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丹经武学--循经太极拳培训中心网站
  [Search] 搜索   [Recent Topics] 最新主题   [Hottest Topics] 热门主题   [Members]  会员列表   [Groups] 返回首页 
[Register] 会员注册 / 
[Login] 登入 
李真阳:文武同宗与武当山祖版  XML
论坛首页 » 武当嫡脉
前往:
发表人 内容
文熙
12、剑真           剑真合于道 大千是法身 六甲合三昧 内外同此身
[Avatar]

注册时间: 04/01/2008 23:17:43
文章: 6342
离线

文武同宗与武当山祖版

李真阳

习文好武在我国已经有悠久的历史了。世人都知道,习文包括诗、书、画等可以提**的学识、修为人的气质、开发人的智慧,而习武则可以强健体魄。古人通过精研,文武兼修达水乳交融,文中有武、武中有文,文人的书卷气与武夫的阳刚气相互化合而升华,达完美的境界,形成中国传统文化当中独特的生命。历史上涌现出无数杰出的人物,留下许多传统文化奇珍。今天,研究继承传统文武齐驰的修为,让传统文化服务于时代确有现实意义。古人习文的领域是广泛的。就书法而言,人们自然会想起王羲之。他留下的字是书法艺术的丰碑。然而,很少有人注意到他的身份是右将军,是武夫习文。历史没记载他在哪次战役中的丰功伟绩,人们记忆中是“书圣”的艺术造诣。究竟是什么原因成就了他的艺术生命?武当神剑门关亨九先生《武当修真密笈》云:“晋时有白云上人者,道号紫真子,曾传书诀与王羲之,王羲之乃右将军,本系武人而竟精于书法,留名于世。足证文武兼修,是有根源的。”《翰墨缘》“书归黄庭内景经”一文揭示书家内隐:王羲之曾得到《黄庭经》法乳的哺育,授艺于他的第一位老师是卫夫人。《黄庭经》是道家性命双修的经典,历代书家都擅长抄写《黄庭经》。明末大医学家、书画家傅青主(傅山)也以黄庭为用,曾经“日书黄庭数千过。”诗人陆游在诗中写道:“采药不辞千里去,钓鳌曾悟十年功。白头始悟颐生妙,尽在黄庭两卷中”。演习黄庭,造化书艺,《黄庭经》育化千古书家,书家与黄庭的不解之缘究竟有什么隐奥?武夫非勇,武人对文宗的贡献也表现在拳谱上。如王宗岳的《太极豢经》“仰之则弥高,俯之则弥深”,“一羽不能加,蝇虫不能落”,“人不知我,我独知人,英雄所向无敌”等语气势磅礴,是大丈夫所为,而又玲珑秀美,有极强的书卷气。拳谱是以武学的著作反映文学的成就,历来拳家们以拥有拳谱作为传承的明证。王羲之是武夫习文,而李白则是文人习武。这位文人剑客的舞剑风格是这样自我描绘的,“我舞影缭乱,我歌月徘徊”。武当宗传也有击舞双并的剑法传世。张旭从公孙大娘舞剑得到启示,因为击剑与舞术应用改变了书法的力量,其草书独树一帜。现代书画家李苦禅说过,“艺术无止境,国学更无止境,切莫以为得了一个画家之名自鸣于世。中国古代凡属旷世之才,凡属各领风骚数百年的大家,皆以国家为已任,全面修养,并不以一专一长而自鸣得意。”

