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丹经武学--循经太极拳培训中心网站
  [Search] 搜索   [Recent Topics] 最新主题   [Hottest Topics] 热门主题   [Members]  会员列表   [Groups] 返回首页 
[Register] 会员注册 / 
[Login] 登入 
文章发表人是: 修丹
论坛首页 » 个人资料 修丹 » 文章发表人是 修丹
发表人 内容
“远俗而近道”这句话在当今社会如何理解?
“太乙蟾游桩”乃击舞双并,刚柔显化,造型多姿。内气在体中循经走脉如江河之水源源不断,多时可练上一二个小时,甚至三四个小时不成问题。看到学友的演练,心生感慨,同时也感激师法祖的大恩大德。
这篇文章也把大家带到了这个场景当中了。有了生活和经历,才有真实的感受。
李老师传授学问,不仅在正式公开讲坛上,也经常在日常的举手投足中言传身教,如果我们感应到的东西就有机缘获得,或者是一句话,或者是在特定的场合均得受益。当然现在有李老师的各类著作为指南,有中心的施教及本论谈的开示,其效果颇佳。
这篇文章颇受启发。我们都面临着入世修为,每个人都有不同的经历,而且饱偿的酸甜苦辣也尽不相同,如何面对人生,在社会的大熔炉里百炼成钢。说白了一点,就是怎样炼好自己的“精气神”。只要按照丹经武学的金光大道脚踏实地的走下去,才能到达理想的彼岸。
文远 wrote:生活的确是一把磨刀石,如果按照《太上感应篇》的方法来磨砺自己,那么生活中任何事情,任何时刻都在修心,生活这把磨刀石磨的就是自己的心。对于性乃迁的成年人来说磨心就是一个不断地发觉自己很混球,不断否定自己的过程,而且还要从行为上改变,改变习惯就像戒毒一样困难,反反复复进步缓慢,稍有坚持不住就会被打回原形。如果快乐的标准是修真获得进步,那快乐还真是不容易啊。
《地藏菩萨本愿经》有句话“若有女人,厌女人身。。。”一个“厌”字证明做女人艰难,恋爱结婚怀孕生子育儿,各种婆妈各种罗嗦,惹不起也躲不起,避无可避。祸福无门惟人自召,一切皆有因果,都怪自己。万字长联说“有谁晓前后因,是君识往来路,有谁说千古事,是君论三生缘。”生命其实很长,做人的确要瞻前顾后,才可以谨慎地对待当下。

这篇短文比较有悟性。
修身求真 wrote:我估计你是有些脱离自然了吧,粘不得一点上火的东西,怕是心理问题吧。你估计把丹经武学当成最完全的东西了。

自然是什么?丹经武学又是什么?心理是什么问题?请君谈一谈。共同探索这其中的奥妙。
【上联】不忘恩师曾教诲;
【下联】经传儒道正弘扬。
【横批】先贤德望
每天练功(传统的丹经武学)就是调整身体内部的“阴阳平衡”。平时稍不注意吃了一些“上火”的东西,轻者会引起牙齿或咽喉肿痛,重者则鼻孔出血,而使五脏元气运行絮乱,造成吃睡不香,精神萎迷不振等症状。因此说,每天坚持练功,注意膳食合理是修心的表现之一。这是不是练功人常说得“火候”呢?请大家各抒己见。
耒阳子龙 wrote:甲午马年,习拳三年有余,学文十年有多,然文不能捉笔,武不能缚鸡;勿说修身齐家,格物致知尚不能。然翻阅三年前自己记录的心路历程,感叹良多,感天地恩泽于自身,叹名利俗尘染其心,其间虽有小错,然无大过,自身仍保持自己一些做人的底线,也还在丹经武学的求知路上蹒跚前行。三年无大成,却也有小验,较之三年前,练功之时,牛喘吁吁,腰酸背痛,此时吐气徐缓,玉环桩能缓慢下来,能明显作为自己进步的证明是:脚底的胶鞋不是三年前那么容易磨损的了。三年来明白:功夫难练,心性更不易修。自己天性中存在的懒惰,得过且过,在生活当中对事物认知不全,待人心胸患得患失,信念不强,决心不大,愿力不足,执行不力,这些都是影响自己修炼的重大阻碍,愿心中的光明之火能照亮我内心的黑暗。今天小记,以备后察。

有如此之恒心难能可贵啊!“以形见真”
携子赴京寻道缘,
恒心不改常思源。
巧夺良遇终得益,
修炼如凡于世间。
看到年青的学友能上台讲课,值得欣慰。这说明丹经武学的传承后继有人。
给小学友一个真诚的鼓励,今后要多写多练!
细观照片中学友的集体合影,“老、中、青”均融为一体。这种“接力式”的传承是使传统丹经武学得以弘扬光大的基本保证。中心肩负着培训丹经武学“文武”贤才的使命任重而道远。“以武演道,以文见道”乃为丹经武学的一大特色。应努力坚持下去,必将结出丰硕的果实。
早晚练功无畏艰,
交流互助结良缘。
形中寓法心留意,
堂上聆听入脑间。
中心有了这些舍己为人的“先学”,给大家“传帮带”,你们的辛勤付出才能换来“求学者”的精进。这种美德和崇高的精神令大家称赞!希望有机会到中心求学的学友努力把丹经武学的学问掌握好,今后也能为“后来者”服务,使宗风脉传延续,让更多企求健康的人们共享春风雨露般的滋润。领略传统文化的深邃。
祝贺2013年十一第六期循经太极拳专修班成功举办!
努力修为使人进步,再努力修为使人更进一大步。终生按照传统丹经武学的修真理论作指导,修为者就会果有所成。这些均取决于每位修行者的“勤学苦练”。每天练功不止,就能每天有一分收获,运用科学的方法习文练武,保持良好的心态,以先贤圣德的修真著作为“师”,以心相印,以情相感,那么自身的“精气神”就会在岁月的励练中产生“质的飞跃”。我们炼的就是自身的元气,离开了元气的修为就不是真正的修为。有一句成语叫作“养精蓄锐”,这说明人身最宝贵的是“真元之气”。我们通过有效的方法练功,使自身的元气与自然宇宙“同步运行”而达到“天人合一”。此次循经太极拳专修班的成功举办,是使自身内在循经得到强化的良机佳运,时逢“金秋”,乃天时、地利、人和俱全。何乐而不为呢?诗云:
赴京寻道离家园,
魂系宗风敬祖缘。
自觉修为承法脉,
引来甘露润心田。
2013年第四期文武同宗少儿学习班已经圆满结束了。但每个人的成长历程还在延伸,所学的东习还很多,应以此次学习班为“加油站”,“开足马力”,向着美好的未来“进军”。只要大家坚持习文练武,好好做人,使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长大成人后才能更好地为祖国和社会服务。
祖师画像真庄严,
缘系后人承脉传。
文武揭开玄妙法,
灵犀潜入育心田。
金石留痕方寸间,
运刀如笔依心源。
宁神不觉凡尘事,
真性无瑕合宇寰。
五律平起:首句第一第二字均为平声
五律仄起:首句第一第二字均为仄声
七律平起:首句第二字必用平声
七律仄起:首句第二字必用仄声

