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丹经武学--循经太极拳培训中心网站
  [Search] 搜索   [Recent Topics] 最新主题   [Hottest Topics] 热门主题   [Members]  会员列表   [Groups] 返回首页 
[Register] 会员注册 / 
[Login] 登入 
王松龄玄关之修炼方法  XML
论坛首页 » 太乙显真
前往:
发表人 内容
心月孤圆
5、武士           武士封两极 造作自我身 锋拦如长短 如一始见真

注册时间: 26/04/2007 23:48:59
文章: 89
来自: 220.248.229.205
离线

王松龄:玄关之修炼方法

修玄关,有顿、渐二法、根机(素质)利者可从顿法入手;根机钝者,要从渐修做起。下面介绍几种顿修方法:
①忘法
古云:“无心是道”,无心,即无六尘缘影之心,此心既无则妙明真心自显,道家叫做“心死神活”,所谓摄心归一,即收摄六尘缘影之心使之归于一(一义为空)。所谓:“一根既返源,六根成解脱。”即摄用归体。欲达无心在于忘心,即除去见闻觉知,不用聪明思虑,庄子说:“堕肢体,黜聪明,离形去知(即身心两忘),同于大道,此谓坐忘。”“如果不忘心,对境必著相”,“不知空本无空,无念之时正是孤明的心,保护孤明就是修禅最好的一着子。”(正果《禅宗大意》)
道家南宗五祖白玉蟾在《玄关显秘论》中说:“……忘形以养气,忘气以养神,忘神以养虚(按此系引谭峭语)。只此忘之一字,则是无物也。‘本来无一物,何处有尘埃?’其斯之谓乎?如能味此理,就于忘之一字上做功夫,可以入大道之渊微,夺自然之妙用,立丹基于顷刻,运造化于
一身也。”可见不仅参掸可由忘字入手,修丹亦当由此入手。黄檗禅师说:“忘境尤易,忘心至难,人不敢忘心,怕落空无捞摸处,不知空本无空,惟一真法界耳。”“但自忘心同于法界,便得自在,此即是要节也。”
金盖山人闵一得在《道藏续编》中对玄关之理、法、境界反复阐述,极尽情微,直指开玄关之法在一“忘”字,即“忘而又忘,玄关斯辟。”阴阳派丹法首重鼎器,清静派丹法首重玄关,一旦玄关得手,则丹基已立,向上修持,自可头头是道。
若迳能入忘自属捷径,如或未能则可由渐而至。1987年7月份的《气功》杂志上有一篇很好的文章,足资参考。即庞祝如《从三调到三忘》,现摘录如下:
“众所周知,调身、调息、调心是练功的三要领,但三调仅仅是练功的入门阶段,最终达到身心统一和空化。这就是使三调进入‘忘身、忘息、忘心’的境界。不少练功者之所以久练收效不大,就是执守三调以为终点的缘故,三忘的过程首先是忘身,进而忘息,最后忘心。达到忘心才算进入真正的气功态。调心是排除杂念过程,以一念代万念,使能量集中于大脑额区,产生功能的质变,接通与机体内部的联系,这时体内各微细变化均可感知,是为入静。之后应逐渐冲淡意守的意念,直至完全消除意念。这样大脑功能的质变便由额区遍及整个大脑。进入高度协调和有序化的状态,是为入定。此时只觉心神寂静,空明澄澈,宛如明镜,浑同太虚,主观与客观融合—体,达到了‘天人合一’的最高境界,这就是忘心。”按:此境界,既已忘心,即不可再起心,起心动念,此境界即消失而“出定”。在练功得此境界后,还可以有一定的残留效应,即不练功时亦可有空明宁静之感,杂念不生,应物不迷,对此应予注意护持。
②观法
佛家有多种观法,这里所说的观法是指观心的方法。《心地观经》说:“三界之中,以心为主,能观心者,究竟解脱,不能观者,永处缠缚。”道家也说:“太上曰,吾自无始以来观心得道。”佛道两家都指出了观心的重要意义。但应如何观,则原则性的提示多具体方法少。这里有一段文字讲的很具体。可以参考:
“观心之法即修持法,先要心平气和,放下万缘、尘事杂念一概放下。轻松自然,善事恶事都不思量。静观脑海里的念头,忽起忽灭,此念生起消灭,他念又起又灭,接续不停。如水波、水泡,生生灭灭,复归为水。妄念起时勿断除它,勿排斥它,勿执著它,勿随逐它而跟着思考下去,只管静心观察其生灭,毫不费力。妄念起时,一看不知去向,旋又复起,仍如是看,念若不起,只看着,久久纯熟,看到一念不生,即是入定,即与般若相应。观无明心,即是观真如心,观心性即是观无明心,何以故?真如即是念之体,念即真如之用故。观而得定即是真如三昧,为三昧之王,故名上定。观心,不念外境,故名无念行,一心不动,故名不动行,心无所缘,故名无相行,心不住境,故名无住行。用般若观照(即无为法观心)故名般若行。常修此行,则真心自现。”
