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丹经武学--循经太极拳培训中心网站
  [Search] 搜索   [Recent Topics] 最新主题   [Hottest Topics] 热门主题   [Members]  会员列表   [Groups] 返回首页 
[Register] 会员注册 / 
[Login] 登入 
文章发表人是: 当成
论坛首页 » 个人资料 当成 » 文章发表人是 当成
发表人 内容
dffd
122
——纪念武当太乙门铁松派第十二代祖师徐殿明仙逝二十周年
七月,又是一个炎热的夏季,火一般的温度,带着我的思绪回到了二十年前……一九八五年的七月底,吉林市的气温出奇的高,最高近40度。在这暑热难耐的日子里,武当太乙铁松派十二代徐公殿明,于七月二十八日清晨,在吉化公司医院仙逝。那时的吉化医院太平间十分简陋,就在露天的空地上,四周毫无遮拦,更没有冷冻设施,周围散发着一股十分难闻的气味。徐老祖师的法体就是在这样简陋的条件下,在这样持续高温的天气里,已停放了三天,准备在七月三十日出殡。



三十日的早上,武当太乙门的众多门人及友人近百,集聚在吉化公司医院的太平间旁,等待着为徐公送行。七点钟左右,灵车来到,在太乙铁松派十三代掌门师尊李公兆生先生的一声令下,起灵开始了。由于路况的原因,灵车只能开到距停尸柜二十多米的地方,剩下一段距离要*人工来搬运。我和六师兄、七师兄、十师弟等四人一同上前,从太平柜中抬出徐公的法体准备往灵车上搬运。我看到徐公的法体卧在黄色灵床单上,伸手抬出这一刻,终身难忘的情景出现了:已经谢世三日,且在近40度高温中停放三日的徐公法体竟然柔软如生,面带淡金之色,身体散发出一股淡淡的清香,清香之气把周围的难闻气味驱散的踪影皆无。



到达殡仪馆后,在告别厅里举行了一个简短的告别仪式。所有武当太乙门铁松派的弟子(入室、没入室的)都给他老人家磕了最后一头,场面的肃穆令人终生难忘……

火化结束,随着徐公的骨骸出来,奇异的景象也出现了:骨骸的表面,出现了一层颜色斑斓的结晶体,在阳光的照射下奕奕生辉,令在场所有的人都惊叹不已。按传统说法,这就是修为成就的标志!可惜的是,由于没有经验,他老人家的骨骸没能全部保留下来,一部分被遗失的火化炉中,现在这些珍贵的骨骸被李公兆生先生所收藏。徐公的成就,在以后的日子里一直激励着我。



回想自己第一次见到徐公,是一九八二年夏季的一天,记得是一个周日。早上练功后,大师兄约我当天上午去见徐公。我们在太乙门内一位弟子的家中见到了他老人家:个子不高,清瘦的身材,看上去五十多岁的样子。这就是徐公吗?与我想象中的样子相差甚远。老人家单盘着腿坐在床上,没有说话。我按着门内的规矩,给他老人家磕了头,问了好。老人家停了许久后回话道:你坐吧。接着他就和大师兄不紧不慢的谈了起来。一旁的友人高师傅对我说:“这个老修行很厉害,连续三天三夜就这么坐着,没躺下,真是个修行人!”。不倒丹!真了不起,我心中生出无限崇敬之情。在以后的日子里,只要一有时间,我就去看望他老人家。



一次我去看他时问到武当太乙门门户掌有多少式,他说总共238式,由十几种掌法组成。接着便系统地讲起了太乙门的功夫,太乙十三桩、寒山七式……。讲到这里,他老人家问我:《寒山七式》你学了没有?我说没有。老人家下床,开始教我《寒山七式》内功,并传我歌诀,讲解心法和动作要领以及注意的事项等,这样用了三次才教完。看到徐祖师飘逸的身法、稳健的功架,真是令人惊叹不已!这样的传授在以后的时间里就成了家常便饭了。



徐公他老人家的禅定功夫非常精湛。有一次我们几个师兄弟约好去看徐公,我与六师兄二人先到了,就与徐公先交谈了起来。谈了一会,六师兄说我们坐一会吧?我说好,正好让师爷指导一下,徐公说我和你们一起坐吧。于是我们祖孙三人就开始了静坐。大约一小时左右,我和六师兄就先后下了坐。六师兄说跟师爷一起坐功的感觉就是不一样。而徐公却说你们的静坐还不行,我们说师爷我们练得有问题吗?徐公说在静坐时,首先要先做好三调……,要在坐功中注意身体的中正性,你们在静坐时,身体的中正性差,有弯腰驼背的现象……我和师兄都吃了一惊,心想徐公的双目已经失明,他是怎么知道我们静坐中弯腰驼背的呢?当时我感到难以理解,而发生在眼前的这一切,又不由你不信,只能说中国传统内功的玄奥是常人难以想象的。

与徐公接触三年之久,我从来没看到徐公躺下过,在他的床上也从来没有看到过被子。每次见到他都是在打坐,就是在与我们交谈的时候,也是间断性的在练。现在想来,他是始终让自己保持在禅定的状态之下,抱元守一,禅心不乱的。



    修习性功,是每个修行人必备的功课。徐公的性功修为极其深厚,他老人家在如何修好性功方面对我的教诲之深,绝非常人可以想象的。在与他老人家的交往中,几乎每次都要谈到性功在整个修真中所占的分量。他常说修心性,要实实在在的修,不要只在嘴上修。现在的人在修炼心性时,很多人都是修在口头上,而在实际中,遇到不合自己心意的事,就大发雷霆,此乃是嗔恨之心未消;遇到对自己有好处的事,就心猿意马,欣喜若狂,此皆为心性未修之果,为修行之大忌,你要引以为戒。修真之人,应“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在寻常中,始终保持心如止水,勿起波澜,久而久之则真性成矣。所有这些都要在凡事之中练就,要在不利自身的环境的时候加强锻炼才行。要以善念待人,积阴德。以禅定之心对待俗事,是修行人所必需的。



    有一次去徐公那里,徐公对我说:“你的思虑太多、太活跃,这样不利于修行。我送你四个字:栖心淡泊。要从这四个字上下功夫。”徐公说:修炼心性要在平时里,不断的控制思维意识,让意识尽可能的保持在无念的状态之中。只有这样,才能不断的接近“道”的境界,才能更好地修行。听了徐公的一席话,使我豁然开朗,对心性修为有了更深的认识。在以后的日子里,我就在徐公送我的“栖心淡泊”四字中的前两个字,“栖心”的后面加了一个“子”字,就成了我后来在社会上与各门各派交流的别号“栖心子”了。



徐公的仁爱之心非常地强。记得那是一九八四年,经常有人找到徐公,请徐公帮助治疗病苦。凡是找他治疗的患者,绝大多数都是在医院里治不好的疑难杂症。一次他给一个患有硬皮病的青年治疗,这个人的病生在头上。徐公说,这病如果从前额发展到后发际,这个人就死掉了。徐公每天用内功为他治疗一次,一次大约两个小时左右。这样治疗大约一个月左右,这个青年就痊愈了。可是为人治病对于徐公身体的负面影响也是很大的,毕竟已是八十多岁的高龄了。为补充消耗掉的真气,我看到徐公站太乙门唯一的采气桩,他老人家一站就是三个小时,从另一方

<DIV class=box2><SPAN class=Tit>钟吕论道图</SPAN></DIV>
<TABLE class="htb wr"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width="100%" border=0>
<TBODY>
<TR>
<TD>
<DIV class="box2 p14">     钟吕论道图在永乐宫纯阳殿神龛的背面,这是一幅中国美术史上堪称绝品的人物画——《钟吕论道图》。在高3.7米、宽4.6米的墙壁上,道教神仙钟离权度化吕洞宾的场景栩栩如生。

    画面上,钟离权吕洞宾对坐在石头上,身后有枯藤缠绕的老松。钟离权袒胸露腹,目光注视着吕洞宾,渴望听到对方的回答。左手伸出二指,告诉吕洞宾面前有两条道路可以选择。吕洞宾则拱手危坐,静听老师的教导,目光凝视,俯首沉思,整幅壁画笔法挺健,气韵生动。   </DIV></TD></TR></TBODY></TABLE>
大师讳空海,俗姓佐伯氏,日本赞州多度郡人。父田公。母阿刀氏梦梵僧入怀,遂有孕。在胎十二月,以光仁天皇宝龟五年(唐大历九年)六月十五日降生,小字贵物。 童年嬉戏,喜捏泥为佛菩萨像。阿刀,彼中名族也。大师从外祖大足传习和汉经书史记学为文章。
十五岁时入京,从赠僧正勤操受大虚空藏求闻持法习之。入太学,受毛诗尚书于直讲味酒清成、春秋左氏传于冈田博士,博通经史。然非其好,常叹曰:"此古人糟粕,于今非能有益也,况身后乎?我其终仰真道乎!"于是著《三教指归》三卷。遂登阿波之大陇峰,修念求闻持法,感大剑飞来,又有明星入口之祥焉。(宝剑宝珠皆虚空藏菩萨之三昧耶形,时大师已得悉地。) 尝旅行于播磨国之隘,有老妇盛饭铁钵来献,且告之曰:"妾,行基菩萨弟子,未出家时妇也。僧有遗言:'我灭后某年月日,当有菩萨来汝宅。'今日此时也,愿摄受焉。" 大师后乃礼勤操赠僧正削发于和泉国模? 尾山寺。年二十矣,遂受沙弥十戒,名教海,后自改如空,既乃定今名也。既又具足戒于东大寺(年二十二)。 尝誓于佛前曰:"吾尝寻求法要,三乘五乘十二部经,心有所疑而不能决。一切经教皆言舍凡夫肉身而乃得佛,是故凡夫绝成佛之望。然佛之身心,真理之现象也;凡夫之身心。亦真理之现象也。佛身、凡身,真理既皆无别,在理宜有凡身成佛之真教。唯愿十方三世诸佛示我以凡身成佛凡圣不二之真教也。"一夜,梦有人告之曰:"有经名《大毗卢遮那成佛神变加持》。"觉而索之,无知者。后乃得之大和高市郡久米道场之东塔下。然其有不明处,苦无质讯之人,于是遂有入唐之志矣。 延历二十三年(三十一岁),遂从遣唐使藤原葛野磨(或作藤原贺能卿)入唐。而海波汹恶,势将覆舟,大师密祈之神祗:"倘泽法惠,愿奉法施。"海波忽静。九十余日至福州,明年二月至长安。周游名刹,求择明师。谒青龙寺东塔院内供惠果阿阇黎,乃不空大广智三藏之高弟也。果见喜曰:"知汝当来,迟久矣。"因顾诸徒曰:"是三地菩萨也。"其年六月上旬,入大悲胎藏界大曼荼罗,投花当中台,果嗟叹曰:"真大器!"遂沐五智灌顶。七日入金刚界大曼荼罗,八月授传法阿阇黎位。是日,设五百之僧斋,惠果告曰:"吾昔髫龀时,初见三藏。三藏一目后。偏怜如子,归入内寺,如影不离。尝窃告曰:"汝有密器,努力努力。"因得尽学金、胎两界大法秘密印契。自余弟子,若道若俗,或学一部大法,或得一尊一契,犹不能兼贯也。如今我此土缘尽,不能久住矣,两部之大曼荼罗、一百余部之金刚乘法、及三藏转付之物若供养具等,可持归本国,流传海内。吾常恐命不汝待,今授法经像已毕,早归乡国,以奉国家,流布天下,增苍生福、四海泰、万人乐,是则报佛恩、报师恩、为国忠、为家孝也。"又告曰:"真言秘藏,经疏隐密,非假图画,不能相传。"则如供奉丹青李真等,图胎藏界、金刚界大曼荼罗一十铺,集经生书金刚顶等经,铸博士赵吴等造新道具十五事。 其年十二月,惠果阿阇黎迁化,大师为之碑,自书之。

