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丹经武学--循经太极拳培训中心网站
  [Search] 搜索   [Recent Topics] 最新主题   [Hottest Topics] 热门主题   [Members]  会员列表   [Groups] 返回首页 
[Register] 会员注册 / 
[Login] 登入 
[原创]《太极拳经》之研究  XML
论坛首页 » 书法教学
前往:
发表人 内容
任逍遥
6、武英           英侠开迷路 教化愚泯心 授人见长训 势已入天真

注册时间: 30/08/2007 09:02:05
文章: 109
来自: 218.14.180.209
离线

《太极拳经》之研究:

《太极拳经》被各太极拳流派奉为经典著作,然而由于在漫长的历史流传中,各派太极拳传人为了保密之缘故,《太极拳经》都是秘传,持有者藏之密室,甚至宁可让《太极拳经》陪葬也不随意传人,且在流传过程中,《太极拳经》的各部分被分开传抄,逐渐失其原貌。《太极拳经》是谁所著?包括有哪些内容?几十年来众说纷纭,影响了太极拳的理论研究。二十世纪初,唐豪在没有充分的证据下,就武断否定太极拳为张三丰所创,并将武禹襄得自武阳县盐店《太极拳经》中之部分内容《十三势行功要解》、《太极拳解》、《太极拳论要解》、《十三势说略》等说成是武禹襄所著,造成了太极拳史之混乱。确有必要对《太极拳经》作进一步的研究,正本清源,促进太极拳之健康发展.

一、太极拳渊源深远,张三丰是太极拳之集大成者

太极拳之渊源远矣,可追溯至《易经》阴阳变化之理,以及道家之祖老子之“专气致柔”、“致虚极,守静笃”、“知其雄,守其雌”、“柔弱胜刚强”、“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以其无以易之。弱之胜强,柔之胜刚,天下莫不知,莫能行”等大道之理。道家之理对太极拳影响深矣,无论其拳理、修炼、技击莫不受其影响。从这一意义上说,老子之《道德经》实为太极拳理论之灵魂,将其视为太极拳之经典也未曾不可。赵堡太极拳谱有歌诀曰:“太极之先,天地根源。老君(子)设教,宓子真传。玉皇上帝,正坐当庭。帝君真武,列在两边。三界内外,亿万神仙。传于此术,教成神仙。”将老子作为太极拳之创始人。太极拳虽不一定是老子所创,但道家之理与太极拳理是相一致的,老子自己也修炼“长生久视”之道,传下类似于太极拳之导引术也不足为奇。盖太极拳是从远古导引、禹步逐渐发展起来的,后被道家修炼者作为道家丹道之动功。而后也有不少关于太极拳之记载。据吴图南先生考证,文献可据参考的,断自六朝的程灵洗先生。先生所传的太极拳名叫“小九天法”。小九天法里面讲道:“太极拳非纯功于易经之理不能得也。”就是说一定要本着《周易》这部书的道理作研究,否则就做不到。又说:“以易经一书,必须朝夕悟在心内,必须朝夕会在身中,超以象外,得其环中。有人所不知而己独知之妙。”又说:“多学多思,明其真伪,定其取舍,法天行健,生生不已,自能知己知人,知己性,知人性,知物性,知天地之性。” 南北朝程灵洗、唐朝许宣平、李道子、宋朝程、王必都精太极拳术。

吴图南先生曾收藏有一本宋刻版程王必著《氵名水集》,其篇中《论小九天法》一章曰:“过之则为荒,不及则为陋,非中也。……至若阴阳之本,动静之萌,一动一静,互为其本,曷不于日用之间而观之,人必定也,然后能应,非动生于静乎?至于过者日化,神者固存,非静出于动乎?夫如是,则动与静一,物与我一,而又乌用乎胜之邪?故曰:听于眇,故能闻未极,视于新,故能见未形,思于睿,故能知未始……”唐李道子所传之秘授歌曰:“无形无象,全身透空;应物自然,西山悬磬;虎吼猿鸣,泉清河静;翻江播海,尽性立命。”其论高深莫测,非内功已达练神还虚之境所能作出来的。

明代宋远桥记述其祖学习太极拳的情况及太极拳在江南流传之经过的拳谱《宋谱》,对太极拳自南北朝至明代的历史沿革有着详尽的记载。《宋谱》全名叫《宋远桥太极功支派源流论》,在20世纪初公开其谱。至于顾留馨断《宋远桥太极功支派源流论》为宋书铭自著,其祖所传之“三世七”太极拳为其自造,进而批评宋书铭是“所谓精易理的幕客,好弄玄虚,初非偶然”,其论甚为武断,论据不足,带有极左思维。吴图南先生也从不同途径得到一部《宋谱》,书名叫《宋氏家传太极功源流支派论》,吴图南曾持书与宋书铭家传的《宋远桥太极功支派源流论》进行了相互对照,两谱仅仅在名称上有一点不同,其他内容完全一致。吴图南曾请专家对所收藏的该《宋谱》手抄本进行鉴定,经鉴定该手抄本为清初之抄本。这就说明《宋谱》并非宋书铭伪作。

民国初年,道教研究者萧天石先生穷究《道藏》,发现有不少道教重要经典没有收录。为弥补这一遗漏,萧老先生便不辞辛劳,足迹踏遍名山洞府,参访道佛名师数十辈,得道教南北两宗之传,尤多独得之秘。所收丹经秘籍达800余种之多,多为明、清之著作。《张三丰太极炼丹秘诀》是萧先生于武当山得之武当道总徐本善之珍藏。

后萧先生到了台湾,潜心整理,选刊《道藏精华》100余本,后又得结集出版。20世纪70年代台湾自由出版社出版了《道藏精华》,全套17集,其中第二集就收录了《张三丰太极炼丹秘诀》。在《张三丰太极炼丹秘诀》收录有《太极拳七十二路图谱》、《太极拳十要诀》、《十三势歌及打手歌》、《太极拳诀》、《太极行功法》以及太极修道等丰富内容,组成了完整的太极炼丹体系。

《张三丰太极炼丹秘诀》证明张三丰创立了太极丹道,开创了丹道三丰派,对后世武术和丹道修炼影响非常深远,确实是一代大宗师。《张三丰太极炼丹秘诀》中之拳经和现在流传的各家太极拳相一致,但各家太极拳所传的拳经缺少太极丹诀内容,这说明太极拳在流传过程中,民间各流派逐渐扬弃丹诀修道之内容,崇尚技击,渐而失其太极大道本来之面目。

应该说,太极拳自唐宋以来都有流传,张三丰只是太极拳的集大成者。在赵堡太极、杨式太极宗谱中都有题为“张三丰承留”的张三丰自述宗谱。曰:“天地即乾坤,伏羲为人祖。画卦道有名,尧舜十六母。微危允厥中,精一乃孔孟。神化性命功,七二乃文武。授之至予来,字著宣平许。延年药在身,元善从复始。虚灵能德明,理令气形具。万载永长春,心兮存真迹。三教无两家,统言皆太极。洁然塞而通,方正千年立。继往圣永绵,开来学常续。水火既济焉,愿至戎字毕。”在宗谱中,张三丰自述得唐许宣平太极拳功之事。在这里我们要明白一个道理,古人在说传自某某,并不一定是得自其亲传,也可能是亲传,也可能是间传。因在讲述源流时,一般只讲其历史具有代表性的几个人。如张三丰在《道派》(见《张三丰全集》)中曰“大道渊源,始于老子,一传尹文始……文始传麻衣,麻衣传希夷,希夷传火龙,火龙传三丰。”在近二千多年的时间里当然不只这几个传人。如曰王宗岳传自张三丰,并不一定就是张三丰亲传。张三丰承接易、道之理,旁采儒理佛论医学(张三丰主张三教合一),博取前代道门拳功、前期太极拳术(三世七、先天拳、后天拳、小九天法等)之精华,开创出以太极哲学为本体、以丹道养生为宗旨、以技击为非遇困厄而不发的太极丹功体系。张三丰创造了以太极拳为代表的武当内家拳,形成了中国“北尊少林,南崇武当”的武林两大门派。张三丰以其太极丹道、拳术(以太极拳为代表)、剑法开创了武当派、丹道三丰派,影响深远,其后武当派之分支至少有十余家。至于有人以张三丰高深莫测,生平事迹时隐时现,就否定了张三丰之存在。其论甚为偏激,毫无根据。张三丰之事迹见之于大量的史书、地方史志、拳谱、道诀、诗文,张三丰也著了大量著作,开创武当派、丹道三丰派,岂能无根据断定无张三丰其人?张三丰自隐无名,不求虚名,并不像某些人为了出名,不顾事实,自造奇论,哗众取宠。张三丰对金钱也很淡泊,没以其传奇经历撰写“回忆录”赚钱,也不像帝王随时有史官帮其记录,其生平当然时隐时现。不然,怎么号称犹龙派呢?至于宋之张三丰与元明之张三丰也可能是一人。现在国际上有个标准,说人的寿命等于成熟期的5至7倍者为长寿,也就是说人的寿命应该是100至175岁。一般人活到一百多岁就长寿。张三丰修炼大道,与一般人不同,活二百多岁、三百多岁也不是不可能。张三丰是吕洞宾以来最负盛名的神仙人物,体悟大道,与常人境界不同,自不可以常理论之。正如牛顿定律在量子力学里就不适合了,层次不同而已。以凡人之境自理解不到已悟大道之张三丰。

