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丹经武学--循经太极拳培训中心网站
  [Search] 搜索   [Recent Topics] 最新主题   [Hottest Topics] 热门主题   [Members]  会员列表   [Groups] 返回首页 
[Register] 会员注册 / 
[Login] 登入 
(原创)周潜川——当代“以道成医”者  XML
论坛首页 » 医易纵横
前往:
发表人 内容
dao1008
7、初侠           为侠常明理 三十六般兵 刚柔任显化 出入太乙身

注册时间: 05/01/2008 19:49:52
文章: 267
离线

周潜川——当代“以道成医”者
中国传统中医药学已有几千年的历史,曾经闪烁着耀眼的光芒。同中华民族的其它传统文化一样,中医药学也是古奥玄深之内容。西方医学兴起后,几百年来逐渐占据了上风,而中医药学却距离我们越来越遥远,让我们越来越感到陌生了,以致在今天出现许多质疑中医药学的声音,甚至出现网上万人签名“取消中医”之举。
虽然如此,中医药学几千年的灿烂光辉是抹杀不掉的,中医药学的精深哲理和独到的治疗效果仍然有着巨大的吸引力,使人们向往和折服。
中医药学的本来面目是什么,它为什么会放射出如此光芒,又为什么直到今天仍然有如此的魅力,我们应该怎样看待中医药学,当今之时,中医药学的症结又在何处?这些问题在今天尤其显得尖锐和突出。
一、周潜川先生对传统中医药学的描述
周潜川先生在《气功药饵疗法与救治偏差手术》绪言中讲过这样一段话:
因此古人对“静”的作用,首先在呼吸上发现了所谓“众妙之门”、“天地之根”的道理,体会出一呼一吸,一升一降,上会眩中,下沉丹田,气脉运行,周遍全身的“景象”。更精细地体验和观察,统计呼吸与循环作用,“一呼一吸,脉行六寸”,“一昼一夜,呼吸一万三千五百通,脉行八百一拾丈。”……因练气而影响全身的循环作用,这叫做“修脉”……统计全身共有“二十部奇正相因”的脉道。每一条脉道又有转折曲屈和大会小交的地方,这些地方叫“穴道”……这样的脉道在人体内遂产生了“阴阳水火相推”,“如环无端,莫知其纪”,“周天运行”的作用……古人又发现了“气脉”在“阴阳十二时中”,运行流转,各有旺时,互相传递承授,自寅时由肺经起运,到丑时肝经终止,叫做“子午流注”……古人摸清了活着的人在清静休息中,从呼吸一直到脏腑的气脉运行情况,从而掌握了它的规律,于是创造出了光耀古今的“气化论”,“经络论”。研究这种学问古人叫做“内景”,用“练气修脉”的方法,主动地支配人体气脉的平衡,叫做“内景功夫”……这也是祖国医学理论出发点的基础。
周潜川先生是峨嵋临济宗十二代掌门,精通丹法、医事、内功、武学,于一九七一年辞世。生前任职于山西省中医研究所,著有《峨嵋十二桩释密》、《气功药饵疗法与救治偏差手术》和《峨嵋天罡指穴法》,并有多卷手本《丹医语录》等。
周潜川先生的这段话讲的是什么内容呢?主要是讲的丹道与医学的关系。周先生此论有什么依据吗?其实,周先生讲的中医药学的本质所在,也是几千年中医药学的本来面貌,是与历史上的中医经典一脉相承的。只不过由于现代医学的繁荣和发展,而使今天的人们对这些问题有些陌生罢了。要弄懂周先生的这段话,还是要多下点功夫,费些周折的。
1、中医药学的基本知识
经络论、气化论——经络论、气化论是中医药学的两大基础理论。所谓经络论,是说人有十二经脉、奇经八脉、还有十二经别、十五络脉、十二经筋、十二皮部等,这些脉络各有功能和特点,于人体的健康方面发挥着不同的作用,并且这些脉络将人体的脏腑和体表以及整个人身全部勾连和流通,无所不达;所谓气化论,是说人是靠元气生存的,元气通过脉络在内脏和体表中输布流注,通达全身而使人具备了无限的活力,元气在运行中有升降开合等各种变化和规律。
现代医学将人体分成各种系统,如呼吸系统、消化系统、循环系统、神经系统……这些系统于人体健康各有影响,但真正决定人体健康的是经络。《黄帝内经》中说:“经脉(即经络)者,所以决生死,处百病,调虚实,不可不通。”从小处讲,人的各种疾病都是经络出了问题,从大处讲,经络是决定人的生或死的关键所在。所以说,经络论是中华民族的祖先对人类作出的不可磨灭的贡献;人的生存需要空气、水分和各种养分等,但真正决定人的生命质量的是元气。同样,气化论也是给予人类的非凡的贡献。经络论与气化论共同诠释了人体百态、人与人之间的素质差别以及种种面貌和作用等。
“一呼一吸,脉行六寸”,“一昼一夜,呼吸一万三千五百通,脉行八百一拾丈”——这是气化论的细致内容,主要讲元气在体内的运行规律,在中医的经典之中都有详细论述。
“二十部奇正相因”的脉道——主要指十二经脉和奇经八脉,十二经脉和八脉总数是二十。
穴道——即通常讲的穴位以及所属的经脉。
子午流注——十二经脉的循行有其严格的规律,各经脉之间有“运行流转,各有旺时,互相传递承授”的运行规律,一昼夜在体内运行一周,称为“子午流注”。十二经脉依次是:手太阴肺经、手阳明大肠经、足阳明胃经、足太阴脾经、手少阴心经、手太阳小肠经、足太阳膀胱经、足少阴肾经、手厥阴心包经、手少阳三焦经、足少阳胆经、足厥阴肝经。十二经脉的循行规律是:从寅时开始由手太阴肺经起运,卯时运行至手阳明大肠经,辰时行至足阳明胃经,巳时至足太阴脾经,午时手少阴心经……子时行至足少阳胆经,丑时至足厥阴肝经,寅时又运行至手太阴肺经,周而复始。这种运行规律称为“子午流注”。
阴阳十二时——一昼夜二十四小时,分为十二时辰,以地支纪之,即“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十二个时辰。若按时辰论,前六时辰为阳,后六时辰为阴;十二经脉分为六阳经和六阴经,若按经脉的“子午流注”论,则子、卯、辰、未、申、亥六时辰运行阳经,其余的时辰运行阴经。
阴阳水火相推——肾为坎水,心为离火,心肾相交,人才健康祥和;心肾不交,人将大毁。元气的运转阴极生阳,阳极生阴,并且阴阳交注,推动元气运转的动力是先天肾水。
如环无端,莫知其纪——“如环无端”,指气脉的运行周而复始、转运不息;“莫知其纪”,是说诸气脉各司其职、没有轻重缓急之分,并且分不清哪是开始,哪是结尾。这与老子说的“迎之不见其首,随之不见其后”的意思是一样的。
2、与丹道修炼相关联的知识
