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丹经武学--循经太极拳培训中心网站
  [Search] 搜索   [Recent Topics] 最新主题   [Hottest Topics] 热门主题   [Members]  会员列表   [Groups] 返回首页 
[Register] 会员注册 / 
[Login] 登入 
张三丰龙行大草书法碑刻  XML
论坛首页 » 书法教学
前往:
发表人 内容
任逍遥
6、武英           英侠开迷路 教化愚泯心 授人见长训 势已入天真

注册时间: 30/08/2007 09:02:05
文章: 109
来自: 218.14.180.209
离线

张三丰龙行大草书法碑刻
(2011-07-15 14:34:4
此文转自《赵兴明-纪录时空的博客》
http://blog.sina.com.cn/pgxd


转载▼
大致是2003年,黑哥(周立民)带我去了合川的铜梁洞一行,当时就发现二仙观后的石壁上有众多碑刻。其中印象最深的是岳飞和王守仁的书法作品。另外,还有三幅怪字不可辨识,也给我留下了很深印象,一幅是笔走龙蛇,好似张旭怀素醉后涂壁,但又连绵婉转生生不息;一幅好似泼洒在玻璃上的水渍,聚散无常,如云出岫,如水迷离;第三幅只有一个字,结构如一个“舞”字,但又似是而非,与其说是一个字,还不如说是一幅地图。对第一幅怪字,黑哥很感兴趣,当时就猜测可能是张三丰的龙行大草,但也无法识别其具体内容。黑哥事后曾洗了一摞当时照的照片给我,可惜目下都找不到了。
去年(2010年)冬天,我到合川协助拍摄四十二集大型文献专题片《电视人文地理志——重庆》的合川篇,再次到铜梁洞拍摄。当时与合川电视台同事说到二仙观后的题刻,他们都不知道。于是,我带他们再次来到这些几乎让人一字不识的神秘莫测的古怪碑刻面前。






经我考辨,第一幅怪字确是书界盛传的龙行大草,书写内容为四首唐诗。
第一首应是唐代诗人刘长卿《赠别严士元》诗:
春风倚棹阖闾城,水国春寒阴复晴。
细雨湿衣看不见,闲花落地听无声。
日斜江上孤帆影,草绿湖南万里情。
东道若逢相识问,青袍今日误儒生。
第二首为戴复古的《月夜舟中》:
满船明月浸虚空,绿水无痕夜气冲。
诗思浮觉樯影里,梦魂摇拽橹声中。
星辰冷落碧潭水,鸿雁悲鸣红蓼风。
数点渔灯依古岸,断桥垂露滴梧桐。
第三首为王维的《敕借岐王九成宫避暑应教》:
帝子远辞丹凤阙,天书遥借翠微宫。
隔窗云雾生衣上,卷幔山泉入镜中。
林下水声喧语笑,岩间树色隐房栊。
仙家未必能胜此,何事吹笙向碧空。
最后一幅是杜牧的《题宣州开元寺水阁阁下宛溪夹溪居人》:
六朝文物草连空,天淡云闲古今同。
鸟去鸟来山色里,人歌人笑水声中。
深秋帘幕千家雨,落日楼台一笛风。
惆怅无因见范蠡,参差烟树五湖东。
经我查找,网上一直盛传《赠别严士元》诗这幅书法的拓片,并认为是张三丰唯一传世的书法真迹。由于这幅字写法奇特,大圈套小圈连绵不绝,好似太极拳一般。以至有人认为这篇用龙行大草写就的《赠别严士元》诗是一篇武功秘笈。更有甚者将之尊为太极拳祖经,并以此在北京开武馆,专门教授这篇“龙行大草”上的惊世绝学。


网上盛传的张三丰龙行大草拓片与二仙观碑刻的前四分之一是一模一样的。

经我比对,网上盛传的张三丰龙行大草帖与二仙观碑刻的前四分之一是一模一样的。但在二仙观的石壁上不是一首诗,而是书写风格一模一样的四首诗。如果可以认明网传拓片为张三丰所书,那么二仙观碑刻也当为张三丰书法作品。如是那样,二仙观的龙行大草碑刻当是张三丰存世书法最为完整的一处遗存,具有重要的文物和考古价值。古老相传张三丰曾在铜梁洞(现二仙观附近)修道,因此明代有人在此修建了二仙观(时名二仙台),以祀奉张三丰及其师火龙真人。如果合川政府有意打造铜梁山旅游,此处龙行大草碑刻不失为一个重要的景致和底韵。
因为当时我的主要注意力都放在摄像上,图片大多是同事所拍,以致这幅碑刻拍摄不太完整。虽经我细辨,将这四首诗全部认了出来,但因落款姓名处没有单独拍摄,只能隐约看出好像是“□峰书”字样,到底是不是张三丰的款,还不好辨认。本想在合川市志上查找一些线索,可惜也没有这处碑刻以及其它碑刻的记载。因此,这四幅字到底是不是张三丰所书,目前仍不好妄下定论。
另两幅怪字(水渍体和"舞"形字)由于太异类,更加难以辨识。现贴出来供各路朋友欣赏研究。


