门中,用过去诸佛所使用之止观法门来微密观照,一步一步往前精进,才能清净修证,渐次深入。

阿难。如是皆以三增进故。善能成就五十五位真菩提路。
阿难,这样的修行,皆是依照奢摩他,三摩钵提以及禅那三大增进法门,而能成就五十五位真正的菩提大道。

作是观者。名为正观。若他观者。名为邪观。
能看三世如空花,一切如幻如化,依照三种精进来修行。一是修习,除其助因。二是真修,刳其正性;三是增进,违其现业。再经过五十五位阶段,用金刚心观察,微密观照,能这样就是正当修行。能这样才是以根性为因心修不生不灭法。若不是这样,而执六识为真因,修有生灭法,这都是邪观,是不正当修法。
佛说无量寿经:如是等声,称其所闻与佛说般舟三昧经:随所闻当念


佛说无量寿经卷上 曹魏康僧铠译:
波扬无量自然妙声,随其所应,莫不闻者。或闻佛声,或闻法声,或闻僧声、或寂静声、空无我声、大慈悲声、波罗蜜声,或十力无畏不共法声、诸通慧声、无所作声、不起灭声、无生忍声、乃至甘露灌顶,众妙法声。如是等声,称其所闻,欢喜无量。

‘随顺清净离欲寂灭真实之义,随顺三宝力无所谓不共之法,随顺通慧菩萨声闻所行之道。无有三涂苦难之名,但有自然快乐之音,是故其国,名曰极乐。



佛说般舟三昧经
  后汉月支三藏支娄迦谶译  行品第二:

佛告颰陀和。持是行法便得三昧。现在诸佛悉在前立。其有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如法行持戒完具。独一处止念西方阿弥陀佛今现在。随所闻当念。去此千亿万佛刹。其国名须摩提。一心念之。一日一夜若七日七夜。过七日已后见之。譬如人梦中所见。不知昼夜亦不知内外。不用在冥中。有所蔽碍故不见。颰陀和。菩萨当作是念。时诸佛国境界中。诸大山须弥山。其有幽冥之处。悉为开辟无所蔽碍。是菩萨不持天眼彻视。不持天耳彻听。不持神足到其佛刹。不于此间终生彼间。便于此坐见之。



云何菩萨摩诃萨修大涅槃。昔所不闻而今得闻。菩萨摩诃萨先取声相。

大般涅槃经卷第二十四北凉天竺三藏昙无谶译光明遍照高贵德王菩萨品第十之四:
复次善男子。云何菩萨摩诃萨修大涅槃。昔所不闻而今得闻。菩萨摩诃萨先取声相。所谓象声马声车声人声贝声鼓声箫笛等声歌声哭声而修习之。以修习故能闻无量三千大千世界所有地狱音声。复转修习得异耳根。异于声闻缘觉天耳。何以故。二乘所得清净耳通。若依初禅净妙四大。唯闻初禅不闻二禅。乃至四禅亦复如是。虽可一时得闻三千大千世界所有音声。而不能闻无量无边恒河沙等世界音声。以是义故。菩萨所得异于声闻缘觉耳根。以是异故昔所不闻而今得闻。虽闻音声而心初无闻声之相。不作有相常相乐相我相净相主相依相作相因相定相果相。以是义故。诸菩萨等昔所不闻而今得闻
佛说无量寿经卷下
曹魏康僧铠译:

佛告弥勒:其有得闻彼佛名号,欢喜踊跃,乃至一念,当知此人为得大利,则是具足无上功德。


云何菩萨摩诃萨修大涅槃。昔所不闻而今得闻。菩萨摩诃萨先取声相。

大般涅槃经卷第二十四北凉天竺三藏昙无谶译光明遍照高贵德王菩萨品第十之四:
复次善男子。云何菩萨摩诃萨修大涅槃。昔所不闻而今得闻。菩萨摩诃萨先取声相。所谓象声马声车声人声贝声鼓声箫笛等声歌声哭声而修习之。以修习故能闻无量三千大千世界所有地狱音声。复转修习得异耳根。异于声闻缘觉天耳。何以故。二乘所得清净耳通。若依初禅净妙四大。唯闻初禅不闻二禅。乃至四禅亦复如是。虽可一时得闻三千大千世界所有音声。而不能闻无量无边恒河沙等世界音声。以是义故。菩萨所得异于声闻缘觉耳根。以是异故昔所不闻而今得闻。虽闻音声而心初无闻声之相。不作有相常相乐相我相净相主相依相作相因相定相果相。以是义故。诸菩萨等昔所不闻而今得闻


以修习故能闻无量三千大千世界所有地狱音声。复转修习得异耳根。

妙法莲华经卷第六法师功德品第十九:


复次,常精进!若善男子、善女人,受持此经,若读、若诵、若解说、若书写,得千二百耳功德。以是清净耳,闻三千大千世界,下至阿鼻地狱,上至有顶,其中内外种种语言音声,象声、马声、牛声、车声,啼哭声、愁叹声,螺声、鼓声、钟声、铃声,笑声、语声,男声、女声、童子声、童女声,法声、非法声,苦声、乐声,凡夫声、圣人声,喜声、不喜声,天声、龙声、夜叉声、乾闼婆声、阿修罗声、迦楼罗声、紧那罗声、摩睺罗伽声,火声、水声、风声,地狱声、畜生声、饿鬼声,比丘声、比丘尼声,声闻声、辟支佛声,菩萨声、佛声,以要言之,三千大千世界中一切内外所有诸声,虽未得天耳,以父母所生清净常耳,皆悉闻知,如是分别种种音声而不坏耳根。


《佛说阿弥陀经》:
‘舍利弗。若有善男子善女人,闻说阿弥陀佛,执持名号,若一日、若二日,若三日,若四日,若五日,若六日,若七日,一心不乱,其人临命终时,阿弥陀佛,与诸圣众,现在其前。是人终时,心不颠倒,即得往生阿弥陀佛极乐国土。’
大般涅槃经卷第十四北凉天竺三藏昙无谶译圣行品第七之四:

善男子。是名菩萨得二十五三昧断二十五有。善男子。如是二十五三昧名诸三昧王。善男子。菩萨摩诃萨入如是等诸三昧王。若欲吹坏须弥山王随意即能。欲知三千大千世界所有众生心之所念亦悉能知。欲以三千大千世界所有众生。内于己身一毛孔中随意即能。亦令众生无迫迮想。若欲化作无量众生悉令充满三千大千世界中者亦能随意。欲分一身以为多身。复合多身以为一身。虽作如是心无所著。犹如莲花。善男子。菩萨摩诃萨得入如是三昧王已。即得住于自在之地。菩萨得住是自在地得自在力。随欲生处即得往生。善男子。譬如圣王领四天下随意所行无能障碍。菩萨摩诃萨亦复如是。一切生处若欲生者随意往生。善男子。菩萨摩诃萨若见地狱一切众生有可化令住善根者。菩萨即往而生其中。菩萨虽生非本业果。菩萨摩诃萨住自在地力因缘故而生其中。善男子。菩萨摩诃萨虽在地狱。不受炽然碎身等苦。善男子。菩萨摩诃萨所可成就如是功德。无量无边百千万亿尚不可说。何况诸佛所有功德而当可说
楞伽阿跋多罗宝经卷第一
楞伽阿跋多罗宝经卷第一

一切佛语心品第一之一:

“大慧,如是微细藏识究竟边际,除诸如来及住地菩萨;诸声闻、缘觉、外道修行所得三昧智慧之力,一切不能测量决了。余地相智慧,巧便分别,决断句义,最胜无边,善根成熟,离自心现妄想虚伪,宴坐山林,下中上修,能见自心妄想流注。无量刹土诸佛灌顶,得自在力,神通三昧,诸善知识,佛子眷属。彼心意意识,自心所现自性境界虚妄之想,生死有海,业、爱、无知,如是等因,悉以超度。是故,大慧,诸修行者,应当亲近最胜知识。”
大般涅槃经应尽还源品第二
佛复告诸大众。我今时至举身疼痛。说是语已即入初禅。以涅槃光遍观世界入寂灭定。

楞严经 卷六:
 
 一根既返源, 六根成解脱。

 见闻如幻翳, 三界若空花,

 闻复翳根除, 尘销觉圆净。
大般涅槃经遗教品第一: 佛告阿难。如汝所问。佛涅槃后六群比丘恶性车匿行污他家。云何共住而得示教。阿难。车匿比丘其性鄙恶。我涅槃后渐当调伏。其心柔和舍本恶性。阿难。我弟难陀。具极重欲。其性鄙恶。如来以善方便示教利喜。知其根性。以般若慧。为说十二因缘。所谓无明缘行。行缘识。乃至老死忧悲苦恼。皆是无明憎爱丛林。一切行苦。弥满三界遍流六道。大苦根本无明所起。以般若慧。示以性净。谛观根本。即断诸有过患无明。根本灭故。无明灭。无明灭则行灭。乃至老死忧悲苦恼皆灭。得此观时。摄心定住即入三昧。以三昧力。得入初禅。渐渐次第入第四禅。继心正念。如是修习。然后自当得证上果。离三界苦。阿难。尔时难陀比丘。深生信心。依我教法。勤心修习。不久即得阿罗汉果。阿难。我涅槃后汝当依我教法正观。教示六群车匿比丘。深心依此清净正法。不久自当得证上果。



如何做到: 摄心定住即入三昧。以三昧力。得入初禅。渐渐次第入第四禅。



《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我本因地。以念佛心。入无生忍。今于此界。摄念佛人。归于净土。佛问圆通。我无选择。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得三摩地。


【观世音菩萨耳根圆通章】:尔时,观世音菩萨即从座起,顶礼佛足而白佛言:世尊,忆念我昔无数恒河沙劫,于时有佛出现于世,名观世音,我于彼佛发菩提心。彼佛教我,从闻、思、修入三摩地。
学习佛说无量寿经,当我读到这一段经文: “设我得佛,十方无量不可思议诸佛世界众生之类,闻我名字,不得菩萨无生法忍诸深总持者,不取正觉。”时,我就想起了我写的一篇文章的有关内容,更加明白到我在修习这个法门过程 中,能够通过观察声音的轨迹发现就是摩诃般若波罗蜜经里说的九次第定又名“炼禅、 狮子奋迅三昧又名“熏禅”和超越三 昧又名“修禅”的轨迹,不但要有一定的定力和听力,而且要有佛力的加持才能做到。

在“观、练、熏、修四种禅定与观音耳根圆通章经文对照学习体悟”那篇文章中,“有了这个内听能力就可以修耳根圆通了,下面将我的经历分几步简单介绍”中我写到:


第一步:通过反闻等方法让自己的识心慢慢静下来,有时还要结合用念佛、持咒、修止观的方法才能做到。同时用观呼吸等方法让身体有充足的能量,这样才慢慢听到更多的声音,如风声,水声、火声。还有更多的组合声,如风浪声,沙哑声,尖锐声等很多难以形容的声音。外面的天地有很多自然之声,我们身体这个小天地同样也有很多自然之声。

第二步: 坚持修习就会发现这些声音的轨迹,每个轨迹的声音都有相同和不相同。最后那一个轨迹结束后又会重头再来,反反复复。第二次速度比第一次快,声音也比第一次静。反反复复听下去,到后来也很难分出是什么声音,是在那一个轨迹。因为这个时候听到的声音也差不多,只能凭感觉大约判断在那个位置。人与宇宙是一体的,人是小宇宙,外面是大宇宙。大宇宙会有各种声音,有一种规律。小宇宙也会有各种声音,同样也有一种规律。

第三步:学习有关禅定知识,通过声音、觉受和轨迹进行分出各种禅定。

下面说说我是怎样用声音来分别禅定的:
初禅有五种特点,称为五支,即觉、观、喜、乐、一心。二禅有四支,即内静、喜、乐、一心。这两个禅定可以根据共同特点(喜、乐、一心)来分别,有三种声音,。
三禅共有五支,即舍、念、智、乐、一心。三禅按乐、一心两种来分别就两种声音。四禅共有四支,即不苦不乐、舍、念清净、一心。四禅按一心就一种声音。

净名疏云:“若不了义教,明无色界无色;若了义教,明无色界有色。” 涅盘云:“无色界色,非声闻缘觉所知。” 所以我们要学习般若波罗蜜,才有能力听到这些声音。
1、空无边处定 2、识无边处定 3、无所有处定 4、非想非非想处定 5、灭尽定。这几种禅定就按一种。这几种声音都差不多,只不过声音有大有小,有高有沉。空无边处定比较空荡,灭尽定声音有点尖锐。

以上是基础,有了以上的基础就容易分出下面三个禅定。
下面三个是:
1、九次第定又名“炼禅”。能于一座中,从初禅节节升进,依次进入二、三、四禅、四无色定,最后进入受想灭尽定,中间无一异念间断,共经过四禅八种定加受想灭尽定,凡九级阶梯,次第升进,故名“九次第定”。
2、 狮子奋迅三昧又名“熏禅”。九次第定修习纯熟后,进一步锻炼,达到不但能从初禅沿九个阶次很快地一级级直上,进入灭尽定,而且能从灭尽定中很快地逐级下降,退归于初禅,有如印度一带被视为动物之王的狮子,不但能奋迅前行,而且能奋迅后退,故名“狮子奋迅”。
3、 超越三昧又名“修禅”。狮子奋迅三昧的功夫纯熟,进一步锻炼,达到能超越九次第定逐级升进的阶梯,随意出入于任何一禅,不仅能顺超,从低层次定或散心直超一至数级而入高层次定,而且能从高层次定直接退入低层次定或散心。

说说练、熏、修禅这三种禅定的相同处和不相同处:
练、熏都是按顺序由初禅一直往上到达灭受想定再往下,一个慢一个快。修禅也是由初禅一直往上到达灭受想定后再往下。再往上时在每个定之间插入灭受想定,往下时插入散心,好像是在炼禅的每个禅定之间插入灭受想定和散心。在练、熏、修禅反复转几圈时,修禅转得很快,灭受想定和散心与其他定几乎同时运作。好像是熏禅插入灭受想定和散心。到后来很小声甚至没声了,然后又有声。在定中还有一种声是共同的,应该是气流声吧。观定要观有变化的声,如果是念佛、持咒、参禅、观呼吸就无所谓。

通过反反复复观察声音的轨迹,发现就是九次第定又名“炼禅、 狮子奋迅三昧又名“熏禅”和超越三 昧又名“修禅”的轨迹。

第四步:用观练熏修四种禅定与耳根圆通章对照:

这个过程经历差不多五个月时间,在定中观世音菩萨的身影多次出现。每次出现都有新的体悟。每次出现前都会有一个信号,就是会想到观世音菩萨到了,过一会真的见到观世音菩萨身影。
有一次观世音菩萨身影在我左边,我就不注意左边就注意右边 ,这时右边就出现观世音菩萨。我注意前边也一样。这都是 练、熏、修禅定反复转几圈时才出现的。

如果问到修这个法门难不难?我会说不难,只要有内听能力就可以修了,后面是步步深入。

文殊师利菩萨:我今白世尊。佛出娑婆界。此方真教体。清净在音闻。欲取三摩提。实以闻中入。离苦得解脱。良哉观世音。于恒沙劫中。入微尘佛国。得大自在力。无畏施众生。.... 此是微尘佛。一路涅槃门。过去诸如来。斯门已成就。现在诸菩萨。今各入圆明。未来修学人。当依如是法。我亦从中证。非唯观世音。
通过以上学习,我想到我在"《佛说阿弥陀经》与耳根圆通章念佛圆通章对照学习体悟里”的一段心得:

文殊师利所说摩诃般若波罗蜜经:(节选)
文殊师利白佛言。世尊。当云何行能速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佛言。文殊师利。如般若波罗蜜所说行。能速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复有一行三昧。若善男子善女人修是三昧者。亦速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文殊师利言。世尊。云何名一行三昧。
  佛言。法界一相。系缘法界是名一行三昧。若善男子善女人。欲入一行三昧。当先闻般若波罗蜜如说修学然后能入一行三昧。如法界缘不退不坏。不思议无碍无相。善男子善女人欲入一行三昧。应处空闲舍诸乱意不取相貌系心一佛专称名字。随佛方所端身正向。能于一佛念念相续。即是念中能见过去未来现在诸佛。

在 “《佛说阿弥陀经》与耳根圆通章念佛圆通章对照学习体悟”那篇文章中,我写到:

按照《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都摄六根。净念相继这个方法来念佛。念佛时听佛号声,两句之间听无声之声。也可以用修止观的方法来观无声之声等。这样坚持下去会听到一种自然之声。也就是圣严法师文摘说的:禅定之中,有一种境界,会听见一种平稳悦耳的声音。 有了这内听的功能就容易步入修耳根圆通的大门。

观世音菩萨就是教我们学习般若波罗蜜。坚持下去反闻功夫到了的时候,自然就能入一行三昧。有了这种功夫容易达到一心不乱,往生阿弥陀佛极乐国土就有把握了。

我自从有了内听的功能后,自然就能听到禅定中的声音。

《楞严经》之“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教我们念佛要都摄六根,净念相继。我就听着禅定中的声音和佛号声来都摄六根的。也就是听着禅定中的声音吸气,然后念一个“阿”字与呼气同时进行,其他三个字也是这样。要与禅定中的声音合二为一。

要一字一字念这样才能持久,要顺着禅定中的声音来念。这样才容易做得到都摄六根,净念相继。

早期写的“《佛说阿弥陀经》与耳根圆通章念佛圆通章对照学习体悟”那篇文章中就有这样的一些心得:
前段时间在定中观世音菩萨的影像在脑海里很清晰,还有地藏菩萨、印光大师等。特别是印光大师,我无论走到那里总是会想到印光大师,后来我想可能是大势至菩萨加持我。

有一天早上4点多醒来,躺在床上就想到了用【佛说首楞严三昧经】与【观世音菩萨耳根圆通章】对照学习,后来又写了 佛说首楞严三昧经与《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对照学习体悟上传到“观、练、熏、修四种禅定与观音耳根圆通章经文对照学习体悟”那篇文章中。

有一天晚上醒来唱了几句南无阿弥陀佛!心里觉得很舒畅。之后无论走到那里“南无阿弥陀佛”的佛号总是在听到。空中声音、街上的音响声、坐车车声,甚至家里的电磁炉声等,这些声音也带有佛号声。

以前在网上看佟爱国老师的《如何念佛调息与真干》和一些人说念佛念到不念自念,连山河大地都觉得在念。我修习观世音菩萨耳根圆通法门也有一段时间了,我只是听到风声,水声、火声,还有更多的组合声,如风浪声,沙哑声,尖锐声等很多难以形容的声音。我想不知道怎样才能有他们那种境界。

那段时间只注意修习反闻功夫,很少念佛。现在我明白了,原来是要有一定的定力和听力,还要有佛力的加持。感恩佛菩萨来加持我!
佛说无量寿经 卷上(节选) 曹魏康僧铠译

设我得佛,十方无量不可思议诸佛世界众生之类,闻我名字,不得菩萨无生法忍诸深总持者,不取正觉。



《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我本因地。以念佛心。入无生忍。今于此界。摄念佛人。归于净土。佛问圆通。我无选择。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得三摩地。



【观世音菩萨耳根圆通章】:世尊,我又获是圆通修证无上道故,又能善获四不思议无作妙德。

一者由我初获妙妙闻心,心精遗闻,见闻觉知不能分隔,成一圆融清净宝觉。故我能现众多妙容,能说无边秘密神咒。

《楞严经》卷六: “佛问圆通,我从耳门圆照三昧,缘心自在,因入流相,得三摩提,成就菩提,斯为第一。

“世尊,彼佛如来叹我善得圆通法门,于大会中授记我为观世音号。由我观听十方圆明,故观音名,遍十方界。”

尔时,世尊于师子座,从其五体同放宝光,远灌十方微尘如来及法王子诸菩萨顶。彼诸如来亦于五体同放宝光,从微尘方来灌佛顶,并灌会中诸大菩萨及阿罗汉。林木池沼皆演法音,交光相罗如宝丝网。是诸大众得未曾有,一切普获金刚三昧。

即时,天雨百宝莲华,青黄赤白间错纷糅,十方虚空成七宝色。此娑婆界大地山河俱时不现,唯见十方微尘国土合成一界,梵呗咏歌自然敷奏。

于是如来告文殊师利法王子:“汝今观此二十五无学诸大菩萨及阿罗汉,各说最初成道方便,皆言修习真实圆通。彼等修行,实无优劣前后差别。我今欲令阿难开悟,二十五行谁当其根?兼我灭后,此界众生入菩萨乘求无上道,何方便门得易成就?”



“ 二十五行谁当其根?”

这就说明二十五行包括《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

印光大师开示:

都摄六根净念相继是什么意思?

  楞严经大势至菩萨云,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得三摩地,斯为第一,注重在听。六根,即眼、耳、鼻、舌、身、意。心,即意根。口,即舌根。听,即耳根。心念、口念、耳听,此三根一摄,眼也不会东张西望,鼻也不会闻别的气味,身也不敢放逸懈怠,故名都摄六根。都摄六根而念,自无污杂妄念,故名净念。净念,必须要常常相继不断,故名净念相继。能净念相继,久而久之,则得念佛三昧。此都摄六根,净念相继,为得三昧之第一妙法。故云,得三摩地,斯为第一。三摩地,即三昧之别名。如此念之,决有净念常存,妄念全无之一日。(文钞续编卷上复修净师书)
佛说阿弥陀经:
舍利弗。若有善男子善女人,闻说阿弥陀佛,执持名号,若一日、若二日,若三日,若四日,若五日,若六日,若七日,一心不乱,其人临命终时,阿弥陀佛,与诸圣众,现在其前。是人终时,心不颠倒,即得往生阿弥陀佛极乐国土。’
‘舍利弗。我见是利,故说此言。若有众生,闻是说者,应当发愿,生彼国土。’

‘舍利弗。如我今者,赞叹阿弥陀佛,不可思议功德之利。东方亦有阿閦鞞佛、须弥相佛、大须弥佛、须弥光佛、妙音佛,如是等恒河沙数诸佛,各于其国,出广长舌相,遍覆三千大千世界,说诚实言:“汝等众生,当信是称赞不可思议功德一切诸佛所护念经。”’


大般涅槃经卷第二十六**北凉天竺三藏昙无谶谶译
光明遍照高贵德王菩萨品第十之六
云何菩萨修大涅槃微妙经典。具足最后第十功德。善男子。菩萨修习三十七品。入大涅槃常乐我净。为诸众生分别解说大涅槃经显示佛性。若须陀洹斯陀含阿那含阿罗汉辟支佛菩萨。信是语者悉得入于大般涅槃。若不信者轮回生死


楞严经 卷四:
“阿难,汝今欲逆生死欲流,返穷流根,至不生灭,当验此等六受用根,谁合谁离?谁深谁浅?谁为圆通?谁不圆满?若能于此悟圆通根,逆彼无始织妄业流,得循圆通与不圆根,日劫相倍。我今备显六湛圆明,本所功德数量如是,随汝详择其可入者,吾当发明,令汝增进。十方如来,于十八界一一修行,皆得圆满无上菩提,于其中间,亦无优劣。但汝下劣,未能于中圆自在慧,故我宣扬,令汝但于一门深入,入一无妄,彼六知根一时清净。”

阿难白佛言:“世尊,云何逆流深入一门,能令六根一时清净?”

佛告阿难:“汝今已得须陀洹果,已灭三界众生世间见所断惑,然犹未知根中积生无始虚习。彼习要因修所断得,何况此中生、住、异、灭分齐头数!今汝且观现前六根,为一为六?阿难,若言一者,耳何不见?目何不闻?头奚不履?足奚无语?若此六根决定成六,如我今会,与汝宣扬微妙法门,汝之六根,谁来领受?”

阿难言:“我用耳闻。”
学习大般涅槃经光明遍照高贵德王菩萨品第十之五,当我读到:“云何菩萨修习五事。所谓五定。一者知定。二者寂定。三者身心受快乐定。四者无乐定。五者首楞严定。修习如是五种定心。则得近于大般涅槃。是故菩萨勤心修习”这一段经文时,我就想起了我写的“观、练、熏、修四种禅定与耳根圆通章经文对照学习体悟”里的一段心得,就是这段经文里,一者知定的“知”字,让我想起我写这段心得的“观”字“闻”字:


观、练、熏、修的四种禅定。 观是观照之义,即观九想、八背舍、八胜处、十一切处,观本能、欲望之迷,排除爱欲的妄想,安住于佛教的真理。练是锻炼之义,即从浅的法门至深的法门,次第熟练。熏是熏熟之义,指一再努力而养成习惯。修是修治之义,谓不受制于一法而达到自在的境地。观世音菩萨耳根圆通章经文教我们从闻思修,入三摩地。
练禅也叫九次第定与观世音菩萨耳根圆通章部分对照:九次第定是若入禅时,深心智慧深利。能从一禅入一禅。心心相续。无异念间。耳根圆通章是初于闻中,入流亡所,所入既寂,动静二相,了然不生。
熏禅也称师子奋迅三昧与观世音菩萨耳根圆通章对照:菩萨依九次第定入师子奋迅三昧。一则奋除障定细微无知之惑。二能入出捷疾无间。这个禅定很迅速地进入出,没有住定。虽然有经过其他定,但感觉到这些定不存在一样。观世音菩萨耳根圆通章经文是如是渐增,闻所闻尽,尽闻不住,觉所觉空,空觉极圆。

修禅也叫超越三昧与观世音菩萨耳根圆通章对照:依师子奋迅三昧入超越三昧。所以名超越者。能超过诸地。自在入出。菩萨的超越三昧可以从最底层、从散乱心直接一下子超到初禅,超到灭受想定,中间不经过其他定。到达灭受想定后再在四禅八定按顺序由下往上两边移动灭受想二心所,最后并六识心所亦灭。完成后再转到散心,再在两边移动。最后灭受想定退出。接着散心从上下顺序两边移动,最后初禅起住散心中。这个过程如果是修耳根圆通的很清楚听到海潮声。耳根圆通章经文是 空所空灭,生灭既寂,寂灭现前。超越三昧从最后一关初禅起住散心中,再重头自动进入九次第定或师子奋迅三昧。耳根圆通章经文是 忽然超越,世出世间。超越三昧是出世间的最高禅,最后一关一过就是了生死。
九次第定属于练禅。《摩耶经》里面所说的九次第定就是从初禅开始,就是从初禅开始,然后次第地进入二禅,然后再进入三禅、四禅,到达四空定,四空定结束到再进入灭受想定,这个是叫作九次第。
狮子奋迅三味称为熏禅 ,这个禅就像狮子王在奔跑的时候能够把尘土去掉,他可以很勇猛、很迅速地进入,也很勇猛、很迅速地出来,他这个禅定有入、有出,有顺、有逆。顺呢他同样也跟九次地定一样,入像九次地定一样往前进,出像九次地定一样可以退出来,有顺超、逆超。
修禅也叫超越三昧。超越三昧有超入与超出,也同样有逆、有顺,有顺超、有逆超,有远超、有近超,有超入也有超出。修习九禅定,不依次第,超入超出之法也。若具足超越,即是菩萨。以能自在超越故;不具足超,即是声闻,以不能自在远超故。众行人入此三昧,具足修一切法门,是时观定等法,转深明利,更复出生百千三昧,功德深厚,神通猛利,故又名“修禅”。


在观世音菩萨耳根圆通章里观世音菩萨说:“ 世尊,由我供养观音如来,蒙彼如来授我如幻闻熏闻修金刚三昧,与佛如来同慈力故令我身成三十二应,入诸国土”。观世音菩萨耳根圆通,亦称“如幻闻熏闻修金刚三昧,也称首楞严王三昧。
摘自圆瑛大师著《大佛顶首楞严经讲义第十六卷》
佛问圆通,我从耳门,圆照三昧,缘心自在。因入流相,得三摩地,成就菩提,斯为第一。
佛前问我等,悟十八界,谁为圆通,从何方便,入三摩地﹖我观世音乃从妙耳门,依本根圆湛不生灭性,起智观照,是谓圆照,即反闻照性,照到一心本源,即得三昧,是首楞严王三昧。 此耳根一门,即佛首告阿难,有三摩提,名大佛顶,首楞严王,具足万行,十方如来,一门超出,妙庄严路之一门﹔亦即阿难请入华屋之门﹔亦即十方薄伽梵,一路涅槃门﹕故为第一。
圣严法师文摘:
《楞严经》中的观世音菩萨耳根圆通法门,是透过耳根成佛的境界,也是耳根修持的至高法门。它包含了两个层次:
第一个层次,观无声之声。
禅定之中,有一种境界,名为「光音无限」,出现于禅定初期,未入真正的禅定前,此时,会见到柔和清净的光明,会听见一种平稳悦耳的声音,可以称之为「元光」或是「天籁」,它是由内视及内听的功能与宇宙频率的交感所得的反应。
通常,它发生于打坐渐深,渐入定中的状态。初初聆听水声,水,水,水,水……逐渐水声消逝,听不见了,自己与宇宙合而为一。
第二个层次,即是「闻所闻尽,尽闻不住」。
那便是「反闻闻自性」。一般人用耳朵、耳根倾听,因此,总是往外的,听著外面的声音。「反闻自性」,却是完全放下耳根,向内听闻「自性的声音」。
观、练、熏、修的四种禅定。天台大师在<法华玄义>第四卷上(大正第三十三卷第七一九页),就戒定慧三学中的定,说示世间禅、出世间禅、上上禅的三种禅。其出世间禅有观、练、熏、修的四种禅定。定是静虑之意,谓修行佛道者静心令不散乱,见得法性、佛性,悟涅槃之道。依此禅定能生正确智能,断除烦恼。
大般涅槃经卷第二十五北凉天竺三藏昙无谶译光明遍照高贵德王菩萨品第十之五:

复次善男子。云何菩萨摩诃萨修大涅槃微妙经典。具足成就第八功德。善男子。菩萨摩诃萨修大涅槃。除断五事。远离五事。成就六事。修习五事。守护一事。亲近四事。信顺一实。心善解脱慧善解脱

善男子。云何菩萨除断五事。所谓五阴。色受想行识。所言阴者其义何。谓能令众生生死相续不离重檐。分散聚合三世所摄。求其义理了不可得。以是诸义故名为阴。菩萨摩诃萨虽见色阴不见其相。何以故。于十色中推求其性悉不可得。为世界故说言为阴。受有百八。虽见受阴初无受相。何以故。受虽百八理无定实。是故菩萨不见受阴。想行识等亦复如是。菩萨摩诃萨深见五阴。是生烦恼之根本也。以是义故方便令断

