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丹经武学--循经太极拳培训中心网站
  [Search] 搜索   [Recent Topics] 最新主题   [Hottest Topics] 热门主题   [Members]  会员列表   [Groups] 返回首页 
[Register] 会员注册 / 
[Login] 登入 
侠门内功秘要  XML
论坛首页 » 电子书屋
前往:
发表人 内容
fangyg
1、初义士           初义鸣铁甲 壮怀演三军 拳脚并锋仞 始知入自身

注册时间: 29/08/2008 20:05:42
文章: 11
离线

在我国的气功发展史上,最
早明确提出“存在一个长生不死境
界”的人,是东汉时期的张陵及其
著作 老子想尔注》,从而开辟了气
功修炼通往仙境的途径。
纵观我国气功史,从先秦到
西汉时期,曾出现过三家气功流
派。一是医家的吐纳导引术,二是
早期道家的守静致虚功夫,三是大
易、黄老、炉火参同派的内丹术。三
家鼎立,各有春秋,共同奠定并融
汇了我国古代气功学的博大体
系。
特别是自唐宋以后,内丹术兴
起,成为道教、丹家和养生家们修
炼的“至要之大者”,出现了“唯金
丹是一条修证正路”的鼎盛局面。
这种现象的出现,主要是因内丹术
与前两种气功流派有着本质的不
同。前两种气功流派顺应人体阴阳
和生化的自然之机,调整阴阳的平
衡,促进气血的运行畅通,以达到
强身却病、以尽天年之目的;而内
丹术则是逆人体阴阳生化的自然
之机,行阴阳颠倒之术,通过对精、
气、神的内炼,逆转人体的衰老机
制,使人体寿命大大超越了自然寿
命的极限,从而实现“长生不老,修
道成仙”的理想境界。
内丹术是道教炼养功夫的核
心,也是道教集静功、动功、房中、
服饵等炼养功夫的综合发展。内丹
家将人身比作炉鼎,以精、气为药
物,以神为运用,经过“炼精化气”、
“炼气化神”、“炼神还虚”三个程序
的炼养步骤,使精、气、神在体内
聚凝不散,并将这种聚凝不散的融
合物称作内丹。
内丹家认为:由太初无形无象
的“道”生出真元之气,分化了阴
阳,阴阳再生成三,三衍生出芸芸
万物,是为顺行。即有生有死、生生
不息的造化之道。内丹术则是逆而
行之,所谓炼精化气,合三(精、气、
神)为二(气、神);炼气化神,合二
(气、神)为一(神);炼神还虚,一归
无极(道)。从而达到重返本源、长
生在世的理想。这就是“顺者生人
生物,逆则成仙成佛”的内丹理
论。
内丹家所讲的精、气、神,是指
人体先天秉赋的元精、元气和元
神。其中精是基础,气是动力,神是
主宰,以神驭气,以神炼精。炼丹所
处的身体部位称作丹田,性命双修
是其修炼的主要内容。
内丹之称始见于南朝,《南岳
思大禅师立誓愿文》说:“借外丹之
力修内丹,欲安众生先自安。”隋唐
之际,内丹术逐渐为社会知晓,至
唐末五代,研讨内丹修炼之术已成
为一种风气,其中以钟离权、吕洞
宾、崔希范、谭峭、陈抟最为著名,
他们为内丹理论的形成奠定了基
础。
到了宋元时期,内丹术取替了
外丹术,盛行于社会,并且形成以
道教南宗、北宗为主体的宋元内丹
派,成为我国古代气功史上最重要
