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丹经武学--循经太极拳培训中心网站
  [Search] 搜索   [Recent Topics] 最新主题   [Hottest Topics] 热门主题   [Members]  会员列表   [Groups] 返回首页 
[Register] 会员注册 / 
[Login] 登入 
道幽著 《西游记》的解析与欣赏  XML
论坛首页 » 九脉合真
前往:
发表人 内容
dao1008
7、初侠           为侠常明理 三十六般兵 刚柔任显化 出入太乙身

注册时间: 05/01/2008 19:49:52
文章: 267
离线

道幽著 《西游记》与丹经武学之二

《西游记》的解析与欣赏

一、《西游记》的写作本质
《西游记》是神话小说,也是古典文学的代表之作。除此之外,《西游记》还有没有其他的意义呢?
明清时期,有不少关于《西游记》的著述,这些著述与我们今天的看法和观点似乎相去甚远。从这些著述中,我们能够领略到不同的风情画卷,也让我们产生很多的联想和思考。
如《西游证道书》,是说西游是为了证道的;《西游原旨》,说明小说故事中阐释的是一些特定的宗旨;《通易西游正旨》,不仅表明西游与《易经》之间有联系,而且《西游记》与《易经》的宗旨方向是一致的;还有《西游真诠》、《西游记记》、《西游阐微》等,都从不同的侧面和角度揭示了《西游记》的不同风貌。
《西游记》真的蕴含有这么多的内涵吗?如果我们仔细读读原著,就会发现我们确实遗漏了不少内容。比如紧箍咒,观音菩萨这样说:“我那里还有一篇咒儿,唤做定心真言,又名做紧箍儿咒。”定心真言是其本质,紧箍咒是其作用的表现。这“定心真言”显然属于佛经真言之类,但为什么会让悟空那样的痛苦不堪呢?
又比如说悟空,第一回中有这样一首诗:
三阳交泰产群生,仙石胞含日月精。
借卵化猴完大道,假他名姓配丹成。
内观不识因无相,外合明知作有形。
历代人人皆属此,称王称圣任纵横。
其中的这一句“借卵化猴完大道,假他名姓配丹成”,已经说的非常明白,由石卵化为猴王阐释的是大道之理;悟空的名和姓,都是丹道之名色,是为阐释金丹大道之理而配就的,也就是石卵、猴王以及悟空的名姓都与金丹大道有关。
姓只有孙姓一个,而名字却有很多,有石猴、美猴王、悟空、齐天大圣、行者,弼马温等。除此之外,书中间或也以心猿、心主、金公、心君等来称呼悟空。这些名字和称呼,以及孙姓又是如何配丹成的呢?
《西游记》可以说是传统文化的集大成者,也是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文明积淀。参照明清之时的著述,方知《西游记》丰富底蕴的根本所在,反衬出我们对《西游记》的本质所知真是少得可怜。这也不足为怪,因为《西游记》所包含的传统内容太博大精深了,而且它的学术性、专业性也太强了。
《西游记》以取经为主线,向人们展示出了一副波澜壮阔的传统中的瑰丽画卷,我们若能游历其中,就可以体会到传统中的精髓与神魂,可以领略到传统中的智慧与哲理,同时也可以吸吮到源源不断的传统乳汁,滋养我们的身心、改善我们的生活和环境、提升自身的素质、在社会上有一个良好的效应。