云何菩萨远离五事。所谓五见。何等为五。一者身见。二者边见。三者邪见。四者戒取。五者见取。因是五见生六十二见。因是诸见生死不绝。是故菩萨防之不近

云何菩萨成就六事。谓六念处何等为六。一者念佛。二者念法。三者念僧。四者念天。五者念施。六者念戒。是名菩萨成就六事

云何菩萨修习五事。所谓五定。一者知定。二者寂定。三者身心受快乐定。四者无乐定。五者首楞严定。修习如是五种定心。则得近于大般涅槃。是故菩萨勤心修习
学习大佛顶首楞严经,当我读到:“但汝下劣,未能于中圆自在慧,故我宣扬,令汝但于一门深入,入一无妄,彼六知根一时清净。”这一段经文时,我就想起了我写的“观、练、熏、修四种禅定与观音耳根圆通章经文对照学习体悟”里的一段心得:
前面我写了“ 有了这个内听能力就可以修耳根圆通了,.....”也提到一些。
今次我结合摩诃般若波罗蜜经 第二十二卷 (节选),“世尊,云何菩萨摩诃萨住般若波罗蜜取禅那波罗蜜?”里内容来写。


佛经讲火烧初禅天,水淹二禅天,风吹三禅天。在这里可以知道这个世界是由四大:地、水、火、风,五蕴:色、受、想、行、识,六尘:色、声、香、味、触、法所组成。

下面写我在修习 观(八背舍)、练(九次第定)、熏(师子奋迅三昧)、修(超越三昧)这四种禅定中闻听到的声音写出来,然后根据一些特别的声音写一些心得:

先写 九次第定(练禅):

色界:初禅 、二禅都是水、火、风的声音。三禅是火、风声音,四禅是火声。无色界: 1、空无边处定 2、识无边处定 3、无所有处定 4、非想非非想处定 。这几种声音都差不多,只不过越往上声音越小。这些声音比较空荡。


最后一个灭尽定,声音有点尖锐,是火声。像利器的声音。色界里禅定的声音,火声像小钟音。

净名疏云:“若不了义教,明无色界无色;若了义教,明无色界有色。” 涅盘云:“无色界色,非声闻缘觉所知。” 所以我们要学习般若波罗蜜,才有能力听到这些声音。

听这些 声音最好在早上起床前。那个时候能量充足,在床上慢慢听。如果不想听就用打坐的方法快点越过九次第定,到达师子奋迅三昧或超越三昧。因为九次第定从初禅 一直往上要花很长时间。如果能量不充足,那就像充电一样慢慢观呼吸。

从初禅 一直往上好像上山一样的感觉,过了色界这比较轻松。进入无色界前会感觉到停了一下,然后再进入。快到非想非非想处定前感觉到快到顶了。到达非想非非想处定时会停下来,过一会好像走平路一样到达灭尽定。

师子奋迅三昧(熏禅):在九次第定从灭尽定一级级退到初禅 一会,然后也像九次第定一样也是一级级 从初禅 一直往上,到达灭尽定后又一级级退到初禅。不过速度很快。因为九次第定像开路先锋一样将身体的气脉打通,同时也积聚了能量。

超越三昧(修禅):

当 师子奋迅三昧退到初禅时,过一会从初禅开始时会听到一阵气流声往上移动,好像喷头发出的声音一样。到达非有想非无想处一会又进入灭受想定。过一会听到一阵像利器的声音从灭受想定一直往下移动退到初禅,这时听到的是水、火、风的声音。过一会又听到利器的声音,这时感觉又跳到灭受想定。过一会又听到水、火、风的声音,这时是跳到了二禅。就这样灭受想定就在每个禅定之间穿插,一会儿是利器的声音,一会儿是另一个禅定的声音。灭受想定穿插完成了后退到散心中。这时听到是组合声。这个就是超越三昧有两种:一超入, 二超出的第一种。


灭受想定退到散心时过一会又听到听利器的声音,感觉到又跳回到灭受想定。然后根据声音知道 又跳回到散心 。停了一下又听到一阵混合的声音往上移动到达非有想非无想处。之后散心这在每个每个禅定之间穿插,最后是初禅起住散心中。

在散心在每个每个禅定之间穿插过程中,我感觉自己好像在轮船上,听到的是好像轮船发出的声音以及是海潮声。慢慢听不到轮船发出的声音和海潮声了,这时感觉到快到岸了。

这个就是 超越三昧有两种:一超入, 二超出的第二种。

从 超越三昧(修禅)退出来之后又是从头来过,也就是从九次第定到达师子奋迅三昧,又从师子奋迅三昧到达超越三昧。这样反反复复,周而复始。

从第二次起会转得很快,这时候很难分出这些小禅定,只能分出大的。也就是练(九次第定)、熏(师子奋迅三昧)、修(超越三昧)这些禅定。在禅定之中我也不知转了多少圈了,感觉九次第定慢下来,这时也听不到水、火、风的声音,也没有好像上山一样的感觉。

这样反反复复,周而复始。感觉到师子奋迅三昧发出的声音不是水、火、风的声音。感觉到是警声,有时又感到是师子吼的声音。

也没有感觉超越三昧里的灭受想定在每个禅定之间穿插了,而是一边是灭受想定发出利器的声音,一边是其他禅定发出混合声音。

有时又听到虫子叫的声音........

从 师子奋迅三昧(熏禅)和超越三昧(修禅)的第一种,一超入,在实修过程中听到的声音。我想到耳根圆通章,观世音菩萨说:世尊,由我供养观音如来,蒙彼如来,授我如幻闻熏闻修.金刚三昧,与佛如来同慈力故,令我身成三十二应,入诸国土。
从超越三昧(修禅)第二种,二超出,在实修过程中听到的声音。我想到,大佛顶首楞严经:尔时世尊,在大众中,舒金色臂,摩阿难顶。告示阿难及诸大众。有三摩提。名大佛顶首楞严王,具足万行,十方如来一门超出妙庄严路。汝今谛听。阿难顶礼,伏受慈旨。
从多次感觉到师子奋迅三昧发出的声音不是水、火、风的声音。感觉到是警声,有时又感到是师子吼的声音。我想到了大般涅槃经:首楞严三昧者。有五种名。 一者首楞严三昧。二者般若波罗蜜。三者金刚三昧。四者师子吼三昧。五者佛性。
佛说无量寿经卷下(节选)曹魏康僧铠译:
佛告阿难:其有众生,生彼国者,皆悉住于正定之聚。所以者何?彼佛国中,无诸邪聚,及不定聚。十方恒沙诸佛如来,皆共赞叹无量寿佛威神功德不可思议。诸有众生,闻其名号,信心欢喜,乃至一念至心回向,愿生彼国,即得往生,住不退转。唯除五逆,诽谤正法。

佛告阿难:十方世界诸天人民,其有至心愿生彼国,凡有三辈。其上辈者,舍家弃欲而作沙门,发菩提心,一向专念无量寿佛,修诸功德,愿生彼国。此等众生,临寿终时,无量寿佛,与诸大众,现其人前。即随彼佛往生其国,便于七宝华中,自然化生,住不退转。智慧勇猛,神通自在。是故阿难,其有众生,欲于今世见无量寿佛,应发无上菩提之心,修行功德,愿生彼国。
   佛告阿难:其中辈者,十方世界诸天人民,其有至心愿生彼国,虽不能行作沙门,大修功德。当发无上菩提之心,一向专念无量寿佛,多少修善,奉持斋戒,起立塔像,饭食沙门,悬缯燃灯,散华烧香,以此回向,愿生彼国。其人临终,无量寿佛,化现其身,光明相好,具如真佛,与诸大众,现其人前。即随化佛往生其国,住不退转。功德智慧,次如上辈者也。

佛告阿难:其下辈者,十方世界诸天人民,其有至心欲生彼国,假使不能作诸功德,当发无上菩提之心,一向专意,乃至十念念无量寿佛,愿生其国。若闻深法,欢喜信乐,不生疑惑,乃至一念念于彼佛,以至诚心,愿生其国。此人临终,梦见彼佛,亦得往生。功德智慧,次如中辈者也。


摩诃般若波罗蜜经卷第二十二
六度相摄品第六十八(节选)

“世尊,云何菩萨摩诃萨住般若波罗蜜取禅那波罗蜜?”
  佛言:“菩萨住般若波罗蜜除诸佛三昧,入余一切三昧若声闻三昧、若辟支佛三昧、若菩萨三昧皆行皆入。
  “是菩萨住诸三昧,逆顺出入八背舍。何等八?内有色相外观色,是初背舍;内无色相外观色,二背舍;净背舍身作证,三背舍;过一切色相,灭有对相,不念种种相故,入无量虚空处,四背舍;过一切虚空处,入无边识处,五背舍;过一切识处,入无所有处,六背舍;过一切无所有处,入非有想非无想处,七背舍;过一切非有想非无想处,入灭受想处,八背舍。于是八背舍,逆顺出入九次第定。何等九?离诸欲,离诸恶不善法,有觉有观,离生喜乐,入初禅乃至过非有想非无想处,入灭受想定,是名九次第定逆顺出入。
  “是菩萨依八背舍、九次第定,入师子奋迅三昧。云何名师子奋迅三昧?须菩提,菩萨离欲,离恶不善法,有觉有观,离生喜乐,入初禅乃至入灭受想定,从灭受想定起,还入非有想非无想处,非有想非无想处起,乃至还入初禅。
  “是菩萨依师子奋迅三昧,入超越三昧。云何为超越三昧?须菩提,菩萨离欲,离诸恶不善法,有觉有观,离生喜乐入初禅,从初禅起乃至入非有想非无想处,非有想非无想处起,入灭受想定,灭受想定起还入初禅,从初禅起入灭受想定,灭受想定起入二禅,二禅起入灭受想定,灭受想定起入三禅,三禅起入灭受想定,灭受想定起入四禅,四禅起入灭受想定,灭受想定起入空处,空处起入灭受想定,灭受想定起入识处,识处起入灭受想定,灭受想定起入无所有处,无所有处起入灭受想定,灭受想定起入非有想非无想处,非有想非无想处起入灭受想定,灭受想定起入散心中,散心中起入灭受想定,灭受想定起还入散心中,散心中起入非有想非无想处,非有想非无想处起还住散心中,散心中起入无所有处,无所有处起住散心中,散心中起入识处,识处起住散心中,散心中起入空处,空处起住散心中,散心中起入第四禅中,第四禅中起住散心中,散心中起入第三禅中,第三禅中起住散心中,散心中起入第二禅中,第二禅中起住散心中,散心中起入初禅中,初禅中起住散心中。
  “是菩萨摩诃萨住超越三昧,得诸法等相,是为菩萨住般若波罗蜜取禅那波罗蜜。”

摩诃般若波罗蜜经卷第二十三
大方便品第六十九(节选):

  须菩提言:“世尊,是名菩萨摩诃萨略摄般若波罗蜜。世尊,是略摄般若波罗蜜中,初发意菩萨摩诃萨应学,乃至十地菩萨摩诃萨亦应学。是菩萨摩诃萨学是略摄般若波罗蜜,则知一切法略广相。世尊,是门利根菩萨摩诃萨所入。”
  
佛言:“钝根菩萨亦可入是门,中根菩萨、散心菩萨亦可入是门,是门无碍。若菩萨摩诃萨一心学者皆入是门,懈怠、少精进、妄忆念、乱心者所不能入,精进、不懈怠、正忆念、摄心者能入,欲住阿毗跋致地、欲逮一切种智者能入。


佛说阿弥陀经:又舍利弗!极乐国土,众生生者,皆是阿鞞跋致。其中多有一生补处,其数甚多,非是算数所能知之,但可以无量无边阿僧祇说。
阿弥陀佛极乐国土有二乘吗?


妙法莲华经  卷一 方便品 第二:
‘舍利弗,十方世界中,尚无二乘,何况有三。舍利弗,诸佛出于五浊恶世,所谓劫浊、烦恼浊、众生浊、见浊、命浊。如是舍利弗,劫浊乱时,众生垢重,悭贪嫉妒,成就诸不善根故,诸佛以方便力,于一佛乘、分别说三。舍利弗,若我弟子,自谓阿罗汉、辟支佛者,不闻不知诸佛如来、但教化菩萨事,此非佛弟子,非阿罗汉,非辟支佛。’

  ‘又、舍利弗,是诸比丘、比丘尼、自谓已得阿罗汉,是最后身,究竟涅槃,便不复志求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当知此辈皆是增上慢人。所以者何。若有比丘、实得阿罗汉,若不信此法,无有是处。除佛灭度后,现前无佛。所以者何。佛灭度后,如是等经、受持读诵解义者,是人难得。若遇余佛,于此法中、便得决了。舍利弗,汝等当一心信解受持佛语。诸佛如来、言无虚妄,无有余乘,唯一佛乘。’


《佛说阿弥陀经》:

‘舍利弗。于汝意云何?何故名为一切诸佛所护念经?’

‘舍利弗。若有善男子、善女人,闻是经受持者,及闻诸佛名者,是诸善男子、善女人,皆为一切诸佛之所护念,皆得不退转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是故舍利弗,汝等皆当信受我语,及诸佛所说。’

‘舍利弗。若有人已发愿、今发愿、当发愿,欲生阿弥陀佛国者,是诸人等,皆得不退转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于彼国土,若已生、若今生、若当生。是故舍利弗,诸善男子、善女人,若有信者,应当发愿,生彼国土。舍利弗,如我今者,称赞诸佛不可思议功德,彼诸佛等,亦称赞我不可思议功德,而作是言:“释迦牟尼佛能为甚难希有之事,能于娑婆国土,五浊恶世,劫浊、见浊、烦恼浊、众生浊、命浊中,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为诸众生,说是一切世间难信之法。”’

‘舍利弗。当知我于五浊恶世,行此难事,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为一切世间说此难信之法,是为甚难。’

佛说此经已,舍利弗,及诸比丘,一切世间天人阿修罗等,闻佛所说,欢喜信受,作礼而去。
楞严经 卷一:
尔时,世尊在大众中,舒金色臂,摩阿难顶,告示阿难及诸大众:“有三摩提,名大佛顶首楞严王,具足万行,十方如来一门超出妙庄严路,汝今谛听!”

阿难顶礼,伏受慈旨。


大般涅槃经卷第十四
北凉天竺三藏昙无谶译
圣行品第七之四:
善男子。菩萨摩诃萨得入如是三昧王已。即得住于自在之地。菩萨得住是自在地得自在力。随欲生处即得往生。善男子。譬如圣王领四天下随意所行无能障碍。菩萨摩诃萨亦复如是。一切生处若欲生者随意往生。善男子。菩萨摩诃萨若见地狱一切众生有可化令住善根者。菩萨即往而生其中。菩萨虽生非本业果。菩萨摩诃萨住自在地力因缘故而生其中。善男子。菩萨摩诃萨虽在地狱。不受炽然碎身等苦。善男子。菩萨摩诃萨所可成就如是功德。无量无边百千万亿尚不可说。何况诸佛所有功德而当可说
....

大般涅槃经应尽还源品第二:
  尔时世尊。如是三过从超入诸禅定遍观法界。普为大众三反说法。如来如是展转二十七反入诸禅定。阿难。以不知故佛入一禅即致一问。如是二十七反问阿泥楼逗。佛已涅槃为未涅槃。阿泥楼逗深知如来入诸禅定。二十七反皆答阿难。佛未涅槃。尔时一切大众皆悉慌乱都不觉知。如来涅槃为未涅槃。尔时世尊。三反入诸禅定。三反示诲众已。于七宝床右胁而卧。头枕北方足指南方。面向西方后背东方。其七宝床微妙璎珞以为庄严。娑罗树林四双八只。西方一双在如来前。东方一双在如来后。北方一双在佛之首。南方一双在佛之足。尔时世尊。娑罗林下寝卧宝床。于其中夜入第四禅寂然无声。于是时顷便般涅槃。大觉世尊入涅槃已。其娑罗林东西二双合为一树。南北二双合为一树。垂覆宝床盖于如来。其树即时惨然变白犹如白鹤。枝叶花果皮干悉皆爆裂堕落。渐渐枯悴摧折无余
....
大方广佛华严经卷第六十一
  于阗国三藏实叉难陀奉制译

  入法界品第三十九之二:

如此会中,菩萨大众见于如是诸佛如来甚深三昧大神通力;如是尽法界、虚空界,东、西、南、北、四维、上、下一切方海中,依于众生心想而住,始从前际至今现在,一切国土身、一切众生身、一切虚空道,其中一一毛端量处,一一各有微尘数刹种种业起次第而住,悉有道场菩萨众会,皆亦如是见佛神力,不坏三世,不坏世间,于一切众生心中现其影像,随一切众生心乐出妙言音,普入一切众会中,普现一切众生前,色相有别,智慧无异,随其所应开示佛法,教化调伏一切众生未曾休息。其有见此佛神力者,皆是毗卢遮那如来于往昔时善根摄受,或昔曾以四摄所摄,或是见闻忆念亲近之所成熟,或是往昔教其令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或是往昔于诸佛所同种善根,或是过去以一切智善巧方便教化成熟,是故皆得入于如来不可思议甚深三昧;尽法界、虚空界大神通力,或入法身,或入色身,或入往昔所成就行,或入圆满诸波罗蜜,或入庄严清净行轮,或入菩萨诸地,或入成正觉力,或入佛所住三昧无差别大神变,或入如来力、无畏智,或入佛无碍辩才海。
大方广佛华严经卷第六十一
  于阗国三藏实叉难陀奉制译

  入法界品第三十九之二:

如此会中,菩萨大众见于如是诸佛如来甚深三昧大神通力;如是尽法界、虚空界,东、西、南、北、四维、上、下一切方海中,依于众生心想而住,始从前际至今现在,一切国土身、一切众生身、一切虚空道,其中一一毛端量处,一一各有微尘数刹种种业起次第而住,悉有道场菩萨众会,皆亦如是见佛神力,不坏三世,不坏世间,于一切众生心中现其影像,随一切众生心乐出妙言音,普入一切众会中,普现一切众生前,色相有别,智慧无异,随其所应开示佛法,教化调伏一切众生未曾休息。其有见此佛神力者,皆是毗卢遮那如来于往昔时善根摄受,或昔曾以四摄所摄,或是见闻忆念亲近之所成熟,或是往昔教其令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或是往昔于诸佛所同种善根,或是过去以一切智善巧方便教化成熟,是故皆得入于如来不可思议甚深三昧;尽法界、虚空界大神通力,或入法身,或入色身,或入往昔所成就行,或入圆满诸波罗蜜,或入庄严清净行轮,或入菩萨诸地,或入成正觉力,或入佛所住三昧无差别大神变,或入如来力、无畏智,或入佛无碍辩才海。
《楞严经》卷一:

尔时,世尊开示阿难及诸大众,欲令心入无生法忍,于师子座,摩阿难顶,而告之言:“如来常说:‘诸法所生,唯心所现。一切因果世界微尘,因心成体。’阿难,若诸世界一切所有,其中乃至草叶缕结,诘其根元咸有体性,纵令虚空亦有名貌,何况清净妙净明心,性一切心而自无体?

“若汝执吝分别觉观所了知性必为心者,此心即应离诸一切色、香、味、触诸尘事业,别有全性。如汝今者承听我法,此则因声而有分别。纵灭一切见闻觉知,内守幽闲,犹为法尘分别影事。我非敕汝执为非心,但汝于心微细揣摩:若离前尘有分别性,即真汝心;若分别性离尘无体,斯则前尘分别影事。尘非常住,若变灭时,此心则同龟毛兔角,则汝法身同于断灭,其谁修证无生法忍?”

即时,阿难与诸大众,默然自失。

佛告阿难:“世间一切诸修学人,现前虽成九次第定,不得漏尽成阿罗汉,皆由执此生死妄想,误为真实。是故汝今虽得多闻,不成圣果。”
大方广佛华严经卷第六十八
于阗国三藏实叉难陀奉 制译
入法界品第三十九之九(节选)

尔时,观自在菩萨遥见善财,告言:“善来!汝发大乘意普摄众生,起正直心专求佛法,大悲深重救护一切,普贤妙行相续现前,大愿深心圆满清净,勤求佛法悉能领受,积集善根恒无厌足,顺善知识不违其教;从文殊师利功德智慧大海所生,其心成熟,得佛势力;已获广大三昧光明,专意希求甚深妙法,常见诸佛生大欢喜,智慧清净犹如虚空,既自明了复为他说,安住如来智慧光明。”

尔时,善财童子顶礼观自在菩萨足,绕无数匝,合掌而住,白言:“圣者!我已先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而未知菩萨云何学菩萨行?云何修菩萨道?我闻圣者善能教诲,愿为我说!”

菩萨告言:

“善哉善哉!善男子!汝已能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

“善男子!我已成就菩萨大悲行解脱门。善男子!我以此菩萨大悲行门,平等教化一切众生相续不断。

“善男子!我住此大悲行门,常在一切诸如来所,普现一切众生之前。或以布施,摄取众生;或以爱语,或以利行,或以同事,摄取众生;或现色身,摄取众生;或现种种不思议色净光明网,摄取众生;或以音声,或以威仪,或为说法,或现神变,令其心悟而得成熟;或为化现同类之形,与其共居而成熟之。

“善男子!我修行此大悲行门,愿常救护一切众生;愿一切众生,离险道怖,离热恼怖,离迷惑怖,离系缚怖,离杀害怖,离贫穷怖,离不活怖,离恶名怖,离于死怖,离大众怖,离恶趣怖,离黑闇怖,离迁移怖,离爱别怖,离怨会怖,离逼迫身怖,离逼迫心怖,离忧悲怖。复作是愿:‘愿诸众生,若念于我,若称我名,若见我身,皆得免离一切怖畏。’善男子!我以此方便,令诸众生离怖畏已,复教令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永不退转。
学习摩诃般若波罗蜜经,当我读到这一段经文时,我就想起了我写的“观、练、熏、修四种禅定与耳根圆通章经文对照学习体悟”里的一段心得:
有一天我在河边念佛持咒,耳朵忽然有音声,全身很舒畅,这种感受从来没有的。从此我经常用念佛持咒打坐捕捉这种音声,这样有半年多了,终于有一天晚上刚睡下床上就听到一种比第一次听到的更清楚的音声,以后经常听到。刚开始我都分不清楚这是什么音声,反正好听也不想太多了。有一天我想起印光大师开示说观世音菩萨是修耳根的,我看了一下书果然是。我又上网听法师讲耳根圆通章,我就按反闻闻自性这个方法修。白天有空也修,晚上在床上也修。在床上听着这音声入睡,以前我有失眠的,现在不怕了,睡不着我就修耳根圆通。因为是这样进步很快。又因为没人指导,又怕着魔就在定中念阿弥陀佛这句佛号往前推进。那段时身体吐出很多痰,慢慢就少了。


我也不知道修的是什么禅定,就在网上查,查到有天台小止观,就知道有四禅八定。又在网上听一些法师讲天台止观,禅净双修,耳根圆通章。所以我就经常在定中修六秒门念佛法门。 我又听法师讲四念住禅修,也是15年10月忽然想到通过观定来分析修到那个位置。怎么观法,就是听每个禅定的音声,除了初禅和二禅音声差不多,其他都有分别。初禅和二禅都有喜、乐、一心,这里就有三种音声。三禅是乐、一心,音声只有二种。四禅只有一心所以就一种。四空定每个定也只有一种。这样一算才知到达八定。

后来我又上网查,前面还有一个灭受想定,我又入定再试验,反反复复数又数到有九个定。又上网查,知道只有大乘的六地菩萨(现前地),与声闻、缘觉们(辟支佛),他们是入灭尽定的。七地菩萨(远行地),念念之间,不离三昧正受...八地菩萨,同于声闻、缘觉们的涅槃(寂灭无为)境界,但大乘菩萨道的三昧境界,心持正觉,所以虽得三昧之乐,而不入于涅槃。

查到这里这些我都不敢相信我自己了。 那个月我反反复复参耳根圆通章经文,第一次参时是这样的,初于闻中,入流亡所,所入既寂,动静二相,了然不生是初禅到四禅,因这些定的一心与经文动静二相,了然不生意思差不多。
如是渐增,闻所闻尽,尽闻不住,觉所觉空,空觉极圆是四空定,因为都有空的意思。空所空灭,生灭既寂,寂灭现前是灭受想定,因为灭受想定谓受想心灭意思差不多。后来觉得不对,但也说不出原因。

有一天入了很深的定,观世音菩萨的影子总是在身边。出定后又上网查到有九次第定、师子奋迅三昧和超越三昧。我试下又能上九次第定、师子奋迅三昧。因为这两个定都能进能退。又用意识上超越三昧,在禅定中用右手握紧拳头,再用左手抓住就将禅定停住,如果后退就放开两手。如果向前就先停住,然后两手按住两脚底,因为我不能双盘所以散盘。玩了一个月觉得没意思就不玩这种超越三昧了,因为这是用意识的。

接着像以前一样自由自在,有时又想想七地菩萨是怎样念念之间入灭受想定,入定时有时观世音菩萨的影子会在身边转来转去,这些我也不太在意,因为金刚经说不可以着相。不过这样我又会想到七地菩萨念念之中入受想心灭是用菩萨的超越三昧入的。

前段时在梦里那个灭受想定的音声太大了有几次将我吵醒。醒来又继续入定,观世音菩萨的影子也在身边转来转去。出定了我又会上网查菩萨的超越三昧,了解之后我又从九次第定入师子奋迅三昧。又依师子奋迅三昧入超越三昧。花了几个小时通过了最后一关。这一关一过白天晚上都定中,出定入定都可以自动。 后来就写了观、练、熏、修四种禅定与观音耳根圆通章经文对照。

可以说是观世音菩萨借我身体写这篇文字,因为在定中见到观世音菩萨影子后就能用下一个禅定对照下一段经文。有一天在定中有很多佛菩萨影子转来转去,其中有阿弥陀佛、释迦牟尼、观世音菩萨,地藏菩萨。其他不认识了。这样就想到可能要我再重新写过上传度众生,又想起经文说这个时候,诸佛亲自现在他的面前,以佛的智光加被他,令其继续修学诸佛法身智能,续佛慧命,引导他前进说:「……你现在虽然得到了寂灭解脱,但是无尽的凡夫众生,依旧在生死苦海中打滚,你应当忆念你过去所发济度众生同入不可思议智能解脱之门的大悲誓愿,不应该就此入于究竟涅盘。
学习摩诃般若波罗蜜经,当我读到这一段经文时,我就想起了我写的“观、练、熏、修四种禅定与耳根圆通章经文对照学习体悟”里的一段心得:
有一天我在河边念佛持咒,耳朵忽然有音声,全身很舒畅,这种感受从来没有的。从此我经常用念佛持咒打坐捕捉这种音声,这样有半年多了,终于有一天晚上刚睡下床上就听到一种比第一次听到的更清楚的音声,以后经常听到。刚开始我都分不清楚这是什么音声,反正好听也不想太多了。有一天我想起印光大师开示说观世音菩萨是修耳根的,我看了一下书果然是。我又上网听法师讲耳根圆通章,我就按反闻闻自性这个方法修。白天有空也修,晚上在床上也修。在床上听着这音声入睡,以前我有失眠的,现在不怕了,睡不着我就修耳根圆通。因为是这样进步很快。又因为没人指导,又怕着魔就在定中念阿弥陀佛这句佛号往前推进。那段时身体吐出很多痰,慢慢就少了。


我也不知道修的是什么禅定,就在网上查,查到有天台小止观,就知道有四禅八定。又在网上听一些法师讲天台止观,禅净双修,耳根圆通章。所以我就经常在定中修六秒门念佛法门。 我又听法师讲四念住禅修,也是15年10月忽然想到通过观定来分析修到那个位置。怎么观法,就是听每个禅定的音声,除了初禅和二禅音声差不多,其他都有分别。初禅和二禅都有喜、乐、一心,这里就有三种音声。三禅是乐、一心,音声只有二种。四禅只有一心所以就一种。四空定每个定也只有一种。这样一算才知到达八定。

后来我又上网查,前面还有一个灭受想定,我又入定再试验,反反复复数又数到有九个定。又上网查,知道只有大乘的六地菩萨(现前地),与声闻、缘觉们(辟支佛),他们是入灭尽定的。七地菩萨(远行地),念念之间,不离三昧正受...八地菩萨,同于声闻、缘觉们的涅槃(寂灭无为)境界,但大乘菩萨道的三昧境界,心持正觉,所以虽得三昧之乐,而不入于涅槃。

查到这里这些我都不敢相信我自己了。 那个月我反反复复参耳根圆通章经文,第一次参时是这样的,初于闻中,入流亡所,所入既寂,动静二相,了然不生是初禅到四禅,因这些定的一心与经文动静二相,了然不生意思差不多。
如是渐增,闻所闻尽,尽闻不住,觉所觉空,空觉极圆是四空定,因为都有空的意思。空所空灭,生灭既寂,寂灭现前是灭受想定,因为灭受想定谓受想心灭意思差不多。后来觉得不对,但也说不出原因。

有一天入了很深的定,观世音菩萨的影子总是在身边。出定后又上网查到有九次第定、师子奋迅三昧和超越三昧。我试下又能上九次第定、师子奋迅三昧。因为这两个定都能进能退。又用意识上超越三昧,在禅定中用右手握紧拳头,再用左手抓住就将禅定停住,如果后退就放开两手。如果向前就先停住,然后两手按住两脚底,因为我不能双盘所以散盘。玩了一个月觉得没意思就不玩这种超越三昧了,因为这是用意识的。

接着像以前一样自由自在,有时又想想七地菩萨是怎样念念之间入灭受想定,入定时有时观世音菩萨的影子会在身边转来转去,这些我也不太在意,因为金刚经说不可以着相。不过这样我又会想到七地菩萨念念之中入受想心灭是用菩萨的超越三昧入的。

前段时在梦里那个灭受想定的音声太大了有几次将我吵醒。醒来又继续入定,观世音菩萨的影子也在身边转来转去。出定了我又会上网查菩萨的超越三昧,了解之后我又从九次第定入师子奋迅三昧。又依师子奋迅三昧入超越三昧。花了几个小时通过了最后一关。这一关一过白天晚上都定中,出定入定都可以自动。 后来就写了观、练、熏、修四种禅定与观音耳根圆通章经文对照。