的流派。其后,在此基础上又产生
了东派、西派、伍柳、三丰等众多支
派,内丹术成为道教中人追求长生
不老的主要手段。
然而,由于历史年代的久远,
古典文献中不仅语言晦涩,隐语连
篇,借喻累牍,使人难以理解;而且
又借用了外丹术大量的炼丹术语,
诸如炉鼎、起火、药物、火候等等,
特别是其丹道周天的运炼,既难以
掌握,又危险重重,非明师指点、口
授心传不可。
为了摸索出一条安全可靠的
修道捷径,无数先辈进行了不懈的
研究和努力。例如清代黄元吉所传
的内炼丹法,遵循道教传统丹法的
特点,从下照气穴着手,默视阴跷
(会阴穴)之气,主张炼精化气、炼
气化神、炼神还虚三件功夫一时了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结,可谓至精至简。
汉代后期佛教传入我国,对
我国的传统气功产生了极其深远
的影响。特别是佛教“三脉七轮”
的气脉学说,以及“禅定”的修持
方法,对我国的传统气功起到了
充实和推动的作用。例如清代道
士闵小艮,根据佛教的中脉理论,
首创“中黄直透法”,为气功修炼
提供了一条捷径。可惜的是,这种
修炼方法被当时的气功界斥之为
“闹黄”,没能得到普及。
“仙道”的修持依据是建立在
我国古代圣贤们通过直觉观对生
命现象的深刻认识而逐步总结出
来的。我国传统的道教认为,人体
本身具有两大功能,即寻常功能
和特异功能。寻常功能依赖于六
根,即跟、耳、鼻、舌、身、意而产生
出视觉、听觉、闻觉、昧觉、触觉和
意识。这些功能为一般常人所具
有,属于欲神(亦称识神)所显露的
阴性功能。特异功能则指天跟通、
天耳通、天香(闻觉通)、辟谷(味觉
通)、重身、轻身、隐身、飞升、变化
等身态功能,是依据气功修炼中
念力和慧力等元神显露的功能,
属于阳性功能。因此,开发特异功
能的途径,是阴阳颠倒,远六根所
具有的阴性功能,近元神显露的
阳性功能,达到六根互用的混元
境界。
这也就是说,人的生命现象
存在着两重性或者说存在着两种
形式。一种是以六根为基础的阴
性生命,他(她)是通过六根的感
知能力来确认自己和世界万物的
物质存在,从而产生出七情六欲
和各种思维意识活动。另一种则
是以元神显露为基础的阳性生
命,“仙道”的修持依据就是开发
这种元神所显露的阳性生命。如
果讲的更加确切直接一些,即是
以元神显露的阳性生命。如果讲
的更加确切直接一些,即是以元
神所显露的阳性生命代替或更换
以六根为基础的阴性生命。
那么,什么是“元神”呢?《玉
清金笥青华秘文金宝内炼丹诀•
神为主论》日:“夫神者,有元神
焉,有欲神焉。元神者,即先天以
来一点灵光;欲神者,气禀之性
也。元神乃先天之性也,形而后有
气质之性,善反之则天地之性存
焉。”又日:“盖心者君之位也,以
无为临之,则所以动者元神之性
耳;以有为临之,则所以动者欲神
之性耳。有为者日用之心,无为者
金丹之用心也。”
这就是说,元神即先天以来
的一点灵光,是先天之性,它藏于
心。有为之动则为欲神(即常人所
表露的阴性功能),无为之动为元
神(即气功状态下所显露的阳性功
能)。
我们从其它古典丹经中也可
以看到,元神又称作“先天神”,它
是在接受父母的“精血”组成胚胎
时即已形成并存在的。它不受精
