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丹经武学--循经太极拳培训中心网站
  [Search] 搜索   [Recent Topics] 最新主题   [Hottest Topics] 热门主题   [Members]  会员列表   [Groups] 返回首页 
[Register] 会员注册 / 
[Login] 登入 
王佳明学友2012十一专修班心得体会  XML
论坛首页 » 修习心得
前往:
发表人 内容
小杨
11、剑庐士           剑庐周天卧 有无同呈痕 大千谙真我 无处不藏真

注册时间: 22/01/2008 21:05:18
文章: 1715
离线

北京太极拳专修班的笔记总结及体会
本次开班是第四期循经太极拳专修班暨北京循经太极拳培训中心成立十周年座谈会,恰逢十一、中秋双节合一,时机非常好,自然有一种很强的凝聚力把大家聚到一块,虽然大家来自五湖四海,东南西北各处,但彼此也如处在一个大家庭里。我受益良多,也深感宗风法乳的力量,正如师兄所说:心灯朗真昭日月,法典呈慧润法田。
首先,最大的收获就是对文的认识,我们常把文武同宗,文有多高,武有多高等口号挂在嘴边,往往老师的书买回去,翻一翻,供起来,许久再也不动一下。原因可能有两个:一是说没时间,而是说看不懂。看不懂看了又想睡觉。久而久之就放一边供起来。然后问老师不想看书怎么办,老师一贯的回答是:看不懂,也要看。当时可能回去又看了一下,过一段时间又不看了,如此反复。老师的话经常如水过鸭背,转身就忘。然而回来以后,座谈会上贾大侠的话仍旧清晰:其实我们练到哪个层次书上都有,小炼形九第玄功次第写得清清楚楚,我们遇到的很多问题在书上也有,不用问老师……后来老师补充:一切以李老师书上为准,多看书,我们也在修,说出来的不一定全对……曾有师兄问道:李老师为什么不分日夜地写书,出一本书为什么这么难。李老师马上接过话说:不是我写书难,是你们成就太难……只觉心里产生一种莫名的轰鸣和振动,十几年来的疾苦、快乐和对生、死的种种想法,生我之时谁是我,未生我时我是谁,我将要到哪里去这些问题在大脑里如放电影般过了一遍,深感成就之不易,也更加感到前路的漫长。回来后,对看书却有了一种兴喜的感觉,特别是《真元宝集》文卷篇部分,上面有《师真篇》《法镜垂仁篇》……
“这些文篇,在常人看来,不过是一些故纸堆中之物,不明其有何现实价值。而在有识之士眼中,展现的却是一片难得一见的燦爛的生命之光。因其均系前人精血所化,是灵性的结晶。若能用心阅读,自会从音律、意境中砰然与古人共振和鸣,‘感到前人的灵光真慧在闪烁’,感而遂通,而‘使心灵得到灵犀之传’,此即真实的价值所在。”“这些文篇均系断代五百年来初次问世……‘蟾月神光真图序’表述了此武当绝顶柔功之本源。‘少林惊绝谱文四篇’,为断代五百年的少林密谱,十年来从未示人,从中可得见少林绝顶神功之神彩……”“《文卷篇》中的这些‘封真故物’,是作者初次广传于世的,深愿世人能拨开翳障,得识真珠。”(《文卷篇•说真》)读罢几段,可曾心惊?曾为武林人士你争我夺,掀起腥风血雨的这些珍贵文物谱文今又重开真境,你我不费吹灰之力而见之,是不是已视而不见,听而不闻?李老师说:鱼离开水,才知道水的重要。
《真元宝集•法镜垂仁篇》:“老子曾言:真道亡矣。李真阳就丹家外丹印用之习喻之后来学人求道真言不諱,“未有广传于世,只在‘明•九脉合真’的宗风中嫡传,缕迹如丝,很难再找宗承,虽学生门人者众,但能尽于斯业之究者,多失于文理浅识,徒有功夫,未尽宗流。”可曾经常自问一句:我是否徒有功夫,乃一介武夫尔?若此,又如何担起为往圣继绝学、做宗风传人之重任?文武之道,一阴一阳,一刚一柔,一动一静,以文见道,以武演道,
文武同宗。