因张三丰对太极拳贡献巨大,后人都尊其为太极拳之祖师。武当三丰太极拳、云房太极拳、神功太极拳、先天太极拳、犹龙派太极拳、松溪太极拳、张祖意合太极拳、金蟾太极拳、赵堡太极拳、杨式太极拳、吴式太极拳、武式太极拳、孙式太极拳等各太极拳流派都尊张三丰为祖师。在各太极拳流派的拳论、宗谱都有太极拳传自张三丰的记载。孙禄堂曰:“太极拳发明于张三丰祖师,尽人知之。”(见孙禄堂《详论形意八卦太极之原理》)又在其所著之《太极拳学》曰:“故内家拳术,实与道家相表里,岂仅健身体、延年寿而已哉!”可见孙禄堂深得太极拳之真缔。赵堡太极拳秘笈《太极秘术》手抄本王柏青之序言曰:“余从师于温州张楚臣。先师曰:‘是术得之于道门,精微□□□不可言传之妙。’”此也可证太极拳传之道门。

但唐豪就要挑战张三丰创太极拳这人尽皆知的事实,他从清末陈鑫《陈氏太极拳图说》所载的一首陈王庭遗诗“到而今,年老残喘,只落得黄庭一卷随身伴,闷来时造拳”,就断定太极拳是陈王庭所创,否定了张三丰创太极拳这一人尽皆知的事实。其证据既不充分也不确实,论证方法更是错误,不合逻辑,就算该遗诗为陈王庭所作,陈王庭也曾经创拳,但所创并不一定就是太极拳。唐豪持“有错推定”的观点来收集证据,对不利于已的证据一概说是伪造,如说各太极拳流派所分别传抄的拳论有“此系张三丰老师遗论”句是后人给加上去的,又批评杨禄禅、武禹襄臆造张三丰创太极拳说,大骂“姜容樵最善扯谎,他对于著作的态度,极不忠实,尤足以证明吾的诊断是有理由的”(见唐豪《王宗岳太极拳经研究》)。唐豪以人身攻击作为论据,真是一大趣事。

由此,对太极拳的源流问题,现在的证据已足已推翻唐豪的论断,必须正本清源还其本来。

《太极拳经》是张三丰原著,王宗岳编注《张三丰太极炼丹秘诀》中收录有《太极拳十要诀》、《十三势歌》及《打手歌》、《太极拳诀》等内容,《太极拳诀》是从“一举动,周身俱要轻灵”,到 “进、退、顾、盼、定,即金、木、水、火、土也。” 该段拳论各家所传都署名张三丰所著。《张三丰太极炼丹秘诀》在流传过程中,其中部分内容也已缺失,不是一个整篇,在“一举动,周身俱要轻灵”之前应还有拳论。赵堡太极拳、武当太极拳等流派都传抄有《太极拳经歌诀六首》,姜容樵得自汤士林的乾隆时太极拳谱手抄本(下称《乾隆本》)也收录有《太极拳经歌诀六首》及其注释。深究一举动,周身俱要轻灵……无令丝毫问断耳”该段拳论,实是对太极拳经歌诀“举动轻灵神内敛,莫教断续一气研。左右宜有虚实处,意上寓下后天还”的解说发挥。杜育万在其《太极拳正宗》(1935年出版于河南开封,为当时河南国术馆太极拳教程)中也录有太极拳总歌,内容也是以该拳论逐句解说歌诀“举动轻灵神内敛,莫教断续一气研。左右宜有虚实处,意上寓下后天还”。该总歌署名陈清平,应是陈清平所传之意,杜育万在修订陈鑫《陈氏太极拳图说》时,将该总歌增补入《陈氏太极拳图说》,篇名为“杜育万述蒋发受山西师傅歌”,这说明杜育成认为该总歌是“蒋发受山西师傅歌”,陈清平所传。此可证太极拳论是对《太极拳经诀六首》的解说。

“长拳者,如长江大河,滔滔不绝也……即金、木、水、火、土也。”该段拳论是对歌诀掤捋挤按四方正,采挒肘靠斜角成。乾坤震兑乃八卦,进退顾盼定五行”的解说发挥。

察“太极者,无极而生,动静之机,阴阳之母也。动之则分,静之则合,无过不及,随曲就伸……所谓差之毫厘,谬之千里,学者不可不详辨焉。是为论”拳论,即各流派称其为《王宗岳太极拳经》,实是对歌诀“动分静合屈伸就,缓应急随理贯通。”和“忽隐忽现进则长,一羽不加至道藏。手慢手快皆非似,四两拨千运化良”的解说发挥。拳论中尚有“察‘四两拨千斤’之句,显非力胜,观耄耋能御众之形,快何能为?”之句,更可为证。该段拳论虽署名为王宗岳所作,深究其意,与拳论一举动,周身俱要轻灵”是相一致的,且该拳论在杨式、赵堡等各流派的手抄本中都有原注曰:“此系张三丰祖师遗论,欲令天下豪杰延年益寿,不徒作技艺之末也。”综合有关证据,可证该拳论是张三丰所作,王宗岳所传。然两拳论合起来尚有所缺失,不完整。查阅有关拳谱抄本,发现《乾隆本》内容比较完整,可与其他拳谱互补其缺。且姜容樵将其收录在《太极拳讲义》中时,保持原貌,如在拳经歌诀六首中之“束列”、“威音”等字,义不可解,但姜容樵仍保留其原貌。

先天太极拳乃太极拳丹道之嫡传,承张三丰宗脉,其所传拳谱之内容也相对完整,可与《乾隆本》、《张三丰太极炼丹秘诀》互校。先天太极拳传人李兆生在其所著《中国循经太极拳二十四式》中公布其流派所传之《太极拳经》(署名王宗岳作,下文称《先天本》),内容丰富,第一篇为 “太极者,无极而生,动静之机,阴阳之母也。动之则分……所谓差之毫厘,谬之千里,学者不可不详辨焉。是为论”的拳论,其后有《太极拳释名》、《学太极拳须敛神聚气论》、《太极行功说》、《太极行功歌》、《行功十要》、《行功十忌》、《行功十八伤》、《十三势行功歌诀》、《打手歌》、《十三势行功心解》(三篇,第一篇应为张三丰所作、第二、第三篇可能是王宗岳对张三丰心解的释注)、《打手歌注释》、《擎引松放四字》、《走架打手行工要言》等内容。《先天本》内容丰富,比较完整,有部分内容为其他拳经抄本所无,大部分内容可与其他流派之太极拳论相印证,为非常珍贵的资料。其文第一篇之《太极拳论》、《学太极拳须敛神聚气论》、《太极行功说》、《十三势行功歌诀》、《打手歌》、《太极行功歌》、《行功十要》、《行功十忌》、《行功十八伤》、《十三势行功心解》等内容,《张三丰太极炼丹秘诀》有录。可证其内容为张三丰所作(《十三势行功歌诀》、《打手歌》可能是由张三丰所集纳,张三丰之前的拳术名家所作,下文再详述)。在《先天本》中,王宗岳自述说:“以上先师遗著,已将太极拳精微奥妙之处,阐发无遗,因欲求显浅,以便后之有专斯道者,故略加注释,以为入门之助云尔。”可见《太极拳经》是王宗岳将张三丰的有关太极拳“遗著”进行编辑,并“略加注释,以为入门之助云尔”。结论是《太极拳经》是张三丰所著,王宗岳编注。《太极拳经》在流传过程中,由于各种原因,各派所得《太极拳经》都不完整,各得一部分内容。