神、意识和思维活动的支配,而主
宰人的生命活动。道教的内丹运
炼,即是以元神为用。所谓“乃先
天虚无正一之气凝结而成像者”,
即是道教注重真神(元神)、真身
(由元神运炼出来的圣胎)修炼的
真实写照,决不是什么虚幻。
中国侠门是在我国明末清初
创立起来的武林门派。这一时期
正是我国武术和气功趋于成熟和
完善的历史高峰。以李秀英为代
表的侠门先辈,对明清之际各门
派的武术、气功进行了广泛的研
究和实践。作为侠门内功秘传大
法之一的“灵光大法”,就是在这
样的历史背景下诞生的。
综合古往今来的修仙之路,
必须要具备两个先决条件。一是
筑基炼己,以修持命功为基础,通
过炼精化气,恢复破损之体,为彻
底改变肉体的阴浊之质,变凡体
为仙体做好能量方面的准备。二
是“致虚”,不致虚无以彻见本源,
显现元神。同时,侠门在黄元吉和
闵小艮等先师的启发下,对‘‘灵光
大法”的修炼程序和步骤进行了
巧妙的设计和安排。下表为“灵光
大法”的修炼全程:
坤道筑基功(断龙秘法)
乾道筑基功(降虎秘法)⋯”霉
T
灵光修炼(五部通灵法)⋯⋯警
T
空中求灵(灵光神通法) 攀
灵光圣胎(长生入视法)
从上表我们可以看到,“致
虚”是从“炼精化气”的筑基阶段
直接过渡到“炼虚合道”的中间过
程,跨越了传统内丹术“炼气化
神”和“炼神还虚”两个修炼阶
段。这一中间过程的具体修炼法
门,即是以五部要穴的开通为特
点,尤其是以开通“会阴穴”为主
要特色(此穴在佛道两教是绝对禁
止打开的)。修习者在百日筑基之
后,只要贯通了小周天,无论是否
见到性光,均可进入五部要穴的
开穴修炼;促使修炼者快步迈入
“炼虚合道”阶段,在“虚无空定”
的气功状态之下,自然会彻见本
源,显现元神灵光,哺育灵光圣
胎。这与传统内丹术“以神为运
用”的修持原则并不矛盾。
自古以来求道修仙者众多,
但修成者甚少。究其主要原因,皆
因难以致虚。为了达到致虚境界,
无论是佛教还是道教,总结出一
大堆繁杂而又难以理解和掌握的
口诀或玄机。诸如“十三虚无”、
“禅坐真机”、“空不空玄机”,以及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各种修心、加持、助功等等法门。
孰不知,人练法而法也炼人,开通
人体的五部要穴之后,使修习者
的身心直接与宇宙沟通,浑为一
体,这种至精至简的方法,前人探
索了近千年。而开通“会阴穴”的
法门,时至今日的气功界,仍然是
默守成规,不敢越雷池一步。
会阴穴古称阴跷穴。按丹经
所言,此穴是任督二脉的总枢,冲
脉的起点。《张紫阳八脉经》日:
“阴跷一脉其名颇多,日天根,日
死户,日复命关,日生死窍。上通
泥丸,下透涌泉。倘能知此,使真
气聚散,皆从此关窍,则天门常
开,地户永闭,尻脉周流于一身,
贯通上下,和气自然上朝。阳长阴
消,水中火发,雪里开花,所谓天
根月窟闲来往,三十六宫都是
春。”
医学和气功与奇经八脉的关
系十分密切,明代著名的药物学
家李时珍特撰《奇经八脉考》以备
学仙医者筌蹄之用。他认为:“八
脉者,先天大道之根,一气之祖,
采之惟在阴跷为先。此脉才动,诸
脉皆通。次督、任、冲三脉,总为经
脉造化之源⋯⋯凡人有此八脉,
俱属阴神,闭而不开,惟神仙以阳
