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丹经武学--循经太极拳培训中心网站
  [Search] 搜索   [Recent Topics] 最新主题   [Hottest Topics] 热门主题   [Members]  会员列表   [Groups] 返回首页 
[Register] 会员注册 / 
[Login] 登入 
大道默然存心田,箫韵抒怀无多言 ——《翰墨缘》彩图之“湘子神韵”赏析  XML
论坛首页 » 修习心得
前往:
发表人 内容
芷竹
6、武英           英侠开迷路 教化愚泯心 授人见长训 势已入天真
[Avatar]

注册时间: 30/05/2008 23:02:08
文章: 173
来自: 芷竹的新浪博客
离线


多次翻阅《翰墨缘》也没有认真留意过“作者刻石”一页的墨拓“湘子神韵”。直至最近在学习篆刻,在认真揣摩左页的篆刻时才留意到静坐一隅默默吹笛的湘子。
刻石中的湘子,坐立于碣石之上,须发飘飘,双目微合,神光内守,一杆洞箫纵握手间,沉浸在自我的神真世界里。身后是茫茫沧海呢,还是皓皓月华,是荒荒游云,抑或是寥寥长风?均无知晓,只是那恬淡的深情中又似带着几分沧桑,似乎经历了人事消磨,看淡了风云聚散而复归于大定安闲,让人怀思无限……

同样的,由吹箫,我又想起宋朝著名诗人陈与义《临江仙》里的颇得后人赞誉的一句诗:杏花疏影里,吹笛到天明。看似摇曳多姿、清绮飘逸的诗句背后实际上饱蘸了一个诗人国破家亡,颠沛流离之后对人世沧桑的无限感慨。完整的《临江仙》如此写道:
忆昔午桥桥上饮,坐中多是豪英。长沟流月去无声。杏花疏影里,吹笛到天明。二十余年如一梦,此身虽在堪惊。闲登小阁看新晴。古今多少事,渔唱起三更。

此时杏花疏影里的吹笛或许也如墨拓中的湘子一样,也有着看破世态炎凉的淡定和沧桑。也许,在涅磐前要像凤凰一样需要经受烈火的焚烧才能达到真正的永恒。

传说中的韩湘子是有名的八仙之一,是“唐宋八大家”之首的韩愈的侄儿。湘子少幼聪颖,离俗好道,后经吕祖点化位列仙班。关于湘子的生平,最被后人津津乐道的就是“造酒借花两试仙法,蓝关秦岭九度文公”的故事了。由岳麓书社出版的、明朝雉衡山人杨尔曾先生编撰的《八仙得道》一书中,就花了相当笔墨描写了湘子祝寿的前因后果。书中说韩愈是个翊卫孔教,以传道继统自负的人,而对自己的侄儿潜心好道颇不以为然。每次叔侄二人辩论道儒道两教时,不但听不进湘子阐述玄经密典里的奥义微言,而且还气得拍案顿足、大骂湘子无君无父,是夷狄禽兽之辈。可叹湘子宿有凤慧,即使几次三番被骂出家门,依然不忘想尽办法权巧方便地度化这顽钝不化的叔叔。一直点化了七八次上,适值韩愈八旬大寿,湘子又想了个点子,用法术从王母那借来无数鲜花瑶草献给叔父祝寿,花篮间闪出一句偈子: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不想一年过后,韩愈因建迎佛骨,得罪远戍,谪降岭南潮州地方,一路困顿、大雪碍道,进退维谷意欲了却残生之际,湘子循声应身,对着韩愈一躬到地,含笑道:“叔父还记得侄儿吗?”韩愈恍然大悟,这才觉悟数有前定,感慨之余,留诗为记:
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朝阳路八千。
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
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
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

从此以后,韩愈潜心向道。

故事读完后不禁掩卷长叹:修行之不易如斯者,度人之不易亦如斯者!

在如晦的风雨中,放下悲喜,唇横长笛或手握洞箫,让寂静的心音缓缓流出,这是一种“岁月消磨人亦憨”的达观。在千磨万障中还能保持一颗灵明不移的向道之心,比之于钱财万贯、广厦万间,应该是人生最大的财富了。所以有贤者云:风斜雨急处,立得脚定;花浓柳艳处,着得眼高;路危径险处,回得头早(明代还初道人洪应明《菜根谭》)。湘子之一心向道,百番磨难功不减,正是“立得脚定”、“着得眼高”;而韩愈之点而能化、悟而向道,正是“回得头早”。可叹、可贺!
留《题“湘子神韵”》为记:
桑海浮鸥一梦中,
大千万古皆成空。
红尘多扰懒回顾,
独弄残箫做仙翁。


http://hexun.com/zhizhu258866/default.html

大乘佛法 太乙仙乘
[Email] [WWW]
 
论坛首页 » 修习心得
前往:   
Powered by JForum 2.1.8 © JForum Te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