大师之在唐也,尝神游天竺,登灵鹫山,受释尊如来之付嘱。又尝遇般若三藏,受其所译之《华严》、《六波罗蜜经》、及梵夹。元和元年。归困至明州。面海投三钴杵于东方紫云? ? 处。八月,登舟放洋。时秋风海上恶,祈之不动明王--惠果阿阇黎开眼之尊也。明王放光,手剑频动,自是顺风举帆无阻焉。大同元年十月二十二日归国,表献所得图经目录,自是遂立真言宗,力弘扬之。 是时日本所传中国佛教,各宗略备,皆有名德,而大师判教特隆推真言于诸宗之上,谓殊生者十焉。诸宗不服,论之嵯峨天皇御前。大师特宣述即身成佛之精奥。有敕证实其言,时大师南向坐,结大日定印,入五秘密三摩地,顶上忽涌出五智宝冠,身坐千叶莲花,作紫磨金色,着五彩轻妙天衣,放大光明照耀天地。天皇下御榻,率群臣礼焉。于是诸宗乃皆服。

大师之年少,尝登高野山,知其灵地,至是乃奏请为修禅之道场。辟地时,明州海岸所投之三股杵在焉,挂之一株之松也。又于建大塔地掘得五尺宝剑、经卷一轴。大师曰:"剑为古佛所手持、镇护佛法之眼,是七佛所授余者也。"于是遂授灌顶,传法于道俗,前后凡四万人。平城上皇、峨嵯天皇豫焉。诸弟子中,实惠大德、真济僧正、真雅僧正尤推高德。既而又得东大寺之赐。东大寺者,建于桓武帝之迁都,所以镇护皇城者也,号教王护国寺,为诸宗讲传之所。至是,峨嵯天皇以赐大师专为真言宗寺,不许诸宗之杂住也。 弘仁元年十一月,集弟子遗言:"吾当以明年三月二十一日寅时入灭。诸弟子毋悲泣,守我密教寿命。我往生兜率天,待弥勒慈尊。慈尊五十六亿七千万岁之天,寿终下生时,可寻吾迹也。吾虽不下人间,而门徒之信仰,天上了了见。护我密教,努力勿疏!" 又告实惠曰:"真言宗事相教相外,可兼学他宗,而三论尤其要也。"至日,大师跏趺坐,结大日如来印,诵真言入定。诸弟子围绕唱弥勒宝号。仪容俨然,七七日不变,须发微长,身体柔软如生。弟子为剃发整衣,叠石为兜率波,奉遗体入焉。上皇及天皇皆吊丧,赠赙腆渥。 大师生时屡感诸神崇仰,创两部神道,授与灌顶。其讲《大日经疏》也,神祗现形听受者,一万有余。尝以疫疠流行,奉敕作《般若心经秘键》。诸神咸习诵焉。于是大师表请:凡参加诸神社者,必诵秘键。尝行脚宿纪州田边,有奇形人,自言稻荷大神使,豫言大师如蒙赐东寺辉四海法灯。于是大师约大神之东寺镇守也。尝禅定河内国香气寺之圣德太子堂百日,太子现形,知其在发光位。又以地藏菩萨之灵告,降伏江州伊香具池毒龙。为妙见大菩萨之修法,蒙示现,感得宝珠。尤喜修不动使者法,身出迦楼罗炎炽然。入水观定。室内水成池。然不泄屏障外也。盖其神力不可思议也若如此。

大师兼通梵、汉和三学,诗文皆敏妙,书法尤逼右军张旭。在唐时,有"五笔和尚"之誉。其绘画雕刻,亦模范千古。又唱平民主义,建综艺种智两院。巡回布教时,兼晓民众以天时、地利灌溉之妙。开道路、架桥梁,功绩不可枚举。故推为思想界、艺术界,其他日常生活之总指导者,为梵、汉二国日本化之恩人。 天安二年,赠大僧正。延喜二十一年。谥弘法大师。

<TABLE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width=682 border=0>
<TBODY>
<TR>
<TD class=txt18 align=middle width=682 height=66>
<DIV id=Title>读哈佛的几个没想到 </DIV></TD></TR>
<TR>
<TD align=middle height=22>2007年09月14日 15:46:09  来源:中国侨网 </TD></TR>
<TR bgColor=#000000>
<TD align=middle></TD></TR>
<TR bgColor=#ffffff>
<TD align=middle height=2></TD></TR></TBODY></TABLE>
<TABLE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width=682 border=0>
<TBODY>
<TR bgColor=#003483>
<TD class=hei12 align=middle width=270 height=26>
<DIV align=right>【字号 我要打印 我要纠错 </DIV></TD>
<TD class=hei12 width=280 height=20>
<TABLE class=hei12 height=26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width=280 border=0>
<FORM name=Form2000 onsubmit="return validate_form()" action="" method=post encType=text/plain>
<TBODY>
<TR>
<TD class=navy width=80>
<DIV align=center>【Email推荐:</DIV></TD>
<TD class=navy vAlign=center width=200>
<DIV align=center><INPUT style="WIDTH: 100px; HEIGHT: 16px" name=FriendEmail2> <INPUT style="HEIGHT: 18px" type=submit value=提交 name=Subject2> <INPUT type=hidden name=Context2> </DIV></TD></TR></FORM></TBODY></TABLE></TD>
<TD class=hei12 width=132 height=20>收看新华手机报</TD></TR></TBODY></TABLE>
<TABLE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width="100%" border=0>
<TBODY>
<TR>
<TD width="100%" height=18></TD></TR></TBODY></TABLE>
<TABLE id=myTable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width=640 align=center border=0>
<TBODY>
<TR>
<TD class=p1>
<DIV id=Time></DIV>
<DIV id=Position></DIV>
<DIV id=Image></DIV>
<DIV id=Content>

    没想到美国学生也很累


哈佛大学


    去美国之前,我有个偏见,觉得在美国读书很轻松,美国大学生作业很少,考试容易,净是玩了。去了哈佛之后,才知道这是大错特错。我的班上国际学生和美国学生各占一半,因为课程重、作业多,大家基本上都是学到凌晨三四点钟才回去休息,上午八点钟又要准时上课,一天只能睡四五个小时。一开始实在顶不下来,只有拼命喝咖啡来提神,时间长了,也就习以为常了。在国内读书时学到夜里十二点钟就觉得自己够刻苦了,可在哈佛要这个钟点睡觉,绝对是懒学生,上了这么多年学,就数在哈佛读书最累。当然,美国也确有些学校很轻松,但那都是二、三流大学或野鸡大学,一提起来,大家都是很鄙夷的态度。

    没想到哈佛的教授那么敬业


哈佛大学


    我在国内清华大学读书,对清华老师的敬业态度一直很认可,可是去哈佛后,我得说句老实话,要论敬业和认真,清华与哈佛相差的不是一两个等级,不可同日而语。教过我的每一个美国教授,不论是主课还是副课,都极其认真负责,要求非常严格,对学生的作业批改得非常仔细,一个单词、一个标点都不放过。学生加班,教授也经常陪着,而且还主动给学生上小课,要知道,这些教授有的可是国际建筑界的权威呀!不过,我还得客观地评价,哈佛排名世界第一,学费也是世界第一,清华一年学费不到一千美元,哈佛一年要三四万美元,相差好几十倍,哈佛教授的敬业精神也理应世界第一。

    没想到美国人生活太“可怜”


哈佛大学


    在国内时看美国电影很多,给人印象美国人生活丰富多彩,天天不是去酒吧、赌场,就是去夜总会、电影院。去美国后才

哈佛的幸福课:我们越来越富有 为什么还是不开心呢

 来源:中国青年报
 出人意料,去年哈佛最受欢迎的选修课是“幸福课”,听课人数超过了王牌课《经济学导论》。教这门课的是一位名不见经传的年轻讲师,名叫泰勒·本-沙哈尔。

    在一周两次的“幸福课”上,本-沙哈尔没有大讲特讲怎么成功,而是深入浅出地教他的学生,如何更快乐、更充实、更幸福。

    本-沙哈尔自称是一个害羞、内向的人。“在哈佛,我第一次教授积极心理学课时,只有8个学生报名,其中,还有2人中途退课。第二次,我有近400名学生。到了第三次,当学生数目达到850人时,上课更多的是让我感到紧张和不安。特别是当学生的家长、爷爷奶奶和那些媒体的朋友们,开始出现在我课堂上的时侯。”

    本-沙哈尔成了“哈佛红人”。校刊和《波士顿环球报》等多家媒体,报道了积极心理学课在哈佛火爆的情景。

    “幸福课”为何会在哈佛大受欢迎?

  我们越来越富有,可为什么还是不开心呢

    “我曾不快乐了30年。”本-沙哈尔这样说自己。

    他也是哈佛的毕业生,从本科读到博士。在哈佛,作为三名优秀生之一,他曾被派往剑桥进行交换学习。他还是个一流的运动员,在社团活动方面也很活跃。但这些并没有让他感到持久的幸福。他坦言,自己的内心并不快乐。

    “最初,引起我对积极心理学兴趣的是我的经历。我开始意识到,内在的东西比外在的东西,对幸福感更重要。通过研究这门学科,我受益匪浅。我想把我所学的东西和别人一起分享,于是,我决定做一名教师。”

    在本-沙哈尔第二次开设“幸福课”的2004年,哈佛校报上有一篇报道:《学校面临心理健康危机》,标题下的导语说:在过去的一年,绝大多数学生感到过沮丧和消沉。文章引述了一位学校舍区辅导员写给舍区主管的信。

    “我快覆没了。”这位辅导员写道。在他分管的舍区内,有20个学生出现了心理问题。一个学生因为严重焦虑而无法完成学期作业;另一个学生因为精神崩溃而错过三门考试……舍区主管把这封信转给了哈佛校长,并强调该舍区的问题并不是特例。

    一位曾患严重焦虑和情绪紊乱的哈佛毕业生说:大多数哈佛学生还没意识到,即使那些表面看来很积极、很棒的学生,也很有可能正在被心理疾病折磨着,即使你是他最要好的朋友,也未必意识到他有心理问题。

    “在内心深处,我经常觉得自己会窒息或者死去。”这名学生说。她时常不明原由地哭泣,总要把自己关起来才能睡觉。她看过几个心理医生,试过6种药物,休学两个月,来应付自己的心理问题。“我是一个成绩优异的哈佛精神病患者。”她这样描述自己。

    有个名叫玛丽亚的哈佛女生,在宿舍内自杀,年仅19岁。她的室友回忆说:就在自杀前一晚,玛丽亚和班里同学谈论天气时,还表现得十分开心的样子。“她看起来很好。她在听音乐,调子好像还很欢快。”

    哈佛一项持续6个月的调查发现,学生正面临普遍的心理健康危机。调查称:过去的一年中,有80%的哈佛学生,至少有过一次感到非常沮丧、消沉。47%的学生,至少有过一次因为太沮丧而无法正常做事,10%的学生称他们曾经考虑过自杀……

