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丹经武学--循经太极拳培训中心网站
  [Search] 搜索   [Recent Topics] 最新主题   [Hottest Topics] 热门主题   [Members]  会员列表   [Groups] 返回首页 
[Register] 会员注册 / 
[Login] 登入 
从医学的角度看循经太极拳的养生作用  XML
论坛首页 » 六脉太极
前往:
发表人 内容
金针三味
1、初义士           初义鸣铁甲 壮怀演三军 拳脚并锋仞 始知入自身

注册时间: 08/03/2009 00:20:33
文章: 17
离线

从医学的角度看循经太极拳的养生作用



罗声水/文



武通于医,这是武术界公认的观点。近贤关亨九先生在《武当修真密笈》一书云:“武通于医”。李兆生在《中国太极拳统真大典》中亦有文章论证:“武通于医”。丹医大师周潜川甚至指出武医有源流的关系,其在《气功药饵疗法与救治偏差手术》一书中言:“因此,总结练功的好处,除了祛病延年、治疗、保健的效用之外,对学习祖国医学有不可分割的关系,尤其是针灸疗法的操作,整骨折伤的接逗技术,按蹻导引的调整气脉,非精习动功真能达到高深的造诣境界,技术水平,根本上就无法提高了”。
太极拳古传是丹道外功,是修真之士泛化于俗的修为,是武学之内家拳种,因此,太极拳与医理相通,也是不容置疑的。
下面我们从医学的角度来分析循经太极拳的养生机理。
首先,循经太极拳是一种运动。俗语说,生命在于运动,科学的运动对身心是有好处的,早在内2500年前被西方人称为医学之父的古希腊名医希波克拉底就讲过:“阳光,空气,水和运动,是生命和健康的源泉”。他把运动放在和阳光,空气,水一样的重要地位,每天都不能少。我国汉代名医华佗认为运动对保健有十分重要意义,认为:“人体欲得劳动,但不当使极耳,动则谷气得消,血脉流通,病不得生,譬犹户枢也,终不朽也。”华佗根据这种理念,创立了《五禽戏》,成为我国体育运动的先驱。
甚至,医学界把运动当作一种治疗某些疾病的手段,比如,德国科学家费纳多.迪谟研究表明,需氧运动和快速步行可以有效地缓解抑郁甚至比服药更有效。再如糖尿病,其治疗有五原则,医学界戏称为“五架马车”,运动是其中一个原则。
那么太极拳这种运动则是更为科学的运动,我国著名心内科专家,中国心血管病科研领导小组副组长,国内大众健康科普教育的倡导者和推广者,洪昭光教授,也认为太极拳是国际上公认的最好的运动,经过太极拳的锻炼以后,能使神经系统,平衡功能,调节动能及肌肉骨骼改善很明显。
实际上,循经太极拳养生本质是“循经”现象。“循经”这种现象并不是今人的伟大发现,它是太极拳的本来面目。先贤王宗岳在《十三式行功心解》中早已告诉世人,文中言道:“以心行气,务令顺遂” 。这两句话涉及太极拳的生命本质,余不才,不敢臆断,这里我们不妨结合中医理论及训诂学识分析其含义。张锡纯《医学衷中参西录》中言道“人之元神在脑,识神在心”。识神指的是人的意识思维。人有五脏,从造字上看,肺, 肝,脾,肾四脏,都有一个“月(肉)”旁,而心呢?没有“月(肉)”旁,心是无形的,《易●系辞》云:“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心属形而上的范畴,是无形的“道世界”,不是有形的“器世界”,因此,从这个角度看,“心”表示形而上的心灵、意识思维。“以心行气”意味着人的意识思维影响人的元气,因此这句话可以这样理解,意识思维指挥元气的运行。反过来说,识神出现毛病,则元气运行受阻,《内经.素问》中言:“主(君主也,心为君主之官)不明,则十二官危,使道闭塞而不通”。关于“使道”的含义,我们可以看王冰的著作,唐人王冰是最早给《素问》全面作注的人,他的书至今仍很有权威性,由他作注宋代林乙补注的《重广补注黄帝内经素问》一书中言:“使道”谓神气行使之道也。实际上指的是经络,主不明,则经络闭塞不通,元气运行受阻。
我们再看“务令顺遂”这句话,“顺”《说文》日:“理也,从页从巛会意川流也”。《说文》又日;“理,治玉也”。古人认为玉的纹理非常细腻,因此必须小心地顺着这个纹理去精雕。我们再用互训的办法分析“遂”的含义,“遂”《广韵》日:“达也”。《玉篇》日:“达,通也”。“通”字由表义的形符“走”和表音的音符“甬”构成,其实“甬”表义又表音,“甬”是道路的意思。不难看出,“顺遂”一词是与轨道,轨迹有关的。因此,我们整合以上分析内容,对“以心行气,务令顺遂”可以理解为:用意识思维指挥元气,使之沿循着一定的轨道运行,通畅无阻。这阐述的正是太极拳的循经现象啊!