五绝平起首句押韵
平平仄仄平(韵)
仄仄仄平平(韵)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韵)

五绝平起首句不押韵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韵)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韵)

五绝仄起首句押韵
仄仄仄平平(韵)
平平仄仄平(韵)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韵)

五绝仄起首句不押韵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韵)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韵)

七绝平起首句押韵
平平仄仄仄平平(韵)
仄仄平平仄仄平(韵)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韵)

七绝平起首句不押韵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韵)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韵)

七绝仄起首句押韵
仄仄平平仄仄平(韵)
平平仄仄仄平平(韵)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韵)

七绝仄起首句不押韵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韵)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韵)

五律平起首句押韵
平平仄仄平(韵)
仄仄仄平平(韵)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韵)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韵)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韵)

五律平起首句不押韵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韵)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韵)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韵)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韵)

五律仄起首句押韵
仄仄仄平平(韵)
平平仄仄平(韵)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韵)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韵)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韵)

五律仄起首句不押韵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韵)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韵)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韵)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韵)

七律平起首句押韵
平平仄仄仄平平(韵)
仄仄平平仄仄平(韵)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韵)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韵)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韵)

七律平起首句不押韵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韵)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韵)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韵)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韵)

七律仄起首句押韵
仄仄平平仄仄平(韵)
平平仄仄仄平平(韵)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韵)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韵)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韵)

七律仄起首句不押韵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韵)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韵)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韵)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韵)

以上是平仄基本规则。请大家任意选择一种形式进行写诗,主要是通过自己的亲身练习,从不熟悉到逐渐熟悉的过程。有什么问题大家共商议,以求达到共识,并提高大家的文学修养。这也是传统文化之一,重在参与。在此提示一下:一句之内,平仄相间;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
自照自清学友已将问题说明白了。不论是写诗作画或是学习诸艺,要把基础夯实,才能有精进,“万丈高楼平地起”。
文武相合一太极,
拳中有字不分离。
凝神敛气丹田满。
开启顶门显慧识。
腰间绑带显威严,
再配神龙应祖传。
招式有形诸艺妙,
抻筋拔骨阴阳缠。
瑞靄芝華 wrote:“对偶”句: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平平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平平仄平平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平平仄平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平平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

韵脚:闲、丸、寒、颜。

这首七言律诗属于平起入韵式。韵脚:难、闲、丸、寒、颜。“等、礴、拍、索”均为仄声。您的其它标注均可。“对偶”句找的也正确,实际上也是对联。因为凡是作七言律诗,三和四句,五和六句均要求对仗。从诗中可见毛泽东对古诗词的研究有其独到见解。
每天磨励勿心烦,
动静结合依自然。
水到渠成学有度,
时光宝贵不知闲。
七律 长征
毛泽东
1935年10月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请学友找出上述七言律诗中的“对偶”句,也称“对仗”句,并标注平仄。同时找出诗的“韵脚”。
自照自清 wrote:您客气了,顺便说下,也许大家都知道就是远上寒山石径斜的“斜”字,两种读法,现在都读“XIE第二声”音,但是按照作者当时的读音应该为“xia第二声,霞”音。

您理解的恰到好处。
飞天 wrote:上联:慧; 明;
上联:除念; 静心;
上联:心觉悟; 法通玄;
上联:苦修真法; 细谙梵音;
上联:以武参玄妙; 仗剑走天涯;
上联:功谱常持明理; 蟾光久照通玄;
上联:禅灯久照心田亮; 慧剑长舞大千清;
上联:人不修真元气易散; 剑常磨两刃锋更寒;
上联:师祖慈悲诚度有缘者; 孙徒有情精修无量法;
上联:明心方见性德行赖自觉; 看破可解惑道力平众迷;
上联:读书积慧学识深邃路宽广; 行舟破浪前程如意福连绵;
上联:练功脉络通身健体轻神气爽; 读书事理明人情世故圆通达;
上联:寸心识法理人行正道德风润体; 格物致通明圣教儒经光明传世;
上联:内功武法开虔慧唤来人性辨天道; 琼浆玉液育性灵生出仙体察人伦;

慧对明。
除念对静心。
心觉悟对法通玄。
出句:功谱常持明理;
对句:蟾光久照通玄。
我觉您这几句对的比较“合辙”。
瑞靄芝華 wrote:
自照自清 wrote:“呈”字不算入声吧,应该不属于仄音,是平音吧。

是的,是的,我也觉得是这样的。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
是不是这个地方的字可以用平声也可以用仄声。
还有“一”,为了平符合平仄规律,是不是在这里可以读作第一声呢?

