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丹经武学--循经太极拳培训中心网站
  [Search] 搜索   [Recent Topics] 最新主题   [Hottest Topics] 热门主题   [Members]  会员列表   [Groups] 返回首页 
[Register] 会员注册 / 
[Login] 登入 
和儿子一起成长  XML
论坛首页 » 温馨家园
前往:
发表人 内容
瑞靄芝華
8、英侠           英侠隐长途 默然识自身 导引推真法 数术始称心
[Avatar]

注册时间: 29/10/2010 18:06:14
文章: 407
离线

2010年国庆,我开始真正接触和学习了丹经武学。我很荣幸的参加了北京循经太极拳培训中心举办的“2010国庆循经太极拳高级研修班”,在那里,我结交认识了好多老师和学友,可以用“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隐姓埋名”、“世外桃源”来形容当时的盛况。
在那里,我第一次接触到了《弟子规》,在举办地北京圣苑学校的围墙上画着《弟子规》的图文。旁边的一位学友说:“这不是《弟子规》吗?”
参加学习班回来后,我花了大量的时间来学习《弟子规》,购买了书,在网上看了复旦大学钱文忠教授讲解的《弟子规》(《百家讲坛》栏目播出的)。而更为重要的是,从这时我开始慢慢的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学习了解了大量的传统文化的常识。渐渐的我心里的善恶、美丑的标准明朗了起来。尽管很胆怯,我还是尝试这在家庭教育方面推行《弟子规》,而实施的对象自然是我儿子。
刚开始小孩子还蛮好奇,跟我读了一下,没想到家里的反对声太大了,儿子就不干了,不配合了,也不读了,到后来干脆他烦了,我一读《弟子规》,他用手把我的嘴巴捂住。但是我的心是不会动摇的,尽管得不到家人的认可。儿子不愿读,不读就算了,我读!我做!自己学习还是满受益的,也认识到对公公婆婆孝顺不够,对爱人没有尽到做妻子的责任,对儿子也没有尽到做母亲的责任。就这样,老找自己的毛病和缺点,会不会人生就没有乐趣了呢?不会的,只有这样才能提升自己,远离声、色、名、利,找到人生真正的乐趣!
第一次看《朱子治家格言》,里面有一句话我特别不理解:“在家不训斥子弟。”《声律真詮》里也写:“训儿开卷读,对客把棋围。”心里就很纳闷,“在家不训斥子弟”,就是在家不能骂小孩,不能很严厉地对小孩,那小孩做错了事怎么办,如果不管,不就是溺爱了吗?
后来我看了杨淑芬老师讲解传统文化的视频,深深地被她的风采所折服。眉飞色舞,侃侃而谈,雍容大雅,原来女人可以这样优雅的,不能说杨老师长得很漂亮,但是她的风采确实很动人。虽然不是在现场聆听,她的话语却超越了时间和空间的距离,从她的内心缓缓地流入我的心田,滋润了我,惊醒了我,一语惊醒梦中人。原来教育人可以这么优雅的来教育,教育人好像也不是那么痛苦的事。经过向李教练咨询“在家不训斥子弟”的含义,我更加意识到自己的错误,真是不能骂小孩,用很严厉的语气训斥小孩。真的,应该和他讲道理,家庭应该是讲道理的地方,而不是训斥小孩的场所。再回过头来看看儿子,有好多的毛病,全怪他吗?不能全怪他。不能推责任,我开始把自己的心慢慢地放下,慢慢地教育儿子。他差三、四个月就七岁了,先是从吃饭开始,不能再喂他吃饭,宁愿他吃得慢些。慢条斯理地跟他讲道理,叫他坐在板凳上把饭吃完,而且还要吃干净,说真的,有时他还是做得到的,但有时不行。不要紧,慢慢来!我有的是耐心。然后呢,到乱丢东西的习惯,坚持叫他自己把垃圾放到垃圾桶,这点有人监督还是可以的。倒水,不能帮他倒,他自己倒,当然大人的说可以叫他倒。他不读《弟子规》,强迫了效果也不好,那就不读,就叫他做吧!慢慢地培养他良好的习惯。只要我们大人的内心坚定,这些都是可以做到的。儿子不愿读《弟子规》,不想看《中华德育故事》,偏偏我又很想给他灌输传统文化的东西,怎么办?真纠结,公公婆婆担心他成绩不好,我担心他的品德,我是认为,德者,本也。咋办?今晚,又叫儿子读《弟子规》,结果他把书抢过来,把我的嘴巴捂住,大声说:“先玩,先玩。”放《中华德育故事》吧,他说:“我不看。”真烦!实在是没办法了,我灵机一动,说:“我给你讲一个故事吧,《苏武牧羊》。”结果他把耳朵竖起来听,还不时东问西问。我的心不由一动,可以讲传统文化的故事给他听。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我想,每一人来到世间,都有其不同的因缘,个性也是千差万别的。但是“人之初,性本善,”每个人的自性都是善良的,都希望能接受好的东西。即使有很多东西他现在不明白,但是身为父母,还是要尽到自己最大的努力。小孩不读不看传统文化的书、故事,咱们可以叫他做,讲传统文化的故事给他听,慢慢的熏陶他,培养他良好的习惯。这需要我们大人长期的艰辛的努力!应该讲也是属于炼心的一部分。同时也可以培养自己的书卷气。你得跟他讲故事呀,但是你不知道怎么讲,看书,看传统文化的书。这就是要和儿子一起成长。虽然我的付出也不一定会有很大的收获,但是为了儿子,为了家庭,为了为国家和社会能够尽到一个母亲的责任,我愿意做出这样的尝试。我相信传统文化的巨大魅力,我也希望有更多的人能学习和弘扬传统文化,以传统文化为自己人生的研究方向,托起祖国美好的明天。
在教育小孩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自己的脸色和语气,不要太大声,太过于严厉。《大学》里面也讲:“〈诗云〉:‘予怀明德,不大声以色。’子曰:‘声色之于以化民,末也。’”书中这样解释:“〈诗经〉里说:‘文王美德我怀念,大声厉色从不用。’孔子说:‘用大声厉色去感化百姓,这是没有抓住根本呀!’”看来教育小孩注意自己的语气和脸色是非常有必要的。把道理慢条斯理地讲出来,动人、真诚的东西一定可以打动人。一定要相信自己,也要相信小孩,母子同心,只要自己的心坚定不移,再把内心的东西缓缓地用语言和表情表露出来,慢慢地和他的心灵产生碰撞,坚持做下去,肯定有效果。没效果也不要紧,在换个别的方法,总有一条路是适合小孩和自己一起走的。人生有时有许多的跌宕起伏和转折点,像书法,先求平正,再求险绝,复归于平正。像推玉环桩,缓缓地慢慢地推出去,收回来,蹲下,起来,一左一右,收功,明天再推。太极拳,打得少,很想到中心打一下。
以上的言语和观点不知讲得是否妥当,如果有不好的、不对的,希望能得到各位老师和学友的不吝指正!

