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丹经武学--循经太极拳培训中心网站
  [Search] 搜索   [Recent Topics] 最新主题   [Hottest Topics] 热门主题   [Members]  会员列表   [Groups] 返回首页 
[Register] 会员注册 / 
[Login] 登入 
一个很有效的气功筑基功法  XML
论坛首页 » 健康生活
前往:
发表人 内容
yyahp
3、勇姿士           勇姿识六法 渊源说得真 刁斗兼枪仞 出还大路魂
[Avatar]

注册时间: 08/04/2010 11:51:40
文章: 35
离线

上传一个很有效的气功筑基功法
网上很多说气功的,但废话连篇,不乏错字成章,误人误己。
现个人上传一个很有效的气功筑基功法,子午卯酉四时按步骤方法勤加练习,百日内必通小周天。

“昔日逢师传口诀,只教凝神入气穴”决引
总一:气功基础


1:阴阳 五行


阴阳五行和八卦起源于我国古代夏商之前,具有自发的、朴素的辩证法观点.

阴阳:相传天地形成之前,宇宙一片浑沌,盘古开天辟地,将浑沌一分为二,天为阳,地为阴,由此有了阴阳的概念。后来古人根据生产、生活实践和对自然现象长期观察的事实,逐步把太阳、男性、力量、光亮、热等带有向上的、运动积极、肯定的、善意的、热情的属性归为阳,把月亮、女性、软弱、黑暗、冷等带有下沉的、静止的、消极的、否定的、恶意的、冷淡的属性归为阴,并由此总结出一套阴阳相互作用的学说以解析说明世上万事万物的产生和发展。把它应用到自然界、人类及生老病死就有了后来的阴阳五行学说、阴阳八卦学说和古老的中医理论。

五行:指木、火、土、水、金五种物质和它们的运动。五行的概念早在战国时期就已出现,它是阴阳相互作用的产物。木、火和金、水分列于土地上下,前两者属阳,后两者属阴,火比木更活跃属至阳,水比金位置更下,属至阴,土地处中间属于中性,因水为树木生长所必需,故水又与木相互依存,这样就构成了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的五行循环,称为“五行相生”。
顺着这种循环物质就相生,违背了它就会相克,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称为“五行相克”。但是,事物的发展变化存在着反常现象,这就有了“相乘”和“相侮”。相乘就是过度的相克,其次序与相克是一致的,比如,木气偏亢,太过的木便去乘土,使土气虚弱。相侮又叫反克,即本来是自己可以克胜的一方,却反而被它克胜,其次序正好和相克相反。比如,正常的相克关系是木克土,然而木气偏亢,土就会反过来侮木。
我国古代哲学家把自然界一切事物的性质,分别列入这五大类的范畴,并以此说明世界万物的起源。

五行与人体五脏和五味五色以及五时(春 夏 长夏 秋 冬)都是可以相结合的.


2:人体五脏经络


经络的实质在于"经气",经络并无“实体”,是独立的“气”的通道与系统,也是在神经、血管外围的通道。通则有道,不通无道。穴位是“经络之气”途经的敏感点、连接点、闭塞点,也是需要疏通的要害。疏通、调和“经络之气”,有助于增大神经、血管外围的空间,“和利肌肉”,减少对神经、血管的压迫,进而使之放松、畅通与伸张。所以,经络也是人的生命线。十二经脉(包括任、督两脉)的基本走向是“气”的主干道,由此分流出来直至皮部的小的通道,就是“络气”的通道。经、络疏通是相辅相成的。

人体有十二经络与奇经八脉相辅相成,其中以十二经为主.

十二经脉是经络系统的主体,具有表里经脉相合,与相应脏腑络属的主要特征。包括手三阴经(手太阴肺经、手厥阴心包经、手少阴心经)、手三阳经(手阳明大肠经、手少阳三焦经、手太阳小肠经)、足三阳经(足阳明胃经、足少阳胆经、足太阳膀胱经)、足三阴经(足太阴脾经、足厥阴肝经、足少阴肾经),也称为“正经”。


