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丹经武学--循经太极拳培训中心网站
  [Search] 搜索   [Recent Topics] 最新主题   [Hottest Topics] 热门主题   [Members]  会员列表   [Groups] 返回首页 
[Register] 会员注册 / 
[Login] 登入 
文章发表人是: 浩邈仙风
论坛首页 » 个人资料 浩邈仙风 » 文章发表人是 浩邈仙风
发表人 内容
好!佩服您宣传国学的执着毅力,丹心可鉴!
大道真传口诀第六讲

  大周天之后升前降,即是炼炁化神也。在小周天炼精化炁,即采混元至精,积累凝结,以化太乙含真之炁,而交感精亦随之而化焉。交感精既化,故能不动情欲。炼精化炁结成内丹,化金液感摄成真阳之正炁,合之已得之阳精,以神锻炼之而成大丹焉。小周得内丹,大周得外丹。内为阴丹,外为阳丹。阳丹可以锻炼识神,便归藏识,合于太虚,而业根断绝矣。小周天所得者,为后天之先天,是为元炁,元炁结成内丹。经过大周天,化为金液,产生大药,未服食以前为药,既服食以后为丹,是为先天之先天,是化神也。后天之先天,经烹蒸而生红球,此红球即外丹也。经三昧火锻炼为红色,即火气也。所以曰炼炁化神,得此炁而化神矣。扩而充之,可以出神;再扩充即还虚也。


  神,一也;炁,二也;精,三也。由三化二,由二化一,得一而神矣。此一即性,空性即空灵。修道者,因此灵而得六通。分为三则不灵,合而一即灵也。天地间虚空中真阳之一炁,本太极之理气,最灵者也。化而为神,无两仪、四象、五行等等,故而神也。《中庸》曰:“其为物不二,则其生物不测。”一如独立而无对者,所以变化无穷而灵也。神也者,化万物而为言者也。大而化之之为圣,圣而不可知之之为神。圣尚可道,神则难知。致广大,尽精微,极高明,博厚而悠久无疆,道家指为神仙,佛家名为菩萨,皆有永久万能之意。


  经过大周天后,谓为神丹,此丹即是阳神也。火球在外之时,阳尚在外,经过七日之后,而阴尽阳纯,与神合德矣。外来之种种魔难,即历劫以来宿业之根也。今皆显现,以心神最灵,识神亦灵,因历劫以来之经验留有影像于识里,今将化去,须出现一次,古谓大周七日即以炼阴魔。待将识神之影像化去,与外来阳神合而成道,所谓“形神俱化”是也。识神元阴退尽,业根尽绝,其识全空,与元神之空体合一,所以形神俱化,聚则成形,散则成气也。至身中精血,过大周天后,变为白膏;至其骨肉则至坚强,可经久远不坏,唯究为重浊之物,不能飞升。


  在天成象者,元神出神也;在地成形者,即将躯壳委之于地也。唯形身已成,为金刚不坏之体,天地坏时方坏,其余则无物能坏之也。神去而躯壳在地,历久不坏,色身之指爪发眉等物附属于骨肉者,骨肉有灵气能长育之,故指爪发眉等仍能生长也。试举例以明之。山东青岛崂山上清宫中有修道者居焉,相传为明代时人,至今仍端坐于中,不食不睡亦不语。地方官交替一人,加一封条于其上。此屋虽已破败,道者仍端坐不移,人皆见之,其爪极长,绕腰三匝。类乎此者,各省皆有之。肉身经几百年如生,其指爪等仍能长也。前清山东省河道总督靳辅在山东黄河修堤,掘得一古棺,其棺见风日即化,中有尸体在焉,历久不坏,发甚长,而指爪绕身数周。以其为无名古尸,有人主张付之火化,正欲付火,天大雷雨而止。其夜靳正从事办公,见有古衣冠丈夫过而告之曰:我为得道之人,肉体能永久不坏,既欲筑堤,请改地以葬,随地皆可,不可付火,火之则不利于公也。又宋时修某官,掘得古墓,棺开见尸如生,似汉时之人,共观之时,尸忽坐起,好事者仍从傍注视,见尸开眼望天而言曰:天何以如是垂垂,比我时低之多矣。言毕仍睡下不起。考之志历,知为东汉时修道之某君,仍为葬之如故。凡此皆因经过锻炼,身上阴尽,肉体能永久不坏也。


  前后升降,从后升而由前降。升上之时,其热有似火球,从督脉而上,到顶稍住,仍由昆仑而下明堂入口,谓之曰服食还丹,即“白云朝顶上”也。前降即“甘露洒须弥”也。服食到口之时,仅仅三数滴,少时仅一滴而已,由重楼而下,物少而其效甚著,有声如雷。大药到腹中,谓之得丹。一日数次,积累到三百次之满足,眼前之火球化为红紫之光而罩身。初时只能罩至半身,渐渐罩尽全身。其人迷离恍惚,似在云烟之中,其光红色。此中盖有工夫,有次第也。初经七日之后,红光遍体,此光即我人之阳神,是其初步也。我人应用温养之工,丹法谓之沐浴之工、乳哺之工也。大周天无定而纯忘,此时更宜用忘也。阳丹既得,神移上田,即以我之虚空通天地之虚空,放之则弥六合也。此时身心仍用大忘,而微微用我神觉,觉我之小虚空,通入于天地之大虚空中。将天地之虚空,为我之虚空;而我之虚空亦为天地之虚空,则我神居天地之中,炁包天地之外矣。此实炼炁化神后、还虚前之温养工夫也。


  经过小周天后,则精满不思色。又经大周天,则炁满不思食,神满不思睡,终日大定,不食不息。以我虚空之中,合于天地虚空之中,少则百日,多则三百日,如慧根之人,亦可顿即贯通,而身上照体之紫红光,渐渐变为紫金光,由紫金光再变金光罩身。《悟真篇》曰:“近来遍体金光现,不与旁人话此规”是也。到红光罩身之时,仙佛皆可目见,至变金光之时,即可与神佛往还矣。炼神还虚,光大阳神之口诀,全在“以我之虚空,通天地之虚空”二语也。


  金光罩身之后,再过数日,或数十日,遍身金光,照而覆于顶上。初小渐大,竟至大如车轮,即出神之时刻。到阳神完全可以出神,守护伴侣见金光大如车轮之时,应告之曰出神,使之觉而速出。若仍不觉,应再告之,觉一动而神即出矣。古有断臂出神者,如蓝养素,因出神景到,而己不觉,时过已久而不出神,钟祖虽点化之,而神仍不出,因用力断臂,神一惊而出矣。若有伴侣在旁,能早惊觉而告之,则觉动即能随金光而神出。盖此时早已归于大忘,正觉非感不通,必有人为之告。蓝仙之神不出,即景到未觉,致神滞于彀中,真意不动,故以断臂惊之,乃忽然而觉耳。


  初出神时,阳神幼稚,其胆甚小,不可远出,一出即须收回。觉动而出,亦觉动而回。初时仅可五步十步,或三四十步,渐放渐远,至五里十里。时时炼习,到纯熟之时,意欲出到何处,即至何处。及至放到五百里、一千里方可用之。用神之初,到其地若住若干时或一刻钟或半点钟,而再收回之也。能放到千里以上,住一点钟之久,则到万里亦同之矣。此时用其灵而作种种之举动,能放之愈远,住时愈久,而神愈灵也。炼到随时放而随时收时,方为完全,此时入地通天,阳神皆能之矣。聚而成形,散则成气。聚时俨然人也,散时则化而为气,可以随心所欲而为之矣。然此时尚为一神,而不能化多身,再进则可化多身矣。


  出神之时,为炼神还虚;化身之时,为炼虚合道。道本空,无名无相,而炼虚以合之,道家谓之“粉碎虚空”;佛家谓之“千百亿万化身”;儒家谓之“放之则弥六合,卷之则退藏于密”也。此时已能随心所欲,若欲解脱,可以脱离躯壳而去;若欲留形度世,亦可带躯壳而修炼。炼虚合道,即以我之阳神,归于虚空,化于虚空之中是也。带躯壳做功,佛家谓之曰“九年面壁”之功。九年二字,亦假言之,实不在乎年月也。修炼年久,则化身愈多,由一而三,由三而九,由九而八十一。修到九年,则可化到无数之化身也。此中久暂,全视根器之利钝而别。根器利者,一日亦可,甚至立刻圆通,亦可成功,固甚速也。若根器钝者,固须时日也。然此功无止境,用力愈久者,神通愈大,在天上之神仙,亦用此功也。化之千百亿万法身,充满于宇宙,是为大觉金仙,亦即佛也。炼时空空洞洞,完全与虚空同体,其究也,可以三千大千世界,恒河沙数之化身,充塞虚空,其神通为何如也!


  炼虚合道之功,在道家带躯壳而修者甚少,以已出神之后,多视躯壳如赘瘤,不愿留之也。至佛家则多带躯壳而修,以达于完全成功之域。其实留否,于已无甚关系,所关系在济人利物行功之时,有便利与否之分而已。利济之功,佛道两家不同。道成之后,应以道利济天下,两家所同也。而道家多脱去躯壳,以阳神入世度人。一面仍以阳神炼虚合道,如张三丰真人见明成祖时,以阳神飞入朝中,且曰:我不是张三丰,是张三丰之阳神。当真人在扬州时,即已化去,而以阳神入武当山修炼虚合道工夫,且行利济之事,其后周行天下,皆阳神也。佛家则不以周行天下为利济之事,其间住在何处,即于何处度人,故多带躯壳行之。若欲周行天下度人,自以不带躯壳为便也。 [ ]

大道真传口诀第五讲

  《龙门秘旨》所载《采大药赋》以下各章,大小周天功夫混杂,次序亦不清楚,须分晰观之。兹更将《得大药赋》解释之如下:


  “尾闾在下兮子辰之盈 [1] ”者。尾闾在子时之尽处。子为药生之时。尾闾在下兮子辰之尽者,尾闾在阴跷一窍之后也。由子到巳有六时,由复到乾共六卦,而尾闾在丑临之间,命门在寅泰之间,到顶心则为巳与乾。兹以图解之自明也。


  “二十四椎兮骨节之初”者。从尾闾起到顶下,共二十四节。初节尾闾,即在子时尽之候,亦即骨节之第一节也。 (见图三)


  “沃焦九孔兮三岔之路”者。三岔路,即阴跷一窍也。九孔即三关皆有三孔,故三三成为九孔。佛曰:“一箭射穿九重铁鼓”是也。此九孔皆为骨髓所充满,唯先天炁可以通之。何以每关皆有三孔?修中下品丹法者,其传说中有三河之名,曰神河、精河、气河。丹为精炁神所结成之大药,原为此精炁神之三者。当大药上行之时,神河在中,而两边为一精一炁,三者分行而各走一孔,故有此名。不过行则同行,住则同住而已。


  “中正三窍兮行精神炁”者。即指中间三窍,内有精神炁之分是也。皆为象言,在此实际上,不能知有三孔,亦不能知若何行走,不过知有热气往上行而已。


  “后天血脉兮贯行其下”者。先天炁,开关无形者也,仅能觉有热气上行,而无形无相。有此先天炁开关,而后天血脉亦从此行走矣。后天破体之人,各关窍闭而不开,经过大周天开关,血脉亦于中行走,经此锻炼,能化赤血为白血也。


  “此中甚实兮不透真精”者。此中闭塞不透,唯先天炁可透之也,三关九窍本不通透也。


  “欲度阴关兮须知玄帝”者。欲打开此关,须知玄帝,即北方真武玄天大帝,是即坎中之阳,命门中之真阳也。须知者,即以外药合于命门中之真阳,两者同类相感,方能打开,是亦名为五龙也。


  “投身入壑兮五龙效灵”者。身,即法身也。我以炁透入小腹,即有自然神觉,自有“五龙捧圣”之象,亦为五龙效灵。即先天五行真炁之大药已到尾闾,即化五归三,化三为一,攒簇于一炁,方能上达而打通各关,故曰“五龙效灵”也。然此功究用在何处?夫五本中央之土,五即中也,中即空也。完全是空,而为真空,此应身心两静,以自然神觉与太虚同体,方能上行。倘不十分空,或有意,或著相,即不能上行也。必须皆忘而空之,方为合法。龙为变化不测之物,如真意能到真空境界,炁自上行,必有五龙出来也。


  “捧其至体兮冉冉而上”者。至体,即大丹、大药也。冉冉而升,由尾闾而上行也。


  “息和空意兮自致升腾”者。到此方说明如何方能升腾,即在真息与真空元意和合,自能升而上达。必须大忘,与太虚同体,方能自然上升,此即“五龙效灵”,亦即“五龙捧圣”也。息者,空息、真息也。


  “六门外闭兮一炁内转”者。此时耳不闻,目不见,心无物,完全返空,真阳之炁方能上行也。六根若一著相,周天不能运行,故曰七日如死,混混沌沌,六门皆闭。内转者,上行也。


  “三关九窍兮历历分明”者。小周天亦有气上下,而自己不能觉知,三关九窍不分明也。此则历历分明矣。火珠得由北方玄帝,故曰玄珠,亦曰火珠,在外有球之相,在内有热气熏蒸。随火球上行,历历分明,此即自然神觉,药到何处,能自觉知,此外则一物不知也。


  “阳精上返兮脉关之上”者。过了三关九窍,阳气直到顶上,是即到脉关之上也。《悟真篇》曰:“种在乾家交感宫”是也。到乾宫则已得药,由乾宫下行,是为减火之作用,过火焰山而火灭也。


  “默默玄珠兮滚过昆仑”者。顶为昆仑山。由背到顶而下,是即滚过昆仑也。


  “背负青天兮更图南下”者。此为《庄子》第一篇《逍遥游》中所说,主旨在取坎填离。其言曰:“北溟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齐谐》者,志怪者也。《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又曰:“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故九万里,则风斯在下矣,而后乃今培风。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而后乃今图南。”所谓玄漠之鲲,即玄珠也。上行,即到顶而至南,是为图南。六月息,即须经过六卦也、六时也。《庄子》此篇,知道者始知其为说火候工夫,昧者则不知所云为何矣。更图南,即到南方而下,是为一升一降,从后升而从前降,亦即为阳升阴降也。


  “伸而复屈兮法天循环”者。伸屈即阴阳也。法天即周天也。玄珠滚过昆仑,有上鹊桥之危险,是在明堂山根间,故到明堂,须防危险也。上下鹊桥之险相同,皆为一实窍、一虚窍相间。上山根,实窍也;鼻孔,虚窍也。下尾闾,实窍也;肛门,虚窍也。虚者有门,而实者有髓。实不能通过,恐其由虚漏出,则在下者为走丹,在上者为漏丹,皆不可也。此时已是不息,不息则无口鼻之外息,似若无妨,不知此为熟路,稍不注意,仍恐漏泄也。为防此危险,亦自有法,须用木棉以塞之。其实,塞否无甚关系,要在心合太虚,任其自然,即能下行而无危险矣。


  “至于明堂兮须防危险”者。此时万不可起有形之呼吸,有息即随之而漏出矣,故曰须防危险也。


  “急采金丹兮上安丹田”者。已到上丹田,即为采得,即须服食而吃于腹中。其实非是吃下,由上丹田自行流下,即是“甘露洒须弥”也。此甘露为水液。《西游记》过火焰山,以芭蕉扇四十九扇,先下细细雨,而后下大雨是也。


  “由斯而下兮自流玄腑”者。顺流而下,自然到乎脏腑也。


  “微微仰面兮舌舐而迎”者。为防止上鹊桥之险,舌须仰舐上腭,面应稍仰而甘露自下。或曰:此露即由玄膺所生者也。


  “药贯舌端兮重楼而下”者。此药随舌尖经重楼而下,入于腹。重楼,即喉管也。其实丹自下行,因通过喉管,故亦曰“服食”也。


  “名为服食兮阶梯渐行”者。此功应一步一步历级而行也。


  “绛宫相见兮水火既济”者。绛宫为泥丸宫之小虚空。到绛宫即为水火既济,此时合真阴而上行,化为甘露。既到绛宫方有先天真阴,故曰相见。真阳与真阴相见,即是水火既济也。


  “返于帝乡兮得一归宗”者。服食之后是还丹,即得一归根也。


  “精神含运兮金居于内,始名得丹兮神胎基成,诸经百脉兮归复本位,外屏内除兮太极完真”。上列四句,为大周天初过得丹后之效验。大周天功夫,由后升而前降,周天三百次,七日而毕,一日不计行若干次。现所讲者,皆为首次行功而说,能首次顺利,则自然而然,安稳无难。始终归于大忘,神胎自成,而可以出神矣。既过大周天,诸经百脉归位,外绝六识,内除七情,从此情识消灭,归于太极之真矣。到七日而完功,亦有仅五日而完功者。炼已纯熟,自然致速也。


  下文一段曰:“六根灭识兮六般震动,眼吐金光兮脑后鹫鸣,两肾汤煎兮丹田火炽,身涌鼻搐兮耳内生风,真炁为息兮皆有景象,精神合中兮永证长生,超脱精境兮证真无漏,更不化精兮中炁天成,斯成神质兮声先所发,大周天起兮炼炁化神。”上列十句,为大周天以前之景。筑基已毕,温养已足,则永永不“漏”,此后应炼炁化神,得六种震动之景,而炼大周天也。


  再大周天之险,即阴魔潮涌与上下鹊桥之险也。上下鹊桥,只要首次慎防避免,则以后自可无妨。大周天亦有三百周天,做功既熟,眼前即发生魔难。盖此大周天,即是以三昧火炼身,心中之阴气,使之尽去。阴气即魔,凡历劫以来中阴之业根,父母遗传之气质食色等等,皆是魔也。功夫熟而难做,多在于七日之第二天发生。此时火球忽上忽下,一上即心血来潮,平日所作所为者,皆现于目前。如声色货利、贪嗔痴爱,种种可悲、可喜、可爱、可惧之事,形形色色,无所不有,不特此世,即历劫以来所经历者,亦无不现前。所以炼大定功夫,无论来者若何,一切不管。尚有天魔、地魔亦来试我定力,如心爱女色,即有如天仙之美女现于当前;心爱银钱,即有银山金穴任我携取。凡此等等,由外来者,曰天魔。地魔虽由外来,亦吾心中之所感也。其他如平生所交之友人,及已故之亲属、友朋,亦皆出现。非真有此人、此鬼,实皆我心之魔也。七日大周天,烧得神号鬼哭,到第五六日为最甚,第六天稍静,至第七天,则安然无事矣。所谓三灾八难,即须明心见性,是即须真意归空也,能归空即无事矣。先是温养中增忘减定,完全空矣。此时若能达到一意不散,一念不生之境,儒家谓之至诚,炼心到此,方可行大周天也。修道者,全凭德性,而德性仍在不染六尘、不著四相之中。故《金刚经》谓:“有人能不住于相,其福甚大。”能到空无所空,无心、无物、无我、无人,不著一相之境,其功德最大也。《老子》曰:“外其身而身修,忘其形而形存。”忘字之中,有三千八百之功德也。能大忘,是能得大周天,可以出神而事毕矣。至末后还虚之功夫,可做可不做也。


  大周天炼过七日后,外面红球化为紫金色之光而笼罩于一身。尚有一口诀,即出神之诀也。大周天所炼,即在炼去情识而使之化去,炼成即为阳神,不留情识业根,即无阴气矣。此功夫亦不可视为甚难而畏之,苟能照法步步做去,自可成功也。此时,法、财、侣、地皆不可少。地者,因炼大周天时须择清静山林,或须看过地势风水,不遇凶煞,择一清幽之所。同伴者,须有三人轮流照顾,一人则不敷分布也。法,即大周天之口诀也。财,即衣食之资也,皆须先行备具。又已做大周天之功夫,而大药不来,或已见红球,行功而炁不至,道家指为德性不足,须舍财以积德,盖丹为天宝,而财为世宝故也,应舍财祀天,发誓再做功夫;儒家指为炼己不熟,故感而不应;佛家指为有宿业,须忏悔以禳之。佛家之言近俗;道家之言虽有至理,而嫌太空;惟儒家所说,为最当也。白玉蟾自得师传以后,自谓此道可必得,神仙可必成,临时有“夜半风雷”之患,私意拟不再炼。张紫阳真人知之,由天台送《金丹四百字》文一卷,白受而读之,始明火候细微,由此再炼而成功;其初稍有轻忽之意,故致此患也。吕帝行大周天,亦三次不得,因看《入药镜》,再炼而成。此因钟祖所传,纯阳祖未尽体会之故耳。盖微细之节目,若不注意,亦不能得。《悟真篇》曰:“毫发差殊不作丹。”学者须细味也!