路,就在脚下......
追寻的脚步永远不会停止!
liangmt969
7、初侠           为侠常明理 三十六般兵 刚柔任显化 出入太乙身

注册时间: 16/08/2008 15:55:56
文章: 228
离线

"刚开始小孩子还蛮好奇,跟我读了一下,没想到家里的反对声太大了,儿子就不干了,不配合了,也不读了,到后来干脆他烦了,我一读《弟子规》,他用手把我的嘴巴捂住。但是我的心是不会动摇的,尽管得不到家人的认可。儿子不愿读,不读就算了,我读!我做!自己学习还是满受益的,也认识到对公公婆婆孝顺不够,对爱人没有尽到做妻子的责任,对儿子也没有尽到做母亲的责任。就这样,老找自己的毛病和缺点,会不会人生就没有乐趣了呢?不会的,只有这样才能提升自己,远离声、色、名、利,找到人生真正的乐趣!第一次看《朱子治家格言》,里面有一句话我特别不理解:“在家不训斥子弟。”我也遇到了一样的问题,我儿子今年九月份就满四岁了,他身上的毛病也不少。周末我们俩人都在家的话,儿子午休起床时,经常喜欢撒撒娇,非得要妈妈或者爸爸来到床边他才肯下床,稍稍不依就会哭闹。看到你的帖子让我深深的感动愧疚,因为我和爱人也常常语气很重的教导,甚至训斥也是常有的事。但回过头来看的话,厉声训斥的收效甚微,只怕日后还直接造就了他的不良个性。《弟子规》我也是刚刚利用闲暇时间完成的自修。

这篇文章被编辑了 1 次. 最近一次更新是在 11/06/2012 10:14:20

瑞靄芝華
8、英侠           英侠隐长途 默然识自身 导引推真法 数术始称心
[Avatar]

注册时间: 29/10/2010 18:06:14
文章: 407
离线



六和敬

在寺庙中,为了维护长远的共住与和谐,组织要有一个机制来做两件事:一、宣扬核心,保持组织的核心凝聚力;二、捋顺管理关系,以保持管理的畅通。这两件事可以分成三个方面的内容:佛教的世界观、共住的道德规范以及“六和敬”思想。“六和敬”思想,是世界三大语系——巴利语、汉语、藏语系佛教的共同依止依止:佛教术语,其本意是“依存而止住”,或以某种事物为所而止住。在佛教寺院里,新学沙弥必须依止于教授师和羯磨(行为规范)师,系统学习教诫和教理,也是团结与合作的基础。