众妙之门——此语出自《道德经》:“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众妙之门”包括两玄,即“无”与“有”。一是天地之始名为“无”,一是万物之母名为“有”,“无”与“有”是同一事物的不同阶段的不同表现(同出而异名);弄懂其中一玄还要弄明白另一玄(玄之又玄),才能进得众妙之门。
这众妙之门也离不开宇宙之演化,“无”是天地生成之前,通常称作先天、无极、太虚呈象、混沌、鸿蒙……“有”为万物之母,一般称作后天、太素生形、有极、太极、太极阐化……(关于此“无”与“有”的内容,李兆生先生著作中有详尽地阐述,在《真元宝笈》中的《太素炼形法》的原序及又序,《老子三清大法》中《三清漫笔》之附文中讲得尤为详细而透彻)
古人为什么要将宇宙演化规律分辨得如此清晰而明确呢,是为了弄明白玄学之内容;弄懂了玄学,就可进入“众妙之门”;也就进入了“人外有人,天外有天”之境界,那么一切玄妙、神奇将通通不在话下了。
天地之根——也出于《道德经》:“谷神不死,是为玄牝。玄牝之门,是谓天地之根。”“谷神”即道,道有生生不已之用——因为道生万物,又“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并且“有无相生”(《道德经》),所以说“谷神不死”;“天地之根”同于“天地之始”为“无”,所以“玄牝”和“玄牝之门”都属“无”,仍然与宇宙演化有关。(关于宇宙演化的内容,请参阅《孙悟空做医生给了我们什么启示》一文)
内景——语出自《太上黄庭内景经》即《黄庭经》,由王羲之的老师卫夫人传世。千余年来,《黄庭经》对中华民族的诸多领域的影响是很广泛和全面的。内景是丹道家之专持,传统中的许多学识都是内景学识。如果有了内景学识,就会对传统文化中的诸多学说理论有一个崭新而直接的认识。
内景是一种专有景象,通常的方法是不可能见到的。老子说“视之不见名曰夷,听之不闻名曰希,搏之不得名曰微”,这“视之不见名曰夷”即是内景。把这些东西放到眼前,常人也不可能看到,丹道家把它称为“夷”或“内景”。
关于“内景”先谈到这里,再来看看“听之不闻名曰希”。
吕洞宾曾作有《内丹百字吟》,后人将之勒之石上,又叫《百字碑》,中言“自饮长生酒,逍遥谁得知。坐听无弦曲,明通造化机。”张紫阳的《石桥歌》中也说:“景堪羡,吾暗喜,自斟自酌醺醺醉。醉弹一曲无弦琴,琴里声声教仔细。”这“无弦曲”和“无弦琴”也都是丹道家之专持,只有丹道修炼有成者才有可能听到“无弦曲”或“无弦琴”,常人是不可能听到的,丹道家把它称为“希”。陈抟老祖又号“希夷先生”,说明陈抟老祖在“内景”和“无弦曲”“无弦琴”方面的修为是不同凡响的。
另外,“自饮长生酒,逍遥谁得知”,与庄子的《逍遥游》有没有相通之处呢?这其中还是大有深意的,值得深入探讨。
老子说:“大音希声,大象无形,道隐无名。”这三者我们现在可以一一对上号了。大音希声是无弦曲或无弦琴,大象无形是内景,道隐无名是对“道心惟微”(参阅《孙悟空做医生给了我们什么启示》一文)的一种解释,但它还有另外一层意思。
《道德经》中说:“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并说:“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地母。吾不知其名,强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天地母为先天,则“道”与“大”都是指先天,即为“无”。这里要注意,老子讲的“大”是与“道”相同的,都为“无”,而非“有”。“大音”、“大象”是如此,还有“大白若辱,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成若缺,大盈若冲,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辨若讷……”这些都是讲的“无”。郑板桥说“难得糊涂”,就是“大智若愚”之意。
“道隐无名”告诉我们的究竟是什么呢,道是无处不在的(道生万物),却又可用可不用(寂兮寥兮);可是若离开了道,又会处处碰壁、牵绊羁留、难以顺畅(人心惟危);这道又似乎是须臾不能暂离的。道是什么,真是难描难画,难以用语言说的清楚。而“道心”呢,又微微渺渺,捉不住摸不着,难留而易逝。如何能达到朱熹说的“微者著”和“道心为一身之主”,如何能进得“众妙之门”呢?所以说“道隐无名”。也才有“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也。”
我们再来看看《道德经》中这段话:“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狩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华丽的色彩可以令人赏心悦目,但它却使人看不到内景;华美的乐章可以令人心旷神怡,但它却使人听不到“无弦曲”和“无弦琴”;美味佳肴是人人都喜爱的,但它却使人饮不到长生酒;竞技拼力之类可以令人兴奋激动,但它却使人迷失心智;奇珍异宝、极具价值之物品可以震撼社会,但它却常常使人陷入无边的灾殃之中。五色、五音、五味……都是人心为用,而致道心无立足之地,所以既不能看到大象,也不会听到大音,更不会有“自斟自酌醺醺醉”……的“逍遥”之状态,距离“无”之“大”会越来越远。
佛家也有此类内容,《般若波罗密多心经》中讲“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声香味触法”,眼耳鼻舌身意和色声香味触法都属“人心惟危”,又称为六贼。祛褪六贼就是“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声香味触法”,也就是“道心惟微”。《西游记》中是乌巢禅师授予唐僧《心经》的。在这之前的《心猿归正,六贼无踪》一回中,描写六贼是“眼看喜,耳听怒,鼻嗅爱,舌尝思,意见欲,身本忧”,而在四十三回,悟空就很明白地对唐僧说到:“老师父,你忘了‘无眼耳鼻舌身意’。我等出家人,眼不视色,耳不听声,鼻不嗅香,舌不尝味,身不知寒暑,意不存妄想,如此谓之祛褪六贼。你如今为求经,念念在意,怕妖魔不肯舍身,要斋吃动舌,喜香甜嗅鼻,闻声音惊耳,睹事物凝眸,招来这六贼纷纷,怎生得西天见佛?”