近贤周潜川在《气功药饵疗法与救治偏差手术》一书中也提到太极拳有“运气”的功能。并且呼吁太极拳研究家们恢复太极十三式的本来面目。
由此可见,“循经”是太极拳的固有现象,只因后世太极拳架子繁杂,已失却其本来面目了。而循经太极拳有宣通人体十二正经的作用,“疏通经络,百病不生”这是一种常识。气脉畅通,气血才得以运行,从而去润养脏腑。正如《内经●本藏》言:“经脉者,所以行血气而营阴阳,濡筋骨,利关节也。”经络是人体通行气血的管道,人体脏腑与脏腑之间,脏腑与体表之间相沟通,依循这种管道,这种管道在《内经》中又叫“经隧”。正如其所言:“五脏之道,皆出于经隧,以行血气。”经络对指导养生和治疗均有重要意义。《内经●灵枢》经脉篇言:“经脉者,所以能决死生,处百病,调虚实,不可不通”。又说:“凡人之生,病之成,人之所以治,病之所以起,莫不由之”。历代医家对此也有阐述,《马元台.灵枢注证发微》曰:“不知十二经络,开口动手便错。而此懵然,惜哉”。
经络在人体的分布是:“内属于府藏,外络于肢节”。(《灵枢●海论》)。循经太极拳是“其根在脚,发于腿,主宰于腰,形于手指”的运动(张三丰《太极拳论》有此说)。经络的“内属于府藏,外络于肢节”为循经太极拳“形于手指”的运动提供了养生的依据。“形于手指”的运动使“气脉宣通”(李兆生《中国循经太极拳二十四式●内脉循经谱文》云:气脉宣通十二经)。医学是通过针灸、推拿、药物归经等法,去调导人,而使人危而拯之。
中医养生,无论用什么方法,都是以保护和强壮人的元气为基本原则,同样,太极拳养生离不开此理,太极拳经典理论说:“气以直养而无害”。进一步分析,循经太极拳真正起到养生作用的是“经脉”中的“经气”。人体中的元气是有运动轨迹的,这个轨迹便是经络。故,经气又叫元气,真气,真元之气,李杲《脾胃论.脾胃虚则九窍不通论》云:“真气又名元气”。元,源也,意即,元气是生命原动力。血液的周流全身依靠元气推动,中医说“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母”即是此意。肾为先天之本,肾水的周流全身,温养全身的筋骨、皮肉、脏腑、毛发,也须靠元气去推动。此外,元气还有温熙全身的作用,张锡纯在《医学衷中参西录》中言:下焦之火为先天之元阳,生于气海之元气。盖就其能撑持全身论,则为元气,就其能温暖全身论,则为元阳。此气海之元阳,为人生命之本源,无论阴分、阳分之火,皆于此肇基”。
元气尚有防御功能,防病是养生的一个目的,保养住元气,就达防病目的。元气是如何发挥防御功能的?周潜川在《气功药饵疗法与救治偏差手术》书中祥言:“……不论触觉到外来人物的击袭,或者风寒的侵犯,抑或触觉到内里脏腑的气脉阻碍,都运用‘柔道’的原理和方法,对待这些内外触觉的病因,运行‘真气’,予以流水般的冲击,好似流水潺潺不断,涓涓不寒的情状,一直对准它所触觉有阻碍的场合,发出以柔克刚的作用,犹如‘流水穿堤’的情况,则全身气脉通畅,病邪不干,而能却病延年了”。
元气既然对人体如此重要,那么循经太极拳又是如何培养人的元气的?是以“后天补先天”之法,脾为后天之本,肾为先天之本,后天水谷之气,可以滋养先天元气。就常识而言,运动可以促进消化,从医学角度而言,循经太极拳通过宣化肝脾增进水谷之气,而达后天补先天。肝脾有密切关系,西医讲,肝脏有分泌胆汁功能,胆汁参与脂肪的消化和吸收。张锡纯《医学衷中参西录》中也有阐述肝脾关系的文字:“肝脾者,相助为理之脏也。人多谓肝木过盛可以尅伤脾土,即不能消食。不知肝木过弱不能疏通脾土,亦不能消食。盖肝之系下连气海,兼有相火寄生其中。为其连气海也,可代元气布化,脾胃之健运实资其辅助。为其寄相火也,可借火以生土。脾胃之饮食更赖之熟腐。故肝与脾相助为理之脏也。” 可见,肝脾宣化,脾胃健运,对人的生命至关重要。