王宗岳是太极拳史中一位重要人物,其生平现在尚缺乏资料考证。赵堡太极拳尊王宗岳为宗师,赵堡太极拳第一代传人蒋发之太极拳传自王宗岳(可能是亲传,也可能是隔几代传承)。所以王宗岳应是张三丰之后,蒋发之前。赵堡太极拳流派一直认为蒋发生于明万历二年,蒋发之后人也认为蒋发生于明万历二年(即公元1574年)。赵堡太极拳秘笈《太极秘术》手抄本中,王柏青之序言曰:“余从师于温州张楚臣。先师曰:‘是术得之于道门,精微□□□不可言传之妙。德不修者不与之,名利重者难成之,才不足□□□之。故择者不易,尔宜慎密勿惰。’余秘而习之已历四十余载,更忝以道家丹法,始悟其源流之泽长,光耀九州。” 写序的时间是:“雍正六年冬月,愚叟王柏青留示”。王柏青是太赵堡太极拳第四代传人,从其时间计算,说明蒋发生于明万历二年是有根据的。至于有人认为蒋发将太极拳传陈长兴,因而蒋发就是乾隆年代之人,其论并不确实。如前所述,古人讲传自某人,并不一定是亲传,也可能是间传,盖古人言祖不言师之故也。所以王宗岳应是明朝或宋、元之间之人,明朝人可能性大一些。至于唐豪论证说王宗岳是著《阴符枪谱》的山右王先生,其论据不充分,论证方法不合逻辑,根本不可取信。王宗岳生平甚难考证,然观其论,深得张三丰太极丹道之真缔,深通易理,拳技已臻化境,为太极拳承前启后的一代宗师。

三、《太极拳经》有着严密的逻辑结构

太极拳经》之内容可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是《太极拳经歌诀六首》及张三丰对歌诀的解说,先是以太极阴阳之理对歌诀进行解说,然后在《学太极拳须敛神聚气论》中,张三丰从更高的层次上,以丹道之理解太极歌诀。第二部分是太极行功,因需“功拳并练…相辅而行,方足致用,”所以论拳之后就介绍太极行功功法。第三部分是《十三势行功歌诀》、《打手歌》、张三丰对《十三势行功歌诀》的心解,以及王宗岳对张三丰《十三势行功歌诀》的注释、王宗岳对《打手歌》的注解和发挥。整篇拳经结构严密,逻辑性强。

四、《拳经歌诀六首》、《十三势歌》和《打手歌》是张三丰所传,有可能是张三丰之前的拳术名家所作

《太极拳经歌诀六首》、《太极拳经歌诀六首》、《十三势行功歌诀》进行了详细的解说论述,如其为自著,论说时其语气就非如此。如拳论有“察‘四两拨千斤’之句”来看,有可能《太极拳经歌诀六首》不是张三丰所作。

五、《太极拳经》可能有下篇

《太极拳经》之内容对拳理、行功论述全面,但其内容只是太极丹道的筑基部分,没有太极修道之内容。是否王宗岳没有继承太极丹道的修道功夫,恐不尽然。早期太极拳流派还有太极丹道之修炼。如传自王宗岳的赵堡太极拳早期也有太极丹道之修炼,赵堡太极拳第四代传人王柏青还著有《太极丹功义诠》、《太极丹功要术》,论述太极丹道之法。王宗岳应该是得到张三丰太极丹功的修道功夫的,王宗岳极有可能还编有张三丰关于太极丹道修道论著的专集,作为《太极拳经》的下篇,为太极丹道的高级功夫,内容就是在筑基之后进一步修炼的高级功法,《张三丰太极炼丹秘诀》修道篇、等篇章都可能编在里面,而且可能还有更丰富的。也许以后在考古会发现王宗岳所编的张三丰太极丹道修道论著的专集。

这篇文章被编辑了 5 次. 最近一次更新是在 10/08/2010 19:11:25

任逍遥
6、武英           英侠开迷路 教化愚泯心 授人见长训 势已入天真

注册时间: 30/08/2007 09:02:05
文章: 109
来自: 218.14.180.209
离线

2006年3月,忽然觉得心血来潮,于是用了一周的时间写了此文。但当时只看过《循经太极拳二十四式教程》,以及其他一些太极拳书籍,未能找到《中国太极拳统真大典》,对武当宗风缺乏了解,因而文章不够深入。后来该文发表在武当杂志上,武当杂志社给我寄了样本,我才知道武当杂志有李兆生先生的书卖(之前在我市的书报亭买不到武当杂志,也未上过互联网,武当杂志的地址还是叫一同事帮我找的),大喜过望,从武当杂志社购买了李兆生先生的大部分著作和可以购买到的武当杂志。潜心研读,方觉宗风之浩瀚,自己学识之浅陋。吾生也何幸,生逢太平,得识宗风。
任逍遥
6、武英           英侠开迷路 教化愚泯心 授人见长训 势已入天真

注册时间: 30/08/2007 09:02:05
文章: 109
来自: 218.14.180.209
离线

太极拳经
张三丰著 王宗岳编注

按:《太极拳经》是明王宗岳对张三丰祖师的太极拳论著进行编辑,并结合周易之理及自己练功心得对张三丰祖师太极拳论著进行注释、阐发而形成的一部太极拳经典著作。本篇以姜容樵所得乾隆抄本(简称《乾隆本》)、先天太极拳传人李兆生所传《太极拳经》(简称《先天本》)为主要根据,并参考《张三丰太极练丹秘诀》及其他太极拳谱进行校缉。虽不尽善,也是正本清源之意也。



校辑后拳经全文:

•太极拳经歌诀六首[1]
(张三丰传)
歌诀一:
顺项贯顶两膀松,束胁下气把裆撑[2]。
谓因开劲两捶争[3],五趾抓地上弯弓。
歌诀二:
举动轻灵神内敛,莫教断续一气研。
左右宜有虚实处[4],意上寓下后天还。
歌诀三:
扌朋 扌履 挤按四方正,采扌列 肘靠斜角成。
乾坤震兑乃八卦,进退顾盼定五行。
歌诀四:
极柔即刚极虚灵,运若抽丝处处明。
开展紧凑乃缜密,待机而动如猫行。
歌诀五:
拿住丹田练内劲,哼哈二气妙无穷。
动分静合屈伸就,缓应急随理贯通。
歌诀六:
忽隐忽现进则长,一羽不加至道藏。
手慢手快皆非似,四两拨千运化良。

•太极拳释名[5]
(张三丰著)
太极拳,一名长拳,又名十三势。长拳者,如长江大海,滔滔不绝也。十三势者,扌朋 扌履 挤按采扌列 肘靠,即乾、坤、艮、巽,四斜角也,此八卦也。进步、退步、左顾、右盼、中定,即金、木、水、火、土也,此五行也。一着一势,均不外乎阴阳,故又名太极拳。

•太极拳释义[6]
(张三丰著)
歌诀一:
顺项贯顶两膀松,束胁下气把裆撑。
谓因开劲两捶争,五趾抓地上弯弓。
虚灵顶劲,气沉丹田。提顶吊裆,心中力量。两膀松,然后空。开合按势怀中抱,七星势视如车轮,柔而不刚。彼不动,己不动,彼微动,而己意先动。由脚而腿,由腿而身,如练一气。如转鹘之鸟,如猫擒鼠。发劲如弓发矢,正其四体,步履要轻随,步步要滑齐。
歌诀二:
举动轻灵神内敛,莫教断续一气研。
左右宜有虚实处,意上寓下后天还。
一举动,周身俱要轻灵,尤须贯力。每一动,惟手先着力,随即松开,犹须贯串一气,不外起承转合,始而意动,既而劲动,转接要一线串成。[7]气宜鼓荡,神宜内敛,毋使有凹凸处,毋使有断续处。其根在脚,发于腿,主宰于腰,形于手指。由脚而腿而腰,总须完整一气。向前退后,乃得机得势。有不得机得势处,身便散乱,其病必于腰腿求之,上下、前后、左右皆然。凡此皆是意,不在外面。有上即有下,有前即有后,有左即有右。如意要向上,即寓下意,若将物掀起而加以挫之之力,斯其根自断,乃坏之速而无疑。虚实宜分清楚。一处自有一处虚实,处处总此一虚实。周身节节贯穿,无令丝毫间断耳。
歌诀三:
扌朋 扌履 挤按四方正,采扌列 肘靠斜角成。
乾坤震兑乃八卦,进退顾盼定五行。
长拳者,如长江大河,滔滔不绝也。十三势者扌朋 、扌履 、挤、按、采、扌列 、肘、靠,此八卦也。进步、退步、左顾、右盼、中定,此五行也。扌朋 、扌履 、挤、按,即坎、离、震、兑四方正也。采、扌列 、肘、靠,即乾、坤、艮、巽,四斜角也。进、退、顾、盼、定,即金、木、水、火、土也。
歌诀四:
极柔即刚极虚灵,运若抽丝处处明。
开展紧凑乃缜密,待机而动如猫行。
极柔软,然后极刚坚。能呼吸,然后能灵活。气以直养而无害,劲以曲蓄而有余。全身意在精神,不在气。有气者无力,无气者纯刚。气如车轮,腰似车轴。似松非松,将展未展。劲断意不断,藕断丝亦连。心为令,气为旗,腰为纛,先求开展,后求紧凑,乃可臻于缜密矣。先在心,后在身。腹松净,气敛入骨,神舒体静,刻刻在心。切记一动无有不动,一静无有不静。牵动往来气贴背,敛入脊骨,内固精神,外示安逸。迈步如猫行;运劲如抽丝。
歌诀五:
拿住丹田练内劲,哼哈二气妙无穷。
动分静合屈伸就,缓应急随理贯通。
拿住丹田之气,练住元形,能打哼哈二气。气贴背后,敛入脊骨。静动全身,意在蓄神,不在聚气。在气则滞。内三合,外三合。[8]太极者,无极而生,阴阳之母也。动之则分,静之则合。无过不及,随屈就伸。人刚我柔谓之走,人背我顺谓之粘。动急则急应,动缓则缓随。虽变化万端,而理与性惟一贯。由招熟而渐至懂劲,由懂劲而阶及神明。然非用力之久,不能豁然贯通焉。
歌诀六:
忽隐忽现进则长,一羽不加至道藏。
手慢手快皆非似,四两拨千运化良。
虚领顶劲,气沉丹田,不偏不倚,忽隐忽现。左重则左虚,右重则右杳。仰之则弥高,俯之则弥深。进之则愈长,退之则愈促。一羽不能加,蝇虫不能落。人不知我,我独知人。英雄所向无敌,盖皆由此而及也。斯技旁门甚多,虽势有区别,概不外壮欺弱、慢让快耳。有力打无力,手慢让手快,是皆先天自然之能,非关学力而有力也。察“四两拨千斤”之句,显非力胜,观耄耋能御众之形,快何能为?立如平准,活似车轮。偏沉则随,双重则滞。每见数年纯功,不能运化者,率皆自为人所制[9],双重之病未悟耳。欲避此病,须知阴阳。粘即是走,走即是粘。阳不离阴,阴不离阳,阴阳相济,方为懂劲。懂劲后,愈练愈精,默识揣摩,渐至从心所欲。本是舍己从人,多误舍近求远,所谓差之毫厘,谬之千里,学者不可不详辨焉。是为论。
欲令天下豪杰延年益寿,不徒作技艺之末也。[10]
此论句句切要,并无一字陪衬。非有夙慧之人,未能悟也。先师不肯妄传,非独择人,亦恐枉费工夫耳。[11]

