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丹经武学--循经太极拳培训中心网站
  [Search] 搜索   [Recent Topics] 最新主题   [Hottest Topics] 热门主题   [Members]  会员列表   [Groups] 返回首页 
[Register] 会员注册 / 
[Login] 登入 
[转贴]玄奘的西游  XML
论坛首页 » 佛学纵横
前往:
发表人 内容
若然山人
6、武英           英侠开迷路 教化愚泯心 授人见长训 势已入天真
[Avatar]
注册时间: 05/01/2008 13:20:33
文章: 140
离线

玄奘(602~664)

        中国唐代僧人。旅行家,四大译经家之一,法相宗创始人。通称三藏法师。俗称唐僧。俗姓陈名。洛州缑氏(今河南偃师缑氏镇)人。13岁受度为僧,20岁受具足戒。参拜名师学《涅盘经》及《摄大乘论》、《毗论》、《成实论》,感各家学说不一,不知所从,决定西行求法以释疑惑。贞观三年(629)从长安出发,经今甘肃武威出敦煌,沿西域北道过今新疆及中亚地区南下,沿途拜师求学,于贞观五年抵摩揭陀国王舍城,入那烂陀寺从戒贤门下学《瑜伽师地论》及《显扬圣教论》、《中论》、《百论》和因明声明学、梵书《声明记论》。在那寺五年备受尊崇,为十大德之一。贞观十年离那寺游学东南西北印诸国,后返那寺。应师嘱主讲《摄大乘论》、《唯识决择论》;著《会宗论》驳师子光见解;著《制恶见论》破般若毱多之说。后戒日王在曲女城召开佛学辩论大会,玄奘为论主,立大乘义并示与众,到会者有国王僧众外道数千人,无一人敢对论,奘获全胜,被尊为“大乘天”、“解脱天”。此后经西域南道于贞观十九年正月二十五返抵长安,历时17年,行程5万里,携回大小乘经律论657部。尔后住弘福寺、慈恩寺,集名僧建译场,20年间译经75部1335卷,主要有《瑜伽师地论》、《大般若经》等,又将《老子》等译成梵文;著《大唐西域记》。门下高足如云,有窥基、圆测、神昉、嘉尚、神泰、道宝等。
贴子相关图片:




昨夜恩师又传我,进步缓身用急发。 臂弯身伏势高低,龙鳞进退气凌砂。
如需献爪龙拧身,照面横拓击金瓜。 间或拧身拳横过,一塘池鱼随峰差。
身如张弓有进退,手若劲弩强弓发。 单掌扣开来时路,龙爪现处起狂砂。
上去昆仑中封仞,威猛藏之不轻发。 龙腾深渊携带雨,李广射虎惟神杀。
惟有循经成罗汉,谁知身中贯金砂。 从此山人悟拳脚,不向俗人面前夸。
梦里恩师常点授,众人听罢笑哈哈。
若然山人
6、武英           英侠开迷路 教化愚泯心 授人见长训 势已入天真
[Avatar]
注册时间: 05/01/2008 13:20:33
文章: 140
离线


昨夜恩师又传我,进步缓身用急发。 臂弯身伏势高低,龙鳞进退气凌砂。
如需献爪龙拧身,照面横拓击金瓜。 间或拧身拳横过,一塘池鱼随峰差。
身如张弓有进退,手若劲弩强弓发。 单掌扣开来时路,龙爪现处起狂砂。
上去昆仑中封仞,威猛藏之不轻发。 龙腾深渊携带雨,李广射虎惟神杀。
惟有循经成罗汉,谁知身中贯金砂。 从此山人悟拳脚,不向俗人面前夸。
梦里恩师常点授,众人听罢笑哈哈。
若然山人
6、武英           英侠开迷路 教化愚泯心 授人见长训 势已入天真
[Avatar]
注册时间: 05/01/2008 13:20:33
文章: 140
离线