    “我们越来越富有,可为什么还是不开心呢?”这是令许多美国人深感困惑的问题。据统计,在美国,抑郁症的患病率,比起20世纪60年代高出10倍,抑郁症的发病年龄,也从上世纪60年代的29.5岁下降到今天的14.5岁。而许多国家,也正在步美国后尘。1957年,英国有52%的人,表示自己感到非常幸福,而到了2005年,只剩下36%。但在这段时间里,英国国民的平均收入却提高了3倍。


<TABLE class=jun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width=778 border=0>
<TBODY>
<TR>
<TD align=middle width=497 bgColor=#ffffff height=45>吕洞宾云游广胜寺的传说</TD></TR>
<TR>
<TD align=middle bgColor=#f2f2f2>
<TABLE class=jun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width="90%" align=center border=0>
<TBODY>
<TR>
<TD>
<BLOCKQUOTE>
吕洞宾云游广胜寺的传说 从广胜上寺大雄宝殿向东 , 沿石阶而上 , 便到了吕祖洞。吕祖洞内供有道教八仙之一的吕洞宾像。广胜寺这样一座规 模宏大、历史悠久的著名佛教寺院内 , 怎么能有了道教庙殿 , 这中间有一个神奇的传说。
传说吕洞宾是道教八仙中的第四位。姓吕 , 名岩 , 祖父吕渭 , 父亲吕让 , 于唐贞元十四年 (79 出生于书香门弟。他一生 坎坷 , 屡次考进士都落了榜。到了唐咸通三年 (862), 他已六十 四岁 , 父母又命他去应考 , 他万般无奈 , 只好勉强到了长安。他 在一酒店中闷闷不乐地喝酒。正巧 , 遇见了道士汉钟离。俩人 一见如故 , 谈吐句句相投 , 十分投机 , 经过几次叙谈 , 吕洞宾决心求道 , 而汉钟离道士对吕洞宾却反复考验他的决心 , 对他进 行了十次测试和考验。
第一次测试是 : 汉钟离对吕洞宾说 :" 你的骨节尚未完全 , 志行未定 , 若想成仙 , 还要等几辈子。 " 说完就告辞走了。吕洞 宾怏怏而归。到了家中一看 , 家中人全都死了 , 洞宾毫不悲戚 , 就去买棺材。但再回来一看 , 家中又全都安然无恙。这就是第 一次测试。过了几天 , 吕洞宾到集市上去卖他的一把祖传宝 刀。价钱说定 , 买主又翻悔了 , 只肯出一半价钱。洞宾毫不争 执 , 连那一半钱也不要 , 扔下宝刀就走了。这是第二次测试。第 三次测试是 : 吕洞宾正月初一过大年出门 , 门口一个乞丐要求 施舍。洞宾给他钱 , 给他物 , 乞丐仍然索求不止 , 而且恶言相 骂。洞宾面无怒容 , 乞丐又拔出刀剑刺杀 , 洞宾反加礼敬 , 索性 敞开胸怀让他来刺。于是乞丐哈哈大笑而去。第四次测试 , 洞 宾牧羊于山中 , 遇到一只老虎 , 他以身挡虎 , 保护羊群。老虎也 随即掉头走了。第五次测试 , 洞宾夜中读书 , 忽然来了个绝色 佳人 , 窈窕万态 , 调戏百端。洞宾则是坐怀不乱。第六次测试 , 洞宾家遭劫盗 , 无以为生 , 只得躬耕自给 , 忽然在锄下发现很 多黄金 , 洞宾以土掩之 , 一元所取。第七次测试 , 洞宾在市上买 到一些铜器 , 回到家中发现全变成了金子。于是 , 他寻访到卖 主 , 全部退还。第八次测试 , 他在市上遇到一个卖药的道士 , 自 言吃了他的药 , 十日之内必死 , 洞宾便买下吃了 , 居然无恙。第 九次测试 , 洞宾外出 , 正赶上春潮泛滥 , 他乘船渡河 , 行至河 心 , 风涛掀舞 , 而洞宾端坐不动 , 置生死于度外。第十次测试 , 洞宾独坐一室 , 忽见无数鬼怪 , 有的打他 , 有的要杀他 , 洞宾不 为所动 , 又来了几十个夜叉 , 押着一个血肉淋漓的死囚 , 哭号 着 :" 你前世杀了我 , 现在要偿我的命 !" 洞宾道 :" 杀人偿命是应该的 ", 便索刀寻绳 , 准备自尽。忽然空中一声大喝 , 诸鬼匿 形 , 一人从天上降下 , 却是汉钟离道士。
汉钟离通过对吕洞宾的测试和考验 , 正式接受洞宾为徒 弟 , 向他传授了灵宝要法 , 给他吃了仙丹 , 又教给他火龙真人 的天遁剑法 , 使吕洞宾功成圆满。
传说吕洞宾功成圆满后 , 到处云游。一天 , 他只身一人 , 身 着道袍 , 来到霍山南麓的广胜上寺。老方丈见他仙风道骨 , 鹤 发童颜 , 心里非常敬佩 , 便当面吩咐弟子为老道人安排住宿。 这位身材高大 , 道貌岸然的老道士 , 看见老方丈为自己安排住 宿 , 便朗声说道 :" 俺是道家 , 要住石洞。 " 提到石洞 , 老方丈想 到了中殿东侧的山崖上 , 那个三尺见方、神奇莫测的石洞 , 便 对这位道人说 :" 仙人一定要住石洞 , 咱寺院里倒有一个。只是 这个石洞 , 长达一千多里 , 人站在洞口 , 就能听见呼呼的刮风 声和哗哗的流水声 , 使人感到阴森可怕 , 深奥莫测。传说在北 周武帝建德三年法江大师的两个徒弟曾钻进这个洞 , 一直到 了五台山。从那以后 , 再没有人敢进去过。 " 老方丈边走边说 , 把这位老道人引到洞口 , 只见他大大方方地毫不犹豫的进去 了。
第二天 , 广胜寺老方丈到了洞口 , 请那位老道人出来用 斋 , 喊了半天 , 洞中没有一点儿动静。山门又没有开 , 他肯定没 有出了寺院 , 莫非出了意外和不测。老方丈越想越后悔 , 悔恨 不该让这道人进洞中去住。老方丈正愁眉不展、百般焦急的时 刻 , 忽然猛一抬头 , 看见洞口石壁上留诗一首 :
洞府别有天 , 宾至伴云眠。
来朝庐山去 , 此处好参禅。
老方丈读完这首诗 , 仔细一琢磨 , 紧皱的眉头马上舒展开 来 , 他恍然大悟地自言自语道:啊 ! 写原来是他。
 原来这是一首藏头诗 , 把每句的第一字连起来 , 就是 " 洞 宾来此 " 。从此这个神仙洞就改名为吕祖洞了。
 传说到了明朝 , 从广胜寺的吕祖洞里又钻出两个人来 , 成 为一大奇闻。
 传说在明朝洪武和永乐年间 , 明代朝廷为了恢复因战争和灾荒造成的中原地区凋蔽的经济 , 决定从山西的二府、五州 的 五十一个县的广大地区 移民。当时山西一带 , 气候风调雨顺 , 百姓安居乐业。负责移民的官员,就驻扎在洪洞县城西北 二里的古大槐树旁的广济寺。当地的老百姓 , 听说朝廷要移 民 , 都吓的到处躲藏。移民官员得知这一情况后 , 为了向朝廷 交差 , 便想了一个绝妙的办法。他们到各地张贴告示 :" 凡不愿迁走的百姓 , 一律到洪洞广济寺旁的大槐树下集合 , 办理原地 定居手续 。 各县百姓携儿带女来到大槐树下后 , 被兵马团团包围,强令迁走 , 才知上当 , 但已后悔莫及 , 无法逃回家中。这中间的两个年青小伙子。他俩是家里老人派来打听消息 , 探望 虚实的 , 没想到岗哨森严 , 能进不能出 , 已经回不了家。两个年 青人被迁走 , 留下家里老的老 , 小的小怎么生活。俩个年青人焦急万分, 忽见广济寺院里石经塔下有个洞 , 便冒险钻了进去 躲藏。他俩万没想到 , 黑古隆洞的摸了两三个时辰 , 竟然发 现了亮光 , 从洞中钻出来一看 , 才知是广胜寺的吕祖洞。这俩人各回各家 , 全家惊喜万分 , 自不必说。但从此以后 , 人们才知道广胜寺的吕祖洞 , 不但北通五台山 , 西边还通到洪洞城北广济寺的石经塔。



原作者: 吕洞宾云游广胜寺的传说
来 源: 吕洞宾云游广胜寺的传说

</BLOCKQUOTE></TD></TR></TBODY></TABLE></TD></TR></TBODY></TABLE>
修真

道教 指学道修行,求得[真我],[去伪存真]为修真。

    修真又称修仙修炼内丹,[借假修真],现在的道士即修真者。修真方法主要是炼外丹(服食)、炼内丹(精气神),所以有金丹大道一说。
    修真又分现实修真及小说修真.
    小说修真分为:
    筑基、开光、金丹、元婴、出窍、合体、渡劫、大乘共八个阶段。普通的人修真开始,称为修真者,渡过天劫以后,就可以进入仙界,开始仙人之旅,到了仙人的境界以后,就可以尝试着进行修神。神的定义是可以形成绝对领域的人。所谓的绝对领域是在以自己为圆点,形成一个圆球状的区域,在这个区域里任何的法则都是你制定的。
    修真是把外界的高级的能量存在自己的体内,来改善自己的体质,以得到最大潜力的开发。修真开始的力量称‘真元力’,成仙以后所拥有的力量称‘灵力’,修神开始的所拥有的力量称‘灵奕力’,成为神后所拥有的力量称‘心奕力’。还有修散仙、鬼、妖、魔等等。散仙,是没有渡过天劫,只剩下元婴的人,安全修炼千年后,利用海玛瑙或者其余的方法修炼而成,修炼成功了以后,每千年要遭受天劫,一次比一次厉害,最多九次就魂飞魄散;鬼,一般都是由魂魄开始修炼;妖,各种非人的东西,如动、植物,石头一类,长年累月的吸收日月精华,形成了自己的意识,才开始修炼的;魔,就是各种修真之人,通过损害他人生命的方法提高自己境界、功力的修真人。

    根据每个小说的设定不同, 境界,层次,名词概念也不同。
    现实修真分为:

    一: 修真门派  
    中华从上古至今有八十余修真门派, 流传至今多已没落,解放后,修真界以全真教分支[龙门派]及[正一派]为目前最大的两个门派,其它如武当三丰派,华山派等等二十余家现存于世。

    二: 丹道简介
    通过烧炼[金丹],服食来达到长生的外丹术已逐渐没落。现修真界主要以[金丹大道]的内丹学,即丹道为主流,讲究修炼[神][气]。
    老子道德经曾云[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丹道即三返二,二返一,一合于道。其名词为[炼气化神] [炼神还虚](后又增添[炼虚合道][虚空粉碎]一说)即精气神的返还过程。又因人精气不足,又创出补足精气的[[练精化气] ,使人从后天补亏达到先天,以便开始修炼。

    三: 修真方法
    根据门派不同, 所持论调各不相同,每个人的情况又不同,功法亦千变万化。
    世俗修真门派以[东派] [西派] [南派] [北派] [中派]划分。隐世门派为[古仙派]。(古仙亦有分别,此处不便多述)

    简而言之,修真方法无人引路不可私自修习,否则后患无穷,如今慕仙之士也要防止上当受骗。

    下面附加修真进阶:

后天 练气开始,初步的强化肉体,也就是练武。当然也有其它方法,在此不予列举!