•学太极拳须敛神聚气论[12]
(张三丰著)
太极之先,本为无极鸿蒙一气,混然不分,故无极为太极之母,即万物先天之机也。二仪分,天地判,始成太极。二气为阴阳,阴静阳动,阴息阳生。天地分清浊,清浮浊沉,清高浊卑。阴阳相交,清浊相媾,氤氲化生,始育成物。人之生世,本有一无极,先天之机是也。迨入后天,即成太极,故万物莫不有无极,亦莫不有太极也。人之作用,有动必静,静极必动,动静相因,而阴阳分,浑然一太极也。人之生机,全恃神气。气清上浮,无异上天。神凝内敛,无异下地。神气相交,亦宛然一太极也。故传我太极拳法,即须先明太极妙道,若不明此,非吾徒也。太极拳者,其静如动,其动如静。动静循环,相连不断,则二仪即交,而太极之象成。内敛其神,外聚其气,拳未到而意先到,拳不到而意气亦到。意者,神之使也。神气即媾,而太极之位定。其象即成,其位即定。氤氲化生,而演为七十二之数。太极拳总势十有三。扌朋 扌履 挤按采扌列 肘靠,进步退步右顾左盼中定。按八卦五行之生克也。其虚灵、含拨、松腰、定虚实、沉坠、用意不用力、上下相随、内外相合、相连不断、动中求静,此太极拳之十要。学者之不二法门也。学太极拳为入道之基。入道以养心定性,聚气敛神为主。故习此拳,亦须如此。若心不能安,性即扰之。气不外聚,神必乱之。心性不相接,神气不相交,则全身之四体百脉,莫不尽死。虽依势作用,法无效也。欲求安心定性,敛神聚气,则打坐之举不可缺,而行功之法不可废矣。学者须于动静之中寻太极之益,于八卦五行之中求生克之理,然后混七二之数,浑然成无极。心性神气,相随作用,则心安性定。神敛气聚,一身中之太极成,阴阳交,动静合,全身之四体百脉,周流通畅,不黏不滞,斯可以传吾法矣。
•太极行功说[13]
太极行功,功在调和阴阳[14],交合神气。打坐即为第一步下手功夫。行功之先,犹应治脏,使内脏清虚,不着渣滓。则神敛气聚,其息自调。进而吐纳,使阴阳交感,浑然成为太极之象。然后再行运各处功夫。冥心兀坐,息思虑,绝情欲,保守真元,此心功也。盘膝曲股,足跟紧抵命门,以固精气,此身功也。两手紧掩耳门,叠指背弹耳根骨,以被动风池邪气,此首功也。两手擦面,待其热,更用唾沫偏摩之,以治外侵,此面功也。两手按耳轮,一上一下摩擦之,以清其火,此耳功也。紧合其睫,睛珠内转,左右互行,以明神室,此目功也。大张其口,以舌搅口,以手鸣天鼓,以治其热,此口功也。舌抵上颚,津液自生,鼓漱咽之,以润其内,此舌功也。叩齿三十六,闭紧齿关,可集元神,此齿功也。两手大指,擦热揩鼻,左右三十六,以镇其中,此鼻功也。既得此行功奥窍,还须正心诚意,冥心绝欲,从头做去,始能逐步升登,证悟大道,长生不老之基,即胎于此。若才得太极拳法,不知行功之奥妙,挈置不顾,此无异炼丹不采药,采药不炼丹,莫道不能登长生大道,即外面功夫,亦决不能成就。必须功拳并练。盖功属柔而拳属刚,拳属动而功属静,刚柔互济,动静相因,始成为太极之象。相辅而行,方足致用,此练太极拳者,所以必先知行功之妙用。行功者,所以必先明太极之妙道也。

•太极行功歌[15]
两气未分时,浑然一无极。[16]
阴阳位即定,始有太极出。
人身要虚灵,行功主呼吸。
呵嘘呼口四 吹,加嘻成六数。[17]
六字意如何,治脏不二诀。
治肝宜用嘘,嘘时睁其目。
治肺宜用口四 ,口四 时手双托。
心呵顶上叉。肾吹抱膝骨。
脾病一再呼,呼时把口嘬。
仰卧时时嘻,三焦热退郁。
持此行内功,阴阳调胎息。
大道在正心,诚意长自乐。
即此是长生,胸有不死药。

•行功十要[18]
面要常擦,目要常揩,耳要常弹,齿要常叩,背要常暖,胸要常护,腹要常摩,足要常搓,津要常咽,腰要常揉。

•行功十忌
忌早起科头,忌阴室纳凉,忌湿地久坐,忌冷着汗衣,忌热着晒衣[19],忌汗出扇风,忌灯烛照睡,忌子时房事,忌凉水着肌,忌热火灼肤。

•行功十八伤
久视伤精,久听伤神,久卧伤气,久坐伤脉,久立伤骨,久行伤筋,暴怒伤肝,思虑伤脾,极忧伤心,过悲伤肺,至饱伤胃,多恐伤肾,多笑伤腰[20],多言伤液,多睡伤津,多汗伤阳,多泪伤血,多交伤髓。

•十三势行功歌诀、打手歌[21]
十三总势莫轻视,命意源头在腰隙。
变转虚实须留意,气遍身躯不稍滞。
静中触动动犹静,因敌变化示神奇。
势势存心揆用意,得来不觉费功夫。
刻刻留心在腰间,腹内松静气腾然。
尾闾中正神贯顶,满身轻利顶头悬。
仔细留心向推求,屈伸开合听自由。
入门引路须口授,功夫无息法自修。
若言体用何为准,意气君来骨肉臣。
详推用意终何在,益寿延年不老春。
歌兮歌兮百四十,字字真切义无遗。
若不向此推求去,枉费功夫贻叹息。