“初修禅定时、心绪繁乱,杂念丛生,只要内心把持‘平怀之心’,不起心动念,不遏止妄念,不追随妄念,自然地,妄念一起一灭,逐渐减少,渐趋于平静,直至妄念全无,即可入定。将入定时,自心会觉察到将进入某‘境地,有的觉得好似要昏迷过去,有的觉得好似陷入虚空中,不着地之感;有的会紧张。只要一敏感,心念一动马上又退出定,必须再接再厉进修下去,还是保持平怀之心,以无为入定,此定非有为法,心想入定即不入,起意动念即不入,是为寂静自入之无为大定。此法要多加磨练,使无为心境纯熟,即不患得患失,动静无碍,处事应物皆一心不乱,不离大定,斯可谓入道矣。达摩四句偈:‘外息诸缘,内心无喘,心如墙壁,可以入道’。济公(指禅宗临济宗开祖义玄,非济公传之济公)偈曰:‘着意求真真转远,痴心断妄妄犹多,道工一种平怀处,明月清风影在波。’即是纯静不动,平怀处心,可以入道也。”
“入道之后,只是个开端,虽然在日常生活起居造作之间,皆能保无为心境,不离大定,还需勤加修持无为禅定。因静坐时,其智慧与道果之增长,精纯度与速度,皆比平时来得快且大,故必勤修,以期证得无上智,无上菩提。”
“持诵或默念佛菩萨名号,或咒语,或经文,持诵到专心一意心无旁念,即可入定,名为念佛三昧定。此三昧与修无为道之真如三昧完全一样,若无修禅定,只靠念诵时收心入定,这还不够。因其持诵是短暂的,不念诵时,即无定矣”(王豪《无为大禅定修持要领》)。
以上所说皆属敲门砖(入门方便),若能顿悟则此方便亦无所用,正如张紫阳说:“心迷须假法照,心悟法更不要。”
③守中
李道纯指出,玄关就是“中”。他说:“诸丹经皆不言正在何处者,何也?难形笔舌,亦说不得,故曰玄关。所以圣人只书一“中”字示人,此中字,玄关明矣。所谓中者,……汝但于二六时中,举心动念处着功夫,玄关自然见也。见得玄关,药物、火候、运用、抽添,乃至脱胎神化,并不出此一窍。”(《中和集》卷三)可见“守中”一着是李道纯丹法的核心要诀。内丹之“中派”亦由此而来。
在尹真人高弟《性命圭旨.元集》中,论守中要诀时说:“儒曰存心养性,道曰修心炼性,释曰明心见性。心性者,本体也。儒之执中者,执此本体之中也;道之守中者,守此本体之中也;释之空中者,空此本体之中也。本体之中,本洞然而空也。道之得一者,得此本体之一也;释之归一者,归此本体之一也;儒之一贯者,以此本体之一而贯之也。”又云:惟此本体,以其虚空无联,强名曰中;以其露出端倪,强名曰一。然而中即一之藏也,一即中之用也。天得此而天,地得此而地,人得此而人,而天地人之大道,原于此也。”即把三教大旨及天地人的本原都归结于“中”。本天道立人道,以人心合天心,则自符于中道而无背逆。丹经中说:“人心若与天心合,颠倒阴阳止片刻。”正
言其功用奥妙。
清.黄元吉亦以守中为一贯功夫。“昔论吾道,始终只是一‘中’字,始也守有形之中,以炼精化炁;终而守无形之中,以炼虚而合道。”又云:“吾道修为,除童体之精气神三宝无亏者,无须守中一着功夫,可直从河车搬运下手处。凡已漏之体,精气神三宝均已亏损者,则舍守中温养—法,以积精累气、复精聚气、固精养气,期返于童真体,用为修炼之本,别无二途可循。”此亦是单提一个中字,
作为内炼修持,返老还童的惟一途径。
《张三丰全集.道言浅近说》:“大道从中入门,所谓中字者, —在身中。一不在身中,功夫须两层做:第一寻身中之中,朱子云‘守中制外’,夫守中者,须要回光返照,注意规中,于脐下一寸三分处不即不离(似守非守),此寻身中之中也;第二求不在身中之中,《中庸》云‘喜怒哀乐之未发,此未发时,不闻不见,戒慎幽独,自然性空神清,神清气慧,到此方见本来面目。’此求不在身中之中也。以在身中之中求不在身中之中。”这是从脐下入手之说。张三丰指出:“凝神调息,只要心气平和。心平则神凝,气和则息调。心平,平字最妙。心不起波之渭平,心执其中之谓平,平即在此中也。心在此中,乃不起波,此中即丹经之玄关一窍也。”
④念佛三味与开悟(玄关)
美国金博士到台湾承天寺参访广钦老和尚。金问:“我看佛学书籍中提到有个‘念佛三昧’。到底有没有这回事?老和尚是否得过这种境界?”广公上人说:“我在50年前,有一次情况,我认为是念佛三昧。”金高兴地说:“请师傅开示!“和尚说:“50年前,我在福州鼓山时,有一次随众在大殿行香念佛,大家随着木鱼声念‘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我手结定印,边走边念,突然我那么一顿,……当时‘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的佛号,先在大殿地面盘绕,然后再冉冉地回旋上升起来。”“当时没有什么寺庙建筑和其他人、事、物的感觉,只有源源不断的念佛声,由下至上,一直绕转,尽虚空、遍法界尽是弥陀圣号。”金问:“此时师傅行不行香?”老和尚说:“那时他不晓得行不行香,也不晓得定在那里,光是‘南无阿弥
陀佛’而已。‘最后维那引磐一敲,功课圆满,大众各归寮房’他还是一样‘南无阿弥陀佛’下去,二六时中,行住坐卧,上殿、过堂完全融于‘南无阿弥陀佛’佛号声中,鸟语花香,如此有三个月之久。”
老和尚笑着说:“那真的很爽快!不过这只是我记忆中的体会,是不是念佛三昧,供你参考,我觉得是个念佛三昧”
关于玄关之渐修方法,即当修炼“庄子听息”、“庄子坐忘”、“傻坐、傻卧”或“请静功”等静功时,进入忘我境界后,进而可以获得玄关窍开之效应。