可以说是观世音菩萨借我身体写这篇文字,因为在定中见到观世音菩萨影子后就能用下一个禅定对照下一段经文。有一天在定中有很多佛菩萨影子转来转去,其中有阿弥陀佛、释迦牟尼、观世音菩萨,地藏菩萨。其他不认识了。这样就想到可能要我再重新写过上传度众生,又想起经文说这个时候,诸佛亲自现在他的面前,以佛的智光加被他,令其继续修学诸佛法身智能,续佛慧命,引导他前进说:「……你现在虽然得到了寂灭解脱,但是无尽的凡夫众生,依旧在生死苦海中打滚,你应当忆念你过去所发济度众生同入不可思议智能解脱之门的大悲誓愿,不应该就此入于究竟涅盘。
摩诃般若波罗蜜经卷第二十三大方便品第六十九
  尔时,须菩提白佛言:“世尊,是菩萨摩诃萨如是方便力成就者,发意以来几时?”
  佛告须菩提:“是菩萨摩诃萨能成就方便力者,发意以来无量亿阿僧祇劫。”
  须菩提言:“世尊,是菩萨摩诃萨如是成就方便力者,为供养几佛?”
  佛言:“是菩萨成就方便力者,供养如恒河沙等诸佛。”
  须菩提白佛言:“世尊,菩萨得如是方便力者,种何等善根?”
  佛言:“菩萨成就如是方便力者,从初发意以来,于檀那波罗蜜无不具足,于尸罗波罗蜜、羼提波罗蜜、毗梨耶波罗蜜、禅那波罗蜜、般若波罗蜜无不具足。”


学习摩诃般若波罗蜜经,当我读到这一段经文时,我就想起了我写的“观、练、熏、修四种禅定与耳根圆通章经文对照学习体悟”里的一段心得:

说说我是怎样训练听力的。
先看佛在楞严经 卷七的开示:是善男子。若读若诵。若书若写。若带若藏。诸色供养。劫劫不生贫穷下贱。不可乐处。此诸众生。纵其自身不作福业。十方如来所有功德。悉与此人。由是得于恒河沙阿僧祇。不可说不可说劫。常与诸佛同生一处。无量功德。如恶叉聚。同处熏修。永无分散。是故。能令破戒之人。戒根清净。未得戒者。令其得戒。未精进者。令得精进。无智慧者。令得智慧。不清净者。速得清净。不持斋戒。自成斋戒。

以前在网上听法师讲楞严咒的功德后,我就经常在网上跟着光德寺等寺院的早课学楞严咒。后来就听一些快诵的,如梁峰楞严咒快诵一遍,有6分30秒,7分、8分、10分等。开始时不要说跟着诵,就是听也跟不上,经过一段时间努力就跟得上。因为经过这样训练听力,为以后用声音观定打下了很好的基础。

听一些法师讲念佛 ,说动一下口就能听到阿弥陀佛的音声。我听了不知怎样才能做到。现在我有时在禅定中念佛持咒,只要动一下口也能听到,原来是要有一定的定力和听力,还要有佛力的加持。
大般涅槃经后分卷上 应尽还源品第二  佛复告诸大众:“我今时至,举身疼痛。”说是语已,即入初禅,以涅槃光,遍观世界,入寂灭定。
  尔时,世尊所言未讫,即入初禅;从初禅出,入第二禅;从二禅出,入第三禅;从三禅出,入第四禅;从四禅出,入虚空处;从空处出,入无边识处;从识处出,入不用处;从不用出,入非想非非想处;从非非想处出,入灭尽定;从灭尽定出,还入非想非非想处;从非非想出,入不用处;从不用出,入无边识处;从无边识处出,入虚空处;从空处出,入第四禅;从四禅出,入第三禅;从三禅出,入第二禅;从二禅出,入第一禅。
  尔时,世尊如是逆顺入诸禅已,普告大众:“我以甚深般若,遍观三界一切六道,诸山大海大地含生,如是三界根本性离,毕竟寂灭同虚空相,无名无识永断诸有,本来平等无高下想,无见无闻,无觉无知,不可系缚,不可解脱,无众生,无寿命,不生不起,不尽不灭,非世间、非非世间,涅槃生死皆不可得,二际平等等诸法故,闲居静住无所施为,究竟安置必不可得,从无住法法性施为,断一切相,一无所有。法相如是,其知是者,名出世人。是事不知,名生死始。汝等大众,应断无明灭生死始。”
  尔时,世尊说是语已,复入超禅;从初禅出,入第三禅;从三禅出,入虚空处;从虚空出,入无所有处;从无所有出,入灭尽想定;从灭尽定出,次第还入至非想非非想处;从非非想出,入无边识处;从识处出,入第四禅;从四禅出,入第二禅;从二禅出,入于初禅。
  如是逆顺入超禅已,复告大众:“我以摩诃般若,遍观三界有情无情,一切人法悉皆究竟,无系缚者,无解脱者,无主无依,不可摄持,不出三界,不入诸有,本来清净,无垢无烦恼,与虚空等,不平等非不平等,尽诸动念思想心息。如是法相,名大涅槃。真见此法,名为解脱。凡夫不知,名曰无明。”
  作是语已,复入超禅;从初禅出,乃至入灭尽定;从灭尽定出,乃至入初禅。如是逆顺入超禅已,复告大众:“我以佛眼遍观三界一切诸法,无明本际,性本解脱,于十方求了不能得;根本无故,所因枝叶皆悉解脱;无明解脱故,乃至老死皆得解脱。以是因缘,我今安住常寂灭光,名大涅槃。”


《楞严经》卷六: 尔时,观世音菩萨即从座起,顶礼佛足而白佛言:“世尊,忆念我昔无数恒河沙劫,于时有佛出现于世,名观世音,我于彼佛发菩提心。彼佛教我,从闻、思、修入三摩地。初于闻中,入流亡所;所入既寂,动静二相了然不生;如是渐增,闻、所闻尽,尽闻不住;觉、所觉空,空觉极圆;空、所空灭,生灭既灭,寂灭现前,忽然超越世出世间,十方圆明,获二殊胜:一者、上合十方诸佛本妙觉心,与佛如来同一慈力;二者、下合十方一切六道众生,与诸众生同一悲仰。

文殊师利菩萨言:
反闻闻自性,性成无上道,

  圆通实如是,此是微尘佛,

  一路涅槃门,过去诸如来,

  斯门已成就,现在诸菩萨,

  今各入圆明,未来修学人,

  当依如是法,我亦从中证。

  非唯观世音,....
通过以上学习,我想到我在"《佛说阿弥陀经》与耳根圆通章念佛圆通章对照学习体悟里”的一段心得:

文殊师利所说摩诃般若波罗蜜经:(节选)
文殊师利白佛言。世尊。当云何行能速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佛言。文殊师利。如般若波罗蜜所说行。能速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复有一行三昧。若善男子善女人修是三昧者。亦速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文殊师利言。世尊。云何名一行三昧。
  佛言。法界一相。系缘法界是名一行三昧。若善男子善女人。欲入一行三昧。当先闻般若波罗蜜如说修学然后能入一行三昧。如法界缘不退不坏。不思议无碍无相。善男子善女人欲入一行三昧。应处空闲舍诸乱意不取相貌系心一佛专称名字。随佛方所端身正向。能于一佛念念相续。即是念中能见过去未来现在诸佛。

在 “《佛说阿弥陀经》与耳根圆通章念佛圆通章对照学习体悟”那篇文章中,我写到:

按照《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都摄六根。净念相继这个方法来念佛。念佛时听佛号声,两句之间听无声之声。也可以用修止观的方法来观无声之声等。这样坚持下去会听到一种自然之声。也就是圣严法师文摘说的:禅定之中,有一种境界,会听见一种平稳悦耳的声音。 有了这内听的功能就容易步入修耳根圆通的大门。

观世音菩萨就是教我们学习般若波罗蜜。坚持下去反闻功夫到了的时候,自然就能入一行三昧。有了这种功夫容易达到一心不乱,往生阿弥陀佛极乐国土就有把握了。

我自从有了内听的功能后,自然就能听到禅定中的声音。

《楞严经》之“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教我们念佛要都摄六根,净念相继。我就听着禅定中的声音和佛号声来都摄六根的。也就是听着禅定中的声音吸气,然后念一个“阿”字与呼气同时进行,其他三个字也是这样。要与禅定中的声音合二为一。

要一字一字念这样才能持久,要顺着禅定中的声音来念。这样才容易做得到都摄六根,净念相继。

早期写的“《佛说阿弥陀经》与耳根圆通章念佛圆通章对照学习体悟”那篇文章中就有这样的一些心得:
前段时间在定中观世音菩萨的影像在脑海里很清晰,还有地藏菩萨、印光大师等。特别是印光大师,我无论走到那里总是会想到印光大师,后来我想可能是大势至菩萨加持我。

有一天早上4点多醒来,躺在床上就想到了用【佛说首楞严三昧经】与【观世音菩萨耳根圆通章】对照学习,后来又写了 佛说首楞严三昧经与《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对照学习体悟上传到“观、练、熏、修四种禅定与观音耳根圆通章经文对照学习体悟”那篇文章中。

有一天晚上醒来唱了几句南无阿弥陀佛!心里觉得很舒畅。之后无论走到那里“南无阿弥陀佛”的佛号总是在听到。空中声音、街上的音响声、坐车车声,甚至家里的电磁炉声等,这些声音也带有佛号声。

以前在网上看佟爱国老师的《如何念佛调息与真干》和一些人说念佛念到不念自念,连山河大地都觉得在念。我修习观世音菩萨耳根圆通法门也有一段时间了,我只是听到风声,水声、火声,还有更多的组合声,如风浪声,沙哑声,尖锐声等很多难以形容的声音。我想不知道怎样才能有他们那种境界。

那段时间只注意修习反闻功夫,很少念佛。现在我明白了,原来是要有一定的定力和听力,还要有佛力的加持。感恩佛菩萨来加持我!
下面以【文殊师利所说摩诃般若波罗蜜经】和【观世音菩萨耳根圆通章】这两段经文进行对照学习,进一步理解经文的内容:


文殊师利所说摩诃般若波罗蜜经:善男子善女人欲入一行三昧。应处空闲舍诸乱意不取相貌系心一佛专称名字。随佛方所端身正向。能于一佛念念相续。即是念中能见过去未来现在诸佛。

《楞严经》卷六:旋汝倒闻机, 反闻闻自性,性成无上道, 圆通实如是。
佛说无量寿经卷上
曹魏康僧铠译:
佛语阿难:法藏比丘说此颂已,应时普地六种震动,天雨妙华,以散其上。自然音乐,空中赞言:决定必成无上正觉!
   于是法藏比丘,具足修满如是大愿,诚谛不虚。超出世间,深乐寂灭。



金刚经 第十四品 离相寂灭分

尔时,须菩提闻说是经,深解义趣,涕泪悲泣,而白佛言:“希有,世尊!佛说如是甚深经典,我从昔来所得慧眼,未曾得闻如是之经。世尊!若复有人得闻是经,信心清净,则生实相,当知是人,成就第一希有功德。世尊!是实相者,即是非相,是故如来说名实相。世尊!我今得闻如是经典,信解受持不足为难,若当来世,后五百岁,其有众生,得闻是经,信解受持,是人则为第一希有。
何以故?此人无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所以者何?我相即是非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即是非相。何以故?离一切诸相,则名诸佛。”佛告须菩提:“如是!如是!若复有人得闻是经,不惊、不怖、不畏,当知是人甚为希有。何以故?须菩提!如来说第一波罗蜜,非第一波罗蜜,是名第一波罗蜜。须菩提!忍辱波罗蜜,如来说非忍辱波罗蜜,是名忍辱波罗蜜。何以故?须菩提!如我昔为歌利王割截身体,我于尔时,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何以故?
我于往昔节节支解时,若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应生嗔恨。须菩提!又念过去于五百世作忍辱仙人,于尔所世,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是故须菩提!菩萨应离一切相,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不应住色生心,不应住声香味触法生心,应生无所住心。若心有住,即为非住。是故佛说:‘菩萨心不应住色布施。’须菩提!菩萨为利益一切众生,应如是布施。如来说:一切诸相,即是非相。又说:一切众生,即非众生。须菩提!如来是真语者、实语者、如语者、不诳语者、不异语者。须菩提!如来所得法,此法无实无虚。须菩提,若菩萨心住于法而行布施,如人入暗,即无所见。若菩萨心不住法而行布施,如人有目,日光明照,见种种色。须菩提!当来之世,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能于此经受持读诵,则为如来以佛智慧,悉知是人,悉见是人,皆得成就无量无边功德。”


《楞严经》卷六: 尔时,观世音菩萨即从座起,顶礼佛足而白佛言:“世尊,忆念我昔无数恒河沙劫,于时有佛出现于世,名观世音,我于彼佛发菩提心。彼佛教我,从闻、思、修入三摩地。初于闻中,入流亡所;所入既寂,动静二相了然不生;如是渐增,闻、所闻尽,尽闻不住;觉、所觉空,空觉极圆;空、所空灭,生灭既灭,寂灭现前,忽然超越世出世间,十方圆明,获二殊胜:一者、上合十方诸佛本妙觉心,与佛如来同一慈力;二者、下合十方一切六道众生,与诸众生同一悲仰。
佛说无量寿经卷上 曹魏康僧铠译:
‘彼诸菩萨,及声闻众,若入宝池,意欲令水没足,水即没足;欲令至膝,即至于膝;欲令至腰,水即至腰;欲令至颈,水即至颈;欲令灌身,自然灌身;欲令还复,水辄还复。调和冷暖,自然随意,开神悦体,荡除心垢,清明澄洁,净若无形。宝沙映彻,无深不照,彻澜回流,转相灌注,安详徐逝,不迟不疾。波扬无量自然妙声,随其所应,莫不闻者。或闻佛声,或闻法声,或闻僧声、或寂静声、空无我声、大慈悲声、波罗蜜声,或十力无畏不共法声、诸通慧声、无所作声、不起灭声、无生忍声、乃至甘露灌顶,众妙法声。如是等声,称其所闻,欢喜无量。

‘随顺清净离欲寂灭真实之义,随顺三宝力无所谓不共之法,随顺通慧菩萨声闻所行之道。无有三涂苦难之名,但有自然快乐之音,是故其国,名曰极乐。


佛说无量寿经卷上
曹魏康僧铠译:
佛语阿难:法藏比丘说此颂已,应时普地六种震动,天雨妙华,以散其上。自然音乐,空中赞言:决定必成无上正觉!
   于是法藏比丘,具足修满如是大愿,诚谛不虚。超出世间,深乐寂灭。

大般涅槃经后分卷上 应尽还源品第二
  佛复告诸大众:“我今时至,举身疼痛。”说是语已,即入初禅,以涅槃光,遍观世界,入寂灭定。
  尔时,世尊所言未讫,即入初禅;从初禅出,入第二禅;从二禅出,入第三禅;从三禅出,入第四禅;从四禅出,入虚空处;从空处出,入无边识处;从识处出,入不用处;从不用出,入非想非非想处;从非非想处出,入灭尽定;从灭尽定出,还入非想非非想处;从非非想出,入不用处;从不用出,入无边识处;从无边识处出,入虚空处;从空处出,入第四禅;从四禅出,入第三禅;从三禅出,入第二禅;从二禅出,入第一禅。
  尔时,世尊如是逆顺入诸禅已,普告大众:“我以甚深般若,遍观三界一切六道,诸山大海大地含生,如是三界根本性离,毕竟寂灭同虚空相,无名无识永断诸有,本来平等无高下想,无见无闻,无觉无知,不可系缚,不可解脱,无众生,无寿命,不生不起,不尽不灭,非世间、非非世间,涅槃生死皆不可得,二际平等等诸法故,闲居静住无所施为,究竟安置必不可得,从无住法法性施为,断一切相,一无所有。法相如是,其知是者,名出世人。是事不知,名生死始。汝等大众,应断无明灭生死始。”
  尔时,世尊说是语已,复入超禅;从初禅出,入第三禅;从三禅出,入虚空处;从虚空出,入无所有处;从无所有出,入灭尽想定;从灭尽定出,次第还入至非想非非想处;从非非想出,入无边识处;从识处出,入第四禅;从四禅出,入第二禅;从二禅出,入于初禅。
  如是逆顺入超禅已,复告大众:“我以摩诃般若,遍观三界有情无情,一切人法悉皆究竟,无系缚者,无解脱者,无主无依,不可摄持,不出三界,不入诸有,本来清净,无垢无烦恼,与虚空等,不平等非不平等,尽诸动念思想心息。如是法相,名大涅槃。真见此法,名为解脱。凡夫不知,名曰无明。”
  作是语已,复入超禅;从初禅出,乃至入灭尽定;从灭尽定出,乃至入初禅。如是逆顺入超禅已,复告大众:“我以佛眼遍观三界一切诸法,无明本际,性本解脱,于十方求了不能得;根本无故,所因枝叶皆悉解脱;无明解脱故,乃至老死皆得解脱。以是因缘,我今安住常寂灭光,名大涅槃。”

《楞严经》卷六: 尔时,观世音菩萨即从座起,顶礼佛足而白佛言:“世尊,忆念我昔无数恒河沙劫,于时有佛出现于世,名观世音,我于彼佛发菩提心。彼佛教我,从闻、思、修入三摩地。初于闻中,入流亡所;所入既寂,动静二相了然不生;如是渐增,闻、所闻尽,尽闻不住;觉、所觉空,空觉极圆;空、所空灭,生灭既灭,寂灭现前,忽然超越世出世间,十方圆明,获二殊胜:一者、上合十方诸佛本妙觉心,与佛如来同一慈力;二者、下合十方一切六道众生,与诸众生同一悲仰。

观音菩萨的智慧钥匙



你念一声观世音菩萨,把你那无明锁就开开一点;你越念,这个锁就越有开的机会。




◎宣化上人开示



我们天天念观世音菩萨,就好像我们要穿衣服,你必须要用你的手,把那个衣服拿起来穿上,这“观世音菩萨”就等于你两只手拿着,穿衣服一样。你吃饭的时候,也必须要用筷子,或者用刀叉,或者用碗,你要张开口来吃才能饱;那么念观音菩萨也像这个一样的,你若不念,你这法身也不会饱;念观音菩萨,在你这个法身里边也会饱了,不会饥饿了。



你念观音菩萨,也就好像你要进房间里头去休息,你要用钥匙对这个锁,一开,把房门就开了,你就能进去休息;那么观音菩萨也就好像这个锁和钥匙是一样的,我们每一个人都好像在监狱里头,那个监狱的锁就是观世音菩萨。你念一声观世音菩萨,把你那无明锁就开开一点,你越念,这个锁就越有开的机会。这个锁就是我们的无明,你用观世音菩萨来开这个锁,这就是智慧;用这个观世菩萨的智慧钥匙,来开我们自己这个无明的锁,无明锁一开了,你豁然开悟了。在儒教里头叫豁然贯通焉!这贯通焉还没有完全开悟,他只是开一部分。那么佛豁然开悟,从无始劫以来的生死根本就会断了,这无明会破了。



观音菩萨会寻声救苦,他和我们娑婆世界所有的众生都特别有缘,这个缘非常地深,所以有的人常常得到观世音菩萨的加被,放光摄受。我们为什么没有得到呢?就因为我们心里不诚,杂念很多,虽然你在这儿念观音菩萨,你的心各处跑去了,各处随着这个境界转,打这种种不清净的妄想,所以把光阴也都空过去了。你要知道我们人生是有限的,在这个这么好的机会,再若不好好用功,把这个好机会错过去了,你再想用功更不容易了。



所以各位要珍惜这个时间,不要把光阴都空过了,不要那么随帮唱影,不要那么样子一点也不注意,这个道场成就,你们各人来用功修行,就是希望你们能诚心来念观音菩萨。你念观音菩萨,念得风也吹不透了,雨也打不漏了,那时候得到念佛三昧,念观音三昧,得到这种正定正受,那才是我们的本分尽了,所以这一点各位不要忽略了。




【编按】摘录自《宣化老和尚追思纪念专集(第三册)》〈观音 观音 观世音〉
佛说无量寿经卷下
曹魏康僧铠译:
是故弥勒,设有大火,充满三千大千世界,要当过此,闻是经法,欢喜信乐,受持读诵,如说修行。所以者何?多有菩萨,欲闻此经,而不能得。若有众生,闻此经者,于无上道,终不退转。是故应当专心信受,持诵说行。


妙法莲华经普贤菩萨劝发品第二十八:
佛告普贤菩萨:‘若善男子、善女人,成就四法,于如来灭后,当得是法华经,一者、为诸佛护念,二者、植众德本,三者、入正定聚,四者、发救一切众生之心,善男子、善女人,如是成就四法,于如来灭后,必得是经。’
妙法莲华经卷第六
药王菩萨本事品第二十三:


‘宿王华,若有人、闻是药王菩萨本事品者,亦得无量无边功德。若有女人、闻是药王菩萨本事品,能受持者,尽是女身,后不复受。若如来灭后、后五百岁中,若有女人、闻是经典,如说修行,于此命终,即往安乐世界,阿弥陀佛、大菩萨众,围绕住处,生莲华中,宝座之上,不复为贪欲所恼,亦复不为嗔恚愚痴所恼,亦复不为憍慢嫉妒诸垢所恼,得菩萨神通、无生法忍。得是忍已,眼根清净,以是清净眼根,见七百万二千亿那由他恒河沙等诸佛如来。是时诸佛遥共赞言:“善哉、善哉,善男子,汝能于释迦牟尼佛法中、受持读诵思惟是经,为他人说,所得福德、无量无边,火不能烧,水不能漂,汝之功德,千佛共说、不能令尽。汝今已能破诸魔贼,坏生死军,诸余怨敌、皆悉摧灭。善男子,百千诸佛,以神通力、共守护汝,于一切世间、天人之中,无如汝者,惟除如来,其诸声闻、辟支佛、乃至菩萨,智慧禅定、无有与汝等者。”宿王华,此菩萨成就如是功德智慧之力。



大佛顶首楞严经 第十卷 :

佛告阿难。诸佛如来。语无虚妄。若复有人。身具四重十波罗夷。瞬息即经此方他方阿鼻地狱。乃至穷尽十方无间。靡不经历。能以一念将此法门。于末劫中开示未学。是人罪障。应念销灭。变其所受地狱苦因。成安乐国。


佛说无量寿经卷下
曹魏康僧铠译:

佛告弥勒:其有得闻彼佛名号,欢喜踊跃,乃至一念,当知此人为得大利,则是具足无上功德。是故弥勒,设有大火,充满三千大千世界,要当过此,闻是经法,欢喜信乐,受持读诵,如说修行。所以者何?多有菩萨,欲闻此经,而不能得。若有众生,闻此经者,于无上道,终不退转。是故应当专心信受,持诵说行。吾今为诸众生,说此经法,令见无量寿佛,及其国土一切所有。所当为者,皆可求之。无得以我灭度之后,复生疑惑。当来之世,经道灭尽,我以慈悲哀愍,特留此经,止住百岁。其有众生,值斯经者,随意所愿,皆可得度。
佛说无量寿经 卷上(节选)

曹魏康僧铠译

设我得佛。十方众生。至心信乐。欲生我国。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觉。唯除五逆。诽谤正法。(十八)

设我得佛。十方众生。发菩提心。修诸功德。至心发愿。欲生我国。临寿终时,假令不与大众围绕现其人前者。不取正觉。(十九)

设我得佛。十方众生。闻我名号。系念我国。植众德本。至心回向。欲生我国。不果遂者。不取正觉。(二十)

《楞严经》卷七: “若我说是佛顶光聚般怛罗咒,从旦至暮,音声相联,字句中间,亦不重叠,经恒沙劫终不能尽,亦说此咒名如来顶。汝等有学,未尽轮回,发心至诚,取阿罗汉,不持此咒而坐道场,令其身心远诸魔事,无有是处。
通过以上学习,我想到我在"《佛说阿弥陀经》与耳根圆通章念佛圆通章对照学习体悟里”的一段心得:

文殊师利所说摩诃般若波罗蜜经:(节选)
文殊师利白佛言。世尊。当云何行能速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佛言。文殊师利。如般若波罗蜜所说行。能速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复有一行三昧。若善男子善女人修是三昧者。亦速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文殊师利言。世尊。云何名一行三昧。
  佛言。法界一相。系缘法界是名一行三昧。若善男子善女人。欲入一行三昧。当先闻般若波罗蜜如说修学然后能入一行三昧。如法界缘不退不坏。不思议无碍无相。善男子善女人欲入一行三昧。应处空闲舍诸乱意不取相貌系心一佛专称名字。随佛方所端身正向。能于一佛念念相续。即是念中能见过去未来现在诸佛。

在 “《佛说阿弥陀经》与耳根圆通章念佛圆通章对照学习体悟”那篇文章中,我写到:

按照《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都摄六根。净念相继这个方法来念佛。念佛时听佛号声,两句之间听无声之声。也可以用修止观的方法来观无声之声等。这样坚持下去会听到一种自然之声。也就是圣严法师文摘说的:禅定之中,有一种境界,会听见一种平稳悦耳的声音。 有了这内听的功能就容易步入修耳根圆通的大门。

观世音菩萨就是教我们学习般若波罗蜜。坚持下去反闻功夫到了的时候,自然就能入一行三昧。有了这种功夫容易达到一心不乱,往生阿弥陀佛极乐国土就有把握了。

我自从有了内听的功能后,自然就能听到禅定中的声音。

《楞严经》之“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教我们念佛要都摄六根,净念相继。我就听着禅定中的声音和佛号声来都摄六根的。也就是听着禅定中的声音吸气,然后念一个“阿”字与呼气同时进行,其他三个字也是这样。要与禅定中的声音合二为一。

要一字一字念这样才能持久,要顺着禅定中的声音来念。这样才容易做得到都摄六根,净念相继。

早期写的“《佛说阿弥陀经》与耳根圆通章念佛圆通章对照学习体悟”那篇文章中就有这样的一些心得:
前段时间在定中观世音菩萨的影像在脑海里很清晰,还有地藏菩萨、印光大师等。特别是印光大师,我无论走到那里总是会想到印光大师,后来我想可能是大势至菩萨加持我。

有一天早上4点多醒来,躺在床上就想到了用【佛说首楞严三昧经】与【观世音菩萨耳根圆通章】对照学习,后来又写了 佛说首楞严三昧经与《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对照学习体悟上传到“观、练、熏、修四种禅定与观音耳根圆通章经文对照学习体悟”那篇文章中。

有一天晚上醒来唱了几句南无阿弥陀佛!心里觉得很舒畅。之后无论走到那里“南无阿弥陀佛”的佛号总是在听到。空中声音、街上的音响声、坐车车声,甚至家里的电磁炉声等,这些声音也带有佛号声。

以前在网上看佟爱国老师的《如何念佛调息与真干》和一些人说念佛念到不念自念,连山河大地都觉得在念。我修习观世音菩萨耳根圆通法门也有一段时间了,我只是听到风声,水声、火声,还有更多的组合声,如风浪声,沙哑声,尖锐声等很多难以形容的声音。我想不知道怎样才能有他们那种境界。

那段时间只注意修习反闻功夫,很少念佛。现在我明白了,原来是要有一定的定力和听力,还要有佛力的加持。感恩佛菩萨来加持我!
《佛说阿弥陀经》:
‘舍利弗。若有善男子善女人,闻说阿弥陀佛,执持名号,若一日、若二日,若三日,若四日,若五日,若六日,若七日,一心不乱,其人临命终时,阿弥陀佛,与诸圣众,现在其前。是人终时,心不颠倒,即得往生阿弥陀佛极乐国土。’


妙法莲华经卷第六法师功德品第十九:


尔时佛告常精进菩萨摩诃萨:若善男子、善女人,受持是法华经,若读、若诵、若解说、若书写,是人当得八百眼功德、千二百耳功德、八百鼻功德、千二百舌功德、八百身功德、千二百意功德,以是功德、庄严六根,皆令清净。是善男子、善女人,父母所生清净肉眼,见于三千大千世界内外所有山林河海,下至阿鼻地狱,上至有顶,亦见其中一切众生,及业因缘、果报生处,悉见悉知。



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



若于大众中,以无所畏心、

说是法华经,汝听其功德。

是人得八百、功德殊胜眼,

以是庄严故,其目甚清净。

父母所生眼,悉见三千界,

内外弥楼山,须弥及铁围,

并诸余山林、大海江河水,

下至阿鼻狱,上至有顶处,

其中诸众生,一切皆悉见。

虽未得天眼,肉眼力如是。



复次,常精进!若善男子、善女人,受持此经,若读、若诵、若解说、若书写,得千二百耳功德。以是清净耳,闻三千大千世界,下至阿鼻地狱,上至有顶,其中内外种种语言音声,象声、马声、牛声、车声,啼哭声、愁叹声,螺声、鼓声、钟声、铃声,笑声、语声,男声、女声、童子声、童女声,法声、非法声,苦声、乐声,凡夫声、圣人声,喜声、不喜声,天声、龙声、夜叉声、乾闼婆声、阿修罗声、迦楼罗声、紧那罗声、摩睺罗伽声,火声、水声、风声,地狱声、畜生声、饿鬼声,比丘声、比丘尼声,声闻声、辟支佛声,菩萨声、佛声,以要言之,三千大千世界中一切内外所有诸声,虽未得天耳,以父母所生清净常耳,皆悉闻知,如是分别种种音声而不坏耳根。
佛说无量寿经卷上 曹魏康僧铠译:
‘彼诸菩萨,及声闻众,若入宝池,意欲令水没足,水即没足;欲令至膝,即至于膝;欲令至腰,水即至腰;欲令至颈,水即至颈;欲令灌身,自然灌身;欲令还复,水辄还复。调和冷暖,自然随意,开神悦体,荡除心垢,清明澄洁,净若无形。宝沙映彻,无深不照,彻澜回流,转相灌注,安详徐逝,不迟不疾。波扬无量自然妙声,随其所应,莫不闻者。或闻佛声,或闻法声,或闻僧声、或寂静声、空无我声、大慈悲声、波罗蜜声,或十力无畏不共法声、诸通慧声、无所作声、不起灭声、无生忍声、乃至甘露灌顶,众妙法声。如是等声,称其所闻,欢喜无量。

‘随顺清净离欲寂灭真实之义,随顺三宝力无所谓不共之法,随顺通慧菩萨声闻所行之道。无有三涂苦难之名,但有自然快乐之音,是故其国,名曰极乐。


学习佛说无量寿经,当我读到这一段经文: “设我得佛,十方无量不可思议诸佛世界众生之类,闻我名字,不得菩萨无生法忍诸深总持者,不取正觉。”时,我就想起了我写的一篇文章的有关内容,更加明白到我在修习这个法门过程 中,能够通过观察声音的轨迹发现就是摩诃般若波罗蜜经里说的九次第定又名“炼禅、 狮子奋迅三昧又名“熏禅”和超越三 昧又名“修禅”的轨迹,不但要有一定的定力和听力,而且要有佛力的加持才能做到。

在“观、练、熏、修四种禅定与耳根圆通章经文对照学习体悟”那篇文章中,“有了这个内听能力就可以修耳根圆通了,下面将我的经历分几步简单介绍”中我写到:


第一步:通过反闻等方法让自己的识心慢慢静下来,有时还要结合用念佛、持咒、修止观的方法才能做到。同时用观呼吸等方法让身体有充足的能量,这样才慢慢听到更多的声音,如风声,水声、火声。还有更多的组合声,如风浪声,沙哑声,尖锐声等很多难以形容的声音。外面的天地有很多自然之声,我们身体这个小天地同样也有很多自然之声。