乾隆皇帝在雍和宫有一幅题联“法镜交光六根呈慧日,摩尼真境十地起祥云”,六根即眼耳鼻舌身意,“六根呈慧日”是佛家的大乘高渺之境界,由此联而知乾隆皇帝的修为层次是非同凡响的。
祛褪六贼是丹道修炼,则西天见佛取经也是丹道修炼了。这牵涉到《西游记》的写作本旨,应当作为专门议题单独加以讨论。
佛家的《心经》和道家的《道德经》讲的都是“大音希声,大象无形,道隐无名”,则佛道两家的宗旨是一致的。
由周潜川先生提到的“内景”,牵涉到这许多的内容。对于传统文化,我们还是需要下大功夫去识其“庐山真面目”的。
内景功夫——指内景专修功夫。是在有了传统武学的筑基功、必修功的基础以后而专门修习的一种传统功法。
李兆生先生的著作中关于内景的内容是很丰富的,尤其在《真元宝笈》中就专门谈到《浅谈内景观法》、《内景揭秘诗十二首》、《内景剖析》以及《气功中的内景与幻觉》等,于内景修炼方面的内容进行了很广泛全面的剖析。
内景功夫与气功潮流中的“开天门、开天目”……是截然不同的两回事。内景功夫是由“搏之不得名曰微”入手达到“至道在微”、“至微玄”而进入“众妙之门”的真实景象;而“开天门、开天目”……却是古人批评的“梦得千金、火燃空釜、昙花一现”……种种幻觉幻象,是要戕害人的生命、致人早夭的。周先生说得很明白,中医药学的基础知识——经络论、气化论、子午流注、经脉穴道……都是内景功夫的成果。
周天运行——很显然,这与天体的运行有关。《易经》中说“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是说人的气脉运行能与天体的运行相合,人就可以不仅健康长寿,而且还能够享尽天年、无疾而终,这是“人天合一”的具体内容。天体运行与人类关系最密切的是“日月经天”,李兆生先生在《中国循经太极拳二十四式教程》中有《〈黄帝内经〉中的养生之道》之篇,内中谈到“日月经天循丹体”,文中言:
人的经络如何与日月经天相共振呢?宇宙天体按照其固有轨道运行,有公转与自转。人的元气循经,也有纵为经,横为络,如环无端的循环。老子提出道法自然,人的气血循经如何与宇宙日月经天相共振,如何合于天行健的轨道,在宗风脉传当中把握着这种合于人天的途径。“大气流我”,是实现了通过修持人的真元之气达到气化循经。宇宙的生成由远古一团元气,一片虚无的物象,“太虚呈象”经过震动而进入“太素生形”,从而有一气分阴阳,阴阳交感而产生了万物。日月成为宇宙的阴阳,地上的阴阳为水火。人的阴阳为任督二脉。宗风的修习,是首先让人在后天当中启动先天的本能,放下尘念,神光寂然观照自我,思想意识上回到先天阴阳未判太虚境界。继而有诸种炼气修脉的专修,实现元气的公转与自转。在内功丹法术语中称为“太乙循经”。太乙是宇宙中最大与最小的阴阳流变,意指人体里诸多的气血循环,以达到阴阳交注,使生命臻于完善。
日月、水火、任督二脉都是具体的阴阳,那些叫喊“阴阳五行论”连伪科学都算不上的人,是不是认为这些具体的阴阳也是连伪科学都算不上呢?天阳地阴,天地也是阴阳;人得到生命是由父精母血孕育而成,父精为阳,母血为阴(哪咤是“割肉还母,剔骨还父,还了父精母血”而死去);不会有人连天地父母都不承认吧?若是如此又将自身置于何处?不会连自身的存在也一并否认吧?