先天 体内开始产生先天真气,寿命逐渐延长(一般在百年以上)开始排除体内杂质,这个境界可经由灵丹直接完成

辟谷 体内充满先天真气,进食已经可有可无。体内先天真气继续积累并逐渐液化固化(活上千年不成问题)但肉体的强化却不是很显著,但比后天境界快了不少

融合 先天真气转化成真元力(小说中有不同称呼)真元力继续积累并逐渐液化,同时真元力对肉体作第一次大规模的强化

金丹    真元力固化产生的结晶体,经过修真者修炼可作为灵魂载体

元婴 金丹修炼到一定阶段而破丹成婴,可在体内帮助修真者修炼,修炼恢复等速度变快,到元婴后期的速度是前期的多倍

出窍 很好理解,灵魂可以附在元婴里出来逛街了

分神 元婴分化成数个,一般是3个称为三尸元神,是身外化身的基础。不过练成这个境界的万中无一,都是直接跳过修合体的,小说中所谓的分神期高手都是出窍加强版。

合体 元婴和肉体合为一体,修炼恢复等速度变的更快

渡劫 为我们的修真者掬一把同情泪吧,他们要渡天劫了。成功就可以成仙,失败了就~~~魂飞魄散,如果不想死,那么~~~~大多数的散仙和鬼仙都是这样产生的。天劫对应的仙阶为:3重——天仙。6重——罗天上仙。9重——大罗金仙。

大乘 真元力向仙灵之气转化,转化完成就飞升

飞升 不管你愿不愿意,都得飞升仙界。除非你能不被仙界发现,或者你渡的是9重天劫!
五祖七真
  五祖七真,为道教所供奉的十七位仙真。五祖,有南北二宗。南五祖为悟真紫阳真人张伯端、杏林翠玄真人石泰、道光紫贤真人薛式、泥九翠虚真人陈捕、琼炫紫虚真人白玉赠;北五祖为东华帝君王玄甫、正阳帝君钟离权、纯阳帝君吕洞宾、纯佑帝君刘海蝎、辅极帝君王重阳。七真为长春真人丘处机、无为真人马任、蕴德真人谭处端、长生真人刘处立、玉阳真人王处一、广宁真人郝大通、清净散人孙不二。