二仙观碑刻十分丰富,另有岳飞、王守仁等人作品。取其一图,可窥豹一斑。

王守仁的是《西湖诗》,有碑在贵阳“阳明祠”,与合川碑字迹相同。岳飞诗碑的内容是“三声马蹀阏氏血,五伐旗枭克汗头”,苏州寒山寺内也有此碑,与合川碑字迹相同。下转阳明祠碑和寒山寺碑两图供参照。



除书法外,这里还有一面画碑。名为《吟风》,画上翠竹摇曳,十分灵动。
根据碑刻的完好程度,笔者推断二仙观的这些碑刻可能应是民国初年至民国十年(1921年)间,道人谭遁九重建二仙观时所刻。未及细考,下次有机会时一定再去好好看看。
 文件名称 张三丰龙行大草书法碑刻.doc [Disk] 下载
 描述
 文件大小 1192 Kbytes
 下载次数:  32 次

任逍遥
6、武英           英侠开迷路 教化愚泯心 授人见长训 势已入天真

注册时间: 30/08/2007 09:02:05
文章: 109
来自: 218.14.180.209
离线

将文章复制上传时,图片显示不出来。将其作为附件放在后面,可下载观看。
任逍遥
6、武英           英侠开迷路 教化愚泯心 授人见长训 势已入天真

注册时间: 30/08/2007 09:02:05
文章: 109
来自: 218.14.180.209
离线

二仙观的草书碑刻,我自己研究判断,应为张三丰龙行大草真迹。也只有张三丰,才能写出这种如神龙盘旋之独特书法。
小杨
11、剑庐士           剑庐周天卧 有无同呈痕 大千谙真我 无处不藏真

注册时间: 22/01/2008 21:05:18
文章: 1715
离线

不是龙行大草。没有内功在其中。
文熙
12、剑真           剑真合于道 大千是法身 六甲合三昧 内外同此身
[Avatar]

注册时间: 04/01/2008 23:17:43
文章: 6342
离线

相传张三丰祖师真迹与二仙观草书碑刻的甄别
[Thumb - 104043i8kaiuxl994e8iyq.jpg]
相传为流传于日本博物馆的张三丰祖师真迹

[Thumb - 203529u5nno5vabacb1gzg.jpg]
二仙观的草书碑刻

[Thumb - 1102101350075427221caf062a.jpg]
相传为张三丰祖师唯一真迹

这篇文章被编辑了 2 次. 最近一次更新是在 17/11/2015 09:48:22


大千万古岁月稠 惟有修真是吾求
龙心雪魄映玄宇 点点星光共诗修
文熙
12、剑真           剑真合于道 大千是法身 六甲合三昧 内外同此身
[Avatar]

注册时间: 04/01/2008 23:17:43
文章: 6342
离线

关于张三丰祖师是否留有真迹,社会上并无一定之根据。刚才我查询了网上关于张三丰祖师的书法真迹,基本上查到了上述三种说法:

第一幅据说是现藏于日本京都国立博物馆的张三丰祖师的真迹;中间一副是二仙观的碑刻书法;上述任逍遥同修引用新浪某博客观点,该博主判断似乎是张三丰祖师真迹;第三幅是网上流传的据说是张三丰祖师唯一真迹的龙行大草。
现将个人观点陈述于下,以资甄别之参考:

