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丹经武学--循经太极拳培训中心网站
  [Search] 搜索   [Recent Topics] 最新主题   [Hottest Topics] 热门主题   [Members]  会员列表   [Groups] 返回首页 
[Register] 会员注册 / 
[Login] 登入 
(原创)“顺则凡,逆则圣”与出世修为  XML
论坛首页 » 以文入道
前往:
发表人 内容
dao1008
7、初侠           为侠常明理 三十六般兵 刚柔任显化 出入太乙身

注册时间: 05/01/2008 19:49:52
文章: 267
离线

《张三丰全集》中有这样一段话:“人由天地而育,亦由父母所生,含阴阳动静之机,具造物玄微之理。人能体生身之道,顺而用之,则鼻祖儿孙,嗣续而成。逆而用之,则真仙上圣,接踵而出,同其理也。”
这段话说明了“顺则凡”与“逆则圣”的不同面貌。“顺则凡”是正常的人生生活和社会活动,而“逆则圣”则是修仙成圣之路。
这“顺则凡”与“逆则圣”真有些格格不入,是乎是南辕北辙、背道而驰的。两者在本质上确有这样的实质差别。所以历史上佛道两家有出世修为,就是远避尘世,遁入深山或庙堂观宇而专事修炼。
出世修为有很长的历史,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出世修为的成果是世人皆知、有目共睹的,这确是一条比较理想的修为之路。没有尘世的喧闹,没有俗事的干扰,为修为提供了非常好的条件。人在山上曰仙,这是对“仙”字的通俗解释。人在山上是怎样一种状态呢?中国现有人口13亿之多,而在古代,人口是非常稀少的。从远古缓慢的增长到乾隆初年才达到两亿人口,但是古时中国的地理版图要比现在大很多。这样稀少的人口,交通条件又非常闭塞落后,即是在平原沃土,也不乏人迹罕至之地,更何况是在山上,那可真的是与世隔绝,没有任何干扰了。就是想找一点干扰,恐怕都是不可能的。
不仅是佛道两家,在上古时期,出世修为也是一种风气。如“洗耳污牛”之典故,讲的是巢父与许由的故事:“尧让天下于许由,由不欲闻之,洗耳于颍水滨。”巢父饮牛犊于下游,说:“子若处高岸深谷,人道不通,谁能见子?子故浮游,欲求闻其名誉,污吾犊口!”故牵牛至上流而饮之。从此以后许由再也不将自己的名字告诉别人了。
《黄庭经》中说:“隐景藏形与世殊,含气养精口如朱。带执性命守虚无,明入上清死箓除,三神之乐由隐居。”这段内容我们一句一句来看看它的意思。
隐景藏形与世殊:丹道家的内视景色与作为形骸与世不同,但不能炫耀于世,应脱世离俗,潜心烹炼。《西游记》中孙悟空变松树,须菩提祖师说:“这个工夫,可好在人前卖弄?假如你见别人有,必要求他;别人见你有,必然求你。你若畏祸,却要传他;若不传他,必然加害;你之性命又不可保。”在观音院,悟空拿出唐僧的袈裟与人斗富,唐僧说:“古人有云:‘珍奇玩好之物,不可使见贪婪奸伪之人。’倘若一经入目,必动其心;既动其心,必生其计。汝是个畏祸的,索之而必应其求,可也;不然,则陨身灭命,皆起于此,事不小矣。”
这两段内容可以说是对“隐景藏形与世殊”的解释。
含气养精口如朱:节保精气,敛养元精神气,可使人容颜如玉、唇口如朱,即长生可得。关亨九先生就是这方面的典范,虽年界九十,仍唇如涂朱。
带执性命守虚无:性与命同修,或说性命双修并守其虚无之真境。虚无不是没有,空中有灵有物为真空,空中无物无灵为顽空。《西游记》中说:“打破顽空须悟空。”
明入上清死箓除:明入上清就是悟空说的“超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和“久住人天之内”;死箓除就是孙悟空大闹幽冥地府,强消死籍。
三神之乐由隐居:三神指上中下三丹田之神,或指元精元气元神三者;而心神隐居则可以使全体上下内外诸元神,安乐而不妄动。
《西游记》中有一段描写也与此类似,在第四十回,悟空收伏了钟南山全真道士,乌鸡国国王得以还朝,国王要让位给孙悟空。悟空说:“老孙若肯要做皇帝,天下万国九州皇帝,都做遍了。”
上古之时有壤父之歌,也可以帮助我们加深理解:
壤父者,尧时人也。帝尧之世,天下大和,百姓无事,壤父年八十余而击壤于道中。观者曰:“大哉,帝之德也!”壤父曰:“吾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凿井而饮,耕田而食,帝德何有于我哉?”
出世修为与“逆则圣”有如此深远的渊源,“逆则圣”之学问是太高深广博了。而要掌握“逆则圣”之学识必须要付出超过常人多少倍的努力和修为。
张三丰祖师提到的“体生身之道”和“顺而用之”,简言之即“体用”,这也是修为中很具分量的概念。
吕洞宾著有《金丹心法》,其中有这样一段:“培后补先是固精养气凝神,体用兼全,三才各得”;《太极拳经》中也说“若言体用何为准,意气君来骨肉臣。”这体用到底是什么呢?
体是内在的根本,用是外在的表现。按阴阳对立互根的规律,体是阴阳鱼太极图中的鱼眼,而用则是鱼身。
“顺而用之”即由体致用,也就是无极生太极两仪四象八卦至万物,“顺而用之”是先天一气逐渐耗散的过程,直至消耗殆尽,生命消亡。
“逆而用之”是相对“顺而用之”而言。对修为者来说,应该说的更直白专业一些。“逆而用之”应该是“逆而体之”,就是逆“顺而用之”而返还,从万物逆推至八卦四象两仪太极直至无极,由用而返体。也就是吕洞宾说的“还精于生精之所,还气于生气之所,还神于生神之所,以后天至足补先天不足也。”《修真图》中有一句“精气和神逐末反本”,说的就是沿着“至道在微”这条脉络而溯“知其原”,然后由微返道,也就是“逆而体之”。“逆而体之”是一个漫长的艰难的同时也是至高至真的修为过程,不仅不能使先天元气耗散,而且要使之逐渐充实、聚敛、凝聚而产生非凡的力量而返还归于太虚。

尊重原创,转贴请注明出处
 
论坛首页 » 以文入道
前往:   
Powered by JForum 2.1.8 © JForum Te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