  南五祖

  真人姓张名伯端,字平叔。后改名用成(诚),号“紫阳山人”,故后世又称之为张紫阳。生于宋太宗雍熙(984-988年)元年(984年),登仙于宋神宗元丰(1078-1086年)五年(1082年)三月十五日,天台(今属浙江)人。自幼聪颖好学,经史百家无不涉读,通三教典籍及刑法、书算、医术、战阵、天文、地理、吉凶死生之术。后因株连被充军于岭南。宋英宗治平(1064-1067年)中,陆诜帅桂林,召置帐下,掌管机要。后随陆诜转至成都。宋神宗熙宁(1068-1078年)二年(1069年)遇刘梅蟾授以“金液还丹火候之诀”,“指流知原,语一悟百”,乃改名用成(诚),字平叔,号紫阳。此后精诚至道,术业大成。伯端修道,力主内丹,认为“人人本有长生药”,“何须寻草学烧茅”,教化世人“休炼三黄及四神,若寻众草更非真”,要识真铅汞,丹砂非水银也。内丹修炼要“取将坎位心中实,点化离宫腹内阴”,即将坎中之阳气以点化离中之阴精,乃运行交会而复还其乾健纯阳之体。则人人修炼造化事毕。熙宁八年(1075年)著《悟真篇》宣扬道教、佛教、儒教“虽三分,道乃归一”的“三教一理”的思想。
  相传张伯端曾遇一僧人,僧人专修戒、定、慧,自以为得最上乘禅旨,能入定出神,数百里问倾到就到。二人雅志大发,相与契合,约定同游于扬州观赏琼花。二人共居一室,瞑目而坐,皆出神游扬州,伯端神至扬州时,僧已先到,伯端要求各折琼花一朵为记。结果,二神归,僧取不出琼花,伯端却取出琼花玩耍于手中。僧十分惭愧,不明自其中道理。伯端告曰:“今世人学禅学仙,如吾二人者可问见矣。”二人连为莫逆之交。随后弟子问曰:“彼禅师与吾师同此神游,何以有折花之异?”伯端答曰:“我金丹大道,性命兼修,是故聚则成形,散则成气,所至之地,真神见形,谓之阳神。彼之所修,欲速见攻,不复修命,直修性宗。故所至之地,人见无复形影,谓之阴神。”常说:“道教以命宗立教,故详言命而略言性。释氏以性宗立教,故详言性而略言命。”认为“性命本不相离,道释本无二致。彼释迦生于西土亦得金丹之道,性命兼修,是为最上乘法”。又谓:“老释以性命学开方便门,教人修道积德以逃生死。释氏以空寂为宗,若顿悟圆通,则直超彼岸,如有习漏未尽,则尚徇于有生。老氏以炼养为真,若得其枢要,则立跻圣位,如其未明本性,则犹滞于幻形。其次,《周易》有穷理尽性至命之解,《鲁语》有毋意、必、固、我之说,此又仲尼极臻于性命之奥也。”
  张伯端极力主张以道教修炼性命之说来撮合三裁,“先以神性命脉诱其修炼,次以诸佛妙用广其神通,终以其知觉性遗其幻妄,而归于宄竟空寂之本源”。将儒家“穷理尽性”,佛教“顿悟圆通”引入道教的内丹炼养,主张融合三教,以明大丹妙旨,反对三教“各自专门”,“互相非是”,“迷设邪歧,不能混一而同归”。张伯端大量吸收了佛教禅宗及儒家思想,认为“三界唯心妙理,万物非此非彼。无一物非我心,无一物是我己”。主张“欲体夫至道,莫若明乎本心”。释曰:“心者道之体也,道者心之用也。人能察心观性,则圆明之体自现,无为之用自成,不假施功,顿超彼岸”。
  陆公薨于成都后,伯端转陟于秦陇之地,事扶风马默处厚于河东,处厚被召,临行,伯端以《悟真篇》授之,并曰:“平生所学尽在是矣,愿公流布于此书,当有因书而会意者。后来处厚出任广南漕,伯端又从之。于元丰五年(1082年)三月十五日坐化于天台山,世行九十九岁,留《尸解颂》云:思大欲散,浮云已空,一灵妙有,法界圆通。”哲宗元佑(1086-1094年)二年(1088年),刘奉真遇伯端于王屋山,留诗一章而去。徽宗政和(1111-1118年)中,伯端一日通报名姓谒黄公冕仲尚书于延平。黄公素传窖成之道且酷嗜炉火,年加耄矣,语不契而去。其后寄书黄公素,言甚异,其孙铨见其书,秘不尽言,书中说:伯端自称从前与黄公素都是紫微天宫中的神仙,号九皇真人。因犯棱勘劫运书籍而误,于是被贬谪人间,现在垣中耀眼的只有六颗星,隐晦光明的有三颗星,他们是用成、冕仲及维扬于先生,用成为紫阳真人,冕仲日紫元,于公曰紫华,三星神一同被贬官职,现均已复职于漕都。今用成又复仙品,独冕仲身化宦梅,本应为人十世,而只九世,终使来世苟复迷妄合尘,别溺异趣,无升迁之期,于是紫阳力斜仙契,力欲推拔,指点迷律,而黄公素竟不台而殁,只有自号紫元翁而罢了。九皇不载于天宫,即微星也。伯端在人间所度弟子甚多,其中白龙洞刘道人(名奉真,亦称刘斗子),白日飞升,影响极大。
  《神仙传》云:“紫阳自王屋九年功毕复返天台,于江陵遇董凝阳,知亦受道于刘师。及相访于太华,得遇梅蟾,同拜钟吕二师。谓曰:子本紫微天宫,号九皇真人,因校勘劫运之籍不勤,遂与同事三人并谪人间,今垣中可见者六星,潜耀者三,子为紫阳真人,汝南黄仲尚书为紫元真人,维扬于敬伯为紫华真人,今子与于,及一时被遣官吏皆复归清都,性冕仲沉沦宦海,子可往使觉晤,庶几返原。
  《历代神仙通鉴》云:张伯端字平叔,天台缨络街人,于已酉年(994年)宿天回寺,感遇青城丈人刘师博,传金丹药物火候之秘,乃改名用成,号紫阳,择兴安之汉阴山中修炼,即今之汉中紫阳洞,丹成连返台州。复游于蜀,再遇青华真人,授以玉清金笥,长生金宝内丹之诀……。
  《铸鼎余闻》卷一引方景濂《康熙台州府志》云:宋,张伯诚,临海人,原名伯端,字平叔。为吏,在府办事,家送膳至,众以其所食鱼戏匿之梁间。平叔疑其婢所窃,归扑其婢。婢自尽死。二日,虫至梁间下,验之,鱼烂虫出也。平叔乃喟然叹曰:“积犊盈籍,其中类窃鱼事不知凡几!”因赋诗云:
  乃笔随身四十年,是非非是万千千。
  一家温饱千家怨,半世功名半世趣。
  紫绶金章今已矣,芒鞋仃杖任悠然。
  有人问我蓬莱路,云在青山月在天。
  赋完,将所署案卷纵火焚尽。以“火烧文书罪”被遣戍。
  《天台山志》载:张伯端,天台人,尝入蓉遇刘真人刘海蟾,得金丹秘诀八十一首,号《悟真篇》。尽言其平生好学,年九十九坐化于天台山。
  《悟真篇》主述《道德》之玄,《阴符》之机,阐发《参同契》之秘,在内丹修炼上享有崇高的声誉,与《同易参同契》同为“丹经之王”。因张伯端主张“性命双修”、“先命后性”的修炼方法,对后世道教影响甚大,成为全真南宗之代表,被尊奉为全真南宗五祖之首,号为“紫阳真人”。
  杏林翠玄真人石泰
  真人姓石名泰字得之,号杏林,又号翠玄子。宋真宗乾兴(1022—1023年)元年(1022年)生于常州(今江苏常州)。石泰喜爱善行施化,利世助人,常以药济人,不惜酬谢,性愿植一杏树,久则成林,世人故称之“石杏林”。杏子成熟时,任人摘取,自付其值于树下。杏林取之买米、布,冬天以之济贫。张伯端授之以金丹大道。著有《还元篇》(亦称《还源篇》)行世。
  据《历世真仙体道通鉴》卷四十九说,海蟾传道于张紫阳曰:“异日有为汝脱缰解锁者当以此道授之,余皆不许。”其后,紫阳真人三传非人,“三遭祸患”,发誓再不妄传。乃作《悟真篇》行于世。曰:“使宿有仙风道骨之人读之自悟,则是天之所授。”后因事冒犯凤州太守,被黥流放,途经邠境,适逢大雪,遂与小吏俱饮酒肆中,逢杏林来。杏林拜而邀之同席。杏林音容笑貌,迎得众客欢心,遂聚众会饮。酒过数巡,林问其故,紫阳俱告之。杏林道曰:“邠守故人也,乐善忘势,不远千里能遇玉趾,有因缘可免此行。”紫阳恳请小吏,得到许诺,故相与于邠。杏林为人师表,一见获免。紫阳感恩不尽,曰:“此恩不报,岂人也哉!吾平生学道,无所得闻,今将丹法传于子。”杏林遂拜,敬受嘱咐,勤心修炼,大道乃成,著《还源篇》行于世,主张以修炼内丹(亦称“修性命”)为主,积精化气,合先天真元之炁以成内丹。诗曰:
  药取先天气,火寻太易精;
  能知药与火,定里见丹成。
  强调“只寻身内药,不用检丹书”。后以“金液还丹诀”授与薛道光。于宋高宗绍兴(1131—1163年)二十八年(1158年)八月十五日尸解升仙。有诗颂曰:
  雪破泥丸穴,真身驾火龙;
  不知谁下手,打破太虚空。
  绍兴三十年(1160年)显真于广东罗浮山。
  石豪的思想对后世影响较大,被尊为道教全真派“南五祖”第二代,尊号“杏林真人”。
  帝君姓王名玄甫(参见东王公条),道经中称之为“少阳帝君”。《金莲正宗记》称其为太上之传人(太上 金母 白云 帝君),号东华子,称”东华帝君“或”紫府少阳君“,为北五祖之第一祖,又称之为汉代人,生而奇表,幼具玄风,白云上真喜而爱之,携入山中,以青符玉篆,金科灵文,大丹秘诀,周天火候,青龙剑法授之。后传道于正阳真人钟离权。而《金莲正宗仙源像传》则说帝君姓王,不知其名,世代地里皆不详。得太上之道后隐修于昆嵛山,号东华帝君;复居于五台山紫府洞天,故称“紫府少阳帝君”;后显灵于终南山凝阳洞,以道授钟离子。但《历世真仙体道通鉴》叙述就比较详细,帝君不仅有名有姓,而且有诞辰日、成道日、籍贯、修炼思想等,文曰:“上仙姓王名玄甫,汉代东梅(今江苏连云港西部)人,师白云上真,得道。一号华阳真人,六月十五阵世,十月十六上升。后传道于钟离觉,即正阳子钟离权也。有诗一章载《棍成集》,其诗曰:
  华阳山里多芝田,华阳山叟复延年。
  青松岩畔离柯下,白云堆里故飞泉。
  不寒不热神荡荡,东来西往气绵绵。
  三千功行好归去,休向人间说洞天。
  综上所述,东华帝君一般认为得道为仙是经过由人而神的过程,即先人后神的过程。但也有生而为仙者,据杜光庭《仙传抬遗》载:“帝君盖青阳之气,万神之先也。居太晨之宫。紫云为盖,青云为城,仙僚万亿,校录仙籍,以禀于老君,所谓王仙者,乃尊高贵上之称,非其氏族也,斯言盖得之欤!”可见唐以后,东华帝君的地位十分显赫。
  元世祖至元(1264—1295年)六年(1269年)正月诏封其为“东华紫府少阳帝君”。后元武宗又加封为“东华紫府辅元立极大道帝君”。
  正阳帝君钟离
  帝君姓钟离名权字云房(参见八仙条),号正阳子,五代京兆咸阳(今陕西咸阳)人,一云燕台(今北京)人。面容慈善,身材魁梧,贯文通武,长八尺七寸,须髯过腹,目含神光,仕汉为将军,出兵不利,隐遁终南山,得赤符玉篆,金科灵文,大丹秘诀,周天火候,青龙剑法于东华帝君。后又隐于晋州羊角山,与世隔绝,束发为双譬,采槲叶为衣,自称“天下都散汉钟离权”。道成,天真喝号太极 太宫真人。神游人间,变化无常,世人往往遇之,有诗颂曰:
  生我之门死我声,几个惺惺几十误;
  夜来铁汉细寻思,长生不死自人做。
  作《破迷证道歌》、《灵宝毕法》行于世。今终南山凝阳洞传道观即为其遇东华帝君处;咸阳周曲湾正阳宫即为其故居。
《白云仙表》称正阳帝君曾祖讳朴,祖讳守道,父讳源,当后汉末年皆据要律,有功于国。师少工文学,尤善草圣,身长八尺七寸。仕至佐谏议大夫,因表李坚边事不当,谪为南康知军,汉亡复仕于晋,与偏将军周处领兵,失利逃于乱山,得遇东华帝君,遂弃俗入道。
  《宣和书谱》卷十九云:“神仙钟离先生名权,不知何时人,而间出接物。自谓生于汉,吕洞宾于先生执弟子礼。”
  钟离权著《破迷证道歌》,认为修道应以先天一炁为本,“一炁循环无阻碍,散在万物与人身。”只有金木合交,铅汞交结,龙虎合欢,子母相会,神炁归根,合于混沌未分真,则金就丹成。这样就能产生仙胎,炼成纯阳之体,“聚则成形,散则成炁,返本还原太虚同”。强调内丹炼养,创内丹药物、采取、火候之理论,崛起内丹道之先声,故被全真教尊为北派第二祖。元世祖诏封其为“正阳开悟传道真君”,元武宗加封为“正阳开悟传道垂教帝君”。
  帝君姓吕名岩字洞宾,号纯阳子(参见八仙条)。世称吕祖或纯阳祖师,唐德宗贞元(785—805年)丙子(796年)四月十四日生于山西蒲坂县(今山西济县)永乐镇招贤里,幻登仕途,屡考不第。后游沣水之上而遇正阳子,历经“十试”后,始知“黄梁梦觉忘世上之功名”,遂入道,得金丹太乙之功于正阳子,后隐庐山修成仙道。常翱游人间自称回道士,时隐时现,变幻莫测。时有诗曰:
  捉得金精作命基,日魂东畔月华西;
  于中炼就长生药,服了还同天地齐。
  曾在邯郸逆旋,授于卢生一枕,又于东邻沈氏家赋诗以榴皮书壁,其灵迹正籍野史中不可胜数。
  《金莲正宗仙源像传》称其生于唐贞元(785—805年)丙子年(796年),咸通(860—874年)三年(862年),六十四岁,进士及第,游于长安酒肆(今西安东关八仙宫门前)遇钟离权,经十试皆无所折,连得授大道天遁剑法,龙虎金丹秘文。其潜心修炼,百余岁而童颜,故《宋史•陈持传》曰:“步履轻疾,倾到数百里。”
  《历代神仙通鉴》称其曾祖讳延之,终浙东廉使。祖讳渭,终礼部恃郎。父讳让,为太子右庶子,迁海州刺史。母王氏夫人,于贞观(627—650年)丙午(646年)四月十四巳时,天乐浮空,一白鸿似鹤,自天入怀而生。取名绍先,有黑子于左眉角。大如箭头,后变赤色,周岁即能诵读。五岁时,诸子之经无不皆通,二十岁时,娶刘棱尉之女为妻,但终不肯近之。既长,身长八尺二寸,淡黄笑脸。
  纯佑帝君刘海蟾
  帝君姓刘名操字宗成,号海蟾子,又字昭远。五代燕山(今北京西南宛平)人。在辽应举,中甲科进士,事五代燕主刘守光,官至丞相。平素好性命之学,崇尚黄老之道。相传一日一道士拜谒,自称正阳子,海蟾师之以宾礼,问其姓名,默而不答。向海蟾索要十枚铜钱和十月鸡蛋,间而相垒而不坠。海蟾惊呼曰:“危坠!”道人即笑曰:“相公地位比这更危险!”说完,弃鸡卵、铜钱于地,长笑而去。海蟾忽然开悟,于是散家财,辞官职,离妻别子,易道服,远游秦川。他常往来于华山与终南山之间,复遇正阳子授以丹诀,后得道仙去。曾有歌曰:
  醉骑自驴来,倒提铜尾柄。
  引具碧眼奴,担十独胡瘿。
  自忘尘世事,家住葛洪井。
  不读黄庭经,岂烧龙虎鼎。
  独立都市中,不受俗人请。
  欲携霹雳琴,去上昆仑顶。
  吴牛卖十角,溪目耕半顷。
  种黍酿白醪,便是神仙境。
  醉卧古松荫,闲立白云巅。
  要去即便去,直入秋霞彩。
  真人姓邱名处机号长春子。
  元代山东登州栖霞人。生于金皇统(1141—1149年)八年(1148年)正月初九日。自幼敏捷聪慧,博而高才,眉宇轩昂,举措高雅。年未弱冠,志幕玄风。十岁出家,十九岁入道,二十岁于昆嵛山栖霞洞拜王重阳为师。大定(1161—1190年)九年(1169年)王重阳羽化后,他随师兄马丹阳等护灵柩守孝三年。大定十四年(1174年),与马、谭、刘在陕西县秦渡镇真武庙中,月夜各话其志,各表目的及去向。最终以马钰为掌教人而留守刘蒋村,谭、刘二人东去洛阳,丘西入碚溪(今宝鸡市镇附近)而定。于是邱处机穴居修炼六年后,又迁隐陇州龙门山潜修七年。此间儒经道典无不涉读,尤喜诗歌词喊。他行时一蓑一笠,居则胁未沾席,日乞一食,寒暑不异,苦苦追求着祖师之玄风,很快声名四振,从之者不计其数。
  1185年受京兆统军夹谷公疏请还刘蒋村主持修葺重阳故居,命名为祖堂。此时,全真道已成为北方大教,上显于朝廷,下示于民间。
  大定二十八年(1188年),金世宗问之以保身养命之术,丘答曰:“抑情寡欲,养气熙神。”世宗大悦,喝主万春节醮事。不久,丘乞旨还山。
  金章宗明昌(1190—1196年)元年(1190年)邱处机自陕西东回归故里栖霞县,建太虚观居之。章宗末年,喝得《道藏》一部。此间山东达官贵人,“皆相为友”。金宣宗贞祜(1213—1217年)二年(1214年),蒙古势力进入中原,金被迫迁朝汴梁(今河南开封)。不久山东发生反金起义,金廷派驸马都尉仆散安贞率兵讨伐。时登州、宁梅不服,驸马都尉请邱处机前去安抚,“所至皆投戈拜命,二州遂定”。于是声名大振,三廷(宋、金、元)皆相结纳。金、宋诏至,皆称病不前。
