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丹经武学--循经太极拳培训中心网站
  [Search] 搜索   [Recent Topics] 最新主题   [Hottest Topics] 热门主题   [Members]  会员列表   [Groups] 返回首页 
[Register] 会员注册 / 
[Login] 登入 
<转贴>阡陌纵横汉魏城  XML
论坛首页 » 儒学纵横
前往:
发表人 内容
玄玄道人
3、勇姿士           勇姿识六法 渊源说得真 刁斗兼枪仞 出还大路魂

注册时间: 03/05/2007 19:19:32
文章: 37
来自: 221.201.220.237
离线

孔子曰仁,孟子曰义,那么,之于一座城市,也必有其曰事。洛阳曰何?洛阳曰史。
今天,在古洛,有五座古城遗址苍苍迭立于河洛大地之上。如此大史,若太史公在世,必将呜呼哀哉,为此慷慨激昂一番。是啊,这样的规模,放在当今之世,那也是绝无仅有的。
汉魏故城,就是这五座古城遗址中的一个。
汉魏故城,观其名,我们便会以为它是汉魏时期的都城,其实不然,它前后经历了东汉、曹魏、西晋、北魏,等等,共计四个朝代,凡330多年。
说了半天,它在哪里呢?
如果我们驱车前去,自洛阳东行,过了白马寺,约3公里处,就到了这个传说之中的汉魏故城。
朱雀入云,郁郁接于九天;德阳陛上,煌煌立于北宫。这些场景,今天,当然是没有了,有的只是那些和着西风摇曳的满目清翠了。
不过,朋友,你不要因此而泄气,岁月如刀,就连美女的美丽也会被一丝丝割去,更别说那些汉家宫阙魏朝楼宇了。但,地皮不能刮去,那些曾经的遗址胜迹,只要有心,遍地皆是。
走,好古爱史之士,让我们一起走进历史中去,走进一个尘封千年的古城。
蓬蒿漫漫处,蟋蟀有鸣声。
今天,当我们站立在金村之东的一段土垄前,上面的十字场景,就是我们的所见所闻。
不过,别走开,你仔细仰头瞧瞧,这一段土垄,它可不是别的,它是经历了一千多年的古城墙。可以看到的是,虽然千年已过,但今天,它依然高大,足有15米高,再仔细看,你会发现两个情况。第一个是,它竟然是一层一层累积在一起,层层清晰。第二个是,古城墙上,每隔一段就有一个洞,排列有序。为什么如此呢?那是因为,在汉魏那个时代,人民筑造城墙,靠的是夯土。先把土放在锅里“炒熟”,然后版筑,再用夯来夯实,这样就形成了一层又一层的夯土层,一个个小洞,是版筑留下来的痕迹。这样的城墙结实么?这个不用怀疑,别看工程建设得笨拙,但它可比我们后来用砖垒的城墙结实,只是土木工程太大,耗费劳力太巨。
这城墙有多长?
据史书记载,故城为不规则的长方形,南北长九里多,东西宽六里多,因此有“九六城”之说。由此看来,这城墙真够长的。
说完城墙,来看看城墙之内的大场景。
东汉之时,宫殿分南宫北宫,呈“吕”之形。两宫之间以有屋顶覆盖的复道连接,南北长七里(也有说是一里误写)。所谓复道,是并列的三条路,中间一条,是皇帝专用的御道,两侧是臣僚、侍者走的道。每隔十步还设一卫士,侧立两厢,十分威武。南宫的北门与北宫的南门两阙相对,正所谓“两宫遥相望,双阙百余尺”。
当年,刘秀举事后,几经周折,终取天下。知道么?刘秀正是站在南宫的却非殿上向世人宣布,“东汉帝国,今天成立了”,好不气派。说起这宫殿,当然不是刘秀临时修建的,要是追远,那就远了,东周都得算上。
