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丹经武学--循经太极拳培训中心网站
  [Search] 搜索   [Recent Topics] 最新主题   [Hottest Topics] 热门主题   [Members]  会员列表   [Groups] 返回首页 
[Register] 会员注册 / 
[Login] 登入 
玉环桩“前推一尺,收回尺半”之法,是内功收敛呈真的体现  XML
论坛首页 » 修习心得
前往:
发表人 内容
凌霄客
5、武士           武士封两极 造作自我身 锋拦如长短 如一始见真

注册时间: 03/09/2010 23:35:23
文章: 90
离线

玉环桩修习的时候,李兆生老师当年说过在“玉虚呈华”和“金锋返真”的时候,往前推一尺,但是收回来时,要收回一尺半,这样才能使元气收敛以壮大。



传统的内家武学不求外在惊人,要以收敛呈真。这种特殊的修行理念其实不仅仅体现在玉环桩之中,其实其他诸种功夫,包括太极拳都包含在内。



中国的内家武学认为“百家腾跃,终入环中”,就像宇宙的星体一样,如果星辰没有固定的循行轨迹,那就是流星,纵然闪耀一时, 也很快会消失在宇宙之中。人身的元气也是如此,如果没有形成完整的循环,不能纳入到经脉之间运行,那么元气就会很快地消耗掉。



很多初习者可能不理解,我的手不是伸出多少,才能收回多少吗,为什么能“前推一尺,收回尺半”?其实在习练功夫时认真体察,就知道究竟了。“水撞金轮”之时,双手合在胸前抱球,同时一腿迈出前行,这时身躯已经开始前移,但是双手是不动的。



随着身躯继续前移,而呈现龙行之姿,这时双手也同时推出,这个长度是一尺(这里我们按一尺的标准来计算,实际上手长和手短的人推出去的距离肯定不一样),但是你手推的起点,其实跟你凤点头的双手所在的位置,就不是一回事了,这个实际的距离可能就有了一尺半左右。



等推到位了,再往回收的时候,是身躯先后坐,然后再带动肩肘手回收(这个很重要),等到“金锋返真”完成的时候,双手跟原来“予注中元”时双手在垂直距离是相近的。这样就会形成双手前推了一尺,但是却收回一尺半的实际效果和作用,从而元气就能收多于吐,日益增长。



随着功夫的增长,真气在体内出现实质的流动,两手之间也开始出现真实的球感的时候,我个人的体会是,“予注中元”和“水撞金轮”的时候双手要合抱起来,抱的球开始要小一些,使它能紧密坚实,从而能更有力量。我记得李师在最后两期的武当学习班时,有提出过这方面的要求。当然功夫深厚之后,双手的球变大了,那是另一回事,在双手的球变大的同时,身体内也要有相应的感受才是真实的,否则只是阳刚外越。



​ “玉虚呈华”推出的时候,不要急于翻掌前推,要自然推出,双掌之间要含住这球,随着推出,双掌自然地外展,等到了一定位置的时候,才是掌心向前推出,这时手心的球才脱离双手。刚开始的时候,球可能才可离手,就转为“金锋返真”,把这个球给吸纳回来了。



在这个阶段,很多人容易犯的错误就是双手没有形成真实的抱球,或者说抱的球太大,这样就不能使元气聚敛而潜气内循。推出的时候也容易过早地往前推(不抱球而是直接掌心向前推),这样也容易造成推的力量大而收的力量小,真气就不能收回来,这是因为真气的运化是发出去容易,收回来却比较难,所以练内家功夫更要注重收敛。



随着功夫的进展,这个球出去的距离就会越来越远。记得以前听过南宁的一位老师兄说过,老师在80年代末的时候,在南宁演示玉环桩内功,有开天眼的学友,看到老师“玉虚呈华”的时候,有火球直推向天际而后才收回来。



但是我们在实际演练的时候,不要管那个球出去多远,因为一管,气就散了,可能就回不来了。为什么功夫修到后来,非常注重心性的修为。如果你练功时杂念多,容易走神,这球推出去的时候,一走神,他就回不来了。



在我的实际体会中,身体往后一坐,气就收回来了,腰腹部会有实质的感受。在这个过程中,手中也会有一个球出现,但是并不用刻意去管他,是自然的出现。这就是传统内功的外有其形,而内有其质的真实体现。
 
论坛首页 » 修习心得
前往:   
Powered by JForum 2.1.8 © JForum Te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