由日月经天而形成了春夏秋冬四季变化,繁衍了大千世界。除此之外还有很多天体,如五大行星木火土金水,二十八星宿……都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人类的生命和生存环境。这是“人天合一”的具体内容,这些内容在《修真图》中都有清晰明确地揭示,李兆生先生传授的《修真图》是诸多版本中内容最丰富、学识最全面、层次最高深的。
修脉、炼气修脉——都是传统武学的主要内容,或者说是丹道武学,更精确的说是丹经武学的具体内容。炼气修脉是离不开经络论、气化论的基本知识的,武学与医学也是血脉相连不可分割的,李兆生先生在《武通于医》之文中于此方面有深刻翔实的揭示。
由于历史的原因,有些人未得宗传,只学了些外表形象的拳脚动作;或者是虽然得到过传承,但缺少功夫的磨炼,疏于内得修为,因而不能领略武学之要领,流于表面形式,因而有内家拳外家拳之说。时至今日,虽然有些人仍然强调自己是内家拳,却对气脉运行毫无知识,或者不能形成“如环无端”的“周天运行”的循经轨迹,则内家拳一词也流于形式了。
内家拳或内功之“内”,主要是指以武学手段来改善、提高以及升华气脉的循行质量。炼气修脉是武学真谛,李兆生先生出山二十余年来,传课授业,都是致力于此。并于1998年出版了《中国太极拳统真大典》三卷本,明示了宗传之“先天太极拳三十六势”,还太极拳的历史原貌,并将其内涵深隐“循经内脉之缠经”以图示明示于人。《中国太极拳统真大典》之文洋洋洒洒,尽泄丹道武学之真谛,直示丹经武学之内涵,无论是文还是武,两方面都是不可多得的宝贵经典。
为了使更多的人受益于太极拳,尽快地掌握气脉循经之要领,尽快踏上宗传脉学之轨道,2002年李兆生先生又相继出版了《中国循经太极拳二十四式》和《中国循经太极拳二十四式教程》等系列教材,展示了传统武学的多彩形象,为求学修为者洞开了方便之门。
二、以道成医
李兆生先生著有《以道成医篇》,刊载于《中国太极拳统真大典》和《〈武当修真密笈〉秘录注本诠编》中。“以道成医”才是中国传统中医药学的本来面目。
在《中国太极拳统真大典》和《〈武当修真密笈〉秘录注本诠编》中都收录了周潜川先生的《动功的好处》一文。文中说:“丹道家练功的宗旨,原来包括两个目的,所谓‘自利’与‘利他’,自利用练功方法,以‘祛病延年,长生久视’为宗;利他用医药方法,以‘救济病苦,广度有情’为宗。”这已经说得很清楚,做医生是丹道家的宗旨之一。所谓丹道家是丹道修为有成者,丹道修炼成功后才“用医药方法,以‘救济病苦,广度有情’为宗”而作医生的。这一点,当今的人们已经无从认知了。
《以道成医篇》中说:“历代医家名贤大哲,莫不是修真的贤者。学识之为,以神气为上。学书通于学仙,而学医亦是通于学仙,医之所为多是习其道而不言其妙。”
由于中国的古人“习其道,不言其妙”,虽然传统学识传承延绵几千年,但关于此“丹道家练功的宗旨”却成为今人难以窥知的隐情。“学书通于学仙”,这是书法中的隐情,“而学医亦是通于学仙”的隐情就是“以道成医”。“分析过去的悠悠岁月,修真事仙是自身的自持自修。为医弘恻隐慈悲善念,是修真学仙中‘利他’原则下产生的行动,这种行动古人曾喻之为‘三千功德’。所以济世渡人,弘传医术,广积阴德,是天下修真者之仰敬的风范。这种修真的理法在修真的队伍中延传,仁慈的医学方剂则广泛传之于世。在无以数计的大德高真精研之下,医之学识逐渐趋向完臻,无论是理论上的系统成熟,以及临床实际的技术上皆尽善美。各宗师承所传,使医之风范别列华彩,形成诸家流派(《以道成医篇》)。”
李时珍著有《本草纲目》等专著,这是人所共知的。但是李时珍也是“修真的贤者”,这一点恐怕知道的人就不多了。李时珍在《奇经八脉考》中说:“内景隧道,惟返观者可照察之。”这句话的意思是:“内景”中观察到的经络脉道,只有具备了能够“返观照察”的“内景功夫”者才能明辨清楚。李时珍没有像周潜川先生说的那么详细,但是他们所表达的内容却是惊人的一致。由此可推而知之,中医的经典之作都是丹道家的智慧结晶,是以道成医的辉煌成果。
“‘《丹经》祖述黄帝,原与《内经》相表里。’……丹家修为以水火相推、坎离交媾,运化气血以周荣身心,其法则与医家的心肾相交、水火相调、周荣十二经、十五络、冲流奇经八脉、通彻周身之规律相对照,两者同筏人身之经纬,同审人身之阴阳。丹家修脉以自修来完善自我,医家调脉以活人之术来拯治众生。丹家自视人身阴阳,在操修中警化人生,医家以医术普济社会。本来两者不分,是时人不悟其中真谛,丹家以丹医而济真救苦,医家以天真之道理,悟真省化,循自然之道,以道成医。”这是李兆生先生在太极拳文集中的《太极拳生命中的玄奥》里所讲的内容,丹医就是以道成医者。
周先生说的更简单直观:“总结练动功的好处,除了祛病延年、治疗、保健的效用之外,对学习祖国医学有不可分割的关系,尤其是针灸疗法的操作,整骨折伤的接逗技术,按跷导引的调整气脉,非精习动功真能达到高深的造诣境界,技术水平,根本上就无法提高了(《动功的好处》)。”医学的水平与技术是与武功修为相关联的,武学层次没有达到要求,技术水平也不可能提高。这同悟空说的“医门理法至微玄,大要心中有转旋”的意思是完全一致的(参阅《孙悟空做医生给了我们什么启示》一文)。





尊重原创,转贴请注明出处
dao1008
7、初侠           为侠常明理 三十六般兵 刚柔任显化 出入太乙身

注册时间: 05/01/2008 19:49:52
文章: 267
离线

dao1008 wrote: 周潜川——当代“以道成医”者
中国传统中医药学已有几千年的历史,曾经闪烁着耀眼的光芒。同中华民族的其它传统文化一样,中医药学也是古奥玄深之内容。西方医学兴起后,几百年来逐渐占据了上风,而中医药学却距离我们越来越遥远,让我们越来越感到陌生了,以致在今天出现许多质疑中医药学的声音,甚至出现网上万人签名“取消中医”之举。