3:经络与阴阳五行


经络是人体运行全身气血、联络脏腑、沟通上下内外的通道。人体运行的通道,包括两部分,其中直行的干经称为经脉,由经脉分出网络全身各部位的分支称为络脉。《灵枢.经脉》中曾有:“经脉十二者,伏行分肉之间,深而不见;其常见者,足太阴过于外踝之上,无所隐故也。诸脉之浮而常见者,皆络脉也。”经络是气在人体内的运行通道。生命存在,经络就存在,生命终结,人地气息,经络也随之消失。上古医籍《黄帝内经》曾说:“夫十二经脉者,人之所主,病之所以成,人之所以治,病之所以起,学之所始,工之所止也。”古时历来都将人体经络是阴阳五行五色五味的缩影。

中医将经络中内属脏的跟脏直接相连、关系最密切的称为阴经。它与脏对应的腑又有紧密的联系,中医称这种关系为络;将内属腑的跟脏直接相连、关系最密切的经称为阳经。同样,它络于腑相对应的脏,阳经在四肢的外面,阴经在四肢的内面。

中医中的五行学说是以木、火、土、金、水五种特性来归类自然界的各种事件和现象,相生次序是: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五行相克次序为: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黄帝内经》中将五行学说应用于医学,形成了中医学的五行学说。于是中医中五行与人体脏腑对应起来,经络中的对应关系为:木对肝经、火对心经、土对脾经、金对肺经、水对肾经。肝经太旺的人平时都容易生气,因肝经主怒。若是女士的话就易得乳腺增生,因肝经要经过乳房;肝经有异常的话同时影响到脾经,又因木克土,所以她同时也会有消化系统方面的问题,比如腹泻、腹胀或胃疼等病。


4:吸天地灵气采日月精华


一种观想的方法,把自己和天地融为一体。
在采集的过程中,观想把天地日月精华之气,从天顶的百会穴进入体内,然后顺身体的主要穴道流通,最后进入小腹丹田中化为全身的力量。

天下名山大川灵气充裕之地必是草木旺盛水清气爽之所在.


5:精 气 神


精,气,神,人之三宝,凡人生于世,皆依耗精气维生,精气尽,则神去身亡亦。故,修道者有云:“练精化气,练气化神,练神还虚”。依此法,度万万世而不坏。


精者如水,气者如水蒸气,精可化气,气可化精。故有练精化气一说。精在人的身体里是极其重要的,身体中的所有器官,都是要依靠精的滋润才可正常运行。精的补充来源有:食物、空气、水、真气的转化。在某种意义上,精就象另一种血液,是生命的基础。需要注意的是,精并非生理上的精液,二者之间虽有联系,但联系就如饥饿或新鲜空气于精之联系一样。


气,因其行于体内而无形,发于体外而无影,运走自如,可知觉而不可见,因故得名。修行之气与呼吸之空气不同,空气在体内“始于鼻,止于肺”,真气之气则运行于经、络、脉之中。中医有云:“痛则不通”,即言真气不通也。修行之人既是以人力运走真气于经络,从而达到练精、练气的目的。


神,生命活动的主宰,古人认为即人之灵魂,精、气可加强之。修炼之人最快三月即可知神为何物。


精、气、神,虽各有其特有性质,实际上是一不可分割的整体。精为神之舍,有精就有神,所以积精可以全神,神伤则精无所守。精又为气之母,精虚则无气,无气则亡。精、气、神,三者一体,存则具存,亡则具亡。精脱者死,失神者亦死。故,精为气之母,神为气之形。关乎人之存亡,不可不知!


6:丹田


丹田原是道教内丹派修炼精气神的术语,现在已被各派气功广为引用。《东医宝鉴》引《仙经》之文,不仅指出丹田的所在,而且还阐述了丹田的功能:“脑为髓海,上丹田;心为绛火,中丹田;脐下三寸为下丹田。下丹田,藏精之府也;中丹田,藏气之府也;上丹田,藏神之府也”。
古人称精气神为三宝,视丹田为贮藏精气神的所在,因此很重视丹田的意义,把它看作是“性命之根本”。

  丹田在何处,说法不一。多数气功家认为,丹田有上丹田、中丹田和下丹田。上丹田叫“泥丸宫”,印堂穴至脑后玉枕直线与中脉相交之处即是。中丹田叫“绛宫”或"黄庭",在胸部膻中穴向后与中脉相交即是。下丹田在脐下小腹部相当大一块,肚脐至命门穴直线与中脉相交即是,包括关元、气海,神阙、命门等穴位。