大道真传口诀第四讲

  前两回讲至温养。所谓温养内丹者,在使内丹充满于一身,化为金液,谓之金液还丹。盖金液充满于身,然后能生外药,谓之大药。诸书对于此项温养调停火候之功,多不详说,皆于百日行功后,紧接说大周天。其实内丹虽结,只有丹原而不满足,不能化为金液,必须温养变化之后,方可行大周天。


  百日后生丹原,定于下田,谓之精根。精根温养后,方能充满于一身,而化为金液,是即混元至精。所谓采取、封固、烹炼,皆此混元至精也。既化金液,方生大丹。大丹为大周天之丹,有色、有相者也。唯其有色有相,因而谓为外药,为大丹也。然温养到若何程度,方可行大周天?此不可不知也。夫日日定忘,自然生神觉,而火候由之主持,不用识神温养,自然水火平均,安而后虑,虑而后得,一得永得矣。终日定忘平均,真息开阖,无形之中,内丹渐渐化为金液,而我不自知之,唯觉六脉已停,气皆归根,脉细而几至于无,呼吸已停,赤血皆化为白血。迨至金液已满,改由毛孔呼吸,而渐渐无中生有矣。


  吾人已结内丹,则腹中有宝,譬如牛之有黄。人之有宝,内有宝则外必有相,即在温养之时,显现于眼前空中,有一个黑圈〇 初见时与脐相平,渐渐上升而渐大。初唯灯下可见,而日中不见,继而日中亦可见之矣。其物内白外黑。《悟真篇》曰:“黑中有白为丹母,雄里怀雌见宝珍”是也。所谓丹母者,大丹之母也,其形如球而中空,谓为雌者,以其中空故也。此为人身之宝,是丹亦是金丹,周流在黄庭一路。此时仍用定忘平均,见相不着,应定时仍定,应忘时仍忘,则过若干时后,黑球变成一红球矣。初形仅一点,积久而其大如桔,谓之朱桔。既变成为朱桔之时,是即外丹也,是即大药也。所谓大周天之功,即应在此时行之矣。


  丹原即内丹之基也,用温养以光大之,渐积而成珠,成朱桔。若就此采取烹炼,是即行大周天之功也。大周天与小周天不同,七日之间,终日混沌,所谓“七日混沌,死而复生”是也。否则外丹不成。大周天七日死后复生,此七日中,无异于死,即是混沌之景象也。混混沌沌,死而复生,有此七日之死,方可以经万年而不死。夫得内丹者,不过已失去之真阳仍返于吾身而已。至此则日日金生,积久而得先天之先天。既得此物,方能去历劫之阴气,化一身之魂魄,达到无生之境。法身成立,从而出神,故此功实为最要,最要而不可或忽者也。夫此工甚为难能,仅仅经七日之久,而逐识神,绝中阴之魂魄,化历劫以来父母遗传,及己身所带有气质食色之宿业根性,因而有种种之魔障,亦固其所。盖此魔非他物,实即识神也;魂魄者,历劫以来遗留之业根也,在在皆可为吾人入道之障碍。必经过七日之锻炼,即行化去。故生平经历各事,皆潮上心来,与我有关系之人物,亦皆于目前出现,不但本生,更追溯而至于无始劫来所经历之事及人。


  盖过大周天,即《西游记》之过火焰山也,须用芭蕉扇以息火,方可过山。扇系木质而为罗刹女之物。罗刹女即牛魔王之妻,牛魔王即坤土,罗刹女是兑金,须用纯阴之功,即还虚是也。坤卦六爻,皆为虚境,必须一切皆空,所谓法相非法相,皆须空尽而等于太虚,方可过此难关。倘不能空,譬如火上加火,而有危险矣,故应慎之又慎也。然此时已经过一年温养之功,平日炼虚已久,若能得力自然,空空洞洞,见相不著,而安稳过去矣。苟或不然,则临时仍有动念著相之事,即处处有危险也。所以一年温养工夫为最要也。其法当温养中之定忘平均,以之调停水火也。既已平均,渐积而生一黑圈,仍然用定忘平均工夫。待到渐大,黑中有白之时,即应用过大周天之预备功夫也。


  在用功定忘之时,而忽黑中有白之球,白天亦能显现于眼前,此时即应增忘减定,忘时须多而定时须少,如以一时忘,即以半时定是也。忘者,万念皆空是也。定尚著意,此中尚有真意,忘则完全去尽,一物不留矣。用增忘减定功夫,即损之又损,先损后有益是也。此时必须忘时多而定时少,例如前此定忘平均,为定忘各两时,此时应定一时半而忘二时半。又从此渐增而渐减。朱桔生则外丹足而又足,外相之圈亦愈积愈大矣。定字尚有法相,虽系自然神觉,而元神尚须用力。忘则一物不存,法相亦空矣。定尚有微意,太极之体也;忘纯为虚空,无极之体也。定用自然神觉,忘则并自然神觉亦忘之矣。定时用心尚重,忘则到无心之境矣。忘功多则外丹愈足,迨至忘最多而定几乎无时,朱桔即大放光明矣,在眼前忽上忽下。到过大周天之时,则去定用忘,完全忘去,一物不知,万象皆寂,完全太空,与太虚同体矣。此即“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是也。


  损之又损,即增忘减定;无为即大忘之时也。朱桔,丹经又曰火珠,又曰玄珠,又曰水底玄珠,亦曰火球,此时行大周天之景象到矣。其证验不一种,即六种震动是:六根(眼耳鼻舌身意)震动,一也;脑后生风,二也;眼有金光,三也;鼻有搐气,塞而不通,四也;两肾汤煎,膀胱火热,内肾如在汤中煎熬,五也;外面火球忽上忽下,六也。此项六种景象,皆属于身,最怕不能忘身而动念,所以忘为最要也。必须不识不知,完全忘去方可。倘不能大忘,则药不能上行,丹不能成矣。是在完全忘了,心与太虚同体,此即火里炼丹,故曰过火焰山也。然仍是一相不著,而一意不散,身在太虚之中也。此功虽难,而实非难,先能将温养功夫做好,自然能忘,可以毋容忧虑也。温养已久,到此自入于忘,自然神能觉知,而仍忘而无为也。一到玄珠有象时,即日日忘而归于太虚。到此行功已熟,能自自然然,大忘特忘,而同于太空也。此六项,佛家名为六种震动。因此时内外真阳满足,将历劫以来阴气逐出,故有此种种景象,如三昧火烧身一样。除此六种外,尚有一种景象,即痒生毛窍是也。周身八万四千毛孔发痒,如炒豆然,即周身金液往外流注之故。此在采取之时,当即生物之时也。


  兹将《龙门秘旨》中《采大药赋》述之,并详为解释如下:


  “百日气足兮止火景到,待至三至兮采元精”者。待至三至,即阳光三现时也,即须止火,而采封之,大药因百日气足而生也。


  “真土擒铅兮归于本穴”者。即气归根,百神亦归根也。


  “龙从东至兮炁足神凝”者。此即表到时也。上句为铅,到此为小周天之结丹也。


  “乾住坤宫兮形神相合”者。即调停火候,定忘平均之工夫也。乾,有也;坤,无也。以有归无,即定忘在外,是为温养功夫。丹书俱在,不另详说,此章仅此一句而已。


  “七日天机兮火候无心”者。大周天为无心之火,与小周天不同。小周天有阳动阳举而觉等等,皆为有心,此则无心也。


  “忘形罔象兮真意不散”者。此项真意,自自然然,在虚空中,而忘既形罔象,方能一点真意不散也。


  “道在无为兮问之无云”者。此道全在无为,而不能说出来,无法可说,一物不有,毫无功夫也。


  “静合一候兮七日来复”者。照此虚极静笃做去,大周天大药方生,方有七日周天之景象也。


  “月圆魄足兮大药道灵”者。月圆精足,即是大药,故曰“大药道灵”。此时眼前有一轮明月照于窗前,复有一轮红日上来与之相并,是为日月合璧。此等皆外向之虚景也。


  “阳内癸生兮火珠之象”者。火珠即火球。丹结外间,即见火球之象,近在眼前,忽而上升,忽而下落,与狐狸之炼丹相同也。火球一上一下,即是升降,亦即周天也。


  “上朝离位兮复归坤原”者。此火球上朝于离位之顶上,而复归于腹下之坤原。其上下若干度,人皆见之,而我则大忘特忘,一物不知。其时外面一升一降,腹内真息一开一阖也。


  “因驰小腹兮转冲尾闾”者。此球亦由背后上去,到前面下来,忽上忽下,气足则由后上而前下矣。此时身上小腹中之阳气,亦从尾闾上冲心脏。到尾闾时,或恐走丹,走丹即为放屁,即须紧撮肛门。然已大忘特忘,忘形忘物,一物不知,无法行此紧撮之功,故必须有法以防之。即用一木塞,上裹以棉,塞住谷道。因气往下冲,若不闭谷道,恐有走丹之事也。此为下鹊桥之危险,须塞谷道。至上鹊桥之危险,亦同须紧塞鼻孔也。


  “此皆药力兮天机自然”者。凡上所说冲尾闾之事,皆因药力,皆为自然天机。此时真意与虚空同体,不识不知,不能以意引之也。或谓可以意引之者,是知此时情形之故,要皆为自然天机耳。


  “尾闾三穴兮精髓充满,鹊桥须度兮要问真仙”者。尾闾有三窍,皆为精髓所充塞者,兹以图明之:(见图二)


  尾闾三穴皆充满,欲度此窍须问真仙方知。倘能冲过此穴,而往上行,则大药已得之矣。然若已过下鹊桥,而不能过上鹊桥之危险,亦会得而复失也。此气度下鹊桥而上行,再过命门、夹脊两关,共为三关,三关计九窍,是为“一箭射穿九重铁鼓”。此等九窍,皆有精髓充塞,非先天真炁,不能冲开,故谓三关九窍,皆须先天真炁方开,其余无论何物不能开之也。


  过大周天有吸、闭、撮、舐四诀。吸者,气上行而走,不行过去之时用之,有时力薄,到命门等处,开窍稍停不行时,须用微微呼吸以通之。盖不能过关之时,即须微微用定也。此为阳不足而生,温养已熟,阳已足时,则无此弊,可不必用之也。三百周天中亦唯首二次有之,其余则无此也。闭者,闭谷道也。撮者,上鹊桥须塞鼻孔也。舐者,舐上颚也。亦有以吸为内呼吸,闭为闭六门,撮为撮谷道者。若照而讲,则吸闭皆为虚相,而不必实有此功矣。亦有以闭为紧闭其门者,六根门头,皆可名为口,与上述闭六门之意同也。


  大周天亦共须行三百次,于七日之内行毕。大定七日而毕功。此时如大死一番,死里求生,死后复生,皆此大周天之事也。朱桔到而即可采取,此为自生自采,与小周天之采取不同也。

道真传口诀第三讲

  十月温养工夫,历来丹家皆不详言,而为丹道之秘诀。举要言之,即定忘平均是也。此时已得真自然神觉,定忘自然平均,不然则为差误。《悟真篇》曰:“毫发差殊不结丹”是也。调停者,即使之平均之谓。此时内丹已结,能以定忘平均之法温养之,方可生外丹而成阳神。盖内丹不过能化身上之阴,成为人仙而已。至阴神之群阴,历劫来之业根,入胎之中阴,内丹所不能化,唯大丹方可化之。故结内丹后,必温养之,使生外丹,方可毕事,而成为大觉金仙也。邱祖《小周天歌》外,尚有《大道歌》一章,为《龙门秘旨》各歌之纲领,今试举而解之如下:


  “大道渊微兮现在目前”者。开口即点窍。大道幽深,而不可测,其发现要即在目前也。


  “自古上达兮莫非师传”者。大道之源,书中语焉不详,全赖真师口口相传焉。


  “渺漠多喻兮究竟都是偏”者。且书中即有所说,皆为喻言,渺漠而不可认为实在,又皆偏于一边者也。古来著书立说,皆对时弊而言,因世人之弊,而思有以救之,故宋元间之著书,皆主张有为。因其时陷于清净,落于孤寂,故以有为之说进之;及至明清间之著书,多主张无为。因其时流于女鼎采战,故以无为之说药之。亦因真诀不能全漏,故各书多为比喻比象之言,渺漠多喻,究竟是偏也。


  “片言万卷兮下手在先天”者。此谓修道口诀,皆包罗于“下手在先天”一言之内也。


  “有名无象兮元气本虚然”者。元气,有名无象之物,体本虚空。修道须从此虚里下手,所采所得者,皆此物也。


  “阳来微微兮物举外形旋”者。先天一炁,从虚无中来。其来焉甚微,一点一点积渐而成,故曰微微也。其来也于何证之?即“物举外形旋”是也。阳物举时,即可知先天真阳已来。外形旋者,刚举之时也。举头便是,转念即非,故谓之曰旋。旋字最为重要。下手采取先天,在刚发动而不转念之时;旋举以后,一有杂念,则水源不清矣。


  “恍惚梦觉兮移入丹田”者。问阳举在于何时?曰:即在恍恍惚惚,在睡梦中时也,亦即梦觉刚动之时也。何以能恍恍惚惚梦觉?因神已入丹田,与气相抱,所以阳动而觉知之也。


  “鼓动巽风兮调药未采先”者。在未采之先,应鼓动巽风以调停之,使之不老不嫩。巽风即刻漏之武火也。不然,即生念而水源不清矣。鼓动巽风者,以此止念,一也;以此调药,二也。有此二者,故一觉即须定在鼻外虚空,以耳听息。鼓动巽风,药调既好,方能采取。不然,则不失之无,即失之有。失之无即无物,亦不采;失之有即念杂而源不清,欲采而不可以采。故必先以风火调药,此为最要。最要有刻漏之武火,方能使药生足而不失之于有无也。


  “无中生有兮天机现目前”者。此药从无中生有,既生即天机现于目前,是即眼前之相也,亦是玄关之相。眼前现一白圈,恍如圆月,合上弦下弦,而成为十五之月,正可采取之时也。此相既现于目前,即正子时到。盖以武火调之,即生正子、正午时矣。


  “虎吸龙魂兮时至本自然”者。从虚无中生阳,自外到身,由阴蹻至命门而外肾动,一面上冲心脏,即觉知其动。因用武火,火逼金行,则外肾坚实;一面心仍觉其坚实,是即正午时到也。因鼓风调火,仍定在外边,阳生不断,自外而来,渐渐满足,皆感到身上,故外肾能坚实也。既已坚实,而阳气上行,冲动心神,心神下行,是为水火已交,神气已合,所以谓之虎吸龙魂。又水火既交,方有正子时、正午时,故曰“时至本自然”也。


  “身心恍惚兮四肢如酥绵”者。以其时身心似觉非觉,一身又酥又软,四肢舒适已极,是为正子时,在我则已到正午时而觉知之矣。


  “药产神知兮正是候清源”者。此时水源甚清,即可采取也。药产神知,已觉坚实。盖唯此景,水源方清,而可采取也。


  “火逼金行兮橐籥凭巽旋,河车运转兮进火提真铅”者。水源既已甚清,须保持之,不可再失之于浊。仍用火逼金行之功,鼓动橐籥,凭巽风以回旋。用自然呼吸以逼之,以行自然之采取,即不采之采、不取之取也。其呼吸听诸自然,不用武火。既任其自然,所以有河车自然之运转,即进阳火、退阴符也。进火提真铅,即采取也。此项河车进退,全系自然转动,毋容以意去作用之。


  “周天数息兮四揲逢时迁”者。周天三百六十,以四分之,为九十。此时实只九十息,全为自然之息,因时迁流,可不必去数之也。


  “卯酉沐浴兮子午中潜”者。周天三百六十,用四分为九十息,即其中有卯酉沐浴,子午抽添。卯酉即藏在子午之中,子午即卯酉也。四候九十息,为子午卯酉,而卯酉藏于子午,所以即九十息亦无也,子午卯酉皆为比相而言也。


  “归根复命兮闰馀周天,数足三百兮景兆眉前”者。到归根复命之时,即为一周天。何以为归根复命?因采取功毕,阳物缩回,是即归根复命也。阳举之时,神气皆向外驰,一到缩回,则归复矣。三百六十度为一周天,此时其数既足,应即止火,目前即有止火之景。两眉中间虚室生白,如电光之一闪,即此是也。此时须进而封固之矣。


  “止火机成兮光候三牵”者。此时应即止火而休息,故曰“止火机成,光候三牵”,即伍真人所说,“阳光三现,止火之景”是也。


  上文所说小周天采取之工也,先须阳足水清,而后可采取。既已采取封固,而三现阳光,即须下来止功毕事。以下所说,即温养中之封固工夫也。经过三百周天,内丹已结,即有丹原,有物大如黄豆,而上下跳动,此时宜用采药归炉之功夫。药到腹中,须归入炉中,他书又谓之曰“移炉换鼎”,即《阴符经》所谓“机在目”是也。


  “双眸秘密兮专视中田”者。到内丹已结,上下跳动时,应用两目看着脐眼,此为秘密工夫,不可对人而看视也。专视数日后,其跳动更变矣。前者跳动,上到心脏,下到命门;此时则循脐眼而跳动,成一团形,此为已得内丹。以后应用上讲所述之温养工夫。此时丹原绕脐转动,平时已不觉知之矣。应用一年温养,使生大药也。


  “大药难采兮七日绵绵”者。须接连大定七日,用七日之功夫。一日须定到六时之时间,其定时盖甚长也。下文皆说大周天下功夫之法也。


  “蹊路防危兮机关最玄”者。蹊路即上下鹊桥之路,应防危虑险。机关亦指上下鹊桥而言,最为幽玄,恐有走丹之险,急须谨慎也。


  “深求哀哀兮早觅真传,择人而授兮海誓盟言,遇机服食兮全凭德先”者。大药难采,鹊桥甚险,必须得传后,方可下手做功。而为师者,授徒亦须谨慎,必经海誓山盟,方可传授。且大药之遇机关服食,全凭德性,若德薄福浅,行功必有魔障。《悟真篇》曰:“大道修之有易难,也知由我亦由天。若非积行修功德,动有群魔作障缘。”即此是也。


  “寂照十月兮不昧觉禅”者。十月中一意定忘,所谓“增忘减定”之功,行大周天以后事也。


  “二气休休兮性定胎圆,阳纯阴尽兮雪花飘迁”者。此时大周天已过,可以得六通而出神入化。既已阴尽阳纯,眼前见有雪花飘飘之景也。


  “超出三界兮乳哺在上田”者。此时超出三界,可以出神,故移在上田也。初时丹在下田,至大周天时,丹在中田。此时之丹,则移入上田矣。中田即脐上也。


  “无去无来兮坦荡逍遥仙,夙缘偶逢兮早修莫挨年,休待老来临头兮枯骨无资空熬煎”者。此时无拘无束,逍遥自在矣。结尾数语,即神仙得诀须早修,不要老来再做之意也。真人劝世度人之苦心,于此可见矣。


  此歌于全部丹法,皆已涉及,而详于小周天;至大周天功夫,不过举其大略而已。《龙门秘旨》各章中,惟《小周天歌》与此《大道歌》二章,确系为邱祖所作,其余理虽无差,恐非邱祖嫡笔,观其文辞即可明白,因落笔措辞皆有不同故也。


  上述所讲一年温养功夫,必须定忘平均。如定十分钟,忘亦十分钟;定一点钟,忘也须一点钟;定两点钟,忘亦须两点钟。盖忘多即寒而丹嫩;定多即燥而丹老,必须不寒不燥方可也。初下手时,须注意令其平均,久之纯熟,则任其自然,神气自能终日行之而得其平均也。一年温养,实为大周天而设,使内丹生药,方可行天周天功夫。故筑基毕后,即须从事一年温养。必其专一行持,使一点一点积聚起来,身中渐积渐多,方生先天之先天,方是行大周天之时也。到得温养已足,得药已满之时,则眼前有相,即见一黑球,内中有白,初与脐平,渐则上升到眉间;再加温养,即变为红球,此即行大周天时所用者也。《黄庭经》曰:“积精累气以成真。”每日积累生药,即“积精累气以成真”也。然必须定忘平均,方有效验。此项温养一年功夫,若做得良好,即过大周天无险难。做到自然神觉,即能按时自然定忘无误。大周天之能否做成,全视一年温养功夫是否良好以为准则,学者必须加意也。

大道真传口诀第二讲

  邱祖《小周天歌诀》所说景象火候,已完备矣。小周天起点在阳生,阳生之时即起火之候,阳落之时即止火之候。尚有一种,即伍真人《丹道九篇》所述“阳光三现”之说,是亦小周天之景象也。此景初下工之时,不能完全知觉,因其时恍恍惚惚,行不采之采、不取之取,工夫务在混混沌沌,(若起明觉,则为水源不清,)故无明觉,有景亦不能认清也。到末后阳光三现,筑基已成之时,即须止火。阳光发现,即是虚室生白,两眉中间放白光,来如掣电,《经》称如来眉间放白豪光,即此是也。此光初现,即阳生之时,不易觉知。活子到后,活午即至,而神方觉知。阳光之来,一闪即逝,此为阳光一现,《天仙正理直论》详言之。至阳足采取之时,此时药物坚实,下手采取后,阳光又一闪,此为阳光二现。吾侪做工时,对境忘情,身心两静之故,亦不明了此景,盖二现亦不能明觉也。前讲外肾落下,即止火之时。所谓阳光三现,亦即在此。外肾缩回之时,故曰阳光三现,须止火也。此觉已能微觉,唯阳光极速,昔伍真人此时不能止火,到四现方止火,而火已过矣。阳光三现之时止火,则恰到好处也。现在不因阳光之现而止火,惟凭外肾之伸缩,外肾缩回,身上一阵酥麻之时,即须止火,因恐阳光之现认不清楚,倘不退火及生错误故也。然到积金已满之时,元神能灵,发生自然神觉,自能觉知之矣。此阳光即铅花之光也。初现时,铅初到身,二现时铅已满足,三现时铅足入鼎,心斋坐忘,虚室生白,即此是也。所谓虚室,即是目前,不从身上出,而来自身外者也。


  小周天之工夫,即是烹炼。所谓文烹武炼,即是炼药,炼先天混元至精。此一点精炼在身中,身中阴精,皆化而为气,谓之曰炼精化气。初做时甚费时间,及至纯熟,则时可减少,故有攒簇之说。自一时始,继而一刻,后而一分钟,一秒钟,愈做则愈速也。迨至纯熟以后,则真阳积满而筑基成矣。积阳即还虚炼已也。炼已纯熟,则筑基坚固,到此发生景象,呼吸由周身出入,八万四千毛孔皆开,阳缩如龟矣。小周天功夫完全完了,筑基告毕。


  其中尚有温养工夫,必须经过。盖阳生后,采取封固。内丹得而封固于丹田之中,尚须有以温养之,方能永久缩如龟,现如马阴藏相。苟其不然,则虽得,亦不能保守,故此项温养功夫为最要也。温养计时须一年,为十二月,内中除卯酉二月,是为沐浴之时,故曰十个月,此为温养道胎工夫。《黄庭经》曰:“琴心三叠舞胎仙。”小周天毕而初结胎,过大周天则胎成而可出神矣。所谓结胎,乃比象之词,实即得药而结内丹是也。温养须一年者,不过举其略数,或不止一年,或不及一年,因人而异,不能一定也。经过此一年,方算真正现马阴藏相,永为童真之体,而成为人仙,亦结胎仙,又为地仙,是即陆地神仙也,可以保命而不死矣。


  小周天与大周天工夫,不相连续,中间有一年温养也。小周天生而后采,从虚空中生,阳到身而采取之。大周天则采而后生,必须有所积蓄,方可采而能生。此一年中温养所积者,即以预备大周天之采取也。过此一年后,方可行七日口授天机而采大药,行大周天之工夫。从古上真于此一年工夫,皆不提明而颠倒其时序,谓为大周天后有此温养工夫。其实不然,皆缘不愿泄漏而秘密之之故也。大周天后,有哺乳三年工夫,此即还虚工夫也。经此一年温养后,可以行大周天而出神。得大周天后,方行三年哺乳工夫。末后有九年面壁工夫,即为粉碎虚空是也。此则可做可不做。此项面壁工夫,全系性功。我辈修最上一乘者,最初即从还虚下手,以后处处以性功为根底,此时熟习,故不必有此九年也。若下手非修先天大道而为其余丹法,则此九年功夫,实不可缺,盖可籍此以打扫一切故也。再大周天七日出神后,若愿放下躯壳,则可不必做此三年哺乳之功;若不欲放下,再用三年之功,亦可也。


  现所最要而须讲者,为一年温养功夫,不在九年面壁之功也。此项温养功夫,与现在所用者不同,应入山静修;仍处尘世,应备幽深屋宇,使不闻外声,方可做功。能居静室,专心一志从事,方许一年毕事。如不能入山,又无适当静室,则不能专心为此,只能照现在兼修时之法用功,则一年不足,必须三年。我人现在皆系兼修,处世事而修出世法,或竟须延长至四五年,然亦无甚关系,因终究必能得之故也。此项工夫亦非甚难,要在真实能静而已。


  《悟真篇》曰:“未炼还丹莫入山,山中前后尽非铅”。铅为尘世上所有,由人能虚极静笃而生,非山中之产。今已得内丹,必须入山。以小周天有作有为之工夫,无人能见,朝晚在床上所做,及至无为而家始知之,故须入山专一为之,非其先有作为可比也。盖其功在终日入定。入定为佛家之说。其间工夫,有定有忘。能有幽深屋宇,每日划定做工夫时刻,能专一修持者,则一日十二时,除夜睡四时之外,尚有八时,其中以二时休息,六时用功,可矣!若不专修,亦须限定时刻,以四时或六时用功,但可不克定钟点,此为洗心涤虑功夫,紧切于身心无为之事也。第一在定,即《大学》定能静安虑之定也;第二在忘,即《老子》忘其形而形存之忘也。其与平时不同者,在必须定、忘平均,如以二时做功,则必以一时定,以一时忘。定忘相平,不能定多忘少,或忘多定少,亦不能定中夹忘,忘中夹定,此实即“朝屯暮蒙”二卦之工夫也。朝屯者,晨间日出之时,恐丹为阳火所伤,即须退火,退火须忘也;至暮日入,阳光已无,恐寒气伤丹,即须进火,进火须定也。实际上,使水火两平而已,朝恐其燥,用水以盖其铅,即朝屯之工夫也,忘字工夫也;暮恐其寒,用火以盖其汞(抽铅添汞),即暮蒙之工夫也,定字工夫也。朝须忘而暮须定,实则定忘即水火,必取其均匀,有一时定,必有一时忘;有二时定,必有二时忘,不可偏枯者也。在实际,朝屯暮蒙亦同时而并举,必须分其时间,以一半为定,一半为忘。此时之定忘功夫,要甚易为也。做工之初有神觉而不能自然,积久则做到安然自然,神觉自能调度一切,不必作意定忘,此时六根清静,万感不生,一坐而自然定、自然忘也。吾人但须调停使之平均而已,不然则不偏于燥,即偏于寒矣,故必使之两两平衡。即短至一二十分钟功夫,亦须如此,有忘即有定,有定即有忘,而用两者相等之时间也。吾人调停火候,即在于此。每日能用功到六时,则一年足矣。倘其不能,或竟短至一二时,则须时加长,可依此比例而定之也。观上举二语之理解,即在使定生汞,而忘生铅,因已有内丹,即是铅汞二物故也。修炼金丹功夫,能处处使之平均,则铅汞二物,自然平均,为半斤八两。铅汞既满,即到行大周天之火候矣。


  我人现所得者为后天中之先天。空中所生之阳,先天也。既到吾身上,则化为后天,故其本体为先天,而实际上已变为后天,故谓为后天中之先天。既得此后,再由此生出一物,则为先天之先天。此一年温养功夫,即得先天中先天之预备也。《入药镜》曰:“水怕干,火怕寒。”又曰:“采药时,调火功,火候足,莫伤丹。”即此是也。《易》卦皆两卦对举,如坎为水,对离为火;水火既济,对火水未济;天地否,对地天泰。两卦相对,两卦相反也。火候除乾坤坎离四卦外,用六十卦以为准则,正与炼丹阴阳对举、二八相当事实相合。如日一定一忘,一水一火,两两对举而相反相成,故火候配卦,象以乾坤坎离四卦为体,其余六十卦为用,一日用两卦,如朝用屯而暮用蒙,贯通相合而甚妙;如以定为地天泰,忘为天地否,正无不合也。卦有吉凶悔吝,而吉凶悔吝生乎动,盖能平均则无咎,偏枯则生凶吝矣。《入药镜》曰:“受气吉,防成凶。”受气之初,容易得吉;温养火候,即须防危,所谓防危虑险,即此是也。《大学》曰:“安而后能虑。”小周天后仍须顾虑,务在小心谨慎,不可使有偏枯而或寒或燥,盖唯以平均为要也。上谓须幽深之屋宇,亦为此故。用功时须静室,更须有人看守伴静,恐有惊扰。一有惊忧,即不平均矣。自古高真修炼,皆有伴侣,亦因是故也。吾人修持须定时间,或朝晚两次,必须室外有人,看管照顾,不使有人事之惊动,差其火候。故此为无为无不为之功夫,为外人所不能知之者也,与小周天行功不同,彼可在床上行功采取,不使人知;此时行功既须静室伴侣,则人皆知之矣。


  经此温养,内丹化生金液。金液满足,方能生出大丹。所谓内外,即大小虚空是也。小周天采自外而得在内,所结为内丹,是以外药结内丹。大周天采在内而得在外,所结为外丹,是以内药结外丹。此其不同之点也,所谓合内外之道,即此是也。

61 、师云:凡日用者,心无杂念,意不外游,放而不逸,制而不拘,明心识法,去智离空,十二时中,念念现前。若滞现前,亦非其理,若离现前,无有是处。会动静,知去来,般般放下,无挂无碍,便是个逍遥自在底人也。但说皆非,自当消息。

   62 、师云:天地者,万物之父母也。天无不盖,地无不载,岂分别这个好、那个恶?一般盖载,一般临照。故凡在上者,乃是天命教在上,当似天一般盖覆,安养存恤一切在下底人,不可分我尊尔卑;凡在人之下者,亦是天命分定在下,当似地一般承奉于天,敬仰听从在上之人,不可丝毫怠慢。既在天地之间,必须合天地之道也,不然则分外妄作,有凶祸刑罚也。


   63 、师云:修行人本宗上无亏,行业上用意,物境上速过去,人事里不住着,邪念不起,纤毫不立,微尘不染,晃朗虚明,不着空,不着有,不执法相,不执我见,兼众人之光明,久久相资,融通表里,便是圣贤地位,更有甚可疑也?