虽然如此,中医药学几千年的灿烂光辉是抹杀不掉的,中医药学的精深哲理和独到的治疗效果仍然有着巨大的吸引力,使人们向往和折服。
中医药学的本来面目是什么,它为什么会放射出如此光芒,又为什么直到今天仍然有如此的魅力,我们应该怎样看待中医药学,当今之时,中医药学的症结又在何处?这些问题在今天尤其显得尖锐和突出。
一、周潜川先生对传统中医药学的描述
周潜川先生在《气功药饵疗法与救治偏差手术》绪言中讲过这样一段话:
因此古人对“静”的作用,首先在呼吸上发现了所谓“众妙之门”、“天地之根”的道理,体会出一呼一吸,一升一降,上会眩中,下沉丹田,气脉运行,周遍全身的“景象”。更精细地体验和观察,统计呼吸与循环作用,“一呼一吸,脉行六寸”,“一昼一夜,呼吸一万三千五百通,脉行八百一拾丈。”……因练气而影响全身的循环作用,这叫做“修脉”……统计全身共有“二十部奇正相因”的脉道。每一条脉道又有转折曲屈和大会小交的地方,这些地方叫“穴道”……这样的脉道在人体内遂产生了“阴阳水火相推”,“如环无端,莫知其纪”,“周天运行”的作用……古人又发现了“气脉”在“阴阳十二时中”,运行流转,各有旺时,互相传递承授,自寅时由肺经起运,到丑时肝经终止,叫做“子午流注”……古人摸清了活着的人在清静休息中,从呼吸一直到脏腑的气脉运行情况,从而掌握了它的规律,于是创造出了光耀古今的“气化论”,“经络论”。研究这种学问古人叫做“内景”,用“练气修脉”的方法,主动地支配人体气脉的平衡,叫做“内景功夫”……这也是祖国医学理论出发点的基础。
周潜川先生是峨嵋临济宗十二代掌门,精通丹法、医事、内功、武学,于一九七一年辞世。生前任职于山西省中医研究所,著有《峨嵋十二桩释密》、《气功药饵疗法与救治偏差手术》和《峨嵋天罡指穴法》,并有多卷手本《丹医语录》等。
周潜川先生的这段话讲的是什么内容呢?主要是讲的丹道与医学的关系。周先生此论有什么依据吗?其实,周先生讲的中医药学的本质所在,也是几千年中医药学的本来面貌,是与历史上的中医经典一脉相承的。只不过由于现代医学的繁荣和发展,而使今天的人们对这些问题有些陌生罢了。要弄懂周先生的这段话,还是要多下点功夫,费些周折的。
1、中医药学的基本知识
经络论、气化论——经络论、气化论是中医药学的两大基础理论。所谓经络论,是说人有十二经脉、奇经八脉、还有十二经别、十五络脉、十二经筋、十二皮部等,这些脉络各有功能和特点,于人体的健康方面发挥着不同的作用,并且这些脉络将人体的脏腑和体表以及整个人身全部勾连和流通,无所不达;所谓气化论,是说人是靠元气生存的,元气通过脉络在内脏和体表中输布流注,通达全身而使人具备了无限的活力,元气在运行中有升降开合等各种变化和规律。
现代医学将人体分成各种系统,如呼吸系统、消化系统、循环系统、神经系统……这些系统于人体健康各有影响,但真正决定人体健康的是经络。《黄帝内经》中说:“经脉(即经络)者,所以决生死,处百病,调虚实,不可不通。”从小处讲,人的各种疾病都是经络出了问题,从大处讲,经络是决定人的生或死的关键所在。所以说,经络论是中华民族的祖先对人类作出的不可磨灭的贡献;人的生存需要空气、水分和各种养分等,但真正决定人的生命质量的是元气。同样,气化论也是给予人类的非凡的贡献。经络论与气化论共同诠释了人体百态、人与人之间的素质差别以及种种面貌和作用等。
“一呼一吸,脉行六寸”,“一昼一夜,呼吸一万三千五百通,脉行八百一拾丈”——这是气化论的细致内容,主要讲元气在体内的运行规律,在中医的经典之中都有详细论述。
“二十部奇正相因”的脉道——主要指十二经脉和奇经八脉,十二经脉和八脉总数是二十。
穴道——即通常讲的穴位以及所属的经脉。
子午流注——十二经脉的循行有其严格的规律,各经脉之间有“运行流转,各有旺时,互相传递承授”的运行规律,一昼夜在体内运行一周,称为“子午流注”。十二经脉依次是:手太阴肺经、手阳明大肠经、足阳明胃经、足太阴脾经、手少阴心经、手太阳小肠经、足太阳膀胱经、足少阴肾经、手厥阴心包经、手少阳三焦经、足少阳胆经、足厥阴肝经。十二经脉的循行规律是:从寅时开始由手太阴肺经起运,卯时运行至手阳明大肠经,辰时行至足阳明胃经,巳时至足太阴脾经,午时手少阴心经……子时行至足少阳胆经,丑时至足厥阴肝经,寅时又运行至手太阴肺经,周而复始。这种运行规律称为“子午流注”。
阴阳十二时——一昼夜二十四小时,分为十二时辰,以地支纪之,即“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十二个时辰。若按时辰论,前六时辰为阳,后六时辰为阴;十二经脉分为六阳经和六阴经,若按经脉的“子午流注”论,则子、卯、辰、未、申、亥六时辰运行阳经,其余的时辰运行阴经。
阴阳水火相推——肾为坎水,心为离火,心肾相交,人才健康祥和;心肾不交,人将大毁。元气的运转阴极生阳,阳极生阴,并且阴阳交注,推动元气运转的动力是先天肾水。
如环无端,莫知其纪——“如环无端”,指气脉的运行周而复始、转运不息;“莫知其纪”,是说诸气脉各司其职、没有轻重缓急之分,并且分不清哪是开始,哪是结尾。这与老子说的“迎之不见其首,随之不见其后”的意思是一样的。
2、与丹道修炼相关联的知识
众妙之门——此语出自《道德经》:“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众妙之门”包括两玄,即“无”与“有”。一是天地之始名为“无”,一是万物之母名为“有”,“无”与“有”是同一事物的不同阶段的不同表现(同出而异名);弄懂其中一玄还要弄明白另一玄(玄之又玄),才能进得众妙之门。
这众妙之门也离不开宇宙之演化,“无”是天地生成之前,通常称作先天、无极、太虚呈象、混沌、鸿蒙……“有”为万物之母,一般称作后天、太素生形、有极、太极、太极阐化……(关于此“无”与“有”的内容,李兆生先生著作中有详尽地阐述,在《真元宝笈》中的《太素炼形法》的原序及又序,《老子三清大法》中《三清漫笔》之附文中讲得尤为详细而透彻)