  古人认为丹田是滋养全身的重要部位,故有“无火能使百体皆温,无水能使脏腑皆润,关系全身性命,此中一线不绝,则生命不亡”的说法。

  上丹田在督脉的循行路上,属于阳性,是阳气集中的地方,是藏神之所,是主管意识活动的神经中枢所在。是练功入静的主要部位。上丹田的作用是锻炼神经系统,控制自己的意识活动,调节、增强神经中枢,抑制整体代谢机能,从而发挥贮能性效应。这有助于休养生息,积聚精力与疾病作斗争,获得健康。所以,练功后感到体力增强,精力充沛,是有道理的。

  上丹田在头部,头部为诸阳之会,凡气虚下陷,头部怕风寒,以及脑贫血、低血压病人,可意守上丹田,但初学气功者,不要马上意守上丹田,以免气机上窜引起头晕;阳盛的病人(如心火上炎、肝阳上亢、高血压)也不要意守上丹田。

  中丹田在胸部,如病人是中气下陷,妇女月经过多,可意守中丹田,但容易引起胸闷,要慎重使用。

  下丹田,是练功诱导得气的主要部位,其作用是锻炼体液系统,激发体内的能量物质,以调节、充实体液循环,提高整体代谢机能,从而发挥激能性效应。这对人体充实下元,防止早衰,健身延年起重要作用。

  历代气功家多主张意守下丹田;因为这个部位对人体生命活动的关系最为密切,它位于人体中心,是任脉、督脉、冲脉三脉经气运行的起点,十二经脉也都是直接或间接通过丹田而输入本经,再转入本脏。下丹田是真气升降、开合的基地,也是男子藏精,女子养胎的地方。《难经》认为:下丹田是“性命之祖,生气之源,五脏六腑之本,十二经脉之根,阴阳之会,呼吸之门,水火交会之乡。”
所以气功家多以下丹田为锻炼、汇聚、储存真气的主要部位。人的元气发源于肾,藏于丹田,借三焦之道,周流全身,以推动五脏六腑的功能活动。人体的强弱,生死存亡,全赖丹田元气之盛衰。所以养生家都非常重视保养丹田元气。丹田元气充实旺盛,就可以调动人体潜力,使真气能在全身循环运行。意守丹田,就可以调节阴阳,沟通心肾,使真气充实畅通八脉,恢复先天之生理机能,促进身体的健康长寿。


7:气功吐纳


 吐纳者,呼吸也。庄子云,“吹嘘呼吸,吐故纳新“二为寿而已矣。”意即吐出浊气.纳入人体所需之清气,以帮助培蓄人体内部之气,达到长寿之目的。

人在受生之初,胞胎之内,以脐带随生母呼吸受气,胎儿之气通生母之气,声母之气通空中太和之气。 那时并无口奔呼吸,任督二脉息息相通,无有隔阂,谓之胎息。及至十月胎圆,裂胞而出,剪断脐带,其窍闭矣。其呼吸即上断于口鼻,下断干尾间,变成常人呼吸。常人呼吸随咽喉而下,至中院即回,即庄子所云“众人之息以喉”是也。其气粗而浮,呼长吸短。从此太空太和之气不能下行于腹,而腹内所蓄之先天祖气.谓 之先夭元气,“动而愈出”(老子语),反失于太空。久而久之,先夭气丧失过多,肾部脉虚,根源不固,百病皆生。

盖人身禀天地之数有限,要知保气即保生也。故不求长生之术,亦应求延年之法。道教修炼就是要返本还原,回到婴儿先天状态。吐纳使呼吸归根,保住先天元气,气足则百病可治,固住性命之本,始可言其上层修炼。丹经谓“欲点长明灯,须用添油法”是也。


8:三田合一功法


“三田”是指上、中、下三个丹田。

具体练法如下:

一、练功时,意念一想到上丹田,立即转想下丹田。在意念中,三丹田贯穿在一条直线上。

二、待下丹田有发热、发胀等得气感后,就把意念转向中丹田。这时上中下三个丹田意想为三个球.而且是连成一天粗线状。(这条粗线又叫中脉)

三、三田真正合一时,就会产生一种异常舒适感,应力求保持这种舒适感,时间愈久愈好。这时要专心注意守住这种感觉,勿使有杂念干扰.