扌朋 扌履 挤按须认真,上下相随人难进。
任他巨力来打我,牵动四两拨千斤。
引进落空合即出,粘连黏随不丢顶。

•十三势行功心解[22]
(张三丰著)
以心行气,务使沉着,乃能收敛入骨;以气运身,务令顺遂,乃能便利从心。精神能提得起,则无迟重之虞,所谓顶头悬也;意气须换得灵,乃有圆活之趣,所谓变动虚实也。发劲须沉着松静,专注一方;立身须中正安舒,支撑八面。行气如九曲珠,无微不到;远劲如百炼钢,何坚不摧。形如搏兔之鹄,神似捕鼠之猫。静如山岳,动若江河。蓄劲如张弓,发劲如放箭。曲中求直,蓄而后发。力由脊发,步随身换。收即是放,连而不断。往复须有折叠,进退须有转换。极柔软然后极坚刚,能呼吸然后能灵活。气以直养而无害,劲以曲蓄而有余。心为令,气为旗,腰为纛。先求开展,后求紧凑,乃可臻于缜密矣。
又曰:先在心,后在身。腹松净,气敛入骨,神舒体静,刻刻在心。切记一动无有不动,一静无有不静。牵动往来气贴背,敛入脊骨,内固精神,外示安逸。迈步如猫行;运劲如抽丝。全身意在精神,不在气,在气则滞;有气者无力,无气者纯刚。气若车轮,腰如车轴。[23]
又曰:身虽动,心贵静。气须敛,神宜舒,心为令,气为旗,神为主帅,身为驱使,刻刻留意,方有所得。先在心,后在身,在身则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所谓一气呵成,舍己从人,引进落空,四两拨千斤也。须知一动无有不动,一静无有不静,视动犹静,视静犹动,内固精神,外示安逸。须要从人,不要由己;从人则活,由己则滞。尚气者无力,养气者纯刚。彼不动,己不动,彼微动,己先动,以己依人,务要知己,乃能随转随接;以己粘人,必须知人,乃能不后不先。精神能提得起,则无迟重之虞,粘依能跟得灵,方见落空之妙。往复须分阴阳,进退须有转合。机由己发,力从人借。发劲须上下相随,乃一往无敌;立身须中正不偏,方能八面支撑。静如山岳,动若江河,迈步如猫行,运劲如抽丝,蓄劲如张弓,发劲如放箭,行气如九曲珠,无微不到;运劲如百炼钢,何坚不摧。形如搏兔之鹊,神似捕鼠之猫,曲中求直,蓄而后发。收即是放,连而不断。极柔软,然后能极坚刚;能粘依,然后能灵活。气以直养而无害,劲以曲蓄而有余。渐至物来顺应,是亦知止能得矣。[24]

•十三势行功心解[25]
(注:可能是王宗岳对张三丰《十三势行功心解》的解说,为区别于上篇,宜更名为《十三势行功心解•释说》。)
以心行气,务使沉着,乃能收敛入骨,所谓命意源头在腰隙也。意气须换得灵,乃有圆活之趣,所谓变换虚实须留意也。立身中正安舒,支撑八面,行气如九曲珠,无微不到,所谓气遍身躯不稍滞也。发劲须沉着松静,专注一方,所谓静中触动,动中犹静也。往复须有折叠,进退须有转换,所谓因敌变化示神奇也。曲中求直,蓄而后发。所谓势势存心揆用意,刻刻留心在腰间也。精神能提得起,则无迟重之虞,所谓腹内松净气腾然也。虚灵顶劲,气沉丹田,不偏不倚,所谓尾闾中正神贯顶,满身轻利顶头悬也。以气运身,务令顺遂,乃能便利从心,所谓屈伸开合听自由也。心为令,气为旗,神为主帅,腰为驱使,所谓意气君来骨肉臣也。

•十三势行功心解[26]
(注:此应是王宗岳对张三丰《十三势行功心解》的注释,为区别于上两篇,宜更名为《十三势行功心解•注》。)
以心行气,务使沉着,乃能收敛入骨;以气运身,务令顺遂,乃能便利从心。
心为身之枢纽,意为心之表形,气即心意发动之原料;故机枢一动,全部运行,所以心意之所至,气亦心随之而至,惟意至然后可以行气;意要沉着,其气方能收敛入骨;用功久纯,自可以气运身;但气之所到,不可使有阻滞,悟乎此,由往来变动,无不从心矣。

精神能提得起,则无迟重之虞,所谓顶头悬也;意气须换得灵,乃有圆活之妙,所谓变动虚实也。
太极拳最重精神,故贯神于顶,气乃下沉于丹田,精神由此焕发,动作从心,自无迟滞之虞矣。与敌相黏,尤贵随机换意,不用拙力,乃得灵通,如是,则虚实变换,无不如意,所以有圆活之妙也。

发劲须沉着松静,专注一方;立身须中正安舒,支撑八面。
此言发劲时,心意手足,均须沉着;因无杂念则意净,无拙力则体松,而精神贯注,无论敌方如何袭击,皆能随意应付。顶头悬则身中正;气下沉则体安舒,故一片稳定,自可支撑八面。八面者,即“四正”“四隅”也。

行气如九曲珠,无微不到;运劲如百炼钢,何坚不摧。
四肢百体,虽至细微处,若意有所注,气无不到,有似珠之圆滑,故力无不化。太极之运动,在表面观,似不着力,但劲自内发,最无穷尽,如百炼之钢,无坚不摧。

形如搏兔之鹄,神似捕鼠之猫。静如山岳;动若江河。
动作变换之形状,如凌空搏兔之鹄,盘旋莫定;凝神蓄势而待发,似伏地捕鼠之猫,相机便至。不动如山岳,喻其稳实不浮也;动若江河,喻其气动不断也。

蓄劲如张弓,发劲如放箭。曲中求直,蓄而后发。力由脊发,步随身换。
张弓如望(十五日)月,此言蓄劲之满;放箭若流星,是谓发劲之速。以柔化人之刚日曲,敌刚既化,我心乘机往攻,劲发而得直矣。沉肩贯气,力由脊发,而及指端;步法则随身转动,变换不定。

收即是放,连而不断。往复须有折叠,进退须有转换。
收即黏化,放为击敌。故能化人者,方能击人。惟击人之时,其劲似断,但其意能复黏。折叠者,即内外变化之作用也。其往来之折叠,虚实不定,而有变化;步法须要变换,进退方得如意。

极柔软然后极坚刚,能呼吸然后能灵活。气以直养而无害;劲以曲蓄而有余。
太极拳以柔为刚,演习之时,极柔缓者,其劲愈长,其气至刚,故天下之至柔者,能至刚也。呼吸即气之出纳。善养气者,必能直引而归于丹田,然后周于全体,意到气到,四肢灵活,而无神态呆滞之弊,所谓浩气常存,用之则行也。遇敌时,曲蓄其劲以待发,不发则已,一发而莫之能御也。

心为令,气为旗,腰为纛。先求开展,后求紧凑,乃可臻于缜密矣。
心为主帅,用以发号施令也;气为旗官,用以传达命令也;四肢之运用,以腰为中军,乃纛之所在,用以监督左右前后而攻敌也。凡练架子及推手,均要开展得法,各部动作,始能接应如意。所谓求紧凑者,即由大圈以归小圈,无圈则是藏于密也,惟功夫精纯者,乃可
以言此,即能“收、放”之意而已。

又云:先在心,后在身。腹松净,气敛入骨,神舒体静,刻刻在心。切记一动无有不动,一静无有不静。
太极拳以心意为机枢,以身体为机件,故先心意而后身体。腹任自然则松,无杂念则净,其气自能收敛入骨,故神安体静,应变整暇而不慌乱。表里联成一气,所以有动则俱动,静则俱静之功效也。

牵动往来气贴背,敛入脊骨,内固精神,外示安逸。迈步如猫行;运劲如抽丝。
与人较技时,因往来角逐之牵动,易犯躔轻气浮之病,故须沉气贴背,敛于脊骨,则力由脊骨趋出,运行于各部,神固体逸,自能示人以镇静。步法取猎行之联络姿势;运动若抽丝之贯串不断。

全身意在精神,不在气,在气则滞;有气者无力,无气者纯刚。气若车轮,腰如车轴。
太极拳专尚精神,不尚气力,彼尚气力者,必为浊气与拙力而已。故善养气者,当以腰为发劲之中枢,气为轮,若轴之贯轮旋转,运输以及全身,而无丝毫之阻滞。

•打手歌注释(按:打手即推手也)[27]
(王宗岳对打手歌的注释)
扌朋 捋挤按,须认真,上下相随人难进,任他巨力来打我,牵动四两拨千斤!引进落空合即出,粘连黏随不丢顶。
“扌朋 捋挤按”四字,均按照师传之规矩,丝毫不能违识!练久功深,方能上下相随,一动无有不动,敌不能进攻,彼虽以巨力打来,略为牵动,则我之四两,自可拨彼千斤!当其用力时,方向必不能变,我即随彼之方向而引进,彼自落空矣。然必须粘、连、黏、随,不丢,不顶,乃克臻此也。
又曰:彼不动,己不动;彼微动,己先动。劲似松非松,将展未展,劲断意不断。
打手时,静待敌势,彼不动,我亦不动,彼如微动,必有方向,我意在彼先,随其方向而先动,则彼必跌出矣;故敌用力愈大,受跌亦愈重也。未动时,一种凝神蓄势之姿态,意似松而未松,劲将展而未展,遇机放劲;放时,劲似断而意仍不断也。
以上先师遗著,已将太极拳精微奥妙之处,阐发无遗,因欲求显浅,以便后之有专斯道者,故略加注释,以为入门之助云尔。