        玄奘故里位于今缑氏镇北约1公里处的陈河村。据有关资料载,玄奘出身于名门望族,官宦家庭。高祖陈谌,北魏清河太守;曾祖陈欣,北魏上党太守、征东将军。爵封南阳郡开国公;祖父陈康,以学优出仕北齐,历任国子博士、国子司业,又任礼部侍郎,食邑河南,以后定居缑氏,玄奘故里主要包括三大部分,即玄奘故居、陈家花园、西园墓地。玄奘故居,坐落在陈河村中部,座北朝南,大体为一南北长方形院落,分前后两院,故居大门仿隋唐风格,青瓦白墙,朱门红柱,匾额上书“玄奘故居”四个大字,出自我国著名字者,北京大学教授季羡林之手;陈家花园,位于玄奘故里正南,座南朝北,背靠风凰台,面对玄奘故居,占地面积约1公顷;西园墓地,位于玄奘故里西南陈河村南800米,为玄奘父母的合葬墓地。除上述遗迹景点外,在玄奘故里,还保留有陈家古井、诵经斋、凤凰台、凤凰咀、马啼泉、晾经台等遗迹遗物。陈家古井,现存玄奘故居内西侧,井旁古槐树 、皂角树相抱生长。相传玄奘因自幼饮此井水,智慧早开,终成一代伟人。

  南湾湖风景区以南湾湖为中心,包括董家河、狮河港、十三里桥、南湾等六个乡的大部分山林、水域,东与信应(信阳一应山)浉公路临界,南与新田畈为邻,西与寨后湾接壤,北与双头寨相连,总面积443平方公里。

  南湾湖风景区属北亚热带向暖温带过渡气候区。四季分明,气候宜人。地势西南高,东北低,低山环抱,丘陵起伏。景区的中心南湾湖,承狮河、五道河、董家河、小泅河、飞沙河五条河水汇聚,水质清澈,碧波万顷。


贴子相关图片:




昨夜恩师又传我,进步缓身用急发。 臂弯身伏势高低,龙鳞进退气凌砂。
如需献爪龙拧身,照面横拓击金瓜。 间或拧身拳横过,一塘池鱼随峰差。
身如张弓有进退,手若劲弩强弓发。 单掌扣开来时路,龙爪现处起狂砂。
上去昆仑中封仞,威猛藏之不轻发。 龙腾深渊携带雨,李广射虎惟神杀。
惟有循经成罗汉,谁知身中贯金砂。 从此山人悟拳脚,不向俗人面前夸。
梦里恩师常点授,众人听罢笑哈哈。
若然山人
6、武英           英侠开迷路 教化愚泯心 授人见长训 势已入天真
[Avatar]
注册时间: 05/01/2008 13:20:33
文章: 140
离线

玄奘——翻译家中第一人 


  玄奘(公元600-664年)主要生活在初唐时期,是一个立志高远、意志坚强的僧人。28岁时,他抱着“一睹明法了义真文,要返东华传扬圣化”的宏图大志前往印度求学,唐太宗在《大唐三藏圣教序》中对玄奘西行有如下的描述:“乘危远迈,杖策孤征,积雪晨飞,途间失地,惊沙夕飞,空外迷灭。万里山川,拨烟霞而进影,百重寒窗,蹑霜雨而前跃。”玄奘西行印度一十七载,其间历经艰辛,回国时候是45岁左右,在他生命的最后二十年中,所作的主要工作就是译经,总共翻译了佛教大小乘经论75部1335卷,共计1千多万字,玄奘的译著从数量和质量上都达到了中国佛经翻译史上的高峰。印度学者柏乐天认为玄奘的译著是中印两国人民的伟大遗产,指出“玄奘无论如何是有史以来翻译家中的第一人。”那么,玄奘何以取得如此的成就呢?笔者列出以下几条: 