目录

六和敬
简介
第一和
第二和口和无诤
原则
第三和
第四和戒和同修
相关事件
第五和
第六和六和敬
简介
第一和
第二和 口和无诤
原则
第三和
第四和 戒和同修
相关事件
第五和
第六和

六和敬
  佛陀住世时,领导的僧团有比丘、比丘尼、沙弥、沙弥尼、式叉摩那、优婆塞、优婆夷等七众弟子,以佛陀身旁的常随众而言,就有千二百五十人之多。如此庞大的僧团,佛陀如何统理,使其和乐清净,发挥住持正法,度化众生的集体力量?“六和敬”即是佛陀摄众的方法之一。   佛教“六和敬思想”的启示   人们喜欢拿和尚说团队,但却很少有人真正了解寺庙中是如何看待团队精神的。例如,对于被奉为团队合作典范的“唐僧团队”,就存在误解。很多人将“西天取经”作为这个团队的目标。实际上,西天取经只是手段,而不是最终目的。他的目的在于把印度佛经取回来,翻译、整理,之后再寻找到一个完善的理论体系。取经只是整个过程当中的一个环节。就好比企业当中有生产部、市场部、销售部之分,各个部门需要互相合作。如果产品只是生产出来了,而没有最后销售出去、回收货款,这能算是实现目标了吗?我想,每个企业都或多或少存在各部门之间互相扯皮,甚至冲突的情况,原因大概都与此有关。
编辑本段简介
  要真正地了解“六和敬”的实质内涵,我们首先要知道的是“和敬”的概念。“和敬”是之于自己和他人两个方面来说的。所谓“和”,就是“外同他善”;而所谓“敬”,则是“内自谦卑”。   “六和敬”思想具体说来:

第一和
  第一和,“身和同住”。就是大家住在一起共修。道场的建立是成就每一个共修的份子——目的在此;绝对不是逃避社会责任,到佛门里讨生活的。如果是这种观念,那就完全错了。接受十方供养如何能消!这个罪过是无量的,且要还债,佛在经中讲得很清楚。共住不只是同住在一个道场,如每一个人有一个房间,或像现代生活富裕的地区,一个人还有个套房,这样舒适的生活环境修行能不能成就呢?恐怕一个都不能成就。为什么呢?地藏经上讲:‘阎浮提众生起心动念,无不是罪。’人,无始劫以来迷惑颠倒,造作无量无边的罪业,恶习气太多、太重了。大家相聚时,十目所视,十手所指,一举一动还像个样子,规规矩矩的,还能守法。如果房门一关,没人看到,就随便了、放逸了,毛病百出了。白天修行,晚上放逸,功行尽失,成就困难了。佛陀大智深知此事。那么共住要怎么住呢?睡通铺啊!晚上都睡在一起。白天、晚上都不可离开大众,睡觉也得老老实实,也得乖乖的,也不可以随便,这是依众靠众的精意。所以寺院丛林,你到寮房(卧室、寝室)去看看,皆是通铺,一个人一个铺位,每个铺盖叠得整整齐齐的,像军队一样;比军队还要严格,比军队的纪律还要好。住在道场,过这样的生活,陶冶人的习气,以戒、定、慧三学改造心行,那才真正称得上修行。在寺院丛林里面,什么人有一个寮房呢?当住持的、做执事的,因为他的事务繁多,他的生活起居不能跟大众一样(大众像学生一样,那是非常规矩的)。执事要办事,替大家服务的,他们才有个小房间。住持的房间叫‘方丈’(方圆一丈),房间都很小,并不是叫你住得很舒服,目的是不妨碍大众的精修。还有年岁老的,也单独有房间,生病的也单独有房间。除了这些特殊的,皆是睡广单(通铺)。‘身和同住’是这个意思。真正要想修行有成就,即使在今天富裕的社会,不用这个方法还是不能成功。   丛林清规是僧团的生活规约,是当代三大语系佛教的所有寺院僧团所共同遵守的。僧伽制度通过《寺院规约》,使“六和思想”制度化。制度规定,置身寺院僧团中,大众同住,必须要做到身业清净、和睦相处,首先要杜绝的行为,就是肢体上的直接冲突。   “身和同住”原则地要求僧团内的每一个人各安其分、各守其责(岗位和职责)。也只有如此,寺院管理的运作才能顺利无碍。当然,企业行为也绝不能例外。在工作中,人与人之间难免会有各种各样的冲突和矛盾,这本来就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但是,如果有人要把这个因工作需求而必然存在的矛盾和冲突视作是个人与个人之间的冲突,进而把由此而导致的私愤携带到日后的工作,甚至是生活中,那么,人身的攻击就难以避免了。   我们要时时提醒存在着这样的想法的人,我们在工作中存在矛盾和冲突是必然的事情,而且是因为工作而起的,如果大家不在其位、不谋其政的话,就不会有这样的冲突。所以,不在岗位的时候,要即时消解因工作而带来的冲突和不快,做好及时沟通与交流。而在企业、组织内部,更要建立这样的机制,时时宣传这样的理念,先把工作和生活分开来,不要把工作的不快带到日常的生活中。   另一方面,为了避免工作当中的冲突,工作安排尽可能合理化,从制度和岗位设置上减少冲突的可能——减少因推诿和制约带来的结果。