据说,当年周武王东取天下之时,行到河洛之地时,大发感慨说,“自洛汭延于伊汭,居易毋固,其有夏之居。我南望三涂,北望岳鄙,顾詹有河,粤詹洛、伊, 毋远天室。”。这小子,眼力不差,准备把周室宝鼎迁到这里。可惜,他死后,儿子不听他爹的,楞是浪费了“此天下之中,四方入贡道里均”的地理优势。不过,周公毕竟是周公,和召公一陕中分,自己来此中国营洛建城。当时,经过周公的卜测,他修筑了两个地方,一个在瀍河西,就是王城,一个就在瀍河东,就是成周,也就是今天汉魏故城这个地方。再后来,到了秦代,这个城又和一个大人物联系上了,这个人物就是吕不韦。吕不韦是个厉害的角色,他靠着“商业运作”,高明地把子楚推上了皇帝宝座。应该说,他算是功成名就,可以安享荣华了。可惜啊,这家伙,聪明反被聪明误,他把嫪毐送给了寂寞的赵姬,等到始皇帝发现后,一下子把他发配到了他的封地洛阳。文信侯,没办法了,只好关起门来造城。这家伙,就知道留名,广告意识太强,就连他造的这个城,也被他给冠以“吕不韦”城。可惜啊,没多久,这个狠人就被始皇帝给逼上绝境,自经了事。他死后,刘秀倒得了个便宜,轻轻松松地拥有了一座皇宫。
刘秀算是比较开明的皇帝,对汉朝中兴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他不象其他的开国皇帝,没有大修宫殿,只是修了修南宫,就算了事。
当时的南宫是皇帝及群僚朝贺议政的地方。建筑布局整齐有序,宫殿楼阁鳞次栉比。主体宫殿按照南北中轴线依次排列,自北而南依次为:司马门、端门、却非门、却非殿、章华门、崇德殿、中德殿、千秋万岁殿和平朔殿。中轴线东西侧各有两排对称的宫殿建筑。俯视南宫地面,会看到一个格子形的布局,突出地表现了我国古代建筑规整、对称的艺术风格。
虽然说,刘秀没大修宫殿,可他却改了个字,改得惊天动地。他认为汉是火德,其实,西汉又是土德,又是水德,闹腾了好几个来回,等他上台了,竟死认定汉是火德了。火德认定后,他心想,洛阳,洛阳,这个洛字可不好,有水,会与东汉不利。苦死冥想后,他灵机一动,就将洛字变成了两个字的组合,就是“各佳”而成的“雒”。
刘秀死后,儿子汉明帝倒是“萧归曹随”,但在修建宫殿上,就是不按老子的意思办。永平三年,明帝欲大起北宫,遭到了尚书仆射钟离意的强烈抵触,还好,明帝就把这个事情搁置起来了。可是,当钟离意一离开雒阳,他就匆匆忙忙地建起了北宫。
在北宫,有一个大殿,修建的是极其宏大,壮丽莫比,那就是德阳殿。据史料记载,德阳殿,阶高二丈,纹石作坛,白玉砌阶,黄金铸柱,梁镶青翡,引洛水注于殿下,时称“珠帘玉户如桂宫”,可谓“机巧算尽”。这德阳殿不仅巧夺天工,更是巨大无比。大殿南北宽七丈、东西长三十七余丈,竟可容纳一万多人。《德阳殿铭》道:“皇穹垂象,以示帝王。紫微之侧,弘涎弥光。大汉体天,承以德阳。崇弘高丽,包受万方。内宗朝贡,外示遐方”。
北宫建制比南宫小。不仅宫殿少于南宫,建筑也没有南宫的规整和对称。坐落在中轴线上的建筑依次为:温饬殿、安福殿、和欢殿、德阳门、德阳殿、宣明殿、朔平署、平洪殿。中轴线西只有半排建筑,东有两排建筑。
北宫建成后,明帝大聚百官,同时也想起了钟离意的规谏,并很有感触地对公卿说:“钟离意尚书若还在京城,此殿当不能建成”。可见,明帝对于谏臣还是有所顾忌的。