气冲开,故能得道。⋯⋯是故医而
知乎八脉,则十二经、十五络之大
旨得矣;仙而知乎八脉,则虎龙升
降,玄牝幽微之窍妙得矣。”尤其
值得指出的是,阴跷脉与手足太
阳、足阳明、阳跷五脉会于睛明而
上行,与眼的功能极为密切,因此
亦有眼根在会阴之说。
张紫阳和李时珍在论及阴跷
穴时,虽然是与阴跷脉混而兼述,
但其位置明确,功能详备。例如李
时珍在《奇经八脉考》中说:“要知
西南之乡乃坤地,尾闾前、膀胱
后、小肠之下、灵龟之上,此乃天
地逐日所生气根,产铅之地也
⋯ ⋯ 得之者,身体轻健,容衰返
壮,昏昏默默,如醉如痴,此其验
也。”并且感叹地说:“丹书论及阳
精河车,皆往往以任、冲、督脉、命
门、三焦为说,未有专指阴跷者。”
明代尹真人高弟所著的《性
命圭旨》,将阴跷穴明确地定位于
会阴穴位置,并将其称之为虚危
穴。会阴穴的异称、位置和功用也
散见于其他的丹经之中。如《天仙
正理浅说》将会阴穴称为“尾间界
地”,云:“尾间者,二十四脊椎骨
下尽处。界地者,三岔之路,上通
丹田,下之前通外肾,下之后通尾
闾。”《大洞玉经》又将会阴穴称之
为“伏梁下户”。“⋯⋯伏梁下户是
大小肠穷相近间隔处当中。秘诀
云,伏梁下户,在阴囊之后,肛门
之前,二阴中央也。”《道法会元》
将会阴穴之气称之为“太乙”,云:
“太乙者,乃会阴穴至阴之气也,
其穴在谷道、水道后,正陷于其
气。”
从以上的经典论著中我们可
以得知:会阴穴不仅是人身通气、
八脉之总枢,乃眼的根系所在。此
穴上通泥丸,下透涌泉,是生精造
精之窍,真气的聚散皆以此窍为
转移。血脉周流、全身贯通、气血
流畅、百病亦无、容衰返壮、延年
益寿,皆于此生,为全身通气之宝
地。故而《黄庭经》云:“闭塞命门
保玉都者此也,闭子精路可长活
者此也。”《性命圭旨•利集》云:

⋯ ⋯ 水火发端也在此处,阴阳变
化也在此处,有无交入也在此处,
子母分胎也在此处。”正如《翠虚
篇》所总结的那样:“此穴干涉最
大,系人生死岸头。”
内丹术将会阴穴视之为“地
户禁门”,只因先圣曾有言“天门
常开,地户永闭”,便成为历代丹
家必遵之法旨。为什么地户要永
闭呢?《黄庭经》对此进行了解释:
“盖真阳初生之时,形如烈火,状
似炎风,斩关透路而也必由此穴
经过。因闭塞紧密,攻击不开,只
得驱回尾阊,连空焰赶入天衢(内
丹术认为人体中有四个真气聚集
和运行的通道,称之为气街。这里
所指的天衢即上丹田头部气街
<脑)),往上奔一撞三关,直透顶
门,得与真汞配合,结成丹砂。非
拘束禁门之功,而谁欤。”《天仙正
理浅说》也对此进行了论述:“昔
曹老师先上蒲团,先得大药。用七
日之功,到五日之间,忽丹田如火
珠,直驰上心,即回下驰向外肾
边,无窍可出,即转驰向尾闾冲
关。此皆真气自家妙用,非由人力
所至。”由此看来“地户永闭”的原
因是为了进行丹道运炼的需要。
所以《参同契》云:“筑固灵株者此
也,拘束禁门者此也。”
佛教密宗将会阴穴称之为密
处和铁门。其位置处于中脉的底
端,是人身阴经的汇聚点;它与中
脉的顶端、全身阳经的汇聚点百
会穴遥遥相对,从而构成人体的
阴阳两极。密宗认为,人身会阴处
(密处)贮存着不尽的能量,称之
为“灵蛇”。气功修持的关键是激
活这条眠睡的“灵蛇”,使其在以