古人为什么要将宇宙演化规律分辨得如此清晰而明确呢,是为了弄明白玄学之内容;弄懂了玄学,就可进入“众妙之门”;也就进入了“人外有人,天外有天”之境界,那么一切玄妙、神奇将通通不在话下了。
天地之根——也出于《道德经》:“谷神不死,是为玄牝。玄牝之门,是谓天地之根。”“谷神”即道,道有生生不已之用——因为道生万物,又“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并且“有无相生”(《道德经》),所以说“谷神不死”;“天地之根”同于“天地之始”为“无”,所以“玄牝”和“玄牝之门”都属“无”,仍然与宇宙演化有关。(关于宇宙演化的内容,请参阅《孙悟空做医生给了我们什么启示》一文)
内景——语出自《太上黄庭内景经》即《黄庭经》,由王羲之的老师卫夫人传世。千余年来,《黄庭经》对中华民族的诸多领域的影响是很广泛和全面的。内景是丹道家之专持,传统中的许多学识都是内景学识。如果有了内景学识,就会对传统文化中的诸多学说理论有一个崭新而直接的认识。
内景是一种专有景象,通常的方法是不可能见到的。老子说“视之不见名曰夷,听之不闻名曰希,搏之不得名曰微”,这“视之不见名曰夷”即是内景。把这些东西放到眼前,常人也不可能看到,丹道家把它称为“夷”或“内景”。
关于“内景”先谈到这里,再来看看“听之不闻名曰希”。
吕洞宾曾作有《内丹百字吟》,后人将之勒之石上,又叫《百字碑》,中言“自饮长生酒,逍遥谁得知。坐听无弦曲,明通造化机。”张紫阳的《石桥歌》中也说:“景堪羡,吾暗喜,自斟自酌醺醺醉。醉弹一曲无弦琴,琴里声声教仔细。”这“无弦曲”和“无弦琴”也都是丹道家之专持,只有丹道修炼有成者才有可能听到“无弦曲”或“无弦琴”,常人是不可能听到的,丹道家把它称为“希”。陈抟老祖又号“希夷先生”,说明陈抟老祖在“内景”和“无弦曲”“无弦琴”方面的修为是不同凡响的。
另外,“自饮长生酒,逍遥谁得知”,与庄子的《逍遥游》有没有相通之处呢?这其中还是大有深意的,值得深入探讨。
老子说:“大音希声,大象无形,道隐无名。”这三者我们现在可以一一对上号了。大音希声是无弦曲或无弦琴,大象无形是内景,道隐无名是对“道心惟微”(参阅《孙悟空做医生给了我们什么启示》一文)的一种解释,但它还有另外一层意思。
《道德经》中说:“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并说:“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地母。吾不知其名,强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天地母为先天,则“道”与“大”都是指先天,即为“无”。这里要注意,老子讲的“大”是与“道”相同的,都为“无”,而非“有”。“大音”、“大象”是如此,还有“大白若辱,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成若缺,大盈若冲,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辨若讷……”这些都是讲的“无”。郑板桥说“难得糊涂”,就是“大智若愚”之意。
“道隐无名”告诉我们的究竟是什么呢,道是无处不在的(道生万物),却又可用可不用(寂兮寥兮);可是若离开了道,又会处处碰壁、牵绊羁留、难以顺畅(人心惟危);这道又似乎是须臾不能暂离的。道是什么,真是难描难画,难以用语言说的清楚。而“道心”呢,又微微渺渺,捉不住摸不着,难留而易逝。如何能达到朱熹说的“微者著”和“道心为一身之主”,如何能进得“众妙之门”呢?所以说“道隐无名”。也才有“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也。”
我们再来看看《道德经》中这段话:“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狩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华丽的色彩可以令人赏心悦目,但它却使人看不到内景;华美的乐章可以令人心旷神怡,但它却使人听不到“无弦曲”和“无弦琴”;美味佳肴是人人都喜爱的,但它却使人饮不到长生酒;竞技拼力之类可以令人兴奋激动,但它却使人迷失心智;奇珍异宝、极具价值之物品可以震撼社会,但它却常常使人陷入无边的灾殃之中。五色、五音、五味……都是人心为用,而致道心无立足之地,所以既不能看到大象,也不会听到大音,更不会有“自斟自酌醺醺醉”……的“逍遥”之状态,距离“无”之“大”会越来越远。
佛家也有此类内容,《般若波罗密多心经》中讲“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声香味触法”,眼耳鼻舌身意和色声香味触法都属“人心惟危”,又称为六贼。祛褪六贼就是“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声香味触法”,也就是“道心惟微”。《西游记》中是乌巢禅师授予唐僧《心经》的。在这之前的《心猿归正,六贼无踪》一回中,描写六贼是“眼看喜,耳听怒,鼻嗅爱,舌尝思,意见欲,身本忧”,而在四十三回,悟空就很明白地对唐僧说到:“老师父,你忘了‘无眼耳鼻舌身意’。我等出家人,眼不视色,耳不听声,鼻不嗅香,舌不尝味,身不知寒暑,意不存妄想,如此谓之祛褪六贼。你如今为求经,念念在意,怕妖魔不肯舍身,要斋吃动舌,喜香甜嗅鼻,闻声音惊耳,睹事物凝眸,招来这六贼纷纷,怎生得西天见佛?”