  金宣宗兴定(1217—1222年)三年(1219年),远在西域乃蛮国的元太祖成吉思汗派近臣刘仲禄、札八儿持诏奉请。丘观天下之势,欣然应命,乃于次年(1220年)喜携尹志平等十八弟子自山东莱州启程西行。跋山涉水,呕风呖雪,行经数十国,旅途万余里,终于在元光(1222—1224年)元年(1222年)到达印度大雪山阳坡(今阿富汗境内),时历三年。成吉思汗举行隆重庆典,于行宫内接见了邱处机,问以浩国之方,长生久视之道。丘答曰:“敬天爱民为本,清心寡欲为要。”成吉思汗听后,深有感慨,半载未游猎。至此,元代统治者停止了野蛮杀戮的行径。成吉思汗呼之为“神仙”,命左右录其所言,命名为《玄风庆会录》。元光二年(1223年),丘乞还东归,喝之礼物拒不收,成吉思汗特下诏兑全真道喊税差役,发给丘金虎牌、蛮书,命其掌管天下道教,又派兵士千人护进。处机西游,基本上奠定了全真道在元代兴盛之基础,是全真道史上的大事。回归谴中,所及之处迎之者接踵而至达数千人,所居之处门庭若市,每逢启邱处机提倡道、儒、释三教平等。著有《摄生消自论》、《大丹直指》、《碚溪集》、《玄风庆会录》、《鸣道集》等。
  元太祖二十二年(1227年),邱处机羽化登仙于北京,其遗壳葬于自云观的处顺堂(今自云观的邱祖殿),四方弟子来会者达万余人。元世祖至元(1264-1295年)六年(1269年)追赠为“长春主道演教真人”,元武宗加封为“长春全德神化明应真君”。清乾隆皇帝赞其曰:“万古长生,不用餐霞求秘诀,一言止杀,止知济世有奇功。”
  真人姓马名从义字宜甫,后更名为钰,字玄宝,小字山侗,号丹阳子,人称“马丹阳”、“丹阳真人”。山东宁海(今山东牟平)人。其母孕时梦见麻姑喝丹一粒而吞之,觉而分娩,时金太宗天会(1123-1135年)元年(1123年)五月二十日子时。生时体有火色,七日方消,手握双拳,百日乃舒。自幼诵读儒经,年弱冠而能歌赋。然不溺功名,尤喜针灸疗法。父甚爱之,让其看管家中库存的财物。丹阳常施之以济人而无私心,得轻财好施之名。同时,对道家思想亦颇感并趣,儿时就能诵乘云驾鹤之语,梦从道士登天;及长,亦愿学长生不老之术,喜诗好酒,怡然自乐而不屑于世务。曾自赋云:
  抱元守—是功夫,懒汉如今一也元;
  终日街杯畅神思,醉中却有哪人扶。
  乡人皆不解其意。金大定七年(1167年)七月,王重阳自终南山来宁海传播全真道,见面一句:“终南不远三千里,特来扶醉人,宿缘仙契有知己之寻耳。”令丹阳大吃一惊,遂拉妻子孙不二拜于王重阳足下,以王重阳为师,出家资为其筑庵,名曰“全真庵”,从此,入道者皆称“全真道士”,全真道正式建立。
  此后,王重阳授以金丹秘诀,仙道方术予丹阳,使其渐渐得道。一日,重阳欲携其西游,丹阳初为家事所累,难以下定决心,经王重阳不断开化,遽以家资付与儿子庭珍等,与王重阳偕为水云之游。据说,丹阳梦中作诗曰:“烧得白,炼得黄,便是长生不老方。”重阳遂更其名日钰,字玄玉,号丹阳子。丹阳追随王重阳,先居昆嵛山烟霞洞,次居文登苏氏庵,又居宁海金莲堂,后达汴梁(今河南开封)王氏旅社。大定十年(1170年)王重阳羽化,丹阳集资将其遗蜕葬之京兆刘蒋村,筑庵居三年,“修真功,积真行。服纸麻之服,食秣粮之食。隆冬祁寒,露体跣足,怡然不之顾,唯一志于道。”孝满,东归宁海,矢心向道,遂往来于京兆(今陕西西安)山东问布教传道。丹阳守道,安贫慈下,不用人一钱,不接人一物。世人赞曰:“启迪全真,发挥玄教也。”丹阳待人接物谦虚谨慎,广收弟子,认真布道,努力弘扬道教之真精神,将王重阳创建的全真教进一步弘扬光大,“其安心定性则清虚淡泊,其接物导人则慈爱恺悌,由是远近趋风,士大夫争相钦幕而师友之”,于是全真教“遇仙派”诞生了,丹阳连成为全真教遇仙派的创始人。度化了于志道、李大乘、杨明珍、曹滇、刘真一、李志远、李道谦、孙德彧等一大批弟子。
  真人姓谭名玉,字伯玉,金代宁海(今山东牟平)人。生于金太宗天会元年(1123年)三月一日。生即仙骨附身,六岁坠井中而浮于水上,后卧于海水中而神情自若。既入学,聪慧敏捷,同龄之人莫能及之。十岁即能赋诗,一日诗兴大发,手指葡萄架,颂曰:“一朝行上青龙架,见者人人仰面看。”略见其志向远大。于世倜傥不事边幅,以孝义著称。其为学,于经史百家无不涉躐,尤功于书法。因醉卧风雪中而受风痹,瘫卧于榻,四处求医,毫不见效,遂于室中求于北斗,忽大梦一场,顿悟一心奉道,才是正果,于是决心向道。适逢王重阳自终南山来宁海传教,时为大定七年(1167年)七月,王重阳居于马丹阳为其修建的“全真庵”中。谭玉闻讯后,即拄杖求谒,祈求治疗仙方。重阳终日闭门不见,谭玉只得苦守门外,昼夜不移,据说门忽自开,重阳大喜,说是“仙缘”所契,乃召之留宿庵中,夜同衾共寝,重阳令之展抱其足。倾到,谭玉顿觉周身梳汗,如卧蒸笼,比及拂晓,下床视之,旧病痊愈。遂求重阳收其为弟子,终身侍奉于左右。重阳欣然允之,授之以四字秘诀,赐法名日处端,字通正,号长真子。金大定八年(1168年),处端弃家别妻,开始了他的云游生涯。隐居昆嵛,居延真(道观),抵汴梁(今河南开封),宿王氏旅舍。大定十年(1170年)王重阳羽化于汴梁,处端与马丹阳守孝三年。十四年(1174年)后,隐遁于河南伊洛问,承师志,弘全真教义,精心布道,一时名振京洛。大定二十三年(1183年),马丹阳飞升后,掌教于全真道。与其徒努力修行,共振道业,继承并发展了全真教思想,形成全真教中的南无派,拥有杨理信、胡宗玄、马微善、刘至洞、同妙超、陈仙后、朱立刚、许去乾等一大批传人。
  谭处端十分重视全真思想的宣传,劝戒人们断恩爱缠绵,出家修行,称人生短暂,终日为名利劳碌奔波,历波涉险,身陷苦海,于身不利。处端修道,主张内丹,不崇符箓烧炼,大略以识心见性,去情绝欲,忍辱含垢,苦己利人为宗。通过清静无为,明心见性来修炼成真。指出人心之所以被蒙蔽,本心之所以不明,是人在一切境上产生了贪、嗔、痴三种毒孽,故而只有消灭各种不纯意念,才能最终解脱,故曰:“轮回生死不停,只为有心。”“若一念不生,则脱生死。”主张修道之人除情割爱,挫锐捎强,阵伏灭尽不善之心。其方法是清静无为,若十二时中念念清静,就会自然神气冲媾冲和,得见父母未生时其性本来面目。故曰:“朝昏懒慢修香火,十二时中只礼心。”主张忍耻负重。
  据载,大定十五年(1175年),处端乞食于磁州二祖镇,一狂徒问曰:“尔从何来?”遽以拳击其口,致血流齿折,而容色不变,吐齿于手,舞跃而归于中。见者咸怒,欲使讼于官。处端但云,谢他“慈悲教诲”,故马丹阳在关中赞曰:“一拳消尽平生业。”处端承全真教风,主张道、儒、释三教合一。处端从中吸收儒家文化,受儒家思想所感染,入道后进将儒家思想融入道家思想中,形成了自己的思想体系。他在劝人出家修道的同时,也劝人尽忠尽孝,如《谭先生水云集》曰:“内恃孀亲行孝道,外持真正台三光。常行矜悯提贫困,每施慈悲挈下殃。”同时也不排拆佛教思想,云:“认取自家心似佛,何须向外苦周游。”指出“三教自来总一家,道禅清静不相差,仲尼百行通幽理,悟者人人夸彩霞。”这些思想大都见于《水云集》中。
  大定二十五年乙巳(1185年)思月初一日,处端东首面南枕肱而逝,时有仙鹤舞于庭,世行六十有三。元世祖至元六年(1269年)春正月赠封为“长真水云蕴德真人”,武宗加封为“长真凝神玄静范德真君”。
  长生真人刘处玄
  真人姓刘名处玄字通妙,号长生子,金东莱(今山东掖县)人。其为炎汉苗商,祖上好阴德,善推恩,惠孤寡,恤寒馁,曾舍八十余顷田与龙兴巨刹耕种。其先九世孝友相继。宋太宗太平兴国(976-984年)年间,受朝廷嘉奖,赐免租役。母王氏,一日夜梦自衣翁呼出,向西指之,见有玉树金叶,令其取而吞之,刚出其手,而叶自飞入口中,坠于腹。翁言他日毕生异人后,顿失所在。王氏孕十三月,于金皇统(1141-1149年)七年(1147年)丁某七月十二日生。生时有紫气二道自太基山横贯其家。处玄少而孤,侍母甚孝,远近闻名。年弱冠,母为之议娶,因素有学道之志,故坚决不允。《历世真仙体道通鉴》称其曾于邻居壁间人所不能及处,挥墨颂日:武官养性真仙地,须作长生不死人。视外物恬然不介意,放荡不羁,常常酗酒。大定(1161-1190年)九年(1169年)九月,霜寒露清,重阳携邱、谭、马三仙来东莱传道,处玄与母亲前往谒之,正式开始了其出家修道之生涯。不久,遂与王重阳游于汴梁(今河南开封)。大定十年(1170年),王重阳登仙后,处玄与马、谭、邱负枢归葬于终南山刘蒋村,结庐于墓侧,守孝三年。后东进洛阳,寓居于市中土地庙中,心灰意冷,形如槁木,人馈则食,人问则答,如是三载。再迁居城东北云溪洞,精神焕发,广收门徒,努力宣扬全真道思想,名振四方。于是不久全真道又一个新的教派—随山派诞生了,拥有于道显、崔道演、孙伯英、王志明、张志伟等著名弟子。
  金大定二十一年(1181年),处玄东归莱州,于武官旧居建庵传道。谭处端飞升后,继其掌全真教。金章宗明昌(1190-1106年)二年(1191年)因人诬陷入狱,不久真相大自,旋被释放。承安(1196-1201年)三年(1198年),金章宗闻其道性,遣使召之,鹤板蒲轮接于紫宸,寓居天长观(今北京自云观),视为上宾。问之玄旨,则日:寡嗜欲则身安,薄赋敛则国泰。章宗甚喜,特喝灵虚、太微龙翔、集仙、妙真五种观额与之。常往来于官僚士庶之间,户外之履,无时不盈。次年(1199)三月,乞还故山,居贤虚观中,继续修道传教。大力宣传全真教理,在《仙乐集》中称百年短暂,世间火宅,儿女金枷,爱情玉枢,罪福必报,轮回难逃,劝人早悟玄理,得道成仙。
  其著作有:《仙乐集》、《至真语录》、《黄帝阴符经注》、《黄庭内景经注》、《道德经注》、《阴符演》、《黄庭述》等,在金元时代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金章宗泰和(1201-1209年)三年(1203年)二月六日,处玄羽化登仙,行世五十有六。元世祖至元六年(1269年)封其为“长生辅化明德真人”,元武宗加封为“长生辅化宗玄明德真君”。
  玉阳真人王处一
  真人姓王名处一字玉阳,号伞阳子,又号华阳子。其母同氏于金熙宗皇统(1141-1149年)壬成(1142年)三月十八日梦红霞绕身而生。少孤,奉母甚孝。喜静,不杂嬉戏,常言云霞方外之语。七岁时曾气绝于地,扶起始苏,自知人间有生死。一日偶至山中,遇一老翁坐于大石之上,呼之曰:“汝他日必扬名帝阀为道教宗主。”劝其出家俺道。自后,敝之赤脚,颠狂高歌于市,虽寒冬腊月,仍单衣赤足,但颜容不变,人称其病失常。有人劝其成家立业,笑而不允,母亦不强之。作颂自歌云:“争甚名,竟甚利,不如闻早修心地。”的基础上创立了新的教派,因其修炼的地点为昆嵛山烟霞洞,故称其派为”昆嵛派”,拥有弟子—千多人。金世宗大定二十七年(1187年),皇帝召见,问之以养生延命之理,答曰:“惜精全神,修身之要,端拱无为,治天下之本。”世宗甚喜,令其居天长观(今北京白云观)。越明年,乞还山东。不久因世宗念之,又回至京师,居世宗隅建的修真观。特为世宗主万春节(世宗生日)醮事。金章宗承安(1196-1201年)三年(1198年),召其见于殿,问以养生延寿之秘诀,答曰:“无为、清静、少私、寡欲。”又问以性命之奥,以心运气,是皆无为自然斡旋造化玄元至道不为而成者作答。再问治国及边境之事,皆适章宗之意。章宗甚异之,遂日:先生凡有所问,而必知之,何也?玉阳释曰:“镜明犹能鉴万物,而况天地之鉴,无幽不烛,保物可得而逃。所谓天地之鉴,自己灵明之妙也。”章宗感而慨之曰:“清明在躬,气志如神,嗜欲将至,其兆必先,先生之谓也。”次年(1199年),乞还乡养母,章宗特赐之“体玄大师”。玉阳竭力宣扬全真玄凤,常与太宗、将军、巡检、县令、押司等文武官员,以及各阶层人士匮赠互答,凡劝人,皆以归玄修道,出家修仙为之诫。玉阳创全真道嵛山派。平生乐于著述,有《云光集》、《清真集》、《显异集》等行于世。
  金宣宗兴定(1217-1222年)元年(1217年)四月二十三日,玉阳羽化升仙于天宝观。元世祖至元六年(1269年)追封为“玉阳体玄广度真人”,元武宗加封为“玉阳体玄厂慈昔度真君”。
  广宁真人郝太通
  真人姓郝名升字太古,号广宁。又名璘。金代宁海(今山东牟平)人。生于金熙宗天眷(1138—1141年)三年(1140年)正月初三日。家世为宦族,故富饶。少孤,事母甚孝。自幼通读《老子》、《庄子》、《列子》,犹喜《易经》,洞晓阴阳、律历、卜筮之术。不慕荣仕,禀性颖异,厌纷华而慕淡雅,渐隐以卜筮自晦。大定七年(1167年),王重阳从关西至宁海传播全真教,见其资禀高古,聪颖不凡,有意感化其出家修道,连背肆而坐。郝曰:“请先生回头。”重阳答曰:“君何不回头耶?”郝颇为所动,遂闭卜肆,前往马丹阳南园,求教于王重阳。据《历世真仙体道通鉴续编》记载,时重阳付之词曰:“言下领悟如走万里迷途,一呼知返盖其根本知觉,分上夙有薰人三力故耳。”郝恍然大无悟,忽忙下拜。遂于次年(1168年)母逝后,弃尽财物,入于昆嵛山烟霞洞师王重阳学道。重阳乃喝之名曰:璘,号恬然子,后又更名为大通。时重阳解衲衣去其袖与之曰:“匆患无袖,汝当自成,善传法之意也。”大通连携瓦罐终日乞食于市。大定九年(1169年),马丹阳、谭处端、刘处玄、邱处机四人随王重阳西行传道,留处端与玉阳(王处一)隐居于铁查山云光洞。大定十一年(1171年),处端闻王重阳登仙,马、谭、刘、丘已入关,遂西游访之。意与四人共结庐守孝,因处端以“随人脚跟转可乎”之言激之,遂离开终南山刘蒋村。至歧山遇神人授以《易》之大义。大定十五年(1175年)乙未乞食于沃州,顿悟重阳秘语,涣然开发,遂静坐于石桥下,终日不语,常与小儿辈嬉戏,饥渴不求,寒暑不变,人馈则食,不馈则否。河水泛槛而不动,亦不伤;亲戚看之而不答,亦不收赠,如此者六年,人呼不语先生。如是水火颠倒,阴阳和合,九转还丹之功乃成,遂忻然而起,杖屦北游于真定、邢、洛间,在滦城经神人受在《易》秘义后,开堂演道,远近常听者达数百人。于是广招弟子,以度人利物为已任,四下闻名。逐渐形成了自己的道教梳派——华山派。拥有范圆曦、王志谨、徐志根、张志信、姬志真、孙履道等弟子。天人之蕴奥,昔贤所未发。大定中(1209—1211年),赐号“广宁全道太古真人”。
  其创立的新道派称为华山派。著作颇丰,有《三教入易论》、《示教直言》、《心经解》、《救苦经解》、《周易参同契简要释义》、《太易图》等,今见《道藏》中的《太古集》录有《周易参同契简要释义》、《周易象图》、《金丹诗》等。
  金崇庆(1212—1213年)元年(1212年)腊月三十日,大通羽化升仙于先天观,行世七十三载,元世祖至元六年(1269年)追赐为“广宁通玄太古真人”,元武宗加封为“广宁通玄妙极太古真君”,世称“广宁真人”。
  清静散人孙不二
  清静散人姓孙名寓春。金宁海(今山东牟平)人。其父为宁海富豪孙忠翊,母夜梦七鹤舞于庭,一鹤飞入怀中而有孕。宋徽宗宣和(1119-1126年)元年(1119年),即金太祖天辅(1117-1123年)三年(1119年)正月五日生。生而柔淑,真懿之态,挺乎自然。自幼聪颖,及长,贯通礼法。略涉儒家经典,诸子百家之说。喜染墨,好吟咏。其父恋马钰(马丹阳)有真仙之体,遂嫁之。生三子,曰庭珍、庭端、庭硅。金大定七年(1167年)七月,王重阳抵达宁海,筑全真庵于南园,不二与其父及马丹阳终日侍于左右,渐悟分梨十化之奥,遂师从王重阳潜心修道。重阳遂赠以法名不二,号清静散人。授以天符灵箓秘诀。大定九年(1169年)冬,马、谭、刘、邱随王重阳西游汴梁(今河南开封)等地。不久,王重阳羽化登仙,大定十二年壬辰(1172年)马、谭、刘、邱负枢归终南刘蒋村,不二闻之,迤逦西迈,穿云度月,卧霜踏雪,毫不叫苦,所及之处皆大力宣传全真教思想。大定十五年(1175年)夏,抵京兆蓬莱宅中,得与丹阳相见,同契玄机。后出关游洛阳,居凤仙姑洞,广招门徒,弟子如云,遂开创了道教全真道之清静派。
  其著有《孙不二元君法语》《孙不二元君传述丹道秘书》等。
  金大定二十二年(1182年)十二月二十九日,不二林裕更衣后,跌坐而化,时彩云浮空,仙乐缭绕,香风散漫,瑞气氤氲。元世祖至元六年(1269年)追赠为清静渊真顺德真人,元武宗加封为清静渊真玄虚顺化元君。