第二和
口和无诤
  第二和:口和无诤   古人说“君子动口不动手”,但佛教认为这还不够。所谓“口和无诤”不是讲不要争论,而是说不要做无益的辩论。20世纪中期,著名的藏学家更敦群培说过这样一句话:“如果你赞同某一个观点,你会寻找到成千上万个论据支持它;如果你反对一个观点,你也同样可以找出成千上万个论据来佐证它。”   如果僧团无法做到口和无诤,而且每个人都会从自己的角度找出若干条理由来证明自己的正确,而否定他人的看法,进而导致无益的争辩。如此,大家也就无法在语言上寻找到共同的方式。除了不做无意义的争论之外,口和无诤还有另一层意思,就是不能因为一己之私利而去争讼。   林则徐将“慎独”挂在书房里作为自我警策的座右铭。从中,我们可以看出修正口业、修行语言行为的重要。在佛教丛林规约里,为了避免常住的是非和纷争,在“六和思想”里将“口和无诤”放在第二位,要求大众同住,必须要做到语业清净,即在说话时,语气要谦和礼貌,要和颜悦色,不要因恶口粗声而引人不快;更不能因此而发生激烈的争吵,以至于肢体的冲突。口和无诤的理念来源和注解是四摄当中的“爱语摄”,在佛制戒律中的规定则是:不妄语、不两舌、不恶口、不绮语。要说爱语、柔软语、正语、真实语、实义语。
原则
  这样的语言标准,大致包含有六个:   
(1)仔细聆听,三思而后言;  
  (2)语音清楚,言辞得体;   
(3)语气温和,出言诚恳;  
  (4)精练有度,避免晦涩;  
  (5)善巧方便,讲究方法;   
(6)不扬他过,严守秘密。

第三和:意和同悦   
大家同住一起,必须要做到精神和心理的清净,要用意善良、胸怀坦白,一致行为和认识。要记住“与人乐”而避免“独乐”的做法,有值得欢心快意的事,要大家一起共同庆祝,绝不要为了获得个人的快意而不顾大众,更不能把个人的快乐建筑在大众的痛苦之上。意和同悦还要求寺庙住众遵守一个共同的价值观,在思想上保持一致。这样一来,全体住众就能在一个共同的前提下讨论问题,达成认识上、行动上的一致,和睦相处,为共同的目标与成就而喜悦。如果我们将意和同悦用在企业团队建设上的话,同样适用。
编辑本段第四和
戒和同修
 
第四和:戒和同修
中国人喜欢讲“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寺庙中“规矩”就是戒,是所有僧人必须共同遵守的准则和行为规范。所谓“戒和同修”,就是遵守共同的制度和规约,在共同组织框架、共同的行为规范和准则之下,共同修正自己的行为——语言行为、形体行为和精神行为。   《西游记》里有一个“三打白骨精”,孙悟空为避免师徒遇袭圈地化界。如果把这个圈定移植到我们的生活当中,在我们的行为、语言和心理活动上也划出一个“界”,那么,其结果又将如何呢?这个无形的“界”能保证我们行为、语言和心理活动的安全吗?   回答是肯定的,如果我们选择这个抽象的“圈定”,进而能够以此而“非礼勿行、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思”。那么,完成个人修养的神圣化过程也就开始了——我们进入了一个规范化的“修正”程序。于是,这个非具象的圈定就成了遵行者的道德行为规范。   宗教意义上的“戒律”也是一种“界”,就像孙悟空为唐僧、猪八戒和沙僧画出来的,具有保障能力限制。   佛教制订戒律,在寺院管理上的目的、用意和作用,与现代企业管理制订规章制度是一样的,都是为了能够保证组织的良性运作。只是,在根本原则上,佛教除了保证寺院管理的有效性之外,还在于保障生活在其间的人员的自我修正。于此,现代企业可能既不屑,也无能为力;因为,企业觉得:这不是我应该做的事情。   很多企业并不缺规章制度,缺的是对规章制度的共同遵守,为什么?这是一个值得思索的问题。
相关事件
  在这方面,我觉得冯玉祥值得学习。冯玉祥为了把他统帅的西北军练成一支有教养的军队,制定了许多军令,其中有一条就是“戒烟”。有次他当众宣布全军戒烟,如有违纪者,就罚其吃烟头。后来,在惩罚一位吸烟士兵时,士兵顶撞说他也吸烟了。原来冯玉祥与友邻部队长官会面时偶尔吸了几口烟。冯玉祥猛地摔下军帽,大声说:“我冯玉祥上梁不正下梁歪。我是吸烟了!”说着从士兵手里抢过烟头,塞进自己嘴里。我个人觉得,这个故事,比我们说“上下同欲者胜”要更具有说服力。
编辑本段第五和
  