  其一、精深的佛学造诣是玄奘译经的基础。玄奘出国前就已经有相当的佛学造诣,在印度的17年中,他随时随地的拜师求学,其中最重要的是那烂陀寺的住持戒贤大师,玄奘在那烂陀寺求学5年,对于内明、因明以及声明之学进行精深的研究,由于学业优异,被寺庙选为十德之一。内明既是对佛教精髓的确切体证,鉴于玄奘对于内明之学的精深体悟,并流利的掌握了梵文,戒贤嘱咐玄奘为那烂陀寺僧众开讲《摄论》、《唯识抉择论》。玄奘还以大乘有宗思想为出发点,用梵文创作了《制恶见论》《会宗论》《三身论》,系统的破斥小乘学说,调和会通大乘佛教空有二宗的争论,为印度佛教的发展作出一定的贡献。因明学即印度之逻辑学,玄奘曾向多位大德学习因明,他对于印度因明学中共比量、自比量、他比量三种比量理论有完善发展之功,曾经纠正其师胜军经过40多年深思熟虑而建立的一个因明比量。在印度参学的后期,玄奘应戒日王之约为无遮大会论主,他运用严密的因明论证格式提出了“真唯识量”的命题,在十八日内无人能破。声明即语言音韵之学,在这方面,玄奘仔细研读了包括护法《杂宝声明论》在内的多部著作,对于梵文经典的文理结构有深入的领会。玄奘在佛学的各个领域均有独特的造诣,为印度僧众及各国王室推崇,在玄奘西行百年之后,印度还有许多佛寺绘有玄奘的画像以及遗物,每逢斋日对其举行供奉仪式。玄奘贯通内明、因明、声明的扎实功底,为玄奘准确把握经典内涵、并用严谨的逻辑和语言译经建立了扎实的基础。 

  其二、前人的经验教训为玄奘译经提供了借鉴。在中国的佛经翻译史上有旧译和新译之说。旧译的前期为东汉到西晋时期,翻译者多是西域、印度的僧人或者稍懂胡语、梵语的中国僧人。译者“或善胡义而不解汉者,或明汉文而不晓胡意。” 译者常借用“道”等中国学术的术语翻译佛教词汇,引起一些话语歧义。旧译后期为东晋到隋末时期,主要代表人物为鸠摩罗什、求那跋陀罗、真谛等等,鸠摩罗什在把握核心义理的基础上,注意运用声明学,把印度的句法引入汉文表达系统,注意音节变化,所翻经典琅琅上口,达到了译经的新高峰。但鸠摩罗什对于汉语能说而不能写,只能“手持胡本,口宣秦言”,他还经常对梵文本进行总结提炼,采用意译的翻译风格,被后人指有曲误之处。玄奘中梵文的功底具佳,他在总结前人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系列的翻译原则,史称“新译”。在义理上,他反对古代译经家的‘达意’原则而提倡忠于原本、逐字逐句信笔直译之译法;在文法上,他应用六朝以来字句偶正奇变的文体,再参酌梵文“钩锁连环”的方式融成一种“整严凝重”的翻译风格,既恰当的体现了印度佛教原典的结构,又符合中国的文法习惯;在一些关键词汇上,他提出了五不翻的原则,为后世所共许。 

  其三、严谨的学风是玄奘译经的质量保证。玄奘严谨学风的养成得益于戒贤大师的教导,大乘有宗的唯识学将一切众生分为五类种性,不承认一切众生都可以成佛。玄奘考虑到国内普遍接受了一切众生皆可成佛的观念,曾向戒贤提出了回国后不译此说,遭到了戒贤的批评,并要求他如实的翻译。此后,忠于原本的精神贯穿了玄奘的一生,他晚年翻译《大般若经》600卷,由于内容庞杂,参与译场的学生要求删节翻译,但玄奘坚持一如梵本,不删一字。这种风格在他将《老子》译为梵文时也有体现,唐皇室自称是老子后裔,三教之中尊道为首,李世民要求玄奘将《老子》翻译为梵文,玄奘很认真地对待此事,“句句披析,穷其义类,得其旨理,方为译之。”他还邀请道士成玄英、蔡晃等人参预译场,但成、蔡等人与玄奘产生了很大的争执,核心问题有两点。第一:成玄英、蔡晃认为《老子》和大乘佛教是相通的,“道”应翻译为“菩提”,而玄奘则认为“佛道两教,其致天殊”,“道”没有达到“菩提”的境界,应翻译为“末伽”。第二:成玄英等人认为《老子》思想深邃,要翻译后期道教诸家的注序才能便于理解。玄奘敏锐的观察到了道教和早期道家的分别,认为后世道教用导引练气、扣齿津咽注释《老子》有违本意,拒绝翻译。玄奘说:“观《老》治身、治国之文,文词具矣,扣齿津咽之序,其言鄙陋,恐将西闻异国,有丑乡邦。”在这场翻译之争中,玄奘始终保持严谨学风,既没有因为李唐王朝的推崇和道教学者的争辩而混同佛道,也没有将贬低《老子》思想的注序加以翻译,客观的维护了原著的思想体系。