判断书法作品是否是真迹,需要进行考古学方面的学术考证,以及参照书道规律等的学识上的甄别,方能找到蛛丝马迹,以辨别真伪。

首先,从考古学的角度来看:上述作品如果是张三丰祖师的真迹,应该有学术上的考察与论证,也就是应该有相关专业人士的论述和考证为佐证,方能判断其真伪。但是似乎网上并没有搜索到类似的内容。也没有见到考古学家有根有据的证实。因此,如果日本京都国立博物馆所藏书法,有真实的根据是张三丰祖师所留传的珍品,那么就可以相信这一副字是真迹。但是书法作品通常难免有后人冒充的嫌疑,除非有确凿的证据和考量,方可判断为真迹。至于网上所传的那一副字,还有二仙观的那副碑刻草字,似乎都没有这样考古方面的可靠证据,仅仅凭借转圆圈很多,字形有异于常人,就判断为张三丰祖师真迹,未免有牵强附会的感觉。毕竟,类似于考古一类的科学探索,也是需要足够证据才能下判断的。
其次,从书法学识上来看,草书是汉字的主要书体之一,宋张拭《南轩集》:“草书不必近代有之,必自笔札以来便有之,但写得不谨,便成草书。”草书又分为章草、今草和狂草。所以,上述京都国立博物馆的暂且不论,二仙观和网上流传的书法作品可以称为草书。但是是否是张三丰祖师所书写的真迹呢?由于张三丰祖师是文武同参,所以将书法、剑学和丹道合而为一,就远远超出了社会上的学识。龙行大草正是张三丰祖师所创,是以张三丰祖师为代表的内容。关于这些内容,张三丰龙行大草武当天龙神剑第九代掌门李兆生(真阳)先生曾专门撰文介绍过,文章名称为:“从太极拳的循经看《龙行大草》与《武当神剑》”,论坛内可以搜索到。在文中,师尊李真阳先生指出:


《翰墨缘》也提到“传说中张三丰的龙行大草传世……”。
“字体的结构,由起笔开始,内力劲路的轨迹出现某一方向螺旋反复。或左或右的单向旋转,如同人体中的内外缠经现象。类似修真或太极内炼之法中的太乙循经。以右手为例,因为常人的书作是右手作书,但是循经现象则是双手双腿都具备的生态生理现象。经络的阴阳互为组成人体的内载循经。写字时的字迹笔划向左旋转,正是手三阳经向手三阴经由手臂的外侧由上转入内侧的生理现象。字迹笔划向右旋转时,是手臂内侧由手臂上转向外侧的顺时针方向的循经。这种循经气化是体态中经过修真专习而后得到的潜气内行。或说不定,人在书写进佳境的忘我神化过程中,气机内行,内力与书作臻如妙境,在字迹上出现与循经出现同一轨迹。道法自然,人天合一,正是书作使人得以长生的密谛,也是修真丹脉的内持顺应以书演道的作为。”
传说中张三丰的龙形大草传世即是此为。刘熙载在《书概》中也提到‘潜气内转’的‘一笔书’。傅青主也有这样的体会:‘吾极知书法佳境,第始欲如此不得如此者,心手纸笔主客互有乘左之故也。期于如此而能如此者,工也;不期如此而能如此者,天也。一行有一行之天,一字有一字之天。神至而笔至,天也;笔不至而神至,天也。至与不至,莫非天也,吾复何言,盖难言之。’这段内容是叙说神与书的统一。神气往来者,可以臻入佳境。”(《翰墨缘》)