   64 、师云:修行之人,行藏任分,取舍随宜,低下为心,中正为则,审动静之源,节视听之用,万缘齐断,一志真常,永劫绵绵,乃无变坏也。


   65 、师云:道人日用,体天法地,常清常静,明而不昧,济物利生,虽混于万尘诸境之间,真源湛寂,无有间断,自得出离生死结缚,此是一段大事因缘。奈何不悟之人,中无主宰,欲情攻于内,根尘诱于外,不得自由,四生从此而轮回,六道因兹而走作,换却头皮,难同今日也。


   66 、师云:夫为道者,抱朴含淳,潜通默运,除情去欲,损损存存,于物无私,作事明白,曲己从人,修仁蕴德,丝毫之过必除,细微之功必积,是非俱泯,心法两忘,向上之机自然达矣。


   67 、师云:修行之人当初出家,本为此性命事大,岁久不觉,为物所移,却学口头伎俩,百种所能,只是为奴作婢之事。何以知之?但凡伎艺,必欲人前呈,似此不是为人所役也,岂是清净无为主人之事?所以道:“智者不为智者所用,而愚者用之;巧者不为巧者所使,而拙者使之。”谓如辩者说之,默者听之,仔细详之,孰忙孰闲?凡欲修行,心地明白,而守愚拙,则天下之智巧者皆为之使用矣。


   68 、师云:向上师真所传要妙,行事之际密符天意,岂可执一端便为道哉?以迹观之,古人用处各各不同,妙本灵源未尝有异,喻如人心之用,在目为见,在耳为闻,在口为言,在心为思,在手为拈,在足为行,所用不同,心体无别。况今师真密旨,所谓教外别传,言思路绝,悟者自得,乃是真师密传之妙也。


   69 、师云:吾道密传,不可以有心求,不可以无心得,以不知而知,以无得而得。世之惑者,以服色求道,以言说求道,以威仪求道,以法相求道,俱不得其大全。殊不知道无踪迹,以迹求之非道也。复究此迹自何而来?知其所从来,则有非声色、非做造、非威仪、非法相者存于中,盖不可以知知、以识识也。只是这个本分圆成、真真实实、合天地、合圣贤、合鬼神、合万物、如此一大事因缘,岂容尘垢声闻踪迹而能见之哉?


   70 、丹阳真人云:“真乐真闲无议论,至微至妙绝商量。”没商量处却近也。


   71 、师云:出家人久居丛林,朝夕训诲,朝夕磨炼,尚且乖疏,因循不进,道心渐减,尘事日增,放荡猖狂,不能虚静,况在俗中孤行独立,尘情荏苒,爱境牵缠,障道因缘头头皆是,不自知觉,虽遇圣贤,不能劝化,百端纽捏,诳惑闾阎,迤逦沉沦,福消业长,渐渍深重;若肯回头,犹能救得;合尘背道,无可奈何,地狱不远矣。


   72 、师云:学道之人不厌参问,如人行路,勤问则不迷。人间小伎无师则不得,况兹大道视之不见、听之不闻?初机不遇,凭何了悟?苦中之大,莫过生死,不亲近至人,如何免得?故云:“古人学道非草草,侍奉真师直到老。”若不知下手去处,又不亲近达人,虽有志行持,千差万错。


   73 、师云:自来学道之人,必须苦己利他,暗积功行。若复纵心,非理行事,不惟有辱教门,抑亦自招殃咎。为身为口,不清不俭,与俗无异,如此受用十方汗血之物,未是便宜,乐中受了,苦里还他,生死到头,更无支吾。既居门下,何不炼心?


   74 、或问曰:学道之人终夜不寐,其旨如何?答云:学人不寐,本以炼心为事。若不收心,济甚么事?至如赌博弈棋、织纺罗磨之人夜夜不睡,则尽是得道底人耶?此等之人,十二时中,利心诱引,只是贪财,搅扰心灵,如蚊虻咂肤,故不得眠。修行之人不同于此,睡是一欲,若不换过,滋长邪妄,暗昧不通,盖属阴界,如人防盗,端然坐待,其盗自退;专以炼心,恐致流荡,谓此一心本无定体,在阳则明,在阴则暗,熟境不存,无为清静,性珠明了,此所以昼夜不寐也。


   75 、或问曰:学道之人甘受贫寒,其理安在?答云:若但认贫苦饥寒为是,则街头贫子艰难之人尽是神仙也。盖修行之人以道德为心,以清净为念,削除诈伪,贪求妄作一时遣尽,忘形忘我,身外之物未尝用心,故有云:“遮皮盖肉衣,更选甚好弱?填肠塞肚饭,更择甚精粗?”唯究生死,炼心为事,故不念形骸之苦也。


   76 、或问曰:未来罪福还有也无?答云:未来且莫论,据现在言之。汝发一心,欲于圣前焚香礼拜,以手拈香,其心发愿云:愿家眷平安,增福添寿。此不是作善底心,便望得福,虽得福亦不知。盖修善者明修而暗报,故未尝有知者。若汝发一恶念,持刀杀人,才举此心,便承当偿命,此必不可于分明至公处作得,伺其暗昧不测中造下,不久败露,便当偿命。此不是望罪得罪,此罪明知,盖作恶者暗作而明报。此则现在人为,必然分明之事,况天伺察人所不知者,何方逃之?不可不戒。


   77 、或问曰:天堂地狱,从来有说,还真实否?答云:天堂者阳界,主善主福,地狱者阴界,主恶主祸。古人立教,天堂地狱出自人心,心行所为,冥然相应,谓如常清常静,利益一切,诸善奉行,明白不昧,便属阳界;种种诸恶,坑陷不平,旁生邪道,便属阴界,无明黑暗,逐旋增长,滓秽尘垢皆属黑簿,人神不容,心君懊恼,众苦交煎,无人救援,便是地狱。古人云:“心清意静天堂之路,心慌意乱地狱之门。”喻如有一山路,闻人传说有杀人贼,邀截行路,往往害人;若心信从,退步不行,后必无害,若心不信,酩酊前行,及至山中,无事则已,若实有贼,即落奸徒之便,悔之何及?地狱之说,亦如此义。大抵为恶不如作善,善纵无报,有何罪过?恶道强行,凶祸及矣。目前明白,尚无改悔,何况幽冥岂得预知?


   78 、或问曰:有云向上一事人人俱足,更煅炼作甚么?答云:凡心未炼,喻如石矿中有白金,未经煅炼,只是顽石。置之大冶洪炉,炼去滓秽,分出真物,既已成金,不复为矿。修行之人亦复如此,将从来蒙昧染着之心,便同顽矿,以志节为大治,以慧照为工匠,殷勤煅炼,一毫不存,炼出自己本初无碍底真心。既已成真,不复为假,当自保护,坚固收藏,自得受用,此便是亘古圆明底无价宝珠也。


   79 、或问曰:若到清净无为处,是彻也未?答云:此以体言,似是而非也。至于端的处,则不可言,不可思,不可以知知,不可以识识,妙绝名言,方始相应,不即动静,不离动静,岂可以无为清静而定之哉?


   80 、或问曰:昔闻丹阳师父以悟死而了道速,其旨如何?答云:修行人当观此身如一死囚,牵挽入市,步步近死,以死为念,事事割弃,虽有声色境物纷华周匝围绕,目无所见,耳无所闻,念念尽忘,此身亦舍,何况其它?以此炼心,故见功疾,死中得活,不生不死。学道初机,救护生死,当作是念。人生顷刻,一息不来,便是死地。紧切用心,勤修精进,遣尽凡心,自利利他,递相救拔,不可因循也。


   81 、或问曰:心无染着,放旷任缘,合道也未?答云:起心无着,便是有着,有心无染,亦着无染,才欲静定,已堕意根,纵任依他,亦成邪见。无染无着,等是医药,无病药除,病去药存,终成药病。言思路绝,方始到家,罢问程途矣。


   82 、师云:道无言说,惟指善恶,善则成就无上出世因缘,有天堂无地狱,恶则堕落无边苦趣,有地狱无天堂。分此二途,盖因迷悟,悟则剎那成圣,迷则永劫沉沦。幸得人身,宁不思之?


   83 、师云:凡圣同途,只因明昧,明之则为圣,昧之则为凡,凡人之心,不肯刳情去执,弃妄除邪,逐境迁流,随情宛转,取一时之乐,积万劫之殃,不省不思,莫悟莫觉。


   84 、师云:修行人先要明自己本宗,次要通教化。若本宗不通,如人无目,不分道路,举足差讹;若教化不明,如人有目而坐黑暗中,则有偏执我见。须要俱危降迷灿Γ蝗艟悴煌ǎ绱蟀抵凶治弈浚问钡贸鲆玻凑嫘约词且玻云淇炖彰鳎浠谝海试唤穑辉蚜叮渤删咦悖蚪俨换担拭ぁL迦粜榭眨砝镉ǔ梗缓敛还遥怀静蝗荆曰曰位危沼ξ薹健9适ψ嬖疲骸氨纠凑嫘院沤鸬ぃ募傥蹲魍牛蝗静凰汲耄匀还龀龈跋商场!笔乐擞醒越鸬び谟行蜗蟠ψ髟欤肮厍橛说赜艘爸匀说溃肱陨ひ印况于鬼神乎?”


   87 、或问曰:如何是玄妙?答云:谁教汝作此问?其人拱手云:弟子自出意来。答云:恁么,则汝自会也。其人笑而稽首。


   88 、或问曰:既往者不追,未来者不预,现在当如何?答云:灭动不灭照,更要会得这个灭动底是谁?得则权柄在手,灭也由汝,不灭也由汝。


   89 、或问曰:未来过去心则不问,如何是现在心?师正视云:此不是现在。复低头云:此不是现在。反问云:汝会得也未?其人笑云:会不得。师复云:大开着眼,一个现在也不会,更说甚过去未来?


   90 、或问曰:如何是祸福?答云:积木成林,积石成山,积水成海,积善成福,积恶成祸,祸福之源,本自一心,积之方成。可不慎之?


   91 、或问曰:如何是善恶?答云:一切好心皆为善,一切不平心皆为恶,人不知之善为大善,人不知之恶为大恶,善恶都不思处,别有向上事在。


   92 、或问曰:常人亦有病,道人亦有病,如何是别处?答云:昔者丹阳师有疾而医者不能诊其脉,壶丘子端坐而相者不能得其真,何也?心不在物则造化不能移,性不离宗(着空)则鬼神莫能测,况医卜之凡乎?此与常人异也。


   93 、师云:修行之人正眼不开,圆机不发,但向别人踪迹上寻觅,言句上裁度,终无是处,喻如无眼人,虽闻人说日月之光,终不自见,只是想象,盖不曾向自己心上下工夫也。


   94 、或问曰:动静境中,如何即是?答曰:自心清静,虽有稠人闹市冗攘之间,不干己事,从他扰扰,却同静室中,百无所有。若在圜堵静室,无人乡里,一似十字街头,对圣对真,不敢起丝毫妄念,如此则在动境里也不碍,静境内也不碍,更有甚分外惑人之事?


  或问曰:既言和光同尘,却道不着事,如何?答云:天是天,地是地,山是山,水是水,物是物,我是我,虽与混同,如何相着得?


   95 、或问曰:万形万状,各各不同,怎生一体同观得?答云:天是道,地是道,万物皆是道,彼亦是道,此亦是道,形象虽殊,道无不在,如何不同得?


   96 、或问曰:人皆取乐,道人就苦,何也?答云:世人不知真乐,以心肯处为乐,被欲心引在苦处,便认苦为乐,每日用心计度,专求世乐,不得则忧苦搅扰,心灵永无自在,是谓大苦。学道之人不求世乐,心存大道,遇苦不苦,无苦则常乐,心得自在。凡有乐则有苦,无乐则无苦。心无苦乐,乃所谓真乐也。


   97 、或问曰:如何出得罪福因果?答云:罪福因果属阴阳之壳,若汝出得阴阳之壳,则无罪福因果也。如何是阴阳壳?但凡心上起一毫头许私邪利欲恶念,便属阴壳,有一毫头许善念,便属阳壳,在阴则有恶报,在阳则有善报。若曾炼心,体如虚空,亦无善亦无恶,无丝毫挂碍处,作主得,则祸福着他不得,因果挽他不着,便是个出阴阳壳底人也。在家之人,未曾有一善念在心,十二时中只是图财图利,汝死我活,坑人陷人,一片无明黑暗业心,则堕在阴阳壳内,阳道上也去不得,怎生出得阴阳壳?便待要无罪福,无因果,不亦难乎?汝自造下,怎生避得?所以低头合眼,教他阎老理会去也。


   98 、或问曰:未来托生之事,端的如何?答云:人生一世,随情自造,成个来世底模子,作善底造下个善模子,作恶底造下个恶模子,以至尽此报身,一性离却这个壳子,如故铁镕成金汁,被造物者倾在自造底模子内,或为人,或为旁生,自作自受去也。造物者岂有心教汝为旁生,岂有心教汝为六道?是汝一生自造底壳子落在其中,逃避不得。先有此性,便有此物,谓如狠毒者为蛇,悭吝者为犬,淫杀者为豕,贪暴者为狼,大概皆类此。天地之间,万形万状,不可言尽,皆自作自受。故古人云:“同于金石,化为金石,同于水火,化为水火。”其言信也。瞬息之间,一失人身,万劫不复。何不思之?


   99 、或问曰:某今老迈,不能多学,乞师向无上极玄极妙处说一句。答云:把汝这个求无上极玄极妙底去了,则便是也。


   100 、或问曰:天下立教,各说异端,自是非他邪正,未知谁是?答云:此有两端,有修炼者,有应世者。修炼此心如天地一般清静,日月一般明白,四时一般运化,能应其事,能归其根,更莫问向上如何,只此便是正道之作用也,惟修炼者能之。若口头念诵得,如法身上装束得,作相一个个堪看,使人人见喜,此是教门中应世底枝梢花叶,干甚修炼事?干甚正道事?此是权时使用。况兼心上争人争我,争财争利,心与俗人一般,怎生道得我是正教也?明目者识之。

41 、师云:修行之人尘心顿歇,俗虑消亡,孤然显出自己元本真宗,便是从来先天底主人。自承当得,逍遥自在,种种法界一时透彻。若到此地,才要韬光晦迹,保护涵养,多则功多。若举意显扬,则不觉暗损光明矣。

   42 、师云:修行之人性有利钝,性钝者不可坚执,宜住丛林,低下存心,与达理明心底人结缘,缘熟自然引领入道,渐次开悟。若自性钝滞,又无见趣,每日常与同类相从,交结尘俗,尘境缘熟,久必退道,或遭魔境,作地狱见,无人救援,一向沉堕,深可痛哉!


   43 、师云:昔有住圜者闻人说地面,既入圜中,要见地面,心存此念,随念应现,不知是假,耳里闻底属声,眼前见底属色,心上想底属妄,便见金童玉女真仙圣贤现形,白日亲见,亦是虚妄境界,妄念所作,便认是地面,更不可破除,模糊一世,着邪着祟。殊不知地面是古人心行到平稳休歇处,故有此名,如人住处,治平荆棘,扫除瓦砾,其地平整,可以居止,名为地面。修行之人,心地平稳,事触不动,便是个不动地面;万尘染他不得,便是个清净地面;露出自己亘初法身,分分朗朗,承当得底,便是个圆明地面。凡言地面,亦有边际去处,若到无地位、无方所、绝名言处,乃所谓玄之又玄也,如此岂可以眼见耳闻心想底便谓是了哉?


   44 、师云:无为者天道也,有为者人道也。无为同天,有为同人,如人担物,两头俱在则停稳,脱却一头即偏也。若两头俱脱去,和担子也无,却到本来处。


   45 、师云:昔东堂下遇雨,知事人普请不择老幼搬坯,众皆竞应,唯一老仙安坐不出。事毕,大众团坐,有言于长春真人者,真人呵之云:坯尽坏,值几何?一人炼心,端的到休歇处,如宝珠无价。且量各人心地用事去!大抵教门中以得人为贵也。


   46 、师云:昔长春真人堂下有当厨者,众皆许其柔和低下,未尝动心。真人知之,密令人试,早晨于厨中所用杂物移之他处。其人造粥渍米及釜,急求匕杓不得,以至溢出,乃大动心。真人见之,教云:直饶溢尽,只是外物,何消坏心?其人方省,礼谢不已。


   47 、或有医者问云:某行医道,死者救活百余人,其果如何?答云:直饶救尽天下人,亦不如救自己生死去。世间福报有尽限,自己修炼到无生死处,此福无限量。


   48 、或有匠人问云:某修大殿,不征工价,如此诚心,合有何果?答云:不如清静人默坐一时辰,盖有为之福有坏,无为之福无坏。


   49 、师示众云:人生于世,所为所作,无不报应,谓如体道者得道,作福者得福,作孽者得孽,爱人者人爱之,恶人者人恶之,敬人者人敬之,慢人者人慢之,低下者人下之,信人者人信之,利人者人利之,害人者人害之,自高者人抑之,欲先则人争之,自强则人敌之,故云:“种兰得香,种粟得粮”,皆报应之理也。若存利心,矫诈为之,以取人心,则失真矣。


   50 、师云:修行之人,大忌说人长短是非及人间兴废,一切世事,非干己者,口不可论,心不可思,但说是非,便昧了自己。若专炼心,常搜己过,那得工夫管他家屋底事?但凡为人,总有好处,宜相仿效,他人恶处,自当回避,更莫关心,渐到休歇也。


   51 、师示众云:修行之人,乡中便了道也休住,酒肉食了飞升也休用,眷属便是神仙也休恋,众人爱底休爱,人都非底莫非,自己浑是莫认,睡里得道也休睡,不是好伴休合,无益之言休说,遇事成时莫喜,遇事坏时莫忧,胜如己者学之,不如己者教之,人亏己者福也,己亏人者祸也,言过行者虚也,行胜言者实也,有欲情者人事也,无尘心者仙道也,肯低下者高也,肯贫穷者富也,返常合道,顺理合人,正道宜行,邪门莫入,通道明德,体用圆成,是谓全真也。


   52 、师云:古人学道,心若未通,不远千里求师参问,倘若针芥相投,心地明白,更无疑虑,然后或居圜堵,或寄林泉,或乞市中,或立宫观,安心守道,更无变坏,此修真之上士也。有一等出家,性又不明,更懒参问,心高好胜,自执己是,诈装高道,亏功失行,两下落空,骇人供养,不思己德如何消受?如此之人,住圜也不是,乞食也不是,生死到来,都不中用,盖不肯于根蒂上下工夫也,直至百年,无有是处。


   53 、师云:修行之人收拾自心如一尊木雕圣像坐于堂中,虽终日无人亦如此,幡盖簇拥亦如此,香花供养亦如此,往来毁谤亦如此,惟比木像通灵通神,活泼泼地,明道明德,一切事上物上却不住着也。


   54 、师云:道人炼心如铸金作鸡,形象虽与鸡一般,而心常不动,独立于鸡群,鸡虽好斗,无有敢近傍者。体道之人心若寒灰,形如槁木,天下之人虽有好争者,则不能与争矣。故经云:“夫惟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55 、师云:这个有体用、没尔我、正正当当底真心,自从亘古未有天地以前禀受得来,不可道有,不可道无;古今圣贤,天下老道,人皆得此,然后受用;千经万论乃至一大藏经,只是说这些子;上天也由这个,入地也由这个,乃至天地万物、虚空无尽际,亦是这个消息主宰。会得底,不被一切物境引将去,不被一切念虑搬弄,不被六根瞒过,这个便是神仙底日用,便是圣贤底行踪,便是前程道子也。


   56 、师云:凡住丛林,云集方来,岂得人人一等,个个同条?喻如大山,草木毕备,有不材者,有成材者,有特立者,有依附者,也有灵苗瑞草,也有荒榛荆棘,种种不同,随性任运,自有次第,山体巍然,原无拣择,一一含摄;流水积石,茂林丰草,兽走禽鸣,尽是神通妙用,彼各相资,如蓬在麻,不扶自直,天长地久,各得成就。若欲截长续短,变青作黄,岂惟各不得安,抑亦失其本性也。


   57 、师云:往昔在山东住持时,终日杜门,不接人事,十有余年,以静为心,全无功行,向没人处独坐,无人触着。不遇境,不遇物,此心如何见得成坏?便是空过时光,若天不利物则四时不行,地不利物则万物不生,不能自利利他,有何功德?故长春真人云:“动则安人利物”,盖与天地之道相合也。


   58 、师云:修行之人若玄关不通,心地不明,则其业识不能无为者,盖为无福德故也,乃当于有为处、教门中随分用功,接待方来,低下存心,恭敬师友,常行方便,屏去私邪,久久缘熟,日进一日,自有透得处,不胜如两头空担?不能无为,不能有为,因循度日,无功无行,稳处着脚,甜处着口,闲管世事,闹处出头,恣纵身心,不惧神明,打算有日,岂不闻长春真人云:“心地下功,全拋世事,教门用力,大起尘劳。”又无心地工夫,又不教门用力,因循过日,请自思之,是何人也?