第二步: 坚持修习就会发现这些声音的轨迹,每个轨迹的声音都有相同和不相同。最后那一个轨迹结束后又会重头再来,反反复复。第二次速度比第一次快,声音也比第一次静。反反复复听下去,到后来也很难分出是什么声音,是在那一个轨迹。因为这个时候听到的声音也差不多,只能凭感觉大约判断在那个位置。人与宇宙是一体的,人是小宇宙,外面是大宇宙。大宇宙会有各种声音,有一种规律。小宇宙也会有各种声音,同样也有一种规律。

第三步:学习有关禅定知识,通过声音、觉受和轨迹进行分出各种禅定。

下面说说我是怎样用声音来分别禅定的:
初禅有五种特点,称为五支,即觉、观、喜、乐、一心。二禅有四支,即内静、喜、乐、一心。这两个禅定可以根据共同特点(喜、乐、一心)来分别,有三种声音,。
三禅共有五支,即舍、念、智、乐、一心。三禅按乐、一心两种来分别就两种声音。四禅共有四支,即不苦不乐、舍、念清净、一心。四禅按一心就一种声音。

净名疏云:“若不了义教,明无色界无色;若了义教,明无色界有色。” 涅盘云:“无色界色,非声闻缘觉所知。” 所以我们要学习般若波罗蜜,才有能力听到这些声音。
1、空无边处定 2、识无边处定 3、无所有处定 4、非想非非想处定 5、灭尽定。这几种禅定就按一种。这几种声音都差不多,只不过声音有大有小,有高有沉。空无边处定比较空荡,灭尽定声音有点尖锐。

以上是基础,有了以上的基础就容易分出下面三个禅定。
下面三个是:
1、九次第定又名“炼禅”。能于一座中,从初禅节节升进,依次进入二、三、四禅、四无色定,最后进入受想灭尽定,中间无一异念间断,共经过四禅八种定加受想灭尽定,凡九级阶梯,次第升进,故名“九次第定”。
2、 狮子奋迅三昧又名“熏禅”。九次第定修习纯熟后,进一步锻炼,达到不但能从初禅沿九个阶次很快地一级级直上,进入灭尽定,而且能从灭尽定中很快地逐级下降,退归于初禅,有如印度一带被视为动物之王的狮子,不但能奋迅前行,而且能奋迅后退,故名“狮子奋迅”。
3、 超越三昧又名“修禅”。狮子奋迅三昧的功夫纯熟,进一步锻炼,达到能超越九次第定逐级升进的阶梯,随意出入于任何一禅,不仅能顺超,从低层次定或散心直超一至数级而入高层次定,而且能从高层次定直接退入低层次定或散心。

说说练、熏、修禅这三种禅定的相同处和不相同处:
练、熏都是按顺序由初禅一直往上到达灭受想定再往下,一个慢一个快。修禅也是由初禅一直往上到达灭受想定后再往下。再往上时在每个定之间插入灭受想定,往下时插入散心,好像是在炼禅的每个禅定之间插入灭受想定和散心。在练、熏、修禅反复转几圈时,修禅转得很快,灭受想定和散心与其他定几乎同时运作。好像是熏禅插入灭受想定和散心。到后来很小声甚至没声了,然后又有声。在定中还有一种声是共同的,应该是气流声吧。观定要观有变化的声,如果是念佛、持咒、参禅、观呼吸就无所谓。

通过反反复复观察声音的轨迹,发现就是九次第定又名“炼禅、 狮子奋迅三昧又名“熏禅”和超越三 昧又名“修禅”的轨迹。

第四步:用观练熏修四种禅定与耳根圆通章对照:

这个过程经历差不多五个月时间,在定中观世音菩萨的身影多次出现。每次出现都有新的体悟。每次出现前都会有一个信号,就是会想到观世音菩萨到了,过一会真的见到观世音菩萨身影。
有一次观世音菩萨身影在我左边,我就不注意左边就注意右边 ,这时右边就出现观世音菩萨。我注意前边也一样。这都是 练、熏、修禅定反复转几圈时才出现的。

如果问到修这个法门难不难?我会说不难,只要有内听能力就可以修了,后面是步步深入。

文殊师利菩萨:我今白世尊。佛出娑婆界。此方真教体。清净在音闻。欲取三摩提。实以闻中入。离苦得解脱。良哉观世音。于恒沙劫中。入微尘佛国。得大自在力。无畏施众生。.... 此是微尘佛。一路涅槃门。过去诸如来。斯门已成就。现在诸菩萨。今各入圆明。未来修学人。当依如是法。我亦从中证。非唯观世音。
印光大师在续编卷下《大佛顶首楞严经楷书以供众读诵序》中开示:
“此经为对阿难多闻,及娑婆闻性最利之机,故文殊选择,唯取观音。而净土念佛法门,普逗十方三世一切众生之机,故列于弥勒之后,观音之前,以密示其普逗群机之意。……. 吾人果能具真信切愿,如子忆母,都摄六根,净念相继而念。即是以势至反念念自性,观音反闻闻自性,两重工夫,融于一心,念如来万德洪名。久而久之,则即众生业识心,成如来秘密藏,所谓以果地觉,为因地心,故得因该果海,果彻因源也。有缘遇者,幸勿忽诸。此是微尘佛,一路涅盘门,况我末法人,何敢不遵循。”

下面以《佛说阿弥陀经》和佛说无量寿经与印光大师在续编卷下《大佛顶首楞严经楷书以供众读诵序》中这段开示进行详细对照学习,进一步理解经文的内容:
《佛说阿弥陀经》:
‘舍利弗。若有善男子善女人,闻说阿弥陀佛,执持名号,若一日、若二日,若三日,若四日,若五日,若六日,若七日,一心不乱,....

印光大师: 吾人果能具真信切愿,如子忆母,都摄六根,净念相继而念。即是以势至反念念自性,观音反闻闻自性,两重工夫,融于一心,念如来万德洪名。


《佛说阿弥陀经》:
其人临命终时,阿弥陀佛,与诸圣众,现在其前。是人终时,心不颠倒,即得往生阿弥陀佛极乐国土。’

印光大师: 久而久之,则即众生业识心,成如来秘密藏,


《佛说阿弥陀经》: 又舍利弗。极乐国土,众生生者,皆是阿鞞跋致,其中多有一生补处,其数甚多,非是算数所能知之,但可以无量无边阿僧祇说。’

《佛说无量寿经》: 佛告阿难:‘彼国菩萨,皆当究竟一生补处,除其本愿,为众生故,以弘誓功德,而自庄严,普欲度脱一切众生。阿难!彼佛国中,诸声闻众,身光一寻。菩萨光明照百由旬。有二菩萨,最尊第一,威神光明,普照三千大千世界。’

阿难白佛:‘彼二菩萨,其号云何?’佛言:‘一名观世音,二名大势至。此二菩萨,于此国土,修菩萨行,命终转化,生彼佛国。阿难!其有众生,生彼国者,皆悉具足三十二相,智慧成满,深入诸法,究畅要妙,神通无碍,诸根明利。其钝根者,成就二忍。其利根者,得不可计无生法忍。又彼菩萨,乃至成佛,不受恶趣,神通自在,常识宿命。除生他方五浊恶世,示现同彼,如我国也。’

印光大师: 所谓以果地觉,为因地心,故得因该果海,果彻因源也。有缘遇者,幸勿忽诸。此是微尘佛,一路涅盘门,况我末法人,何敢不遵循。”
下面有几段经文,请问《佛说阿弥陀经》里说的 ‘其人临命终时’ 这一句,是指我们在这 ‘三界’ 的命终还是指我们这个肉身的命终?
《楞严经》卷十:

“阿难,彼善男子,修三摩提,行阴尽者,诸世间性,幽清扰动同分生机,倏然隳裂沉细纲纽,补特伽罗,酬业深脉,感应悬绝。于涅槃天将大明悟,如鸡后鸣,瞻顾东方,已有精色。六根虚静,无复驰逸;内外湛明,入无所入。深达十方十二种类,受命元由;观由执元,诸类不召。于十方界已获其同,精色不沉,发现幽秘。此则名为识阴区宇。若于群召已获同中,销磨六门合开成就,见闻通邻互用清净,十方世界及与身心,如吠琉璃,内外明彻,名识阴尽,是人则能超越命浊。观其所由,罔象虚无,颠倒妄想以为其本。


《佛说阿弥陀经》:
‘舍利弗。若有善男子善女人,闻说阿弥陀佛,执持名号,若一日、若二日,若三日,若四日,若五日,若六日,若七日,一心不乱,其人临命终时,阿弥陀佛,与诸圣众,现在其前。是人终时,心不颠倒,即得往生阿弥陀佛极乐国土。’
......,,
‘舍利弗。若有人已发愿、今发愿、当发愿,欲生阿弥陀佛国者,是诸人等,皆得不退转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于彼国土,若已生、若今生、若当生。是故舍利弗,诸善男子、善女人,若有信者,应当发愿,生彼国土。舍利弗,如我今者,称赞诸佛不可思议功德,彼诸佛等,亦称赞我不可思议功德,而作是言:“释迦牟尼佛能为甚难希有之事,能于娑婆国土,五浊恶世,劫浊、见浊、烦恼浊、众生浊、命浊中,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为诸众生,说是一切世间难信之法。”’
......


《妙法莲华经》 法师功德品第十九: 尔时佛告常精进菩萨摩诃萨:‘若善男子、善女人,受持是法华经,若读、若诵,若解说、若书写,是人当得八百眼功德、千二百耳功德、八百鼻功德、千二百舌功德、八百身功德、千二百意功德,以是功德、庄严六根,皆令清净。.....,


佛说无量寿经卷上:一切庄严,随应而现。微风徐动,吹诸宝树,演出无量妙法音声。其声流布,遍诸佛国。闻其音者,得深法忍,住不退转,至成佛道,耳根清彻,不遭苦患。目睹其色,鼻知其香,口尝其味,身触其光,心以法缘,皆得甚深法忍,住不退转,至成佛道,六根清彻,无诸恼患。


佛说般舟三昧经
  后汉月支三藏支娄迦谶译  行品第二:

佛告颰陀和。持是行法便得三昧。现在诸佛悉在前立。其有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如法行持戒完具。独一处止念西方阿弥陀佛今现在。随所闻当念。去此千亿万佛刹。其国名须摩提。一心念之。一日一夜若七日七夜。过七日已后见之。譬如人梦中所见。不知昼夜亦不知内外。不用在冥中。有所蔽碍故不见。颰陀和。菩萨当作是念。时诸佛国境界中。诸大山须弥山。其有幽冥之处。悉为开辟无所蔽碍。是菩萨不持天眼彻视。不持天耳彻听。不持神足到其佛刹。不于此间终生彼间。便于此坐见之。



《楞严经》卷六:


“世尊,我复以此闻熏闻修金刚三昧无作妙力,与诸十方三世六道一切众生同悲仰故,令诸众生于我身心获十四种无畏功德:
“一者、由我不自观音以观观者,令彼十方苦恼众生,观其音声,即得解脱。
“二者、知见旋复,令诸众生设入大火,火不能烧。
“三者、观听旋复,令诸众生大水所漂,水不能溺。
“四者、断灭妄想,心无杀害,令诸众生入诸鬼国,鬼不能害。
“五者、熏闻成闻,六根销复,同于声听,能令众生临当被害,刀段段坏,使其兵戈,犹如割水,亦如吹光,性无摇动。
“六者、闻熏精明,明遍法界,则诸幽暗性不能全,能令众生,药叉、罗刹、鸠槃茶鬼及毗舍遮、富单那等,虽近其傍,目不能视。
“七者、音性圆销,观听返入,离诸尘妄,能令众生禁系枷锁所不能著。
“八者、灭音圆闻,遍生慈力,能令众生经过险路,贼不能劫。
“九者、熏闻离尘,色所不劫,能令一切多淫众生远离贪欲。
“十者、纯音无尘,根境圆融,无对所对,能令一切忿恨众生离诸瞋恚。
“十一者、销尘旋明,法界身心犹如琉璃,朗彻无碍,能令一切昏钝性障诸阿颠迦,永离痴暗。
“十二者、融形复闻,不动道场,涉入世间,不坏世界,能遍十方供养微尘诸佛如来,各各佛边为法王子,能令法界无子众生欲求男者,诞生福德智慧之男。
“十三者、六根圆通,明照无二,含十方界,立大圆镜空如来藏,承顺十方微尘如来秘密法门受领无失,能令法界无子众生欲求女者,诞生端正、福德、柔顺、众人爱敬、有相之女。
“十四者、此三千大千世界百亿日月,现住世间诸法王子,有六十二恒河沙数,修法垂范,教化众生,随顺众生,方便智慧各各不同。由我所得圆通本根,发妙耳门,然后身心微妙含容,周遍法界,能令众生持我名号,与彼共持六十二恒河沙诸法王子,二人福德正等无异。世尊,我一名号,与彼众多名号无异。
“由我修习得真圆通,是名十四施无畏力,福备众生。

佛说无量寿经卷上 曹魏康僧铠译:
‘彼诸菩萨,及声闻众,若入宝池,意欲令水没足,水即没足;欲令至膝,即至于膝;欲令至腰,水即至腰;欲令至颈,水即至颈;欲令灌身,自然灌身;欲令还复,水辄还复。调和冷暖,自然随意,开神悦体,荡除心垢,清明澄洁,净若无形。宝沙映彻,无深不照,彻澜回流,转相灌注,安详徐逝,不迟不疾。波扬无量自然妙声,随其所应,莫不闻者。或闻佛声,或闻法声,或闻僧声、或寂静声、空无我声、大慈悲声、波罗蜜声,或十力无畏不共法声、诸通慧声、无所作声、不起灭声、无生忍声、乃至甘露灌顶,众妙法声。如是等声,称其所闻,欢喜无量。

‘随顺清净离欲寂灭真实之义,随顺三宝力无所谓不共之法,随顺通慧菩萨声闻所行之道。无有三涂苦难之名,但有自然快乐之音,是故其国,名曰极乐。


佛说无量寿经卷上
曹魏康僧铠译:
佛语阿难:法藏比丘说此颂已,应时普地六种震动,天雨妙华,以散其上。自然音乐,空中赞言:决定必成无上正觉!
   于是法藏比丘,具足修满如是大愿,诚谛不虚。超出世间,深乐寂灭。

大般涅槃经后分卷上 应尽还源品第二
  佛复告诸大众:“我今时至,举身疼痛。”说是语已,即入初禅,以涅槃光,遍观世界,入寂灭定。
  尔时,世尊所言未讫,即入初禅;从初禅出,入第二禅;从二禅出,入第三禅;从三禅出,入第四禅;从四禅出,入虚空处;从空处出,入无边识处;从识处出,入不用处;从不用出,入非想非非想处;从非非想处出,入灭尽定;从灭尽定出,还入非想非非想处;从非非想出,入不用处;从不用出,入无边识处;从无边识处出,入虚空处;从空处出,入第四禅;从四禅出,入第三禅;从三禅出,入第二禅;从二禅出,入第一禅。
  尔时,世尊如是逆顺入诸禅已,普告大众:“我以甚深般若,遍观三界一切六道,诸山大海大地含生,如是三界根本性离,毕竟寂灭同虚空相,无名无识永断诸有,本来平等无高下想,无见无闻,无觉无知,不可系缚,不可解脱,无众生,无寿命,不生不起,不尽不灭,非世间、非非世间,涅槃生死皆不可得,二际平等等诸法故,闲居静住无所施为,究竟安置必不可得,从无住法法性施为,断一切相,一无所有。法相如是,其知是者,名出世人。是事不知,名生死始。汝等大众,应断无明灭生死始。”
  尔时,世尊说是语已,复入超禅;从初禅出,入第三禅;从三禅出,入虚空处;从虚空出,入无所有处;从无所有出,入灭尽想定;从灭尽定出,次第还入至非想非非想处;从非非想出,入无边识处;从识处出,入第四禅;从四禅出,入第二禅;从二禅出,入于初禅。
  如是逆顺入超禅已,复告大众:“我以摩诃般若,遍观三界有情无情,一切人法悉皆究竟,无系缚者,无解脱者,无主无依,不可摄持,不出三界,不入诸有,本来清净,无垢无烦恼,与虚空等,不平等非不平等,尽诸动念思想心息。如是法相,名大涅槃。真见此法,名为解脱。凡夫不知,名曰无明。”
  作是语已,复入超禅;从初禅出,乃至入灭尽定;从灭尽定出,乃至入初禅。如是逆顺入超禅已,复告大众:“我以佛眼遍观三界一切诸法,无明本际,性本解脱,于十方求了不能得;根本无故,所因枝叶皆悉解脱;无明解脱故,乃至老死皆得解脱。以是因缘,我今安住常寂灭光,名大涅槃。”

《楞严经》卷六: 尔时,观世音菩萨即从座起,顶礼佛足而白佛言:“世尊,忆念我昔无数恒河沙劫,于时有佛出现于世,名观世音,我于彼佛发菩提心。彼佛教我,从闻、思、修入三摩地。初于闻中,入流亡所;所入既寂,动静二相了然不生;如是渐增,闻、所闻尽,尽闻不住;觉、所觉空,空觉极圆;空、所空灭,生灭既灭,寂灭现前,忽然超越世出世间,十方圆明,获二殊胜:一者、上合十方诸佛本妙觉心,与佛如来同一慈力;二者、下合十方一切六道众生,与诸众生同一悲仰。
耳根圆通作为《楞严经》里的精华,古代禅宗的修法就是安住第六识,使之处于不分别声音,离分别的状态,历代禅师禅修时读《大般若经》开悟的很多,因该经是如何安心,安住第六识的法门。
下面就用大佛顶首楞严经浅释与超越三昧这个禅定对照学习就会明白了。重点放在“散心”的走向。

【超越三昧】有两种:一超入, 二超出。
二超出三昧 : 从灭受想起入散心中。散心中起入灭受想定。灭受想定起还住散心中。散心中起入非有想非无想处。非有想非无想处起住散心中。散心中起入无所有处。无所有处起住散心中。散心中起入识处。识处起住散心中。散心中起入空处。空处起住散心中。散心中起入四禅。四禅起住散心中。散心中起入三禅。三禅起住散心中。散心中起入二禅。二禅起住散心中。散心中起入初禅。初禅起住散心中。

 
大佛顶首楞严经浅释-第十卷
宣化上人著述:

“行阴是迁流,生灭不停,现在就以散心的粗行生相为浅界,定心的细行灭相为深界,但只尽瀑流的粗相,不叫尽其边际。必须连清幽细相亦尽,才能超行阴边际”
《佛说阿弥陀经》:‘舍利弗。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

‘舍利弗。若有善男子善女人,闻说阿弥陀佛,执持名号,若一日、若二日,若三日,若四日,若五日,若六日,若七日,一心不乱,其人临命终时,阿弥陀佛,与诸圣众,现在其前。是人终时,心不颠倒,即得往生阿弥陀佛极乐国土。’

‘舍利弗。我见是利,故说此言。若有众生,闻是说者,应当发愿,生彼国土。’


佛说般舟三昧经 四事品第三:

菩萨有四事法。疾逮得是三昧。一者所信无有能坏者。二者精进无有能退者。三者智慧无有能及者。四者常与善师从事。是为四。”


学习《佛说阿弥陀经》和佛说般舟三昧经,当我读到这些经文时,我就想起了我写的“观、练、熏、修四种禅定与耳根圆通章经文对照学习体悟”里的一段心得:

说说我是怎样训练听力的。
先看佛在楞严经 卷七的开示:是善男子。若读若诵。若书若写。若带若藏。诸色供养。劫劫不生贫穷下贱。不可乐处。此诸众生。纵其自身不作福业。十方如来所有功德。悉与此人。由是得于恒河沙阿僧祇。不可说不可说劫。常与诸佛同生一处。无量功德。如恶叉聚。同处熏修。永无分散。是故。能令破戒之人。戒根清净。未得戒者。令其得戒。未精进者。令得精进。无智慧者。令得智慧。不清净者。速得清净。不持斋戒。自成斋戒。

以前在网上听海涛法师讲楞严咒的功德后,我就经常在网上跟着光德寺等寺院的早课学楞严咒。后来就听一些快诵的,如梁峰楞严咒快诵一遍,有6分30秒,7分、8分、10分等。开始时不要说跟着诵,就是听也跟不上,经过一段时间努力就跟得上。因为经过这样训练听力,为以后用声音观定打下了很好的基础。

听一些法师讲念佛 ,说动一下口就能听到阿弥陀佛的音声。我听了不知怎样才能做到。现在我有时在禅定中念佛持咒,只要动一下口也能听到,原来是要有一定的定力和听力,还要有佛力的加持。

海涛法师在讲的咒语中,其中有一个叫变亿咒, 海涛法师讲解:每天早上起来,念七遍,或是在念佛作法会前念七遍,那你今天所做的功德就变成一亿倍。另有一个是满愿咒,此咒能灭除五逆重罪,对罪苦众生有极大利益,持诵此咒七遍,功德如同供养恒河沙诸佛如来。每日诵咒七遍,必定往生极乐世界。修行不但要靠自力,还要靠佛力,法力才能成功。我是每天早上念七遍后这一天就不念了。这些咒语很短,容易学会,网络有介绍。
学习佛说般舟三昧经,当我读到: 四事品第三

菩萨有四事法。疾逮得是三昧。一者所信无有能坏者。二者精进无有能退者。三者智慧无有能及者。四者常与善师从事。是为四。”这一段经文时,我就想起了我写的“观、练、熏、修四种禅定与耳根圆通章经文对照学习体悟”里的一段心得:

说说我是怎样训练听力的。
先看佛在楞严经 卷七的开示:是善男子。若读若诵。若书若写。若带若藏。诸色供养。劫劫不生贫穷下贱。不可乐处。此诸众生。纵其自身不作福业。十方如来所有功德。悉与此人。由是得于恒河沙阿僧祇。不可说不可说劫。常与诸佛同生一处。无量功德。如恶叉聚。同处熏修。永无分散。是故。能令破戒之人。戒根清净。未得戒者。令其得戒。未精进者。令得精进。无智慧者。令得智慧。不清净者。速得清净。不持斋戒。自成斋戒。

以前在网上听海涛法师讲楞严咒的功德后,我就经常在网上跟着光德寺等寺院的早课学楞严咒。后来就听一些快诵的,如梁峰楞严咒快诵一遍,有6分30秒,7分、8分、10分等。开始时不要说跟着诵,就是听也跟不上,经过一段时间努力就跟得上。因为经过这样训练听力,为以后用声音观定打下了很好的基础。

听一些法师讲念佛 ,说动一下口就能听到阿弥陀佛的音声。我听了不知怎样才能做到。现在我有时在禅定中念佛持咒,只要动一下口也能听到,原来是要有一定的定力和听力,还要有佛力的加持。

海涛法师在讲的咒语中,其中有一个叫变亿咒, 海涛法师讲解:每天早上起来,念七遍,或是在念佛作法会前念七遍,那你今天所做的功德就变成一亿倍。另有一个是满愿咒,此咒能灭除五逆重罪,对罪苦众生有极大利益,持诵此咒七遍,功德如同供养恒河沙诸佛如来。每日诵咒七遍,必定往生极乐世界。修行不但要靠自力,还要靠佛力,法力才能成功。我是每天早上念七遍后这一天就不念了。这些咒语很短,容易学会,网络有介绍。
两者对照是个观照方法,用这个方法进行对照学习可以得到体悟。
下面我们就用这个方法理解以下两段经文,相信有所收获:

《楞严经》卷七: “若我说是佛顶光聚般怛罗咒,从旦至暮,音声相联,字句中间,亦不重叠,经恒沙劫终不能尽,亦说此咒名如来顶。汝等有学,未尽轮回,发心至诚,取阿罗汉,不持此咒而坐道场,令其身心远诸魔事,无有是处。

《佛说法灭尽经》:“时有菩萨、辟支、罗汉,众魔驱逐,不预众会。三乘入山,福德之地,恬怕自守以为欣快,寿命延长,诸天卫护。月光出世,得相遭值,共兴吾道,五十二岁。首楞严经、般舟三昧先化灭去,十二部经寻后复灭,尽不复现不见文字。沙门袈裟自然变白。吾法灭时,譬如油灯临欲灭时,光明更盛于是便灭,吾法灭时亦如灯灭。
学习《妙法莲华经》,当我读到:“尔时佛告常精进菩萨摩诃萨:‘若善男子、善女人,受持是法华经,若读、若诵,若解说、若书写,是人当得八百眼功德、千二百耳功德、八百鼻功德、千二百舌功德、八百身功德、千二百意功德,以是功德、庄严六根,皆令清净。”这一段经文时,我就想起了我写的““观、练、熏、修四种禅定与耳根圆通章经文对照学习体悟”里的一段心得:

下面写我是怎样发菩提心:

我就在佛菩萨像前发愿,要像地藏王菩萨一样,地狱不空誓不成佛,像观世音菩萨一样,千处祈求千处应,苦海常作渡人舟。
以前看到一些明星的微博有好多听众,有些几十万,有些几百万。我就想如果这些微博用来宣传佛法真是功德无量。
我以后就在佛教网站选一些佛法和一些善书分享到自己的微博上,然后到处收听别人的微博,达到别人也来收听的自己微博。这样听众也增到几万。后来有个微博好友告诉我可以使用转播平台。

这些转播平台有以下这些功能:

功能介绍
1.求收听、加粉丝:如果别人收听你的微博,别人会获得相应的积分,而你则会失去相应的积分。
2.求转播:如果别人转播你的微博,别人会获得相应的积分,而你则会失去相应的积分。
3..赚积分:可以收听别人或者转播别人的微博获得相应的积分,有了积分就可以将佛法和一些学佛感应故事等的内容放上求转播平台。让别人转到他的微博上,这样就能使更多的人学习到佛法和了解佛法。

为了能让更多的人学习到佛法,我申请了几十个QQ,开通了几十个微博。在佛教网站选一些佛法和学佛感应故事等分享到自己的微博上,然后放上求转播平台上。以前腾讯微博有好多这样的互粉,互推平台,很多平台我都玩过。现在好多平台已经退出了,在网上还可搜索到一些。

以前在微博上可以看到有多少点击数量,现在只能看到全部转播和评论数量。以前我有些微博一条点击数量就有四十多万,我试过统计过一年的点击数量就有三百万。到现在我玩互粉,互推平台来宣传佛法差不多有四年了。


网络时代,,我们要善于利用网络这个平台来宣传佛法,这样速度快见效也快。

《发起菩萨殊胜志乐经》云:若菩萨以无希望心行法施时。不著名闻利养果报。以饶益事而为上首。常为众生广宣正法。当得成就二十种利。云何名为二十种利。所谓正念成就。智慧具足。有坚持力。住清净行。生觉悟心。得出世智。不为众魔之所得便。少于贪欲。无有嗔恚。亦不愚痴。诸佛世尊之所忆念。非人守护。无量诸天加其威德。眷属亲友无能沮坏。有所言说人必信受。不为冤家伺求其便。得无所畏。多诸快乐。为诸智人之所称叹。善能说法众人敬仰。弥勒。是为菩萨当得成就二十种利。不著名闻利养果报。行饶益事而为上首。常为众生。以无希望心清净说法。
学习《妙法莲华经》,当我读到:“尔时佛告常精进菩萨摩诃萨:‘若善男子、善女人,受持是法华经,若读、若诵,若解说、若书写,是人当得八百眼功德、千二百耳功德、八百鼻功德、千二百舌功德、八百身功德、千二百意功德,以是功德、庄严六根,皆令清净。”这一段经文时,我就想起了我写的““观、练、熏、修四种禅定与耳根圆通章经文对照学习体悟”里的一段心得:

下面写我是怎样发菩提心:

我就在佛菩萨像前发愿,要像地藏王菩萨一样,地狱不空誓不成佛,像观世音菩萨一样,千处祈求千处应,苦海常作渡人舟。
以前看到一些明星的微博有好多听众,有些几十万,有些几百万。我就想如果这些微博用来宣传佛法真是功德无量。
我以后就在佛教网站选一些佛法和一些善书分享到自己的微博上,然后到处收听别人的微博,达到别人也来收听的自己微博。这样听众也增到几万。后来有个微博好友告诉我可以使用转播平台。

这些转播平台有以下这些功能:

功能介绍
1.求收听、加粉丝:如果别人收听你的微博,别人会获得相应的积分,而你则会失去相应的积分。
2.求转播:如果别人转播你的微博,别人会获得相应的积分,而你则会失去相应的积分。
3..赚积分:可以收听别人或者转播别人的微博获得相应的积分,有了积分就可以将佛法和一些学佛感应故事等的内容放上求转播平台。让别人转到他的微博上,这样就能使更多的人学习到佛法和了解佛法。

为了能让更多的人学习到佛法,我申请了几十个QQ,开通了几十个微博。在佛教网站选一些佛法和学佛感应故事等分享到自己的微博上,然后放上求转播平台上。以前腾讯微博有好多这样的互粉,互推平台,很多平台我都玩过。现在好多平台已经退出了,在网上还可搜索到一些。

以前在微博上可以看到有多少点击数量,现在只能看到全部转播和评论数量。以前我有些微博一条点击数量就有四十多万,我试过统计过一年的点击数量就有三百万。到现在我玩互粉,互推平台来宣传佛法差不多有四年了。


网络时代,,我们要善于利用网络这个平台来宣传佛法,这样速度快见效也快。

《发起菩萨殊胜志乐经》云:若菩萨以无希望心行法施时。不著名闻利养果报。以饶益事而为上首。常为众生广宣正法。当得成就二十种利。云何名为二十种利。所谓正念成就。智慧具足。有坚持力。住清净行。生觉悟心。得出世智。不为众魔之所得便。少于贪欲。无有嗔恚。亦不愚痴。诸佛世尊之所忆念。非人守护。无量诸天加其威德。眷属亲友无能沮坏。有所言说人必信受。不为冤家伺求其便。得无所畏。多诸快乐。为诸智人之所称叹。善能说法众人敬仰。弥勒。是为菩萨当得成就二十种利。不著名闻利养果报。行饶益事而为上首。常为众生。以无希望心清净说法。
《妙法莲华经》 法师功德品第十九:
尔时佛告常精进菩萨摩诃萨:‘若善男子、善女人,受持是法华经,若读、若诵,若解说、若书写,是人当得八百眼功德、千二百耳功德、八百鼻功德、千二百舌功德、八百身功德、千二百意功德,以是功德、庄严六根,皆令清净。是善男子、善女人,父母所生清净肉眼,见于三千大千世界、内外所有山林河海,下至阿鼻地狱,上至有顶,亦见其中一切众生,及业因缘、果报生处,悉见悉知。’

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

若于大众中, 以无所畏心、 说是法华经, 汝听其功德。

是人得八百、 功德殊胜眼, 以是庄严故, 其目甚清净。

父母所生眼, 悉见三千界、 内外弥楼山、 须弥及铁围,

并诸余山林、 大海江河水、 下至阿鼻狱, 上至有顶处,

其中诸众生, 一切皆悉见。 虽未得天眼, 肉眼力如是。

‘复次、常精进,若善男子、善女人,受持此经,若读、若诵,若解说、若书写,得千二百耳功德。以是清净耳,闻三千大千世界,下至阿鼻地狱,上至有顶,其中内外种种语言音声,象声、马声、牛声、车声,啼哭声、愁叹声,螺声、鼓声、钟声、铃声,笑声、语声,男声、女声、童子声、童女声,法声、非法声,苦声、乐声,凡夫声、圣人声,喜声、不喜声,天声、龙声、夜叉声、乾闼婆声、阿修罗声、迦楼罗声、紧那罗声、摩侯罗伽声,火声、水声、风声,地狱声、畜生声、饿鬼声,比丘声、比丘尼声,声闻声、辟支佛声,菩萨声、佛声。以要言之,三千大千世界中、一切内外所有诸声,虽未得天耳,以父母所生清净常耳,皆悉闻知,如是分别种种音声、而不坏耳根。’



《佛说阿弥陀经》:

‘舍利弗。于汝意云何?何故名为一切诸佛所护念经?’