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这里的“三”字属平声,其它均为仄声。
飞天 wrote:末学也将多年前的豪言载上,请修丹同志指正。

驰骋刀马沙漠上,游刃笔墨石卷中。

可谓是:舞大刀长矛,唱真言妙语。

舞大刀长矛,长矛直指南天。南天神州水长流,叶长新,闲来赏花弄清影。

唱真言妙语,妙语振动三界。三界天阙雾浩淼,石挺坚,静观白鹤飞青天。

自然畅情。望您精进有嘉。
“石”和“白”两个字均属入声字,将其划入仄声。妥否?请大家献言。
各位家长利用暑假期间陪同孩子到中心修习传统文化,此乃明智之举。能早一点接触丹经武学这门真实的学问,使自己的孩子在幼小的心灵里“根植”了一颗良种,将会随着孩子不断成长的过程中,使这颗良种生根,直至开花结果。我发现有些孩子已经来到中心好几次了,而且能专心的学习文武诸艺,难能可贵啊!这是什么力量?这是正气的力量,也是先天来之不易的力量。再过若干年,这些孩子将长大成人,那么丹经武学的“这杆红旗”将在他们的手中“迎风飘扬”,尽现国学的风彩。现代文化与传统文化的结合将使一代新人的综合素质大大地提高和更加完美。中心的办学方向是完全正确的,而教职员工的辛勤付出会“感天动地”的。有言道“人在干,天在看”。“与天地合其德”就体现于此。
山行
----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
白云深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
霜叶红于二月花。

请大家给上述这首七言绝句标注平仄,并找出押韵的“韵脚”。
清明
杜 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
平平平仄仄平平
路上行人欲断魂。
仄仄平平仄仄平
借问酒家何处有,
仄仄仄平平仄仄
牧童遥指杏花村。
仄平平仄仄平平

上述这首七言绝句,我给它标注了平仄,是否正确?还望大家各抒己见。
特色学习不一般,
人生几度结良缘。
往昔过目常回味,
开启灵犀悟旧传。
(一)
为传文武赴京城,
使命在身靠践行。
授课认真讲理法,
宗风常育少儿童。
(二)
武磨意志炼丹心,
文冶情操养慧真。
流汗方知苦有乐,
身康福泰做贤人。
(三)
少小得传学问真,
育人养性素质纯。
德风高尚守规范,
一代新苗成道伦。
如下两句是摘录李兆生先生题《东瀛樱花图真》诗句中的工整“对仗句”,把它“拿出来”就是一幅完整的七言句对联。哪位学友将这上下联语的“平仄”关系及“词性”加以说明。从中可以学到规范的写楹联之方法。
万朵樱花藏岁月,
一身瑞玉呈云灵。
再出上联如下;
上联:慧;
上联:除念;
上联:心觉悟;
上联:苦修真法;
上联:以武参玄妙;
上联:功谱常持明理;
上联:禅灯久照心田亮;
上联:人不修真元气易散;
上联:师祖慈悲诚度有缘者;
上联:明心方见性德行赖自觉;
上联:读书积慧学识深邃路宽广;
上联:练功脉络通身健体轻神气爽;
上联:寸心识法理人行正道德风润体;
上联:内功武法开虔慧唤来人性辨天道;
授者精心传理法;
学人明旨续宗流。
(唐)李白
床前明月光,
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
低头思故乡。