昨夜恩师又传我,进步缓身用急发。 臂弯身伏势高低,龙鳞进退气凌砂。
如需献爪龙拧身,照面横拓击金瓜。 间或拧身拳横过,一塘池鱼随峰差。
身如张弓有进退,手若劲弩强弓发。 单掌扣开来时路,龙爪现处起狂砂。
上去昆仑中封仞,威猛藏之不轻发。 龙腾深渊携带雨,李广射虎惟神杀。
惟有循经成罗汉,谁知身中贯金砂。 从此山人悟拳脚,不向俗人面前夸。
梦里恩师常点授,众人听罢笑哈哈。
若然山人
6、武英           英侠开迷路 教化愚泯心 授人见长训 势已入天真
[Avatar]
注册时间: 05/01/2008 13:20:33
文章: 140
离线

由此可见,严谨求实、忠实原著是玄奘一贯的风格。 

  其四、译场的集体配合是译经的重要保障。玄奘的译经并不是独自完成的,拥有庞大的译场和严格的程序。玄奘的译场有译主、证义、证文、书写、笔受、缀文、参译、刊定、润文、梵呗等多个岗位,译主为玄奘,其他的职位由求学者担任,这些学生不仅有核对梵文、书写纪录、语法整理、译文润色等工作,而且还要将译稿回翻为梵文再次核对,他们为保持翻译的准确性做出了很大的贡献。玄奘还把译经、讲经和培养人才结合起来,白日在译场主持译经,傍晚给学生讲解新译经论、回答疑问,让学生在工作和学习中不断提高。通过这种方式,玄奘培养了窥基、神�P、嘉尚、普光、道宣、玄应等一批佛门宗匠,还为新罗、日本等国的培养了大量的留学僧,促进了佛教在东亚的传播。在这些学生之中,窥基是其中的佼佼者,为译经工作做出了特别的贡献。玄奘在印度收集了十家注解大乘有宗论典《唯识三十论》的著作,曾准备一一译出,但是窥基认为十家注解有正有误,建议以护法的注解为主,糅合十家之说为一书,玄奘采纳此议,译成《成唯识论》。该书以护法一系的注疏为基础,以难陀、安慧等学说为对照,不同之处以‘有义’字样将诸家异说存列其前,将护法的正确结论放在后面,示正宗之所在,最后往往还加上一些玄奘自己的心得体会。《成唯识论》显示出了一种迥然不同的翻译风格,在中国佛教史上颇有影响,这一切得益于玄奘师徒之间的教学相长。 

  其五、言无名利、行绝虚浮的开阔心胸是译经得以坚持的重要原因。玄奘一生都被荣誉包围,少年时期就享誉一方,游学印度又获得国君和僧众的爱戴,回国之后唐太宗、高宗、武则天也对他非常敬重。但玄奘对于这些荣誉没有任何牵挂,他只是很恰当的运用王室的支持来传播他的信仰和理念。道宣赞扬玄奘:“虔虔不懈,专思法务,言无名利,行绝虚浮。”在归国后到去世的近二十年中,无论事务多么繁忙,他都没有停止译经工作,以平均每年50万字以上的速度进行着翻译工作。他翻译了大量的印度原典,但独独没有翻译自己用梵文所作的三大论,这显示他毫无自私自利之心。正是这种“言无名利,行绝虚浮”的崇高精神支持着玄奘几十年如一日的译经工作,开创了翻译史和中印文明交流史的奇迹。欧阳竟无曾赞叹玄奘的翻译风格是:“一语之要,坚如磐石,一义之出,灿若星辰。”