•擎引松放四字[28]
(可能为王宗岳著)
擎开彼劲借彼力(中有灵字)。引到身前劲始蓄(中有敛字)。
松开我劲勿使屈伸(中有静字)。放时腰脚认端的(中有整字)。

•走架打手行工要言[29]
(可能为王宗岳著)
昔人云:能引进落空,便能四两拨千斤。不能引进落空,便不能四两扬长避短拨千斤。语甚概括。初学未由领悟,予加数语以解之,俾有志斯技者,得所从入,庶日进有功矣。欲要引进落空,四两拨千斤,先要知己知彼。欲要知己知彼,先要舍己从人。欲要舍己从人,先要得机得势。欲要得机得势,先要周身一家。欲要周身一家,先要周身无有缺陷。欲要周身无有缺陷,先要神气鼓荡。欲要神气鼓荡,先要提起精神。欲要提起精神,先要神不外散。欲要神不外散,先要神气收敛入骨。欲要神气收敛入骨,先要两股前节有力。两肩松开,气向下沉,劲起于脚根,变换在腿,含蓄在胸,运动在两肩,主宰在腰。上于两膊相击,下于两腿相随,劲由内换。收便是合,放即是开。静则俱静,静是合,合中寓开。动则俱动,动是开,开中寓合。触之则旋转自如,无不得力,才能引进落空,四两拨千斤。平日走架是知己功夫。一动势先问自己周身合上数项否。少有不合,即速改换。走架所以要慢,不要快。打手是知人功夫。动静固是知人,仍是问己。自己安排得好,人一挨我,我不动彼丝毫。趁势而入,接定彼劲,彼自跌出。如自己有不得力处,便是双重未化。要于阴阳开合求之。所谓知己知彼,百战百胜也。


(全文完)


校注:
[1]《太极拳经歌诀六首》见《乾隆本》及赵堡等太极拳流派拳谱,应是拳经第一篇,其后之内容为张三丰对拳经歌诀的解说。根据歌诀功夫层次高低(从基本要领到“一羽不能加”的高级境界),对歌诀的顺序作了调整。
[2]“束胁”,有的拳论误为“束列”,义不可解,应为传抄之误。改为:束胁下气把裆撑。
[3]“谓因开劲两捶争”一句,乾本作“威音开劲两捶争”,义不可解,应为传抄之误,改为:“谓因开劲两捶争”。
[4] 《乾隆本》作“左宜右有虚实处”,应是抄写所误,据陈炎林《太极拳刀剑杆散手合编》中所载歌诀改为:“左右宜有虚实处”。
[5]据《先天本》,与下文《太极拳释义》为一整体,先释其名,再详其论,所以应也是张三丰所作。
[6] 张三丰著,《张三丰太极练丹秘决》有收录部分内容,是对歌诀六首的解说,根据《乾隆本》和《先天本》校辑。在歌诀的解说中,根据其内容结构,对部分文字顺序作了调整。
[7]《先天本》在《十三势行功心解》有“又曰:每一动,惟手先着力,随即松开,犹须贯串一气,不外起承转合,始而意动,既而劲动,转接要一线串成。气宜鼓荡,神宜内敛,勿使有缺陷处,勿使有凹凸处,勿使有断续处。其根在脚,发于腿,主宰于腰,形于手指。由脚而腿而腰,总须完整一气。向前退后,乃得机得势。有不得机势处,身便散乱,必至偏倚,其病必于腰腿求之,上下前后左右皆然。凡此皆是意,不在外面。有上即有下,有前即有后,有左即有右。如意要向上,即寓下意。若将物掀起,而加以挫之之力,斯其根自断,乃坏之速而无疑。虚实宜分清楚,一处自有一处虚实,处处总此一虚实,周身节节贯串,勿令丝毫间断耳。”此是对歌诀“举动轻灵神内敛,莫教断续一气研。左右宜有虚实处,意上寓下后天还。”的解说,《先天本》应是在流传过程中将其误抄至《十三势行功心解》。此文 “每一动,惟手先着力,随即松开,犹须贯串一气,不外起承转合,始而意动,既而劲动,转接要一线串成。”与别本“一举动,周身俱要轻灵,尤须贯力。”一句,文义相近。故将其两句合在一起。
[8] 《乾隆本》“气贴背后,敛入脊骨。静动全身,意在蓄神,不在聚气。在气则滞。内三合,外三合。”此句原在《十三势歌》之后,只有这一句,应是误抄,其内容是讲述运气之法,故将其移到“能打哼哈二气”之后。
[9] 《先天本》为“率皆自为人制”,无“所”字,据《乾隆本》改为“率皆自为人所制”。
[10] 杨式、赵堡等各式太极拳谱,有“此系张三丰祖师遗论,欲令天下豪杰延年益寿,不徒作技艺之末也。”之语。
[11] 此应是王宗岳对张三丰遗论的评语。
[12] 《张三丰太极练丹秘诀》、《先天本》都有收录《学太极拳须敛神聚气论》,此是张丰三从“学太极拳为入道之基”的高度对太极拳作进一步的阐述,立论高,理法明。杨、陈、武、吴各太极拳流派都无此论。据《先天本》。
[13] 《张三丰太极练丹秘诀》、《先天本》都有收录《太极行功说》。张三丰强调说“此炼太极拳者,所以必先知行功之妙用”。所以太极拳术须与行功“相辅而成,方足致用”。据《先天本》。
[14] 《先天本》作“太极行功,功在调整和阴阳”,据《张三丰太极练丹秘诀》改为“太极行功,功在调和阴阳”。
[15] 《先天本》、《张三丰太极练丹秘诀》收录有《太极行功歌》,是以歌诀形式阐明行功之法。据《先天本》。
[16] 先天本缺“浑然一无极”的“一”字,据《张三丰太极练丹秘诀》改。
[17]先天本缺“加嘻成六数”的“数”字,据《张三丰太极练丹秘诀》改。
[18] 《行功十要》、《行功十忌》、《行功十八伤》三篇,《先天本》、《张三丰太极长生诀》都有收录,赵堡太极拳也传有此三篇,署名为张三丰所作。
[19] 《先天本》作“忌热着哂衣”,据《张三丰太极练丹秘诀》改为“忌热着晒衣”。
[20] 《先天本》作“多生伤腰”,据《张三丰太极练丹秘诀》改为“多笑伤腰”。
[21] 《十三势行功歌诀、打手歌》,杨式、吴式、赵堡等各太极拳流派都有流传,《张三丰太极练丹秘诀》、《先天本》、《乾隆本》都有收录此歌诀。应为张三丰所传。
[22] 《张三丰太极练丹秘诀》、《先天本》都有收录《十三势行功心解》,各太极拳流派也都有传。此应是张三丰所作。《先天本》共有《十三势行功心解》三篇。
[23] 此心解有部分文字与对拳经歌诀“极柔即刚极虚灵,运若抽丝处处明。开展紧凑乃缜密,待机而动如猫行。”的解说拳论相同。可能因其论与《十三势行功歌诀》相同,所以将其作为论摘抄来解说《十三势行功歌诀》。
[24] 《先天本》中该段拳论(“又曰:身虽动,心贵静。气须敛,神宜舒……”)原在《十三势行功心解》第二篇,审其词义,观《十三势行功心解》之行文结构,将其移为《十三势行功心解》第一篇较为合适,该论极可能也是张三丰所著。武禹襄所传拳谱《太极拳论要解》(“先在心,后在身。腹松净……”该段拳论)、《太极拳解》(“身虽动,心贵静。气须敛,神宜舒……”该段拳论)与此相同。郝月如所藏《拳谱》(为李亦畲1881年写赠其门生郝月如的太极拳谱,封面题作《王宗岳太极拳论》)其拳论前都有“解曰”二字,此应是“十三势行功心解曰”之意。《太极拳论要解》、《太极拳解》应是武禹襄得自武阳县盐店拳谱的一部分内容。唐豪以郝月如所藏《拳谱》中“打手要言(将《太极拳解》、《十三势说略》、《太极拳论要解》、《太极拳解》四篇合为一篇)”篇末有“禹襄武式并识”六个字,就断定此四篇皆为武禹襄所著,甚为武断,该手抄本封面已有“王宗岳太极拳论”之标题。且武式太极拳其他拳谱手抄本都指明或暗示是王宗岳拳谱的一部分,可证唐豪之论错误。
[25] 此论可能是王宗岳对张三丰《十三势行功心解》的解说。《先天本》本还有“又曰:身虽动,心贵静。气须敛,神宜舒……”、“又曰:每一动,惟手先着力,随即松开,犹须贯串一气,不外起承转合,始而意动,既而劲动,转接要一线串成。气宜鼓荡,神宜内敛……”二段文字,第一段移到上一篇《十三势行功心解》中,第二段为歌诀“举动轻灵神内敛,莫教断续一气研。左右宜有虚实处,意上寓下后天还。”的解说,移到《太极拳释说》。
[26] 此应是王宗岳对张三丰《十三势行功心解》的注释。据《先天本》。
[27] 此应是王宗岳对《打手歌》的注释。据《先天本》。
[28] 此应是王宗岳对推手、技击的秘诀。据《先天本》。武式太极拳谱有传,有可能是武禹襄得自武阳县盐店拳谱的一部分内容。
[29] 此应是王宗岳对推手、技击的详细论述。据《先天本》。武式太极拳谱有传,有可能是武禹襄得自武阳县盐店拳谱的一部分内容。

