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人 |
内容 |
|
功夫需要练,需要用心意,需要从点滴小事做起。我聊聊自己的体会和认识不对之处还请指正见谅。练功需要计时,想要精进时间必不可少,但不能一味的去耗时间,练功之前把认为可以影响你去练功的因素先去解决掉,然后静下心来,慢慢去练,一点一滴去体会,练功时候发现自己想其他事情需要立刻有所警觉把神拉回来。如果过于疲倦先去休息,休息好再去练。李老师说全凭心意练功夫,练神。当练功坚持一段时间后比如半年一年,发现难以坚持,最好的解决办法就是去中心充电。这些可能大家都知道也许有话多之嫌。但是我个人体会是做好生活中的点滴小事也是练功,这个是很多新学友容易忽略的。举个例子引用几段话:“家人有过,不宜暴怒,不宜轻弃。此事难言,借他事隐讽之;今日不悟,来日再警之。如春风解冻,如和气消冰,才是家庭典范”。 “一苦一乐相磨练,练极而成福者,其福始久;一疑一信相参勘,勘极而成知者,其知始真”“念头起处,才觉向欲路上去,便挽从理路上来。一起便觉,一觉便转,此是转祸为福,起死回生的关头,切莫轻易放过”。等等这些关系到我们每一个人,关系到每一件事,关系到每一分钟,这些生活中的小事情其实都是在练功练心练神。因此我个人认为练功不能去逃避社会,孤立自己,不经历社会上的磨练功夫退步是迟早的事,磨练中要时刻警惕自己远俗而近道,这就需要和身边的练功的朋友经常联系相互帮助。因为“惊奇喜异者,无远大之识;苦节独行者,非恒久之操”。
|
 |
|
文远 wrote:
事志 wrote:言从心出,善人善言,恶人恶语。规范言行,先降妄心。
妄心如何降?规范言行就能降吗?
规范言行不一定能降服其心,但是不规范言行一定不能降服其心。
|
 |
|
快节奏的生活和高效率的工作给我们带来前所未有的压力,各种社会娱乐节目层出不穷,刺激着我们的各种欲望。于是不知道什么时候我们便理所当然的以放松自己,减轻压力为理由满足我们各种欲望,却不知这种肆意的放纵最后带来的是更大的心灵空虚和寂寞。现在人的身体破坏与其说是现代社会的残酷竞争和压力造成的不如说是自己的没文化无知造成的。在我们的身体得到休息后,我们的心却一直操劳着,没有片刻的安闲。饭饱思淫欲。人心的欲望不能任其膨胀,需要约束,需要规范。
三教经典,诸子百家。从蒙学便开始教我们如何做人做事。心的驾驭不是容易的事情,但身体是我们可以控制的,从规范自己的言行开始,一步一步走向文明。关老说:“神气当常养勿缺。神气满时,练心及时,则欲望不妄生。妄念乱心性,是故立念为先。”在平时生活中,只有先规范自己的言行,行为端正,用传统经典作为我们的行为守则,这是修身,继而注意休息,养身。神气满时,时刻警惕自己的心,不越轨,不妄念。久久行之,会让我们在滚滚红尘中找到童真的乐趣,冲破封闭狭隘的空间,让心灵在天际云端遨游,让我们眼睛看到童年的碧绿与新奇,贴近自然贴近本性。规范我们自己的言行,为自己减一分业,增一分福,感受真正的轻松。
福气需要靠自己一点点的修,规范自己的言行是修福的起步,在生活中时刻关注自己言行,只有身体的如此约束,才有心灵的无拘无束。在做的同时会慢慢感受自己变的轻盈,心灵的阴霾一层一层拨开,一束阳光透过心底,一分温暖身上流淌。继而让阳光照尽内心每一寸黑暗。李老师说没有经过修为的人都是不完整的人。也许年纪和社会阅历可以稍微弥补一点漏洞,但远没有修为来的直接来的迅速。常怀善心,必遇高人。有缘得遇名师指,顷刻之间造化生。人身难得,中国难生,正法难闻,封真文化的开启是生在这个年代的我们莫大的福分,但是我们都有这个福气去聆听吗?失于俗学不可惜,失于真知则可悲。正宗就在我们身边,擦肩而过的人们也许一辈子都不知道,也许知道了却失去了最宝贵的时光,另人扼腕叹息。珍惜我们练功的缘分,珍惜练功的时间,珍惜练功的机会。同时把这种机会也给予我们身边的人,也给他们能够享受自己的生活的机会。虽然这些我自己做的非常的不够,但是我会一点一点的去做,以此自勉。新我,新民!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