   59 、师云:因缘有数,非由人力,必顺自然,安以待命。内功外行,全在自心,自能着力,自己有功,行与不行,各各自得。教门不开,须当隐伏,心与天通;教门既开,外功亦应,合天应人。功不厌多,行不厌广,但在此心坚固,乃可成就耳。


   60 、师云:道无不在,头头皆是,色色俱真,惟在自己临时驱用,更别有甚么事?奈人心尘缘障重,不解根源,摘叶寻枝,随波逐浪,回机者少,迷执者多。纵有钻研,不求真实,纽捏做造,见神见鬼,头上安头,颠回到顾,不悟幻身有限,光景难留,一息不来,如之何也?

21 、或问曰:如何是真常之道?答云:真常且置一边,汝向二六时中理会自己心地,看念虑未生时是个甚么?念虑既生时,看是邪是正?邪念则便泯灭着,正念则当用着。如何是邪念?凡无事时,一切预先思虑,皆是邪妄。如何是正念?目前有事,合接物利生,敬上安众,种种善心,不为己事,皆是正念也。其静则体安,其动则用正,不纵不拘,无昼无夜,丝毫不昧,常应常静,平平稳稳,便是真常之道也。

   22 、师有云:修行之人为此顽心,自从无始以来轮回,贩骨如山之积,万生万死,以至今日方省前非,欲求解脱,是以昼不敢食,夜不敢眠,炼此顽心,要般般与俗颠倒,方可中用。若不炼心,见人不睡,也如此做造,心念如毛,及至触着便发烟火,至如百年不睡,济甚么事?顽心不尽,依旧轮回。欲要换过此心,不论昼夜,时时刻刻,动里静里,把这一片顽心裂教粉碎去,方可受用;元本真灵与天地相似,然后静也是道,动也是道,开口也是道,合口也是道,更别求甚么?便是个洒脱底道人也。


   23 、师常有云:修行之人把自己从来心上染习得偏重底念虑,着功夫用气力煅炼了,难舍着舍去了,乃至此身限到也要舍,况在心上底,但是虚妄,一一除尽,便无烦恼障碍也。若身外底一切事一切物不足留心,眼前来往与蚊虻相似,拂去则快,便自心上难遣底遣去者,那里便是轮回种子耶?昔长春真人在磻溪时,常有虎豹夤夜往来,晨夕出入,或生怖惧,清旦欲做藩篱,复自思惟:如此境界,有此怖心,便欲遮护,毕竟生死回避得么?却便休去,兀兀腾腾,任生任死,怖心自无,以至生死境中巍然不动,种种结缚一时解脱,此是难行处行也。


   24 、师有云:修行人穷究生死大事,须索自己下工夫,不分昼夜,一心澄澈,六根清净;遇声色境界,见如不见,闻如不闻,内心不受,他家扰扰,非干己事,如目前风过一般,;


   25 、师有云:修行之人,但见人用事好处,自己仿效去,不可见他人过,却失了自己也。不得递相是非。但存是非,自心不正,久进不得,正能掩邪,邪常谤正。凡存我相,常谤人者,不明自己,乃是外道邪宗也。若有正知正见,必于自己心上体究偏邪,搜求过失,若管他非,非正人也。


   26 、或问曰:如何是功行?答云:合口为功,开口为行。如何合口为功?默而得之,无思无虑,缄口忘言,不求人知,韬光晦迹,此是合口为功也。如何开口为行?施诸方便,教人行持,利益群生,指引正道,是开口为行也。


   27 、或问曰:视听食息手拈足行心思,此是性否?答云:道性不即此是,不离此是。动静语默,是性之用,非性之体也。性之体,则非动非静,非语非默。古人有言:“大道要知宗祖,不离动静语默。”若认动静语默,便是认奴作主。主能使奴,奴岂是主哉?一切抬手动足,言语视听,千状万态,及良久不动,皆是奴仆,非主人也,主人堂上终不得明示于外,然得其用使者则自承当作主人矣。


   28 、或问曰:某下三年死功夫,可以脱得轮回么?答云:修行之人当立决定志,时时刻刻精进炼心,不预未来,岂敢内存胜心,便望超脱?昔有道人初出家来,乃大言曰:某觑轮回小可,着些功夫便是免了。有志下功,不测笃疾缠身,数年不愈,渐消其志。此岂可以胜心为之哉?


   29 、或问曰:某于山中独行独坐,亲见山神报未来事,是真么?答云:常人之心依着万尘,蒙昧不明,初机出家,磨炼尘心,偶然得静,乍见静境,便生别个景象,神头鬼面,认是心地,乃自欢喜,歌舞不休,或有自见知未来事者,或空中闻人预报前事及有应验者,或有亲见过去师真神人来到目前付嘱心地事者,若有心承认,便是着邪,如不除去,养成心病,无法可疗。岂不闻古人云:“见闻觉知亦是病患”,况是眼见耳闻心思底,皆属声色境界?岂不闻经云:“视之不可见,听之不可闻,言之不可及,思之不可至”耶?今已于声色上认为真,便是落邪道也。昔有道人静坐中,或觉口中有酒味,又梦见人送酒,明日果有人送酒来,此是心空神应,不为奇特,认之则为着邪宗也。又有道人,坐中忽然神出外游,数百步复回,乃见本形依然端坐,如是数次,亦不为奇特,乃与平常念头出外一般,只争些子分明,若认为功,便是着邪也。俚语有云:“万般祥瑞不如无,平常安稳却合道。”


   30 、师因众论智藏开时辞源涌出,乃云:修行之人,初心离境,如镜乍明,智藏忽开,举意成章,不可住着。若心印定,不感而用,变成狂慧,则了无功;只是神用,非道体也,不可驰骋以为伎能,但涵养则有功也。


  师因人议住山,乃云:修行之人物来要识破,境来要应过,应过一番便同应过一举

他家我家


  


 


悟真云:休施巧伪为功力,认取他家不死方。又曰:此般至宝家家有,自是愚人识不全。此皆指示先天药生之处。后人不知古人秘谛,见他家家家字句,或猜为女子,流於闺丹之术,忍心污行,作孽百端,入於禽兽之域者不可枚举。彼乌知先天之气从虚无中来者,安可於有形有象中求之乎?夫人秉先天之气,借凡父凡母之精血而有身,则人身即有此先天之气矣。但此气日生夜长,阳极必阴。乾宫之阳走於坤宫,於是乾虚为离,坤实成坎。曰离者,离去其阳也;曰坎者,坎陷其真也。阳陷於阴,不属於我,故曰他家。悟真云:要知产药川源处,只在西南是本乡。西南者坤方,乃阴极阳生之处。子野云:药出西南是坤位,欲寻坤位岂离人。分明说破君须记,只恐相逢认不真。此人名曰不死之人,又曰真人。古仙云:若要人不死,须寻不死人。这不死人,即他家不死方。曰我家者,我之真阳离去,所以离为我;曰他家者,我之真阳为阴所陷,所以坎为彼。因有坎离之分,故有他我之名。他我之名是就阳未复来言之耳。果若阳复,则他即是我,我即是他,只是一个,无有两样。黄鹤赋曰:效男女之生,必发天机而作泄天之机。曰效曰泄,是就世法而泄道法,非言男女即道中之他我。后人不知古人立言妙义,直以他家为外面之他家,作禽兽之事,败坏教门。求其来生为人而不可得,尚欲望仙乎?夫丹经凡言彼我者,以阴阳言;凡言主宾者,以运用言;凡言颠倒者,以招摄言;凡言有无者,以动静言;凡言龙虎者,以性情言;凡言铅汞者,以浮沉言。要之总不外乎阴阳二字,究之不外乎性命二字,然实不外乎身心二字也。彼世间孽根罪人,未明圣贤大道,以女子为他家,以首经为至宝,以梅子为长生药,是非修圣道,实是谤圣道,当入拔舌地狱矣。噫!家家有之,而非自家所有者,盖其用之不可见也;若欲求之,大要法财,必於神州赤县者,以其见之不可用也。用之不可见,见之不可用,一身尚且无,他人岂能有?内里即不见,外边更何求?此中秘密,苟非精明阴阳,深达造化,识得先天真一之气者,安能知之?


 

内外火候


    


古仙云:真火本无候,大药不计斤。悟真云:纵识朱砂与黑铅,不知火候也如闲;大都全藉修持力,毫发差殊不作丹。此皆为火候而发。后人不知古人立言之意,或执真火本无候之语,不流於寂灭,即落於忘形。或执不知火候也如闲之句,不疑於子午卯酉之时,必惑於采取年月日时。亦有因语句矛盾,疑惑而不深究者。噫!古人立言,各有妙旨,虽立言不一,而其意皆同。所谓真火本无候者,言真火本无一定之时候,遇阳生之候即进阳,遇阴生之候即退阴,不是言火常运而无候也。所谓不知火候也如闲者,言运火而必有一定之候,炼己待时,阳生即进火之候,阴生即退阴之候,非言时日之死候也。本无候,须知候,同一机关。所以入药镜云:一日内,十二时,意所到,皆可为。此言十二时中皆有阴到阳到之候。意料其到,遇阳即进阳,遇阴即退阴,阳到阴到皆是可为之时。言下分明,何待细辨?但火候不一,有内火候,有外火候,有采药火候,有炼药火候,有合丹火候,有结丹火候,有温养火候,有脱丹火候,有服丹火候,有结胎火候,有脱胎火候,有修性火候,有修命火候,有文烹火候,有武炼火候。火候居多,总要知其分数爻铢、止足老嫩之候,随时运用,不使有毫发之差耳。噫!月之圆,存乎口诀;时至子,妙在心传。火候之妙,岂易知哉?今人不知火候最细最微,执古人一言半语便通元之句,直谓一无可说,一无可传。殊不知一言半语之妙,乃真师附耳低言,指示一点天机之秘,而非言传火候也。世间一艺一技,且有多少法则,而况性命大事岂能一言半语了悟乎?学者何不三思。


 


  

前后炉鼎


   


悟真云:先把乾坤为鼎器,次搏乌兔药来烹;即驱二物归黄道,争得金丹不解生。又云:偃月炉中玉蕊生,朱砂鼎里水银平。观此则知炉鼎为修炼之首着,若无炉鼎,药自何收,丹自何炼也?但炉鼎非外面铜铁泥土之炉鼎,亦非闺丹女子之炉鼎,乃道之大造炉、威光鼎。古人以乾为鼎,坤为炉,盖取乾阳健、坤阴顺之义。乾鼎坤炉即是阳健阴顺也。所谓偃月炉、朱砂鼎,亦阴阳健顺之义。言偃月,取阴中生阳之义;言朱砂,取阳中有阴之义。阳健阴顺,阴济阳而阳济阴,方是修道真正之炉鼎。若舍阴阳健顺四字,而别求炉鼎,则是行邪道,而非正道矣。但炉鼎亦有分别,有还丹炉鼎,有大丹炉鼎。还丹以乾坤为炉鼎,乌兔为药物;大丹以虚无为炉鼎,一气为药物。此还丹大丹之分别。然还丹中更有坎离炉鼎,不可不为早辨。盖此炉鼎最为要紧,若不知之,虽有乾坤炉鼎,而金丹未可遽结。何则?偃月炉,真火所生之处;朱砂鼎,真水所在之处。知此炉鼎,以水济火,水火同宫,先天之气自虚无中来,自然结为至宝。此宝一结,复入於虚无鼎炉,运动天然真火,无质生质,无形生形,神全体就,脱出圣胎,并虚无炉鼎亦无用矣。至於向上一着,别有炉鼎,非可於语言求者。噫!鼎鼎原无鼎,炉炉亦没炉;身心两个字,举世尽糊涂。


  

尽心穷理


 


  


易曰:原始反终,故知死生之说。孟子曰:始条理者,智之事;终条理者,圣之事。盖圣贤大道,有始有终,有本有末。知其始,明其终,究其本,穷其末,方能从头至尾,大彻大悟,有往有利。倘一事不明,即一事有迷;知之不真,即行之不通。学者必须穷其理,而后可以行其理,致知力行,缺一不可。其理为何理?即天地造化之道也。造化之道,有体有用,有始有终,其间阴阳迭运,消长互更,变化无端;然其最要处,总在一气;一气总不外乎虚无。这个枢纽子,非色非空,非有非无,不可有心求,又不可无心得,难描难画,难思难议,顺之则生人生物,逆之则成仙成佛;性命於此寄,生死於此出;悟之者立跻圣位,迷之者万劫沉沦。穷理者即穷此理也。穷透此理,方能行得此理。但此理有火候,有工程,有权变,有迟速,有急缓,有收放,有隐显,有方圆,有盈亏,有止足,有等等作用;先须明其道,次要知其法;道法两用,性命双修,方是无上一乘之道。一乘之道,乃脚踏实地之道。脚踏实地之道,须要循序渐进,不得躐等而求。何为循序渐进?积德立行为第一着,炼己筑基为第二着,以铅制汞为第三着,铅汞相投为第四着,温养还丹为第五着,大药发生为第六着,服食金丹为第七着,凝结圣胎为第八着,以汞养铅为第九着,抽铅添汞为第十着,防危虑险为十一着,胎完止火为十二着,九年面壁为十三着,脱胎出神为十四着,乳哺婴儿为十五着,别安炉鼎为十六着,神化不测为十七着,打破虚空为十八着。以上皆修道之要着,圣功之全能。果於此等处认得清白,打的透彻,有始有终,力行不殆,性命可了。但世上学人,认假不认真,不肯尽心穷理,轻视性命。未曾入门,便要升堂;未尽人事,便想仙道;自己不出一力,便要他人真宝;略不如意,稍着苦恼,即便退步,半途而废,委之无缘。如此举止,何能近圣贤门墙?夫圣贤之学,穷理尽性至命之学也。其理精微,其义幽深,蓍龟难测,鬼神莫知,非一言半语可以了悟,苟非下数十年穷理死工夫,不能揣摸其一二;非积德立行,勇猛精进,一意不回,不能感动乎真师。若个丈夫,以性命为一大事,夙夜不懈,极深研几,穷神知化,有时苦尽甜来,福缘忽到,磕着撞着,将往时无头无尾,一切疑团,如冰消瓦散,始知的生平心思不是错用。可叹世之学人,不思性命之事为何事,不推性命之道为何道,糊涂学道,糊涂修道,妄想一步登天,立地成圣。无怪乎为盲师时师所误,而终在鬼窟中作生涯也。试观世之一技一艺,亦必细心久学而后成,况此生死大事,为天下稀有之事,岂能容易而知乎?昔我仙留老师初在蜀川参学,来往於白石归清之间十有余年,未得究竟,后到汉南,以师事红沟道人,其志愈坚,其行愈苦,八九年间,总无会心处,后游甘肃阜兰阿干镇,得逢余丈人,机缘相投,始明大道。以仙留老师,志诚学道,功行异人,落魄江湖三十余年,方能闻的香风,彼一切痴迷汉,朝学而欲夕得,昨学而欲今得者,何其愚哉?吾劝同道者,立不朽志,存长久心,除妄想念,重性命事,穷造化理,死心踏地,一层层剥进,剥去一层进一层,直剥到道之骨髓处,方见的大地尘沙,尽是珍宝,信步走去,头头是道,大彻大悟,通前达后,一往直前,何患性命不了,大道不成耶?

炼己筑基


 


  


吕祖云:七返还丹,在人先须炼己待时。紫阳云:若要修成九转,先须炼己持心。参同云:初正则终修,幹立未可持。然则欲修金丹大道,非炼己筑基不能。独是炼己筑基,不是两事,乃是一理。筑基不在炼己之外,炼己即在筑基之中,非炼己之外再筑基,筑基已毕又炼己。所谓炼己者,以用功言;所谓筑基者,以固气言。炼己纯熟,则还丹可望;筑基坚固,则神室稳当。炼己筑基,岂小事哉?吕祖三次还丹,炼己不熟也;紫清半夜风雷,筑基不固也。二公者,乃神仙中之耳目,教门中之领袖,工夫不到,犹不方圆,而况他人乎?何谓炼己筑基?己者,私欲也,有我也,有己也;基者,实地也,根本也。人之所以不得成道者,因其有我有己也。一有己我,私心满怀,不能脚踏实地,千魔百障,蔽塞灵窟,步步阻滞,事事糊涂,六贼豺生,七情朋党,丧其良心,伤其真性,摇动本命,神昏气浊,无往而非妄念邪心,尚欲进德修业,以成大道,能乎否耶?祖师教人先须炼己筑基者,是欲人在实地上下功夫,自卑登高,由浅及深,用渐进之功也。夫人自有生以来,幻身带父母精血之气,藏历劫识神之阴,又受后天五行之气,内外纯阴,只有一点阳精隐而不现,正不胜邪,邪蔽其正,若非将内外阴气,煅炼退去,阳精如何返出?此炼己筑基之功不可缺也。试明炼己筑基之要:惩忿窒欲,炼己也;心灰意冷,炼己也;忘情绝念,炼己也;富贵不淫,贫贱不移,炼己也;不贪名利,不恋声色,炼己也;损己利人,虚心请益,炼己也;众善奉行,诸恶不作,炼己也;志念不退,勇猛精进,炼己也;主心一定,至死无二,炼己也。牢固阴精,不伤神气,筑基也;全身放下,物我皆空,筑基也;以天地为怀,以万物为体,筑基也;幽隐不欺,暗室无亏,筑基也;虎儿不怕,威武不屈,筑基也;生死不顾,疾病不忧,筑基也。炼己筑基,两不相离,能炼己即可筑基,能筑基即是炼己。归到实处,炼己筑基,一而已。若能炼己筑基,工夫到时,还丹可结,大丹可修。噫!筑基时须用槖籥,炼己时还要真铅。炼己筑基岂易事乎?


 


  

内外侣伴


 


  


经云:混沌七日死复生,全凭侣伴调水火。又云:托心知,谨护持,照应炉中火候飞。特以修持大道,全要侣伴相应,而后可以有为。倘侣伴不当,或无侣伴,一己孤阴,动必有凶,何能窃阴阳而夺造化乎?夫二人同心,其利断金;三人同志,足以防危。侣伴乃性命所赖,道德所藉,修真者始终不可或离者也。但侣伴不一,有内侣伴,有外侣伴。外侣伴者,知音道伴,乃生死相托,患难相扶,有善则劝,有恶则规,同心合意,彼此资益,共修大道者也。内侣伴者,乃西南坤方不死之人;负刚烈之气,具正直之体,抱果断之才,掌生杀之权,握生死之柄,除邪扶正,赏善罚恶,转祸为福,逢凶化吉,内魔不得生,外魔不敢侵,所以护性命,运造化者。在神为灵官,在宿为天罡,在方为金星。大修行人,以此为侣伴,同心合意,托以性命,则性命可全;委以造化,则造化可逆;开天门而闭地户,留人门而塞鬼路,用杀机而求生机,颠倒阴阳,直有可必。故外之侣伴,或可以无,内之侣伴,决不可少。倘内侣伴一失,则性乱命摇,心迷神昏,先天失而后天发,出生入死,魔障百端,无所不至。故修道以结同心侣伴为第一着。但同心侣伴,人最难识,其本体无形无象,无声无色,无背无面,恶化则为夜叉,善化则为菩提。变化无端,隐显不测,人皆当面错过,不肯认真,因此日远日疏,与我隔绝。若有知音者,忽的寻着,结为同心,行住坐卧,须臾不离,更得外之侣伴,共相劝勉,内外共济,还丹大丹,俱可成就。但内侣伴固难,外侣伴亦不易,苟非有大功大行,大福分,大缘法者,不能两全。修真志士,宁失其外侣伴,不可无内侣伴。内侣伴所以成法身,外侣伴所以护幻身。法身事重,幻身事轻。长春真人云:病即教他病,死即教他死,至死一着,抱道而亡;即此轻幻身,重法身之谓欤。学者可不知之乎?


 


  

生死有无


 


  


易曰:西南得朋,东北丧朋。阴符经曰:生者死之根,死者生之根。此皆言生死之根,有无之窍。学人不达此理,皆以有呼吸之气谓生,无呼吸之气谓死。噫!以此为生死有无,差之多矣。殊不知人之生死,虽不离乎呼吸之气,而其根源并不在乎呼吸之气也。人自有生以来,内藏先天精气神,以养法身,外得后天精气神,以长幻身;及至二八之年,后天用事,先天退位,顺行造化,阳气渐消,阴气渐长,而生死之根於此立矣。自此日复一日,年复一年,阴气旺而阳气衰,正不胜邪;一日之间,千生万死,忽而阳气尽,阴气纯,其不归於大化者谁哉?至於婴儿孩提,犹未交於后天,而夭死者,是特所秉先天不足,阳气不生,日久自散耳。惟大修行人,知生死之关,明有无之窍,於生身受气之初,逆施造化,窃夺阴阳;既能扶阳气渐生,又能抑阴气渐化,更能使阳气长生而不死,阴气长死而不生,所谓死中求生,无中生有者此也。古仙云:识神生复死,元神死复生。又悟真云:须将死户为生户,莫执生门号死门。这生门死户,不在眼耳鼻舌身意,不在精神魂魄气血,不在五脏六腑,不在百脉三田,而在四大不着,太虚空谷之中。明明朗朗,现现成成,但人不下肯心,为世事所扰,为恩爱所牵,为财色所迷,以故当面不识,遇宝空过。果是个中人,认定这个门户,稳着脚步,於生我处还其元,於死我处返其本,黑中生白,雄里怀雌,长生不死,有何难哉?但所谓生者,生其真身;死者,死其幻身。幻身不死,则真身难脱;真身不生,则幻身不死。生死不并立,真幻不同途。非若旁门外道,以幻身生死为真,以真身生死为假,以先天虚无之气为假,以后天呼吸之气为真也。学者若欲了生死,先穷其生死之理。生死之理既明,则能长生不死,则能无生无死。修道至无生无死,方是了却生死。庄子所谓摄精神而长生,忘精神而无生者是也。知生死知到此处,齐一生死,有无不立,大道可成矣。


 


  

先后坎离


 


  


经云:别有些儿奇又奇,心肾原来非坎离。此中秘密可为知者道,难与不知者言。盖先天造化,无形无象,不着於有,不落於无,无形而能生形,无象而能生象,何得以心肾为坎离也?夫心肾者,乃后天有形有象之物,不但不是先天坎离,而并不是后天坎离,乃后天坎离之滓质耳。所谓真坎离者,以水火言之:坎为水,离为火;然水中有真阳,火中有真阴;真阴真阳,乃乾坤健顺中正之气。故曰:坎离者,乾坤之继体;本来阴阳一气,因先天太极一分,而阴阳出。阴阳一出,乾与坤交,乾中之阳走於坤宫,坤中之阴入於乾宫,乾虚而为离,坤实而成坎,於是先天乾坤变为后天坎离。离者,离去其阳也;坎者,坎陷其真也。离卦外阳而内阴,阳失其实,则外阳必系假;坎卦外阴而内阳,阴陷其真,则外阴必系假。阳亦不纯,阴亦不真,此后天坎离也。然虽外阴阳不真,而阳中所藏之阴为真阴,阴中所藏之阳为真阳。真阴藏於假阳中,真阳藏於假阴中,此后天中所藏先天之坎离。先天后天皆不关乎心肾。后世学人,不但不知先天,而并不知后天,只认心肾坎离为真,或以男女为坎离,大错大错。夫人之坎离,犹如天之日月。天之日月来往,推运四时,生长万物;人之坎离动静,调合神气,卫持性命。天之日月并无方所,人之坎离岂有定位?但人自交后天,顺行造化,假者用事,真者潜藏,先天为后天所蔽,不能自出,以故有生有死,不能长生而不死。惟大修行人,知的先天坎离,又识的后天坎离,於后天中返先天,於常道中行仙道;取其坎中先天真阳之气以填於离,取其离中先天真阴之气以归於坎,则坎离后天之阴阳亦浑化而返其真,仍是乾坤相合,阴阳一气,太极圆成之物。先天气,后天气,得之者,常似醉矣。古仙云:一点阳精,秘在形山,不在心肾,而在乎玄关一窍。则心肾无阳精,不是真坎离,又可知矣。至於先天大道,尤有借阴以藏阳,借阳以退阴之坎离,别有秘密,不在先天后天之列。噫!神而明之,存乎其人,坎离岂易知哉。