二、《西游记》与丹道的不解之缘
《西游记》与丹道修炼有联系吗?这个问题,原著中有很明白的揭示,只要我们稍微留心一下,这个问题是很容易解答的。
孙悟空在三更时分单独拜见须菩提祖师,祖师说:“难!难!难!道最玄,莫把金丹作等闲。不遇至人传妙诀,空言口困舌头干。”“莫把金丹作等闲”一句,已明白说出须菩提祖师传授的乃是金丹大道。还说:“得清凉,光皎洁,好向丹台赏明月。月藏玉兔日藏乌,自有龟蛇相盘结。”丹台赏明月是得丹以后之事,更是直接点明了孙悟空之于丹道的关系。
孙悟空与丹道的关系比较好理解,那么唐僧取经也与丹道有关系吗?
二十三回的开头是这样说的:这回书,盖言取经之道,不离了一身务本之道也。
“道不须臾离,可离非道也”,这是《中庸》之语句,“不离了一身务本之道”显然是《中庸》之句的翻版。《西游记》与丹道有关系,难道也与中庸之道有关系?丹道与中庸之道之间又是如何的关系?书中的这些描写,不由不使我们作此联想。
三十一回开头说:
经乃修行之总径,佛配自己之元神。兄和弟会成三契,妖与魔色应五行。这段内容我们来详细看一下。
经乃修行之总径——取经之描写是修行之事的提纲挈领之内容。
佛配自己之元神——元神是丹道的专业术语,佛是佛家用语,难道佛与丹道也为一物吗?或许西天见佛就是见自己的元神。丹道中的这些深遂之理,实在有些太难理解。
兄和弟会成三契——唐僧的三个徒弟,应该是丹道中三个重要角色或条件,也应该是丹道专有之物。
妖与魔色应五行——取经中遇到的一切魔怪,原来都与金木水火土这五行有关系。不论我们理不理解,懂或不懂,这段话表达的的确是这样的内容。
在取经的过程中,书中也不断地点明丹道这个主题。
第四十六回悟空与虎力、鹿力、羊力大仙斗法后书中说:“人身难得果然难,不遇真传莫炼丹。空有驱神咒水术,却无延寿保生丸。”
第四十八回末,书中云:“误踏层冰伤本性,大丹脱漏怎周全?”
五十六回末:“心有凶狂丹不熟,神无定位道难成。”“心有凶狂丹不熟”,无独有偶,老子也说“驰骋狩猎,令人心发狂”,心狂的后果是丹道要大受挫折。
五十七回中间云:“身在神飞不守舍,有炉无火怎烧丹。”
五十八回末:“神归心舍禅方定,六识祛降丹自成。”“六识祛降”即“祛褪六贼”,或者说是六根清净。
五十九回开头:“收来安放丹炉内,炼得金乌一样红。”
六十一回近尾:“火煎五漏丹难熟,火燎三关道不清。”“五漏”通常指五脏脏气亏失。
八十三回题目:“心猿识得丹头,姹女还归本性。”
九十一回开头:“若教自在神丹漏,才放从容玉性枯”。
九十二回中间:“大丹自古宜长守,一失原来到底亏。”
九十三回近尾:“大丹不漏要三全,苦行难成恨恶缘。”
九十九回中:“古来妙合参同契,毫发差殊不结丹。”《周易参同契》是东汉魏伯阳所作,被誉为“万古丹经王”。自古以来的丹道修炼都与参同契所述之理通达妙合,若有一丝一毫之差殊,丹道就不可能成功。
到九十九回,取经已经成功,西天见到佛祖,所以书中还说:“秉证三乘随出入,丹成九转任周旋”、“丹成识得本来面,体健如如拜主人”。
孙悟空、唐僧、《西游记》原来都与丹道这样难解难分;并且,儒释道三家也是这样的难解难分。