这篇文章被编辑了 1 次. 最近一次更新是在 24/02/2008 19:27:17

心月孤圆
5、武士           武士封两极 造作自我身 锋拦如长短 如一始见真

注册时间: 26/04/2007 23:48:59
文章: 89
来自: 220.248.229.205
离线

1、何为玄关   “玄关”或称“玄关窍”、“玄牝门”。道家称之为“玄妙机关”。按道家炼养派传统观点,认为只有修玄关才是“正道”。一旦玄关得手,则丹基已立,向上修持,自可头头是道。元·陈虚白《规中指南》论内丹三要,首论玄关。道家南宗二祖石杏林曰:“一孔玄关窍,三关要路头。忽然轻运动,神水自然流。”元·尹清和诗曰:“—阳初动众阳来,玄窍开时窍窍开。收拾蟾光归月窟,从此有路到蓬莱。”认为玄关是“修仙成道”的必由之路。气功的高层次修炼(高级功),必走玄关才能登堂入室。因此,练气功者都希望能开玄关。   开玄关,佛家亦称“开悟”。为练功过程中达到的一种高级境界,即进入“天入合一”,精神境界同宇宙融成一体。在此境界中,生理和病理过程同时发生逆转,所患疾病立时痊愈。生理机能“返老还童”,并可激发出人体的潜在本能。   在气功古笈中,论玄关之作甚多,对玄关的解释各执一辞,各有妙用。许多门派亦皆以玄关(或玄牝)为修持之根本门径,但所指不同,试举例如下:   ①以“空洞无涯”为玄关者,《性命圭旨》在论玄关时说:“……修丹之士:不明祖窍则真息不住,而神化无基;药物不全而大丹不结,盖此窍是总持之门,万法之都。若何可也,受师诀曰:空洞无涯是玄窍,知而不守是功夫,常将真我安止其中,如如不动,寂寂惺惺,内外两忘,浑然无事,则神恋气而凝,命恋性而住,不归一而一自归,不守中而中自守,中心之心既实,五行之心自虚,此老子抱一守中,虚心实腹之本旨也。”   ②以意识之“中”即“守中”为玄关者,有以下诸说:“……玄关一窍名为玄牝。此窍非凡窍,中中复一中,万神从此出,真气与天通,真人潜探渊,浮游守规中”(或:此窍实居中,中中复一中,万神从此出,直上与天通)。“心不起波之谓平,心执其中之谓平,平即在此中也,心在此中乃不起波,此中即丹经之玄关一窍也”。“允执厥中”。“四维不著,玄关可得”。“黄庭一室须要精,静在中间一点灵,切莫糊涂为隐秘,黄庭便是真玄关”。(按:对黄庭一辞亦有两说,一指身中部位;一指意识境界。此指意识之中)。   ③“念头动处为玄牝”。“玄关一窍最难明,不得心传莫妄行,若识念从何处起,方知道在个中生,阴阳未判原无象,日月相交岂有情,君要更知端的意,中天日午正三更”。实际此说与前二说并无二致,盖喜怒哀乐未发之谓中:即念头动处是也。   以上3例皆属内丹家之说,偏重于性功,上说与佛家之“总持门”或“大总持门”、“大陀罗尼门”其义相通。“总持门”义为“总一切法,持无量义”。   ④以气穴为玄关:“玄关者气穴也,神入气中如在深穴之中也,神气相恋则玄关之体已立”。   ⑤以气动为玄关,有“气发则成窍,机息则渺茫”以及“药物生玄窍”之说(按:此有二说,一是有药物才能产生玄窍。二是药物生于玄窍之中,即先有玄窍后生药物,此二说都对,但所指不同,此取前说)。   ⑥以筑基成为玄关,《黄庭经》云:“两肾水王对生门,出入日月呼吸存,是一身上下之正中,枢辖经纬,前向脐,后对肾,有如混沌,心肾合为一脉,其白如绵,其连如环,广一寸二分.包一身之精粹,元气系之于此、修真之士采铅投汞、一点落在此中,所谓立基一百日也,此基既成,方名玄牝”。   以上3例亦是内丹家之说,偏重于命功。   以上所举有关玄关的6种说法、前3种属心理境界,后3种属生理境界。《性命圭旨》对玄关—事曾反复阐述,主要是就心理境界(无部位)而论,但亦有“一条直路少人寻,导到山根始入门”之说(山根在鼻柱上端,两眼之间,属身体部位),似又以生理上的山根为玄关(玄窍或祖窍)。另同书“普照图”示三关之窍又说“上关者心源性海之窍,中关者黄中正位之窍,下关者关入气海之窍,是皆玄窍也。”这样,不但有部位而且是3处,对此究应如何理解?《玉清金笥宝录》谓:“先就有形之中(身体部位)寻无形之中,乃因命而见性也;就无形之中(心理境界)寻有形之中,乃因性而见命也,先性故难,先命则有下手处,譬之万里虽遥,有路可通,……彼以此性制命,我以命制性也”。