上述这首诗,是诗人李白写的一首五言绝句(也称截句或断句)。因为完整的五言律诗要求是八句。上述这首绝句是“押平声韵”。“光、霜、乡”这三个字是“平声韵”。用现代汉语的拼音即可找出它们的“声母”及“韵母”。凡是声母不相同,而且韵母相同的字均为“韵脚”,也称“韵母”。这样整首诗读起来就会朗朗上口。加之“平仄”间的抑阳顿挫,读起来很有“韵味”,同时对人身的气脉有一种“振动”的作用。为什么说,持颂李兆生先生的《声律真诠》能开启人的“灵犀”,就是这个道理。李先生也倡导我们要研读王力先生的“诗词格律”,把基础打好,把视野放宽一些。这样对提高我们自身的文学修养帮助甚大。我们从论坛上也欣赏到了不少丹经武学爱好者的一些作品。包括我在内目前仍然为初学者,还需不断地努力,将自己的“神”与古人相通,近一点来说,就是与李先生的书相通,这样使我们的修为次第进一步提高。这也是一种“炼神为上”的方法之一。与天地相合,我认为先合于李先生的各种著作,包括诗书画,也包括动、静功夫等等。当然这些均是努力的方向,有了目标,才能有动力。诚请学友各抒己见。
练功重要,读书也同样重要。好的书是无形的老师,只有吾之神与文字相“感应”,方可领略其中的真谛。
学好诗词的好教材。基础应从此入手方得真趣。
操演妃环武技玄,
摇声醒脑振泥丸。
周身气化循经脉,
击舞双持合宇寰。
汉字源流亘古传,
至今造化有时年。
天垂之象会心语,
唤起人伦续道缘。
篆刻凝神刀入石,
刚柔显化演玄机。
丹田敛气上循脑,
化作真魂开慧识。
《中心的荷花》
七月荷花艳色鲜,堂前无语未声喧。
叶蓬滴翠姿身俏,根壮裹泥劲力缠。
勿论天晴与乱雨,堪闻风啸和流烟。
伴随日月开不败,人世寓情几留缘。
我们生活在现代时期,也没有见过三丰祖师,但三丰祖师流传至今的“宗风法脉”哺育了一代又一代的“求学者”;同样的道理,有不少新学友至今也未曾见到过李兆生先生,但李先生所承传的“丹经武学”这一“精髓”如“甘霖”一样滋润着你们的纯朴而善良的心,这就是“因缘”。而“北京市循经太极拳培训中心”的常年开办,就是促使这种“因缘”不断延续的“一条红色纽带”。她将四面八方的“求学者”召集在一起,共同沐浴“师真法祖灵光”的垂悬。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中心”所课教的“文武诸艺”均有其独特的风格。不论是早期、中期或是后期的学友均深有感触。能有机缘参加丹经武学的“学习班”就是不断“充电”的过程,虽说有的功法过去曾经习练,但内在的循经现象会随着功夫的不断深入而产生“质的变化”。比如过去练功初始时感觉到是“动中八触”,而现在练功则体会到“潜气内行”,“流水穿堤”绵绵不断,等等,这些就是从“量变”到“质变”的必然过程。比如说,武当玉环桩推到“能柔则柔”,“能刚乃刚”的时候,就是“以心行气”,“随心所化”......还望有深刻体验的学友给于补充为盼。
反复操练可娴熟,
渐悟于心通觉如。
元气常循形有律,
习文知理寻真途。
学员再聚通州城,共浴灵光演道风。
浩气冲天行武技,善门常启迎亲朋。
惩恶扬善匡佛门;克己修身长养真;
上述两下联的词性、平仄基本合乎对联的规则,继续努力。
空竹通气笛声远;笔墨有情韵味长。
上述的下联我觉的对得比较规范。不论是词性或是平仄均合规则。当然还有几联不一一例举了。
我想在此提示一下,上下句的“词性”要保持一致。就是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等等,这是作对联的起码要求。当然“平仄”也有讲究,这还要学习一些基本规则。我觉得先要把“普通话”的发音弄明白,掌握了汉字的声调也是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希望各位学友多写、多练方可进步。
在此鼓励各位学友,继续发挥你们潜在的神思遐想,同时将王力先生的“诗词格律”研读,这样对“写诗作对”帮助甚大。“炼神为上”这一说法在这里就可以得到“印证”。社会上需要的是真才实学,学好“诗书画”等诸艺恰恰能与整个社会“接轨”。“中心”的办学方向是合乎时代发展的。一个人练功的成效,很大程度是通过文的形式反映出来的。这点李老师是我们终身学习的好榜样。
再将原网上出的上联摘录,望学友参与并斧正。
1.荣辱若惊心泛浪;2.禅化浊魂心境敞;3.习文练武身心泰;4.一代英豪承法脉;
5.救死扶伤行道义;6.尊师敬祖勤修道;7.养目常观星斗布;8.气循五体如轻燕;
9.一生寻道不知苦;10.蟾游开启周身窍;11.笔运双锋龙虎现;12.善启心宫行事正;
13.身无五漏丹砂显;14.气聚丹宫神自爽;15.逆来顺受心无浪;16.空竹通气笛声远;
17.声律常持宣五脏;18.字隐丹光生瑞气;19.自纯德性心莲绽;20.修德方使心胸豁;
21.心无杂念静如水;22.助人为乐心胸广;23.克己观心明法谛;24.满目蟾光无夜色;
25.语低情挚心无障;26.缘遇真师莫错过;27.击舞双并由气化;28.谱文参透明真意;
29.生灵不语自心觉;30.六根清静神显慧;31.气循有律应心举;32.事小不为留后患;
33.诗韵宁神意会顶;34.音震天门慧自省;35.法无师授空留羽;36.武化凡身气运脉;
37.入世修行不闭户;38.顺者烦心逆者圣;39.放下包袱如雁羽;40.佛不应语神自醒;
41.山无通径人开拓;42.峭岩不惧松风舞;43.雪梅独傲寒霜谷;44.杂语无章常乱事;
45.洞天常育樱花籽;46.师恩浩荡情开宇;
再出上联如下:
上联:抑扬顿挫讲平仄;
上联:用心思考勤书写;
上联:常品诗词积慧力;
上联:母爱惊天儿女福;
再出如下上联:
上联:勤能补拙验心力;

上联:功靠日修长志气;

上联:助人为乐心胸广;
瑞靄芝華 wrote:谢谢“修丹”先学的鼓励!可怜我诗词楹联的平仄、押韵一概都不懂,实在是惭愧!我自己的感受是玉环桩推上2个小时勉强可以做上几首诗。下次您出上联,我试着对一下。

相互学习。现出一上联如下:
上联:女侠舞剑仙姿美;
童心:孩童般纯真之心。
专心:用心专一,一心不二
读此文章均得受益。实际上,“练字就是练拳”,字中有拳,拳中有字。
欢迎耒阳子龙学友的点评。您网上的文章我看过,颇受启发。
文远 wrote:小孩专心制作的样子很迷人,想起自己的童年,也是很喜欢各种小制作,喜欢养花,每样事情都是全副身心投入,如今杂念从生,越来越难做到专心了

您说的“专心”二字很重要。做哪样事情均不离“专心”,因为心主神明呀!练功也是如此。
瑞靄芝華 wrote:十万横磨!能够在南宁学习和练习丹经武学真幸福呀!这次从南宁回来又学到了许多的东西。非常感谢各位老师和学友的大力支持和帮助!向您们致敬了!小林学友的一个“用心”二字,点醒了沉睡于自我缺点而沾沾自喜的我。在此非常感谢她对我的提醒!平时默默无闻的曾大哥这次竟然口吐莲花,说出了许多的佛教故事及修真故事,看来他的记忆力是很好的。学习丹经武学许多先学们都是如此的默默无闻,很低调,藏龙卧虎呀!

