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丹经武学--循经太极拳培训中心网站
  [Search] 搜索   [Recent Topics] 最新主题   [Hottest Topics] 热门主题   [Members]  会员列表   [Groups] 返回首页 
[Register] 会员注册 / 
[Login] 登入 
(原创)乘气动静生阴阳——关于阴阳  XML
论坛首页 » 儒学纵横
前往:
发表人 内容
dao1008
7、初侠           为侠常明理 三十六般兵 刚柔任显化 出入太乙身

注册时间: 05/01/2008 19:49:52
文章: 267
离线

阴阳的概念看起来很简单,其实不然。周敦颐在《太极图说》中说:“无极而太极,太极动而生阳,动极而静,静而生阴,阴极复动。一动一静,互为其根。分阴分阳,两仪立焉……”这是将太极生两仪的过程又细化了。“太极动而生阳”,这就是邵雍说的“一阳初动处,万物未生时”,此阳为元阳;“动极而静,静而生阴”,此阴为元阴。《太乙混元球》功谱中所说的“元阴元阳育此体,太乙显化产真形”,就是指此。有了元阴元阳之后,才有了天地。是先生出阳,再生出阴。阴阳还在天地之前。这是传统中的一贯认识。《医宗金鉴》中言:“无极太虚气中理,太极太虚理中气。乘气动静生阴阳,阴阳之分为天地。未有天地气生形,已有天地形寓气。”“两仪立焉”即天地归位,这个过程古人也细分为天地生成之前和之后。“未有天地气生形,已有天地形寓气”,由气生形,形乃天地,天地是由气生成的;生成天地之后,此气仍蕴含在天地之中。《黄帝内经》中也说:“积阳为天,积阴为地。”这阴阳的问题还真是含糊不得,阴阳弄不明白,就连天地的概念都是混浊不清的。
什么是阴阳呢?李兆生先生在《中国循经太极拳二十四式教程》中是这样论述的:
中医的阴阳学说属于中医的思想理论体系,也是中医认识事物和分析事物的思想辩证方法,是中医学的理论基础和核心。古人对阴阳的认识最初是由山地对阳光的向背而得出的概念的,即是朝着日光者为阳,反之为阴,后来引申至极为广泛的哲学概念,即是在自然界中,事物凡是运动、向上、向外、发散、光明、温暖、刚强,太过的属性,均可称之为阳;凡是静止、向下、向内、内敛、黑暗、寒冷、柔软,不及的属性,均可称之为阴。
阴阳的概念不算复杂,但是,阴阳的本质和阴阳的一些特性就比较深奥了。《黄帝内经》中说:
黄帝曰: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治病必求于本。故积阳为天,积阴为地,阴静阳躁,阳升阴长,阳杀阴藏。阳化气,阴成形。寒极生热,热极生寒。寒气生浊,热气生清。清气在下,则生飨泄;浊气在上,则生嗔胀。此阴阳反作,病之逆从也。
故清阳为天,浊阴为地。地气上为云,天气下为雨;雨出地气,云出天气。故清阳出上窍,浊阴出下窍;清阳发腠理,浊阴走五脏;清阳实四肢,浊阴归六腑。
《黄帝内经》中的这段话不大容易弄懂,李兆生先生在《中国循经太极拳二十四式教程》中有详细的解释:
黄帝说:阴阳的道理,是宇宙间的普遍规律,是一切事物的纲领,是万物发展变化的起源,是生长毁灭的根本,是人的精神活动所聚之处。因此,治病必须寻求治本的方法。从阴阳变化来看,清阳之气,积聚上升,就成为天;浊阴之气,凝聚下降,就成为地。阳主萌动,阴主成长,阳主杀伐,阴主收藏。阳能化生功能,阴能构成形体。寒到极点会转化生热,热到极点会转化生寒。寒气的凝聚,能产生浊阴,热气的升腾可产生清阳。清阳之气在下,如不得上升,就会发生飧泄。浊阴之气,如不得下降,就会发生胀满。这就是违反了阴阳运行规律,就要导致疾病的道理。
清阳之气变为天;浊阴之气变为地。地气上升就成为云,天气下降就变成雨;雨虽是天气下降,却是地气所化;云虽是成于地气,却赖天气的蒸发。这是阴阳相互为用的关系。人体的变化也是这样,清阳出于上窍,浊阴出于下窍。清阳发散于腠理,浊阴注入于五脏。清阳使四肢得以充实,浊阴使六腑能够相安。
阴与阳之间的普遍规律有阴阳对立互根、阴阳相互消长、阴阳相互转化、阴阳相互升降等。

这篇文章被编辑了 3 次. 最近一次更新是在 11/02/2011 15:11:37


尊重原创,转贴请注明出处
 
论坛首页 » 儒学纵横
前往:   
Powered by JForum 2.1.8 © JForum Te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