先生晚年把研究文武之间的内在关系作为学问之一,加进习武练拳的体会,写出探讨国术与写意意书画“内在精神统一观”的文章(《翰墨缘》1994年第3期)
可见,文武兼修在历史上留有多么深刻的影响。如果站在人类自我完善之修真的角度去看文武兼修,则更能看清这超凡的艺术生命,从而领略到其中更深的意义。古人在探索人天,征服自然,完善自我的过程中找到了修真的路,修真启迪了人的智慧,认识到人与自然,与艺术的共通之处,使诸艺造诣有超越常人的飞跃。比如,书法除了艺术的作为而外,还可以陶冶性情,延年益帮,这是世人所共识。《翰墨缘》是从内功修为的角度剖析书艺的另一洞天,如武当宗传的以丹力入书。书法的特定操修实践中,书法间架血脉合于人身气血运化,可以团敛人的元气,在书作中悟彻“学书通于学仙”(清·刘熙载《艺概》),包含了人生命的闪光,甚至可以孕育出国际友人所说的人类通向茫茫宇宙的力量。人有生命之光已被科学界证实。修真可以使人元气升华为光,传统称之为性光、慧光、蟾光。历史上也有过类似记载。清代金农自题诗中“三熏三沐开经囊,精进林中妙意长;礼毕小身辟支佛,写时指放玉毫光”。这是内功与书法结合的结果。又如《柳春浦编》记载傅青主所画浓墨一团,“一夜,见纸上有光,展视,乃所画墨团上吐光一片,如掌大,黑暗中能照一尺远,盖画满月未成者。”(《傅山论书画》侯文正辑注)今天的画家丢掉了修真的传统,因此,画的月亮不能放光。这种特异现象是留给后人探索书画与人体生命内在关系的课题。
古人云:有文事必有武备。文武兼修在历史上已早有渊源。李真阳曾用石鼓文楹联曰:“我武先子行初吉,用政王卿乘矢马”,藉以叙说周朝政客挟武之风。战国时,孔子教化世人将“骑射”定为六艺之一,崇武艺,倡修身而治国。清代刘熙载《艺概》曰:“艺者,道之形也”。相传,修真有文武两途,以武入道已成为修持家在武林中的佳话,这些传说一直留在人们记忆当中;以文演道则由于文化的断代而渐离人们的记忆。“一粒丹砂藏世界”,只有一统于修真的精研之下,找到文武两途相互激励的本原,生命与艺术方有超凡的造化,这就是古人所说的文武同宗;反之,以文武两途来探索大道,完善自我,以证天真,则形成了脉传的文武同宗法乳。武当一脉于此更臻于精良,享誉武林。三丰祖师当年得佛之大、道之微、儒之极,贯穿一脉而开武当。文字本是天垂之象,三丰祖师在王羲之基础上,将书法、剑学、丹道合而为一,留下法脉以示后人。《翰墨缘》中《藏真大辞典序》曰:“统元楼上存真本,清霄金晶起摩天;文武宗含真法乳,日月脉环朗坤乾。”武当传人保留着文武兼修的传统。武当太乙铁松派十二代师尊阎政昌先生曾言:“没有三绝在身,不能说是武当传人”。关亨九先生也认为,“中国书画是文人的内在情感天赋与大自然相和鸣而产生的。”先生继承的字门拳,是祖师留传下来的写字与武学合一的修为。《武当修真密笈》中日“拳宗云:拳无字,内劲不出;字无拳,书法难精。”又有一副楹联曰:“写字抒剑气,作画发文光”,剑道气息跃然纸上。在武当文武同宗的法脉中,祖版是光辉的历史见证。祖版作为文武同宗的典范,是祖师精绝文武,以高超智慧将当神剑一脉留给徒子法孙,是书法剑道合参的传承依据。从此,神剑一脉上可溯宗,下有传留,以应祖师之遗训,“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祖版是文武同宗的产物,其流传至今,有可歌的历史。祖师身剑合一、书剑合一创“龙形大草”,一个字就是一趟剑的路子,当年在武当山玉虚宫留下“龙、虎、神、佛”四个字,是书剑合参,合炼的典范。武当传人为保住这一真迹,舍生忘死,用尽心力。

最初曾刻在石板上、木板上,徒子法孙尊称之为祖版。历史发展到明末,转战南北的农民起义领袖李自成屯兵武当山,玉虚宫遭清兵围剿,祖版遂因之荡然无存。所幸的是,武当传人早已将之拓下,辗转江湖,隐于民间,视之为生命,代代相传。由于祖版上的字的神奇力量以及历代传人的的超常努力,武当的传人能一丝不差地背临下来。历经数百载的封真岁月,今日所见祖版依然神采照人,实为封真文化珍品。学人凝神观注,可以体会到对身心的灵性振动。在“神、龙”两大字下附注有小字,横额为“圣宗仁昭”,“金封玄 ”,两旁是“天垂法象,祖师留有真迹,刻石存之,玉虚掩尘,法脉示为。李真阳重宣于乙亥岁底;大道如常,重宣法纲,神传之中,玄毫天光,摩天蟠龙神火剑,宗风弘仁”。由于历史的原因,龙形大草作为书剑合一的演真,在书法界与武林都是鲜为人知的内容,武当学脉以此为练神剑的基本功。写字是平面的剑法,舞剑是立体的书法。如祖版中的“神”字,第一笔是点,在书法操修,乃抛笔而为之,驰神为迹;在剑法取名东方第一剑,古人取意诸众之卦象,万象纷纭,起于东方震;此点乃以击舞双并之势,以击劈之利,进步向前抡劈而求速,技击有点穴截腕之意。“神”字的特殊轨迹,字的脉络与人体的脉络相共振,渐而与宇宙混元气往来周注,是炼剑、炼丹,形式上乃是以剑炼字,以字炼剑。祖师以祖版为传承依据,是另有深刻用意的。为了本民族的古老文明能代代相传,历代祖师们所作的努力并非都能由世人所知晓。师真法祖以灵光剑气相注,学人若精诚求索,祖版还有特定价值。 祖版深含圣贤之智慧,它超越了文字与书法艺术的范畴,就像一个活的文物一样,为我们又打开了一扇认识传统文化的窗口。它给我们的启示是:文武同宗是中华民族的圣贤们传留下来锤炼本民族智慧与力量的途径,它就像两种特殊营养一样,随伴着滋润着我们民族走过了无数的岁月,但愿有识之士充分认识到弘扬这种优秀文化的价值,使中华民族有更加完善的未来,永远屹立于世界优秀民族之林,是幸。

大千万古岁月稠 惟有修真是吾求
龙心雪魄映玄宇 点点星光共诗修
 
论坛首页 » 武当嫡脉
前往:   
Powered by JForum 2.1.8 © JForum Te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