《论语·述而》:“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您的夸奖也是对南宁学友的“一大鼓励”。我看您在网上写得文章“挺好的”,如果能像李老师那样,在诗联方面有所“精进”,就更全面了。
生活中的阅历,情感的释放。习文就像练武一样,要多写、多看,从中悟出一个理。
古贤教化应遵循,莫被创新自扰神。
师祖华章今悟透,践行累日入禅门。
楹联:
艺多谙理真识广;
书贵通神正见纯。
正道由心
癸巳年六月初八
真人著作隐玄机,研读方能开妙思。
世上纷纭心杂乱,书中明理神清晰。
修为缘己莫偏信,悟道窥尘揭惑迷。
师祖有言说密谛,行途勇进斩荆棘。
楹联:
修为靠己觉识正;
持戒由心佛法通。
三伏天的南宁,像钻进“蒸茏”一样,室外气温均在36度左右,是典型的南方气候。而南宁素有中国十大“火炉”城市之称。今天早上5:40,我听到手机定时“闹铃打点”时便起床了,之后洗漱完毕。并在室内的客厅先练习小炼形以及“龙虎神功”,亦称“游桩”,前后大约练了40分种左右。然后打开液化器先烧开一锅水,随后将大约三两面条下锅并盖好锅盖,待水烧开后,又加了一些冷水,又烧开之后便迅速倒进事先准备好的虑盆中并在冷水中“虑一下”即倒在一个空碗内。这样做的好处是使面条没有“黏性”。然后再将煮好“佐料汤”淋在面条上,拌一拌吃起来感觉还挺“爽口”的。在家又忙活一阵子,然后骑着电动车赶到离家还有十余公里远的“南宁市解元坡学校”,到达时再看时间也刚过8:00许。进了学校大铁门,并将电动车停放在指定的“停车点”。然后朝学校操场上看去,十几位男女学友已早早的在此练功了,小炼形、武当玉环桩、循经太极拳等,尽现“英侠之风范”。
这时自己也换好了印有“神龙”二字的“半节袖”开始习练武当玉环桩。一左一右的围着操场连续推了180个,有一圈半时便停了下来后收功。于是又练定元桩,将元气“固住”,这时只觉得上身全被汗水湿透了,豆大的汗珠顺着定元桩手势的两个小拇指滴落在地上,且侵湿水泥地板并留下了明显的水痕迹......但过了十几分钟后才感觉不流那么多汗了,也就停止了练功。
于此同时,笔者还看到有几位新学友在老学友的“指点下”在推玉环桩,哪个动作如何练?哪方面要注意加强均热情的传、帮、带。而新学友也是练得挺“起劲的”。
时钟已指到了9:40分左右,这时在一位姓赵的组织者的召唤下,新老学友又走进了学校一间指定的房屋内,我也随之进屋了。当时组织者要求每个人去拿“竹条”以及“刨子”、“手锯”等工具,准备接着上个星期没有完成的手工“制剑”的活儿继续加工。这时我和几位新学友,有男的也有女的,都觉得无从下手“干活”,这时就有一位姓曾的老学友将如何握“刨子”,怎样推“刨刀”,并将加工的尺寸标准跟我们说清楚了。并随口道:“制剑也是在练功,而且是十万横磨呀。”当时我和几位学友是“不得其解”,我跟他们说:“先试着干吧”。于是,我们各自开始“制剑”了......我谈一谈自己的感受,当时我将一条半成品“竹条”的一头顶在墙与地面的交叉处,另一头则顶在我的肚脐处,当然在肚脐处先放一条折好几层的毛巾,如果有一条“练功带”缠在腰间会更“稳妥些”,但事先没有准备呵,只好用毛巾来“应付了”。开始时,那刨子不太听使唤,这刨刀“吃不进”竹条内,总觉得刨刀在“打滑”,后来姓曾的学友“凑到”我跟前并“点了几度”,“还真灵!”于是乎,我手上的刨刀“仿佛有灵性一样”就渐渐地熟练了起来。在制作“竹剑”的过程中,我有几点体会要与学友交流一下。“聚气”、“会心”、“炼眼神”,这七个字是我的总结和概括。“聚气”,就是当“竹条”用我的丹田与墙壁相互“顶压”时而形成一股“内力”,这几乎调动了全身的气力,生怕这竹条移位会不稳当;“会心”,就是在操作的时候我已经没有任何杂念了,只是一心一意的如何把这把“竹剑”制作好,别的什么都没想;“炼眼神”,就是手中的刨刀在竹条的正面、背面、两个侧面来来回回,返返复复的“刨呀刨呀”......也不知过了多长时间,我觉得这把竹条加工的“差不多了”,该给它“定型了”。我又找来了手锯按尺寸将画好线的多余部分“锯掉”,同时又拿着砂布及木锉刀对“竹剑”进行打磨和精加工。等到我将这把凝聚心血制作好的“竹剑”交给刘老师检验时,他说了一句“可以了!”我这时的心“甭提有多舒畅啦!”之后又有几位二十几岁的“广西中医药大学”的年青女学友也陆陆续续的将自己的竹剑交给刘老师“过目”,均得“过关了”。这时,只有甜美的微笑挂在她们“清纯的脸上”。
之后,大家将各自经验收完工的“竹剑”摆放在墙边的一侧,准备于“十一”前交付“北京市循经太极拳培训中心”,用来教学之用。正是:
十万横磨悟道玄,有心诚化结竹缘。
无尘能启丹田气,有法可揭宇宙源。
功在刀间凭帅意,艺留宗风赖承传。
魂识宝剑明今古,华夏再续九脉篇。
大凡修习丹经武学者要持之以恒方见成效。一个人练功若是真正达到完整的“太乙循经”时,其心理和生理均处在一个良好的状态。因为,当自身“小宇宙”的真元之气于体内循经周流时,会与“大宇宙”的太和之气相互交融而形成“同步”运行的轨迹。这时候的大脑相对会处在一个“聪慧”的状态之下。看待事物就会相对的“明智”。那么,人的潜在“正能量”也会被释放出来。这将使人的工作或是生活的“态度”端正并起到积极的影响。就会更好的“约束”自己的言行举止。为什么说人通过练功会使“清阳上举,而使浊阴下降”呢。不然的话,体内阴阳“纠缠不清”,就会使大脑“懵懵懂懂”,没有主见,致使神不清,气不爽。由此而产生的“尘心”乃失“净化”也。因此,每天坚持练功是很有必要的。不是口说我想要“清静”就能了事的,这只是“表象”,没有精气神的运化之效,哪有身心安定之时呀!而每天坚持练功则会使体内“经络固通”,百病不生。中医学所言“通则不痛,痛则不通。”科学的练功方法是“由动入静乃顺理成章。”于此,吾体会颇深也。
笔者认为,在工作或生活中不管是遇到什么事,包括“顺心”或不“顺心”的,“能把每一件事做得合乎情理”,就可以化解“不良果报之循环”。比如说,头一天夜里家中的“闹钟”未按时调整到“准确打点”,那么次日上班时就会“误事”了,之后而产生的一些不尽人意的“烦脑”就会接锺而来。就是处理起来也得花费心机,即浪费时间,又消耗精力。而练功好不容易“积攒”起来的宝贵“元气”就有一部分“消耗在这些事里面啦”。当然,这是“和尚头上的‘虱子’——明摆着的。”一般明眼人一看就明白了,还用我说吗!但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待这个问题,倘若人的“潜在意识”出现了“尘念”,同样会遭到“因果报应”。这也就是佛学所说的“因果律”。此乃真实不虚也。凡悟彻者乃“佛性大发”,迷惑者,将失去“本真”。余窥人世间错综复杂的“万象纷呈”皆心知肚明矣。故此,修为之人先以有为之法“回归”无为之“本原”的作为乃势在必行也。而“信、愿、行”乃修为者的“发心”所在。雨隆真人在《太乙金编》曾云:“戒就是两条:不做坏事;不欺师灭祖。”这句“真言警句”就是告诫凡是修为之人均要以此为“行为准则”。当然这其中的“奥妙”,“李真人”在该著作中均有明确的交代。
上述这些观点的论述,笔者即对自己的话负责,也是为启后学而负责。今天也许汝不明白,但明天或再过若干年以后,汝通过练功开发了“慧力”,方知吾言之不謬也。
曾子杉 wrote:向各位学习!