中脉为轴的七轮之间游走,以使
冲天脉结,贯通天顶。因此,密宗
虽然对密处的修持十分重视,但
也不主张开启铁门,而提倡密处
永固。(待续)
fangyg
1、初义士           初义鸣铁甲 壮怀演三军 拳脚并锋仞 始知入自身

注册时间: 29/08/2008 20:05:42
文章: 11
离线

侠门认为:无论是道教的内
丹运炼,还是佛教的禅定修持,
都是为了达到“六根互用”和“八
识归元”的致虚境界。只有在致
虚境界中,才能开发元神,凝结
成象;才能明心见性,达到极乐
的彼岸。两教教义和气功修持的
途径虽然各异,但殊路同归,均
是为了达到开发先天本性(元
神)之目的。
道教的内丹术,无论是南宗
的清静丹法还是北宗的清静丹
法,虽下手之初或先修命或先修
性,但都是以“心为君”,强调离
诸妄想,虚心实腹,返还虚无之
先天。先天既返,元性才能显露,
元气才会产生,元精也会随之旺
盛。如果修心不纯(炼己不纯),
不返先天(虚无境界),则药源不
清,不能结成金丹。因此,“炼己
还虚”均被南北二宗视之为至关
重要的第一步。然而,身处人欲
纵横的凡世,酒色财气的诱惑,
七情六欲的干扰,若不是德才兼
备、极度聪慧的上智之人;若不
是在人生旅途中遭到重大打击
和挫折而看破红尘之人,“炼己
还虚”谈何容易?
内丹术本源于外丹之术,我
们从其大量的外丹术语中即可
理解这一历史渊源的关系。内丹
家将人身作为炉鼎,以自身的精
气为药物.以抑制“欲神”(修心)
为纲领,采用渐进之法开发元
神,充分显露出古代小生产者的
历史局限性。“灵光大法”则是以
自身为鼎,宇宙为炉,通过五大
要穴系统的全面开放,特别是会
阴穴的开放,使修炼者的身心直
接与宇宙沟通,快速进入天人合
一的致虚境界;并凋用宇宙间的
巨大能量(炉火),熔炼凡体的阴
浊之质,恢复和培育元神的先天
之性。正如《青华秘文》所云:“元
性见,则元气生;元气生,则元精
产。”精气神本来是相依并存,灭
则皆灭,“真灵之体实从虚无里
胚胎”(李涵虚),何必只局限在
体内有限的空间里,苦苦运炼金
丹!
由于“灵光大法”特殊的修
炼程序和结构,免去了很多有关
炉鼎、药物、火候等内丹术语的
解释,也避免了很多有关性光显
现层次等方面的阐述。如果谈到
“灵光大法”的修炼秘诀,概括起
来只有两个方面:
l、五部要穴的开通秘诀
五都要穴的开通如此重要,
致使一些修习者产生了一种思
想压力。其实五都要穴的开通并
不难,关键是要掌握好开穴时的
心态。气功修持的总要诀是“松
静自然,自然而然”,开穴也是如
此。如果我们在修炼开穴时,恨
不得马上就打通要穴,有意识地
去执意追求;由于意念过重或过
于专一,反而会起到适得其反的
效果。特别是会阴穴的开启,往
往是在有意无意之中,在心情愉
快平静的情况下突然被开通,这
便是开穴的秘诀之一。
其次,五部要穴的开穴顺序
也很有学问。首先要打通会阴
穴,然后再依次开通百会穴、天
目穴、涌泉穴和劳宫穴。只要一
打通会阴穴,修习者马上便可进
入“定静空无”之功境,奇经八
脉、中脉系统和全身的十二正经
随之便可很快地贯通,并且能够
激发出天眼功能;百会穴、天目
穴等其余各穴的开启,均可水到
渠成。以上两点便是开通五部要