乾隆皇帝在雍和宫有一幅题联“法镜交光六根呈慧日,摩尼真境十地起祥云”,六根即眼耳鼻舌身意,“六根呈慧日”是佛家的大乘高渺之境界,由此联而知乾隆皇帝的修为层次是非同凡响的。
祛褪六贼是丹道修炼,则西天见佛取经也是丹道修炼了。这牵涉到《西游记》的写作本旨,应当作为专门议题单独加以讨论。
佛家的《心经》和道家的《道德经》讲的都是“大音希声,大象无形,道隐无名”,则佛道两家的宗旨是一致的。
由周潜川先生提到的“内景”,牵涉到这许多的内容。对于传统文化,我们还是需要下大功夫去识其“庐山真面目”的。
内景功夫——指内景专修功夫。是在有了传统武学的筑基功、必修功的基础以后而专门修习的一种传统功法。
李兆生先生的著作中关于内景的内容是很丰富的,尤其在《真元宝笈》中就专门谈到《浅谈内景观法》、《内景揭秘诗十二首》、《内景剖析》以及《气功中的内景与幻觉》等,于内景修炼方面的内容进行了很广泛全面的剖析。
内景功夫与气功潮流中的“开天门、开天目”……是截然不同的两回事。内景功夫是由“搏之不得名曰微”入手达到“至道在微”、“至微玄”而进入“众妙之门”的真实景象;而“开天门、开天目”……却是古人批评的“梦得千金、火燃空釜、昙花一现”……种种幻觉幻象,是要戕害人的生命、致人早夭的。周先生说得很明白,中医药学的基础知识——经络论、气化论、子午流注、经脉穴道……都是内景功夫的成果。
周天运行——很显然,这与天体的运行有关。《易经》中说“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是说人的气脉运行能与天体的运行相合,人就可以不仅健康长寿,而且还能够享尽天年、无疾而终,这是“人天合一”的具体内容。天体运行与人类关系最密切的是“日月经天”,李兆生先生在《中国循经太极拳二十四式教程》中有《〈黄帝内经〉中的养生之道》之篇,内中谈到“日月经天循丹体”,文中言:
人的经络如何与日月经天相共振呢?宇宙天体按照其固有轨道运行,有公转与自转。人的元气循经,也有纵为经,横为络,如环无端的循环。老子提出道法自然,人的气血循经如何与宇宙日月经天相共振,如何合于天行健的轨道,在宗风脉传当中把握着这种合于人天的途径。“大气流我”,是实现了通过修持人的真元之气达到气化循经。宇宙的生成由远古一团元气,一片虚无的物象,“太虚呈象”经过震动而进入“太素生形”,从而有一气分阴阳,阴阳交感而产生了万物。日月成为宇宙的阴阳,地上的阴阳为水火。人的阴阳为任督二脉。宗风的修习,是首先让人在后天当中启动先天的本能,放下尘念,神光寂然观照自我,思想意识上回到先天阴阳未判太虚境界。继而有诸种炼气修脉的专修,实现元气的公转与自转。在内功丹法术语中称为“太乙循经”。太乙是宇宙中最大与最小的阴阳流变,意指人体里诸多的气血循环,以达到阴阳交注,使生命臻于完善。
日月、水火、任督二脉都是具体的阴阳,那些叫喊“阴阳五行论”连伪科学都算不上的人,是不是认为这些具体的阴阳也是连伪科学都算不上呢?天阳地阴,天地也是阴阳;人得到生命是由父精母血孕育而成,父精为阳,母血为阴(哪咤是“割肉还母,剔骨还父,还了父精母血”而死去);不会有人连天地父母都不承认吧?若是如此又将自身置于何处?不会连自身的存在也一并否认吧?