意谓如不从存守身体部位入手,而直接置心于“空洞无涯”之境较难,因此,“空洞无涯”是玄关的心理境界。而山根可为修玄关之入手处所。至于普照图以三关为三玄窍,以及其他著作中,以练功过程中步步皆有“玄妙机关”而统指称玄关者,可谓为广义之玄关。另《道藏续编初集》载石庵子语:“山根一地亦名玄牝,于此存观,学到一念不生,自能豁然内辟,神由黄道直达中黄,自觉宽广高深无际,乃为内玄牝”。据此,又可以身体部位(如山根等处)为外玄   牝,而以心理境界(豁然内辟,宽广无际;空洞无涯)为内玄牝,或说可由外玄牝入手,以求内玄牝。石说亦可为因命见性立—种解释。再,《张三丰全集·道言浅近说》则谓:“大道从中入门,所谓中字者,一在身中,一不在身中,功夫须两层做;第—寻身中之中,朱子云守中制外,夫守   中者,须要回光返照,注意规中,于脐下一寸三分处不即不离(即似守非守),此寻身中之中也;第二求不在身中之中,《中庸》云:“喜怒哀乐之未发,此未发时不闻不见,戒慎幽独,自然性空神清,神清气慧,到此方见本来面目,此求个在身中之中也,以在身中之中求不在身中之中”。这是从脐下入手之说。修内丹功法,从山根人手者谓之先性后命,即所谓“先修定于离官,后求铅于水府”,修至玄关呈象,丹田火发,再以性会命,性命会合;以脐下(或脐中,脐内)入手者谓之先命后性,以命制性(铅来制汞)。此两种法门皆为内丹家所常用。亦有从夹脊入手者谓之上下(性命)兼顾。(《性命圭旨》的练法是先山根后转夹脊)。   ⑦除上述外,尚有以观想体外虚悬一光环为玄关者(其具体方法是:闭目观想在印堂前方约一尺远处,虚悬一直径寸许之黄色或白色光环,而默默观注其中),亦有于壁上画圈而行观注,亦谓修玄关者,此皆属修某种性功之方法。   ⑧有以口鼻为玄牝者,谓鼻吸清气为阳、为玄;口呼浊气为阴、为牝,此为练吐纳服气者之说。此外,尚有以尾闾下、尾闾、长强、两肾(左肾为玄,右肾为牝),两肾中间虚悬一穴,脐下—寸三分、三寸六分,以及胎息……入玄关者,不可胜计,但所有诸说皆有其所以然之理。   2、开上、下玄关之体验:   玄关有境,它为什么叫作玄关?为什么叫作作玄牝之门?因它是个“关”、又是“门”,进关、入门要先认识、才能入关,进门。要“知而不守”,不要去想哪—个是关,哪一个是门,把思想放空,在‘空”中又不是昏沉,就可以体会到那个境界。当你没进去之前,由外边看是“渺渺冥冥,恍恍惚惚”,“玄之又玄”,玄指深的意思。玄之又玄,是深处又深,它是模糊的,基本上是暗的,其境界非常静。练功进入那个境界是什么样子呢?觉得一下子全忘了,“外忘其身,内忘其心”,把思想活动也忘掉了,但是又不糊涂,又不是做梦,心里明白,思维停止了活动,进入忘境了,也就是进入玄关了。但这仅是“入”,还不是“开”。上玄关开时,头脑中有一种轻微的爆炸感。性功玄关就是在大脑里边开的,意识里能感觉到“炸开”,大脑本身起了变化,它是有物质基础的,在爆炸的同时,有时在“开”以前突然头脑中“轰”的一下,立即失去知觉,随后出现轻微的爆炸感,能感觉到似有无数股电流由头上直奔前后身,笼罩整体一下窜到脚下,就在这一刹那间,只觉“攸”一下子,非常迅猛,同时有一种“空洞无涯”,身心内外一片光明,通身透彻的感觉,自觉本身没有了,呼吸停止了。这时同字宙融成一体,“天人合一”,时空观念也起了变化。很多人此时容易丢功,突然呼吸一停、一炸,因定力不够,自觉一惊,这一惊后念一动,便退出玄关境界。因此,进入玄关呼吸停止,不要害伯,进入玄关你不要管它,不能动   念,稍微念头一动,它就消失,“念动牛惊”,你一动念它就跑了。在玄关里边没有法,你用任何功法,一用就错,动念就错,继续保持忘的境界,它就开。   玄关开了以后如何用?用的办法是两个字——凝,静。要保持凝静,神要凝,心要稳定,要静,不要松散,它就起作用(“意识力”明显增强)。如果神不能凝,则玄关虽开也不起什么作用。经典上记载和老师传授说,开上玄关得明心见性,心要炼得一尘不染,心地明净了以后才能开。我的一位学生也练开了,他玄关开了后功力增长数倍,功能也大大提高。   关于开下玄关的情况;   旧说开下玄关(命功玄关),必须通过炼精化气,丹田气满了,一发动(“气发则成窍,机息则渺茫”),突然变化,下玄关开了。