任逍遥
6、武英           英侠开迷路 教化愚泯心 授人见长训 势已入天真

注册时间: 30/08/2007 09:02:05
文章: 109
来自: 218.14.180.209
离线

2006年写《太极拳经之研究》一文时,对《太极拳经》作了校缉,作为该文的最后一部分,后来在武当杂志发表时该部分被删节。可能是还不完善的原因。近翻到以前的文稿,就将其传上来,请各位前辈贤士提出修改意见,互相探讨,以求完善。
文熙
12、剑真           剑真合于道 大千是法身 六甲合三昧 内外同此身
[Avatar]

注册时间: 04/01/2008 23:17:43
文章: 6342
离线

:RS

大千万古岁月稠 惟有修真是吾求
龙心雪魄映玄宇 点点星光共诗修
耄耋
1、初义士           初义鸣铁甲 壮怀演三军 拳脚并锋仞 始知入自身

注册时间: 29/09/2008 08:56:49
文章: 11
离线

王宗岳编注《张三丰太极炼丹秘诀》?妖言岂可为真?
耄耋
1、初义士           初义鸣铁甲 壮怀演三军 拳脚并锋仞 始知入自身

注册时间: 29/09/2008 08:56:49
文章: 11
离线

赵堡有乾隆本歌诀吗?拿出来嗮嗮!
任逍遥
6、武英           英侠开迷路 教化愚泯心 授人见长训 势已入天真

注册时间: 30/08/2007 09:02:05
文章: 109
来自: 218.14.180.209
离线

是编注《太极拳经》。王宗岳是张三丰的传人(亲传或隔代传人),对先辈的著作进行整理编注,也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有什么可大惊小怪的。我也是从现有发现的资料进行推论分析,得出的一个可能的事实。
文熙
12、剑真           剑真合于道 大千是法身 六甲合三昧 内外同此身
[Avatar]

注册时间: 04/01/2008 23:17:43
文章: 6342
离线

您的原创文章写得太好了!要真实地向世人介绍丹经武学,就要像您这样有理有据的进行论证,我非常冒昧的请您就丹经武学的相关功法和内容,再次组稿并向《武当》杂志社投稿,也可以由论坛代为投稿。经玄门问道同修和《武当》杂志社取得联系,他们非常欢迎我们积极投稿,并表示会认真对待每一篇稿件,因此希望您和各位同道都能执笔行文,积极的向社会大众介绍丹经武学,或者以修习体会的形式,或者以论文的形式,总之文体不限,可以多种多样,目的就是对国学宗风的研究和探讨!您以为如何?

大千万古岁月稠 惟有修真是吾求
龙心雪魄映玄宇 点点星光共诗修
bobo
5、武士           武士封两极 造作自我身 锋拦如长短 如一始见真

注册时间: 29/05/2009 21:28:18
文章: 94
离线

好,继续 。

这篇文章被编辑了 4 次. 最近一次更新是在 31/05/2009 05:05:55

任逍遥
6、武英           英侠开迷路 教化愚泯心 授人见长训 势已入天真

注册时间: 30/08/2007 09:02:05
文章: 109
来自: 218.14.180.209
离线

多谢各位师兄弟支持,近日正在构思一篇文章,写好后再请大家指教。
讨论太极拳经,要先详细阅读以下资料:《张三丰太极炼丹秘诀》、姜容樵《太极拳讲义》、李兆生《中国循经太极拳二十四式》、杜元化《太极拳正宗》、王新午《太极拳阐宗》、许禹生《太极拳势图解》、赵堡太极所传《太极秘术》及其他拳论、《太极法说》、《宋氏太极功源流支派论》及《宋谱》、吴图南、孙禄堂有关文集及杨、吴、武等各式太极所传拳谱拳论。
任逍遥
6、武英           英侠开迷路 教化愚泯心 授人见长训 势已入天真

注册时间: 30/08/2007 09:02:05
文章: 109
来自: 218.14.180.209
离线

对太极拳经,我是这样论证的:
论点一:“太极者,无极而生,动静之机,阴阳之母也。动之则分,静之则合,无过不及,随曲就伸……所谓差之毫厘,谬之千里,学者不可不详辨焉。是为论”等拳论是对太极拳歌诀六首的解说。
证据如下:
1、从内容可以看出拳论是对歌诀的解说。可看我校辑后的拳论,有一定文化素质应该看得出来。
2、从行文语气上也可证明。拳论“察‘四两拨千斤’”句更是明证。
3、姜容樵《太极拳讲义》收录了乾隆时太极拳手抄本,拳论就是对六首歌诀的解说,虽有错漏,但内容相对完整,可证太极拳经的原貌就是拳论解说歌诀。
4、杜元化《太极拳正宗》收录了太极拳总歌,是逐句以拳论解说歌诀。杜育万在修订陈鑫《陈氏太极拳图说》时,将该总歌增补入《陈氏太极拳图说》,篇名为“杜育万述蒋发受山西师傅歌”。
任逍遥
6、武英           英侠开迷路 教化愚泯心 授人见长训 势已入天真

注册时间: 30/08/2007 09:02:05
文章: 109
来自: 218.14.180.209
离线

论点二:拳论是张三丰所著。
证据如下:
1、《张三丰太极炼丹秘诀》以及先天太极拳、杨、武、赵堡等流派所传都有《张三丰太极拳论》一篇,而据论据一所证,此拳论也是解说歌诀的一部分。由此可推,整篇拳论应是张三丰所著。
2、杨式、赵堡等各式太极拳谱,虽然署名是王宗岳,但都有“此系张三丰祖师遗论,欲令天下豪杰延年益寿,不徒作技艺之末也。”之语。可证此一部分也是张三丰所著,王宗岳编辑整理。
3、先天六脉太极拳传人李兆生老师所传拳谱最为完整,并在拳论之后有:“此论句句切要,并无一字陪衬。非有夙慧之人,未能悟也。先师不肯妄传,非独择人,亦恐枉费工夫耳。”之句,这是王宗岳编注拳经时的说明,也证明拳论是张三丰所著。

这篇文章被编辑了 1 次. 最近一次更新是在 02/06/2009 20:52:46

任逍遥
6、武英           英侠开迷路 教化愚泯心 授人见长训 势已入天真

注册时间: 30/08/2007 09:02:05
文章: 109
来自: 218.14.180.209
离线

论点三:歌诀是张三丰之前的先贤所著。
证据如下:
拳论是张三丰对歌诀的解说,从其行文语气不是对自己著作的解说,而是对前辈先贤著作的解说,所以说歌诀是张三丰之前的先贤所著。具体何人所著,尚无明确证据。张三丰是火龙真人的弟子,火龙真人是陈抟老祖的弟子,相传陈抟老祖所传有六合八法拳(太极拳一种),有可能歌诀是陈抟传火龙真人,再传张三丰,当然,这只是我的推测。

这篇文章被编辑了 1 次. 最近一次更新是在 02/06/2009 21:18:13

任逍遥
6、武英           英侠开迷路 教化愚泯心 授人见长训 势已入天真

注册时间: 30/08/2007 09:02:05
文章: 109
来自: 218.14.180.209
离线

论点四:《学太极拳须敛神聚气论》是张三丰所著,是从修道的高度阐述太极拳之理。
证据如下:
《张三丰太极练丹秘诀》、李兆生老师所传拳谱都有收录《学太极拳须敛神聚气论》,《张三丰太极练丹秘诀》注明此论是张三丰所著。此是张丰三从“学太极拳为入道之基”的高度对太极拳作进一步的阐述,立论高,理法明。杨、陈、武、吴各太极拳流派都无此论。
任逍遥
6、武英           英侠开迷路 教化愚泯心 授人见长训 势已入天真