从上述叙述中来看,龙行大草是有潜气内行的、也就是具备循经的血脉和神韵。判断是否是龙行大草,第一要看是否具备潜气内行的轨迹,也就是运笔落墨是否是沿着s线太极运行,是否具备如蛇走虬行般的流畅,是否是如龙行般的具备神龙见首不见尾的神韵?
而观看上述三幅作品,首先京都国立博物馆所藏的相传张三丰真迹与后两幅作品风格似乎迥然不同,此其一。
其次,后两幅(网上相传真迹与二仙观草书碑刻)有相似之处,都似道教的画符的写法。此其二。
再次,关于张三丰祖师真迹,丹经武学开山宗祖李兆生先生曾有文章具体论述:武当山祖版的“神龙”二字(见本网站主页网站页眉字帖),是李真阳先生按照张三丰祖师真迹--玉虚宫遭清兵围剿而荡然无存--临摹的版本,重现了张三丰祖师当年龙行大草的真实神韵。(具体参见《文武同宗与武当山祖版》,《太乙金编》下卷第656-660页,或参见本论坛),由此可见,真阳李兆生先生身为张三丰祖师龙行大草传人,并具备相当深厚的考古学识,并未提到有张三丰祖师真迹流传,而只是指出经过后人代代相传和临摹而保存了张三丰祖师曾经题写于武当玉虚宫的“龙、虎、神、佛”的祖师真迹的神魂。此其三。
还有,对比李真阳老师所书写龙行大草与上述网上流传的草书和二仙宫的草书,可以发现其书写方法迥然不同。李真阳先生的龙行大草抑扬顿挫,挥笔间字字各不相同,富有变化,且自然而流畅;落笔间削金截铁,如剑舞狂风潇洒自如,又如盘马弯弓富有张力和气势,且落墨铿锵不拖泥带水,每个字都似一神丁伫立而各具风采,通篇又气脉不断浑然一体,如此才显示出龙行大草的不俗神韵。而并无后者(网上二副作品)的仅仅耽念于环圈盘圆之感觉。后者作品的特点是如画符箓,以道家画符箓的笔法,线条均匀缺少抑扬顿挫的变化,圆圈套圆圈有失剑法斩钉截铁之凌厉,笔法柔弱似蚯蚓之蜷曲,并无笔走龙蛇的流畅,总显拖泥带水,通篇似一字,一字可见通篇,似乎是为了多画圆圈而画圆圈。此其四。
最后,如果从循经和潜气内行的角度来看,太乙循缠虽然是左进右出和右进左出般的如环无端,但是也并非是如后两幅作品中那样,从大圈钻入小圈,又从小圈进入大圈,为了转圈而转圈。循经自有其循环的轨迹和规律,无论如何变化,都不能违背合理螺旋的S形轨迹。同时,这种内脉循经也是一股纯阳动力,是有真实力量的,是有斩钉截铁的惯性力量在体内循缠的。如果不能简洁有序地循缠,就有走火入魔的危险。因此,如果按照内脉循经的观点来看,并非是如后两幅作品那样,圈中有圈又进入圆圈,那样的话,内气就会夺出脉道而散失掉,并非是科学的循经轨迹。内脉循经其实就是上下左右的循环轨迹,就像转呼啦圈一样,是有惯性力量的。如果让呼啦圈在有限的轨迹中转出那么多无序的圆圈,从理论和实践上都是不可行的,肯定会立即掉落脚下的。所以,并非是画的圆圈越多就越是龙行,龙行也不能转太多圈把自己给缠住了。而从后两幅作品来看,画圈转圜时,似是有意为之,而并非是内脉丹家自然而然地由太乙循经带动的龙行的轨迹。而我也尝试了一下,感觉如果按照后两幅作品来练习循经也就是潜气内行的话,不但循环不起来,还把自己给转晕了,更不要说有什么剑气冲霄的神韵在内了。如果说龙行大草是基于内脉循缠的做为,那么后两幅作品似乎是仅仅靠转动手腕有意识地画出的曲线和圆圈,如同画符箓一样,而不是全身内脉循缠的体现。即使不懂循经的人尝试一下就会体会出来,如果带动全身写这些字的话,人早就转晕了,并不符合龙行大草笔走龙蛇和天龙神剑斩钉截铁的作风。此其五。
综上所述,如果从考古、学识两个方面来考察,我个人认为,后两者虽然写法比较奇特,但是难以断定为张三丰祖师的龙行大草的真迹。应该是出自道门人士之手,也就是具备道教学识,并擅长画符箓的道教人士所为。此只是一家之言,最后应以考古学家和书法研究者的确凿证据来考察这两幅作品的真实来历。

大千万古岁月稠 惟有修真是吾求
龙心雪魄映玄宇 点点星光共诗修
月影光涵
5、武士           武士封两极 造作自我身 锋拦如长短 如一始见真
[Avatar]

注册时间: 04/09/2013 13:22:29
文章: 53
离线

文熙老师多方论证,令人信服。
任逍遥
6、武英           英侠开迷路 教化愚泯心 授人见长训 势已入天真

注册时间: 30/08/2007 09:02:05
文章: 109
来自: 218.14.180.209
离线

衷心感谢文熙兄的详细考证,有理有据,实事求是,值得大家学习。
网上流传的据说是张三丰祖师唯一真迹的龙行大草,与二仙观其中的一幅碑刻是一致的。要研究判断这个书法的出处来历,一是从考古、古籍资料等进行研究,但要搜集这些资料,并不容易,因不少资料早已消失在历史长河中。二是从书法本身判断,从其神韵、风格、内在的气脉研究。张三丰祖师所传龙形大草,内有循气内行之神韵。经文颐兄亲身体验,二仙观的碑刻无循气内行之内容,可知并非龙形大草。辛苦了!
这个书法确如文颐兄所言,如同画符箓。独具一格,可称之为“道符体”,在书法史上也应有一席之地。
上古之字,乃观察天痕地势万事万物而创造,每个字都如同一幅画,以简约的曲线画成的画。道教人士继承了上古这种字体,有传说之“龙文凤篆”。在符箓中还有这种字体的神韵。
二仙观的碑刻,能将一幅书法写成如同一道“符”一般,也是不易,画符的水平达到很高超的地步。这个书法是何人所留,尚缺乏证据判断。
当然,也有可能是张三丰祖师所留的“道符体”书法,因张三丰祖师也是道士,得玄真门、符箓门真传,自然精于画符。当然,这也只是一种可能,一种猜测而已。真相如何,有待各方人士、专家的考证研究。
 
论坛首页 » 书法教学
前往:   
Powered by JForum 2.1.8 © JForum Te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