 


  

有为无为


  


 


悟真云:始於有作人难见,及至无为众始知;但见无为为要妙,岂知有作是根基。此修真始终作用之法。后人不知有作是何说,或子午运气,或运转河车,或心肾相交,或任督相会,或聚气脑后,或气冲顶门,或调呼吸之气,或炼交感之精,或肘后飞金晶,或摇骨而摆髓,或吞日月之精,或服云霞之气,或炉火而炼金石,或御女而取闺丹,或炼天罡之气,或聚五脏之精,如此类者,千有余条,虽道路不同,而执相则一。以是为有为之道,失之远矣。不知无为是何说,或守黄庭,或思顖门,或思鼻端,或观明堂,或守脐下,或思夹脊,或观空,或观心,或止念,或忘形,或默朝上帝,或鑑形凝神,或思神出壳,如此类者,千有余条,虽用心不一,而着空则同。以是为无为之道,错之多矣。夫着空执相,皆是在臭皮囊上作活计,破插袋上用心思,彼乌知圣贤大道不着於空,不执其相,有不空不色者在乎?所谓有作者,非强作强为。盖人自先天埋藏,性命不固,若不得栽接之法、返还之道,焉能延年益寿,完成大道哉?有为者,欲还其所已去,返其所本有;此系窃阴阳,夺造化,转生杀之道;先天而天弗违,后天而奉天时;鬼神不能知,蓍龟不能测,人焉得而见之?人不得见,则非一切执相之事矣。所谓无为者,非枯木寒灰之说。盖以真种不能到手,须假法以摄之;即已到手,则原本复回,急须牢固封藏,沐浴温养,防危虑险,以保全此原本,不至有得而复失之患。及其身外有身,神通广大,至诚前知,孰不知之?始则求其他家,终则保其我家,方是有为无为,知始始之,知终终之之妙旨,岂一切执相着空者所能窥其涯涘哉?学者若遇明师,先求其有为之道,后求其无为之道,更求其有无不立之道,则修真之事,方能大彻大悟,不至有头无尾,半途而废也。学者须宜勉力。


 


  

子午卯酉


  


 


古经云:不必天边寻子午,身中自有一阳生。又云:冬至不在子,卯酉诚虚比。则是子午卯酉,无一定之时,无一定之方。其所谓子午卯酉者,亦因理而强名之。盖一阳生为子,一阴生为午,阳与阴合为卯,阴与阳合为酉。在时为阴阳之生旺,在方为阴阳之中正。是以阴阳而定子午卯酉,非以子午卯酉而定阴阳。故当阳气方生,急须进阳,不可使阳气消耗,故曰子时进阳火;当阴气方生,急须退阴,不可纵阴气增长,故曰午时退阴符;阳进而至於中正,则阳气平和,此时宜休歇,须当以阴济之,庶无刚而过躁之患,故曰卯时宜沐浴;阴退而至於中正,则阴气平顺,此时宜止息,须当以阳济之,庶无柔而过懦之失,故曰酉时宜沐浴。三丰所谓遇子午专行火候,逢卯酉沐浴金丹者,正是此意。后世旁门外道之流,不得真传,皆认天边子午卯酉之时,或子时守肾,午时定心,卯酉静坐;或冬至养阳,夏至抑阴,卯酉二月无为。噫!此乃天之子午卯酉,与我何涉?夫天有天之时,我有我之时,人秉天地之正气而生,一身即具天地造化,自有阴阳,何须求天地之阴阳?若求天地阴阳,不过是后天有形有象之阴阳,岂能复我先天至阳之气,超出乎后天阴阳之外耶?后天阴阳,皆顺行造化,有生有死,若执后天而修,终在五行陶冶之中,有时四大解散,一灵难留,未免又移他地,别寻住处矣。独是子午卯酉,非可於身中求,亦非可於身外求,大抵在於虚无中求之方有着落。盖阳生者,非身之动,非心之动,非肾之动,亦非眼耳鼻舌之动,乃坤中孕震,后天中先天发现之谓;阴生者,非神之昏,非气之浊,非精之发,亦非声色香味触法,乃乾下藏巽,先天中后天忽来之谓。至於阳进而归於中道,乃先天复其半也;阴退而归於中道,乃后天消其半也。进阳火,退阴符,阴阳相当,大小无伤,两国俱全,天地至中至正之道在是,圣贤精一执中之道亦在是。学者若能穷究到此处,修真窍妙,可以了了。其如人多将此四时错认,而不细心穷究,何哉?


  


 

生杀刑德


    


阴符经云:天发杀机,移星易宿;地发杀机,龙蛇起陆;人发杀机,天地反覆。道德经云:兵者,不祥之器,非君子之器,不得已而用之。然则杀虽伤生,而亦能卫生;刑虽伤德,而亦能成德;只在神而明之,存乎其人耳。夫人自有生以后,秉气质之性,受父母精血之气,加之识神历劫之尘,生平积习之污,一身上下尽皆阴气盘旋,只有一点阳气,秘在形山,隐而不现。古人所谓四大一身皆属阴,不知何物是阳精者是也。但一身虽阴,若未交后天,犹是先天用事,不能为害。大智者於此防危虑险,固济真阳,不为后天阴气所侵,则直超彼岸,而刑杀之法,无所用之。所谓法以除弊,无弊则法莫施,此刑杀之所不用也。至於先天潜藏,后天用事,阴气俱发,通身是病;有已发者,有未发者;有历劫生根者,有现劫生根者;有出於天者,有出於人者;古怪百般,魔障万样;使无抑阴扶阳之法,化邪归正之术,则阴气日长日盛,必至消尽其阳,倾丧性命;是刑杀之所必用也。刑德生杀,四者相需。盖刑所以成德,德所以用刑;杀所以卫生,生所以救杀。倘只刑而不德,杀而不生,则刑杀过刻,必至和气有伤;倘只德而不刑,生而无杀,则生德无威,必至客邪潜入。是必生杀两用,刑德并行,斯无意外之患,不测之忧。夫刑杀者,所以化阴气;生德者,所以保阳气。阳气盛而阴气自退,阴气消而阳气自固,生杀刑德岂小补云哉!修行人若明的刑德枢纽,知得生杀运用,则刑之德之,生之杀之,刑中有德,杀中有生,用刑以保德,用杀以扶生,逆来顺去,缓急进退,无可无不可矣。


 


  

上德下德  

  


古经云:上德无为而无以为,下德为之而有以为。又云:上德者以道全其形,下德者以术延其命。是皆言上德下德,身分有别,而作运亦不同。盖上德者,体全德备、乾阳未伤之人。未伤者,是未伤先天之阳,非是未破后天之身。当乾阳具足之时,纯粹至精,浑然一气,五行攒簇,四象和合,宝物佳珍,件件具全,若无保守之法,则必阳极生阴,圆极即亏。知之者急求明师口诀,不待阴生,即用以道全形之法,运天然真火,炼尽一身阴气,用六而不为六所用,以成后天之功;阴尽阳纯,长生不死矣。若夫下德者,自阳极阴生之后,先天已散,五行各分,四象不和,诸般宝物皆失,若以无为之道修之,犹如鼎中无种子,水火煮空铛,济的甚事?是必窃阴阳,夺造化,后天中返先天,则当年故物方能无而复有,去而又来,还我一个完完全全家当也。还其原物,命基已固,别立炉鼎,行无为之道,温养圣胎,十月气足,脱出法身,与上德者同归一途矣。后人不知何者为上德,何者为下德,乃直曰:精漏者为下德,精全者为上德。何其谬甚!夫交感之精,系后有之物,浊中之浊,岂可以此为凭证乎?至於十六岁破身之说,乃言二八一斤,阳极生阴,阴生而后精生,是就阴阳定论,不就岁数定论。如就岁数定论,世有十六岁而精通者,亦有未至十六岁而精通者,尤有过十六岁而精通者,此又何说?可知上德下德不在后天上讲究,而在先天中分别;先天全则为上德,先天亏则为下德,方是定论。更有不明大道之流,乃曰命为重,性为轻,或曰性为重,命为轻,皆非也。夫性命必须双修,工夫还要两段。上德者不待修命而即修性,性了而命亦了;下德者必先修命而后修性,了命又必了性。了命者有为,了性者无为,有为无为之道,为上德下德者下手而设。若到大道完成,不但有为用不着,即无为亦用不着。至於向上一着,别有妙用,又不在有无之例。若学者不知上德下德之说,而即求有为无为之旨,岂能知真有为真无为乎?不知真有为、真无为,不但性不能全,命亦不能保。性命之所以然处,全在上德下德处分别出来也。学者可不深究乎?


 


  

元关一窍


 


  


经云:道法三千六百门,人人各执一苗根;要知些子元关窍,不在三千六百门。特以此窍乃至元至妙之关口,生死在此分,圣凡在此别,为古今来祖祖相传之秘密,非等闲猜量而知。后世学人不遇真师,或认口鼻,或认眉间,或认顖门,或认百会,或认咽喉,或认夹脊,或认尾闾,或认心窍,或认黄庭,或认丹田关元气海。凡此等类,皆非元关一窍。夫元关者,无形无象,岂有定位?不色不空,焉有方所?若以方所定位目之,则为有形有象之物,即不得名为元关矣。盖此窍不着於幻身,亦不离乎幻身。不着幻身者,非一切有形之物;不离乎幻身者,非可於身外求也。即非身外物,又非身内物,则必有不内不外者存,是特有天机焉。所以古人不敢笔之於书,而又不敢秘而不言。喻之曰生杀舍、元牝门、龙虎坛、龟蛇窍、戊己门、生死关、刑德门、阴阳户、众妙门、希夷府、仙佛地、性命窍、元神室、虚无穴、威音国等等异名,无非明此一窍。紫阳云:此窍非凡窍,乾坤共合成;名为神气穴,内有坎离精。此语天机大露,其如人不能识,何哉?悟元子今不惜两片皮,重为祖师传神写影,发其所未发,泄其所未泄,以神会之,以意契之,而告同人曰:此窍样如蓬壶,外小而内大,深不可测;非圆非方,黑白相符,幽明相通;其门高五丈,阔四尺,有门两扇,一开一阖,左有青龙蟠,右有白虎卧,上有朱雀飞,下有乌龟伏;恍兮惚兮,杳兮冥兮,其中有真人居焉,名曰谷神,号曰长生寿者;日食黍米粥,夜饮鸿蒙酒,有时唱清平,有时紧闭口,一呼则窍门开,一吸则窍门闭。故经云:谷神不死,是谓元牝;元牝之门,是谓天地根。乃生天生地生人之孔窍,成圣成佛成仙之家乡。安炉立鼎在此,采药烹炼在此,结丹在此,脱丹在此,有为在此,无为在此,始终功用总在此。但此窍在四大不着之处,在寂寥虚无之境。有意求之不可,无心守之不得。修行人须要将此一窍,先当追求,真知灼见,方可下手采取天宝。若不知此窍,纵辛勤千般,劳苦万状,终无进益处。学者可不自勉自力,尽心穷理哉?


 


  

天罡消息


 


  


参同云:循斗而摇光兮执衡定元纪。三丰云:运转魁罡斡斗標,煅炼一炉真日月,扫尽三千六百条。修真之道,须要知的斗罡消息,方能逆施造化,扭转乾坤,规弄阴阳,而不为阴阳所规弄也。天罡者,乃北斗第七星,一名破军,一名摇光,一名標星,系北极之权臣;执生杀之衡,握造化之柄;运五行,推四时,生万物,为列宿之领袖,运气之枢纽。其任最重,其功最大。人得天地之正气而生,亦具此天罡之气;主宰生死,掌握性命,其功与天上之斗罡无异。知此者生,昧此者死。但此罡星有先天后天之分,不可不知。后天之罡星,日行十二经络,融通一身血脉。炼罡气者,以人罡合天罡,内外一气,以避百邪。究之顾外失内,虚而不实,未益於彼,先伤於我。至於先天之罡星,与本来主人相亲相爱,君臣一心,并行不悖;及至元阳一破,先天入於后天,背主求荣,结连外寇,始而护我性命者,既而伤我性命,犹虎奔而寓於西,绝不相顾矣。何则?罡星所坐者凶,所指者吉。因其不指於我而指於他。指於他,则生气在他,杀气在我。杀之不已,则我之性命倾矣。大修行人,求他家不死之方者,正以求取罡星所指之生气耳。取气之法,总不离乎罡星。罡星坐我家,则生气在他家;罡星坐他家,则生气在我家。是必移罡星坐於他家,方能有造。移罡之法,亦无难处,只要将他脚跟一扭,即便翻身回顾,归家认祖。这个天机,不着於声色,不落於空寂,不是自己有,不是身外求,现现成成,明明朗朗。世人遇而不识,每每当面错过,所谓破军前一位,誓愿不传人者此也。不传人者,非真不传,恐传之匪人,鬼神所不容耳。不容者,以其此事为天下希有之事,得之者生死自主,性命自由,天地不能役,阴阳不能拘,非大忠大孝者承当不起,非大贤大德者载负不得。君子得之固穷,小人得之轻命。而非一切旁门外道所可揣摸其一二。噫!悟之者立跻圣位,迷之者永劫沉沦。金蛤蟆,玉老鸦,认得真的是作家。其如人多不识罡星,何哉?


  


 

真正首经


   


悟真云:白虎首经至宝。又云:铅遇癸生须急采。此皆言首经为先天真一之气也。白虎属西方,为兑金;首者先天祖气,经者常行之道。先天祖气藏於坎中,为阴气所陷,不能自出。兑之少女,有坤宫真土,代母用事,能发坎中之阳,以归於坤而现象。首经即初三偃月,又曰天地之心,又曰先天之气,又曰真铅。以其积阴之下,静极而动,阳气初复,为先天祖气所行之常道,故曰首经。所谓首经者,以体言;所谓铅遇癸生者,以用言。夫铅者,壬水也。壬水清,癸水浊。壬水一生,如珠如露,难得易失。当其现象,急宜下手;若稍有缓,癸水即生。癸水一生,则壬水潜藏,落於后天,不堪用矣。采壬水,即是采真正首经。此经先天而生,后天而存,生天生地生人物。顺之则死,逆之则生。为仙在此,为凡在此。本来仙凡无异,因阳极生阴,乾之中阳,走於坤宫,乾中虚成离,坤中实成坎,先天乾坤变为后天坎离,而真经於是潜藏矣。大修行人,以法追摄,於一个时辰内还此真经,煅炼成丹,名曰金丹。吞而服之,返老还童,长生不死。可知金丹即是首经,但未炼则谓首经,已炼则谓金丹。金丹首经,一而已矣,非有两也。后世迷人,不达祖师妙旨,直以十四岁之女子首经猜之。噫!首经是首经,非圣贤至清至洁之经,乃凡夫至浊至污之经耳。夫经者径也,径即道也。道字从首从彳从止,彳止即动静之气,气之首非首经乎?然则道即首经,首经即道。是首经也,无形无象,无声无臭,拟之则非,议之则失,不可画图,只可神会,非浊血之经可知矣。至於五千四十八黄道之说,乃阴极生阳,先天来复之秘,而非定十四年也。十四年乃五千零四十日,其余八日,归於何处?盖五者,土之生数;千十者,土之成数;四者,金之生数。土属坤,金属兑,自兑自坤,阴极生阳,西南得朋,月现庚方,非首经乎?八日者,八日兑上弦,金水平分,阴阳相和,正在黄道之中,乃阴中生阳,阳气经行,归於中道,非五千四十八黄道乎?且八日者,七日之多一日;天地以七日而来复,当阴极阳生,七日复而八日经行增长,归於中道,正合五千四十八黄道之说。又八日者,三五相合;三五合而阳气纯,一气浑然,中立不倚,如十五之月,光辉圆满,正行天地之中,亦合五千四十八黄道之说。七日复,八日弦,三五合一,总是在静极而动,阳气经行之首上着脚耳。祖师立言奥妙,大有关系,岂可以人间十四岁之女子之首经妄猜哉?至於十四岁女子之首经,乃是阳极生阴,非是阴极生阳。盖血属阴,经血通即是阴生之所发现者,何得错认经血纯浊之物为先天至清之气乎?悟真云:竹破须将竹补宜,抱鸡当用卵为之。参同云:同类易施工,非种难为巧。盖我之先天有伤,必用我之先天补之,方是同类真种;我之性命不固,仍以我之性命接之,方是同类真种。若失自己本来原物,而寻他人之物,岂是同类真种乎?夫人各有性命,人之性命不能与我,犹我之性命不能与人,此理不辨可知。果男子得女子之首经而能成道,何以女子得男子之首精不能长生?果男子修道而用女子,则女子修道亦必用男子矣。此理又不辨而可知。吾劝同道者,速把孽坑填平,急将两眼睁开;分其邪正,辨其是非,积德立行,以为长久之计。甚莫在迷城里作生活,漆桶里寻明珠也。


 


  

伏炼九鼎


    


参同云:惟昔圣贤,怀元抱真,伏炼九鼎,化迹隐沦。又古仙云:伏气不服气,服气须伏气;服气不长生,长生须伏气。此丹经要语,后人不知其义,事服食者用九鼎而炼药,作闺丹者度九女而采气。噫!九鼎之旨,岂铁鼎女鼎哉?若猜疑为铁鼎女鼎,是将祖师度世之天梯,变为酆都之路引矣。岂不可悲可伤!夫所谓伏食者,乃伏先天之气以实其腹,而非服饵金石草木之谓。所谓九鼎者,乃金丹九转,纯阳无阴之义,而非炉火换九鼎,闺丹用九女之说。夫先天之气,视之不见,听之不闻,搏之不得,如露如电,来无踪,去无影,难得易失。至人以实形虚,以有形无,攒年至月,攒月至日,攒日至时。於此一时,夺三千六百年之正气,回七十二候之要津,伏此一点先天真阳,入於造化炉中,凝结为圣胎,是曰伏食。结胎以后,运天然真火,煅尽余阴,露出乾元面目,修就金刚不坏之物,名曰九转大丹,是云伏炼九鼎。此乃法身上事,从虚无中结就,并无男女等相,不干气质皮囊。故古仙云:鼎鼎原无鼎,药药亦无药。其所云炉鼎药物者,是借炉火烹煎之象,形容修炼金丹之法,而非实有炉鼎之说。夫金丹者,太极也。太极中含一气,一气动而生阳,静而生阴,动极则必静,静极则必动,阳极则必阴,阴极则必阳,阴阳互为其根,四象五行、八卦甲子、万象万物,即於此而生矣。此造化顺行之道。若欲尽性至命,则必夺造化,转生杀,逆五行,颠倒气机,复还混沌之一气,完成太极之本相,是岂有形之炉鼎能炼乎?所谓煅炼金丹之说,即完成太极之旨。太极者,圆成之物;圆极必亏,故借修持以保全。太极本无亏,因阴阳而有亏。欲全太极,先调阴阳。阴阳混合,一气运转,复还当年浑然太极本相,是曰采药炼丹。因其药欲混化,故名混化药物者为鼎;因其药欲煅炼,故名煅炼药物者为炉;因其煅炼成真,经久不坏,故名之曰金丹。其实鼎炉金丹,皆假名托象,显露消息耳。名象尚且无,更何有女鼎炉灶之秽行邪事耶?噫!自从会得长生诀,年年海上觅知音;不知谁是知音者,试把狂言着意寻。


 

        是啊,就象现在做什么事情都讲究资格一样,具备资格和不具备资格效果是完全不一样的,就拿教学来说吧,国家认可的大学才能保证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历资格,相反如果谁都自己任意去办一所学校,而不能取得应有的国家资格认证,那会怎样呢?不但拿不到毕业证,甚至会因为非法而被取缔。我想我们学习宗风学识也是一样的,武当先师法祖和历代掌门认可的人和场所才是有资格传播武当宗风学识的,才能得到历代先师法祖的庇佑和加持。我想这也是为什么北京市太极拳培训中心与别处不同的原因吧,因为只有那里才是李兆生老师认可的宗风教学单位。


        武当宗风以心传为宗传,而非单纯的习武强身,是传法于心,而非传术与心,因此心在何处是检验一个学人是否能得到宗传的根本标准。以心向道是法上法,以术求道是术下术。求乎心上得乎法上,求乎术上得乎术下。因此欲学武当先正其心,欲求宗风先敬祖师;心术不正则气不能顺,欺师灭祖则心不能定,气不顺心不定则自出宗风之门,虽口颂宗风也毫无益处。因此欲入武当之门者,应从心上入,而非从口上入,欲求大道者应拜天地祖师,不自欺心常思己过,则可与天地万物玄妙之道德相感通而识大道本原,入于非凡胜境!


