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人 |
内容 |
|
中华武术,博大精深,无人能窥其全貌。而其中尤以点穴术更是神龙见首不见尾,难识庐山真面目。现在我们来稍稍揭开其面纱,一睹其风彩。
点穴术是一种通过点击对方穴位阻截气血,从而伤其内脏,使对方身体机能失调,达到致伤致残致死对方的技击术。
点穴术的理论基础是中医的经络学说、人体穴位图和子午流注。中医认为,在人体的内部与体表之间以及内脏相互之间,体表各部位之间存在着一个沟通联络并运行气血津液的经络系统,在经络上遍布着大大小小三百多个穴位。气血就在这些经络和穴位中按照次序,循环不息。而气血在经络穴位中的充盈程度依季节和时辰而不同。如果某个穴位成果条经络受到创伤或阻截,则必然骤气血的运行,从而影响相应内脏的功能,进局使全身阴阳失去平衡,身体受到损害。
点穴打穴历来是一门神秘传奇的技艺,其实是因其危险而又难以掌握尺度而难教难学,非下一定苦功不能真正掌握使用而显得神秘莫测。点穴、拿穴、打穴都是根据人体经络血脉12时辰走向流动进行截击、点打的一门技法。(关于12时辰血脉走穴定位的认识,各门各派、各师各法、各有大同小异的说法)。
点穴——就是凭手指戳敌穴位挫敌。(有的师承两指,有的师传三指)
拿穴——就是用十指抓、拿、扣敌穴位制敌。
打穴——是用角指或随身短器械攻击敌人穴位。
点穴、拿穴、打穴本身就是一门近身短打功夫。“一寸短,一寸险。”没有一定的武功基础,反应精练、灵活和强劲的力度去作近身短打是不能奉效的。甚至还会送上去给人挨打。所以讲点穴、拿穴、打穴是一门精、灵、巧、力的较量功夫。而且点穴、拿穴、打穴直接伤及经脉如不及时医治将带来危害,以至一般不轻易传于外人,非有一定德行之人掌握将给社会带来危害,加上门派之见,以至形成神秘莫测。其实并不神秘,只要我们学武重武德,练武重心德,言行注重社会公德,就能消除神秘和疑惑,还点穴法本色,让中华武术百花齐放。
点穴术作为一门最高深的武功,伤人过重,威力无穷,因此门规森严,择徒谨慎,极讲武德。在民间甚至以一些迷信的说法来约束门人,说如轻易使用点穴术则有阴损德云云。
点穴求伤人后极难康复,但敢有解救之法,一般有中草药解穴法、点穴按摩、推宫过血解穴法、内功配外功能穴法,但即使康复也会元气大伤。
|
 |
|
腰椎肩盘突出怎么办?
椎间盘突出患者早晨起床后身体各部肌肉还没活动开,突然的动作会引发腰痛。所以一些细微的动作也要慎重,如洗脸时应将一只脚放在矮台上,穿鞋时不要半蹲,应坐下穿,不要直接弯腰取物,应先屈膝再下蹲等。上班路上及工作时走路时腹部要用力。等公共汽车时,不要双腿并齐站立,将一只脚搭在低矮的台阶上或石头上会感觉轻松得多。上楼梯时,慢慢地微屈着身子要比直着上楼腰部受力小。避免劳动过度,不要长时间保持一个姿势进行学习、劳动。工作中要保持正确的姿势,可时而按摩腰腿部,或做一下体操,以缓解腰部肌肉的紧张。从下班后到晚上睡觉以前要注意久坐对腰不利,易引发腰痛,所以饭后后少看电视。睡觉时,要睡硬板床,可弯曲髋关节侧卧,或者在腿下面垫上垫子屈腿仰卧。枕头要用偏低一些的,如脖子下有空隙,可用卷起的毛巾塞满。注意保暖、防寒、防潮。
在外出期间尤其是秋冬两季,应随天气的变化增加衣服,尤其注意腰背部及下肢的保暖,在冬季最好睡铺有电褥或类似保暖床。在外出期间除注意适当休息外,还应注意身体的锻炼保健,利用临时场所,可进行腰背肌的功能锻炼及前屈、后伸、旋转运动,同时双下肢也应进行相应的功能锻炼。在外出期间如腰部有不适感或不慎再次扭伤腰部时,应及时到当地医院进行诊治。千万不可忽视或强忍痛苦,以至延误病情。另外,平时生活要有规律,不要随便打破自身的生物钟。避免受凉,寒热交接的季节,轻微的风邪即可造成腰椎病的复发。
|
 |
|
子午流注针法是按照针灸治疗时间选取相应的五腧穴和原穴进行针灸治疗的方法。常用的有纳甲法和纳子法两种,此外,还有养子时刻法,则以24分钟为取穴的时间单位,每天轮流六十六穴,又称一日取六十六穴法。
十二经脉气血运行状态,根据不同的时间变化而有相应盛衰变化。子午,即时间变化。流注,即十二经脉气血运行的过程,以及在十二经脉的井、荥、输(原)、经、合等特定腧穴上所呈现的气血盛衰情况,由于年、月、日、时等时间的变化而相应地有所不同,根据这个原理,按时选穴进行治疗,即为子午流注针法。
本书是子午流注配合气功的一种针法,二者结合产生更好的治疗效果。
文件为pdf格式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