三、《西游记》是小说还是丹经
《西游记》是小说,这一点是不容置疑的;但同时《西游记》又是一部丹经。这样说,人们恐怕不容易接受。
《西游记》从第一回即点明丹道之主题,直至结尾又以丹道而结束全书,《西游记》与丹道的关系是不可分割的。“借卵化猴完大道,假他名姓配丹成”、“ 经乃修行之总径”等句子已点明此丹经之旨。
但是《西游记》又确实是一部故事合理的、情节完整的、顺序系统的、形象典型的小说体裁。这一点儿也不稀奇,用文学手法来阐述丹道之理,是传统中的一贯特色,也是丹道的独有特点,只是我们对此接触的还比较少。
说到丹经,未免有些让人为难、令人望而却步。比如《老》、《庄》、《易》称为三玄,是因其古奥玄深而有此称谓。又如《周易参同契》、《悟真篇》等丹经几乎都是如同天书一般,人们找不到一条路径去通达其中。这是因为丹道是一门独特的学识,与普通的生活知识大不相同。古人说:“饶君聪慧过颜闵,不遇真师莫强猜”、“契论经歌讲至真,不将火候著于文。要知口诀通玄处,须共神仙仔细论” … …
丹道是如此玄妙而高深,同时丹道又是奇妙无比的。得丹者不仅有超人的智慧与功能,并且有化腐朽为神奇的奇功神效:“发白更胜黑,齿落出旧所,老翁复丁壮,耆妪成姹女。改形免世厄,号之曰真人。”甚至可以“伏食三载,轻举远游。跨火不焦,入水不濡。能存能亡,长乐无忧。”(《周易参同契》)
丹道的神奇太令人向往了,世界著名学者李约瑟先生就是一个比较突出的例子。李约瑟先生作梦都想得到一颗丹,他崇尚老子而改姓李。但是李约瑟先生不可能得到真传,因而也无缘于丹道。
丹道是如此难能可贵,丹经又是如此艰涩高深。如何才能让更多的修为者认清方向,少走弯路;又给那些还在迷茫中寻觅者破迷解惑,指出一条可行之路;同时也能让那些社会大众有所警悟,不要脱离传统本质,于是有了一部《西游记》。
《西游记》以貼近生活的故事情节,以合于情感规律的形象刻划,将艰深难懂的丹道之理深入浅出的演绎出来,以不同故事的区别刻划将丹道修为的不同层次细致地描述与揭示,同时又可以使人在津津乐道于小说情节中,逐渐领悟其中的深遂道理,而对生活实际有所指导。从这一点来说,《西游记》是成就最高的丹经。
《西游记》是小说,但同时《西游记》也是一部丹经,是小说体裁形式的丹经,同时《西游记》也成为了丹道修为成果的一种层次标致。

四、取经为什么向西游
历史上玄奘西行,那是佛教史及中国和印度历史上的一段辉煌。而唐僧西天取经,却是小说的塑造。小说借这段历史真实而塑造的取经故事有没有什么深意呢?
书中三十一回说“经乃修行之总径”,是说取经的过程就是丹道的修炼过程。丹道又称为金丹大道,即丹是金气凝炼而成,离开了金气是无法言丹的。而金在《河图》中的位置为西,因而形象地将丹道修炼比喻成西游,就是只有围绕金气才能谈修行。由此,而有此一部《西游记》。
“九九数完魔刬尽,三三行满道归根”。取经是丹成九转的九九归真之数,所有要历经八十一难,取经成功即丹道有成。此西字与丹道有如此之渊源,也难怪丹经中对此西字是如此偏爱。
如《悟真篇》中有:金公本是东家子,送上西邻寄体生,认得唤来归舍养,配得姹女作亲情。
还有:青龙白虎各西东,四象交加戊己中,复始自知能应用,金丹谁道不成功。
又:西山白虎正猖狂,东海青龙不可挡,两手捉来令死斗,化作一块紫金霜。
《性命圭旨》中有:西川岸上抬头望,一派蟾光蘸碧波。
《元明密注演灵篇》中有:山川往来多少路,西川岸上蟾光聚。
还有:东家女,西家郎,黄婆为媒效鸳鸯,朱雀玄武同称美,分娩婴儿胜孟姜。
… …
《修真图》中说:
一名东海青龙,甲方木,液为泪,在卦属震,在方属东,在五行属木,在道为魂性也,属火神之母,在脏腑属肝,在天为日,实我魂室之所也。
一曰西山白虎,庚位金精,在卦属兑,在方属西,在五行属金,在道为魄情也,属水精之母,在脏腑为肺,在天为月,实我魄室之所也。
东海青龙是猪八戒,西山白虎是孙悟空。取经路上,悟空、八戒时有不睦或摩擦,是缘于“令死斗”,不经此不能成其丹道。
书中还有一些描写,也点明白此西游之旨。
二十七回,“尸魔三戏唐三藏”后,悟空被唐僧赶走时,对沙僧说:“倘一时有妖精拿住师父,你就说老孙是他大徒弟,西方魔怪,闻我的手段,不敢伤我师父。”
二十九回,宝象国国王说唐僧:“你既不会降妖,怎么敢上西天拜佛?”三十四回,平顶山莲花洞的魔怪宝贝“紫金红葫芦”和“羊脂玉净瓶”被悟空骗走后,二魔头说:“我若没本事来拿他,永不在西方路上为怪!”