注册时间: 30/08/2007 09:02:05
文章: 109
来自: 218.14.180.209
离线

论点五:太极行功说、行功歌、十要、十忌、十八伤是张三丰所著。
证据如下:
《张三丰太极炼丹秘诀》都录有太极行功说、行功歌、十要、十忌、十八伤,赵堡太极所传也有十要、十忌、十八伤三篇,署名张三丰著。太极行功说、行功歌、十要、十忌、十八伤,先天太极拳所传《太极拳经》也有著录。
任逍遥
6、武英           英侠开迷路 教化愚泯心 授人见长训 势已入天真

注册时间: 30/08/2007 09:02:05
文章: 109
来自: 218.14.180.209
离线

论点六:《十三势行功心解》是对《十三势歌、打手歌》的解说,是张三丰所著。
证据如下:
从标题和内容就可看出《十三势行功心解》是对《十三势歌、打手歌》的解说。《张三丰太极炼丹秘诀》以及其他太极拳流派也收录有此心解。《张三丰太极炼丹秘诀》认为此心解是张三丰所著。先天太极拳所传《太极拳经》还有两篇《十三势行功心解》,从内容看应是王宗岳对张三丰《十三势行功心解》的注解。
任逍遥
6、武英           英侠开迷路 教化愚泯心 授人见长训 势已入天真

注册时间: 30/08/2007 09:02:05
文章: 109
来自: 218.14.180.209
离线

论点七:《十三势歌、打手歌》是张三丰之前的先贤所著。
证据如下:
张三丰著有《十三势行功心解》解说《十三势歌、打手歌》,从其语气可看出不是对自己著作的解释,而是对前辈先贤著作的注解。
任逍遥
6、武英           英侠开迷路 教化愚泯心 授人见长训 势已入天真

注册时间: 30/08/2007 09:02:05
文章: 109
来自: 218.14.180.209
离线

论点八:《打手歌注释》是王宗岳对《打手歌》的注释、《擎引松放四字》、《走架打手行工要言》是王宗岳对推手、技击的秘诀。
证据如下:
据先天太极拳所传《太极拳经》所录内容,从其内容可知《打手歌注释》是王宗岳对《打手歌》的注释、《擎引松放四字》、《走架打手行工要言》是王宗岳对推手、技击的秘诀。
任逍遥
6、武英           英侠开迷路 教化愚泯心 授人见长训 势已入天真

注册时间: 30/08/2007 09:02:05
文章: 109
来自: 218.14.180.209
离线

姜容樵《太极拳讲义》收录了乾隆时太极拳手抄本不收录有《二十字诀》等内容,是否王宗岳所著,尚无其他证据证明,暂不录入《太极拳经》。
《二十字诀》杨式太极杨班候所传《五字经诀》每句第一字就是《二十字诀》。而《五字经诀》是李派太极李瑞东所传《五字要言》的第139-158句。武录太乙神剑门关亨九老先生所著《武录修真密笈》也收录有《二十字诀》,传自武当。可见《五字要言》传自武当,《五字经诀》是其中一部分,著者何人尚待考证。
文熙
12、剑真           剑真合于道 大千是法身 六甲合三昧 内外同此身
[Avatar]

注册时间: 04/01/2008 23:17:43
文章: 6342
离线

非常宝贵的科研和探求!希望您能尽快成稿,如您需要,也可以由论坛同修“玄门问道”代您向《武当》杂志投稿,希望能尽快看到您的大作!

大千万古岁月稠 惟有修真是吾求
龙心雪魄映玄宇 点点星光共诗修
无忧
6、武英           英侠开迷路 教化愚泯心 授人见长训 势已入天真

注册时间: 19/04/2009 15:45:48
文章: 109
离线

高手,受教了
[Email]
任逍遥
6、武英           英侠开迷路 教化愚泯心 授人见长训 势已入天真

注册时间: 30/08/2007 09:02:05
文章: 109
来自: 218.14.180.209
离线

在文熙师兄的激励和支持下,我花费近半年的业余时间,阅读了大量资料,反复思考、比较、推论,形成了一些自己的想法,作文四篇。陆续将文章向《武当》杂志社投稿。今天早上,《武当》杂志社主编刘洪耀先生亲自打电话告知,我投稿的文章将从今年第四期起,分期刊登。因发表时可能有个别字句有修改,所以,待文章刊登后,再发上来请各位前辈、师兄、武友指正。
在此,感谢文熙师兄的鼓励!
文熙
12、剑真           剑真合于道 大千是法身 六甲合三昧 内外同此身
[Avatar]

注册时间: 04/01/2008 23:17:43
文章: 6342
离线

任逍遥 wrote:在文熙师兄的激励和支持下,我花费近半年的业余时间,阅读了大量资料,反复思考、比较、推论,形成了一些自己的想法,作文四篇。陆续将文章向《武当》杂志社投稿。今天早上,《武当》杂志社主编刘洪耀先生亲自打电话告知,我投稿的文章将从今年第四期起,分期刊登。因发表时可能有个别字句有修改,所以,待文章刊登后,再发上来请各位前辈、师兄、武友指正。
在此,感谢文熙师兄的鼓励!


不敢被您称为师兄,我们都是真元途中同行人,非常感谢您的宝贵支持!由衷钦佩您钻研学问的精神,我们应该向您学习,希望能尽快看到您的大作发表,发表后如有可能也请转贴本站以飨各位同道好友。

大千万古岁月稠 惟有修真是吾求
龙心雪魄映玄宇 点点星光共诗修
任逍遥
6、武英           英侠开迷路 教化愚泯心 授人见长训 势已入天真

注册时间: 30/08/2007 09:02:05
文章: 109
来自: 218.14.180.209
离线

一年来一鼓作气,作文8篇。深知著书之艰辛,更是佩服李老师,著那么多书,该花多少心血和时间。《武当》2010年第四期刚发表系列文章的第一篇《略说太极拳史考证的两个认识误区》。恳请各位前辈指正。
文熙
12、剑真           剑真合于道 大千是法身 六甲合三昧 内外同此身
[Avatar]

注册时间: 04/01/2008 23:17:43
文章: 6342
离线

任逍遥 wrote: 一年来一鼓作气,作文8篇。深知著书之艰辛,更是佩服李老师,著那么多书,该花多少心血和时间。《武当》2010年第四期刚发表系列文章的第一篇《略说太极拳史考证的两个认识误区》。恳请各位前辈指正。


衷心祝贺!以您为荣!

大千万古岁月稠 惟有修真是吾求
龙心雪魄映玄宇 点点星光共诗修
asbk
新同学           初来入宝境 新到结奇缘 开眼拂真慧 立志入统元

注册时间: 19/05/2010 10:58:45
文章: 5
离线

太极之道,还是自悟自得,太多的注解反误己。
任逍遥
6、武英           英侠开迷路 教化愚泯心 授人见长训 势已入天真

注册时间: 30/08/2007 09:02:05
文章: 109
来自: 218.14.180.209
离线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终需行”。前人的理论只是指导,能否转化为自己的东西关键还是看自己实修实证。对太极拳如何修练、修练体会、对经典拳论的解释我是不敢班门弄斧。只是对一些拳史、拳论资料作一些考证,纠正一些缪误,提出一点自己的见解。
我是学侦查、预审专业的,也干过几年侦查、预审工作。看问题的角度有点受工作经历影响。对拳史的一些疑难问题,在我看来就如同一件复杂的刑事案件一样,如何从现有的线索,循线追查,找出事实真相;如何收集、核实、甄别、组织证据,形成完整的证据锁链证明事实。
写文章只是业余兴趣,与同道交流,大家付之一笑可也。
zxgsnily
新同学           初来入宝境 新到结奇缘 开眼拂真慧 立志入统元

注册时间: 28/04/2008 10:37:18
文章: 2
离线

太极拳简化的怎么样
任逍遥
6、武英           英侠开迷路 教化愚泯心 授人见长训 势已入天真

注册时间: 30/08/2007 09:02:05
文章: 109
来自: 218.14.180.209
离线

简化太极拳也有一定的健身作用,但无法进入炼气修脉的境界。练简化太极拳也不错,比田径运动或每天打麻将要强得多。
任逍遥
6、武英           英侠开迷路 教化愚泯心 授人见长训 势已入天真

注册时间: 30/08/2007 09:02:05
文章: 109
来自: 218.14.180.209
离线

拙作是《武当》2006年封面文章。
任逍遥
6、武英           英侠开迷路 教化愚泯心 授人见长训 势已入天真

注册时间: 30/08/2007 09:02:05
文章: 109
来自: 218.14.180.209
离线

[img]
任逍遥 wrote:拙作是《武当》2006年第8期封面文章。
 文件名称 2006年第8期封面.jpg [Disk] 下载
 描述
 文件大小 29 Kbytes
 下载次数:  0 次

这篇文章被编辑了 1 次. 最近一次更新是在 03/09/2010 23:57:48

 
论坛首页 » 书法教学
前往:   
Powered by JForum 2.1.8 © JForum Te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