--

玄玄道人
3、勇姿士           勇姿识六法 渊源说得真 刁斗兼枪仞 出还大路魂

注册时间: 03/05/2007 19:19:32
文章: 37
来自: 221.201.220.237
离线

后来,到了曹魏时代,魏明帝在德阳殿遗址上修建了太极殿。至今,还有遗址存世,在平平正正的土地上,此处高出地面1米左右,当地老百姓称呼其“金銮殿”。
"金銮殿",并不是历朝最重要宫殿的名字,就拿明清来说,现在我们所指的"金銮殿"是太和殿.在明朝,这个"金銮殿"先叫奉天殿,嘉靖年间改为皇极殿,到了清代又改成了太和殿.那么这个"金銮殿"是否是当时最主要的宫殿呢?据查,东汉时,刘秀先以南宫为主,明帝后转移到北宫,到了曹魏的魏明帝,又在此修建了最为宏大的宫殿太极殿.因为从此可以看出,此应为太极殿遗址,就是老百姓所说的"金銮殿".说到这里,我想起来以前去寻找轘辕关时,我们一直问乡亲,轩辕关在哪里?当地乡亲都说不知道,后来一个老汉提醒我们,是不是找轘辕(音:还原)关,我们原以为是念转了音,等我们到地方一看,还真是我们错了,乡亲们的没错.由此,看起来,很多民间口传都是真确的,也是坚韧的.
目前,国家已经把洛阳的汉魏故城列入大遗址保护行列。2007年,国家已经在原阊阖门遗址附近重建阊阖门以展示。据说,也可能不久在“金銮殿”遗址旁会再起一座新的“金銮殿”以展示,盼望这一天。
说起来阊阖门,我们再来说说汉魏故城的门。
南、北宫城均有四座同向同名的阙门,门两侧有望楼为朱雀门,东为苍龙门,北为玄武门,西为白虎门。
汉代宫庭建筑,非常重视庭院大门。大门不但宽阔,而且两侧立有高大的石阙。石阙之上,往往有观。观是一种建在几丈高的高台上的建筑,可以远望。德阳殿门阙高耸人云,“自到偃师,去宫四十五里,望朱雀玉阙、德阳,其上郁郁与天连”。
宫城之外,还有几处建筑,在当时都是非常重要的,甚至影响了后世.
先说说东汉永平年间所建的中国第一古刹白马寺.
相传,东汉永平七年间,汉明帝“夜梦金人,身有日光,飞行殿前”。他传问群臣:“此为何神?”有人回答说,此神即“佛”。明帝于是派遣大臣蔡愔、秦景出使天竺寻佛取经。公元六十七年,汉使及印度二高僧摄摩腾、竺法兰以白马驮载佛经、佛像抵洛,汉明帝躬亲迎奉。公元六十八年,汉明帝敕令在洛阳雍门外建僧院,取名为铭记白马驮经之功,故名该僧院为白马寺。因其作为中国第一座寺庙,故白马寺一直被称为“释源、祖庭”。今天的白马寺,香火旺盛,信徒云众,依然延续着1900多年的佛事。
说完白马寺,再来谈谈金墉城。
当下,不知四书五经为何者颇多,可不知道金庸为何人者鲜见。以前,看过金庸先生小说,每每高昂处,多会佩服金先生的写作“手段”。后来,我不仅对其小说感兴趣,对其名字也颇有好感,好有意境。听说,金老原姓查名良镛,笔名因“镛”而成金庸,这一拆,甚妙。再后来,又出现了“金墉”,我纳闷了很久,难道老先生改名了不成。直到今年,等我在洛阳造访了曾经的金墉城之时,我才真正震惊了,历史之上的金墉城竟然这般辉煌。此时,我想,金老先生是因“镛”而成金庸,还是因“金墉”而成金庸,反正都有原由,只有问老先生了。
金墉城,位于现在翟泉村附近,汉魏之时位于宫殿西北。考究它的历史,知道它是在魏明帝之时建的。说起魏明帝,大家可能不太清楚是谁,可大家都知道他母亲,呵呵,就是曹植笔下美丽洛神的“原形”甄后。
曹魏之时的金墉城倒是没什么风雨,到了西晋之时,这里倒成了皇家监狱。西晋杨后及愍怀太子、贾后之废,皆徙金墉。由此可知,那个时候,这里可谓是“丛生哀怨”的恐惧之地了。
到了隋时,杨广践祚,这家伙不思隋文之德,反倒大把花银子建宫殿,为了享乐,穷奢极欲。为彰中原之华,竟然专门修建一条街,让来自西域的老外,免费吃喝,这还不过瘾,竟然命人在每棵树上也缠绕锦缎,呜呼,这样的皇帝不亡国才怪。暴政之下,必有竭杆之士。大家都受不了了,“盗贼”四起,从此中原兵燹,八方烽火。李密,就是这些“盗贼”中的一个。刚开始,这小子跟了几个主子,觉得不过瘾,最后还是自己把翟让的位置给抢了,做了个头领。李密做了头领后,与隋将王世充在洛阳附近展开大战。
也就是这个时候,金墉城再次又因此而走进了人们的视野。
李密以金墉城为根据地,和王世充进行了多次战斗。为加强防御,也对金墉城进行了大量的修建,因此当地老百姓到现在仍称呼这里为“李密城”。
今天的金墉城,根据考古学者研究,是甲乙丙三城相连,修筑时期不一,丙城最为久远,发现了东周之时的夯土,也发现了魏晋遗物,应是曹魏所修。甲乙两城较晚,推测为李密所筑。
金墉城,在唐代逐渐被废弃了,从此走进历史。
玄玄道人
3、勇姿士           勇姿识六法 渊源说得真 刁斗兼枪仞 出还大路魂