‘舍利弗。若有善男子、善女人,闻是经受持者,及闻诸佛名者,是诸善男子、善女人,皆为一切诸佛之所护念,皆得不退转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是故舍利弗,汝等皆当信受我语,及诸佛所说。’

‘舍利弗。若有人已发愿、今发愿、当发愿,欲生阿弥陀佛国者,是诸人等,皆得不退转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于彼国土,若已生、若今生、若当生。是故舍利弗,诸善男子、善女人,若有信者,应当发愿,生彼国土。舍利弗,如我今者,称赞诸佛不可思议功德,彼诸佛等,亦称赞我不可思议功德,而作是言:“释迦牟尼佛能为甚难希有之事,能于娑婆国土,五浊恶世,劫浊、见浊、烦恼浊、众生浊、命浊中,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为诸众生,说是一切世间难信之法。”’

‘舍利弗。当知我于五浊恶世,行此难事,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为一切世间说此难信之法,是为甚难。’

佛说此经已,舍利弗,及诸比丘,一切世间天人阿修罗等,闻佛所说,欢喜信受,作礼而去。
《地藏经》 第十二卷 见闻利益品:
佛告观世音菩萨:汝于娑婆世界有大因缘。若天若龙、若男若女、若神若鬼、乃至六道罪苦众生,闻汝名者、见汝形者、恋慕汝者、赞叹汝者。是诸众生,于无上道,必不退转。常生人天,具受妙乐。因果将熟,遇佛受记。汝今具大慈悲,怜愍众生,及天龙八部,听吾宣说地藏菩萨不思议利益之事。汝当谛听,吾今说之。

观世音言:唯然,世尊,愿乐欲闻!

佛告观世音菩萨:未来现在诸世界中,有天人受天福尽,有五衰相现,或有堕于恶道之者。如是天人,若男若女,当现相时,或见地藏菩萨形像、或闻地藏菩萨名,一瞻一礼。是诸天人,转增天福,受大快乐,永不堕三恶道报。何况见闻菩萨,以诸香华、衣服、饮食、宝贝、璎珞,布施供养,所获功德福利,无量无边。

 复次观世音:若未来现在诸世界中,六道众生临命终时,得闻地藏菩萨名,一声历耳根者。是诸众生,永不历三恶道苦。何况临命终时,父母眷属,将是命终人舍宅、财物、宝贝、衣服,塑画地藏形像。或使病人未终之时,眼耳见闻,知道眷属将舍宅、宝贝等为其自身塑画地藏菩萨形像。是人若是业报合受重病者,承斯功德,寻即除愈,寿命增益。是人若是业报命尽,应有一切罪障业障,合堕恶趣者。承斯功德,命终之后,即生人天,受胜妙乐,一切罪障,悉皆消灭。



佛说无量寿经卷上
曹魏康僧铠译:

又无量寿佛,其道场树,高四百万里,其本周围五千由旬,枝叶四布二十万里,一切众宝自然合成。以月光摩尼、持海轮宝,众宝之王,而庄严之。周匝条间,垂宝璎珞,百千万色,种种异变,无量光炎,照曜无极。珍妙宝网,罗覆其上。一切庄严,随应而现。微风徐动,吹诸宝树,演出无量妙法音声。其声流布,遍诸佛国。闻其音者,得深法忍,住不退转,至成佛道,耳根清彻,不遭苦患。目睹其色,鼻知其香,口尝其味,身触其光,心以法缘,皆得甚深法忍,住不退转,至成佛道,六根清彻,无诸恼患。阿难,若彼国土天人,见此树者,得三法忍:一者音响忍,二者柔顺忍,三者无生法忍。此皆无量寿佛威神力故,本愿力故,满足愿故,明了愿故,坚固愿故,究竟愿故。


《大佛顶首楞严经》卷六:

世尊。我又获是圆通,修证无上道故,又能善获四不思议无作妙德。一者,由我初获妙妙闻心,心精遗闻,见闻觉知不能分隔,成一圆融清净宝觉。故我能现众多妙容,能说无边秘密神咒。其中或现一首三首五首七首九首十一首,如是乃至一百八首,千首万首,八万四千烁迦罗首。二臂四臂六臂八臂十臂十二臂,十四十六十八二十至二十四,如是乃至一百八臂,千臂万臂,八万四千母陀罗臂。二目三目四目九目。如是乃至一百八目,千目万目,八万四千清净宝目。或慈或威。或定或慧。救护众生。得大自在。二者,由我闻思,脱出六尘,如声度垣,不能为碍。故我妙能现一一形,诵一一咒。其形其咒,能以无畏施诸众生。是故十方微尘国土,皆名我为施无畏者。三者,由我修习本妙圆通清净本根。所游世界,皆令众生舍身珍宝,求我哀愍。四者,我得佛心,证于究竟。能以珍宝种种,供养十方如来,傍及法界六道众生。求妻得妻,求子得子。求三昧得三昧。求长寿得长寿。如是乃至求大涅槃得大涅槃。佛问圆通,我从耳门圆照三昧,缘心自在,因入流相,得三摩提,成就菩提,斯为第一。



世尊彼佛如来,叹我善得圆通法门。于大会中,授记我为观世音号。由我观听十方圆明。故观音名遍十方界。



尔时世尊于师子座,从其五体同放宝光,远灌十方微尘如来,及法王子诸菩萨顶。彼诸如来亦于五体同放宝光,从微尘方来灌佛顶,并灌会中诸大菩萨及阿罗汉。林木池沼,皆演法音。交光相罗如宝丝网,是诸大众,得未曾有。一切普获金刚三昧。即时天雨百宝莲华,青黄赤白,间错纷糅。十方虚空,成七宝色。此娑婆界大地山河,俱时不现。唯见十方微尘国土,合成一界。梵呗咏歌,自然敷奏。



于是如来,告文殊师利法王子。汝今观此二十五无学诸大菩萨,及阿罗汉,各说最初成道方便,皆言修习真实圆通。彼等修行,实无优劣前后差别。我今欲令阿难开悟,二十五行谁当其根。兼我灭后,此界众生,入菩萨乘求无上道,何方便门得易成就。
大佛顶首楞严经卷十:汝等存心秉如来道。将此法门。于我灭后。传示末世。普令众生。觉了斯义。无令见魔自作沈孽保绥哀救。销息邪缘。令其身心入佛知见。从始成就。不遭歧路。如是法门。先过去世恒沙劫中。微尘如来。乘此心开。得无上道。

大般涅盘经遗教品第一: “阿难,如汝所问,佛去世后,以何为师者?阿难,尸波罗蜜戒,是汝大师,依之修行,能得出世甚深定慧。
  “阿难,如汝所问,佛涅盘后,依何住者?阿难,依四念处,严心而住。观身性相,同于虚空,名身念处;观受不在内外,不住中间,名受念处;观心但有名字,名字性离,名心念处;观法不得善法,不得不善法,名法念处。阿难,一切行者,应当依此四念处住。


佛说无量寿经卷上
曹魏康僧铠译:
佛语阿难:法藏比丘说此颂已,应时普地六种震动,天雨妙华,以散其上。自然音乐,空中赞言:决定必成无上正觉!
   于是法藏比丘,具足修满如是大愿,诚谛不虚。超出世间,深乐寂灭。

大般涅槃经后分卷上 应尽还源品第二
  佛复告诸大众:“我今时至,举身疼痛。”说是语已,即入初禅,以涅槃光,遍观世界,入寂灭定。
  尔时,世尊所言未讫,即入初禅;从初禅出,入第二禅;从二禅出,入第三禅;从三禅出,入第四禅;从四禅出,入虚空处;从空处出,入无边识处;从识处出,入不用处;从不用出,入非想非非想处;从非非想处出,入灭尽定;从灭尽定出,还入非想非非想处;从非非想出,入不用处;从不用出,入无边识处;从无边识处出,入虚空处;从空处出,入第四禅;从四禅出,入第三禅;从三禅出,入第二禅;从二禅出,入第一禅。
  尔时,世尊如是逆顺入诸禅已,普告大众:“我以甚深般若,遍观三界一切六道,诸山大海大地含生,如是三界根本性离,毕竟寂灭同虚空相,无名无识永断诸有,本来平等无高下想,无见无闻,无觉无知,不可系缚,不可解脱,无众生,无寿命,不生不起,不尽不灭,非世间、非非世间,涅槃生死皆不可得,二际平等等诸法故,闲居静住无所施为,究竟安置必不可得,从无住法法性施为,断一切相,一无所有。法相如是,其知是者,名出世人。是事不知,名生死始。汝等大众,应断无明灭生死始。”
  尔时,世尊说是语已,复入超禅;从初禅出,入第三禅;从三禅出,入虚空处;从虚空出,入无所有处;从无所有出,入灭尽想定;从灭尽定出,次第还入至非想非非想处;从非非想出,入无边识处;从识处出,入第四禅;从四禅出,入第二禅;从二禅出,入于初禅。
  如是逆顺入超禅已,复告大众:“我以摩诃般若,遍观三界有情无情,一切人法悉皆究竟,无系缚者,无解脱者,无主无依,不可摄持,不出三界,不入诸有,本来清净,无垢无烦恼,与虚空等,不平等非不平等,尽诸动念思想心息。如是法相,名大涅槃。真见此法,名为解脱。凡夫不知,名曰无明。”
  作是语已,复入超禅;从初禅出,乃至入灭尽定;从灭尽定出,乃至入初禅。如是逆顺入超禅已,复告大众:“我以佛眼遍观三界一切诸法,无明本际,性本解脱,于十方求了不能得;根本无故,所因枝叶皆悉解脱;无明解脱故,乃至老死皆得解脱。以是因缘,我今安住常寂灭光,名大涅槃。”

《楞严经》卷六: 尔时,观世音菩萨即从座起,顶礼佛足而白佛言:“世尊,忆念我昔无数恒河沙劫,于时有佛出现于世,名观世音,我于彼佛发菩提心。彼佛教我,从闻、思、修入三摩地。初于闻中,入流亡所;所入既寂,动静二相了然不生;如是渐增,闻、所闻尽,尽闻不住;觉、所觉空,空觉极圆;空、所空灭,生灭既灭,寂灭现前,忽然超越世出世间,十方圆明,获二殊胜:一者、上合十方诸佛本妙觉心,与佛如来同一慈力;二者、下合十方一切六道众生,与诸众生同一悲仰。
《佛说阿弥陀经》:

‘舍利弗。彼佛国土,微风吹动诸宝行树,及宝罗网,出微妙音,譬如百千种乐,同时俱作。闻是音者,自然皆生念佛、念法、念僧之心。’

‘舍利弗。其佛国土,成就如是功德庄严。’

‘舍利弗。于汝意云何?彼佛何故号阿弥陀?’

‘舍利弗。彼佛光明无量,照十方国,无所障碍,是故号为阿弥陀。’

‘又舍利弗。彼佛寿命,及其人民,无量无边阿僧祇劫,故名阿弥陀。’

‘舍利弗。阿弥陀佛成佛已来,于今十劫。’

‘又舍利弗。彼佛有无量无边声闻弟子,皆阿罗汉,非是算数之所能知。诸菩萨众,亦复如是。’

‘舍利弗。彼佛国土,成就如是功德庄严。’

‘又舍利弗。极乐国土,众生生者,皆是阿鞞跋致,其中多有一生补处,其数甚多,非是算数所能知之,但可以无量无边阿僧祇说。’

‘舍利弗。众生闻者,应当发愿,愿生彼国,所以者何?得与如是诸上善人俱会一处。’

‘舍利弗。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

‘舍利弗。若有善男子善女人,闻说阿弥陀佛,执持名号,若一日、若二日,若三日,若四日,若五日,若六日,若七日,一心不乱,其人临命终时,阿弥陀佛,与诸圣众,现在其前。是人终时,心不颠倒,即得往生阿弥陀佛极乐国土。’

‘舍利弗。我见是利,故说此言。若有众生,闻是说者,应当发愿,生彼国土。


佛说无量寿经卷上
曹魏康僧铠译:

又无量寿佛,其道场树,高四百万里,其本周围五千由旬,枝叶四布二十万里,一切众宝自然合成。以月光摩尼、持海轮宝,众宝之王,而庄严之。周匝条间,垂宝璎珞,百千万色,种种异变,无量光炎,照曜无极。珍妙宝网,罗覆其上。一切庄严,随应而现。微风徐动,吹诸宝树,演出无量妙法音声。其声流布,遍诸佛国。闻其音者,得深法忍,住不退转,至成佛道,耳根清彻,不遭苦患。目睹其色,鼻知其香,口尝其味,身触其光,心以法缘,皆得甚深法忍,住不退转,至成佛道,六根清彻,无诸恼患。阿难,若彼国土天人,见此树者,得三法忍:一者音响忍,二者柔顺忍,三者无生法忍。此皆无量寿佛威神力故,本愿力故,满足愿故,明了愿故,坚固愿故,究竟愿故。


大佛顶首楞严经浅释-第六卷 宣化上人著述

世尊。我又获是圆通。修证无上道故。又能善获四不思议无作妙德。

  世尊,我既得到真实圆通,再历位进修,终于证到无上佛道,故又能得到任运自在,不假作意,不可思议之神妙德相。

  一者。由我初获妙妙闻心。心精遗闻。见闻觉知不能分隔。成一圆融清净宝觉。故我能现众多妙容。能说无边秘密神咒。

  第一种无作妙德:我修反闻功夫,初从入流照性,以反闻自性之始觉妙理,来照自性之本觉妙智,理智双妙,合而为一,故得妙妙闻心。这时,这颗微妙心精,脱离能闻之根与所闻之境,即闻所闻尽,就能六根互用。见、闻甚至鼻嗅、舌尝、身觉、意知,都不再分隔。六种知性,混成一个圆融清净的宝觉。故此我能一身而现多种的容貌,又能说无边的秘密神咒。
..........  



学习佛说般舟三昧经,当我读到:“颰陀和。菩萨当作是念。时诸佛国境界中。诸大山须弥山。其有幽冥之处。悉为开辟无所蔽碍。是菩萨不持天眼彻视。不持天耳彻听。不持神足到其佛刹。不于此间终生彼间。便于此坐见之。”这一段经文时,我就想起了我写的“佛说无量寿经与耳根圆通章念佛圆通章对照学习体悟”里的一段心得:

按照《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都摄六根。净念相继这个方法来念佛。念佛时听佛号声,两句之间听无声之声。也可以用修止观的方法来观无声之声等。这样坚持下去会听到一种自然之声。也就是圣严法师文摘说的:禅定之中,有一种境界,会听见一种平稳悦耳的声音。 有了这内听的功能就容易步入修耳根圆通的大门。

观世音菩萨就是教我们学习般若波罗蜜。坚持下去反闻功夫到了的时候,自然就能入一行三昧。有了这种功夫容易达到一心不乱,往生阿弥陀佛极乐国土就有把握了。

早期写的“《佛说阿弥陀经》与耳根圆通章念佛圆通章对照学习体悟”那篇文章中就有这样的一些心得:

前段时间在定中观世音菩萨的影像在脑海里很清晰,还有地藏菩萨、印光大师等。特别是印光大师,我无论走到那里总是会想到印光大师,后来我想可能是大势至菩萨加持我。

有一天早上4点多醒来,躺在床上就想到了用【佛说首楞严三昧经】与【观世音菩萨耳根圆通章】对照学习,后来又写了 佛说首楞严三昧经与《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对照学习体悟上传到“观、练、熏、修四种禅定与观音耳根圆通章经文对照学习体悟”那篇文章中。

有一天晚上醒来唱了几句南无阿弥陀佛!心里觉得很舒畅。之后无论走到那里“南无阿弥陀佛”的佛号总是在听到。空中声音、街上的音响声、坐车车声,甚至家里的电磁炉声等,这些声音也带有佛号声。

以前在网上看佟爱国老师的《如何念佛调息与真干》和一些人说念佛念到不念自念,连山河大地都觉得在念。我修习观世音菩萨耳根圆通法门也有一段时间了,我只是听到风声,水声、火声,还有更多的组合声,如风浪声,沙哑声,尖锐声等很多难以形容的声音。我想不知道怎样才能有他们那种境界。

那段时间只注意修习反闻功夫,很少念佛。现在我明白了,原来是要有一定的定力和听力,还要有佛力的加持。感恩佛菩萨来加持我!
佛说般舟三昧经
  后汉月支三藏支娄迦谶译  行品第二:

佛告颰陀和。持是行法便得三昧。现在诸佛悉在前立。其有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如法行持戒完具。独一处止念西方阿弥陀佛今现在。随所闻当念。去此千亿万佛刹。其国名须摩提。一心念之。一日一夜若七日七夜。过七日已后见之。譬如人梦中所见。不知昼夜亦不知内外。不用在冥中。有所蔽碍故不见。颰陀和。菩萨当作是念。时诸佛国境界中。诸大山须弥山。其有幽冥之处。悉为开辟无所蔽碍。是菩萨不持天眼彻视。不持天耳彻听。不持神足到其佛刹。不于此间终生彼间。便于此坐见之。


佛说无量寿经卷上
曹魏康僧铠译:

又无量寿佛,其道场树,高四百万里,其本周围五千由旬,枝叶四布二十万里,一切众宝自然合成。以月光摩尼、持海轮宝,众宝之王,而庄严之。周匝条间,垂宝璎珞,百千万色,种种异变,无量光炎,照曜无极。珍妙宝网,罗覆其上。一切庄严,随应而现。微风徐动,吹诸宝树,演出无量妙法音声。其声流布,遍诸佛国。闻其音者,得深法忍,住不退转,至成佛道,耳根清彻,不遭苦患。目睹其色,鼻知其香,口尝其味,身触其光,心以法缘,皆得甚深法忍,住不退转,至成佛道,六根清彻,无诸恼患。阿难,若彼国土天人,见此树者,得三法忍:一者音响忍,二者柔顺忍,三者无生法忍。此皆无量寿佛威神力故,本愿力故,满足愿故,明了愿故,坚固愿故,究竟愿故。


大佛顶首楞严经浅释-第六卷 宣化上人著述

世尊。我又获是圆通。修证无上道故。又能善获四不思议无作妙德。

  世尊,我既得到真实圆通,再历位进修,终于证到无上佛道,故又能得到任运自在,不假作意,不可思议之神妙德相。

  一者。由我初获妙妙闻心。心精遗闻。见闻觉知不能分隔。成一圆融清净宝觉。故我能现众多妙容。能说无边秘密神咒。

  第一种无作妙德:我修反闻功夫,初从入流照性,以反闻自性之始觉妙理,来照自性之本觉妙智,理智双妙,合而为一,故得妙妙闻心。这时,这颗微妙心精,脱离能闻之根与所闻之境,即闻所闻尽,就能六根互用。见、闻甚至鼻嗅、舌尝、身觉、意知,都不再分隔。六种知性,混成一个圆融清净的宝觉。故此我能一身而现多种的容貌,又能说无边的秘密神咒。
..........  
佛说无量寿经卷上
曹魏康僧铠译:
佛语阿难:法藏比丘说此颂已,应时普地六种震动,天雨妙华,以散其上。自然音乐,空中赞言:决定必成无上正觉!
   于是法藏比丘,具足修满如是大愿,诚谛不虚。超出世间,深乐寂灭。

大般涅槃经后分卷上 应尽还源品第二
  佛复告诸大众:“我今时至,举身疼痛。”说是语已,即入初禅,以涅槃光,遍观世界,入寂灭定。
  尔时,世尊所言未讫,即入初禅;从初禅出,入第二禅;从二禅出,入第三禅;从三禅出,入第四禅;从四禅出,入虚空处;从空处出,入无边识处;从识处出,入不用处;从不用出,入非想非非想处;从非非想处出,入灭尽定;从灭尽定出,还入非想非非想处;从非非想出,入不用处;从不用出,入无边识处;从无边识处出,入虚空处;从空处出,入第四禅;从四禅出,入第三禅;从三禅出,入第二禅;从二禅出,入第一禅。
  尔时,世尊如是逆顺入诸禅已,普告大众:“我以甚深般若,遍观三界一切六道,诸山大海大地含生,如是三界根本性离,毕竟寂灭同虚空相,无名无识永断诸有,本来平等无高下想,无见无闻,无觉无知,不可系缚,不可解脱,无众生,无寿命,不生不起,不尽不灭,非世间、非非世间,涅槃生死皆不可得,二际平等等诸法故,闲居静住无所施为,究竟安置必不可得,从无住法法性施为,断一切相,一无所有。法相如是,其知是者,名出世人。是事不知,名生死始。汝等大众,应断无明灭生死始。”
  尔时,世尊说是语已,复入超禅;从初禅出,入第三禅;从三禅出,入虚空处;从虚空出,入无所有处;从无所有出,入灭尽想定;从灭尽定出,次第还入至非想非非想处;从非非想出,入无边识处;从识处出,入第四禅;从四禅出,入第二禅;从二禅出,入于初禅。
  如是逆顺入超禅已,复告大众:“我以摩诃般若,遍观三界有情无情,一切人法悉皆究竟,无系缚者,无解脱者,无主无依,不可摄持,不出三界,不入诸有,本来清净,无垢无烦恼,与虚空等,不平等非不平等,尽诸动念思想心息。如是法相,名大涅槃。真见此法,名为解脱。凡夫不知,名曰无明。”
  作是语已,复入超禅;从初禅出,乃至入灭尽定;从灭尽定出,乃至入初禅。如是逆顺入超禅已,复告大众:“我以佛眼遍观三界一切诸法,无明本际,性本解脱,于十方求了不能得;根本无故,所因枝叶皆悉解脱;无明解脱故,乃至老死皆得解脱。以是因缘,我今安住常寂灭光,名大涅槃。”

《楞严经》卷六: 尔时,观世音菩萨即从座起,顶礼佛足而白佛言:“世尊,忆念我昔无数恒河沙劫,于时有佛出现于世,名观世音,我于彼佛发菩提心。彼佛教我,从闻、思、修入三摩地。初于闻中,入流亡所;所入既寂,动静二相了然不生;如是渐增,闻、所闻尽,尽闻不住;觉、所觉空,空觉极圆;空、所空灭,生灭既灭,寂灭现前,忽然超越世出世间,十方圆明,获二殊胜:一者、上合十方诸佛本妙觉心,与佛如来同一慈力;二者、下合十方一切六道众生,与诸众生同一悲仰。
摩诃般若波罗蜜经卷第二十二
嘱累品第六十六(节选)

阿难,我说嘱累因缘甚多,今但略说,如我为世尊,般若波罗蜜亦是世尊。以是故,阿难,种种因缘嘱累汝般若波罗蜜。阿难,今我于一切世间天、人、阿修罗中嘱累汝,诸欲不舍佛、不舍法、不舍僧,不舍过去、未来、现在诸佛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慎莫舍般若波罗蜜。阿难,是我所教化弟子法。


佛说无量寿经 卷上(节选)

曹魏康僧铠译

设我得佛。十方众生。至心信乐。欲生我国。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觉。唯除五逆。诽谤正法。(十八)

设我得佛。十方众生。发菩提心。修诸功德。至心发愿。欲生我国。临寿终时,假令不与大众围绕现其人前者。不取正觉。(十九)

设我得佛。十方众生。闻我名号。系念我国。植众德本。至心回向。欲生我国。不果遂者。不取正觉。(二十)

佛说无量寿经卷下(节选)
曹魏康僧铠译:

佛告阿难:彼国菩萨,皆当究竟一生补处。除其本愿为众生故,以弘誓功德,而自庄严,普欲度脱一切众生。阿难,彼佛国中诸声闻众,身光一寻。菩萨光明,照百由旬。有二菩萨,最尊第一,威神光明,普照三千大千世界。

阿难白佛:彼二菩萨,其号云何?

佛言:一名观世音,二名大势至。此二菩萨,于此国土,修菩萨行,命终转化,生彼佛国。阿难,其有众生,生彼国者,皆悉具足三十二相,智慧成满,深入诸法,究畅要妙,神通无碍,诸根明利。其钝根者,成就二忍。其利根者,得不可计无生法忍。又彼菩萨,乃至成佛,不受恶趣。神通自在,常识宿命。除生他方五浊恶世,示现同彼,如我国也。

印光大师在续编卷下《大佛顶首楞严经楷书以供众读诵序》中开示:吾人果能具真信切愿,如子忆母,都摄六根,净念相继而念。即是以势至反念念自性,观音反闻闻自性,两重工夫,融于一心,念如来万德洪名。久而久之,则即众生业识心,成如来秘密藏,所谓以果地觉,为因地心,故得因该果海,果彻因源也。有缘遇者,幸勿忽诸。此是微尘佛,一路涅盘门,况我末法人,何敢不遵循。

当我看到这段开示时, 我就想起了我写的“观、练、熏、修四种禅定与耳根圆通章经文对照学习体悟”里的一段心得:

圣严法师文摘:
《楞严经》中的观世音菩萨耳根圆通法门,是透过耳根成佛的境界,也是耳根修持的至高法门。它包含了两个层次:
第一个层次,观无声之声。

禅定之中,有一种境界,名为「光音无限」,出现于禅定初期,未入真正的禅定前,此时,会见到柔和清净的光明,会听见一种平稳悦耳的声音,可以称之为「元光」或是「天籁」,它是由内视及内听的功能与宇宙频率的交感所得的反应。
通常,它发生于打坐渐深,渐入定中的状态。初初聆听水声,水,水,水,水……逐渐水声消逝,听不见了,自己与宇宙合而为一。

第二个层次,即是「闻所闻尽,尽闻不住」。

那便是「反闻闻自性」。一般人用耳朵、耳根倾听,因此,总是往外的,听著外面的声音。「反闻自性」,却是完全放下耳根,向内听闻「自性的声音」。

第一个层次,观无声之声.

下面写我自己怎样观无声之声:

以前在网上看佟爱国老师《如何念佛调息与真干》。他说深吸一口气,然后一字一字念阿弥陀佛名号。念完了气也呼完了。念佛时听佛号声,两句之间听无声之声。我听明白了,我以后就是这样用念佛的方法观无声之声,有时念一个字后观很久等到有妄念来了,才念下一个字把妄念打断。有时也用止观的方法来观无声之声等。这样观无声之声不管在什么地方一有时间就观,因为坚持下去终于有一天晚上刚睡下床上就听到一种比第一次听到的更清楚的音声,从此经常听到。也就是圣严法师文摘说的:禅定之中,有一种境界,会听见一种平稳悦耳的声音。

有了这内听的功能才让我真正步入修耳根圆通的大门,让我踏上观世音菩萨驾驶的开往极乐世界的快车,写到这里我很感恩南无大慈大悲救苦救难广大灵感观世音菩萨。


第二个层次,即是「闻所闻尽,尽闻不住」。

文殊师利所说摩诃般若波罗蜜经:

佛告文殊师利。如是修般若波罗蜜时。当云何住般若波罗蜜。
文殊师利言。以不住法为住般若波罗蜜。
  
佛复问文殊师利。云何不住法。名住般若波罗蜜。
   文殊师利言。以无住相。即住般若波罗蜜。

可以用耳根这一门反反复复依次第修习观、练、熏、修这四种禅定。由浅入深,解动、静、根、觉、空、灭。到六结尽解,五阴全破,妄尽真露,就是生灭既灭,寂灭现前,得证圆通了。
摩诃般若波罗蜜经卷第二十二
嘱累品第六十六(节选)



佛说:
“阿难,若有善男子、善女人闻是深般若波罗蜜,受持读诵,亲近正忆念,转复以般若波罗蜜教行菩萨道者,当知是菩萨面从佛闻深般若波罗蜜,乃至亲近亦从诸佛种善根。善男子、善女人当作是念:‘我等非声闻所种善根,亦不从声闻所闻是深般若波罗蜜。’阿难,若有善男子、善女人受持是深般若波罗蜜,读诵亲近,随义随法行,当知是善男子、善女人则为面见佛。


阿难,我说嘱累因缘甚多,今但略说,如我为世尊,般若波罗蜜亦是世尊。以是故,阿难,种种因缘嘱累汝般若波罗蜜。阿难,今我于一切世间天、人、阿修罗中嘱累汝,诸欲不舍佛、不舍法、不舍僧,不舍过去、未来、现在诸佛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慎莫舍般若波罗蜜。阿难,是我所教化弟子法。


【观世音菩萨耳根圆通章】: 世尊。忆念我昔无数恒河沙劫。于时有佛出现于世。名观世音。我于彼佛发菩提心。彼佛教我从闻思修。入三摩地。

宣化上人浅释:
我回想过去无量数劫以前,有位佛出世,名号为观世音。我在他的面前发大道心,不求人天福报,乃至声闻缘觉,而是一心求最上乘觉道之果位。观世音佛教我从闻思修之法门修行。闻是能闻之闻性,思是以正智来思惟,不是用第六意识的思想,用坐禅的功夫来修。一味反闻闻自性,注意能闻之根性,就可以渐渐地得入正定。



观世音菩萨就是教我们学习般若波罗蜜,我们一定要依教奉行,向观世音菩萨学习。
佛说无量寿经卷上
曹魏康僧铠译:

又无量寿佛,其道场树,高四百万里,其本周围五千由旬,枝叶四布二十万里,一切众宝自然合成。以月光摩尼、持海轮宝,众宝之王,而庄严之。周匝条间,垂宝璎珞,百千万色,种种异变,无量光炎,照曜无极。珍妙宝网,罗覆其上。一切庄严,随应而现。微风徐动,吹诸宝树,演出无量妙法音声。其声流布,遍诸佛国。闻其音者,得深法忍,住不退转,至成佛道,耳根清彻,不遭苦患。目睹其色,鼻知其香,口尝其味,身触其光,心以法缘,皆得甚深法忍,住不退转,至成佛道,六根清彻,无诸恼患。阿难,若彼国土天人,见此树者,得三法忍:一者音响忍,二者柔顺忍,三者无生法忍。此皆无量寿佛威神力故,本愿力故,满足愿故,明了愿故,坚固愿故,究竟愿故。

大佛顶首楞严经浅释-第六卷 宣化上人著述

世尊。我又获是圆通。修证无上道故。又能善获四不思议无作妙德。

  世尊,我既得到真实圆通,再历位进修,终于证到无上佛道,故又能得到任运自在,不假作意,不可思议之神妙德相。

  一者。由我初获妙妙闻心。心精遗闻。见闻觉知不能分隔。成一圆融清净宝觉。故我能现众多妙容。能说无边秘密神咒。

  第一种无作妙德:我修反闻功夫,初从入流照性,以反闻自性之始觉妙理,来照自性之本觉妙智,理智双妙,合而为一,故得妙妙闻心。这时,这颗微妙心精,脱离能闻之根与所闻之境,即闻所闻尽,就能六根互用。见、闻甚至鼻嗅、舌尝、身觉、意知,都不再分隔。六种知性,混成一个圆融清净的宝觉。故此我能一身而现多种的容貌,又能说无边的秘密神咒。
..........  