可我两次开下玄关,都是在身体衰弱到临近死亡边缘的时候,既没有精也没有气,在奄奄一息的情况下,一练玄关就开了。初步总结出一个道理,上下玄关开与不开,它根本的一点,在于你“能不能放开(松开),能不能放下”,关键就在这里。松开指你的肉身,放下指你的精神。   人的生命活动,与命门真火密切相关,命门火旺,生命活力旺盛,命门火一息,全身的生机整个全息了,修下玄关入手方法也即在此处,抓住这一点就行了。但也有从夹脊入手的,也有从脐内,脐下等入手的。入手虽在下,也要进入忘境,才能进入玄关境界,进入玄关后的要领与修性功玄关同。   下玄关一开,百窍皆开。百窍开有两种解释,练玄关以后,内玄关里产生气,通开督脉和任脉。任督一通十二正经全通,即现在说的大周天通;我讲的不是这样,而是在玄关开的当时,正如张紫阳讲的“阴跷一动,百脉皆动”,这个地方一开,全身20条经脉同时开,它有立竿见影之效,而不是沿经循行。命功玄关开后,其内心感受如古人讲的“似施似翕,似漏似泄,似施似翕而未至于施翕,似漏似泄而未至于漏泄”,就是那么个景象。质言之,就是一种泄精的感觉而没有精液泄出来。开了下玄关后在外在上看变样了,“满面春风,一团和气”,脸色内原来的青、黄变成红润,全身暖洋洋的,如初春太阳,自觉由心里往外美,完全是由生理的变化导致心理上的变化,情绪无需调整,自生和气、正如古人讲的“烦恼无由更上心”,烦不起来,恼不起来.就是高兴,出现一种“法喜禅悦,真安妙乐”的生理变化。生理的变化已如前述,所患疾病立时全消,不是慢慢地好转,而是突变,一下于痊愈,一切症状全部消失。自觉体力、精力当即恢复。下玄关开后应注意的事情与修性功玄关同。即要心定神凝,否则气随神散,虽开玄关而不得玄关用。我曾访问过一些不练气功的男性,有人也曾有道似梦遗而未遗的体验,但并末感到有什么作用,就是因为他们不知道出现此景时应定心凝神,坚持“忘”字诀的缘故。   开上、下玄关的关键,都是首先要入“忘”,但为什么入忘后或上开或下开呢?这是和开玄关前的功法有直接关系的。个人体会是:我在多次(不只两次)开下玄关前都是练的守下丹田(气穴)的功法;而在两次开上玄关时则正在参《坛经》的“三无”理法。   这种上开的景象,在道家叫开玄关,在佛家则属于一种开悟现象。我虽两次开关但其效应皆未能长期保持。对开关(上关)的感受我曾和几位气功同道谈了,意在探讨,也曾向某dafa师请教,答:此属真实定境。但对为何得而复失,以反应如何护持,则未作明确答复。后来读智者的《释禅波罗蜜次第法门》卷五有一段关于失定的论述,或与此有关,今录之如下,以备参考。   按:智者为天台宗之著名创始者,所著《释掸波罗蜜》卷五曰:失定有二种:一从外缘失。谓得定时不善用心,内外方便,中途违犯则退失禅定;复次,若行者当得定时,或向人说,或现定相,令他知觉,或卒有事缘相坏,如是等种种外事,于中不觉不识,障法既生,则便失定。若能将护。本得不失,障不得生,故名为得。二者约内论得失者,有6种法,能失禅定:⒈希望心;⒉疑心;⒊惊怖;⒋大喜;⒌重爱;⒍忧悔。未得禅有一,谓希望心。(未)入禅有四,谓疑、怖、喜、爱。出禅多有忧悔,此则能破定心令退失,皆通论此六,皆得在未入住出中,俱有此方法,能退失定。若能离此六法,即易得定,以不失故名得也。”   我或因向人说,致上开之景得而复失,为戒来者,在后面“《坛经》传法及开悟之谜”一文及病例1中,又做了进一步的描述,以免得此景者心存疑惑。 王松龄玄关之修炼方法 修玄关,有顿、渐二法、根机(素质)利者可从顿法入手;根机钝者,要从渐修做起。下面介绍几种顿修方法:   ①忘法   古云:“无心是道”,无心,即无六尘缘影之心,此心既无则妙明真心自显,道家叫做“心死神活”,所谓摄心归一,即收摄六尘缘影之心使之归于一(一义为空)。所谓:“一根既返源,六根成解脱。”即摄用归体。欲达无心在于忘心,即除去见闻觉知,不用聪明思虑,庄子说:“堕肢体,黜聪明,离形去知(即身心两忘),同于大道,此谓坐忘。”“如果不忘心,对境必著相”,“不知空本无空,无念之时正是孤明的心,保护孤明就是修禅最好的一着子。”(正果《禅宗大意》)   道家南宗五祖白玉蟾在《玄关显秘论》中说:“……忘形以养气,忘气以养神,忘神以养虚(按此系引谭峭语)。