昨夜恩师又传我,进步缓身用急发。 臂弯身伏势高低,龙鳞进退气凌砂。
如需献爪龙拧身,照面横拓击金瓜。 间或拧身拳横过,一塘池鱼随峰差。
身如张弓有进退,手若劲弩强弓发。 单掌扣开来时路,龙爪现处起狂砂。
上去昆仑中封仞,威猛藏之不轻发。 龙腾深渊携带雨,李广射虎惟神杀。
惟有循经成罗汉,谁知身中贯金砂。 从此山人悟拳脚,不向俗人面前夸。
梦里恩师常点授,众人听罢笑哈哈。
若然山人
6、武英           英侠开迷路 教化愚泯心 授人见长训 势已入天真
[Avatar]
注册时间: 05/01/2008 13:20:33
文章: 140
离线

玄奘西游记(图文版-上集) 
(本贴转自:观者论坛) 

        玄奘原名陈纬,开皇十六年(596年),生于河南缑氏县(河南省偃师境内)。他父亲陈惠,是一个虔诚的佛教徒。他二哥长捷,在洛阳净土寺当和尚。玄奘时常到净土寺玩耍,十三岁那年剃度做了和尚。从此以后,玄奘就和哥哥常在一起,诵读佛经。
        隋朝末年,精通佛典的高僧,大多集中在四川成都一带。玄奘二十二岁那年,和二哥到了成都空慧寺,向逢空、法逻等法师请教,直到二十七岁。为了继续深造,他又只身沿长江而下,到达荆州,在天皇寺和僧众研究经典,然后又北上河南、河北、山东等地,访问各地著名的高僧,钻研各家的学说。但随着玄奘研究的越来越深入,疑问越来越多。他发现,国内佛经不仅译本缺乏,已有的译本译文也有很多错漏。为了了解经典的真义,寻求佛教的究竟,他决心到佛教圣地求法。于是玄奘又回到长安,向外国人学习天竺语文,筹备旅费,作出国的准备。
       按照唐朝当时的规定,凡是出国的人,必须得到政府的批准,发给相关证件才能动身。玄奘虽然提出了申请,但没得到批准。贞观元年(627年),关中发生灾荒,唐政府允许百姓外出逃荒。玄奘就利用这个机会离开了长安,私自西行。他途经兰州,到达凉州(今甘肃武威),准备从这里通过西域出国。但是,由于西突厥威胁河西陇右,唐政府限制人员出境。玄奘在凉州逗留了一个多月,后来在威远法师的协助下,出了凉州。从此,昼伏夜行,风餐露宿,到了瓜州。
        玄奘在瓜州,结识了西域人石磐陀,并请他当向导,又得到瓜州老人送给他的一匹瘦马。这匹马虽瘦,但是它曾经往返伊吾十余次,认识道路。
        玄奘从瓜州出发,走了五十多公里,到了玉门关。再向西北经过四座烽火台,奔向野马泉,开始进入莫贺延碛。这时,向导已经跑掉,在这八百里的沙漠里,上无飞鸟,下无走兽,玄奘只有自己伴着自己的影子前进。走了两天,他在一片茫茫的沙漠中迷了路,打不着野马泉,心里十分焦急,身体也很疲倦。他拿起皮囊准备饮水,一时心慌失手,把一皮囊水倒在沙漠里。这是无法弥补的损失。他懊悔极了。在万般无奈情况下,他调转马头往回走。走了一段路他忽然想:我自己立过誓言,若不到达印度,决不往东走一步,现在我宁可西行而死,决不东归而生。于是他立刻回头继续向西前进。他在沙漠中走了五天四夜,一滴水未入口。头两天只觉得口干舌燥,后来全身焦燥,嘴唇出血,呼吸困难,昏了过去。这一天的半夜,他被一阵凉风吹醒,渐渐有了精神,马也站起来了。玄奘勉强走了几公里,发现前面绿油油的一片草地。到了那里,还发现清澈的泉水。玄奘异常高兴。在那里休息了一天,装满了水,又继续走两天路,才离天沙漠,到了伊吾国境。
        玄奘在伊吾国住了十余天,后来又到了高昌。高昌王鞠文泰亲自出来迎接。接着,王妃大臣也前来礼拜,并请玄奘讲经。他在高昌停留将近两个月,离开高昌时,鞠文泰送他黄金百两、白银三万两、绢五百匹、马三十匹、和尚四名、工人二十五名,并写了二十五封介绍信,请沿途国王保护。玄奘因此也非常感激。
        玄奘一行从高昌出发,经阿耆尼国、屈支国、龟兹等地,到达碎叶城。这个时候从高昌护送的人,有的冻死,有的逃亡,已丧失了一半。玄奘在这里见了西突厥的叶护可汗。叶护可汗看了鞠文泰的信,热情地接待了玄奘,并给中亚诸国国王写信,要他们保护玄奘。就这样,玄奘比较顺利地通过吐火罗等国,进入北印度国境。
        玄奘从贞观元年记开长安,大约第二年夏天到达印度,长途跋涉一年之久。