金元四大家之一李东垣(李杲),在中国医史上属易水派,在其医疗实践中尤重脾胃作用,他认为脾胃是元气之本,元气是健康之本,脾胃伤则元气衰,元气衰则疾病所由生,其在《脾胃论》言:“历观诸篇而参考之,则元气之实,皆由脾胃之气所无伤。而后能资养元气。若脾胃之本弱,饮食自语,则脾胃之气即伤,而元气亦不能充,而诸病之所由生也。”
正因为后天水谷对元气有资生作用,修真家留下许多“药饵服食法”传于后世。药饵服食之法在战国时代初见倪端,魏晋时期兴盛,后世这种方法渐为医家借用,演为“食医”(祖国医学就性质而分,分为:疾医、疡医、兽医、食医)。可惜,在宋代时,食医已经绝迹。服食之法对修炼功夫有益处,有“外丹”之称。憨山大师有“假借外丹修内力”之说。外丹服食之术,至今仍在武当宗风中流行,没有失传,这些物宝天华可惜没有广传于世,为世人共知。

通过循经太极拳的日夜操修,真元日充,使“循经之法度如日月之经天,达到阴阳水火相推,如环无端,莫知其纪”。皮肉、筋骨、脏腑、血脉得到气血的温养,身体变得日益强健。这时,生理的健康已经解决了,也就是《内经》所说的“形神俱妙”的形已经解决了,“神”又如何解决呢?即,心理的健康如何解决呢?世界卫生组织认为,生理和心理都健康,才是真正的健康。其实循经太极拳这种运动能达到“形神俱妙”。拳经云:“由招熟渐悟懂劲,由懂劲而阶及神明”。前句指太极拳操修先由熟练掌握招术架子开始,渐渐进入循经内操阶段,后句指由循经内操进入练神的域地。神明之说,出于医家,《内经●素问》灵兰秘典论篇说:“心者,君主之官,神明出焉”。《内经●素问》脉要精微论篇又说:“头者精明之府”。根据两方面的论述,医家认为中医理论的“心”,应该是心脏和脑合起来的整体,即心脑系统。尽管后世医家对心主神明持有不同的观点,有心主神明之说,有脑主神明之说,有心脑并用之说。但总的来说,神明肯定是与脑有关的。张锡纯《医学衷中参西录》中言:“神明之体藏于脑,神明之用发于心也”。又说:“脑为元神,心为识神,脑中之神,体也,心中之神,用也,人欲用其神明则自脑达心,不用其神明则仍由脑归心”。李时珍也说:“脑为元神之府”。循经太极拳练到神明阶段,实际上已是练气冲脑阶段,与拳经“牵动往来气贴背”相吻合,气贴背岂不是督脉开通?医家云:“督为阳脉之海,统督全身阳经”。督脉开通,阳气得升,脑细胞得到阳气温养,智慧生发。故,由丹经角度看,神明者,乃智慧也。亦与医家说法同,明.张景岳在《类经》中云:“心为一身之君主,禀虚灵而含造化,具一理以应万几,脏腑百骸,惟所是命,聪明智慧,莫不由之,故日神明出焉”。

练气冲脑,神气相依,形神俱妙,延年可期矣。练气冲脑,生发智慧,性光展现,性月恒明,修真语:“气行水火并阴阳,心灯一盏多智慧,终日身心清若水,笑用光明洗肺肠”。到此时,已步入证道阶段,李兆生云:“太极拳是通向修真码头那块跳板”,此语不虚!
分析到此处,循经太极拳到底是武学还是医学?循经太极拳不是医学,但通于医。循经太极拳是武学还是修真?循经太极拳可以由修身养生步入修真!“修真是人类生命的归宿,解决人生的生死问题,修真是超出常态,是人类本体的结构再合成过程,是使心理,生理处于最佳状态(出自《翰墨缘》)。此时此刻,循经太极拳不是时人想象的那样简单了,而是内隐深涵,而是道里有“大光”,有“福地”。(龙虎堂藏本《修真图》语:浩浩混元境,灵台隐密,内外双修,始知道里大光,明悟就里,乃吾妙境,深谙方知来福地,玄机至斯也,持元录里密示行圣捷途)
本文分析到这里,基本上已把循经太极拳的养生机理阐述清楚,并且告诉人们循经太极拳亦象清.《医方集解●勿药元诠》所言的那样,大可以入道,小可以养生。 
下面引用中医博士刘力红《思考中医》 一段话结束本篇,“人类科学迄今为止所发明的这些伟大理论,它们所揭示的,它们要说明的,不过就是自然界这些奇异的均衡关系,不过就是自然界各部分之间以及各部分与整体之间的故有和谐。科学并没有在自然之外创造什么,科学也没有在自然之内减少什么。星星还是那个星星,月亮还是那个月亮。科学只是充分地利用了自然给出的这个均衡与和谐。写到这里,我们惊奇地发现,中医不正是这样一门科学,她在揭示人与自然的和谐方面,她在利用人与自然的和谐方面,做到尽善尽美,无以复加”!我也想说,循经太极拳她揭示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 是依赖天人合一的“循经”为中介而达到的,并告诉我们如何运用这种和谐,她在这方面已经达到天衣尽善了,我们没有必要在循经之外再创造什么!







这篇文章被编辑了 1 次. 最近一次更新是在 13/03/2009 17:59:55

 
论坛首页 » 六脉太极
前往:   
Powered by JForum 2.1.8 © JForum Te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