第五和:见和同解   
见即是意见、见地或见解。见和同解,就是要在思想上、观念上保持高度的统一。在认识事情的方法上,寻求同样的见解;对一套思想、理念,寻求一致的解答方式。   僧团共住,僧众能够和合的一个重要前提就是,要求所有住众在见解上、思想上,保持高度的统一。只有所有住众成员在思想上、观念上保持了高度的一致,僧团的力量才不会分化。否则,每个成员都拥有属于自己的一套想法,大家各执己见,自以为是,那么,这个团体也就难有安宁、不能清净,也必将导致整体的精神涣散,不能有所作为。   如果出现不同见解的情况,有时候宁可另外再建立一个僧团,而不要在一起共修。因为,见解不统一的人住在一起共修,彼此就有可能互相妨碍。做企业的道理也是如此,既然大家同在一个公司工作,就应该处处为公司利益着想。一个企业就等于一条船。如果大家不协调,就无法保证船只顺利前行。
编辑本段第六和
  
第六和:利和同均  
利就是大家所获得的利益,包括财利和法利。不论是经济上的财利,或者是知识上、宗教实践上的佛法之利,必须要有共同分享的意识,决不能私藏私匿,也不能厚此薄彼;否则,就会使寺院内部发生利害冲突,更会因营私肥己的恶习而导致争权夺利的纠纷,最终会影响到僧团的根本利益。   在现实生活中,人类的冲突大半是由于对资源的争夺。而“六和思想”中的“利和同均”则强调利益的共同分享。这是一个慈悲的、智慧的、和平的、共同繁荣的理念。   一个健全的团体,法治精神自然是不能缺少的,但是,如果缺乏了共同分享意识,那么,使集团趋于分化或崩溃的致命伤就难以治愈。   这里的同均也并非是平均分配,而是指共同分享——分享经历和艰难,分享成就和希望。   

六和 : liù hé
1. 中医:谓以滑﹑甘调制酸﹑苦﹑辛﹑咸四种滋味。 《礼记.礼运》:"五味﹑六和﹑十二食,还相为质也。"郑玄注:"和之者,春多酸,夏多苦,秋多辛,冬多咸,皆有滑﹑甘,是谓六和。"孔颖达疏:"以四时有四味,皆有滑有甘,益之为六也,是为六和也。"按郑注系据《周礼.天官.食医》经文。后用以指多种美味。
2. 佛教:谓身和(共住)﹑口和(无诤)﹑意和(同事)﹑戒和(同修)﹑见和(同解)﹑利和(同均)。
3. 道教:天、地、四方,谓之六合,又作六极、六幕、六漠。 《庄子·齐物论》:“六合之外,圣人存而不论;六合之内,圣人论而不议。”
4.六合:上下和四方,泛指天下。天 地 东 西 南 北 唐 《古风》 李白 :“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

这篇文章被编辑了 2 次. 最近一次更新是在 24/09/2012 22:36:16


路,就在脚下......
追寻的脚步永远不会停止!
瑞靄芝華
8、英侠           英侠隐长途 默然识自身 导引推真法 数术始称心
[Avatar]

注册时间: 29/10/2010 18:06:14
文章: 407
离线

我觉得“六和敬”中的“口和无诤”说的就是和别人讲话要注意语气和面部表情的意思。和自己的家人讲话当然也要注意,比如父母、兄弟、儿女。爱人,从爱自己身边的人做起。

路,就在脚下......
追寻的脚步永远不会停止!
独孤浪云
5、武士           武士封两极 造作自我身 锋拦如长短 如一始见真
[Avatar]