由日月经天而形成了春夏秋冬四季变化,繁衍了大千世界。除此之外还有很多天体,如五大行星木火土金水,二十八星宿……都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人类的生命和生存环境。这是“人天合一”的具体内容,这些内容在《修真图》中都有清晰明确地揭示,李兆生先生传授的《修真图》是诸多版本中内容最丰富、学识最全面、层次最高深的。
修脉、炼气修脉——都是传统武学的主要内容,或者说是丹道武学,更精确的说是丹经武学的具体内容。炼气修脉是离不开经络论、气化论的基本知识的,武学与医学也是血脉相连不可分割的,李兆生先生在《武通于医》之文中于此方面有深刻翔实的揭示。
由于历史的原因,有些人未得宗传,只学了些外表形象的拳脚动作;或者是虽然得到过传承,但缺少功夫的磨炼,疏于内得修为,因而不能领略武学之要领,流于表面形式,因而有内家拳外家拳之说。时至今日,虽然有些人仍然强调自己是内家拳,却对气脉运行毫无知识,或者不能形成“如环无端”的“周天运行”的循经轨迹,则内家拳一词也流于形式了。
内家拳或内功之“内”,主要是指以武学手段来改善、提高以及升华气脉的循行质量。炼气修脉是武学真谛,李兆生先生出山二十余年来,传课授业,都是致力于此。并于1998年出版了《中国太极拳统真大典》三卷本,明示了宗传之“先天太极拳三十六势”,还太极拳的历史原貌,并将其内涵深隐“循经内脉之缠经”以图示明示于人。《中国太极拳统真大典》之文洋洋洒洒,尽泄丹道武学之真谛,直示丹经武学之内涵,无论是文还是武,两方面都是不可多得的宝贵经典。
为了使更多的人受益于太极拳,尽快地掌握气脉循经之要领,尽快踏上宗传脉学之轨道,2002年李兆生先生又相继出版了《中国循经太极拳二十四式》和《中国循经太极拳二十四式教程》等系列教材,展示了传统武学的多彩形象,为求学修为者洞开了方便之门。
二、以道成医
李兆生先生著有《以道成医篇》,刊载于《中国太极拳统真大典》和《〈武当修真密笈〉秘录注本诠编》中。“以道成医”才是中国传统中医药学的本来面目。
在《中国太极拳统真大典》和《〈武当修真密笈〉秘录注本诠编》中都收录了周潜川先生的《动功的好处》一文。文中说:“丹道家练功的宗旨,原来包括两个目的,所谓‘自利’与‘利他’,自利用练功方法,以‘祛病延年,长生久视’为宗;利他用医药方法,以‘救济病苦,广度有情’为宗。”这已经说得很清楚,做医生是丹道家的宗旨之一。所谓丹道家是丹道修为有成者,丹道修炼成功后才“用医药方法,以‘救济病苦,广度有情’为宗”而作医生的。这一点,当今的人们已经无从认知了。
《以道成医篇》中说:“历代医家名贤大哲,莫不是修真的贤者。学识之为,以神气为上。学书通于学仙,而学医亦是通于学仙,医之所为多是习其道而不言其妙。”
由于中国的古人“习其道,不言其妙”,虽然传统学识传承延绵几千年,但关于此“丹道家练功的宗旨”却成为今人难以窥知的隐情。“学书通于学仙”,这是书法中的隐情,“而学医亦是通于学仙”的隐情就是“以道成医”。“分析过去的悠悠岁月,修真事仙是自身的自持自修。为医弘恻隐慈悲善念,是修真学仙中‘利他’原则下产生的行动,这种行动古人曾喻之为‘三千功德’。所以济世渡人,弘传医术,广积阴德,是天下修真者之仰敬的风范。这种修真的理法在修真的队伍中延传,仁慈的医学方剂则广泛传之于世。在无以数计的大德高真精研之下,医之学识逐渐趋向完臻,无论是理论上的系统成熟,以及临床实际的技术上皆尽善美。各宗师承所传,使医之风范别列华彩,形成诸家流派(《以道成医篇》)。”
李时珍著有《本草纲目》等专著,这是人所共知的。但是李时珍也是“修真的贤者”,这一点恐怕知道的人就不多了。李时珍在《奇经八脉考》中说:“内景隧道,惟返观者可照察之。”这句话的意思是:“内景”中观察到的经络脉道,只有具备了能够“返观照察”的“内景功夫”者才能明辨清楚。李时珍没有像周潜川先生说的那么详细,但是他们所表达的内容却是惊人的一致。由此可推而知之,中医的经典之作都是丹道家的智慧结晶,是以道成医的辉煌成果。
“‘《丹经》祖述黄帝,原与《内经》相表里。’……丹家修为以水火相推、坎离交媾,运化气血以周荣身心,其法则与医家的心肾相交、水火相调、周荣十二经、十五络、冲流奇经八脉、通彻周身之规律相对照,两者同筏人身之经纬,同审人身之阴阳。丹家修脉以自修来完善自我,医家调脉以活人之术来拯治众生。丹家自视人身阴阳,在操修中警化人生,医家以医术普济社会。本来两者不分,是时人不悟其中真谛,丹家以丹医而济真救苦,医家以天真之道理,悟真省化,循自然之道,以道成医。”这是李兆生先生在太极拳文集中的《太极拳生命中的玄奥》里所讲的内容,丹医就是以道成医者。
周先生说的更简单直观:“总结练动功的好处,除了祛病延年、治疗、保健的效用之外,对学习祖国医学有不可分割的关系,尤其是针灸疗法的操作,整骨折伤的接逗技术,按跷导引的调整气脉,非精习动功真能达到高深的造诣境界,技术水平,根本上就无法提高了(《动功的好处》)。”医学的水平与技术是与武功修为相关联的,武学层次没有达到要求,技术水平也不可能提高。这同悟空说的“医门理法至微玄,大要心中有转旋”的意思是完全一致的(参阅《孙悟空做医生给了我们什么启示》一文)。





尊重原创,转贴请注明出处
月影光涵
5、武士           武士封两极 造作自我身 锋拦如长短 如一始见真
[Avatar]

注册时间: 04/09/2013 13:22:29
文章: 53
离线

前辈一系列原创文章很精彩啊,不可多得,终于又见到了,期待更多的文章面世。哪天我也能以道成医呢?
 
论坛首页 » 医易纵横
前往:   
Powered by JForum 2.1.8 © JForum Te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