只此忘之一字,则是无物也。‘本来无一物,何处有尘埃?’其斯之谓乎?如能味此理,就于忘之一字上做功夫,可以入大道之渊微,夺自然之妙用,立丹基于顷刻,运造化于   一身也。”可见不仅参掸可由忘字入手,修丹亦当由此入手。黄檗禅师说:“忘境尤易,忘心至难,人不敢忘心,怕落空无捞摸处,不知空本无空,惟一真法界耳。”“但自忘心同于法界,便得自在,此即是要节也。”   金盖山人闵一得在《道藏续编》中对玄关之理、法、境界反复阐述,极尽情微,直指开玄关之法在一“忘”字,即“忘而又忘,玄关斯辟。”阴阳派丹法首重鼎器,清静派丹法首重玄关,一旦玄关得手,则丹基已立,向上修持,自可头头是道。   若迳能入忘自属捷径,如或未能则可由渐而至。1987年7月份的《气功》杂志上有一篇很好的文章,足资参考。即庞祝如《从三调到三忘》,现摘录如下:   “众所周知,调身、调息、调心是练功的三要领,但三调仅仅是练功的入门阶段,最终达到身心统一和空化。这就是使三调进入‘忘身、忘息、忘心’的境界。不少练功者之所以久练收效不大,就是执守三调以为终点的缘故,三忘的过程首先是忘身,进而忘息,最后忘心。达到忘心才算进入真正的气功态。调心是排除杂念过程,以一念代万念,使能量集中于大脑额区,产生功能的质变,接通与机体内部的联系,这时体内各微细变化均可感知,是为入静。之后应逐渐冲淡意守的意念,直至完全消除意念。这样大脑功能的质变便由额区遍及整个大脑。进入高度协调和有序化的状态,是为入定。此时只觉心神寂静,空明澄澈,宛如明镜,浑同太虚,主观与客观融合—体,达到了‘天人合一’的最高境界,这就是忘心。”按:此境界,既已忘心,即不可再起心,起心动念,此境界即消失而“出定”。在练功得此境界后,还可以有一定的残留效应,即不练功时亦可有空明宁静之感,杂念不生,应物不迷,对此应予注意护持。   ②观法   佛家有多种观法,这里所说的观法是指观心的方法。《心地观经》说:“三界之中,以心为主,能观心者,究竟解脱,不能观者,永处缠缚。”道家也说:“太上曰,吾自无始以来观心得道。”佛道两家都指出了观心的重要意义。但应如何观,则原则性的提示多具体方法少。这里有一段文字讲的很具体。可以参考:   “观心之法即修持法,先要心平气和,放下万缘、尘事杂念一概放下。轻松自然,善事恶事都不思量。静观脑海里的念头,忽起忽灭,此念生起消灭,他念又起又灭,接续不停。如水波、水泡,生生灭灭,复归为水。妄念起时勿断除它,勿排斥它,勿执著它,勿随逐它而跟着思考下去,只管静心观察其生灭,毫不费力。妄念起时,一看不知去向,旋又复起,仍如是看,念若不起,只看着,久久纯熟,看到一念不生,即是入定,即与般若相应。观无明心,即是观真如心,观心性即是观无明心,何以故?真如即是念之体,念即真如之用故。观而得定即是真如三昧,为三昧之王,故名上定。观心,不念外境,故名无念行,一心不动,故名不动行,心无所缘,故名无相行,心不住境,故名无住行。用般若观照(即无为法观心)故名般若行。常修此行,则真心自现。”   “初修禅定时、心绪繁乱,杂念丛生,只要内心把持‘平怀之心’,不起心动念,不遏止妄念,不追随妄念,自然地,妄念一起一灭,逐渐减少,渐趋于平静,直至妄念全无,即可入定。将入定时,自心会觉察到将进入某‘境地,有的觉得好似要昏迷过去,有的觉得好似陷入虚空中,不着地之感;有的会紧张。只要一敏感,心念一动马上又退出定,必须再接再厉进修下去,还是保持平怀之心,以无为入定,此定非有为法,心想入定即不入,起意动念即不入,是为寂静自入之无为大定。此法要多加磨练,使无为心境纯熟,即不患得患失,动静无碍,处事应物皆一心不乱,不离大定,斯可谓入道矣。达摩四句偈:‘外息诸缘,内心无喘,心如墙壁,可以入道’。济公(指禅宗临济宗开祖义玄,非济公传之济公)偈曰:‘着意求真真转远,痴心断妄妄犹多,道工一种平怀处,明月清风影在波。’即是纯静不动,平怀处心,可以入道也。”   “入道之后,只是个开端,虽然在日常生活起居造作之间,皆能保无为心境,不离大定,还需勤加修持无为禅定。因静坐时,其智慧与道果之增长,精纯度与速度,皆比平时来得快且大,故必勤修,以期证得无上智,无上菩提。”   “持诵或默念佛菩萨名号,或咒语,或经文,持诵到专心一意心无旁念,即可入定,名为念佛三昧定。