“初传惟见形迹出,宗传始悟法心传,神授真如演道妙,会将神髓谱中观。”(《太乙金编•三传法第》)宗风以传承为要,你我何德何能去接受宗风的传承呢?当年三丰祖师爷翻少林而创武当,创大字桩为缘法桩,以武挡天下之求道者,故武当原名武挡,可不是像现在一样交学费就能学。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这是每日练功行拳、习文演道。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这是做人以《太上感应篇》为准则的德的修为,以德养道。老子说:道生之,德蓄之。“神授真如演道妙,会将神髓谱中观。”“师父不在时,以谱文为准”,谱文的重要性已说得明白。但也不是光读谱文就可以得到神传,“有徒者清正秉为,天性自昭,乃上士受教于真。有徒者左右不定,是非自行,乃中士受教于仁。有徒者自性行径,无纲无常,乃下士受教于慈。”可得何种传承,学者应自鉴自省,自照自清。再附上一段:
《武当修真秘籍•论师徒》语云:师徒如父子,父慈子孝,师能徒尊。此自然之理也。为父者欲得孝子以光门庭,为师者欲得贤徒以广宗祠。所谓师访徒三年,徒访师三年即此也。徒之贤者侠肝义胆,正大光明,尊师爱友,继承师传,保门护道,患难相扶,休戚与共。荣辱不分,贵贱不嫌,不忌不怨,终身相依。如是师乃放心,倾囊倒匣,竭诚相授。师诚徒义,水乳交融,共存共荣。反之则欺师灭道,必招天殃,慎之戒之。
自从10年十一班见过许老师一面,一直到今年的十一班又有幸见之。10年时那时几乎没听懂什么,今年许老师反复强调:立定、中正、平衡,如今也能清晰记得当时的情景,如在耳边回响。平衡了人就容易内求,不平衡就会外求。回来以后,又转入车水马龙的喧闹的城市,拥堵的道路上尽是喇叭的尖叫,也如实反映了人内心的急躁与不平,七情的太过成了现代很多病的根源,因为一旦有了这些太过,人们又会想方设法通过各种各样的娱乐刺激来达到新的不平衡,其结果就是不断地外求,不断地消耗。练太极拳老师讲呆若木鸡,“眼是心之苗,眼动心就动,心动眼就动,触目惊心。过去站桩要求目瞪口呆,像傻瓜一样,难道练功像傻子?其实不是这么回事,正常人的眼睛随着心情变化总在转,定不住眼神。如果能定住眼神,心就会非常平和,保持中正,守住中庸之道……”(《太乙金编•服气餐霞行持法》)
此皆此次进京回来的深刻体会,因才疏学浅,笔墨有限,未能全然写出,而且诸多感受难以用言语来表达,如鱼游水之乐,常人难以知其乐,唯有亲身体验,亲身体会,方有自己独特的体会,愿更多的人能尝此春风,如老师之宏愿:更愿春风行千里,欲写春山遍人间。
壬辰年九月初五记于解元坡小学

瑞靄芝華
8、英侠           英侠隐长途 默然识自身 导引推真法 数术始称心
[Avatar]

注册时间: 29/10/2010 18:06:14
文章: 407
离线

专修班的体会对于我而言,有些是当时就有体会的,有些是回来后慢慢体会到的,而有些则是看了学友的体会文章才领悟的。至于读李老师的书,因为看不懂,所以还是读得少的,看来以后要多加强这方面(文)的功夫,要认识到看书的重要性。

路,就在脚下......
追寻的脚步永远不会停止!
峰青
2、上义士           上义培勇姿 出入带香色 周栏执文章 造作合此身

注册时间: 16/06/2009 17:11:44
文章: 27
离线

好文章啊!老师的书是无价之宝,真能静下心,看上一两个小时,丹田也会有元气鼓荡的现象出现.
 
论坛首页 » 修习心得
前往:   
Powered by JForum 2.1.8 © JForum Te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