五、三个徒弟与五行
五行金木水火土与唐僧的三个徒弟会有关系吗?这一点,书中有明确交待。
六十一回是“猪八戒助力败魔王,孙行者三调芭蕉扇”。因为火焰山过不去,要借铁扇公主的芭蕉扇,因而有几场恶战。
悟空八戒和土地佬大战牛魔王时,八戒说了这样几句话:
木生在亥配为猪,牵转牛儿归土类。申下生金本是猴,无刑无克多和气。
“木生在亥配为猪”是说五行与十二地支关系中,木生于亥,亥的属相是猪;这句话是说八戒为木而拟化为猪的形象。“申下生金本是猴”则是说金生申下,申为申猴,所以悟空为金必是猴身。
关于金木,我们再来看十九回的描写:“云栈洞悟空收八戒”,悟空收伏了八戒,揪着八戒的耳朵来拜见唐僧。书中说;金性刚强能克木,心猿降得木龙归。金从木顺皆为一,木恋金仁总发挥。
“金性刚强能克木”,五行关系中,金克木,则悟空之金必定能克制八戒之木,心猿为悟空,木龙指八戒。木居东,又称东海青龙,所以称八戒为木龙。“金从木顺皆为一,木恋金仁总发挥”,这是《悟真篇》中“木性爱金顺义,金情恋木慈仁”的翻版和延伸。
沙僧为土。二十二回,八戒与沙僧大战流沙河时,书中说:“宝杖轮,钉钯筑,言语不通非眷属。只因木母克刀圭,致令两下相战触。”
“木母克刀圭”,木母是八戒,“刀圭者,先贤喻为二土相垒”(《修真图箓》),即指《河图》中的戊土己土,圭为两个土字,即此二土;五行中木克土,所以说“木母克刀圭”。
四十回讲“婴儿戏化禅心乱,猿马刀圭木母空”。
八十九回是“黄狮精虚设钉钯宴,金木土计闹豹头山”。取经行至天竺国玉华县,三个小王子拜三徒为师,分别按金箍棒、九齿钉耙、降妖宝杖三兵器依样打造。黄狮精偷去三兵器,三个徒弟设计,分别扮作刁钻古怪、古怪刁钻和贩猪羊的客人,进入黄狮精的老窝豹头山,夺回他们自己的兵器。