        其然乎,其不然乎:


        一切惟心粲然明照,大道非常不容俗绕,


        尊师敬祖可观其效,除此而外尽是胡闹。


             

写的好!
内外五行


   


五行攒而金丹成,金丹亏而五行分,此理之所必然。但阴阳有二,五行即不是一。何则?有内五行,有外五行;有天之内外五行,有地之内外五行。天之五行是运,地之五行是气。天之五行,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十干是也;地之五行,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十二支是也。甲丙庚壬戊为阳,为外;乙丁辛癸己为阴,为内。寅申巳亥辰戌为阳,为外;子午卯酉丑未为阴,为内。独是五行,只是一个,何至有四个?特以五行者,阴阳二气所生;立天之道,曰阴曰阳,立地之道,曰柔曰刚。天之五行,天之阴阳所化,金木水火土各有阴阳之气。甲丙庚壬戊具有阳气,乙丁辛癸己具有阴气,此天之阴阳五行也;地之五行,地之刚柔所化,金木水火土亦各具有刚柔之气。寅申巳亥辰戌具有刚气,子午卯酉丑未具有柔气,此地之阴阳五行也。天之五行主动,而动中亦有静,动中静即乙丁辛癸己也;地之五行主静,而静中亦有动,静中动即寅申巳亥辰戌也。以天地全体而论,则天之五行属外,地之五行属内。以天地分形而论,则天之甲丙庚壬戊为外,乙丁辛癸己为内;地之寅申巳亥辰戌为外,子午卯酉丑未为内。此四个五行,内外阴阳之理也。人身亦然,有天干五行,有地支五行。天干五行者,元性元情元神元精元气为阴,仁义礼智信为阳;地支五行者,游魂鬼魄识神浊精妄意为阴,喜怒哀乐欲为阳。至於心肝脾肺肾之阳,胃胆三焦膀胱大小肠之阴,乃后天有形有象之浊物,又不在四个五行之例矣。惟此四个五行,以法身幻身合而论之,以天干五行而运地支五行也。以法身幻身分而论之,法身以仁义礼智信而全性情精神气也;幻身以精神魂魄意而含喜怒哀乐欲也。以上皆天地人内外五行之分别。五行有相生之道,金生水,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又有相克之道,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更有生中有克,克中有生之道。生中有克,后天顺行之道;克中有生,先天逆运之道。学者若能知的生克,识的逆顺,则五行之理了了。


 


  

内外药物


 


  


药物有内外,工夫有两段。修道者若不知内外二药,如盲人走路,聋子听声,终无得手处。何为内外?内药者,一己所有;外药者,他家所出。一己所有者,灵汞是也;他家所出者,真铅是也。灵汞非水银,真铅非黑锡,俱天生之至宝,非世间之浊物。盖灵汞者,姹女也,为妻,主内;真铅者,婴儿也,为夫,主外。灵汞虽为天宝,其性好动,见火则飞,不得真铅制之,则必游行无踪,未免真中有假,恩中生害,如世间女子无夫,久必失节。故用真铅制真汞,铅汞相投,夫妻相得,遇火而反有济矣。但此灵汞,一己现有,不待他求。至於真铅,自阳极阴生之后走於他家,不属於我。必须先寻此物,归於我家,与真汞配合,始无阴差阳错之患。以其铅属他,汞属我,故有内外之名,人我之别。丹经所谓七返者,即返此真汞之本性;所谓九还者,即还此真铅之本性。至於他家之称,非人我他家之说,是真铅未来,属他,外也;真铅即来,属我,内也。其所谓外者,他者,因未来言之耳,非真实有他家也。内外之说,亦是此意。原其生身受气之初,铅汞一气,非有内外之别,并无人我之分,及其圆极而亏,铅汞分为两处,始有人我内外之说。但此铅汞有两义,不可不知。当修还丹之时,取黑铅以制红汞,铅汞相投,结成还丹,此亦内外二药之别。及其还丹结就,又名真铅,以此真铅,吞而服之,点一己之阴汞,霎时而乾。复用已乾之汞,温养真铅,结成大丹。此亦内外二药之别。学者若能明的两层内外药,则还丹大丹之事,可以了了。


 

真假身心


  


今人皆曰身心,只知幻化之身心,而不知真正之身心。舍真从假,无怪乎寿数未尽,而身心早累;形如生人,而魂入鬼窟矣。何则?幻化之身,肉身也;幻化之心,人心也。眼耳鼻舌口意,俱幻身之所出;喜怒哀乐爱恶欲,皆人心之所出。六根门头,样样足以丧生;七情妄念,件件能以致死。磕着撞着便自发作,不至伤害性命者,有几人哉?若以幻化身心为真,实是认贼为子,以奴作主,一旦天不假年,身在何处?心在何处?其为幻化之物也无疑。至於真正之身,法身也;真正之心,天心也。阴阳五行,法身之所出;婴儿姹女、木母金公、黄婆珊瑚、[王*车]璖水晶、碧玉黄金,天心之所生。五性因缘,俱皆成道之种;五般至宝,尽系炼丹之财。采之修之,起死回生,返老还童。但此法身天心,人多不识,所以法身埋没,幻身用事;天心退位,人心当权。以故生生死死,轮回不息,无有了期。夫此法身,上柱天,下柱地,无头无尾,无背无面,中立不倚。以言其刚,则粉碎虚空;以言其柔,则万化俱息;以言其坚固,则入水不溺,入火不焚,入金石无碍,虎儿不能伤,刀兵不能加,是命之所寄也。此天心不垢不净,至虚至灵,寂然不动,感而遂通。以言其静,则无声无臭;以言其动,则至神至妙;以言其形象,如偃月,如仰盂,如黍珠,不色不空,即色即空,不有不无,即有即无,是性之所寄也。知此身心,以修性命,则了性了命,易如反掌。所以古人道:都来身心两个字,隐在丹经万卷书。果是幻身人心,明明朗朗,虽愚夫愚妇皆知,何故万卷丹经隐而不言?其所以隐者,必有秘密难言处,岂可以幻化身心目之哉。噫!身心岂易知乎?苟不下数十年穷理功夫,法身不易见,天心不易明。身心不知,性命何修?学者勉之。


 


  

真假性命


 


  


易曰:穷理尽性,以至於命。古仙云:修性不修命,万劫阴灵难入圣;修命不修性,犹有家财无主柄。此皆为性命双修而言也。然性有性之理,命有命之理,非穷理工夫,不得而知。特以性有天赋之性,有气质之性;命有天数之命,有道气之命。天赋之性,良知良能,具众理而应万事者也;气质之性,贤愚智不肖,秉气清浊、邪正不等者也。天数之命,夭寿穷通、富贵困亨、长短不一者也;道气之命,刚健纯粹,齐一生死,永劫长存,天地不违,阴阳不拘者也。天赋之性为真,气质之性为假;道气之命为真,天数之命为假。真者先天之物,假者后天之物。先天在阴阳之外,后天在阴阳之中。此真假不同,性命有异。修道者若知修天赋之性,以化气质之性;修道气之命,以转天数之命,性命之道得矣。且性者,心之所生。心为神舍,心明则神清,神清则性定,所以道性之造化系乎心;命者,人之一叩,叩则必应,应则气活,气活为命蒂,人即身也,所以道命之造化系乎身。命属他家,性属我家。先求他家不死之方以立命,后求我家原有之物以了性。身心不二,性命一家,而性命俱了。旁门外道不知何者是命,或以后天气为命,或以肾中浊精为命,或以令为命;不知何者是性,或以灵明知觉为性,或以顽空寂灭为性,或以秉受气质为性。是皆言命而不知命之窍,言性而不知性之宗者也。何为性?不识不知,顺帝之则即是性;圆陀陀、光灼灼、净倮倮、赤洒洒即是性;乾遇巽时观月窟,月窟即是性;无欲以观其妙,妙即是性。何为命?男女媾精,万物化生,即是命;恍惚中物,杳冥内精,即是命;地逢雷处见天根,天根即是命;有欲以观其窍,窍即是命。穷得此性命,方是知性命;知得此性命,方能修性命。噫!知者且稀,而况修者乎?学者何不早辨之。


  


 

先后天阴阳


 


  


先天阴阳,有无是也;后天阴阳,心肾是也。有无阴阳而无形,心肾阴阳而有象。有者,坎中之一阳为真阳,为妙有;无者,离中之一阴为真阴,为真空。阳而曰真,则非假阳可知;阴而曰真,则非假阴可知。有真阴真阳,则必有假阴假阳。真阴阳出於先天,在太极中运用;假阴阳出於后天,在一身内存藏。假阴阳,身存则存,身亡则亡,而有坏;真阴阳,出於无形,运於无象,而不朽。盖心肾阴阳乃父母交媾精血之所化,有气有质,所以随身而有无。至於先天阴阳,从法身而出,乃虚无一气所生,有气无质,所以与天地而长久。此先天后天之别也。然先天阴阳虽生於先天,一自有身便藏於后天中,所以属於坎离。坎者,外阴而内阳,其外阴即后天之阴,内阳即先天之阳;离外阳而内阴,其外阳即后天之阳,内阴即先天之阴。此又先后天之别也。且后天阴阳,只行於一身,顺其造化。子时一阳生,肾中有一阳之气上升,而昼运血脉;午时一阴生,心中有一阴之气下降,而夜运血脉。阴阳迭运,昼夜旋转。人自先天埋藏,后天用事,思虑过度以伤神,淫欲取乐以耗精,精神衰败,暗消其气,气尽则死矣。至於先天阴阳,运於虚空,逆其造化;当活子时到,坎中一阳来复,即进阳火而生育法身;当活午时到,离中一阴来姤,即退阴符而温养法身。乃至法身成就,十月气足,脱出圣胎则仙矣。此又先后天之别也。噫!一身后天阴阳且不能了性了命,彼以男女为阴阳,而行邪术者,其罪尚可言欤?学者果於先后天阴阳辨的分明,急求真师印证,庶几有造。倘不识阴阳真假,妄想一言半语即欲窃夺造化,超凡入圣,焉有是理?学者可不三思乎?


  

本贴转自太极中国。
大小还丹


    


悟真云:赫赫金丹一日成。又古经云:还丹在一时,温养须十月。噫!还丹之道,岂易知哉?盖还丹有小还丹,有大还丹。小还丹名曰金丹,大还丹名曰七返九还金液大丹。所谓小还丹者,后天中返先天,以铅制汞,以水济火,以金公配姹女,以黑虎驾赤龙,以乌龟吞朱雀,以他家制我家,还其我家之故物,复其我家之本真,乃还元之道,所以名曰还丹,又曰金丹。经云:金来归性初,乃得称还丹者,即此小还丹也。所言小者,仅还其元,复其当年之原本,如亏者而又足,去者而复还。此丹虽还,尚未经火煅炼,一时不谨,犹有得而复失之患,故曰小还。於此再加向上工夫,重安炉,复立鼎,将此还丹温之养之,以至虚极静笃,贞下起元,复运阴符阳火,渐抽渐添,自无而有,自微而著,十月胎全,瓜熟蒂落,脱出法身,是曰大丹。至於别造乾坤,再安炉鼎,子生孙兮孙又枝,为十极大罗真人,不在大小还丹之数也。世人不知大小还丹之分别,而直曰金丹之道,妄想得师一言半语,便欲成功,何其愚甚?其他旁门外道,俱不足论。即就其所得之真者论之,或有知炼己而不知采药,或有知采药而不知安炉立鼎,或知安炉立鼎而不知调和之法,又有仅知小还丹而不知大还丹,半途而废者。噫!始则有为,终则无为,苟知始而不知终,欲成大道,难矣。学者须原始要终,必无一毫之疑惑而后可。


  


  运用吉凶



    


悟真云:祸福由来互倚伏,还如影响相随逐;若能转此生杀机,反掌之间灾变福。又云:须将死户为生户,莫执生门号死门;若会杀机明反覆,始知害里却生恩。盖以金丹之道,先要识得吉凶之理,而后可以进退随时,运用由心。否则,吉凶不知,是非罔辨,冒然下手,则必火生於木,祸发必克,非徒无益而又有害矣。何为吉凶?以药物而论,方生则吉,已过则凶;西南为吉,东北为凶;元神为吉,识神为凶;元精元气为吉,后天精气为凶;真身为吉,幻身为凶;天性为吉,气性为凶;道心为吉,人心为凶。以采取而论,水火相济则吉,水火不济则凶;金木相并则吉,金木间隔则凶;先天化后天则吉,后天贼先天则凶;急缓迟速随时则吉,文烹武炼失度则凶;裒多益寡则吉,弃正从邪则凶;杀中求生则吉,生中带杀则凶。以还丹而论,有人有己则吉,有我无人则凶;情来归性则吉,性去随情则凶;集义而生则吉,义袭而取则凶;龙虎不伤人则吉,神气而散乱则凶;他家之阳来则吉,我家之阴凝则凶;自剥而复则吉,自夬而姤则凶;坎来而离迎受则吉,彼到而我不待则凶;以铅制汞则吉,以阴消阳则凶;药足温养则吉,持盈未已则凶。以大丹而论,龙虎相争则凶,龟蛇蟠绕则吉;结丹一时则吉,混沌七日则凶;同心侣伴则吉,外来客邪则凶;防危虑险则吉,水冷火炎则凶;固济牢封则吉,失误觉察则凶;胎完脱化则吉,未完急出则凶。以上皆内外二丹吉凶之理,必须节节通彻,事事精详,方可下手。更有剥之硕果,复之灾眚,泰之命乱,否之后喜,夬之无号,姤之含章,既济之终乱,未济之晖吉,凶中有吉,吉中有凶,吉凶不定,变化无常。倘知之不真,即行之不当,毫发之差,千里之失。若於运用吉凶处打通消息,真知灼见,进之退之,急之缓之,损之益之,无不随心如意,步步得力也。


 

本贴转自金丹大道网,表示感谢。
毛泽东管家吴连登——主席工资404.80元 

  吴连登口述、宋美娅整理 

  我从1964年到1976年主席去世,一直在主席家里管这个家,主席的家要说好管也好管,主席一分钱不拿,也不过问你怎么花。要说不好管,该花钱的地方,必须花,主席买盒火柴、买包手纸都要花钱,一分钱都不少花,主席在外面喝一杯茶我都要去结账的,在大会堂也一样。主席的工资原来是610元,后来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 

  主席带头把自己的工资降下来了,404.80元,江青的工资是243元,他们的每一分钱都是从我这儿支出,他们俩是AA制,每个人有一本明细账。 

  主席有几大项开支。吃饭,100元左右,包括他请客,如民主人士,主席民主人士朋友特别多,黄培炎、章士钊等这样的请客都是主席自己掏钱。另一个开支是抽烟,每个月将近100元,还要有几十元的茶叶。那时李敏、李讷上学,费用都从这边出。原来一个孩子一个月15元,随着物价的上涨,提高到30元,花起来很严格,这个月花多了,要从下个月扣回来。江青有一个姐姐叫李云露,也是30元,从主席这里支,她有时帮主席缝缝补补。 

  另一个大项开支,是房租、水电、家具租用费,包括孩子的、江青姐姐的、江青的,一个丰泽园的房租都是主席出,江青不出。主席的家具都是租来的,这些费用每月84元左右,冬天要交取暖费30多元,一共是120多元。 

  还有一笔开支,是老家来人,有经济困难要补贴的,有来看病的,他们的交通费,吃饭费,走时还要给一点。所以钱很紧张,我说这个家不好当。钱不够用,怎么办呢,只好从稿费中开支。主席的稿费是单独管理的,我要用时得打报告,后面附上账单,一笔笔,清清楚楚,主席签上字,我才能到中央特别会计室去取钱。 

  我管主席的家12年,在这12年里,主席买书就花了8000元,所以我手里的钱一直比较紧张,但不管怎么说,首要的任务是主席吃饭,要保证老人家的健康。主席从来不吃补品,不吃山珍海味,就是一日三餐,从他一生的吃饭上也可以看出他是人民的领袖。他有个小灶,他对他的家里人说:“小灶是人民给我安排的,你们都无权享用。”他的女儿、姐姐,都和我们一样到中南海的食堂排队打饭,他们家一个星期团聚一次,周六晚上团聚,主席的子女不是那么好做的,主席严格要求他们。每次吃饭时,在社会上听到什么要讲给爸爸听,读了什么书也要讲出来,如果主席有看法就交流一下,紧接着布置任务,还要读什么书,下个礼拜再来讲。这顿饭一般吃的时间比较长。 

  主席吃饭四菜一汤,一个荤菜,一个鱼是必须的,一个半荤半素,一个全素。主席有两难,吃饭难、睡觉难。你不叫他,他不吃饭,文件没看完,他不放下。你说:“主席,吃饭了。”“等一下。”他还跟你商量:“再等一会儿吧。”你不能干扰主席的思路,这一等就没准了,菜就凉了,又不能反复热。后来,我们专门订做了瓷器,盘子上碗上加个盖,保温,也卫生。后来有人传言主席有专用的瓷器,其实不是那么回事。我们另一个要求是主席的碗要轻,他捧一天的书了,手很累。主席原来用的碗都是景德镇的,有一次他说:“我们湖南有个醴陵,那个地方的瓷器很不错。”我们很快订了醴陵的瓷器,他们让最好的工匠来制作,一个碗重124克,很轻很薄,透明的,里外有花,以红为主。主席第一次拿这个碗很高兴:“这好啊!”乡情啊!主席很爱他的家乡。主席吃饭跟国内外形势也有关,我们每天翻大参考,一有大事,以素为主,这时主席吃不下饭,荤的肯定不行。 

  主席喜欢吃鱼头,另外喜欢吃鱼杂、鸡杂,如果中南海打了大鱼,我们就去买来,把鱼头弄下来,鱼身子再去卖给食堂,我们就这么管理,一分钱不能浪费。主席爱吃小鱼小虾,爱吃肉皮,他没有补过钙,吃得很简单,有时我们说:“主席,加点菜吧。”“我吃这个很好了,很多人还吃不饱饭哩。”他说,“中国不缺我***吃的,但如果我拿了国家的不花钱,部长们、省长们、村长们都可以拿。”他用自己的行为形成了廉政的作风。他没有一杯茶是不付钱的,吃的用的,都是照价付款。困难时期是怎么渡过的?跟老百姓一样,谁能想到主席的腿也肿?他不吃肉,有一次上了点肉,主席发脾气。主席也有供货本,布票、油票,北京市民是多少,主席就是多少。他的粮食定量17斤,如果有余下,就给孩子们补贴。为什么困难时期能渡过,主席就是这样过来的,这就是人民的领袖。 

  送给主席的礼品很多,吃的用的都有。这些礼品我们不可能不给他看。他每天晚上要出来散步,换空气,我们就把这些礼品摆上,写上数量给他看,吃的东西数量多的送到食堂去,再把钱给人家寄回去。数量少就送给司机班,或是别的地方。没有一次听说是送给李敏李讷的,没有一次。那时,录音机、手表,金手表,瑞士的、罗马的,很稀罕,还有金银首饰,看着也喜欢,谁不喜欢呢?他的孩子也会过来,拿起来看一看,然后再放回去,从来没有拿过。重要的礼品一律送到中南海礼品库。礼品如果要用,要打借条。 

  说一个借条的故事。1945年以前,主席没有手表,重庆谈判时,一下飞机,郭沫若一看主席没有表,为了让主席掌握好谈判的时间,他就把自己的表从腕子上摘下来,主席欣然地戴上了,这块表一直用到1969年,这个表越走越慢,有一天主席说:“我这个表要拿去修修了。”我就向汪东兴借一块表,给主席暂用,汪东兴从礼品库中拿了块金表,主席说:“借东西要打个借条,这块表修好了再还回去。”借的表用了两个月,就还回去了。 

  在主席的仓库里,最好的东西是他出访苏联时的大衣和帽子,那是他再高级不过的东西了,但是从出访回来就从来没穿过。20多平方米的仓库5个柜子,主席3个,江青2个,还有一个小的放的是毛岸英的东西,仓库大量是旧东西,他的内衣好多都是缝缝补补的。他的仓库里没有棉被,进城以后他就没有棉被。天热一个床单,春秋天两床毛巾被,冬天3床毛巾被,叠在一起,睡觉时一拉。主席的毛巾被最多的打了75个补丁,补丁用的都是旧毛巾。太旧的不行,太硬,新的也不行,厚度不一样,几乎哪一条毛巾被上都有补丁。主席的袜子大多都是我们补,我们补的针脚就大一些,我们就动员主席买点新的放着,要不接见外宾,一拉裤腿,针脚就露出来了。主席有一件毛衣,还是在延安时江青织的,袖子短了,再接一块。最后送主席到八宝山时,打开主席的衣服,我都哭了,都是旧衣服,这就是一个国家执政党的主席啊! 

  主席的床上有两样东西一直放着,一个是宋庆龄送他的鸭绒枕头,另一个是他长征时带来的毛毯,主席的床是木板床,一半堆着书,他躺在床上办公,靠在背板上太硬,就垫着那条毛毯,我们要换他不让换,他是不能忘了革命成功来之不易。 

  主席第一是严格要求自己,一个大国养不起一个毛泽东?他事事节约,他说这么大个国家,不能有半点浪费。丰泽园院子旧,墙上大量掉皮,有一次没跟他说修了,他生气:“要花钱的地方太多了,怎么花在这个上面?”主席抽烟多,火柴用的多,我跟他12年,没见他用过一个打火机。他讲礼貌,从来不冲着别人划火柴,都是朝里划,这半边用完了,再用那半边。打扫卫生时,我们就把旧的扔了,他一看新的就问:“旧的哪儿去了,”他说:“那盒子还是好的嘛。”我们就明白了,我们就去买散的装上,再用毛笔把磷刷上,他一看:“哎,这好!”他吃饭时,饭掉在桌上,他拣起来放在嘴里,我亲眼看到的,他说:“农民们现在很苦哩!”他真是人民的领袖,他70多岁时有病了,还惦着让人到门头沟去了解煤矿工人是不是工作条件好了,矽肺病是不是少了。 

  第二是严格要求子女,要他们好好学习,做好人,做好事。中南海的人都对毛主席家的孩子印象特别好,不霸道。主席对他的孩子们说:“在我身边工作的都是我的同事,是你们的叔叔阿姨。”现在李讷见我还叫叔叔,我说快别叫了,我比你还小呢,“那不行,这是我爸立下的规矩。”她们出去跟老百姓一样,看电影两毛钱照样交,另外,主席不叫,他的孩子从来不到厨房吃一顿饭,他的孩子真好!现在她们都是自食其力,没有做官。 

  毛主席早就把中国的蓝图绘制得好好的,后来的改革开放,其实,毛主席早就做了准备,他在1971年至1972年,与40多个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在他的后期加速对外开放的窗口。

(本贴转自搜狐社区国学纵横论坛)

<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 mso-ascii-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 mso-hansi-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杨 柳 青 年 画</SPAN>


<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 mso-ascii-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 mso-hansi-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SPAN> 


<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 mso-ascii-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 mso-hansi-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中国北方流传于民间的木版年画。因在天津市西南杨柳青镇生产而得名。创始于明朝崇祯年间,盛于清朝雍正、乾隆至光绪初年。最早开业的有戴廉增、齐健隆两家,后又有惠隆、美丽、宪章等字号。其制作多沿用旧法,即在墨线版刷印出形象后,再由人工敷彩上色。人物脸面和衣饰多以铅粉、金色晕染。题材选用“麒麟送子”、“秋声图”、“三美图”、“回荆州”、“盗仙草”、“百花亭”、“醉太白”、“孟母断机”、“农家乐”、“纺织图”等(本贴转自中国文化网)</SPAN>

<SPAN lang=ZH-CN style="FONT-FAMILY: 宋体; mso-ascii-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 mso-hansi-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蝌</SPAN><SPAN style="mso-spacerun: yes">    </SPAN><SPAN lang=ZH-CN style="FONT-FAMILY: 宋体; mso-ascii-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 mso-hansi-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蚪</SPAN>


 


<SPAN lang=ZH-CN style="FONT-FAMILY: 宋体; mso-ascii-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 mso-hansi-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丰子恺</SPAN><SPAN lang=ZH-CN style="FONT-FAMILY: 宋体; mso-ascii-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 mso-hansi-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 </SPAN> 


<SPAN lang=ZH-CN style="FONT-FAMILY: 宋体; mso-ascii-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 mso-hansi-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SPAN>


 


<SPAN style="mso-spacerun: yes">    </SPAN><SPAN lang=ZH-CN style="FONT-FAMILY: 宋体; mso-ascii-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 mso-hansi-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每度放笔,凭在楼窗上小憩的时候,望下去看见庭中的花台的边上,许多花盆的旁边,并放着一只印着蓝色图案模样的洋磁面盆。我起初看见的时候,以为是洗衣物的人偶然寄存着的。在灰色而简素的花台的边上,许多形式朴陋的瓦质的花盆的旁边,配置一个机械制造而施着近代图案的精巧的洋磁面盆,绘画地看来,很不调和,假如眼底展开着的是一张画纸,我颇想找块橡皮来揩去它。</SPAN>


 <?xml:namespace prefix = o ns = "urn:schemas-microsoft-com:office:office" /><o:p></o:p>


<SPAN style="mso-spacerun: yes">    </SPAN><SPAN lang=ZH-CN style="FONT-FAMILY: 宋体; mso-ascii-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 mso-hansi-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一天、二天、三天,洋磁面盆尽管放在花台的边上。这表示不是它偶然寄存,而负着一种使命。晚快凭窗欲眺的时候,看见放学出来的孩子们聚在墙下拍皮球。我欲知道洋磁面盆的意义,便提出来问他们。才知道这面盆里养着蝌蚪,是春假中他们向田里捉来的。我久不来庭中细看,全然没有知道我家新近养着这些小动物;又因面盆中那些蓝色的图案,细碎而繁多,蝌蚪混迹于其间,我从楼窗上望下去,全然看不出来。蝌蚪是我儿时爱玩的东西,又是学童时代在教科书里最感兴味的东西,说起了可以牵惹种种的回想,我便专程下楼来看它们。</SPAN>


 <o:p></o:p>


<SPAN style="mso-spacerun: yes">    </SPAN><SPAN lang=ZH-CN style="FONT-FAMILY: 宋体; mso-ascii-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 mso-hansi-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洋磁面盆里盛着大半盆清水,瓜子大小的蝌蚪十数个,抖着尾巴,急急忙忙地游来游去,好象在找寻甚么东西。孩子们看见我来欣赏他们的作品,大家围集拢来,得意地把关于这作品的种种话告诉我:</SPAN>