我觉得在丹经武学这个“大家庭”里,每个人的修为年限是有先有后的,话说我在36岁时,已是一个小孩爸爸的时候,才有缘跟着我单位的朱师兄习练“小炼形、玉环桩、元明功”等功法。后来又接连二三的参加了几个“学习班”的学习。但授课的学友有的比我还年轻。当时我没在意讲课者是年青或是老龄什么的,只是一门心思报着求学的心态去参加学习的。讲这些就是告诫我,学习丹经武学这门学问,是不分年少年老的,也不分先来或是后到的,有一句话是“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尺有所长,寸有所短。”在我们的学友当中每个人均有不同程度的“特长”,有的练大字桩二三个钟头,有的练武当玉环桩及其它功法也达到二三个钟头,有的写诗作画或写文章、篆刻等均得心应手,等等。这些个“突出表现”均为道之形也。把这些“各有所长”修持者的“分力”合在一起就形成了一个巨大的“合力”。这种“合力”对丹经武学的弘扬光大是多么的重要。因此说,大家要互相学习,取长补短。这也是树立一种良好“学风”的问题。就我的观点来看,能达到像恩师这种“多才多艺”层次的“修为者”,比较难寻啊!能学得一技臻完美者已经不容易了。就目前“北京市循经太极拳培训中心”的作法,是由“各种人才”组成的“组合体”,而形成一种“群策群立”的教学的“师资力量”。通过这十几年来的教学实践证明是切实可行的,是卓有成效的。尤其我特别赞成习练丹经武学应从“基本功”入手这一作法是“有的放矢”。想一想看,倘若人家问你:“武当玉环桩您推的如何?书法、绘画、篆刻等如何操修啊?”您要答得出啊!并且能把道理能讲一讲。这些就涉及到“初传、宗传、神传”的内容。我的体会是,没有得到初传就是没入“门槛”,其他无从谈起。
在此我也由衷的赞佩常年为弘扬丹经武学的“中心”老师们,是他们为众学子的“传、帮、带”花费了财力以及消耗了精力。这方面我是“问心有愧”啊!言之不妥处,还望大家指出。
qiuxue wrote: 真是什么呢?不自欺,亦不欺人。自欺欺人都是给真心蒙上一层灰尘,久而久之形成习惯,则以习惯为真。随着修为、学识的加深,之前认为的真后来可能又认为假,所以,真就是在说话的当口不自欺亦不欺人。
平时练功不勤,也慢慢体会到真元之气的重要性,懂得了养生的道理。元气存身真富贵。那么相对贫穷的人,怎么保护自己的元气呢?要靠德行,就是儒家的仁义礼智信。仁者,忍辱,不怒,元气才能得以生发;义者,舍己从人,遍体兼顾,才能元气润大千,周身才能得到营养,大家都好了才能更好地发挥自己的作用;礼者,规矩,轨道也,循乎礼,姿态低,心神观于內,元气才不致外发;智,水也,水曰就下,把自己的元气藏起来,不乱用,才是真智慧;信,不知道怎么解释,按五行,信为土,强解为中就是不偏不向,若解为脾胃主运化就是讲从饮食中获取的营养分化成五行成分供给五脏,不参杂自己的意见。由此观之,古人教给我们的做人处事的道理,无疑都是养生的良方,也是古人重自然轻俗为的证明。如果再往深的探讨,古人是不修自真,也或者是时时勤拂拭,心气平和,常常处于无欲无念的状态,这是不是说明古圣先贤的教化就是让大家都能“日用而不知”呢?
在《庄子》里面提到道德是很自然的事情,而在今天道德已经被束之高阁,无人愿意问津了。可是,如果前面的分析正确的话,不顾道德,性命也随之受损,所以,道德不是要不要遵守的问题,是必须要遵守的问题。今天的我们离“不修自真”已经太遥远了,也只有大家通过修身养性,渐渐合于道德规范,才能开启健康快乐和谐幸福的生活。