六、《悟真篇》之论
《悟真篇》中说:三五一都三个字,古今明者实然稀。东三南二同成五,北一西方四共之,戊己本居生数五,三家相见结婴儿。婴儿是一含真气,十月胎圆入圣基。
这段话是什么意思呢?它主要是依据《河图》而来。
《河图》中,天以三生木居东,木即“东三”;地以二生火居南,火即“南二”;三与二相加得五,这就是“东三南二同成五”之意。木又能生火,则木与火同宫;三与二合成一五,这“一五”在丹经中有专门所指。“东三南二同成五”在丹经中被称作“木火一家”或曰“木火为侣”,此一家为猪八戒。
“北一西方四共之”是说“水”数一居北,“金”数四居西,一与四又合成一五,而金又能生水,金与水同宫;“北一西方四共之”在丹经中称“金水一家”或曰“金水合处”,此一家是孙悟空。
“戊己本居生数五”是说天以五生土,“土”本身生数就是五,是又一个五,戊土己土都居于中宫,土自成一家,此一家是沙僧。
说到这里我们才明白,“兄和弟会成三契”,原来是说三个徒弟是丹道中的三家,虽是三家,实共五行。
“三家相见结婴儿”,三家是五行之全,此三家相见也称为攒簇五行,这是丹道中的重要内容。须菩提祖师说“攒簇五行颠倒用,功完随作佛和仙。”攒族五行几乎是贯穿于丹道始终的,而成为丹道中的重要内容。三家相见所结之婴儿乃丹道之婴儿,而非凡胎之婴儿。虽然都称婴儿,本质上却大相径庭。
“婴儿是一含真气”,此一非《河图》生水之天数一,而是指先天一气之一。丹道之婴儿为先天之一气,又称为真性婴儿。
“十月胎圆入圣基”,凡胎之婴儿要结过十个月的温养后才能脱胎成为孩童。同样,丹道之婴儿也要经过温养,这个温养不一定是十个月,而是丹道特色的温养,才能脱胎而成圣。
那么“三五一都三个字”是什么意思呢?这三五一都与《河图》无关。三者指三家;五者指三家之数都为五,且与五行有关;一乃先天一气。这三个字是丹道中特指的三个字,所以说“古今明者实然稀”。

七、唐僧与婴儿
三五一这三个字弄明白了,三家相见结婴儿的意思也弄懂了,我们再来看看这婴儿。
真性之婴儿是丹道中尤所重者,《道德经》中对婴儿就有很多论述。如:“专气致柔,能如婴儿乎?”“沌沌兮,如婴儿之未孩”;“常德不离,复归于婴儿”;“我不知谁之子,象帝之先?”还有:“含德之厚,比于赤子。毒虫不螫,猛兽不据,攫鸟不搏。骨弱筋柔而握固,未知牝牡之合而脧作,精之至也。终日号而不嘎,和之至也。”这“谁之子”和“赤子”也是婴儿之意。
经菩提祖师为悟空取姓氏时说:“子者,儿男也,系者,婴细也,正合婴儿之本论。”也说明了婴儿乃丹道之本。
丹道中如此看重此婴儿,此婴儿在《西游记》中又是如何体现的呢?唐僧就是婴儿形象的具体描写。
这个说法不大容易接受,但是我们可以从原著中来印证。
二十三回开头说:“木母金公原自合,黄婆赤子本无差”。二十二回收伏了沙僧,取经的角色已全,“经乃修行之总径”,此时交待了四个人在取经中即在丹道中的角色。木母金公分别是八戒、悟空;黄婆是沙僧,沙僧为坤土,阴性色黄,所以称黄婆;赤子即婴儿,只能是唐僧了。
四十回末尾“未炼婴儿邪火胜,心猿木母共扶持。”四十九回中间“禅法参修归一体,还丹炮炼伏三家。土是母,发金芽,金生神水产婴娃。”五十三回近尾“婴儿枉结成胎象,土母施功不费难。”五十八回近尾“禅门需学无心诀,静养婴儿结圣胎。”这诸多的婴儿俱与唐僧有关。
丹经中讲:“东家女,西家郎,黄婆为媒效鸳鸯,朱雀玄武同称美,分娩婴儿胜孟姜。”东家女是木母;西家郎是金公;黄婆为中宫之土、色黄阴性即沙僧;朱雀为火,同木为一家;玄武为水,与金为一家;婴儿就是唐僧了。
唐僧这个婴儿是什么时候结胎的呢?是“三家相见”时所结之圣胎,又是什么时候脱胎的呢?九十八回过凌云仙渡时,唐僧的尸体从“上溜头泱下”。书中说:“脱却胞胎骨肉身,相亲相爱是元神”。唐僧这个婴儿至此才脱胎成圣,而后才能封为旃擅功德佛。这样整个取经的过程就是温养婴儿的过程,脱胎即元神成就。
二十二回中,当惠岸与悟空拿了观音的红葫芦去收服沙僧时,书中说:
五行匹配合天真,认得从前旧主人。炼己立基为妙用,辨明邪正见原因。金来归性还同类,木去求情共复沦。二土全功成寂寞,调和水火没纤尘。
“金来归性”指悟空,“木去求情”是八戒,“二土全功”是沙僧。虽然是三个徒儿,却是“五行匹配合天真”。
“调和水火没纤尘”,沙僧为中宫黄婆,俗说“水火不相容”。丹道中却要“水火既济”,全赖中央黄婆从中作调停。
唐僧也是元神,“相亲相爱是元神”之句已明白交待清楚。
关于旧主人,这也是丹道中独有的内容。丹经中有很多图形,《性命圭旨》和《伍柳仙踪》都有《婴儿图》。《性命圭旨》中于此有这样的对话:“借问你是谁家子?”“我是你的主人翁”。婴儿即丹道修炼之主人翁,也称旧主人。
《黄庭经》中也这样说:“瞻望童子坐盘桓,问谁家子在我身,此人何去入泥丸?”
泥丸宫在头顶百会穴,是元神飞升之处。《西游记》九十八回从玉真观金顶大仙到凌云仙渡接引佛祖的一段是泥丸宫的描写,入泥丸者乃婴儿也。
唐僧是真性婴儿,在《西游记》成书之时,这一点是明说直指的。只不过是由于时代变迁,使得我们在今天看起来却要费这么多的周折。
《黄庭经》还说:“五行相推返归一,三五合气九九节。”这与《西游记》的情节内容完全相符。“五行相推”即攒簇五行或三家相见,“返归一”即结出婴儿之先天一气的圣胎;“三五”即三徒,“气”为唐僧,“三五合气”就是师徒四人同心合意西天取经,“九九节”即八十一难。