此三昧与修无为道之真如三昧完全一样,若无修禅定,只*念诵时收心入定,这还不够。因其持诵是短暂的,不念诵时,即无定矣”(王豪《无为大禅定修持要领》)。   以上所说皆属敲门砖(入门方便),若能顿悟则此方便亦无所用,正如张紫阳说:“心迷须假法照,心悟法更不要。”   ③守中   李道纯指出,玄关就是“中”。他说:“诸丹经皆不言正在何处者,何也?难形笔舌,亦说不得,故曰玄关。所以圣人只书一“中”字示人,此中字,玄关明矣。所谓中者,……汝但于二六时中,举心动念处着功夫,玄关自然见也。见得玄关,药物、火候、运用、抽添,乃至脱胎神化,并不出此一窍。”(《中和集》卷三)可见“守中”一着是李道纯丹法的核心要诀。内丹之“中派”亦由此而来。   在尹真人高弟《性命圭旨·元集》中,论守中要诀时说:“儒曰存心养性,道曰修心炼性,释曰明心见性。心性者,本体也。儒之执中者,执此本体之中也;道之守中者,守此本体之中也;释之空中者,空此本体之中也。本体之中,本洞然而空也。道之得一者,得此本体之一也;释之归一者,归此本体之一也;儒之一贯者,以此本体之一而贯之也。”又云:惟此本体,以其虚空无联,强名曰中;以其露出端倪,强名曰一。然而中即一之藏也,一即中之用也。天得此而天,地得此而地,人得此而人,而天地人之大道,原于此也。”即把三教大旨及天地人的本原都归结于“中”。本天道立人道,以人心合天心,则自符于中道而无背逆。丹经中说:“人心若与天心合,颠倒阴阳止片刻。”正言其功用奥妙。   清·黄元吉亦以守中为一贯功夫。“昔论吾道,始终只是一‘中’字,始也守有形之中,以炼精化炁;终而守无形之中,以炼虚而合道。”又云:“吾道修为,除童体之精气神三宝无亏者,无须守中一着功夫,可直从河车搬运下手处。凡已漏之体,精气神三宝均已亏损者,则舍守中温养—法,以积精累气、复精聚气、固精养气,期返于童真体,用为修炼之本,别无二途可循。”此亦是单提一个中字,作为内炼修持,返老还童的惟一途径。   《张三丰全集·道言浅近说》:“大道从中入门,所谓中字者,—在身中。一不在身中,功夫须两层做:第一寻身中之中,朱子云‘守中制外’,夫守中者,须要回光返照,注意规中,于脐下一寸三分处不即不离(似守非守),此寻身中之中也;第二求不在身中之中,《中庸》云‘喜怒哀乐之未发,此未发时,不闻不见,戒慎幽独,自然性空神清,神清气慧,到此方见本来面目。’此求不在身中之中也。以在身中之中求不在身中之中。”这是从脐下入手之说。张三丰指出:“凝神调息,只要心气平和。心平则神凝,气和则息调。心平,平字最妙。心不起波之渭平,心执其中之谓平,平即在此中也。心在此中,乃不起波,此中即丹经之玄关一窍也。”   ④念佛三味与开悟(玄关)   美国金博士到台湾承天寺参访广钦老和尚。金问:“我看佛学书籍中提到有个‘念佛三昧’。到底有没有这回事?老和尚是否得过这种境界?”广公上人说:“我在50年前,有一次情况,我认为是念佛三昧。”金高兴地说:“请师傅开示!“和尚说:“50年前,我在福州鼓山时,有一次随众在大殿行香念佛,大家随着木鱼声念‘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我手结定印,边走边念,突然我那么一顿,……当时‘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的佛号,先在大殿地面盘绕,然后再冉冉地回旋上升起来。”“当时没有什么寺庙建筑和其他人、事、物的感觉,只有源源不断的念佛声,由下至上,一直绕转,尽虚空、遍法界尽是弥陀圣号。”金问:“此时师傅行不行香?”老和尚说:“那时他不晓得行不行香,也不晓得定在那里,光是‘南无阿弥陀佛’而已。‘最后维那引磐一敲,功课圆满,大众各归寮房’他还是一样‘南无阿弥陀佛’下去,二六时中,行住坐卧,上殿、过堂完全融于‘南无阿弥陀佛’佛号声中,鸟语花香,如此有三个月之久。”   老和尚笑着说:“那真的很爽快!不过这只是我记忆中的体会,是不是念佛三昧,供你参考,我觉得是个念佛三昧。”   关于玄关之渐修方法,即当修炼“庄子听息”、“庄子坐忘”、“傻坐、傻卧”或“请静功”等静功时,进入忘我境界后,进而可以获得玄关窍开之效应。