注册时间: 31/07/2008 16:07:13
文章: 68
离线

学习学习,受教了,我女儿 才一周岁,看到我对她吹胡子瞪眼睛就会哭一下。哈哈,下次不吓唬她了
文远
9、豪侠           豪侠佩神剑 大道说得清 九派环归处 自然浑如真

注册时间: 09/08/2009 22:10:36
文章: 683
离线

我儿子才8个月,看到我对他吹什么瞪什么就会咯咯笑,以为我在逗他玩,唯一能吓唬他的,就是我哭了。
文远
9、豪侠           豪侠佩神剑 大道说得清 九派环归处 自然浑如真

注册时间: 09/08/2009 22:10:36
文章: 683
离线

我觉得每个时代不同,所遭遇的坎也不同。我的父辈认为能解决吃的就很不错了。而我认为人生不迷茫就很幸福了。到了孩子那一代,他们面临的最大问题肯定和以前是不同的,不过,我还是会按李老师书上说的,先养性,再养正,然后养志,最后养德
瑞靄芝華
8、英侠           英侠隐长途 默然识自身 导引推真法 数术始称心
[Avatar]

注册时间: 29/10/2010 18:06:14
文章: 407
离线

儿子总是不断地给我添麻烦。小的时候就是感冒发烧,到了上学的年龄,学前班了,是在去年读的。读了个把月,儿子在上课时竟然不愿动笔写字,换句话说,他只会写自己的名字,其它都不会写。而我刚开始则是不知情的。我自以为读书了,把儿子交给学校就行了,我读书那会哪有这种事,我的成绩一向是可以的。
学校的老师大为发火,公公接送的也下不了台了。后来在我的努力下,儿子终于学会了写字。在段考时,虽然写得不是很好,老师为了鼓励他,给了他个双百分,期末考试也双科上线。全家人都很高兴!
第二个学期,儿子在期末考时,数学只考了92分,段考也考得不好,开家长会竟然没跟我讲(大概不敢说),搞得我那天碰到路上的家长纷纷跟我讲:“去开家长会了。”我才知道。天哪!真服了他。
很快,一年级来了。儿子成了一名正式的小学生。我提心吊胆的,不知道会有什么情况发生。果然,两、三个星期过去了,老师又把我叫到学校。到了学校,见了老师,老师说我儿子的课堂作业从来不完成,家庭作业也没有。
说真的,我本人是如此喜欢中国传统文化,喜欢经典,喜欢丹经武学。我多么希望儿子能在经典的熏陶下茁壮成长呀!可是,种种迹象表明,儿子并不是那么喜欢传统文化,喜欢经典。我读《弟子规》,他用嘴巴捂住我的嘴,放《弟子规》,他把电源关了。儿子喜欢看《战争片》,喜欢看《动物世界》,喜欢玩。
难道真的要强迫他学习传统文化吗?儿子虽然是个小孩子,但是他也应该是一个独立的人,有独立的人格,可以拥有自己的爱好!
在偶然中,我碰到了表妹。她是一名小学老师。她告诉我,可以讲故事给我儿子听,培养他的注意力。于是,在晚上,我叫儿子去洗澡,他不愿去洗,我只好拿出一本郑渊洁的《童话大王》,读里面的童话给他听。本来我也是试试。没想到读完童话,儿子老老实实跟我去洗澡。这回我尝到甜头了。以前,叫好久他都不去的。早上,他还没起床,我又读起了《童话大王》,读完一章,他就揉着睡眼,缓慢地爬起来,踉踉跄跄地走下楼漱口、吃早饭,上学了。
人生,有时就是这么奇怪,你费尽心思要做的事情做不好,无意中做的,倒是好了。
看来,语言、文字确实可以很好的起到沟通的作用。没有任何的一种方法适用于所有的小孩,每个小孩根据他自己的特点应该有属于他自己的路走。每个人在社会上,都在以自己的方式表达着对国家和社会的热爱!我们也一样。我们有自己的爱好,别人也有属于他自己的爱好。如今,社会上是应试教育为主的,当然也有其他的一些方式,但不是主流。
我从未见过儿子如此的听话。

路,就在脚下......
追寻的脚步永远不会停止!
瑞靄芝華
8、英侠           英侠隐长途 默然识自身 导引推真法 数术始称心
[Avatar]