细读学友的文章回味无穷,能有此对人生较深刻的理解,真是难能可贵。咱们要尽量效法古贤人做人的准则。尤其是在现实的社会里,怎样把握好自己得心中“有数”。《修真图》云:顺则凡、逆则圣。比如,不修持的人每天上网玩“网游”好几个小时,“透资”了自己的身体,消耗了自身的元气,这就是“顺则凡”;而修持的人则利用空余时间注意习练“小炼形、玉环桩”等功法来强身健体,修养心性,这就是“逆则圣”。那么,这两种人生的“活法”是截然不同的两种“人生观”的表现。前者所为是不合于“道”的,而后者的所为乃合于天地阴阳运化之理,此乃恰恰合于“道”。
今天上午8:00左右,笔者应约到市区一所小学校与近二十余位学友一起练功。操场上有的练武当玉环桩,有的练少林玉环桩,有的练小练形第一洞天,有的练如意太极拳,也有的练定元桩等等,可谓是“群英聚会,以武交友”。之后大约9:50分左右,大家走进一间指定的房屋内,在组织者的安排下,进行手工制作“竹剑”几十把任务的工作,这也是“奉旨”为“中心”制作的,用来常年教学之用。虽然大多数学友没有熟练使用过“木工刨子”、“木工锯子”等工具,但是在几个学友的耐心指导之下,不论是男学友还是女学友;也不论是老的还是年青的学友,均各就各位“埋头苦干”,凭着一颗爱心认真制作,锯的锯、刨的刨......整个制作过程是忙而不乱,只听到刨子声和拉锯声在房屋内不停的交织在一起。大家按规定的尺寸制作,看上去还真是有模有样。虽然这一上午未能将“竹剑”全部加工完成,但有的学友也将没有完工的“竹板条”拿回家再继续制作完成。大家认为,“中心”的事就是我们的事,“中心”的教学事业就是李老师用心血和精魂传下来的“弘扬丹经武学的事业”。虽然,李老师已经羽化飞身了,但恩师精心培植的“北京市循经太极拳培训中心”的“教学点”依然以崭新的面貌和高昂的姿态欢迎广大需要健身养心的人民群众来此“共享春风雨露般的滋润”,“中心”将一如继往的为“求学者”服务;按照以往的教学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
通过上述活动,增强了新老学友的“凝聚力、向心力”。“大家的心没有散,大家的意志更加坚定!”。笔者相信,在“北京市循经太极拳培训中心”的“集体领导下”,“凝聚大家的真如智慧”,“中心”的教学工作会像“雨后的春笋—样节节高”。随记随感,并在此作诗一首,以示情怀:
手工制剑续前尘,竹器成形凝慧心。
师愿留传利后代,宗风仍就育贤人。
法华常启迎新客,文武几度开善门。
举力奉公行道义,学识惠顾大乾坤。
《师语惊梦》
癸巳年五月二十九
恩师嫡脉意宣真,醒世文章引慧门。
古法缘心翻作艺,丹经寓理留凡尘。
常怀旧境嚼芳语,久注灵光育道伦。
把握今生成好梦,何时故里驾青云。
楹联:
心无杂念精神爽;
笔正畅情字迹玄。
人生不易修心难,
诸念莫除乱事摊。
万法归真还一处,
方知神气固丹田。
如何修为是好呢?我的观点就是不折不扣的按照李兆生师尊在世已留下来并传承百代的各种书籍以及多年来练功的演示录音录象等珍贵资料为“衡准之则”,静下心来,勤修苦练,不加任何“偏方”,只有这样,练功初期的健身效果直到最后的“修真有成”就会顺其自然而结成丰硕的果实。实际上,李老师在各种论著中已将现在以及未来大家在修为中的“疑问”写得再明白不过了,那怕是“一丁点的事儿”如何做均“点破了”。只有多练、多看、多悟,这其中的道理就会不言而喻。我回忆往昔的修持经历,早期也只聆听过李老师亲自课教有那么一二次,其余的均是参加由李老师的几位学生来讲课的学习班,但至今原来为我们讲课的那几位所谓“高徒”则另寻“门路了”,只有象我这“有点傻的人”,还一直默默的追寻李老师到至今,但我甘愿一辈子这样延着丹经武学的金光大道走到生命的终结。因为,自身的人生经历活生生的告诫我,修为的人不论在任何情况下,要“师法祖三尊圣念刻刻在心”,李老师的“真言警句”就是我的座右铭,修自己的身能有一个健康的体魄;炼自己的心神能得一双洞察事物的“火眼金睛”。否则,今后的人生“归宿”就没有着落。当然在人生的修为中如何做,只有按照“修真图”去修持,走“顺则凡,逆则圣”的实修路子。言之妥否?还望大家各抒己见。
《以师祖之书为师》
癸巳年五月二十五
继承传统己先行,师祖宝笈隐道风。
指路禅灯心透亮,真书字句理堪明。
文播寰宇揭人际,武化凡躯运九宫。
气脉周流合日月,寸心着意几宣情。
楹联:
书贵常读觉自性;
武得日练走缠经。
元光 wrote:克子克孙”好像是很不好的意思,没有教育子女的意思?

http://so.360.cn/s?ie=utf-8&src=hao_search&q=%E5%85%8B%E5%AD%90%E5%85%8B%E5%AD%99

那我就换一种说法:教子教孙先教心。同时也希望您也对一句下联,共同交流,不断提高。
元光学友的点评有其道理。下联有多种“对法”,每个人的思路不尽相同。我欢迎大家能“对出”更好的下联,以便共同提高文学水平。
黄鹤白云 wrote:咱不懂诗,冒昧问一句为什么要“克子孙”阿?


这下联的“克”字,可以理解为:约束或管束、管教的意思。而下联连起来的意思是“管教好子女”,并引申为“管教好下一代”,要从“育心做人抓起”。此乃是我们这些“过来人”的责任和义务。“子不教、父之过”的古训,咱们要牢记。“传统文化的缺失亦是社会上的普遍现象”。“北京市循经太极拳培训中心”的常年开办就是弥补这些不足。欢迎您多多点评。
《七一抒怀》
立党为民社稷兴,
倡廉惩腐树新风。
严明政纪真执法,
美好中国如巨龙。
楹联:
正人正己树正气;
克子克孙先克心。
三丰祖师以及历代祖师和李兆生师尊,均为智慧的化身,练功就是以“慧”为师。不练就是连初始的循经都没有,这是练“内功”的要务之一。切记!循经开泰合天地;习武明真晓阴阳。
《师书藏真》
癸巳年五月十九
恩师垂范书参玄,字里行间隐睿言。
依慧常观三界象,凭心久悟一生缘。
佛因自性行真法,仙取道机注本原。
禅语入神曰大觉,修持日渐却愚顽。
楹联:
灵犀不灭随人愿;
元气逢时化月轮。
《循经与内功》
内功初始要循经,动作娴熟技法轻。
持谱品文谙道理,平心静意运金锋。
闲时养性应积善,遇事遵规讲德风。
一念不纯引祸水,到头还是腹空空。