二者。由我闻思。脱出六尘。如声度垣。不能为碍。故我妙能现一一形。诵一一咒。其形其咒。能以无畏施诸众生。是故十方微尘国土。皆名我为施无畏者。

  第二种无作妙德:由我从闻思修,得到正定,一根返源,六根亦同时得到解脱,脱离六根六尘。犹如声音一样,能透过墙壁,不为墙壁所阻,所以我有无作妙德,能变现种种形貌,能诵持种种神咒,能把所有无畏的威力,施给一切众生。因此十方微尘数国土,所有众生都叫我为施无畏的大菩萨。

  三者。由我修习本妙圆通清净本根。所游世界。皆令众生舍身珍宝。求我哀愍。

  第三种无作妙德:由我专心修习本来微妙圆通,清净无染的闻性,故此所去游化的世界,都能使得所有众生,破除他们的悭贪心,乐意施舍珍宝,有的甚至舍弃身命来求我的哀悯。

  四者。我得佛心。证于究竟。能以珍宝种种。供养十方如来。傍及法界六道众生。

  第四种无作妙德:我深得诸佛的因地心,如来藏真心,亦已证到究竟坚固的正定,故能将种种的珍宝,来作供养,上供十方诸佛,下及法界六道一切众生。

  求妻得妻。求子得子。求三昧得三昧。求长寿得长寿。如是乃至求大涅槃得大涅槃。

  所有六道一切众生,有所要求的事情,我都能令他们遂心满意。求妻的,得好妻;求子的,得好子。众生的欲望,都想得到好妻子、好儿女。等到有了妻子儿女,又觉得人生无意思,还是修道好。故想得到三昧定力,或求延年益寿,甚至想求成佛得大涅槃,只要他们一心称念我的名号,我都会随其心愿,满其所求。

  佛问圆通。我从耳门圆照三昧。缘心自在。因入流相。得三摩提。成就菩提。斯为第一。

  现在佛问圆通法门,哪个第一,照我所证,我是由于耳根法门,反闻照性,照到一念不生,一心本源,便得楞严大定。故能随缘应化,运用自在的妙用。这都是由我的反闻功夫,逆生死流,入涅槃流,回光内注,直到生灭既灭,寂灭现前,遂证这个坚固大定,得成无上觉道。故我认为耳根法门,最为第一。

  世尊彼佛如来。叹我善得圆通法门。于大会中。授记我为观世音号。

  世尊,古佛观世音如来,看见我很快得到圆通,故赞叹我为善得圆通法门,并在大会中为我授记,号为观世音。

  由我观听。十方圆明。故观音名遍十方界。

  由我观照耳根,听闻之性,圆融无碍,遍满十方法界,故能令十方众生,一心念我名者,都能遂心满愿,自在成就。因此观世音菩萨的名号,能够遍满十方世界。
《佛说阿弥陀经》: ‘舍利弗。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

大般涅槃经遗教品第一: 阿难。我弟难陀。具极重欲。其性鄙恶。如来以善方便示教利喜。知其根性。以般若慧。为说十二因缘。所谓无明缘行。行缘识。乃至老死忧悲苦恼。皆是无明憎爱丛林。一切行苦。弥满三界遍流六道。大苦根本无明所起。以般若慧。示以性净。谛观根本。即断诸有过患无明。根本灭故。无明灭。无明灭则行灭。乃至老死忧悲苦恼皆灭。得此观时。摄心定住即入三昧。以三昧力。得入初禅。渐渐次第入第四禅。继心正念。如是修习。然后自当得证上果。离三界苦


佛说无量寿经卷上
曹魏康僧铠译:
佛语阿难:法藏比丘说此颂已,应时普地六种震动,天雨妙华,以散其上。自然音乐,空中赞言:决定必成无上正觉!
   于是法藏比丘,具足修满如是大愿,诚谛不虚。超出世间,深乐寂灭。

大般涅槃经后分卷上 应尽还源品第二
  佛复告诸大众:“我今时至,举身疼痛。”说是语已,即入初禅,以涅槃光,遍观世界,入寂灭定。
  尔时,世尊所言未讫,即入初禅;从初禅出,入第二禅;从二禅出,入第三禅;从三禅出,入第四禅;从四禅出,入虚空处;从空处出,入无边识处;从识处出,入不用处;从不用出,入非想非非想处;从非非想处出,入灭尽定;从灭尽定出,还入非想非非想处;从非非想出,入不用处;从不用出,入无边识处;从无边识处出,入虚空处;从空处出,入第四禅;从四禅出,入第三禅;从三禅出,入第二禅;从二禅出,入第一禅。
  尔时,世尊如是逆顺入诸禅已,普告大众:“我以甚深般若,遍观三界一切六道,诸山大海大地含生,如是三界根本性离,毕竟寂灭同虚空相,无名无识永断诸有,本来平等无高下想,无见无闻,无觉无知,不可系缚,不可解脱,无众生,无寿命,不生不起,不尽不灭,非世间、非非世间,涅槃生死皆不可得,二际平等等诸法故,闲居静住无所施为,究竟安置必不可得,从无住法法性施为,断一切相,一无所有。法相如是,其知是者,名出世人。是事不知,名生死始。汝等大众,应断无明灭生死始。”
  尔时,世尊说是语已,复入超禅;从初禅出,入第三禅;从三禅出,入虚空处;从虚空出,入无所有处;从无所有出,入灭尽想定;从灭尽定出,次第还入至非想非非想处;从非非想出,入无边识处;从识处出,入第四禅;从四禅出,入第二禅;从二禅出,入于初禅。
  如是逆顺入超禅已,复告大众:“我以摩诃般若,遍观三界有情无情,一切人法悉皆究竟,无系缚者,无解脱者,无主无依,不可摄持,不出三界,不入诸有,本来清净,无垢无烦恼,与虚空等,不平等非不平等,尽诸动念思想心息。如是法相,名大涅槃。真见此法,名为解脱。凡夫不知,名曰无明。”
  作是语已,复入超禅;从初禅出,乃至入灭尽定;从灭尽定出,乃至入初禅。如是逆顺入超禅已,复告大众:“我以佛眼遍观三界一切诸法,无明本际,性本解脱,于十方求了不能得;根本无故,所因枝叶皆悉解脱;无明解脱故,乃至老死皆得解脱。以是因缘,我今安住常寂灭光,名大涅槃。”

《楞严经》卷六: 尔时,观世音菩萨即从座起,顶礼佛足而白佛言:“世尊,忆念我昔无数恒河沙劫,于时有佛出现于世,名观世音,我于彼佛发菩提心。彼佛教我,从闻、思、修入三摩地。初于闻中,入流亡所;所入既寂,动静二相了然不生;如是渐增,闻、所闻尽,尽闻不住;觉、所觉空,空觉极圆;空、所空灭,生灭既灭,寂灭现前,忽然超越世出世间,十方圆明,获二殊胜:一者、上合十方诸佛本妙觉心,与佛如来同一慈力;二者、下合十方一切六道众生,与诸众生同一悲仰。
佛说无量寿经卷上
曹魏康僧铠译:
佛语阿难:法藏比丘说此颂已,应时普地六种震动,天雨妙华,以散其上。自然音乐,空中赞言:决定必成无上正觉!
   于是法藏比丘,具足修满如是大愿,诚谛不虚。超出世间,深乐寂灭。

大般涅槃经后分卷上 应尽还源品第二
  佛复告诸大众:“我今时至,举身疼痛。”说是语已,即入初禅,以涅槃光,遍观世界,入寂灭定。
  尔时,世尊所言未讫,即入初禅;从初禅出,入第二禅;从二禅出,入第三禅;从三禅出,入第四禅;从四禅出,入虚空处;从空处出,入无边识处;从识处出,入不用处;从不用出,入非想非非想处;从非非想处出,入灭尽定;从灭尽定出,还入非想非非想处;从非非想出,入不用处;从不用出,入无边识处;从无边识处出,入虚空处;从空处出,入第四禅;从四禅出,入第三禅;从三禅出,入第二禅;从二禅出,入第一禅。
  尔时,世尊如是逆顺入诸禅已,普告大众:“我以甚深般若,遍观三界一切六道,诸山大海大地含生,如是三界根本性离,毕竟寂灭同虚空相,无名无识永断诸有,本来平等无高下想,无见无闻,无觉无知,不可系缚,不可解脱,无众生,无寿命,不生不起,不尽不灭,非世间、非非世间,涅槃生死皆不可得,二际平等等诸法故,闲居静住无所施为,究竟安置必不可得,从无住法法性施为,断一切相,一无所有。法相如是,其知是者,名出世人。是事不知,名生死始。汝等大众,应断无明灭生死始。”
  尔时,世尊说是语已,复入超禅;从初禅出,入第三禅;从三禅出,入虚空处;从虚空出,入无所有处;从无所有出,入灭尽想定;从灭尽定出,次第还入至非想非非想处;从非非想出,入无边识处;从识处出,入第四禅;从四禅出,入第二禅;从二禅出,入于初禅。
  如是逆顺入超禅已,复告大众:“我以摩诃般若,遍观三界有情无情,一切人法悉皆究竟,无系缚者,无解脱者,无主无依,不可摄持,不出三界,不入诸有,本来清净,无垢无烦恼,与虚空等,不平等非不平等,尽诸动念思想心息。如是法相,名大涅槃。真见此法,名为解脱。凡夫不知,名曰无明。”
  作是语已,复入超禅;从初禅出,乃至入灭尽定;从灭尽定出,乃至入初禅。如是逆顺入超禅已,复告大众:“我以佛眼遍观三界一切诸法,无明本际,性本解脱,于十方求了不能得;根本无故,所因枝叶皆悉解脱;无明解脱故,乃至老死皆得解脱。以是因缘,我今安住常寂灭光,名大涅槃。”

《楞严经》卷六: 尔时,观世音菩萨即从座起,顶礼佛足而白佛言:“世尊,忆念我昔无数恒河沙劫,于时有佛出现于世,名观世音,我于彼佛发菩提心。彼佛教我,从闻、思、修入三摩地。初于闻中,入流亡所;所入既寂,动静二相了然不生;如是渐增,闻、所闻尽,尽闻不住;觉、所觉空,空觉极圆;空、所空灭,生灭既灭,寂灭现前,忽然超越世出世间,十方圆明,获二殊胜:一者、上合十方诸佛本妙觉心,与佛如来同一慈力;二者、下合十方一切六道众生,与诸众生同一悲仰。
请问师兄们有关“净土修道最初成道方便法门”的问题
下面有两段经文,请问师兄们:净土修道最初成道方便法门,是不是也要先从“耳根圆通”这个最初成道方便法门入手来修?

佛说无量寿经卷上
曹魏康僧铠译:

又无量寿佛,其道场树,高四百万里,其本周围五千由旬,枝叶四布二十万里,一切众宝自然合成。以月光摩尼、持海轮宝,众宝之王,而庄严之。周匝条间,垂宝璎珞,百千万色,种种异变,无量光炎,照曜无极。珍妙宝网,罗覆其上。一切庄严,随应而现。微风徐动,吹诸宝树,演出无量妙法音声。其声流布,遍诸佛国。闻其音者,得深法忍,住不退转,至成佛道,耳根清彻,不遭苦患。目睹其色,鼻知其香,口尝其味,身触其光,心以法缘,皆得甚深法忍,住不退转,至成佛道,六根清彻,无诸恼患。阿难,若彼国土天人,见此树者,得三法忍:一者音响忍,二者柔顺忍,三者无生法忍。此皆无量寿佛威神力故,本愿力故,满足愿故,明了愿故,坚固愿故,究竟愿故。



《楞严经》卷六: “佛问圆通,我从耳门圆照三昧,缘心自在,因入流相,得三摩提,成就菩提,斯为第一。

“世尊,彼佛如来叹我善得圆通法门,于大会中授记我为观世音号。由我观听十方圆明,故观音名,遍十方界。”

尔时,世尊于师子座,从其五体同放宝光,远灌十方微尘如来及法王子诸菩萨顶。彼诸如来亦于五体同放宝光,从微尘方来灌佛顶,并灌会中诸大菩萨及阿罗汉。林木池沼皆演法音,交光相罗如宝丝网。是诸大众得未曾有,一切普获金刚三昧。

即时,天雨百宝莲华,青黄赤白间错纷糅,十方虚空成七宝色。此娑婆界大地山河俱时不现,唯见十方微尘国土合成一界,梵呗咏歌自然敷奏。

于是如来告文殊师利法王子:“汝今观此二十五无学诸大菩萨及阿罗汉,各说最初成道方便,皆言修习真实圆通。彼等修行,实无优劣前后差别。我今欲令阿难开悟,二十五行谁当其根?兼我灭后,此界众生入菩萨乘求无上道,何方便门得易成就?”

文殊师利法王子,奉佛慈旨,即从座起,顶礼佛足,承佛威神,说偈对佛:
...........

若以识性观, 观识非常住,

 存心乃虚妄, 云何获圆通?

 诸行是无常, 念性元生灭,

 因果今殊感, 云何获圆通?

“我今白世尊, 佛出娑婆界,

 此方真教体, 清净在音闻!

 欲取三摩提, 实以闻中入,

 离苦得解脱, 良哉观世音!

 于恒沙劫中, 入微尘佛国,

 得大自在力, 无畏施众生。

 妙音观世音, 梵音海潮音,

 救世悉安宁, 出世获常住。

 我今启如来, 如观音所说,

 譬如人静居, 十方俱击鼓,

 十处一时闻, 此则圆真实。

 目非观障外, 口鼻亦复然,

 身以合方知, 心念纷无绪。

 隔垣听音响, 遐迩俱可闻,

 五根所不齐, 是则通真实。

 音声性动静, 闻中为有无,

 无声号无闻, 非实闻无性。

 声无既无灭, 声有亦非生,

 生灭二圆离, 是则常真实。

 纵令在梦想, 不为不思无,

 觉观出思惟, 身心不能及。

 今此娑婆国, 声论得宣明,

 众生迷本闻, 循声故流转。

 阿难纵强记, 不免落邪思,

 岂非随所沦, 旋流获无妄。

“阿难汝谛听! 我承佛威力,

 宣说金刚王, 如幻不思议,

 佛母真三昧!

 汝闻微尘佛, 一切秘密门,

 欲漏不先除, 畜闻成过误。

 将闻持佛佛, 何不自闻闻?

 闻非自然生, 因声有名字,

 旋闻与声脱, 能脱欲谁名?

 一根既返源, 六根成解脱。

 见闻如幻翳, 三界若空花,

 闻复翳根除, 尘销觉圆净。

 净极光通达, 寂照含虚空,

 却来观世间, 犹如梦中事。

 摩登伽在梦, 谁能留汝形?

 如世巧幻师, 幻作诸男女,

 虽见诸根动, 要以一机抽,

 息机归寂然, 诸幻成无性;

 六根亦如是, 元依一精明,

 分成六和合, 一处成休复,

 六用皆不成, 尘垢应念销,

 成圆明净妙。 余尘尚诸学,

 明极即如来。 大众及阿难,

 旋汝倒闻机, 反闻闻自性,

 性成无上道, 圆通实如是。

 此是微尘佛, 一路涅槃门!"

 过去诸如来, 斯门已成就;

 现在诸菩萨, 今各入圆明;

 未来修学人, 当依如是法!

 我亦从中证, 非唯观世音。

 诚如佛世尊, 询我诸方便,

 以救诸末劫, 求出世间人,

 成就涅槃心, 观世音为最。

 自余诸方便, 皆是佛威神,

 即事舍尘劳, 非是长修学,

 浅深同说法。

“顶礼如来藏, 无漏不思议!

 愿加被未来, 于此门无惑,

 方便易成就, 堪以教阿难,

 及末劫沉沦, 但以此根修,

 圆通超余者, 真实心如是。
大佛顶首楞严经卷六:“世尊,我又获是圆通,修证无上道故,又能善获四不思议无作妙德:
  “一者,由我初获妙妙闻心,心精遗闻,见闻觉知不能分隔,成一圆融清净宝觉,故我能现众多妙容,能说无边秘密神咒.....

佛说无量寿经卷上
曹魏康僧铠译:
又无量寿佛,其道场树,高四百万里,其本周围五千由旬,枝叶四布二十万里,一切众宝自然合成。以月光摩尼、持海轮宝,众宝之王,而庄严之。周匝条间,垂宝璎珞,百千万色,种种异变,无量光炎,照曜无极。珍妙宝网,罗覆其上。一切庄严,随应而现。微风徐动,吹诸宝树,演出无量妙法音声。其声流布,遍诸佛国。闻其音者,得深法忍,住不退转,至成佛道,耳根清彻,不遭苦患。目睹其色,鼻知其香,口尝其味,身触其光,心以法缘,皆得甚深法忍,住不退转,至成佛道,六根清彻,无诸恼患。阿难,若彼国土天人,见此树者,得三法忍:一者音响忍,二者柔顺忍,三者无生法忍。此皆无量寿佛威神力故,本愿力故,满足愿故,明了愿故,坚固愿故,究竟愿故。
下面有两段经文,先看第一段。如果修行达到“一者,由我初获妙妙闻心...”这种功夫,是不是就有能力往生了?

大佛顶首楞严经卷六:“世尊,我又获是圆通,修证无上道故,又能善获四不思议无作妙德:
 
 “一者,由我初获妙妙闻心,心精遗闻,见闻觉知不能分隔,成一圆融清净宝觉,故我能现众多妙容,能说无边秘密神咒,其中或现一首、三首、五首、七首、九首、十一首,如是乃至一百八首、千首、万首、八万四千烁迦啰首;二臂、四臂、六臂、八臂、十臂、十二臂、十四、十六、十八、二十至二十四,如是乃至一百八臂、千臂、万臂、八万四千母陀罗臂;二目、三目、四目、九目,如是乃至一百八目、千目、万目、八万四千清净宝目,或慈、或威、或定、或慧,救护众生得大自在。

佛说无量寿经 卷上(节选)

曹魏康僧铠译

设我得佛。十方众生。至心信乐。欲生我国。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觉。唯除五逆。诽谤正法。(十八)
佛说无量寿经 卷上(节选)
曹魏康僧铠译
设我得佛,十方无量不可思议诸佛世界众生之类,闻我名字,不得菩萨无生法忍诸深总持者,不取正觉。

《楞严经》卷五: 佛告阿难:“如是,如是,若欲除结,当于结心。阿难,我说佛法从因缘生,非取世间和合粗相。如来发明世、出世法,知其本因随所缘出,如是乃至恒沙界外一滴之雨,亦知头数;现前种种松直、棘曲、鹄白、乌玄,皆了元由。是故,阿难,随汝心中选择六根,根结若除,尘相自灭,诸妄销亡,不真何待?阿难,吾今问汝,此劫波罗巾六结现前,同时解萦,得同除不?”

“不也,世尊。是结本以次第绾生,今日当须次第而解。六结同体,结不同时,则结解时,云何同除?”

佛言:“六根解除亦复如是。此根初解,先得人空;空性圆明,成法解脱;解脱法已,俱空不生,是名菩萨从三摩地得无生忍。”
大般涅槃经后分卷上 应尽还源品第二
  佛复告诸大众:“我今时至,举身疼痛。”说是语已,即入初禅,以涅槃光,遍观世界,入寂灭定。
........

【楞伽经译文现证品第四】:大慧,第一义中言思路绝,既无十地对治,亦无次第相续,唯自觉智所证相应,此则名为寂灭。

【观世音菩萨耳根圆通章】:我于彼佛,发菩提心。彼佛教我从闻思修,入三摩地。初于闻中,入流亡所。所入既寂,动静二相了然不生。如是渐增,闻所闻尽。尽闻不住,觉所觉空。空觉极圆,空所空灭。生灭既灭,寂灭现前。

大佛顶首楞严经浅释-第五卷 宣化上人著述

解结因次第。六解一亦亡。根选择圆通。入流成正觉。

  解结要由次第来解开。但最初怎会结缚在一起呢?是因依真起妄。妄有六结,六结即五阴,由不生不灭之如来藏,因一念无明,晦昧为空,便和有生灭之妄相互相结合,而成阿赖耶识,即第八识。第八识本来叫含藏识,即如来藏,因受无明薰染,变成阿赖耶识。故由识阴先起而有行阴,即第七识,末那识又叫传达识,专传达六识之意思到八识处。然后有想阴,即第六识,再有受阴,即前五识;再有色阴,即内之根身,外之世界。前四阴比较微细,每阴有一结,色阴比较粗,故有二结。解结要从内向外,亦即从粗至细,次第解开;六结解尽,五阴消灭,五浊亦就澄清。因推究根本,是由六根和五阴混合在一起而生出五浊,便有种种烦恼障碍。现在要解结,便不要向外驰求,跟著识阴到处乱跑。因我人最初受生是由识阴。由识阴和五阴结成生死缚,便不得解脱。现在先由识阴解除,一根解脱,其他五根也就清除。

  修道入手法门,也要从六根门头来修;眼不随色转,耳不随声转,鼻不随香转,舌不随味转,身不随触转,意不随法转,把六根门头境界,旋转过来,收拾身心,反求诸己。再选择最圆满之根来修。眼根、鼻根和身根不圆满,耳根、舌根和意根最圆满。佛暗示耳根最圆满,但没有言明,要阿自己选择,若证得一根圆通,余五根之结亦解,便能入圣人之法性流,逆凡夫之生死流,就能成正等正觉。
《佛说阿弥陀经》: ‘舍利弗。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
‘舍利弗。若有善男子善女人,闻说阿弥陀佛,执持名号,若一日、若二日,若三日,若四日,若五日,若六日,若七日,一心不乱,其人临命终时,阿弥陀佛,与诸圣众,现在其前。是人终时,心不颠倒,即得往生阿弥陀佛极乐国土。’

《楞严经》卷十: 佛告阿难:“诸佛如来,语无虚妄。若复有人,身具四重十波罗夷,瞬息即经此方他方阿鼻地狱,乃至穷尽十方无间,靡不经历。能以一念将此法门,于末劫中开示未学,是人罪障应念销灭,变其所受地狱苦因成安乐国,得福超越前之施人,百倍、千倍、千万亿倍,如是乃至算数譬喻所不能及。
大般涅槃经遗教品第一: 阿难。我弟难陀。具极重欲。其性鄙恶。如来以善方便示教利喜。知其根性。以般若慧。为说十二因缘。所谓无明缘行。行缘识。乃至老死忧悲苦恼。皆是无明憎爱丛林。一切行苦。弥满三界遍流六道。大苦根本无明所起。以般若慧。示以性净。谛观根本。即断诸有过患无明。根本灭故。无明灭。无明灭则行灭。乃至老死忧悲苦恼皆灭。得此观时。摄心定住即入三昧。以三昧力。得入初禅。渐渐次第入第四禅。继心正念。如是修习。然后自当得证上果。离三界苦。


大佛顶首楞严经浅释-第十卷 宣化上人著述:
此五阴元。重叠生起。生因识有。灭从色除。

  这五阴的根元,是由于一念妄动,迷藏性以为识性,成为生因识有。有识相就有行,动必取境就有想,能取见分就是受,所取相分就是色。因一念妄动,便成五阴重叠浑浊相。

  灭从色除:若是动静二相了然不生,则色性自灭,而受、想、行、识亦随而灭,是由粗而细。五阴之生起,就如人穿衣一样,先自内向外而渐穿著。五阴消灭,就如人脱衣,必自外向内而渐脱去。

  理则顿悟。乘悟并销。事非顿除。因次第尽。

  若能明白五阴本因之道理,同是妄想,当体即空,由此一念顿悟,便能消除五重妄想。若就事言,则世间一切诸所有物,虽皆菩提妙明真心,但因无量劫以来,我执太深,法执更坚,色心诸法,都有微细种子,潜藏于八识田中,故不能一念就可以顿灭,必须次第来扫除,故用戒定慧修持力,由浅而深来次第把它扫除,才能恢复本来清净。

  我已示汝劫波巾结。何所不明。再此诣问。汝应将此妄想根元。心得开通。传示将来末法之中诸修行者。令识虚妄。深厌自生。知有涅槃。不恋三界。

  我前面已将劫波巾,如何解结的道理,详细告诉你,为何还有这个疑问?你应该把这个妄想的根本元由,研究明白清楚,才可以传示给将来末法时期的修行人,使他们都能够认识五阴之虚妄,自然会对生死轮回,生出深切的厌离,又知道本有不生不灭的涅槃妙果,就不会再留恋三界了。

  三界是欲界、色界、无色界。所谓“三界无安,犹如火宅”。莲池大师是中国明朝有名高僧,出家后还时常回家探视夫人。夫人是聪明人,心想丈夫已经出家,而不专心务道修行,放不下情爱,怎能上进?因此在家门入口处,掘一深坑,下面点著火,上面用席遮盖。恰巧莲池大师又返家,一入门便跌下坑,很惊慌说:“为何这里是火宅?”夫人说:“既知道是火宅,为何还要回来!”这句话点醒了大师,从此便专心修道,再不回家了。
《楞严经》卷四: “富楼那,妄性如是,因何为在?汝但不随分别世间、业果、众生三种相续,三缘断故,三因不生,则汝心中演若达多狂性自歇,歇即菩提。胜净明心,本周法界,不从人得,何藉劬劳肯綮修证?譬如有人,于自衣中系如意珠,不自觉知,穷露他方,乞食驰走。虽实贫穷,珠不曾失;忽有智者指示其珠,所愿从心,致大饶富,方悟神珠非从外得。”
大般涅盘经遗教品第一: “阿难,如汝所问,佛去世后,以何为师者?阿难,尸波罗蜜戒,是汝大师,依之修行,能得出世甚深定慧。
  “阿难,如汝所问,佛涅盘后,依何住者?阿难,依四念处,严心而住。观身性相,同于虚空,名身念处;观受不在内外,不住中间,名受念处;观心但有名字,名字性离,名心念处;观法不得善法,不得不善法,名法念处。阿难,一切行者,应当依此四念处住。
大般涅槃经遗教品第一: 佛告阿难。如汝所问。佛涅槃后六群比丘恶性车匿行污他家。云何共住而得示教。阿难。车匿比丘其性鄙恶。我涅槃后渐当调伏。其心柔和舍本恶性。阿难。我弟难陀。具极重欲。其性鄙恶。如来以善方便示教利喜。知其根性。以般若慧。为说十二因缘。所谓无明缘行。行缘识。乃至老死忧悲苦恼。皆是无明憎爱丛林。一切行苦。弥满三界遍流六道。大苦根本无明所起。以般若慧。示以性净。谛观根本。即断诸有过患无明。根本灭故。无明灭。无明灭则行灭。乃至老死忧悲苦恼皆灭。得此观时。摄心定住即入三昧。以三昧力。得入初禅。渐渐次第入第四禅。继心正念。如是修习。然后自当得证上果。离三界苦。阿难。尔时难陀比丘。深生信心。依我教法。勤心修习。不久即得阿罗汉果。阿难。我涅槃后汝当依我教法正观。教示六群车匿比丘。深心依此清净正法。不久自当得证上果。
《摩诃般若波罗蜜经》卷第二十五 三次第行品第七十五:

须菩提,云何菩萨摩诃萨修念佛?菩萨摩诃萨念佛,不以色念,不以受、想、行、识念。何以故?是色自性无,受、想、行、识自性无。若法自性无,是为无所有。何以故?无忆故是为念佛。


《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我本因地。以念佛心。入无生忍。今于此界。摄念佛人。归于净土。佛问圆通。我无选择。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得三摩地。
《楞严经》卷五:佛言:“六根解除亦复如是。此根初解,先得人空;空性圆明,成法解脱;解脱法已,俱空不生,是名菩萨从三摩地得无生忍。”

阿难及诸大众,蒙佛开示,慧觉圆通,得无疑惑。一时合掌,顶礼双足而白佛言:“我等今日身心皎然,快得无碍!虽复悟知一六亡义,然犹未达圆通本根。世尊,我辈飘零,积劫孤露,何心何虑,预佛天伦,如失乳儿忽遇慈母。若复因此际会道成,所得密言,还同本悟,则与未闻无有差别。惟垂大悲,惠我秘严,成就如来最后开示。”作是语已,五体投地,退藏密机,冀佛冥授。

尔时,世尊普告众中诸大菩萨及诸漏尽大阿罗汉:“汝等菩萨及阿罗汉,生我法中,得成无学。吾今问汝,最初发心悟十八界,谁为圆通?从何方便入三摩地?”


