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丹经武学--循经太极拳培训中心网站
  [Search] 搜索   [Recent Topics] 最新主题   [Hottest Topics] 热门主题   [Members]  会员列表   [Groups] 返回首页 
[Register] 会员注册 / 
[Login] 登入 
(原创)“虎坐抱球”的武学概谱  XML
论坛首页 » 六脉太极
前往:
发表人 内容
dao1008
7、初侠           为侠常明理 三十六般兵 刚柔任显化 出入太乙身

注册时间: 05/01/2008 19:49:52
文章: 267
离线

《武学概谱》是循经太极拳的武学技击方面的内容。武学技击要有循经的基础,也就是要有专修功的基础,这才可称为内家拳或内家功夫。《太极拳经》中说:“行气如九曲珠,无微不到;运劲如百炼钢,何坚不摧。”如果没有打好基础,或基础不牢固而急于用于武学技击,那样容易自伤。所谓学了某某招式是某某克星之类的谈论,本身就是一种无知、愚昧、糊涂的概念。如果真能那样,你在克制别人的同时,对自己的伤害恐怕要更大。

《武学概谱》:

凤尖点落凤点头,提膝提足势提龙。
上下抱球阴阳分,阴阳掌法各不同。

凤尖点落凤点头,提膝提足势提龙:“凤点头”是武学中的一式专修,称作“掩裆势”。可封住自己的下盘,阻挡来犯之势。“凤点头”又名“搜裆腿”,可照顾到前后左右,化“内截脚”、“外截脚”进击。“凤点头”中还藏有“膝打”,有提膝上击之威,这是化成提龙腿之用。

上下抱球阴阳分,阴阳掌法各不同。抱球时在上之掌为按为扶,为阳掌;在下之掌为托为撑为阴掌,阴掌阳掌在武学上各有专途。在下之阴掌可化为“切掌”封住下盘部位,防敌之“撩阴法”袭击;同时可掩护小腹及胃部。而在上之阳掌则可外翻化为“刁掳手”,捋撮、刁拿敌的来势,并封住自己的肩胸咽喉处。若是阴阳掌齐挥,向身体另一侧以“双封排山掌”出之,是传统宗传的“麻姑献寿”势。

这篇文章被编辑了 1 次. 最近一次更新是在 24/02/2008 13:36:53


尊重原创,转贴请注明出处
文熙
12、剑真           剑真合于道 大千是法身 六甲合三昧 内外同此身
[Avatar]

注册时间: 04/01/2008 23:17:43
文章: 6360
离线

       谢谢您出色的文章,您的原创文章和解释使我们对丹经武学的相关学识了解的更深刻了。


  真希望能多一些象您这样真挚热爱国学宗风的人,也希望更多的人能以您为榜样,拿起笔来写出自己的真实感想和见解。毕竟学问就是在这样的自我归纳和检讨中不断深化的,如果每个人都只看别人的文章而自己根本不想写,实际上是阻塞了自己的智慧,因为很多时候,真正的思考和智慧的闪现都是出现在写文章的时候。


  文章非小事,文章可以整顿思维、开发智慧,引领人们进入浩邈非凡之境界,当年的玄奘能够以简练而精美的笔触翻译出《金刚经》,可见其文笔超凡;而密宗第八祖日僧空海能够娴熟运用汉语超越很多中国的文人墨客,留下汉语写成的《弘法大师全集》,可见文章是智慧的激荡和显现,是超凡见识的外在表现形式。


  可以肯定的说,不会写文章的人是缺乏智慧的,而开发了智慧的人必定下笔如有神,就连六祖慧能这样原来不识字的人,通过悟道而开发了智慧,口述写下了《六祖法宝坛经》这一流传千古的经典著作。


  因此可以说,凡千古以来有大智慧者无不是通过文章这种形式来表明自己所达到的境界,来吐露自己的衷肠的。文章可传千古,道德流芳百世,人类的文明就是通过文章这种手段得以千古相传的。因此宗风门人或者是热爱国学的人能不会用文章表达自己的思想吗?


  武当宗风留有“以武演道”和“以文见道”的教训,因此,我们在以武而舒展身姿、推经走脉的时候,还切需以文观意而“见”道,以文入玄妙之大道境界,只有文武兼修才能更好更快的悟道,因此,我觉得我们不应该只重视习得几个武技以炫耀人前,还要把宗风当作一种文化去看待,去深入的挖掘她内在的智慧和非凡境界!


大千万古岁月稠 惟有修真是吾求
龙心雪魄映玄宇 点点星光共诗修
dao1008
7、初侠           为侠常明理 三十六般兵 刚柔任显化 出入太乙身

注册时间: 05/01/2008 19:49:52
文章: 267
离线

谢谢你的鼓励!

尊重原创,转贴请注明出处
 
论坛首页 » 六脉太极
前往:   
Powered by JForum 2.1.8 © JForum Team