注册时间: 29/10/2010 18:06:14
文章: 407
离线

郑渊洁是我最喜欢的一位作家之一。我在很小的时候就开始看他的童话。初中时,我经常在书亭里购买他写的《童话大王》月刊(后来是半月刊)。他在童话里的丰富的想象力深深地吸引了我。同时,我认为他的童话了还充满了正义感,真善美,公平、公正。在一次工作中,我碰到了很大的困难,郑渊洁的书曾经帮我渡过了难关,重塑了生活的信心。看来,书籍真的是人类的精神财富,好的书籍创造的价值是不可估量的。
令我吃惊的是,时隔十年,郑渊洁的《童话大王》又一次走进了我的视线,是因为儿子。更令我吃惊的事,儿子可以在看《战争片》入迷时,我在他旁边读《童话大王》,他幼小的心迅速被吸引过来,并催促我:“快读呀!”读完一、两章,他乖乖的跟我去洗澡。而看电视入迷了,他是不会去洗澡的,有时要跟他磨好久。
看来,郑渊洁的书可以很小孩子更好的沟通。
写出来给大家借鉴参考一下。
当然了,也可以读其他的童话,比如《安徒生童话》。阅读可以使人产生愉悦地感觉,创造一个美妙的人生,就像我们读声律。

这篇文章被编辑了 1 次. 最近一次更新是在 29/12/2012 15:12:08


路,就在脚下......
追寻的脚步永远不会停止!
瑞靄芝華
8、英侠           英侠隐长途 默然识自身 导引推真法 数术始称心
[Avatar]

注册时间: 29/10/2010 18:06:14
文章: 407
离线

当儿子第一次完整地把语文作业抄回家,
当儿子第一次学会了主动交家庭作业,
当儿子第一次在课堂上完成了老师布置的课堂作业,
当语文老师第一次表扬了儿子,
当儿子第一次老老实实地去洗澡,
当儿子在不知不觉中学会了自己吃饭
当儿子在不知不觉中不在我们吃饭时跑去干其他的事情
当儿子在某一天学会了一笔一划很工整地写字
当儿子在某一天彬彬有礼地对我说:“妈妈!有什么需要我帮忙的吗?”

有很多的第一次,
有很多的不知不觉,
有很多的某一天,
而我,作为一名母亲,我等这一天等得太久了。
我不知道,儿子的进步与成长,
在我两年前学习丹经武学的时候已经埋下了种子,
现在这颗种子发芽了!

是的,丹经武学能让一个人成长!
丹经武学能让一个母亲成长为一名合格的、优秀的母亲!
在我的内心深处,我深深地明白:
不是我个人的力量有这么伟大,
而是宗风的力量有这么伟大!
在暗中,一定是祖师爷、李老师在护佑着我,护佑着我们全家!
我!深深地感恩丹经武学!感恩祖师爷!感恩李老师!

路,就在脚下......
追寻的脚步永远不会停止!
瑞靄芝華
8、英侠           英侠隐长途 默然识自身 导引推真法 数术始称心
[Avatar]

注册时间: 29/10/2010 18:06:14
文章: 407
离线

昨晚,睡觉的时候和儿子一起诵读声律和《三字经》,儿子叫我解释《三字经》给他听。我就说:“我从头解释,好吗?”儿子说好。于是就从“人之初,性本善”开始说,因为有了小杨老师解释的基础,我说起来就头头是道了。结果,我一说完,儿子马上说:“我觉得我做得很差。”我一愣,心里掠过一丝想法,问:“你说说,你什么地方做得不好?”儿子说“孝顺方面做得很不好。”“哪方面?具体一点。”儿子先是不愿说,后来他又娓娓的道来,把他平时的那些耍赖皮的小伎俩都都一一说了出来。奥,天哪!原来有些东西他自己心里清楚得很,还懂得先发制于人。
有些东西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如何落实到实处,心里还是茫然。这段时间看了小杨老师的文章,心里明白了一些道理,那就是“孝者,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先把根基扎牢了再说。练功,明了理再炼,目标就明确了,练起来也比较容易得心应手,在生活中也没有那么茫然。当然,理不明时, 也要炼, 越练越明吗。 什么东西都是一步一步来的,急不得。

这篇文章被编辑了 1 次. 最近一次更新是在 14/01/2013 10:35:32


路,就在脚下......
追寻的脚步永远不会停止!
小杨
11、剑庐士           剑庐周天卧 有无同呈痕 大千谙真我 无处不藏真

注册时间: 22/01/2008 21:05:18
文章: 1715
离线

看了瑞靄芝華学友的教子经历,我又一次得到真实的启发,经常和一些学友讨论修心、练功的问题,人要进步,第一当然是立志,要有积极向上的志向,立志之后要把功夫落在实处,如果只是空谈,时间一长,志向就被生活给磨灭了,象诗词说的“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落在实处的功夫第一步是什么?就是忏悔!忏是真实的承认自己的错误,悔是立誓从此不再犯,上面的小朋友给我们提供了真实的忏悔的例子。愿每一个真心想进步的人都能向这个小朋友学习,愿我自己把忏悔当作心中最基本的功课。
独孤浪云
5、武士           武士封两极 造作自我身 锋拦如长短 如一始见真
[Avatar]

注册时间: 31/07/2008 16:07:13
文章: 68
离线

我家千金一岁半了,给她讲故事,她不要听。在她旁边颂声律,她跑走了。只喜欢听那种跳广场舞的音乐。

难道是太小了么?