吕洞宾
在民间,吕洞宾是一位与观音菩萨关公一样妇孺皆知、香火占尽的人物,他们合称“三大神明”。唐宋以来,他与铁拐李、汉钟离、蓝采和、张果老、何仙姑、韩湘子、曹国舅并称为“八洞神仙”。在山西民间信仰中,他是八仙中最著名、民间传说最多的一位。谈到八仙传说,人们不禁会问:吕洞宾究竟是仙,还是人?他的故乡在何处?

吕洞宾,原名吕岩,故乡在河中府永乐镇(今山西永济县)。他出生于世代官宦之家,祖辈都做过隋唐官吏,吕洞宾自幼熟读经史,有人说他曾在唐宝历元年(公元825年)中了进土,当过地方官吏。

后来,他因厌倦兵起民变的混乱时世,抛弃人间功名富贵,和妻子一起来到中条山上的九峰山修行。他和妻子各居一洞,相对可望,遂改名为吕洞宾;“吕”,指他们夫妇两口,两口为吕;“洞”,是居住的山洞;“宾”,即告诉人们自己是山洞里的宾客。他的道号为纯阳子。他在弃官出走之前广施恩惠,将万贯家产散发给贫民,为百姓办了许多好事。民间传说他在修炼过程中,巧遇仙人钟离权,拜之为师。修仙成功之后,下山云游四方,为百姓解除疾病,从不要任何报酬。吕洞宾一生乐善好施,扶危济困,深得百姓敬仰。他死后,家乡百姓为他修建了“吕公祠”,以示纪念。到了金代,因吕洞宾信奉道教,于是将“祠”改成了“观”。元朝初年,忽必烈知道吕洞宾信奉的道教在群众中颇为流传,就想利用宗教和吕洞宾的声望巩固自己的统治,派国师丘处机管领道教,拆毁“吕公观”,大兴土木,修建了“永乐宫”。从修建大殿到绘完几座殿堂的壁画,历时110年,几乎与整个元朝共始终。

吕洞宾本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普通人物,而在民间长期流传中,却象雪球的滚动一般,故事愈来愈加丰富,成为一个箭垛式的传说人物。民间流传的吕洞宾传说有三个显著特点。一是儒、道、佛三教交融。吕洞宾修习方术,得道成仙,这是道教出世思想。他成仙之后则要“度尽天下众生”,这又体现了儒家“兼济天下”的入世思想。而那长生于人世、乐于施舍的所作所为,又是佛教思想的反映。从吕洞宾传说中可看到山西民间信仰中三教文化融合的印迹。二是不断增加世俗化内容,如吕洞宾时常出现于酒楼、茶馆、饭铺等吃吃喝喝,走后留下仙迹。他放荡形骸,不拘小节,好酒能诗爱女色,所谓“酒色财气吕洞宾”,所谓“吕洞宾戏牡丹”(白牡丹为当时名妓),都为人们所熟知,这些世俗生活内容,使吕洞宾这位仙人更富有人情味,赢得了百姓喜爱。三是与文人传说相结合。吕洞宾修行出走之前的儒者经历,以及他饮酒、赋诗,追求山林的情趣,更适应了中下层文人口味。在故事流传过程中,附合了许多文人传说因素,使他同时成为失意知识分子的形象的神仙代表。吕洞宾传说的这些特点是在长期流传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是多种文化现象的积淀,使得这类传说的研究意义更为深远。

永乐宫由宫门、龙虎殿、无极殿、纯阳殿、重阳殿五座建筑物组成。它们自南向北依次排列在一条中轴线上,东西两面不设配殿等附属建筑,从构件规制上吸取了宋代“营造法式”,在建筑结构上采用了辽金时期的“减柱法”,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这些元代殿宇中,最有价值的是无极殿和纯阳殿。

无极殿,又称三清殿,因奉把道教神话中的玉清元始天尊、上清灵宝天尊、太清道德天尊而得名。举目望去,殿脊黄蓝相间琉璃浮雕,五彩缤纷。殿顶砌造的人物、花卉、龙凤、映群,千姿百态,形象逼真。殿内四壁,满布壁画,以人物画居多,面积是 4O3.34平方米,画面上有人物 286个,这就是著名的《朝元图》。众多的人物,按对称仪仗形式排列,以南极、东极、紫微、勾陈、玉皇、后土、木公、金母八个大像为主体,组成了恭贺朝拜“三清”的场面。其中有龙袍加身的帝王,有凤冠霞被的皇后,有妩媚轻盈的侍女,有急如星火的差役,还有,武将骁勇骠悍,力士威武强壮,玉女天姿绰约。整个画面气势雄伟,场面壮阔,笔力遒劲流畅,色彩绚丽协调,人物刻画细腻传神,栩栩如生,既表现了群仙聚会的盛况,又体现了中国封建朝廷仪仗,犹如一幅“汉宫威仪图”,堪称中国绘画史上的杰作。