穴的真机秘旨。
我们通过筑基功的修炼,自
身已经具备了开穴的动力(真元
之气),再加上密咒这一利器的
配合,要穴必开无疑。五部要穴
全部开启之后,呼吸自然会得到
调整;淡泊无欲之心态得到进一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步的增强;对以后的仙道修为自
会融化贯通;对宇宙、对人生之
真谛的理解自会彻悟。修习者将
在意识形态方面产生质的飞
跃。
2、“回光返照”的千古秘诀
凡是对佛教和道教的气功
理论有初步了解的修习者,都会
注意到这样一种现象:即“眼”在
气功修持中极具重要的作用。
从佛教的气功理论而言,在
对人体生命现象的认识方面,是
以“眼、耳、鼻、舌、身、意、末那、
阿赖耶”八识的唯识学观点来阐
述的。在这八识中,将“眼识”和
“耳识”排在最前面。从佛教气功
修持成就而言,“五眼”、“六神
通”、“三身四智”所涵盖的特异
功能,“眼”的特异功能(即从“肉
眼”至“佛眼”)贯穿于始终;并把
“眼”的最高特异功能“佛眼”视
之为获得“大圆镜智”、生成法身
的最高成就。不仅如此,大量的
佛教经典都阐述了这样一个事
实,即佛教“五眼”、“六神通”和
“三身四智”等特异功能,皆以眼
根和耳根而立。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藏密噶
举派的“四脉七轮”之说。其中的
第四脉“噶底水晶之管”、“从肉
团心后上行至后颈窝,分二支经
左右身后入于左右两眼瞳仁”
(<藏密噶举派大圆镜智普及研
讨>)。难怪当今气功师有从“眼”
的修持来挖掘和整理古典气功,
看来确有卓见。例如唐坤国、陈
治亲所著的《天目功>即是实
例。
道教的六根直觉观也是将
眼和耳排在六根之首,并对“眼”
的生理功能及其在气功修炼中
的重要作用进行了深刻的阐
述。现举几例如下:
《西岳窦先生修真指南》:
“经日:眉下五轮,全在定中起。
五轮者,眼也。有血轮、气轮、水
轮、金轮、瞳轮,渭主息入定中作
也。真人日:定中运水火于目中
也。故崔公以眼为镜,要得之五
力。乃大道之源,皆在眼力也,自
睛属肺.赤脉属心,黑睛属肾,睑
黄属脾,中有一点莹明者属于
肝,五藏精华聚于眼也。”
《灵枢•大惑论》:“眼是由
五脏六腑的精气而成的,也是营
气、卫气与寄附其内的魂、魄循
行流动产生神气的地方。⋯⋯眼
是心的使者,心是神归宿的场
所。”
《胎息经》:“天之神发于日,
人之神发于目.目之所至,心亦
至矣。”
《青华秘文》日:“心之不能
静者,不可纯谓之心,盖神亦役
心,心亦役神.二者交相役,欲念
生焉。 0求静必先制眼,眼者神
游之宅也,神游于眼而役于心,
故抑之于眼而使之归于心。”
《周易参同契》日:“原本隐
明,内照形躯。”清朱元育注:“生
身受气之初,本来一点灵明(指元
神),人人具足,只因后天用事.根
寄于尘,尘转为识,日逐向外驰
求,未免背觉合尘,认奴作主,故
必须时刻收视返听,一点灵明自
然隐而不露,深藏若虚,从此默
默内照,方知四大假合之躯,总
归幻泡,当下便得解脱矣。”
《元始天尊说太古经注》:
“天尊日:忘于目则光溢,泯于耳
则心识常渊,两机俱忘,是谓太
玄。”