昨夜恩师又传我,进步缓身用急发。 臂弯身伏势高低,龙鳞进退气凌砂。
如需献爪龙拧身,照面横拓击金瓜。 间或拧身拳横过,一塘池鱼随峰差。
身如张弓有进退,手若劲弩强弓发。 单掌扣开来时路,龙爪现处起狂砂。
上去昆仑中封仞,威猛藏之不轻发。 龙腾深渊携带雨,李广射虎惟神杀。
惟有循经成罗汉,谁知身中贯金砂。 从此山人悟拳脚,不向俗人面前夸。
梦里恩师常点授,众人听罢笑哈哈。
若然山人
6、武英           英侠开迷路 教化愚泯心 授人见长训 势已入天真
[Avatar]
注册时间: 05/01/2008 13:20:33
文章: 140
离线


昨夜恩师又传我,进步缓身用急发。 臂弯身伏势高低,龙鳞进退气凌砂。
如需献爪龙拧身,照面横拓击金瓜。 间或拧身拳横过,一塘池鱼随峰差。
身如张弓有进退,手若劲弩强弓发。 单掌扣开来时路,龙爪现处起狂砂。
上去昆仑中封仞,威猛藏之不轻发。 龙腾深渊携带雨,李广射虎惟神杀。
惟有循经成罗汉,谁知身中贯金砂。 从此山人悟拳脚,不向俗人面前夸。
梦里恩师常点授,众人听罢笑哈哈。
若然山人
6、武英           英侠开迷路 教化愚泯心 授人见长训 势已入天真
[Avatar]
注册时间: 05/01/2008 13:20:33
文章: 140
离线


昨夜恩师又传我,进步缓身用急发。 臂弯身伏势高低,龙鳞进退气凌砂。
如需献爪龙拧身,照面横拓击金瓜。 间或拧身拳横过,一塘池鱼随峰差。
身如张弓有进退,手若劲弩强弓发。 单掌扣开来时路,龙爪现处起狂砂。
上去昆仑中封仞,威猛藏之不轻发。 龙腾深渊携带雨,李广射虎惟神杀。
惟有循经成罗汉,谁知身中贯金砂。 从此山人悟拳脚,不向俗人面前夸。
梦里恩师常点授,众人听罢笑哈哈。
文熙
12、剑真           剑真合于道 大千是法身 六甲合三昧 内外同此身
[Avatar]

注册时间: 04/01/2008 23:17:43
文章: 6342
离线

严谨的学风是玄奘译经的质量保证。


学佛及其学习一切真知,严谨的学风是首要的前提和保证。如何提高自身的学识和素养极为重要,关系到是否具备一双辨别真伪的慧眼的问题,关系到自己能否不被旁门所引诱和迷惑的问题,关系到修为的精进,关系到修真的成败。应以玄奘为榜样。玄奘等祖师所翻译之经典佛学著作,不需要进一步宣讲,只需要去认真领会和学习即可。附会经典,歪曲经典是最为可怕的灭佛行为。

大千万古岁月稠 惟有修真是吾求
龙心雪魄映玄宇 点点星光共诗修
 
论坛首页 » 佛学纵横
前往:   
Powered by JForum 2.1.8 © JForum Te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