楹联:
克己正心应守道;
练功通窍可循经。
恩师成就乃为真,汝看书中有妙云。
练至循经开窍处,方窥元气化星辰。
《常学师书》
癸巳年五月十七
不迷世俗保真元,常阅仁贤师祖篇。
久固精微神气敛,恒持法脉学识阗。
书中藏有修为理,门内秉传入道禅。
勤扫尘埃存正念,塘荷破土仍留鲜。

楹联:
愚识久聚心无智;
名著常研理尚存。
《铭记师祖》
癸巳年五月十五
师祖灵光与日合,法身遍布隐山河。
虔心通宇开真窍,正气盈天泛玉波。
生命浮华疑是梦,神魂勿灭修成佛。
遵规守戒积馀善,定力如磐慧自多。

《古风常存》
癸巳年五月十五
真元一脉历苍桑,臻此人寰化慧光。
古有仁真穷法理,今得侠士炼金刚。
宝笈获取宗风乳,武技深藏周易方。
修至玲珑绝妙处,内窥紫气映明堂。

《学艺拜真师》
癸巳年五月十五
拜师恰似人投胎,入进宗门缘自来。
正道行修识法界,好功勤练育金胎。
先贤成就不虚渺,今世横空有圣才。
无欲生出智慧果,大千览尽竞开怀。
《实修为上》
癸巳年五月十四
恩师留下修真篇,我辈珍惜莫忘源。
宝著深藏通圣路,胸田宁静有桃园。
人间得失皆因果,福报复归乃平凡。
向道由德应品质,谋生为事亦心宽。
《念师父》
癸巳年五月初十
仙卿幻羽入玄天,留下神髓传百年。
文武宝笈宣道妙,大德慈慧惊坤乾。
曾经育化众学子,几度辛劳寄语涵。
常缅恩情勤励志,禅光普照籍人寰。
淑女悬毫书谱文,
龙行大草显真痕。
驰神为迹应垂象,
炼气平心意念纯。
《宗风赞》
丹经武学乃精髓,古往今来显道威。
成就大德依此炼,滋生仁慧赖斯辉。
吾今受益觉心泰,日后修持竭力追。
不妄余魂活世上,弘真常唤万人归。
《念师父》
余托网络叙情缘,受教于真忆旧年。
文武传承寓法理,阴阳开启运丹田。
心宫大觉少思虑,人事明晰多作憨。
德性循规堪有度,宏扬宗脉乃身先。
《父亲节有感》
天下父亲献爱心,养儿育女奉人伦。
一生劳苦费精力,半日无闲讲自尊。
今吾传宗延后代,明晨还嘱续前尘。
陈规成律循其道,尚有子孙待破门。
又云:
神龙二字印心魂,
还我武当正道门。
师祖留存真法脉,
乾坤尚有后来人。
川桂英杰聚永川,
交流功法畅心田。
同门共享宗风乳,
精进还须努力攀。
您因感触而抒发豪情,随意吟出了上一句;我也因此有感而发,续说这下一句,合在一起来品味就更觉得有新意啊。正是:
神十腾云庆端午
真一归宫炼丹砂
《端午节有感》
节逢端午气升阳,艾草润肤身体芳。
脾胃调和五脏顺,心宫降火三田康。
正值习武循经脉,恰遇吉辰好日光。
谁解心慌与燥暴,宁神诵诀坐禅堂。
赞“神舟十号飞船”发射成功
神十贯宇入长空,
扬我中华威武风。
科学为国民受益,
文明佳话古今名。
君识大草剑藏锋,文武交融演易经。
内炼真元凝慧力,外呈玄技化玲珑。
大千有法依师授,人海寻珍靠己行。
脚下云途通圣境,惟心生妙入莲蓬。
“念欲成物,转轮不已。”这里的“念”字是作动词用,也可以理解为“妄想”的意思。“欲”字,可以理解为“不良的奢求或过高的企图”。“成物”二字,可以理解为“果报”。前面的“念欲”是产生果报的因缘,后面的“成物”则是在“因”的作用之下而形成的“结果”。只有前面“因”的前提条件存在,才会出现后面“果”的形成。这就是它们之间互为“因果”关系。
接下来的“转轮不已”,可以理解为,由于“欲望”这种“念头”的开启,会带来循环之果报接连不止。(当然是不良的果报)同时,对《太上感应篇》中的“祸福无门,惟人自招。”就会有一些比较深入的理解。
那么“欲望”的显现是由“心”来完成的。人们能用双眼看到前面的“东西”,是由“眼神”来完成的。判断事物的“好与坏”是由“心神”而觉察到的。如果这“心神”被“俗尘”给遮盖了,就会产生一种“错觉”,认为自己的想法是“神不知,鬼不觉”,还那里顾得上“离地三尺有神灵”的“说教”呢。因此,为什么说,“修为的人”与“不修为的人”是“两股道上跑的车,走的不是一条路”。常言道:“老天有眼。”我认为“老天的‘眼’”就好比是“一面镜子”,谁做了“好事”或是“坏事”它就照到“谁”。“恶有恶报,善有善报,不是不报,时候未到,时候一到,统统要报。”是这句话的真谛所在。
有感于《丹经武学少儿培训班》

宗风育教少儿心,好比甘霖润树根。
传统脉流延亘古,丹经武学续全真。
有师承祖演周易,养性积德合宇辰。
一世修为凝睿智,成人谋事化灵身。
今天是“六一”国际儿童节,在此谨祝天下的“小朋友”们节日快乐!希望你们在今后的学习、生活及成长中,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全方位发展,成为国家建设和促进人类社会文明、进步的带头人。余作对联如下,以示关爱之情。
上联:大志铭心寻觅知识明道理;
下联:作为有度闯开云路走天涯。
横批:宏愿依行
 
论坛首页 » 个人资料 修丹 » 文章发表人是 修丹
前往:   
Powered by JForum 2.1.8 © JForum Te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