《楞严经》卷六:尔时,观世音菩萨即从座起,顶礼佛足而白佛言:“世尊,忆念我昔无数恒河沙劫,于时有佛出现于世,名观世音,我于彼佛发菩提心。彼佛教我,从闻、思、修入三摩地。

《摩诃般若波罗蜜经》卷第二 往生品第四:

“舍利弗,有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时,得四禅、四无量心、四无色定,游戏其中入初禅,从初禅起入灭尽定,从灭尽定起乃至入四禅,四禅起入灭尽定,从灭尽定起入虚空处,从虚空处起入灭尽定,从灭尽定起乃至入非有想非无想处,从非有想非无想处起入灭尽定。如是,舍利弗,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以方便力故入超越定。
大般涅槃经遗教品第一: 佛告阿难。如汝所问。佛涅槃后六群比丘恶性车匿行污他家。云何共住而得示教。阿难。车匿比丘其性鄙恶。我涅槃后渐当调伏。其心柔和舍本恶性。阿难。我弟难陀。具极重欲。其性鄙恶。如来以善方便示教利喜。知其根性。以般若慧。为说十二因缘。所谓无明缘行。行缘识。乃至老死忧悲苦恼。皆是无明憎爱丛林。一切行苦。弥满三界遍流六道。大苦根本无明所起。以般若慧。示以性净。谛观根本。即断诸有过患无明。根本灭故。无明灭。无明灭则行灭。乃至老死忧悲苦恼皆灭。得此观时。摄心定住即入三昧。以三昧力。得入初禅。渐渐次第入第四禅。继心正念。如是修习。然后自当得证上果。离三界苦。阿难。尔时难陀比丘。深生信心。依我教法。勤心修习。不久即得阿罗汉果。阿难。我涅槃后汝当依我教法正观。教示六群车匿比丘。深心依此清净正法。不久自当得证上果。
大方广佛华严经卷第六十八
于阗国三藏实叉难陀奉 制译
入法界品第三十九之九(节选)

尔时,观自在菩萨遥见善财,告言:“善来!汝发大乘意普摄众生,起正直心专求佛法,大悲深重救护一切,普贤妙行相续现前,大愿深心圆满清净,勤求佛法悉能领受,积集善根恒无厌足,顺善知识不违其教;从文殊师利功德智慧大海所生,其心成熟,得佛势力;已获广大三昧光明,专意希求甚深妙法,常见诸佛生大欢喜,智慧清净犹如虚空,既自明了复为他说,安住如来智慧光明。”

尔时,善财童子顶礼观自在菩萨足,绕无数匝,合掌而住,白言:“圣者!我已先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而未知菩萨云何学菩萨行?云何修菩萨道?我闻圣者善能教诲,愿为我说!”

菩萨告言:

“善哉善哉!善男子!汝已能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

“善男子!我已成就菩萨大悲行解脱门。善男子!我以此菩萨大悲行门,平等教化一切众生相续不断。

“善男子!我住此大悲行门,常在一切诸如来所,普现一切众生之前。或以布施,摄取众生;或以爱语,或以利行,或以同事,摄取众生;或现色身,摄取众生;或现种种不思议色净光明网,摄取众生;或以音声,或以威仪,或为说法,或现神变,令其心悟而得成熟;或为化现同类之形,与其共居而成熟之。

“善男子!我修行此大悲行门,愿常救护一切众生;愿一切众生,离险道怖,离热恼怖,离迷惑怖,离系缚怖,离杀害怖,离贫穷怖,离不活怖,离恶名怖,离于死怖,离大众怖,离恶趣怖,离黑闇怖,离迁移怖,离爱别怖,离怨会怖,离逼迫身怖,离逼迫心怖,离忧悲怖。复作是愿:‘愿诸众生,若念于我,若称我名,若见我身,皆得免离一切怖畏。’善男子!我以此方便,令诸众生离怖畏已,复教令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永不退转。
大佛顶首楞严经第八卷(节选):

尔时文殊师利法王子,在大众中即从座起,顶礼佛足而白佛言:当何名是经?我及众生云何奉持?佛告文殊师利:是经名“大佛顶,悉怛多般怛啰,无上宝印,十方如来清净海眼”。亦名“救护亲因,度脱阿难,及此会中性比丘尼,得菩提心,入遍知海”。亦名“如来密因,修证了义”。亦名“大方广妙莲华王,十方佛母陀罗尼咒”。亦名“灌顶章句,诸菩萨万行,首楞严”。汝当奉持。

说是语已,即时阿难及诸大众,得蒙如来开示密印,般怛啰义,兼闻此经了义名目。顿悟禅那修进圣位增上妙理,心虑虚凝。断除三界修心六品微细烦恼。

大般涅槃经:首楞严三昧者有五种名。一者首楞严三昧。二者般若波罗蜜。三者金刚三昧。四者师子吼三昧。五者佛性。随其所作处处得名。

摩诃般若波罗蜜经卷第二十二
六度相摄品第六十八(节选)

“世尊,云何菩萨摩诃萨住般若波罗蜜取禅那波罗蜜?”
  佛言:“菩萨住般若波罗蜜除诸佛三昧,入余一切三昧若声闻三昧、若辟支佛三昧、若菩萨三昧皆行皆入。
  “是菩萨住诸三昧,逆顺出入八背舍。何等八?内有色相外观色,是初背舍;内无色相外观色,二背舍;净背舍身作证,三背舍;过一切色相,灭有对相,不念种种相故,入无量虚空处,四背舍;过一切虚空处,入无边识处,五背舍;过一切识处,入无所有处,六背舍;过一切无所有处,入非有想非无想处,七背舍;过一切非有想非无想处,入灭受想处,八背舍。于是八背舍,逆顺出入九次第定。何等九?离诸欲,离诸恶不善法,有觉有观,离生喜乐,入初禅乃至过非有想非无想处,入灭受想定,是名九次第定逆顺出入。
  “是菩萨依八背舍、九次第定,入师子奋迅三昧。云何名师子奋迅三昧?须菩提,菩萨离欲,离恶不善法,有觉有观,离生喜乐,入初禅乃至入灭受想定,从灭受想定起,还入非有想非无想处,非有想非无想处起,乃至还入初禅。
  “是菩萨依师子奋迅三昧,入超越三昧。云何为超越三昧?须菩提,菩萨离欲,离诸恶不善法,有觉有观,离生喜乐入初禅,从初禅起乃至入非有想非无想处,非有想非无想处起,入灭受想定,灭受想定起还入初禅,从初禅起入灭受想定,灭受想定起入二禅,二禅起入灭受想定,灭受想定起入三禅,三禅起入灭受想定,灭受想定起入四禅,四禅起入灭受想定,灭受想定起入空处,空处起入灭受想定,灭受想定起入识处,识处起入灭受想定,灭受想定起入无所有处,无所有处起入灭受想定,灭受想定起入非有想非无想处,非有想非无想处起入灭受想定,灭受想定起入散心中,散心中起入灭受想定,灭受想定起还入散心中,散心中起入非有想非无想处,非有想非无想处起还住散心中,散心中起入无所有处,无所有处起住散心中,散心中起入识处,识处起住散心中,散心中起入空处,空处起住散心中,散心中起入第四禅中,第四禅中起住散心中,散心中起入第三禅中,第三禅中起住散心中,散心中起入第二禅中,第二禅中起住散心中,散心中起入初禅中,初禅中起住散心中。
  “是菩萨摩诃萨住超越三昧,得诸法等相,是为菩萨住般若波罗蜜取禅那波罗蜜。”
《妙法莲华经》提婆达多品第十二:
  文殊師利言:「我於海中,惟常宣說妙法華經。」智積問文殊師利言:「此經甚深微妙,諸經中寶,世所稀有,頗有眾生、勤加精進,修行此經,速得佛否?」文殊師利言:「有裟竭羅龍王女,年始八歲,智慧利根,善知眾生諸根行業,得陀羅尼,諸佛所說甚深秘藏,悉能受持。深入禪定,了達諸法,於剎那頃、發菩提心,得不退轉,辯才無礙。慈念眾生、猶如赤子,功德具足,心念口演,微妙廣大,慈悲仁讓,志意和雅,能至菩提。」

智積菩薩言:「我見釋迦如來,於無量劫、難行苦行,積功累德,求菩提道,未曾止息。觀三千大千世界,乃至無有如芥子許、非是菩薩捨身命處,為眾生故,然後乃得成菩提道。不信此女於須臾頃、便成正覺。」言論未訖,時龍王女、忽現於前,頭面禮敬,卻住一面,以偈讚曰:


深達罪福相, 遍照於十方, 微妙淨法身, 具相三十二。
以八十種好, 用莊嚴法身, 天人所戴仰, 龍神咸恭敬。
一切眾生類, 無不宗奉者, 又聞成菩提, 唯佛當證知。
我闡大乘教, 度脫苦眾生。


時舍利弗語龍女言:「汝謂不久得無上道,是事難信。所以者何。女身垢穢,非是法器,云何能得無上菩提。佛道懸曠,經無量劫、勤苦積行,具修諸度,然後乃成。又女人身、猶有五障,一者、不得作梵天王,二者、帝釋,三者、魔王,四者、轉輪聖王,五者、佛身,云何女身速得成佛?」


爾時龍女有一寶珠,價值三千大千世界,持以上佛。佛即受之。龍女謂智積菩薩、尊者舍利弗言:「我獻寶珠,世尊納受,是事疾否?」答言:「甚疾。」女言:「以汝神力、觀我成佛,復速於此。」當時眾會,皆見龍女、忽然之間、變成男子,具菩薩行,即往南方無垢世界,坐寶蓮華,成等正覺,三十二相、八十種好,普為十方一切眾生、演說妙法。爾時娑婆世界、菩薩、聲聞、天龍八部、人與非人,皆遙見彼龍女成佛,普為時會人天說法,心大歡喜,悉遙敬禮。無量眾生、聞法解悟,得不退轉,無量眾生、得受道記,無垢世界、六反震動,娑婆世界、三千眾生住不退地、三千眾生發菩提心、而得受記。智積菩薩、及舍利弗,一切眾會,默然信受。


大佛顶首楞严经卷十:汝等存心秉如来道。将此法门。于我灭后。传示末世。普令众生。觉了斯义。无令见魔自作沈孽保绥哀救。销息邪缘。令其身心入佛知见。从始成就。不遭歧路。如是法门。先过去世恒沙劫中。微尘如来。乘此心开。得无上道。识阴若尽。则汝现前诸根互用。从互用中。能入菩萨金刚干慧。圆明精心。于中发化。如净琉璃。内含宝月。如是乃超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四加行心。菩萨所行金刚十地。等觉圆明。入于如来妙庄严海。圆满菩提。归无所得。

大佛顶首楞严经卷十:阿难。若复有人。遍满十方所有虚空。盈满七宝。持以奉上微尘诸佛。承事供养。心无虚度。于意云何。是人以此施佛因缘。得福多否。
  阿难答言。虚空无尽。珍宝无边。昔有众生。施佛七钱。舍身犹获转轮王位。况复现前虚空既穷。佛土充遍。皆施珍宝。穷劫思议。尚不能及。是福云何更有边际。
  佛告阿难。诸佛如来。语无虚妄。若复有人。身具四重十波罗夷。瞬息即经此方他方。阿鼻地狱。乃至穷尽十方无间。靡不经历。能以一念。将此法门。于末劫中。开示未学。是人罪障。应念销灭。变其所受地狱苦因。成安乐国。得福超越前之施人。百倍千倍。千万亿倍。如是乃至。算数譬喻所不能及。阿难。若有众生。能诵此经。能持此咒。如我广说。穷劫不尽。依我教言。如教行道。直成菩提。无复魔业。
《妙法莲华经》如来神力品第二十一:
尔时佛告上行等菩萨大众:‘诸佛神力,如是无量无边、不可思议,若我以是神力,于无量无边百千万亿阿僧祇劫,为嘱累故、说此经功德,犹不能尽。以要言之,如来一切所有之法,如来一切自在神力,如来一切所秘要之藏,如来一切甚深之事,皆于此经、宣示显说。是故汝等于如来灭后,应一心受持、读诵、解说、书写、如说修行。所在国土,若有受持、读诵、解说、书写、如说修行,若经卷所住之处,若于园中,若于林中,若于树下,若于僧坊,若白衣舍,若在殿堂,若山谷旷野,是中皆应起塔供养。所以者何。当知是处、即是道场,诸佛于此、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诸佛于此、转于法-纶,诸佛于此、而般涅槃。’

《妙法莲华经》嘱累品第二十二:
尔时释迦牟尼佛从法座起,现大神力,以右手摩无量菩萨摩诃萨顶,而作是言:‘我于无量百千万亿阿僧祇劫、修习是难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法,今以付嘱汝等,汝等应当一心流布此法,广令增益。’如是三摩诸菩萨摩诃萨顶、而作是言:‘我于无量百千万亿阿僧祇劫、修习是难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法,今以付嘱汝等,汝等当受持、读诵、广宣此法,令一切众生、普得闻知。所以者何。如来有大慈悲,无诸悭吝,亦无所畏,能与众生、佛之智慧、如来智慧、自然智慧,如来是一切众生之大施主。汝等亦应随学如来之法,勿生悭吝,于未来世,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信如来智慧者,当为演说此法华经,使得闻知,为令其人得佛慧故。若有众生不信受者,当于如来余深法中、示教利喜,汝等若能如是,则为已报诸佛之恩。’
妙法莲华经卷第六法师功德品第十九:
尔时佛告常精进菩萨摩诃萨:若善男子、善女人,受持是法华经,若读、若诵、若解说、若书写,是人当得八百眼功德、千二百耳功德、八百鼻功德、千二百舌功德、八百身功德、千二百意功德,以是功德、庄严六根,皆令清净。是善男子、善女人,父母所生清净肉眼,见于三千大千世界内外所有山林河海,下至阿鼻地狱,上至有顶,亦见其中一切众生,及业因缘、果报生处,悉见悉知。
………
复次,常精进!若善男子、善女人,受持此经,若读、若诵、若解说、若书写,得千二百耳功德。以是清净耳,闻三千大千世界,下至阿鼻地狱,上至有顶,其中内外种种语言音声——象声、马声、牛声、车声,啼哭声、愁叹声,螺声、鼓声、钟声、铃声,笑声、语声,男声、女声、童子声、童女声,法声、非法声,苦声、乐声,凡夫声、圣人声,喜声、不喜声,天声、龙声、夜叉声、乾闼婆声、阿修罗声、迦楼罗声、紧那罗声、摩睺罗伽声,火声、水声、风声,地狱声、畜生声、饿鬼声,比丘声、比丘尼声,声闻声、辟支佛声,菩萨声、佛声——以要言之,三千大千世界中一切内外所有诸声,虽未得天耳,以父母所生清净常耳,皆悉闻知,如是分别种种音声而不坏耳根。
……..
大佛顶首楞严经浅释-第四卷
宣化上人著述


阿难。汝今欲逆生死欲流。返穷流根。至不生灭。
  
阿难,你现在不愿顺生死流转,而想求逆流功夫,就应该返本穷源,寻求生死流之根源,才能得到不生灭的果位。
  
当验此等六受用根。谁合谁离。谁深谁浅。谁为圆通。谁不圆满。
  
欲求不生灭果,当依不生灭因。六根之性是不生灭,但有优劣之分,所以你应当先选拣检验,这六受用根,哪一种是离知?哪一种是合知?鼻、舌和身三根是要合才能知道。眼、耳和意三根则离开亦能知道。合知比较难修,离知比较易入。再考验谁是浅显易明?谁是深隐难测?意根是深隐难测,眼耳比较浅显易入。再看哪一种是圆通?哪一种是不圆通?眼具八百功能,故不圆通。耳具千二百功德,当然最圆通。如来已暗示耳根最圆通,但不说出,要阿难自己体验选择,作为入门之道。

若能于此悟圆通根。逆彼无始织妄业流。得循圆通。与不圆根。日劫相倍。
  
如果你能在这六根中,明白哪一根是最圆通,依它修持,把无始以来交织妄业之流,扭转过来,做逆流的工夫。顺著不生灭的圆通根来修,犹如顺水扬帆,和那些不圆通之根,比较起来,迟速几有一日和一劫之不同。
  
我今备显六湛圆明。本所功德。数量如是。随汝详择其可入者。吾当发明。令汝增进。
  
我已经完全明显开示给你知道,这六湛圆明的根性,本来所具足的功能数量,由你自己仔细去选择,哪一种和你最相应,最适合的,我就会和你再详细解说,令你对这根,能次第解结,渐次深入,得到进步。
  
十方如来。于十八界一一修行。皆得圆满无上菩提。于其中间。亦无优劣。
  
十方如来,在这五阴、六入、十二处、十八界中,一一依次修行,头头是道,都能得到无上菩提,并无优劣之分。
  
但汝下劣。未能于中圆自在慧。故我宣扬。令汝但于一门深入。
  
但是阿难,你的根性下劣,不是优秀分子,故不能于五阴、六入、十二处、十八界中得到圆融自在之智慧。故我要为你说明,诸根之优劣深浅,使你选择后,能做逆流工夫,一门深入。
  
入一无妄。彼六知根。一时清净。
  
只要你能够一根深入,入到极点,妄尽真存,达到一真无妄之境界。这就是一根得以还源,其他六根,亦同时得到清净。
学习大佛顶首楞严经,当我读到:“但汝下劣,未能于中圆自在慧,故我宣扬,令汝但于一门深入,入一无妄,彼六知根一时清净。”这一段经文时,我就想起了我写的“观、练、熏、修四种禅定与观音耳根圆通章经文对照学习体悟”里的一段心得:
 
前面我写了“ 有了这个内听能力就可以修耳根圆通了,.....”也提到一些。
今次我结合摩诃般若波罗蜜经 第二十二卷 (节选),“世尊,云何菩萨摩诃萨住般若波罗蜜取禅那波罗蜜?”里内容来写。


佛经讲火烧初禅天,水淹二禅天,风吹三禅天。在这里可以知道这个世界是由四大:地、水、火、风,五蕴:色、受、想、行、识,六尘:色、声、香、味、触、法所组成。

下面写我在修习 观(八背舍)、练(九次第定)、熏(师子奋迅三昧)、修(超越三昧)这四种禅定中闻听到的声音写出来,然后根据一些特别的声音写一些心得:

先写 九次第定(练禅):

色界:初禅 、二禅都是水、火、风的声音。三禅是火、风声音,四禅是火声。无色界: 1、空无边处定 2、识无边处定 3、无所有处定 4、非想非非想处定 。这几种声音都差不多,只不过越往上声音越小。这些声音比较空荡。


最后一个灭尽定,声音有点尖锐,是火声。像利器的声音。色界里禅定的声音,火声像小钟音。

净名疏云:“若不了义教,明无色界无色;若了义教,明无色界有色。” 涅盘云:“无色界色,非声闻缘觉所知。” 所以我们要学习般若波罗蜜,才有能力听到这些声音。

听这些 声音最好在早上起床前。那个时候能量充足,在床上慢慢听。如果不想听就用打坐的方法快点越过九次第定,到达师子奋迅三昧或超越三昧。因为九次第定从初禅 一直往上要花很长时间。如果能量不充足,那就像充电一样慢慢观呼吸。

从初禅 一直往上好像上山一样的感觉,过了色界这比较轻松。进入无色界前会感觉到停了一下,然后再进入。快到非想非非想处定前感觉到快到顶了。到达非想非非想处定时会停下来,过一会好像走平路一样到达灭尽定。

师子奋迅三昧(熏禅):在九次第定从灭尽定一级级退到初禅 一会,然后也像九次第定一样也是一级级 从初禅 一直往上,到达灭尽定后又一级级退到初禅。不过速度很快。因为九次第定像开路先锋一样将身体的气脉打通,同时也积聚了能量。

超越三昧(修禅):

当 师子奋迅三昧退到初禅时,过一会从初禅开始时会听到一阵气流声往上移动,好像喷头发出的声音一样。到达非有想非无想处一会又进入灭受想定。过一会听到一阵像利器的声音从灭受想定一直往下移动退到初禅,这时听到的是水、火、风的声音。过一会又听到利器的声音,这时感觉又跳到灭受想定。过一会又听到水、火、风的声音,这时是跳到了二禅。就这样灭受想定就在每个禅定之间穿插,一会儿是利器的声音,一会儿是另一个禅定的声音。灭受想定穿插完成了后退到散心中。这时听到是组合声。这个就是超越三昧有两种:一超入, 二超出的第一种。


灭受想定退到散心时过一会又听到听利器的声音,感觉到又跳回到灭受想定。然后根据声音知道 又跳回到散心 。停了一下又听到一阵混合的声音往上移动到达非有想非无想处。之后散心这在每个每个禅定之间穿插,最后是初禅起住散心中。

在散心在每个每个禅定之间穿插过程中,我感觉自己好像在轮船上,听到的是好像轮船发出的声音以及是海潮声。慢慢听不到轮船发出的声音和海潮声了,这时感觉到快到岸了。

这个就是 超越三昧有两种:一超入, 二超出的第二种。

从 超越三昧(修禅)退出来之后又是从头来过,也就是从九次第定到达师子奋迅三昧,又从师子奋迅三昧到达超越三昧。这样反反复复,周而复始。

从第二次起会转得很快,这时候很难分出这些小禅定,只能分出大的。也就是练(九次第定)、熏(师子奋迅三昧)、修(超越三昧)这些禅定。在禅定之中我也不知转了多少圈了,感觉九次第定慢下来,这时也听不到水、火、风的声音,也没有好像上山一样的感觉。

这样反反复复,周而复始。感觉到师子奋迅三昧发出的声音不是水、火、风的声音。感觉到是警声,有时又感到是师子吼的声音。

也没有感觉超越三昧里的灭受想定在每个禅定之间穿插了,而是一边是灭受想定发出利器的声音,一边是其他禅定发出混合声音。

有时又听到虫子叫的声音........

从 师子奋迅三昧(熏禅)和超越三昧(修禅)的第一种,一超入,在实修过程中听到的声音。我想到耳根圆通章,观世音菩萨说:世尊,由我供养观音如来,蒙彼如来,授我如幻闻熏闻修.金刚三昧,与佛如来同慈力故,令我身成三十二应,入诸国土。
从超越三昧(修禅)第二种,二超出,在实修过程中听到的声音。我想到,大佛顶首楞严经:尔时世尊,在大众中,舒金色臂,摩阿难顶。告示阿难及诸大众。有三摩提。名大佛顶首楞严王,具足万行,十方如来一门超出妙庄严路。汝今谛听。阿难顶礼,伏受慈旨。
从多次感觉到师子奋迅三昧发出的声音不是水、火、风的声音。感觉到是警声,有时又感到是师子吼的声音。我想到了大般涅槃经:首楞严三昧者。有五种名。 一者首楞严三昧。二者般若波罗蜜。三者金刚三昧。四者师子吼三昧。五者佛性。
文殊师利言。世尊。云何名一行三昧。
  佛言。法界一相。系缘法界是名一行三昧。若善男子善女人。欲入一行三昧。当先闻般若波罗蜜如说修学然后能入一行三昧。

大般涅槃经后分卷上 应尽还源品第二
  佛复告诸大众:“我今时至,举身疼痛。”说是语已,即入初禅,以涅槃光,遍观世界,入寂灭定。
  尔时,世尊所言未讫,即入初禅;从初禅出,入第二禅;从二禅出,入第三禅;从三禅出,入第四禅;从四禅出,入虚空处;从空处出,入无边识处;从识处出,入不用处;从不用出,入非想非非想处;从非非想处出,入灭尽定;从灭尽定出,还入非想非非想处;从非非想出,入不用处;从不用出,入无边识处;从无边识处出,入虚空处;从空处出,入第四禅;从四禅出,入第三禅;从三禅出,入第二禅;从二禅出,入第一禅。
  尔时,世尊如是逆顺入诸禅已,普告大众:“我以甚深般若,遍观三界一切六道,诸山大海大地含生,如是三界根本性离,毕竟寂灭同虚空相,无名无识永断诸有,本来平等无高下想,无见无闻,无觉无知,不可系缚,不可解脱,无众生,无寿命,不生不起,不尽不灭,非世间、非非世间,涅槃生死皆不可得,二际平等等诸法故,闲居静住无所施为,究竟安置必不可得,从无住法法性施为,断一切相,一无所有。法相如是,其知是者,名出世人。是事不知,名生死始。汝等大众,应断无明灭生死始。”
  尔时,世尊说是语已,复入超禅;从初禅出,入第三禅;从三禅出,入虚空处;从虚空出,入无所有处;从无所有出,入灭尽想定;从灭尽定出,次第还入至非想非非想处;从非非想出,入无边识处;从识处出,入第四禅;从四禅出,入第二禅;从二禅出,入于初禅。
  如是逆顺入超禅已,复告大众:“我以摩诃般若,遍观三界有情无情,一切人法悉皆究竟,无系缚者,无解脱者,无主无依,不可摄持,不出三界,不入诸有,本来清净,无垢无烦恼,与虚空等,不平等非不平等,尽诸动念思想心息。如是法相,名大涅槃。真见此法,名为解脱。凡夫不知,名曰无明。”
  作是语已,复入超禅;从初禅出,乃至入灭尽定;从灭尽定出,乃至入初禅。如是逆顺入超禅已,复告大众:“我以佛眼遍观三界一切诸法,无明本际,性本解脱,于十方求了不能得;根本无故,所因枝叶皆悉解脱;无明解脱故,乃至老死皆得解脱。以是因缘,我今安住常寂灭光,名大涅槃。”


大佛顶首楞严经浅释-第四卷
宣化上人著述


阿难。汝今欲逆生死欲流。返穷流根。至不生灭。
  
阿难,你现在不愿顺生死流转,而想求逆流功夫,就应该返本穷源,寻求生死流之根源,才能得到不生灭的果位。
  
当验此等六受用根。谁合谁离。谁深谁浅。谁为圆通。谁不圆满。
  
欲求不生灭果,当依不生灭因。六根之性是不生灭,但有优劣之分,所以你应当先选拣检验,这六受用根,哪一种是离知?哪一种是合知?鼻、舌和身三根是要合才能知道。眼、耳和意三根则离开亦能知道。合知比较难修,离知比较易入。再考验谁是浅显易明?谁是深隐难测?意根是深隐难测,眼耳比较浅显易入。再看哪一种是圆通?哪一种是不圆通?眼具八百功能,故不圆通。耳具千二百功德,当然最圆通。如来已暗示耳根最圆通,但不说出,要阿难自己体验选择,作为入门之道。

若能于此悟圆通根。逆彼无始织妄业流。得循圆通。与不圆根。日劫相倍。
  
如果你能在这六根中,明白哪一根是最圆通,依它修持,把无始以来交织妄业之流,扭转过来,做逆流的工夫。顺著不生灭的圆通根来修,犹如顺水扬帆,和那些不圆通之根,比较起来,迟速几有一日和一劫之不同。
  
我今备显六湛圆明。本所功德。数量如是。随汝详择其可入者。吾当发明。令汝增进。
  
我已经完全明显开示给你知道,这六湛圆明的根性,本来所具足的功能数量,由你自己仔细去选择,哪一种和你最相应,最适合的,我就会和你再详细解说,令你对这根,能次第解结,渐次深入,得到进步。
  
十方如来。于十八界一一修行。皆得圆满无上菩提。于其中间。亦无优劣。
  
十方如来,在这五阴、六入、十二处、十八界中,一一依次修行,头头是道,都能得到无上菩提,并无优劣之分。
  
但汝下劣。未能于中圆自在慧。故我宣扬。令汝但于一门深入。
  
但是阿难,你的根性下劣,不是优秀分子,故不能于五阴、六入、十二处、十八界中得到圆融自在之智慧。故我要为你说明,诸根之优劣深浅,使你选择后,能做逆流工夫,一门深入。
  
入一无妄。彼六知根。一时清净。
  
只要你能够一根深入,入到极点,妄尽真存,达到一真无妄之境界。这就是一根得以还源,其他六根,亦同时得到清净。
学习大佛顶首楞严经,当我读到:“但汝下劣,未能于中圆自在慧,故我宣扬,令汝但于一门深入,入一无妄,彼六知根一时清净。”这一段经文时,我就想起了我写的“观、练、熏、修四种禅定与观音耳根圆通章经文对照学习体悟”里的一段心得:
 
前面我写了“ 有了这个内听能力就可以修耳根圆通了,.....”也提到一些。
今次我结合摩诃般若波罗蜜经 第二十二卷 (节选),“世尊,云何菩萨摩诃萨住般若波罗蜜取禅那波罗蜜?”里内容来写。


佛经讲火烧初禅天,水淹二禅天,风吹三禅天。在这里可以知道这个世界是由四大:地、水、火、风,五蕴:色、受、想、行、识,六尘:色、声、香、味、触、法所组成。

下面写我在修习 观(八背舍)、练(九次第定)、熏(师子奋迅三昧)、修(超越三昧)这四种禅定中闻听到的声音写出来,然后根据一些特别的声音写一些心得:

先写 九次第定(练禅):

色界:初禅 、二禅都是水、火、风的声音。三禅是火、风声音,四禅是火声。无色界: 1、空无边处定 2、识无边处定 3、无所有处定 4、非想非非想处定 。这几种声音都差不多,只不过越往上声音越小。这些声音比较空荡。


最后一个灭尽定,声音有点尖锐,是火声。像利器的声音。色界里禅定的声音,火声像小钟音。

净名疏云:“若不了义教,明无色界无色;若了义教,明无色界有色。” 涅盘云:“无色界色,非声闻缘觉所知。” 所以我们要学习般若波罗蜜,才有能力听到这些声音。

听这些 声音最好在早上起床前。那个时候能量充足,在床上慢慢听。如果不想听就用打坐的方法快点越过九次第定,到达师子奋迅三昧或超越三昧。因为九次第定从初禅 一直往上要花很长时间。如果能量不充足,那就像充电一样慢慢观呼吸。

从初禅 一直往上好像上山一样的感觉,过了色界这比较轻松。进入无色界前会感觉到停了一下,然后再进入。快到非想非非想处定前感觉到快到顶了。到达非想非非想处定时会停下来,过一会好像走平路一样到达灭尽定。

师子奋迅三昧(熏禅):在九次第定从灭尽定一级级退到初禅 一会,然后也像九次第定一样也是一级级 从初禅 一直往上,到达灭尽定后又一级级退到初禅。不过速度很快。因为九次第定像开路先锋一样将身体的气脉打通,同时也积聚了能量。

超越三昧(修禅):

当 师子奋迅三昧退到初禅时,过一会从初禅开始时会听到一阵气流声往上移动,好像喷头发出的声音一样。到达非有想非无想处一会又进入灭受想定。过一会听到一阵像利器的声音从灭受想定一直往下移动退到初禅,这时听到的是水、火、风的声音。过一会又听到利器的声音,这时感觉又跳到灭受想定。过一会又听到水、火、风的声音,这时是跳到了二禅。就这样灭受想定就在每个禅定之间穿插,一会儿是利器的声音,一会儿是另一个禅定的声音。灭受想定穿插完成了后退到散心中。这时听到是组合声。这个就是超越三昧有两种:一超入, 二超出的第一种。


灭受想定退到散心时过一会又听到听利器的声音,感觉到又跳回到灭受想定。然后根据声音知道 又跳回到散心 。停了一下又听到一阵混合的声音往上移动到达非有想非无想处。之后散心这在每个每个禅定之间穿插,最后是初禅起住散心中。

在散心在每个每个禅定之间穿插过程中,我感觉自己好像在轮船上,听到的是好像轮船发出的声音以及是海潮声。慢慢听不到轮船发出的声音和海潮声了,这时感觉到快到岸了。

这个就是 超越三昧有两种:一超入, 二超出的第二种。

从 超越三昧(修禅)退出来之后又是从头来过,也就是从九次第定到达师子奋迅三昧,又从师子奋迅三昧到达超越三昧。这样反反复复,周而复始。

从第二次起会转得很快,这时候很难分出这些小禅定,只能分出大的。也就是练(九次第定)、熏(师子奋迅三昧)、修(超越三昧)这些禅定。在禅定之中我也不知转了多少圈了,感觉九次第定慢下来,这时也听不到水、火、风的声音,也没有好像上山一样的感觉。

这样反反复复,周而复始。感觉到师子奋迅三昧发出的声音不是水、火、风的声音。感觉到是警声,有时又感到是师子吼的声音。

也没有感觉超越三昧里的灭受想定在每个禅定之间穿插了,而是一边是灭受想定发出利器的声音,一边是其他禅定发出混合声音。

有时又听到虫子叫的声音........