四、作“三田合一”,不必作其他预备功,也无需收功。站桩、卧式、坐式以至倾斜时均可作。练太极拳时亦可作。

“三田合一”作得熟练后,大小周天容易贯通,容易消除疲劳(不论如何疲乏,一般作十五分钟“三田合一”功就能恢复)。因此,“三田含一”是一种简单、易行、效佳的守静功法。


总二:百日筑基功法


 筑基一说,来源于道家内丹术。是内丹术中小周天前在炼精化气之前的修炼内容。也叫百日筑基。但对于现在的气功练习者来说,真正修习内丹术的已经很少了。多数都是习练根据传统周天功理法而改变的现代型的健身周天功。做为周天功的术语,百日筑基仍被健身周天功沿用了下来,做为健身周天功通小周天前的基础功法。我们先了解一下传统的丹道“百日筑基”。
 道家认为,人过中年以后,童体已破,精气逐渐的走漏流失。做为生命的物质基础的元精逐渐衰败。所以,对于已失童体之人,要能使其有足够的先天元精,保持真精不漏不失,就要及时的补充,就象一盏灯的灯油不断的减少,快干枯之时,要维持这个“生命之火”长存,就要不断的补充灯油。所以道家将筑基法门也称为“抽油添命”的功夫。使身体回到全精全气全神、圆满完全、无亏无损之元真童体的状态。回到这个状态才具备足够的先天精能进行炼精化气的功夫。从这里我们也可以看出,对于童真之体(比如童体未漏的小孩)是不需要经过筑基而可以直接开始炼精化气的。而对于女性练功者,在性成熟后,开始来月经就表示童体已损。所以道家对女性专辟女丹功法。要求女性“斩赤龙”(断月经)以回到女童时的身体状态,才能象男性一样开始着手炼液(精)化气。而一般练功者在准确无误的进行“补漏返童”的训练,往往需要一百天左右的时间。所以道家称之为百日筑基。“尹喜真人曰:夫筑基之功,调药补精,炼精化气,收心以还虚,即收神、固精、养气之诀也。夫身内精气充实,骨髓坚强,方可入室下功,而求返还之道也。”从此,我们可以看出,筑基就是我们上面所说的调药补精以求返还之道。而且要收心还虚,也就是练入静入定的功夫。让人内气充实,骨髓坚强。回到童体之状态。才可以开始炼精化气。
 那么丹道是如何筑基的呢? 首先就要是进行入静的功夫训练。只有在入静功夫达到最初还虚的标准了,下一步才可以开始守窍。达到什么标准呢?“使杂念扫除而皈于一念,主静立极,还虚入定,扫除三心,灭尽四相,直待心地静后性天清凉。”关于收心入静的法门,各家各派的论述已经很多了,这里就不多赘述了。入静到一念不起,心性明彻清朗之时,入静功夫已经到位,然后就可开始凝神入气穴。所以,筑基的首要任务,就是要明确的知道这个气穴在哪。
 这个气穴,就是筑基守的这个要窍。它是命功的根本之窍。我们都知道,命功的根本在于锻炼下丹田。而自古以来,各家各派功法中,对下丹田的位置就不下几十种说法。到底哪一种说法正确,这得因人因功法而异。而这个丹道的气穴,古人认为是“先天大道之祖、逐日生气之根、产铅之地,而千变万化之道、神妙莫测之机尽从此出。”也被称为下玄关。就是道家说的命门。但这不是医家说的命门穴。道家之所以称之为命门,是因为这个大穴中内有坎(肾)离(心)真精。是性命之门户。对十二正经的盛衰与人的生死是取决定性做用的。这们位置在哪里呢?就在两肾中间往前一点,脐部往里,离脐部七分,离两肾中心三分的位置。从穴位来说,就在脐部与命门穴(督脉上的命门穴)的连线上,离脐部三分,离命门穴七分的那个位置。这就是丹家所说的命门气穴。筑基守的大窍就在此。
 对这个大窍要做什么呢?没有别的,“昔日逢师传口诀,只教凝神入气穴”。就是凝神于此守之。这些都要在调息入静的功夫较成熟之后才开始凝神入气穴。一则呼吸要调到息相上。二则入坐不久即能大静,才可入手下一步功夫。