这篇文章被编辑了 1 次. 最近一次更新是在 24/02/2008 19:31:31

心月孤圆
5、武士           武士封两极 造作自我身 锋拦如长短 如一始见真

注册时间: 26/04/2007 23:48:59
文章: 89
来自: 220.248.229.205
离线

晕!发错地方了,应该发在宗传丹道里,请斑竹移动一下 谢谢!
shcfhyt
5、武士           武士封两极 造作自我身 锋拦如长短 如一始见真

注册时间: 02/05/2007 23:23:15
文章: 66
来自: 58.82.14.107
离线

弟子再拜。
[ICQ]
lipeng
1、初义士           初义鸣铁甲 壮怀演三军 拳脚并锋仞 始知入自身

注册时间: 27/04/2007 20:19:27
文章: 15
来自: 124.234.39.95
离线

kk
闲云2007
5、武士           武士封两极 造作自我身 锋拦如长短 如一始见真
[Avatar]

注册时间: 06/01/2008 22:40:11
文章: 91
离线

回复

doreen
新同学           初来入宝境 新到结奇缘 开眼拂真慧 立志入统元

注册时间: 13/05/2007 16:57:07
文章: 6
来自: 116.3.188.125
离线

[ICQ]
太乙新人
新同学           初来入宝境 新到结奇缘 开眼拂真慧 立志入统元

注册时间: 15/06/2007 23:10:41
文章: 0
来自: 60.164.205.128
离线

回复

十万横磨
1、初义士           初义鸣铁甲 壮怀演三军 拳脚并锋仞 始知入自身

注册时间: 25/06/2007 17:00:03
文章: 19
来自: 123.196.0.254
离线

谢谢心月兄
[ICQ]
修真自持
5、武士           武士封两极 造作自我身 锋拦如长短 如一始见真

注册时间: 11/06/2007 15:52:29
文章: 53
来自: 218.15.5.82
离线

还要回复,真逗

风云
新同学           初来入宝境 新到结奇缘 开眼拂真慧 立志入统元

注册时间: 16/06/2007 19:00:36
文章: 2
来自: 60.212.217.236
离线

咱也回复一个,哈哈。
[ICQ]
水上郎君
6、武英           英侠开迷路 教化愚泯心 授人见长训 势已入天真
[Avatar]

注册时间: 20/01/2008 11:16:13
文章: 152
离线

我也来了,
无根树
新同学           初来入宝境 新到结奇缘 开眼拂真慧 立志入统元

注册时间: 18/07/2007 15:34:47
文章: 0
来自: 220.173.136.251
离线

哈哈~~
[ICQ]
wuming798
新同学           初来入宝境 新到结奇缘 开眼拂真慧 立志入统元

注册时间: 02/07/2007 00:51:32
文章: 0
来自: 221.237.254.190
离线

看看


 

道法自然
新同学           初来入宝境 新到结奇缘 开眼拂真慧 立志入统元

注册时间: 29/08/2007 23:42:09
文章: 0
来自: 125.233.179.178
离线

感謝分享~~
zqbx2004
12、剑真           剑真合于道 大千是法身 六甲合三昧 内外同此身

注册时间: 27/04/2007 12:23:28
文章: -1
来自: 60.211.5.247
离线

为什莫呀
huangbing
新同学           初来入宝境 新到结奇缘 开眼拂真慧 立志入统元

注册时间: 18/08/2007 21:53:56
文章: 0
来自: 60.170.105.142
离线

[ICQ]
edmund
新同学           初来入宝境 新到结奇缘 开眼拂真慧 立志入统元

注册时间: 26/09/2007 14:19:40
文章: 1
来自: 222.66.3.225
离线


 

惆怅
新同学           初来入宝境 新到结奇缘 开眼拂真慧 立志入统元

注册时间: 07/09/2007 16:56:56
文章: 0
来自: 58.242.232.174
离线

jackv1
新同学           初来入宝境 新到结奇缘 开眼拂真慧 立志入统元

注册时间: 27/04/2007 10:31:37
文章: 0
来自: 61.155.216.247
离线

aaaaaaaaaaaaaaaaaaaaaaa
天真老顽童
新同学           初来入宝境 新到结奇缘 开眼拂真慧 立志入统元

注册时间: 09/10/2007 22:32:33
文章: 0
来自: 222.216.4.5
离线

我也来回帖
梦里梦外
新同学           初来入宝境 新到结奇缘 开眼拂真慧 立志入统元

注册时间: 03/10/2007 21:00:17
文章: 1
来自: 125.78.47.182
离线

飞机苦头
[ICQ]
梦里梦外
新同学           初来入宝境 新到结奇缘 开眼拂真慧 立志入统元

注册时间: 03/10/2007 21:00:17
文章: 1
来自: 125.78.47.182
离线

飞机苦头
[ICQ]
Anonymous



峨峨
 
论坛首页 » 太乙显真
前往:   
Powered by JForum 2.1.8 © JForum Te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