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往:
|
发表人 |
内容 |
![[Post New]](/forums/templates/default/images/icon_minipost_new.gif) 27/05/2008 21:10:08
|
文熙
12、剑真 剑真合于道 大千是法身 六甲合三昧 内外同此身
![[Avatar]](/forums/images/avatar/3295c76acbf4caaed33c36b1b5fc2cb1.jpg)
注册时间: 04/01/2008 23:17:43
文章: 6360
离线
|
问:来自:***
收件人: 文熙
日期: 27/05/2008 16:59:48
主题: 您好!文熙
您好,文熙学长,请问宗风何为标准?
答:您好,实际上您的这个问题在李兆生老师的著作《真元宝笈》中就有论述,在该书第40页的文章《抢救国术中不立文字的遗真》一文中就对这个问题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原文如下:
“在国术修真武学中,着重的是宗传,而不是让一些学术、专业知识漫无边际的滥传。(中略)
宗传主要是由师承心传口授,其内容多以意境出现,留以形迹的是某些系列的传统风格。难怪经典上有饒君聪明过颜闵,不遇真师莫强猜、入门引路须口授的无师不成道之格言了。可见师承之重要。
所以在承传中,凡是致密事皆尽口传为要。丹家以火候口诀为行持之要,武学以功中密谱而尽斯学之真。故明代九脉合真后的九宗汇元,明确的指出三传之法与三密真参法。
三传,是练功的捷径,是按形迹、心迹、境迹分为初传、宗传、神传三种法境。初传惟见形迹出,宗传始悟法心传,神授真如演道妙,会将神髓谱中观。形传不立文字,即指传统旧说之初传,初传多为入门之持,犹如大人教孩子,一招一势就范,初传最慢。宗传亦即心传,叫做口传心授,也就是心领神会,是由师承亲传所授,言传身教,随师资造化,或以语言出之,或以文字出之,视承学者而有所不同。至于神传之法,系指谱文中所期之处,以及文字之外信息相感之境,多以文辞而持境,藏有隐真,但没有形传、心传之法作为基础,意境者更难明悟。要得神传,需背诵功谱,心领神会,通权达变。视灵性在声韵、境寓中唤醒。
三密真参法为以形鉴真、以音弘法、以文观意此三者也。其中惟以文观意为立于文字者,其他二者皆属师授的范围。三密指身、口、意三密。修真者或传统功法必须有指印、口诀、功谱三者,缺一不可。以形鉴真,传统的功夫必须有形体的造型,特别是手印(指印)。据《万印衡真》记载,传统指印有13056种。以音弘法是指念动口诀、真言。以文观意是指功谱或特殊观想。
国术的流传也分有文字记载和无文字记载两种形式。(中略)对国术之继承,应从有文字处和无文字处两个方面进行分析、研讨,方可对国术作全面探索,观察其完整性、系统性,复可得之管窥全貌的面貌。”
因此丹经武学国学宗风是以师承为首要,无师承,则不能入宗风之门。也就是入门引路须口授之无师不成道,而对于初学者接受函授只是由于经济或者时间条件所限,不得已而为之的权宜之计,要想入门丹经武学,必须到北京市循经太极拳培训中心接受有师承的教师的面授指导才行。因此说,丹经武学以师承为宗风之根本标准。
有师承之后,还要严格按照李老师上面文章所说的三传和三密真参法逐渐入境,方是丹经武学宗风的传播和学习标准。
以上,简要回答您的问题,不知能否使您满意,如有问题敬请随时提出。
|
大千万古岁月稠 惟有修真是吾求
龙心雪魄映玄宇 点点星光共诗修 |
|
 |
![[Post New]](/forums/templates/default/images/icon_minipost_new.gif) 27/05/2008 22:01:27
|
小杨
11、剑庐士 剑庐周天卧 有无同呈痕 大千谙真我 无处不藏真
注册时间: 22/01/2008 21:05:18
文章: 1715
离线
|
有文武,有三绝,儒道释。
|
|
 |
![[Post New]](/forums/templates/default/images/icon_minipost_new.gif) 25/06/2015 15:40:15
|
文远
9、豪侠 豪侠佩神剑 大道说得清 九派环归处 自然浑如真
注册时间: 09/08/2009 22:10:36
文章: 683
离线
|
输入“初传”搜索到的文章,真是太好了,以前看不懂,参加完师资班回来,又觉得看明白了不少。写字不够快,笔记有缺漏的,在这都找到了。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