八、《西游记》一书的意义
《西游记》是传统文化的集大成者,又与丹道是这样的难解难分。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明积淀,丹道是其中的主线和灵魂,传统中的诸多面貌,都是缘于丹道而生成。吸收和掌握传统的精髓与灵魂,《西游记》不失为一条便捷之道。
但是,若要真正读懂《西游记》,我们还是要下点功夫并作出一定努力的。因此,要先对一些基础的知识和内容作一些基本的了解,使我们对传统能够融会贯通,以利于我们更简便、更快捷地进入传统的殿堂。
《西游记》八十七回说:“大道幽深,如何消息,说破鬼神惊骇!”关于此“道幽”,对于多年追随李兆生先生修习丹经武学的学人弟子,并常年受到宗风法脉滋养与哺育的法脉传承者,是义不容辞的责任与义务,也是使命所在。
“说破鬼神惊骇”,似乎与古言“天雨粟,鬼夜哭”有相通之处,至少也是“惊天地,泣鬼神”之举。古人的境界今人无法企及,“道幽”者自知才学浅薄,但却愿意加倍努力向此方向靠近。若能给爱好传统的大众和后学者有所启发和帮助,也是很令人欣慰的。
《西游原旨》中关于如何读《西游记》,列出了四五十条的必备条件。其中涉及到禅机、仙学、天道、易经、参同契、悟真篇、中庸、丹道之火候次序、鼎炉药物、修性修命、旁门正道… …
明清时期,社会上传统氛围依然浓厚,传统意识占主导,尚且是如此难以读懂《西游记》。1840年以后,西方文化开始渗入中华大地。时至今日,我们的生活、社会、意识等无不为西方思潮所左右。可以说,现今的中国人或多或少都有香蕉人之嫌。如此再谈读懂《西游记》,那又比明清时期不知要难上多少倍。
这样,对必要的学识先打下个基础,使我们能够尽快的进入《西游记》的境界,继而能够畅游或翱翔于传统的殿堂之中,则成为首先要做之事。

尊重原创,转贴请注明出处
 
论坛首页 » 九脉合真
前往:   
Powered by JForum 2.1.8 © JForum Te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