《道法会元》卷-A九载:
“夫人之元辰(指元神)外寄于
目,内藏于心,目则外视于万物,
心则内驰于万机。心目所驰,神
亦奔往⋯⋯人能收心返照,内养
形神,则元辰自见矣。”
从以上古典文献的阐述中,
我们可以得出如下的结论:
(1)眼是由五脏六腑的精元
之气构成的,也是神气产生的地
方。眼不仅具有能量。也是元神
出入游动的场所。
(2)眼与元神有着密切的联
系。元神虽然归宿于心,如不抑
之于眼,元神则游于眼而役于
心,使心内驰于万机,不得安

(3)如果能够抑制于眼,再
泯之于耳,达到“耳目俱忘”的气
功状态,即可内养形神,进入还
虚的上乘境界。
“心”。儒日灵台,道日灵关,
释日灵山。三教同一法门,总不
外此灵明一窍。“人自受生感气
之初,禀天地一点元阳化生此
窍,以藏元神”(《性命圭旨•亨
集≯),“心通.万法皆通;心静,万
法皆灭 此一门如来真定者也。
凡修道者,先修心定之法,即得
定法,还丹不远,金液非遥,仙道
得矣”(《诸真圣胎神用诀>)。然
而,心定或心静,必先制两眼,这
便是“眼”的第一个千古秘诀。
“回光返照”又名“内照返
观”。光,即目光。敛光向内,即名
回光。以神守中,谓之返照。<吕
祖师先天虚无太一金华宗旨>
日:“故回光,即所以炼魂,即所
以保神,即所以制魄,即所以断
识。古人出世法,炼尽阴滓以返
纯乾,不过消魄全魂耳。回光者,
消阴制魄之诀也,无返乾之功,
只有回光之诀,光即乾也。回之
即返之也。只守此法,自然精足,
神火发生,意土凝定,而圣胎可
结矣。”这便是“眼”的第二个千
古秘诀。
总之,“眼”在气功修炼中具
有两大功能:一是安神定心的致
虚功能,二是化阴增阳、储能凝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能、培育元神(圣胎)的能量功
能。在“灵光大法”的筑基修炼
中,充分发挥两眼所具有的这两
大功能,要求修习者的两眼、天目
和双耳同时收视返听、回光返
照。特别是进入“炼虚合道”的育
胎阶段,运用两眼的能量功能进
行“内照返观”,就显得极其重要
了。
我国道教是一种以生为乐、
重生恶死的传统宗教。气功修炼
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实现“长生不
死,即身成仙”。这也是道教区别
于其它宗教最本质的特征之一。
这种传统的思想观念,也反映了
我国古代上至帝王将相,下至黎
民百姓最起码、最普遍的美好愿
望。
所谓的“神仙”,是古代方士
或道士们理想中超脱凡世、神通
变化莫测的长生不死者。又称之
为神人、仙人或真人等。《释名•
释长幼>称“老而不死者为仙”,因
其具有神通变化,故称之为神
仙。
神仙之说始见于《庄子•逍
遥游>:“藐姑射之山,有神人居
焉,肌肤若冰雪,绰约若处子,不
食五谷,吸风饮露,乘云气,御飞
龙,而游乎四海之外。”葛洪《神
仙传>则谓仙人“或竦身入云,无
翅而飞;或驾龙乘云,上造天阶;
或化鸟兽,浮游青云;或潜行江
海,翱翔名山;或食元气;或茹芝
草;或出入人间而人不识;或隐其
身而莫之见;面生异骨,体有奇
毛,率好深僻,不交流俗。”真人
之称则始见于<庄子•天下>:“关
尹、老聃乎,古之博大真人哉!”