注册时间: 03/05/2007 19:19:32
文章: 37
来自: 221.201.220.237
离线

说完金墉武事,再来说说那个张衡曾工作过的地方,东汉灵台。
这座灵台建于汉光武帝中元元年(公元56年),后经曹魏、西晋相继沿用,连续使用时间达250多年。灵台东西各有城垣,总占地面积约4万平方米,墙垣的中心建筑是一座方形高台,即灵台。灵台高约20米,台基长宽各约50米,台的四周有两层上下平台,平台间有坡道,供工作人员行走,两层平台内各建有房屋10余间。全台工作人员总共有43人,规模宏大,项目齐全,分工明确。这座古天文台反映古代天文史的资料非常丰富。主要为朝廷提供星象观测和历表制定,至于测影和记时的功能不知道这座灵台是否具有。张衡曾两度任太史令十多年,直接领导和参与了灵台的天象观测和天文的研究工作,写出了《灵宪》等重要著作,并创制出世界上最早用水力推动观测天象的浑天仪和世界上第一台测报地震的仪器候风地动仪。史书的记载,在这处古迹上得到了证实。
在七八十年代,灵台四周还有四种颜色清晰可辨,分别为红黑白黄,如今已尽无。留下的是只有夯土,更无其它可以凭寄的了。
在灵台之东,有一处被称为辟雍的地方。
辟雍说起来生僻,但说起来东汉太学,相信很多人并不陌生。其实,辟雍就是指东汉太学。
当时的东汉太学,是世界上最大的大学,学生3万余人。这么大的规模,是与当时的统治者崇文重教分不开的。
永平二年,汉明帝在三月临辟雍,初行大射礼,又在十月初行养老礼。汉明帝,亲迎三老于门屏,至阶,天子揖如礼。天子亲袒割牲,执酱而馈,执爵而酳,很是尽礼。礼毕,引桓荣及弟子升堂,汉明帝亲自讲学,儒生们则手执经书在明帝面前询问疑难,冠带缙绅之人圜桥门而观听者,盖亿万计。可以看得出,汉明帝不是光喊口号,人家躬亲做事,确实非凡.
汉灵帝之时,在熹平四年,诏诸儒正《五经》文字,命议郎蔡邕为古文、篆、隶三体书之,立于太学门之外,供后儒晚学咸取正焉。碑刚立之后,震动天下,不仅文正,蔡邕书法也为天下奇绝,故天下书生云集,以至于填塞街陌。
今天,从太学遗址先后出土两套《石经》。一为东汉之《熹平石经》,就是大学者蔡邕所书。上书《尚书》、《论语》等七部儒家经典,不仅开创了我国古代刻写石经的先例,而且统一了儒家经典版本,可谓世界教育史上第一套规范的大学教材。另一石经为曹魏时的《正始石经》。
民国之时,在原来太学所在的阡陌之中,发现了一些残石,立刻引起国内震动。据说,那个时候的一纸拓片,今天也是珍贵无比。
今天,这两部石经定然是难觅了,不过在当今的东大郊村还存有一通巨碑,竟然完好如初。这通巨碑就是辟雍碑,为西晋一方古碑,高约3米余,为传世之晋碑最巨者。在1931年,当地农民耕地时发现,幸得乡亲竭力保护,以至于今天仍完好如初。现在看护的老汉,仍是尽心看护。那些文物贩子,在古洛,不是取木就是揭瓦,想起这些质朴的乡亲,双眸顿然有点湿润。
宫殿、白马寺、金墉城、灵台、太学,等等,共同组成了一个巨大的汉魏故城遗址。虽然早已远逝千年,但今天走进这片阡陌之中,还是不能自己,为此怅惘,为此感动。
汤汤伊洛,郁郁北邙,想到这里,我心惊,是啊,这样的一座古城,也许,只有存于我们的历史之中了。岁月如刀,风雨如刃,可以摧折一切,可这历史,已经浸入洛阳这座古城,那是永远也抹不去的.
玄玄道人
3、勇姿士           勇姿识六法 渊源说得真 刁斗兼枪仞 出还大路魂

注册时间: 03/05/2007 19:19:32
文章: 37
来自: 221.201.220.237
离线

本贴转自新华社区,作者:爱我洛阳
儒子
8、英侠           英侠隐长途 默然识自身 导引推真法 数术始称心

注册时间: 16/11/2020 14:29:56
文章: 457
离线

儒子
8、英侠           英侠隐长途 默然识自身 导引推真法 数术始称心

注册时间: 16/11/2020 14:29:56
文章: 457
离线

十分好
 
论坛首页 » 儒学纵横
前往:   
Powered by JForum 2.1.8 © JForum Te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