纯阳殿,又称吕祖殿,为奉祀吕洞宾而建。殿内塑有吕祖像,面目和善慈祥,神态端庄自如。殿内壁画,描绘的是吕洞宾的生平事迹,从诞生起,到得道成仙,普渡众生,游戏人间,采用的是连环画的形式,每幅画面之间用山石、云雾、树木、河流等自然景色相隔相连,远观浑然一体,近看内容各异。虽为宗教画题,但反映了元朝以前我国人民的生活习俗和社会风貌。这一幅幅壁画形象地展示了殿堂楼阁,桥梁涵洞、酒肆茶馆、村舍民居等物质民俗,表现了官吏、学生、平民、商贾等各个阶层、各类人物的生活,还有舟船河中行驶、婴儿诞生仪礼、老人死后祭奠场景,这一切都为我们研究宋金元社会史和风俗史提供了重要资料。

在纯阳殿后门的出口处,有一幅《钟吕谈道图》,俗称“盘道”,画的是钟离权诱导吕洞宾修仙学道的场面。画面背景有起伏的群山,有潺潺的流水,有古老苍劲的松树,景色秀丽雅静,师徒二人侧身对坐,钟离权袒胸畅谈,举止大方;吕洞宾凝神注视,侧目静听,神态谦恭。这幅画成功地展示了人物的内心世界,情与景有机交融,气韵生动,活灵活现。

永乐宫原建在永乐镇。1958年因黄河三门峡水库工程上马,而永乐宫正处于淹没区内,为了保护这一珍贵的历史文物,国家拨出巨款,进行了规模浩大的迁移工程,全部壁画分块割取,按照原样安装复原,将永乐宫完好无缺地迁移到了芮城县城北的龙泉村。这里曾为“
广东珠海倡导公务员集体学太极

2007年08月12日
大洋网-广州日报

广东珠海倡导公务员集体学太极

本周起珠海公务员集体学习太极拳。本报珠海讯 (记者 陈治家 实习 生陆璟 通讯员 许卉 摄影报道)随着今年公务员首次被明令纳入广东省国民体质监测体系,近日珠海又有600名公务员接受检测,尽管珠海公务员九成以上体质合格,但体质良好以上者甚少,问题集中表现为男性体重偏重、超重,反之女性偏轻、超轻;心功能指数合格率仅有47%。
为此,珠海市体育局日前向全市机关单位发出通知,要求全市公务员集中学太极拳,积极参加强身健体。倡导公务员集体参加传统的体育健身活动,不仅在珠海市尚属首次,在全省也没有先例。
 问题:公务员体重多不正常
昨日,记者从有关部门获悉,结合去年1600名公务员体质监测结果,目前珠海公务员虽然综合合格率达到了96.3%,但良好的只有36%,优秀者只有两成。结果还显示,尽管优秀体质者多集中在25~39岁年龄段,而问题体质也集中在这个年龄段。25~39岁体质不合格率男性达4.3%;女性达3.1%,尤其是该年龄段女性公务员不合格率高出40~59岁年龄段的一倍。
记者从珠海市体育局了解到,公务员体质监测结果显示的问题主要表现为体重不正常。其中男性偏重、超重严重,占问题人数的29.8%;相反,体重偏轻、超轻多为女性,占问题人数的17.5%。
 另一突出问题是公务员心功能指数合格率普遍偏低,珠海公务员仅为47%,而且男性合格率明显低于女性,结论为公务员“心”在中等程度负荷下就易疲劳,承受体育运动能力弱。另外,公务员体质问题还集中有肩、颈疼痛等。
 举措:本月起集体学太极拳
 针对公务员队伍存在的体质问题,珠海市从本月上旬开始到9月底,免费集中教授公务员学太极拳和健身气功。日前,珠海市体育局向全市各机关单位发出通知,要求各单位组织公务员参加学习。
 太极拳练习有16节课,主要教授陈氏太极拳的初级套路;其他健身内容还包括传统健身技法八段锦等,共计12节课。珠海市体育局群体部负责人表示,以传统健身活动集中改善体质,这在珠海公务员队伍中尚属首次。
 质疑:学拳容易坚持难
 珠海市体育局群体部许卉告诉记者,接到通知后,报名学习太极拳的单位和个人都非常积极。但许卉同时告诉记者,体育锻炼关键在于坚持,这一点上不容乐观,很可能这一两个月被通知参加学习了,学习一结束就放下了。许卉曾经教过全市一百多个企事业单位职工做工间操,但教习结束后能坚持做工间操的单位只是凤毛麟角,机关事业单位坚持下来的只有一两家。
 接受采访的不少公务员都表示,平时也确实感受到参加锻炼的必要性,但也有不少人对这种靠集体倡导推行的活动能不能长期坚持下去表示怀疑。

太极拳与中国传统文化 作者:心理健康网    文章来源:心理健康网    


太极拳的魅力,以吸引了整个世界。许多国内外有识之士,入迷与太极拳已不单单限于学拳健身,而且从中探索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一位法国人表示,他们希望通过学习太极拳来领悟中国传统哲学的奥秘。
太极拳既是祖国绚烂传统文化宝库中的一个小小组成部分,它又是凝聚传统文化于一身的光耀夺目的明珠。犹如昆仑山上的一棵灵芝,它既是壮丽山河的一个点缀,又是巍巍大山所养育的一株仙草。它所以内涵丰富,博大精深,是因为它生于中国传统文化的沃土中,它的根深深扎入中国传统哲学、中国传统养生学、中国传统医学、中国传统美学等多学科的广袤深厚的领域因此太极拳可以说是中国几千年灿烂文化的历史产物。 
太极拳,殆技而近乎道者也。以静制动,以柔克刚,不矜才,不使气,雍容大雅。行所无事而应敌制胜,莫测端倪,不可思议。由于其行拳若行云流水,飘举欲仙,松静自然,犹如三尺罗衣挂在无影树上,故老弱妇孺均可练习。苟得其术可以强身健体,祛病延年,不滋李洪志之流邪教之流弊,不走火入魔,又无歪理邪说以视听,有利社会风俗,有利安定团结,确是开展全民健身运动的最佳选择之一。
太极拳作为国粹,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有悠久的历史渊源,有清晰的师统承传,经过历史长期实践的检验,历世不衰。太极拳世所公认为武当丹士张三丰所创,在明代时就已定型。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代有传人,绳绳不绝。山西的王宗岳、河南温县赵堡的蒋发、陈沟的陈氏家族、及杨露禅、杨澄甫、武禹襄、李亦 、郝为真、吴鉴泉、孙禄堂、郑悟清等等,都是各流派的精英人物。新中国成立五十年来,各流派太极拳都有了极大发展,练拳人数不可胜数。各大门派都后继有人,蒸蒸日上。
(二)太极拳是中国传统文化土壤中长出来的一支奇葩,在长期发展中人们赋予它浓厚的中国传统文化色彩,其理论根基坚实,显现出高贵的文化气质。
由于长期的历史发展,在我国,儒释道三大主流教派在思想、文化、理论上相互渗透、融合,因而太极拳的理论基础不仅限于道家思想,而几乎吸收了全部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有着醇厚的传统文化气息。
(三)太极拳有科学的、完整的、富有个性特色的拳架套路及刀、枪、棍、剑、扎杆等器械套路;有成熟的、行之有效的训练程序和训练方法;有克敌制胜的技击、实战功能。且各派太极拳都有著作行世,代不乏人。
(四)太极拳有祛病强身、益寿延年的功效。
王宗岳《太极拳经》注云:“此系武当山张三丰祖师遗论,欲天下豪杰延年益寿,不徒作技世之末也。”可见张三丰祖师创太极拳的初衷,不仅是注重技击功能,而是重在延年益寿。其功能主要可归结为以下几点:
1、太极拳舒缓柔和,轻松自然,是年老体弱或有慢性病者强身壮体、康复延寿的有效手段。
依据当今有关科学调查测算,人的自然寿限可达到130--150岁。要提高人类的自然寿命没有什么仙丹妙药,关键在于加强自我保健。太极拳以慢生柔,以匀求活,柔极生刚,刚柔相济。太极拳运动不温不火,轻摇之以松其肩,柔随之以活其身,徐行之以稳其步,自始至终以意念贯穿。动如抽丝,藕断丝相连,行似流水,轻若浮云,动中有静,静中有动,动静结合,适度合宜,因而是保健卫生、延年益寿的好选择。 
2、太极拳能醒脑清神,调节神经,特别适合从事脑力劳动的知识分子修炼。
高强度的脑力劳动使人的神经长期处于紧张状态,易患神经衰弱、精神分裂、抑郁、烦燥不安等症,长期伏案,四肢躯干得不到运动易患颈椎、脊椎、腰椎或肛门病。太极拳温文尔雅,静心修身也可松弛神经系统,解除疲劳,使身心得以全面适度运动,使身心得以全面适度运动,使周身血液畅流不息,保证了脏器、细胞的正常活动,使人体力充沛,不易衰老。正应了“流水不腐,户枢不蠹”的古训。
3、太极拳运动对慢性顽症有辅助物治疗的作用,可使治疗起到特效。因为,“是药三分毒”,单纯的药物治疗往往顾此失彼,在治疗疾病的过程中会造成药物的负面影响。所以在药物治疗过程中辅之以太极拳锻炼,可以使身体机能日趋健全,从内部增强免疫力,修复受到破坏的系统和功能,比单纯依靠药物治疗收效更显著。 
4、太极拳强调身心合修,注重精神和体魄的平衡发展,宜于塑造心理、生理都健康的新人。
现代医学健康的标准已不再是身体上“没有疾病的状态”。而在精神(心理)卫生方面也有具体的标准。心理健康与否有以下几条标准:是否精神饱满,心情愉悦;是否能宽容别人,有自信力;人际关系是否和谐。也就是说,一个心理健康的人要智力正常,言谈举止符合年龄特征;精力充沛,思维敏捷,尊重他人,不狂妄自大,自暴自弃;讲文明、懂礼貌;不盲从,不迷信;能有效地控制自己的情绪,在挫折面前保持清醒冷静;乐于和人交往,不嫉妒,不猜疑,不忌恨别人;能不断地调整自我与社会环境之间的关系。精神和肉体本来就统一在人生命的过程中,没有离开肉体独存的精神,也没有丧失精神而有生命的肉体。两者相互依存,相辅相成。“健康的精神寓于健康的身体”。太极拳心身双修,在练习过程中不但可以获得健康的体魄,也可以养成健全的心理,长期习练太极拳的人心情开朗,情绪稳定,富于同情心理,乐于助人,不怕挫折,明辨是非,不信鬼神。所以太极拳的修炼可以造就生理和心理都健康的人。
太极拳动作舒缓大方,易记易学,对场地、服装、器械没有特殊的要求,是广大群众健身的好运动,长期以来倍受党和国家领导人的好评和推荐。毛泽东曾说:“凡能做到的,都要提倡做体操、打球类、跑跑步、爬山、游水、打太极拳及各种各色的体育运动。”周恩来也曾亲自派顾留馨赴越南教胡志明主席练习太极拳,藉以治疗胡志明的疾病。此事已被传为中越友谊的一段佳话。邓小平更是推崇太极拳,曾为日本友人书赠“太极拳好”的题词,并由此更加推动了太极拳在中外的大推广,大普及。
综上所述,太极拳是我国具有悠久历史传统、富有深层文化内涵、具有明显健身效果,为提高中华民族整体素质作出过巨大贡献的优秀传统健身养生和防身运动。

时代呼唤责任     社会需要秩序


"夫大人者,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与四时合其序,与鬼神合其吉凶."


 

 
论坛首页 » 个人资料 当成 » 文章发表人是 当成
前往:   
Powered by JForum 2.1.8 © JForum Te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