淮南子•本经~JII):“莫生莫死,
莫虚莫盈,是谓真人。”唐代以
后,历代帝王多以真人称号授与
某些历史人物或当时的著名道
士。例如唐玄宗封庄周为“南华
真人”,元世祖封丘处机为“长春
演道主教真人”。道教中也以此
尊称历代的祖师,如称张伯端为
“紫阳真人”、王重阳为“重阳真
人”、吕洞宾为“纯阳真人”等等。
据《性命圭旨-元集>记载,
吕洞宾曾经考察过列仙谱传,始
知从古至今,成仙者千万余人,拔
宅者八千余处。因此,吕洞宾非
常感叹地于景福寺壁题诗一联,
云:“莫道神仙无学处,古今多少
上升人。”
为了使实修者少走弯路,直
入大道,现将“灵光大法”修炼全
程中各个阶段的重点、注意事项,
以及各阶段的相互联接开示如
下,以供参照。
通过“灵光圣胎功”和“弃壳
升仙法”的持久修炼,“灵光圣婴”
(元神)日趋哺育成熟,自然会从
百会穴处冲举飞升。冲举飞升时
修持者会感到全身的气光从脚下
向头顶突然涌去,六根震动,三光
(即紫光、金光和红白相间之光)
布满眼幕和头顶;同时还会感觉
到身体在不停地抽搐和颤抖,随
后便浑身麻木,失去所有的知
觉。
当修持者再次感觉到自己的
身体微凉清爽,并伴有一种飘浮
感时,即可发现,自己已经飘离在
自己肉身的上空。
这里需要指出的是,此时的
肉身虽然脉搏还在微微地跳动,
呼吸也好像似有似无,但却像植
物人那样失去了所有的意识活动
能力。而你的第二条新生命一
“灵光体”(元神),具有你原有的
各种思维意识和身态活动的能
力。你可以靠近你的肉身进行观
察,你可以用意念的速度上天入
地,到你想要去的任何地方去;你
也能用意念之力暂时停留在某一
个时空;你自己(灵光体)知道什
么时候返回肉体,也知道自己什
么时候再一次冲举。修道至此,
冥冥朗朗,没有什么硬性的规定
和限制,肉身实质上已成为你暂
时寄居的场所而已!
当你返回肉身约一分钟之
后,你又成为了“你”。
实修者修持到“灵光圣要”
(元神)能够冲举飞升之时,将面
临着两种修持成就的选择。一种
是彻底脱离肉体,达到古人所讲
的“弃壳升仙”的天仙境界。另一
种则是“长生久视”,实现古人所
追求的长生不死,置身于世的美
好理想。而这两种生存形式的修
持选择,均是在“灵光圣要”转变
成为金色或紫金色的灵光之体之
后,再进行最后的抉择。
“灵光大法”的修炼全程需时
六年。百日筑基,当年开穴;二年
获得灵光神通,三年获得圣要成
就。由于实修者的天赋不同,其
功力层次一般可分为三等。掌握
本门武功绝技,并且能够发气制
人者,侠门称之为世侠(即民间所
传颂的侠客);掌握灵光神变成就
者,侠门称之为灵侠(即民间所传
颂的剑客);获得灵光圣要成就
者,侠门称之为天侠(即民间所传
说的仙人)。这些称谓如今已没有
什么现实意义,也不必深究。
作为侠门内功秘传大法之一
的“灵光法仙术”,虽然与炼金丹
之理相同,“圣圣真真,无不借金
丹之理以喻明夫仙道”(<天仙正
理直论>),但侠门功法不属于佛
道门庭的范畴,它是超于宗教之
外的仙家实修功夫,对此不可不
加以区分。望有缘获得此法者细
心参悟,心合妙机,意通道法;心
诚志坚,持之以恒;早日功德圆
满,归一合道,顺利完成生命再造
修持实践的整个过程。
zzm
新同学           初来入宝境 新到结奇缘 开眼拂真慧 立志入统元

注册时间: 04/01/2009 16:21:34
文章: 2
离线

din
zzm
新同学           初来入宝境 新到结奇缘 开眼拂真慧 立志入统元

注册时间: 04/01/2009 16:21:34
文章: 2
离线

:-)din
xqw821202
7、初侠           为侠常明理 三十六般兵 刚柔任显化 出入太乙身

注册时间: 24/02/2009 19:07:06
文章: 203
离线

书在哪啊?
侠影飘飘
新同学           初来入宝境 新到结奇缘 开眼拂真慧 立志入统元

注册时间: 23/07/2010 19:10:17
文章: 1
离线

 
论坛首页 » 电子书屋
前往:   
Powered by JForum 2.1.8 © JForum Te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