默守的原则是:“知而不守,先存后亡,虚心凝神,不着色相,不落空亡,虚灵不昧,存养寂照。”就是说心里要明白默守的存在,但不要着意于它。
先似存非存的默守之,随手守着守着感觉逐渐浑浑然然,在浑浑在中顺意自然忘守。只在于还虚凝神,不要着于有形之物事。即不要守得实实在在,象清楚的着意于实实在在的东西。也不要空空的啥都没有,空中要有灵信。空中好象感觉到了生命之活活灵灵而又似乎不明不白似的。似月华下照于潭水之上。一切是自然无心的寂照而又飘灵美妙。这个状态不好用文字描述,习者入静后凝神体会,自然能得之妙境。

功法:小周天功法<培元养精转后天化先天>


选一清净之处,空气新鲜,避免风向,静坐平直其身,脊骨不曲,端正不歪。不故意做作,以舒适为度。

静坐姿势分双盘、单盘、自然盘,任选一种。

1: 练功准备就绪,微闭双目,安然入静,不思,不看,不听,不动,舌抵上鄂,若口中津满随即缓慢咽下。采用腹式呼吸默守下丹田,意念随每次呼气自喉部下达腹部,尽可能逐渐放慢、放长,吸气时任其自然,无念无识。

练本步期间,无练功基础者,可能出现头昏,腰酸背痛,呼吸不自然,舌抵上腭不习惯等,这些是初练时的生疏现象,只要坚持按要求去练,便会逐渐纯熟,各种不自然现象渐会消失。

2: 以观想的方法,把自己和天地融为一体。意念天地日月星辰精华之气,从头顶的百会穴进入体内,然后顺三田合一流通,最后进入小腹下丹田中。待气足时可意守之片刻。把呼吸有意无意地止于丹田,即意守丹田,不必过分注意呼气。直至感到丹田内形成一个“气团”。随着功夫的积累,小腹充实饱满有力,有时会出现阴部作痒,会阴跳动,肾区及四肢发热等,这些现象或感觉可因人而异。

(经常练习1.2.步骤可充实下丹田的元气.)

3:当丹田真气充实到一定的程度,则可运行小周天功法。小周天有一定线路,即任督二脉,从后上经前下,来回不止,循环不息。

方法如下:用意识假想丹田有一股热气,由丹田下行,循小腹,抵脐下四寸中极穴,经会阴,过谷道(肛门)至尾闾,沿夹脊棘突中上行,达头顶百会穴,再下颜面,过喉,由胸腹正中线入丹田中。略顿一顿,仍循前法,周而复始,循环不已,至练功毕时为止。以周天36为单位数。

练小周天时切忌用力吸气,或拱背挺肩低头使后颈用力提升,否则易生流弊。必须以意识暗示缓慢引气上升,若无上升感觉,多练多引自然成功。务必顺序渐进,不急不噪,因势利导。急躁冒进,要产生偏差。

练功勤者从练第3步功始15日至30即可有通周天的气感。


其他:

1、练功时间,可取四正时(即子、午、卯、酉四个时辰),如做不到,亦可因人因时而定。但欲把功夫练上去,需每到自觉腹内气动时(如汽车开动之状),立即行功静坐。待气不动之后,方可收功下座。如若时练时停,就会前功尽弃。

2、注意事项:


注意房事,节制性生活。道家在这方面有严格戒规,不磨去情欲是练不成是上乘功夫的。至于现在一般人不一定禁欲,起码要做到节欲。


动静适宜。我一生不仅召习静修道练气功,还坚持习武不懈。深感欲健身长寿,应当动静结合,这也是古人的经验。但要注意照科学办事,不能退劳,否则适得其反。


持之以恒。为此还要和日常生活结合起来。有人说:行住坐卧,不离这个。就是叫我们随时随地都要结合练养之法。


对元气不守炉的处理办法:虚恭多而无味者,则系元气下泄,需用吸、抵、撮、闭之法运化之。外肾囊湿而下垂者,为元气下泄,亦用此法。

3:勤加练习则任督两脉所经病罩皆会缓慢痊愈。

[Email]
一切随它去
新同学           初来入宝境 新到结奇缘 开眼拂真慧 立志入统元

注册时间: 20/08/2010 20:37:28
文章: 8
离线

不错,谢谢分享!!
 
论坛首页 » 健康生活
前往:   
Powered by JForum 2.1.8 © JForum Te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