从 师子奋迅三昧(熏禅)和超越三昧(修禅)的第一种,一超入,在实修过程中听到的声音。我想到耳根圆通章,观世音菩萨说:世尊,由我供养观音如来,蒙彼如来,授我如幻闻熏闻修.金刚三昧,与佛如来同慈力故,令我身成三十二应,入诸国土。
从超越三昧(修禅)第二种,二超出,在实修过程中听到的声音。我想到,大佛顶首楞严经:尔时世尊,在大众中,舒金色臂,摩阿难顶。告示阿难及诸大众。有三摩提。名大佛顶首楞严王,具足万行,十方如来一门超出妙庄严路。汝今谛听。阿难顶礼,伏受慈旨。
从多次感觉到师子奋迅三昧发出的声音不是水、火、风的声音。感觉到是警声,有时又感到是师子吼的声音。我想到了大般涅槃经:首楞严三昧者。有五种名。 一者首楞严三昧。二者般若波罗蜜。三者金刚三昧。四者师子吼三昧。五者佛性。
大般涅槃经后分卷上 应尽还源品第二
  佛复告诸大众:“我今时至,举身疼痛。”说是语已,即入初禅,以涅槃光,遍观世界,入寂灭定。
  尔时,世尊所言未讫,即入初禅;从初禅出,入第二禅;从二禅出,入第三禅;从三禅出,入第四禅;从四禅出,入虚空处;从空处出,入无边识处;从识处出,入不用处;从不用出,入非想非非想处;从非非想处出,入灭尽定;从灭尽定出,还入非想非非想处;从非非想出,入不用处;从不用出,入无边识处;从无边识处出,入虚空处;从空处出,入第四禅;从四禅出,入第三禅;从三禅出,入第二禅;从二禅出,入第一禅。
  尔时,世尊如是逆顺入诸禅已,普告大众:“我以甚深般若,遍观三界一切六道,诸山大海大地含生,如是三界根本性离,毕竟寂灭同虚空相,无名无识永断诸有,本来平等无高下想,无见无闻,无觉无知,不可系缚,不可解脱,无众生,无寿命,不生不起,不尽不灭,非世间、非非世间,涅槃生死皆不可得,二际平等等诸法故,闲居静住无所施为,究竟安置必不可得,从无住法法性施为,断一切相,一无所有。法相如是,其知是者,名出世人。是事不知,名生死始。汝等大众,应断无明灭生死始。”
  尔时,世尊说是语已,复入超禅;从初禅出,入第三禅;从三禅出,入虚空处;从虚空出,入无所有处;从无所有出,入灭尽想定;从灭尽定出,次第还入至非想非非想处;从非非想出,入无边识处;从识处出,入第四禅;从四禅出,入第二禅;从二禅出,入于初禅。
  如是逆顺入超禅已,复告大众:“我以摩诃般若,遍观三界有情无情,一切人法悉皆究竟,无系缚者,无解脱者,无主无依,不可摄持,不出三界,不入诸有,本来清净,无垢无烦恼,与虚空等,不平等非不平等,尽诸动念思想心息。如是法相,名大涅槃。真见此法,名为解脱。凡夫不知,名曰无明。”
  作是语已,复入超禅;从初禅出,乃至入灭尽定;从灭尽定出,乃至入初禅。如是逆顺入超禅已,复告大众:“我以佛眼遍观三界一切诸法,无明本际,性本解脱,于十方求了不能得;根本无故,所因枝叶皆悉解脱;无明解脱故,乃至老死皆得解脱。以是因缘,我今安住常寂灭光,名大涅槃。”


大佛顶首楞严经卷四:“阿难,汝今欲逆生死欲流,返穷流根,至不生灭,当验此等六受用根,谁合谁离?谁深谁浅?谁为圆通?谁不圆满?若能于此悟圆通根,逆彼无始织妄业流,得循圆通与不圆根,日劫相倍。我今备显六湛圆明,本所功德数量如是,随汝详择其可入者,吾当发明,令汝增进。十方如来于十八界一一修行,皆得圆满无上菩提,于其中间,亦无优劣;但汝下劣,未能于中圆自在慧,故我宣扬,令汝但于一门深入,入一无妄,彼六知根一时清净。”
学习佛说无量寿经,当我读到这一段经文: “设我得佛,十方无量不可思议诸佛世界众生之类,闻我名字,不得菩萨无生法忍诸深总持者,不取正觉。”时,我就想起了我写的一篇文章的有关内容,更加明白到我在修习这个法门过程 中,能够通过观察声音的轨迹发现就是摩诃般若波罗蜜经里说的九次第定又名“炼禅、 狮子奋迅三昧又名“熏禅”和超越三 昧又名“修禅”的轨迹,不但要有一定的定力和听力,而且要有佛力的加持才能做到。

在“观、练、熏、修四种禅定与观音耳根圆通章经文对照学习体悟”那篇文章中,“有了这个内听能力就可以修耳根圆通了,下面将我的经历分几步简单介绍”中我写到:


第一步:通过反闻等方法让自己的识心慢慢静下来,有时还要结合用念佛、持咒、修止观的方法才能做到。同时用观呼吸等方法让身体有充足的能量,这样才慢慢听到更多的声音,如风声,水声、火声。还有更多的组合声,如风浪声,沙哑声,尖锐声等很多难以形容的声音。外面的天地有很多自然之声,我们身体这个小天地同样也有很多自然之声。

第二步: 坚持修习就会发现这些声音的轨迹,每个轨迹的声音都有相同和不相同。最后那一个轨迹结束后又会重头再来,反反复复。第二次速度比第一次快,声音也比第一次静。反反复复听下去,到后来也很难分出是什么声音,是在那一个轨迹。因为这个时候听到的声音也差不多,只能凭感觉大约判断在那个位置。人与宇宙是一体的,人是小宇宙,外面是大宇宙。大宇宙会有各种声音,有一种规律。小宇宙也会有各种声音,同样也有一种规律。

第三步:学习有关禅定知识,通过声音、觉受和轨迹进行分出各种禅定。

下面说说我是怎样用声音来分别禅定的:
初禅有五种特点,称为五支,即觉、观、喜、乐、一心。二禅有四支,即内静、喜、乐、一心。这两个禅定可以根据共同特点(喜、乐、一心)来分别,有三种声音,。
三禅共有五支,即舍、念、智、乐、一心。三禅按乐、一心两种来分别就两种声音。四禅共有四支,即不苦不乐、舍、念清净、一心。四禅按一心就一种声音。

净名疏云:“若不了义教,明无色界无色;若了义教,明无色界有色。” 涅盘云:“无色界色,非声闻缘觉所知。” 所以我们要学习般若波罗蜜,才有能力听到这些声音。
1、空无边处定 2、识无边处定 3、无所有处定 4、非想非非想处定 5、灭尽定。这几种禅定就按一种。这几种声音都差不多,只不过声音有大有小,有高有沉。空无边处定比较空荡,灭尽定声音有点尖锐。

以上是基础,有了以上的基础就容易分出下面三个禅定。
下面三个是:
1、九次第定又名“炼禅”。能于一座中,从初禅节节升进,依次进入二、三、四禅、四无色定,最后进入受想灭尽定,中间无一异念间断,共经过四禅八种定加受想灭尽定,凡九级阶梯,次第升进,故名“九次第定”。
2、 狮子奋迅三昧又名“熏禅”。九次第定修习纯熟后,进一步锻炼,达到不但能从初禅沿九个阶次很快地一级级直上,进入灭尽定,而且能从灭尽定中很快地逐级下降,退归于初禅,有如印度一带被视为动物之王的狮子,不但能奋迅前行,而且能奋迅后退,故名“狮子奋迅”。
3、 超越三昧又名“修禅”。狮子奋迅三昧的功夫纯熟,进一步锻炼,达到能超越九次第定逐级升进的阶梯,随意出入于任何一禅,不仅能顺超,从低层次定或散心直超一至数级而入高层次定,而且能从高层次定直接退入低层次定或散心。

说说练、熏、修禅这三种禅定的相同处和不相同处:
练、熏都是按顺序由初禅一直往上到达灭受想定再往下,一个慢一个快。修禅也是由初禅一直往上到达灭受想定后再往下。再往上时在每个定之间插入灭受想定,往下时插入散心,好像是在炼禅的每个禅定之间插入灭受想定和散心。在练、熏、修禅反复转几圈时,修禅转得很快,灭受想定和散心与其他定几乎同时运作。好像是熏禅插入灭受想定和散心。到后来很小声甚至没声了,然后又有声。在定中还有一种声是共同的,应该是气流声吧。观定要观有变化的声,如果是念佛、持咒、参禅、观呼吸就无所谓。

通过反反复复观察声音的轨迹,发现就是九次第定又名“炼禅、 狮子奋迅三昧又名“熏禅”和超越三 昧又名“修禅”的轨迹。

第四步:用观练熏修四种禅定与耳根圆通章对照:

这个过程经历差不多五个月时间,在定中观世音菩萨的身影多次出现。每次出现都有新的体悟。每次出现前都会有一个信号,就是会想到观世音菩萨到了,过一会真的见到观世音菩萨身影。
有一次观世音菩萨身影在我左边,我就不注意左边就注意右边 ,这时右边就出现观世音菩萨。我注意前边也一样。这都是 练、熏、修禅定反复转几圈时才出现的。

如果问到修这个法门难不难?我会说不难,只要有内听能力就可以修了,后面是步步深入。

文殊师利菩萨:我今白世尊。佛出娑婆界。此方真教体。清净在音闻。欲取三摩提。实以闻中入。离苦得解脱。良哉观世音。于恒沙劫中。入微尘佛国。得大自在力。无畏施众生。.... 此是微尘佛。一路涅槃门。过去诸如来。斯门已成就。现在诸菩萨。今各入圆明。未来修学人。当依如是法。我亦从中证。非唯观世音。
印光大师在续编卷下《大佛顶首楞严经楷书以供众读诵序》中开示:吾人果能具真信切愿,如子忆母,都摄六根,净念相继而念。即是以势至反念念自性,观音反闻闻自性,两重工夫,融于一心,念如来万德洪名。久而久之,则即众生业识心,成如来秘密藏,所谓以果地觉,为因地心,故得因该果海,果彻因源也。有缘遇者,幸勿忽诸。此是微尘佛,一路涅盘门,况我末法人,何敢不遵循。

当我看到这段开示时, 我就想起了我写的“观、练、熏、修四种禅定与观音耳根圆通章经文对照学习体悟”里的一段心得:

圣严法师文摘:
《楞严经》中的观世音菩萨耳根圆通法门,是透过耳根成佛的境界,也是耳根修持的至高法门。它包含了两个层次:
第一个层次,观无声之声。

禅定之中,有一种境界,名为「光音无限」,出现于禅定初期,未入真正的禅定前,此时,会见到柔和清净的光明,会听见一种平稳悦耳的声音,可以称之为「元光」或是「天籁」,它是由内视及内听的功能与宇宙频率的交感所得的反应。
通常,它发生于打坐渐深,渐入定中的状态。初初聆听水声,水,水,水,水……逐渐水声消逝,听不见了,自己与宇宙合而为一。

第二个层次,即是「闻所闻尽,尽闻不住」。

那便是「反闻闻自性」。一般人用耳朵、耳根倾听,因此,总是往外的,听著外面的声音。「反闻自性」,却是完全放下耳根,向内听闻「自性的声音」。

第一个层次,观无声之声.

下面写我自己怎样观无声之声:

以前在网上看佟爱国老师《如何念佛调息与真干》。他说深吸一口气,然后一字一字念阿弥陀佛名号。念完了气也呼完了。念佛时听佛号声,两句之间听无声之声。我听明白了,我以后就是这样用念佛的方法观无声之声,有时念一个字后观很久等到有妄念来了,才念下一个字把妄念打断。有时也用止观的方法来观无声之声等。这样观无声之声不管在什么地方一有时间就观,因为坚持下去终于有一天晚上刚睡下床上就听到一种比第一次听到的更清楚的音声,从此经常听到。也就是圣严法师文摘说的:禅定之中,有一种境界,会听见一种平稳悦耳的声音。

有了这内听的功能才让我真正步入修耳根圆通的大门,让我踏上观世音菩萨驾驶的开往极乐世界的快车,写到这里我很感恩南无大慈大悲救苦救难广大灵感观世音菩萨。


第二个层次,即是「闻所闻尽,尽闻不住」。

文殊师利所说摩诃般若波罗蜜经:

佛告文殊师利。如是修般若波罗蜜时。当云何住般若波罗蜜。
文殊师利言。以不住法为住般若波罗蜜。
  
佛复问文殊师利。云何不住法。名住般若波罗蜜。
   文殊师利言。以无住相。即住般若波罗蜜。

可以用耳根这一门反反复复依次第修习观、练、熏、修这四种禅定。由浅入深,解动、静、根、觉、空、灭。到六结尽解,五阴全破,妄尽真露,就是生灭既灭,寂灭现前,得证圆通了。
前面是说我在学习佛说无量寿经,当我读到: “设我得佛,十方无量不可思议诸佛世界众生之类,闻我名字,不得菩萨无生法忍诸深总持者,不取正觉。”这一段经文时,我就想起了我能够通过观察声音的轨迹发现就是摩诃般若波罗蜜经里说的九次第定又名“炼禅、 狮子奋迅三昧又名“熏禅”和超越三 昧又名“修禅”的轨迹,不但要有一定的定力和听力,而且要有佛力的加持才能做到。

现在也因这段经文和另外一段佛说无量寿经的经文:“设我得佛,他方国土诸菩萨众,闻我名宇,皆悉逮得普等三昧。住是三昧,至于成佛,常见无量不可思议一切诸佛。若不尔者,不取正觉。”也让我想到了我能够经常闻到南无阿弥陀佛名号,后来也与文殊师利所说摩诃般若波罗蜜经里说的“一行三昧”进行了对照学习,同样不但要有一定的定力和听力,而且也要有佛力的加持才能做到。

佛说阿弥陀经:‘舍利弗。彼佛国土,微风吹动诸宝行树,及宝罗网,出微妙音,譬如百千种乐,同时俱作。闻是音者,自然皆生念佛、念法、念僧之心。’

文殊师利所说摩诃般若波罗蜜经:文殊师利言。世尊。云何名一行三昧。
  佛言。法界一相。系缘法界是名一行三昧。若善男子善女人。欲入一行三昧。当先闻般若波罗蜜如说修学然后能入一行三昧。如法界缘不退不坏。不思议无碍无相。善男子善女人欲入一行三昧。应处空闲舍诸乱意不取相貌系心一佛专称名字。随佛方所端身正向。能于一佛念念相续。即是念中能见过去未来现在诸佛。

大佛顶首楞严经浅释-第五卷
宣化上人著述

我本因地以念佛心入无生忍。今于此界摄念佛人归于净土。
 
我的本修因地心,是以念佛之心,心心相继,没有间断,而得入无生法忍。现在我还在这个世界,专门摄受念佛之人,往生极乐净土。
  
佛问圆通。我无选择。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得三摩地。斯为第一。

现在佛问圆通法门,我不必诸多选择其他之根,只摄一精明,使它不再托根缘尘向外驰。一精既摄,则其他六根,都不起作用。净念即没有妄念,只一心念佛,没有他念。念念相继无有间断。念至念而无念,无念而念,念念不离净念,心心与佛相应,就即心是佛,即佛是心,心佛一如,而得正定。故我认为念佛法门最为第一。
大佛顶首楞严经浅释-第六卷

宣化上人著述
二者。由我闻思。脱出六尘。如声度垣。不能为碍。故我妙能现一一形。诵一一咒。其形其咒。能以无畏施诸众生。是故十方微尘国土。皆名我为施无畏者。

第二种无作妙德:由我从闻思修,得到正定,一根返源,六根亦同时得到解脱,脱离六根六尘。犹如声音一样,能透过墙壁,不为墙壁所阻,所以我有无作妙德,能变现种种形貌,能诵持种种神咒,能把所有无畏的威力,施给一切众生。因此十方微尘数国土,所有众生都叫我为施无畏的大菩萨。
印光大师在续编卷下《大佛顶首楞严经楷书以供众读诵序》中开示:“吾人果能具真信切愿,如子忆母,都摄六根,净念相继而念。即是以势至反念念自性,观音反闻闻自性,两重工夫,融于一心,念如来万德洪名。久而久之,则即众生业识心,成如来秘密藏,所谓以果地觉,为因地心,故得因该果海,果彻因源也。有缘遇者,幸勿忽诸。此是微尘佛,一路涅盘门,况我末法人,何敢不遵循。”

通过学习后,我在《佛说阿弥陀经》与耳根圆通章念佛圆通章对照学习体悟”那篇文章中,写了一些心得:
按照《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都摄六根。净念相继这个方法来念佛。念佛时听佛号声,两句之间听无声之声。也可以用修止观的方法来观无声之声等。这样坚持下去会听到一种自然之声。也就是圣严法师文摘说的:禅定之中,有一种境界,会听见一种平稳悦耳的声音。 有了这内听的功能就容易步入修耳根圆通的大门。

观世音菩萨就是教我们学习般若波罗蜜。坚持下去反闻功夫到了的时候,自然就能入一行三昧。有了这种功夫容易达到一心不乱,往生阿弥陀佛极乐国土就有把握了。

早期写的“《佛说阿弥陀经》与耳根圆通章念佛圆通章对照学习体悟”那篇文章中就有这样的一些心得:

前段时间在定中观世音菩萨的影像在脑海里很清晰,还有地藏菩萨、印光大师等。特别是印光大师,我无论走到那里总是会想到印光大师,后来我想可能是大势至菩萨加持我。

有一天早上4点多醒来,躺在床上就想到了用【佛说首楞严三昧经】与【观世音菩萨耳根圆通章】对照学习,后来又写了 佛说首楞严三昧经与《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对照学习体悟上传到“观、练、熏、修四种禅定与观音耳根圆通章经文对照学习体悟”那篇文章中。

有一天晚上醒来唱了几句南无阿弥陀佛!心里觉得很舒畅。之后无论走到那里“南无阿弥陀佛”的佛号总是在听到。空中声音、街上的音响声、坐车车声,甚至家里的电磁炉声等,这些声音也带有佛号声。

以前在网上看佟爱国老师的《如何念佛调息与真干》和一些人说念佛念到不念自念,连山河大地都觉得在念。我修习观世音菩萨耳根圆通法门也有一段时间了,我只是听到风声,水声、火声,还有更多的组合声,如风浪声,沙哑声,尖锐声等很多难以形容的声音。我想不知道怎样才能有他们那种境界。

那段时间只注意修习反闻功夫,很少念佛。现在我明白了,原来是要有一定的定力和听力,还要有佛力的加持。感恩佛菩萨来加持我!
这几天我在学习佛说无量寿经,当我读到这一段经文: “设我得佛,十方无量不可思议诸佛世界众生之类,闻我名字,不得菩萨无生法忍诸深总持者,不取正觉。”时,我就想起了我写的一篇文章的有关内容,更加明白到我在修习这个法门过程 中,能够通过观察声音的轨迹发现就是摩诃般若波罗蜜经里说的九次第定又名“炼禅、 狮子奋迅三昧又名“熏禅”和超越三 昧又名“修禅”的轨迹,不但要有一定的定力和听力,而且要有佛力的加持才能做到。

在“观、练、熏、修四种禅定与观音耳根圆通章经文对照学习体悟”那篇文章中,“有了这个内听能力就可以修耳根圆通了,下面将我的经历分几步简单介绍”中我写到:


第一步:通过反闻等方法让自己的识心慢慢静下来,有时还要结合用念佛、持咒、修止观的方法才能做到。同时用观呼吸等方法让身体有充足的能量,这样才慢慢听到更多的声音,如风声,水声、火声。还有更多的组合声,如风浪声,沙哑声,尖锐声等很多难以形容的声音。外面的天地有很多自然之声,我们身体这个小天地同样也有很多自然之声。

第二步: 坚持修习就会发现这些声音的轨迹,每个轨迹的声音都有相同和不相同。最后那一个轨迹结束后又会重头再来,反反复复。第二次速度比第一次快,声音也比第一次静。反反复复听下去,到后来也很难分出是什么声音,是在那一个轨迹。因为这个时候听到的声音也差不多,只能凭感觉大约判断在那个位置。人与宇宙是一体的,人是小宇宙,外面是大宇宙。大宇宙会有各种声音,有一种规律。小宇宙也会有各种声音,同样也有一种规律。

第三步:学习有关禅定知识,通过声音、觉受和轨迹进行分出各种禅定。

下面说说我是怎样用声音来分别禅定的:
初禅有五种特点,称为五支,即觉、观、喜、乐、一心。二禅有四支,即内静、喜、乐、一心。这两个禅定可以根据共同特点(喜、乐、一心)来分别,有三种声音,。
三禅共有五支,即舍、念、智、乐、一心。三禅按乐、一心两种来分别就两种声音。四禅共有四支,即不苦不乐、舍、念清净、一心。四禅按一心就一种声音。

净名疏云:“若不了义教,明无色界无色;若了义教,明无色界有色。” 涅盘云:“无色界色,非声闻缘觉所知。” 所以我们要学习般若波罗蜜,才有能力听到这些声音。
1、空无边处定 2、识无边处定 3、无所有处定 4、非想非非想处定 5、灭尽定。这几种禅定就按一种。这几种声音都差不多,只不过声音有大有小,有高有沉。空无边处定比较空荡,灭尽定声音有点尖锐。

以上是基础,有了以上的基础就容易分出下面三个禅定。
下面三个是:
1、九次第定又名“炼禅”。能于一座中,从初禅节节升进,依次进入二、三、四禅、四无色定,最后进入受想灭尽定,中间无一异念间断,共经过四禅八种定加受想灭尽定,凡九级阶梯,次第升进,故名“九次第定”。
2、 狮子奋迅三昧又名“熏禅”。九次第定修习纯熟后,进一步锻炼,达到不但能从初禅沿九个阶次很快地一级级直上,进入灭尽定,而且能从灭尽定中很快地逐级下降,退归于初禅,有如印度一带被视为动物之王的狮子,不但能奋迅前行,而且能奋迅后退,故名“狮子奋迅”。
3、 超越三昧又名“修禅”。狮子奋迅三昧的功夫纯熟,进一步锻炼,达到能超越九次第定逐级升进的阶梯,随意出入于任何一禅,不仅能顺超,从低层次定或散心直超一至数级而入高层次定,而且能从高层次定直接退入低层次定或散心。

说说练、熏、修禅这三种禅定的相同处和不相同处:
练、熏都是按顺序由初禅一直往上到达灭受想定再往下,一个慢一个快。修禅也是由初禅一直往上到达灭受想定后再往下。再往上时在每个定之间插入灭受想定,往下时插入散心,好像是在炼禅的每个禅定之间插入灭受想定和散心。在练、熏、修禅反复转几圈时,修禅转得很快,灭受想定和散心与其他定几乎同时运作。好像是熏禅插入灭受想定和散心。到后来很小声甚至没声了,然后又有声。在定中还有一种声是共同的,应该是气流声吧。观定要观有变化的声,如果是念佛、持咒、参禅、观呼吸就无所谓。

通过反反复复观察声音的轨迹,发现就是九次第定又名“炼禅、 狮子奋迅三昧又名“熏禅”和超越三 昧又名“修禅”的轨迹。

第四步:用观练熏修四种禅定与耳根圆通章对照:

这个过程经历差不多五个月时间,在定中观世音菩萨的身影多次出现。每次出现都有新的体悟。每次出现前都会有一个信号,就是会想到观世音菩萨到了,过一会真的见到观世音菩萨身影。
有一次观世音菩萨身影在我左边,我就不注意左边就注意右边 ,这时右边就出现观世音菩萨。我注意前边也一样。这都是 练、熏、修禅定反复转几圈时才出现的。

如果问到修这个法门难不难?我会说不难,只要有内听能力就可以修了,后面是步步深入。

文殊师利菩萨:我今白世尊。佛出娑婆界。此方真教体。清净在音闻。欲取三摩提。实以闻中入。离苦得解脱。良哉观世音。于恒沙劫中。入微尘佛国。得大自在力。无畏施众生。.... 此是微尘佛。一路涅槃门。过去诸如来。斯门已成就。现在诸菩萨。今各入圆明。未来修学人。当依如是法。我亦从中证。非唯观世音。
第二义者。汝等必欲发菩提心。于菩萨乘生大勇猛。决定弃捐诸有为相。

  第二义就是你等在座诸声闻、缘觉、有学位者,现在必定想要发大乘菩提心,回小向大,行菩萨道,生大勇猛心,不要不进不退,不要向前走二步,向后退三步。要有勇猛心,不怕种种困难,甚至死都不怕,勇敢向前争取最后胜利,决定捐弃小乘诸有为相。要有决定性,不要一脚踏两支船,要往江北,又要往江南。有为相即有为法,有为法会变坏,无为法才不会变坏。如虚空无相,故不变坏。在佛经里多数引用虚空,因虚空也是代表如来藏性。

  应当审详烦恼根本。此无始来发业润生谁作谁受。

  应当详细审察什么是烦恼的根本,使你从无始以来,造业而托生,发生业果而轮转于生死中,究竟是谁作谁受呢?谁作业谁受报都是自作自受的。

  什么是烦恼根本?吾人从无始以来,就有二种无明,一是发业无明,一是润生无明,发业是造业之因,能发出现行之业用,即十二因缘过去之无明。润生是业之缘,二缘会合,就能润今生以受生,如十二因缘之爱取,即中阴身投胎时之一念爱想。这都是烦恼生死根本,也是由六根对六尘而引起六识,因而起惑造业,依业受报,轮转生死,没有停息。

  阿难。汝修菩提。若不审观烦恼根本。则不能知虚妄根尘何处颠倒。处尚不知。云何降伏取如来位。

  阿难,你修菩提觉道,如果不详细观察,烦恼的根本来源,就不能知道虚妄之四大五蕴、六根六尘等从何处生出颠倒。颠倒的原因尚且不晓得,怎可以降伏烦恼而证得佛的果位。
大佛顶首楞严经卷十:汝等存心秉如来道。将此法门。于我灭后。传示末世。普令众生。觉了斯义。无令见魔自作沈孽保绥哀救。销息邪缘。令其身心入佛知见。从始成就。不遭歧路。如是法门。先过去世恒沙劫中。微尘如来。乘此心开。得无上道。识阴若尽。则汝现前诸根互用。从互用中。能入菩萨金刚干慧。圆明精心。于中发化。如净琉璃。内含宝月。如是乃超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四加行心。菩萨所行金刚十地。等觉圆明。入于如来妙庄严海。圆满菩提。归无所得。

楞伽经译文  

现证品第四

其时,大慧菩萨又对佛说:世尊,请为我等说一切声闻、缘觉入灭次第相续相,令我及诸大菩萨了达此相后,于心、心所法俱亡之灭尽定,心无所迷惑,不堕于二乘及诸外道之中。
  佛说:好好听着,我当为你解说。大慧,大菩萨至于六地、以及声闻、缘觉断三界烦恼生死,皆能人于灭尽定,七地菩萨不同于二乘,念念恒入,无有间断。二乘有烦恼生死可断,堕于能取、所取,不得诸法无差别相,以觉诸法种种异相入于灭尽定,所以不能念念恒入。
  大慧,八地菩萨无出入相,恒在三昧,同于声闻、缘觉诸心识灭,证于涅盘。自初地至六地菩萨,虽未尽灭诸心识,但已正观三界,一切唯心,离我、我所,不见外法。凡愚不觉,无始以来过恶虚伪习气所熏,于自心变现能取、所取之相,故起执着。
  大慧,八地菩萨所得三昧,同诸声闻、缘觉之涅盘,因诸佛之加持,不入于涅盘,若无诸佛加持,便不能化度一切众生,不能达于如来之地,亦即断绝如来种性。所以,如来为其示现无量难思议功德,使八地菩萨不生入涅盘想。声闻、缘觉耽着三昧之乐,所以于中生涅盘想。大慧,七地菩萨,善观心识,断我、我所诸妄想分别,见法无我,了达诸法之生灭、自共相,于法、义、辞、辩说融通无碍,于三昧门而得自在,渐入诸地具足菩萨菩提分。
  大慧,我恐诸菩萨不善了知诸法自相、共相,不知诸地相续次第,堕于外道诸恶见中,所以才这么说。大慧,至实而论,并无有法或生或灭,也无菩萨诸地、三界往来,一切都是自心所见,而诸愚痴凡夫不能了知,因其不知,我及诸佛才作此方便说。大慧,声闻、缘觉至第八地,耽着于无生三昧,为其所醉,未能善了诸法唯心所见,为自、共相习气所熏,计着人、我二无我,生涅盘想,不见诸法本来寂灭。大慧,大菩萨虽达无生三昧乐境,本愿大悲,为化度一切众生,不入于涅盘,但非不起佛法正因,惟随于智慧如实修行,远离能取、所取境界,了达诸法唯是心现,于一切法不生分别,不执着于心识及心识外种种性相,如是入于如来自觉圣智所证境界。
  大慧,譬如人于梦中渡河,渡至河中便醒过来,发现身边并没有水,其时便想,刚才梦中所见是真?是妄?这实际上只是无始见闻觉知熏习不断,故堕有、无之念,只是心意识妄想显现而已。大慧,大菩萨也是这样,从初地到七地乃至第八地,得无分别见,了达一切诸法如梦、如幻,离能取、所取,了知心、心所广大力用,勤修佛法,末证令证,离诸心识分别妄想,悟诸法不生、不灭之理。这是菩萨所得涅盘,非坏灭也。大慧,第一义中言思路绝,既无十地对治,亦无次第相续,唯自觉智所证相应,此则名为寂灭。

【观世音菩萨耳根圆通章】:我于彼佛,发菩提心。彼佛教我从闻思修,入三摩地。初于闻中,入流亡所。所入既寂,动静二相了然不生。如是渐增,闻所闻尽。尽闻不住,觉所觉空。空觉极圆,空所空灭。生灭既灭,寂灭现前。忽然超越世出世间,十方圆明,获二殊胜。
 
论坛首页 » 个人资料 精进 » 文章发表人是 精进
前往:   
Powered by JForum 2.1.8 © JForum Te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