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丹经武学--循经太极拳培训中心网站
  [Search] 搜索   [Recent Topics] 最新主题   [Hottest Topics] 热门主题   [Members]  会员列表   [Groups] 返回首页 
[Register] 会员注册 / 
[Login] 登入 
密教冥想与深层心理:迷妄的三重构造  XML
论坛首页 » 佛学纵横
前往:
发表人 内容
文熙
12、剑真           剑真合于道 大千是法身 六甲合三昧 内外同此身
[Avatar]

注册时间: 04/01/2008 23:17:43
文章: 6342
离线

非是云晴后有光,亘古空中明月悬。(佛国禅师句子意译)

正因为我们每个人所具有的宝贵佛性如同满月一样清净圆满,所以在密教经典中将佛性比喻为满月轮,而将遮蔽她的乌云比喻为烦恼妄执。在乌云密布的暗夜之中,从云缝中不断闪现出满月的光芒,明月皎洁清凉。因此,在密教之中将这暗云比喻为烦恼,在《大日经》中指出烦恼的乌云有三重,也就是由三妄执(kalpa 劫)所构成。
梵文的劫(kalpa कल्प),在佛教中通常被看作无限久远的时间。所谓的磐石劫,是指一由旬(yojana 印度距离的单位,牛车一日的行程)的四方形的大磐石,天女每百年一次飘落在上面,用她那薄如轻纱的衣袖拂拭一下,直到磐石被拂拭殆尽的时间;所谓芥子劫,是指在一由旬呈四方形的铁城之中装满芥子粒,每百年取出一粒,直到芥子粒被取光为止的时间;实际上都是长到令人无法想象的印度的时间单位。佛教中所谓三劫成佛的思想,是认为通过这一生的修行无法成佛,需要不断地转世以累劫修行,直到经历三劫的长久修行来成就佛道。


可是在密教之中,不将“劫”理解为时间,而是解释为妄执。在《大日经疏》卷第二中解释到:

“梵云劫跛。有二义。一者时分。二者妄执。若依常途解释。度三阿僧祇劫得成正觉。若秘密释。超一劫瑜祇行。即度百六十心等一重粗妄执。名一阿僧祇劫。超二劫瑜祇行。又度一百六十心等一重细妄执。名二阿僧祇劫。真言门行者。复越一劫。更度百六十心等一重极细妄执。得至佛慧初心。故云三阿僧祇劫成佛也。若一生度此三妄执。则一生成佛。何论时分耶。”

如上所述,劫(kalpa कल्प)除了“时间”的意义之外,还含有“无根据的想法(妄想)”、“妄念分别”之意。将三劫解释为麁(粗)、细、极细的三妄执之意,如果能在当世中破除这三重的妄执,那么不需要经历长久的时间,在当下就能成佛。这是从历经三劫成佛的思想向即身成佛的观念转换。
第一的麁妄执,就是“人执”,也即执着于“我”,认为在这身心之中存在着永恒不变的“我”。这是三妄执中最粗略和浅显的妄执,从一般心理上来说,是相当深层的意识问题。在原始佛教中,看破了我们的身心是由“色受想行识”这五蕴假合而成,是一种缘尽即散的存在形式,由此树立了无我说。第二的细妄执又称为“法执”,也即认为虽然我是由五蕴假合而成、但是这五蕴是具有实体的存在,执着于此因而迷妄。至大乘佛教方勘破这一迷执。第三的极细妄执又称为“根本无明”,也就是生出一切迷妄的根源处的无明,是潜藏在第八阿赖耶识之中的深层意识的迷妄。在密教之中,有透彻这极细妄执、打破无明的三密行法。悟境的深浅,不是取决于修行年月的长短,而是取决于观想质量的深浅。

(注:本文节译自山崎泰广《密教冥想与深层心理》第三章)

大千万古岁月稠 惟有修真是吾求
龙心雪魄映玄宇 点点星光共诗修
 
论坛首页 » 佛学纵横
前往:   
Powered by JForum 2.1.8 © JForum Te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