 <o:p></o:p>


<SPAN style="mso-spacerun: yes">    </SPAN><SPAN lang=ZH-CN style="FONT-FAMILY: 宋体; mso-ascii-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 mso-hansi-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这是从大井头的田里捉来的。”</SPAN>


<SPAN style="mso-spacerun: yes">    </SPAN><SPAN lang=ZH-CN style="FONT-FAMILY: 宋体; mso-ascii-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 mso-hansi-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是清明那一天捉来的。”</SPAN>


<SPAN style="mso-spacerun: yes">    </SPAN><SPAN lang=ZH-CN style="FONT-FAMILY: 宋体; mso-ascii-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 mso-hansi-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我们用手捧了来的。”</SPAN>


<SPAN style="mso-spacerun: yes">    </SPAN><SPAN lang=ZH-CN style="FONT-FAMILY: 宋体; mso-ascii-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 mso-hansi-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我们天天换清水的呀。”</SPAN>


<SPAN style="mso-spacerun: yes">    </SPAN><SPAN lang=ZH-CN style="FONT-FAMILY: 宋体; mso-ascii-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 mso-hansi-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这好象黑色的金鱼。”</SPAN>


<SPAN style="mso-spacerun: yes">    </SPAN><SPAN lang=ZH-CN style="FONT-FAMILY: 宋体; mso-ascii-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 mso-hansi-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这比金鱼更可爱!”</SPAN>


<SPAN style="mso-spacerun: yes">    </SPAN><SPAN lang=ZH-CN style="FONT-FAMILY: 宋体; mso-ascii-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 mso-hansi-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他们为甚么不绝地游来游去?”</SPAN>


<SPAN style="mso-spacerun: yes">    </SPAN><SPAN lang=ZH-CN style="FONT-FAMILY: 宋体; mso-ascii-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 mso-hansi-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他们为甚么还不变青蛙?”</SPAN>


 <o:p></o:p>


<SPAN style="mso-spacerun: yes">    </SPAN><SPAN lang=ZH-CN style="FONT-FAMILY: 宋体; mso-ascii-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 mso-hansi-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他们的疑问把我提醒,我看见眼前这盆玲珑活泼的小动物,忽然变成一种苦闷的象征。</SPAN>


 <o:p></o:p>


<SPAN style="mso-spacerun: yes">    </SPAN><SPAN lang=ZH-CN style="FONT-FAMILY: 宋体; mso-ascii-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 mso-hansi-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我见这洋磁面盆仿佛是蝌蚪的沙漠。它们不绝地游来游去,是为了找寻食物。它们的久不变成青蛙,是为了不得其生活之所。这几天晚上,附近田里蛙鼓的合奏之声,早已传达到我的床里了。这些蝌蚪倘有耳,一定也会听见它们的同类的歌声。听到了一定悲伤,每晚在这洋磁面盆里哭泣,亦未可知!它们身上有着泥土水草一般的保护色,它们只合在有滋润的泥土、丰肥的青苔的水田里生活滋长。在那里有它们的营养物,有它们的安息所,有它们的游乐处,还有它们的大群的伴侣。现在被这些孩子们捉了来,关在这洋磁面盆里,四周围着坚硬的洋铁,全身浸着淡薄的白水,所接触的不是同运命的受难者,便是冷酷的珐琅质。任凭它们整日急急忙忙地游来游去,终于找不到一种保护它们、慰安它们、生息它们的东西。这在它们是一片渡不尽的大沙漠。它们将以幼虫之身,默默地夭死在这洋磁面盆里,没有成长变化,而在青草池塘中唱歌跳舞的欢乐的希望了。</SPAN>


 <o:p></o:p>


<SPAN style="mso-spacerun: yes">    </SPAN><SPAN lang=ZH-CN style="FONT-FAMILY: 宋体; mso-ascii-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 mso-hansi-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这是苦闷的象征,这是象征着某种生活之下的人的灵魂!</SPAN>


<SPAN lang=ZH-CN style="FONT-FAMILY: 宋体; mso-ascii-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 mso-hansi-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SPAN> 


<SPAN lang=ZH-CN style="FONT-FAMILY: 宋体; mso-ascii-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 mso-hansi-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 二</SPAN>


 <o:p></o:p>


<SPAN style="mso-spacerun: yes">    </SPAN><SPAN lang=ZH-CN style="FONT-FAMILY: 宋体; mso-ascii-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 mso-hansi-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我劝告孩子们:“你们只管把蝌蚪养在洋磁面盆中的清水里,它们不得充分的养料和成长的地方,永远不能变成青蛙,将来统统饿死在这洋磁面盆里!你们不要当它们金鱼看待!金鱼原是鱼类,可以一辈子长在水里;蝌蚪是两栖类动物的幼虫,它们盼望长大,长大了要上陆,不能长居水里。你看它们急急忙忙的游来游去,找寻食物和泥土,无论如何也找不到,样子多么可怜!”</SPAN>


 <o:p></o:p>


<SPAN style="mso-spacerun: yes">    </SPAN><SPAN lang=ZH-CN style="FONT-FAMILY: 宋体; mso-ascii-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 mso-hansi-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孩子们被我这话感动了,颦蹙地向洋磁面盆里看。有几人便问我:“那么,怎么好呢?”</SPAN>


<SPAN style="mso-spacerun: yes">    </SPAN><SPAN lang=ZH-CN style="FONT-FAMILY: 宋体; mso-ascii-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 mso-hansi-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我说:“最好是送它们回家——拿去倒在田里。过几天你们去探访,它们都已变成青蛙,‘哥哥,哥哥’地叫你们了。”</SPAN>


<SPAN style="mso-spacerun: yes">    </SPAN><SPAN lang=ZH-CN style="FONT-FAMILY: 宋体; mso-ascii-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 mso-hansi-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孩子们都欢喜赞成,就有两人抬着洋磁面盆,立刻要送它们回家。</SPAN>


 <o:p></o:p>


<SPAN style="mso-spacerun: yes">    </SPAN><SPAN lang=ZH-CN style="FONT-FAMILY: 宋体; mso-ascii-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 mso-hansi-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我说:“天将晚了,我们再留它们一夜明天送回去罢。现在走到花台里拿些它们所欢喜的泥来,放在面盆里,可以让它们吃吃,玩玩。也可让它们知道,我们不再虐待它们,我们先当作客人款待它们一下,明天就护送它们回家。”</SPAN>


<SPAN style="mso-spacerun: yes">    </SPAN><SPAN lang=ZH-CN style="FONT-FAMILY: 宋体; mso-ascii-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 mso-hansi-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孩子们立刻去捧泥,纷纷地把泥投进面盆里去。有的人叫着:“轻轻地,轻轻地!看压伤了它们!”</SPAN>


 <o:p></o:p>


<SPAN style="mso-spacerun: yes">    </SPAN><SPAN lang=ZH-CN style="FONT-FAMILY: 宋体; mso-ascii-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 mso-hansi-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不久,洋磁面盆底里的蓝色的图案都被泥土遮掩。那些蝌蚪统统钻进泥里,一只都看不见了。一个孩子寻了好久,锁着眉头说:“不要都压死了?”便伸手到水里拿开一块泥来看。但见四个蝌蚪密集在面盆底上的泥的凹洞里,四个头凑在一起,尾巴向外放射,好象在那里共食甚么东西,或者共谈甚么话。忽然一个蝌蚪摇动尾巴,急急忙忙地游了开去。游到别的一个泥洞里去一转,带了别的一个蝌蚪出来,回到原处。五个人聚在一起,五根尾巴一齐抖动起来,成为五条放射形的曲线,样子非常美丽。孩子们呀呀地叫将起来。我也暂时忘记了自己的年龄,附和着他们的声音呀呀地叫了几声。随后就有几人异口同声地要求:“我们不要送它们回家,我们要养在这里!”我在当时的感情上也有这样的要求;但觉左右为难,一时没有话回答他们,踌躇地微笑着。一个孩子恍然大悟地叫道:“好!我们在墙角里掘一个小池塘倒满了水同田里一样,就把它们养在那里。它们大起来变成青蛙,就在墙角里的地上跳来跳去。”大家拍手说“好!”我也附和着说“好!”大的孩子立刻找到种花用的小锄头,向墙角的泥地上去垦。不久,垦成了面盆大的一个池塘。大家说:“够大了,够大了!”“拿水来,拿水来!”就有两个孩子扛开水缸的盖,用浇花壶提了一壶水来,倾在新开的小池塘里。起初水满满的,后来被泥土吸收,渐渐地浅起来。大家说:“水不够,水不够。”小的孩子要再去提水,大的孩子说:“不必了,不必了,我们只要把洋磁面盆里的水连泥和蝌蚪倒进塘里,就正好了。”大家赞成。蝌蚪的迁居就这样地完成了。夜色朦胧,屋内已经上灯。许多孩子每人带了一双泥手,欢喜地回进屋里去,回头叫着:“蝌蚪,再会!”“蝌蚪,再会!”“明天再来看你们!”“明天再来看你们!”一个小的孩子接着说:“它们明天也许变成青蛙了。”</SPAN>


<SPAN lang=ZH-CN style="FONT-FAMILY: 宋体; mso-ascii-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 mso-hansi-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SPAN> 


<SPAN lang=ZH-CN style="FONT-FAMILY: 宋体; mso-ascii-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 mso-hansi-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 三</SPAN>


 


<SPAN style="mso-spacerun: yes">    </SPAN><SPAN lang=ZH-CN style="FONT-FAMILY: 宋体; mso-ascii-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 mso-hansi-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洋磁面盆里的蝌蚪,由孩子们给迁居在墙角里新开的池塘里了。孩子们满怀的希望,等候着它们的变成青蛙。我便怅然地想起了前几天遗弃在上海的旅馆里的四只小蝌蚪。</SPAN>


 <o:p></o:p>


<SPAN style="mso-spacerun: yes">    </SPAN><SPAN lang=ZH-CN style="FONT-FAMILY: 宋体; mso-ascii-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 mso-hansi-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今年的清明节,我在旅中度送。乡居太久了,有些儿厌倦,想调节一下。就在这清明的时节,做了路上的行人。时值春假,一孩子便跟了我走。清明的次日,我们来到上海。十里洋场一看就生厌,还是到城隍庙里去坐坐茶店,买买零星玩意,倒有趣味。孩子在市场的一角看中了养在玻璃瓶里的蝌蚪,指着了要买。出十个铜板买了。后来我用拇指按住了瓶上的小孔,坐在黄包车里带它回旅馆去。</SPAN>


 <o:p></o:p>


<SPAN style="mso-spacerun: yes">    </SPAN><SPAN lang=ZH-CN style="FONT-FAMILY: 宋体; mso-ascii-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 mso-hansi-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回到旅馆,放在电灯底下的桌子上观赏这瓶蝌蚪,觉得很是别致:这真象一瓶金鱼,共有四只。颜色虽不及金鱼的漂亮,但是游泳的姿势比金鱼更为活泼可爱。当它们潜在瓶边上时,我们可以察知它们的实际的大小只及半粒瓜子。但当它们游到瓶中央时,玻璃瓶与水的凸镜的作用把它们的形体放大,变化参差地映入我们的眼中,样子很是好看。而在这都会的旅馆的楼上的五十支光电灯底下看这东西愈加觉得稀奇。这是春日田中很多的东西。要是在乡间,随你要多少,不妨用斗来量。但在这不见自然面影的都会里,不及半粒瓜子大的四只,便已可贵,要装在玻璃瓶内当作金鱼欣赏了,真有些儿可怜。而我们,原是常住在乡间田畔的人,在这清明节离去了乡间而到红尘万丈的n心的洋楼上来鉴赏玻璃瓶里的四只小蝌蚪,自己觉得可笑。这好比富翁舍弃了家里的酒池肉林而加入贫民队里来吃大饼油条;又好比帝王舍弃了上苑三千而到民间来钻穴窥墙。</SPAN>


 <o:p></o:p>


<SPAN style="mso-spacerun: yes">    </SPAN><SPAN lang=ZH-CN style="FONT-FAMILY: 宋体; mso-ascii-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 mso-hansi-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一天晚上,我正在床上休息的时候,孩子在桌上玩弄这玻璃瓶,一个失手,把它打破了。水泛滥在桌子上,里面带着大大小小的玻璃碎片,蝌蚪躺在桌上的水痕中蠕动,好似涸辙之鱼,演成不可收拾的光景归我来办善后。善后之法,第一要救命。我先拿一只茶杯,去茶房那里要些冷水来,把桌上的四个蝌蚪轻轻地掇进茶杯中,供在镜台上了。然后一一拾去玻璃的碎片,揩干桌子。约费了半小时的扰攘,好容易把善后办完了。去镜台上看看茶杯里的四只蝌蚪,身体都无恙,依然是不绝地游来游去,但形体好象小了些,似乎不是原来的蝌蚪了。以前养在玻璃瓶中的时候,因有凸镜的作用,其形状忽大忽小,变化百出,好看得多。现在倒在茶杯里一看,觉得就只是寻常乡间田里的四只蝌蚪,全不足观。都会真是枪花繁多的地方,寻常之物,一到都会里就了不起。这十里洋场的繁华世界,恐怕也全靠着玻璃瓶的凸镜的作用映成如此光怪陆离。一旦失手把玻璃瓶打破了,恐怕也只是寻常乡间田里的四只蝌蚪罢了。</SPAN>


 <o:p></o:p>


<SPAN style="mso-spacerun: yes">    </SPAN><SPAN lang=ZH-CN style="FONT-FAMILY: 宋体; mso-ascii-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 mso-hansi-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过了几天,家里又有人来玩上海。我们的房间嫌小了,就改赁大房间。大人、孩子,加以茶房,七手八脚地把衣物搬迁。搬好之后立刻出去看上海。为经济时间计,一天到晚跑在外面,乘车、买物、访友、游玩,少有在旅馆里坐的时候,竟把小房间里镜台上的茶杯里的四只小蝌蚪完全忘却了;直到回家后数天,看到花台边上洋磁面盆里的蝌蚪的时候,方然忆及。现在孩子们给洋磁面盆里的蝌蚪迁居在墙角里新开的小池塘里,满怀的希望,等候着它们的变成青蛙。我更怅然地想起了遗弃在上海的旅馆里的四只蝌蚪。不知它们的结果如何?</SPAN>


 <o:p></o:p>


<SPAN style="mso-spacerun: yes">    </SPAN><SPAN lang=ZH-CN style="FONT-FAMILY: 宋体; mso-ascii-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 mso-hansi-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大约它们已被茶房妙生倒在痰盂里,枯死在垃圾桶里了?妙生欢喜金铃子,去年曾经想把两对金铃子养过冬,我每次到这旅馆时,他总拿出他的牛筋盒子来给我看,为我谈种种关于金铃子的话。也许他能把对金铃子的爱推移到这四只蝌蚪身上,代我们养着,现在世间还有这四只蝌蚪的小性命的存在,亦未可知。</SPAN>


 <o:p></o:p>


<SPAN style="mso-spacerun: yes">    </SPAN><SPAN lang=ZH-CN style="FONT-FAMILY: 宋体; mso-ascii-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 mso-hansi-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然而我希望它们不存在。倘还存在,想起了越是可哀!它们不是金鱼,不愿住在玻璃瓶里供人观赏。它们指望着生长、发展,变成了青蛙而在大自然的怀中唱歌跳舞。它们所憧憬的故乡,是水草丰足,春泥粘润的田畴间,是映着天光云影的青草池塘。如今把它们关在这商业大都市的中央,石路的旁边,铁筋建筑的楼上,水门汀砌的房笼内,磁制的小茶杯里,除了从自来水龙头上放出来的一勺之水以外,周围都是磁、砖、石、铁、钢、玻璃、电线、和煤烟,都是不适于它们的生活而足以致它们死命的东西。世间的凄凉、残酷、和悲惨,无过于此。这是苦闷的象征,这象征着某种生活之下的人的灵魂!</SPAN>


 <o:p></o:p>


<SPAN style="mso-spacerun: yes">    </SPAN><SPAN lang=ZH-CN style="FONT-FAMILY: 宋体; mso-ascii-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 mso-hansi-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假如有谁来报告我这四只蝌蚪的确还存在于那旅馆中,为了象征的意义,我准拟立刻动身,专赴那旅馆中去救它们出来,放乎青草池塘之中。</SPAN>


 (本贴转自中国文化网)<o:p></o:p>



    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
    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山朗润起来了,水长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
    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风轻悄悄的,草绵软软的。
    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花里带着甜味,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花下成千成百的
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鸟儿将窠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与轻风流水应和着。牛背上牧童的短笛,这时候也成天在嘹亮地响。
    雨是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三两天。可别恼,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树叶子却绿得发亮,小草也青得逼你的眼。傍晚时候,上灯了,一点点黄晕的光,烘托出一片安静而和平的夜。乡下去,小路上,石桥边,撑起伞慢慢走着的人;还有地里工作的农夫,披着蓑,戴着笠的。他们的草屋,稀稀疏疏的在雨里静默着。
    天上风筝渐渐多了,地上孩子也多了。城里乡下,家家户户,老老小小,他们也赶趟儿似的,一个个都出来了。舒活舒活筋骨,抖擞抖擞精神,各做各的一份事去。“一年之计在于春”;刚起头儿,有的是工夫,有的是希望。
    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它生长着。
    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
    春天像健壮的青年,有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脚,他领着我们上前去。

权威开列的国学必读书目 


1.胡适开列的《中学国故丛书》目录

胡适(1891~1962),早年留学美国,1917年回国任北京大学教授,1946年任北京大学校长,1962年病逝于台湾。著   有《中国哲学史大纲》(上卷)、《尝试集》等。1920年,胡适开列了《中学国故丛书》目录,列举古籍31种,以备中学生阅读。

《诗经》 《战国策》 《论语》 《庄子》 《荀子》 《楚辞》 《淮南子》 《论衡》 《左传》 《老子》 《墨子》 《孟子》 《韩非子》 《元曲选》 《史记》《汉书》《明曲选》 杜甫 白居易 陶渊明 李白 韩愈 柳宗元 王安石 陆游   辛弃疾 关汉卿  欧阳修 朱熹 杨万里 马致远

2.胡适开列的《实在的最低限度的书目》

1923年胡适应清华学校学生之请,开有《一个最低限度的国学书目》(见附录),收录图书约190种,后来根据它修订精简成《实在的最低限度的书目》。

书目答问/张之洞 九种《纪事本末》 老子/老子 墨子闲诂/孙诒让 元曲选一百种/臧懋循 缀白裘/玩花主人 西游记/吴承恩 淮南鸿烈集解/刘安 中国人名大辞典  中国哲学史大纲/胡适 四书 韩非子/韩非 周礼 佛遗教经/迦叶摩腾、竺法兰等译
阿弥陀经 宋元学案/黄宗羲 王临川集/王安石 王文成公全书/王守仁 章实斋年谱/胡适 新学伪经考/康有为 诗集传 左传/左丘明 乐府诗集/郭茂倩 宋诗钞/吴之振,吕留良,吴自牧编 论衡/王充 法华经/鸠摩罗什译 坛经/惠能 明儒学案/黄宗羲 朱子年谱/王懋竑 清代学术概论/梁启超 崔东壁遗书/崔述 文选/萧统 全唐诗/彭定求等 宋六十家词/毛晋 宋元戏曲考/王国维 水浒传/施耐庵 儒林外史/吴敬梓 红楼梦/曹雪芹 荀子集注

3.梁启超开列的《最低限度之必读书目》

梁启超(1873~1929),近代思想家。年轻时从师康有为,师徒力主变法维新,时称“康梁”。梁启超“戊戌政变”后逃亡日本,晚年讲学于清华学校等,曾任北平图书馆馆长。长于史学,颇多建树。着有《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清代学术概论》等。1923年梁启
超应《清华周刊》记者之约,拟就《国学入门书要目及其读法》,约160种。后来他又为“校课既繁、所治专门”的青年学生精简此书目,开列出《最低限度之必读书目》。
四书 书经(即尚书) 礼记/戴圣 老子/老子 易经 诗经 庄子/庄子 韩非子/韩非 史记/司马迁 后汉书/范晔 荀子/荀子 战国策 左传/左丘明 墨子/墨子  汉书/班固 三国志/陈寿 资治通鉴(或通鉴纪事本末) 宋元明史纪事本末 楚辞
李太白全集/李白 韩昌黎集/韩愈 白香山集/白居易 文选/萧统 杜工部集/杜甫 柳河东集/柳宗元

4.“有志研究中国史的青年可备闲览书”

顾颉刚(1893~1980),中国历史地理学和民俗学的开创者,也是现代古史辨学派的创建人。1920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先后在北京大学、复旦大学等校任校。编着有《古史辨》、《尚书通检》等。1925年顾颉刚开列了一个包含有14种书的\有志研究中国史的青年可备闲览书\的目录。
山海经 世说新语/刘义庆 大唐西域记/(唐)玄奘 宋元戏曲史/王国维(1877~1927)马可•波罗游记/(意大利)马可•波罗 徐霞客游记/徐宏祖(1587~1641) 西秦旅行记 梁武石室画像 洛阳伽蓝记/(北魏)杨衒之 唐人说荟 元秘史(即蒙古秘史) 陶庵梦忆/(清)张岱(1597~约1679)桃花扇/(清)孔尚任 南洋旅行记

5.鲁迅开列的学习中国文学的书目
鲁迅(1881~1936),原名周树人,文学家。1902年留学日本,初学医,后弃医从文。1909年回国后一直从事教育和文学创作。先后任教于北京女子师范大学、中山大学、厦门大学等校。作品以《狂人日记》、《阿Q正传》等著名。1930年,鲁迅为许世瑛开列了学习中国文学的书目,列书12种。

唐诗纪事/(宋)计有功(生卒年不详) 唐才子传/(元)辛文房(生卒年不详) 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严可均 全汉三国晋南北朝诗/丁福保(1874~1952) 历代名人年谱/(清)汪镇 少室山房笔丛/胡应麟 四库全书简明目录/阮元 世说新语/刘义
庆 唐摭言/(五代)王定保 抱朴子外篇/葛洪 论衡/(东汉)王充 今世说/(清)王晫(1636~?)


(本贴转自搜狐社区国学纵横论坛)

大 道 真 传


蜀西魏尧则之口述 浙东陈威公孟笔记


冀东玉田盛克琦校点



  道自心中求,心空道可修。


  若为希福果,尚隔一江舟。


  诸生于道已得,执着人我即非,务要放下身心,乃能冲开龙虎。自修自检,克念克思,贪嗔不起,一意存诚,道义之门,便是玄牝。一朝得药,遍体生春,那时德馨,香如桂花,津甜如蜂蜜,乃知其好处。务竭诚努力,勿误勿怠,切切勉之!劫运已兴,道运亦启,切勿自己耽延、负天恩也!慎行之!审修之!切切!切切!