不过我在推玉环桩的时候她也会跟在我后面比划几下。大概能坚持个3分钟,就跑去玩了。

这篇文章被编辑了 1 次. 最近一次更新是在 15/01/2013 21:22:53

小杨
11、剑庐士           剑庐周天卧 有无同呈痕 大千谙真我 无处不藏真

注册时间: 22/01/2008 21:05:18
文章: 1715
离线

呵呵,这个最基本的原理“母子连心,父子同性”,不着急,等小孩大点就能听进去了吧
瑞靄芝華
8、英侠           英侠隐长途 默然识自身 导引推真法 数术始称心
[Avatar]

注册时间: 29/10/2010 18:06:14
文章: 407
离线

谢谢小杨老师的鼓励。可能也是因为我比较喜欢在我儿子面前反省自己的缘故吧,有时学校的老师也会教育一下他们,我也见过这些实际的例子,小学的课本有些小故事也讲得很好的,会叫他们自己找自己做得不好的地方。公正客观的讲,学校的老师确实还是蛮负责任的,特别是我儿子那个班的。

路,就在脚下......
追寻的脚步永远不会停止!
瑞靄芝華
8、英侠           英侠隐长途 默然识自身 导引推真法 数术始称心
[Avatar]

注册时间: 29/10/2010 18:06:14
文章: 407
离线

独孤浪云 wrote:我在推玉环桩的时候她也会跟在我后面比划几下。大概能坚持个3分钟,就跑去玩了。

已经很不错了!

路,就在脚下......
追寻的脚步永远不会停止!
瑞靄芝華
8、英侠           英侠隐长途 默然识自身 导引推真法 数术始称心
[Avatar]

注册时间: 29/10/2010 18:06:14
文章: 407
离线

2013年3月22日
今晚是一个特别的日子,儿子睡觉的时候鼻子竟然不塞了,通了。一下子就睡着了也不用我帮他垫高枕头。
昨晚,儿子的语文老师打电话给我,嘱咐我要如何辅导小孩的功课,还说:“我发现他的嘴巴有点懒,我上课朗读课文的时候,有些要求背诵的课文你要叫他背奥。”“奥。”我答应了。过后我思考了一下,“嘴巴有点懒。”我想起平时儿子读课文时,声音很小,好像是从喉咙发出的声音。读声律的时候也是如此。想起邓老师说的持颂声律的时候要张大嘴巴,嘴巴也要撑筋拔骨的。我有点明白是咋回事了。今早,起来得早,吃过早饭,我马上带儿子朗读课文《草原的早晨》。结果我发现他还是声音小,是从喉咙发出的。我叫他照着镜子的,嘴巴要张开。反复了几次。他照着镜子读,自己也觉得很好玩,就自觉地对着镜子读,嘴巴也张大了些。我表扬了他,读了3次,其中对着镜子读了2次,后面一次我还蛮满意的。后来我把学到的声律的嘴型的问题张模作样地跟他讲解了一下,说:“你张大了嘴巴读,你的鼻塞肯定会好。”本来是一句玩笑话,鼓励他的话。
晚上回来写了一会作业,他不愿写了。我灵机一动叫他背课文,令我大吃一惊!要求背诵的4篇课文竟然能背诵下来了(偶尔要提醒,有一、两句背不出)。而且背诵得比以前好,不会自己添几个字进去。我又叫他背了一遍,结果发现他是张开了嘴巴背的,我赶紧表扬他。
睡觉前,我带而读了一下声律。一下子他就睡着了,鼻子也不塞了,没想到一句玩笑竟然成了真。声律的作用确实非同小可,正确的持颂方法尤为重要。犹如动功讲究动作精准一样,声律的持颂要张大了嘴巴,嘴巴也要撑筋拔骨。
丹经武学太神奇啦!他带给了我一个又一个的惊喜。我时刻存着对祖师爷、李老师的恭恭敬敬之心。是宗风的浩然之风、仁慈之风带了渡过了生活中的一个又一个的难关,他还将带着我走得更远、更远......

路,就在脚下......
追寻的脚步永远不会停止!
 
论坛首页 » 温馨家园
前往:   
Powered by JForum 2.1.8 © JForum Te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