  大道真传口诀第一讲


  何谓小周天之火候?夫候者,时也。以活子时、活午时之候,候其时到而起火,故曰火候。火,离也,心中之神也。用火皆心神之妙用,妙在于觉。以自然神觉,修天然之火候以炼大药,其中有一定之规矩。丹经中皆照规矩说法,其实自自然然,不必有意去用功,自然无为而无不为。此中火候,皆修天然之次序而出,可以证验者也。然必修自然,乃有神觉,若稍不自然,则神不灵,因着相动念之故,而火候亦时生错误,故吾以“自然神觉”四字名之,丹经谓为黄婆。黄,婆之色。婆者,纯坤之象,又取其婆心柔顺也。《西游记》唐僧九九八十一难,皆火候之错误也。其间遇魔之因,不为斋,即因借宿,皆缘衣食住之故,人因此生贪求之心。盖人心中有食色之性,与生俱来,此性半禀诸父母,半受于中阴。父母食色之遗传于我,一也;中阴乃历劫食色之业根据于我之心地,二也。有此二者,因而生贪、嗔、痴、爱之心,无时或已,稍一不慎,生心动念,火候即错误矣。猪八戒动言散伙,即火分散也。


  火候唯小周天最要,至大周天则自然神觉已全,故错误较少。在小周天则或灵、或不灵,故须步步照管,丹经皆详为解说,职是故也。《悟真》曰:“毫发差殊不结丹”,可知火候断不可误也。然因详述之故,学者转入岐途,譬如用九、用六、乾策、坤策之说,事实并非如此,不过有此理而设此象耳。若照书死做,即着相矣。《龙门秘旨》中,邱祖有《小周天歌诀》,若照歌诀下工,亦不合也。柳华阳真人《风火经》亦详讲火候,皆以色身比相,行火之时,其不能执句下工,亦与《小周天歌》同也。何者为火?自然神觉是也。何者为药?先天之一炁是也。此从“药火”上说。若从“炼”字上说,则气是炉也;神是炉中之火也;虚空一窍是鼎也,神气合而招摄之先天炁即鼎中药物也。白玉蟾曰:“以火炼药而成丹,即以神驭气而成道。”李清庵曰:“为佛为仙不劳力,只在凝神入气穴。”即此语,药火鼎炉皆备言之矣。


  炼丹时采取最要,封固亦不可忽。采取得到真阳,恐再有遗漏,须用封固之功,要在定忘二字。定者,在真阳到身之时,用之使之长足;至用忘之一字,则不采之采,不取之取也。封固即止火也。已采取真阳而尚行火不止,则过犹不及,反易漏失,故必须止火而封固之,此亦最要者也。


  《小周天歌诀》所说,皆证验也,法度也,而非行功之法。至应如何行功,仍须用定、忘、止之三字。阳生而能知觉,已有活子、活午矣。午,离也;子,坎也。既觉则子午已相交,既交以后,正是炼药之时。在大周天则为乾坤相交,正为行火候之时。在上已有活子、活午,而或不能灵于活午而不自觉知;或虽觉而不照法用火;或用火而着相、着意,皆为水源不清。《悟真篇》曰:“要知火候通灵处,须供神仙仔细论。”书上所不详者在此,定、忘、止之三字,故须与神仙论之也。吕祖曰:“但安神息任天然。”“安”字最要,能安则有自然神觉火候,但须顺其自然,即无错误矣。小周天做到工夫极熟时,可快至一分钟行一周天。倘照书上所说,须乾坤用三百六十度数之息,则必须若干分钟,必不能一分钟毕事。可知数隐于其中,不过其理与法度如是而已,事实上决不如是,不可因此而生疑义也。


  兹将邱祖《小周天歌诀》详释如下:


  “静极而动兮,一阳来复”者。小周天功夫,应从阳生时下手,而阳须静极而生。静极时所生之阳,水源极清,故“静极”二字,最须注意。静时所生者为真阳。平常因意念感动而生阳,是为淫精。唯静极而动时,方生真正之阳精也。张紫阳真人曰:“药物生玄窍。”由药物而生玄关,药从虚空中产生。初生时由阴蹻入命门。命门,内肾也。命门冲动而外肾自举,一面而上行冲动心府,而知外肾之举,是为活午时,坎水中真火上交于离也。一阳来复,是地雷复卦。七日来复,为天地之造化。地下真阳之生,七日一次。《易》曰:“复其见天地之心乎!”道家简称曰天心。一阳来复,外肾勃举,即是天心发现之时也。外肾之举,因为阳气所冲动。此项阳气,即太极之理气,与先天太极所具生天地者相同。此气一到吾身,外肾即举,譬如时逢冬至,一阳生于重阴之下,由地下震冲而出,以复天心。人身之阳举,亦由下而上,正与之同,其举即一阳来复也,亦即复卦也。静极纯阴之时,一阳爻生于五阴爻之下,故曰“来复”。此时药虽已有,嫩而不可采取,不过即从此下手而已。吾人做功到杳冥之时,万象俱寂,一阳来复,恍惚之间,而外肾忽举,是天人合发。先天之阳初感于身,但举而未坚,以其只有一阳故也。《道德经》曰:“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窍兮冥兮,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此所曰象,即阳生复之相也。阳何以举?因有精之故,此为虚无元精;阳生,感至身上为元精到身,亦为混元至精有相,即生精矣。在交感之时,亦阳举而生精,而与此所生之元精不同,故以“甚真”二字别之。“信”为信用之信,天心七日来复,千古

栖云真人王志谨盘山语录


 


  王栖云: 1177 1263 ,元代全真道士,法号志谨,又称栖云真人。自幼夙有道缘,及长至山东拜郝太古为师,口传心受,道法大进。太古仙逝后,韬光晦迹,由是获全于乱世。后从长春真人北游燕蓟,隐居于山林之间,诸方学者多从之质疑,令闻遐播。长春仙去,遂远出游方,所至之处,老少贵贱与方外之士皆罗拜于前,愿为门弟子者动以千数。无论童隶,凡有拜问,即答之,其云:“凡隶玄门,皆太上之徒,吾之昆季也。天下之患,莫大乎傲慢轻易。道性人人具足,奚分长幼乎?”闻者无不叹服。元中统四年( 1263 )羽化,倾城号泣三日。(《道教大辞典》,中国道教协会、苏州道教协会编,华夏出版社, 1995 年)



  夫瞽者无以与乎青黄之色,聋者无以与乎管籥之音,岂惟形骸有如此哉?而心智亦有之。若夫本分天真,人皆具足,奈以积尘所昧,正眼不明,逐色随声,寻踪觅迹,沉沦恶道,浩劫千生,摸竹管为阳光,击铜盘为日影,不逢宗匠,皂白奚分?殢句执文,转增迷惑,是以栖云老师不得已应病施药,剔耳挑聋,摩晴刮翳,冀得人人彻视,各各开聪,见见闻闻,洒洒落落,咸归正道,不逐亡羊也。门下刘公先生从师有年,密记老师之謦欬,裒以成集,约百余则,诚为初机学道者之指南也。命工锓榇,以广其传。孤峰道人亦得与其徒末。行者见而喜之,乃斋沐而敬,为之题辞。


  时丁未正月元日门人论志焕谨序  


正文


   1 、时师在盘山普说云:大凡初机学道之人,若便向言不得处,理会无着落、没依倚,必生疑惑,为心上没工夫便信不及,信不及则必不能行,行不得则胡学乱学,久而退怠。今且说与汝等眼前见得底、耳里听得底、信得及处行去,从粗入妙,亦不误汝,虽是声色,便是道之用也。如何是信得及处?汝岂不见许大虚空及天地日月山水风云,此不是眼前分明见得底?便是修行底榜样,便是入道底门户也。且如云之出山,无心往来,飘飘自在,境上物上挂他不住,道人之心亦当如此。又如风之鼓动,吹嘘万物,忽往忽来,略无凝滞,不留影迹,草木丛林碍他不住,划然过去,道人之心亦当如此。又如大山,巍巍峨峨,稳稳当当,不摇不动,一切物来触他不得,道人之心亦当如此。又如水之为物,性柔就下,利益群品,不与物竞,随方就圆,本性澄淡,至于积成江海,容纳百川,不分彼此,鱼鳖虾蟹尽数包容,道人之心亦当如此。又如日月,容光必照,公而无私,明白四达,昼夜不昧,晃朗无边,道人之心亦当如此。又如天之在上,其体常清,清而能容,无所不覆,于彼万有,利而不害,道人之心亦当如此。又如地之在下,其体常静,寂然不动,负荷万物,无党无偏,道人之心亦当如此。又如虚空广大,无有边际,无所不容,无所不包,有识无情,天盖地载,包而不辨,非动非静,不有不无,不即万事,不离万事,有天之清,有地之静,有日月之明,有万物之变化,虚空一如也,道人之心亦当如此。道同天地,其用若此,体在其中,工夫到日,自然会得,动用合道,自有主者。若便觅言思路绝处,则失之矣。既入玄门,各宜勉之。


   2 、或问曰:初学人修炼心地,如何入门?答云:把从来恩爱眷恋、图谋计较、前思后算、坑人陷人底心,一刀两断去,又把所着底酒色财气、是非人我、攀缘爱念、私心邪心、利心欲心,一一罢尽,外无所累则身轻快,内无染着则心轻快,久久纯熟,自无妄念,更时时刻刻护持照顾,慎言语,节饮食,省睡眠,表里相助,尘垢净尽,一物不留,他时自然显露自己本命元神,受用自在,便是个无上道人也。


   3 、或问曰:修行之人如何得清静?答云:心不逐物谓之安心,心不受物谓之虚心,心安而虚便是清静,清静便是道也。


   4 、或问曰:修行人多说除情去欲,此以上更有甚么?答云:除了情,到无情,除了欲,到无欲;无情无欲底,则汝道这个是甚么?


   5 、或问曰:修行人头头要不昧,如何得不昧?答云:初心未炼,出入不知,不会收纵,遇境遇物,一向着将去,颟顸模糊,只待困了方休。不明自己,便是昧了也,便与托生底一般,不知不觉透在别个壳子内,只待报尽方回,此为昧了故也。若专用知用觉,又被知觉昧了也。修行人若于二六时中点检自己,不被一切尘情玷污,境上物上轻快过去,便是不昧也。


   6 、或问曰:性命之事如何护持?答云:若在万尘

修真后辩 

后序    


    庄子谓大道不称,大辩不言。盖以道本无名,有何可称?道本无形,有何可言?称且不可,言且不可,更何可辩?然世有称道者,有言道者。一自有称,则是非混杂,而道不真矣;一自有言,则邪正相争,而道有假矣。称道不真,言道有假,不是称道,反是谤道;不是言道,反是埋道。谤道埋道,塞修真之门,阻行道之路,为害最大,此予不得不强辨,以破其称之不真;不得不细辨,以劈其言之有假。辨不真之称,则不可称之道,学者可不难於渐悟;辨有假之言,则不可言之道,学者可不难於默会。难悟者能使自悟,难会者能使自会,此前后辨难之存心也。虽然,既有辨矣,谓之无言可乎?既有言矣,谓之无称可乎?既有称矣,既有言矣,犹辨不真之称、有假之言可乎?人亦称矣,我亦称矣;人亦言矣,我亦言矣;焉知人之称者真乎,我之称者不真乎?焉知我之称者真乎,人之称者不真乎?焉知人之言者假乎,我之言者不假乎?焉知我之言者假乎,人之言者不假乎?谁真谁不真,谁假谁不假,是在不称道、不言道者见而自知之,吾乌乎辨?悟元子再序。  


栖云山悟元子刘一明著  


邓寿椿重刊


  

先天精气神 


     紫清翁云:其精不是交感精,乃是玉皇口中涎;其气即非呼吸气,乃知却是太素烟;其神即非思虑神,可与元始相比肩。是即所谓元精、元气、元神也。精气神而曰元,是本来之物。人未有此身,先有此物。即有此物,而后无形生形,无质生质,乃从父母未交之时而来者。方交之时,父精未施,母血未包,情合意投,其中杳冥有物,隔碍潜通,混而为一,氤氲不散;既而精泄血受,精血相融,包此一点之真,变化成形,已有精气神寓於形内。虽名为三,其实是一。一者混元之义,三者分灵之谓。一是体,三是用。盖混元之体,纯一不杂为精,融通血脉为气,虚灵活动为神。三而一,一而三。所谓上药三品者用也,所谓具足圆成者体也。不得言三,亦不得言一。学人多不知三而是一,一而是三,或抱元守一而落於着空,或炼药三品而失於执相。着空执象皆非还元妙理。还元者,即还元精、元气、元神也。若欲修道,先要知的此三物在混元中潜藏。离乎混元,便非先天精气神本体。失却本体,不是元物。心印经曰:上药三品,神与气精。恍恍惚惚,杳杳冥冥,视之不见,听之不闻。从无守有,顷刻而成。曰恍惚、曰杳冥、曰有无,则为无形之物可知。惟此元精如珠如露,纯粹不杂,滋润百骸;元气如烟如雾,贯穿百脉;元神至灵至圣,主宰万事。知之可以延年益寿,长生不老。学者若能识得此三药,则修道有望。

   

后天精气神


  


  后天之精,交感之精;后天之气,呼吸之气;后天之神,思虑之神。三物有形有象,生身已后之物。男女交媾,精血融和,结为胚胎,胎中只有元气,并无呼吸之气。及其十月胎完,脱出其胞,落地之时,“哇”的一声,纳受天地有形之气,入於丹田,与元气相合,从此气自口鼻出入,外接天地之气以为气,此呼吸气之根也。后天之神,亦於此而生。此神乃历劫轮回之识神。生时先来,死时先去。转人转兽是这个,为善为恶是这个,生来死去亦是这个,出此入彼,移旧住新无不是这个。当落地“哇”的一声,即此神入窍之时也。所以婴儿落地,不“哇”者不活,盖以无神入窍也。初生之时,神气相御,以为后天根本,生长幻身。至於交感之精,尤系后有之物。在母胎时无此精,初生身亦无此精;及至二八之年,元阳气足,满而必溢,极而必返,阳极则阴生,阴生则阳消,阴气用事,阳气退位,无形之阴又生有形之阴;肾中窍开,真水亏而欲火潜生。稍有触动,其火上炎,蒸炙一身,激发百骸血脉,五脏六腑津液,尽皆沸腾上涌,聚会於头顶百会穴。此穴乃百脉聚会之处,其气血从此穴下降夹脊,至肾腧过后,始化为白;过尾闾,达阴窍,始泄焉。此精不但生时并无,即生后亦无,特气血所化耳。其肾窍不过是出精之门,精何尝在肾也。所谓交感之精者,因有交有感而有精,不交不感即无精。至於梦遗,亦由感而有;间有不感而遗者,是气虚而血脉不固,邪火催逼而出之;此交感之精之所由来也。当阳极生阴,不但精从此有,即思虑之神从此而发,呼吸之气从此而暴。学者须要识得此三者皆生身以后所有,而非生身以前之物。以生身以后之物,而欲保全性命,延年益寿,超出乎阴阳之外,能乎否耶?学者当三思之。


  


 

先天真一之气


 


  


缘督子曰:先天之气自虚无中来。悟真云:道自虚无生一气,便从一气产阴阳。道光云:有物先天地,无名本寂寥;能为万象主,不逐四时凋。此皆言先天之气为生物之祖气,乃自虚无中来,为万象之主,天地之宗,无形无象,无声无臭,视之不见,听之不闻,搏之不得。然虽无形而能生形,无象而能生象。以言其神,为不神之神;以言其气,为真一之气;以言其精,为真一之精;又名真种,又名金丹,又名他家不死方。非后天呼吸气、思虑神、交感精可比,亦非元精元气元神可同。盖元精元气元神,在后天则为阳,在先天还为阴。非若先天真一之气,历万劫而不坏,超群类而独尊,生死不拘,有无不立,为后天精气神之根本,为先天精气神之主宰,乃至阳之物,天上之宝,人罕识之。盖此物不在内,不在外,不落五蕴八识,不在五脏六腑,不在六根门头,不在百骨穴窍,而在乎玄关一窍。有意寻之则着相,无意守之则着空;思之不得,议之不可;本来自有,因阳极生阴,走於他家,不为我有。至人用法追摄,以实形虚,以有形无,激而有象,从虚空中来,采而修之。以阴符阳火煅炼成丹,结就一粒,大如黍米,吞而服之,点先天之宝,以无生有;化后天之物,转阴成阳。三尸五贼,尽皆灭踪;八万四千毛神,俱化为护法。故曰:一粒金丹吞入腹,始知我命不由天。迷人不知此先天真一之气是生物之祖气,是鸿蒙未判之始气,是混沌初分之灵根,或以元气为先天真一之气,或以丹田呼吸之气为先天真一之气,或以抱一守中为守先天真一之气,或以观空止念为观止先天真一之气。更有一等地狱种子,炼五金八石,采红铅梅子,以为服食先天真一之气。种种岐路,岂足以语先天真一之气乎?夫先天真一之气,是混元祖气,生天生地生人物,其大无外,其小无内,动静如一,阴阳混成;在先天而生乎阴阳,在后天而藏於阴阳;乃真一而非假一。抱守真一,真一岂可抱守哉?如可抱守,则非真一,而所抱守者必是假一;观止真一,真一岂可观止哉?如可观止,则一非真,而所观止者,一必是假。至於千门万户,诸多旁门,俱是认贼为子,弃正从邪,并不知真一之气为何物色,无怪乎到老无成,而落空亡矣。悟元初遇龛谷老人,示以修真大道,诸事显然,惟於先天之气自虚无中来之语,因自己所见不到,模糊十三年之久。阅尽丹经,究未知其端的。后遇仙留丈人,诀破源流,咬开铁弹,言下分明,了然於心,始知的虚无真虚无,真一是真一;不於我有,不从他得;不可言象,不可画图;以意契之,以神会之;放之则弥六合,卷之则退藏於密;通天彻地,为圣为贤,成仙作佛,皆出於此。若人知得此先天真一之气,则大本已立,其他皆余事矣。所以古仙云:得其一,万事毕也。

       当今社会,武术这门技艺欣欣向荣,习武者成为晨练的主体,各种武术书籍、光碟均应运而生。就太极拳这个门类来讲,有各大门派的传统套路、国家体委有关部门组织专家集体创编的各种竞赛套路,还有很多新编的(有的说是传统的,某某大师亲传的)太极拳、太极剑、太极刀、太极扇等等,在传承过程中又各有演变,如有的太极剑,同称是一个师傅亲传,但又有差异。真是百花争艳,绚丽纷呈,大有“乱花渐欲迷人眼”之势。 对一个习武者个人来说,就要根据自身的条件和爱好,有所选择,不能见好爱好“迷了眼”。 有的晨练者认为武术套路学得越多,本领就越好,在人前就可夸耀自己懂得多少套路,表示本领高强。据说有那么一个人,因听了一句让他不高兴的话,就扬言要和人家比试比试武艺高低。怎么个比法呢?说来也很简单,就是我打一套拳,你也打一套拳,轮流打下去,要打不同样的拳。如果我打一套拳之后,你再也没有拳跟着打了,那就算你输了。如果我没有拳再打了,就算我输了。这种比武方式真是亘古未有。还有的人学拳,今天跟一个人学,明天跟一个人学,或者今天学这个式,过不了多少天又去学一个式,经常跳槽猎奇,美其名日“博采众长”。这样的例子,随手可拈。根基不深的人,千万不要学杂了,学杂了,变成四不像,要知道学拳容易改拳难这个道理。把一套拳学好了,基础打好了,拳理掌握了,再学下一套拳也就容易得多,如果学了许多半生不熟的拳,再来改架、提高,那就很难了。在教的一方,也有些人出于某种目的,教学采用速成法,二十来天教一套,两个月教三套,至于教得怎么样,学得怎么样,就不去管他了。虽然这是个别现象,但负面影响是不容忽视的。 老子《道德经》有云:“少则得,多则惑,是以圣人抱一为天下式。”但凡一种学问,一种技艺,要想学好它,首先是少,在少的基础上经过勤学苦练达到精。于丹教授在她的《“论语”心得》一书里讲解“不惑”时,很精辟地讲了这么一段话:“在我们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最大的苦恼是信息太多,我们最大的难题是选择的难题,因此就更需要有选择,有规划地进行学习。”接着她又说:“而学做减法,就是把那些不想交的朋友舍掉了,不想做的事情拒绝了,不想挣的钱不要了。当敢于舍弃,知道如何舍弃的时候,人才真正指近‘不惑’的状态。”前些年在报纸上见到这么一个小故事:姑苏寒山寺匾额下面有一个卖烧饼的师傅和一个徒弟,每天一早,徒弟就用烧饼刷子沾上水在案板上对着匾额学写“寒山寺”三个大字.天天如此,不分寒暑,越写越入迷,书法精进。三年后的某天,大门楼失火,把匾额烧掉了。后来维修要恢复原貌,但“寒山寺”三个字无法恢复原样,就征集许多书法家来写,但都不够理想,主持很着急。这时那个做烧饼的徒弟出现了,他说:“让我来试试看。”许多人都看不起他,说他自不量力。主持还不错,说试试也无妨。结果做烧饼的徒弟一挥而就,写得又像又好,惟妙惟肖,即被采用。这个故事出自何年何月,无法查考,把它看作是一个寓言,则颇有哲理,能发人深思。 历史上和当今的许多武术名家,都是专攻本门派的技艺,狠下功夫,精益求精,达到炉火纯青的境界。形意拳大师郭云深在未成名前赶毛驴为人驮货,跟在毛驴后面打崩拳。有人笑他打了三年驴屁股。后坐了牢,在牢中因带有脚镣,行走不便,就打“半步崩拳”。出狱后,功夫炉火纯青,与人此武,出手便赢,武林中人都夸他“半步崩拳打天下”。杨澄甫大师当年功夫已十分了得,有位名家想和他交流另一拳种,互相学习。杨澄甫大师说:“我觉得把我自己的拳练好就行了。”有一番道理。我认为这大概也是老子说的“抱一为天下式”的体现吧。当然,也还有一些名家,在某一种拳学精之后,又学了另外一种或几种拳式,也学得很精,但那是他对自己的追求。一般的业余晨练者是不能盲目与那些专业尖子攀比的。 晨练内容到底少到什么程度,又精到什么程度才好?这要根据各人的具体情况而定。比如年龄、体质、是否训练有素、能有多少时间投入晨练、记忆力摹妨能力如何?毅力与天赋又如何?不能一概而论。拿太极这个系列来说,就有陈、杨、吴、孙、武各家,而且还有一些支派和神仙祖师爷们亲传的套路,说都是传统的和现编的拳、剑、刀、杆、扇等套路。在原有套路上再加几个动作或减几个动作,又是几个套路。各个派又有分支、分支了又再分支。 对一般晨练者来说,能学三四套拳,两三套器械就很不错了。在学会了或比较熟练了的基础上,如果有兴趣再学一两套也未尝不可,但要选择风格比较接近的,如风格特点与原来所学大有不同就要慎重,避免影响原来所学的。 也许有人会说,我不想参赛,也不相想成名,反正我是锻炼身体,多学几套,多活动一些,对身体总有点好处。这话听起来也有点道理。但要知道,练好一两套拳,全神贯注,勤学苦练,并持之以恒,它的健身作用比漫不经心,都不到位地打几套拳的作用要强得多。 最后,我认为习武要根据自身条件,切忌好高骛远,见异思迁,宁可学少一点,但要尽量学好一点。又多又好固然是好,但一般晨练者不可能做到。拳谚:“不怕千招会,就怕一招精”。

       少林寺位于登封市西北15公里处的嵩山少室山下,因为此地环境清幽,周围俱是密密匝匝的树林,所以得名“少林寺”,意为“深藏于少室山下密林中的寺院”。少林寺始建于北魏年间,以佛教禅宗祖庭和少林武术的发源地而著称。

  相传达摩祖师从海上经广州、南京,然后“一苇渡江”来到嵩山,在少林寺广召信徒,弘扬佛法禅宗,从此确立了少林寺作为禅宗祖庭的地位。到了唐代,少林寺又因一段“十三棍僧救唐王”的故事而声名大振,在唐王的特许下,少林寺可以拥有僧兵,自成体系的少林武术于是成为中华武术的代表之一。

  因为有这两方面的原因,少林寺历来颇受重视,现在寺内各殿都有很多文物。其中最有价值的是寺中的壁画,最著名的有“十三棍僧救唐王”、“五百罗汉毗卢图”,色彩艳丽、构图和谐,衣袂飘飘,展示了唐代壁画的极高水准。

  现在少林寺占地3万平方米,主要建筑有少林碑林、天王殿、山门、大雄宝殿、千佛殿、方丈室、钟楼、鼓楼、立雪亭等。

  交通:从洛阳火车站前有到少林寺的旅游专线车,大约2小时可到,车费20元左右。来源:央视国际



【人民网-河南视窗】


(本贴转自太极中国)

 
论坛首页 » 个人资料 浩邈仙风 » 文章发表人是 浩邈仙风
前往:   
Powered by JForum 2.1.8 © JForum Te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